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3-10-13 16:08:16
序言:写作是分享个人见解和探索未知领域的桥梁,我们为您精选了8篇的古建建筑设计样本,期待这些样本能够为您提供丰富的参考和启发,请尽情阅读。
【关键词】仿古建筑设计;概念;特点;基本样式;思路
1.仿古建筑的概念和特点
中国是世界文明古国之一。中国建筑文化历史悠远,形成独特,建筑物造型优美,结构严谨,宏伟中不失细腻,庄严中不失优雅。“仿古建筑”与古建筑几乎相同,但它已经完全脱离了具体型式的案臼,如果仅停留在型式上的理解,那么对传统建筑的因袭照搬就在所难免,也是对仿古建筑形式的偏见。所以说对“仿古建筑”一词全面和准确的表述是模仿古建筑设计的外在表现形式。
中国古代建筑特点体现在使用木材作为主要建筑材料,并保持构架制原则。为了保护木材,表面需加油漆,在长期的发展演变中,中国古代建筑形成独具特色的彩画制度,令世人叹为观止。鉴于木结构的耐火性很差且使用周期短,在现今建筑中已经不提倡使用;而构架制的结构形式和现在的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极为相似:传力途径明确,主体的承重结构和围护结构分开。这就说明框架结构是最能体现古建筑精髓的结构形式。这也为室内空间的灵活布局创造了条件。中国古代建筑中,常用多种多样的罩、挂落、隔扇、屏等自由灵活地分隔室内空间。但彩画制度这一形式在现今的钢筋混凝土结构中也只能通过外贴或喷绘等装修手段才能达到。
2.仿古建筑的基本样式
建筑的外部形态是在满足了功能和结构前提下的美化。西南地区穿斗式木构民居的平面布局是以“间”为构成单位而组建成单座建筑,再以单座建筑组成庭院。现代人对居住空间有了更高的要求,不但结构多样,功能的划分也愈加丰富,这是传统民居的“间”所不能满足的。因此,仿古建筑要为今所用,就不得不作出改变。今天的“仿”主要是对古建筑的外观造型、装饰部件和建筑色彩的仿,对建造工艺仿的较少,柱、枋、?、斗拱等主要构件在仿造中被钢筋水泥替代,纯粹成为了体现“古”的装饰元素。“古色古香”是现代人对古老的东西最直白的感叹,因为色的搭配能引发人们对古的感受,中国古建筑在几千年的发展历程中形成了其独特的色彩搭配体系,在重庆的仿古建筑中则主要体现了原木色的柱与枋,青色板瓦、白墙。
3..工程案例概况
近期所内通过几个项目对仿古建筑的规划和设计进行了很好地实践。如下文提到的项目为东海半边山五彩渔镇项目,位于东海半边山旅游度假区的新鹤片区,北临居民点,东至新鹤沙滩,西、南接四季渔村。项目基地周边比邻欢乐海洋、品尚度假等主要项目。五彩渔镇项目由三块用地组成,总用地面积约18.31万平方,计容建筑面约16.14万平方米。其中本次报建项目为其中一块标编号ZX01-09地块,用地面积15.53万平方米,容积率1.0,计容建筑面积约15.53万平方米。
4.仿古建筑的做法
在仿古建筑设计实践中,新老工艺结合运用常见三种形式。其一是基本继承传统古建筑的木、砖、石构造做法,局部隐蔽部位采用新工艺以弥补传统工艺做法的不足。如在建筑的基础采用现代地基基础设计规范予以处理,使古建筑中常出现的基础沉降现象得到改善;在建筑屋面系统隐蔽部位增设现代材料的防水层,有效延长了仿古建筑屋面系统的使用寿命。第二种是主体构造框架应用钢筋混凝土或钢结构,并通过古建筑传统装修方法如天花、藻井、走马板、油饰彩画等,使其构造框架处于隐蔽部位。其他细部构件采用传统工艺做法。这种结合方式既能较好体现古建筑的神韵,降低建筑成本,对建筑的主体构造也起到加强作用。第三种则是基本上采用现代混凝土施工工艺去完成对古建筑形体的塑造,通过装修装饰的手法去体现古建筑的特点。这种方式的优点是大量应用了现代建筑技术,但复杂且精细的装饰构件通过混凝土来实现是对施工工艺的考验。
如何利用钢筋混凝土结构来实现古建筑中的各个节点和构件?接下来我们通过下文来阐述仿古建筑的设计的几个要点。
(一)合适的柱网开间
仿古建筑有较为规整的开间模数, 考虑到一扇木门的宽度在500mm到600mm之间,一般在3.6米到4.5米之间,每开间做四门或者六门。
(二)合适的层高比例
仿古民居一般做两层,较低楼层层高高,较高楼层层高矮。为适应现代建筑的功能布局,一般首层可控制在3.3米左右,二层2.8米左右。
(三)准确的轴线定位(结构轴线、木构轴线)
仿古建筑的主体结构仍为钢筋混凝土结构,本身有一套柱网体系。但仿古建筑仿的是木结构,故另需要一套反映木构装饰的轴网体系。两套轴网在大部分情况下基本一致,但在一些入口变化的地方,为保证外在的木结构开间的一致,刚劲混凝土柱位需要往里退。
(四)多样的墙身的做法
通过实地考察我们总结出仿古建筑的几种立面,反映到构造上就是几种墙身的做法。
4.结语
仿古建筑的兴起既有历史的缘由,又符合现实的需要。它虽是现代机械化的产品,但我们也不能忽视其体系中承载的文化记忆,简单地把中国古典元素同西方建筑理念组合起来,难免会落于俗套,给人留下索然无味的感触。在经济建设与文化复兴兼顾发展的今天,文化不应该成为发展经济的垫脚石或装饰品,更不能将仿古建筑作为表现文化的唯一手段,因为历史与社会总是在发展,人类的建筑文明始终该有新的篇章。
参考文献
[1]邹德侬,戴路,张向炜.中国现代建筑史[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0.
