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优秀范文 劳动精神教育

劳动精神教育赏析八篇

发布时间:2023-10-13 16:08:00

序言:写作是分享个人见解和探索未知领域的桥梁,我们为您精选了8篇的劳动精神教育样本,期待这些样本能够为您提供丰富的参考和启发,请尽情阅读。

劳动精神教育

第1篇

一、高中政治教学中人文精神培养的问题

首先,课程构建、人文精神教育意识较为薄弱。在高中政治的人文精神教育体系构建中,教师应作为课程构建者、开发者与实践者。在课程改革中,人文精神教育理论设想较为理想,然而在实际教学中,教师难以摆脱灌输式教学,对教科书依赖性较大,影响了课程开发、人文教育进程。教师受到国家课程约束、课程管理体制影响,课程构建能力、课程开发能力日益减弱。即使开展课程编制,也是为应付新课改,准备工作不充分,存在诸多漏洞、缺陷。另外,对于许多教学问题,解释较为笼统,加上教学目标不明确,严重影响了高中政治的人文精神教育。

其次,政治教材地位逐渐弱化。在高中政治教学中,教师应激发学生兴趣,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不断加强人文精神教育。所以,部分教师为实现这一目标,过分超越教材,针对教材内容,给予过早与过多补充,某些教师激起学生兴趣,教学内容与课本资料偏离,教学内容失去支撑,部分教师重视现实、教材的有机联系,寻找详图文化较浓,兴趣点较高的生活素材,减少教材讲解部分,进而逐渐弱化了政治教材地位。目前大多数高中基本上都实现了多媒体教学,然而,在多媒体教学中,教师过于跳出课本,依赖多媒体,使得政治教学地位逐渐弱化。

第三,人文精神教育方式不合理。根据高中人文素质教育的要求,在政治教学中,必须注重人文精神教育,要求教师与学生实际生活相联系,设置兴趣点较高、熟悉的生活情境与游戏情境,积极引导学生融入人文精神教育的教学情境,感受情境氛围,进而获取政治知识运用体会。然而,在实际教学过程中,部分教师的人文教育课程的设置不合理,即使创设一定的人文教育情境,也只是一种课堂摆设,教学情境与实际生活相脱离,形式较为单一、呆板,与学生年龄、个性不相符,不合理运用多媒体教学,影响了高中政治的人文教育效果。

二、高中政治教学中的人文精神培养对策

首先,培养学生审美意识。随着人类发展、创造步伐加快,社会朝着“美好”方向发展,若缺少美社会将淡然。因此,在高中人文精神教育中,美育重视度进一步提高。立足某种角度,人类文明逐渐发展壮大,在追求“美”进程中,人们收获了快乐、愉悦。因此,随着社会经济不断发展,城市节奏不断加快,“美”的视觉欣赏时间日益减少。在现实生活下,人们趋向功利、实用功能,审美意识逐渐消退,生活情趣也随之减少。对于视觉意识日益淡化,主要是“美育”培养重视度不高。所以,通过人文教育,在高中政治教学中,提升学生观察能力,增强学生审美意识,进而恢复生命愉悦、完整性。因此,在政治教学中,教师需引导学生立足审美角度,去认识、发现事物,重视政治和生活的联系,领悟政治的情感美、艺术美。另外,在具体教学活动中,提升学生理解能力,实现审美多样化、统一性,把握韵律、节奏,通过协调、比较,提升学生审美意识。在人一生中,审美意识十分重要。在政治教学中,审美意识培养,不能局限在政治课堂教学上,必须注重学生多方位培养,教师作为教师引导者,必须把控好教学手段,使学生审美意识进一步提高。

其次,发挥学生创造力。在人文教育中,高中政治教学属于关键时期,旨在培养学生政治知识运用能力,树立正确是人生观、价值观。然而,在人文教育下,注重政治教学,有效激发学生创造力思维,激发学生的创造性、积极性。想象力是学习的基础,由于知识学习有限,想象力可概括所有一切,有效推动社会发展,是知识进化重要来源。虽然高中生思维比较成熟,但尚未进入大学、社会,思维能力不高,想象空间却无限。实施人文精神教育,就是创造想象空间。通过人文教育,促进学生全面、个性发展,提高学生竞争与拼搏能力。而学生要想具备竞争力、拼搏力,必须具备丰富创造力与想象力。在政治教学中,结合政治学科特点,使学科优势得以充分发挥,有效激发学生智力,包含想象、思维、记忆与观察能力。在人文教育中,政治教学在促进学生智力发展,提高学生创造力具有重要作用。开展政治教学,就是创造多种平台,通过科学训练方法,训练学生感官能力,促进学生身心健康,使学生想象力与创造力得以提升,政治属于一种知识性、综合性、文化门类,而艺术灵魂在于创造,通过不断创造,方可与社会发展相适应。通过政治教学,可发挥学生创造力。

第三,培养学生综合能力。在人文教育中,高中政治是一门重要的独立学科,但绝非孤立存在,和其他学科联系十分密切。对于我国各学科教材,大多数通过图像,表示科学内容,对理论问题进行剖析。若仅用语言文字,很难表达理论问题,采用图像、符号即可一目了然,通过美丽图像,学生能够产生美感,进而渗透“美”教育。所以,在各学科教学过程中,均包含了政治教育,培养学生政治知识运用的综合能力。通过人文精神教育,有利于提升学生的思辨与综合能力。

第四,经常开展政治教学活动。虽然政治看起来,属于一种“软”文化,然而政治教学活动也可以具有实践性、可操作性,有利于提升学生的实践精神、操作能力。根据我国国情,独生子女较多,大多数子女大受父母宠爱,缺乏实践精神,劳动技能不高。在以前的新闻报道中,有不会自己动手穿衣服,做饭这种简单劳动,需要父母在校外陪读。这都说明,在我国各阶段教育中,学生自立意识、自立能力都不强,学生不想动手实践,懒惰思想严重。不管是政治教学,或是其他学科教学,在教材中,需选择材料进行综合制作,具备可操作性、趣味性,有利于培养学生操作技能与实践精神。

第2篇

关键词:人文精神; 功利主义

Abstract: the current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effect is not strong as a "confused", urgent need for this kind of education, and the us education content itself deep reflections and discussed. In the reflection and discussion, we found that the humanistic spirit of the lack of education and the value orientation of utilitarianism, which was then thought education the root causes of the difficulties, and for the solution of these problems, must resort to the humanistic spirit education, make the humanistic spirit education and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to combine together, make rational value and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phase penetration.

