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优秀范文 土地精细化管理

土地精细化管理赏析八篇

发布时间:2023-10-13 09:38:02

序言:写作是分享个人见解和探索未知领域的桥梁,我们为您精选了8篇的土地精细化管理样本,期待这些样本能够为您提供丰富的参考和启发,请尽情阅读。

土地精细化管理

第1篇

【关键词】地图数字化;平差;精度

中图分类号: P231 文献标识码: A

一、前言

新时期下,我国的数字化地图技术水平不断提高,其发展过程也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需要改进,在科技不断进步的新时期,加强对地图数字化数据处理的相关平差与精度分析,对确保数字化地图的精度有着重要意义。

二、数字化地图测绘技术概述

数字化地图测绘技术是指运用现代测量仪器,如全站仪、卫星定位系统GPS等,对实地的数据进行采集分析、汇总整理用计算机及其相关软件绘制电子地图的新形势地图测绘技术。数字化地图测绘技术最早出现在上个世纪五十年代,最早应用在土地和地籍的信息管理;上个世纪七十年代在计算机技术的支持下,数字化地图测绘技术得到了迅猛发展;进入八十年代,数字地图测绘技术已然广泛运用于我们的生活中;如今,数字化地图测绘技术已经给人们带来了极大的便利,大大节省了人们的时间,人们已经离不开数字化地图测绘技术。

三、数字化地图测绘技术的优越性

1、数字化地图主要是就是根据计算机的一些软件来进行绘图工作,在成果进行验收的阶段,一旦发现了问题,还能够进行及时的改正。这样就节约了大量的人力和物力,减少了在传统的手工作业中出现的误差,大大缩短了成图的周期。

2、数字化地图测绘的精确度比较高。这样的测图方式在进行数据收集的时候根据RTK或者是全站仪进行的一个碎步点的采集方式,而且加上光电测距技术的发展,在距离的测量上他有着很高的精确度。

3、数字化地图测绘技术方便进行图件的更新。伴随着城市的不断发展,城市中的建筑物结构也经常性的出现变化。采用这种技术能够很好的解决白纸测图出现的问题。

四、地图数字化坐标变换的一般方法

地图数字化坐标变换一般是采用相似变换模型,即选择常用的4个参数,通过平移、旋转和缩放来实现数字化坐标系转换为地面坐标系。设k点在地面坐标系的坐标为(xk,yk),相应的数字化坐标为(εk,ηk),则转换关系为:

式中a0,b0是平移参数,即数字化坐标系原点在地面坐标系中的坐标;μ是缩放系数;a是旋转参数,一般来说,a是个微小量。通常将缩放与旋转参数取为:

并将式(1)写为:

对几个已知地面坐标(xk,yk)的控制点(或界址点、格网点)数字化,得到其数字化坐标(εk,ηk),则可利用这些点来求转换参数的估计值(,,)。求这些转换参数估值的一般方法是,由式(3)对(xk,yk)写出误差方程为:

式中,

式(5)中,a00,b00,a0,b0均表示参数的近似值。

对于所有的(xk,yk),有误差方程:

式中,

组成法方程可解得:

式中,

(BTB)的逆阵为:

在按式(8)得到转换参数的估值后,即可按式(6)或式(4)求得改正值Vx。

五、按附有参数的条件平差法进行坐标转换

可以看到,上述数字化坐标转换的一般方法,在形式上是将地面点坐标(xk,yk)当作有误差的观测值,而将数字化坐标(εk,ηk)当作无误差的数值。实际上,数字化坐标(εk,ηk)的误差一般都大于(xk,yk)的误差,为此,将(εk,ηk)和(xk,yk)都当作观测值,此时,由式〔3}得到附有参数的条件

方程为:

对于所有的(xk,yk,εk,ηk)有条件方程为:

式中,B,lx的意义同式〔7),而v是观测值L的改正值,有:

由条件方程式(13)组成法方程为:

式中,K是相应于条件方程式(13)的联系数向量;Q是由(xk,yk,εk,ηk)构成的观测值的协因数阵,设它们是相互独立的观测值,且设xk,yk的协因数均为qx;εk,ηk的协因数均为qε。由式(15)可解得:

当旋转参数为微小量时.可取a0=1,b0=0,则有:

此时可得到:

还可以求得观测值的改正值为:

可以看到,求解转换参数的式(18)与式(8)是相同的。也就是说,当旋转参数是微小量时,按附有参数的条件平差法求定的转换参数在数值上与一般方法是一致的,但作为观测值的(xk,yk),其改正值与其协因数qx和qε的取值有关。

六、地图数字化数据的相关平差

地图数字化后,得到了数字化点在地面坐标系统中的坐标值(xi,yi)(i=1,2,…,n)。为了消除观测误差带来的矛盾以及合理地评价数字化数据质量,可以将这些坐标值作为观测值进行平差。数字化数据的基本平差条件有直角、直线条件、平行线条件、面积条件等,本文以直角房屋为例讨论数字化数据的相关平差。

直角房屋普遍存在于地图数字化中,对于每一个直角,可以列出一个条件方程。设i、j、k是三点构成已知的角度β,则有,并可得如下的条件式:

(21)

对于一幅图中的所有直角条件,可以列出如下的条件方程:

(22)

可求得坐标观测值的改正数及平差值:

(23)

平差值协方差阵为:

(24)

