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优秀范文 浅谈小学音乐课堂教学

浅谈小学音乐课堂教学赏析八篇

发布时间:2023-10-13 16:07:53

序言:写作是分享个人见解和探索未知领域的桥梁,我们为您精选了8篇的浅谈小学音乐课堂教学样本,期待这些样本能够为您提供丰富的参考和启发,请尽情阅读。

浅谈小学音乐课堂教学

第1篇

关键词:小学音乐 课堂教学 优化

当今社会注重学生的素质教育,音乐作为一门艺术学科,是促进素质教育的有效途径,通过多样化的音乐教学形式,努力提高学生学习音乐的热情,激发学习兴趣,使学生主动参与到课堂中来,促进音乐教学效果的提高。音乐课堂教学效果的提高,对于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艺术欣赏能力具有重要的作用。

一、当前小学音乐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教学方法陈旧。教师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没有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相应的教学设计,忽视学生的特点,只是根据自己对课程的设计进行单一的讲授,小学生天玩,这种枯燥的教学方式不仅不能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还容易使学生产生厌烦的心理,最终导致原本活跃的音乐课堂沉闷,缺乏活力。

2.教师自身定位不准确,忽视学生主体地位。在小学音乐课堂上,教师对自身的定位不准确,把自己当教学主体,一节课的大部分时间都是教师在讲,学生在听,忽视学生的主体性,没有充分发挥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作用,很少给学生时间去欣赏和体会音乐的美感,遏制学生学习积极性,教学效果也不好。

3.问题设置不合理。在课堂中进行有效的提问对促进学生思考,激发学生思维创新能力具有重要作用,但是一些教师在提问时,问题设置不科学,不能调动学生思维,只是为提问而提问,课堂中经常会出现这样的问题,“这首歌好听吗?”“大家想不想学这首歌?”这种没有实质性意义的问题会使学生逐渐对课堂失去兴趣。

二、优化小学音乐课堂教学的对策

1.教学设计要合理。音乐课堂注重的是学生对歌曲的学习,欣赏音乐的美感。教师在教学设计中,要遵循音乐的本质,突出音乐的内容,让学生通过反复的听和练学会歌曲,体会歌曲的韵味。教师在让学生听歌曲时,不是盲目的听,要设置一定的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去认真倾听,有目的地教学,学生的参与性会更高,也养成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同时,教师在对教学内容进行设计时,要考虑学生的接受能力,根据学生的情况和特点,对教材中的内容进行有目的的删减或增加,使教学内容符合学生的发展情况,突出学生的特点,被学生所喜爱和接受。

例如在学习《草原上升起不落的太阳》这节课时,教师只为学生播放一遍歌曲,学生很难感受到音乐的强弱与情感,所以教师可以通过为学生清唱的方式,让学生在不断的“听”中感受音乐蕴含的技巧和情感的抒发,指导学生对歌曲进行准确的把握。同时,根据学生的实际接受能力以及他们的学习状况,可以在对歌曲进行演唱时,适当地加入二声部的合唱,拓展学生学习的内容,让学生感受到音乐的魅力。

2.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作为小学生,要使其在课堂上积极学习,就要吸引其注意力,激发其学习兴趣。若只是灌输音乐知识,课堂会枯燥,缺乏兴趣,不愿意学习。作为一名音乐教师,要积极根据教学内容,为学生创设一定的教学情境,如利用多媒体技术,为学生播放相应的图片、视频、动画等,吸引学生的目光,学生对这些新鲜东西感兴趣,注意力也就自然而然地集中到教学中来,这对提高学生学习效率具有重要的作用。

例如在学习《渔夫与金鱼的故事》这节课时,学生已经学过了这个童话故事,大致上了解其中的内容,教师就可以让学生根据已经学习过的内容,把这个故事编成一段表演,教师根据学生的表演,用多媒体配合播放相应的场景。小学生天性就爱玩、爱表演,通过让学生进行表演,提高积极性,而且通过表演学生可以明白歌曲中老公公、老婆婆以及金鱼的心理变化,对歌曲的掌握也就更容易。

3.合作学习,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新课程改革要求更加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师在音乐教学过程中,要转变自身角色定位,以学生为课堂学习的主体,充分调动学生参与课堂学习的积极性,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音乐是一门艺术性极强的学科,教师可通过各种形式的活动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把学生分成小组,通过小组合作的形式,提高学习效果。教师可为学生举办歌唱比赛、音乐会、小组表演等活动,调动全班学生的积极性,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充分发挥每一位学生的特长和优势。

第2篇

一、优化教学环节,激发学生兴趣

1.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一段充满新意而又匠心独具的音乐课堂教学导入,对成功上好一堂课关系极为重大。它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也容易激发学生的兴趣,增强学生的求知欲,进而有效地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长此以往,学生对所学习的音乐兴趣浓厚,在课堂上兴致盎然,教者得心应手,学者轻松愉快。

2.利用多媒体,创设情境。活动的变化的刺激物往往更能引起人们的注意。对于低年级的学生来说,有声有色的多媒体画面是他们最喜闻乐见的。除此之外,我还常常用优美的音乐、生动的故事,以及脑筋急转弯来吸引学生,让学生很快地平复下课时的兴奋状态,迅速进入课堂学习的氛围。

二、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动”起来

音乐之所以具有区别于其他学科和艺术的特性,是由它构成的材料、呈示的方式、接受的生理和心理过程的特殊性所决定的,正是它们决定音乐艺术独立存在的方式,这是其他学科所不能代替的。在教学中,教师应抓住音乐的这一特殊性规律,积极为学生创造各种实践活动,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尽量让学生有最大的能动空间,抓住学生渴望学习的心理和时机进行点拨,让课题“活”起来,学生“动”起来,与教师共同感受音乐,参与学习与表演,形成互动的局面。我们应让学生在实践中提高自我意识和表现自己的能力,从而开阔视野,陶治情操,提高修养。

三、把握课堂主阵地,保证有效的知识掌握

小学音乐课的有效教学根据新课程标准,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其落脚点是课堂教学的主阵地。如何向课堂有限的时间要效率呢?笔者认为音乐教师应注重以下几点。

