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3-10-13 16:08:06
序言:写作是分享个人见解和探索未知领域的桥梁,我们为您精选了8篇的智慧医疗行业背景样本,期待这些样本能够为您提供丰富的参考和启发,请尽情阅读。
中图分类号:D669.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6)23-0078-03
引言
智慧医疗简称WIT120,是指通过打造健康档案区域医疗信息平台,利用最先进的物联网技术,实现患者与医务人员、医疗机构、医疗设备之间的互动,逐步达到信息化[1]。智慧医疗缘起于IBM在2009年提出的“智慧地球”战略,是“智慧城市”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医院信息系统的高级表现形态,脱离不了“物联网”[2]。IBM倡导的智慧医疗是面向医疗、护理、康复、养老等多个方面的大健康体系,由智慧医院系统、区域卫生系统以及家庭健康系统三部分组成,具有互联、协作、预防、普及、创新、可靠的优点[3]。
自IBM提出智慧医疗理念后,美国、韩国、日本、英国、欧盟等国家和地区纷纷提出相关规划,中国智慧医疗的发展也紧跟时代潮流,快速发展。《医院信息系统软件基本功能规范(试行版)》、《医院信息系统功能规范》、《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等文件的出台,以及“中国智慧医疗发展应用论坛”与“全国500家县级公立医院信息化建设推进大会”的召开,为中国智慧医疗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宏观引导与推动作用。
截至2012年,全国已有193个城市启动智慧城市建设[4]。青岛市作为智慧城市建设试点城市之一,近期在智慧医疗建设方面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绩。2012年青岛联通“3G与定制式服务推进青岛智慧医疗信息化建设”项目建成;2013年崂山区提出重点建设智慧医疗;2014年崂山区建成区域PACS影像远程会诊平台;2015年5月平度引进智慧医疗设备,刷卡即可体检;2015年6月百洋健康网推出智慧医疗移动终端“易复诊”系统;2015年7月市妇儿医院上线“区域诊疗一卡通”;同年10月,市立医院与青岛银行签约合作,打造该院的“一卡通”平台。为进一步指导青岛市智慧医疗建设,2016年1月8日,青岛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制定了《青岛市“互联网+医疗健康”行动计划(2016―2020年)》。此后,青岛市智慧医疗建设更加紧锣密鼓。截至2016年4月,山东省青岛胶州市胶北街道已建成20多个“健康小屋”;中国联通已在医疗行业通过“智慧医疗”解决方案,带动全市15家三甲医院、区市重点医院的1.6万名职工使用青岛联通4G业务。
智慧医疗意味着将给居民带来更便捷、更便宜、更全面的医疗服务[5],其最终的服务对象就是病患以及有健康需求的居民,因此建设过程中应遵循“以人为本”的原则[6]。左秀然等人就武汉市中心医院智慧医疗创新应用的实践经验,提出了一种以患者为中心的智慧医疗应用模式[7]。调查青岛市居民智慧医疗服务需求,并以此为中心开展青岛市智慧医疗建设的思路是正确。
一、数据获取
为解决当前最急迫的医疗问题,准确引领青岛市智慧医疗建设前进方向、详细了解市民最切实的医疗需求并解决这些问题,是智慧医疗发展的正途。
(一)问卷设计
本文以青岛市居民为研究对象设计的青岛市居民智慧医疗服务需求问卷由三部分组成:市民的基本信息、对当前医疗服务的满意度以及智慧医疗背景下的新医疗需求。
市民基本信息主要包含性别、年龄、职业、学历、收入、是否参加医疗保险以及对智慧医疗的了解度。对当前医疗服务的满意度主要针对就医便捷性、安全性、有效性、廉价性、规范性的考察,涉及挂号、就医、取药等环节的等待时间、医患关系、服务态度、诊治质量、医院卫生条件、药物安全性、医疗报销等。智慧医疗下的新需求,主要测评人们对当前就医环境下还未大面积实施或者还未出现的医疗资源的需求度,从保健与治疗两个方面展开,包括佩戴电子设备管理自身健康、自助体检、定制饮食方案、保健视频、自动求救、在线研讨救治、规范网上售药渠道、统一调度资源应对紧急公共卫生事件、其他需求等9个题项。
(二)数据来源
本文研究所用数据来源于2016年7月5日―7月16日对青岛市居民的问卷调查。本次调查采用随机调查方法,在社区、医院、购物广场等公共场所发放问卷400份,实际收回问卷392份,有效问卷362份。调查对象来源广泛,男女比例较为均衡,男性约占55%,女性约占45%,涉及到了各行各业、各年龄段、各文化程度、各收入层的人群,样本具有良好的代表性,见图1―4。
二、数据分析
本次调查收回的362份有效问卷中,90.61%的样本数据显示已参加各类型的医疗保险,近10%的受访者表示没有参加任何形式的医疗保险,虽低于我国公布的医保覆盖率的95%,但也已经达到了全民医保的标准。调查数据所反映青岛市居民医疗保险覆盖率并不高,这可能与样本容量较小有关,也可能青岛市居民医保覆盖率确实不足95%。总之,问卷调查所得的样本数据虽然不能够完全反映真实的青岛市居民医保覆盖率,但与之相差不大。
谈及对“智慧医疗”的了解,仅有10%的居民表示知晓、了解;约20%的居民表示听说过智慧医疗,但并不清楚其内涵;另外还有70%的居民表示不清楚什么是智慧医疗,其中有30%的居民表示完全不知道“智慧医疗”。这表明,青岛市智慧医疗建设虽然已经开展并取得一定成绩,但民众对此并不知晓,这一方面与青岛市智慧医疗建设政策不足、宣传不充分有关,另一方面也与青岛市智慧医疗建设内容相关。智慧医疗建设要落到实处,必须从解决居民最需要解决的医疗问题开始。
(一)居民对当前医疗服务的满意度分析
居民对当前医疗服务的满意度调查,采用李克特5级量表形式,让被调查者对各项指标从1―5进行打分,分值越高代表满意度越高,1代表完全不满意,5表示非常满意。
统计收回的362份问卷,结果如表1所示,发现居民对当前的医疗费用最为不满,近40%的居民直接表示医疗费用高;其次是医药报销的流程问题,约32%的受访者表示医药报销流程复杂、烦琐,涉及到的部门多,其中14%的受访者对该现状表示完全不满意;医药报销比例问题,是居民直接表示不满的第三大问题,约29%的居民表示医药报销比例需进一步扩大;另外,挂号、就诊等待时间这两项指标,居民的不满度也较高,均超过25%。
