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优秀范文 资产会计核算管理

资产会计核算管理赏析八篇

发布时间:2023-10-13 16:07:57

序言:写作是分享个人见解和探索未知领域的桥梁,我们为您精选了8篇的资产会计核算管理样本,期待这些样本能够为您提供丰富的参考和启发,请尽情阅读。

资产会计核算管理

第1篇

(一)财务管理制度不完善

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制度不完善主要体现在:①跨年或年终没能及时、有效对财务实行正确的结算清理,从而造成资金责任不清楚的情况;②没有对专项资金的使用范围实行明确界定,造成在项目开支过程中出现较大的随意性;③由于多种不同因素的影响,使流动资产总数中往来款项余额所占比例相对比较大,容易出现坏账呆账情况。

(二)实际工作中预算编制工作的合理性及准确性较低

工作中对于资金使用情况,因为基数法所获得的效率较低,所以一般不采用基数法②。实际工作中发现事业单位会计核算及预算编制过程中没有准确的定义财务开支这一概念,从而造成盲目开支情况出现,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单位资金的使用情况。另外,由于年度预算编制次数太多,加上没有对预算进行及时审批回复,导致预算编制工作与实际管理工作出现不协调情况,使预算编制工作的透明度大大降低。除此之外,由于时间不充足造成预算编制过程中对于某些细节情况不能进行认真考虑,在一定程度上简化了编制流程。工作中因为事业单位预算编制合理性及准确性低,造成了实际财政和计划财政出现脱节问题。

(三)事业单位具有的财务管理意识不高,财务工作人员素质较低

很多事业单位的管理者和领导没有给予财务管理工作高度重视,没有全面、深入的了解更深层次的财务管理工作,使得事业单位会计核算和财务管理还滞留在表面上。另一方面,由于财务工作者没有及时更新财务知识以及自身技能,也没有充分利用课余时间进行进一步学习,从而出现部分财务工作这综合素质较低的情况。

(四)事业单位预算执行过程中不具备严肃性及有效的约束性

因为不具备严肃性以及有效的约束性,所以事业单位在执行财政预算时容易出现支出随意性大、管理控制不严格情况。事业单位财务管理过程中支出审批环节非常重要,如果支出审批制度不严格,就会造成单位资金开支情况不明确,使资金用途被任意改变等情况。部分事业单位不重视人员经费问题,经常会发生公用经费被占用情况。另外,如果支出超过了预算资金,就会立即进行预算追加申请,最终造成预算编制缺乏严肃性。

二、事业单位会计核算和资产管理工作的改进方式

事业单位的重要工作之一就是加强财务管理工作,其在事业单位整体管理工作中起着重要作用。财务管理工作作为事业单位向人民及社会提供良好服务的一个物质保障,其直接影响着事业单位财政资金的合理使用以及配置情况。所以,不断强化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工作对于提高事业单位业务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

(一)逐渐健全事业单位资产管理及财务管理相关制度

结合实际工作具体表现出的问题,事业单位应根据有关法律法规来逐渐健全已有的财务制度,其中包括有绩效评价制度、人员岗位责任制度以及固定资产管理制度等。特别是绩效评价制度,随着财政支出绩效评价相关工作的不断深入开展,事业单位也应相应的改变管理思想,制定适合事业单位具体情况的绩效评价制度。由于事业单位具有的国有资产规模相对较大,所以事业单位资产管理工作也属于财务管理工作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因此,事业单位也应根据具体情况以及相应法规、制度,并多方听取意见来逐渐完善资产管理制度,从而使事业单位资产管理工作效率得到提高。

(二)逐渐加大预算编制管理力度

第2篇

关键词:事业单位;会计核算;资产管理;问题;改进措施

1会计核算和资产管理概述

会计核算和资产管理是事业单位工作开展的重要环节,前者是会计工作的核心内容,也是会计工作的基本职能之一,同时具体工作开展需遵循《会计法》相关规定,具体工作以货币作为计量单位,核算工作遵照经济业务时间发展顺序,对会计记录的信息进行整理,并且真实、高效地编制会计报表,保证核算工作符合事业单位的会计规范制度,进而为具体经营活动提供可靠的依据和资料。在事业单位发展过程中,会计核算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能够合理评估会计管理实际情况,为管理者提供科学有效的依据,使其对单位经营情况进行科学合理分析,在此基础上做出合理决策,切实提高资金的利用效率,促进事业单位会计工作进一步完善;而事业单位资产实行国家统一所有,政府分级监管,单位占有、使用的管理体制,具体管理工作开展中遵循资产管理与预算管理相结合的原则,施行实物费用定额制度,保证资产整合与共享共用(个人认为这段话的表述有待商榷,这应该是企业的内容)目前我国事业单位规模不断扩大,使得资产管理工作日趋复杂,管理人员旨在通过资产管理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从而合理利用自身现有资源,提升单位发展经济效益。

2会计核算和资产管理存在问题

2.1会计核算中存在的问题

受市场经济发展影响,事业单位会计工作复杂性不断提升,增加了会计核算的难度,且在具体工作开展中出现诸多不适应情况,具体表现为:第一,固定资产核算方面,折旧问题对会计核算工作影响较大,根据新会计制度相关规定可知,事业单位对固定资产计提折旧主要采用两种方法:年限平均法和工作量法,其固定资产的应折旧成本金额就是其成本,计提固定资产折旧无须考虑预计净残值。新颁布的《事业单位会计制度》在2013年正式全面执行,新会计制度下,事业单位对固定资产计提折旧主要采用两种方法:年限平均法和工作量法,其固定资产的应折旧成本金额就是其成本,计提固定资产折旧无须考虑预计净残值。第二,无形资产摊销中存在的问题,在具体经营过程中,容易出现无形资产购入和摊销并未披露在月末资产债表中,使得无形资产处于财务报表和会计记录之外;第三,会计报表披露存在问题,事业单位会计报表中需要包括预算执行情况,但是在实际工作中报表仅对各项收支的实际发生数进行附注,但是并未表明预算数与实际发生数之间的关系,不利于信息使用者详细了解预算执行情况,从而造成严重误导。