1.要进行有效讲授。对于教学中的重点、难点、易混淆点,要讲清、讲细。知识点要进行有教学专业性的有效讲授,精心设计相关知识点之间的导入和导出。教师通过对知识点的有效讲授,引导学生去追踪悬念,形成求知氛围,逐步将课堂推向教师与学生共同学习的。

2.要进行有效提问。一节课只有40分钟,时间珍贵,提问要做到避免“是”“非”的简单回答,体现问题的层次性和针对性,步步设问,使提问和解答相结合。教师通过有效提问,收集学生的有效反馈信息,及时总结分析问题,顺利完成教学任务。

3.要做到有效倾听。在教学情境中,教师与学生是一种共同学习和共同解决教学中存在的各种问题的探究活动。教师是平等中的“首席”,教师要善于同学生进行情景转化和情境共存,注重情感交流。

四、创新教学方法,倡导创造性的教学

创新是人类特有的认知能力和实践能力,是人类主观能动性的高级表现形式,是推动民族进步和社会发展的不竭动力。要培养具有创新精神的人才,教师首先必须具有创造性,而教师的创造性在于教学方法的创新。

现代教育理念要求“以人为本”讲究学生的“参与”和“创造”,课堂气氛讲究一个“动”字,这就要求教师解放学生,让学生做学习的主人、课堂的主人。例如在学习读谱知识,认识五线谱时,可给学生编儿歌来学习:“张开左手掌,手心向外翻,五个小手指,就是五条线,四个手指空,就是四个间,从下往上数,一二三四五,好像上楼梯,越上音越高。”就这样让学生边唱谱边在手上找出各音的位置,学生乐在其中,学在其中。有时为了增加趣味性还可以设置认谱和唱谱游戏,让学生尽可能在活跃的课堂氛围中学习新知。

五、小组合作学习,给每个学生提供展示和自由创造的机会

小学生好动、调皮,有时候教师精心设计的一堂好课,会被几个调皮蛋搅乱,又因为很多学校班额大,老师根本就顾及不了每一个学生。为了解决这个难题,教师可根据每个学生的不同情况,把他们分成几个小组,充分发挥小组的能力。每个组给自己取一个团结奋斗的名字,并且每一个学生安排一个头衔:组长、组织委员、记录员、记录监测员……让每一个学生都有自己的“岗位”。每次课堂的音乐擂台赛、小小音乐会、技能大赛、特长展示、接龙唱等活动,都以小组合作表演,全体参与为主。这样不仅带动了胆怯、自卑、不善表演的学生,还锻炼了学生的组织能力,让学生养成团结协作的好风气。

第3篇

【关键词】课堂教学;效率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章标识码】C 【文章编号】1326-3587(2012)01-0068-01

音乐对于一个人的一生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特别是音乐教育对中小学生素质教育的提高有着重要的意义,它的目的是通过教授音乐这门课,让学生去感知、理解、表现音乐,使学生对音乐产生浓厚的兴趣和爱好,并具有对音乐美的感受和初步的鉴赏、创造能力,教会学生认识生活和感受生活,并在一定意义上创造生活,从而促进学生健全的人格和健康的个性,促进学生全面的发展。音乐课堂则是实现和完成音乐教育这一任务的主阵地。面对新的音乐课程标准和新的教材,如何利用每周音乐课有限的课时,发挥课堂教学内容的最大容量,教学方法的最大功效,提高教学效率,是摆在音乐教师面前的一个紧迫问题。在实施素质教育过程中,如何提高音乐课堂教学实效,使音乐教学活动充满生命活力,并真正被学生所喜爱,这是我们每一位从事音乐教育者所必需思考的和付之于终身实践的课题。下面,我就和大家一起来探讨从以下几方面来提高音乐课堂效率:

一、创设民主和谐的氛围

陶行知先生说过:“创造力最能发挥的是民主。”可见民主的方式是培养创造力的先决条件。具体到音乐教学中,首先教师要放下“架子”,走向学生,多给学生一点微笑、尽量和学生一起共同参与到歌舞表演、音乐游戏中,使学生消除心理上的压抑感。

二、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浓厚的学习兴趣是学生进行学习的内在动力和行为保证,是取得理想学习效果的基础和前提(即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要提高音乐课堂效率首先要以培养学生音乐兴趣为主。音乐的课堂教学本应该是充满活力、蕴含丰富的生命力和生活情趣的,它应该和学生的实际生活和情感体验联系在一起,让音乐成为他们生活的一部分。

三、课堂纪律的保证

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这句话在我们的教学课堂同样应用。我们的课堂不仅仅是教书学知识的课堂,更主要的任务是学习如何做一个懂规矩、守规矩的人。然而做到以上两点是需要好的纪律做前提保障的。只有拥有了非常好的课堂课堂纪律,我们的学生才能学到更多做人、做学问的知识。

例如:我现在的音乐课堂,就是一个纪律非常不错的案例。我所教的班级是二、三、四年级的音乐课以及学校的合唱队。从当教师的第一天起,本人就已经意识到课堂纪律的重要作用。所以我要求自己的课堂要有严格的课堂纪律,但效果一直都不理想。后来经过几年的教学下来,课堂纪律还是我不能上好音乐课的老大难问题。直到今年的新学期开学,在暑期读了李镇西老师的《做最好的老师》一书,才让自己豁然开朗。经过验证,到现在已经将近两个月的时间,我的音乐课堂纪律不在是我的障碍,同时让我和我的学生受益匪浅。经验告诉我“书中自有黄金屋”的道理。

四、设计贯穿整课的教学问题

素质教育要求学生不仅是了解“学什么”,更要学会“如何学”。 设计一些具有开放性、一定的难度的提问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激发创造的积极性。在音乐课上,教师让学生围绕老师精心设计的问题去思考、自习。诱发学生的求知欲望,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凭着几个穿针引线的问题,发挥了学生的学习主体性,培养了他们的自学能力,又有效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例如:(一)在课堂上先用让孩子们感兴趣的问题提问,利用孩子们爱看动画片的心理来提问“你们想不想聆听动画片的主题曲?那你们想不想和动画片里唱的一样动听呢?你们想不想比里面的唱得更好?”等等一系列孩子们的最爱来提问效果更佳。

