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3-10-13 09:38:01
序言:写作是分享个人见解和探索未知领域的桥梁,我们为您精选了8篇的提高会计实操能力样本,期待这些样本能够为您提供丰富的参考和启发,请尽情阅读。
【论文关键词】会计实训;校企合作;真账实做
会计实训是会计专业教学活动的重要环节和组成部分,是提高会计专业学生实践动手能力有效途径,是落实会计专业理论与实践教学一体化的有效方式。多年来,承担会计教学任务的各会计院校,对会计实训都十分重视,探索出了一些有益的会计实训模式和方法,有的院校采取文字描述经济业务事项加仿真原始凭证的实训模式,让学生通过记账凭证的填制、会计账簿的登记和财务报表的编制加以实训;有的院校直接采用仿真原始凭证的实训模式,让学生通过原始凭证的识别、记账凭证的填制、会计账簿的登记和财务报表的编制加以实训。采取文字描述经济业务事项加仿真原始凭证的训练模式和没有文字描述只有仿真原始凭证的训练模式,是目前应用比较广泛的会计实训模式,我们称之为“文字描述实训模式和仿真原始凭证实训模式”。然而无论是文字描述实训模式还是仿真原始凭证实训模式,它们都存在一个共同的缺点,就是忽视了学生的会计职业判断能力的培养。因为,这两种实训模式与日常会计教学中文字叙述的会计业务事项非常接近,可以说学生只要会对文字叙述的经济业务事项编制会计分录,就能够轻而易举地完成会计模拟实训,学生不需要根据原始凭证来判断经济业务事项的前后联系,不需要太多的会计职业判断。然而,真实企业的会计工作只有反映经济业务事项发生或完成时的原始凭证,既没有文字描述也没有原始凭证的顺序排列。因此,我国目前的这两种会计实训模式存在着明显的缺陷,造成会计专业学生毕业后,仍难以适应真实企业的会计工作,尤其是难以辨别真实企业所发生的经济业务事项的原始凭证所反映的内容,无法对经济业务事项进行准确的确认、计量、记录和报告。为了提高会计专业学生会计职业判断能力,提升学生辨别真实企业经济业务事项原始凭证的能力,准确对企业所发生的经济业务事项进行确认、计量、记录和报告,就必须深化校企合作,创新会计专业会计实训模式。
一、目前会计实训模式存在的问题
会计实训是会计专业学生在经过系统的会计理论知识学习后,将会计实务知识引入课堂,采用真实的记账凭证、会计账簿和财务报表,模拟会计实务操作训练的一种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是提高会计专业学生实践动手能力的重要途径和方法。会计实训按照实训的科目划分,可分为基础会计实训、财务会计实训、成本会计实训等;按照实训的项目划分,可分为单项实训和综合实训;按照实训的难易程度划分,可分为简单会计实训和复杂会计实训;按照实训的表现形式划分,可分为文字描述实训模式和仿真原始凭证实训模式。
文字描述实训模式就是用一句话或几句话来描述每项经济业务事项发生的时间、内容和金额等相关信息,同时列示出与文字描述经济业务事项相一致的原始凭证的实训模式。采用这种实训模式,学生可以根据文字描述的经济业务事项和相应的原始凭证进行相应的记账凭证的填制、会计账簿的登记和财务报表的编制。这种实训模式与日常会计教学中所讲述的内容相同,学生容易接受,能够使学生迅速熟悉会计实务操作的流程,但这种实训模式与企业实际发生的经济业务事项的真实原始凭证有很大差距,这种实训模式只适合初学会计专业的学生。
仿真原始凭证实训模式就是在仿真原始凭证的前面或后面没有相应文字描述的经济业务事项只有仿真原始凭证的实训模式。与第一种实训模式相比,这种实训模式有利于加深学生对经济业务事项发生或完成时所形成的原始凭证的理解,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原始凭证识别能力,但是这种实训模式与真实企业所发生的经济业务事项的原始凭证相比仍有很大的差距,因为,实际会计工作中反映经济业务事项发生或完成时的原始凭证,并不是按一定顺序排列的。因此,要想切实提高会计专业学生的会计实践动手能力,尤其是会计专业学生根据真实原始凭证对经济业务事项所做出的职业判断能力,仅停留在目前的会计实训模式下是无法实现的,必须走出仅停留在课堂上、教室里搞会计实训的传统会计实训模式,将真实企业所发生的经济业务事项的原始凭证搬进课堂,走进会计专业学生实训的第一现场,成为会计专业学生实训的第一手实训资料,才能真正提高会计专业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尤其是会计专业学生的职业判断能力。
二、以校企合作为依托,以真账实做为载体,创新会计实训模式
为了实现会计实训与会计实务工作的直接对接,就必须深化校企合作,走校企合作之路,将真实企业所发生的真实经济业务事项的真实原始凭证搬入会计专业学生的实训课堂,由校外会计实践专家亲自指导学生进行会计实训,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提高会计专业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增强学生的会计职业判断能力,从而对企业真实的经济业务事项进行准确的确认、计量、记录和报告,到达预期的实训效果。以校企合作为依托,以真账实操为载体,由校外会计实践专家亲自指导学生进行的会计实训,我们称之谓“真账实做”会计实训模式。这种新的实训模式与传统会计实训模式相比,它跳出了传统会计实训模式用文字描述经济业务事项或按一定照顺序排列原始凭证的圈子,学生实训接触的原始凭证就是将来从事会计实际工作时要接触到的真实经济业务事项的真实原始凭证,因此,建立在校企合作基础上的“真账实做”会计实训模式是会计专业学生实现会计实训与会计实务工作直接对接的最好会计实训模式,是对我国传统会计实训模式的创新和发展。 建立在校企合作基础上的“真账实做”会计实训模式必须处理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关系:
1.校企合作,真账实做会计实训必须建立在企业自愿,择优选择的基础上。由于企业所发生的真实经济业务事项的原始凭证所反映的会计信息涉及各个单位的商业秘密,并不是任何单位都愿意公开本单位商业秘密的,因此,实行校企合作,真账实做会计实训必须建立在企业自愿的基础上。在选择校企合作单位时,应本着自愿、择优的原则,由各会计院校与企业签订校企合作协议,由企业提供本单位经济业务事项发生或完成时所取得或填制的原始凭证及相关会计资料,同时,各会计院校和参与会计实训的学生也应当保守提供会计资料企业的商业秘密,尽可能减少由于会计资料公开可能给企业带来的不利影响。为了做到保护提供会计资料企业的商业秘密,保证所提供真实经济业务事项原始凭证等会计资料的安全、完整,各会计院校和参与会计实训的学生可以对真实经济业务事项的原始凭证等相关会计资料进行复印或扫描、打印,并实行封闭管理,确保反映真实经济业务事项的原始凭证等会计资料不泄露、不外传,从而减少提供真实经济业务事项原始凭证企业的后顾之忧。
