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优秀范文 环境问题解决措施

环境问题解决措施赏析八篇

发布时间:2023-10-13 16:08:21

序言:写作是分享个人见解和探索未知领域的桥梁,我们为您精选了8篇的环境问题解决措施样本,期待这些样本能够为您提供丰富的参考和启发,请尽情阅读。

环境问题解决措施

第1篇

首先,针对农户过度使用农药问题,国家除了可以采取根据实际情况制定农药合理使用准则,大力倡导使用农家肥以减少对环境特别是水质的直接污染的方法外,还可以给予农民生产以及技术的支持。

2.加强对环境保护的宣传,提高人们的生态环保意识

随着我国生态环境的日益恶化,生态资源的日渐匮乏,对生态以及自然资源的保护成为我们党的重点关注问题,于是加强人们对生态环境问题的重视程度显得尤为重要。首先要了解人们的心理,了解他们对生态环境的认识程度,引导他们积极参与到环境保护中来。在中小学的教育中增加对学生生态环境方面的知识的教育,有意识地在学生的成长过程中培养生态环境保护意识。对于生态的保护应该是一个持续的过程。由于受教育情况分布不均的特点,农村的受教育情况远不如城镇,于是在某种程度上农户们对于生态环境保护的意识更为薄弱。但是,农户作为农业生产的主题,若没有意识到自身的某些生产行为可能产生的危害性,对于改善生态环境就非常的不利。加强农户思想上对于生态环境的重视,让农户树立起生态治理与与经济同步发展的理念。在全国范围内大力宣扬生态环境保护知识和环境法规,切实深入各家各户,让人们深刻体会到资源的重要性,了解到生态建设的重要性以及必要性,从根本上认识到生态建设的重要性以及必要性,认识到生态建设不仅仅是政府的责任,从而有意识的主动参与到对生态环境的保护中来。

3.改变经济增长方式

目前我国仍处于粗放型的增长模式,粗放型的增长模式是依靠增加生产要素的投入来扩大生产规模,这样的经济增长方式导致了生产成本的提高,但是由于产品的质量难以同比的提高,导致了经济效益较低,所以能源利用的效率低下,不可避免地造成了我国以资源的大量消耗支撑经济增长的现状,造成资源的大量浪费。由于我国大部分的生产仍停留在对初级产品的生产和加工上,生产相对分散,资源性产品价格偏低,直接造成稀缺资源的迅速减少,对生态的破坏程度大大加重,仍处于工业化进程中的中国,在工业生产中应该树立节能减排的经营理念,提高生态环境保护意识,减少对环境的污染,改进机器设备,靠提高生产要素的质量和利用效率,来实现经济增长。同时,企业应该努力培养技术创造型人才,利用先进的技术增加产品的价值。实现经济增长,减少对资源的消耗,减低成本,不断提高产品的种类,使经济效益更大化。努力实现由粗放型经济向集约型经济的转变。

4.适度提高资源性产品的价格

由于目前我国的资源性产品价格偏低,导致企业多发展资源依赖性产业,过多的使用稀缺资源,导致生产环节对稀缺资源的粗放使用和较多的污染物排放。政府可以对市场进行宏观调控,适当的提高资源型产品的价格,以此来降低居民对于此类产品的购买,通过这种方式来引导企业转向对其他产品的生产。这一举措引起的消费减少对于稀缺资源的利用,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改善生态环境。

5.总结

第2篇

【关键词】矿山环境矿山治理环境治理 解决措施 对策

中图分类号:O74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一.引言。

随着国家对环境保护的重视和人们对环境意识的加强,矿山开采时所产生的环境破坏因素也越来越被重视。矿山开采是对资源的合理利用,也是科学发展的辅助支撑,在矿山开采中,对地质环境因素的破坏不仅仅影响了生态环境,更关系到采矿地区地质环境整体。面对矿山开采后带来的环境破坏和影响,国家政府部门也制订了很多方案,同时相关部门也进行改善监督。但受到诸多因素影响,导致在矿山地质环境治理中还存在很多问题。

二.我国矿山地质环境治理的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

1.矿山地质环境治理的现状。

矿山采矿易诱发地质灾害、影响大气环境,造成酸雨等,使土地和水均遭到破坏,产生“三废”污染等。为解决历史遗留问题,在对矿山治理中,受到国家的高度重视。在国家“十一五”建设中,矿山生态环境恢复治理被列入重点工程之中。近些年以来,国土资源管理部门通过对各省的矿山地质环境进行调查摸底,编制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的规划,开展矿山公园的建设工作,保护矿业的遗迹,同时也加大了对矿山地质环境治理的力度,对矿山地质环境保护起到积极作用,推动了矿山地质环境治理的规章制度建设。

2.矿山地质环境治理工作中的问题。

2.1 矿山治理缺乏经验参考,缺乏技术指导。

我国开始矿山地质环境治理工作是在20世纪90年代末,对大型矿山的地质环境治理工程则是在近些年来才得以重视。我国矿山数量众多,由矿山开采带来的地质环境影响区域也多,对生态环境造成破坏的问题较严重。由此可以看出,矿山地质环境治理是一项艰巨而又复杂的长期战役。通过国土资源管理部门的规范和调控,在总体上看来,有所改善,但由于治理工作巨大,问题相对比较突出,这对矿山地质环境后期治理工作增加了压力。矿山地质环境治理作为一个新兴产业,治理中很难借鉴以往的经验,需要通过分析检讨,制定治理方案。由于无治理经验可以借鉴,在对矿山环境治理中导致缺乏技术性指导,不利于治理工作的开展。

2.2传统矿山环境治理方法存在一定局限性。

由于矿山地质环境治理体制不健全,其治理手段受到制约,在治理中缺乏可以借鉴的工作经验,导致在治理中存在“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现象,缺乏对环境治理的整体性控制。

矿山地质环境的治理一直以来是我国环境治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前人更是在治理方法上研究出了比较多的经验。譬如依据工程类型来决定其治理的主要内容,再通过合理的治理方式来达到矿山地质环境治理的目的。前人治理矿山地质环境的方法和措施主要有:加固工程、植物工程、护坡(主要依据矿山滑坡、崩塌来确定治理方案)、依据矿区塌陷所总结出来的方法主要是:地下加固工程、回填采空区工程等。

在目前的矿山环境治理中,地面塌陷、地裂缝处理、滑坡和崩塌以及泥石流处理和治理方式不合理。实际治理中,未结合矿山实际情况和地理环境因素进行综合考量,只单纯追求治理结果的表象,忽视了治理手段的可行性和可靠性。

三.矿山地质环境治理工作中问题的解决措施。

“留的方寸土,但与子孙耕”。在现代社会来讲,不仅仅是要保证以后有地耕、有田种,这更多的是对环境的保护,对资源的合理利用。由于矿山地质环境复杂多变,通过前期的治理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但还需要从以下方面进行加强。