式中,,r是所有房屋角度条件的个数;Q是观测值的权逆阵。以前计算时通常都取Q=I,即将数字化坐标转换后得到的地面坐标值作为独立的观测值进行平差计算,此时得到的是非相关平差的结果。而根据前述的分析可知,这些观测值之间是非独立的,其协因数阵是根据转换参数的协因数计算所得,所以应采用相关平差进行数据处理。

设数字化坐标的协因数qε=1,已知点的分布见图1,选取不同的已知点以及地面坐标协因数,对一幅图中的所有直角条件分别进行非相关与相关平差计算。具体方案如下:

方案一:取A、B两点作为已知点,qx=0,可得两种计算结果。

方案二:取A、B、C、D四点作为已知点,qx分别为0、0.2、0.5,可得6种计算结果。

方案三:取A至I9点作为已知点,qx分别为0、0.2、0.5,可得6种计算结果。

2、不同方案所得坐标平差值比较

分别采用2点、4点、9点转换计算各房屋角点的地面坐标。在qx=0.5,qε=1的情况下,采用相关平差计算得到各房屋角点平差后的地面坐标,并计算了2点、9点转换所得坐标平差值与4点转换所得平差值的差值,将差值按大小排列并划分为一定的区间,统计差值落在各区间的个数,结果见表1。

从表1中可以看出,取不同的已知点进行坐标转换,因为所求得的转换参数有较大差异,转换后所得的地面坐标也差别较大,导致地面坐标平差后也有较大的差异。其中2点转换与4点转换的差值中,X坐标有57个达到了dm级,这说明用于求定转换参数的已知点坐标是非常重要的,为了保证数字化数据成果的质量,应该合理地选取已知点。

七、数字化数据精度的评定

数字化数据的精度评定是数字化数据处理的重要组成部分。精度估计式为:

(25)

式中,,其中、是已知坐标,xi、yi是数字化坐标。由于所有点的已知坐标实际上不可能全部获得,因此式(25)只适用于理论分析,在实际工作中,可以利用地面坐标平差后所得的改正数,按照计算单位权方差。若采用非相关平差,则可根据r计算单位权方差,然后分别按计算地面坐标与数字化坐标的方差。

采用前述的三种方案计算单位权中误差即数字化坐标的中误差σε,在不同的方案下,相关与非相关平差计算所得的σ0都一致,为σ0=0.0604m。在非相关平差中,通常将它们看作转换后的地面坐标的精度,每个坐标的点精度相同且相互独立。事实上,转换后的地面坐标是相关的,任意一点地面坐标的中误差可以通过下式计算得到:

(26)

表2列出了不同方案下坐标转换后得到的4个点的地面坐标的中误差。此外,还计算了平差后房屋角点坐标的中误差。在方案二、方案三中,当采用非相关平差时,坐标平差值的中误差均为0.06754m,采用相关平差时则有区别。选择其中4个点的相关平差计算得到的坐标平差值的点位中误差列于表2。

表2点位中误差比较

表2数据表明,采用相关平差时,所得到的转换后的地面坐标的精度、地面坐标的平差值的精度与非相关平差是不相同的。因此,为了合理地评价数字化数据的精度,应该采用相关平差模型。

八、结束语

随着地图数字化的不断完善,数据处理的相关平差与精度将会得到更多设计者的重视。我们的后续任务就是加强地图数字化数据处理的相关平差与精度分析。

参考文献

第2篇

关键词:城市道路绿化,道路景观特征,场地设计,乡土树种选择

Summary: in this paper, the 105 national highway shunde period use plenty native plant landscape greening, the ecological design gimmick, build a shunde ecological corridor of the perfect, expounds the concept of native plants shunde and characteristics, the emphasis on the 105 freeway shunde period of green plant localization application, is both shunde regional plant diversity protection effective means, and can realize shunde regional plant resources sustainable use, not only change the 105 national highway landscape, and to preserve the ecological system improve the ecological corridor expressway also is an important role.

Key words: the city greening, road landscape features, site design, native tree species selection

中图分类号:S731.8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105顺德段国道是顺德具有重要地位的空间环境, 是顺德城市景观的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绿化景观提升设计重点打造绿地景观的量的改变,将交通组织融入绿地中,空间合理运用,使景观环境同时具备艺术性、多样性、延续性和使用性。特别在该项目中逐渐推行珠三角乡土绿化植物配置应用,使该国道在原有的绿化基础上,经过绿化升级提升设计之后,以更加完美的生态廊道姿态展现在人们面前。

1105国道顺德段绿化景观特征:1.1 区域特征和设计定位:

105国道贯穿顺德区的容桂、大良等主要镇区,任务繁重,又是顺德区内连系镇区、疏导交通的城市道路的角色,既是顺德区重要的经济走廊,也是综合反映顺德区城市形象以及提高城市环境质量的的生态廊道。其定位为用景观系统的方法来构建生态的“森林城市”。

1.2105国道顺德段绿化景观功能

根据105国道道路性质、街道建筑、顺德气候及地方特点要求,以公共绿地为出发点,使道路在满通功能的前提下,与顺德城市自然景色等、历史文物以及现代建筑有机地联系在一起,注重自然与生态环境的有机结合,合理科学配置生境,为顺德人民提供具有优美环境、都市特色的场所。创造有特色、有时代感的顺德城市环境。特别是该国道的绿化设计在遵循生态学原理的基础上,根据美学特征和人的行为游憩学原理来进行植物配置,体现各自的特色。特别在树种的选择方面更加推行本土植物的配置。

