首页 优秀范文 浅谈小学素质教育

浅谈小学素质教育赏析八篇

发布时间:2023-10-12 16:11:14

序言:写作是分享个人见解和探索未知领域的桥梁,我们为您精选了8篇的浅谈小学素质教育样本,期待这些样本能够为您提供丰富的参考和启发,请尽情阅读。

浅谈小学素质教育

第1篇

1 农村中小学素质教育现状

我国是农业大国,农村学生占全国总学生比例较大,培养大批的合格农业人才是富民强国的战略决策。但是,旧的传统观念,旧的思想意识,在农村中小学依然存在,大多数农村中小学实施的仍然是一套应试教育。尽管学校按教委要求开设了全部课程,但为了追求升学率,重视主科,忽视了副科,导致一些学校一些教师认为体育、音乐、美术、活动、劳动课无关紧要,只重视所考学科,并为此挖空心思,加班加点,加大作业量,整天把学生埋在作业堆里,把分数当成学生的命根,把考试视为法宝,弄得学生晕头转向,教师也筋疲力尽,以致于从八九岁的儿童口中出现了这样被改了词的流行歌曲:”书包最重的人,是我,作业最多的人,是我,起得最早的人,睡得最晚的人,是我,是我还是我,……“;沉重的课业负担,给学生精神上和体质上造成了严重的摧残,形成中小学生一系列心理疾病。

在农村中小学实施素质教育是全面提高国民素质的主要渠道,因此,实施素质教育在农村中小学中是势在必行的,但农村实施素质教育情况看还面临许多问题:①部分教育工作者的道德素质和文化业务素质低,还不适应当前实施素质教育的需要;②较多的学生由于受社会和家庭的影响,仍注重文化知识的学习,不重视自身的全面培养;③资金不足,育人环境得不到相应的改善。如果不及早地解决这些问题,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就是一句空话,如何解决这一问题呢?

2 引起农村中小学素质教育现状的因素分析

面对使人困扰的现状,不少实际工作者和理论工作者,从不同的角度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归纳起来有下列几种:

2.1 高考因素。认为素质教育将会挤压学生学习书本知识的空间,减少学生知识的汲取,当然就必不可免地影响高考升学率,尤其是各地对素质教育强调程度不一,推行素质教育的学校就会认为自己吃亏,就会影响高考的成绩,进而影响自己学校在本地区学校名次的排列,特别是农村地区,大多数家长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跳出农门,高考被他们想象成第一选择。

2.2 教材因素。认为既然提倡素质教育,那就必须对现有的教材进行改革,特别是从量上进行压缩。这样才可以使学生从繁重的课程任务中解放出来,有空闲时间接受那些属于提高素质的教育。这个因素在农村似乎很难开展起来,教材的变更不是小事,农村的师资、教学设施等不容许有变动,所以说在农村中小学生担心教材的变更,拒绝教材的变更。

2.3 制度因素。所谓制度因素指的是国家教育部门并没有制定出整齐划一的素质教育条例。比如说,每一所学校,每一个年级应开展哪此活动才是素质教育。就像制定课本教学大纲一样,拿出具体又适于操作的素质教育大纲,最好有教材有考核目标,不然就会流于空泛,流于形式。在一些农村中小学校,不要说开展活动,有些连基本的教学活动都开展不了,其他活动更像无稽之谈。

2.4 社会因素。认为全社会已经认可了现今的教育方式,也培养了大量的人才。如果在已经成熟的基础上再进行改动会遭到社会习惯势力的排斥,会被认为不顾我国的国情一味崇洋。其实社会并不是个抽象的存在,它无形的力量既可以使人们成就事业,也可以使人们失败。

3 解决目前农村素质教育现状的对策

面对农村中小学实施素质教育这一句空话,如何解决这一现状?利用造成这些问题的根源来完善农村中小学素质教育,本人从以下三个方面阐述:

3.1 要建立一支高素质的教育队伍,提高教师的道德素质和文化业务素质。道德素质是教育工作者完成教育教学任务的根本,文化业务素质是教育工作者完成教育教学工作的关键,尤其是在变化了的新情况下,没有较高的文化素质的教育工作者是不能胜任教育工作的。因此,要想办好农村小学教育,使素质教育在农村小学真正实现,必须提高农村小学教师队伍的素质,搞好教师队伍建设。

3.1.1 做好教师在职培训。目前,我国农村小学教师素质比较差,必须搞好教师的在职培训和继续教育工作,不仅取得相应的学历,还要保证不断地更新知识、更新观念。

3.1.2 加强教师的师德修养。教师的根本职能是育人。教师必须首先树立起人民教师的光荣形象,有良好的政治思想素质和较高的道德修养,使自己真正成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用自己的心血去浇灌下一代。“教人先正己”,言传身教,用自己的人格力量来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做学生的表率、楷模。

3.1.3 提高教师的文化素养,加强基本功训练。小学教师必须学识广博,多才多艺,才能满足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因此,教师必须不断地提高自己的文化修养,一专多能,同时,加强教师的基本技能训练,达到能读、能讲、能写、能算、会唱、会跳、会画,成为教学方面的”通才“。