(二)教师在提问时可以用不同的音调来引发学生的注意力,这样在学生走神时,犯困时,效果也是非常明显的。

五、发挥小组学习的优势

调查表明,在课堂上,某一学生回答问题时,其余的学生约有2/3不能完全集中注意力。而在分组活动时,分心的学生只有2.1%(选自鲁洁《教育社会学》),可见采用小组学习方式能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让学生全身心的参与到音乐教学过程中来,变被动接受为主动探索,才能切实达到提高音乐课堂教学效率的根本目的。

六、注重细节提高效率

经常上课、听课,我们会发现在的课堂比以往的活跃了很多,与生活联系得更紧密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也更浓了,但我们也经常能看到这样一些不和谐的镜头:学生集体讨论时优生的“一言堂”,教师闲庭信步式的巡视,教师对差生的不闻不问等等;也有教师抱怨,我已经把知识点讲得很仔细了,可是还有人听不懂、不会,我只好见缝插针,中午晚上再给他们补课。在我们的音乐课堂上虽说没有加班加点的补课,但其余都有,这种现象也很普遍。自始至终我都不认为加班加点是提高课堂效率的好方法。以前我们常说向课堂四十分钟要质量,现在我们说有效课堂,其实质都一样,只有课堂上下足了功夫,质量才会提高。仔细观察分析我们的课堂,我认为以下一些教学细节值得大家关注:

(细节一)小组合作前的独立思考。

讨论前一定要留给每个学生充足的独立思考时间,让每位学生都在有了一定的想法或疑惑之后再加之讨论,不然讨论只能流于形式。

(细节二)确定板演的学生。

安排学生上黑板板演,既能锻炼上黑板学生的多方面能力,又能为其他同学提供讲解、学习的素材,可谓一举多得。在不同的时段安排不同的群体,既锻炼了优生,又锻炼了差生,给每一个孩子都有板演的机会,孩子的积极性会更高。

(细节三)确定板演的时机。

太早,个别懒惰的学生正好抄袭;太晚,座位上的学生等待时间久。教师应灵活掌握随机应变。

(细节四)分层教学。

练习时进行分层教学,提供给吃不饱的学生;有时也会让优生任“小老师”,帮差生一对一辅导,让他们在辅导同学的同时进一步理清思路,锻炼表达能力,实现自我价值。

(细节五)重视教师巡视。

学生集体讨论时,教师应当走下讲台,到学生中间去,参与讨论,获取讨论信息,发现问题,实施指导、调控。

所以说“细节决定成败”,这个观点对于我们提高课堂效率,同样适用。

七、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

第4篇

我赞同对“高效课堂”这样的诠释:“高效课堂”就是在有限的时间内用多种有效的教学方式让学生接受更多的知识。所谓有效,主要是看学生学习的实际成效,而非教师的教学情况。因此要“以学定教”,视学生在课堂上的学习状态与学习收获,衡定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这样的课堂中,学生乐学教师乐教。 

教师,是课堂教学改革的实施者,是高效课堂实现的关键因素。教师的教学理念、采用的教学方法与策略,直接作用于学生,决定教学效果。怎样使音乐课堂教学更有效,我在不断地探索、总结,下面就将自己的一些做法、感悟与大家进行交流。: 

一、锤炼教学语言,提高教学有效性 

教学语言表达历来是造成教学低效甚至无效的重要原因之一。一般而言,教学语言的清晰度和严密度对教学效果影响较大。希勒在研究中指出,教师的讲解水平与学生的学习成绩正相关。教学语言艺术水平的高低,不仅影响教学效果,而且影响学生的思维能力、语言能力和审美能力的发展。因此,教学语言艺术成为教师的必修课,是通向有效教学的桥梁和纽带,我们必须不断学习,拓宽自己的知识领域,加深在知识方面的修养,力求做到语言准确、生动、简洁、口语化、有趣味性,才能在教学中左右逢源,提高教学效率。 

俗话说,万事开头难。在音乐课伊始,教师要投入,用生动、亲切、充满激情的语言营造一个适合教学的氛围,引导学生逐渐进入歌(乐)曲的意境中,学生会被这个教师精心创设的情境感染,会情不自禁地投入。这时,教师所教授的内容,就会像一块磁铁一样,牢牢地吸引住学生。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有一个引人入胜的开头是必不可少的。 

例如:我在教授《柳树姑娘》一课时,饱含深情地导入新课:“同学们众所周知,古代人常把梅、兰、竹、菊成为植物中的四大君子,你们可曾知道还有一种植物,一直以来也是人们从古到今一直赞颂的对象,他是谁呢?让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唐代诗人贺知章的一首诗《咏柳》”同时,配以舒缓的古筝曲做背景音乐,加之幻灯片上水墨所绘的柳树画面,以及教师饱含感情的诵读,将学生带入诗情画意的意境中。导入语言不多,却深深吸引了学生,由古人对柳的赞颂,到今人对柳的赞美(歌词),学生在不知不觉间开始了课堂学习,在深情地朗读中快速记住了歌词。教师的语言美,诗歌美、画面美、音乐美,无不展现着音乐课的审美功能。学生在“美”的意境中提高了注意力,激发了学习热情,非常好地达成了教学预设效果,教学语言的准确应用效果可见一班。 

音乐教学活动是由许多教学环节组成的,各环节之间也应该用充满魅力的过渡语言衔接。教师应该从音乐入手,设计触动孩子心灵的提示语,引导学生用“心”去感受、体悟音乐,用“情”表现音乐,使学生获得情感共鸣,精神升华。 

从古至今,音乐都被人们认为是一种高雅的艺术,具有丰富的文化底蕴,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们更应当使用优美的语言文字,使学生更好的感受、认识、领悟音乐饱含的丰富情感,更好地融入进音乐课堂中。 

