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优秀范文 教育科研概念

教育科研概念赏析八篇

发布时间:2023-10-13 16:08:10

序言:写作是分享个人见解和探索未知领域的桥梁,我们为您精选了8篇的教育科研概念样本,期待这些样本能够为您提供丰富的参考和启发,请尽情阅读。

教育科研概念

第1篇

关键词:高中数学;数学概念课;教学研究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20-195-01

数学概念课是数学学习最核心的内容之一。通过对数学基础概念的学习,学生可以很容易就找出数学题的本质问题,并利用一系列转换就可以解出答案。所以数学基础概念学习的好坏直接影响到了学生的数学成绩的好坏。

一、数学概念的产生过程教学

数学概念是人们经过长期的学习与实践得出的结果。高中数学课程繁多且困难,但是无论数学的题型如何变化,只要学生学好了数学基础概念,那么一切难题都可以由繁化简。教师在进行数学概念的基础教学时应该以提高学生的自我思考能力为主。让学生能够自己去思考,形成思考探索数学知识的习惯。例如,在“异面直线的概念教学”中,教师可以先提出异面直线的概念,然后让学生自己思考在平时的生活中会碰到哪些直线是异面直线。学生在了解异面直线的基本概念之后能够列举出一些平时常见的异面直线,但是也有可能有一些学生列举的异面直线是错误的。这时候教师应该指正出这些错误的地方,并进行讲解,这样能够加深学生的印象。同时教师也应该提出一些例子,比如,厚一点的课本棱角处连接的线可以看成异面直线,教室的各个角连线也可以形成异面直线。通过这两方面的指导与举例能起到更加好的教学效果。

二、数学概念课教学研究

数学概念课在高中数学学习中起主导作用,本文对如何学好数学概念课提出一些观点,以及进行了一些研究。

1、数学概念新旧联系

高中数学的学习过程中会学习很多的基础概念知识,如此多的基础概念且一些比较相似,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比较容易忘记以及混淆。例如,“异面直线与平面直线”“空间角和平面角”等。所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注意概念之间的密切联系,相互之间形成体系并教授给学生。指导学生如何理解每一种概念的含义,抓住重点,找清关联点与区分点。

2、联系实际,应用实际

高中数学是一门非常抽象的学科,学生在学习时不能明确理解概念对解题会有很大的影响。面对如此抽象的概念知识教师在教学时应该将这种抽象的概念进行转换。数学知识来自于实际也应当应用于实际。将难懂的数学概念转换到实际中有利于学生的记忆和理解。例如,在“集合与元素的概念”教学中,教师可以将全班的男生和女生看成一个集合,其中的一个男生就是这一个集合中的一个元素。这样一个例子,在课堂上能够非常直观形象的让学生理解数学概念,提高了课堂效率。

3、提高文化素养

早在几千年前就人们就已经发明了数学这一门学科。随着时间流逝,数学被运用到了越来越多的方面。在数学的历史长河中也有许多名人为了数学研究贡献了自己一生的时间。教师在上课时可以向学生讲解数学的历史文化,这样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也培养了学生的数学文化素养。比如,在“指数”概念教学时,教师可以让学生在课前通过自己查阅资料,了解有关指数的历史背景。学生通过自己的了解以及在课堂上相互之间的交流,可以更加深刻的认识指数的概念。又比如,在“复数”概念的学习时教师在课堂上通过对布莱尼茨进行介绍,介绍他的生平以及一些数学方面的卓越贡献和著作。这样做不仅有利于学生了解数学名人扩大学生的知识面,也提高了学生的课堂学习兴趣,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数学概念。

4、因材施教

在数学概念的学习中,教师应根据学生的悟性以及理解能力来进行不同的教学。除了对学生因材施教外,对数学概念也应如此。由于数学概念的难易不一,且种类繁多,教师也应该根据不同的概念分门别类,针对不同的概念进行因材施教。教师在课堂上不能有好的创新,一直用老一套的教学方法,上课内容枯燥不能引起学生的积极性,对学生学习会产生很大的影响。因材施教、提出创新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帮助学生更好的掌握概念知识。

三、课堂应用,课后反思

教师不仅要让学生理解高中数学概念课学的知识,同时也应该教会学生将这些概念实际运用到习题上解决难题。但是,要想真正的做到熟练运用还需要大量的练习。但是与之前的“轻概念,重做题”的教学方法相比我们应该换一种教学方式。虽然解题对数学的学习十分重要,但是不能把全部的时间放在解题上,同时还需要清楚的理解以及熟练的运用概念知识。所以,教师在课堂上讲课时,不能一味的让学生去解题,只有在完全理解概念之后,进行一定量的数学习题测试,这样做才能充分发挥课堂学习的作用。否则,概念混淆不清就去解题,不仅问题解决不了还降低了学生的学习效率以及学习兴趣。

一节课有四十五分钟,课堂上学生应该认真学习基础概念知识,下课后进行适当的练习来巩固一节课所学习的内容。教师则应该在课后进行思考分析,不同概念之间有何联系,教学中有哪些不足还需要去改正,平时应该多注意学生的学习效率帮助学生更好的学习数学概念。教师还应该多注重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进行引导作用。让学生能够主动思考,培养学生主动思考的能力。

高中数学概念课的学习对高中数学有着很大的影响。教师必须重视高中数学概念课的教学,改变原有的教学模式,不断的提出创新。正如一句古话,“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所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更应该要注意学生对基础概念的学习,教会学生解题时的技巧与方法,如何去更好的运用基础概念解题。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既要做到重概念,也要做到重解题,要做到两头兼顾,将概念与解题相互融合在一起,只有这样才能让学生的数学成绩得到更好的提高。

参考文献:

[1] 邝燕冰.高一数学概念课的有效教学研究[D].广州大学,2013.