2.2资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事业单位在资产管理过程中同样存在诸多问题,具体表现为:第一,管理力度不足,在事业单位发展中,其资产主要来源于财政拨款,很多单位仅注重经费分配但是忽略了资产管理,且缺乏有效的资产管理监督,对违反管理规定的行为未做出有效处理,使得资产管理工作呈现混乱状态;第二,数据缺乏真实性,(原因同上)在运营过程中,很多单位不重视固定资产核算,并未形成采购、验收和使用制度,同时很多单位固定资产处于长期闲置状态,或者在购入时登记入账,但是对于报废或者发生毁损的资产而言,必须经由国家财政部门批准后方可处理,单位无权自行处理,(事业单位资产发生毁损、报废等情况必须先转入待处理资产损益科目,待财政部门批准后方可处理,不允许自行处理)导致出现资料数据不真实的情况。

3会计核算和资产管理问题解决措施

3.1改进会计核算体系,提升会计核算效率

核算体系的合理性是保证会计核算工作有效性的关键,因此在具体工作开展过程中,工作人员必须采取有效措施,改进会计核算体系,进而真实地反映事业单位经营成果和财务状况。例如在某事业单位核算体系改进过程中,工作人员将权责发生制作为基础,若事业单位存在经营收入,则必须严格执行收支两条线管理(事业单位的如果存在经营收入必须严格执行收支两条线管理,事业单位有财政补助收入不存在非经营收入),并对负债进行核算和确认,并对成本实施全面核算,同时就固定资产核算而言,工作人员实现其与会计制度的同步,并在固定资产确认过程中严格遵照事业单位会计制度,遵循双分录标准,先对事业支出和财政补助收入等科目进行确认,随后确认非流动资产基金和固定资产。此外,工作人员需要对无形资产信息进行披露,不管是否存在内部成本核算情况,无形资产必须在受益期内实施分期摊销。

3.2提升会计报表的合理性

在会计核算过程中,事业单位既要采取权责发生制,还需要保证政府会计和事业会计应用同样的收付实现制开展会计编制工作,但是二者之间存在矛盾,因此为了提高会计核算工作质量,事业单位需要结合其实际情况,完善各类会计报表。例如在某事业单位会计核算工作开展过程中,可采取如下措施:第一,完善单位报表体系,务必保证主报表包括资产负债表,收入支出表及现金流量表,其中收支表需详尽地展现事业单位的盈亏情况和收支状况。第二,加强财政和审计监管,在事业单位发展过程中,审计和财政部门会对行政事业单位进行严格监管,严格按照事业单位会计准则提交会计报表,保证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和可靠性。这段话的描述我个人认为有待商榷。事业单位会计制度规定,事业单位的会计报表分为资产负债表、收入支出表及现金流量表。事业单位的收入支出表已经非常详尽地体现出收支和盈亏情况,所以损益表无从谈起,那此企业的内容,而且在实际工作中财政、审计等部门对行政事业单位的监管是非常严格的,事业单位必须按照事业单位会计准则提供会计报表,以上意见请写作老师考虑。第三,纳入基本建设会计信息,以此取代原有单独的基建财务报表,进而有效改变建设会计信息被排除在事业会计报表之外的状况,并且在报送过程中采取事业会计报表附表形式。

3.3进一步完善资产管理制度

资产管理制度的完善是提升资产管理质量的关键措施,工作人员在具体工作开展中应结合事业单位实际情况,对现有制度尽心修订,以此形成完整的资产管理制度。例如在某事业单位发展过程中,管理人员召开管理层会议,主张建立健全资产管理制度,对资产购置、使用、转让和处理各个环节进行分析,找出其中存在的问题,并对其进行系统分析,以此制定有针对性的管理制度,保证各个环节的顺利开展。同时管理人员建立配套的管理制度,明确资产管理相关责任人,将具体管理权限下放至特定人员,避免出现推卸责任的情况。此外,工作人员还将资产管理纳入常规化管理体系,采取定期盘点的方式,及时掌握单位资产实际情况,以此保证资产和账目的一致性,消除数据和信息真实性较低的问题。

3.4切实提高监督管理力度

在事业单位会计核算和资产管理过程中,必须提高监督管理力度,进而保证事业单位资产安全、高效运转,并保证资产信息的真实性和准确性。例如在我国事业单位发展过程中,工作人员从如下方面入手加强监管力度:第一,融入现代科学技术,工作人员在具体工作开展中引入先进的资产管理软件,并根据企业资产实际情况,创建了资产管理网络平台,实现单位内部的互通相连,保证资源的共享性,切实提高资产管理的透明性和真实性,进一步提高会计核算和资产管理的效率;第二,构建严格的监督机制,单位领导层对监督工作权限进行合理设置,明确分工,并对资产购置、使用和处理等各个环节注意事项进行分析,出台有针对性的监督机制,避免出现资产随意管理行为,保证监督工作有章可循;第三,将预算安排和使用效率挂钩,工作人员对资金进行合理安排,在最大限度上保证资金使用的合理性,并明确实际用数和预算用数之间的关系,以此保证资产管理的合理性。

4结语

综上所述,目前,我国市场经济发展迅速,市场环境日趋复杂,对事业单位发展造成严重影响,事业单位受市场经济因素影响,原有垄断优势减弱,市场竞争日渐激烈,为了获取良好的经济效益,事业单位必须重视会计核算和资产管理工作。但是在传统工作开展过程中存在诸多问题,因此事业单位财务人员应结合单位实际情况,明确其中存在的问题,采取有效措施对其进行改进,重点改善会计核算体系和资产管理制度,此外还应对具体工作人员进行培训,提高其综合素质,以此更好地应对不断发展的会计工作形式。

参考文献

[1]俞崟.浅谈事业单位会计核算及资产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经营管理者,2015(7).

[2]包尧峰.事业单位会计核算与资产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与改进方式[J].行政事业资产与财务,2014(3).

[3]毛佳娴.事业单位会计核算及资产管理存在的问题及改进[J].山西青年,2016(14).