3.1.4 提高教师教育活动的组织能力,驾驭能力。教师在正确讲授的前提下,要注意自身的教学艺术,灵活机动地处理偶发事件、意外事件,更好地组织教学,管理班级。

3.2 着力解决资金投入不足问题,改善育人环境。同志在1994年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指出:“各级领导必须充分认识,大力发展教育,加快培养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人才,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和科学文化素质,是贯彻党的基本路线的必然要求,是坚持基本路线一百年不动摇的必然要求。”因此,要想方设法争取各级领导的重视和支持,掀起三级(县、乡、村)办学体制“人民教育人民办,办好教育为人民;再穷不能穷教育,再苦不能苦孩子”的集资建校,搞好新一轮全省小学校舍布局调整工作。另外要做好勤工俭学,各方面积极筹措资金,努力改善办学条件和育人环境,使素质教育能够得以顺利进行。

3.3 努力清除社会和家庭的负面影响。教育学家指出:教育是学校、家庭、社会教育的结合体。家庭、社会多数表现为正面积极的影响,但同时也存在一些消极的反面影响并制约着素质教育的实施。据笔者实际调查,在学生中开展适合学生年龄特点的如“祖国我的母亲”、“社会我的家”、“你将来做什么”等教育活动,可以克服学生重视知识、轻视德体美劳的错误倾向。另外要与家长多沟通,多交流。采用召开家长座谈会和进行家访,向家长宣传素质教育的意义、方法和培养方向。如开家长座谈会时,教师向家长出示课堂公开教学,以观看学生的教学活动表演等,消除家长望子成龙、单求知识的错误观念,使家长协助学校做好学生的工作,为学生学会做人,学会求知,学会劳动,学会生活,学会健体,学会审美打下基础,使学生在德智体美劳诸方面和谐发展。

3.4 要善于改革教育教学制度。改革本身就是对旧有的否定,对新生的开拓,在我国实施素质教育是教育制度、内容和方法的一次重大变革,也是一项前无古人的伟大事业,在前进的征途上不可避免地会遇到新问题,需要我们不断探索、开拓创新。各级领导和教育部门都要高度重视,转变观念,提高认识,勇于改革,制定措施,切实保证素质教育在农村顺利实施,推动中小学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变。

4 总结

素质教育是一个全方位的国民教育。而中小学素质教育又是实施这一国民教育的基础教育。其中农村中小学教育作为基层教育,我们每一个基层教育工作者必须认真实施素质教育,责无旁贷。每一个教育工作者都应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指引下,牢记“八荣八耻”,努力完成新世纪农村教育的千秋大业。

参考文献

[1] 绉尚志.发达国家中小学教育新动向.学科教育.2005. 10

[2] 袁明哲.浅谈素质教育.教师论坛.2006.2

[3] 陆萍.试论中小学素质教育的实施.宿州师专学报。2004.3

[4] 孟玲卓.中小学实施素质教育再思考.教师论坛.2001.9

第2篇

【关键词】小学;数学;高效;课堂

高效数学课堂是提升学生数学素养、提高学生学习质量的重要场所。所以,在素质教育思想的影响下,教师要结合教材内容组织多种活动来重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使学生在主动参与中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因此,本文就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对如何构建高效的数学课堂进行论述,以确保学生在高效的数学课堂中获得良好的发展。

一、教师需要提高自身教学水平

“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是我们很熟悉的一句古语,讲的是学习需要勤奋。对于小学教学来说,要构建高效课堂,需要以勤奋为基础。由于小学教育阶段还处于教育的启蒙阶段,对教师的要求更高。所以小学阶段教师的授课应当“以勤为径”。

首先,教师要夯实自身的教学知识基础。可能很多人认为小学的数学知识相当简单,接受过高等教育的数学教师能够把握驾驭学生,所以教师应当更多考虑技巧上的把握。其实正是因为小学知识简单,才更需要教师花更多的工夫在教学的内容上。对于学生而言,小学数学的教育教学往往需要教师运用自身强大的知识储备对复杂的理论进行简单化分解,为学生开导。比如在算数教学中,我们告知学生1+1=2,那么就会有学生问“1+1”为什么“等于2”呢?这是小学生的天性使然。可是对于教师而言就需要将其中复杂的计算原理分解过后,以最简单的方式告知学生。

教师需要充分了解学生,因材施教。在古代,人们对于教师的评价可以用“一日为师,终身为父”这句话来概括,这也是对于教师作为灵魂工程师的解读。尤其是在小学,学生还处于生理发育期,智力处于发育阶段,学生所表现出来的理解力会有很大的进步,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就需要根据学生理解力的提升,不断调整教学内容和进度。比如小学算数教学中,学生已经掌握了一定的基础,那么教师就可以根据实际情况确定重点教学内容。另一方面,不同学生之间存在能力差异,这就需要教师细致观察,了解每一位学生的成长情况,并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

二、教师要采用灵活的教学方法,加强对学生的引导

小学阶段的特殊性在于学生还处于学习的启蒙阶段,学生的理解能力还需要教师的引导。因而在数学的教学课堂上,对于很多的教学知识点来说,需要教师通过生动形象的案例进行解释和引导,更好地促进学生学习。教师对学生的引导,一是在课堂氛围的引导上,一是在教学方法的引导上。

首先,在课堂氛围上,应试教育阶段很多教师采用的是知识灌输的方式,也就是教师讲解,学生记忆,学生的提问空间很小,互动的课堂氛围也不好,使学生丧失了课堂学习的主动性。如今这一现象得到了缓解,很多教师采用提问回答的方式加强与学生的互动。但是对于小学生而言,这个度却难以把握。如互动的尺度过大,就会使得课堂纪律难以监管,互动不够又没有良好的效果。因此,从这个层面上来说,教师要加强引导作用,增强学生的互动空间,不是一味地任由学生发挥,而是在教师的引导下进行互动式教学。

