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3-10-13 09:37:51
序言:写作是分享个人见解和探索未知领域的桥梁,我们为您精选了8篇的感情心理辅导样本,期待这些样本能够为您提供丰富的参考和启发,请尽情阅读。
1 研究对象
采用方便抽样的方法,选择2013年5月至2014年3月收治我院的100例尿道炎患者为研究对象。试验组患者50人,其中,男性35人,女性15人,年龄范围:18~48岁,平均年龄(32±2.8)岁;对照组患者50人,其中,男性32人,女性18人,年龄范围:24~53岁,平均年龄(33±4.5)岁;将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做t检验,经统计学检验,两组为同质资料,具有可比性。
2 方法
对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护理,对试验组患者除实施常规护理外,还需给予心理干预,干预时间2个周,现对心理干预的具体实施过程加以说明。
2.1心理护理的干预方法
①细致耐心地向患者讲解尿道炎发生的原因、危险因素、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及治疗和护理的方法,使患者对疾病做系统了解,消除因对疾病的陌生而产生的焦虑、恐惧心理;②向患者讲解在尿道炎治愈成功的典型病例,最好能够现身说法,帮助其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③护士应告知患者保持平和心态的重要性,避免紧张、焦躁的心理情绪;④采用深入访谈、质性研究或发放量表、量性研究的方法了解患者存在的心理问题,在查阅文献的基础上,循证,对患者施以相应的护理干预并以评价实施效果;⑤邀请心理咨询师,对心理存在困扰的尿道炎患者给予心理辅导;⑥采用电话随访或家庭访视的方式记录、追踪尿道炎患者的心理状态,并了解其存在的问题,护士及时地加以反馈和解决;⑦鼓励患者的家人和朋友多关心照护患者,充分调动社会支持系统,帮助患者克服心理障碍;
2.2 评价方法
选用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作为衡量患者负性情绪水平的工具[5]。SAS和SDS均由W.K.Zung编制,每个量表包括20个条目,均采用4级评分法。SAS满分80分,50~59分表示轻度焦虑,60~69分表示中度焦虑,69分以上表示中度焦虑。 SDS包括4个维度:精神性―情感症状、躯体性障碍、精神运动障碍、抑郁的心理障碍,满分80分,每个维度4~20分,53~62表示轻度抑郁,63~72表示中度抑郁,72分以上表示重度抑郁,经验证,这两个量表均具有良好的信效度。
干预前、干预后1个周、干预后2个周分别向研究对象发放SAS、SDS。本研究共发放100份问卷,收回问卷100份。
2.3统计学方法
将收集的数据用SPSS18.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因焦虑和抑郁均系计量资料,用平均数、标准差加以描述,并将两组做t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3 结果
3.1两组患者焦虑情况的比较(见表1)
4讨论
尿道炎患者伴有尿路刺激的症状,需入院接受治疗和护理,如果病情严重,还需要接受手术的治疗,严重影响了患者的学习和工作,另外患者还担心疾病不可治愈以及手术带来的痛苦和折磨,给其带来严重的负性情绪。
关键词:中职学生;主动参与;自信心
随着中职学生生理发育前移,性心理发展前倾,中职学生面临的恋爱问题也在不断增长。在缺乏家庭和学校性教育的国情下,恋爱中的困惑与失恋成为中职学生重要应激源,如何将“校园恋”由“堵”转“疏”,成为学校健康发展亟须解决的新课题。中职学生恋爱心理辅导也因此具有重要现实意义,而团体心理辅导正是这样一种成长性的心理团体,它通过团体内人际交互作用,促使个体在交往中观察、学习、体验,探索自我、学习新的态度与行为方式。本文旨在探讨团体心理辅导对解决中职学生恋爱问题的有效性,为中职院校在此问题上的教育提供依据。
一、研究对象与方法
实验组接受团体心理辅导,对照组处于自然学习状态,不参加团体心理辅导。通过对实验组成员访谈与相关文献中提出的对学生团体辅导的内容,有针对性地确定8个辅导主题,主要目的是让成员学会两性相处技巧、应对恋爱挫折、处理恋爱焦虑,引导其建立健康的婚恋观(主要内容见表1)。团体心理辅导由同一位老师指导,每周1次,每次3小时,连续进行8周。
二、研究结果
1.实验组在前测后测中的数据比较
结果显示,接受辅导后,恋爱态度、性知识、性观念、恋爱挫折应对和自尊水平方面均与辅导前有差异(P