二、巧设环节与情境,提高教学有效性 

教学环节设计的合理性是实现音乐课堂有效教学的保障。教学设计的意义在于保证教学工作的科学性和系统性,音乐教学设计应将音乐教学理念在实践中加以落实。在设计教学活动时,要循序渐进、层层深入、目标明确、难度递增。教师在教学中必须合理地设计教学环节,分配好各个环节的时间,这样才能把握好课堂教学的节奏。任何一堂成功的音乐课都应该有吸引学生的教学环节。有了吸引学生的教学环节,只是有了最基本的框架,教师还应该用精心创设的课堂情境,使音乐课变得充实完整,同时使教学内容丰富有趣,激发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精心创设音乐课堂音乐情境,是音乐教学得以成功和优化的保证。因为音乐是没有国界与年龄的限制的,师生在特定的音乐审美情境中能触景生情,引发共鸣。创设良好的音乐情境,目的是培养学生良好的审美心境,并在经验的累加中提高自身的品位。良好的课堂情境,也能够使学生学得轻松,更加容易全身心地欣赏音乐,从而更容易接受和掌握知识。课堂情境的创设可以根据课堂的具体情况:利用一些多媒体设备,引导学生更好的走进音乐所创设的情境,与音乐产生共鸣;并通过演唱、表演等艺术形式,表达出自己对音乐的理解。 

例如:《柳树姑娘》一课,我是这样设计教学环节的:音诗画导入,创设情境 读读唱唱,解决重难点 感受音乐,动情歌唱 全情投入,综合表演。每个教学环节都紧紧围绕教学目标设计,重难点解决也颇费了一番心思。二部合唱既是本课的重点,又是难点,为了自然地进入到这部分教学,我在第二个环节设计了节奏与歌声呼唤柳树姑娘:柳 树 姑 娘 ,和歌声呼唤柳树姑娘(二部合唱—同音支声的学习,从短音接唱、到长音的变化,又变为旋律接唱一步一步循序渐进,整个环节直观揭示了结构变化的过程),每一次的变化学生都积极地参与,创造性地调试自己的学习。为了尽快“一睹”柳树姑娘的芳容,学生们很认真、很迅速、很好地完成了这部分学习内容,扎实地掌握了二声部同音支声的演唱。 

总之,教学环节的设计围绕教学目标展开,并有效地利用教学情境引导学生,调动学生的兴趣,实现了音乐课堂的有效教学。 

值得注意的是,无论在设计教学还是实施教学时,都宜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做到详略得当,切忌平均用力。一般来说,重点内容须反复地听、唱;难点要分散,循序渐进地解决;学生易懂的知识点可一带而过;学生容易混淆的内容则要重锤敲打。就一个音乐作品而言,不论是欣赏还是学唱,传递给我们的音乐信息是丰富的。要想在短短的一堂课时间里,把那么多的信息都传递给学生是不可能的。只有抓住一个重点,沿着一条主线贯穿下去,整堂课才能紧凑而有效。

       三、发挥学科特点,提高教学有效性 

音乐教育本身就是一种艺术实践活动,所以在教学中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就显得尤为重要。教学中,应充分发挥音乐学科的特点,注重学生的音乐兴趣、自由积极的探索和创造精神、自主的存在和发展所必须的时间和空间、积极的社会情感和审美情感的养成,这将大大提高教学教学有效性。 

(一)1、体验音乐美 

音乐是听觉的艺术,它的情感表现源自音响和丰富多彩的形式。只有当学生亲身感受到音乐所散发出的魅力,与音乐融为一体,才能获得内心体验,得到一种艺术审美的提升。 

高效的课堂就是要让学生在这节课能够获得情感“亲身体验”。首先要聆听并感受音乐,唤起学生情感,培养学生音乐审美能力,使学生对歌曲的情感有更加深入的感受和理解,而不是只停留在表面,从而引导学生产生美的体验。对于学生而言,聆听歌曲尽可能避免单纯、枯燥的反复听,除了歌曲内容或歌曲本身直接与视觉有关的动态视象外,对一些与自然、地区或民族有关的歌曲要尽量地寻找有关的资料,如风情、风光等资料,适当加入一些声情并茂的解说,更容易抓住学生的“心”。还要注意要引导学生自主发现歌曲中所运用的音乐表现要素。这样,在周而复始的练习中学生就会对歌曲的节奏、节拍、情感、风格、音色有比较准确的把握,从而更好地理解和学习歌曲。 

例如:通过运用一曲展开、综合学习方法进行教学,学唱歌曲《柳树姑娘》。首先让学生通过聆听感受歌曲的情绪、节拍、及音乐的变化,教师对比的方法的讲解顿音记号及前倚音的演唱,鼓励学生找出问题、自己学唱歌曲。其次,加入力度记号的变化,由歌曲的舒展到活泼再到舒展大感觉引入各乐句的小感觉,通过教师指挥,帮助学生自然解决。最后加入歌曲的二声部完成整首歌曲。这样做培养了学生良好的聆听音乐习惯,在反复地听赏中不知不觉掌握歌曲的旋律,在丰富多彩的音乐实践活动中完成了音乐学习。 

学生在聆听的过程中可能不自覺的产生一些体态律动,例如:随歌曲有节奏地击拍;随旋律晃动身体等行为。这是情感体验的自然行为表现。这样的体态律动虽然形式简单、直接,但它说明学生已经体验到歌曲本身的情感,有了初步体验感受,这为学生可以更进一步的体验音乐奠定了基础。除了学生表现出来的体态律动,更要教师做一些体态律动引领学生表现,例如:教师可以用指挥的形式,引导学生抓住音乐的节拍,并随着教师的指挥有节奏的进行律动。聆听歌曲有了体态律动,在此基础上教师引导学生演唱歌曲,让学生从自己的演唱中进一步体验情感,感受歌曲的内在美。在已有的基础上学生唱会歌曲不难,关键在于引发学生的情感。会唱歌与情感体验是相辅相成的,情感体验是会唱歌的前提,会唱歌是深入体验情感和歌曲内在美的保证。由此,情感深入可分为三步进行:引导聆听歌曲引领体态律动引感歌唱。这样便可以在最短的时间内,使学生更加深入的理解歌曲,掌握歌曲,做到课堂的高效。 

(二)2、表现音乐美 

表现美是情感外化的特征,是将内在情感体验形象化、客观化。在教学过程中的具体行为就是教师引导学生把自身对歌曲的感受、情感体验客观、形象地表现出来。学生体验到歌曲情感,对内在美就有了一定的感受,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把歌曲的情感、内在美的形象地表现出来。 