第2篇

一年级的学生刚从幼儿园大班升上来,虽然他们的抽象思维有了较大的发展,但是对于他们来说,要唱好“看不见、摸不着”的音符还是有很大的难度。如果只是进行枯燥的教唱,必然会扼杀学生对音乐课的兴趣。识谱,是打开音乐大门的钥匙,也是音乐教学中学生必须获得的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不同学段的学生识谱要求各不相同,良好的识谱能力是学生基本音乐素养之一,也是顺利实施音乐审美教育的必备条件。

刚上一年级的学生在认谱这一块还是一张白纸,因此,在这个阶段的识谱教学设计尤为重要。好的开端,能激发学生兴趣,使他们对认谱产生浓厚的兴趣,从而对今后的识谱教学打下一个良好的基础。反之,如若在这一阶段,让学生对识谱产生了厌烦、恐惧心理,这必将为今后的识谱教学带来“麻烦”,从而产生学生喜欢音乐却讨厌上音乐课的怪现象。因此,音乐教师对一年级阶段识谱教学要求的理解以及识谱教学的设计理念非常重要。

一、 结合学生年龄与身心发展特点,把握好知识深度

1. 结合低年级学生年龄、生理、心理特征学习乐理知识

低年级所要求掌握的识谱知识比较浅显,因此,称为识谱知识,而不称作乐理知识,这也给小学低年级识谱教学一个明确的定位。识谱知识比较抽象,在进行一年级的识谱教学中,应从感性入手,深入浅出,逐步提高。以学生生活和地方实际为主,选择学生喜闻乐见、容易掌握理解的教学载体,以一定的“物质基础”为支撑,运用各种媒体和手段,将枯燥乏味的乐谱知识和音乐技能生动精彩地呈现出来,寓单调的音乐知识于丰富多彩的情境活动之中,使学生潜移默化地理解掌握这些音乐知识和技能,培养良好的学习兴趣并打下良好的音乐基础。

2. 降低识谱难度,淡化“双基教学”

新课改已经推行了好多年,在这些年的教学改革过程中,音乐教师对识谱教学作出新的探究和尝试,然而,有些教师偏离了课标要求,忽视了“识谱”教学的重要性,过分降低了学生的音乐知识和技能的基本要求。低年级识谱能力的培养起着音乐大厦基石的作用,如若在低年级阶段忽视了这一能力的培养,那么音乐大厦必将无法成功筑起。

二、迎合学生“口味”,因时制宜地制订识谱“菜式”

1. 让识谱教学在欢快的情境中开展

一年级学生的思维尚处于形象思维阶段,比较感性,暂时难以接受抽象的音乐事物。针对这个年龄段的孩子活泼好动、模仿力强、理解力差的特点,我们可以根据教学内容,创设符合教学内容、迎合低年级学生心理的教学情境,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让他们愉悦轻松地学习。游戏是低年级学生最为喜爱的活动,我们可以在游戏活动中开展识谱教学。例如,在教学一年级识谱时,我创设了如下音乐情境:我用电子白板给学生展示了一栋7层楼高的房子,初看时,各个楼层的窗户都是紧闭的,早晨的太阳慢慢升起,此时《问好歌》的音乐声响起前半段,我和你,问一声好,此时住在5楼的窗户打开,出现了大公鸡,由大公鸡对着它的好朋友小喵咪问好,唱“5 ――”,接下来三楼的窗户打开,出现了小猫咪,小猫咪回了一句“3――”,这样的设计无形中给学生建立了音高概念,也激起了他们对认识其他音符的兴趣(还有5个窗户没有打开,它们会出来唱什么呢?给学生设置一个悬念)。在模唱单音时,我用角色扮演的游戏激发学生演唱的兴趣,再用小组比赛的方式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使得整个识谱环节生动、有趣,学生一点都没感觉到识谱是枯燥、乏味的。

2. 让识谱立足于正确的节奏把握之上

节奏是构成音乐的重要基础,是音乐的三大要素(节奏、旋律、和声)之一。有人曾形象地说:“旋律是音乐的灵魂,节奏是音乐的骨骼。”也有人说:“旋律是音乐的血液,节奏则是心脏的跳动,推动着血液的运转。”音乐教学节奏先行,有效的节奏训练能够对试唱教学起到事半功倍的功效,如果能让学生快速准确地掌握节拍的强弱规律,对后面识谱教学的开展将起到推动作用。

(1)寓节奏训练于游戏之中。游戏,是一年级学生学习活动的主要载体之一,把节奏训练寓于游戏活动中,可以让学生学得轻松、学得快乐。例如,在“嘎嘎小鸭子”里的拓展训练中,有X――、X、X X这三种节奏,我为这三种节奏编了一个情境故事:有一天,鸭妈妈带着它的2个鸭宝宝――鸭哥哥和鸭弟弟去池塘边游玩,等到上岸的时候鸭妈妈发现它的鸭宝宝不见了,于是着急地叫唤起了它的鸭宝宝,发出了这样的声音:嘎――,不远处的鸭哥哥听见了,赶忙回答鸭妈妈,发出了这样的叫声:嘎、嘎、嘎,鸭弟弟发现自己走丢了很着急,发出了这样的叫声:嘎嘎嘎嘎嘎,让学生分别扮演这三种角色,模仿他们的叫声,并请学生设计三种鸭子叫唤时的动作,学生很容易地就把三种节奏念好了。把这三种节奏组合起来进行和声训练,也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为今后的老大难问题――合唱教学做了良好的铺垫。

(2)结合生活中的知识经验进行节奏训练。一年级的学生活泼、好动,他们经常会在课间走、跑、跳,结合这一现象,我把X 、X、X的节奏训练和学生走、跑、跳结合起来,让学生跟着老师的琴声(琴声演奏以上三种节奏)边念(念走、跑、跳)边走,感受各种音符的时值。

3. 利用对柯达伊手势的适当改编,开展唱名背唱练习

第3篇

【关键词】生本教育理念 2∶7∶1农村高中英语课堂教学结构与模式 三案并举

一、引言

农村高中英Z课堂教学问题多,“教师为本”是关键性问题。农村高中生源竞争激烈,质量水平低,学校发展困难,想超常规发展,取得突破,就要研究新课改理念、改变课堂教学结构与模式。国外关于教学模式思想源于古希腊的苏格拉底“对话法”教学,其谈话模式“讽刺――定义――助产”,对西方教学模式探索有启蒙作用。夸美纽斯提出教学必须“遵循自然”原则,代表作《大教学论》总结确立了集体教学模式――班级制。随后,教学模式研究从未间断,成果不断涌出。赫尔巴特提出“明了、联想、系统、方法”的教育模式。苏联凯洛夫“组织教学、复习检查、导入新课题和新课讲授、新课巩固、布置作业”的五环节教育,被总结概括为三中心:“教师中心”“教材中心”“课堂中心”的有效教学传统。杜威根据“知行合一”教育思想,提出“学生”“经验”“活动”为中心的“指导和发现”教学模式。至今还有重要影响的教学模式有:罗杰斯“非指导性教学”理论,洛扎诺夫“暗示”教学模式,布鲁纳“发现”教学模式,萨奇曼“探究训练”教学模式,兰本达“探究―研讨”教学模式,谢夫特“角色扮演”教学模式等。我国教育模式研究自古就有,但论述零散,没有完整体系。改革开放以来,既对外来教学模式进行研究,也在批判继承的基础上开始了本土的教学模式探讨。很多教学模式取得了成功,如杜郎口“10+35”模式、山东兖州一中的“循环大课堂”模式、江苏灌南新知学校的“自学交流”模式、河北围场天卉中学的“大单元教学”模式、山东的“271”模式及郭思乐“教育走向生本”,学生“先学”,老师“后教”模式。