2.校企合作,真账实做会计实训所选择的企业必须具有一定的代表性。不是所有的企业都可以成为校企合作单位,各会计院校必须在深入市场调研的基础上,选择有代表性的企业作为校企合作单位,比如可以选择工业、商业、物流、外贸、房地产、建筑施工、银行等各具特色的企业作为校企合作单位,使选择的校企合作单位与各会计院校培养的会计专业学生相适应。各会计院校也可以直接与从事会计记账的中介机构进行校企合作,由于会计记账机构着各式各样企业的会计记账业务,所的各式各样的企业具有一定的可选择性和代表性。因此,在选择校企合作单位时,各会计院校可以考虑直接与会计记账机构进行合作。
3.校企合作,真账实做会计实训所选择的企业经济业务事项的原始凭证必须具有一定的典型性。比如某产品生产销售企业生产5个产品,5个产品的生产工艺,原材料耗费基本相同,只是产品的规格型号不同,在这种情况下只需选择2个或3个产品作为会计实训对象,没有必要将5个产品全部作为会计实训对象,也就是说,所选择真实企业的真实经济业务事项的原始凭证应当有所取舍,避免重复,不能照搬照套,而是应选择一些不重复发生的经济业务事项的原始凭证进行会计实训,所选择企业的真实经济业务事项的原始凭证必须具有典型性。
4.校企合作,真账实做会计实训所选取企业经济业务事项发生的时间应当具有连续性。目前的会计实训往往模拟一个企业一个月的经济业务事项进行会计实训,学生实训后只知道如何进行“本月合计”,而对如何进行“上年结转”、“本年累计”、“结转下年”等会计账簿登记内容并不清楚。因此,在选择真实企业的真实经济业务事项所发生的原始凭证时,应当考虑时间上必须具有一定连续性。比如可以选择一个企业连续3个月的经济业务事项的原始凭证让学生进行连续实训,从而使学生真正理解如何进行“上年结转”、“本年累计”、“结转下年”等日常会计账簿登记,掌握会计的连续确认、计量、记录和报告所必备的会计知识和技能,提高会计实训的效果。
[关键词]高校;会计电算化;教学质量
目前,得益于计算机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各行各业实现了计算机的普及,会计行业也包含在内。近年来,会计电算化纷纷在企业的会计实务中得以广泛应用,并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但我国高校开展会计电算化的时间比较短,因此,如何有效提高会计电算化教学质量,促进会计专业学生实践和职业能力的提升,成为高校(包括财经职业院校)开展会计电算化教学所必须慎重考虑的问题。
1会计电算化课程的特点
会计电算化是一种将电子信息技术向会计实务领域推广的信息系统,使原本的手工会计电子化,并能够对会计数据进行自动化处理,不得不说这是会计发展史上的重大变革。一方面,综合性强。作为一门综合性学科,会计电算化涉及的范围比较广泛,可以说是会计学、计算机以及信息管理学等有机结合的产物,在会计专业课程教学体系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其不仅要求学生具有扎实的会计学知识功底,还要能够做到对计算机相关技术知识的熟练掌握。另一方面,实践性较强。会计电算化课程对操作性和实践性的要求都比较强,在教学形式上往往也有很大的针对性。为了促进学生实操能力提升,其就必须经过大量的上机实训和研究开发,这也意味着在教学安排过程中,高校在开设理论教学课的同时,需要为学生提供上机实践的机会。只有经过不断反复的实践操作和训练,方能做到游刃有余,成为社会需要的会计电算化专业人才。
2现阶段高校会计电算化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
2.1课程设置不够科学合理
在对会计电算化课程进行设置时,高校往往需要开设会计学、计算机基础以及信息管理等相关学科,但在教学时间方面,不少高校没有充分考虑计算机和会计课程,只是单独开设了会计电算化课程教学,致使学生在对计算机技术不够了解的情况下进行了会计电算化学习,其效果往往不尽如人意。同时,在课程实践教学过程中,教师主要为学生讲授如何使用会计核算软件,往往借助于某种会计软件平台,如用友U8或金蝶软件,选取某一单位某一会计期间的经济业务和事项进行实训模拟操作。一般而言,会计电算化的实践教学内容有6大模块,但因为课时的限制,导致学生没有时间去熟悉和应用所有模块。
2.2师资力量薄弱,实践指导作用不足
师资队伍建设水平的高低往往能够对教学质量和教学水平的提升起到决定性作用。会计电算化课程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对任课教师的要求比较高,除了要求其会计专业知识比较扎实外,还要熟练掌握计算机操作的相关知识,更重要的是,还要求其教学经验比较丰富。很多职业院校的会计电算化教师都是直接从师范学校毕业直接入校任教的,专业知识比较扎实,教学经验也比较丰富,但缺乏实践经验,计算机操作知识也比较缺乏,在实践教学中,一旦遇到非会计专业的问题,教师也无能为力,其教学质量可想而知。不少高校为避免该问题发生,往往面向企业外聘教师,他们虽然对实践操作十分熟悉,但缺乏教学经验,授课时间不固定,教学效果也难以令人满意。
2.3教学方法过于单一
现阶段,在会计电算化课程教学中,高校往往因受到时间、场地条件等相关因素的限制,在教学模式上主要采用的是理论授课和实践上机相结合的教学模式。然而任课教师短时间内难以摆脱传统模式的影响,在教学过程中,不注意学生动手操作能力的培养,学生在课堂上只是被动记录教师所讲的具体操作步骤,无暇思考下一步的具体做法,这样一来,学生对会计软件缺乏足够的认识,导致教学效果不尽如人意。作为一门以实践性为主的学科,现阶段高校会计电算化的实践训练都是对书本理论知识内容加以验证,这势必会对学生将来的职业素养和判断力造成不利影响。
2.4考核与评价方式缺乏科学性
当前,很多高校对会计电算化课程考核的方式都不够科学合理,一般情况下,为了方便试卷档案的留存,高校电算化考试主要采用的是笔试的考核方式,而忽略了学生会计电算化实践操作能力的考核,对学生知识掌握能力的唯一评价指标就是试卷分值,不重视学生应用能力的考核,很明显,这种考核方式往往没有对学生应用能力加以有效考核。因而从总体上看,现有的考核方法无法准确评价学生的操作应用能力,难以准确反映实际教学效果,无法有效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3提高高校会计电算化教学质量的有效对策
