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3-10-13 09:37:46
序言:写作是分享个人见解和探索未知领域的桥梁,我们为您精选了8篇的青春期孩子的心理教育样本,期待这些样本能够为您提供丰富的参考和启发,请尽情阅读。
近两年我一直担任学校心理健康教学,教学内容涉及了一些青春期的知识,发现这部分内容很有必要,青春期是孩子由儿童向成人过度的时期,一切对他们来说似乎都明白,一切又是那么新奇和陌生。正是由于这种矛盾,造成了在现实生活中的很多不应该发生的问题,所以我对小学生的青春期心理教育进行了研究,也有了一些粗浅的认识。
一、青春期教育的必要性
早在五十年代,敬爱的就提出青春期教育的问题。各种媒体、书刊就没有中断地建议、呼吁此事。但是却出现了许多不应该发生的问题:进入青春期的孩子对自己的身体发育恐惧、早恋、未婚先孕……追源溯本都是青春期培育的落点不佳,知识零落甚至缺乏所至。青春期,是少年男女的身体发生巨大变化,开始显现出各自鲜明的性别特征的时期。青春期的特征表现为生理、心理、行为的突变,而生殖系统是身体最后发育的一个系统,在青春期发育迅速并渐趋成熟,开始对两性问题产生兴趣,逐渐有了恋爱甚至性的要求,但这又与社会要求处于矛盾甚至冲突的地步。如果不及时进行正面引导,就有可能造成不必要的损失,以至于影响他们的一生健康、行为以及学习、工作能力,甚至有个别人将严重危害家庭和社会。
有很多惨痛的事例给了我们太多的教训。北方晨报曾报道了一个这样的事例,人们在小区里散步的时候一个塑料袋从天而降,而更让人们惊异的是袋中居然装了一个刚生下的婴儿,原来是16岁的小女孩在家中生下了这个孩子,她想都没有想便把孩子从楼上抛出,一个小生命消失了,可是又给她本身带来多少伤痛呢?
大家都知道,人类在一生不断接受教育的长期过程中,有两个特别重要的教育时期,一个是从出生后至四岁的婴幼儿时期,这时要进行智力开发的早期教育;一个是对十岁至十五岁的青少年进行青春期教育。为什么要进行青春期性教育?的确,青春期性健康教育是一个让很多人觉得尴尬,而在现实生活中却又不能回避的问题。因为这个时期的青少年性器官逐渐发育成熟,出现男性或女性的特征(称为第二性征,即外观上的各种特征),生理和心理发生急剧的变化。其变化之快、幅度之大,往往是人们难以预测的。在这一时期他们有许多问题希望得到解答、指导和帮助,他们的好奇心往往促使他们迫切地寻找答案。
由此可见,儿童少年不仅需要生理卫生保健知识,他们还有一个如何面对大众传媒及社会各种信息的问题,、繁殖、恋爱、接吻等已成为他们熟悉的字眼。所以伴随着孩子的成长现象,对学生进行早期青春期教育很有必要。
二、青春期教育的落脚点
按照世界卫生组织的定义,青春期是指10至20岁的青少年。小学生青春期教育-心理学家调查通查表明:男孩一般15岁左右,女孩13岁左右都已大部分进来了青春期,而人的生理变化必将又会引发心理上的变化。有专家认为,幼儿和孩子上小学一二年级时就应该让他们知道自己的性别角色,认识自己的性器官。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再逐步开展青春期性生理知识、性心理知识、性保健知识、性道德知识、性病防治以及避孕知识等教育。
随着认识的深入,我们的教育部门已经逐渐加深了认识,也开始了行之有效的行动。在三年级开设的生命教育一课中,第一课就是《妈妈肚子里的我》,在课前我问孩子们他们是从哪里来的?回答不一:有的说是从妈妈肚子里出来的,有的说是爸爸的变的,当我说出答案―――孩子由爸爸的与妈妈的卵子结合,胚胎在妈妈的子宫里成长十个月,最后分娩,孩子们听得非常认真。可见孩子们对青春期教育非常渴望。
我认为在小学四五年级对学生进行青春期教育教育是教育的最佳时期。因为此刻的孩子知识容量和知道记忆才能均已达到了一定水平,又不会在青春期教育的同时引起生理上条件折射,更不大会引起心理拦截,可以免去不适时期而引起的诸多负面效应。
三、青春期教育的遗漏处
作为一名心理教育工作者,我欣喜的看到我们国家的教育专家们已经意识到了青春期教育的必要性,我们的青春期教育已经走入课堂,《公共卫生教育》一书已经在五、六年级安排了青春期教育的内容,我们近年又开始对学生进行生命教育并且有了正规的生命教育教材。我国的小学教育开始了对青春期教育的关注,但是我们还存在着一些遗漏问题:
1.学生缺少必要的性生理卫生知识
由于长期以来对青少年性教育的忽视,致使相当一部分的青少年处在性无知状态,对已出现在月经初潮、遗精等生理现象既无思想准备,又缺乏必要的生理卫生知识。由于不懂是怎么回事,不知该怎么办,就会造成紧张、恐怖的情绪。由于许多青少年对遗精、手浮、第二性征发育等性知识毫无所知,不知道这是青春期性发育逐渐走向成熟的标志,反而一味责备自己等。有的孩子隐约感到这些与性的问题有关,更羞于启齿,甚至引起类似犯罪的心理。
据有关凋查资料显示,有50%左右的女生和30%左右的男生对她(他)们的月经初潮和首次遗精感到神秘、紧张、害羞和恐惧。有50%的女生和16%的男生对青春期出现的第二性征变化感到害羞、不安和不理解。
我的孩子今年十三岁了,有一天他突然问我:妈妈,我的小最近怎么大了,是不是有什么问题了?“可见孩子开始对自己的第二性征变化关注了。还有一些女孩子对自己来月经、男孩子对自己遗精觉得是耻辱的事情,所以我觉得教师对学生的青春期性教育很有必要。
2.学校忽视对生理卫生教材的应用