二、实验

(一)实验假设

本实验假设为:运用生本教育理念的2∶7∶1高中英语课堂教学结构与模式会更有利于提高课堂教学效果。这一显著效果将全面表现在农村高中学生二语习得过程中。

(二)实验设计

对英语水平相当的两组被试学生,运用生本教育理念的2∶7∶1农村高中英语课堂教学结构与模式进行控制处理。实验组接受实验操作,考察实验组和对照组的英语成绩,以观察对学生二语习得的效应。

1. 被试

福建大田县鸿图中学高一(1)和(4)班108位学生,根据中考英语成绩和性别,分为异组同质的两个班。对两班的英语中考成绩分析表明,两组被试学生英语水平没有显著差异。

2.实验材料

人教新课标英语必修一到四为读物,学习兴趣调查问卷和英语测试卷。

3.实验工具

通过观察研究、问卷调查,运用生本教育理念的2∶7∶1农村高中英语课堂教学结构与模式,对学生在二语习得的影响进行定性分析,并对其进行纵向差异的对比分析。

4.实验过程

2∶7∶1“课堂模式”中,第一是课堂时间分配:首先是教师课堂讲解时间占比不超总时长的 20%,即 8 分钟(包括连续讲和分开讲);其次是学习(自学、讨论、展示)过程是一节课的 70%,即 28 分钟;最后是一节课的 10%,即 4 分钟反馈过关。(一节课按 40 分钟计算)如人教新课标版选修七第一单元Living Well。二语习得课文Marty’s story,讲残疾小孩Marty的故事。上课前8分钟brainstorm利用生本教育理念手段对语言、文字、声音、图画、影像等各种信息进行采集,关于问题What kinds of disability do you know?学生就会列出几种常见的身体残疾Physical disability,如缺胳膊断腿,耳聋,眼盲等,接着让学生选择一种身体残疾,感同身受,发表看法,然后导入课文,推测Marty有可能遇到的困难,该如何面对?学生体验推轮椅坐轮椅,控制轮椅,在28分钟学习课文内容,参考二语习得2014年的高考完形填空那篇体验坐轮椅,控制轮椅困难的文章,拓展知识。最后4分钟点评并复述Marty’s story。第二是学生组成分配:优秀学生20%,中档学生70%,后进学生10%。实验班54个学生中,11个能自己习得;38个学生要通过与同学讨论、老师点拨学会;5个学生要大家帮助,通过小组讨论、老师指导帮助完成学习任务。第三是对学习内容划分:不用讲学生能自学的20%;通过讨论能学会的70%;同学之间在课堂上展示、互相回答问题,老师强调、点拨、反复训练才学会的10%。“2”就是自己学会的,“7”是讨论巩固学会的,“1”是同学帮助、老师点拨学会的。

2∶7∶1农村高中英语课堂教学结构与模式操作:首先,精心设计“导学案”。采用“三案并举”即预习案、探究案和训练案,需要教师精心教学设计,教师的主导作用得到充分发挥。课堂上,学生们是主体,按教师设计布局开展学习活动,允许他们自由发挥创新。其次,班级管理建设要相信学生,放手让学生在自我管理中快乐成长。做法:每班都有“三驾马车”,即学习小组、科研小组和管理小组。小组间互相配合,促进课堂目标实现。再次,为了生本课堂的稳定,制定一系列保障制度,如备课。备课包括集体备课和个人备课,既要求教师加强集体备课和个人备课也要注意两者结合。集体备课是“宏观”的备课和“集思广益”的备课,是本学科大方向的备课,是理论方法、学习技巧,如何设计,如何指导学生合作探究,如何进行课堂设计,如何把握高考方向的。集体备课是对教材宏观把握和方法指导。而课堂的重头戏落在个人备课上,其重中之重在设计,包括学习过程、导学案、预测课堂情况,既要备教材,又要备学生。建立编制导学案制度,在“导”“学”“案”三个字上做文章:设计要坚持“知识问题化、问题层次化”;根据学情,分层设计;结合学生生活实际,激发学习欲望。反思教学过程,每节课后都要进行反思,并及时写在教案后;既包括问题,如教学设计出现哪些漏洞,课堂处理存在哪些问题,怎样处理更好等;又反思优点,主要是成功的做法,总结经验。反思还要在备课组、教研组中进行交流。评价制度,是最好的管理。课堂评价:每节课、每天、每周都进行评价,由科代表负责统计,然后,选出优胜者进行奖励。

5.实验结果分析

运用生本教育理念的2∶7∶1高中英语课堂教学结构与模式有利于提高课堂教学效果。这一显著效果在农村高中学生二语习得中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效率的最大化。即投入等量时间完成最大任务量。这里的任务主要指课堂内教学目标达成情况,教学内容、作业完成情况等。二是效益最优化。即学生被教育教学影响的积极程度。它的衡量是隐形的,如行为习惯的养成、兴趣志趣的培养,思维品质的培养等。