Keywords: humanistic spirit; utilitarianism

中图分类号:G62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当前中国思想政治教育存在很多令人困惑的地方,大多数学生对思想政治教育没多大兴趣,还有几度反感,甚至有逆反心理,这种现象的内在原因其实根植于我国人文教育以及思想政治教育问题的本身,因此必须从内在因素入手,加强人文精神教育。

一、思想政治教育失效的原因分析

国家意识形态教育中轻视人文教育。“思想政治”教育在某种程度上说主要是一种“国家意识形态”的教育。“思想”有独立、自由的意蕴,然而,当下中国的思想教育由于特定语境在不同程度上一度强化了其政治功能,这就不可避免地使思想自由的品格受到了限制和束缚。因而,在这种情况下,加强人文教育成为思想政治教育的迫切需要。

人文教育的缺失最主要的表现是人格的偏差,理想信念的迷茫,精神家园的荒芜。在西方强大的意识形态冲击下,在物本主义、享乐主义的影响下极易造危机。

功利主义价值取向导致人文教育被忽视。历史上,《孟子》曾记载了孟子见梁惠王时谈到“利”的问题,认为“上下交征利而国危”,孔子也说:“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这是儒家关于义、利人文教育的经典,对于医治物欲社会无疑是剂良方。当前社会物质、经济高度发达,在物质生活面前和经济运作中,人们更多的是关注利益,而市场经济的“利益最大化”原则促使人们在这个商品经济充分渗透的社会中渐渐养成了功利主义价值取向。利益价值最大限度的强化,使整个社会成极易产生物本主义倾向,对精神价值的追求极易被忽略。

在这样的社会背景下谈纯粹的政治说教并要求人们不顾自己的利益去达到“无我”的奉献精神是不切合实际的。因为没有通过人格教育的路径而想让人直接达到近乎圣人的人格,这几乎是不可能的,除非人们天生是圣人。

二、思想政治教育的人文精神教育思路

人文精神是整个文化所体现的最根本的精神,或者说是整个人类文化生活的内在灵魂,人文精神的核心是以人为本,强调人的价值和尊严,追求人的全面而自由的发展。在加强思想政治教育人文精神教育的层面上,我认为应当重视以人格教育为核心,充分尊重人的个性发展,肯定人的“生活世界”,高扬劳动者的主体精神,倡导劳动者自我创造、自我发展理性等,最终实现人的全面自由发展,“以人为本”对思想政治教育的要求做到“人文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相结合”、“价值理性与思想政治教育相渗透”。

(一)人文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相结合

人文教育的作用是不言而喻的。人文教育中的人格教育,我认为是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思想政治教育强调人的精神境界,如果没有一定的精神修养和人格基础,一般人是难以达到较高精神境界的。试想,如果一个人的人格都不健全,又怎么可能生发“集体主义精神”和“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的精神呢?对于一个连自我都无法保全的个体,是很难去成就别人的,这其实是很显浅的道理。所以古语有说:“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事实上,只有自己做到了,才能推己及人,故孟子的“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大学》中的“有诸己而后求诸人,无诸己而后非诸人”等无不强调从完善自我人格做起,达到理想人格境界。

将人文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相结合,要求教师在教育理念上明确以人为本,在教学内容上要尊重学生的主体,强化人文精神的培育,在教学方法上要尊重学生个体差异,强调因材施教。着力把人文精神教育融入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全过程,从大学生自我成长的需要出发,培养大学生的主体性和主动性,才能更好地发挥老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的主导作用,极大地调动大学生接受教育影响的积极性和能动性,使学生更加注重发挥自主学习的精神。学生通过积极思考和客观分析,把外在的思想政治素质要求真正内化为自身崇高的思想道德境界,最终使其各方面素质得到全面和谐发展,从而实现思想政治教育与人文精神教育的完美结合。

(二)价值理性与思想政治教育相渗透

在哲学中,所谓价值就是指客体以自身的属性对主体需要的满足。它表示的是主体和客体之间满足需要和被满足需要之间的一种效益关系。在价值体系中,大体上有以物质为主的功利价值以及以道德精神为主的道义价值。然而不管哪种意义上的价值,它对现代人来说,几乎都成了人们行动的关键动因。人们做某一件事或者学某一种东西时,几乎都有一种心理定势:就是思考做这件事或者学这种东西对自己有什么用处?这是人们关注价值的心理倾向,基于此,在教育中便要与价值理性相结合。简言之,在进行某一项教育活动时,教育者要让受教育者明白这种教育内容的价值与意义。

价值理性与思想政治教育相渗透,要求通过一定的中介达成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这个中介的内容对受教育者而言要有一定的“价值”。比如,我们可以在思想政治教育中渗入“成功学”教育、“创业”教育等。总之,这个中介的内容要贴近受教育者的生活实际,要让受教育者感到有用。同时,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也要将之“价值化”、“意义化”,亦即强调思想政治的内容对受教育者而言具有价值性与意义性。

综上所述,重视人文精神教育,使人文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相结合,强调“道德实践”的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肯定价值理性并使之与思想政治教育相渗透,这些都是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可行办法。

参考文献:

[1]袁振国,《当代教育学》,教育科学出版社,2007。

第3篇

加强大庆精神、铁人精神教育,是企业精神文明建设的需要。继承和发扬大庆精神、铁人精神,是企业两个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是加强精神文明建设的关键所在。如何使大庆精神、铁人精神成为指导职工的行为指南,立足岗位,明确目标,选择正确的生活道路,形成高尚的职业理想和道德品质,是一个带有根本性的课题。自1992年路桥开拓外部市场以来,大庆筑路人的足迹已遍步大江南北,施工项目分布在全国8个省份。从大漠戈壁、青藏高原,到江淮水网、崇山峻岭,东北三省,社会依托条件比较差,工作条件十分艰苦。筑路队伍的精神面貌如何、职业道德水平怎样,能否适应外部施工的艰苦条件,直接关系到公司拓展市场的成败。因此,必须密切结合他们的思想特点因势利导,深入开展大庆精神、铁人精神教育,以“爱国,创业,求实,奉献”的标准约束自己,锻造一支以苦为乐、笑走天涯,善于打恶仗、打胜仗的队伍,在拓展外部市场中建功立业。加强大庆精神、铁人精神教育,是企业不断拓展外部市场的需要。作为施工单位,离开了甲方或业主的支持与帮助,就会寸步难行。“用户就是上帝”这一观念,自然而然地成为公司闯市场的基本行为准则。那么,如何把这种基本的行为准则,变成职工在生产施工中的自觉行动呢?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发扬大庆精神、铁人精神,以“为油田负责一辈子,干工作要经得起子孙万代检查”的优良传统教育职工,规范职工坚持“质量第一、用户第一,信誉第一”,养成良好的行为规范,满足业主或甲方的合理要求,密切甲乙双方之间的关系。只有这样,才能够使企业在拓展外部市场的进程中求得发展壮大。

加强大庆精神、铁人精神教育,是提高职工队伍自身素质的需要。随着市场拓展步伐的加快,客观上对职工队伍素质的提高提出了全新要求。没有技术过硬的职工队伍,面对急难险重的施工任务和高精尖的施工技术,就不可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站稳脚跟;没有良好的队伍作风,就不能高标准、严要求,也就不能赢得良好的市场信誉;没有严明的纪律同样不能适应公司南征北战的施工示。所有这些,都要求我们必须以大庆精神、铁人精神来规范职工的言行,提高职工的素质,促进职工树立正确的劳动态度,充分调动职工的生产积极性,为实现管理局二次创业和建设集团成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国内一流施工企业的奋斗目标做出更大的贡献。二、对外拓市场中发扬大庆精神、铁人精神途径的探索

外拓市场过程中继承和发扬大庆精神、铁人精神,从内容到方式方法,都要符合实际。特别是要下功夫抓好“三个教育”、开展好“三项活动”。

“三个教育”,即:一是抓好“爱国、创业、求实、奉献”企业精神教育。为把这种精神变成职工所认同的群体意识,我们通过抓实主题教育活动、活化各类宣教载体、选树先进典型、保证教育的系统性和针对性等一系列措施,引导职工把爱祖国、爱大庆、爱企业的远大理想落实到本职岗位和拓展市场的工作中来。在国内路桥施工企业竞争更趋激烈的严峻形势下,公司积极主动参与市场竞争,工程质量合格率100,优良率达98,各项指标均较去年同期有所提高。二是抓好职业技能教育。没有真本领、硬功夫,达不到职业技能所要求的标准,完成拓展外部市场任务就是一句空话。随着市场竞争的日趋激烈和外拓市场步伐加快,不仅需要职工迅速提高职业技能,而且更需要一专多能。为此,我们教育引导职工树立“对工作精益求精,为‘革命’练一身硬功夫、真本事”的科学求实精神,全心全意学技术,提素质。根据公司的实际情况,举办技术工种冬季培训班,为拓展外部市场,参与市场竞争增添了取胜的砝码。三是抓好遵纪守法教育。遵纪守法是大庆精神、铁人精神的外在表现和基本要求。我们公司在外埠施工,所处的区域环境比较复杂。有少偏远地区、也有开放城市。面对灯红酒绿、面对复杂环境,保持和发扬大庆优良传统面临着考验。我们坚持开展经常性的传统教育,并结合实际制定了各项制度、并要求严格落实,确保了职工中没有出现一起违纪事件,受到了施工所在地政府和群众的称赞。

“三项活动”,即:一是开展创建优质工程活动,树立良好的施工信誉。大庆精神、铁人精神落实到具体行动上,就是要做到优质服务、创建优质工程,并以此提高企业的市场信誉。为此,我们把创优活动作为赢得更多市场份额的有效方法,强化全员质量意识,每项工程开工前都进行质量意识教育,搞好样板起步,把起点定到达标创优的高度。

三、对存在问题的简要分析

认真分析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一是在教育方式上,部分项目部虽然组织开展了大庆精神、铁人精神教育,但力度不够,方法单一,有“蜻蜓点水、照本宣科、填鸭式”的现象影响了教育的效果;二是在教育内容上,只重苦干实干的老黄牛精神,而对为国分忧,为民族争气的爱国主义精神和厂兴我荣我富,厂衰我辱我穷的理念教育培训不够,因而造成大庆精神、铁人精神教育内容缺乏全面性、系统性,导致部分职工出现厌战情绪;三是在检验大庆精神、铁人精神教育的效果上,存在重教育形式,而忽视实际效力的问题。针对上述问题,应强化以下措施:加大教育力度,把大庆精神、铁人精神转化为职工的内在品质。从长远出发,建设一支适应外部市场需要的施工队伍,必须坚持“强基础、上水平”的指导思想,持久深入地开展大庆精神、铁人精神教育。要通过开辟教育专栏、以会代培,举办知识竞赛、等形式,活化教育方式、积累教育效果。

第4篇

Key words: professional skills;professional spirit;fusion means

中图分类号:G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5)25-0172-02

0 引言

药品行业与人民群众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是为人民防病治病、康复保健、提高民族素质的特殊产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大多数制药企业仍然存在规模小、工艺落后、装备陈旧、能耗高、管理水平低的问题,企业的生产集中度远远低于先进国家的水平,缺乏竞争力。企业竞争的核心是人才的竞争,人才竞争的实质是职工职业化素质的竞争,即内在的职业精神、职业技能的竞争。将提高职业技能和培养职业精神高度融合,提高医药从业人员的动手和服务能力,“做良心药、放心药、管用的药”,促进社会用药安全和大众身体健康。

1 职业技能与职业精神的相互关系

职业技能是指学生从事某种职业所需的专业技术和能力,包含专业技能、心智技能和社会技能,是学生直接适应某一岗位,学会生存的基础。职业精神是一个人对待职业、对待自己、对待工作、对待社会的态度,蕴藏着所从事的职业的使命感、责任感、团队合作精神、敬业精神和优良的职业道德等核心元素。二者有着共同基础――“职业”,立足于学生的职业发展,涵盖了一名合格的“职业人”在工作中应具备的全局观念、合作能力和人际沟通能力等良好的职业道德。职业技能的运用与创新依赖于职业精神,职业精神可为学生掌握职业技术提供动力支持,二者相辅相成,共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2 职业院校职业技能与职业精神融合现状