总之,就本次总体调查结果来看,青岛市居民对于目前的医疗服务在许多方面存在诸多不满,主要是:医疗费用、医药报销比例、医疗保险费用、就诊等待时间、医药报销流程、挂号等待时间、就医环节简洁性、取药等待时间、药物有效性等这些方面亟须大幅改进与提升;医患关系、疾病误诊率、医院服务态度、诊治质量这四个方面的满意度过半,但仍需提高服务质量;医疗器械消毒、公共区域卫生条件、用药安全性这三项指标是目前居民满意度最高的,满意度在60%―70%之间,可见仍有提升空间。
(二)智慧医疗环境下居民新医疗需求分析
居民对智慧医疗环境下居民新医疗需求调查,形式与居民对当前医疗服务的满意度调查相同,也是采用李克特5级量表形式,让被调查者对各项指标从1―5进行打分,分值越高代表需求度越高,1代表完全不需要,5表示非常需要。
通过表2居民对新医疗服务的需求度汇总表可以看出,对智慧医疗背景下所产生的新型医疗服务,青岛市居民都有较高的需求度。特别是统一调度资源应对卫生事件、规范网上售药渠道这两项,直接表示需要的居民比例超过了63%,是青岛市居民最希望、最需要实现的服务。量身定制饮食方案、远程医疗、手机定位自动求救这三项服务的需求度也较高,需求比例均超过50%,也是居民十分需要的服务。其他的,借助电子设备自助体检、有效的保健运动视频、佩戴电子设备管理自身健康等,居民直接表示需要的比例稍低,在40%左右,但依旧在市民需求之列。
图5 表明的是新医疗服务的总体需求度均值,可见青岛市居民对本文所给出的八项新型医疗服务虽需求程度不一,但总体看来均有需求。统一调度资源应对卫生事件、规范网上售药渠道是需求度最大的两项服务,均值超过3.80;借助电子设备自助体检、有效的保健运动视频、佩戴电子设备管理自身健康是需求度最低的三项服务,但需求度均值都大于3,表明市民对这些服务也是有一定需求的。
三、结论
青岛市智慧医疗建设在方便居民就医、助力居民保健方面已经取得一些成果,居民对当下的医疗服务总体满意度相对较高;但医疗费用高、医药报销流程复杂、医药报销比例小、挂号难等问题依旧是青岛市居民的心头大患,市民渴望尽快解决这些问题。
智慧医疗背景下,市民对的新医疗服务的需求度总体较高,各项服务都需要长足发展。统一调度资源应对紧急卫生事件、规范网上售药渠道作为当下青岛市居民最希望、最需要实现的两项医疗服务,需要格外注重,侧重资源优先发展。
融合了“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等现代科技的智慧医疗,不仅能够帮助解决当前的就医难题,而且还能为居民带来更便捷、更便宜、更全面的医疗服务,是医疗改革发展的正途。但智慧医疗建设的成果如何,还要看其建设过程中能否真正做到“以人为本”,是否不断察知居民的迫切需求。
参考文献:
[1] 本期专论导读[J].医学信息学杂志,2013,(6):1.
[2] 曹剑峰,范启勇.漫谈“智慧医疗”[J].上海信息化,2011,(3):26-28.
[3] 本期专论导读[J].医学信息学杂志,2014,(12):1.
[4] 李萍,严魁.从智慧医疗和智慧教育实践看智慧城市建设[J].移动通信,2014,(9):48-51.
[5] 方媛,林德南.智慧医疗研究综述[J].新经济,2014,(19):70-72.
【关键词】互联网+ 智慧城市 发展
我国在“十三五”规划时期,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急需发展新动能。在“互联网+”、“大数据”、“中国制造2025”、“三网融合”等战略实施的带动下,智慧城市作为新型城镇化和信息化的最佳结合,将会成为地方政府加速科技创新驱动、促进发展方式转变、推动经济结构优化升级的有力支撑。在全球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兴起的时代背景下,“互联网+”与智慧城市两大潮流的融汇,将成为推动我国经济转型升级的重要动力。
1智慧城市的特点
2008年,IBM在提出“智慧地球”的概念时,一并提出了“智慧城市”的概念,并将其作为智慧地球的一个重要项目,包括信息化基础设施、智慧交通、智慧能源、智慧医疗、智慧教育等一系列组成部分。智慧城市的概念很宽泛,它包含政治、经济、文化与技术等方方面面的内容,服务对象面向城市主体――政府、事业、企业和个人。从广义来说,智慧城市就是运用现代通信技术感测、分析、整合城市运行核心系统的各项关键信息,从而对包括民生、环保、公共安全、城市服务、工商业活动、教育在内的各种需求做出智能响应。其实质是利用先进的信息技术,实现城市智慧化的管理和运行,进而为城市居民创造更加美好、便利的生活,促进城市的和谐和可持续发展。
智慧城市具有以下一些特征,即物联化、信息化、深度互联、覆盖广泛、智能化、协同共享、开放应用等。智慧城市通过建设宽带多媒体信息网络、地理信息系统等基础设施平台,整合城市信息资源,建立电子商务、电子政务、劳动社会保险等信息化社区,逐步实现城市国民经济和社会的信息化,包括智慧的医疗、智慧的交通、智慧的生活、智慧的教育、智慧的养老、智慧的政务、智慧的能源等领域。
2互联网+下智慧城市行业发展分析
智慧城市是信息化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产物,中央高度重视智慧城市建设,智慧城市建设有利于缓解我国交通拥堵、环境污染、安全隐患、医疗卫生保障能力弱等“城市病,并提升城市功能品质、更好地保障和改善民生。当前形势下,我国智慧城市的建设需求呈爆发式增长,并且已经成为推进“互联网+”战略的突出亮点。概括来讲,智慧城市就是从非常简单的政府与老百姓的投诉反馈机制,延伸到网格化、精细化的管理系统,再通过城市的公共信息平台,把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这三大信息加上去,使得整个城市的智慧管理系统不断升级,不断向前发展。
目前,智慧城市的很多项目已经在城市的应用中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其原因主要包括三个方面,首先,“互联网+”构想的提出,让社会经济中的许多主体都在思索怎样通过互联网在领域中进行改革,并形成了许多优秀的创意;而政府及其他一些投资商、资源开放平台等也对这些改革的实现提供了资金、基础设施等支持;其次,互联网产业经过长期的发展,其信息化的观念早已深入人心,新成长起来的一代人本身就是对信息化极其依赖的“网络人”,用“智慧”的方式解决任何问题都是水到渠成之事;另外,政府的改革一直在推进,政府自身、公用事业单位的深度改革是近年改革的目标,包括政府信息公开、医疗分级体系的建立等等,为众多服务商打开了新的前景之门。
下面列举一些大家所关注的具有前景的智慧城市应用。