2105国道顺德段绿地景观场地设计特色分析

2.1105国道顺德段绿地景观场地设计特色

105国道顺德段景观是在国道路中由地形、植物、建筑物、构筑物、绿化、小品等要素组成的各种物理形态。首先满通等道路使用功能,其次改善城市的生态环境,防眩光、缓解驾车疲劳、调节心情稳定情绪。

2.1.1宜路斯路---道路绿化功能性设计

由于城市的布局、地形、气候、地质、水文及交通方式等因素的影响,会产生不同性质与功能的道路网络。由于交通的目的不同,不同环境中的景观元素要求也不同,道旁建筑、绿地、小品以及道路自身设计都必须符合不同道路的特点。该国道是快速路,其绿地树种在高度、型、种植方式上应有适当的尺度,必须考虑汽车速度因素,在隔离带的种植时,一个标准端的长度就应考虑到车速,行人速度等问题。105国道顺德段道路不应支配环境,而要与场地环境融为一体。

2.1.2宜树斯树--- 道路绿化生态性设计

105国道顺德段绿地植物采用大量本土植物,可以滞尘、净化空气、隔音、吸收噪音、防风、防雪以及防火,增加空气湿度,吸收一些有害气体,并能杀灭细菌,制造氧气,遮荫降温,遮挡汽车眩光等生态功能。合理利用场地的现状条件,对现状植物进行合理保留和调整,尽量减少资源损失,让现状自然资源和绿化提升改造相互融合在一起。

2.1.3宜人斯人--- 道路绿化人本化设计

因为不同的交通目的和交通手段,产生了不同的行为规律和视觉特性。在105国道顺德段主要通行机动交通路线要作为视觉线形设计对象,它的环境设计也要充分考虑到行车速度的影响。在考虑到105国道顺德段的交通方式产生的视觉特点后,在快车道设计流畅简洁景观,在人行绿地设计自然生态景观,形成具有符合用路者的行为规律与视觉特性的城市道路景观。

2.1.4宜地斯地--- 道路绿化场地设计

105国道顺德段绿地应与道路场地的交通、建筑、附属设施、管理设施和地下管线、沟道等配合起来。在进行105国道顺德段的绿化时,为了交通安全,道路绿地中的植物不应遮挡汽车司机在一定距离内的视线,不应遮蔽交通管理标志,要留出公共站台的必要范围以及保证乔木有适当高的分枝点,不致刮到大轿车的车顶。在可能的情况下利用绿篱或灌木遮挡汽车灯的眩光。要对105国道顺德段沿街各种建筑对绿地的个别要求和全街的统一要求进行协调,其中对重要公共建筑的美化和对居住建筑的防护尤为重要。道路附属设施是道路系统的组成部分,如停车场、加油站等,是根据道路网布置的,并依照需求服务于一定范围,而道路照明则按路线、交通枢纽布置。它们对提高道路系统服务水平的作用是显著的,同时也是道路景观的组成部分。对公众经常使用的厕所、报刊亭、电话亭给予方便合理的位置,人行过街天桥、地下通道出入口、电杆、路灯、各类通风口、垃圾出入口、路椅等地上设施和地下管线、地下构筑物及地下沟道等都应相互配合。该国道服务性设施,要与场地路线结构物彼此呼应,和谐统一。

2.1.5宜土斯土--- 道路绿化土壤设计

105国道顺德段绿地设计时考虑到顺德土壤条件、养护管理水平等因素。顺德是个有历史的城市,虽然雨水充沛,但是作为国道的话交通比较繁忙,道路内土壤成分比较复杂,一般不利于植物生长,其他方面如浇水、除虫、修剪也会受到管理手段、管理水平和能力的限制,这些因素在设计上也应兼顾。

2.2植物配置的生态立体方式

105国道顺德段整条路段在生态设计的原则下,采用分段特色,用景观系统的方法加大植物的密度和数量,使整条道路显出郁郁葱葱的森林绿色廊道效果。在各路段的设计中,将植物的多层次配置, 将树木、植物叠加种植在一起,以取得层次丰富、环境充盈的效果。部分地带保留现有的行道树芒果,增加和调整中下的灌木和地被植物。以高大乔木与中灌木以及低矮花草木相结合,形成高低错落、疏密有致的自然生态景观林带效果。 部分下木处由灌木或小乔木以近距离的株行距密植,对道路沿线景观不佳的情况就采用遮挡型的绿墙。主要路口对现有的绿地绿化进行调整与修改,增加大型乔木以形成绿色气势和绿色背景,增加小型自然型植物群落,如灌木和地被。对大良、容桂、伦教等主要立交桥和现有桥头和管道进行攀爬垂直绿化。3105国道顺德段绿地景观本土化植物选择

珠三角乡土植物是经过长期的自然选择及物种演替后,对珠三角地区有高度生态适应性的自然植物区系成分的总称。

乡土植物在105国道顺德段景观中的广泛运用,实现顺德区域性植物多样性保护的有效手段之一,也是实现顺德区域性植物资源持续利用的重要内容,保存了顺德当地植物的遗传基因和植被特色,同时对减少生物入侵的风险有积极作用,为生态多样性的恢复提供了优越的条件,造成乡土植物的独特形态,反映了顺德岭南地方特色,合理利用顺德乡土植物资源,实现顺德景观文化的岭南本土化。