3.1科学定位教学目标,合理安排教学课时
高校开展会计电算化教学的目标是为社会培养出会计理论知识扎实、计算机操作技术熟练的综合应用型高级人才。这样在毕业后,学生不仅能够胜任各类会计信息的管理工作,同时又能参与会计信息系统的建设与管理。新课改要求教师将教学主动权归还给学生,并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并根据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合理安排理论讲解和上机实操的教学课时,这样既能让学生对教师所讲内容进行及时消化吸收,并通过上机操作实现理论知识和实践能力的有机结合,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实现创新发展。
3.2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会计电算化是一门综合性比较强的学科,对任课教师要求比较高,除了会计专业素质过硬外,还要有很高的实际操作技能水准、一定的实践经验和一定的计算机基础知识。高校方面应当加强与企业的合作与交流,定期派教师进入财务软件开发企业,参加关于会计实务的相关培训,并对教师多加鼓励,让他们积极接受专业知识的学习和培训。此外,高校方面还可以定期从一些综合实力较强的企业或者软件开发企业中,聘请专业的会计电算化人员在校内开展案例讲座和实践操作指导,这样不仅能够有效提高会计电算化实践教学水平,也有利于学生的毕业就业。
3.3灵活改变教学方法,注重案例化教学
高校方面可以针对会计电算化教学设置一个手工模拟和电算化操作一体化的实验室,让学生模拟会计业务数据的处理,在教学过程中,使学生一边利用手工方式开展核算工作,一边利用会计电算化软件进行会计处理,这样不仅可以让学生对两种会计处理流程都比较熟悉,又能让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得到有效提高,并对今后的会计电算化工作有一个比较深的感受,为毕业从事实践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由于会计电算化课程本身就是为了应用于企业实践,因此,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适当引入企业实际案例,对学生进行有效引导,让他们结合自身所学知识对案例进行剖析,并将之前所学的业务单元涉及的相关知识在一个案例中得以融合,这样一方面,能够帮助学生对知识达到融会贯通的地步,也可以使学生分析问题的思路得到有效拓宽;另一方面,引入的会计案例要包含各种不同的新业务,这样能够引导学生在思考问题时,不局限于课本及相关会计准则和制度,在通过独立思考后,最终获得问题的解决方案,既能使学生的知识储备更加丰富,又能有效提高其实务处理的能力。
3.4合理构建教学评价体系
会计电算化教学由于偏向于实践,因此,如果仍然采取“笔试+平时成绩”相结合的考核方式,其效果势必不理想,科学的考核方式应当是“理论知识考核+实验技能考核”。其中,会计理论知识的考试主要采取笔试的考核方式,目的是了解学生对基础概念及相关理论内容的掌握情况。而实验技能考核,主要是为了考核学生的实操能力。目前,对学生实验技能的考核与评价是一个比较迫切的问题,但要想在短期内建立一个科学、完善的教学评价体系又是不现实的。所以,可行的办法是将实验技能考核划分为过程考核和结果考核。不同的高校应通过分析和调研,在掌握自身实际情况的基础上,合理确定用于考核评价的指标,这样不仅能够让学生的学习态度得到有效改善,还能有效激发学生学习实践技能的兴趣。
主要参考文献
[1]胡敏.浅析职业院校会计电算化的教学[J].商品与质量,2016(29).
[2]朱一闻.高校会计电算化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现代经济信息,2015(7).
[3]武娟.应用型高校会计电算化课程教学的思考[J].山西财经大学学报,2015(z2).
[4]程竞.会计电算化实践教学效果提升的探索[J].淮南师范学院学报,2014(3).
【关键词】基础会计学 教学改革 独立学院
基础会计学作为会计学教学的入门,通常安排在课程的开端(即大一或大二)进行。该阶段的独立学院学生较多保持高中阶段的思维模式和性格特点,且基础会计学的课程内容一般以基本概念、理论为开端,内容较为艰涩难懂,与该阶段学生特点不符;其次,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会计准则、会计技术、会计核算方法等都不断发生变化,与时俱进是会计学得以发展的基本要求。因此,如何对独立学院基础会计学教学进行改革,以提高其教学效果,成为该门课程教学亟须研讨的问题。
1 独立学院基础会计学教学现状
目前,在独立学院中基础会计学教学主要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1)会计类课程与现实社会贴合度较高,但与刚高中毕业的大学新生的学习观以及性格特点符合度低,许多学生难以快速转变认知风格与学习方式;(2)独立学院的财会教师多属于理论型人才,容易存在专业理论分析能力过硬,而实操能力与社会脱轨的现象;(3)独立学院中财会系教师科研能力强,但在教育教学方法中存在缺陷,从而导致“专业技能优秀,教学能力不达标”现象的产生。
2 独立学院基础会计学教学改革要点
2.1综合运用多种教学模式
会计学属于应用型专业课程,而其中的基础会计学则属于会计理论课程体系中理论性较强的一部分。因此,进行基础会计学教学必须综合运用多种教学模式。
首先,作为会计学的入门课程,教师应高效完成会计学基本理论的传统教学任务。其传统教学模式主要包括:(1)从会计学基本理论框架出发,使学生认识到各种会计概念的基本内容、从属关系等,从而帮助学生完成对基础会计学知识体系的建构;(2)结合实际案例对会计基本理论进行讲解,选用案例应与时俱进,切忌使用年限过于久远的企业案例;(3)根据教材布置基础习题,以达到巩固课程学习的目的。