1.矿山地质环境治理方法要灵活变通,总结经验科学创新。

在矿山地质环境治理中,要建立健全矿山地质环境治理体系和治理监管机制。根据《矿山地质环境保护规定》要求,组织以省为单位对矿山地质环境进行摸底调查,开展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规划编制工作。对矿山的地质环境进行监测、调查、评价和规划,对已造成环境破坏的矿山施工单位要进行机制建设,要开展引导恢复和环境治理工作。矿山地质环境治理要做到“预防为主,防治结合”,既要进行预防,又要进行治理,在治理的同时更要注意预防。

将环境治理法规和治理技术进行有机结合,在矿山地质环境治理中,要研究和探索一条新思路和新技术。要针对不同矿山类型,采取不同的治理措施,实施不同的治理技术。同时,可适当借鉴国外机构对矿山地质环境治理的成熟经验,在此基础上,结合实际情况进行改进和完善。

2. 矿山地质环境治理技术要提升,方法要改进。

矿山环境治理要从传统的“线性开发”转换为生态保护性的“循环经济保护开发”,通过治理模式的转换,实现矿山环境保护、恢复治理、资源开发和再利用的生态循环。

2.1露天开采矿山治理方法。

对新建的露天开采矿山,要求制定包含矿山环境治理的保护预案并列入开采方案中,对非矿岩土的转移、尾矿的排放、矿渣的堆放和剥离土层的存储都要进行规定。对正在开采的露天矿,要加强对噪声、粉尘的监控,同时要针对已经存在的矿山环境问题提出治理的方案,并根据能够预测的问题制定预防的措施。对有松散覆盖层的矿山,要对剥离表层土的堆放、存储和再利用等方案进行统筹规划,如果表层土中含有适合生产的植被,要单独存储,避免与废弃矿渣混合。对废弃的岩石、矿渣等废弃物,要注意对可利用成份的合理利用,并要分开存放,单独处理。对采矿场的梯级开拓,要加强对稳定的保护,必要时要对边坡进行再造,要根据开采场的地质条件,选择合理的坡角范围,避免出现滑坡、地裂缝和崩塌现象。

2.2.闭坑矿山治理措施。

在闭坑矿山环境治理中,要保证矿区内的人畜解决用水的基本问题,同时要致力于对耕地面积的恢复,其资源开发利用要达到利用方案的标准和要求。要保存好地下井巷采空区矿柱的设计资料,毕业时要进行填充说明,对采矿形成的地面塌陷或滑坡、地裂缝等要进行划定和治理。合理选择尾矿、渣石、剥离表层土等废弃物的堆放,条件许可的情况下要设置安全可靠的矿坝进行堆放,并清除可能引发泥石流的安全隐患。闭坑矿山的井巷要进行妥善封闭,对废弃的水井等地面设施要及时进行回填。

2.3井工开采矿山环境治理技术。

井工开采矿山治理主要是对尾矿、废水的处理。由于开采量大,产生大量的废弃尾矿和矿渣,需要占用较大面积土地进行堆放。在治理时,要根据尾矿的再利用进行开发,可采取填埋沟谷的方式,进行造田复垦。对泵送的地下矿井水要经过过滤,提供材料清洗用水和矿区生活中洁净度要求不高的用水。同时要保护地下矿区内的地下水,避免出现枯竭和水水环境恶化。开采中对有毒、有害的废水、废液要设置专用的贮存池和沉淀池,并做好防渗漏工作。

2.4矿山开采沉陷治理。

质量开采沉陷问题时,要考虑地裂缝和开采沉陷的关联性,采取防治结合的方式,进行综合整治。对地下坑硐已经废弃的采空区如出现地裂缝时,要采取地下废渣回填的方式,来缓解地面沉降速度和减少沉降区域,采取地面裂缝灌注水泥砂浆的方式来制止地面塌陷。对地面废渣回填时,要在中上部采用表土填充,并在表层土上设置绿化。对塌陷区内原来为耕地的,要进行回填造地,并在表层设置植被。

五.结束语

矿山地质环境存在较多的问题,对环境治理也带来了很大的压力。在进行环境治理时,既要改善又要预防,既要纠正又要控制。因地制宜,对造成环境破坏的因素经过分析评估后,结合实际进行治理。

参考文献:

[1] 刘慧芬; 危接文 我国矿山地质环境治理存在的问题和解决措施 [期刊论文]《科技风》, 2010年15期

[2] 邸克强 我国矿山地质环境治理存在的问题和解决措施 [期刊论文] 《西部资源》, 2012年06期

[3] 王永生 矿山地质环境治理存在问题及对策 [期刊论文] 《南方国土资源》, 2009年12期

[4] 尤孝才 我国矿山地质环境的问题与保护对策探讨 [期刊论文] 《地质技术经济管理》, 2002年04期

第3篇

关键词:电力市场环境;电网规划;问题;解决措施

中图分类号:F407文献标识码: A

引言

电网规划主要是满足社会的电力分配,优化电源配置,深入分析负荷增长,确定电网规划。由于电力市场的约束,促使电网规划发生本质性变化,电网规划完全成为电力企业的独立任务,逐步将社会效益作为电网规划的主要目标。最大化发挥电网规划的效益,提出可靠的规划思路,决定电网规划的发展,更加适应现代电力市场的压力。

一、电力市场下电网规划思路

1、经济与安全并存

电网规划初期,比较注重电网安全,忽视经济因素在电网规划中的重要性,电网规划的目的是促使电力企业稳定于电力市场中,占据市场地位,利用固定的投资,获取大规模效益。同步市场发展,电网规划中需要同时渗透经济、安全两方面,有利于提出最优质的规划方案。完善电网规划思路,保障电网规划方案满足社会市场的电容需要,提高电网安全能力,避免出现电网故障,抑制电网发展。例如:某电力公司的电网规划,权衡安全与经济因素,在保障电网安全规划的基础上,尽量降低经济成本,有效分配该工程电网经济项目,避免阻碍供电发展,影响该公司盈利,该公司制定电网规划计划,定期研究电网规划的运行情况,分析是否存有不到位的规划因素。

2、遵循电网变化原则

电力市场变革后,对电网规划提出诸多要求,充实电网规划的内容,特别是在负荷方面,分析负荷内在规律,确保电网规划符合电力市场的变动需要[3]。负荷是电网规划的主体因素,由于负荷具有不确定的特点,必须明确负荷与电网规划的关系,尽量避免未知因素的影响,提高电网规划的效益水平,完善处理电价与电网规划的相互作用,构建电网规划方案。例如:某地区由于经济产业比较多,工业用电规模较大,该地区电力公司在规划电网运行时,充分考虑地区电力条件、电荷供应量以及负荷等多项因素,提出可靠的规划方案,合理分配电源,提高电源分配的能力,保障地区电网效益。

3、合理分配电力资源

电力资源是电网规划的一部分,在实际规划中,树立资源合理分配意识,明确分配思路。全方位分析电力市场环境下的电力资源,实现灵活的电网规划,实际电网规划受到多方因素影响,不能适应各项规划条件,所以在电网规划思路中,渗透开放特点。电力资源分配是电网规划的最终目的,某电力企业在对待资源分配上,实行多方案优化选择的方式,根据电网运行特点,提出多项规划思路,重点分析电网规划的利弊,采纳最优方案。