三、讨论

实验表明,本研究课堂特征,1.主动性:学生主动性主要通过兴趣、爱好以及深层次价值观的驱使,而不是外在因素。其建立的途径需要从以下方面着手:前提是要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基础是创设开发、包容、民主、合作的课堂氛围。作为教师来说,就应该通过提高课堂的趣味性来增加学生对知识的兴趣,进而增强学生课堂学习的主动性。2.互动性:我们所提倡的有效课堂是通过师生的互动性来实现的。教师要与学生展开互动、交流、合作,共同合作探究,以实现知识的获得,做到教学相长。3.生成性:教学设计和准备的重心,是放在如何充分地了解学生、把握学生在课堂中的真实状态;放在如何解读课本文本和教学任务的具体要求以及根据自己对学生的了解而增强教学的实用性。生成性课堂教学锻炼了学生创造性思维品质,培养了创新意识。生成的知识既源于课本又高于课本,而且生成性的过程和知识比起来,知识本身更有价值,正因此我们的社会才能不断创新,不断向前发展。4.展示性:让学生们尽情地展示成果,这样才有成就感、进步感、落后感、时间感;同学们“你追我赶”才能促进学生的进步成长。5.差异性:教师在设计问题时要分层设计,难易不同、深浅不同、形式不同。学生的差异性,要求我们因材施教、因势利导、对症下药,“一把钥匙开一把锁”。不同差异的学生都应该得到肯定认可,都能体会到自身价值实现的喜悦。俗话说:“一花盛开不是春”,我们要的是百花齐放、百花争艳,这样我们的课堂才能变得丰富多彩。

【参考文献】

第4篇

关键词:环境工程概论;研究型教学;课题式教学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5)12-0125-02

研究型课程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以身边及生活中获取的各种课题为学习载体,利用已有的专业知识开展主动性研究,在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全过程中不断构建及完善专业知识体系、掌握研究方法,完成专业知识学习的过程[1,2]。研究型课程能够极大调动大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积极性。在研究型课程中,教师的作用不在于传授知识,而在于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而这些问题往往没有标准答案[3,4]。因此,研究型课程是一种强化学生主动学习的理念、策略和方法,侧重于学生主动探究的学习活动,是目前高校专业课程教学改革的重要方向。

目前在国内大多数高校中,对研究型课程的开设方式缺乏全面系统的认识,或者只进行了小范围的探讨,或者未开设。在此背景下,本文以桂林理工大学环境工程专业开设的《环境工程概论课》为例,提出了一套基于研究型课程理念的课程设计方案及学生能力培养方法。

一、课程改革目标分析

《环境工程概论》课程既是环境科学的一个分支,又是工程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以往的教学体系中,该课程通常作为针对非环境工程专业学生开设的选修课程,主要介绍环境保护的基本理论、基本技术、环境现状,是当代大学生环境素质教育的基础课之一,使非环境专业学生能够对污水、废气、固体废弃物以及噪声等污染的治理方法和原理有所了解。近年来,随着《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和《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若干意见》精神的深入贯彻[5],环境工程专业培养方案的调整,《环境工程概论》成为环境类专业新生学习的第一门必修专业基础课。

作为环境工程专业新生的入门课程,《环境工程概论》的教学效果直接影响到学生对后续专业课程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果。概论类课程的共同特点是涵盖内容多、知识更新速度快,基本内容既包含了水体污染、大气污染、固体废物污染、物理性污染的控制及治理原理与方法,也涵盖了环境监测与评价、环境规划管理等方面的有关内容,同时还介绍了环境领域最新研究成果和发展趋势,每一章节的内容就是一门独立的课程。由于课程内容多,知识点零散,传统的单个教师主讲的“灌入式”全讲课模式存在着较大的问题,不仅让授课老师上课吃力,浅显且泛泛的内容对学生也缺乏说服力,导致学生兴趣下降,课堂气氛不活跃。

对于刚入校的大学新生来说,他们对环境工程专业知识的理解还只局限在媒体报道的“雾霾”、“温室效应”、“富营养化”及各种污染事件上,迫切希望了解自己所选择的专业的具体方向及内容。在此情况下,为使学生明确学习目标和未来职业发展方向,找到自己的兴趣点,《环境工程概论》课程教学应通过宏观与微观相结合的方式,通过教师总体讲授,使学生对环境专业有总体认识。然后,学生在教师讲授的基础上,结合身边环境问题,成立课题小组,开展一些研究型课题的学习。这些研究型教学课题的开展,可以使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查阅资料、社会实践调查等,对身边环境问题的发生根源、基本原理、解决措施等进行深入了解。这样,在完成课程任务的同时,既熟悉了环境工程专业的学习、研究方法,了解到环境工程专业在社会发展中的地位与作用,又激发了学生对环境工程专业的学习兴趣,建立起对我国环境保护事业的责任心,为今后专业课程的学习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二、环境工程概论研究型教学的具体实践

根据环境工程概论课程的培养目标、教学内容的要求,本课程的研究型教学由课题设计、课题实施、成果评价三部分组成。

(一)课题设计

课题设计是研究型教学的基础,是以课题为中心对学习内容进行的重新规划。根据学生人数,并考虑到学生的专业认知水平,结合桂林市在环境保护问题上取得的成果,将《环境工程概论》教学内容课题设计为以学生调查实践为主题。在课堂教学中,以学生通过调查发现的问题所作的汇报作为各章内容的开题,进而引出各章理论主题内容。然后,教师结合学生研究内容进行总体讲授、指导,使得课程生动、课堂气氛热烈,进而带动学生学习的兴趣。课题设计的具体内容包括:桂林市水污染状况调查、桂林市大气污染状况调查、桂林市固体废物状况调查、桂林市声环境以及桂林市的生态之城建设五个部分。

(二)课题实施

1.成立课题小组。课程第一堂课为导论课,由教师对目前的环境问题及环境工程研究方向等内容进行总体讲授,布置研究型课题并对课题进行说明。课后学生根据个人兴趣报名,教师根据“组间同质、组内异质、优势互补”的原则进行微调,保持各组同学水平相当,每组6名同学。

2.方案设计与实施。各小组成员首先根据课题题目,明确完成目标,讨论课题实施方案;然后进行组内分工,完成资料收集、查阅、现场调查、数据分析汇总、书面总结及口头汇报等工作。具体实施过程以课下业余时间完成为主,教师轮流跟组进行指导、答疑以及必要的理论知识补充,帮助学生解决在课题完成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经过分组讨论,各课题小组方案设计内容如下表1所示。

在完成过程中,数据信息来源主要包括图书馆的图书、期刊、统计年鉴、环境公报等纸质资料,图书馆的电子资源,如CNKI数据库等,以及环保局网站、环保局实时监测系统等网络数据资源。然后,再结合实地调查结果,完成课题的研究。

(三)课题成果评价

1.成果展示与评价。首先由组长作为代表对课题完成内容进行汇报,同时对课题完成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及解决方法进行介绍,课题组成员共同对其他小组的提问进行解答。根据汇报结果和答疑情况对课题成果进行评价,评价结果由三部分组成:组间评价、组内互评和教师评价。课题小组根据评价内容对课题内容进行进一步修改,并形成书面报告上交。