关键词:仿古建筑;古代建筑;设计;技术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物质生活极大的丰富,施工技术突飞猛进,能对各种突发天灾作更深入的理论研究和作相应的预防;广泛运用各种新材料,注重生活空间的细节,关注各类人群的需求。通过比较古代建筑与仿古建筑,更能明显地看出仿古建筑的特点。建筑物设计中有很多方面是古代没有考虑到而现时需要考虑的,如勘察、抗震、弱电、防雷、防火、节能、无障碍等。国家在此方面出台相应的规范对设计与施工进行指引,设计人员在设计时应充分考虑场地特点与设计定位,参照规范相关规定进行设计。下文以本人操作的都匀市三江堰水生态保护区滨水景观工程为例,阐述仿古建筑的设计及现代施工技术特点。
1项目概况
1.1项目区位
都匀简称匀,贵州省南部政治、经济、文化中心,西南地区出海重要交通枢纽,黔中经济区5大主要城市中心之一。都匀城位于“九溪归一”的剑江河畔。
1.2设计范围
位于剑江河上游,地块呈南北走势,东临斗篷山路,西临兰海高速出入口,南接城市商圈,交通便利,区位优势明显。总规划面积约61.8hm2,其中水资源生态保护区面积约53万m2,文化商业街区面积约8.9万m2。在2015年6月开始动工兴建。
1.3环境资源
地块配套湖区属于三江交汇之地,湖区面积广,约53万m2。水资源丰富,水质品质高,处于剑江上游。
1.4功能定位
以净化水体为实用功能,定位为邻里河滨公园。
1.5建筑风格
园林建筑物和构筑物采用中国古典园林的手法,建造成各种园林类型的仿古建筑。水资源生态保护区建有丰馨廊、风雨桥、工艺阁、古栈亭、荷影亭、湖光水榭、致远亭、水中花亭、清风廊亭、韵亭、水香坊、清华兰亭、品茗轩、凌波双亭、华彩楼、书香院、管理处、清风廊亭等10多个仿古建筑。
2古代建筑与仿古建筑的特点对比
2.1地质勘察
以前没有这方面的技术,能勘察地质情况。现在新建建筑物前,需先勘察地质,土质承载力不够,结构设计时要作特别考虑,或者进行换土等措施,确保建筑物地基稳固。建筑物的主体结构古代主要用木,近代用烧结砖、石材、瓦,现代主要用钢筋混凝土,也有用钢结构等。因为木材不耐腐蚀、虫驻,而且不耐火,所以古代很多有名木建筑已经不复存在。钢筋混凝土耐腐蚀、虫驻、耐火,为现代采用的主要材料。三江堰项目的仿古建筑全部主体结构采用钢筋混凝土。
2.2电气
以前没有电灯,用的是油灯和烛灯。自从有电灯之后,建筑拉电线。没普及时与考虑低造价时用明装电线槽,现时多为暗装电线槽配插座。建筑外立面沿屋檐装灯带、投光灯,可使夜间效果明显增强。古代没有弱电。现代弱电主要有:监控系统、背景音乐、消防报警系统(烟感、温感)、电视、电话、网络。对于仿古建筑,有需要时,会在建筑安装背景音乐喇叭,播放音乐,增加游人观赏时的舒适度。大型仿古建筑,如本案的工艺阁、品茗轩安装了消防报警系统,及配备电视、电话、网络接口,满足日常使用要求。
2.3给排水
考古工作者在唐代长安的巷道下面,发现有砖砌的排水暗沟,这些暗沟最后都通向大街两侧的明沟。可见以前是砖砌暗沟,雨污水合流,雨水无组织排放,不是低碳做法。现在技术进步,用塑料给排水管,不用人工取水,而且雨水、污水分开排放,有利于水资源再利用,减少污染。以前排污是挖粪坑,有机分解或者用作肥料。现在会建生化池进行净化,然后再排到污水处理厂作二次处理。
2.4防雷
古代建筑没有考虑防雷,所以建筑物会受雷击,处于建筑物中的人也会有生命危险。本工程的仿古建筑为三级防雷建筑,按照《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GB50057-2010)版进行设计。设计方法:在屋顶上设暗装避雷带(采用直径12镀锌圆钢),与屋顶金属构件焊接连通,并结合避雷短针,作为防雷接闪器。突出屋面的所有金属构件与避雷带焊接连。利用柱内的主筋作暗装防雷引下线,利用基础地梁内的底筋作接地体,防雷引下线与接地装置之间的连接采用电焊焊接。无地梁处敷设与地梁底筋同规格同埋深的镀锌圆钢。电气与防雷共用接地装置,接地电阻4欧姆。接地电阻达不到要求,补打人工接地极。进行如上的防雷设计可以避免雷击对建筑物的伤害,并确保建筑物内人员的安全。图1丰馨廊-0.100基础接地平面图图2丰馨廊一层防雷平面图
2.5防火
结合《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14对仿古建筑进行防火设计。建筑类别:二类,耐火等级:二级。根据规范不超过3层的一、二级耐火等级的建筑每层面积小于500m2,且第2层和第3层的人数之和不超过100人的可只设一个楼梯。长度超过24m的仿古建筑室外疏散楼梯应采用防烟楼梯间或室外疏散楼梯。本项目的品茗轩与管理处首层面积均未超过500m2,故室内只设置1个楼梯。
2.6节能
本工程依据《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GB50189-2005第五章对比评定法,并通过天正节能软件分析,设计建筑物空调采暖年耗电量之和小于基础建筑物空调采暖年耗电量之和的1/2,满足《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的要求。大部分仿古建筑南北对流,有良好通风采光并有效降低能耗。本工程外墙采用外墙漆饰面BRY胶粉聚苯颗粒保温浆料外墙外保温系统。门窗按“宋式”木作门窗制作,节能措施有:玻璃采用5透明+12A+5透明,木门窗对开时做和合缝,所有风缝均用木饰条贴缝,提高木门窗的保温节能性能。门窗的气密性等级不低于现行国家标准《建筑外窗气密性能分级及检测方法》GB/T7106-2008规定的4级。
2.7无障碍设计
根据《无障碍设计》规范,城市中的各类公园应进行无障碍设计,设计内容包括:绿地停车场、售票处、出入口、无障碍浏览路线、游憩区的无障碍设计、常规设施的无障碍设计、无障碍标识系统。旅游景点周边道路也应有无障碍设计。三江堰公园入口门建筑物同时设置台阶和轮椅坡道出入口,轮椅坡道净宽度1.5m,供残疾人通行,并在公共卫生间旁单独设置无障碍卫生间。无障碍卫生间内有报警装置,供残疾人需要帮助时使用。人行道设置导盲砖,坡度符合规范要求,路口位置缘石坡道坡口高出车行道地面10mm。绿地停车场专门设计了无障碍机动车停车位。景区设置有无障碍标识系统。
3结论
【关键词】 建筑设计;建筑风格;历史文化;平遥古城;
中图分类号:S6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平遥古城建筑简介
平遥位于我国山西省的中部地区,处于太原盆地的西南方向,在太行山和吕梁山的中间,是我国现存最为完整、并且规模较大、历史悠久的一座古代县城,具有近3000年的历史,也是我国现有的保存最为完成的四大古城之一。
2、平遥古城的北方四合院形式建筑特征
平遥古城中的建筑结构形式主要是以我国北方地区的汉民族居住的四合院建筑结构形式为主。这一特征在平遥古城的古建筑群结构形式中表现十分明显,并且平遥古城中现存的、比较完整的北方四合院结构形式的民居建筑数量比较多,凸显四合院建筑结构形式的、保存比较完整的四合院古建筑就有400多处,而四合院建筑结构形式为主的民宅就有近4000处,数量非常之多。