第3篇

一、事业单位会计核算与资产管理问题研究

(一)管理权责不明确

受传统的政治管理模式影响,行政事业单位领导者在对国有资产管理时,经常容易受到不良利益的诱使,最终造成国有资产管理权责不明;甚至在对国有资产进行管理时,没有明确的归属感以及责任感,仅仅只是为管理而管理,最终导致国有资产管理工作质量下降,甚至还会出现违规、违纪的行为。

此外,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人员对国有资产管理的责任意识不足,其认为国有资产仅仅用于社会公益服务,且不计利益与回报;因此,在对国有资产进行管理过程中,常会出现工作态度不严谨、思想观念薄弱等情况,发生预算不明或超出预算,影响国有资产的管理效率,不能使国有资产物尽其用,甚至致使资产流失严重。

(二)缺乏落到实处的执行力

管理部门为优化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的管理运作,制定出台了相应的管理制度,而不少单位管理办法流于形式,难以落到实处的实施。在日常的财务管理工作中,行政事业单位对国有资产盘点时,无法做到“三个符合”,即账目与实际相符合、账目与账目相符合、账目与财政账单,常常不得不中断资产盘点。 加之,行政事业单位在人员分工、部门配置方面,仍无法解决分工不明、配置较低等问题,致使管理执行力较弱。

(三)管理的方法相对落后

国有资产管理中财务管理尤为重要,但就我国行政事业单位管理的情况来看,管理的方法较为单一,且对于下拨的资金管理,财务部无法按照相关的文件操作管理,出现资金数据不准确,资金流水不明确的情况发生。除此之外,我国行政事业单位对国有资产的管理模式,较为呆板,虽有使用电子管理模式,但管理工作不够细致,数据录入不够完善,且多遵循一般的标准进行估算,很难实现对资产的核查。

二、促进事业单位会计核算及资产管理的有效对策

(一)完善会计核算管理制度

为了促进事业单位财务会计管理工作的顺利进行,事业单位建立一定的内部控制制度、完善其监督评估体系具有重要的意义,由于实际工作中的利益趋势、工作态度、计算失误等因素,可能会导致财务会计信息不准确的现象发生。事业单位建立相关内部审核机构,不仅能够及时的了解到财务会计管理工作的真实情况,同时也能对财务会计的工作人员进行监督,确保其工作细心负责[5]。在进行监测与审核的过程中需要提出的是:要体现控制制度的可操作性和全面性,形式化的管理模式难以充分体现其效率,同时要建立相关的奖惩制度,在出现问题的时候及时进行问责与惩罚,进而起到监督与警示的作用,事业单位全面发挥其控制制度的作用,进而为事业单位的市场信息判断以及商业决策提供科学保障,进一步深化事业单位财务会计的创新性管理。

(二)优化国有资产管理制度

任何管理都需要有与时展相匹配的管理制度,国有资产的管理也不例外。06年出台的《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办法》解决了当时国有资产管理中出现的问题,纠正了不良错误;但是随着经济的发展,时代也发生了改变,新的一轮管理问题由此产生,而以往制定的管理措施并不能解决当下所出现的问题[2]。所以,在管理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时,应顺应时代的要求、与时俱进,不断完善国有资产相关制度,积极构建与当下时代相符合的制度,加大调研的力度,梳理相关管理制度的漏洞和不足。

(三)提高会计人员的专业素质

提高工作人员的综合素质是事业单位强化会计核算管理工作的主要路径。一方面,事业单位应当定期开展会计核算培训活动,要求会计核算管理人员树立正确的工作观念,在提高自身专业技能的同时,学会灵活运用所学知识,避免人为因素造成的问题。另一方面,事业单位应当强化其?任管理,制定相关奖惩制度以及监督管理体制,不断激发工作人员的工作热情,提高会计集中化核算的工作效率。

第4篇

关键词:新会计准则;化工行业;固定资产管理;会计核算;研究

一、固定资产中入账价值的会计核算

新会计准则中规定,固定资产主要指的是企业为商品的生产、劳务的提供、出租或是经营管理所持有的超过一个会计年度使用寿命的有形资产。同旧会计准则相较而言,减少了单位价值较高有关标准。而所制定的新准则则同化工行业其生产实际更加符合。有些配件例如减速机或搅拌桨等,虽然其单位价值较高,但由于其容易受到高强度及高腐蚀性环境的损坏,因而其使用寿命通常无法超出一个会计期间,也就不适宜进行固定资产管理。不过以税收筹划方面来说,那些单位价值相对较高的配件例如减速机或反应釜盖等,由于无法确定其使用寿命,有时可使用超过一个会计年度,而有时则几个月发生损坏,如果做固定资产管理的话,可以降低税收成本。如企业购入一只价值为6000元地反应釜盖,且不确定其使用寿命,若对企业进行配件管理的话,6000元中将会有5128.20元会进入生产成本中,进而进入存货价值,而抵扣由871.79元。假设企业所生产的存货在当年能够完全销售掉,全年的利润总额达到100万元,因而6000元反应釜能够抵扣进项税,即871.79元。若企业将6000元反应釜进行固定资产管理,根据5年的使用寿命进行计提折旧,假定净残值率是5%,则每年有1140元进入生产成本,利润总额较其作为存货管理时将增加3988.21元。假定此企业其所得税率为33%,那么其当年的所得税将增加1316.11元。由于配件管理成本较企业作为固产管理成本会多出3988.21元,而国家具有如下政策――若企业购买国产的设备,则可抵免40%的企业所得税,而当年则能够抵减2400元的所得税。第一年中,固定资产管理较资产作为配件管理相比,企业的税收将会节约212.10元左右。而第二年至第五年,税收还能节约1603.80元左右,由于以后年度折旧能够起到节税的作用,因而此作用还称为为税收挡板。因此,对于资产是作为固定资产管理还是做为存货管理,应当以会计规定为依据进行执行。对于能够明显满足会计准则规定的应按照会计准则进行执行;而对于那些游离于会计准则的,财务人员应根据本企业特点及税收筹划方面的具体需要进行灵活处理。