例如,:《柳树姑娘》这首歌曲,学生体验到歌曲的情感,感受到歌曲的内在美,教师就要给学生提供自我表现的舞台。首先运用多媒体放映柳树在河边随风飘舞的画面,配以《柳树姑娘》柔美的音乐,营造一个与音乐相符的氛围,然后让学生手执嫩绿色的纱巾模仿柳条,随音乐在“风中”翩翩起舞。在加入打击乐和演唱,将音乐课堂变为了一个舞台,让学生们尽情表现出自己对歌曲的理解,把歌曲的内在美用一幅幅流动的画面展现了出来。运用这种形式,使他们在展现自己的同时,对本课所学的内容加深了印象,学生也愿意参与,这样便做到了“高效课堂” 

第5篇

关键词:音乐课堂;高职音乐;音乐教学;兴趣和魅力;艺术文化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3)40-0066-02

高等学校音乐教育中的音乐课堂须要充分考虑到学生,帮助学生实现音乐教学目的与音乐学习的现实意义;另外,要适应高校音乐教育的特点和声乐教学的特征,与对应的学校教学策略与音乐教学方式、学制相协调,并能够平衡地走下去;把可持续发展作为高校音乐课教学的原则,重点培养学生可持续发展的对音乐的自学水平,提高音乐综合素养水平,为爱好音乐的学生的一生生活和发展画龙点睛。那么,下面本人就高校音乐教学课堂谈谈自己浅显的观点。

一、要用心规划设计音乐教学课堂的引言部分,激活学生的活跃性,调动学生对音乐探索的积极性

高等学院的专门音乐教学课堂的优秀引言是打开音乐大门的钥匙,指引学生们走上探寻音乐的大路。也就是说,音乐教学课堂正式开始前的引导部分是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序幕;精心设计的引言部分能让学生感受音乐的整体节奏,使学生随着音乐的旋律学习知识;它也是带动学生音乐感情的脉搏器,能够引起学生对音乐艺术的兴趣和情感。如果把不错的当代流行音乐歌曲恰当地渗入音乐课堂中,能够让学生充分得到音乐艺术素养的熏陶,陶冶学生们的情操,碰触学生们的灵魂,激发学生们表演的欲望和潜能,使学生作为课堂主体的地位得到真切的实现。有句话说得好,“万事开头难”,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由此看出课堂引言的重要性,所以,教师应该高度关注课堂引言的精华性艺术。举个例子,当欣赏草原民歌《我从草原来》时,老师不妨在音乐教学前先引入凤凰传奇的《套马杆》的MV供学生们欣赏,通过观赏《套马杆》的MV进行课前热身,使学生对大草原有最初步的了解,比如广阔的草原、绿色的草地、蓝天白云、牛羊成群和策马奔腾的豪迈景观,激起学生学习声乐的自信心与行动力。学生产生了乐趣,就可以欣赏音乐,这样便顺其自然地导入新课。

托尔斯泰说过:成功的教学,所用到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这在音乐课堂中就是利用音乐课堂引言激起学生对音乐的强烈的兴趣。引言导入部分体现了师生间的沟通,有助于呈现一个活力四射的能力课堂。那么,再去品赏《我从草原来》,就更容易理解它,更容易有身临其境的感受。时代流行音乐是年轻人群体所喜欢的,我们可以将它作为音乐教学课堂前的热身,激发学生对音乐文化艺术的兴趣,最大程度地开阔学生音乐文化的眼界,让优秀的流行音乐进入高等学校音乐教学课堂,给学生建起一座通往优雅音乐的桥梁。

二、要设计创新多媒体环境,使学生充分享受音乐艺术的魅力

通过运用声色结合的多媒体手段使教学过程趣闻无穷、绘声绘色、活灵活现。教师既可以直接在多媒体里演示、播放、讲解各类相关的音乐教学内容,也可以利用自己制作的有关的多媒体音乐教学软件,有意识、有方向、有目标、有组织的安排整个音乐教学课堂。高校音乐艺术课堂应该设法创造和其他科目课堂不一样的氛围,通过有效调动学生们的感觉器官的积极性,将学生在音乐艺术课堂上对音乐美的享受推至,这样有助于给学生制造适合的课堂气氛,集中学生们的关注力。激发学生音乐学习的兴趣,促使学生们的思维状态保持活跃的姿态。设置音乐多媒体意境应迅速地切入音乐课堂主体,例如,在教《我和草原有个约定》这首歌曲时,可以从网络上搜索一些关于草原图片及这首歌曲所创建的背景,或者是关于这首歌的相关介绍及来龙去脉,配上图片和音乐,让学生结合观察广阔的大草原的颜色、景观、气势、魂魄等进行欣赏,等鉴赏完《我和草原有个约定》这首歌后,给学生们足够空间思考讨论,再让学生谈谈自身的感受以及对这首歌曲的认知和见解。这种生动形象的意境与音乐艺术本身恰当的交融,使得学生们身临其境,真切地感受从未有过的音乐艺术美的享受,这帮助学生对音乐文化艺术有更加深刻、更加全面的认知和了解。教师通过借用教室多媒体信息科技,灵活地将学生们的欣赏体验和精神享受紧密有效地结合起来,融会贯通,让学生自己感受到音乐里美好的意蕴和丰富的内涵,并获取对音乐艺术美好的享受,激发学生深厚的探索求知欲望,增加对音乐艺术的兴趣和爱好,开拓学生们对音乐文化艺术的想象力,给学生足够的艺术空间在音乐的海洋世界中放飞梦想,自由飞翔。