北京曾对中学生实施青春期性教育的基本现状作了一次调查,情况如下:有32.8%的母亲在女儿第一次来月经之前,没有告诉过孩子如何处理;有56.9%的中学生明确反对“孩子长大后自然会懂得性,用不着教育”这一观点;59%的中学生明确反对“性教育会导致孩子有更多的”;76.6%的初中生认为“如果他们能在学校里接受好的性教育,等他们长大了会对性问题做出更聪明的策略”。
调查还显示:21.3%的学校没有有关性教育教材,即便有教材也只是青春期生理卫生简单的一节内容,而且学校对这方面的教育并不重视,有的老师甚至忽略不讲。
四、青春期教育的关注场
1.青春期教育要改变观念
青春期教育归根结蒂要落实到态度和行为上。但是,获得知识是基础。如果没有性生理、心理和道德知识的基础,态度和行为就不可能改变,那样的教育就没有力量,就没有说服力。
我们发现教育界许多人谈论性教育,都是在孩子身上做文章,很少强调对家长和教师进行性教育。纵观近几年的学校青春期教育,我们发现部分家长和教师对性教育始终持保守的态度,头脑中还是存在着“无师自通论”、“教育诱发论”、“素质无关论”等错误思想,不同程度地阻碍了儿童的性教育。按照心理教育始祖--佛洛依德”泛性论”理论,性教育伴随着人的整个一生的发展。因此,家长和老师一定要转变观念,端正性态度,重视和支持青少年的性教育,建议家庭、学校和社会密切结合,共同承担性教育的重担,一方面坦诚地把性的基本知识原原本本地告诉孩子们,另一方面,要旗帜鲜明地反对性,正确引导青少年建立健康的性道德。学校社区可以通过举办各种形式的讲座,对教师家长进行如何做好孩子青春前期教育的辅导,让他们了解孩子各年龄段的身心发展规律及特点,理解孩子,尊重孩子,提高性教育的科学性和实效性。
2.青春期教育要适时适度
适时、适度、适当三原则是在1988年8月由国家教委、国家计生委联合发出的《关于在中学开展青春期教育的通知》中指出的。它要求学校、教师恰到好处地向学生传授青春的教育知识,使青春期教育事半而功倍,卓有成效。因此,“三适”既是青春期教育中的重要原则,也是青春期教育工作者必须掌握的基本方法。如何来改革传统的性教育模式、内容和方法来应对挑战,这些将是我们广大教师家长值得思考的一个问题。
3.青春期教育要男女平等
对于青春期女孩,无论是家长还是教师均给予莫大的关心与呵护,而对此期的男孩,相比之下则关心程度远不如女孩。在学校,一般都是女老师来教性知识,而女教师主要面对女生,时间长了,一种观点习惯成自然:性教育不是男人们的事儿。英国性教育论坛的西蒙布雷克说:"男孩子们觉得性教育与他们关系不大,往往都忽略了。而在家中,男孩子们也得不到足够的性知识。母亲一般都会给女儿讲讲那方面的知识,但也主要偏重于女人问题,女孩们对于男人的了解并不多。而父亲则很少能够坐下来同儿子来探讨性。对于家有少女的家庭,告诫女儿小心怀孕成了母亲的当务之急。而对于儿子,家长们放心得多,他们只是提醒儿子不能荒唐,要小心谨慎。因此,建议学校家长在对女孩进行“花季少女”教育的同时,别忽略了男孩的”阳刚之气”教育,否则就会造成男孩在青春期的迷茫,所以切勿重女轻男。
总之,青春期教育使学生从认识自己开始,学会把握自己,保护自己,理智调节自己的心理,从而规范自己的行为。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我们身上的责任是任重而道远。我要大力呼吁青春期教育越早越好,有必要从小学抓起。
关键词:青春期;心理健康教育;途径;方法
一、青春期学生普遍存在的威胁心理健康的问题
(一)学习的压力
在中国,青春期学生必须要面临来自学习的重大压力,学生被寄予殷切期望,要考入重点高中,升入重点本科。所以很多学校都会给学生布置非常多的作业,仅仅是作业就几乎占据了学生所有的生活,让他们无暇再去做自己感兴趣的事情。另外,学校还会一个月甚至一周对学生进行测评,青春期学生必须要承担各种考试的压力,让学生长期处于智力超负荷运转的紧张状态,甚至有学生会因为考试而出现焦虑的情况。面对如此繁重的学习压力,反而会导致学生无法投入到学习当中,出现成绩下滑的情况。特别是对于那些学习成绩较差的学生,他们可能不得不进入中职或高职学校,早早地进入社会,这对于他们来说是非常残忍的,他们会更容易陷入重重心理矛盾之中,引发心理问题。
(二)人际关系
首先是亲子关系,学生在青春期与父母的关系很容易恶化,一方面是因为家长对于学生的期望过高,给学生太大的压力。子女的学习表现和考试成绩一直都是家长非常重视的问题,家长始终希望学生能够名列前茅,一旦学生成绩下滑就会选择责骂学生。另一方面是父母不能接受孩子的成长,在孩童时期,孩子一般会非常依赖父母,也非常听父母的话。但是到了青春期,孩子有了自己的想法,和家长也存在一些思想上的差别,所以就很容易觉得父母跟不上时代或者认为父母的某些想法是错误的,渐渐与家长关系疏远。其次是同学关系,青少年时期学生渐渐与父母疏远,而更加倾向于与同龄人交流。同时青春期的学生渐渐有了异性意识,青春期的懵懂会让他们喜欢上异性朋友,但是学习的压力,父母老师的反对,心理上的羞涩很容易使学生感到不安,不知道应当如何正确地处理与异性的关系。最后是师生关系,在学校学生遇到问题,其实最好的途径就是向老师求助,但是青春期的学生大多不愿意向老师吐露自己的心事。一方面是因为学生对于老师存在畏惧心理,另一方面是因为师生之间缺乏必要的交流与沟通,教师对学生的生活关心不足,只重视学生的成绩。这就到导致学生感觉与老师存在距离,老师不可能会理解自己的烦恼。更严重的是,有时教师会严厉地批评学生,但是青春期学生很容易冲动,很容易直接与老师发生冲突,恶化师生关系。