2.对照组在前测后测中的数据比较
结果显示,前测和后测在有关恋爱态度、性知识、性观念、、恋爱挫折应对、自尊和焦虑水平等因素上的得分没有差异(P>0.05)。这说明如果没有外来干预,要想在短期内使中职学生的恋爱态度、性心理明显改变可能性不大。
三、讨论
1.学生从被动接受知识转变为主动参与建构知识
通过对实验组前后测数据分析可以发现团体心理辅导对中职学生的恋爱态度、性知识的增长、性观念的转变等方面具有明显的影响作用。在团体心理辅导中,学生不再是被动地接受知识,而是主动地参与;教育内容不再是远离生活实际的抽象理论,枯燥无味的生理知识;而是符合学生的兴趣和需要的现实问题,是学生当前所面临的具体困惑;教学方法不再是单一的讲授法,而是交流互动的方法,其中的问题情境都是学生现在或曾经遇到的问题,指导老师设计出一个学习单元,学生们围绕这些内容通过合作、交流来分析问题、搜集资料直至解决问题,在这样一个建构知识的过程中,团体心理辅导启发了学生的积极思考,促使其树立正确的恋爱态度与性观念。
2.学生自尊水平获得提升,自信心得以增强
这些学生在恋爱中遇到挫折时,常常会怀疑自己的价值,觉得自己不够优秀、不够出众,才没有能力持续这段感情,但是实际上恋爱中很难说出对错,也没有能力高低之分。而部分学生在此问题上却很容易走极端,全盘否定自己,看不到自身的优点。在本团体中,各个团员通过彼此了解,彼此肯定,彼此帮助,在互助的过程中提升自尊水平,更加自信地面对恋爱中的问题。
3.学生在团体中获得情感支持,提升人际沟通能力
遇到情感困惑的学生往往伴有焦虑、烦躁、沮丧等症状,这些情绪常会使人陷入忧愁、伤感的不良情绪之中,甚至有可能使人走极端而伤害他人或自己,无法自拔。进入团体心理辅导后,这些学生很容易互相理解和沟通,在交流中把压抑的情感宣泄出来,并得到大家的共鸣和支持。在这种积极的交流过程中,学生们容易认识自我,找出症结所在,比如,过分依赖他人、处理问题过于武断、缺乏对别人的信任、对自己的认识缺乏客观评价等等,从而引导自身在感情问题的处理上多些理智,少些盲目举动。
4.学生在团体中性道德水平得以内化,促进自身成长
学生在过去的学习中获得了一些性道德的知识,可他们的性道德水平并不高,这是因为道德的形成并非取决于道德知识掌握的多少,而是取决于主体在道德体验基础上的道德内化程度,也就是学生要把这种道德要求转化为内心需要。这就需要学生有主动去接受并体验的内在动力。团体心理辅导正是从此入手,引导学生参与、互动、分享、体验、反思,进而达成教育目的,提高学生对恋爱问题的正确认识水平。
参考文献:
[1]刘永良.青少年和生殖健康教育动态和进展[J].中国性科学,2001(10):8-10.
关键词:班级心理辅导;德育;新视角
德育即对学生进行政治、思想、道德和心理品质教育,是中小学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青少年学生健康成长和学校工作起着导向、动力、保证作用。当今学生观念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留守儿童、独生子女的问题,给中学德育工作遇到了前所末有的挑战,将班级心理辅导介入到德育过程中,不仅提高德育实施的实效性,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成长也具有现实意义。
一、班级心理辅导及其特点
班级心理辅导是以学生成长需要为出发点,在特定的情境下进行的一种心理辅导形式,它是通过班级内人际交互作用,促使学生在交往中观察、学习、体验,认识自我、探索自我、调整改善与他人的关系,学习新的态度与行为方式,化解各种心理困惑,克服各种心理障碍及矫正不良行为,以促进良好的适应与发展的助人过程。其特点表现为:
1.班级心理辅导是以班级为单位,辅导规模大,形式灵活多样,容易吸引学生积极投入到自我探索活动中,接受过心理培训的班主任和心理教师都可以开展班级心理辅导。
2.强调体验和感悟,每个学生既是“求助者”, 又是“助人者”,可在有引导的相互影响中多视角地学习、实践、体验、分享,获得多重的反馈,从而产生心理与行为的改变。在辅导中不但可以更有效地影响或改变学生的某些自我概念或想法,还可以协助解决原本在同学之间难以解决的问题。
3.班级心理辅导有其教育性的目标,透过班级心理辅导来协助学生获得正确的信息,以建立正向的认知、态度与行为;在积极的互动中增进学生间的相互了解,将内部的经验和感受分享给他人以借鉴,多元价值观和信息的冲击有利于改变学生思想。
二、班级心理辅导介入中学德育工作的必要性
随着新课改的深入发展,德育必须与时俱进,才能适应素质教育发展的要求。然而当前德育方法不能适应时代的需求,使得德育工作效果不理想,必须探索出新途径、新方法。
1.班级心理辅导是德育中必不可少的重要内容