2.1智慧医疗。医疗是跟我们每个人息息相关的,智慧医疗是各互联网公司关注的领域。看病者都希望能享受便利的医疗,医院和医生也都希望能最大程度地满足患者的需求。目前,智慧医疗的核心是减少患者在医院的非必要时间,增加医患接触的时间。基于此,政府的模式是推动分级诊疗发展,并由此带动了智能病历等解决方案的市场。而阿里、百度等互联网公司推出的在线挂号、在线支付等方式,将患者在医院的等候时间尽量留给诊疗环节,而非排队等候的时间。与此同时,医药类电商推出了在线购药服务,使患有常见病、慢性病的患者不用前往医院。
2.2智慧交通。交通是一个城市的“动脉”,一个城市只有交通顺畅,才能减少大家出行的时间,以提高工作和生活的效率。智慧交通是指以交通信息中心为核心,连接城市公共汽车系统、城市出租车系统、城市高速公路监控系统、城市电子收费系统、城市成道路信息管理系统、城市交通信号系统、汽车电子系统等的综合性协同运作,以充分保障城市交通安全、提升交通系统运行效率和管理水平,为公众的出行提供便利顺畅的服务。
2.3智慧教育。社会经济越发达,教育就会越受到重视,教育是民众最关心的问题之一,从义务教育到高中教育、大学教育,甚至是成人教育、老年教育,都可以在互联网的支持下采用智慧化的方式,智慧教育正在实现教育的全方位覆盖。在学校的课堂教学当中,在城市里已经普及电子化多媒体教学;“家校通”在中小学的普及已经为家校之间的互动提供了便利;各个教育资源平台正在将学校教育延伸至课外,其在线的互动型教学,为学习者们提供了新的学习方式。这些教学应用覆盖了各个年龄段、各种学习类型、各种学习时间,真正实现了全面发展的智慧教育。
2.4智慧生活。在智慧城市的应用中,智慧生活无疑是人们生活的重点。近几年,O2O(Online To Offline)的兴起使智慧生活吸引了人们的注意。O2O是指将线下的商务机会与互联网结合,让互联网成为线下交易的平台,通过打折、提供信息、服务预订等方式,把线下商店的消息推送给互联网用户,从而将他们转换为自己的线下客户,这就特别适合必须到店消费的商品和服务,比如餐饮、健身、看电影和演出、美容美发等,“智慧”不再是简单的信息传递,而是服务的直接交付。对消费者而言,O2O提供丰富、全面、及时的商家折扣信息,能够快捷筛选并订购适宜的商品或服务,且价格实惠;对服务提供商来说,O2O模式可以带来大规模的消费者,且本地化程度较高的网站借助O2O模式,还能为商家提供其他增值服务。
2.5智慧养老。养老一向是现代人所关注的话题,当前老龄化问题比较严重,对于是独生子女的80后,现在即将面临老人赡养问题,工作的繁忙必然面临居家养老无人照顾的难题,而养老院等机构床位短缺,所以智慧养老是目前政府和各互联网公司正在积极探索尝试的新领域。一些城市正在尝试社区养老模式,即老人们还是居住在自己家里,但周边建成的服务机构可以随时上门为老人们服务,老人们与服务机构之间可以依靠智能硬件、智能应用等进行连通。目前,有些城市智慧养老的应用处在试点当中,相信在政府的支持下,不久便可以在多个城市进行推广和应用。
21世纪的“智慧城市”的创建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各行各业的有效对接和互联互通、因地制宜、循序渐进,为市民提供宜居的、安全的、绿色的生活环境以及良好的就业机会和创业环境,实现“让城市更智慧、让生活更美好”的目标,实现智慧城市的可持续发展,从而对于包括民生、环保、公共安全、城市服务、工商业活动在内的各种需求做出智能的响应,为人类创造更美好的城市生活。
参考文献:
[1]孙静彬,迟莹博.“互联网+”与智慧城市[J].中国建设信息
化,2016(3).
[2]王海蕴.着力打造智慧城市[J].财经界,2016(3).
[3]申剑,孟继超. 智慧城市的“两新”实践[J].城市管理与科
技,2016(1).
[4]戚颖.智慧城市建设策略点滴谈[J].经济探索,2016(1).
我是在研究日立集团时注意到这个现象的。关注日立,则是由于我近乎偏执的不相信――我不相信在技术方面有一定积累的日本企业真的会全面亏损(日本大地震时日企对世界的重要性就有所体现)。据说,日本企业都是由大财团控制,而大财团喜好对冲风险。基于此,虽然没有十足的证据,但我还是相信在日本大企业中,有亏损的就一定有盈利的。
于是,在新一期的财富世界500强上,我发现了日立:日立以1224.2亿美元的营业收入高居38位,其净利润则是44亿美元。相对于其营业收入来说,净利润虽说并不多,但和其他日本企业相比,日立44亿美元的净利润还是格外的耀眼。
众所周知,IBM有智慧地球战略,日立则几乎同时提出了智慧城市战略。在世人纷纷聚焦IBM的转型之时,却忽略了日立的紧随其后。同样,当我们开始注意到日立的转型时,却也容易忽略东芝、松下、三井不动产、NEC等日本企业的跃跃欲试――日企正欲纷纷转型智慧城市。
在这个过程中,日立就是打头阵的先锋。近年来,日立主打的事业是社会创新事业,即其IT部门和基础设施部门的融合。2011~2013年的三年里,高达100亿美元的资本(占其投资总额的70%)都将投向这个事业,而主打的战略就是智慧城市战略,即通过借助IT技术对各种城市元素进行关联,从而让城市运作更节能、安全和“智慧”。
日企之中,日立打头阵,东芝紧随其后。IBM提出智慧地球战略,日立把它定位到智慧城市,东芝则进一步聚焦为智慧社区。
和日立一样,东芝也是大型多元化集团,其社会基础设施部门在集团中也是很大的一块。不知是否是受日立影响,还是东芝也认为IT和基础设施融合是大势所趋,和日立一样,东芝去年也进行了大范围的结构重组,将与智能社区相关的社会基础设施业务整合成为一部分,以增强联动能力。
东芝在华打入智慧城市建设的途径几乎和日立一模一样。政府方面,东芝参与建设的项目有天津生态城建设、江西省共青城市智能社区技术实证项目、锦州市智能社区项目。企业方面,东芝先后和大型IT企业中国东软集团成立合资公司、与大型央企中国节能环保集团达成合作协议。
低调的日立并没有明确说出其智慧城市业务未来几年可能的销售额,东芝则把目标定的十分明确:2015年,智能社区业务的全球销售额达到9000亿日元。(按照目前汇率,约合728亿元人民币)。
除日立和东芝之外,松下、NEC、三井不动产、NTT、日产等都跃跃欲试涉足智慧城市领域。NEC两个月前高调宣布全面进军智慧城市。而此前,松下早已转型做楼宇、写字楼、家庭、店铺等整体解决方案,如今更是顺势做起了智慧城市,目前已经和大连市政府达成协议,豪言将大连科技城打造成中国首个智慧城市样板。日产、丰田、富士通、三井不动产则是顺手做起了智慧城市的生意――通过智慧城市的大概念推广各自的产品:日产主攻智能交通,丰田负责汽车智慧导航,富士通搞定云计算,三井不动产则卖自己的住房解决方案。
文章到了这里,有一个问题需要解决。按理说,像日立、NEC、松下、东芝等企业在各自原有主业竞争力逐步减弱、行业前景又不是太好的情况下,寻找新领域、多元化经营可能是其唯一出路,但这些日企为什么又要纷纷转型做智慧城市,而不是其他领域呢?