二、对青春期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途径和方法
(一)提高班主任和家长的心理健康素养
在学生的心理成长过程中,班主任和家长无疑是施加最大影响力的两个方面。首先是班主任,班主任想要开展心理健康教育,自己必须要具备好的心理素质以及掌握心理健康教育技能。老师要在日常生活中多多阅读心理健康的相关书籍,了解最有效的心理健康教育方法,同时将这些知识运用在日常教学当中。班主任要更加认真仔细地观察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上的发展变化,经常与学生聊天谈心,了解学生发生心理变化的原因,然后站在学生的立场去正确地引导学生。班主任还应当定期开展有关心理健康教育的主题班会,班会上可以首先向学生介绍心理健康的基本知识,然后让学生将自己最近的烦恼匿名写在小纸条上,随机抽取几张小纸条,与同学们一起讨论解除烦恼的有效办法。其次是家长,青春期的到来,学生会表现出自我意识高涨、逆反心理、情绪起伏大等情况。首先,家长要多多阅读书籍和观看网络上的相关教育视频,深入了解青春期学生的特点,学习应当采取怎样的方式去指导孩子,帮助他们解决青春期的烦恼。其次,家长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一定要有耐心。青春期的孩子很容易出现逆反心理,不愿意听从父母的话,家长要耐心地与孩子沟通,了解其反对的原因,给予孩子充分的理解与支持。最后,家长要与老师常常沟通,了解学生在校的情况,沟通一些心理健康教育的经验与心得。
(二)学校加强心理健康教育课程
虽然中学时期学生的学业繁忙,但是学校仍然应当安排心理健康教育的相关课程,可以采取低年级一周一节,高年级两周一节的方式,灵活地安排课程表。心理健康教育老师要尽可能丰富教学方法,例如情景设置、角色扮演、游戏教学等方式,让心理健康教育课堂尽可能变得生动有趣,吸引学生的注意力。除了心理教师的上课以外,学校还可以聘请具有丰富知识的心理健康教育专家来校进行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知识讲座,向学生讲授心理健康教育的基本知识,然后教会学生应当如何在面对成长过程中遇到的各种问题及时调整自己的心态,消除不良情绪,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另外,学校还应当开设一个专门的心理辅导室,针对学生的各种烦恼开展个人的心理咨询与辅导,主要是帮助学生学会解决青春期心理发展中的各种自己无法解决的问题,帮助学生排解心中的压力。特别对于校园中恋爱现象,学校要正确对待。很多学校对于学生的恋爱现象是非常反对的,一旦发现都会给予十分严厉的批评。但其实这是这个时期学生的正常表现,所以学校应当改变之前的态度,一方面对学生及时开展青春期教育,对学生进行性健康教育,让学生懂得保护自己的办法。另一方面也要及时地与学生沟通,表明自己理解的态度,但是也要向学生强调在这一时期学习也同样重要,不能因为青春期心理发展中的各种问题而荒废了学习。
参考文献:
[1]邻强,全莉娟,姚本先.浅析中小学生危机心理辅导的实施[J].现代中小学教育,2015(02).
[2]于海涛,张建平,秦秋霞.构建中小学学生心理危机分级预警机制[J].当代教育论坛学科教育研究,2016(02).
【关键词】青春期学生;心理特点;心理教育
青春期是指以生殖器官发育成熟,第二性征发育为标志的初次有繁殖能力的时期,是由儿童逐渐发育为成年人的过渡时期,是人体迅速成长发育的关键时期,也是继婴儿期后,第二个生长发育的高峰期。由于这个期间的发展是非常复杂的、充满矛盾的,又称为“困难期”、“危险期”“第二反抗期”。青春期是最容易出问题的时期,也是老师、家长们最心疼,最头疼的时期,是人生的分水岭。
一、青春期学生的特点
青春期:大约在11、12岁――15、16岁(女孩比男孩早二年左右)
特点:
1.生理的变化
急速成长。个子长高了,体重增加了,体形和面部特征都发生了明显变化,特别是生殖系统发育成熟,他们觉得自己已经长大成人了。
2.情绪的变化
青春期少年的表现,有时相当激烈,粗暴甚至会失控,有人用“疾风暴雨”来形容,大人认为平常的事,却在他们那里引发出高强度的反应。特别是在父母面前情绪更容易失控,做出不理智的事,虽然平静下来之后也会感到后悔、自责。他们还会出现青春期躁动,会出现想接近异性的愿望。男生会偷偷喜欢女生,女生也会暗恋某个男生,但一般都不将对方的情感表露出来,多数都成为一个永久的秘密。
3.心理的变化
由于身体加速成长,生理迅速成熟使青少年产生了“成人感”――以为自己已经成熟。所以青春期的孩子不愿意再像“小孩子”一样服从家长和老师,他们希望获得像“大人”一样的权利。又因为发展的不平衡,他们在知识、经验、能力方面并未成熟,只处于半成熟状态。这就造成成人感与半成人现状之间的矛盾。这种矛盾是造成反抗期的主要原因。
4.社会性变化
(1)过度“自我”。这个时期的孩子好像生活在舞台上,把周围人都视为观众,过度地注意自己的外表。如:高低、胖瘦、服装,过度在意别人对自己的看法。
(2)朋友“第一”。他们的交友范围开始缩小,一般是同性别的一至两个人。他们内心对父母是封闭的,但是他们需要有一个能够倾吐烦恼并能保守秘密的地方。就是朋友。这个时候,谁讲话最管用就是朋友。他们极易受身边好朋友的影响,喜欢跟风。如:朋友学习好,他也会关注学习;朋友上网吧,他也会玩游戏;朋友有什么不良嗜好,他学得很快。
