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2-06-08 15:00:24
序言:写作是分享个人见解和探索未知领域的桥梁,我们为您精选了8篇的职业技能实训样本,期待这些样本能够为您提供丰富的参考和启发,请尽情阅读。
关键词:人才培养;教学研究;教学设计;工程训练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5)38-0029-02
高校是培养人才的基地,培养有理想、有抱负,掌握理论知识并能在实际中很好地运用,以解决实际问题的合格毕业生,是我们高校的工作目标。教师要根据行业人才需求设置课程,并根据课程内容、学生的学习状况,运用最适合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掌握知识获得职业技能。教学设计是由教师、学生、教学方法、途径和教学内容组成的复杂的教学动态系统,一门课程的教学设计是否合理,可操作性如何,是该课程最后能否有一个良好的教学效果的前提。
一、按照人才需求进行教学安排
实践教学是西方在强化教育职业化的历史背景下产生的一种教学模式。当今一些西方国家已经在人文社科类学科的教学中引入了实践性教学的方法。我国高校也在积极探索人文社科类课程的实践性教学。编辑出版工作属于汉语言文字应用工作,编辑出版学专业的教学也要加强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
技术编辑工作在出版工作中处于编辑与发行之间的环节,主要承担着出版物生产流程的管理、出版物外形的设计、物质生产工艺安排与生产管理并与各部门人员进行沟通,在出版物生产的各个环节中起着“枢纽”地位和协调作用,具有涉及面广、环节多、内容琐碎的特点。这就要求从业人员要有扎实的理论知识基础、较好的沟通能力、认真刻苦的态度、全局眼光、经营意识、法律观念,尤其要掌握书刊生产技术。
如此多的内容,在短时间课堂教学内,很难用理论教学模式来完成。所以加强实践是解决问题的办法,现在没有经验的学生找实习岗位和就业是很难的,但把学生带到课堂外也是不现实的:其一,学时少;其二,无法行课;其三,无法在实际的工作岗位安排这些内容;其四,也很难找到接受这些学生的单位,或者即使有,学校也很难监督学生的学习效果。
为了更好地解决如上问题,我们设置了“技术编辑流程模拟”课,课程内容包含了理论知识的温故和实操练习,技术编辑流程课程在进行教学时,着重点在“实训”上。在进行具体的教学设计时,我们采用了以学生为中心、为主体,教师作为学习的设计者与引领者。课上老师进行理论串讲、关键的实操技术的讲解,课下学生动手完成老师布置的实训任务,并在课上进行完成了的任务的汇报,经过教师的点评,完善实操任务。为了模拟出版单位的实际工作条件,由几名同学组成一个学习小组,作为工作科室,小组成员之间进行实训进度的督促、出现问题的初步的解决、完成工作质量的评价、学习经验的交流。设置小组长一名,模拟科室主任职责,负责整个小组的讨论课、个人完成实训项目的检查以及小组实训任务的汇报人员的安排等工作。这样安排的意图:首先制造一个模拟实际工作的氛围;其次,培养学生相互合作的精神;另外,便于教师对学生的实训学习的情况的监督,利于教师在课堂上安排学习任务,了解学生实训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引导学生的学习。
具体的教学设计内容为:图书出版流程模拟,侧重技术编辑岗位工作的训练。具体的方法是对已有的书稿材料进行出版流程训练。学生作为技术编辑,在已获得作者投来的书稿的情况下,开展该书出版的全流程工作。在这一过程中更侧重技术编辑参与的图书生产中的编务、印务、版面设计与编排校对、成本与定价、版权管理、书稿管理工作环节。