由于职业院校办学时间不长,硬件设施、师资质量等方面有所欠缺,随着“就业为导向、能力为本位”的高职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加大实习实训课程的比例,注重学生岗位技能知识传授与训练,对职业精神教育属于“零敲碎打”,缺乏系统性与完整性、专业性与实践性,加之社会、学生及家长的功利性倾向,形成了“重技能、轻素质”的教育现象,因此高职生工作中逐渐表现出缺乏责任感、频繁跳槽、怕苦怕累等现象,使得学生难以被企业认可、接纳,影响了个人的发展。

同时,不顾质量、弄虚作假的“毒胶囊”事件、“齐二药”事件,偷工减料造成的“欣弗”事件,怕苦受累的敬老院 “安眠药拌饭”事件等等,折射出职业精神的缺乏,损坏了企业的形象,制约了企业的发展。因此,只有提高企业员工的职业精神境界,才能增强工作积极性和责任感,提高工作效率和产品质量,增强企业的竞争力。这就要求职业教育必须注重职业技术技能提高的同时,注重培养劳动者的职业规范和职业精神,提高市场竞争力。

3 提高职业技能和培养职业精神的融合途径

3.1 建立职业技能和职业精神教育融合的办学理念 职业教育的目标是培养全面发展的“职业人”,变“以就业为导向”为“以职业为导向、技能为核心、职业精神为基础”的办学理念,积极在思想上和制度上进行改革与创新,树立科学的人才观和质量观,规划职业技能和职业精神教育融合的具体方式方法,并落实贯彻到学院发展的各个领域及全部过程,使二者达到互相渗透、自然结合,培养既有科学技术又有人文素养全面发展的人才,适应飞速发展的现代经济。

3.2 培养“双师”型教师队伍,促进师资队伍的融合 教师是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主体,要懂“职业”。一是加强“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加强文化基础课程与专业课程教师之间的交流,取长补短,提倡他们一起深入企业调研、锻炼和社会技术服务等,促进教师全面了解专业、了解职业、了解行业;二是加强兼职教师队伍建设,聘请“德高技强”的企业专家、技术人员作为兼职教师,以企业真实案例教育学生,以自身丰富的实践经验现身说法,用他们的职业情感、职业精神直接影响学生,既提高了学生实践操作技能,又受到职业精神的感染和熏陶。

3.3 构建二者融合的课程体系,明确人才培养目标 课程教学贯穿了高职三年的学习生涯,是实施人才培养计划、实现职业教育培养目标的基本途径,是职业教育的主要阵地。

第一,构建科学的职业技能与职业精神教育的课程体系。

职业教育以培养生产、建设、管理和服务第一线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为目标,本院根据药品行业特点明确了“德高技强”的目标,围绕知识、能力、素质协调发展的要求,细化人才培养规格,建立“专业必修+专业选修+自选课程”职业课程体系,有利于学生根据个人职业规划,拓展专业知识、职业技能,促进职业精神、人文素质的养成。将职业精神培育列入人才培养工作中,依靠学校团委、学生实习单位等部门,对学生的人文素养、职业精神进行评价,实施学分制考核,建立融职业技能与职业精神于一体的科学评价体系。

第二,做好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

新生入学教育是高职教育的一个重要环节,是职校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开端。让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从入学第一天开始,与三年的高职学习生活同步。组织新生参观药品科技廊,以社会安全用药案例,感受药品精神,践行“为药品食品事业服务,为人民群众健康服务”的宗旨。进行专业分析教育,举办系列 “职业生涯规划”等活动,帮助学生积累和准备从事职业所需的知识、技能、素质,引导学生分析自己的优势与不足,确定职业发展目标和职业理想,做好职业生涯规划。

第三,专业技能课程中渗透职业精神教育。

①以课堂教学为主渠道,融合职业技能和职业精神。

随着职业教育的发展,充分重视学生的个性发展,给学生留有发挥潜能的空间。教学过程中,以职业发展为基础,重视学习方法的引导,创设职业模拟情境,鼓励学生自由、批判性的思考问题,重视学生自我学习能力的培养。强化“诚信、责任、安全”的药学教育,同时细化到具体岗位如分析检验岗位的“诚信、严谨、精细”精神、药学服务岗位的“诚心、责任心和爱心”精神、药品经营管理岗位的“懂药善管、诚信经营”的职业精神,融于专业教学目标、内容及考核中,使学生养成良好行为习惯、职业道德。

②以实践教学为手段,提高职业技能、培养职业精神。

实践教学具直观性、实践性、综合性与创新性,是培养学生职业精神、强化职业技能的核心环节。实践教学从企业岗位群出发,分析职业能力,按照能力递增规律设计单项技能训练、综合技能训练到顶岗实习的实训活动。按照企业生产车间或药学服务机构工作环境建设校内实训场地,或利用仿真软件模拟真实环境,引入企业工作流程、职业标准,让学生着统一工作服上岗,严格按照SOP操作,营造企业文化环境,给学生“上课如上班”的体验。最后一年的顶岗实习,直接参与生产过程,让学生真正体验真实职业,了解企业文化,掌握职业技能的同时,培养学生安全生产意识、药品质量第一意识、责任意识和严谨的工作作风,养成吃苦耐劳、爱岗敬业、团结协作等良好的职业素养,提升职业精神。

3.4 校园生活的融合,形成职业技能与职业精神教育融合的氛围 优秀的校园文化生活是学生职业精神养成的沃土,也是提高职业技能的途径之一。首先,建设自然、人文与职业融合的校园生活环境,设置企业文化长廊、药品知识长廊、中药西药文化体验区等,营造良好的职业精神教育氛围,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得到感染、熏陶和教育。其次,建设科技与职业精神相融的校园学术生活,举办各种专业教育专题讲座如“欣弗事件的启示”等等,鼓励学生参加国家、省级医药行业职业技能竞赛,“药品质量在我心中”等科技文化竞赛活动,以竞赛为引领,提高职业技能,培养学生团队合作意识、竞争意识、创新意识等职业精神。最后,充分发挥学生社团的主阵地作用,组织学生创办药学协会、心理健康协会等各种社团,举办企业家讲堂、优秀毕业生报告会、“好习惯成就好人生”系列活动,将企业文化渗透到校园生活,陶冶情操,启迪思维,打造完善的职业素质,实现职业技能与职业精神的融合。