(3)批判成人。代表为老师和父母。他们开始用批判的眼光看待周围的人,父母和老师不再是榜样和权威,他们会看到父母也有很多缺点,对老师品头论足,从而宣告,我是大人了,我不再是小朋友了,我会看问题了,尽管很片面。
二、青春期学生的家庭教育策略
1.家长要转变认识,从心理深处接受孩子生理和心理上的这种发展变化
家长必须认识到,这种变化,是孩子逐渐长大,逐渐走向成熟的正常现象。0――6岁的时候,孩子基本上是家长掌控。6岁以后,孩子是由家长和儿童共同掌控。一旦步入青春期,他们想显示自己的权力和能力,所以遇事就独断独行起来,就会想自己掌控自己的事。故意跟家长疏远,千万别觉得我把你养那么大了,你跟我不亲了。那是因为孩子孩子大了,就不希望家长再用管教几岁儿童的方式方法来管教约束自己,不喜欢家长再那样事无巨细,无微不至地关照自己,不喜欢家长把自己看成小孩子,他们要获得成人感。
2.家长要转变教育风格,注意说话的口气
跟孩子交流时的语言和口气很重要。千万不要喋喋不休地说教,千万不要对一个问题没完没了地讲。特别是妈妈要适度收缩自己的话,别那么嗦,别那么多话劳子。有这么一个故事:美国著名作家马克・吐温有一次在教堂听牧师演讲。最初,他觉得牧师讲得很好,使人感动,准备捐款。过了十分钟,牧师还没讲完,他有些不耐烦了,决定只捐些零钱。又过了十分钟,牧师还没有讲完,于是他决定:一分钱也不捐。到牧师终于结束了冗长的演讲,开始募捐时,马克・吐温由于气愤,不仅未捐钱,还从盘子拿走了两元钱。这种刺激过多、过强和作用时间过久而引起心理极不耐烦或反抗的心理现象,称之为“超限效应”。我们会发现自己正用一种自己也不喜欢的语气跟孩子说话,发生这种事情,不是因为缺乏爱心,而是缺乏对孩子的理解;不是因为缺乏智慧,而是缺乏知识。
因此,家长对子女的批评不能超过限度,应对孩子“犯一次错,只批评一次。”如果非要再次批评,那也不应简单重复,而要换个角度,换种说法。这样,孩子才不会觉得同样的错误被“揪住不放”,厌烦心理、逆反心理也会随之降低。
3.家长要尊重、理解孩子
尊重他们所需要的隐私权,不要在外人面前提孩子的“丑事”。这个年龄的孩子有自己的隐私和秘密,需要自己足够的空间。家长不要过多的好奇,像间谍一样,翻抽屉、偷看日记、跟踪调查等。青春期的孩子是非常敏感的,你这样的做法,会被孩子发现,这就很容易产生矛盾,会让孩子觉得父母不相信自己,不理解自己,就会拉远与你之间的心理距离,产生“代沟”。因此,无论童年时宝宝的天真烂漫多么令人留恋,你们的关系多么融洽和谐,这一切都已成为过去。他已经开始迈向成人世界。相应的,家庭关系也需要建立不同于以往的模式。要让孩子觉得他是被尊重的,被理解的,当一个人觉得被理解、被尊重的时候,他的内心是温暖的、安全的、放松的,没有疑虑、没有孤独感,有什么事情就愿意和家长交流,什么秘密愿意和家长分享了。
遇事多与他们商量,倾听他们的意见。家里的事可以征求孩子的意见。如果他们的意见合理或与大人的意见一致,就应以他们的意见做出决定。即使一开始就不同意子女的意见,也要耐心听完,充分了解他们的看法,以交换意见的方式发表自己的看法,而且还要考虑他们的意见,让他觉得他也是家庭的一员,事事要为家庭着想,可增加他们的参与感和责任感。在跟孩子谈论一些问题的时候,其实对家长也是一种放松。也是一种缓解压力的方式。即:在情感趋同的基础上“掏心”、“交心”,推心置腹地交流,从而走进孩子的心灵深处,感受长辈的博怀和真诚关爱,从而减轻或消除其对立情绪。
4.家长要把孩子的人格健全、道德完善放在首位
问问自己,我们最关心孩子什么――孩子的学习成绩。几位家长聚在一起,谈论的最多的是什么,比较最多的是什么――孩子的学习成绩。你来找老师交流,最想问的是什么――孩子的学习成绩。家长望子成龙的思想可以理解,学习成绩的确很重要,要上大学,要分,考不上不行啊。但仅仅看成绩,孩子不是一个拿成绩的机器,孩子也不是实现我们理想的工具,孩子更不是我们攀比骄傲的资本。我们更应该关心什么?孩子的心理健康、孩子的内心在想什么、孩子的身体素质、孩子是否快乐……有了这些,好成绩自然而然会来的。
5.要做学习型家长,与孩子共同成长
关键词:心理健康;青春期;健康教育;问题及对策
1 引言
面对社会的激烈竞争,青少年面临的学习压力也与日俱增,尤其是正处于青春发育期的中学生,身心发展极不平衡,面临着多方面的困扰与考验,非常容易引发各种各样的心理问题,中学阶段又是个体身体发育的鼎盛时期及性成熟期,生理上的成熟使中学生在心理上产生成就感,他们希望能变换角色。然而,由于他们的心理水平有限,许多期望不能实现,从而产生挫折感。身心发展的不平衡使中学生面临种种心理危机,并出现一些心理及行为问题,很容易灰心丧气,甚至自暴自弃,走上报复社会、危害社会、与社会对抗的违法犯罪道路。因此,作为素质教育的主阵地,学校在重视学科基础教育的同时必须加强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2 心理健康的含义
心理健康是人的一种心理功能状态,指的是个体心理在自身环境条件许可范围内所能达到的最佳状态,即能使人们所具有的全部心理潜能都得到充分发挥的理想状态。处于这种状态下的人不论从事何种活动都能达到比较理想的水平,同时自身的发展也能达到比较充分的程度。与此相反,如果一个人在某项活动中总不能充分发挥潜能,达到较为理想水平,这就说明他在心理功能的发挥上受到了某种干扰,遇到了障碍,这也就意味着他的心理发展处于不够健康的状态或者称为亚健康心理状态。