4、明确规划指标

电网规划思路不仅要完善处理好电力系统的资源工作,更要明确规划指标,降低电网规划的难度。利用定量分析的方式,稳定指标基础,明确指标内容。处理好电网指标后,才可发挥电网规划的效益性,避免电网规划中出现问题,影响整体电网规划的效益。

二、电力市场环境下电网规划现在存在的问题

1、城市电网规划基础数据记录不完备

在对城市电网进行规划前,要对城市进行详细的调查和研究,这时以前的城市电力规划数据就变得十分重要,它是调查研究的基础。然而这些数据有着实时更新的特点,导致了以前的数据收集不足,这样就给调查带了很大的难度。如果根据这些并不完备的数据进行研究并进行新的规划,就会给这个项目带来巨大的安全隐患。而这些不能被及时发现的安全隐患很有可能就会在未来的某一时段造成巨大安全事故,给人民财产能造成重大损失。那么也就意味着这个城市电网规划是失败的。

2、管理模式相对落后

从目前的实际情况看,我国在对电网进行规划建设和改造的时候没有较好的对数据进行整理的工具,也没有将较为系统的分析体系建立起来,对电网建设和改造工作造成影响。另外,电网在管理中的观念和模式需要改进和更新,要根据不同地区的不同环境、不同行业特点来进行差异化设计、建设,不然就会使得电网的整体出现上下分层,抵御自然条件能力不强,不能将大电网功能全面发挥出来。

3、专项规划不能和电网建设需求相适应

在规划之中会涉及到城市形态以及用地和结构等方面,受政府因素影响较大。但是,和城市中的建设规划相比,电网规划的专业性更强。一般来说,电网规划之中的全部内容无法在专项规划之中得以包含,这就导致规划预测和具体工作两者之间差距比较大,影响了电网的规划与建设,在以后改造之中没有较好的指导性和连续性。

三、电力市场环境下电网规划问题的解决措施

1、对原有数据进行有效的备份以便采集和分析

在对城市电网进行规划前要进行有效的调查研究,数据就变得很重要。为了进行有效的数据收集,我们可以在原有的数据收集系统基础上增加数据备份系统,时间设定可以是十年,也可以是二十年,这样就给以后的调查研究工作提供了很大便利。以后的调查研究也就可以根据这些数据设计出更加趋于科学合理的城市电网规划。这些调查包括城市的年用电量最大用电负荷、分区负荷量、城市发展目标、电网及设备现状的相关数据进行收集或预测。这些数据的收集及预测能够为城市的电网规划提供准确有力的依据。

2、建立相应的监管系统并进行完善

不论是电网规划,还是电网建设和改造,必须要建立在法律、行业标准的基础之上,尽可能地采用各相关的信息系统。因此,要想确保电网在建设和改造中的内容,就必须要将监管信息系统建立起来并不断进行完善。工作人员要借助多方力量获得支持,在建设和改造中要得到政府的相关支持与帮助,并争取各种有利政策,从而确保电网建设模式不断向多元化发展,确保用电的稳定可靠性。

3、与城市建设同步做好规划

站位要高,大局为重,综合考虑全局利益与长远利益,对电网以及城市配套建设统一做好规划。在对其进行规划时,要实现两者之间的融合,实现规划的同步性,在对建设规划方案进行审核时,要对电网规划方案做好审核工作,保证两者能够在同一时间进行审核与。站在法律的角度,这样能够对电网规划方案进行保护,保证其可行性,另外,还能保证两者之间的同步和和谐,使两者之间实现协调发展,确保其融合。

4、加大用电宣传力度,使公众参与、支持电网的建设和改造

对于电力系统而言,要设置专门的宣传机构,对加大自身绿色能源、安全用电、节约用电的宣传与报道。针对电网规划建设,要做好宣传报道,突出其重点,并结合一些事例形象加以表达。只有这样,政府部门以及人民群众才会对这一项目进行关注和重视,给予相关的支持配合,并能提出自己的意见建议。这样做,使得人们群众能够对电力事业进行关注,同时也给规划实施做好铺垫,使人们在电力建设中没有了抵触心理,对电网建设和实施进行了有效的推动,并能营造和谐的供用电环境。在对其进行规划时,要使得城市(镇)规划和电网规划同步进行,也就是实现同步编制以及同步审批和同步执行,确保两者之间相互补充和相互促进,避免交叉、重复建设。

5、加强电网规划整改,改善电网效率

(1)调整网络结构,改善运营方式

网络结构设计不合理对于故障复电及设备检修带来了一定的困难。运营方式不合理,也易引起电站移址等工作实施不便。对此电力企业应充分的认识到调整网络结构,改善运营方式等措施对提高电网运行效率的作用与意义。在某些程度上来说,电网规划的运行中调整网络结构,改善运营方式占据了大量的工作量,占据重要的地位,目前以被列为我国电网规划的重要课题。

(2)加强电网规划的可靠性

电力运营中可靠性相当重要,若电力

企业的电力运营没有可靠性,将对国民生活及工作造成严重的损失。对此,改善电网规划的可靠性非常重要。就目前而言,电力企业供电的可靠性仍有诸多方面的问题需要重视。例如提高安全用电的宣传,制定科学的防护措施,加强施工管理及检修水平,利用先进器械实现电网自动化、智能化发展等,只有在多个部门通力合作的条件下,才能有效的改善电网规划的可靠性。

(3)引进高端设备,向智能化方向发展

较传统电网规划相比,目前我国的智能化电网规划涉及范围更广阔。首先不再局限在电力部门内部,其业务逐渐贯彻了多个部门;其次实现了电力信息的全方位集成,以及高速双向的平等通讯;最后可进行分布式处理。由此可见,智能化电网规划与传统电网规划相比具备明显的优势。对此在电力市场环境下的电网规划应朝着智能化不断的发展,进而推动我国电力事业的发展。

结束语

综上所述,随着时代的发展,我国电力企业电网规划的实施取得了较大的发展,获得的良好的成绩,但仍掩盖不了在实际电网规划中存在的一些问题,从而严重影响了我国电网及电力系统的正常运营,对人们的正常生活造成了困扰。目前,我国电力市场仍处于发展过程中,符合国家电力市场要求的电网规划体系仍在设计当中,对此,我们应不断深入的对电网规划中存在的问题进行研究,制定相应的应对措施,为今后的电网规划提供一定的参考。

参考文献

[1]雷敏.探讨电力市场环境下电网规划的若干问题[J].通讯世界,2013(21).

第4篇

关键词:银行信息 信息系统 安全问题

前言

银行信息系统的安全保障要以缜密的分析为前提,制定详细的对策, 充分利用安全技术、安全产品来实现安全措施。本文以泰安农村信用 社为例阐述银行信息安全问题.

1.信息安全分析 银行信息系统具有服务范围广泛,平台复杂多样,业务品种不断 更新的特点。因此银行信息系统庞大而复杂,信息安全涉及方面众多, 我们大体可以按照安全管理、信息资产与环境、主机系统、网络系统、 日常运维五个方面进行分析.

1.1安全管理问题分析.