随着中学德育工作的不断深入,越来越多的工作者认识到仅仅把所有学生存在的问题作为思想品德问题是不够的,德育应该从单一模式逐渐转向多元模式。班级心理辅导是提供心理帮助与指导的一种心理咨询的形式,具有预防性、发展性的功能。通过采取团体辅导的形式,面向全体学生并积极关注每一个人的心理健康,让班级团体来陪伴每位学生在人生路上克服种种难题和障碍,充分发挥潜能,积极快乐地踏上成长路,它与德育促进学生人格成长,树立正确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的功能高度一致。因此,将班级心理辅导介入德育是素质教育的必然趋势。
2.中学生中存在的普遍问题需要班级心理辅导
中学生面临着生活适应、人际关系障碍、网络成瘾、亲子沟通、情绪管理、考试焦虑等问题。进行班级心理辅导,可以有效地解决学生的共性问题,利用成员间的互动,彼此分享、感化、教育,使得班级成员积极健康发展,实现德育的教育目标。如做情绪的主人,帮助学生了解人类情绪变化的规律,掌握化解不良情绪的方法;如做人际交往的能手,通过同伴的积极评价,学会欣赏他人,感受彼此间的快乐。
3.班级心理辅导能够增强学校德育的实效性
班级心理辅导以活动为载体,经过成员的体验、感悟,促使成员自我认识,开发自我潜能,获得助人自助效果,促进自身健康人格的形成。班级心理辅导摒弃了传统德育中自上而下的说教与灌输,是现代教育的一场革命。实践表明,学生的不良行为、困惑通过班级心理辅导中的改变比传统德育教育的效果更加显著。
三、班级心理辅导在中学德育工作的运用
班级心理辅导能够增强班级的凝聚力,学生在活动中规范和遵从自身在班级的价值,把个人的动机需求与班级目标联结在一起,通过改变团体的行为来促进个人行为的改变。当前班级心理辅导的活动形式多种多样,如游戏辅导、角色扮演、行为训练、价值澄清、交互作用分析、音乐心理调适、理性情绪疗法等,根据多年班级辅导的实践,笔者认为游戏辅导、角色扮演、行为训练三种形式更能突出班级心理辅导的效果。
1.游戏辅导
心理学家弗洛伊德认为,游戏是一个完全虚构的想象世界,但人的感情的确是真实的。游戏辅导就是以游戏活动为中介,将学生的内心世界投射出来,对心理有困惑和障碍的学生恢复其心理平衡,培养其良好的人际关系、合作精神,矫正不良行为,促进人格完善。中学生随着年龄的增长,由于受各种社会因素压抑,心中的快乐沉淀在心底,只有重现游戏才能找到真实自我;同时,游戏是一种保护性的发展机制,帮助学生发展自我力量,满足心理欲望,化解本我与超我的冲突,使现实中的紧张、烦躁在游戏中得到安全释放,减少焦虑,起到了心理保护和心理补偿的作用。
2.角色扮演法
角色扮演法是让团体成员依据一定的故事情节,简单模仿故事中的人物,要求学生对角色进行模仿,想象,了解冲突所在,洞察人际关系的一种团体心理辅导方式。由于角色可以互换,使得扮演者更好正确理解他人的处境,体验他人在各种不同情况下的内心世界。心理学家在研究中发现,较长时间的角色扮演还可以改变人的心理结构,使得个性发生实质性的变化,达到班级心理辅导的目标。
3.行为训练法
一、运用心理辅导开展德育教育是行之有效的途径
世界卫生组织曾对人的健康做了这样的界定:不仅不能有躯体的残缺与疾病,还要有完整的心理、生理状态以及社会适应能力。尤其在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的今天,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健全的人格培养就越发显得不容忽视。但是,长期的传统教育观念中,不仅忽视对学生进行心理素质教育,而且一些教育工作者在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过程中,把学生的情绪、态度、气质、性格等心理方面出现的问题,错误地一概斥之为思想品质问题,使师生间的隔阂越来越深,阻滞感情的交流。加上中学生青春期的心理敏感、心理承受力低等弱点,很容易伤害学生的自尊心,不仅没有使思想品德教育成功,反而在学生心中削弱了教育者的说教权威。其实,如果教育工作者把握了学生的气质性格类型、兴趣爱好、情绪意向等,把从属于心理方面的诸多因素,如自卑心理、逆反心理等同道德品质严格区分开来,对心理不健康的学生给予辅导,可以把心理障碍、心理疾患逆转过来。如逆反心理可转化为求知欲,嫉妒心理可转化为进取心;对骄傲的学生给予挫折教育,增强其心理承受能力;对自卑感较强的学生给予鼓励,增强其信心。有时辅导者一句鼓励的话语、一些赞扬的动作、一个肯定的眼神都能在学生心中激起层层涟漪,帮助他们走出阴影,真可谓“暖语似春风催人进”。从这些可以认识到,心理辅导的根本在于优化学生心理品质,健全学生个性。它对德育有着积极的影响,为有效地进行德育提供了良好的心理背景,如心理辅导重视协调学生心理的各个方面,达到心理的和谐与平衡;它指导并帮助学生学会认识自己与了解他人,改善人际关系。相反,学生心理不健康、自卑孤僻、不信任他人、有社交障碍,他就失去了接受德育最重要的条件。因此,心理辅导是帮助学生接受德育要求,形成良好的政治思想、道德品质的基础,是开展教育的一条行之有效的途径。