其次,在教学的方法上,教师要以形象化的表达引导学生对于数学知识的认知。比如小学算数的教学,很多教师便是以数一些具体的物品来教导学生。当教师问学生“3+5=?”,很多无法第一时间反映的学生就会通过数手指头的方式来完成回答。再如,在对几何中三角形的学习方面,我们就可以通过三角形尺板,或者三角形形状的物体,演示其三边的关系与三角形三个内角的和;甚至根据学生的理解程度,还可以进行外角知识的延伸。

三、组织小组合作,构建高效数学课堂

小组合作学习是素质教育下的有效数学教学活动之一,也是加强生生交流、锻炼学生学习能力的重要方面。所以,一线数学教师要在全面了解学生的基础上对学生进行分组,以确保学生在高效的数学课堂中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同时也确保了学生在小组互相交流、相互沟通中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进而确保数学课堂在小组合作交流中实现高效。

例如,在教学“多边形的面积”中的“梯形面积公式”时,我组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自主对“梯形的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进行操作,通过对梯形D片进行折叠、移动、拼接等活动来理解梯形的面积公式,以加深学生的印象,强化学生对相关知识的理解,进而使学生在小组交流中体验知识的形成过程。最后,为了巩固所学的知识,也为了锻炼学生的学习质量,在教学时,我组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对下面的相关问题进行了交流,如:

一个加工厂运来一批钢管,把它堆成梯形状,最上层有6根,最下层有14根,从上往下数共有9层。这批钢管共有多少根?

这是一道生活情境题,引导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思考和交流,了解和掌握题干中的相关内容,进而为提高学生解题能力做出相应贡献。最后,选择一名小组成员以小老师的身份进行讲解,以锻炼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使学生在高效的数学课堂中@得良好的发展。

总之,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更新教育教学观念,要通过组织多种活动来锻炼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凸显学生的课堂主体性,进而使学生在多种活动的参与中确保高效数学课堂顺利实现,同时也为学生的健全发展做好保障性工作。

参考文献:

[1]素质教育在小学数学课堂中的实施[J].范菊红.新课程(上).2015(08)

[2]浅谈高中数学课堂教学技巧[J].李字海.学周刊.2015(14)

[3]试论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师生关系[J].吕国俊.学周刊.2015(08)

第3篇

关键词:素质教育;小学数学;课堂教学

素质教育下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当然会有一些新的教学气象,如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促进小学生数学思维发展,培养学生数学学习个性等,也正因为素质教育的意义重大,所以我们作为小学数学教师更应当积极探索有效策略,将素质教育理念很好地落实到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力图实现教学质量的最大化。

一、强化数学教师素质教育教学观念

小学生是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未来接班人,要想有效培养他们全面发展的能力和健康的道德思想,教师就应当积极强化自身的素质教育教学观念。因为对于学生来说,教师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领军人物,是先驱。教师素质教育观念的强弱在很大程度上将决定教学质量的好坏,因此,为了能够达到以上的教学目标,首先,数学教师就应当在教学前仔细研读素质教育的相关资料,将素质教育观念及其相关要求理解透彻,做到正确理解。其次,是校方应当组织开展素质教育教学研讨会,重点论述如何有效地将素质教育落实到课堂教学实践中,使数学教师的素质教育教学观念得到强化。

二、注重培养小学生综合数学能力

教育的最终目的并非提高学生的应试能力,让小学生的分数得到提升,而是促使小学生具有能将理论知识很好地运用到实践中的能力,即培养学生的数学综合运用能力。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推行素质教育理念也正是为了达到这一教学目的。例如,教师可以通过采用小组合作教学的方法,在学生自由结合为小组之前向学生宣布合作学习的任务,让学生带着学习任务到教材中去寻找答案,如此,既可以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还可以激发学生自主学习兴趣,促使小学生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提高小学生学习数学的效率。

具体来讲,教师可以在教学有P“正方体的表面积和体积”的相关知识时,积极开展合作动手拼接教学,让小学生自由结合成学习小组,通过分工合作绘图、剪纸、拼接的手工活动,直观展现立体几何的来历,有效提高小学生对立体几何表面积及体积知识的认识,掌握其求解的方法,提高小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立体思维能力以及动手操作能力等。

三、立足数学教材,培养学生的健康道德思想

在当前素质教育的大背景下,教师更应当认识到培养学生健康道德思想的重要性。俗话说:“智育不好,出次品,体育不好,出废品,德育不好出危险品。”因此,在小学教学阶段,数学教师应当巧妙地穿插一些德育内容,促使小学生养成健康的思想道德品质,有利于学生将来更好地融入社会、奉献于社会。

例如,教师在教学有关“小数”的知识时,可以为学生举身边的小数应用,如汽车零件的加工精度,有时很可能由于小数点后面的一位数加工精度不到位而出现了次品,而如果将这样的次品应用在汽车的传动系统上将会大大降低汽车的安全系数,由此,便可以引申出培养学生无论是做数学练习题还是做其他事情都要认真、细心的,对待工作兢兢业业,对待学习勤勤恳恳的为人处世态度,进而实现小学生思想道德健康的培养。