二、固定资产中实物流动控制及其会计核算

目前由于市场产品的竞争相当激烈,因此常出现以下问题,企业刚安装某种产品的生产设备没多久又需要进行另一

种产品的生产,然而,由于化工产品的生产同其他产品生产不同,各种产品由于生产工艺的不同或为了防止产品的交叉污染,因而造成生产部门必须进行设备的更换。根据新会计准则的规定,那些由于修理等的满足该准则规定条件的固定资产需要转入在建工程并停止对其的计提折旧;而对于不满足的条件的,不应将其转入在建工程,因而照旧进行计提折旧。新准则规定企业的财务部门应当加强同设备及其生产等部门的联系,对于那些由于修理而停止使用的固定资产应将其进行在建工程的及时转入,并停止对其进行计提折旧,这一点同旧准则不同。为了加强此方面的管理,应通过固定资产的台账对设备的流动进行跟踪,这样可以对设备的更新及改造进行较好的控制。设备台账可以分为车间设备台账以及仓库设备台账,公司进行设备的采购时,应在购入栏内填入相应的购入数量,且设备及仓库部门应在仓库的设备台账上进行签字,其格式见下表:

若修理或改造而暂停使用的固定资产由车间转向仓库时,应在转入栏内填入相应的数量,若其再次转入车间时,应在转出栏内填入相应的转出数量且注明转入以及转出的部门。另外,车间也可通过以上台账来进行固定资产的管理。月末时,财务部门应按照仓库设备台账将停止使用固定资产进行在建工程的及时转入;而对于那些修理结束且重新投入生产的设备,应将其进行固定资产的及时转入,进而实现以新会计准则为依据准确核算固定资产的目的。

三、固定资产改建或扩建等的会计核算

由于化工行业的设备通常处于高强度及腐蚀性环境之中,因此需要对设备进行经常性的维护来确保其生产的安全性。根据新会计准则的规定,固定资产中由于更新改造以及房屋装修等费用符合该准则规定条件的,应将其计入固定资产成本中,且需将被替换部分账面的价值进行终止确认。且新会计准则重点对被替换部分账面价值的扣除进行了强调,而没有对此部分变价收入的处理进行规定。同旧会计准则相比,新准则关于改建或扩建资产方面的入账价值同实际更为贴切,不过虽然新准则更加切合实际,但是由于其实际操作较为困难,因而如何对替换部分的资产账面的价值进行确定将会直接影响到核算的准确性。

四、结语

根据新会计准则的规定,企业进行固定资产折旧的计提时,应当对固定资产的原价对其所预计净残值以及已计提固定资产的减值等的扣除进行累计金额的准备,但是旧会计准则并没有对已计提固定资产减值的扣除进行累计金额的准备等相关内容进行规定。根据目前税法的规定,企业所准备的计提固定资产的减值不能够在税前进行扣除,因此导致了企业税前所扣除的折旧成本相对较低,也为化工行业相关的上市企业等带来额外的税务成本,关于这方面的问题则需国家税务总局联合会计准则的制定委员会对其进行相互的沟通,并制定出相关的新税务政策,为相关企业实现会计核算的减轻提供一定的便利。

总而言之,虽然固定资产的管理看似较为简单,但实际相当复杂,因而相关财务人员不应掉以轻心,应多深入生产实践中去发现并解决问题。

参考文献:

[1] 徐俊菊. 论我国企业内部会计控制[J]. 商场现代化,2007,(03).

[2] 程世娟. 谈企业固定资产管理中的会计核算[J]. 财会研究,2009,(04).

第5篇

关键词:事业单位 净资产 增设科目 管理核算

修订后的《事业单位会计制度》(财会〔2012〕22号)自2013年1月1日起开始施行。事业单位新会计制度(以下简称新制度)中的净资产是指事业单位的资产被扣除负债后所剩的余额。所谓净资产,是指事业单位的资产净值,是事业单位会计制度一项重要的指标。新的制度增加并创设了财政补助结余、财政补助结转、非财政补助结余、非财政补助结转、以及非流动资产基金等各类一级科目,形成了固定基金的调建、事业基金―投资基金等项目,以上改变对事业单位净资产的核算以及科目设置都有比较大的影响。

1.财政补助结余科目和财政补助结转管理

在新制度中,财政补助结余和财政补助结转早已不属于事业基金的计算范围内,财政补助结转和财政补助结余科目独立存在,为了相同级别的财政部门下拨资金的收支结余情况能够得到核算,清楚反映了事业单位的财政补助收支情况和如何形成结转结余的过程。

对于事业单位来说,财政补助结转结余是各项财政补助收入与其相对应支出抵消后剩余滚存的,不得不根据规定使用和管理的结转结余资金。所谓结转资金,即是当初预算已执行却处于未完成的状态或者因故未执行,次年度必须根据初始用途仍旧使用的资金,财政补助结转由项目支出结转和基本支出结转组成;所谓结余资金,即是当年预算工作目标已经完了或因故停止,当年所剩资金,所谓财政补助结余,即是财政补助项目支出的结余资金;有关单位在末期把事业支出中财政补助支出、财政补助收入的本期发生额存入财政补助结转中,并于年末对财政补助项目执行情况进行分析,根据规定将财政补助结转余额中符合财政补助结余性质的项目余额存入财政补助结余;事业单位的主管部门支出或调入财政补助结余结转额度或资金,伴随增加或者减少财政补助结余和财政补助结转。

2.非财政补助结余与非财政补助结转科目管理

新的制度增加并开设了非财政补助结余与非财政补助结转,为了达到核算事业单位除财政补助收支以外的每个专项资金收入和各专项资金支出、每个非专项资金支出和非专项资金收入抵消之后的余额的目的,表现了除同级财政拨款之外资金来源的专项资金和非专项资金的收支结余情况。新制度的这一变化无异将财政资金和其他来源资金的核算明确划分开来,可清晰反映不同来源不同用途资金的收支结余情况,保证财政资金的有效监管,做到专款专用。

2.1非财政补助结转科目核算管理

非财政补助结转是必须按规定用途使用的结转资金,表明独立核算事业单位的专项非财政补助资金的收支结余状况,新制度主要根据创设非财政补助结转科目的核算,用来达到事业单位非财政补助专项资金专款专用的管理目标。事业单位在末期将事业收入、附属单位上缴收入、上级补助收入、其他收入中的每项专项资金收入结转到非财政补助结转(贷方),事业单位支出中的非财政专项资金支出(项目支出)与其他支出中的专项资金支出结转到非财政补助结转(借方),年末未完成项目的剩余资金按照规定结转下年继续使用,已完成项目的剩余资金按照规定上缴或者继续留用。