3.5 社会实践的融合,形成职业技能和职业精神教育合力 走出课堂校园,开展社会实践活动,不仅可以使职业技能得到训练提高,也是体验人生价值、养素养,培养职业精神的重要载体。有计划的组织学生利用假期时间,深入企业参观考察、劳务锻炼,参加社区药学服务义诊活动,引导他们贴近社会、服务社会、学会包容和合作,提高职业技能,增强服务意识、责任感和使命感,培养艰苦奋斗、自力更生的精神。

3.6 融合途径模型 高职职业技能与职业精神教育的融合是一个系统工程,贯穿整个学校教育教学体系,涉及到办学理念、培养目标、师资队伍、课程体系和社会实践等多个层面,共同构成融合教育的整体。融合模型如图1所示。

第5篇

(1)学生不能较快地适应企业的管理要求和规章制度,纪律作风有些散漫。

(2)对工作生活条件方面要求过多,在工资待遇上斤斤计较。工作中怕苦怕累。

(3)容易在利益问题上将自己与企业对立起来,对企业的认同感太少。

(4)工作过程中缺乏整体、全局意识,协作精神不强,不大关心企业的事情。

(5)仅仅将自己的就业与职业定位在打工地位上,在操作规程和细节方面,不能自觉达标,缺乏质量意识或主人翁意识。

我们可能认为学生在校期间专业学习扎实,职业道德和思想品质教育不少,实习前的准备也较充分,那么是在哪些方面的教育出现了漏洞和薄弱环节呢?仔细分析学生在实习中出现的上述现象或情形,本人认为在中等职业教育的系统中可能缺少一项特殊的内容,那就是对学生进行“企业精神”的教育。

我国经济体制改革开放二十多年了,引进了资金,引进了技术,也引进了一些科学而先进的企业精神。在国内经济发达区域,高新技术企业、外资合资企业、民营集团企业到处林立,他们需要大批量的新型技术劳动力,为我们中等职业学校毕业生提供了较多的就业机会,同时他们对劳动者的要求管理,比内地企业严得多,规范得多。在这些严格规范的管理中体现出新型企业的企业精神,这些是学生一时还无法全面理解和接受的东西,这时他们与企业显得有些格格不入。因此,有必要通过企业精神的教育来改善学生实习的有关状态,缩短他们与企业间的距离,让学生顺利完成实习,为未来职业生涯奠定良好的基础。

如何进行企业精神的教育呢?

一、讲明白学习企业精神的必要性

企业精神是在高度发达的商品经济条件下对企业现实状况准确的客观反映,企业精神是稳定性和动态性的统一,它是对企业现代生产意识、竞争意识、文明意识、道德意识及企业理想、思想面貌的提炼和概括。它会随着企业发展、技术提升及社会进步不断趋于完善,所以企业精神具有强大的生命力。企业精神是全体员工共同拥有普遍掌握的信念,它还体现一个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特色和个性,在企业活动中发挥着统帅作用,因此它又有巨大的凝聚力。

企业精神是现代意识与企业个性相结合的一种群体意识。它往往是通过简洁而富有哲理的语言形式加以概括的。企业精神又是企业内部员工群体心理定势的主导意识,对学生进行企业精神的教育能使他们与企业及员工产生彼此共鸣的内心态度、意志状况和思想境界,激发学生工作的积极性。企业精神的教育能深化学生对企业经营宗旨、价值准则、管理信条的认同,提高他们遵守企业规章制度的自觉性。任何企业的发展过程中都是通过企业精神来体现它的最高目标及员工所追求的先进的具有代表性的共同理想,它就是企业的旗帜。学生学习企业精神能将个人理想同企业信念、企业荣誉联系在一起,有利于他们增强自我约束意识,提高修正个人行为的自觉性,主动关注企业前途,积极维护企业形象,养成企业主人翁的工作态度。

二、通过多种渠道收集知名企业的个案范例开展丰富生动的企业精神教育活动

任何一个企业在生产物质产品和提供服务时,必然向外传递和扩散着企业的宗旨和品质,企业的客户、合作伙伴,乃至自己的全体员工都会从不同角度感受到企业的一种内在精神和追求。不同的企业,不同的产品和服务,决定了他们的企业精神也各异,但纵观知名企业,如美国的可口可乐、耐克,日本的索尼、丰田,中国的 海尔、格兰士和万科等,他们著名的企业精神传递给人们人生观,价值观,社会意识,企业文化,品牌精神等心理感受是令人震撼的。

因此开展企业精神的教育活动可以借鉴哈佛培训的个案教学法,让学生在学习活动中能看得见,摸得着,而又耳目一新。

首先,在采集企业精神个案范例时,要注意资料的代表性和行业的个性特征。

企业精神通常是企业的服务理念、价值取向、品牌精神、管理思想等方面的体现。

如世界著名的英特尔公司(Intel)全部生产经营虽然占据着最大的市场份额,利润连年上升,但英特尔公司始终信奉“自己淘汰自己”企业理念,连续五代的CPU产品“Pentium”(奔腾)让人们真切的感受到创新是英特尔公司永久的活力,英特尔公司在创新中确定了六项准则:客户服务、员工满意、遵守纪律、质量至上、尝试风险、结果导向。这样的企业精神使英特尔公司立于商界不败之地。

德国汽车公司老大戴姆勒~奔驰公司,它的企业精神非常简明的用四个字来概括:“经久耐用”。它要求全体员工崇尚品牌质量,在企业的全部管理中所推崇的是品质管理,凡是奔驰车出厂后是修理少,误工少,只要定时保养,平时无需伺候,路上决无“抛锚”捣乱。奔驰对自己的产品十分有信心:“如果有人发现奔驰车因故障被修理车拖走,我们将赠你一万美金”这就是公司的广告用语,这句话成了奔驰公司走向世界的金字招牌,奔腾何以获得如此高品质呢?全部归功于公司的先进的管理思想和严格的管理制度:①重视人才素质,严格质量意识;②精工细作,一丝不苟,严格工作制度;③把好质量关,严格检查制度。