四、加强师生互动,鼓励学生思考

小学生的心灵是很脆弱的,很有可能会因为教师一句批评的话而备受打击,从而失去学习数学知识的兴趣。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当注意与小学生实时互动,多运用一些鼓励和赞赏的语言评价学生,为了学生努力营造一种阳光、快乐的课堂教学环境,促进小学生心理向着健康的方向发展。具体来讲,教师在教学有关“三角形”的知识时,可以提出问题:“哪位同学来说一说我们生活中包含三角形形态的物体?”如果学生回答不上来,教师可以继续启发:“大家可以想想家中的物体、学校的物体或者是我们身上的穿戴等等”,当学生正确回答问题时,一定要及时对小学生给予表扬,激励小学生下次依然踊跃发言,活跃数学课堂上的师生互动气氛,提高小学生的学习效率。

总而言之,在当前素质教育背景下,数学教师应当更加注重培养小学生全面发展的能力以及良好的道德素养、心理素质等,具体来讲,教师可以首先强化数学教师素质教育教学观念;其次,注重培养小学生综合数学能力;再次,立足数学教材,培养学生健康道德思想;最后,加强师生互动,鼓励学生思考,进而在此基础上促进小学生健康快乐地成长。

参考文献:

第4篇

[关键词]素质教育小学管理课堂管理课程管理人文精神

目前,实施素质教育既是贯彻“科教兴国”的战略决策的要求,又是我国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客观要求,也是世界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共同趋势,已成为教师们的共识,一改过去那种只要学生在统考中取得好成绩就感到无尚光荣和自豪的片面认识,而重视学生各方面能力的培养;改变过去只上语文、数学两个主科,而忽视学生们德育、美育、体育的状况,按成绩排队,编座次,踢皮球,加班加点等“拔苗助长”的蠢事再也没人干了。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教育质量,按教育规律和儿童年龄特征及心理特点因材施教,从小培养学生“会自我学习,会与不同的人一起共事,会在不同的环境下都能生存发展并作出贡献”的良好习惯已成为教师正确的指导思想。笔者结合“素质教育”的发展的核心思想,根据多年的工作经验,对在小学实施素质教育总结出以下几点心得[1]:

一、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素质教育中的“素质实质是社会发展对教育、对人才的要求归根结底又是对教师的要求。无论是教育观念的更新,还是教学内容、方法的运用和革新,都取决于教师的素质和水平。因此,素质教育首先应提高教师的素质,教师的素质直接关系到素质教育工作的成败,教师的一举一动不仅影响着教师自己的工作效果,而且直接影响着学生的行为与品格。小学,孩子学习的是知识,但更多的学习的是老师,只有素质高的老师才能教出高素质的学生。教师不愿或不会做的事,很难让学生会做;教师不具备的品质,也很难在学生身上培养出来。

大部分小学的条件一般都比较艰苦,这就更需要拥有一支爱岗敬业、任劳任怨、知识水平高、业务能力强的教师队伍[2]。建设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前提和根本保证,因此,构建素质教育的模式的首要任务之一是提高全体教师的思想、业务和研究素质,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1.提高师德修养

要坚持师德为首的观念,发挥学校各职能部门的作用,制定切实有效的计划,创设一定的时间保障,组织形式多样的活动,引导教师弘扬奉献精神,努力使教师积极参与素质教育。

2.提高业务水平

素质教育对教师的业务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现代教育要求教师具备“T”字型的知识结构,因此,学校要对教师强化技能训练,提倡一专多能。学校要采取激励机制,鼓励青年教师迅速成长。一是实施“教师学历提高工程”,鼓励青年教师参加大专和本科自学考试;二是实施“青年骨干教师培训工程”,通过对教师进行在职培训,开展一些专题讲座学习,或说课、上课、评课,或基本功比武,培养一批学校在各学科的带头人;三是启动“学校名师工程”,选拔优秀的中青年骨干教师进行深造,参与校内外有关的教育研究活动,培养在市级、乃至省内外有一定影响的名教师。

3.提高研究能力

开展素质教育要改变小学教师教书匠的形象,要提高教师的教学品位,使他们向学者型和科研型转变。具体做法可以不断组织理论学习,开展一些学科课题研究,要求教师从带着课题进课堂。建立学校科研网络,积极撰写理论文章,评比各种教科研先进等。

二、营造民主、和谐的学习环境,提高创新精神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彻底转变教育观念,诚心诚意把学生当作学习的主人,他们都是活生生有感情的人,需要信任、关心、理解和帮助,他们都具有极大的可塑性,都隐藏着极大的创新潜力。教师要善于用亲切的眼神、细微的动作、和蔼的态度、热情的赞许,为学生营造一个最佳的学习氛围,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全体学生都主动参与、各抒己见,一定会有意外收获,取得最佳效果。

创新离不开想象,创新必须以想象为基础。爱因斯坦认为:“想象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概括着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儿童只有想象丰富,才能有创新。因此,在教学中,应培养学生大胆、敢于打破常规、发展学习的想象力。

创新思维的培养是个复杂的过程,常常是多种思维方式的结合。在课堂教学中,创新思维的培养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采取多种形式的思维训练途经,才能达到激活学生思维的敏锐性、发散性、独创性和批判性等目的。加强发散和逆向思维的训练,这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关键。在教学中,要突出发散和逆向这两种思维能力的训练。发散思维训练的形式多种多样,有一题多解的发散,一因多果的发散,一题多法的发散等。而逆向思维的训练可以让学生对一个事物的反面进行思考,获得新的认识。