另外,根据独立学院教学宗旨、教学新机制等特色,以及该阶段新生的学习特点,在使用传统教学模式的基础上,可结合具有时代特色的创新模式进行教学。主要包括:(1)选取近期社会热门企业作为教学案例,根据基础会计学涉及的模块对该企业相关会计业务进行简化设计,并在传统教学模式基础上,要求学生完成该企业的基本会计工作,由此不仅可以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同时可培养学生全局把握会计流程的能力以及实操能力;(2)开展会计技能创新活动,令学生自由分组并模拟组建公司,根据课堂学习内容以及课后调研,设计模拟企业的简易会计业务流程,此举既能提高学生学习参与度,也能提高其基础会计学学习效率。
除此之外,教师还可根据学生学习特点、性格特点以及具体学习情况灵活设计教学模式,从而促进基础会计学教学的有效性。
2.2灵活使用教学手段
受传统教学方法的影响,理论性趋向的课程多采用灌输式教学,此种教学模式下,鲜见板书和讲解之外的其他教学手段。这种教学偏向往往难以激发独立学院学生的求知欲, 理论性趋向的课程涉及的基本概念、原理以及历史性的内容较多,具有烦琐性、固定性,容易引起学生烦躁情绪,不利于教学氛围的营造。
由此可见,教学手段的多样化是推动会计基础学教学中教与学相互促进的关键。教师可根据本独立院校的基础设施,灵活选择教学手段进行教学,并结合教育心理学相关定律进行教学手段的具体设计。如使用power point进行教学课件设计时,忌摘抄照搬大段文字理论;而应在图、文、声、像科学结合的基础上,配合幽默、风趣的讲解,以提高学生听课热情,营造活跃的课堂气氛,促进会计基础知识教学的有效性。
2.3创新教学渠道,完善培养模式
目前,多数独立学院以课堂教学为主要的教学渠道,随着时展,传统的课堂教学渠道并不能更高效地完成会计学教育的目的。因此,对教学渠道进行创新是促进教学发展的必要条件,同时也是会计学专业的本质要求。教师可根据独立学院的具体情况申请或开拓校企合作渠道,通过与校外企业合作为会计学教学提供实操平台。在对学生进行基础会计学教学的过程中,使其参与到具体企业财务系统中,从而促进其理论知识与实际相结合的学习进程,进一步巩固学生基础会计学的理论知识。
另外,除了对教学模式、教学手段以及教学渠道进行相应的改革外,提高财会系教师的教学水平,完善教师培养模式也是基础会计学教学改革的重中之重。首先,为提高教师专业素养和能力,可定期轮派教师进校企或单位等机构进行实际财务工作,以提高教师本身的财会专业实操水平;其次,定期对该专业教师进行教育学培训,提高教师教学专业水平,从而能准确把握教学规律和学生的认知特点,以培养专业技能与教学技能备的专业性会计学教师。
3 结束语
会计学集理论分析与技能操作为一体的特征要求学生同时具备过硬的会计基础理论知识以及专业的会计业务能力。而基础会计学作为学生学习会计学的入门课程,对学生融入该专业、构建会计理论体系知识以及专业技能意识的养成等至关重要。且随着独立学院会计专业的扩大和普及,提高会计学教学的有效性、促进与时展相匹配的应用型会计人才质量的提升更是会计学教学改革的重中之重。笔者根据自身经验提出的以上几点改革意见,望能与广大教师共同分享、探讨。
【参考文献】
[1]任郁楠.基础会计学网络课程构想[J].中国电子商务,2013(24):137.
[2]张晓琴.基础会计学课堂教学设计[J].农技服务,2014,31(06):214-215.
[3]张艳平.基础会计学的教学改革探讨[J].小作家选刊,2013(11):16-17.
关键词:基础会计 理论教学 融合实操
在以往教学中,教师习惯以自己为中心,将自己的知识按自己的理解灌输给学生,学生被动接受知识,效果欠佳。有大量的实践和数据证明,被动学习的效果是远远劣于主动学习的,所以现在教学改革倡导以生为本,强调以学生为中心,高度尊重学生,发挥学生自我学习的主动性,就要求教师在授课时必须站在学生的角度,想办法让学生主动去理解、记忆知识点。
基础会计在整个会计课程体系中,是最基础也是最重要的一门课程。这门以理论为中心的课程,虽然也融合了很多实操部分,但是其中的难点还是理论知识的学习,这些理论知识的理解、记忆奠定整个会计学习的基础。下面我就结合我的教学经验浅谈一下关于基础会计课程一些理论知识点的理解与记忆。
一、简化并通俗化知识点――方便理解与记忆
中专类学生的学习特点是理解能力较差、学习主动性较差,基础会计是一门入门课,对于刚从初中升入高中的学生而言,理解这些文绉绉的书面用语是有一定难度的,教师需要用简化的语言和生动通俗的描述降低这些理解难度。
1.简化语言。重要的知识点尽可能简化一点,归纳出要点,方便学生去背诵记忆
例如,记忆资产、费用等六大会计要素的增减变动方向的时候,我给学生归纳成九个字:资费借增,负所收贷增,然后让学生像背歌谣一样背熟这句话。这样学生在写会计分录时随时可以对照这句话分析某个会计科目该记哪个方向。
2.归纳知识点。难记容易出错的地方,就想办法找出规律,帮学生来记忆
例如,在学习日期大写规律的时候,学生老是分不清大写日期什么时候要加零。为了使他们能清楚的记住,我让他们自己来归纳知识点。我先在黑板上这样写出小写的日期:日期:01-09、10、11-19、20、21-29、30;月份:01-09、10、11-12。加下划线的是大写时前面要加零的,有什么规律。学生自己七嘴八舌的总结出来:小写有零的,大写就在前面加零。这样学生一次性就清楚的记下来了。
3.知识点通俗化。难理解的地方,就想办法用通俗化的语言来降低难度,或者用生活化的语言来讲解
例如,在讲解资产与负债、所有者权益的关系时,我以购买单车为例来讲解。学生想买一辆金额为200元的单车,父母给了150元,找同学借了50元,然后买回来了这辆单车。假设学生自己就只有这一项资产。分析:资产金额为200元。资产是如何来的呢?其中150元父母投资的,不用还,就是所有者权益;50元是借的,要还,就是负债。负债和所有者权益是用来描述资产的来源。这样,不仅讲解了资产与负债和所有者权益的关系,也练习了其中的平衡关系。
二、精选针对性练习――强化记忆
基础会计课程中理论知识点其实不多,但是必须要清楚的理解并记忆,因为这个直接关系到后续的学习。但是练习题不是贪多就好。对于中职学生而言,他们学习积极性不强,练习多了反而混乱,甚至都是抄抄了事。所以在授课时首先要精选练习,通过有代表性的练习把知识点弄通。
例如,在基础会计中会计科目非常重要,为了让学生记住它们,除了把基础会计中的几十个会计科目制定阶梯背诵计划外,还制作了类似名词解释的练习题来加深记忆。具体如:价值为3000元的办公桌椅;尚未缴纳的2000元税金;销售产品取得的10000元收入……让学生分析是属什么会计科目。
学完会计科目紧接着就学习复式记账,可以在会计科目练习的基础上,继续深化练习:用现金购买价值为3000元的办公座椅;用银行里的存款支付尚未缴纳的2000元税金;销售产品取得的10000元收入存进银行……分析这些业务涉及些会计科目,是增加还是减少,分别记借方还是贷方。
下一步学习会计分录的时候,还可以让学生根据上面的业务写出会计分录。