中国海尔集团它以一语“真诚到永远”在世界享有盛名。它向全体用户承诺,只要是海尔的产品保证原材料质量优良,主机质量优良,款型设计美观,售后服务方便快捷。企业视消费者为上帝,视品牌、服务为生命、海尔的总裁曾经亲自参与了销毁八百台有质量问题的冰箱,虽然使企业及员工都在利益上遭受了相当的损失,从而强制性地使所有员工都树立起诚信的理念。海尔已经走向世界,成为著名的跨国公司,“真诚到永远”成为海尔在欧美公司外国员工的口头禅。

西方国家每年都要花费相当的财力来进行企业精神的策划,很多企业还专门为此下达“白皮书”,中国企业近几年来也越来越重视,如澳柯玛的“没有最好,只有更好”、中国移动通信的“沟通从心开始”、利朗服饰公司的“简约而不简单”等,它们的企业精神在这简单的语句里体现得淋漓至尽。

其次,在企业精神个案范例的收集中还应注意内容的完整性和形式的多样性。

企业精神往往是通过厂歌、厂训、厂规、厂徽等形式形象地表现出来,它是企业经营作风、精神面貌、人际关系的动态体现,是企业文化和品牌精神的折射,它生动活泼、形式多样、喜闻乐见,对学生有积极的影响和指导作用。

最后,要调动多方面的积极性,从多个渠道采集企业精神个案范例资料。为了开展好企业精神的教育活动,学校教务部门、学生实习就业指导部门、任课老师及实习学生都要参与资料收集活动。我们可以从报刊杂志、书籍中收集文字资料,也可以从本地区优秀企业中获得第一手资料,还可以通过学生实习基地企业采集资料。

三、企业精神教育活动步骤或阶段的建议

根据学生学习阶段划分的特点,可以将企业精神教育活动分成三个步骤或阶段。

1.在校学习期间的企业精神的前期教育

由于学生在校期间学习时间集中,因此建议将企业精神的教育内容插入到职业道德和职业指导的课程中进行,并且制订相应的教学计划和拟写教学提纲。

2.学生实习阶段企业精神教育活动的落实方法

学生进入企业实习要将收集企业精神资料的要求纳入学生社会调查的内容范围。学生在实习期间,应书写企业精神方面的学习收获和心得。

3.毕业时的企业精神教育活动的经验交流

第6篇

1、加大养成教育力度。各中队要认真贯彻《中小学生守则》和《中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加强日常行为习惯的检查监督,提高值日、值周质量,严格执行流动红旗竞赛,促进精神文明建设。重视每周一的升旗仪式,做到形式庄重,主题鲜明,要让雄壮的国歌震撼学生的心灵。进行基本道德观念、道德知识和礼仪、礼貌、礼节教育,注重养成,注重体验;大力加强基本道德教育和实践,培养学生在爱国守法、诚实守信、文明礼貌、遵守秩序、保护环境等方面具有良好的道德修养。

2、深入开展民族精神教育和荣辱观教育。各中队要结合各种节日,如教师节、国庆节等,开展知荣辱、树新风和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读书活动等宣传教育活动,把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教育及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贯穿于队员思想道德建设的各个环节,建立健全民族精神教育和荣辱观教育长效机制,营造民族精神教育和荣辱观教育的良好氛围。

3、不断深化诚信教育。各中队要将诚信教育作为思想道德建设的重要内容,渗透到学校教育的各个环节,广泛开展创建诚信校园、培育诚信师生活动,以诚信教育、诚信管理、诚信服务为出发点,以诚信行为、诚信制度、诚信文化为着眼点,紧紧抓住学习教育、活动引导、制度建设等关键环节,使学生诚实学习,诚实做人,在校园内营造以守信为荣、失信为耻的校园文化氛围,提高师生诚信素养。

4、扎实推进心理健康教育。各中队要认真贯彻《教育部关于加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若干意见》精神,把心理健康教育贯穿在学校教育活动中,研究探索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模式,尤其要针对单亲家庭、经济困难家庭、特殊家庭等存在的心理问题,有针对性地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和辅导,提高他们抵抗挫折、克服困难的能力,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

二、丰富队员体验活动,促进学生发展

1、在队员中广泛开展多种形式的体验教育活动,在活动中全面提高队员的素质。利用校内的各种资源,大队与中队积极开展手抄报、黑板大赛及各类征文等比赛活动。各年级可根据实际情况,在本中队开展各类有意义的活动,从而达到教育的目的。

2、开展变废为宝、爱心助学捐献活动。各中队要号召队员们发扬勤俭节约、变废为宝、奉献爱心、助人为乐的精神,把自己的零用钱及变卖废弃物的钱捐到学校的扶贫基金。以此培养队员勤俭节约的好习惯,又使队员养成关心他人、关心社会的好品质。

3、要努力探索少先队的工作方法,引导少年儿童在开展健康有益的文化娱乐活动。充分发挥其他校外教育基地的作用,如在寒暑假及大假在校外基地,开展少先队员志愿者活动,让学生在体验劳动艰辛的同时,提高自己的实践能力。

4、开展丰富多彩的主题活动,活动促行动。以教师节、中秋节、国庆节、建队日、重阳节、等各种节日为教育契机,通过举行队活动、出板报、国旗下讲话、观看电视节目、慰问老人、新队员入队仪式等活动,把爱国家、爱社会、爱家乡、爱家庭、爱师长、爱队、诚实守信的教育,作为开展文明礼仪教育的常规内容,落实到每一名队员的具体学习、生活和行动中。

三、加强基础建设,完善各项制度

1、确立以人为本的管理思想。辅导员要增强读书活动的自觉性学习,研究现代教育思想,确立正确的儿童观、人才观、教育观、质量观,增强实施素质教育的自觉性和能力。不断提高自身素质;要重视运用所学的理论指导工作,注重开展少先队科研活动,有针对性、实效性地开展学习讨论、经验交流,以达到科研兴队的目的。

2、加强少先队阵地建设。精心布置队角及班级环境,使队角、板报等成为教育、激发广大队员的重要阵地。切实加强鼓号队的训练和管理,注重新队员的培养和衔接工作,组建一支高标准,高质量的鼓号队。