2.2非财政补助结余科目核算管理

非财政补助结余由经营结余和事业结余两部分组成。所谓事业结余,即是事业单位在某一期间的非财政专项资金收支、财政补助收支以及经营收支以外的各项收支抵消后的金额,所谓经营结余,即是事业单位某一期间的各项经营收支抵消后的结余弥补曾经年度经营亏空后的余额。事业单位年末将事业结余(或亏损)转入非财政补助结余分配,同样经营结余也在年末转入非财政补助结余分配,如为经营亏损经营结余则不予结转。

3.非流动资产基金科目管理

新制度中非流动资产基金是指事业单位长期投资、固定资产、在建工程、无形资产等非流动资产占用的资金。新制度净资产项目取消了固定资金科目,增设了非流动资产基金―长期投资、非流动资产基金―固定资产、非流动资产基金―无形资产、非流动资产基金―在建工程等科目,清晰展现事业单位资本性支出形成的净资产占用的资金数额。

3.1非流动资产基金―长期投资科目核算管理

新的制度在净资产项目等方米,增加并创设了非流动资产基金―长期投资项目,以此来计算事业单位的长期投资占用资金情况。事业单位发生长期投资时,应当相应地调整非流动资产基金,长期投资账面余额与对应的非流动资产基金(长期投资)账面余额相等。当事业单位依法取得长期投资时,应当按照取得投资的实际成本作为投资成本,长期投资增加时相应增加单位的非流动资产基金,事业单位以货币资金投资和以固定资产或无形资产对外投资其账务处理方式不尽相同。事业单位在持有长期投资的期间,采用成本法核算,只有在增加或减少投资时,才调整长期投资的账面价值。当事业单位对所持有的长期投资进行处理时,要按照实际收到的金额核算处理长期投资产生的收益或损失,同时要减少相应的非流动资产基金长期投资,具体还要区别长期债券投资和长期股权投资而进行不同的会计处理。

3.2非流动资产基金―无形资产/固定资产科目核算管理

新制度对于无形资产和固定资产的核算进行了新的规范,在净资产下新设非流动资产基金―无形资产/固定资产科目,以此来清晰表明事业单位无形资产以及固定资产的真实价值。事业单位在取得无形资产或者固定资产时,以实际支付金额确认无法流动的资产基金,处于记入无形资产或者固定资产的过程中,增加以及记录非流动资产基金―无形资产/固定资产的时候,同时为了精确计算无形资产、固定资产的价值,事业单位的新制度增加并创设了累计摊销和累计折旧科目,一定时期内计算无形资产和固定资产的损耗程度,在计提折旧或者摊销时予以冲减非流动资产基金,在处置固定资产或者无形资产时予以冲销无法流动的资产基金。这样在末期的无形资产或者固定资产所占的资金根据无法流动的资产基金可以展现在事业单位的净资产中,与旧制度相比,能够真实的反映事业单位净资产状况,以及固定资产或者无形资产准确价值,避免了事业单位净资产的虚增。

3.3非流动资产基金―在建工程科目核算管理

新制度为了加强对事业单位基本建设项目经费的管理,要求事业单位对以前年度形成的基建账并入大帐,对于事业单位已经形成基建支出,但是尚未完工的基建项目,增设非流动资产基金―在建工程和在建工程科目,以对事业单位的在建工程项目进行会计处理,核算在建工程项目资金占用情况,末期的建设进行中的工程账面余额与相对的非流动资产基金账面余额达到一致。待到工程项目完工,项目交付使用时,有关事业单位可以适当增加非流动资产基金(固定资产)与固定资产,同时减少在建工程与非流动资产基金(在建工程)的数量。旧制度中事业单位的基建项目在投入使用之前不在事业单位的资产项目中核算,只在基建账套中反映基建项目的资产负债和收支情况,新制度下改变了这种核算方式,可以完整地反映事业单位的资产状况,降低了事业单位资产管理的风险,使得事业单位资产管理风险可控。

4.结束语

新的事业单位会计制度,严格地规制了有关核算财政性资金收支的情况,对事业单位的资产进行精细化核算管理具有重要的意义,系统、完整地反映事业单位资产和净资产的真实状况。

参考文献:

第6篇

关键词:新会计制度;事业单位;固定资产;核算;管理

1 新会计制度下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的核算

新会计制度将事业单位固定资产中通用设备的价值标准由500元提升到了1000元,而专用设备的价值标准也由之前的800元提升到了目前的1500元。对于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的定义如下“固定资产是指事业单位持有的使用期限超过1年(不含1年)、单位价值在规定标准以上,并在使用过程中基本保持原有物质形态的资产。”。将“一般设备”改为了“通用设备”,将“房屋与建筑物”改成了“房屋与构筑物”,将“图书”改为了“图书与档案”,将“其他固定资产”的范围改成“家具、用具、家具和动植物”等。“按月计提固定资产折旧时,按照实际计提金额,借记“非流动资产基金――固定资产”科目,贷记“累计折旧”科目。出售、无偿调出、对外捐赠固定资产, 转入待处置资产时,按照待处置固定资产的账面价值,借记“待处置资产损溢”科目,按照已计提折旧,借记“累计折旧”科目,按照固定资产的账面余额,贷记本科目”。

2 新会计制度下事业单位会计核算存在的问题

2.1 固定资产科目的使用年限和范围界定不清

目前对于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的划分没有统一的标准,这无疑增加了事业单位固定资产划分的难度。由于不同类型的固定资产使用的年限可能会存在着很大的差别,但是新的会计制度中没有进行分科目界定而是统一划归为一年以上。新的会计制度明确了大批同类物资虽然单价达不到标准,但是也属于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然而却没有对大批同类物资的概念做相关的界定,到底大批的概念是什么比如一个椅子单价为100,采购数量100算不算同类物资,那采购数量10算不算同类物资呢?很显然由于对大批的概念没有做出相关的界定,在事业单位对其进行固定资产划分的过程就会出现不同的处理方式。