泰安农村信用社信息系统一贯重视系统安全,但对与系统安全的 管理仍处于比较传统的模式,即一种静态的、局部的、少数人负责的、 突击式的、事后纠正式的管理方式;安全管理偏重对业务的保障,在内 部管理上相对比较松散;一些安全管理策略和制度规范比较宏观,在 可操作性和实效性上还值得进一步探讨与改进.

1.2信息资产与环境问题分析.

泰安农信信息系统依照相关的规定进行建设。目前还需要改进的 问题为包括物理环境的单点故障隐患及不可抗力因素导致的系统安 全的风险;对信息资产的保护缺乏信息资产分类体系,无法实现对设 备的购置、维修、报废等环节的实时管理.

1.3主机系统问题分析 信息中心的主机上存放大量的业务数据,对全辖提供数据服务及 技术支持,保证辖内计算机系统全年365天、全天24小时不间断运 行,因此主机采用高可用性和全冗余结构的主机系统,配置磁盘阵列 存储数据.

目前面临维护错误和操作失误、未经授权访问和操作、权限滥用、 硬件故障、数据库本身存在的安全漏洞等威胁.

1.4网络系统问题分析 现行银行计算机网络是银行计算机信息系统中最易受攻击又最 难以防范的薄弱环节,为了保障网络安全,目前采取的的措施有增加 防火墙,对连接科技中心主机全部做了限制,安装了IDS入侵检测系 统。还存在以下问题:主交换机虽然划分了VLAN,但划分VLAN数量 少,无法满足业务高速发展需要;办公网现在没有逻辑划分;在省市和 市县之间没有实施QOS策略,存在一定网络拥塞的风险.

1.5日常运维问题分析 目前日常运维工作繁重,日常运维只是通过已有的书面的操作流 程进行操作,无法记录操作结果,对日常运维缺乏审计性;机房主要依 靠人工巡查等手段进行监控,存在不能及时发现问题的隐患。对于登 陆信息系统的网点柜员身份验证停留在“用户名+密码”阶段,存在非 法入侵的安全隐患.

2.信息安全风险识别 通过对泰安农村信用社进行信息资产识别,逐项进行风险评估, 并制订风险控制措施.

2.1确定资产风险等级 全面了解泰安农信信息系统安全现状,采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 方法,并依据标准要求充分考虑到资产的安全价值、威胁、薄弱点、威 胁发生的可能性、威胁造成的潜在响应等因素,将各个资产所面临的 众多威胁因素统一起来描述.

2.2明确风险控制方法 根据风险评估表,对该资产已经识别出的风险点,在现有的控制 措施之外,进一步提出解决该风险点的新方法或新措施,以使风险降 低到可接受的程度,并明确责任人,制定一个切实可行的风险处理计 划。3.信息安全问题解决 根据风险评估的结果及风险控制方案,依照安全管理体系的要求 对准备阶段中涉及的各类问题集中解决,使得在信息系统受到侵袭 时,确保业务持续开展并将损失降到最低程度.

3.1安全管理的安全实现 针对目前泰安农信信息系统在安全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信息安 全人员仔细分析问题,提出问题解决方案如下.

3.1.1明确指出系统中每位员工的责权问题.

3.1.2建立较完善的信息科技制度体系,明确泰安农信信息系统 工作流程,避免管理混乱.

3.1.3建立规范的信息系统风险防控和应急处置流程,逐步提高 突发事件的应急能力.

3.2信息资产与环境的安全实现 针对目前泰安农信信息系统在信息资产与环境方面存在的问题, 信息安全人员仔细分析问题,提出如下问题解决方案.

3.2.1引入“计算机设备管理系统”软件,规范设备管理。对设备的 购置、维修、报废等环节的管理的问题进行跟踪记录.

3.2.2对银行设备与物理环境进行容灾规划,实施容灾系统。对通 讯线路及硬件设备进行冗余备份;对重要数据制定完善的备份规则.

3.3主机系统的安全实现 针对目前泰安农信信息系统在主机系统方面存在的问题,信息安 全人员仔细分析问题,提出如下问题解决方案.

3.3.1开发备份配置软件,保存每次设置变更情况,使设置变更有 迹可循.

3.3.2为保证数据信息安全,采用双机热备、重要数据远程备份、 异地存放等多种措施避免系统风险.

3.3.3应用“运维安全管理系统”对操作员的操作进行限制,杜绝 由于操作用户权限过大而造成的安全隐患.

3.4网络信息的安全实现 主要包括信用社内部数据传输线路的安全实现、第三方接入的安 全实现等。泰安农信采用SDH线路进行组网;通过端点隔离方式实现 业务和办公网络分离;通过整体路由规划和QOS规划实现对各业务 数据流的控制;内网配置了多套防火墙,实现对内网的通讯访问的控 制与隔离.

3.5日常运维的安全实现 针对目前泰安农信信息系统在日常运维方面存在的问题,信息安 全人员仔细分析问题,提出如下问题解决方案.

3.5.1建立网络化的运维机制。探索建立科技服务联动网.

3.5.2分析日常工作流程,开发“电子日志系统”,确保日常工作不 会遗漏,并记录操作员日常操作,保证操作过程的可审计性.

3.5.3建立机房自动监控系统,实时监控放置、设备的运行状态及 工作参数,发现部件故障或参数异常,及时报警,并可记录历史数据和 报警时间.

第5篇

关键词:环境;新闻记者;社会责任;研究

环境问题近年来成为了人们关注的重点问题。在这样的环境下我国许多的电视台和报纸行业开始逐渐的培养起环境记者,以此来形成一个独立的记者群体,这些记者们承担着新闻报道、预警风险和提升群众环境素养等责任。环境新闻记者不仅要将客观的将环境现状如实的向民众传达,同时也要采取相应的措施积极的推动环境问题解决,以保证我国的环境能得到保护,实现我国环境的健康发展。下面将对此进行详细的讨论。

一、新闻记者社会责任的含义

“记者是社会的良心”,这是韬奋老人的一句话,正是这样一句话才引出了一个重要的问题,作为新闻记者一定要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对社会负责。而环境记者的责任则是真实的、全面的报道环境问题,并对此作出改善,积极地推动环境问题解决。一名记者到底应当向社会大众传递什么样的信息这是人们值得思考的问题,新闻记者的社会责任不仅涉及到了对报道内容的责任,同时也包含了对整个社会的责任。新闻自由权是使社会责任中的一种权利,要求记者在进行报道新闻的时候,采取公正、客观的态度,不能将自身的利益置于公众利益中去,以此来强化社会的责任感。在进行环境新闻的报道过程中,作为一名环境记者,一定要如实的将环境现状呈现在广大人民群众面前,并积极的采取措施来引导群众建立起环境意识,这是环境新闻记者的重要责任,同时也是推动我国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方式。

二、环境新闻记者的社会责任分析

(一)真实、全面的报道新闻,展现出环境发展的现状

环境问题近年来一直是人们关注的重点问题,当中既具有高度的科学性和专业性,同时又有着较强的综合性和复杂性。因此,作为环境记者一定要承担起相应的社会责任,并在报道中真实的、全面的展现出环境所存在的问题和当前的现状,使大众清晰的了解到环境发展问题。