3、加强队干部培养。训练一支工作得力的小干部队伍,加强学生自我管理,在大队中实行大队委员竞争上岗的机制。

四、各月份活动安排如下:

九月份:

1、制定本学期大、中队计划。

2、安排好师生值周工作,进行红领巾值周岗培训。

3、进行《小学生守则》的学习培训。

4、各中队布置好教室,并出好一期主题鲜明、图文并茂的新学期黑板报。

5、开展师生情教育活动正式启动。

十月份:

1、金色十月爱校卫生大行动。

2、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 庆祝国庆节合唱比赛。

3、辅导员暨班主任工作培训。

4、开展变废为宝、爱心助学捐献活动。

十一月份:

1、开展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检查活动。

2、学生交通消防安全知识宣传及法制教育专项活动。

3、召开大、中队干部总结半学期的活动情况。

十二月份:

1、学习方法教育活动。

2、各中队结合元旦开展主题队会,并出好一期主题板报。

3、启动期末复习动员活动。

一月份:

1、做好少先队工作总结。

2、全校庆祝元旦活动。

3、开展优秀中队德育标兵、 优秀少先队员等各项评比活动。

4、少先队工作总结评比工作收尾。

第7篇

【关键词】高职 人文素质教育 对策

高等职业教育是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目标是培养适应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的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的高技能应用型专门人才。高职院校毕业后的学生职业生活蕴涵了信仰、价值、态度和人性等丰富的人文教育内涵,是高素质劳动者社会生活的核心内容,高等职业院校必须重视和加强人文教育。高职院校的教育目标是要培养具有必需的理论知识和较强的实践能力的应用型人才。

1 必须高度认识加强人文素质教育的重要性

人文素质教育是一切教育的本有之义,是一切教育的共同本质和基础,丢掉了这个根本,就失去了教育的骨血,就是残缺的、无灵魂的、失败的教育。当今社会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知识、技能和技术的更新速度加快,对人的素质要求也不断提高。职业教育的目标已经从单纯针对职业岗位,扩展到劳动者的整个职业生涯。当代职业技术教育更加重视人文精神和人的综合素质。我国职业教育由于受传统思维定势影响,在高职学院中不同程度存在着重专业、轻素质,重教育、轻德育的现象。高职学生主要来自于普通高考后的第三批录取生和职高生、中专生及技校学生,他们的文化知识、思想素质、心理能力相对都比较弱。一些学生辨别是非能力差,思想认识水平低,心理脆弱,公德意识低下,每每遇到困难或挫折,便不知所措,甚至走向极端。因此,在高职院校中加强人文教育,使学生全面发展,具有健全人格是十分必要的。

高职教育的办学规律和办学特色就是要培养更多真正满足市场和社会需要的高素质高等技能应用型专门人才,在工作中能够“下得去、用得上、留得住、上手快、适应强”。因此,高职教育要真正办出特色,核心在“育人”,其首要任务就是要让学生学会做人,这也正是进行人文教育的灵魂所在。

加强人文素质教可以全面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有利于学生提高境界、升华人格、开阔视野、活跃思维、激发创新点、调动创造性,从而促进学生努力成为“高素质的毕业生和负责的公民”,成为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四有”新人,是高职学生全面发展的需要。

2 必须明确认识人文素质教育的目标

全面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即思想政治素质、文化素质、专业素质和身心素质,这是加强人文素质教育的根本。要大力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进一步推进学生将所学知识内化为素质,转化为精神,进一步净化和升华学生的精神境界,不断培养高尚的价格和健康的心理。进一步强化学生的责任意识,促进他们更多地关注国家命运,关注民族兴衰,关注他人的感受,从而增强对国家、社会、他人的责任意识。

3 充分把握人文素质教育的可行性

人文素质教育的实质是做人的教育,是培养精神品质,奠定学生从事社会工作、承担社会角色,特别是职业角色的重要基础。具体地讲就是一个人要做到“四个正确对待”。一是正确对待自然,认识到人是生活在自然中的,人类要保护环境,节约资源,也就是保护人类生存的家园;二是正确对待社会,培养学生对社会的责任心,这也是我国传统文化所提倡的,即“国家兴亡,匹夫有责”的精神;三是正确对待他人,要善于理解别人,尊重别人,即我国传统文化中所提倡的“和而不同”的处世原则;四是正确对待自己,许多学生有心理障碍,就是因为不能正确对待自己,不能把自己放在一个适当的位置。有的人遇到了挫折就气馁,就自暴自弃,甚至走上绝路,有的人不能正确地对待荣誉、获得了荣誉,有了地位就忘乎所以,结果因此而犯错误。

4 如何加强人文素质教育

一是人文学科的教育即通识教育。就是每个学生,不管他将来从事什么职业都必须接受教育,综合起来就是语文、文化艺术、历史、哲学、伦理、自然、自我认识。但由于高职学院的学制短,因此,只能抓住其中一些核心领域,如语言文化、历史、伦理等领域,开设一些主要的课程。

二是要在专业教育即技术教育中加强人文精神教育。让学生认识技术与社会的关系,技术与人的关系,克服技术至上的观点,提倡技术中的人文,懂得技术中的人文精神,懂得技术是便民服务的。在技术服务中要渗透对人的关怀。

三是在实践教学中体现人文精神教育。实践教学是高职教育的一个重要环节,一些专业实践课程更是职业人文教育的极佳场所。在课堂教学和实训教学“双中心”模式、“生活体验”模式、“学工交替”模式中对学生进行人文精神教育。

四是提高教师的职业人文教育能力。职业人文精神与教师的经历和学识密切相关,高等职业院校加强职业人文教育,关键在于提升教师的人文素质,建设结构合理的高素质的师资队伍。

五是以校园文化为基础,构建人文教育环境。营造高品位的校园文化环境,能够陶冶人的情操,有利于学生的健康成长。学校加强校园文化和校风、教风、学风建设,不断优化、美化、绿化、亮化校园环境,通过开展知识讲座,举办各种文化活动,充分利用广播、板报、墙报等,努力营造良好的学术文化氛围,让学生的人文素质在耳濡目染、潜移默化中得到提高。