2.2 固定资产科目的设置不够严谨

在新的会计制度下可以对固定资产进行折旧,这对于固定资产的真实性反映无疑是具有意义的。但是折旧只是反映资产的损耗部分,对于由于市场价格波动以及经济发展和科技的进步的影响却没有真实体现出来。比如事业单位所具有的科研类仪器,随着时间的发展与科技的进步这些科研仪器就可能发生贬值,即使采用加速折旧也无法处理该问题。事业单位折旧遵循谨慎性的原则,事业单位不得对资产和收益进行高估也不能对损失或者负债进行低估,对由于非正常使用的原因造成的设备的价值小于其公允价值的,在新的会计制度中也没有相关提及,因而作为事业单位需要对会计科目的设置进行考虑。

2.3 固定资产的折旧方法较为单一

新会计制度下利用工作量以及年限平均法来对事业单位的固定资产进行折旧处理,目前现行的折旧方法虽简单容易实施,但是该方法却并不是适合所有类型的固定资产。比如事业单位中的电子类仪器,随着经济的发展与科技的进步,这种设备呈现出更新周期短设备贬值速度较快等特点,很多的电子类设备还没有到报废的年限就已经没有了使用的价值,对于这种情况可以采用加速折旧法来对其进行处理。

3加强新会计制度下事业单位固定资产核算与管理对策

3.1完善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的核算方法

对于事业单位在固定资产核算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事业单位可以采取以下措施进行应对:上报财政部门尽快制定采购的数量以及价值的相关标准细则,固定资产的类型与明细进一步确定,并且进一步明确不同类别资产的使用年限,对于大批量同类物资是否属于固定资产进行界定;采用新的折旧方法对事业单位的固定资产进行折旧核算,将固定资产的无形的损耗也列入其中进行考虑;设置固定资产的减值准备,用来反映可回收金额小于账面价值的差额,并将其界定为固定资产的损失。

3.2 推进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制度的建立

完善事业单位的预算管理制度,在预算编制的过程中要考虑到成本效益以及精简节约的原则,减少投资的盲目性和重复性;将日常的管理制度进行规范,做好固定资产的采购验收以及入库等操作,要定期对固定资产进行维护,对于固定资产的外购、投资以及收益等事宜进行规范。建立健全固定资产的清查制度,在每年对固定资产开展一次或者是两次的清查,这对于事业单位及时的掌握固定资产以及折旧情况是非常有必要的。

3.3 促进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的信息化建设

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的信息化手段的应用可以提高核算与管理的效率,作为事业单位应该积极的推进固定资产管理的信息化,利用信息化实现对固定资产的精细化与动态化的管理。将固定资产操作的整个业务流程都整合到固定资产管理信息系统中,将固定资产与资金的支付以及预算有机的结合起来,同时将这些信息公布到网络平台上,可以实现固定资产管理部门、财务部门以及使用部门的信息共享。固定资产信息管理系统的应用能够在很大程度上减少固定资产管理人员的工作量从而提高管理的效率。

结语

新的会计制度的实施对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的核算带来很多利好,但是通过本文的论述来看还是存着很多的不足之处,包括固定资产的使用年限和范围界定缺乏,固定资产科目的设置不严谨,固定资产折旧的方法较为单一,不适合所有类型的固定资产,基于此本文提出了完善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的核算方法,建立健全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的管理制度,推进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的信息化等措施来应对新会计制度下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的核算与管理。

第7篇

【关键词】会计核算基础规范 问题 建议

一、引言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制度的建立和不断完善,企业的发展也面临着更多的机遇与挑战。积极做好企业的会计工作,能够使企业的会计信息更加真实、可靠,保证企业决策的科学性。会计核算基础工作作为会计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规范企业的会计核算基础工作能够有效提高企业的经营效益,促进企业的健康稳定发展,使企业在激烈的社会竞争中保持长久的竞争优势。

二、企业在会计核算基础规范中存在的问题

发达国家的企业会计管理制度相比,我国企业的会计核算基础规范工作还存在这许多的问题[l]。这些问题不仅对企业的会计核算工作带来很大的影响,还给企业的经营管理带来很大的困扰。首先,会计核算基础工作不够规范,造成企业会计信息的真实性不强,无法为企业决策的制定提供准确的信息参考。其次,企业会计核算基础工作不规范现象的存在,并且没有得到及时的纠正,这就使得企业各个部门在管理中习以为常,无法提高企业的管理水平。而在企业会计核算基础工作上,主要存在以下几点问题。

(一)业务办理的时效性较差

企业的会计核算基础工作,要求要有很强的时效性。在新《企业会计准则》中,对企业会计核算业务办理的时效性有了明确的要求:“企业对于已经发生交易或者事项,要及时进行会计确认、剂量以及报告,不得提前或者推后。”[2]这就能够充分说明企业会计核算对时效性的要求特别高。会计核算也及时对企业的日常的经营活动进行确认,保证企业经营成果的真实有效。然而,在企业的实际会计核算工作中,仍然存在着业务办理不及时的现象,没有及时向相关的会计机构提供完整的会计核算资料;企业业务员在业务处理结束后,并没有进行及时的报账,这就使得企业会计核算人员无法在有效的时间内进行审核,增加会计核算的错误情况,严重影响企业会计核算工作的有效性以及真实性。

(二)会计核算原始资料的提供并不完整

在企业的生产经营过程中,会计核算的原始资料作为最基本的数据资料,其能够准确反映和记录企业的生产经营事项,从而为企业决策的经营管理决策的制定提供科学的数据依据。企业的会计核算的原始资料主要是来自于企业内部的各个管理部门和生产环节,其完整性对企业经营状况、决策制定起着至关重要的影响。但是,由于企业相关部门在向企业会计部门提供会计核算的原始资料时,通常都不够完整,有些关键部分的遗漏会给会计核算带来很大的困扰,严重影响企业会计核算工作的真行性,从而无法为企业发展的经济决策的制定提供准确的信息依据。

(三)企业的资产管理存在漏洞

企业资产是企业直接控制的物质基础,对企业的经营发展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3]。在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中,企业的资产种类特别多,由于企业的会计核算部门对企业资产管理的认识还存在一定的缺陷,这就使得在企业资产管理中还存在这许多的漏洞。比如,企业资产的相关价值评估和确认、对更换或者拆除的企业资产没有进行减值处理等。这些资产管理漏洞最终会使得会计部门在进行会计核算过程中,产生企业资产虚增、计入成本折旧失真等现象。当企业会计制度和税收制度存在差异是,企业会计并没有对无形资产进行相应的调整,这也会加大企业的税收风险,导致企业会计核算的失真,最终影响企业的经营与发展。