首先,客观的报道环境新闻是作为环境记者的基本责任,一定要根据事物的原本面貌来进行客观的反应。新闻的客观性主要体现在了所报道的内容一定要是客观存在的实施,在报道中不能存在虚假和杜撰等情况。此外应符合新闻发展的规律,不能作倾向型的报道,或者故意掩盖事实。其次是真实的报道新闻,这是环境新闻的基本要求。新闻报道一定要有真实的内容。要想获得更加真实、准确的环境新闻内容,就一定要有专业的环境记者。只有记者有着丰富的环境科学知识,才能在报道的过程中更加敏感,并将新闻报道的内容做到更加真实,避免给受众人群造成看不懂等情况。此外,应注意环境新闻记者有着全面报道新闻的责任。当中主要包含了报道环境法律法规、报道环境的污染事件等等。如果记者没有受到过专业的环境媒体教育,那么要想获得全面性的环境报道内容是十分困难的。因此,作为记者一定要不断的提升自我,做到时刻关注着环境问题,并了解到环境问题所带来的影响,这样才能使自己在环境新闻的报道中做到更加全面的报道。

(二)做好预警工作,提升群众风险防范意识

我国在发展的阶段中很长一段时间都比较看重工业化发展,重视工业化给人们生活所带来的便利性,但从没有真正的认识到工业化发展给人们生活带来的潜在威胁和风险。直到近年来,人们在生活中面对着雾霾和全面暖化等环境变化,才逐渐的认识到工业化发展给人们的生活环境所造成的严重危害。在人们的思想中,人类是社会的主导,是生物链的顶端生物,但事实上在生态环境中,人只是当中的一个部分,是极为普通的一个环节。生态系统是一个有机循环的系统,每个部分之间相互作用,如果人类一味的去改变生态环境,那么就可能会受到环境的反作用。作为环境新闻记者一定要及时的向民众来指出这种潜在的威胁,让人们真正的意识到自己在环境系统中的渺小位置,并强化人们心中的环境保护思想,使环境不再受到更加严重的污染。

文化风险是社会发展中的重要风险之一,当中又包含了经济风险、政治风险和自然风险。对这几个方面的风险我国新闻都有过相关的研究和报道,但数量不多。近年来环境新闻发展迅速,对环境新闻报道的数量也明显上升,因此,文华风险重新受到了重视,在数量上有了一定的增加。对大众来说,环境知识能够从多方位来获取,或者直接感受自然环境的影响,对环境保护的行动也是能够直接感受到的,但是环境风险却是人们所无法预知的,这种风险有着较强的隐秘性,需要有较强的专业知识来进行分析和研究。特别是面对当前我国的环境文化发展比较缓慢的情况,作为环境新闻记者就更要承担起环境预警的责任。只有环境新闻记者不断提升自我的专业知识水平,才能在报道中融入更加高深的减低,提升民众对环境的关注,培养民众的环境风险意识,并为之做好准备。

(三)始终跟进,适当的融入其中解决环境问题

环境新闻记者不仅仅是报道环境现状的记者,同时也是环境保护中的一员。作为一名环境新闻记者在报道的过程中要保证新闻内容的真实性和客观性,同时也要在环境污染事件发生时,能及时的更近报道整个过程,并提出有建设性的想法,找到事件发生的本质原因,从而促使环境问题得到解决。在这个跟进环境问题的过程中,常常会出现很多想象不到的效果,例如,推动环境新闻报道的法律法规加速建成等。只要记者始终保持着毅力,对环境问题跟进,就一定能在当中找到问题所在,并及时的采取措施,减少对环境的污染和破坏。

(四)加强环境教育,提升群众整体素养

对群众加强环境保护的理论教育,提升群众的环境素养是环境新闻记者所要承担的重要社会责任之一。公众的环境素质提升,在一定程度上取决于大众媒体所设置的新闻报道结构和内容。媒体所报道的新闻内容对民众来说有着一定的教育意义和引导的作用,通常会在潜移默化中使民众形成环境保护的意识。对此,环境新闻记者有责任通过新闻报道来对民众进行环境保护的理论性教育,以此来提升他们的整体环境素养。在环境新闻中蕴藏着很多的艺术,只要正确的来报道环境新闻就会对民众起到良好的引导作用。此外,在进行环境保护理论教育过程中有着很多的不同方式,例如可以在环境新闻中融入保护生态环境的经验和防范,或者批评一些破坏生态环境的不良行为,再或者定期的组织民众参与环境保护户外活动等,这些都能给人们群众留下深刻的印象,并在潜移默化中提升自身的环境意识。

三、结语

新闻是一个国家政府和民众等舆论引导的重要载体,担任着重要的责任。而环境新闻则是这当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环境新闻报道是没有限制的,面对当前世界环境的变化和发展,给环境新闻记者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当前阶段,我国的环境新闻记者仍处于发展阶段,承担着重要的社会责任,对此,他们一定要不断提升自我素养,这样才能为更好的推动我国环境新闻的长远发展。

参考文献:

[1]李瑞农.浅析环境新闻的崛起及其特点[J].新闻战线,2012(06).

[2]程少华.环境新闻:一个时尚的绿色议题[J].声屏世界,2011(03).

[3]程少华.论环境新闻的舆论功能[J].新闻采编,2011(01).

[4]李欣.环境记者如何写好环境新闻[J].记者摇篮,2013(05).

第6篇

关键词:环境教育;发展策略;教师专业水平

随着教育的不断改革和发展,在教育中将实际的社会发展情况应用到教学工作中是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途径之一,环境问题显然已经成为社会发展进程中的重大挑战,学生作为未来社会发展的主力军,也是解决环境问题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将环境教育引用到教学中是必要的。高中地理的学习内容广泛,是学生学习环境知识的重要阶段,但是要将环境教育完全渗透到高中地理教学中仍旧需要不断研究。

一、对环境教育的基本认识

环境教育对于教育者来说是一个比较新颖的词语,环境所涉及的范围是非常广泛的,因此环境教育所涉及的问题也相当得多。自环境问题逐渐受到社会各界的重视以来,关于环境教育的研究一直在持续进行,因此,我对环境教育也有了更深层次的认识。环境教育的主要目的就是让学生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认识到环境与人类发展的关系、实际的环境问题以及保护环境的相关措施和技术等。

环境教育主要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其一是对环保问题的讲解,着重介绍资源的合理利用和保护;其二是人类与环境之间的关系,在环境问题日益严重的今天,环境污染对人类生活产生的影响以及环保问题解决的相关措施;其三是环境的基础知识,这里面更多的是理论基础,例如环境的监管和控制以及环境质量的检测等。