二、辅导者良好的素质是心理辅导成功的关键
心理辅导者的良好素质包括个人的人格力量、自身素质和娴熟的辅导技巧。人格力量是辅导者的爱心,即对学生的满腔热情和关心,用师爱的阳光温暖每一点稚嫩的童真,用师德的雨露滋润每一枝可爱的蓓蕾;自身素质是辅导者的人生经验、社会阅历、基础知识、生活态度、个性品质等;辅导技巧是辅导过程中运用科学理论和经验与辅导对象建立关系、澄清问题、设立目标、促成行动,达到促进学生心理成熟,增进心理健康和提高个人潜能。著名的心理学家艾鲍说:“在辅导过程中辅导员能带进辅导关系中最有意义的资源,就是他自己。”可见,心理辅导者良好的素质是辅导成功的关键。
【关键词】心理咨询;大学生;学生公寓
高校加强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是构建和谐校园基础保障,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工作是新形势下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举措。随着高校后勤化的改革步伐的加快,公寓逐渐成为了大学生学习、活动的主要场所,并且是塑造学生人格、陶冶学生情操、优化育人环境、进行素质教育的重要阵地,同时也是许多由于心理障碍和心理疾病而造成重点事件发生的场所,因此,大学生公寓是大学生心理教育最前沿、最有利的战场之一。如何将心理辅导工作引进公寓,应该成为大学心理咨询发展的新方向。
一、心理辅导工作进驻学生公寓的重要意义
1、心理咨询有利于优化公寓环境,营造良好育人氛围
学生公寓作为大学生日常活动最为密集的地点之一,是大学生学习生活的重要场所,生活环境的好坏将直接影响到大学生精神面貌,也影响到学生的生活、学习。心理健康教育进入公寓,可以及时帮助大学生营造和谐温馨的生活环境。
2、心理咨询有利于提高公寓服务质量和水平
为学生提供心理咨询,开展心理教育活动是公寓服务的重要组成元素,公寓是学生课余学习和生活的重要场所,也是大学生心理问题的高发区域,如果公寓有心理安全员及时关注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发现和调节学生的心理问题,可以预防和减少突发事件的发生。
3、心理咨询是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在公寓的延伸,有利于实现心理健康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机结合
在公寓中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师生之间建立一种平等、尊重、真诚、信任的心灵沟通模式,可以使学生全面地认识自我,经过自我选择而排除心理矛盾,实现自我教育和自我管理,将思想政治工作无法涉及的方面进行有益的补充。
二、以学生公寓为载体开展大学生心理咨询工作的有效途径
以学生公寓为载体做好大学生心理咨询宣传活动,可以预防心理疾病的发生,减少和消除心理问题,从而达到心理健康的水平,但要落到实处,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队伍是工作的保证
首先,各级领导重视。领导重视是心理辅导进公寓工作是有效开展理辅导、咨询的前提。学校、学生工作部门、公寓管理部门都要为在公寓内开展心理辅导、咨询工积极创造条件,提供必要的办公地点和设施,解工作中遇到的困难,同时在工作量计算、职称晋等方面给心理辅导老师必要的倾斜,这样才能吸收更多的老师积极热心从事这项工作,干出成效。其次,高校要重视大学生心理咨询工作队伍建设,建立一支素质过硬的、层次不同的、专职的大学生心理咨询工作队伍。再次,心理辅导老师、辅导员、公寓管理人员通力合作。
2、机构是基础,建立学生公寓的心理咨询组织机构
要以学生公寓为载体作好大学生心理咨询工作,就必须建立学生公寓的心理咨询组织机构。至少应该保证在每幢学生公寓中都有专门的场所,有专人负责大学生的心理咨询,坚持值班制度,并在日常主动关注公寓中大学生的心理状况。在遇到存在重大心理问题的学生时,应当有组织地帮助其进行心理治疗。尽量使得大学生在学生公寓这个环境中能够方便地进行心理咨询,日常生活中也有人主动关心和帮助他们解决心理问题并且要注意及时建档,及时预案,与学生的管理相结合,真正保障大学生的心理健康。
3、合理采用方法,保证学生公寓心理咨询工作的效果