通过这样层层递进的练习,学生对会计科目的应用能比较熟练,也能快速从会计科目过渡到会计分录的学习。
三、融合实操――深化知识的应用
理论知识的学习最终还是要应用到实操过程中,而通过这个融合过程,能降低理论知识的枯燥性,也能深化知识的应用。除了常规的填制凭证、登记账薄的实操练习外,还可以做一些生动有趣的练习,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例如,在讲解关于原始单据的审核与传递时,这个知识单纯靠讲解是比较抽象难懂的,可以实际动手做一做才能理解和深化。可以两个同学为一组,一个买东西一个卖东西形成一个对应企业,然后一个开发票一个开支票,填完单据传递并审核,审核时如果发现有单据填错了,就要求退回去重开。审核无误才可以开始填制记账凭证。这样一个练习能加深对凭证填制和传递的理解。
还可以把课堂的实操拓展到课外去。讲解发票的时候,可以要求周末学生和家长外出购物时索取发票,索取时注意:1、对方是如何开具发票的;2、收到的发票具体的填制项目。讲解账簿类型的时候,可以要求学生周末逛街时,注意看看哪儿可以买到账簿,商店里的账簿有哪些类型,和课堂上讲的有没有不同;讲解银行单据和填写规范时,可以建议学生和父母去办一次银行业务,观察一下这些单据的填制项目和填制要求。
总之,会计知识的学习是一个不断积累的过程,而基础会计作为入门课,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与学习兴趣,为后续的进一步学习奠定了基础。在教学过程中,要多从学生的角度思考,分析如何去让学生主动积极并高效的学习知识。
作者简介
随着企业管理信息化加速进行,企业会计信息化显得日益重要。传统的会计电算化已不能满足企业管理信息化和ERP项目背景下对会计方面的需求,企业的实际需要日益要求会计信息系统将供应链部分纳入日常管理中来。会计信息化是会计与信息技术的结合,是信息社会对企业财务会计提出的一个新要求,有助于增强企业的竞争力,解决会计电算化存在的“孤岛”现象,提高会计管理决策能力和企业管理水平。当前很多企业己程度不同地实现了会计信息化管理,应用了核算型会计软件(即传统会计电算化教学内容的载体),但从总体来看,会计信息化还处在发展过程中,存在着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当前许多企业采用ERP来进行企业信息化管理,这就要求将企业的供应链管理纳入电算化系统中,使原先的会计信息系统的业务处理的起点由原来的记账凭证录入转变为供、产、销环节的各种票据与单据的形成或录入,采购、库存、销售等环节的业务成为会计业务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职业技能教学要求面向更为实用的操作技术。所以,改进会计电算化课程的设计,融入代表时展水平的ERP软件操作技能,这是电算化课程更新的必然。会计信息化是一门实践性、技术性和应用性都很强,且多门学科交叉的课程,是为会计和财务信息类高职专业开设的一门专业必修课。如何对课程进行设计和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学习,提升学生学习效果是衡量会计专业学生培养质量的重要指标。
二、高职会计信息化课程项目式教学的实施
(一)会计信息化实行项目教学改革的原因
会计信息化在会计专业及财务信息管理专业课程中处于核心地位,它是在会计学基础、中级财务会计、成本会计、计算机应用基础、财务管理等课程之后开设的又一门专业核心课程,是对上述几门课程知识的综合运用,恰当的衔接前后续课程,起到了明显的承前启后作用。同时,本课程对会计专业及财务信息管理专业的核心职业能力的培养和职业素养的养成起到了支撑作用。会计信息化实务操课程是会计类专业毕业生考取“会计从业资格证”的必考科目之一,也是我国一年一度的全国高职会计职业技能竞赛的必赛项目之一,占整个会计技能竞赛项目的一半。因此,本课程也是一门职业认证课程及竞赛课程。形象地讲我们可将本课程视为一把打开会计职业之门的钥匙,可为学生个人职业生涯的持续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因而,如何教学设计这门专业核算技能课关系到会计学生培养质量的高低,从调研企业的需求,从企业中提取项目来进行课堂课后实操,有机提取和整合各教学内容,在实操过程中有机融入理论内容,让学生知其然并知其所以然,对会计专业这门重要课程进行整体设计和单元设计改革,突破传统的教学方法十分必要。
(二)会计信息化项目式教学改革思路与实施
为了让学生学习内容具有针对性,我们先深入企业调查会计专业学生毕业后所从事的会计信息化工作岗位(包含供应链的岗位)统计总结出系统管理员等十二个岗位,从十二个岗位中分析提炼出对应的典型工作任务,根据典型工作任务分析提所需要的会计信息化技能和理论知识,从中提炼出相应的十二教学工作任务,有针对性的设置教学项目任务(见下图1-1)。由于高职学生对理论知识及满堂灌的教学方法比较厌倦,传统教学中先讲理论后实操的方法使学生在课堂上提不起兴趣,而且理论与实践脱节,教学效果不好。如果是纯实操,学生又不知所以然,不知操作的目的,培养出来的学生结果只是一个操作员,达不到培养高端应用型人才的目的。为了提升学生的兴趣,达到理论与实践的融合,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掌握企业会计信息化的实操和理论逻辑关系,解决企业日常工作中的种种问题,使学生在操作过程中知其然并知其所以然,我们对教学进行了项目化设计。先以一家生产性企业朗浩公司作为引领项目,共设计十二个岗位任务,学生将自己视作该企业的会计人员,根据完成任务的需要提出教学任务,从解决企业现实的工作任务出发,在课堂上由老师引导学生操作完成该企业的各个岗位工作任务,随后老师提出学生操作过程中的典型错误让同学们讨论并纠错,让学生积极参与进来,让同学们掌握实操中常见并易犯的错误,在纠错中掌握正确的操作方法。最后由老师总结知识,讲述操作中融入的知识点并解释理由,布置学生课后自主同步完成课外项目,即另外一家企业中山市新鑫五金制品有限公司相同岗位的工作任务,以便巩固和强化已学内容。在对十二个教学项目独立完成的情况下,学生基本掌握了企业会计信息化岗位的内容,这样为他们分工合作提供了基础,在学期末专门安排为时一个星期的整周实训,实训企业从同学们身边的案例中来,从学院创业园企业中选择一家名为同创公司的企业将其会计资料提炼出来,要求学生分工合作对此企业进行会计信息化,通过这样的项目训练,达到学生能自我学习并能独立思考和完成会计信息化工作任务的目的。使学生既掌握实操技能和技巧,又理解和掌握相关的知识,使学生对企业会计信息化知其然并知其所以然,使他们在面对会计技能竞赛和职场的选择的时候充满自信,并为其在今后的职业生涯中持续自主化学习提供思路和方法。