二、高中地理中渗透和整合环境教育的主要教学方法

高中地理教学的方法是非常丰富的,要想将环境教育渗透到高中地理教学中需要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才能保证地理教学的质量,完成环境教学的工作。高中地理教学主要是课堂教学,因此课堂教学是学生学习理论知识的主要方式。首先,可以利用直接讲授的方法,这是传统的进行高中地理教学方法之一,对教师综合素质的要求是非常高的,在这种方法下学生可以对环境知识有更加直观的了解。其次,将多媒体教学方式应用到教学过程中也能够发挥重要的作用,这种方式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在课堂上放映一些与环境相关的视频,可以让学生具体地认识到我国的环境问题,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最后,可以在课堂上开展一些讨论活动,教师与学生之间以及学生与学生之间可以相互学习,在讨论活动过程中可以加深学生对环境的理解,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除了理论知识的学习外,同样应该为学生提供实践学习的机会,这是高中地理学习中的重要部分。实验教学是比较容易执行的一种教学方法,通过一些地理实验让学生具体看到一些自然灾害产生的原因或者环境问题的检测,这些都可以让学生亲身感受环境与人类的联系,同样可以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还可以开展全校性的校园活动,组织学生清理校园的垃圾,让学生树立保护环境的意识;也可以让学生独自走访周围的居民,了解周边地区的环境情况,并根据得出的情况进行具体的研究。实践教学不仅是将理论知识应用到实际中,也是让学生切身体会环境问题的重要方式。

三、高中地理教学中环境教育渗透与整合的策略

1.充分了解环境教育,提高教师的专业水平

环保教育对教师来说相对陌生,要将环保教育渗透到高中地理教学中,教师必须充分了解环保教育的内涵,因此教师在加强环保教育的同时,要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学校对教师可以展开一些培训活动,通过这些培训教师可以不断学习新的教学知识,同时教师之间加强教学经验的交流可以让教师共同努力和进步,更好地进行环保教育渗透与整合工作。

2.结合高中地理教材,加强学生环保教育的学习

环保教育的渗透与整合是建立在学习高中地理知识的基础上的,因此高中地理教材是不能舍弃的,教师需要将高中地理教材和环保教育结合起来,在教学过程中不仅要让学生学习地理知识和环境知识,而且需要培养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这样才能真正实现高中地理学习和环境教育的统一,达到环境教育的目的。

3.充分开展保护环境的活动

开展活动是学生学习地理知识和环境知识的重要方法,也是让学生真正树立环境保护意识的重要途径。例如,学校可以进行环境问题的知识讲座,让学生了解最新的环境问题动态,切实体会到现如今的环境问题;另外,组织学生进行户外实践活动也是重要的环节之一。

环境问题是社会发展过程中急需解决的,也是人类正常生活的保障。将环保教育渗透到高中地理教学中是进行青少年环保教育的重要举措,在未来环保教育工作中仍旧需要进行,也会取得更大的成功。

参考文献:

[1]段景春.地理教学中的环境观教育[J].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2(4):11-12.

第7篇

为进一步加强医药制造企业环境监管,严厉打击违法排污行为,切实解决医药制造企业废气扰民等环境污染问题,督促医药制造企业认真遵守环境保护法律法规。分局决定开展医药制造企业专项环境执法检查工作。现通知如下:

一、工作目标

全面排查医药制造企业,重点以发酵类、化学合成类为主,摸清企业特征污染物排放情况,严肃查处企业违法建设项目、污染物超标排放等环境违法行为,促进医药制造企业健康发展,改善企业周边环境质量,维护社会和谐稳定。

二、检查主要内容

(一)医药制造企业建设项目执行环境影响评价、环保“三同时”制度情况;

(二)医药制造企业废水、废气污染物达标排放情况,危险废物贮存、处理处置情况;

(三)医药制造企业污染防治设施运行情况;

(四)医药工业园区集中污染治理设施建设及运行情况;

(五)群众投诉反映的污染问题解决情况。

三、检查要求

(一)充分认识开展专项检查工作的重要性,结合年环保专项行动,加强组织领导,制定工作方案,明确工作任务,做到排查仔细,督促有力,查处到位。

(二)充分利用污染源普查、排污申报登记数据信息,结合日常监管情况,处理处罚情况,全面开展排查。按照不同的生产工艺,督促企业严格执行发酵类、化学合成类、提取类、生物工程类、中药类、混装制剂类六项制药工业水污染排放标准或地方标准。加强对发酵尾气、有机溶剂、合成废气以及药物提取、生物工程类废气及恶臭污染物排放的监管。加强对化学药品原料药生产过程中产生的母液、反应基或培养基危险废物的监管,禁止随意倾倒、丢弃,不按规定处置。

第8篇

本研究采用问卷调查法,调查了150名初中生的心理压力现状、压力源和应对方式。研究结果显示:(1)初中生的心理压力源前三位依次是学习压力、自身压力和教师压力。其中学习压力和自身压力是初中生最感压力的事情,这也是面对应试教育大形势下和初中生所处的关键期对学生产生的巨大的压力。(2)初中生在面对心理压力时,采取的应对方式依次是问题解决、寻求社会支持、积极合理化解释、忍耐、发泄情绪、幻想否认和逃避。采取积极应对方式的学生占了大多数。(3)初中生的心理压力源、应对方式在性别、年级变量方面不存在显著差异。

关键词:初中生心理压力;压力源;应对方式

一、文献综述

青少年时期是一个心理发展很不稳定的时期,也是一个心理问题多发的时期,初中生正处在这个特殊的成长阶段,其心理具有很强的可塑性,是心理压力应对方式发展形成的关键时期。许多研究表明中学生在面对压力的时候能够采用一些应对方式,这说明中学生己经具有了一定的应对压力的能力,但是这些应对方式很多都不是很成熟的,中学生心理问题检出率表明中学生仍需要大量的指导。目前,国内外对初中生心理压力的研究也已经取得了丰富的成果。

(一)心理压力(stress)的概念界定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听到人们说到“心理压力”这个词语,人们用它来表达自己体验到的一种紧张、焦虑的心理感受。但是作为一个心理学专业术语,“心理压力”至今没有一个公认的定义。

本研究中“心理压力”一词简称压力,对应的英文译为“应激”,国内很多学者也用“应激”这个词语。压力的研究始于上世纪三四十年代,近些年来,对压力的研究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研究者从不同的视角对“心理压力”进行界定。

生理学取向的压力研究,以Hans Selye为代表,着重从生理变化的角度探究压力,认为压力是维持机体内部平衡的生理唤醒和反应。

社会学取向的压力研究,以Mayee 为代表,主要研究“生活事件”与身心疾病之间的关系。因此,压力与生活事件相联系,通称为“生活事件压力(life events stress)”。这里的压力也代表压力源。

心理学取向的研究,最具代表性的人物是美国的心理学家Lazarus,他提出第一个完整的,用以解释压力基本过程的心理学模型――“压力认知交互作用模型”。他认为所谓心理压力(psychological stress)是指“被个体评价为可能威胁身心健康,需要动员自身资源承载或逾越的,个体与环境间的特殊关系” 。

目前,在心理学的学术教科书中,压力(stress)一词有三种解释:(1)指环境中客观存在的某种具有威胁性刺激;(2)指具有威胁性的刺激引起的一种反应组型;(3)指刺激与反映的关系,个体对环境中具有威胁性的刺激,经认知其性质后所表现的反应。多数心理学的研究中的压力指第三种解释:压力是个人在面对具有威胁性情境中,一时无法消除威胁,脱离困境时的一种被压迫的感受,这种感受经常因某些生活事件而持续存在,即演变成个人的生活压力。本研究中的压力概念即采取这种解释。