大学生心理咨询工作是一种相对专业化的育人工作,咨询工作者仅凭个人的智慧、阅历和潜质是不足以胜任的。在大学生心理咨询工作中应该注意采用合适的方法,以最经济的方式得到最优先的结果。最基础的是要与与学生“共情”,设身处地的为学生着想,在进行一系列心理咨询活动时与学生进行朋友式的交谈,了解他们对生活学业、感情、人际关系等诸多方面的困惑,力图能够为他们提供一些良好的建议。第二,充分发挥寝室信息员作用。在做到班级有心理委员的前提下,寝室有心理信息员。寝室同学之间彼此又都是同龄人,因此,许多学生不愿意对老师说的话,会和寝室同学沟通。如果寝室同学中有人能懂一些心理健康方面的知识,及时发现问题并向学校老师反映许多悲剧将不会出现。心理咨询宣传活动必须以寝室为宣传动单位成立小组,让学生在寝室较宽松的环境中学习心理咨知识,这样不但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更能增进同学之间感情。
三、心理辅导工作进公寓应注意的几个方面
1、心理辅导工作要严格和灵活相结合
心理辅导办公室要严格遵守开放时间,因为存在心理障碍的学生要走进办公室进行咨询,是经过番激烈的思想斗争的,如果学生一旦下定决心要行心理咨询,却发现无人,这对学生原本脆弱的心理将产生不良影响,严重制约学生的积极性和主性。针对这种情况,心理辅导工作可以采取定时服务与预约服务相结合的方式,辅导老师留下联系方式,有心理咨询需求的学生可与老师联系,方便约定时间、地点进行心理咨询和辅导。二要对有障碍但不主动前来咨询的同学要主动出击,在掌握学生状况的条件下,热心邀请学生前来交谈,也可以主动深入学生宿舍内或选择操场、树林等学生能够接受地方进行心理辅导。
2、要有长期工作的思想准备
心理辅导进公寓,是一项造福大学生,帮助学生健康成才的重要举措,而非权宜之计,要有期工作的思想准备,随着高等教育规模的不断扩和社会对人才素质要求的不断提高,心理辅导工作也要不断加强。要及时总结经验和得失,培养和善后备人才梯队,将这项有意义的工作不断深入开展下去。
3、心理辅导老师、辅导员、公寓管理人员要注意其一言一行、一举一动
他们深入学生之中,其一言一行、一举一动在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起着潜移默化作用。心理辅导老师、辅导员、公寓管理人员要严格坚持“以人为本”的教育方式,把握学生学习和生活环境的心理变化,及时调整工作方法,优化学生心理环境、围绕着“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一切”把贴近学生、贴近实际、作为基本要素、不断地帮助大学生解决心理疾患,增强了学生心理调适能力社会生活适应能力。
【参考文献】
[1]郭念锋.心理咨询师基础知识[M].北京:民族出版社, 2005.
[2]李正云,岑国桢.学校心理干预的技术与应用[M].南宁:广西教育出版社,2004.
[3]陈,姜雪凤.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与心理咨询的结合[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2(2):52-54.
[4]梅国英,庞杰.心理健康教育进公寓的途径[J].职业技术教育,2007(29).
[5]张志雷,王业兵.和谐社会视野下的大学生思想教育进公寓[J].中国科教新导刊,2007(9).
[6]梁晓凤.探析以学生公寓为载体开展心理咨询工作[J].山西高等学校社会学学报,2009(1).
[7]梅延海,赵尊强.新时期心理辅导工作进大学生公寓的思索[J].高校后勤研究,2008(4).
【关键词】大学生 团体心理辅导 人际交往 心理健康
一、团体心理辅导的适宜内容
团体心理辅导是指在团体领导者的带领下,团体成员围绕某一共同关心的问题,通过一定的活动形式与人际互动,相互启发、诱导,形成团体的共识与目标,进而改变成员的观念、态度和行为。就人际交往而言,我们认为团体心理辅导适宜内容主要有:
1.解决浅层的认知、情感、行为障碍。旨在提高大学生人际交往能力,改善大学生人际交往状况。
2.有助于形成积极的自我概念,促进自我反思,形成自信等品质。团体心理辅导将具有不同背景、人格和经验的人组合在一起,为每个参与者提供了多角度的分析、观察他人的观念及情感反应的机会。可以使参加者更清楚地认识自己和他人,建立新的自我认同模式和对他人的接纳态度。这一点特别适合大学生在团体中比较分析、自我领悟、自我成长,在团体中重建理性的认知。团体心理辅导的助人成长作用其中包括自我意识的成长。