2.成绩评定。研究型教学课程的成绩评定方法采用形成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相结合的方式[6]。其中课程总成绩由学生个人的平时表现(包括课题表现、对小组课题项目的贡献)、所在课题小组成绩(要求3~4名环境工程专业老师对小组作品进行评定,取平均分)、期末考试成绩(闭卷考试)三部分组成。

三、总结与反思

在研究型教学过程中发现以下两点需要进一步完善。

1.完善学生在课题完成过程中的过程管理工作。小组成员应记录下课题完成过程中的日记与心得,不断总结课题完成过程中每个环节的安排是否合理,有无改进措施,如成员分工情况是否合理、时间安排是否得当等。

2.教师对课题完成过程的反思。如根据每个课题完成情况,评价课题设计是否合理、能否达到教学目标、研究开展过程中存在哪些问题,如何实现教学效果的最优化,以期在今后的研究型教学中不断完善。

参考文献:

[1]陈浩,郭龙建.高等院校本科教学中开展研究型课堂教学的思考[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2013,(4):192-193.

[2]冯湘,王雷,林亚平.研究型大学创新型课程教学模式探索[J].计算机教育,2010,(18):69-74.

[3]钟秉林,董奇,葛岳静,等.创新型人才培养体系的构建与实践[J].中国大学教育,2009,(11):22-24.

[4]赵洪.研究性教学与大学教学方法改革[J].高等教育研究,2006,27(2):71-75.

第5篇

        (一)教师的教学观念要真正改变

        只有教师的观念发生转变,才能接受最新最好的理念,也才能使他的实际教学发生改变,朝着课改方向前进。教师必须从演讲台上撤下来,把学生从听众的心理角落中请出来,努力使学生回归学习的主置,使其真正全身心投入到课堂学习中来。授课是将新知识输入学习者脑中,优秀的授课必须以学习者为中心,并且要与学生自己的目标和现有的知识联系起来,“促使学生联系的越多,学生就学得越多”。调动学生全部感官扩大神经兴奋的刺激区域和兴奋频数,是快速学习的根本。真正优秀的教师总能确保学生充分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从而使学生从学习中获得尽可能多的信息。

        让学生多思考,只有思考才有问题,有问题才会有探究,有探究就会有发展。在这无形之中就能把你的教学理念融入到你的教学中,学生也在无形之中接受你的理念,同时学生自己也就在无形之中接受了新课标,在无形之中发展了自我。这样也就达到了新课标精神所要求达到的目的。

        (二)课堂中真正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这也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之处

        在课堂教学中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主动的学习,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

        课堂教学是影响学生学习活动最重要的情境因素。因此,优化课堂教学质量,构建一个可充分发挥教师教学的主导作用,激发学生学习的主体性的教学活动模式,是最为关键的问题。

        1、突出化学实验在课堂教学中重要作用:

        实验在化学教学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调动学习积极性。但有些学生只是看热闹,事后问那个实验是什么现象,说明什么问题,却一概不知。怎么防止这种现象,在实验之前可以提出相应的问题,用“激发他们的好奇心”来引起学生兴趣,这样效果更好些。

        实验为形成化学概念,认识化学原理提供了素材和依据。如学生实验金属钠的性质,通过对钠和水的反应现象观察,可以得出钠的主要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在课上学生自己能做的实验要尽可能让学生做,也可以利用课外活动进行一些“选做实验”和“兴趣实验”,让学生动手动脑,提高学生学习化学的积极性,开阔学生的化学知识面。

        2、让学生参与知识的概括过程:

        思维乃至智力的最显著的特性是概括性。 

概括在思维乃至智力的发展及其训练中的意义是十分重要的。所以不要像以前一样,让老师概括好了“塞给”学生,教师要在化学课堂教学中突出对学生概括能力的训练。

        根据学生已有的化学知识和学习化学过程中形成的经验,使学生对概念有较深刻的印象。如对原子结构和元素周期律的学习。学习元素及其化合物的知识时,要引导学生学会从“个别到一般”和从“一般到个别”的学习规律。在学习过程中对所学知识进行及时的概括和总结,对提高学生能力方面是很有帮助的。

       (三)加强教师的课前备课

        在新课程改革下,随着教师角色的转变和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备课不再是教材内容的简单的诠释、教学过程的简单的安排、教学方法的简单的展示,它的性质、功能、方法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只有我们的设计是让教材内容与学生的经验、体验建立了联系,搭起了教材内容通向学生生活世界的桥梁,让我们的教材内容更好地激发起了学生的探究热情和认知欲望时,我们的课堂才会充满生命般的活力,学生才能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教材中死的知识才能成为转化为学生的能力和品质。

        注重学生差异,根据不同情况,有的放矢地备课,有针对性地设计适合不同类型学生的学习活动,使每一个学生都能得到不同层次、不同程度的发展。“为学习而设计教学”意味着不能仅仅考虑教师教得方便,教得精彩,教得舒畅,而是应把学习和学习者作为焦点,以教导学,以教促学。从现实的教学情况看,一些教师在备课时,往往更多考虑自己怎么上这堂课,而很少把自己当学生来想想:如果我是学生,学习时我会遇到什么问题?我怎样才能较快地掌握?……所以,在备课中要始终把握自己备课的目的:是让学生更好地学习而备,是为学生学习而准备。学生才是真正的主人,不是为自己好教而备。

        (四)注重课后备课,提高教学反思能力

        传统的备课是施教前的精心设计,一旦物化为教案,就一劳永逸,反复使用。按新课程标准来看,完整的备课应该是教学前的预案+教学中的记录、调适+教学后的反思。预案设计宜粗不宜细,只需设计话题、设计活动板块、设计主问题,只为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提供平台。备课的精华在教学中的记录、调适,教学中,有时候学生的行为并没有按教师的设计意图来进行,教师要观察、倾听,了解学生的原始理解,发现他们富有创意的闪光点,从而调整教学目标、教学问题、教学流程,完成第二次备课。

第6篇

关键词:新课改;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研究

众所周知,语文课程是一门基础性和工具性很强的学科。小学语文教师的教学的目的就是让低年级学生学会正确运用言语文字,打好听、说、读、写的基本功,而阅读教学则是听、说、读、写教学中一个重要环节,是语文阅读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语文教学的核心。而课堂是教学的主阵地,如何利用好每一节课的40分钟抓好低年级阅读教学呢?下面就谈谈笔者在教学实践中的一些体会:

一、认真抓好读书模块

教学实践表明,朗读和默读是阅读教学中最重要的训练。各年级都要重视朗读,充分发挥朗读对理解课文内容、发展语言、陶冶情感的作用。朗读和默读,既是培养小学生阅读能力,又是提高小学生理解内容的一种手段。既然是能力,只有靠反复训练才能形成,既然是理解内容的有效方法,老师就要经常运用指导朗读、默读的方法来理解课文。

小学低年级语文课堂教学是学习语文的起始阶段,要一点一点地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默读能力;要更多地通过听读体会和朗读体验来理解内容,而不是靠讲解来理解内容。因此,低年级语文阅读教学一定要抓读书这一环节,要使每个学生都有足够的读书机会,要把朗读、默读贯穿于教学的全过程,使得每个学生依靠在课堂上“读”的训练把每篇课文读熟,逐步培养和提高朗读能力和默读能力。正确地读,就是要求学生能流利地读和有感情地读的基础,也是低年级朗读训练的重点。所谓正确,要求学生读每个字都要发音正确,特别是要读准生字的字音;用普通话读,要杜绝地方音;还要读好轻声、儿化等。二要做到能按句逗停顿地读;三在读长句子中和段落之间需要停顿的地方,会自然停顿。

二、抓好理解重点词和句子

低年级阅读教学要指导学生理解词句,初步理解课文内容。词、句训练着重抓哪些?要抓较难理解的重点词,如古诗《静夜思》中的“疑、举头、思”;古诗《草》中的“离离、岁、枯、荣、尽”;课文《小兔和树的对话》中的“叶绿素、花青素、蒸发、保护膜”等。抓对于表达句子的意思起较大作用的关键词,如,《蓝树叶》中的“小声、吞吞吐吐、皱着眉头、不由得”。抓用词准确生动的好词佳句,如,《秋天》中的“电报来了,催我们赶快到南方去呢!”《数星星的孩子》中的“满天的星星像无数珍珠撒在碧玉盘里。”抓对于表达课文内容有重要作用的句子,如,《温暖》中的“深秋的清晨是寒冷的,却送来了春天般的温暖。”《吃墨水》中小说的话:“吃点墨水好哇,我肚子里的‘墨水’还太少呢!”。

在阅读教学中,除了理解词、句,学习积累和运用词和句,也是词句训练的重要方面。首先,要结合讲读,使学生牢固地掌握生字新词,做到读准字音、理解字(词)义、记住字形、大部分能够在口头和书面语言中运用。懂得意思,才能真正理解;只有真正理解了,才能成为积极词汇,才能灵活运用。而反复运用又能加深对字词的理解、促进对字词的积累。其次,要重视指导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积累句子并学习运用书中的句子形式表达自己的意思。此外,熟读和背诵有助于积累语言,有助于用规范的书面语言纠正不那么规范的口头语言,以逐步养成良好的语言习惯。

三、想方设法激发小学生阅读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了兴趣,学习内驱力被极大地激发起来,产生机械的学习动机,正如教育家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在这种情况下,学生能够表现出超常的勇气、钢强的毅力和非凡的智慧。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方法很多,比如根据课文内容创设活灵活现的情境、开展有趣的竞赛、巧设生动问题、采用先进的电教手段等。例如我在教学《蝌蚪找妈妈》一课,可从课题处设疑:①小蝌蚪为什么要找妈妈呢?②小蝌蚪的妈妈究竟去了哪里呢?③最后小蝌蚪找到了妈妈吗?怎么找的?……这些新奇的问题容易激发低年级学生的兴趣。设疑还可在字词处设疑、在句子上设疑、在插图处设疑、在标点处设疑、在课文重点和难点处设疑,只要能找准设疑点,学生探究阅读的兴趣就会被激发。

一般说来,小学生的自制力较差,教师进行阅读课教学时,学生就会“热”一下,过几分钟时间,又会“冷”下来了,这时需要教师注意适时调动学生思维的主动性:一是当学生认为对课文内容理解得差不多,没有什么可想的时候,就追问一个可以加深理解的问题;二是当学生思考遇到困难时,就提出有点拨作用,能使学生豁然开朗的题;三是当学生的思维处于抑制状态,不愿思考问题时,就提出可能引起争论的问题,以激发他们探讨的兴趣;四是当学生满足于自己能从一个角度提出问题时。学生有了学习兴趣,就能积极主动地学习。因此,教师要经常性地提醒学生,或结合教材,开展读书活动、演讲比赛等。通过多种多样的形式对学生进行阅读目的教育,不能让其松懈。只有这样,才能达到激发学生阅读兴趣的效果。

四、努力培养小学生的良好的阅读习惯

良好的阅读习惯对形成阅读能力、提高阅读效率有着重要的作用。良好的阅读习惯一旦养成,便会成为个人的宝贵财富,终生受用。在小学阶段,尤其在低年级语文教学中就要着重培养学生认真预习的习惯;一边读,一边想的习惯;不动笔墨不读书的习惯;主动克服阅读困难的习惯;使用工具书的习惯及勤于阅读的习惯等。

总之,在低年级的语文阅读教学中,我们要根据学生年龄特点,创设丰富多彩的读书形式,教师以信任和鼓励的态度来肯定学生,支持学生,尊重学生,理解学生,满怀信心地相信他们,并注意给予积极性的评价,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将点点滴滴积累于平时,低年级小学生的阅读能力就会不断提高,良好的阅读习惯就会形成,从而让小学生在平时阅读中享受到无穷无尽的乐趣。

参考文献:

第7篇

关键词:聋生;教学策略;高效课堂

聋生不同于正常儿童,由于听觉和语言双重障碍,聋生更擅长使用视觉,因此,我们应该更倾向于发展聋生与其视觉相关的能力,备课时,更应注重聋生的特殊性,多选择形象化的视觉教学媒介,多关注聋生的核心素养。然而当前,初中聋生英语教学模式较为落后,因此对现行初中聋生英语课堂教学改革势在必行。

一、初中聋生英语课堂教学改革的必然性

英语教学中经常用陈旧的教学模式和手段,教学中的创新不够。十几年的教学经历,“题海式和放羊式”的教学模式,使聋生学书本知识有时会非常吃力,谈何创新。

引导聋生主动探究的能力尚待提高。以往英语课上过于注重多样化的教学手段,教学效果不显著。新课改要求教师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从聋生的特殊性出发,应关注教学策略,组织聋生小组合作探究学习,这是重中之重。目前,这方面的工作实施不够好,有待提高。

对聋生思维的拓展训练不够,若能力测试题稍有难度,聋生就不能准确地作答,特别是少数聋生对于阅读理解、完形填空题总是答非所问。例如,2013年中考完形填空题:

Cars are very popular in America.When the kids are fourteen years old,they dream of having their own 1. Many students work after school to 2 a car.