三、加强人文精神,全面推进素质教育

小学在加强人文精神时,要做到人文环境和信息一起抓,使学校管理整体化、系统化。

首先,要创建校园文化特色,重视校园资源的开发建设,充分发挥校园一砖一瓦、一草一木的教育作用。

其次,要创建校园教育科研特色。加强教育科研,提供场所设备条件,营造浓厚的教研气氛,如开设教师阅览室、开办校刊天地,出版教师论文和教案集、举办各种教学成果专栏、组织专题讲座、经验交流、开展教学基本功比赛和现代教育技术应用展示活动,激励和引导继续教育,提高教师知识技能[3]。

再次,创建校园文化特色,重视文体活动的组织、开展,促进教师身心健康。如组织教师球队、乐队、合唱队,开设教师之家,开展球赛,举办美术书法展,通过形式多样的校园文化活动,使人的情感在良好的环境和有益的活动中得到熏陶、激励、升华,使人们的工作得到协调,使学校整体素质得到优化,综合实力得到提高,从而推进学校管理工作科学化。学校管理中,要以学生为主体,全面推进素质教育,重视学生自学能力及个性发挥的培养,使学生成为集体的主人,生活的主人,学习的主人。坚持以德育人,突出以生为本,以爱育人,启迪学生的主体意识,使学生认识自我,增强自信,要激发学生主动参与管理,学会自律,学当主人。

四、家庭对素质教育的影响

在孩子成长过程中,家庭教育比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更贴近、更深入孩子的精神世界。这就使家庭教育能比较方便地把握、深入和影响孩子的精神世界,而这是学校教育、社会教育难以办到的。因此,做父母的必须树立“家庭素质教育”的观念,担负起自己的教育责任,转变教育观念,重视对孩子的人生观、价值观的教育,重视对孩子进行劳动教育、挫折教育等[4]。同时,家长不仅应对学校施行素质教育的计划、措施给予支持和配合,而且要积极参与,要与教师要尽可能地经常接触,互通情报,沟通思想,增进了解,融洽感情,共商措施,形成合力,形成家校齐抓共管素质教育的新局面。家长对孩子的评价要全面衡量,不能唯分数论,而是要全面观察和衡量孩子在各方面的表现,对孩子参加学校班组或社会活动的积极性和取得的成绩应予以全面评价,给予孩子表扬或奖励。

教育部门的教育改革力度是大的,但如果没有家长的配合,实施素质教育就会成为一句空话。因此,教师的素质要提高,而家长的素质更要提高,家庭教育已到了一个不能不重视的时候了。

总之,小学实施素质教育,既不能好高骛远,也不能袖手旁观,而应该脚踏实地,充分发挥课堂教学的主渠道作用,不断改善办学条件,提高师资水平,调动各方面的积极因素,动员社会力量为素质教育的大厦添砖加瓦,我相信,只要我们上下齐努力,小学的素质教育之花也必将越开越鲜艳。

[参考文献]

[1]严建文.农村小学管理中的问题与对策[J].学周刊,2011(5):8.

[2]吴秋君.谈如何在小学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J].雅安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20(3):72~73.

[3]曹龙启,李秀永.注重农村初级小学的管理[J].中国农业

教育,2010(5):48.

第5篇

小学数学 素质教育 学生主体

小学数学教学要着眼于21世纪人才素质的要求,在课堂教学中创造条件让学生主体性得到发展,培养有扎实的数学基础和较强的适应能力,又有独立的人格和创造精神的开拓型人才。学生是教学过程的主体,归根到底,学习是学生内部的活动,谁也不能替代。因此,学生最主要的特性是主体性。在教学中,教师一定要时时处处站在学生的角度来思考教学方案,考虑课堂结构,把学生真正当成学习的主人,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使学生生动活泼、主动、有效地进行学习,让全体学生自始自终主动积极地参与到学习的全过程之中。

一、数学教学应以学生为主,提倡知情意相融。

现代教学论认为,教学过程既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的认识过程,又是学生知情意行全面发展的过程。学习归根结底是学生的内部活动,是在教师指导帮助下学生主动参与,充满情趣的活动,所谓知就是初步达到预定的知识能力目标;情就是在心理上产生成功的喜悦,师生的情感得到交流与满足;意就是通过学习,树产克服困难的信心和意志。正因为如此,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不但要尊重学生、创设和谐、愉悦的氛围,使学生产生信任感、亲切感,同时还要重视课堂教学艺术,通过教学上艺术性、形象性、鲜明性、趣味性揭示数学教材本身的魅力,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他们生动活泼地进行学习,达到知情意相融。例如,教学长方形和正方形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时,我先出示这样一道题让学生思考解答:一个长5厘米,宽3厘米的长方形纸板可剪成多少个边长是1厘米的正方形?剪剪看,看谁剪的正方形最多。此时学生产生一种新奇感,跃跃欲试,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参与意识被充分调动起来,在初步产生获取知识的喜悦兴奋感时,我又提出了新的问题:“观察一下所剪的正方形个数与长方形的长和宽有什么关系?”将学生的思维推向新的,使知识进一步深化。随着教学层次的步步深入,课堂教学气氛和学生的思维也越来越活跃。这充分说明,在教学中,如果教师能够努力创设情境,去激发学生探索知识的热情,使学生变被动学习为主动获取,促进学生思维能力和个性全面而和谐的发展。