3 影响中学生心理健康的因素及问题分析
3.1学校因素
由于课业负担很重,特别是高中学生,高考压力大,造成精神上的萎靡不振,从而导致食欲不振、失眠、神经衰弱、记忆效果下降、思维迟缓。考试频繁,题海战术,使学生的心理整天处于一种智力超负荷的高度紧张状态之中,致使学生脑神经衰弱、失眠、记忆力减退、注意力涣散,出现一些异常的学习行为与习惯。加上教师教育方法失当,又缺乏心理健康指导,使学生处于恐怖和焦虑当中。
3.2家庭因素
一是当代家长对子女的期望值过高,加上错误的家教策略,由于“代沟”的存在,缺少沟通与理解,孩子的心理矛盾不能及时排除,使孩子的心理朝畸形发展。二是单亲家庭也会造成中学生在心理发育上显得不够健全、和谐。三是“留守儿童”使家庭教育偏离正常的轨道,这样家庭的孩子,有相当部分存在心理问题,有不良恶习,品德不良。
3.3社会因素
当前,我国正外于转型期社会,在转型期中,由于存在着许多制度上的漏洞,许多新的游戏规则没有建立和完善,各种不良的社会风气不断出现,格调低下的大众传媒纷纷登台,让人喜欢让人忧的网络迅速普及,给相对纯洁的学生心灵造成很大冲击。若缺乏及时有效的引导,会造成学生心理的迷惘,极易损害学生的心理健康。
3.4自身因素
中学生时期是从儿童走向成人的过渡期,意味着即将离开父母、家庭的监护,摆脱对成人的依赖,成为独立的个体,是心理“断乳”的关键阶段。在这个时期,他们内心精神生活充满矛盾冲突,处在一种非常不稳定、不平稳的状态中,有着名目繁多的心理矛盾。如渴望独立与仍旧依赖的矛盾;理想与实现的矛盾;自卑与自傲的矛盾;性成熟与性心理的矛盾;心理闭锁与渴望理解的矛盾等等。诸多矛盾冲突交织在一起,若处理不当,就会产生心理问题。
4 中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对策
4.1学校要加强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学校教育是心理健康教育的主渠道,学校教育直接体现社会心理教育及家庭心理健康教育的要求。学校要加强对学生的心理引导,一是开设青春期教育或性心理教育课程,严防走过场,消除学生的好奇心理,培养正确的心态。二是设立心理咨询室或悄悄话室,配备有经验的教师做好学生的思想引导和心理矫正工作,并尊重学生的个人隐私。三是要经常与家长进行沟通,及时反映学生出现的心理问题,与家长共同做好学生的思想工作。
4.2家长要关心孩子的心理健康
家庭是心理健康教育的第一课堂,家长的品格、行为等都直接影响子女的成长。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批评之中,他就学会了谴责;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敌意之中,他就学会了争斗;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恐惧之中,他就学会了忧虑。反之,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尊重、鼓励、接受、表扬、诚实、安全和友爱之中,他就学会了自信、耐心、感激、相信自己和周围的人。他就会以良好的心理品质从事学习与生活!
4.3优化社会环境
教师要给中学生营造健康的成长环境,最应该优化的是学生周边的环境,学生耳濡目染的事物最容易影响他们的成长,如国家制定学校周边500米不得开设网吧、歌厅等娱乐场所,这些场所不得接纳未成年学生等。此外,国家对出版文化产品的严格把控也是必不可少的。让那些暴力、作品退出学生的视线,出版更多内容健康、导向正确,有利于激发人们奋发向上、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的优秀作品。
4.4引导学生端正自我认识
教师要引导中学生正确认识青春期的一些问题,了解这个特殊时期自身所具有一些心理、生理特征。对面诸如身体发育、性成熟、心理焦虑等,应坦然面对。在交往上也应该学会多沟通,如学生厌学情绪刚开始一般是讨厌学习某科目,也可能是不认可某任课老师,应该和老师沟通,发现老师上课的优点,培养学习兴趣。引导学生经常参加集体团队活动,消除同学之间的人际关系敏感和心理不平衡性以及敌对现象,在团队相互友爱,团结合作中,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5 结束语
心理健康教育是当代社会赋予我们的一项历史责任,时代需要青少年都有一个健康的心理,同时也需要我们对中学生存在的不健康心理问题积极纠正,正确引导。中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是一项迫切而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家庭、学校、社会各方面教育力量的积极关注、高度重视、通力合作。这样才能改变现状,培养出心理健康的符合国家和社会需要的高素质的人才来。
参考文献:
[1]张鹏宇.中学生心理健康问题探析及对策[J].考试周刊,2011(05)
在咨询中,我发现许多家长对孩子的性发育和随之而来的问题,有的视而不见,任凭孩子在黑暗中自己摸索;有的对孩子正常的性表现大惊失色,甚至认为孩子不道德;有的则忽视孩子的好奇心,过度暴露成人的性生活,让孩子造成误解……
作为家长的我们,该如何与孩子沟通性的话题呢?