3.改善情感体验,如焦虑、恐惧、孤独、情绪自控力差,不善表达情感等。团体辅导将具有类似共同特征和需要的人组织在一起,团体活动的特点和氛围使参加者容易找到共同性、找到被人接纳的感觉,从而充满希望和改善的力量;在团体活动中期阶段,团体凝聚力使成员进一步找到风雨同舟的感觉,使个体放松自己、减少心理防卫,互相帮助;团体对成员的支持,使成员感到踏实、温暖、有归属感;很多成员抱着改善的态度加入,加上被他人接受、关心,更进一步加强了信心,从而在团体中获得情感支持力量。在本实验中感情与社交孤独辅导前后差异极为显著就是一个证明。
4.发展适应行为,形成人际交往的技能、技巧。如使参加者学会倾听技术、接纳自我、赞美与欣赏他人,沟通的技巧等。团体心理辅导与个别辅导相比,它提供了更为典型的社会现实环境。团体就像一个社会生活实验室,成员可以自由地进行实验,去观察、分析经由这个实验场所所表现的资料,去体会自己平常在社会环境中与人想处容易出现的问题。成员还可以相互学习,交换经验,获得直接或间接的劝告。团体还是学习社交技巧的地方,在这里成员抱着改变的愿望,积极模仿适应行为,从而提高社交技能与技巧。
二、大学生人际关系团体心理辅导的研究现状
1. 团体类别 当前大学生人际关系团体辅导从辅导内容上主要涉及改善社交焦虑、人际态度和抑郁状态、克服人际敏感、改善两往、改善人际关系、提高社交能力、改善大学生心理健康、促进大学生个性发展等;其服务模式则主要为发展性团体,即团体成员均是身体健康、精神状态良好、无明显心理障碍的大学生,他们对人际交往均存在一定心理困惑,但怀有强烈的改变愿望,并能够按照团体约定坚持完成整个团体活动;辅导形式除了男女大学生混合的一般团体外,还有针对专门的女大学生团体采取的不同辅导方式。
2.研究对象选取与研究工具 人际关系团体中的研究对象多数为本科生,成员通常是有着共同人际关系问题的同质性团体。研究对象一般有2种主要筛选方式:一种是在大规模的问卷调查之后,结合数据分析的结果与访谈法进行筛选符合入组条件的被试;另一种则是通过公开海报招募,成员自愿报名参加人际关系团体。
3.研究方法 大学生人际团体心理辅导研究多采用问卷法、访谈法与实验法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大部分实验设计采用前后测实验组、控制组设计。研究者通常将被试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实验组成员接受人际关系团体心理辅导,对照组则不作任何干预,实验组和对照组均是具有共同人际交往困惑的同质性团体;也有诸多研究未设置对照组。
三、讨论
1.影响大学生人际交往能力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包括文化背景因素、社会因素以及心理因素。其中又以心理因素为主。心理因素又包括认知因素、技能因素、行为方式及个性特征方面的因素,这些因素中有些易改变,有些则不易改变。通过团体心理辅导,可对大学生的人际交往个性特征、人际交往中的消极情绪、回避行为产生积极的影响和改善作用。同时在本研究中通过分组实验的方式发现大一新生与其他年级学生在团体中的表现与体验有所不同。
2.团体心理辅导可改善人际交往个性特征。大学生处于青春期到成年期的过渡时期,个性特征仍有较强的可塑性,如能清晰地意识到自己个性上的弱点,以及某些个性特征对人际交往的影响,就能更全面的认识自我,完善自我。在团体辅导中开展探索自我的活动,对深化自我认识和自我觉察,挖掘个性中的积极成分的潜力,促进自我的成长与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通过“20个我是谁”、“自画像”分析以及动物想象投射测验等活动,小组成员在相互交流和讨论中逐步认识自己,发现自我评价当中的不合理认知,树立自信。通过对潜意识自我意象的发掘与讨论,小组成员能够从积极的角度去认识自我,找出自己在人际交往方面的内在优势,从而增强自信。通过活动小组成员人际交往中的畏缩性降低,开放性提高,不利于人际交往的个性因素也得到了相应的改善。研究结果也使笔者认识到,有些成员对自我的认识和探索尚不够深入,可能与团体咨询的特定形式有关,团体活动往往难以触及到每位成员的深层次问题,如能在团体辅导的同时,适应成员的心理需要,有针对性地辅助以个别辅导,则更能体现心理辅导的效果。
四、结论
通过研究,得到以下结论:
(1)团体心理辅导对大学生人际交往问题的干预有效。
(2)随着时间的推移、经验的积累,个人成熟度的增加,大学生人际交往影响不仅有即时提高与改善效应,还有潜在的长期效应。
(3)因为交往各变量的复杂性,在团体辅导后个体的具体变化趋势又略有不同。
参考文献:
关键词:团体心理辅导;主题;大学生
大学生的思想、观念、态度、行为容易受到同辈的影响,只要根据特定的实施过程,运用团体心理辅导的理论基础与干预策略,就能帮助大学生预防与解决一般心理问题。团体心理辅导因为其贴近实际、方式灵活、涉及面广,目前已成为高校心理教育的主要方式之一。