三、还应创造设计音乐文化文学语言的意境,用语言文学文化彰显音乐文化艺术的魂魄

创造设计音乐文化文学语言情境的关键是音乐课堂上教师文学语言表达的正确性,教师文学语言的精心设计能够给学生带来对音乐艺术的兴趣。情由感生,乐由情起,就是说学生对音乐的情感建立在音乐文化本身所散发的魅力和内涵的基础上,而正是学生对音乐的这种情感牵引着学生们的灵魂。而这种情更是音乐文化艺术创作的核心,指引着学生感受音乐的创作意境,因此它是对音乐艺术作品最好的诠释。音乐艺术教学中根据音乐创设的文学语言情境,使得学生对音乐艺术的含义有了一定的认知,切身感悟到音乐艺术本身生动形象的美感,使学生接受美的育化,提升对音乐艺术审美情趣的水平。教师必须采用精准的文学语言表达方式,给学生创造设计与音乐艺术作品内涵相一致的情境,使学生在教师正确的思想指引下充分地发挥其想象力。例如,民乐合奏《春江花月夜》与《彩云追月》的婉转及悠远;琵琶曲《十面埋伏》激动人心的战场画面重现,其名字的含义和音乐的主题歌的意境相融洽。文学语言的魅力是无形的,表达形式也是多样的,它是音乐艺术创造的基础与传递的核心。把音乐艺术所蕴含的艺术意境形象地展现在学生们眼前,才能激发学生充分的想象力和音乐方面的潜能,并且使学生真正融入音乐艺术当中,享受音乐带来的美的享受和音乐文化艺术的熏陶。

综上所述,在高校音乐艺术教学实践中应该尊重学生的兴趣,关心学生的发展,面向全体学生,以学生为主体,把学生对音乐的感受和对音乐活动的参与放在重要位置。通过音乐欣赏陶冶情操,创设绿色、和谐、快乐、健康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音乐文化艺术学习的兴趣,满足学生对个性化、丰富化的艺术教育要求,感受音乐文化艺术的魅力。了解音乐艺术,感受音乐文化,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是音乐教育永不改变的奋斗目标。

参考文献:

[1]祝智庭.现代教育技术——走向信息化教育[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2:128.

[2]吕庆权.高校音乐教学必须突出音乐艺术特点[J].教书育人,2000,(10).

[3]雷励.论音乐教育在素质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J].伊犁教育学院学报,2006,(02).

[4]白彩霞.中学语文教材中应加大音乐影视艺术的权重[J].兰州教育学院学报,2010,(06).

第6篇

【关键词】教学 音乐 创造

随着教育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发展,新课程理念深入人心,新的教学行为、方式、手段不断涌现,音乐教师要不断探索,努力发掘每一位学生的音乐潜能,充分发挥学生的创造才能。

一、音乐创造教学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

创造性教育使21世纪教育的热门话题,也是21世纪教育的重要内容。许多国家把创新人才的培养作为教育发展和改革的主攻方向,如美国专门设置了思维技艺、创造技艺、创造活动等课程;韩国要求中小学的教育以知识记忆为主的教育向以培养创造力为重点的教育转移,创造教育已经成为国际教育教学改革的潮流。我国新课标也明确指出“创造是艺术乃至整个社会历史发展的根本动力,是艺术教育功能和价值的重要体现。”学生创造性的培养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目标之一。

二、音乐创造教学的途径和方法

在音乐教材中,具有很多可创性的因素,如何在课堂教学中充分发挥音乐艺术的特点培养学生的音乐潜能和创造能力,以下是我在音乐学科中实施创造教学的几点做法:

1.营造宽松环境,激发创造意识。创造力研究专家托兰斯认为:“创造能力的发展,必须在自由而安全的气氛中才能进行。:营造一个宽松的学习环境,能让学生畅所欲言,不会因为某种精神压力而不敢对音乐“品头论足,”畅快愉悦的情绪能使人浮想联翩,思维活跃。因此,教师应以良好的情感引发学生的积极情感反映,形成轻松和谐的师生关系,让学生的创造意识伴随着积极主动的探索不断发展。教学中培养学生表达能力与胆量,鼓励他们参与并说出自己的感受,让他们的思想通过语言形象动作等描绘出来。

2.贯穿教学各领域,提供创造机会。音乐教学各个领域都有发挥学生创造性的机会。教师在教学中应该把创造教学贯穿于音乐教学的各个领域,欣赏教学,歌唱教学,器乐教学等。音乐创造教学的内容与相当丰富,大致包括探索音响与音乐、即兴创造、创作实践等三个方面的内容,创作实践也包括创作短小歌曲等内容。在欣赏教学中,可以让学生发挥丰富的联想和想象,用各种方式表达自己对音乐的体验和感受,对于同一音乐作品,可以有各种各样的创造性的理解。比如:欣赏《我是草原小骑兵》一课,学生听着活泼欢快的乐曲,模仿小骑兵骑马的动作,或蹦或跳,或者扬鞭奔驰;再让学生听着木琴演奏的马蹄声音乐,用自己喜欢的方式现场模仿马蹄声,有的学生用击掌,有的跺脚,有的拍椅子,有的用弹舌的方法,有的响指等等,孩子的个性和创造思维充分发挥出来。总之,教学的各个领域都要体现创造教育,可以让学生更好地进行创作。

3.注重过程体验,维系创作兴趣。音乐艺术可以说是一种“只能意会,不可言传”的艺术,如果仅凭教师的口头传授,而没有学生的亲身参与和体验,哪怕是简单的音乐知识,学生也很难透彻地理解和掌握,更不用说音乐创造了。对于学生而言,音乐创造与其说是一种技能,不如说是一种内心体验。创作教学要注重创作的“过程”,而不过分注重创作的“成果”,我们的目的是为了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而不是为了培养音乐家,要让行动体验创作过程中的乐趣与成功,在体验的过程中发展思维。只有当学生参与到音乐创造活动中,与音乐情境融为一体,自己主动去探寻、体验、领悟时,创造教学才能产生实效。而且学生在体验到创作的成功带来的乐趣,感受到了创新的愉悦,就更能激发学生的创造欲望。

第7篇

关键词:合唱;思考;音乐课堂

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过:“集体生活是学生自我向社会化道路发展的推动力,为儿童发展所必需,一个不能获得这种正常发展的儿童,可能终身是一个悲剧。”因此,小学音乐课堂中合唱这种独特的艺术活动形式对小学生的全面健康发展具有重要作用。现行的音乐教材中有许多的合唱歌曲,这些歌曲的题材广泛,风格各异,其中还有很多深受学生喜欢的儿童合唱歌曲。但在实际的课堂教学中,这些宝贵的资源却没有得到很好的利用,有的只教唱一个声部,把合唱改成了齐唱,有的干脆不教了。我认为造成这样的结果有很多原因:教师对合唱教学缺乏认识,教学环境的限制……但主要的还是教师对合唱教学缺少行之有效的方法,长期以来形成了恶性循环,使教师和学生对合唱产生了畏惧感,最终导致放弃。