我国北方地区汉民族发展中,四合院建筑结构形式的形式主要与北方地区的自然文化以及气候特征、北方汉民族的文化习惯等都有很大的联系。我国北方汉民族的四合院形式建筑中,不仅有明确的建筑轴线,并且建筑结构中主次建筑地位也十分明显,整个建筑呈现左右对称的结构形式,并且四合院形式的建筑建设中多是以二进院以上的四合院建筑结构形式为主。在四合院形式的建筑中,二进院、三进院等四合院建筑结构形式中间,通常使用矮墙或者是垂花门等进行分割开。其中,二进院的四合院建筑结构形式,主要是呈现“日”字形的建筑平面结构特征;而三进院形式的四合院建筑,主要是以“目”字形的平面结构形式呈现出来。除了二进院与三进院等形式的四合院建筑外,建筑规模更加大的四合院结构形式中,还包含着左、中、右等三路方向的纵院并列的四合院建筑结构形式,其中,在这种规模与结构的四合院建筑中,左、中、右方向的纵院建筑,多是被用作车马房、车马院等。平遥古城中的古建筑群,就具有这种北方汉民族四合院形式建筑的浓烈特色与鲜明风格。四合院形式建筑,通常都是以高门深宅、房舍向内,并且建筑的外观都比较封闭的,建筑的四周墙体都是高直并且挺拔的石脚或者砖体的建筑结构形式,并且通常四合院形式建筑的围墙会比屋脊高出许多,呈现给人一种封闭、安全并且具有明显等级之分的感觉,这也是北方四合院形式建筑,对于传统的封建思想与封建等级观念影响与映射的重要表现,具有鲜明的地方与地域建筑风格特色。
3、平遥古城中砖窑混合建筑形式特征
平遥古城中的四合院形式建筑,它的房屋建筑结构形式主要有三种,一种是以木质砖瓦房为主的建筑结构形式;还有一种就是以砖窑洞为主的,配以木廊外檐的建筑结构形式;最后一种建筑结构形式,它的下层建筑主要是砖窑洞,而上层的建筑则是木质房屋的建筑结构形式。在平遥古城的建筑群结构中,这三种建筑结构形式是相互进行混合运用的,比如,在平遥古城的四合院建筑中,四合院建筑的正房建筑部分和厢房、前房等建筑部分,呈现出来的以单一的砖窑洞房屋结构形式或者是木质砖瓦建筑结构形式的建筑实例很少,平遥古城内的四合院民居建筑在建设过程中,多是将木质砖瓦的建筑形式与砖窑洞建筑结构形式进行混合建筑使用,通常在一个院子里,既有木质砖瓦的房屋结构形式,也有砖窑洞的建筑结构形式,并且这种混合的房屋建设形式,在平遥古城的建筑中有很多应用。
在建筑形式中,窑洞形式的建筑,以冬暖夏凉、形象古朴,并且内涵醇厚的风格特征为主,并且具有明显的北方建筑特色,与我国北方地区的自然环境以及地形结构等特征,有着丰富的联系。这种砖窑形式的建筑多位于我国北方的黄河沿岸的黄土高原地区,是对于黄河沿岸的历史文明以及文化发展很好的映射,也是该地区乡土建筑与文化的明显标志。平遥古城内的砖窑形式建筑,对于建筑修建时期来讲,建设这种砖窑形式的建筑,也是当时该地区的城市经济文化发展比较旺盛的一个重要标志,平遥古城是当时晋商的重要聚集地,商业发展带动当地城市的经济发展与致富,因此,城市的建筑形式就是对于当时城市经济文化发展情况的一个重要反映。平遥古城中的砖窑形式居民建筑,在修建上十分讲究,不仅以砖砌建筑为主,并且砖窑修建中还有许多磨砖对缝的修筑特征,此外,为了从建筑结构形式中凸显文化经济的发展先进性,这些砖窑民居建筑中,还会在砖砌窑洞的外部增加木廊瓦檐的建筑形式,使用制作精美的木雕或者是石雕、砖雕、彩画等,以凸显建筑的富贵、独特,而且在使用木廊瓦檐进行砖窑形式的建筑装饰过程中,木廊瓦檐装饰形式多种多样,装饰效果也通常显得活灵活现。这种以砖窑形式为主,配以木廊瓦檐进行装饰的建筑形式,不仅增加了建筑的美感,而且形成了具有地方特色的独特建筑风格与味道。此外,平遥古城中窑洞民居建筑中,由于受到北方居民对于火炕的喜爱性影响,在窑洞建筑的靠窗一面,还会修筑火炕,以满足居民对于建筑的需求。
4、平遥古城中四合院不同设置建筑风格
与我国被放其它地区的四合院建筑结构形式不相同,平遥古城的四合院形式建筑,在设置上具有东西窄、南北长的特征,是以长方形的四合院建筑形式为主,这主要与平遥地区的地形特征有很大的关系,平遥地区位于太行山与吕梁山两襟中间,因此该地区的建筑在修筑过程中,很大程度上会受到地形特征的影响,房屋的纵深度比较突出。平遥古城的四合院形式建筑中,四合院房屋位置的设置,也具有一定的特色,通常那个情况下,四合院中厢房之间的距离要比四合院正房的面宽要小,并且四合院中的厢房会将正房建筑两端的一部分遮挡住。通常情况下,四合院建筑在修筑时,正房多为三间或者是五间,也有“七间七檀”的四合院建筑,并且这种窄长、紧凑的四合院建筑形式,不仅是对于当地自然环境以及气候特征的重要反映,而且窄长结构形式的四合院建筑,也有“聚财”之意。
此外,平遥古城木质结构为主的四合院建筑形式,与我国北方地区的木质砖瓦房屋建筑具有很大的相同之处,而且基本上同属于一个建筑体系,但是,与我国北方其它地区的木质砖瓦房屋建筑不同的是,平遥古城的木质砖瓦四合院中,砖瓦屋面的坡度比较大,在房屋建筑的屋脊处,通常会以五脊六兽的屋脊风格为主,并且木质砖瓦结构的四合院房屋内外,注重使用木雕、彩绘等进行装饰,具有一定的建筑风格与地方特色。
5、平遥古城四合院建筑中的风水文化特征
平遥古城建筑中也有对于建筑风水文化的应用和体现,比如,在平遥古城的四合院建筑中,也有北方建筑中具有独特风格特点的建筑风水墙。或者是建筑风水楼、风水影壁等形式,尤其是一个建筑结构比较精美、高档的民居四合院建筑中,对于这些建筑风水文化产物都有应用和体现。比如,平遥古城的四合院建筑中,有的住宅建筑建设中,就将正房的正屋脊进行加高处理,并且做成高高的砖格,其中就有高高在上的寓意;还有的窑洞四合院建筑中,就会将窑洞建筑的后墙,做成女儿墙的形式,然后再做成更高的砖影壁式的风水墙,进行独立呈现等,这些都是平遥古城四合院建筑中的建筑风水文化的应用与体现。这样将建筑风水文化在房屋建筑中进行应用与体现,就是为了追求建筑的风水好,祈求好的风水寓意。
6、平遥古城建筑的街坊建设风格
平遥古城的民居四合院建筑在修建过程中,在形成主要的院落结构主体外,还会在四合院建筑的东北方向留筑有三座堡子式的街坊,这主要与平遥地区的晋商文化有很大的关系,平遥古城在当时是一个经济文化与商业中心,而建筑作为的当地历史文化发展的载体,就对于当时平遥票号兴盛以及经济文化繁荣的景象有了很好的记录与映射。平遥古城四合院建筑中的三座堡子式的街坊中,壁景堡主要是由东、中、西三个方向并列的三座堡子组成,其中东堡被称为安乐街,中堡被称作是德清堡,而西堡被称作是新盛街,并且在各堡外面都修筑有围墙,通过一条南北向的巷子,进行四合院建筑的左右分布排列,已形成独特的平遥建筑风格。
参考文献
【关键词】现代设计;仿古建筑;应用
中图分类号: S611 文献标识码: A
一、前言
文章对现代设计中仿古建筑的特点进行了介绍,对仿古建筑的定义及设计要求进行了阐述,通过分析,并结合自身实践经验和相关理论知识,对现代设计在仿古建筑中的应用进行探讨,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二、现代设计中仿古建筑的特点分析
1.现代设计中仿古建筑的概念简述
中国建筑文化历史悠远,形成独特,建筑物造型优美,结构严谨,宏伟中不失细腻,庄严中不失优雅。而“仿古建筑”一词正式起源于20世纪50年代,但直到上世纪末学术界在理论上的探讨,褒贬不一,可以说它经历了一个坎坷不平的产生发展和成熟的过程。
仿古建筑形式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仿古建筑形式是指利用现代建筑材料或传统建筑材料,对古建筑形式进行符合传统文化特征的再创造。狭义的仿古建筑形式是指利用传统建筑材料,在特定范围内对古建筑的复原,严格讲属于文物修复范畴。
2.仿古建筑的特点简述
仿古建筑通俗点讲既是用现代的施工工艺体现古代建筑的外形。而我们知道由于古代建筑材料和理论的局限性,古建筑并不存在高层结构;故而现今的仿古建筑多以单层和多层为主。众所周知,现代多层建筑多为砌体结构和框架结构。所以在仿古建筑中以钢筋混凝土结构为主。
(1)中国古代建筑特点体现在使用木材作为主要建筑材料,并保持构架制原则。为了保护木材,表面需加油漆,在长期的发展演变中,中国古代建筑形成独具特色的彩画制度,令世人叹为观止。鉴于木结构的耐火性很差且使用周期短,在现今建筑中已经不提倡使用;而构架制的结构形式和现在的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极为相似:传力途径明确,主体的承重结构和围护结构分开。这就说明框架结构是最能体现古建筑精髓的结构形式。这也为室内空间的灵活布局创造了条件。