这还要从智慧城市的定义上说起。目前,虽然各大巨头纷纷进军智慧城市,但关于智慧城市的定义还不是很明确,IBM、思科、西门子等企业都有自己的概念和侧重点。但有一点是毋庸置疑的,那就是智慧城市是指能够利用IT技术更高效地利用能源和资源的城市,IT技术在其中至关重要。
而日本这几大巨头在IT上都有不错的积累,这又要归功于日本政府的产业促进政策了。上世纪90年代末,日本政府将IT行业列为重点扶植的新兴产业,先后出台了e-Japan、e-JapanII、U-Japan、I-Japan战略,借此推动日本信息技术的发展,在这个过程中,日本几大巨头完成了在IT领域的前期积累。拿日立来说吧,其IT业务2011年的销售额更是高达159亿美元,规模已然很大。
智慧城市是一个新兴的产业,“钱途”不可限量,这也是日本企业纷纷进军智慧城市领域的大背景。据不完全统计,全球已有1500多座城市宣称将打造智慧城市,仅中国就已经有150多个城市宣布要建设智慧城市,计划投资规模更是以万亿元为单位。另外,在各国的智慧城市建设中,侧重点是不同的,日本企业更侧重的是生态和IT基础,而中国急需要的就是生态环保,这也正是日企在华这么积极的原因。
智慧城市是一个大概念,下面有智能建筑、智能交通、智能电网、智能水处理、智能医疗、智能家居、智能安防、云计算、物联网等细分行业,可谓兼容并包、异常庞杂。这意味着什么呢?这意味着没有一家企业能独自占领整个市场。IBM厉害是吧?但也只能提供主机、软件和虚拟的解决方案而已。思科也不错吧?但也不过只能提供网络相关产品。西门子大牌吧?但也只能提供医疗、能源和一部分工业产品而已。
这还意味着什么呢?这还意味着如果某家企业真的能兼顾智慧城市的方方面面,假设它还都能做的不错,那么这家企业将获得巨大的优势。可惜现实中没有哪家企业有这么大能力,但这也没关系,如果把某些企业组织起来构成联盟,是不是就可以相当那样的一个巨无霸企业呢?
日本企业正是这么做的!日立、东芝、三井不动产等58家日本企业日前组成日企联盟,联合竞标智慧城市项目。
日企联盟收到成效了吗?
是的。来自商务部网站的消息显示:2012年8月4日,日企联盟已经分别与东营市和温州市签署了协议。日企联盟将从规划阶段开始全面涉足当地的环保城市建设项目,该联盟将承接温州市和东营市包括住宅、交通和医院等领域在内的城市建设规划,例如运用节能技术的住宅建设、新一代轨道交通等公共交通建设以及医院建设和水质管理等。
日企联盟将从规划阶段开始按领域划分,每个领域由多家企业联合制定计划,缺啥补啥。缺IT基础?缺建筑机械?缺火力发电设备?别担心,日立有;缺智慧建筑?也别担心,三井不动产有。缺水力发电设备?缺医疗设备?缺信息设备?别担心,东芝有。如果这58家企业还不够怎么办?别担心,吸收新成员呗。
家里电表、燃气表余额不足时就能收到短信提醒;燃气泄漏,户主用手机遥控关闭阀门;网购后能‘追踪’快递员的具置,这不是科幻电影情节,目前物联网智能燃气表已在怀柔、密云部分新建小区试用。” 北京市政府新闻办公室主任王惠在微博上这样描述着智慧城市的生活。
究竟什么是智慧城市呢?北京邮电大学电信工程学院副教授郝建军告诉记者,智慧城市是在新一代信息技术快速发展的背景下,充分运用云计算、物联网、移动互联网等技术手段,实现信息的全面感知、互联、计算和融合应用,从而满足公众服务、社会管理、产业运作等各种行为活动的需求,构建出的全新的信息化城市形态。
北京工商大学世界经济研究中心主任季铸教授说,其实,智慧城市还是一个刚刚兴起的概念。2008年11月,在纽约召开的外国关系理事会上,IBM提出了“智慧的地球”的理念,进而引发了智慧城市建设的热潮。2009年,美国爱荷华州迪比克市与IBM合作,建立美国第一个智慧城市,他们利用物联网技术,在一个有6万居民的社区里将水、电、油、气、交通、公共服务等各种城市公用资源连接起来,监测、分析和整合各种数据以做出智能化的响应,更好地服务市民,开始成为智慧城市的一个样板。
自此以后,智慧城市的建设热潮在几年的时间内开始风靡全球,我国也毫不例外。信息中心信息化研究部首席工程师单志广透露,截止到2012年2月底,我国提出智慧城市建设的总数量已经达到了154个,计划投资规模超过1.1万亿元。
智慧城市必须是智能的
季铸说,随着信息化的飞速发展,人类已经进入智能经济时代。在智慧城市系统中,智能家庭、智能企业等构成智能社会的不同层面,而且智能环保、智能建筑等,构成智能经济的不同领域。
以北京市为例,如果北京智能城市管理系统完成,通过北京智能城市管理系统可以全面系统掌握北京城市运行情况,包括经济、社会、资源、环境、安全等给出最佳运行方案。其他智能系统则可以按照智能政府标准进行后续建设。
“建设智能城市的核心在于头脑的智能化,而对一个城市而言,负有管理责任的政府率先实现智能化是最为首要的问题,只有政府智能化了,整个城市的智能化建设才能顺利推进。”季铸表示,在智能城市的模型中,拥有管辖权的政府就是实施智能管理的神经中枢,如果神经中枢没有实现智能化,由于管理的变动,下面的一些智能化工程随时会瘫痪。目前在国内,由于对智慧城市认识方面的一些误解,很多人将智慧城市的建设全部集中到互联网、物联网的建设方面,以为在这个方面予以完善就可以建设成智慧城市。然而实际上,这些只是智慧城市的一个重要方面。
云计算提供技术支持
要建设智慧城市,必须要有一个“大脑”,也就是城市的信息化集中处理平台,而这就得依赖于云计算。北京邮电大学校长方滨兴院士表示,在一般情况下,终端的计算和存储能力都十分有限,而云计算平台可以成为智慧城市的“大脑”,实现对海量数据的存储与计算。