团体心理辅导主题是团体心理辅导的灵魂,根据现状,高校团体心理辅导涉及的主题主要包括人际交往、恋爱与性、情绪管理、自我意识、生涯发展、新生适应等等。不同主题的团体心理辅导活动,应遵循不同的心理学原理,并与大学生实际问题紧密结合,通过各类活动,巧妙转化为相应的设计与过程,从而实现教育目的。
一、新生适应类
团体具有改变个体行为的力量,能促进团体成员的成长,增强其环境适应能力。在新的团体情境中,每个人都渴望被他人接受、尊重和欣赏,并且越是心情愉快,精神振奋,认知与情感交流深入,凝聚力就越高,对个人的环境适应行为也就越有帮助。
大学新生入学后,远离家庭和朋友,走入一个完全陌生的环境,心中的孤独和失落,未来生活的不确定性让他们心理缺失,容易引发焦虑和放任行为,并根据其心理素质的优劣,呈现不同的特点。开展新生适应类团体心理辅导,对他们进行及时的正确引导和排解,有助于新生尽快建立新环境下的爱与归属感,增强环境适应能力,从而尽快融入大学生活。
二、自我意识类
自我概念是关于自己的特长、能力、外表和社会接受性方面的态度、情感和知识的自我知觉,它是一个多维度、多层次的复杂的结构系统,其形成是一个长期复杂的过程,受到扮演的社会角色、在长期生活经验中形成的社会同一性、与别人的比较、获得的成功与失败经验、其他人的评价以及周围的文化等因素的影响。大学生的自我概念组织他们如何感知、回忆和评价他人和自己,并回忆过去,评估现在,计划未来,以此为依据做出适应性的行为。
而事实上,人们对自我的认识一般存在一定的缺陷或盲点。大学生处于身心发展关键期,对自我认识存在一定的偏差和固着,并在以此为基础来选择学习模式和生活方向。开展团体心理辅导活动,在积极的团体情境中,让学生体验接纳与欣赏自己,了解个体的差异性与独特性,并认识到个人的特质与发展潜能,这有助于大学生调整自我认识,以积极的态度重新评估自己,勇敢面对发展中的困难,从而为成长注入新的发展动力,实现个人成长成才。
三、情绪管理类
情绪主宰人的身心健康,左右人的认知和行为,并影响人格的健全和发展。良好的情绪管理能力促进大学生身心健康,对调控人际关系和增强学习适应能力有着重要的积极推动作用。
大学生群体广泛存在自卑、冷漠、焦虑、抑郁、愤怒等不良情绪,简单压制或粗暴释放是他们惯有的模式,严重损害了他们的身心健康。情绪的管理不是要去除或压制情绪,而是在觉察情绪后,调整情绪的表达方式。在一定的情境中,使人产生情绪困扰不是事件本身,而是对事件的消极信念和评价,因此要帮助他们形成良好的情绪体验,应该从改变认知,形成对事件的合理认识入手。
四、恋爱问题类
爱情由三个基本成分组成:激情、亲密和承诺。激情是爱情中的成分,亲密是爱情关系中能够引起的温暖体验,承诺指维持关系的决定期许或担保,是爱情中的理性成分。达成这三个基本成分的平衡需要付出很多的努力。
大学生恋爱心理大致要经历理想对象构建、初恋、热恋、心理相撞调适、感情平静几个阶段。莎士比亚说,真诚的爱情不是一条平坦的路,让大学生了解大学生恋爱的普通规律和特点,深入解读爱情的内涵,树立正确的择偶观,积极面对恋爱挫折,是帮助大学生获得两性成长的必备珍品。
五、生涯发展类
职业生涯发展理论认为个体的职业生涯可归纳为一系列的生命阶段,包括成长、探索、建立、维持、衰退,每个阶段的转换受到环境和个人因素影响,并以此带来新的成长与探索机遇。
个人生涯的发展可以通过培养个人能力和兴趣、指导个人实践,形成自我概念方面着手。事实上,职业选择的历程是自我概念实践的历程,而自我概念在青少年晚期后逐渐稳定与成熟,将在职业生涯选择与适应上持续发挥影响力。在当代大学,学校教育除了提供大学生学习必备的谋生技能和专业知识外,更重要的是辅导大学生培养“生涯发展”的理念,帮助他们澄清职业价值观,了解自己的优点和限制,并能结合可用资源,发挥个人潜能,规划个人近程和远程的人生蓝图,以实现自我理想,经营美好的人生。
需要指出的是,在大学开展团体心理辅导,不仅限于严格形式的团体心理辅导。只要具备专业的团体心理辅导技术与方法,就能将团体心理辅导模式广泛运用到班级会议、干部培训、晚会策划等各类教育活动上,从而发挥心理教育对人才培养的更大作用。
参考文献:
[1] 樊富珉著.团体心理咨询[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2] 诺斯拉特.佩塞施基安[德]. 积极心理治疗——一种新方法的理论和实践[M].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4.
[3] 徐西森.团体动力与团体辅导[M].世界图书出版公司.
[4] 雅各布斯[美].团体咨询[M].高等教育出版社.
[5] 林孟平.小组辅导与心理治疗[M].商务印书馆,1998.
[6] 樊富珉著.团体咨询的理论与实践[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1996.