二、数学教学要注意面向全体学生,让每一个学生的素质都能得到充分的发展。

素持教育的第一意义是要面向全体学生,强调学生的全面发展和整体发展,使每个学生个性得到充分的、自由的、和谐的发展,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注意体现素质教育的全面性,要通过传授数学知识和技能,利用数学所具有的价值和数学思维的特点来实现学生素质的提高。对优等生,教师要竭力创造条件充分发挥他们的智慧和才能,最大限度地发展学生的个性、特长。对数学素质差的学生要多关照,课上多给他们发言的机会,开拓思维,发展思维,尽量给他们更多的机会,开拓思维,发展思信,尽量给他们更多的“参与”机会,并通过个别辅导,帮助他们增强学习信心,逐步达到教学的基本要求。

三、数学教学应以自学为主,提倡由“学会”向“会学”发展。

古人云:“授人以鱼,只供一饭之需,教人以渔则终身受益无穷。”这是古人强调授以学法,培养学生会学的重要性。著名教育家陶行知说:“教师的责任不在教,而在教学生学。”因此教师要使学生在数学知识形成的过程中,掌握其规律、方法,由“学会”向“会学”发展,就要把教学的重心从“教”向“学”转移,使教与学的关系达到和谐与统一。思维是智慧的源泉,所以教师在传授知识的同时,一定要鼓励学生多动脑思考。还要引导学生逐步理解和掌握获取知识的方法,如操作学习法、迁移类推法、发现学习法、尝试学习法等,还要让学生学会分析、综合假设,还原等解决问题的方法。例如在教学平行四边形和三角形面积之前,先上一节操作课,让学生准备了两个全等的平行四边形、两个全等的直角三角形和若干个任意三角形及一把剪刀,指导学生自己动手,通过剪剪拼拼把平行四边形和三解形分别转化成以前学过的图形,并推导出平行四边形和三角形的面积公式,再将这些图形的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画图表示出来。同学们都积极地行动起来,剪的剪、拼的拼、画的画。在推导过程中,一位同学想出了三角形面积公式的三种推导方法。

(1)S=a×h÷2

(2) S=a÷2×h

=a×h÷2

(3) S=a×(h÷2)

=a×h÷2

学生通过自己动手操作并画图表示出推导三角形面积公式的过程,明确了三角形面积公式为什么底乘以高以后还要除以2的道理。这样获得的知识印象深刻,最容易记住。

四、数学教学应以练习为主,提高数学教学实效。按照学生的认知规律,只有采用科学的方法,有目的、有计划组织训练,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为此,数学教学应以练习为主进行基本技能训练和能力培养。练习题的设计应把握好以下几点:

1、练习的时间长短,数量多少,都要根据教材内容和学生实际来确定,以便在不增加学生学习时间的条件下,取得尽可能好的练习效果。

2、练习题的设计,编排要体现教育性原则,做到“低起点,小步子,快节奏,大容量”,使每个学生都能体验到成功的喜悦。

第6篇

在具体的小学音乐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充分发挥主导作用,激发学生的情感,启迪学生的思维,使教学过程转化为指导学生科学学习的认知过程以及思维能力的训练过程。要达到这一目标并不是十分容易的,需要教师采取丰富的教学手段和方法,充分利用小学生在生活中的感知,在具体的音乐教学中将抽象的音乐转化为对情感的认识,引导学生发散思维进而捕捉音乐。例如,音的长短、高低、大小、强弱等。在加强学生的具体认知过程中,一定要把学生置于主导地位,充分调动其对音乐学习的积极性,并且要创造一切可以利用的环境与条件让学生去想、去做,使小学生的思维能力得到良好的培养与利用。

二、注重兴趣培养

作为一项特殊的意识倾向,兴趣不但是小学生喜欢某种活动的基本前提,也是其成长的起点和动力。

由于兴趣会像磁石一样吸引着小学生去认知或者加入某项活动,并促进形成小学生爱美的品格与情感,因此,作为小学音乐教师,应该将舞蹈和乐器带进课堂,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自己探索乐谱,自己登台表演,并依靠自己的想象来编排动作,训练学生的即兴表演意识,将教学融入游戏中,将艺术融入学生的表演中,使学生能够体会到自己是课堂的小主人,以此提高其学习效率。

三、实施素质教育

在实行小学生素质教育的过程中,不仅要重视课堂教学,更要重视课外活动,这是由素质教育的基本特点所决定的,作为课堂教学的补充和延伸,课外教育有着自己独特的功能与作用。前苏联著名的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只有当那些孩子按照自己的真实愿望自由地挥洒5~7小时的空闲时间时,才最有可能培养出既聪明又有发展的全面人才,如果抛开这一点去谈素质爱好与全面发展,都是片面而不切实际的。

第7篇

1.1 工具性和人文性不同步发展。

工具性着眼于形式,人文性则侧重它的内容,而这个世界上不存在没有形式的内容,也不存在没有内容的形式,形式是为内容服务的,它们是相辅相成的关系。片面强调形式或者内容都是不正确的。抛开工具性而片面强调人文性,忽视了“语文”的掌握与运用;只追求知识、技能、技巧,而舍弃思想、情感、个性等人文思想的呆板工具化教学都是片面的。我们应把工具性和人文性结合起来,根据不同的学生、不同的学校有侧重地运用,做到二者兼顾。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既要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态度,充分展示人类文化的无穷魅力,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又要引导学生掌握语文的基本知识,提升小学生的语文学习能力,由此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1.2 教学因循守旧,传统教学方式占主导。