无可回避的冲击波
一个初三的学生,因为出现了“小便流脓”而被家长粗暴对待;一个刚刚来月经的女生对自己突然出血感到非常恐惧,以为自己要死了;一些孩子跑到厕所去偷偷地看别人的生殖器官,跟自己对照,看看自己发育得是否正常,形成学校的“厕所文化”;一位高一的女生说,她突然对坐在前排的一位男同学非常感兴趣,使得她上课不能集中精神,晚上做梦也经常梦见他。她感到自己很“下流”,心里非常苦闷……这些对于成年人不成问题的性问题,却让处在青春期的孩子们非常困惑甚至慌乱。
他们从哪里能够得到帮助呢?通过一项对3000多人的调查发现:有93%的学生认为自己曾经在生活中遇到过有关“性”的问题,其中90%的学生对此产生过兴趣,87%的学生首先向父母求解,但遗憾的是只有3%的学生表示家长给予了他们满意的答复,学校教育也几乎是空白。孩子们只好蒙着眼睛摸索,就像“瞎子摸象”,摸到什么就认为是什么,如果有幸得到正确的知识,受益终生,如果不幸被误导,最严重的可能一生的幸福被葬送。
据调查,他们获得性知识的途径中,“大众传媒”仍然是学生的性知识的首席传播者。在对1060名高中生的调查中发现,学生从书本当中获得性知识的占42.45%;“来自电视等媒体”的占34.15%,上述两项占76.69%,居首位;“来自同伴”为19.62%,居第二位;“来自老师”为9.06%,居第三位;“来自父母”为5.85%,居第四位。
2004年10月,18岁的中学生李瞳创办的青少年性心理咨询电话“一童热线”在吉林省长春市开通。3个多月的时间就接到了大约1000个咨询电话,日最高量超过30个。他了解到上黄色网站的青少年很多,包括女生,几乎70%~80%都有过这样的经历,有相当一部分还沉迷其中。青少年在性方面犯的错误,95%以上是因为性教育欠缺所引起的。
青春萌动 疏之有道
防止青少年走入性的迷途,只靠堵是不行的。青少年身体发育到一定阶段,本能和激素的增加自然就会起作用,因此对异性感兴趣,与异往是极其正常的心理生理现象。孩子毕竟要长大成人,也必将恋爱、结婚、生育……没有哪个家长希望自己的孩子成为只会工作不会生活的挣钱机器。性心理健康与否将决定他们能否获得正常、幸福的生活,而青春期不让他们接受正确的性知识,就好比不让他们学习游泳,长大后一下子把他们推入水中一样危险。这是父母不希望看到的,因此家长也要转变观念。
那么,让他们学习和知道什么呢?是知道更多性知识还是只知道如何保护自己就可以了?性知识知道得多了会不会放纵自己?这都是家长担心的事,也是家长反对对孩子进行性教育的理由。
实际上我们常说的“知情选择”,就是说只有让人们知道所有的选项,才能够选择自己认为最适合自己的,例如报考大学时对学校数量和情况的了解,避孕方式有多少,怎样使用,哪种最适合自己……有关的知识知道得越多,才能知道如何保护自己的权益和健康。
很多西方国家的性教育研究都显示,性教育实施彻底,年轻人的发生年龄会延后;即使有,也能进行安全和负责任的性;为孩子提供性知识,是为了让年轻人更懂得保护自己,防止青少年受到无知导致的伤害。
瑞典是世界上第一个推行青春期性教育的国家,早于1942年即在义务制学校中开展了性教育,1957年又制定了性教育指导要领,1970年进一步将性教育范围扩大到所有学校。1975年之前,偏重于生理教育,后来逐步增加了性道德、性评价等内容。瑞典的性教育有三个特点:非常实用、从幼儿开始和性科学教育一步到位,不兜圈子。瑞典性教育很有成效,少女妊娠和人流数明显减少,性病、性犯罪比例不断下降。
我曾经采访了一位在中国留学的美国男学生,他1.96米的个头儿,25岁,模样很英俊,有点像演超人的那个电影演员,他笑容非常灿烂,喜欢骑山地车,游泳和网球。他说了他自己的成长经历和观点:“我父母在我13岁的时候,主动告诉我孩子是从哪里来的,其实那时侯我已经知道了,我了解的途径是从科教电影上,还有朋友告诉我,自己感到好奇到图书馆看书了解的。那时候我还在上初中,已经开始遗精了,但是我很害羞,比较爱读书,对女孩子没有感觉。学校也会告诉我们,什么叫保险套,怎么用,避孕药怎么用,但是不会故意评判孩子应该不应该进行这种性关系。”
和孩子一起迎接爱
借鉴各国的成功经验,有的专家建议把性教育作为“国家必修科学课程”,他们提出应按孩子不同的年龄层,把青春期性教育划分为四个阶段:第一阶段,让年龄在5~7岁的孩子初步了解人体外部各器官的名称,知道人类可以孕育下一代,并会区分男女孩子相互间身体上的异同等;第二阶段,年龄为8~10岁,主要掌握人类生命周期的各个年龄段,包括生殖、生长发育等;第三阶段,年龄为11~13岁,学生应懂得青春期所带来的各种生理和心理变化,以及什么叫月经和遗精等;第四阶段,年龄为14~16岁,这时的学生应开始了解荷尔蒙对人体的作用,医学上使用荷尔蒙控制与提高生育力技术,以及男女性别决定因素等复杂问题。
【关键词】心理健康;良好习惯;针对性教育
Come close a high school student, do a mentor
Huang Guang yu
【Abstract】Thought moral qualities lesson the teacher hold the post of form master work to have bigger advantage, ability from the teaching exactitude leading student, come close more in the classroom beginning high school student.