在建设智慧城市的过程中,一个城市可以以云计算数据中心为核心,打造各类不同的云。例如,通过教育云模块,好的教学课就可以打破时间、空间的限制,实时共享给其他学校的教师,并且能进行实时的互动、交流,这样就可以较快提升整个城市的教师水平。
云计算中心的建设,能够有效整合计算资源和数据,支撑更大规模的应用,处理更大规模的数据。此外,云计算也能帮助我们降低管理维护成本,降低了数据在个人手中遗失或者泄露的风险。同时,云计算中心采用的多种安全手段和容灾备份手段,保证数据不会丢失,也不会被非法篡改。
“智慧”让城市运转更为顺畅
目前在国内,北京、上海、广州等一些大中型城市的交通拥堵问题日益严重。清华大学交通研究所教授史其信认为,发展智能交通可以缓解甚至是解决城市拥挤的交通状况。而在智慧城市模式下,通过城市的智能化管理系统,市民们可以十分方便地通过电脑或者是手机进行医疗挂号,并且可以根据各个医院的接诊信息为自己选择合适的医院。
而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现在城市的建设越来越现代化,管理水平也日益提高,但是尽管这样,城市依旧免除不了遭受地震、台风、暴雨、暴雪等一些极端自然灾害的袭击,而建设智慧型的减灾防灾体系则可以在灾害来临之时大幅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成都高新减灾研究所所长王暾博士表示,就地震灾害而言,在地震多发地带的城市中建立完善的预警系统就是一个重要方面。在地震发生的一瞬间,利用地震横波和纵波以及电讯号的传递速度差异,可以成功实施预警,由于地震的纵波比横波传递快,预警系统可以在接收到纵波信号以后及时预警,另外由于电讯号的速度几乎和光速差不多,因此利用电讯号在地震中心向外传递信息就要比地震的纵波和横波都要快得多,这样地震中心周边的一些区域就能够赢得宝贵的避灾时间。在地震高发区域的城市中,如果有着这样的预警系统,地震发生时就可以收到良好的效果。而在台风、暴雨、暴雪等其他自然灾害方面,如果建立有及时的预警系统,其灾害来临之时也可以大幅降低损失。
但是有关专家表示,这些年我国的一些城市一旦遭受比较严重的自然灾害就常常陷入困境,这充分表明智能化管理明显不足,在建设智慧城市的过程中,这些都是必须要弥补起来的短板。
全国智慧城市建设需要有一个国家平台
郝建军表示,虽然智慧城市的建设是一个城市的具体行动,但是从总体而言,推进智慧城市的建设也是我国国家战略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必须在整体上建设一个能够汇聚智慧城市建设各种信息的国家平台。同时,各个城市,也要有一个统一的平台。在具体实践中,各种有用的信息提供到这些统一的平台,而这些平台也能够将信息提供给各个具体的行业。
近期推荐组合:思创医惠(300078)、中元华电(300018)、东方国信(300166)、华宇软件(300271)、千方科技(002373)、易华录(300212)、中科曙光(603019)、川大智胜(002253)。
市场回顾及策略观点:本周计算机(中信)指数下跌5.39%;沪深300指数下跌5.76%;创业板指数下跌5.38%;行业略跑赢大盘。我们预计行业未来继续维持震荡:IPO重启、新三板向创业板转板、注册制加速等因素对行业高估值产生一定程度冲击,同时行业指数已接近7月高点,存在较大抛售压力;但目前市场资金较为充裕,风险偏好依然处于较高水平,热点不断涌现;综合以上因素我们认为行业未来维持震荡走势,调整幅度有限,建议布局穿越周期的高景气板块以及具备较强催化剂的热点板块。
下周建议关注智慧城市投资机会:时隔37年的中央城市工作会议即将召开,会议的议题或将包括城市规划、住房政策、城市人口规模、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城市公用事业运营等方面。在政府稳增长的背景下,智慧城市PPP试点项目加速推进,数据运营商业模式尝试逐步落地,建议关注千方科技(002373)、易华录(300212)、索芙特(000662)。
中线建议投资者继续关注大数据、云计算、信息安全、医疗信息化等穿越周期板块。
(1)大数据:前期国务院印发《促进大数据发展行动纲要》,在十三五规划中大数据有望得到重点扶持,推荐东方国信(300166)、思创医惠(300078)、华宇软件(300271)、千方科技(002373)、易华录(300212)等在垂直行业具备卡位优势的公司。
(2)云计算:云化是企业信息基础设施发展的必然趋势,亚马逊、阿里云计算业务增速频超市场预期,行业已经站上风口,推荐中科曙光(603019)、浪潮信息(000977)、宝信软件(600845)。
信息安全:信息安全是国家安全的重要环节,已经上升到国家战略层面,巴黎恐怖袭击事件后,信息安全投入有望进一步加大,建议关注启明星辰(002439)、卫士通(002268)、美亚柏科(300188)。
为此,《物联网・智慧城市》杂志社专访力维CTO向稳新先生,就先进经验、行业趋势、公司发展、相关的技术、产品、解决方案进行了探讨,希望给行业内的人员提供参考和帮助。
记者:力维2012年股权变更后进人安防,那么拥有通信背景的力维,在安防领域的经验和独特优势之处体现在哪里?