(2)中国古代建筑中,常用多种多样的罩、挂落、隔扇、屏等自由灵活地分隔室内空间。但彩画制度这一形式在现今的钢筋混凝土结构中也只能通过外贴或喷绘等装修手段才能达到。
(3)中国古代建筑创造并使用斗拱结构形式,斗拱是中国古代建筑体系中所特有的形制,它既是梁和柱之间传递荷载以及承担抗震作用的结构构件,又以其自身优美、华丽的造型而成为建筑的主要装饰构件。集结构功能与装饰功能为一体的精华所在。随着现代结构形式及建筑材料的发展,斗拱这一重要的结构构件应用在仿古建筑中时已经失去了原有的实质性作用,而仅仅作为一种具有观赏性的装饰构件。但是它作为古建筑的代表性构件是不可或缺的。
三、仿古建筑的定义及设计要求
1.仿古建筑的定义
仿古建筑是指在建筑形式上较忠实地模仿传统建筑,并保证建筑外观基本上反映传统建筑的主要特征,其结构、材料及施工技术方面均反映近现代建筑的主要特征,是近现代的建筑作品。
2.中国古建筑庭院式的组群布局
从古代文献记载,绘画中的古建筑形象一直到现存的古建筑来看,中国古代建筑在平面布局方面有一种简明的组织规律,这就是每一处住宅、宫殿、官衙、寺庙等建筑,都是由若干单座建筑和一些围廊、围墙之类环绕成一个个庭院而组成的。一般地说,多数庭院都是前后串连起来,通过前院到达后院,这是中国封建社会“长幼有序,内外有别”的思想意识的产物。古人曾以“侯门深似海”形容大官僚的居处,就都形象地说明了中国建筑在布局上的重要特征。
3.仿古建筑的设计要求
如今的仿古建筑物大多使用钢筋混凝土结构而不是木结构,为了使得建筑物在装饰之后的外观效果能达到模结构的程度,仿古建筑物在结构设计时要满足以下几个要求:
(1)模数要求和构件定型化
建筑物中各个受力构件的大小和形状都要满足古建筑的模数的要求。其他各传力构件也要严格按照古建筑物中各构件的形状和尺寸来确定。
(2)屋面造型要求
建筑物屋面各部位的变化要明显,对其构造也有很高的要求,构架体系可使用步架和举架的方法进行处理,以达到屋面坡度越往上越陡峻,越往下越平缓的效果,将中国古建筑独特的一面完全展现出来。
(3)在建筑结构中有许多构件具有独特的装饰作用,主要包括斗拱和雀替两种:
①斗拱
在斗拱中有一个方型的底座叫做斗,上面的船形木块叫做拱。斗拱是古建筑中一种独特的型制,处于柱子和木结构梁之间,它的主要作用是传导屋面的荷载、加大屋檐挑出的长度、以及吸收地震的能量等。对于如今的仿古建筑物来说,斗拱主要起着装饰的作用。
②雀替
用于额枋,与檐柱相交处,类似于三角形,在其表面一有雕有装饰的构件。其主要作用是缩短梁枋的净跨距离、辅助拉结和装饰等。
四、现代设计在仿古建筑中的应用
1.古建筑一直采用木构架为主要的受力体系,工程施工与设计主要以传承的经验、方法为主。现在出现了大量的以钢筋混凝土或钢结构为主要受力体系的仿古建筑。为了对古建筑模仿做到形似,就势必遵照古建筑木结构的结构形式和尺寸权衡,另外还得符合现代建筑规范要求。
按照现代力学理论进行简化,运用现代计算工具进行建模、计算、分析。这样将给建筑和结构设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仿古建筑的设计之初,设计人员脑袋里已经有了即将仿建的古建筑形式,是硬山、歇山还是攒尖,是卷棚还是正脊,开间、进深各为几间,有没有外廊,屋面举折情况等等。
构想出要仿取的纯正古建筑具体情况,然后再根据古代建筑模数制度计算各种构件的几何尺寸,再根据简化结构简历结构模型,运用现代结构计算软件计算其内力,复核其截面是否满足承载力要求。
2.大屋顶结构设计
屋顶形式多样,有重檐歇山、十字脊、顶、攒尖、四坡。大屋顶的屋面板是由几段折板组成,在折板的转折点,按照建筑的要求,主要区域直接设置钢筋混凝土梁,局部次要区域梁高与板底有高差时,用砖墙填砌,对于一些不能加梁的区域,则按照构造要求设置弯折钢筋。外墙的封檐板因为尺寸的限制,不能用填充墙砌筑,则用现浇钢筋混凝土板,板内配置双层双向钢筋,分别锚入屋面板和屋面梁内。
3.斗拱和雀替的设计
笔者在考察其他仿古建筑时了解到:其斗拱大多是采用钢筋混凝土预制构件,各级斗与拱之间通过预埋件焊接连接。尺度较大时或座浆连接尺度较小时,斗拱在结构中为受力构件,这种做法的主要缺点是做工较粗糙、不美观而且前者由于构件数量太多、防腐和维修费用较高、后者受力不太可靠。应用现代设计,
雀替仅作为装饰部分,不考虑其受力则采用钢筋混凝土预制构件。用定型模板在施工现场制作,主体结构施工时在相应位置留设预埋件。预制的雀替通过预埋件与主体结构的额枋檐枋和檐柱焊接连接,木斗拱与混凝土的预制雀替都是作为装饰构件与主体结构不是一起现浇成型,但采取了上述方式与受力构件连接后,再经过油漆彩绘处理整个建筑物浑然一体,完全达到了传统木结构的艺术效果。
五、结束语
仿古建筑中,合理的应用建筑设计,可以在体现建筑的古典气息的同时,更好保证工程的质量,同时缩短施工周期,当然,还是很多可以深化的地方,需要我们投入更多的实践才行。
参考文献:
[1]钱小虎.现代建筑技术在仿古建筑中的应用[J].山西建筑.2009,(07):17-18.
天人合一原则的借鉴应用
为此我们在建筑环境设计中不仅要考虑建筑本身的材质、结构、构造等,也要考虑与周围环境的协调融合,更要考虑建筑室内无形的环境,如气的设计规划和处理。这就要求我们在建筑环境设计中要充分考虑室内空气的热湿性态、空气的成分、隔壁体表面的各种辐射特性、空气的运动状态等。近年来全球范围内的绿色革命运动、建筑学科领域的生态建筑、绿色建筑研究活动,正是天人合一的传统思想在现代建筑环境设计中的有力体现。太原龙瑞苑商业区的建筑设计就应用了这一基本原则,把植物应用在建筑立面上,既丰富了立面效果,又为城市增添了立体的绿化设计。地面绿化与建筑立面绿化相呼应,犹如“龙”一般的绿化设计在这一商业区的规划设计中充分展现。
藏风聚气原则的借鉴应用
藏风聚气要求在建筑环境设计中要充分考虑气流流动,室内温度调控等因素。可以从建筑所处的位置、格局的协调、内部的装修等方面来考虑。首先在建筑的选址上,要尽可能的规避区域性自然生态环境变异、气候反常、城市热岛效应、臭氧空洞等大环境问题。太原龙瑞苑住宅小区着力采用东西用商业围合,南北留主次出入口,小区内错落有致的布置5栋33层的高层住宅楼,满足日照、通风优良的小区环境。其次在格局的协调方面,要结合当地的客观环境,多采用被动式的规划设计方法。北方四合院多为平面尺度较大,以便吸收较多的太阳光照射,达到上乘天之旺气功效,同时四合院四周围墙紧闭,一方面可阻风,另一方面可聚地气,以免院内及室内“阴”气过盛。在内部的装修上,随着现代建筑科学技术的发展,可多采用降耗能的、主动式的规划设计方法,诸如采用采暖空调技术、新型建筑材料等。太原南内环桥东的万水澜庭居住小区采用恒温恒湿的现代室内设计理念吸引了大量的业主。
顺乘生气原则的借鉴与应用
在建筑设计中首先要选择适合的场地,比如太原市五星级酒店———山西饭店在原有旧址的基础上,借着西北面的文赢公园、南面的重阳宫和东南面的太原最具有历史意义的五一广场,因此这是最好的五星级酒店选址地点,本着顺乘生气设计原则,省委大力支持的前提下,在原有旧址的基础上,对原有12层建筑进行仿古设计改造,建设新的仿古建筑(东、南、西楼及宴会厅),本着东高西低,东西南裙楼与北楼相呼应的设计理念,成功的塑造了具有浓厚古建筑特色的五星级酒店。这也是当代建筑环境设计成功吸取古代环境设计的精髓之处。
关键词:明清时期;鸱吻;形态制式;纹样构成
引言