1.A.cars puters C.bikes D.houses

2.A.borrow B.buy C.lend D.sell

大部分聋生都能选出第1题的答案,根据句首就能得出结论,但是对于第2题就无所适从了。针对此类型题,今后还需强化拓展聋生的思维能力。

通过以上分析,我们清楚地知道初中聋生英语教学任重而道远。因此,初中聋生英语的教学改革势在必行。

二、构建聋生英语课堂教学改革的策略

1.利用多媒体的多重性,提高初中聋生英语教学的有效性

视觉是聋生认知英语的主要器官。备课前,注重教学策略的构建,通过多媒体在视觉上的优势来带动各种感官的学习,将会使英语教学更加有效。如果在单词教学中能让聋生做到眼、口、手、心同时使用,就可使各个感官间产生联系,加深对单词的记忆。比如聋生看animal,按照自然拼读法则轻声练习跟读,接着用眼观察单词,同时伴随手势拼读,大脑中英循环输入“animal-动物,动物-animal”。这样,聋生会学得很轻松,记忆更深刻。

2.优化教学策略,建立高效课堂

其一,营造良好的师生关系,是实现高效课堂的基础,教师要放下架子,与聋生形成一种朋友式的新型的师生关系,这样才能创造出愉快的学习氛围。例如,我们班有一个男生,他平时很内向,不爱跟同学交流,但是我发现他自尊心特别强,因而我在教学中采取积极的态度,尽可能运用激励性的语言,如:“说得真好!你真聪明!”或与他进行心灵沟通,从生活和学习上多关心他,慢慢激发他学习英语的情感。此时,我深刻地感觉到,作为一名老师是多么幸福,“特教”这个职业让我感到无比自豪,每当我付出一点爱,收获的就是孩子们无比的信赖与爱戴,我时常会在心底呐喊“我是一名特教工作者”。

其二,注重提高聋生的学习兴趣。英语高效课堂最突出的特点就是:课堂的学习气氛活跃,师生合作交流的方式灵活,学习效果显著。而如今,初中英语实施了新课改,教材不断地更新、编排,那么怎样才能使聋生课堂教学走向高效呢?

(1)在游戏中学英语

游戏教学可以活跃课堂气氛,吸引聋生的注意力,提高聋生的记忆效果。聋生学英语,主要靠视觉的“头脑风暴植入”,对课堂的投入以个人的兴趣为主,比如词汇教学,可以用guess the riddle猜谜或“发音口形”猜词的方式进行。又如句型教学,如“Hide and Seek”“Act and Say”小游戏,能使所学的语言材料更加真实,能更好地培养聋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还有语法教学,可以设计真实的生活情境,让聋生参与表演(role-play)。例如,Unit 7 How much are these socks?教师既可用情境教学(go shopping购物实景课堂),又可用Hide and Seek组织教学,这些游戏既调动了聋生的参与性,又提高了聋生的拼读能力(手势拼读)。

(2)Group work的教学有效性

比如在Group work的展示过程中,充分设计好教学策略,能使组员的积极性调动起来。例如,Unit 3 What color is it?中的Group

work阶段,聋生竞争意识强烈,他们都积极抢答拼读单词,就连学困生也能积极参与,学习效果极为明显。此环节可以使每个聋生在交流与合作学习中都能得到充分的发展。事实也证明,协调合作的师生关系能为达到共同的教学目标起到促进作用。

当然,在课堂教学改革的过程中还涉及许多其他方面的问题,比如教材的改革、考试制度的改革、教师素质的提高等等,所有这些都需要我们英语教育工作者的不断努力、不断探索和总结。

总之,初中聋生英语教学要致力于优化课堂教学策略,激发聋生的学习兴趣,培养聋生的核心素养。亲爱的教育工作者,让我们一起竭尽全力“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在改革中完善,在优化中创新,给聋生营造出一片无限广阔的积极健康的生活学习天地,让每一个聋生都获得成长和进步!让我们一起为之fighting!fighting!fighting!

参考文献:

[1]王才仁.英语教学交际论[M].桂林:广西教育出版社,1997.

第8篇

关键词:《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 历史教科书 研究现状 展望

自2003年教育部颁行《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下简称《标准》)以来,高中历史新课改已超过十年。作为指导高中历史教学与课改的纲领性文件,学界不仅对《标准》本体进行解读研究,同时也研究《标准》的具体使用情况。如近十年来,学界对《标准》与历史教科书关系的研究就取得了较为丰硕的成果,提出了很多有价值的见解。本文拟就这方面的研究成果进行总结,以期能对今后《标准》的研究和历史教学有所助益。

一、课改十年来《标准》与教科书关系研究现状

(一)新课程标准下高中历史教科书编写存在的问题

学者们的研究认为,新课程标准下的历史教科书编写存在的问题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方面是《标准》给教科书编撰带来了一些困难。如连建平就三教科书,指出了新课标给教科书编写带来的困难和问题:“一是课程标准对必修教材编写的要求失之粗放,教材编写者不易把握其深度,致使几个出版社对同一个知识点编写的难度深浅不一;二是课程标准对学习目标的范围失之界定,教材编写者不易把握其广度,一线教师在授课时对教材提供的资料也很难取舍。”[1]同时由于新课标教科书有四个不同版本,虽然都以《标准》作为统一的依据进行编制,但是“一标多本”的教科书编写模式容易出现同一史实不同表述的问题。许永红结合4个版本高中历史教科书的5个实例,表达了一线教师对“一标多本”下教科书表述的不同的困惑[2]。而徐新、丁林兴还认为若按照《标准》选修六部分进行教科书编制,教科书容易出现“欧洲中心论,文化遗产分布面不广,文化遗产的类型不全,教材的创新空间受制”[3]等方面的问题。