为了解决实训工程中的书稿的来源问题,我们就地取材,利用学生已有的模拟书的图文书稿(在本课之前学生已经完成了一次模拟书的制作,该活动是编辑学课程的课后实践课,侧重图书的编辑工作,所以与我们的课程并不冲突)。为了避免流于形式,在小组划分以及书稿交换进行实训时,特地安排男女生的交叉,不同班的不熟悉的同学组成一个小组,训练学生的与人沟通交流的能力、合作的意识以及岗位职业技能。
每一阶段的集中学习结束后,同学们要上传自己该部分的工作成果:如第一部分选题,同学们应该给出该选题申报书,并参加小组的选题论证会。每位同学都要参加选题的讨论,并在听取别人的意见的基础上,对选题申报书进行重新修改,最终提交修改过的选题报告书;又如校对部分的实训方式:听从组长的安排,在小组内,同学之间交叉进行校对工作(重点在校是非上),并由书稿责任编辑进行改样。以此类推,完成每一部分的工作。
除了理论外,在实训过程中还必须给学生一些可参考的、可以学习模仿的资料,这样学生才不会茫然,有抓手,并结合出版企业实际工作,做出一些案例便于学生学习研究。
二、有效的教学设计才是好设计
实践出真知,教学设计的效果如何,首先看学生对教学安排的内容是否领会、学习的效果如何、学习后的收获有多大。
如下图为学生的图书编排的版面:a图为学生所做的模拟书的版面;b图为流程模拟课上学生重新设计编排的版面。虽然只是纯文字的内容,但经过全面的学习及训练后,书稿的版面编排得更好。
“因为课时的有限,老师空出了一半的时间让我们进行小组成员之间的讨论、学习以及制作,另一半时间在课上进行分析点评。这样讨论点评的方式使我的思路不断展开,认识到了自身的不足,同时也帮助别的同学提高了图书制作的工艺。”
“这次能够自己完成一本图书,说实话很佩服自己,这样整体流程的模拟,也使我找到了自身的不足,同时坚定了自己接下来学习的目标以及方向。”
“这次锻炼了动手能力,很享受这次的作业过程,理论的学习固然重要,但是实际的操作才是最能展现一个人工作能力的平台。”
以上内容出自学生结课时的总结报告书。学生在短短的8周32学时完成了一系列的实训任务,并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
结论:
通过以上的阐述,我们可以看到,适合的教学设计能够很好地解决课程设置以及教学过程中存在的诸如内容多、碎及理论与实操都要兼顾的问题。本模拟训练课就是采用了"理论学习-模拟实训-人才输出"的人才培养模式,既强调理论学习的重要性,又注重实训实操,拉近了学校课堂与岗位的距离,培养了学生职业素养和能力。所以实训的教学方法,同样适合于文科学生的学习。
参考文献:
1.高职会计学专业教育具有强烈的就业导向。
高职会计专业人才主要在各类企业和行政事业单位从事基层会计工作或基层管理,比社会培训机构培养的人才更全面,知识更系统,发展潜力更大。在当前大学生就业形势越来越严峻的背景下,高职院校从就业端倒推进行教育内容、教育手段方法的设计。会计学专业教育的就业导向特征十分明显,多数学生通过在校的会计专业知识学习和实训、工作实习,能够在很短的时间内适应工作岗位要求,实际操作能力较强,在就业市场中具有很强的竞争力。
2.高职会计学专业教育具有明显的职业化特征。
在高职会计学专业教学目标中,学生毕业前取得会计职业资格证与会计行业从业资格证,是衡量教学成果的重要标准之一。这样做的原因,一方面是为了更好地检验高职会计学专业人才培养成果,另一方面也是从事会计职业的客观要求。一般来说,从高职会计学专业毕业后,学生大多要从会计员和助理会计师做起,而“双证”正是会计相关岗位从业的硬性条件。在这种职业化的导向下,帮助学生具备通过“双证”考试的相关技巧也成为高职会计学专业教学的重要内容。
二、社会对高职会计专业毕业生职业能力的要求
1.手工账处理能力。
即手工处理会计账务的相关能力,其实质是较强的职业判断能力、逻辑判断能力及基本账务处理能力。高职会计学专业教育要培训学生的手工账处理能力,一方面,要进行资产、负债、收入、费用、利润、所有者权益等六大要素核算训练,通过基础知识的学习了解相关账务处理技巧和基础知识;另一方面,要积极开展实务训练,通过会计模拟实验课程,让学生在学习理论的基础上掌握手工填制会计凭证、登记账簿、结账、试算平衡、凭证装订、归档、编制会计报表等会计基本核算方法。