【Key words】Mental state health;Good habit;Aim at sex education
我们经常说: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老师是主导。在学习活动中,师生是无法分隔的,我们一起上课,一起完成作业,一起参加课外活动,甚至一起吃饭,一起休息……陪伴孩子们最多的当然是班主任。孩子希望有什么样的班主任陪同自己一起学习、生活?什么样的班主任对孩子成长更有利呢?优秀的班主任更应该掌握什么样的新的理念并指导孩子呢?
长期以来,社会上不少人认为中学特别是初中的班主任老师由教语文、数学、英语、物理等主科老师担任最为合适。新生入校时,不少家长会纷纷打听班主任老师是教什么科目,有些家长不愿意将孩子分到由教政、史、地等科目当班主任的班级中,家长都希望孩子享受到最优秀的教育资源。我认为,思想品德课老师担任班主任,尤其是担任初中起始年级的班主任,可以将初中的思想品德课教学内容和班主任工作有机地结合起来,在对学生心理品质、行为习惯的培养以及针对性的教育等方面有着其他学科老师不可比拟的作用和优势。
一、思想品德课老师担任班主任,更有利于学生心理的健康成长
现代教育的发展要求教师“不仅是人类文化的传递者,也应当是学生健康心理的塑造者,更应是学生心理健康的维护者”,班主任在这方面的工作尤为突出。七年级《思想品德》教材,是按照新课程标准规定在“选取现实中的素材”基础上,根据初中学生生理、心理成长的特点和需求,结合初中生在不同年龄阶段所面临的不同问题来进行编写的,因此教材非常贴近初中学生的生活和心理实际。例如,初中阶段的学生陆续都将进入青春期,这一时期的学生精力旺盛,感情充沛,想象力丰富,带有冲动性,并且缺乏克制能力,面对这些悄然而至的生理和心理方面的变化,学生没有充分的思想准备,因而往往会会产生一些心理上的矛盾和困惑,如果处理不好这些矛盾,它们就会成为阻碍发展的阻力。七年级《思想品德》上册教材第七课安排了《成长的烦恼》这一课,从“走进青春”开始,让学生了解青春期的生理和心理变化特点,又通过“感悟青春”和“祝福青春”的教学,让学生对青春的内涵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因此,如果思想品德课老师当班主任,就可以将思想品德课教学和班主任工作相结合,更有利于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这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教思想品德课的老师当班主任,懂得学生心理发展的规律,了解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当学生出现情绪反复、行为多变的时候,就会比较有充分的准备,一般不会对学生采取简单粗暴的教育方式,而是在理解学生学生身心发展特点的基础上去选择科学、有效的教育方法,因势利导,促进学生的健康发展。
2.教思想品德课的老师当班主任,有更多的时间和机会接触学生,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一般情况下,班主任都是利用班会和的时间与学生交流,而教思想品德课的老师当班主任,除班会外,还会很好地利用思想品德课上课时间,在新课改课堂模式中有探究交流的环节,对学生进行心理素质教育。既有利于班主任工作的开展,又利于思想品德课教学,起到了理论联系实际的效果,这种教学效果是其他学科所达不到的。
3.现在的学生基本上都是独生子女,父母很关心孩子的健康成长,但他们并不了解这一时期的孩子的心理和生理特点,总觉得与孩子之间产生了“代沟”,有些事情说不到一块儿去,有时孩子还会产生逆反心理,沟通起来有困难。据了解,有不少家长为此感到很无奈,也很苦恼。七年级《思想品德》课教材内容侧重于学生的心理教育,如果教思想品德课的老师当班主任,可以利用家长会,必要时还可以搞一些专题讲座,让家长了解青春期学生的心理和生理发展特点,懂得心理教育的重要性,这样就个有利于学生健康心理素质的培养和良好品质的形成。家长对孩子的理解和教育,更有利于班主任工作的开展。
二、思想品德课老师担任班主任,有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
班主任的工作重心就是要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这和思想品德课的教学目的是完全一致的。对一个孩子来讲,养成良好的习惯,往往比明白一个道理更为重要。而习惯的养成并非几节课、几天的时间就能形成,它需要经常不断地提醒、督促。可每周仅有的两节思想品德课,一般的思想品德课老师,很难监督和检查学生的落实情况,这就形成了思想品德课教学与学生日常生活的严重脱节的现象,直接影响了思想品德课的教学效果。如果思想品德课老师当班主任,就可以课堂所学内容的要求,指导学生的课外行为或实践,让思想品德课上的行为要求在课下得到具体的落实,促进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逐步形成。
三、思想品德课老师担任主任有利于开展针对性的教育
在对少女进行性生理教育时,我们也要帮助她们了解女孩子的性心理、生理、生态以及性生活。对青春期少女的性教育应该是综合性的,应该包括多方面的内容。它既是科学化教育,也是思想品德教育的一部分。它帮助少女从性发育开始,就接受严肃认真的教育,对男女的性生理有一个全面的了解,打破性的神秘感,用一种健康的心理、正确的态度对待性骚动,从而提高自控能力。