向稳新:1995年,中兴通讯成立监控产品线,自此进入安防行业。2005年,正式以深圳中兴力维技术有限公司独立运营,秉承中兴通讯深厚的通信背景和ICT基因,力维在大规模系统研发,产品可靠性、稳定性等方面,具有先天优势。对通讯技术、信息化技术等的深刻理解与预研,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力维的安防核心技术研发能力,如互联互通、安防云等,进而也提升了力维产品和综合解决方案的核心竞争力。
其中尤以大规模安防系统的架构设计和稳定性保障方面表现优异,如借鉴综合网管系统的思想来推出安防电子运维系统。在面对不同行业时,力维综合解决方案的优势在于核心架构和业务定制。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1、下端可很好的整合云接入、云分析、云存储等方面:2、在性能、交互界面、编程逻辑等各方面做了大量工作;3、提供开放接口和运维接口,通过这两个接口进行业务定制。
但显然,如果力维对每一种不同的架构、不同的系统都进行业务定制,推出不同的综合解决方案,那么投入资源将非常大。2005到2012年期间,服从中兴通讯产品线项目的战略需要,某些情况下会做出一些战略性的牺牲,在外人来看,力维的某些项目貌似不计成本。2012年后由于股权变更,新的董事会和项目审计更偏重于有质量的增长,力维将重点客户定在系统集成商,为系统集成商提供核心架构,集成商在此基础上进行开发,可以有更充足的时间了解用户需求,和用户实现良好的业务关系。力维也可和集成商实现双赢。
记者:据了解,力维此次首推“ICT创享美丽安防”概念,可以给我们介绍一下这个概念么?是基于什么出发点提出的?力维又是如何打造美丽安防的?
向稳新:任何东西都要抓住核心需求点,智慧城市的主体是政府、企业、市民,三大主体的需求都是智慧城市所需要面对的。力维的角度是以应用推动智慧城市建设,可以发现三大主体所需要的东西都可以从应用的角度来满足。这样可以让这些主体切切实实地感受到新技术对他的便利。其实无论做任何技术、任何产品都要使最终的服务对象感到满意,美丽安防是希望给最终的服务对象带去便利,提升生活的质量,能实实在在感受到产品或者其他能给他带去价值。
落实到行动层面,力维除关注客户的显性需求之外,也重视客户的隐性需求。力维认为客户对于安防系统的一个重要的隐性需求,是安全、美丽、智慧的工作和生活环境。力维在衡阳的四大应用――平安城市、智能交通、数字城管、应急指挥,下一步力维会做智能医疗,这四大应用包括下一步的智能医疗都和三大主体密切相关。记者:力维在很多特殊行业都有推出整体解决方案、包括EyeCity、EyeSafe、EyePow、EyeTra、EyeCom、EyeHome等。那么力维为什么会选择这些行业?未来是否依然会关注这几个行业的解决方案?
向稳新:力维自2007年确立走创造性综合解决方案之路的发展战略后,在国内行业市场聚焦于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的公安、政府、交通、能源行业。每个行业的需求是不一样的,在基于需求的深刻理解,对应在架构上、产品上,就是前端产品、视频终端产品的差异化。力维选定的重点行业不光是看中力维在此行业的基础,也基于力维对四大重点行业业务需求的深入理解。
公安、政府行业是当前视频监控的大市场中很大的一块市场,有着200多个平安城市项目的支撑,力维在这一块市场也有各方面良好的条件,必须把握。交通、能源行业上,力维从2010年开始,对这两个行业从市场、需求、业务关系、运行机制等方面都有了深刻理解,也有稳定的产品架构可以满足行业的需求,而进军同质化竞争不是很激烈的市场,可以更快地满足企业对于效益的需求。而电力行业要求动环监控,前端良好融合数据监控和视频监控,力维所具备的动环监控、视频监控的基础是很好的优势。
未来力维将继续深耕公安、政府、交通、能源四大行业市场,为这些行业提供定制化产品和服务。对于其他行业,力维重点在于扶植合作伙伴,以提品服务为主,由更了解这些行业的合作伙伴,基于力维的iCAP能力开放接口,研发提供行业定制化服务,做到资源互补、合作共赢。记者:公安实战平台是许多企业今年着重打造进人平安城市的突破口。力维今年也有实战平台巡展活动,可以介绍力维实战平台的特性么?巡展效果如何?
向稳新:平安城市建设经历了联网整合、深度应用的过程。深度应用有两个方面:一是视频类的深度应用,二是各种资源整合。力维的公安项目团队经过近一年多的实地开发,其主题内容针对公安各部门的“事前、事中、事后”三个阶段的工作展开,为其治安、刑侦、图侦、巡警、交警、指挥中心等各个警种、部门提供针对。2013年,力维正式新一代EyeSafe公安实战平台(简称EyeSafe)。EyeSafe是力维结合公安实战要求,以视频监控为基础资源,以公安信息系统为支撑,定制开发的一套公安实战化平台。
EyeSafe可帮助用户更加直观地开展公安实战业务,如网上巡逻、视频布控、视频报警、视频侦查、图像研判、视频浓缩、摘要与智能检索、警力资源调度、联合指挥调度、智能卡口等,最终实现更高效、更快速、更强大的实战化平台应用。力维EyeSafe公安实战业务系统的关键在于将公安各警种、各部门的工作需求、日常业务以及指挥决策等软环境以软件系统及工作流的实体方式呈现出来。
2013年,力维“实战强警合力共维”――EyeSafe公安实战平台全国巡展先后在20多个城市开展,邀请各地公安业务部门的用户亲临现场体验,不仅很好地实现了产品推广效果,同时与最终用户的零距离交流,更进一步促进了平台功能的细化和优化。
记者: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这几个词是这几年较为火热的词汇,很多企业也有对于这几个热点趋势推出相应的产品,力维的观点呢?可有对应的产品或技术推出?
向稳新:通过对云计算、物联网的深入研究分析,并结合自身多年大规模安防系统规划、设计和建设经验,继2011年推出安防云解决方案后,力维2013年推出基于iCAP的ZNV智慧安防云G2,是基于力维自研的iCAP(Intelligent SecurityCloud Application Platform)智能安防云平台架构台开发,在iCAP架构中,引入了六大智能引擎和三大云技术。其中六大智能引擎技术包括:iEvent(智能事件流引擎)、iMaintaince(智能自维护引擎)、iKnow(智能调度引擎)、iMedia(智能多媒体引擎)、iDataMining(智能数据挖掘引擎)和iUI(智能交互引擎)。三大云技术为:云接入、云存储、云分析。
通过六大智能引擎和三大云技术,大幅提升了系统性能和可用性,并通过开放接口的进一步开发,实现平安城市、智能交通、应急指挥等各类大规模复杂应用。但这些新技术都面临一个问题,即要实现效果的话,需要较贵的硬件和软件来支撑。记者:十二五规划的推动,平安城市迈向智慧城市的过程中,您认为平安城市呈现了哪些新特征?又有哪些新的变化?带来了哪些市场商机?