(四)会计核算部门缺乏与其他部门的有效沟通

企业的生产经营需要各个部门之间加强交流与联系。同样,对与财务会计部门来说,也需要加强与企业其他的相关部门的联系。如果企业财务会计部门会计核算缺乏与企业相关部门的沟通联系,这对企业会计核算工作会带来很大的影响。目前,在许多企业的经营管理活动当中,业务办理的全局观念不强,在处理业务时没有和企业相关的职能部门进行沟通,在实际的业务办理中,存在原始资料不齐全。票据不合规则等问题。这些问题严重影响着企业会计核算的工作效率,最终影响企业的稳定发展。

三、解决企业在会计核算基础规范中所存在问题的建议

会计核算基础规范工作对企业的经营发展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相应的会计核算基础规范中所存在问题也会对企业的经营发展带来很大的阻碍,不利于企业的经营管理。因此,企业要积极加强对会计核算基础规范工作的调整,解决会计核算基础规范中所存在的问题。

(一)转变企业管理人员对会计核算基础规范的观念

企业的会计核算技术规范工作与企业的各项生产经营活动都有着密切的联系[4]。但是由于会计核算基础工作并不能够对企业的经营管理产生直接的影响,许多企业的管理部门都会产生会计核算只是企业财务会计部门的职责,与其他部门没有直接的关系,这种错误的思想观念对企业的会计核算基础规范工作带来很大的影响,使得企业会计核算不能够和企业相关部门做到良好的沟通与协调,原始资料和基础数据不能够及时、完整地提供给会计核算人员,造成会计核算工作的质量低下,会计信息失真,严重影企业经济决策的制定。因此,企业的会计核算基础规范工作过程中,要积极转变企业管理部门和企业职工对会计核算基础规范工作的认识观念,提高企业管理人员对会计核算基础规范中的的认识程度。首先,要企业管理部门充分认识到会计核算基础工作规范对企业生产发展的重要意义,然后使的企业管理人员产生对企业会计核算工作的重视,并积极遵守会计核算的规章制度,履行其相关的职责。其次,企业管理人员要积极提高对会计核算基础规范中的的认识,在抓紧企业生产管理的同时,不能忽视了对企业的经营管理。一旦企业会计核算基础规范工作存在问题,要及时进行解决,保证会计核算基础规范工作的顺利进行,进而提高企业的生产与经营的管理水平,促进企业的稳定发展。

(二)通过宣传教育,提高企业职工对会计核算基础规范工作的认识

会计核算基础规范工作对企业的经营发展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而企业会计核算规范工作的开展,也需要加强与企业其他部门之间的相互联系,得到企业其他部门的良好配好。所以,企业可以通过对会计核算基础规范工作的重要意义进行宣传,提高企业职工对企业会计核算规范工作的认识,使企业职工充分了解企业会计核算基础规范工作与企业各个部门之间有着非常重要的联系,从而积极配合企业的会计核算基础规范工作,提高企业的会计核算基础规范工作质量。与此同时,也可以通过极强对对企业业务人员的法制教育,使其能够自觉遵守和执行企业的会计基础工作规范。企业会计人员在业务办理的过程中,对不符合会计核算基础规范工作要求的业务,要进行及时的纠正,并对具体的业务进行宣讲,提高企业业务员的职业素质能力。

(三)加强对企业资产的管理,保证会计核算基础工作的规范性

企业资产管理是企业会计核算基础规范中的重要基础,也是企业管理人员掌握企业资产情况的重要依据。所以,在做好企业会计核算基础规范工作的过程中,必须要做好对企业资产的管理工作,准确了解和掌握企业资产的管理数据,这样才能够保证企业会计核算基础规范工作的质量。在企业资产管理中,首先要明确落实企业资产管理的责任制,按照企业各种资产的性质,明确资产管理人员的管理职责。对于企业的固定资产管理,要分发挥企业管理人员的积极性,使企业规定资产管理人员准确了解和掌握资产的原有价值、资产状况以及资产使用情况等等。已经发生变更的企业资产,要及时进行账务处理,确认变更后的企业资产值,避免出现资产虚增、计入成本失真等现象,保证企业资产价值的真实可靠。而对于企业的流动资产管理,对企业流动资产进行及时准确地结算,保证流动资产管理的稳定安全。最后,对于企业的资金管理,也要保证企业预付资金的安全,同时做好结算工作。

(四)积极加强企业内部的交流与联系,保证会计核算原始资料的完整性

企业在生产经营的管理过程中,是一个完善的整体[5]。若企业财务会计部门在企业会计核算基础规范工作当中,不能够和企业相关的结构部门保持好良好的协调关系,那么在会计核算原始资料的获取上,就会存在很大的困扰。所以,企业各个部门之间要通过积极的沟通与联系,保证企业会计核算原始资料的完整性与真实性,这样就能够有效避免企业会计核算基础工作因原始资料存在不足和产生的会计信息失真问题,从而为企业经济决策的制定提供可靠的数据依据。

(五)利用先进的信息管理技术,提高会计核算基础规范工作的管理质量

随着我国科技的不断进步,信息化的管理技术也逐渐在企业的经营管理中得到推广和使用,为企业的会计基础工作提供了很大的便利,转变了传统的企业会计核算基础规范管理的工作模式。在企业的日常生产经营活动中,利用先进的信息化管理技术,依靠计算的快速准确的信息处理能力,能够合理安排企业人员,做到企业数据和信息的共享。有利于企业管理人员及时发现和了解会计核算基础规范工作中所存在的问题,从而使促进企业相关部门进行及时改进,进而提高企业的生产经营管理效益,保证企业的健康稳定发展。

四、结语

在当今社会经济迅速发展的过程中,企业的市场所面临的压力也越来越大。及时了解和掌握企业在会计核算基础规范工作中所存在的问题,并采取相应的解决措施能够有效提高企业的生产管理水平。

参考文献

[l]杨向涛,金颖.如何规范企业的会计核算体系[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一旬刊),2012,06(11):32-33.