鸱吻又名螭吻、鸱尾,说文解字中言:“鸱鸮,宁鴂也,号声”,是中国古代神话传说中的一种龙形吞脊兽。鸭吻口阔嗓粗,据传鸱吻是龙所生的九子之一,形状像无尾的壁虎,喜欢在险要处四处远眺,也喜欢吞火。在中国传统文化中,鸱吻属水性,具有镇邪、避火的功能,因此在屋顶上安防两个相对的鸱吻饰物能驱邪消灾,也是中国传统建筑文化集大成的表现。
一、鸱吻的溯源
中国古建筑发展史悠远流长,建筑作为“人类基本实践活动之一,是人类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至唐代时期,在建筑的营造技艺和装饰手法上已呈现出较为成熟的面貌,是中国古建筑历程中浓墨重彩的篇章。建筑由“台基、屋架、屋顶”三部分构成,其中屋顶是“整个建筑中造型最为突出,外观多为坡顶,少见平顶”,在其建筑形制、营造技艺、装饰艺术等方面皆有较为详尽的规范记载。鸱吻又称蚩尾或鸱尾,作为中国古建筑屋顶中最常见的装饰结构,最早源于东汉晚期,主要出现于中原地区建筑。王其钧从建筑学角度对鸱吻作如下定义:“建筑屋顶上部正脊两端的装饰构件”,即张着巨大的嘴,形态类似于龙形的装饰构架,常被用于传统建筑屋顶之上,主要出现在古代宫殿、楼阁等官制建筑中,具有强烈的宗教意义和功能作用。南北朝时期,屋脊上鸱吻的尾尖向内卷曲,外部雕刻鳍纹形象,是较常态的鸱尾形状;从文献记载可知,东晋已出现鸱吻的雏形,直至隋唐时期,鸱吻的形态基本维持这种形制不变,将其定义为鸱吻前阶段;在南北朝时期,随着修建寺庙之风的兴起,建筑正脊两端形态演变为上翘卷起之状;北魏和东魏时期的建筑鸱吻的尾部已非常醒目,如北魏时期龙门石窟莲花洞所雕的鸱吻,轮廓逼真;到西魏时,鸱吻之尾,鳍条突出,略有夸张,更加具备装饰韵味,外缘加置一道鳍尾,总体外形简约、明快,唐朝是传统建筑吻兽发展阶段中的鼎盛时期,在其形态上发生了较为明显的变化。为五台山南禅寺正殿的屋顶形式,将唐代早期单一质朴的风格融入了古代传统宗教文化元素,尾部变得卷曲上翘,背脊增加鱼形鳍条,造型浑厚立体;发展到唐代中期,受到印度摩羯纹样的影响,将中国鱼纹与鎏金银盘的摩羯纹融合并运用到鸱吻造型1,使其形象演变为龙口吞脊、不类鱼尾、形似飞鱼、尾指上翘的立体造型。北宋时期,随着建筑理论的丰富及营造技艺的进步促使鸱吻装饰逐步转为典雅大方。据《墨客挥犀》记述,宋代时期的鸱吻尾部仍保持早期向上卷翘的形式,但鱼尾状已逐步消失,在龙头外缘部分加入摩羯神话元素,是鸱吻代替鸱尾发展的标志性阶段;南宋时期鸱吻造型变得更为繁琐,装饰元素愈加丰富,鸱吻头部呈现出略微张开的姿态,原本单一中央卷曲的鱼型尾部融入鸟头的装饰,形态更为静谧俊美。元朝时期的鸱吻形象基本与唐代保持一致,在尾部与背部加入盘旋龙纹和鳞形浮雕,造型更为立体精美,后期的鸱尾逐渐呈现出向外部翻卷且雕刻细节更为考究,是鸱吻装置逐渐走向定型期的过渡时期。
二、鸱吻的设计学分析
明清之后属于鸱吻发展的定型阶段,鸱吻开始呈现出两极化的发展模式,分别为统一简明的官式鸱吻和丰富多样的民式鸱吻。其中官式鸱吻在造型中加入传统“龙”纹元素,色彩搭配多以单一色调为主,常用青色、绿色和黄色;普通民用建筑在构造的时候受到等级制度的限制,禁止使用大型龙吻,多采用小型琉璃瓦质地的鸱吻,色彩丰富多变,在外形上呈现出多样化的发展趋势,表现为雍容华贵之态,带有浓郁的地域色彩和文化象征。下文将对其形制、纹样进行分析对比,概括出明清鸱吻发展的特征
(一)形态制式
明清时期的官式鸱吻在造型比例上有严格的尺寸限定。以山西高平县圣姑庙的屋顶鸱吻为例,建于元朝晚期,其形象狰狞凶猛,比例规模较大,是该时期官式鸱吻的典型代表之作。从造型看,鸱吻有上部分缠绕小龙和下部分张大口鸱吻组合而成,龙麒代替了原本长满卷曲绒毛的嘴部,身体上部附属小龙,下方龙爪掌心向上延展,眼目凶光,强壮有力的形态与水鳄鱼较为相似,看上去极为凶悍;明清官式鸱吻还有另一个明显特征就是比例严谨,除去剑把和背脊部位,其余的体块正好由十三块大小相似的体量构成,其中最大的属于北京故宫太和殿上的鸱吻,总重量多达4顿。此时期的官式鸱吻,由体块的数量划分建筑的等级高低,是典型的封建形态的原型。相反的,同时期的民式鸱吻则呈现出灵动、修长的体态。例如怀化芙蓉楼上方鸱吻,鸱尾身体朝下,尾部卷曲,长大口吞噬宝剑,形态近于曲形,身材较此时期的官式鸱吻更为纤细修长,嘴部上翘、丰满混润,龙头目光直视前方,身上盘旋小龙,鸱吻尾部向翻卷曲而上,尾部和上身布满鱼鳞,眼睛、嘴巴和尾部的细节也更为精细巧妙,拉长的胡须使得整体造型紧凑灵动、造型华丽。
(二)纹样构成
明清官式的鸱吻主要以祥云纹、水波纹、卷须纹为主,在纹样上体现出浓厚的宗教等级色彩。其中祥云纹最早始于商周时期,主要出现在龙形吻兽背部剑把的位置,表达了人们对追求美好事物的意愿;水波纹等级较低,多数出现在建筑墙体上方的装饰位置,由六组水波花纹构成,强调了鸱吻生物的水性特征;卷须纹在传统文化中象征男性的阳刚之气,是强健有力的代表,多以三须或五须为一组,卷曲而上,形态飘逸敦厚,是象征集权制的典型纹样。明清民式纹样相比官式更为多样化,常以各式自然花草、动物纹样为主,例如凤纹、卷草纹等。这种出现在民用建筑屋顶的自然装饰纹样体现了匠人在建造房屋的过程中,始终将人类的生存与自然环境相依托,体现人与大自然和谐共生的生态理念。例如山西张壁的花草纹样装饰,在鸱吻尾部以点缀形式出现的卷曲忍冬纹,以及身体部位的卷草纹,形态各异、精美秀气,表达了当地居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憧憬。
三、影响明清鸱吻发展的相关因素
(一)等级制度
中国古代封建社会是皇权集中制的极高体现。统治者为巩固其地位,常常通过法治指引社会制度,为百姓制定相近的行为准则,表现在建筑形式上尤为明显。据《明史》记载,天子下黄权诏书来宣告“天子理不可逆”的等级制度,在宫殿屋顶的鸱吻制作完成后要进行一系列的礼仪活动,以象征新制吻兽的诞生和集权的权威。
(二)宗教礼俗
建筑物上的附件必然是与建筑本身所要求的安全理念相和谐的,鸱尾也不能例外。古代建筑物是以木结构为主要结构方式的,防止火灾是一个重要项目。《汉记》中记述“虬尾似鸱”就是从柏梁台失火之事引发的,由此,人们开始注重宗教祭祀来避免建筑遭受火灾等灾难。摩羯的形象大概在盛唐时代传入中国,到辽宋时开始普遍应用,这个世间和建筑正脊上的鸱尾出现有头有尾的摩羯造型正好是吻合的。因此,“鸱尾”其“水神”的意义和摩羯灯一样,仍然具有“辟火”的象征意义。作为中华文化最具有典型的传统“大屋顶”结构建筑上的“鸱尾”,其原型来自一个经过佛教化的古印度神话,这足以体现龙中华文化交流的真实性。
(三)风水文化
中国古代建筑的传统造物理念中,追求的是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是建筑生于自然的天然性。中国古代建筑屋顶浩荡宏伟却尽显端详平和之美。这种精神形式的表达体现了中国传统风水文化的精髓,是千年文化传承的瑰宝。不论在建筑形制、院落构成、室内格局等方面考虑人与建筑的风水理论,在建筑本身构造的同时也彰显传统文化之美。
总结
综上所述,中国古建筑在历经漫长的历史演变过程中,其建筑形式和装饰手法发生了巨大变化,以屋顶鸱吻为等级制度代表的装饰部件形成了古建筑特有的建筑文化和宗教理念,是后期建筑演变形式的主导缘由。这些装饰构建赋予了建筑艺术更鲜明的造物理念和思想蕴意,极大地强化了建筑的表现力。笔者认为,古建筑屋顶鸱吻的设计学研究价值可体现在以下两方面:(一)从文化角度分析,其一是因为吻兽作为古人求吉辟邪的吉祥物,可用来驱逐鬼怪,是维护民居房屋安定、家族繁盛的重要象征;其二由于古代严苛的宗教等级制度在古建筑屋顶的形式上有明显的反映,其中尤为表现在屋顶装饰上,例如多数的官式或衙府建筑,其屋顶鸱尾的形式与数量从很大程度上决定了等级的高低和制度的森严,是古代宗教文化的体现。(二)从使用功能角度分析,由于屋顶是整个建筑经受风雨侵袭最主要部分,因此屋顶部分的安全性能构建关乎整体建筑的使用寿命和稳定性,由此屋脊则成为了屋顶防水防潮的关键环节。匠人一般在屋顶上安置吻兽并以多种形式覆盖,位于正脊与垂脊交集处,这种手法不仅是对屋顶的装饰,体现浓厚的宗教文化,同时又起到抵御风雨的作用,形成屋顶特有的轮廓结构。本文对鸱吻发展历程进行系统梳理,并以明清时期鸱吻的形态制式和纹样构成为研究对象,从而解析等级制度、宗教礼俗、风水文化等因素对唐宋时期鸱尾演变形式的影响。