第8篇

关键词:市场经济;财富伦理;财富精神

中图分类号:F036.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2)03-00-01

一、财富伦理建设是解决我国市场经济条件下财富伦理困境的科学路径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财富伦理问题主要体现在财富伦理困境方面。面对市场经济条件下财富价值观的迷失以及社会再生产过程中的财富伦理困境,财富伦理问题的解决势在必行。马克斯・韦伯在对财富伦理做出分析时指出,当人们普遍能心怀感激与敬畏地对待财富,用正当合理的手段创造财富,以有利于社会的方式使用财富时,一个社会才会具有与现代文明相称的财富伦理水平,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和社会的良性运行才成为可能。经济的发展离不开人们正确道德价值观的支撑。财富的创造、分配、交换、消费过程同样离不开伦理道德的指导,应当赋予财富的社会再生产过程以伦理的内容,才能保证我国经济社会秩序的良性运行,这也是解决财富伦理问题的必然要求。健康有序的市场经济秩序需要有坚实的道德基础,我国市场经济条件下财富伦理问题的解决为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和社会的良性运行提供了道德基础,解决财富伦理问题是我国市场经济条件下财富伦理建设的必然要求。

二、我国市场经济条件下财富伦理建设的根本任务是塑造财富精神

财富精神的重要性,北京科技大学赵晓教授指出,中国人必须从对于财富的数量追求转向对于财富品质的追求,必须重新塑造中国人的人格。寻找、探索一种支持中国市场经济的精神,找到中国企业家应具有的灵魂,找到使中国企业成长壮大不断涌流的精神源泉才是最重要的。只有这样的力量才能抑制人贪图享受的本能冲动,造就一种将劳动和事业当作人生目的的全新的工作态度。这是一场真正的革命,其意义比资本原始积累更为重大。目前,财富精神尚未被多数人所认识,更谈不上坚持与发扬光大。财富精神的缺失必然导致错误的财富观,那就是不择手段攫取财富,然后尽情挥霍,醉生梦死。这将破坏一个社会存在的基石、发展的根本动力。

三、塑造财富精神的措施

财富精神是人们对待财富的精神品格,是人们根据财富的本质要求从事财富创造、财富分配、财富交换和财富消费活动的内在推动力量。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财富伦理困境依然存在。面对市场经济活动中存在的不当获利、分配不公、诚信缺失和奢侈消费等不良现象,塑造财富精神势在必行。成功塑造财富精神,关系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和社会秩序的和谐安定。那么,应当如何塑造财富精神,可从三个方面进行:

首先,明确财富伦理的本质和财富的意义。财富伦理的本质体现为一种人类精神,是仁义、公正、诚信、节俭的精神。明确了财富伦理的本质,我们就应当按照财富伦理的本质要求去塑造诸如仁义、公正、诚信、节俭的精神。财富的创造、分配、交换、消费过程都离不开财富精神的指导。塑造财富精神,是财富伦理的本质要求。人们获取、使用财富的意义,一方面是满足自身的物质需要,另一方面则是满足其精神追求,例如勤劳致富、公平分配、诚信交易、奉献财富、回报社会的精神追求就是正确的、高尚的精神追求。勤劳致富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坚持勤劳致富,才能为社会创造更多物质财富,为人们的精神生活提供物质基础。面对收入分配差距悬殊的现象,公平合理分配财富显得尤为重要,因为贫富差距的扩大势必导致社会矛盾的加剧。我们允许一部分人通过诚实劳动合法经营先富起来,又要让先富带动后富,以实现共同富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信用经济,诚信交易才能获得长期、稳定的利润,离开诚信,必然导致市场经济秩序混乱,社会风气败坏。正确使用财富,将财富用于回报社会、慈善事业等利于国计民生的事情上,财富的价值意义便更好地体现出来。明确财富的意义,也是明确对待财富的态度和精神追求,这一精神追求是我们塑造财富精神的关键所在。

其次,加强财富精神教育。经济学家李斯特指出:“财富精神的生产力比之财富本身,不晓得要重多少倍”。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公平公正、诚实守信、勤俭节约、乐善好施等精神品格关系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健康运行。加强财富精神教育势在必行,如何加强财富教育可以从一下两个方面进行:一方面,充分利用新闻媒体宣扬创造财富、奉献社会等财富精神。让人们懂得只有创造财富、奉献社会,人生才有意义,让勤劳致富、公平正义、讲求诚信、回报社会的精神品格深入人心。要用事例指出违背道德追求财富利益的危害。新近发生的双汇“瘦肉精”事件不仅导致自身收入受重创而造成严重的社会影响。2008年继三鹿婴幼儿奶粉事件之后,蒙牛、伊利仍被检出含有二聚氰胺,不仅企业自身利益亏损严重而引发了消费者的信任危机。这些为谋取私利而置人民生命健康于不顾的行为也是搬起石头砸自己脚。市场交易活动中诚信问题是影响经济发展的重大问题。据统计显示,我国每年因假冒伪劣产品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达2000亿元人民币,仅国家税收一项每年损失250亿元。

最后,建设良好的市场环境。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财富的获取、分配、交换、消费都离不开良好的市场环境。这就需要全社会共同努力、政府部门加强监督管理,严厉惩治违背财富伦理原则获取不当利益、实施不等价交换等行为。建设公平公正、诚实守信的市场环境,促进财富分配、财富交换活动的顺利进行。人无诚信不立,企业无诚信不兴。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诚信一旦缺失,各种制假售假活动、假冒伪劣产品将浮出水面,必然危害广大人民的利益和社会的安定。如果说诚信道德是对社会成员的“软约束”,那么构建完善的现代信用制度为诚信建设提供机制保障则是对社会成员的“硬约束”。只有将这两方面有效结合起来,在全国范围弘扬讲究诚信的道德精神并建立有效的失信惩罚机制,才能形成良好的市场交换环境,维护市场经济健康、有序、高效运行。

参考文献:

[1]斯宾诺莎.伦理学.贺麟,译.北京:商务出版社,1993.

[2]亚当・斯密.国富论.杨敬年,译.陕西:陕西出版社,2000.

[3]陈一放.市场经济的伦理困境与超越.载于福建论坛,1996(04).

[4]田海平.走出现代性经济伦理困境.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