传统的小学语文教学方式主要是一只粉笔,一本教参,一本现成的教案,走上讲台就开始传统的辛苦的讲授,教师是教学活动的主体,教学目标、教学过程的设计都是由教师进行安排;学生以接受知识为主,虽然也可与教师进行交流,但大多是单向的,双向交流并不占主导地位;对教学资源的要求相对简单,通常是具备书本、黑板、粉笔、纸张等即可;学习过程相对封闭、保守和紧张,学生、教师所接受和讲授的知识均不超出书本范围。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等,学生完全处于接受学习的被动的填鸭教学中,没有主动参与积极参的机会,同时导致学生的积极参与的意识不强,即使有这方面的愿望,也被扼杀在萌芽状态。

1.3 传统和现代教学手段不能有机结合。

随着网络时代的发展,小学也配备了多媒体教学的相关设备,多媒体的运用能够极大地丰富小学语文教学的内容,活跃课堂氛围,图文并茂地把课堂知识展现给学生。但是如果处理不当很可能会造成相反的作用。很多学校把多媒体教学当作一种时髦,并没有真正把多媒体的功能发挥出来,主要表现在让学生听过多的录音和看过多的大屏幕,过多地采用表演、演示等手段。这样往往分散了学生的注意力,冲淡了学生对学习重点、难点的关注,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反而耽误了学生体悟、读背的时间。传统的教学手段在多媒体中体现很少,出现了传统与现代教学手段的脱节,背离了小学语文教学的目的。

2 探析小学语文教学的创新方式

语文教学的主要任务是培养学生听、说、读、写的能力,并通过教学的内容进行品德教育、审美教育和思维训练,在大力推进创新教育的今天,伴着新课程标准改革的实行,把创新教育如何巧妙、有机地渗透到语文教学中,并为语文学科教学服务显得至关重要,同时语文教学也离不开创新教育,它可以给语文教学带来新的生机与活力。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推行创新教育,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我认为,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2.1 开放、多元化原则。

只有小学生对语文学习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才可能激发创新得意识,加大创新尝试。小学语文教师在实施创新教育中,不应局限于课堂上,束缚在教材中,限制在教师的可控圈内,而应有计划有组织地开展丰富多彩的语文课外兴趣活动,加强课外阅读,这样不但能拓宽学生知识的视野,而且能让学生在活动中经受各方面的锻炼,激发他们浓厚的语文学习兴趣,在课外活学活用课堂中所学知识,增强他们的主人翁意识,这有助于他们自主地、创造性地开展活动,在活动中提高自己的语文素质,提高自己的综合素养。

2.2 小学语文创新教学的方法。

2.2.1 改变传统教学方式。

现代教学方式是一种传统和现代结合的教学方式,它把很多科学技术应用到了教学中来。多媒体并不等于现代教学方式,也就是在教学中应用了多媒体并不就是现代教学了。小学语文教师首先应当树立正确的现代教学观念。一是学生是现代教学方式的主体,转化学生的从属地位,将学生的地位由知识的被动接受者转化为主动参与者。可以利用话筒这种手段现场采访学生,提高学生的参与意识,让学生感受到现代教学方式。二是要注意多媒体不是教学的全部,它只是教学的辅助工具,学校的主体永远是老师和学生,可以通过播放一些音频和图片,利用电教手段把抽象、空洞的条文化为具体、生动的画面,便于学生理解和掌握。而且因为学生并没有走出校园亲自观察的机会,经过剪辑后的录像带恰可解决这一问题,使之成为学生认知事物的帮手和学习的工具。

2.2.2 打破传统思维定势,培养思维灵活性。

固定的思维方式是影响学生创造性思维的最大障碍。为了避免这种弊端,我们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应该积极鼓励学生发散思维、逆向思维等等,力求求新求异,提倡让学生尝试用不同的方法和思路去解决同类型的问题,培养思维的灵活性。例如锻炼学生逆向思维能力、正确反推,求异思维能力、多向探求,多向思维能力等。

2.2.3 创设问题情境,激励学生质疑问难。

(1)激趣设疑,诱发思维。小学课文并不是每篇都特别精彩,有很多课文是常识性的知识,如果按部就班地讲解很有可能达不到预期的效果,那我们就必须引入一些问题,启发学生的好奇心,引导学生按照预定的问题来解决问题。这样学生对提出的问题,感到新奇又难以理解,从而诱发他们的思维。这样带着疑问学习语文,效果更佳。

(2)变序设疑,启发思维。根据课文的难易点和重点,把课文中讲解的顺序颠倒一下,先把果说出来,再由果导因,这样学生会有很强的好奇心,从而达到启发学生思维的目的。

第8篇

小学数学 素质教育 兴趣

数学教学大纲规定,小学数学教学目的是使学生掌握数学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形成数学能力,发展个性品质和培养科学的世界观,这与普通教育培养和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及身体心理素质教育是相吻合的。那么,在数学教学中如何让实施素质教育?