参考文献
[1][东汉]许慎.汤可敬.说文解字今释[M].长沙.岳麓书社.1997.521
[2]刘敦桢.中国古代建筑史[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80.1
[3]汤虎.灵居:解读中国人的建筑智慧[M].重庆:重庆大学出版社.2013.101
[4]陈晓雷.论中国古代木建筑结构与现代伞结构的传承和发展[J].设计.2013(07):177-179
[5]冯双元.鸱尾起源考[J].考古与文物.2011.(1):58-63
[6]王其钧.中国古建筑图解[M].北京:机械工程出版社.2007.9
[7]胡正旗.李芋均.也谈“鸱尾”、“鸱吻”[J].长江师范学院学报.2012(09):90-93
[8]陶思炎.风俗探幽[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1995.194
[9]刘淑婷.中国传统建筑屋顶装饰艺术[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8.105
[10]金夏.中国建筑装饰[M].合肥:中国百佳图书出版社.2012.69
[11]梁思成.刘致平.中国建筑艺术图集[M].天津:百花文艺出版社.2007.214
关键词:风景园林;园林建筑;植物配置
abstract: the reform of landscape architecture in chuansha park is designed for an example, this article will focus o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raditional landscape architecture design、space environment and culture background. this article will also explain how to build up this poetic imagery of garden with this kind of special landscape design skill.
keywords:landscape design;landscape architecture;plants design
中图分类号:tu986.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8-0422(2010)09-0114-02
1设计概况
川沙镇历史悠久,有400多年历史,川沙公园是川沙镇内唯一一座综合性公园,是一座江南仿古园林,位于川沙镇繁华路段,北接城南路、南临南桥路,西邻川沙路,东与居民区比邻。公园面积52226m2,从上世纪80年代建园以来一直是当地居民休闲活动的中心绿地。随着社会的发展,公众对于休憩方式的多元追求和城市公共开放空间需求的日益增加,川沙公园的改造已显得十分迫切。
2园林建筑设计风格
2.1 川沙的乡土建筑风格
川沙有悠久的文化,有不少庙观,如城西门的城隍庙,严桥乡的天赐仰殿,九团乡的龙王庙,顾路乡的潮音庵、六团的小普陀、高桥的法昌寺等。川沙公园位于川沙城厢镇,是一座江南仿古园林,具有江南园林布局顺其自然,蜿蜒曲折而不拘一格,建筑立面外观轻巧、纤细,玲珑剔透,空间处理上比较开敞、通透的特点,特别是翼角起翘,它对于建筑的形象,特别是建筑外轮廓线的影响极大,在色彩处理上以朴素淡雅为主,屋面采用黑色小青瓦,墙垣均为白色,木作都呈栗皮色,极易与环境相协调,给人以幽雅、宁静的感觉。通过整体的改造使它的园林建筑,绿化数量和品质等方面能突出反映川沙的变迁发展,给川沙的历史,给市民一个全新的面貌。
2.2建筑设计的内容
在本次公园改造中的园林建筑设计内容为茶室、南门厕所、南入口等。根据公园的现状,考虑到建筑所处的位置、建筑风格、庭院空间、绿化现状等,拟在设计中体现川沙的风格及风土人情特点,主张从川沙本土的建筑风格出发,对园内各仿古建筑小品,铺地材料,色彩风格进行提炼并融于其中,使新建建筑与公园原有建筑风格融为一体,和谐相融。
3具体园林建筑设计
3.1川沙公园茶室位于川沙公园东园,西临通城河,与公园标志性建筑鹤鸣楼遥相呼应,是公园景观的重要组成部分,建筑占地面积320m2(图1)。建筑依水就势,紧贴通城河,由水榭、棋廊、储藏室、茶座、更衣室组成,利用游廊进行分隔设置和布局,借游廊来连接各个单体,从而使茶室蜿蜒曲折,变化无穷,游廊二侧的景物互相渗透,丰富的空间层次变化,营造出步移景异的景观效果,起翘的翼角,白墙青瓦,使茶室的园林景观与川沙的地方文化特色有机融合(图2),再通过园路,花草树木等园林小品,辅以现代背景的照明系统,使茶室真正体现古典韵味与现代气息。
3.1.1水榭:为长方形平面,采用歇山卷棚顶,由于位置选择巧妙和体量组合上的丰富变化,无论近观,远眺都具有极好的画面构图,建筑与通城河对面的景物保持巧妙的对景关系。茶室建筑群的位置选择,是和远近其他各风景点保持观赏与被观赏的视觉制约关系,而不是把他看成孤立自在的因素(图3、图4)。
3.1.2棋廊:卷棚式屋顶使其更加融入园林环境中,借助于自由转折的曲廊来连接各单体建筑,极大地增加了群体组合的曲折性和变化,从而形成极其多变的空间序列,起到似隔非隔地划分空间的作用。在通行过程中,形成一系列取景画框,增加了景深层次,频添了园林趣味,使侧向的景物互相渗透,以丰富空间层次的变化,起到步移景移的效果。
3.1.3茶座与储藏室:建筑单体采用长方形平面,立面处理为四面开放性空间。上覆歇山卷棚顶以求屋面变化。白墙青瓦,自由轻巧,是整组建筑的视觉焦点,其视线具有内向,内聚的特点,设计追求优美的体形和轮廓线。由于它的体量高大而轮廓线又极富变化使其成为全园的主体景观。无论从哪个角度观赏,都能获得良好的景观效果。室内地坪采用青砖铺地,内部装修定位古典风格,既符合建筑的整体外观要求,同时也烘托了
4.2厕所的植物配置:植物配置可以协调园林建筑与周边环境 的关系,可以用植物缓和或消除矛盾。园林植物能使建筑突出的体量与生硬的轮廓“软化”在绿树环绕的自然环境之中。植物的枝条呈现一种自然的曲线,园林中往往利用它的质感及自然曲线,来衬托人工硬质材料构成的规则式建筑形体,这种对比更加突出两种材料的质感。在厕所周围选择叶小枝纤,树冠茂密的树种,石楠、桃叶珊瑚、八角金盘、花石榴等植物。使其尽量不夺游人的视线,又掩映在绿树丛中。
4.3南入口大门:为了丰富南入口大门园林建筑空间层次,增加景深,在原有植物榉树、无患子的基础上增加红叶李、麦冬、毛鹃、瓜子球等植物,使植物的枝、干、叶交织成网络,在大门景墙下种植了常春藤等爬藤植物,可形成一种界面,利用它可以起到限定空间的作用,使园林植物疏密相间,虚实呼应,高下相称,与建筑相互配合,呈现一种和谐美。
论文 联盟
[关键词]雇主品牌 IT企业 建设路径
一、雇主品牌定义