目前,高校开展团体心理辅导,目前以发展性咨询为主,治疗性咨询为辅。
1.成长性团体辅导
成长性团体辅导,是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应用最为广泛的辅导形式。在人生发展的每一个阶段,个体都会遇到该阶段可能面临的困惑。大学阶段是大学生面临的人生转折期,他们会遇到的很多常见的发展性问题,如果能够通过健康的方式克服或解决这些在人的成长过程中不可避免的困难,大学生就能获得心智的成长。基于这样的理念,发展性团体辅导的重点是大学生的自我成长与自我完善。
(1)团体辅导在大学生人际适应和人际交往中的应用。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调查研究发现,大学新生的人际适应和大学生的人际交往困惑是目前大学生存在的主要心理问题。大学生的人际交往和人际适应不仅影响大学生在校期间的学习和生活,而且更会延伸到毕业后的社会适应和生活质量。为此,每一名大学生都需要良好的沟通技巧,以提高人际交往能力。大量的研究表明团体心理辅导在大学生人际交往与人际适应中取得了很好的效果。梁丽采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分析方法,结果表明团体辅导对提升大学生人际交往水平有明显助益,促进了大学生促进了人际交往行为,改善了大学生人际交往的情感体验。张文海在探索团体心理辅导对改善贫困大学生人际交往的研究中发现,参与团体辅导组在自尊、羞怯、自信和社交与感情孤独方面比对等控制组的贫困生获得显著的改善。
(2)团体辅导在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和就业指导中的应用。职业生涯规划,是指个体在了解自我的基础上,确定适合自己的职业目标与职业方向的过程。调查显示,我国大学生在自身职业生涯规划方面几乎没有接受过任何指导,所以他们在就业过程中就表现出较多的盲目性。研究表明,生涯规划和就业指导的团体辅导能帮助大学生了解自己性格特点与职业之间的匹配,以及自身的能力。掌握就业技巧,制定生涯发展规划,从而提高大学生职业生涯自我规划和就业竞争能力,团体辅导模式是开展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一种有效形式。
(3)团体辅导在大学生压力和情绪管理中的应用。社会生活的快节奏,大学生面临各种新的理念的冲击。同时,由于高校的扩招,大学生进校的同时也就面临着就业难的问题。为此,很多大学生面临巨大的生存压力,特别是来自农村和家境不好的学生所承受的心理压力空前大。而大学生的情绪、情感特别丰富,面对压力,在情绪上和行为上易产生过激反应,结果对自己和他人都是一种伤害。因此,大学生急需要在情绪方面的引导和压力的管理,以促进其身心健康发展。团体辅导活动一定程度上对大学生的情绪管理有作用,能够较为有效地调节大学生的情绪状态,改善大学生情绪管理能力。压力管理团体心理辅导对缓解大学生心理压力,增强大学生抗压能力具有重要的作用和意义。
(4)团体辅导在大学生恋爱问题中的应用。大学生恋爱是大学校园的普遍现象,但较多研究资料显示,我国大学生因缺乏恋爱心理辅导与性教育,不少大学生存有恋爱情感的困惑和性心理困扰。恋爱引发的心理问题(如性暴力、自伤、自杀等),严重影响到了大学生正常的生活和学习。因此,重视大学生性与恋爱观的健康教育与辅导已刻不容缓。杨婉秋等人对大学生恋爱问题的团体心理辅导表明辅导增强了大学生应对感情事件的信心、促进了对"爱"的理性思考,降低了恋爱事件对大学生造成的人际与健康的压力,提高了自尊水平。针对性的团体辅导是促进大学生恋爱心理健康发展的有效方式,对性与恋爱心理困扰的大学生有明显的干预效果。研究表明,团体辅导对大学生形成正确的恋爱观也具有显著的影响。(5)团体辅导在大学生学习问题中的应用。在我国,大学的学习和生活模式与高中有很大的不同,学生可自己把握的时间大量增加,而对专业的选择在进大学之初考虑并不成熟,和现实往往有较大差异。为此,大学生在学习上会出现较多的困难与不适应,甚至出现学业的倦怠。研究表明,团体辅导的实验教学确实能改善大学生的学习适应性整体水平,并在提高学生的学习态度和促进学生适应学校的教学模式方面卓有成效,认知行为取向的团体辅导对大学生学业倦怠具有显著的干预效果,并能极大地促进其自主学习。
2.治疗性团体辅导
治疗性团体注重成员经验的深层解析、人格的重塑与行为的重建,这类团体辅导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涉及不多,但是针对一些特殊的学生以及在特殊情况下,高校内仍然需要启动治疗性团体辅导。
(1)团体辅导对大学生抑郁的干预。抑郁是大学生群体中较为常见的一种消极情绪状态,严重影响大学生的心理健康,严重时甚至会导致自杀行为的发生。近年来,大学生因为抑郁引发的自杀行为的报道屡见不鲜,给家庭、学校和社会都带来重大损失。研究表明,团体心理干预能够有效降低大学生的抑郁水平和改善抑郁状况。
(2)团体辅导对大学生网络成瘾的干预。在我国,大学生是互联网使用的数量最多的群体之一,对互联网的依赖行为已经严重影响了部分学生的正常生活及学业的完成,有的甚至导致人格扭曲。网络依赖使得大学生变得孤僻,人际关系淡漠,社会适应性较差,在学业及个人发展问题上存在障碍等问题。团体辅导对网络依赖、网络成瘾大学生有明显的干预效果,能增强积极人格特征,削弱消极人格特征,以及减轻自觉症状等,以人际互动为主的团体辅导对游戏成瘾大学生具有积极的干预效果。
二、团体心理辅导在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中面临的问题
目前,国内高校开展团体心理辅导较多仍然是用于科学研究,并未普遍应用于大学生心理健康课程中。究其原因:其一,专业师资缺乏。在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师资队伍中,真正能够开展团体辅导,特别是治疗性团体辅导的老师数量是非常有限的。所以,加大、加快对心理健康老师的辅导迫在眉睫。其二,认识误区。较多的大学生仍不能科学、正确地看待心理辅导,参加学校组织的相关团体活动时害怕被同学嘲笑和攻击,因此要承受很大的心理压力。同时,有的同学在团体中涉及有关自己隐私的时候更是畏首畏尾,因此难以取得很好的效果。所以,普及心理健康知识,让学生能够科学地认识心理健康教育,正常化心理健康问题是高校心理健康的首先要解决的问题。
三、结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