一、培养学生思维能力,优化数学课堂教学

我从学生实际出发,大胆改革教学方法,实施“和谐乐学”的教育方法,具体如下:

1.趣

把游戏、故事引进课堂,使学生在乐中学,学中乐。爱因斯坦说过:“兴趣和爱好是获取知识的动力。”因此,数学课的内容和形式都要从“趣”字上去组织安排。内容上应尽量选择新颖有趣的题材,以唤起学生的兴趣。如在教“猜数的秘密”这节课时,我先要去学生在心中想定一个数,然后把这个数一次加上50,减去25,再乘以4,最好请同学把结果告诉老师,当老师准确无误地把同学们心中想定的数——“猜”出来时,孩子们一个个瞪大眼睛,张开小嘴,惊讶不已。这时,老师对同学说,“同学们想不想知道猜数的秘密呢?”同学们情绪高涨,产生了强烈的求知欲望。又如,在准备导入“分数的通分”这节课时,我以一个有声有色的故事导入新课。一上课,先讲了一个小故事:一个养猴的人把8只桃子平均分成2份。拿其中一份给猴子吃,猴子摇摇头不要;他又把8只桃子平均分成4份,拿其中2份给猴子吃。猴子仍然不要;他第三次把桃子平均分成8份,拿其中的4份给猴子吃,猴子高兴地跳下树就吃,我问学生:“是不是第三次给猴子的桃子最多?”同学们回答三次给的一样多,为什么?“因为8只的1/2、2/4、4/8都是4只桃子。”所以1/2、2/4、4/8是相等的。“但这些分数的分子和分母都不相同,大小却相同,究竟具备什么特点的分数才大小相等呢?”这就是这节课要研究的问题。这样,同学们都瞪大眼睛看老师,对新知识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2.活

上课形式活泼,课堂气氛活跃,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和学生年龄特征,灵活采用多种教学形式和方法,如讲故事,游戏,讨论等。如在组织学生“火柴游戏,剪剪拼拼”时,通过引导学生做做玩玩,想一想,议一议,寓教学于游戏与活动中,孩子们再欢快的气氛中探索、学习新知识,思维得到了锻炼,情感也受到了熏陶。

3.疑

学则需疑,疑则引思。教学时通过设置“疑境”,可以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如分数基本性质的教学,我在进行新课之前,通过让学生思考2÷3、4÷6、6÷9三个除法算式为什么相等,引导学生回忆并复法中商不变规律,促使学生联想迁移得出分数的基本性质后,引导学生观察思考:这三道除法算式能不能写成分数形式?怎样写?有什么关系?为什么?并通过板书引导学生进行比较推理,沟通除法中商不变规律和分数的基本性质之间的联系:2÷3=4÷6=6÷9,2/3=4/6=6/9,这样调动学生进行积极思维。

4.议

以议促智。每节课我都拿出5分钟左右时间让学生讨论,思考一个问题,通过议论使学生勤动脑筋,久而久之,可以促进智力的发展。

5.精

每节课力求精心设计,做到课题明确,内容集中,结构严谨,切忌包罗万象,臃肿繁杂。如在学生学习三角形、平行四边形和梯形以后,在推导面积计算公式时,我围绕着三角形、平行四边形之间的内在联系,抓住“形变”而“面积”不变这一规律,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用不同方法推导三角形和梯形面积计算公式,不仅加深了学生对基础知识的理解,而且培养了学生的推理能力和数学思维能力,提高了数学素质。

二、培养学生抽象概括能力,渗透数学教学

列宁说:“认识是人对自然的反映,但是这并不是简单的、直接的、完全的反映,而是一系列抽象过程,即概念、规律等等的结构、形成过程……”小学数学的各种知识都是抽象概括的产物。因此,人们在客观的思维过程中也不单纯地只有一种思维方式在起作用,往往是多种思维方式交错结合,互补为用,共同发挥思维反映客观现实的整体功能。如以质数和合数的抽象概括过程为例:

分析:2的约数有1、2,4的约数有1、2、4,1的约数有1。

5的约数有1、5,9的约数有1、3、9。

综合比较:一个数有2个约数;一个数有2个以上约数;一个只有1个约数。

抽象:只有1和和它本身的两个约数。除了1和它本身还有别的约数。只有约数1。

概括:一个数只有1和它本身的两个约数叫质数;一个数除了1和它本身外,还有别的约数叫合数,1既不是质数也不是合数。从而培养了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

三、联系实际,以培养学生分析辨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进行学科训练

著名数学家华罗庚说过:“人们对数学早就产生了枯燥无味、神秘难懂的印象,成因之一便是脱离实际。”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要紧密联系学生生活实际和他们所熟悉的社会实践,以利于他们理解和掌握抽象的数学知识,把所学知识与生活实际、社会实践联系起来,分析问题以及解决一些实际问题,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如在应用题教学中,我采取了两种训练:

1.对比训练

将应用题按其某一特征、某一教学意图编成题组,让每一组或有一字之差或有一词之别或有一号之分,进行对比训练,通过对比,提高学生的审题能力。例如:

(1)一根绳子长15米,剪去2/5,还剩多少米?

(2)一根绳子长15米,剪去2/5米,还剩多少米?

以上两题中的“2/5”和“2/5米”只有一字之差,但意义不同,前者表示份数,后者表示数量。因此,它们的解法也不一样,引导学生在审题时对题目进行认真分析,在比较异同中提高辨析能力。

2.强化训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