英国资深管理专家赛蒙•巴洛(Simon Barrow)与伦敦商学院教授提姆•安博拉(Tim Ambler)是雇主品牌理论的鼻祖,他们于20世纪90年代初最早提出了“雇主品牌”这一概念,并将它定义为:雇主品牌体现为由雇佣行为提供并与雇主联系在一起的功能、经济和心理利益组合。 Simon Barrow与Tim Ambler教授的这一理论贡献引领了雇主品牌研究的潮流,众多学者纷纷从不同的角度对雇主品牌进行定义,其中比较典型的是外部品牌角度、内部品牌角度和组织品牌角度。外部品牌角度侧重于关注企业在人力资源市场上的形象,认为雇主品牌旨在向潜在的雇员传递一个独特且具有相当吸引力的工作经验,为企业树立最佳工作场所的形象,使各类人才将本企业作为就业的第一选择并愿意为本企业效力;内部品牌角度则注重于关注雇主与员工之间的情感关系,提倡在现有员工中树立品牌,保证企业对员工的承诺,使得现有员工乐意与企业同发展;组织品牌角度的代表人物Thorne认为,雇主品牌建设应确保员工品牌与市场品牌的匹配 。
经过西方10多年的理论发展与实践探索,雇主品牌管理的知识体系开始趋向成熟,目前理论界的主流趋势是从内外部结合的角度对雇主品牌的概念进行界定。笔者认为:雇主品牌是一种向潜在雇员传递最佳工作场所理念,向现有雇员提供愉快工作体验,向离职雇员表达尊重和祝福的一种体现差别性雇佣承诺的新型人力资源战略,是企业整体品牌提升的有力工具。
二、雇主品牌价值
翰威特(Hewitt)公司2009年中国最佳雇主研究结果显示:2009年翰威特最佳雇主员工敬业度平均为71%,而接受调查的中国企业员工敬业度平均仅为49%;过去八年中,最佳雇主敬业度一直保持在69%以上,而其他雇主敬业度水平随着时间的推移呈现微弱上升的趋势,继续在50%左右徘徊 。他们的另一项调研结果表明:员工敬业度每提高3个百分点,企业的顾客满意度将提高5个百分点;员工敬业度达到80%的公司,平均利润率增长要高出同行业其他公司20%左右。
亚太地区最大的咨询公司华信惠悦(Watson Wyatt)在长期研究中发现:与其他雇员相比,高度敬业的雇员成为业绩出色雇员的可能性高出1倍(业绩评比超出,甚至远远超出监督者的预期);强烈相信本组织市场理念的可能性高出 8 倍;相信他们的工作对于实现品牌承诺至关重要的可能性高出 1.5 倍。这样的结果带来了财务业绩的持续上升,数据显示,与普通雇员相比,敬业度高的雇员为持股五年以上的股东带来的五年收益高出16%;带来的市场溢价高出50%;劳动生产率高出26%(华信惠悦2008年WorkUSA调查结果)。
可见,良好的雇主品牌可以提高雇员的敬业度,敬业度高的雇员有更高的劳动生产效率,且不易在困难时期离开组织,在面对重大组织变化时更有韧性。如此的良性循环正是雇主品牌的魅力所在,全球金融危机的大萧条背景决定了雇主品牌战略势在必行。
三、雇主品牌建设
Sutherland、Torricelli和Karg(2002)借用现代营销学之父菲利普•科特勒(Philip Kotler)(1997)关于战略营销过程的描述,从市场细分、目标市场和市场定位的角度讨论了雇主品牌营销。他们从年龄、性别、种族等几方面对雇主的目标市场进行了细分,发现全球性对于不同年龄的员工,绩效薪酬、工作多样化/岗位轮换和培训机会对于不同性别的员工、文化多元化等十个因素对于不同种族的员工的重要性均存在显著差异 。可见,雇主品牌的建设路径不能一概而论,每个企业都应该结合自身所处行业及员工个性特点建立适合本企业的雇主品牌。
目前关于雇主品牌的文献多聚焦于建立一个通用的雇主品牌模板,殊不知,员工人群的不同会导致需求特点的不同,例如,对于“80后”知识型员工来说,工作具有挑战性会使他们感觉工作起来快乐而有意义,从而有效地激发其工作热情,提高工作效率;而对于一个步入中年的国有企业员工来说,工作具有挑战性反而会引起他的不满,进而导致工作业绩的下降。如此可见,通用的雇主品牌模板只能成为摆设,不仅不能改善员工绩效还可能招致适得其反的后果。还有少量文献通过将研究对象聚焦于某一个行业或某一组特定人群,来分析雇主品牌的建设路径,如:彭荣(2008)的“星巴克的雇主品牌价值及其启示”一文。然而,即使是这些少量的文献也只是就行业谈行业,就个性谈个性,而没有涉及问题的本质。笔者认为,雇主品牌建设路径的不同实际是在于人们对雇主品牌认知的不同,只有结合雇主品牌认知差异并对症下药,雇主品牌战略方能彰显成效。下面以软件行业为例,通过对软件人才雇主品牌认知特点的分析确定雇主品牌建设路径。
软件行业的特殊性在于人才是软件企业的原材料,产品和技术竞争不再成为主旋律,人才竞争成为新的制高点。李开复博士在时任微软(中国)研究院院长的时候曾说过这样一段话:“在工业社会中,一个最好的工人的工作效率,或许能比一个一般的工人高出20%或30%;但是,在信息社会中,一个最好的软件研发人员,却能够比一个普通员工多做500%一1000%的工作,甚至有时候这种差距是无法用数字去衡量的” 。足见软件企业创建良好的雇主品牌以吸引和留住优秀人才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作为高新技术产业,软件行业的主要生力军是“80后”新型知识型员工,他们普遍拥有较高的学历。资料显示,“80后”员工比年长于自己的一代更频繁地变动岗位,其跳槽频率是“50后”的近6倍,是打工部落中的“流动”一族 。
统计显示,企业流失一名重要技术人员或者重要职位人才,至少需要花两个月的时间、四个月的薪酬代价才可能找到新的合格人选,此外,还要附加3-6个月的培训时间,新员工才能适应工作,并真正开始发挥作用 。华信惠悦在长期研究中也发现,一位初中级员工流失带来的成本是其年薪的0.5-1.5倍,而中高级人才流失的成本是其年薪的2.5倍甚至更多。人才流失后果的严重性可见一斑,这也使得对这样一个人群的研究显得严肃而有意义。
1.软件行业大量依赖于智力资源和无形资产投入的行业特殊性以及软件人才群体的特殊性使得软件人才具备了以下性格特点:
(1)强烈的学习欲望
现代社会及软件行业的迅速发展对软件从业人员的素质要求日益升级,竞争压力的加大和知识淘汰周期的缩短一次次地提醒软件人员:要想立足就必须保持自己的能力和价值。软件行业对技术依赖的强度和技术更新的速度远远大于其它行业,知识资本作为软件人才能力和价值的外在体现,若得不到及时的更新和补充,必然会出现陈旧和老化的现象,进而导致软件人才价值的贬值。诸如此类的现实促发了软件人才强烈的学习欲望,他们希望通过学习保持与技术更新的同步前进,使自己获得持久的竞争力。
(2) 追求工作和生活的平衡
全球著名雇主品牌咨询公司Universum推出的“2007年度全球理想雇主排行榜”的调查发现,50.6%的中国大学生把“个人生活和事业平衡”作为毕业三年后的职业目标,比2006年度增加了近10%,排在第一位。这表明:与勤勤恳恳、忠心耿耿视企业如家的父辈不同,年轻的软件人才更加关注私人生活,他们崇尚“工作是为了更好地生活”的理念,重视家庭和朋友,希望有更多的时间与家人和朋友一起度过,希望获得工作与生活的完美平衡点。
(3)较强的成就动机
软件人才是触及社会变革最快的一个群体,接受新事物较快,对工作的期望值高。他们普遍具有较强的工作能力以及较高的独立性和自主性,热衷于具有挑战性与创造性的工作,把攻克难关当作人生的一大乐趣,重视自我价值的实现,渴望拥有一方任由自我发挥和创造的空间;他们工作的目的不单单局限于获得物质报酬,他们有着对事业成就的追求,更看重的是获得发挥自己专长的机会。
(4) 藐视权威,等级观念淡薄
软件人才思想观念和行为多样化,视野开阔,个性张扬,倡导自由和平等,讲求公开公平的市场精神。他们不会因为职务级别而尊重上级,对不称职的上级他们会采取藐视的态度。
(5)渴望获得尊重和认可
中国的计划生育政策铸就了“80后”知识型员工以自我为中心的性格特点,他们有更强的自尊心,渴望获得别人更多的关注,希望自己的努力获得别人的尊重与认可。
2. 以上需求特点导致软件人才在雇主品牌认知方面存在以下5个特点:
(1)注重公司的培训开发体系,强调个人的职业生涯规划