(二)心理压力反应(stress reaction)的概念界定

Hans Selye 认为,心理压力是个体应对“外在需求”时的一种非特定的生理反应历程,他所定义的压力反应其实质是生理上的反应。Lazarus 提出的认知评价模型中认为压力反应是个体对压力情境或压力事件认知评价的结果,这个结果是个体在压力源作用下的反应。以上的心理压力反应涵义与我们在本研究中所使用的“心理毫Ψ从Α痹谀诤上并不完全吻合。

笔者认为心理压力反应是由压力源引起的生理反应、情绪反应、认知以及行为等的改变。它是紧张或唤醒的一种内部心理状态,它是个体内部出现的解释性的、情感性的、防御性的应对过程。这些应对过程是发展的,会提高并趋向成熟。

(三)有关中学生心理压力源的研究

关于中学生心理压力的研究非常多,其中相当一部分研究是关于心理压力源的。台湾学者郑照顺i认为影响青少年心理压力产生的主要因素有三个层面:生活世界、身心发展和生涯发展。郑全全等人将中学生的应激源分为七个纬度:学习问题、教师问题、家庭环境问题、父母教养方式问题、同学朋友关系问题、社会文化问题和自身生理心理问题。井世洁从同学关系、生活环境、学习压力和教师关系四个方面研究了初中生的日常生活事件对心理健康的影响。李燕等调查发现,武汉市中学生的生活事件排在前十位的分别为:考试排名次、考试失败、交上新朋友、调座位、与同学关系融洽性、过生日、被人误会或错怪、受到家长称赞、开家长会和受到表扬或奖励。娄伟群和齐全衣对高中生压力源进行调查,发现最高的五个压力源分别为考试成绩不理想、在学习上落后于其他同学、能否考上大学、考试要争取好名次及父母期望。

(四)有关中学生心理压力反应的研究

关于心理压力反应的研究相对较少。阴国恩等人对96名教师和1022名学生及其家长的问卷调查显示,学习负担的心身反应并不十分严重,相比之下,情绪反应比较强烈且主要体现在学习竞争方面,比如选择“感到班级上竞争很激烈”和“经常担心学习退步”的同学分别占所有被调查者的80.0%和81.0%。由于学习负担造成中学生对学习活动的情绪反应主要有两个方面:对学习活动的紧张和忧虑体验。

陈会昌认为不同个体面对压力的心理反应有所差异,概括来讲,心理压力反应主要可表现在:生理、神经内分泌、神经生化、免疫功能及心理行为五个方面。

(五)有关中学生心理压力应对方式的研究

国内外针对中学生心理压力应对方式的研究比较多。汪金翎研究了中学生应对方式的27个因子,包括投射、幻想、压抑、升华等。肖计划等人修订了国外的应付方式问卷,包括问题解决、自责、求助、幻想、退避、合理化六种应付方式。黄希庭等编制了中学生应对方式量表,将中学生的应对方式分为问题解决、求助、退缩、发泄、幻想和忍耐等。陈树林等编制的中学生应对方式量表包括七个分量表,分别为问题解决、寻求社会支持、积极的合理化的解释、忍耐、逃避、发泄情绪、和幻想、否认。以上相关研究可从积极和消极两方面展开分析,亦可从社会、家庭、学校不同支持系统化解心理压力,但关于应对方式的具体化,随着科技进步、知识爆炸时代的来临,可进一步的进行完善、充实。

二、 问题提出和研究设计

(一)问题提出

初中生正处在生理和心理成长发育的重要时期,初中生因心理健康而引发的问题日益浮出水面,影响着学习和生活。其中,初中生心理压力是影响其心理健康的一个主要的因素,心理压力的逐渐增大,既可能成为学习上的动力,也可能成为心理上的障碍,影响到他们的学习生活和健康成长。目前,初中生的心理压力问题已经引起了社会的高度重视,对该领域的研究也非常的丰富,但是,在实践方面来看,对初中生心理压力的预防和解决都不十分的理想,大多数的研究结果只是告诉我们应该去做这个工作,却没有指明怎么样去做,因此,对于初中生心理压力的进一步研究,仍然有着重要的理论指导和实践意义。

本课题在问卷调查的基础之上,结合众多的文献资料的查阅,对当前初中生心理压力的现状,压力的来源做了进一步的论述,通过对调查结果的分析,提出了一些具有针对性的应对方式,为初中生进行心理调试提供了一些有效的预防、矫正的途经和方法;并且积极探索提高学生自身的应对能力的教育措施,希望能够对教育教学工作提供帮助。

(二)研究设计

1、被试

综合考虑各种因素,本研究选取北京市平谷第五中学150名学生作为被试对象进行问卷调查,采用分层随机抽样的方式选取被试。

2、工具

①、心理压力源调查问卷

心理压力源的评定采用郑全全、陈树林等ii编制的中学生应激源量表,该量表有7个维度,分别评估学生的学习问题、教师问题、家庭环境问题、父母教养方式问题、同学朋友问题、社会文化问题及自身生理心理问题,采用0―4级评分。

②、心理压力应对方式调查问卷

心理压力应对方式的评定采用陈树林、郑全全等编制的中学生应付方式量表,有36个条目,两个分量表:指向问题的应付和指向情绪的应付,前者包括解决问题、寻求支持和合理化的解释等3个因子,19个条目;后者有忍耐、逃避、情绪发泄、幻想/否认等4个因子,17个条目,采用1―4级评分。

3、实施

①、本研究小样本预测发放50份,实收46份并对问卷的部分条目进行了修订。

②、对北京市平谷第五中学150名学生进行正式问卷调查,共发放150份,收回问卷150份,回收率100%,其中有效问卷140份,占发放问卷的93%。

4、统计方法

利用excel表格进行数据统计。采用SPSS软件对数据进行管理和分析。

三、讨论与分析

(一)初中生心理压力的现状

在调查的140份有效问卷中,其中认为没有压力的0人;有点压力的67人,占总人数的47.9%;中等压力的65人,占总人数的46.4%;压力很大8人,占总人数的5.7%。可见,初中生有点压力和中等压力的人数占了总人数的94.3%,可见一般啊。

(二)初中生心理压力源的状况

从表1可以看出,初中生的心理压力源前三位依次是学习压力、自身压力和教师压力。其中学习压力和自身压力是初中生最感压力的事情,这也是面对应试教育大形势下和初中生所处的P键期对学生产生的巨大的压力。

从表2可以看出,依据性别差异,男生的心理压力源前三位依次是学习压力、自身压力、教师压力;女生的心理压力源前三位也是学习压力、自身压力、教师压力。即在性别变量方面不存在显著差异。

从表3可以看出,依据年级差异,初一年级的心理压力源前三位依次是学习压力、自身压力、教师压力;初二年级的心理压力源前三位也是学习压力、自身压力、教师压力。即在年级变量方面不存在显著差异。