乡土乔木的选择方面,行道树以冠大荫浓的乔木为主。株形整齐,观赏价值较高,生命力强健,病虫害少,便于管理,管理费用低,花、果、枝叶无不良气味; 树木发芽早、落叶晚,适合本地区正常生长,晚秋落叶期在短时间内树叶即能落光,便于集中清扫;行道树树冠整齐,分枝点足够高,主枝伸张、角度与地面不小于30度,叶片紧密,有浓荫;繁殖容易,移植后易于成活和恢复生长,适宜大树移植;有一定耐污染、抗烟尘的能力;树木寿命较长,生长速度不太缓慢。目前在顺德本地应用较多的有海南蒲桃、紫檀、黄槐、合欢、凤凰木、桂花、细叶榕、大叶榕、幌伞枫、美丽异木棉、黄瑾、竹节树等。

灌木多应用于分车带或人行道绿带,可遮挡视线、减弱噪声等,枝叶丰满、株形完美,花期长,花多而显露,防止过多萌孽枝过长妨碍交通; 植株无刺或少刺,叶色有变,耐修剪,在一定年限内人工修剪可控制它的树形和高矮; 繁殖容易,易于管理,能耐灰尘和路面辐射。应用较多的有杨金凤、易生木、白水木、福建茶、龙船花、山瑞香、桂花、双槐,等等。

顺德主要选择根据气候、温度、湿度、土壤等条件选择适宜的草坪草种是至关重要的;另外多种低矮花灌木均可作地被应用。顺德本地应用较多的有野牡丹,大叶蚌花,蜘蛛兰、大叶荭草、马缨丹等。

一般露地花卉以宿根花卉为主,与乔灌草巧妙搭配,合理配置:一、二年生草本花卉只在重点部位点缀,不宜多用。常用的有狗牙根,台湾草等。

在105国道顺德段绿地景观设计中,重点强调该国道景观场地设计和绿化植物本土化应用,既是顺德区域性植物多样性保护的有效手段, 又能实现顺德区域性植物资源持续利用,并且对城市道路生态型、节约型具有指导性意义。

参考文献:

[1] 杨淑秋,李炳发 .《道路系统绿化美化》[M]. 中国林业出版社(2003)

[2] 郭建斌. 地域乡土植物在城市园林景观设计的分析应用. 中外建筑[J],2010(2).

[3] 杨建虎,魏琰.浅析乡土植物在西安城市园林绿化中的应用[J].山西建筑,2009,35(28):343-344.

[4]王浩,谷康,孙新旺,陈蓉,金晓雯.《城市道路绿地景观设计》[M]. 东南大学出版社(1999)

[5] 王缨. 浅谈城市道路绿化植物的选择[J]. 上海农业科技, 2008(6).

[6] 孙卫邦. 乡土植物与现代城市园林景观建设[J]. 中国园林2003(7)

第3篇

土地生态质量(LandEcologicalQuality)指在生态系统范围内,维持生物的生产力、保护环境质量以及促进动植物及人类健康和居住,以及保护改善大气、水等生态环境问题的能力。是土地质量内涵的重要组成,与土地的自然质量、社会经济属性共同构成土地的价值和质量。随经济和文明的发展,人们越来越重视食品安全和土地生态质量。目前,国土资源部已基本完成全国范围的农用地分等,它是在土地自然质量基础上综合考虑生产条件、土地利用和经济水平而进行土地质量分等定级,向土地数量-质量并重管理迈进了重要一步。根据国务院以及总理对未来国土资源管理提出了“数量、质量(生态)并重管理”的要求,土地生态质量调查上升到国家层面和高度。浙江省国土资源厅开展了土地生态质量调查工作,选择慈溪市为试点之一,通过调查探索土地数量和质量-生态并重的精细化管理方法技术,为新世纪的土地质量调查和管理提供技术支撑。

2方法和材料

慈溪市土地生态质量调查对象为土壤、灌溉水、大气沉降物和农产品,2007~2009年开展调查,内容以土壤地球化学调查为主,灌溉水、大气、农产品质量和土地自然特征、生产环境调查为辅,其中土壤地球化学调查精度为1︰5万,样品4件/km2,分析测试全量27项、有效态15项、有机污染物2项。进行了土壤养分、环境质量、土壤污染程度、灌溉水质量、农产品安全、富硒土地资源等评价,按中国地质调查局《土地质量地球化学评估技术要求》(DD2008-06)进行了土地质量地土地生态质量调查和评估———以慈溪市为例刘军保陈智渊潘卫丰谢少娟(浙江省地质调查院,浙江杭州311203)摘要:土壤、大气、水和农产品是土地生态质量的基础组成,通过慈溪市基本农田质量调查试点项目的开展,以土壤地球化学评估为基础开展的大气、水、农产品综合评估,实现了土地生态质量评价,为国土资源特别是基本农田的数量、质量和生态管护并重的精细化管理提供技术支撑。关键词:土地生态质量;地球化学评估;大气;灌溉水;农产品质量InvestigationandEvaluationofLandEcologicalQuality———TheCixiCityLIUJun-bao,CHENZhi-yuan,PanWEI-feng,XIEShao-juan(ZhejiangInstituteofGeologicalSurvey,Xiaoshan311203,China)球化学评估,结合大气、水、农产品质量调查完成对慈溪土地生态质量的评估。