向稳新:平安城市的使用方和建设方是公安,而智慧城市是由政府主导,从平安城市到智慧城市,主导方便从公安上升到政府,强调服务于所有的城市主体,讲究城市所有的资源共享,而平安城市只是公安共享视频监控资源。所以智慧城市的关注点更多,建设内容也更加丰富;另外,政府会非常重视防止重复建设,强调资源共享。
无论是智慧城市,还是平安城市,其落脚点都是城市,而城市的主体包括政府、企业和市民,所有以城市为落脚点的概念,最终都需要结合这些城市主体的实际需求。基于这个思路,以应用催生智慧城市新概念,力维的智慧城市方案,一直是围绕三大城市主体,以共享平台为基础,以平安城市、智能交通、数字城管、应急指挥等应用为导向。
记者:力维2013年的整体销售状况如何?是否达到预期效果?
向稳新:从前三季度来看,力维在2013年的整体销售仍然保持稳步上升,在国内安防市场不断取得突破。如孝感平安城市建设、海南电网全省近90座变电站视频监控系统建设,吉图珲客专综合视频监控系统项目成功突破了高寒地区时速达250KM以上的高铁、客专综合视频监控市场,中国陆上三大能源战略通道之一――中缅油气管道引入力维视频监控系统等。
海外市场方面,2013年力维的视频监控业务成功进驻印度教育市场、委内瑞拉电力行业市场。并将国内成熟的解决方案经过本地化的开发推向一些国家安全网,国家安全网项目类似于平安城市项目,相继参与的典型国家安全网项目包括阿根廷平安城市建设、法国里昂平安城市等,逐步在欧美高端市场提升品牌影响力。记者:能否预测2014年安防市场的趋势,及平安城市的走向?力维2014年有何新动作有何预告?
向稳新:2014年,中国安防市场整体仍将保持增长态势。但安防产品竞争会进入一个新的层次,将更多地表现为整体解决方案的竞争。
在国家和各地政策的大力支持、产业内各参与者的持续投入的背景下,2016年,中国的大数据产业继续保持了迅猛的发展态势,针对大数据的IT投资规模由2015年的124.9亿元,增长至2016年的179.5亿元,增速达43.7%。
我国的大数据产业还处在初始发展阶段,无论是社会还是产业,对大数据的需求还有巨大的挖掘潜力。在市场和政策的双重刺激下,赛迪顾问认为,大数据产业的高速增长态势将继续保持,预计2017年,增速将保持在40%以上,针对大数据的IT投资规模将突破250亿元。
大数据产业快速发展
2016年,我国大数据产业生态化进程加快,上海大数据联盟、中国大数据产业生态联盟等行业组织纷纷成立,数据源、解决方案提供商、研究机构、投资方、行业用户等生态参与者之间的联系更加紧密。
特别是2016年8月,中国大数据产业生态联盟的正式成立,为大数据产业内的共生互赢、交流合作搭建了平台,成为我国大数据产业生态建设的一大标志性事件。
区域集聚效应初步显现
在区域发展方面,我国2016年大数据产业的集聚效应初步显露,形成了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西部地区和东北地区五个各具特色的产业集聚区。
其中京津冀地区打造大数据协同发展体系,长三角地区城市将大数据与当地智慧城市、云计算发展紧密结合,珠三角地区在产业管理和应用发展等方面率先垂范,中西部已经成为大数据产业发展新的增长极,东北地区将行业大数据作为发展重点。
企业融资估值日趋增高
经过前几年的发展,我国大数据产业格局日趋成熟,处在A轮融资阶段的初创型企业占比有所减少,越来越多的企业走向了B轮甚至C轮的融资。而这些进行B轮或C轮融资的企业,由于经受过市场的检验,赢得了投资人的信任,融资估值也日趋增高。
过去两年,大数据的热潮催生出大批大数据企业和解决方案。2017年,随着大数产业的日趋成熟,各界对大数据的理解不断加深,大数据产业内的优胜劣汰将更加明显。
一部分在技术层面领先,或在行业扎根程度与实践积累较深的优秀企业,将拥有更大的话语权与竞争力;而另一部分技术水平不突出,且对细分行业理解不深、缺少行业资源的大数据企业,将在业务的开展开拓中面临较大困难,甚至逐渐被市场淘汰。
行业内竞争的加剧,将放大产业内的投资风险。而随着虚拟现实、人工智能、Fintech等投资热点的不断涌现,大数据产业也不再是资本炒作的最佳领域。
可以预见,大数据产业内的投资热度将有所下降,投资规模、频率的增长会有所放缓。但这并不意味着大数据产业已丧失投资价值,恰恰相反,大数据产业内值得投资的主题依然众多(如金融大数据、医疗大数据、工业大数据),只是对投资对象的选择将更趋于谨慎理性。
产业进入投资冷静期后,资本将更有针对性地流向优质的企业和项目,从而进一步促进行业内的优胜劣汰,同时投资方获得投资回报,融资方获得发展助力,形成产业的良性发展。
重点行业领域迎来应用爆发
作为大数据产业中最核心,同时也是最具价值的环节,数据应用将成为大数据产业下一阶段发展的重点。赛迪顾问判断,随着国家对“健康中国2030”“中国制造2025”战略的大力推进,医疗和工业的大数据行业应用有望在2017年迎来爆发。
关键词:智慧城市;信息产业;移动互联;标准化
基金项目:1.本文系2015年度河南省重点科技攻关项目《基于移动互联技术的河南省智慧城市建设方案与评价指标体系研究》(项目编号:152102310036)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2.本文系2014年度河南省高等学校青年骨干教师资助计划项目《中原经济区建设背景下多校区信息安全问题研究》(项目编号:2014GGJS-174)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一、河南智慧城市建设的必要性与紧迫性
1.1建设智慧城市是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的需要
城市保持经济持续快速发展急需转变增长方式,突破增长极限。城市发展日益受到土地、空间、能源和清洁水等资源短缺的约束,城市人口膨胀、环境保护等问题面临的压力也越来越大。智慧城市综合采用了包括射频传感技术、物联网技术、云计算技术、下一代通信技术在内的新一代信息技术,因此能够有效地化解以上问题。
1.2城市经济发展的可持续性要求产业升级和结构调整
城市必须拥有一批在未来具有核心竞争力的产业,才能具有经济的可持续性和发展潜力。智慧城市则可以通过技术手段的引入,以行业为单位建立虚拟和实体的创新协同机制(如智慧物流、智慧环保、智慧银行和智慧医院等),整合不同行业之间的协同机制(如智慧交通和智慧城管等),提升城市内部和城市之间的创新能力,推动产业升级和结构调整。