2.电算化会计能力。
电脑的大量普及,特别是财务软件的广泛应用,使电算化会计成为会计行业的基本形式。对于高职会计学专业学生而言,培养电算化会计能力,就必须熟练运用电脑,了解和掌握常用的财务软件,特别是能够在财务软件和ERP等平台上进行证、账、表的处理,完成从手工账处理到电脑账处理的平衡过渡,适应社会发展需要。
3.纳税申报与银行结算能力。
在会计相关法律的约束下,现代企业的资金来往基本上通过银行账户进行,现金业务比较少。高职会计学毕业生要胜任会计岗位,自然而然地要具备银行结算等相关业务处理能力。一方面,要学习税法相关知识,掌握现实工作中需要用到的税法基本制度和企业涉及的税收实体、征管等知识;另一方面,要熟悉银行结算的业务特点,能够及时按照要求,通过银行办理缴费、纳税、业务资金来往等业务,维护企业正常的经营管理秩序。
4.成本核算能力。
成本核算在每一个企业单位都是极为重要的会计管理业务,在生产型企业中尤其如此,它要求会计管理人员能够根据企业的生产工艺流程对生产成本进行核算。即使是在非生产型企业,组织运营成本的核算依然是十分重要的工作。高职生从事会计相关职业,要看得懂成本核算类的报表,能进行基础性工作,了解成本核算方法,必须具备一定的成本核算能力,这就要求高职生在校期间,能通过模拟操作训练巩固所学的成本核算相关理论知识,以具备相应的实际操作动手能力。
5.财务预算与财务分析能力。
一、职业技能大赛与中职院校会计实训教学的联系
(一)职业技能大赛为会计实训教学提供科学的成果检测方法
会计工作本身所具有复杂性与细致性,不仅要求学生能够掌握基础的现金盘点、数据整理以及收发票据等会计技能,而且还需要他们能够认真、细心的对待相关工作,进而确保工作的质量[1]。而会计实训教学能够有效的提升学生以上能力,并且通过职业技能大赛能够让教师明确教学的成果。一方面,职业技能大赛拥有较高的专业性,利用比赛的方式进行学习成果的检验能够促进学生竞争意识以及主动参与意识的提升;另一方面,也可将职业技能大赛作为对学生的学习进行激励的手段,例如对大赛进行奖项设置,对于成绩优异的学生可以获取资金以及荣誉方面的奖励,并且还为其提供在企业进行学习的机会。这样一来,能够有效的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间接地提升了学生对会计实训课程的重视程度,从而更好地学习会计实训课程。
(二)实训教学的有效性需要用人单位进行评价指导
中职院校会计实训教学的目标不仅是传授学生会计专业理论知识,而且是培养学生对知识的实践应用能力,以符合社会企业对会计人才的需求,因此,通过举办职业技能大赛,能够为企业与中职院校之间提供相互交流的渠道。
二、利用职业技能大赛推进中职院校会计实训教学的具体措施分析
(一)职业大赛的内容应以企业需求为主
首先,需要邀请企业共同参与大赛内容设计。中职院校在进行职业大赛的设计时可以根据自身的实际教学情况按照相关标准对大赛的举办时间与频率做出决策。例如,对于学习会计基础知识的学生可以进行一年一次有针对性的大赛设置,对于高层次教学的学生来说,可根据他们的具体情况设置一年两到三次均可。在明确具体框架之后应与企业主动进行沟通,通过与企业对会计人才的实际需求相结合对大赛的具体考核主题进行确定。
(二)职业技能大赛比赛项目多样化
为了全面的检测学生的会计实训教学成果,需要对职业大赛的比赛项目进行多样化的设计,具体来说就是通过设置形式、角度以及知识技能不同的比赛项目对学生进行全方面综合性检测。通过检测成绩,学生可以对自身学习方面存在的不足有一个明确的了解,进而能?蛴卸砸院蟮幕峒蒲?习做到有方向性与目的性,从而不断地提升自己的会计知识技能,更好地符合用人企业的需求。除此之外,还可以通过对大赛设置团队项目与个性项目对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以及独立完成工作任务的能力进行充分的检验,以便于培养学生独立完成岗位职责的能力以及加大团结合作的意识。