3土地质量地球化学评估

土地质量地球化学评估依据土地有益元素、有毒有害元素和有机污染物含量水平,及其对土地基本功能的影响程度而进行的土地质量级别评定。其内涵包括了土地基础肥力、环境和土壤健康质量评估。评估模型构建包括指标筛选、权重赋值、隶属函数模型建立、指数计算等内容。

3.1指标筛选

肥力因子:N、P、K、有机质是土地肥力的主导因素,依据主导性原则都应入选。但N和有机碳关联性较好,相关系数达0.92,具有较好的线性函数关系(图1),依据独立性和空间分异原则二者选择OrgC。P、K真正对土地质量影响的是它们的有效态,依据慈溪土壤有效态评价速效K和有效P都处于缺乏和比较缺乏情况,因此选择速效K、有效P作为参评指标。土壤微量有益元素有效态Fe、Mn、Cu、Zn、Mo、B元素有效态地方分级评价,慈溪土壤中Fe、Mn、Cu、Zn、B都处于丰富和相对丰富状态,因此选择有效Mo为参评指标。环境因子:土壤环境质量评价显示有毒有害的重金属元素Cd、Hg、情况突出,DDT在局部残留已也超标,因此根据主导性原则选择Cd、Hg、DDT为有害元素参评指标。另外,慈溪为滨海平原区,pH和含盐量是土地质量的重要理化指标,根据系统性原则选择pH和含盐量参评。健康因子:I、F、Se环境健康指标中,I、F都虽处于高背景下,但地方生态没发现威胁。Se作为土壤健康的重要指标,调查显示慈溪分布大面积的富硒土壤和杨梅、水稻等富硒农产品,因此选择Se为参评指标。综上所述,建立了慈溪土地质量地球化学评估的指标体系(表1)。

3.2权重赋值

评价指标权重值的大小,实质是该项指标对土地质量影响程度的衡量,对土地质量的影响主要是由元素对作物生长和安全质量的贡献大小、研究区的丰缺程度以及空间的变异情况等决定的。慈溪市土地质量地球化学评估指标权重赋值采用层次分析法(AHP)进行。层次构建:土地质量地球化学评估指标体系共分三个层次:第一层为目标层,即土地质量地球化学评估;第二层为决策层,包含土壤养分要素、土壤环境要素等;第三层为指标层,包含pH、orgC、P、K、Cd、Hg、Se、有效Mo、含盐量等评估指标。矩阵判断:层次分析法通过两两比较构建判断矩阵,如在肥力指标层中,有机碳是决定土地基本质量的主要因素,绝对重要;P、K比较P的缺乏比例大于K,P比较重要;有害元素中Cd的污染比重大于Hg、DDT,Cd比较重要。pH和含盐量,pH相对重要。权重分析:通过层次构建和矩阵判断,通过计算构建层次指标的权重值见表2。

3.3隶属函数模型

隶属函数模型共有戒上型、戒下型和峰值型三种[1](见图2)。OrgC、速效K、有效P、有效Mo等肥力指标采用戒上型。由于研究区硒元素较为缺乏,因此也采用戒上型模型。镉、汞、DDT采用戒下型,含盐量考虑到本地区靠近海域,含盐量普遍较高,已普遍构成影响慈溪土地质量的重要因素,采用戒下型模型。pH采用峰型模型。

3.4隶属函数计算

应用研究区L、U、O1、O2阈值确定采用背景值法[1]。指标的隶属函数归属采用慈溪土壤背景20%、40%、60%、80%累积频率分级;但肥力指标参考第二次土壤普查肥力分级标准,有害元素参考GB15618-95标准,pHO1、O2根据慈溪实际农业生产格局和作物耐受适应情况采用值6.0-8.0(表3)。

3.5评估指数模型

根据指标筛选、隶属度函数值计算模型和权重值结果,采用加法模型,对各参评指标的实测值进行权重和隶属度计算,获得土壤肥力和土壤环境地球化学综合指数P。P=Σfi×Ci(i=1,2,3,4……n)式中:P为综合指数;fi为第i个评估指标的隶属函数值;Ci为第i个评估指标的权重;评估指标为表征土地肥力和土地环境健康的各类指标。

3.6评估方案

依据土地肥力综合参数(P肥综)和土地环境综合参数(P环综)分别进行土地肥力和土地环境等级划分,分为3等。每等对应的综合参数值见表4。依据土地肥力质量等级和土地环境质量等级评估结果,采用表5所示的分等方案,对评估图斑进行土地质量地球化学分等评估。#p#分页标题#e#

3.7评估结果

慈溪土地质量综合评估结果为:优质一等地面积22.7km2,占评估区耕地面积的3.4%,分布于横河、匡堰等一塘内水网平原区;优良二等地面积537.9km2,占评估面积80.65%;良好三等地主要零散分布在一塘-七塘之间,面积105.9km2,占15.87%;中等四等地面积0.5km2,占0.08%。五等地未现(图3)。总体土地质量地球化学评估显示良好。