三、会计信息化项目式教学改革实施效果
通过这种项目式教学,改变了高职学生厌学的情绪,学生学习积极性全面提高,学生自主要求课后完成学习任务,甚至晚上自愿到实训室进行练习,全班学生呈现出一种积极向上的学习氛围,学生参加会计从业人员资格考试中的会计电算化课程合格率100%,学生普通反映,通过会计信息化课程的学习后再去参加从业资格的会计电算化考试已经是轻而易举的事情,2013年我们组织由四名学生组成的队伍参加全国高职会计技能竞赛获得省二等奖,组织学生参加第七届用友杯会计信息化技能竞赛获得了全国三等奖并有一名学生获得全国一等奖的佳绩,学生学习状态的改变及竞赛成绩的取得也证明了会计信息化课程三位一体的项目式教学改革已初显成效。
四、高职会计信息化课程教学改革的保证措施
关键词:成本会计;应用型课程建设;教学方法;师资队伍;课程推进
一、成本会计实训概述
成本会计是会计的基础,旨在对企业产品的总成本及单位成本的而核算全部生产费用的会计分支。成本会计实训是针对现代成本会计的职能要求,响应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理念,为强化学生对成本会计的理解和运用,通过实际的账务处理及分析有针对性的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理论转向实践、效果显著的应用型课程。
二、课程特点
成本会计实训课程在教学中起着承上启下的枢纽作用,既是会计理论、財经法规、职业道德等理论知识的巩固和实践,也是为之后理解财务报表、企业经营战略等奠定基础。成本会计实训课程具有以下特点:
(1)实践性、操作性强。把理论知识实践化,针对当下用人单位对于人才的要求对学生加以实际操作经验培训,是实训课程最主要的特点。成本会计实训是重要的综合性实训,是成本核算由理论到实践的必要模拟操作过程,其最终目的在于锻炼学生的实际账务处理和分析能力,让学生实现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消除学生步入职场工作后个人能力与企业需求之间的脱节现象。
(2)涉面广、综合性高。成本会计以研究制造企业在供、产、销过程中产品的计算、核算与分析为主,涉及企业多个生产及行政部门,是企业的管理核心之一。学生通过实训课程的培训,既能提高会计技能,也能综合性的提升对企业结构的认知。成本会计作为管理会计的核心要素之一,不但要核算和分析企业已发生的成本,也要着眼企业之后的成本控制管理。
(3)内容复杂、计算量大。成本会计的分类方法和计算方法较多,不同的计算环节所需选择的费用分配方法及其标准也各有差异。不同企业的制造工艺和制造过程各有不同,所使用的产品成本核算方法也应作出相应的调整。另外,实际工作中所涉及的原始单据大多需自制完成,且种类繁多。学生在成本会计实训课程中将针对以上内容作出合理的区分和应用,编制多项表格单据,反复归类核算,对学生的谨慎、耐心、数字敏觉性等都有要求。
三、目前高校成本会计实训课程推进难点
(1)师资力量与人才培养矛盾。教师作为教学课程的主导力量,直接决定了课程质量。因此,授课教师不但要有扎实的理论基础,更要有较强的实践操作经验为学生进行引导和教学,才能培养出理论和实践能力双优质的学生以符合社会需求。现今高校大多会计专业教师都是长期从事会计理论教研工作,鲜有实际操作经验,也较少对企业的组织特点和管理要求切身体会,对当下企业中成本会计的运用了解粗浅,不利于培养学生实践操作能力。
(2)课程设置与社会需求的矛盾。当今职场对会计从业人员的要求主要是理论知识、动手能力、计算机能力及财务分析能力。而现今高校成本会计实训课程的设置通常采取理论灌溉为主,实践教学为辅的模式,造成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建账能力较弱。除此之外,随着会计核算技术信息化的提升,手工记账逐渐被代替,很多高校教学方式没有做到与时俱进。这些教学的滞后严重影响了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使学生所学难以符合用人单位需求。
四、课程推进建议
(1)加强师资队伍建设。高校在鼓励教师进行理论研究的同时,注重教师专业操作能力和实训能力的提高,组织教师进入企业实践,深入了解现今组织特点、管理方法等。同时,教师应不断学习和掌握最前沿的会计知识及技能,提高教学创新能力和意识。教师队伍的培养也要做到结构优化,要以老带新、以新促老,共同探索、分享优质授课方式。
(2)合理设置理论、实训课程分配。从成本会计本身的综合复杂性和实操性来看,学校对实训课程的重视程度、课时设置、投入精力应与理论课程相同,才能更好的响应应用型教学的号召,以培养符合社会需求的人才教学时序的安排。在教学安排上,应首先安排学生了解成本会计分类及核算,而后进入实操阶段进行融会贯通,锻炼学生的核算能力和综合分析能力。
(3)丰富教学方法。为了提高学生的主动性,教学可引入沙盘模型,让学生分小组、分角色只能进行实操演练,切身的感受企业里各职能领域的关联性,锻炼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灵活性。多媒体教学以及计算机技术引入也必不可少,让学生既懂得传统的手工会计核算,也具备信息化成本核算能力,以符合现代企业及业务发展人才需要,还能够增强课堂趣味,提高学生的积极主动性。还可将校企引入课堂,既能获得校企的真实数据以提高实训的真实性和操作性,又能让学生更有针对性的分析实际问题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
五、小结
对以培养满足社会需求会计人才为目的的应用型本科院校而言,成本会计实训无疑是至关重要的,学生在校期间的实训经验积累极大程度的影响了毕业后的求职与发展。本文分析了成本会计实训课程的特点和如今高校中该课程推进的难点及矛盾,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旨在推进应用型本科院校会计实训教学的开展和人才培养的落实。
作者:肖静
参考文献:
[1]陈凤香.(2016).应用型本科院校成本会计课程教学初探.林区教学(6),9-10.
[2]范可心.(2008).关于提高成本会计实训效果的研究.科技信息(35),964.
[3]李高申,焦燕灵,&郭梅珍.(2012).应用型本科高校实践教学体系的实现策略研究.黄河科技大学学报,40(2),95-98.