[2]杨扬.谈企业在会计核算基础规范中出现的问题及建议[J].现代商业,2013,32(06)272-273.

[3]齐晓晶.企业会计核算所需注意的问题探讨[J].中国外资,2011,15(03):58-60.

[4]郭玮.谈企业在会计核算基础规范中出现的问题及建议[J].财经界(学术版),2014,12(03):162-163.

第8篇

关键词:新旧会计制度 医院会计核算 差异分析

医院的会计核算工作区别于企事业单位,主要是向医疗相关机构、政府以及大众展示真实、完整、全面的财务信息。随之老旧的会计制度渐渐不能满足医院的财务管理要求,必须要对其进行创新与优化。本文主要是对新旧会计制度下的医院会计核算差异进行总结性分析,并从提高医院社会效益以及经济效益的角度,提出具有建设性的意见,促使医疗卫生事业的可持续发展。现将具体差异分析综述如下。

一、成本核算体系差异

旧会计制度下的医院会计核算体系缺乏章程,没有制定相应的确定标准,对会计核算的对象、范围以及方法也没有进行明确;医疗支出以及药品支出作为医疗成本的一个整体,被不合理划分;没有统一的会计核算标准,不同医院在对成本核算口径以及信息的处理上,缺少对比性和统一性,在一定程度上对我国医疗绩效评价、价格收费以及政策改革造成影响。

新会计制度下的医院会计核算工作,将重点内容放在管理自制物资成本以及成本归集的核算上,能够以成本核算的对象作为参照,从而有效分配或者归集医院经济活动中所产生的耗费。新会计制度下的医院会计核算还能够通过精密的编制计算,做出较为详尽的成本核算报表,清晰将医院中所耗用的成本内容进行展示。

二、集中支付核算差异

旧会计制度下的医院会计核算并没有集中支付核算的概念,新会计制度下的会计核算,将国库集中支付制度纳入医院的会计体系中,并根据政府收支分类的体系和具体科目设置办法,新增了与国库集中支付、政府收支分类、部门预算、国有资产管理等公共财政相关的会计核算内容。例如:按照国库管理改革要求,增设 “零余额账户用款额度”以及“财政应返还额度”科目;按照部门预算管理要求,增设“财政补助结转(余)”科目,并要求“财政补助结转(余)”、“财政补助收入”、“财政补助支出”、“医疗业务成本”、“管理费用”等科目按照或参照政府收支分类科目设置明细科目。新会计制度下的科目体系和政府收支分类科目体系保持一致,消除了部门预算、核算、决算“两张皮”现象,从技术上使预算、核算、决算一体,提供医院财务、预算执行的信息。

三、药品差价处理差异

在旧会计制度下,对药品采用售价核算,其售价与进价的差额在“药品进销差价”科目核算,药品的成本结转计算较复杂,在一定程度上容易产生误差。新会计制度下的医院会计核算,合并了医疗药品收支核算,取消了药品进销差价核算体系,药品在医院内部的流转按成本价核算,销售时按照规定的加成政策计入医疗收入科目。药品的成本结转按照实际销售的成本结转,不再分摊管理费用。新制度下的药品成本结转较旧制度更符合实际情况,也为现如今医药价格改革后医疗机构实行药品“零差率”奠定了核算基础,同时为加强医院成本控制,考核医院成本管理水平,提供准确的会计信息做好会计基础工作。

四、固定资产折旧核算差异

旧会计制度下对固定资产不计提累计折旧,是按照固定资产账面价值的一定比例提取修购基金,不能反映医院固定资产的新旧程度,在财务报表中使医院固定资产虚高,造成财务状况不实。新会计制度下的医院会计核算,医院应按月对固定资产计提折旧(图书除外),在固定资产预计的使用寿命内分摊固定资产的成本。同时,规定对固定资产折旧区分不同的资金来源作不同的会计处理:对于财政补助、非财政科教项目收入形成的固定资产,在计提折旧时增加累计折旧但不计入医疗业务成本而冲减待冲基金;对于医院其他资金形成的固定资产,在计提折旧时增加累计折旧并计入医疗业务成本。财务报表中的固定资产按账面价值在资产负债表中列示,全面真实地反映了医院的资产、负债状况,提高了财务报表的可靠性。

五、基本建设项目核算差异

旧会计制度下的医院会计核算,基本建设项目在竣工前,并不会出现在会计核算项目中,不仅会对资产负债表的编制造成困难,还会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会计核算项目的凌乱,发生基本建设会计核算与总账会计核算的脱节,并使得会计信息的真实性以及完整性受到质疑,处理不好还会让医院陷入财务风险。

新会计制度下的医院会计核算,加大了对基建工程项目的关注,将基本建设项目并入“大帐”核算,保证了医院基本建设财务信息的真实性和准确性,提高了医院会计信息的完整性。

六、科教资金处理差异

医院是集医、教、研为一体的医疗机构,科研项目资金来源广泛,科教专项经费总量也不断增加。旧会计制度下的医院会计核算,并没有将科教资金的科目并入收支核算管理之中,在进行会计处理时,仅将其按照专用基金项目进行核算。这样的会计核算模式,会造成医院收入成本在会计账目中的偏差,导致会计核算信息的失真。

新会计制度下的医院会计核算,通过新设立“科教项目收入”、“科教项目支出”、“待冲基金”、“科教项目结转(余)”科目,将科教资金的收、支情况纳入医院的收支管理,真实反映医院收支状况。

对新旧会计制度下医院会计核算差异的分析,是完善会计核算工作的重点内容。新会计制度下的医院会计核算,充分考虑到会计信息使用者及其需要,贯彻和落实医改精神和相关政策,将成本核算体系进行了统一,增加了会计核算的适用范围,完善了药品差价、集中支付、基本建设以及科教资金的会计核算项目,能够有效对医院会计的信息完整性、真实性以及准确性进行保证,并且在新会计制度的使用过程中,医院财务管理者需要以辨证发展的思维,不断对医院会计核算制度进行完善,走一条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参考文献:

[1]杨魁.浅析新旧会计制度下医院会计核算的差异[J].中国总会计师,2011,16(6):135-136

[2]孙玲玲.新旧医院会计制度下固定资产的核算差异分析[J].中国总会计师,2014,23(2):103-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