4土地生态质量评估

在土地质量地球化学评估基础上,综合考虑大气、水、农产品等生态质量构成土地的生态质量评估。大气、水、农产品等评估是专项生态评价基础上进行等级评估,采用表6的方案。土地生态质量综合评估具体方案采用叠加法,既在不影响土地质量地球化学评估分等基础上叠加,在土地质量地球化学评估上,叠加上不同代号表示不同级和生态评估的指标种类。用数字表达评估结果,第一位1~5组成,分别表示土地质量地球化学评估的5个等别。第二位表示大气,第三位表示灌溉水,第四位表示农作物安全。每位数字由0~3组成,分别表示不同参评因素所划分出的评估结果。图示和说明见表7。慈溪市土地生态质量评估结果统计见表8。从表8中可以看出,慈溪市土地生态质量总体良好,但局部土壤、大气、水和农产品存在生态威胁,影响土地生态质量,应引起高度重视。

第4篇

【关键词】油田,建设用地,征地范围

中图分类号:TE34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土地是人们生产生活中重要的生产资料,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基础,因此合理利用每一寸土地,保证耕地所占的比重,是我国长期以来的一项基本国策。石油企业作为矿产采掘型企业,对于土地的依赖性较高,要保证油田的长期持续开发,必须合理利用油田建设用地。对于油田企业来说,合理利用油田建设用地,缩小建设用地征地范围,实施油田土地精细化管理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目前我国油田建设用地特点和现状

目前我国油田建设用地特点分析。由油田滚动开发模式和“三高”的特点,决定了油田建设用地具有了区别于其他矿产采掘的特点。一是用地规模大且分散,油田分布的分散性决定了油田建设用地的分散性,并且每一块油田开采,都需要相应的油田配套设施,这些配套设施用地规模总量较大。二是用地位置的固定性和用地规模的不确定性,由于油田开采的特点,一旦确定了油区的位置,便确定了油田建设用地的固定位置,但在开采过程中,有很多不确定的因素导致了开采的不确定性,油田建设用地规模也很难确定。三是建设用地时间的迫切性,油区位置,井场位置等一旦确定,为了保证石油产量跟上全年生产进度就迫切需要开发新确定的油区,这对油田建设用地时间上提出了较高要求。

2,我国油田建设用地现状。一是管理制度不完善,管理分散,我国在过去对土地管理制度不够完善,使得油田企业取得的土地比较容易,这也导致了他们对土地的利用不够珍惜,节约用地意识不足,重征轻管,土地确权登记意思淡薄,致使一些用过的油田建设用地遭到非法侵占,引起纠纷,维权困难。二是油田征地难度增加,成本上升,随着国家以划拨方式提供国有土地使用权向以出让方式提供国有土地使用权的转变,这意味着以后油田取得土地使用权将以有价补偿的方式进行,这将大大增加油田征地成本,另外,随着国家对土地审批政策越来越严格,油田建设用地的审批也将更加严格。

我国油田缩小建设用地征地范围的必要性。

1,我国土地资源有限,尤其是可以耕种的土地更加宝贵。国家的耕地“18亿亩红线”政策,为耕地的保有量做出了硬性规定,这就把油田的建设用地限制在了一定的范围之内,在这有限的范围内还要处理好城镇化建设用地等用地冲突,随着我国油田开发的进一步发展,缩小油田建设用地征地范围便成为解决问题的关键措施之一。

2,油田建设用地征地成本的增加,将导致油田综合效益的下降,缩小我国油田建设用地征地范围是油田企业提高经济效益、适应市场经济规律的需要。企业的使命就是在合法的范围内最大限度的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油田企业作为国有企业,既具有企业盈利的性质,还担负着保障国家战略能源安全的任务。缩小油田建设用地征地范围,有利于油田向着集约化方向发展,促进油田综合效益的提高,保障我国的能源安全。

3,缩小油田建设用地征地范围是我国建设创新型国家的需要。油田建设用地增地范围的缩小将对我国油田开发各个方面提出一系列的挑战,有挑战就有机遇,这将迫使油田企业不断更新现有技术及设备条件,促进油田企业必须依靠创新这条路,实现创新驱动发展。

三,对油田建设用地缩小征地范围的一些建议。

利用现代技术手段,建立和完善土地使用信息化管理系统

充分利用现代科学技术,建立和完善土地管理制度是油田建设用地缩小征地范围的必要措施之一。在计算机技术和信息技术已经普遍运用的现代社会,把这些现代技术应用与油田建设用地管理,将大大提高我国油田建设用地的管理水平。这就要求油田企业必须首先要加强和完善油田土地管理信息统计和登记工作,这是油田实施建设用地信息化管理的第一步,另外还要对油田建设用地变动进行实时的登记,以保证用地数据的准确性和实效性,为油田建设用地管理提供决策依据。

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利用创新技术等措施节约土地资源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发展的不懈动力,是一个企业取得经济效益和实现跨越的关键。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有利于企业利用自身先进的创新技术,使油田企业在生产中实现集约化发展。油田技术的进步和生产设备的改良必然会促进油田生产“空间”的节约,实现缩小油田建设用地征地范围的目标。

3,加强与地方政府的沟通协调力度,合理缩小油田建设用地征地范围。

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大背景下,城乡建设用地将会有所增加,在有限的土地资源形势下,根据油田生产建设用地时间迫切性的特点,需要地方政府在城乡建设过程中,为油田建设用地预留空间,这就需要加强油田企业与地方政府的沟通协调力度。预留的“空间”既不能太大,这将增加油田征地成本,不利于综合效益的提高,又不能使预留的“空间”太小,使正常的油田生产不能进行。