[4]罗丽萍,&蒋红芸.(2017).成本会计课程嵌入式实训教学模式效果探讨.教育观察月刊,6(1).
[关键词]会计电算化;教学模式;信息化
1新时期会计电算化教学模式的定位
过去,会计电算化教学模式主要有两种形式:一个是以会计理论为主,辅之计算机理论的应用;另一个是以计算机理论应用为主,辅之会计学理论。两种形式各有优劣之处,但不可否认的是,两种形式容易走向一个极端。而在“十三五规划”的要求下,为了有效提高会计信息化水平,会计电算化教学应该注入新的元素。打破传统的“以掌握基础会计知识和熟悉基本计算机技术”的教学定位,我们的教学定位应该转变为:让学生“以掌握基础会计知识和熟悉基本计算机技术”为基本落脚点,“以成为复合型人才,适应大数据时代、互联网+发展要求”为最终目的。
2当前会计电算化教学模式存在的问题
2.1教学内容陈旧,与时展需要脱节
当前高校会计电算化培养课程主要以学习有关会计基础知识,配以选定的某款软件的操作过程进行讲解。这很容易导致学生陷入只熟悉固有软件的操作,而缺乏对市面上其他会计软件的了解。因此,应该把打破这种呆板的教学模式,让学生了解软件的操作原理,开设相关数据信息分析和ERP系统的课程学习,让学生在新形势下对会计电算化系统有更深层次的认识,更能适应大数据时代会计专业人才的要求。
2.2教学课时设置不合理,缺乏校外实习培养
随着时代的发展,会计资料无纸化管理的发展趋势日益明朗,对会计电算化的要求越来越高,然而许多高校存在会计电算化课时量远远低于会计理论课时量的问题,这对培养专业的会计人才非常不利。除此之外,许多学校近些年来,随着招生规模的扩大,校外实习的培养设置取消,许多学生在学校里学习到的理论知识和电算化操作缺乏校外实际应用。校内自主学习和实际工作当中的应用还是存在明显区别,缺乏校外实习的联合培养,学生对电算化的实际掌握水平将大打折扣。
2.3师资队伍综合素质水平不高
会计电算化课程的内容覆盖面比较广,涉及会计理论知识、计算机理论、管理学综合等等,这要求负责会计电算的师资队伍涵盖这些领域的人才。但是,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许多高校负责会计电算化教学的老师,比较单一,要么是会计专业出身的学者,要么是计算机方向的老师很大程度上不具备综合性的理论基础。随着高校的扩招,师资队伍缺乏相对应的扩展,使得会计电算化教学水平质量也缺乏相应的保障。
2.4课程考核形式不合理
当前高校的期末考核形式主要以“平时成绩和卷面成绩”占比考核形式为主,而会计电算化的考核内容也是在此基础上加上“上机操作考核”,考核的针对性不强。并且,多数高校最终考核结果以期末考试成绩为主,与学生电算化实际掌握情况相脱节,考核形式落后且单一。这将极大限制了学生会计电算化实操水平的掌握情况,阻碍了对于高质量专业型人才的培养。
3会计电算化教学模式改革的建议
3.1适应新时代的要求,丰富教学内容
大数据时代、“互联网+”的形势下,社会对于会计人才队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改变传统的会计电算化教学内容,更要求与新时代的需求相匹配。首先,高校应当适当增加《Access数据库》课程,以培养会计人才对于大数据的会计信息处理能力;其次,增加《Excel在会计中的应用》课程对公司进行财务分析,提高会计人员为公司决策提供数据支持的能力;最后,增加多样化会计软件操作的选修课程,让学生有更多的机会接触不同的会计软件,了解不同会计软件之间的处理差异,做到举一反三快速适应软件不同带来的困难,了解软件操作的原理。让会计电算化的教学目标更上一层楼,从“传统的会计信息记录”转向“财务信息分析与决策支持”,更好地适应新时代会计人才培养的要求。
3.2优化课程安排,重视校外实习安排
一方面,很多高校的课程安排多是先理论后实际操作,但是会计基础理论知识的学习与会计电算化实际操作是不可相分离的,高校要注意理论知识和实际操作的交叉进行,让学生在学习完理论知识以后,尽快地上机实操加深印象和对于相关会计操作原理的理解。另一方面,课程学时安排要适度、合理,理论基础和实际操作两者并重,不可片面强调其中一方而忽视另一方的重要性。此外,高校由于扩招导致学生实习安排缺失现象屡见不鲜,但是应该注意的是校外实习与校内上机实操还是存在明显区别,校外实习不容忽视。高校要加强构建与企业联合培养会计人才的平台,注重加强学生校外实习的考核,让学生真正把会计电算化知识应用到实际当中。
3.3建设高素质水平的教学队伍
教师是学生的指路明灯,教师综合素质水平的高低将影响学生人才培养的效果。高校重视对师资队伍人才的打造,对培养适应新时展的会计专业人才产生重要意义。首先,每个老师的研究方向或许存在差异,有些老师专长于会计基础知识,有些老师专长于计算机理论与操作,教学模式可以采用双导师联合教学的形式,避免陷入单一知识模块的盲区。其次,注重会计电算化教学老师的不断深造、继续教育,会计电算化的教学要与时俱进,主动去公司进行实地调研,了解实际的会计工作中如何运用课本上的会计理论知识,以加强自身的专业化水平,更好地适应新时代的发展要求。最后,应用“互联网+”的科技手段,多元化教学形式。技术的进步和互联网的普及,使得传统的授课方式向新兴的授课方式转变,授课方式不再局限于课堂,辅之以多媒体、视频音频等方式,更加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同时为加强学生对于电算化教学内容的反复学习提供了存储记忆条件。
3.4建立多元化、立体化的课程考核结构
现如今,许多大型的考试考核都以无纸化形式进行网络测评,随着互联网的发展和计算机的普及,在会计电算化的考核中加入无纸化线上测评,用以测评学生平时对会计理论知识和会计电算化实务操作的情况,具有重要意义。这就打破了传统的“平时成绩和卷面成绩”占比考核形式。此外,新时代下,更加强调学生的全面发展、自主学习、创新思维的培养,为社会发展需要打造出一群具有创新思维、独立分析问题能力的人才。高校在传统的“老师对学生打分”考核当中,适当加入“学生互评”、“校外实习评价”等多样化的考核内容。改变学生的固有思维习惯,提高学生学习热情,让考核内容更加丰富饱满。
4总结
新时代下,社会对会计人才的要求不断提高,高校对于会计人才队伍的培养模式也要适应市场的需要。因此高校的会计电算化教学模式改革不容忽视,否则进入社会的会计人员将因为不适应时代的需要而被时代淘汰。现如今,高校越来越注重会计电算化方面的培养,但仍存在一些问题。这不仅需要教育部门对于会计方向教学形式的改革,也需要各个高校的积极配合,对现存的问题进行整改,以期为社会发展的需要培养出一批创新性、专业性的会计人才队伍。
[参考文献]
[1]欧阳瑜.基于会计电算化教学现状分析[J].财会学习,2018(25).