(三)促进职业技能大赛与岗位技能鉴定的有机结合
通过职业技能大赛,不仅仅能够明确教学的成果,对实训成绩优异的学生进行鼓励,而且还是对学生的会计职业技能进行鉴定的良好契机。通过职业技能大赛与岗位技能鉴定的有机结合,使得中职院校能够对专业知识理论教学、会计实训教学、职业技能大赛以及上岗培训进行统一规划、按阶段进行。这样一来,学生能够循序渐进的进行专业技能的学习,进而促进学习效率最大化。因此,对于教师来说,需要在进行会计实训教学的过程中严格按照各个专业的实际岗位需求对学生进行专业技能的培养,使得学生在实训学习的时候能够有针对性的进行学习;另一方面,为了保证比赛的质量,需要慎重选择职业大赛的评委成员,可以由职业院校的会计专业的教师和用人企业提供的专业工作人员一同担任比赛的评委工作。通过与企业人员的直接交流探讨,可以为院校的专业教师提供最新的专业领域信息,进而帮助教师改进教学方法、优化教学内容,从而实现教学成果的最大化。
根据教师的职业特点,将“教育教学”所必备的职业技能分割成几大模块,以模块搭建起整个职业技能课程体系,分模块设置训练科目逐一进行针对性训练,有效提升技能。
(一)“模块式”课程体系的价值取向
1.育人为本。教师是学生发展的促进者。要帮助学生成长,首先要成长好自己,即“成己成人”,同时,教师在帮助学生成长的过程中实现自身的专业发展,即“成人成己”。教师的最大技能就是“育人”,包括“自育”和“育他”。因此“育人为本”是教师职业技能训练的思想理论基础。2.能力取向。教师职业首先需要知识积淀,“学高为师”,但仅有学问未必能成师,知识的传授是需要技巧的“,教书”是一种技术“,育人”更是一门艺术,它需要教师掌握一定的教育技能。大学生的教师职业技能训练即包括职业适应性技能、职业应用性技能,也包括职业发展性技能。“教师职业技能训练”课程体系以国家颁布的中小学教师职业技能标准为基础,以“教育教学技能”综合训练为核心内容,以“仿真实践”训练为主要形式,通过设置并实施相关实践性训练课程,让学生在“做中学”,提升职业技能与素养。
(二)“模块式”课程体系的现实基础
师范生的教师职业技能是由系列的单项技能构成的综合技能。随着自媒体时代、知识检索时代的到来,许多上世纪九十年代初颁布《大纲》时所面临的问题,今天已经不是主要问题,比如普通话,多媒体应用等,但随之而来的三笔字书写、口语交流等基本能力的下降,知识记忆的减少,尤其是对网络资源的过度依赖导致的自我创新能力不足等,需要我们及时反应在职业技能训练之中。因此,在技能模块设计中,充分考虑现代教师岗位对技能需求的同时,还应考虑现代大学生已经具备的技能和缺陷。
(三)“模块式”课程体系的具体内容
教师职业技能训练课程的最核心内容是课堂教学技能,重点要提高“备课、教课、辅导、批改、考试”五项常规教学环节的能力,同时强化班主任工作技能,口语表达技巧及能力,粉笔、钢笔、毛笔基本技法和板书设计能力,学生个体与团体心理辅导方法与操作技能,计算机辅助教学方法与技能,教师常用应用文体写作规范与技能等。微格教学训练科目则着重在模拟课堂教学环境下,对课堂教学的导入、讲解、提问、变化、强化、演示、板书、结束和体态语言等各个环节的各种基本教学技能进行全程性的综合演练,最终使学生的教师综合素质得到提高。
二、“三导师协同”的教师职业技能训练师资团队
课程的落实最终依赖师资,教师职业技能训练的师资团队组建需要用大的人才观,既将有能力有条件的教师组建到团队中来,将最合适的人员放置到最适合的课堂。根据教师职业技能训练的特点,组建“三导师协同”的师资团队显得十分必要且效果很好。
(一)“三导师协同”师资团队组建的方法