《全日制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指出:“要重视和加强合唱教学,使学生感受多声部音乐丰富的表现力,尽早建立与他人合作演出的经验,培养群体意识及协作、合作能力,使他们在歌唱表现中享受到美的愉悦,受到美的熏陶。”根据新课标的要求,音乐教师应该重视合唱教学,坚守“音乐课”这块空地,普及合唱艺术,从而让学生在合唱教学中感受音乐的魅力,培养学生的群体意识、合作能力等,对此我以班级为单位结合新课程标准的思想理念,根据学校学生的特点在教学中开展了合唱教学的研究。

一、兴趣培养

学生所处的音乐环境会制约学生对合唱的兴趣,各种影视、广播等音乐媒体,流行音乐一直占据着重要的位置,学生听到的都是通俗歌曲,少儿歌曲是少之又少,更别说是优秀的合唱歌曲,学生在这样的环境下怎能喜欢合唱呢?兴趣是培养学生创造精神的原动力,是最好的老师,只有让学生对合唱有了兴趣,他们才能自觉地唱好每一个音符,领会歌曲所要表达的感情,我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通常以兴趣入手,对同一首歌进行合唱与独唱的对比欣赏,通过欣赏让学生体会到合唱带来的巨大感染力。还向学生介绍优秀的中外合唱作品,如《黄河大合唱》《蓝色多瑙河》等等。培养学生的听觉能力,感受合唱的魅力。

我还经常在课堂上有计划地进行简单的合唱训练,例如,拿到一首可听性、可唱性较强的歌曲,我通常从节奏入手,过渡到分声部视唱旋律,从简单的轮唱再到两个声部的演唱,循序渐进,达到较好的合唱效果。我在实践中反复摸索,对一些简单的歌曲进行二度创作,改编成合唱歌曲让学生来唱。

二、注重方法

前年参加了宁波国际童声合唱节,观看了他们的现场排练,使我对合唱教学有了新的认识。我们在以往的合唱教学中,经常要求学生抬头、挺胸、收腹,造成了学生紧张的状态,而他们的教学中老师特别强调的就是学会放松,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老师根本没有强调他们抬头、挺胸、收腹,反而让他们跟随来势做各种姿态有趣的动作,如“挎部扭一扭”“脖子扭一扭”调动了学生的兴奋点,使学生在放松中激起了对合唱的兴趣。所以在音乐课堂中我也经常使用这一招,使学生学习得以放松,为唱歌做准备。

在合唱教学中还应该注重呼吸习惯的培养,我会把孩子们带到特定的想象意境中:“一天,爸爸、妈妈带着同学们去逛公园,看公园多美呀,那花,那草,那树,同学们的眼睛都来不及看,突然,同学们看到了一位小时候最要好的,但是有二三年时间没见面了且天天想念的好朋友,那时会是一个什么样的感觉?同学们会有怎样的表现呢?”指导学生用惊讶、惊喜的表情(无声的“ha”,自然、放松、张开,以口腔吸气为主,口鼻同时进行的快吸动作)进行表现,每次从意境引入着手进行惊喜、惊讶表情训练,把它熟练成一种无意识的习以为常的吸气动作,指导孩子们在歌唱时运用这种惊讶、惊喜的歌唱激情,而不是纯粹的吸气动作。

培养孩子们合唱听觉习惯,也是提高合唱水平的有效途径。我们可以通过听音、听节奏、听旋律等步骤加强听觉训练,建立合唱听觉习惯。训练开始,我指导学生从要求自己怎么唱的关注点转移到集中听自己歌唱的声音上来。接着进行二个声部的和声音程训练,唱前先明确两个声音合在一起的音响效果,再找到自己的音高,通过琴声给予的和声音响效果,一边唱、一边听,一边调整合唱音响效果。

在教学中,合唱习惯的培养不是一朝一夕能完成的。它像孩子们走过的成长道路一样,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需要我们音乐老师耐心地进行训练。

三、辅助形式

音乐是情感的艺术,音乐最基本的艺术功能就是表现情感,表现性是音乐艺术的本质特征。但是音乐又是比较抽象的,具有想象空间,能够表现最复杂、最深刻、最细微的内心世界,这些情感是无法用语言来表现的。

传统的合唱形式以唱为主,不能充分表现出音乐作品中丰富的情感,因此我们必须在音乐作品的内容中加入恰当的舞蹈、打击乐。在日常的班级合唱教学中,我根据教材内容适当加入打击乐或者简单的律动,对合唱教学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我在教唱二声部歌曲《小白船》时,先让学生分声部用竖笛演奏旋律,互相聆听,接着合奏,然后要求他们把合奏时的音准和音程感觉转移到合唱中去。在合唱过程中,每个声部指定几个同学伴奏,轮流交替进行。通过这样有步骤的过渡,合唱的音准问题大都比较好地得到解决。

四、教学细节

学生是课堂的主体,在教学中,我们应该考虑到学生的生理年龄特点,课堂上如果单项进行合唱学习终究会将学生引入一个死胡同,我们的合唱教学要站在学生的角度,从他们的生活出发进行教学。

1.根据合唱歌曲,设计教学环节

好的教学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在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步步渗透,把双声部的教学设计成不同的情境。二年级《同坐小竹排》中,可以在歌曲前加入两个声部的训练,设计成学生模仿壮族的对唱“小――妹――”“小――弟――”。

2.根据学生实际的演唱能力适当进行“合唱教学的加减法”

3.合唱教学时,发挥音准好的小老师的特长

一个教学班里,总有音准特别好的学生,同样,也有特别不好的,而大多数是居中的,要使每个层面的学生都有所收获,我是这样做的。例如,在教唱五年级某一课时,第二部分的合唱虽只有一个乐句,但集体唱还是出不来效果,这时学生们自发地选出6个小老师,请他们为大家表演合唱,同学们终于能够听到纯净的和声,教室里可安静了,接下来大家就在小老师的带领下分成两个声部认真练唱。最终的结果还是不准!但每一层次的学生都在这个过程中得到了听觉的积极的训练。