会计是社会生产实践和经济管理的产物,它的产生和发展与社会经济的发展紧密相连,因此对会计人才的需求也随之不断上升,同时对基层会计人才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无论是基层会计人员还是助理会计师,首席财务总监,其工作的进行都需要会计理论知识的支撑,他们不仅需要具备娴熟的实训技能,更要具备扎实的会计基础理论知识,而这一点恰是中职会计专业学生的薄弱点。对这种现象进行分析,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
一、中职学校学生底子薄,自主学习能力差,且理论知识相对枯燥,学生兴趣不高
我们知道中职院校学生年龄一般在15周岁至18岁之间,自律性和自主学习能力不强,文化基础相对较低,通常存在厌学情绪,尤其对相对枯燥的理论知识学习;相较于实训技能培训的趣味性,具有较强的连贯性的会计基础知识相对枯燥,而且普遍有学生反应“听不懂,理解起来感觉困难”,学习积极性下降,同时中职学校通常管理较中学宽恕,学生自律性差,对于学习存在懒散拖延的心理,长此以往,其会计基础知识学习更差,进一步导致“听不懂,理解困难”,进而学习积极性进一步下降,更加不想学习,进入一个恶性循环。
二、教学方法相对守旧,缺乏会计实践经验
现有中职教师多采用传统的教学方法,重教而不重学,通常学生只是被动接受知识,缺乏学习主观能动性,而经济的发展变化使会计行业对从业人员的执业能力提出更高的要求,在职业教育教学方法相对落后,普遍采用较为陈旧的教学方法情况下;会计专业对实践要求较高的特性在教学过程中无法的得到满足,同时许多执教老师不具备一定会计实践经验,在教学过程中大都是理论性的教学,缺乏生动实用的教学案例,这就在一定程度上限制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的学习。
三、中职学校对会计专业理论知识重视意识有待深化
从社会对于基础会计专业人员要求的信息反馈来看,大多数企业要求会计从业人员首先要具有较强的实际操作能力,企业不愿花费多余的资金和时间重新培养人才,所以他们更青睐于那些掌握基本日常会计操作技能的毕业生或者有一定工作经验的人员。目前很多学校为了更好提高学生就业率,从而提升扩大学校影响,学校均采取了向加强会计专业的实训技能方面倾斜的教学模式较多,建立仿真模拟岗位,安排学生提早进入实习单位实习,这就导致实训时间过多,而相对会计理论课程时间被缩短了。
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学生逐渐成长,其工作学习的要求不可能一直停留在基础实训操作的会计技能。无论是从专业人员的自身发展来讲,还是企事业单位对于专业人才的要求不断提高的职业竞争压力来说,基础理论知识的缺乏在很大程度上限制其发展,使其在越来越激烈的社会竞争中处于劣势。总的来说学校缺乏了对于学生的长远的职业规划。
针对这些问题,我们应该做些什么?中职会计专业无论学校、教师还是学生均需要找准定位,除满足市场对于会计人员的的需求外,更要对自己进行长远的职业规划,把握会计专业教学的实践性和基础理论学习的平衡度。具体操作我们可以从以下几点做起:
首先,执教老师需要改变教学方法,勇于创新教学。在日常教学中我们应该改变陈旧呆板的说教教学模式,可以采用行动导向教学法和案例教学法等方式,培养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
什么叫“行动导向教学法”,简单来说就是教师事先在所构建的特定学习情境中,以真实或模拟的职业活动为主线,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并完成学习过程所提出的任务,进而积累知识、学习技能、提高实践能力。具体过程需要老师精心设计教学方案,依据授课内容设置合适的“学习任务”,再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来合理组织教学过程。
其次,学校采取“双管齐下”方式,一方面强调实训技能重要性,另一方面要求学生对于会计理论知识的掌握。那么对于代课老师的要求不仅仅需要其较好理论知识,还要具备丰富企业财务实践经验,在教学过程中也不仅仅是单一的知识的传授,更要帮助学生做好职业生涯规划,为他们后期职业生涯的做好“奠基石”。
作为会计中职院校,教育的基本目标是培养可以满足企、事业单位对于会计核算、出纳、税务等岗位工作或者相关部门从事社保文秘、仓库管理、收银等工作的专业技术人才。很多学校为了提高会计专业毕业生的就业率,三年制的学习时间,学生在近一年半的时间都安排校外实习,而且学生在校期间也安排了大量实训技能课程,这就导致学生对于理论知识的学习时间减少,对于理论知识掌握较为薄弱,对此我们呼吁中职专业学校对分配理论和实训课程进行合理安排,避免为了短期相关利益,而忽视学生长远发展;于此同时我们的老师们也需要具备熟习企业会计工作完整操作流程能力,具备真实的实战经验,而不是走马观花所谓的企业实践锻炼“真人秀”。
为了学生就业后的长远发展,为了降低学生在激烈竞争中的失业机率,中职专业学校必须要重视学生理论知识学习,因为单一的会计实操技能,在没有完善的理论知识的支撑下,是不足以解决会计专业人员在执业过程中所面临的各种工作需要的。
再者,教师必要时需要加强学生对理论知识重要性的认知,培养他们自主学习的兴趣和能力。
根据专家认定,人们在学习过程中,通过不同的途径学习所有掌握的知识比例是不同的:听觉只能掌握20%,视觉能掌握30%,视觉+听觉可以达到50%,而自己动手时可达到90%。所以,学生只有在积极主动的学习过程中,才能更好地理解和消化所学到的知识。由此可见,老师在教学过程中帮助学生主动学习、掌握学习方法,进一步提高他们参与教学活动积极性,其效果必定会事半功倍。
众所周知,会计学是一门实用性很强的学科,它不仅要求学生拥有较强的动手能力,还要求学生具有扎实的理论知识基础,并且知识的储备需要经常不断的补充和更新,所以国家提倡专业性的继续教育。总之,对于中职会计专业学生来说,掌握实操技能和理论知识,同等重要,只有这样我们才可以使自己在未来的会计职业生涯中立于不败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