“三导师”就是指每一名学生应配置三名三种类型的导师来进行教师职业技能训练的指导:一是专业理论导师,一般由大学学科教师担任,主要负责学生的学科专业的理论学习与指导;二是教学研究导师,一般由省级教学研究室或者所在城市的教学研究室相关学科的教研员担任,人员不足的也可以适当聘请有一定教学研究基础的特级教师,主要帮助学生学习课程改革、教学大纲、教材体系、知识结构、教学研究等;三是教学实践导师,一般由地方基础教育一线的特级或者高级教师担任,主要帮助学生熟悉教材,学习备课、说课、上课、作业批改、试卷制作、学生评价以及伴岗见习、顶岗实习等。
(二)“三导师协同”师资团队的困难及改进
理论构想和现实操作总是存在一定的距离,在“三导师协同”的师资团队建设中会存在一些困难。首先是人员的选择困难,选择什么样的教师来执行和完成课程计划是十分关键的,最大的人员困难是省教研室教研员,省教研室教研员不是大学教师,人员不多而且本身工作繁忙,难以聘请,这里除了尽力协调外,还可以考虑用退休教研员和基层教研员以及部分有教研经验的特级教师来弥补;其次是训练的时间调整困难,无论是教研员还是一线教师,他们本身有自己的本质工作,需要我们在实训中灵活协调,对于教研员导师,可以采取适当集中的办法请他们指导,一线教学实践指导教师则可以多采用学生上门、伴岗或者顶岗的办法进行指导。在庞大的师资团队组建的过程中,要适度准备替补导师,以免教师的中途退场或者其他意外发生,确保教学训练的正常有许开展,同时,还需要进行导师评价,建立淘汰和补充机制,未来获得更多优质基层学校的支持和指导,可以对口建立一些教师发展学校,大学利用自身优势为教师发展学校的各项工作提供指导和支持,形成一种良性的互动互助关系。
三、“流水生产线式”的教师职业技能训练方法
(一)“流水生产线”的实训基地建设
教师职业技能训练需要建设相应的训练基地,基地包括两大类,一是建设一批教师发展学校,把师范生送到这些学校,在教学实践导师的指导下进行课堂听课、伴岗研习和顶岗实习。二是在大学内部建设教师职业技能训练基地,基地设施应包括基础教育教材库、名师授课实录资源库、计算机备课实训室、系列微格实训室(含个体自主实训室、小组协同实训室、教学案例讨论室以及仿真课堂四类)、个体心理辅导实训室、团体心理辅导实训室、三字训练室、危机场景(火灾、地震、生理救护)实训室等。如果有学前教育专业的大学,还应建设幼儿教室模拟场景实训室。
(二)“流水生产线”的实训推进
师范生教师职业技能训练总体应包括三个大的阶段:一是伴岗听课、研习阶段,这一阶段的主要目的是学生对教师这个职业以及工作有一个感性的认识,对自身的技能差距有深刻的体会;第二阶段是技能训练,主要采用“流水生产线”式的训练方法,比如教学技能训练需要从熟悉大纲、阅读教材、选取授课章节、设计并编写教案、说课、自主微格训练、小组协同训练、小组讨论改进、访真课堂授课等流程;班级活动技能训练则需要自由组建活动团队、选取活动主题、策划活动方案、展示活动过程、讨论并改进活动等流程。第三阶段就是到教师发展学校进行教学实习。
四、“多维”的教师职业技能训练效果评价
教师职业技能训练的效果评价一般可以采用三种形式:一是学生测评。学生在进行教师职业技能训练之初,先设计一个量表,对学生的各种能力进行一个测评,在训练结束以后,再进行一次测评,这样就能得到一个职业技能训练的效果。二是专家判断,教师职业技能训练全程有三位教育专家进行指导,对于每一个环节最终的训练效果都需要作出一个评价并量化计分。三是用人单位的评价,学生最终都要走向社会就业工作,就业取决于竞争力,竞争力除了所在学校层次和社会影响的因素以外,就是个人的职业能力,因此,用人单位是否接收学生就业以及就业以后学生在单位的工作表现,都是重要的评价指标。四是学生发展,学生走上工作岗位以后,1年内能否迅速适应教学岗位的工作,3年内能否成为单位骨干教师,5年内能否成为优秀教师,10年以后,涌现出多少专家型教师,更长时期内能否有教育家出现,是评价这个训练课程的长期指标。
五、“永续性”的教师职业技能训练的跟踪服务