1.3建设智慧城市是信息技术发展的需要
智慧城市是在充分整合、挖掘、利用信息技术与信息资源的基础上,汇聚人类的智慧,赋予物以智能,从而实现对城市各领域的精确化管理,实现对城市资源的集约化利用。
1.4提高我国综合竞争力的战略选择
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往往伴随着重大技术的突破,对经济社会全局和长远发展具有重大的引领带动作用,是引导未来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
二、河南省智慧城市建设中的不足
全省的智慧城市建设得到了政府的大力支持,相关企业部门的广泛参与,取得了一定的成就如建设了一系列的智慧应用系统:平安城市应急指挥系统,交通管理系统等,并在不断完善系统的功能在全省智慧城市建设稳步前进的同时,也伴随着一些问题的产生。
1、由于缺少展示、传播、交流、分享平台,智慧城市的建设处于"孤岛"状态,缺乏有效的组织和管理,开发利用程度不够,缺乏数据与业务相结合的深入应用。
2、信息化阶段强调数据的集成,而信息在系统间业务流转时无法共享,造成现阶段系统间业务集成困难。
3、无法完全实现城市信息共享,不能为政府综合决策提供一站式在线信息综合服务。
4、缺乏统一性和系统性,难以满足产业升级所需的信息互联互通、业务高度协同的信息化支撑环境。
三、加快推进河南省智慧城市建设的对策
河南省的智慧城市建设的思路主要以民生服务在医疗、教育、住房、社区服务信息化建设为重点;以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市场运作;以“智慧城市”顶层规划与系统设计为起点;建立城市级“一级平台”和数据资源中心;编制智慧城市建设规范和实施细则。
因此,我们需要建设均衡的智慧城市,可以进一步细分为智慧城市基础层、应用层和管理决策层。
3.1 基础层
基础层包含政府及经济社会信息化的公共基础设施和服务,该层面建设导向为集约建设、资源共享。其中,网络服务包括光纤网络和无线宽带网络,具体分为公网、政务内网、政务专网、政务外网、政务无线宽带专网、政务传感网等;数据服务包含数据资源融合、数据云存储、数据交换,并通过云计算支撑数据资源的挖掘、整合、开放、共享等;载体服务是指云计算、云存储、市民卡、智能车辆卡、共享软件等服务和相关介质。
3.2 智慧城市应用层
应用层专注于各部门和领域自身的核心业务,包含智慧政务、智慧产业、智慧人文三大领域,该层面的建设导是聚焦业务、丰富功能。其中,智慧政务主要是政府、企业、个人之间交互关联,具体包括政府各业务部门的办公自动化系统、各业务系统等;智慧产业的主体包括政府机关、企业、个人等,主要是日常事务的处理或感知,具体包括公用事业信息化应用系统、信用应用系统、社交媒体、企业ERP/CRM/SCM、电子商务应用系统及相关智能化产品等。此外,行业应用层除满足部门、行业、企业及民生需求外,还为基础设施层集聚信息资源,并为集成应用层提供支撑。
3.3 智慧城市管理决策层
管理决策层基于基础层和应用层,围绕政府、市民、企业三大主体的需求,开展数据挖掘和智能应用,推动智慧产业发展,形成协同应用和交互服务两个层面,该层面的建设导向是统筹规划、融合服务。协同应用包含市级层面的各业务应用,如智慧医疗、智慧教育、智能交通、智慧社区、智慧旅游等;交互服务包含服务于政府、企业和市民的城市综合运行管理平台、智能门户等。
四、河南省智慧城市建设的保障措施研究
建设“智慧河南”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政府怎样配置资源,能否使用有限资源发挥最大效率,将直接决定河南省建设智慧城市的成效和进展的快慢。因此,要切实有效地推进河南省智慧城市建设,需要从建立领导机制、评估体系建立、制定标准规范、培养人才队伍以及信息安全保障等多个方面切实加强保障措施建设。
4.1 强有力的组织领导机制
要落实智慧城市领导小组职责,明确智慧城市各重点领域推进工作的责任领导和责任单位,在各部门信息化队伍中组建智慧城市工作团队;加大组织领导力度,智慧城市领导小组切实做好智慧城市建设战略、总体规划、年度实施方案、重点工程、重大项目的决策研究工作。
4.2 建立智慧城市评估体系
河南省智慧城市建设绩效的评估可通过引入评估评比机制,建立智慧城市发展论坛,引入第三方评估机构,根据不同智慧城市发展阶段,建立智慧城市绩效评估体系,分阶段对智慧城市建设推进绩效情况进行评估,评估信息和白皮书,为智慧城市建设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4.3 加快制定标准政策法规
加快制定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为智慧城市建设提供法规制度保障;针对智慧城市建设涉及的各行业,成立由政府部门、科研机构和社会企业专家和技术人员参与的技术工作小组,加快制定和完善智慧城市项目建设、应用推广、信息共享交换和运行管理等各环节的流程、技术架构、跨部门信息协同等方面的标准和规范。
4.4 提升信息化水平和能力
建立河南省智慧城市人才库和专家库,通过实行专业人才登记备案,提升信息化人才的规范化管理水平;与院校特别是市内高等院校、认证机构开展合作,引进信息化技能培训资源,规范信息化人才培养、认证和使用。
4.5 保障智慧城市信息安全
以现有电子政务的信息安全基础设施、技术标准、规划和政策法规为基础,构建河南智慧城市信息安全保障体系,推进制定智慧城市信息安全的标准、管理办法、规章制度以及信息安全预警预案等。
参考文献
[1] 白秋生.建设智慧城市 打造幸福咸阳[J].中国信息界.2012(4).
[2] 朱灵.智慧城市与智慧产业的发展融合路径分析[J],科技致富向导,2013年第 35 期.
[3] 史建政,于东敏,刘振强.基于国际对标的廊坊智慧城市建设模式与对策研究[J],廊坊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 年第 06 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