4, 以人为本,构建一支高素质的土地管理队伍。

对于油田建设用地的管理离不开一个高效的油田土地管理队伍。构建一支高素质的油田建设用地管理制度首先要以人为本,企业的管理实质就是对 “人”的管理。一方面油田企业在土地管理过程中要招募一些技术业务娴熟,责任心强的员工,另一方面要加强油田土地管理人员的培训工作,使他们能够熟练掌握国家土地管理法规和先进的管理方法,从而促使油田企业建设用地管理朝着规范化、制度化的方向转变,以保障油田缩小建设用地征地范围的各项措施切实落得实处。

四,总结。

面对我国日益严峻的土地形势,我国的油田企业只有不断创新,立足油田企业建设用地特点,建立和完善土地使用信息化管理系统,认真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强与地方政府的沟通协调力度,以人为本,不断提高油田土地管理队伍素质,实现基本耕地,城市建设用地,油田建设用地三者的协调发展,充分发挥现代科学技术的优势,努力缩小油田建设用地征地范围,为油田的持续,科学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第5篇

[关键词]城镇化进程 耕地质量信息化管理 问题 措施

[中图分类号]F301.21 [文献码] B [文章编号] 1000-405X(2013)-9-2-2

1前言

俗语有云,“民以食为天,粮以田为本”。耕地是人类赖以生存的衣食之源,也是人类的立命之本。随着我国人口增长和工业化、城镇化的大力推进,耕地数量减少的趋势不可逆转,特别是在当前城镇化进程不断加快的前提下,新开垦的难度逐步加大,人地矛盾也更为明显,因此城镇化进程中耕地质量信息化管理显得尤为必要,而在耕地质量信息化管理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应该引起我们的反思并且对出现的问题进行合理的探索,提出科学的解决措施。另外,值得我们注意的是,20世纪80年代以来,由于我国相关体制、机制以及法制等方面的政策改变,在农业生产中的一些不科学的做法,致使我国耕地质量逐渐降低。而在当前耕地质量已逐渐成为制约粮食和食品安全、农业产品有效供给和农产品质量安全的至关重要的因素的情形下,只有通过不断加强耕地质量信息化管理与建设,方能逐步提升耕地利用率,提高农业生产力。我国越来越重视农业生产,目前已经将提高耕地质量作为确保农业持续稳定发展、实现“存粮于地”的战略举措来抓,在大规模实施提升耕地质量建设项目的同时,对耕地质量管理提也出了十分严格的要求。各地也相继出台了各种法律法规以此来全面落实城镇化进程中耕地质量信息化在管理方面的各种问题。

2城镇化进程中耕地质量信息化管理的现状

我国耕地质量信息化管理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在明确大目标的前提下,理清思路,逐步完成具体的目标和相关的要求。耕地质量的信息化管理涉及到大量属性数据和空间数据的处理、统计和分析计算。耕地质量信息化管理在实施过程中主要涉及到地理信息技术应用、基础数据库建设、信息系统建设以及系统应用等方面的内容。如今,我国在耕地保护以及管理工作中取得一定进步,初步探索并形成了以县域耕地资源信息管理系统为基础平台的推广服务模式,形成了以政府为主导、地方参与、上下级相互联动、部门之间与地方之间创先争优的良好局面。在此基础上,取得了节约成本并增产增效的显著成就。我国各地方通过也综合运用地理信息系统、全球定位系统和现代制图等先进科学技术,运用标准规范化的工具,确实进行耕地质量的综合评价工作,建立了行之有效的管理信息系统,有效地实现了耕地质量信息化管理。当然,伴随着我国工业化进程的深入以及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我国生产生活中农业活动的比例不断降低,工业活动的比例不断升高,这种经济结构的革新导致了我国城市人口的不断膨胀,这样也使得农村生产生活方式不断向城镇靠拢,城镇化程度加深。在这样的大环境下,加强耕地信息化管理的工程将会面临更多的挑战,在耕地质量信息化管理过程中所遇到的各种瓶颈问题更应该引起我们的重视并通过讨论提出合理的应对措施。

3耕地质量信息化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其分析

城镇化进程下,对耕地质量信息化管理既有正面的效应,又有负面的影响。当城镇化进程较慢时,城市发展的模式是以扩大城市土地面积的外延式发展为主要方向,这时,城市化建设用地外延增长必然占用大量的耕地资源;而城镇化发展对耕地资源的正面效应则表现在城镇化能有利于使耕地资源保持动态平衡。我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伟大的中国劳动人民仅用占世界不到百分之十的土地养活了占世界近五分之一的人口,这是一个非凡的伟大成就。但是,我国长期以来都受到了来自人口不断增长、农产品需求增长、耕地总体质量下降的多重压力。如今,在耕地资源不断减少的情形下,耕地质量也不断下降,如果耕地质量下降势头又无法遏制,将给粮食安全与农产品质量安全带来更为严重的威胁。当前,我国耕地质量化管理存在问题主要表现在如下三个方面。