【1】小(6厘米):一般来说,女孩子小的平均长度为5~7厘米。经生育的女子,会略有伸长。
【2】阴道角度(15度):女孩子躺卧时,阴道与床的水平面,普遍呈向下的角度,一般为15度左右;向上翘或是向下垂因人而异,而且相距甚大。
【3】臀部(第六位)∶对男人的诱惑力来说,臀部当然比不上乳部,但是在性感带之中,臀部却排名第六位;而前五位分别是性器周围、、嘴唇、颈及肚脐。
【4】经血量(100毫升):每次月经来潮时,经血的流量都有很大的差异,但是平均而言,约为100毫升。
【5】阴道壁(30秒):当受到性的刺激时,阴道壁开始分泌出所需的时间,平均为30秒钟。换言之,只需与她深吻一次,已足可以令她进入可以的状态。
【6】阴道温度(38.5℃):阴道内的温度,平均为37.3~37.8℃;但是在兴奋充血时,阴道内的温度可急升至38.5℃;在兴奋充血时,阴道内的温度,可急升至38.5℃。血液循环较快也可令阴道的温度升高。
【7】胸围(81.95厘米):二十岁前后的女孩子,胸围的平均尺寸为81.9厘米;但是16岁的少女,亦平均有81.1厘米,相距不大,说明女孩子胸部发育,基本上在十六岁左右已定型。
【8】握力(29.61千克):二十岁前后的女孩子平均握力为29.61千克,而男性则为47.49千克。换言之,在时,女孩子抓握床铺之力,非同小可。
【9】(6秒):女孩子在获得时,那种绝顶感觉,较男性在时所获得的长1~2秒。
【10】排卵(400~500个):女孩子由初潮到闭经为止(即一生中),卵巢排卵总数为400~500个。
【11】阴道痉挛(0.8秒):当获得时,女孩子的阴道内、子宫及括约肌,会发生为时0.8秒7~8次抽搐,重复收缩而产生。
【12】(86平方厘米):的平均面积,按每个人而不同,身材较高者,面积可达140平方厘米;最低纪录为21平方厘米。1平方厘米面积所生长的,约为15条;而长度平均为6~7厘米。随着年龄增长,亦受荷尔蒙影响而脱落。
【13】(3~4倍)∶的平均直径为6~7厘米,长为7~8厘米;若经口舌吸吮含弄时,由于富柔软弹性,可伸长膨胀3~4倍。
【14】(7毫米)∶过半数的女孩子,的大小为6~8厘米,平均为7厘米。但是当有性的兴奋时,与男性的一样,其亦会。
初中阶段的生涯教育侧重于生涯探索。主要通过初中生涯教育课程与活动实施,促进学生拓展自我认识,培养合作能力、学习能力和生活适应能力。在个人成长的链条中,初中阶段是极为关键的环节,具有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对初中生而言,他们正处于由社会意识薄弱的未成年人转化为社会主体的时期,尚处在生涯起步阶段。但是,由于缺乏足够的知识和生活经验,这一时期他们必须在生理和心理上为走向生活和社会做好准备,为将来的发展做好准备。生涯发展教育的目的在于促进学生的生涯发展,它对青少年的一生将产生深远影响。
一、主要特色。
结合我校学生实际,针对不同年龄段的学生,关注不同层次学生的心理需求,面向学生、家长、老师,分层开展形式多样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形成我校心理活动月生涯教育主题特色项目,促进学生健康成长,营造良好心理健康教育氛围。
1、寻梦启航。
利用升旗仪式,向全校师生宣讲生涯发展的心理健康知识,呼吁全校学生探索职业,并介绍心理健康活动月系列活动,号召全校师生积极参与。
邀请优秀毕业生,向学弟学妹们讲述自己生涯规划的经验。
2、我手画我心。
组织全校学生,以班级为单位,充分发挥学校和师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让学生在参与的过程中,全面认识职业,深入了解个人兴趣所在,点燃职业梦想。
二、心理一条街。
通过生涯能力趣味体验活动,引导学生关注职业生涯规划,了解自己职业生涯的定位和特长,创设良好的学校心理教康教育氛围。本次活动主要分为四大板块:
1、生涯探索区——生涯能力趣味体验活动。
此区域摆放了各种有趣的心理仪器,通过测试知晓自己适合什么岗位,比如动作稳定性测试点,在一个电子圆圈里有一颗小球,参加测试的同学需要用手指牵引一颗小球从起点走到终点,其间不能碰上周围的边框,稍有不慎便会犯规。这其实是一个动作稳定性测试,是动作技能的一个重要指标,它受个体自身和外界很多因素的影响,其中,情绪是一个重要的因素。可以考察个体在紧张状态下的动作技能水平。
2、生涯许愿区。
3、生涯展示区。
4、趣味活动区。
三、寻爱成长。
亲子团体辅导协助成员了解家庭沟通状况,帮助家长了解青春期孩子的特点,掌握亲子沟通的基本技巧,帮助孩子看到更多父母对他的关爱,主动与父母进行交流沟通,改善亲子关系。
1、寻爱第一站——打开心灵。
通过拳头的碰撞体验,领悟到亲子之间唯有打开心灵,才能更好沟通。
通过“优点轰炸”的活动,帮助孩子和家长更了解对方,促进亲子之间的沟通与了解。
2、寻爱第二站——青春期孩子知多少。
家长完成亲子问卷调查,看看对于孩子是否了解,与家长共同探讨青春期孩子叛逆的心理特点,帮助家长更好地与青春期孩子相处。
3、寻爱第三站——让你看见。
(1)《信任盲行》。
(2)亲子互换心理剧体验。
4、寻爱第四站——让爱住我家。
四、寻梦之旅。
鼓励学生参观自己向往的大学,或是完成一次职业体验有关的活动,收集学生活动照片,对优秀作品进行表彰及展览。
五、心灵透视。
利用班级主题班会,扩大心理健康教育的阵地,让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走入班级,明确生涯规划的重要性,引导学生探索自己的职业兴趣所在。
六、教师寻梦暖心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