另一方面是教科书编制完成之后,有学者发现新课标教科书存在一些违背《标准》主旨之处。如赵亚夫就指出“现行实验版教科书,在内容上多难于《标准》的规定”[4]。张荣锁以岳麓版必修一第一单元为例,总结出教科书存在“违背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原则;人文精神严重缺乏;对师生学习历史兴趣的沉重打击;动脑动手极为困难;提供人生经验 、启示不够;培养现代公民意识不够”[5]等违背新课标主旨的问题。李然认为新课标下的教科书编写仍然没有摆脱《大纲》的一些影响和束缚[6]。而仇晓雯则将四个版本的历史教科书进行对比分析,指出“人教版对《标准》结合程度最高,岳麓版与《标准》的结合程度最低,除岳麓版,其他版本的编撰割裂了中外史的联系”[7]。此外,张淑贞的文章《对高中新课标教材的商榷》[8]也指出新版教科书虽然中外合编,但是只是机械地将内容组合,没有更深层次的知识的整合,实则也是违背了《标准》中外合编的理念。

(二)新课标下高中历史教科书编写建议

《标准》在实施建议的第三部分提出了教科书编写建议,对教科书的编写提出了五个方面的要求,涉及课程目标、课时、教科书多样化等内容。这些建议不仅为“教材编写和教师教学留下了一定的创造空间,也使教科书编写也逐步呈现出多样化的趋势”[9]。由于《标准》在课程体系和课程的内容上都有较大的变化,因此学界在《标准》编写建议的基础之上,还提出了教科书编写应掌握一些策略。宏观上看,一方面是要注重体例创新,建构一个“以时间为经,空间为纬,人类社会发展进程为主轴”[10]的教科书体系。另一方面,新课标下的教科书的编写需要更新观念,进行“转变学习方式的课文结构设计”[11]。如注重视“学科特点和学习方式内在统一的单元课目设置;注重提升课文辅助系统的地位与功能;注重强化史料解析、探究的功能等”[12],最终将新课标转变学习方式的理念融入到教科书的编写当中。

从微观上来看,研究对教科书具体模块的编写提出了建议。如徐新、丁林兴就结合《标准》中选修六的内容,为教科书的选修六模块的编制提出了“按时间编写,按区域编写,按类别编写”[13]的三点策略。陆晓先则针对新课标中“古代中国开疆拓土,侵华史的叙史观念,抗日史的简化,军事和战争问题”[14]等内容提出了自己的编写的建议,希望对教科书的具体编写中起到一定的指导作用。

二、《标准》与高中历史教科书关系研究展望

(一)《标准》与高中历史教科书关系研究存在的问题

1.教科书研究和《标准》结合的不够紧密。我统计十年来《标准》与教科书关系研究的文章时发现,有关新课标下的教科书的研究论文数量并不少。虽然很多文章提到了新课标,却在教科书的研究中脱离了新课标,完全只是对教科书本身的研究,新课标仅仅只是教科书身上的一个符号,没有将新课标和教科书很好结合起来研究。

2.《标准》与教科书相关研究涉及版本太少。众所周知,新课标下的高中历史教科书一共有四个版本,分别是人教版、人民版、岳麓版和北师大版(原大象版)。但到了具体的研究中,涉及最多的版本是岳麓版,其他几个版本相对较少。虽然四个版本的教科书都是按照同一个课程标准进行编撰,但是不同的版本在具体的专题编写、内容设置、细节处理等方面都有一定的区别,这就需要结合《标准》对每一个版本进行一定的分析对比。

3.教科书涉及的内容不全面。新课标下的教科书由三个必修和六个选修模块组成。在近年的研究中,就必修和选修角度看,更加注重对必修部分的研究;单就必修部分来看,又更为侧重于对专题一的研究。其实,就教科书的内容来看,选修部分较必修部分新增的内容更多,必修部分中必修二和必修三又比必修一新增的内容更多。新增的内容,本应该是研究的重点和焦点,但是在《标准》与教科书相关研究中却恰好相反,显得厚此薄彼。

(二)《标准》与高中历史教科书关系研究展望

根据《标准》与教科书关系研究中出现的问题,我建议未来有关教科书的研究应该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重视对选修课程的研究。新课标下的教科书选修部分一共有六本,其编撰的方式和编撰的内容都有不少的创新之处。这一部分的研究其实还有很大的潜力可挖。

2.加强教科书与《标准》的结合度的研究。不同版本的教科书与《标准》结合度如何,同一版本下不同模块与《标准》的结合度又是怎样,目前并没有较为深入的研究。而通过对《标准》与教科书的结合度研究,能够为教科书的编制和使用提供更多的参考,具有十分重要的价值。

3.加大“一标多本”的研究。新课标教科书有四个版本,但使用的都是同一个版本的课程标准。根据《标准》,对 “一标多本”的教科书编撰具体情况进行分析对比,对教科书的修订和多样化发展具有很重要的意义。

4.可适当采用量化分析方法进行研究。教科书研究中涉及的版本较多,内容也较多,因此教科书的研究中可以采用计量的方法,把一些重要的内容、数据进行量化分析,使整个研究显得更加直观和有说服力。

参考文献:

[1]连建平.从历史必修三看高中课标与教材的得失[J].中学历史教学参考,2007(1-2).

[2]许永红.该相信谁?――新课标下同一史实不同版本的不同论述[J].中学历史教学,2006(3).

[3][13]徐新,丁林兴.建议与构想:中学历史教师视野中的历史“课标”选修六[J].中学历史教学研究,2004(3).

[4]赵亚夫.高中历史课程改革与历史教育的现代化――绕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的反思[J].教育学报,2006(8).

[5]张荣锁.违背“新课标”主旨及目前先进教育理念的新课标教材――以岳麓版历史必修(1)第一单元为例[J].中学历史教学,2004(10).

[6]李然.新课标高中历史教科书的研究现状及展望[D].四川师范大学,2011(4).

[7]仇晓雯.21世纪初国家课程标准版高中历史教科书内容体系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08(4).

[8]张淑贞.对高中新课标教材的商榷[J].历史教学问题,2006(5).

[9]钟启泉,安桂清.怎样理解《历史课程标准》――华东师范大学钟启泉教授访谈录[J].历史教学,2005(8).

[10][11][12]曹大为.关于《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建设的对策与思考[J].历史教学,2004(8).

[14]陆晓先.对高中历史新课标及其教材编写的几点建议(上)(下)[J].中国教育研究论丛,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