3.1政府重视程度不够

政府没有对耕地质量信息化管理投入足够的人力物力。全面加强耕地质量信息化建设和管理是一项复杂艰巨的工程,需要各个方面慎重对待。因此,在未来的时间里,我们要按照耕地质量建设与管理的政策体系,进一步统筹安排、落实部署,真正实现对耕地数量与质量的全面保护、建设与管理。这些措施手段,一方面极大地丰富了耕地保护的内涵,另一方面形成了耕地数量与质量并重保护、建设与管理的抓手。但是经过多年来的实践,一些弊端与不足也逐步显现,比如一些地方对加强耕地质量建设与管理的思想还不统一、认识还不到位、重视程度还远远不够,再如各项有关政策措施相对独立,没能形成完整的体系和整体合力。国土资源部关于耕地质量信息化管理的相关条例的颁布,虽说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这些方面的疏漏,从总体上绘就了全面加强耕地质量建设与管理的美好蓝图,同时也通过高标准、严要求,将耕地质量信息化建设与管理做到精益求精,然而,重视力度不够以及由此导致的资金投入力度不足的、所产生的的弊端依然十分明显。政府应当将规划等土地管理的手段,纳入耕地质量信息化建设和管理的体系之中。其次是相关体制和机制亟待与相关部门进行沟通做出整理并修订。其次,政府应当承担起监管的职责,切实将保护、管控、建设、监测等工作全面落实,真正做到将政策要求转化为实际。

3.2信息化起步晚

相比国外科学技术发展较为先进的国家,我国许多高新信息化技术,诸如GPS、GS等技术均处于起步阶段。这样也造成了我国耕地质量信息化管理的起步较晚,因此在技术层面和管理层面均存在许多弊病,有待政府部门采取有效的措施及时解决。

3.3缺乏高素质人才队伍

由于城镇化进程中,耕地质量信息化管理是一项十分复杂的工程,需要涉及农业、发改委、水利、国土等多个部门的各种专业人才。然而,参与到当前耕地质量信息化管理工程中的人员多没有相关行业经验,不仅缺乏一定的专业素养,甚至对整个耕地质量信息化管理也缺乏较为清晰的认识,这也间接导致了耕地质量信息化管理过程中出现了较多可以避免的问题。各级政府及农业部门要重视耕地质量监管体系的建设,进一步完善耕地质量监管机构,按照事权统一协调原则,适当增加编制,壮大和充实队伍,改善工作条件和手段,更好地承担起法律法规赋予的监管职责。

此外,我国耕地资源还面临了高产稳产田面积下降、中低产田比重扩大、土壤退化严重、水利设施老化、破坏耕地质量的行为比较严重、耕地污染加剧、田间设施不配套、抗灾能力减弱以及施肥结构不合理、土壤养分比例失调等问题。

4城镇化进程中耕地质量信息化管理的合理措施

4.1完善制度、强化管理

政府要加大耕地质量保护的宣传力度,提高各级领导对耕地数量和质量同等重要的意识;提高广大人发群众对耕地质量的保护意识,提高广大农民对耕地用养的保养意识,提高农业行政部门对耕地质量建设和管理的责任意识。为进一步贯彻落实中央、省、市关于切实加强耕地质量建设与管理有关文件和相关法律法规的要求,我们建议:一是成立以市长为组长的衡阳市耕地质量建设与管理领导小组,以统筹全市耕地质量建设与保护的各项工作。二是在下半年,在全市范围内开展一次耕作质量保护宣传活动,以提高全民耕地质量意识。近几年来,我市认真执行中央关于实施最严格的耕地保护政策,加强有关政策、法律法规的宣传,大力推广测土配方施肥等土壤改良与地力建设实用技术,耕地质量建设与管理各项基础工作有所加强。但由于长期积累的一些深层次矛盾和问题尚未得到彻底解决,耕地质量建设管理存在的问题也十分突出,具体表现在对耕地使用上的不合理,耕地质量建设过程中的不科学,耕地质量管理过程中的不规范、不到位等三个方面。

4.2设定统一标准

利用当前耕地利用现状数据库,结合以往的耕地利用总体规划以及基本耕地基础资料,建立耕地质量信息化管理统一的标准,建设基础数据库,以行政村或者镇为单位进行单位设片,按照国家统一的大地坐标系统,结合现有的耕地资源利用现状数据,制备成套合图以作工作底图,收集基本耕地资源信息利用情况,做好各项技术以及资料的准备工序,落实责任人制度。要完成基本耕地管理系统的统一化建立,实现能将耕地利用现状、标准耕地、耕地利用规划等多种数据在国土资源部门进行汇总并备案,方便统一管理以及查询,为实现耕地质量信息化管理打下坚实的基础。

4.3加强从业人员队伍建设

实现耕地质量信息化管理还需要从提高相关从业人员的素质着手。由于在耕地质量信息化管理过程中所运用的多种先进信息技术需要专业的技术人员对信息化技术进行指导并在运行过程中进行调节。加强从业人员的队伍建设不仅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耕地质量信息化管理的效率,还能减少因为在管理过程中人为因素的操作误差,进一步节约了人力和物力。

5小结

我国城镇化进程不断加快,最为直接的影响将会是城市空间随之扩大,建设占用的耕地面积也将逐渐加大。因此,我们必须合理的控制城镇用地的规模,实现耕地质量信息化管理来方便协调城市总体规划之间的各项关系,推进城市综合管理,建立统一协调的区域规划。在实现耕地质量信息化管理的过程中所遇到的棘手的难题需要社会各界一起努力来解决,共同为构建安定祥和的城市生活贡献自己的力量。

参考文献

[1]许福涛,基本农田保护区耕地质量监测体系的建立与管理[J].土壤,20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