对于年轻的软件人才来说,他们从小便生活在充满竞争的年代,深知优胜劣汰的残酷。他们不再倾向于与企业签订长期雇佣关系,对终身就业饭碗的追求早已成为明日黄花,软件人才更多的是忠诚于自己的专业而不是雇主,一旦现有工作没有足够的吸引力,或缺乏充分的个人成长空间,他们就会跳槽,以追求个人价值的增值。因此,对他们来说,公司的培训开发体系以及公司对员工的职业生涯规划是决定其去留的关键要素之一。
(2)偏爱灵活的工作时间与丰富的组织活动
软件人才以项目为导向的特殊工作性质使得加班加点成为不可避免之事,这与他们“追求工作和生活平衡”的原则背道而驰,为了解决这种矛盾,他们希望摆脱传统僵硬的“朝九晚五”工作制,采取更为灵活的工作时间制;他们也希望有更为丰富的组织活动,以缓解工作带来的身心压力,在工作之余享受美好生活带来的乐趣。工作和生活的和谐会增加员工的斗志,提高工作效率和质量,有利于实现企业与员工的双赢。
(3)追求工作任务激励制度
日本著名企业家稻山嘉宽曾经对“工作的报酬是什么”这个问题有一个非常经典的回答,他认为,“工作的报酬就是工作本身!” 。稻山嘉宽的“工作任务激励说”在软件人才这个群体中获得了广泛的认同。目前,软件人才普遍具有强烈的追求自我实现的欲望,他们要求工作更具有挑战性、独立性、多样性和技术性,希望通过工作丰富化和工作扩大化来提高自身价值,他们把被授予及完成具有挑战性的工作视为自我价值的实现以及自我成就的实现。对新知识的探索、对新事物的创造带来的挑战性、新鲜感和乐趣源自其本能的欲望所产生的动力,其效果是外力所遥不可及的。
(4)崇尚民主、协商的信息沟通方式
作为软件人才的主体,“80后”新型知识型员工更敢于坚持自己的意见,他们不迷信权威,将“时逢乱世,君择臣,臣亦择君”奉为至理名言,这一切都使得他们更习惯民主、协商的沟通模式。
(5)拥护公平合理的绩效报酬体系
报酬的作用不仅限于满足生理层面的需要,达到改善生活条件、提高生活质量的目的,它早已上升到体现个人价值和社会身份的高度,反映了企业对人力资源的重视程度和尊重程度。然而,薪酬带来的满足感并不单由薪酬高低决定,据Hay Group几十年的研究证明,有些人才跳槽不是因为原企业给的钱少,而是因为给的不公平 。公平合理的绩效报酬制度才能有效地提高员工的忠诚度与敬业度,它是软件人才获得尊重和认可满足的一个重要途径。
3. 有了对雇主品牌认知的掌握,我们就可以进行着手进行雇主品牌建设路径分析。软件企业的雇主品牌建设可遵循以下路径:
(1) 建立系统化的员工个人发展计划与职业生涯规划
软件行业的特殊性使得对软件人才的培训显得比其他任何群体都更加重要和迫切,且不论培训计划与员工是否真正匹配,对其成长是否有重大意义,一个系统化的员工个人发展计划本身便是对士气的一种激励。通过与员工一起分析其优势与劣势,在结合公司远景目标和个人兴趣的基础上确定员工未来的目标。为员工设计一个匹配其个性与需求的职业发展路径能有效地吸引和留住优秀员工。职业生涯规划的目的在于为员工在企业中的职业发展指明方向和道路,有了清晰的方向,员工才会忠实于自己的企业,并奉献自己的全部能量。
(2)提倡内部提升制
内部提升制能有效地确保职业生涯规划战略的落地。实施内部提升制,一个人岗位的变动可能会引起多个人岗位的变动,这样形成的连锁反应有效地调动了一批人的忠诚度和积极性。由于需要从内部选拔接班人,内部提升制还能有效地防止组织中人员的“青黄不接”现象。
(3)实施“弹性工作时间制”
弹性工作时间制意味着员工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在保证工作结果的前提下,灵活地掌握和规划工作时间和工作方式,从而在协调工作与生活的平衡方面有更大的自主性。
(4)建立员工俱乐部,组织员工活动
以员工俱乐部的形式,在公司内部组织各种员工活动,如游泳、球类运动、户外体验、乐器类学习等,由员工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选择活动类型,公司则为俱乐部活动提供所有或大部分经费。
(5)进行工作再设计
工作再设计能有效地实现工作的丰富化和扩大化,通过在工作中赋予挑战性的内容,提高工作对雇员的吸引力。工作再设计的目的是满足员工的成就需要,员工实现自我价值的过程也是企业收获价值的过程,这种双赢的局面带来的良性循环会使企业和员工都产生无穷的动力。
(6)提倡参与式管理
在工作中拥有发表自己意见的渠道是“80后”知识型员工普遍向往的方式,相比较其他人群,他们对工作本身的意义与价值具有更高的期望和追求,他们渴望对各种方案提出自己的建议,他们并不要求企业在多大程度上采纳自己的意见,他们在意的是企业在多大程度上让他们参与进来,自由发挥他们的作用。
(7)建立民主协商的信息沟通方式
建立民主协商的信息沟通方式意味着需要抛弃传统的发号施令般沟通方式,变单向沟通和话语沟通为双向沟通和行为沟通。软件人才叛逆、桀骜的性格特点决定了他们更渴望平等、尊重、关怀的的沟通环境,更渴望直接、开放式和集体讨论式的沟通方式。
(8)建立畅通的沟通渠道和申诉渠道
只有保证沟通渠道和申诉渠道的畅通,民主协商的沟通方式才得以最终落地,沟通渠道的畅通是一切沟通活动进行的基础和前提。
(9)建立公开、公平、公正的绩效考核体系
公司各级主管要定期对下属的业绩通过公开、公正、公平的途径来评估,并尽快给予绩效反馈以帮助员工及时了解自己在业绩上的优势与不足,从而明确前进的方向,达到不断提升的效果。个人绩效须与奖惩制度挂钩,绩效管理才能真正凸显价值。对于考核结果优秀的员工要给予及时的奖励,对于不合格的员工要进行合理的惩罚,从而有效地实现区分,使员工感到个人的价值得到了尊重和认可,个人的付出得到了收获和回报。
(10)人性化和个性化的薪酬模式
个性化和人性化的薪酬模式有利于雇员根据自己的需求特点选择适合自己的薪酬组合,这符合他们彰显个性的特点,这一选择的过程同时也是尊重感和认可感获得满足的过程。
四、结束语
只有有效地掌握雇员的雇主品牌认知特点,才能着手开始企业的雇主品牌建设之路。软件企业的雇主品牌建设因为其行业特点和员工个性特点而呈现出别样的姿态。
一般来说,越是有知识有能力的人,越希望与有更多知识和更高能力的人一起工作,并以此为荣,这便是人才的马太效应。建立良好的雇主品牌有利于企业进入这样的良性循环,并最终提高企业的竞争优势。雇主品牌的建立不是一朝一夕,仅凭人力资源部门单枪匹马便能大功告成的事情,他需要企业从高层管理人员到普通员工的长期、持续的共同努力。所以,从现在开始,为自己的企业来一次雇主品牌革命吧!
参考文献:
[1] Ambler T, Barrow S. The employer brand [J]. Journal of Brand Management, 1996, 4(3):185-206.
[2] Kaye Thorne. One-stop guide: Employer branding[M]. UK Surrey: Reed Business Information Ltd, 2004.
[3] 边长勇. 翰威特最佳雇主:经济衰退是招聘人才最佳机会[N]. 第一财经日报,2009-4-14.
[4] Sutherland M M, Torricelli D G, Karg R F. Employer-of-choice branding for knowledge workers[J]. South African Journal of Bussiness Management, 2002, 33(4):13-20.
[5] 杨光.微软的“赌注”:找到最优秀的人[J].中外管理,2000,(1):51-54.
[6] 周青.新生代,管理因你而变[J].中国人力资源开发,2007,(2).
[7] 夏志琼.留住技术与留住人才[J].四川经济研究,2005,(2):45-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