(三)初中生心理压力应对方式的状况

从表1可以看出,初中生在面对心理压力时,采取的应对方式依次是问题解决、寻求社会支持、积极合理化解释、忍耐、发泄情绪、幻想否认和逃避。采取积极应对方式的学生占了大多数。

从表2可以看出,依据性别差异,男生在面对心理压力时,采取的应对方式依次是问题解决、积极合理化解释、寻求社会支持、忍耐、发泄情绪、幻想否认和逃避;女生在面对心理压力时,采取的应对方式依次是问题解决、寻求社会支持、积极合理化解释、忍耐、发泄情绪、幻想否认和逃避。在性别变量方面不存在显著差异。只是在积极合理化解释和寻求社会支持方面存在较小差异。

从表3可以看出,依据年级差异,初一年级的学生在面对心理压力时,采取的应对方式依次是问题解决、积极合理化解释、寻求社会支持、忍耐、发泄情绪、幻想否认和逃避;初二年级的学生在面对心理压力时,采取的应对方式依次是问题解决、寻求社会支持、积极合理化解释、忍耐、发泄情绪、幻想否认和逃避。在年级变量方面不存在显著差异。只是在积极合理化解释、寻求社会支持方面存在较小差异。

四、 结论与建议

(一)初中生心理压力来源于多方面。

通过本研究发现,初中生的心理压力源前三位依次是学习压力、自身压力和教师压力。其中学习压力和自身压力是初中生最感压力的事情,这也是面对应试教育大形势下和初中生所处的关键期对学生产生的巨大的压力。

究其原因,从初中生自身来说,他们正处于一个特殊的成长时期,是心理变化较大,同时也是心理问题多发的时期,但是,他们的意志比较薄弱,在面对困难的时候缺乏毅力,并且也没有比较好的解决的办法,在心理压力产生的时候,缺乏与人交流和沟通的经验,又找不到有效的宣泄的途径,这就使心理压力越来越大,从而影响到他们心理的健康成长和发展。

学习压力是初中生最主要的压力。在现有的教育模式下,学生的学习很被动、很无助,他们只有改变对学习的理解,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才能缓解心理压力。从教师层面来看,要消除初中生的学习困扰,首先要培养学生学习兴趣、激发学习动机,建立起学习的自信心。教学实践证明,学生在学习活动中,有较强的自信心往往能激发其智力活动,使其智力活动的水平达到最佳状态。所以,教学活动中,要多采用鼓励、赞扬、期待、肯定等评价方式以建立学习自信心,调动和激发学生积极参与学习活动。初中生学习负担过重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心理负担过重,只要加强学习辅导,注重学习信心的培养,传授学习方法和策略,其负担过重问题就会得到解决。学生一旦掌握了良好的学习策略和方法,就能自如地操作学习过程,其学习方面的心理困扰就会随之消失。

考试压力也是初中生学习压力的诱因。无论学生的成怎样,都可能因此面对考试压力而感到焦虑,一般而言,考试焦虑多数是因为家长和老师有意或无意对孩子的学习提出过高要求,超越了其承受能力并形成了过度的心理压力。教师和家长可以通过引导学生准确定位,帮助学生学会放松来缓解学生的考试压力,使学生学会合理期望,学生对自己的期望和要求应该是合理的,符合自己的实际水平。

教师也应该树立正确的观念,合理地要求学生,期待学生,而不是过高的期望和要求。引导学生恰当地估计自己的能力,降低过高的学习目标,要把目标建立在一个适宜的位置,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减轻考生心理上的压力;并且要对学生进行积极暗示,帮助学生建立自信心。

(二)初中生面对压力时采用的多是积极应对方式。

初中生在面对心理压力时,采取的应对方式依次是问题解决、寻求社会支持、积极合理化解释、忍耐、发泄情绪、幻想否认和逃避。采取积极应对方式的学生占了大多数。积极的应对压力,可以减轻压力、增进学业,促进人格发展;而消极的应对,会影响身心健康,阻碍发展。要帮助学生获得主动解决问题的应对策略,就要建立对学生积极的信念,帮助学生确立重在提高自己能力的学习目标。把困难看作是一种挑战性的学习机会,并以积极的态度和行动解决困难,并且相信挫折和失败可以帮助自己成长,并使自己获得新的学习技能,把注意力集中在自身的学习活动上,不要过分在意别人的评价。另外,要帮助学生获得成功。自信心不足的学生,常常过分夸大学习中的困难,过低估计自己的能力,这就需要教师为这些学生创设更多的成功机会,让他们在学习活动中,通过成功地完成学习任务、解决困难来体验和认识自己的能力。教师要善于发现学生的专长与潜能,并且让学生的特长充分展示,从而大大提高学生的自信心。

(三)初中生的心理压力源、应对方式在性别、年级变量方面不存在显著差异。

依据性别、年级变量,初中生心理压力源前三位的都相同,不存在显著差异;初中生的应对方式虽然在顺序上略有差别,但采取积极应对的占据大多数,也不存在显著差异。

总之,无论社会、家长还是学校,都必须高度重视学生的心理压力问题并给予积极的引导,都有责任去帮助他们,以促进和引导他们健康地成长。特别是作为直接面对学生的教师,更要认识到在教育过程中和同学们的沟通,让学生找到正确的解决心理压力问题的途径,帮助他们心理健康成长。

五、研究局限

本研究只是以初一、初二学生为主要研究对象,不能全面反映初中生特别是初三毕业年级心理压力突出问题的现状,其次,因为各方面条件的限制,本研究没能选择更有代表性的样本(如在不同地区的不同初中随机抽取样本),而只是利用现有条件进行了一所初中的典型调查,从而使研究的结果有一定的局限性。因此本研究只能为进一步研究提供一些线索,关于初中生心理压力源和应对方式还有待于有代表性的横向研究和长期追踪的纵向研究来进一步验证。

参考文献:

1.刘克善.心理压力的涵义与特征[J].衡阳师范学院学报.2003(l)

2.董 君.如何有效调控中学生的心理压力[J].当代教育科学.2004(1)

3.姚绍益.为中学生建立心理宣泄渠道[J]. 初中生之友.2006(25)

4.Christine Ward.友善用脑加速学习新方法[M].天津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3年

5.张大均. 初中心理素质训练教学指导书[M].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年

6.布赖恩L.西沃德、琳达K.巴特丽特、 刘丹.青少年心理压力管理手册[M].世界图书出版公司北京公司.2006年

7.赵国秋.心理压力与应对策略[M].浙江大学出版社.2007年

8. 张晓玲,杜学元,中学生学校压力的社会学分析及对策,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2005,(6)

9. 付俊贤,中小学生心理承受力教育不容忽视,陕西教育学院学报,2002,(3):94-96

10. 田丽丽,初中生学校压力现状的调查研究,上海教育科研,2005,(2):43-45

11. 曹树,中学生学习压力及其调适,江苏教育学院学报,1998,(4)

12. 高岚,心理教育,广州,暨南大学出版社,2001

13. 周玉明,刘福江,谢爱武,王利华,中学生心理压力调查状况及策略,教育探索,2004,(4)

14. 潘英福,中学生学习心理压力探索,广西教育学院学报,2004,(S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