五、自身修养

俗话说:“要给学生一杯水,自己就必须有一桶水,甚至是一缸水。”只有自己的修养高了,处理歌曲才会得心应手。反之,教师自身修养不高,对合唱不感兴趣,则会影响合唱教学的展开。关于这一点,我们音乐老师应多向专家请教,可以多听音乐会,不断提高自己的音乐修养和合唱修养。

第8篇

关键词:高中音乐;有效教学

“有效教学”这个名词是现今各个教育学科大力提倡的教学理念。到底何为有效教学呢?所谓有效教学,简单的讲就是教学的效益,主要是指在教学过程中,通过教师一段时间的教学后,学生在短时间内最大限度的掌握教师所传授的知识,减少教学浪费的过程。那么,如何在音乐课堂上提高有效教学呢?下面笔者结合自身的教学经验以及一些有效教学的事例来谈一谈提高音乐课堂有效教学的途径与方法:

一、加强音乐教师的教学能力

要提升音乐课堂有效教学,好的师资队伍是关键。一位教学观念陈旧、教学方法简单、教学手段落后的教师,是不可能把音乐的真谛有效的传达给学生的,这种枯燥、守旧的音乐课不但不能提升学生的音乐鉴赏力,反而还可能误使学生产生对音乐鉴赏课的厌恶情绪。这样的音乐课还不如不上。因此,音乐教师要努力学习、钻研,不断探索和积累,切实加强自己的音乐教学能力和课堂驾驭力。

首先,作为一名称职的音乐教师,较强的范唱能力和一定的钢琴伴奏能力是必要的。“善歌者使人继其声”。具备示范歌唱能力的教师可以使“他的教学更具魅力,更令人信服。好的范唱不仅是激发学生兴趣最有力的手段,还能使教师从死板、枯燥的理论讲解中解放出来。学生通过聆听教师的范唱,可以体会教师对歌曲的理解和艺术表现,达到对作品深层次的理解和把握。较强的钢琴伴奏能力,也是上好音乐鉴赏课不可或缺的。好的钢琴伴奏可以使学生从教师那里得到对作品情绪的提示、意境的烘托与情感的交流融合,使学生更好地进入作品,投入到音乐作品的鉴赏情境中去,准确的感受作品。

其次,音乐教师必须具有全方位的文化艺术修养和相关的科学知识。高中音乐鉴赏课是将音乐、诗歌、舞蹈、美术等多门艺术相结合的综合艺术鉴赏课。对作品的准确理解必须建立在丰富的情感体验和浓厚的文化底蕴基础之上。因此,作为教师他必须从”重技轻艺“的误区中走出来。使自己具有较高的文学修养、史学修养、语言修养、美学修养和音乐理论修养,并知晓一些姊妹艺术,同时他还必须具备相关的教育学和心理学理论。总之,音乐教师的修养越全面、知识结构越完备,越具备准确驾驭高中音乐鉴赏课的能力,越有可能培养出大量全方面发展的综合性强的人才。

二、遵循教学规律,以学生为本。

教学的本质是:学生在教师的正确指导下,充分发挥自己的智能去积极、主动地探取知识,并进一步完善自己智能的一种活动。并非简单的教师教授,学生学习。教学的本质决定了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的确定是有效教学的前提,音乐教师的引导作用则是体现在把学生自主的学习活动有效地组织起来,把学生的主体作用充分发挥出来。

一方面,教师要广搜素材,积极备课、背课,示之以范,培养学生对学习音乐鉴赏课的正确动机、浓厚的兴趣、顽强的毅力。真正把学生吸引到优秀的音乐作品鉴赏中来,全身心地去体验作品所蕴含的真挚的情感。

另一方面,教师必须根据高中生的认识规律和心理特点,选择适应学生的教学方法,指导学生学习,使学生学会学习。高中生的内心比较敏感,自我意识较强,教师在教授的过程中就应该保护他们的自尊心、自信心,引导他们成为学习的主人。高中生的认知能力较初中生有所提高,思维发展已经达到了一定的高度,对此,教师应该鼓励和指导学生在课堂内外探索式地进行音乐鉴赏课的学习和研究;高中生的理想通常还比较朦胧不确定,音乐教师还应该热情关注学生的成长和学生的前途,当好他们的参谋。

教与学的关系就是教师引导学生用心去欣赏优秀的音乐作品,而不是代替学生去欣赏,作为教师要引导学生去正确欣赏,千万不能让学生为你的”学说“和”经验“服务,这样十有八九是要失败的。教师要把自己放在学生的位置上,设身处地地去考虑他们的问题。要考虑学生的思维方式、知识含量、理解作品、音乐处理等,只要把握总的原则和要求,可以放松学生的思维,学生可以用他们喜欢的途径去鉴赏作品,因为音乐鉴赏课的最终目的是使学生感受到音乐的美感。

三、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提高音乐课堂有效教学

多媒体技术的运用是提高高中音乐鉴赏课有效性的一种必要的教学手段,高中音乐鉴赏课所涵盖的艺术种类及知识含量非常广泛。单纯的依靠教师的语言讲解或者声音回放,很难快速引导学生进入作品的情境并正确理解作品的内涵。多媒体技术的运用可以将许多音像素材以声音画

四、课堂内外相结合

课内外相结合的教法是提升音乐课堂教学有效性的重要手段,真正的学好音乐鉴赏这门课,要从课内外多方面启迪学生感受音乐、产生情感共鸣并引导学生探究音乐作品内涵。

课堂上,首先利用有效的教学导入将这堂课的教学主题展示给大家,给学生营造出一种美妙而神圣的音乐情境,牢牢抓住学生的注意力。然后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他们用自己喜欢的任意方式来表达自己对作品的理解,表达形式可以是柔美的舞蹈,华丽的线条,优美的诗歌等等。然后在教师生动的语言讲解介绍下,再次欣赏作品,引起学生的情感共鸣。在此基础上,鼓励学生去主动探究,让他们去亲身体验,最终使学生在提高了审美赏析能力的同时也获得学习的愉悦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