关键词 技能培训 教育资源 强化措施 培训平台 培训模式
前言
坚持学历教育和技能培训并重,是技工学校的办学方针。一些技工教育工作者,对学校搞职业技能培训认识上有差异,认为“搞培训麻烦、工作难做。”加之措施不力、效果不好,形成“搞培训赔钱,得不偿失”使技能培训工作发展不快;有的公办中技学校的技能培训业绩平平,与蓬勃发展的中技学历教育相比,形成了强烈的反差。
1 认识到位
作为学校的领导者,都希望扩大办学规模,积累办学资金,增加办学实力。在发展学历教育的同时,搞好技能培训,能扩大学校影响,争得政策支持,取得办学收益,同时又促进学历教育的发展。
1.1技能培训的社会效益。可通过下岗职工转岗培训、在职职工技术等级培训、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提高这些人群的职业技术能力,满足本行业、天津市乃至环渤海地区对熟练技术工人的需要,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
1.2技能培训的学校效益。可充分利用校舍、教室、学生宿舍、实习设备的教育资源,白天和平日搞学历教育,晚上和公休日乃至寒、暑假搞技能培训,最大限度地挖掘教育资源潜力,增加办学收益,享受国家政策补贴,积累办学资金、降低学历教育成本,还可通过社会培训,促进学校的专业建设,了解社会用工需求。
1.3技能培训有利于学历生管理。随着市内生源减少,技工学校普遍扩大郊县和外省市招生,住宿生日渐增多。为了加强住校生管理,充实业余生活,学校普遍开展丰富多彩的文艺、体育和社团活动。面对学历生开展第二职业技能培训,既弘扬学校学习风气,增加学生的职业技能,又丰富了学生业余生活减轻了住校生管理的压力。
1.4技能培训有利于扩大学校影响。技工学校招生对象是初三毕业生,大多是普通中学的学生。通过下岗职工、在职职工培训,增加了受训人对学校的了解,有的就介绍适龄学生到学校求学。外省市青年农民工通过短期培训上岗工作后,感到短期培训不解渴不能晋升发展,需要继续深造,转而回到学校参加学历教育,起到了“培训促招生”的作用。
2 措施得力
与学历教育相比,培训工作琐碎繁杂;事情多,内容广泛、时间长。学历教育是“招生一季儿、安稳一年”。技能培训是“长年招生、每季结业”。专业多、时间短、循环快是技能培训的突出特点。因此,必须结合学校实际,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
2.1建立专门机构。目前各学校培训机构一般设在招生就业办公室或教务处,人员少、权力有限,支配和使用教育资源往往经过繁杂的审批手续。我们推荐建立对劳动力市场反应快,有一定自的专门机构,如:我们学校的培训机构对内称培训部,对外称“职业技能培训学校”,建立了独立核算、自负盈亏、单独账户,有直接对外权力。除学校配备三名专业教师外,培训学校可针对开办培训项目自主设立专业,自主临时或长年聘用招生、任教、实训、就业安置人员。也就是事业部制的管理机构。
2.2配置专用的实训设备和教室、学员宿舍。一般来讲,劳动力市场急需的工种、岗位,就是学历教育和培训设立的专业,只是学生、学员培养对象不同。如我校学历教育主干专业是数控技术、模具钳工、维修电工和电子技术应用。培训部就开展这些主干专业的在职职工培训,充分利用这些教育资源。另外,我们学历教育未设的专业,培训部单独设立专业,如:针对下岗职工、农村劳动力培训,我们开设了电气焊、计算机应用、烹饪、中西面点、家政、护理、保安、插花等专业。这些专业的教室和实训教室为培训部单独设立,专门使用,常年开班。为外地学员还专门配置了专用学员宿舍。
2.3采用年度目标责任制的办法进行考核。技能培训工作是一项很辛苦的工作,只有不怕劳苦、不计时间、事业心强、有一定独立工作能力的人才能胜任。采用常规的奖励考核办法,不能有效地激励从业人员。因此,我们大胆改革创新,制定了有一定风险的年度目标责任制考核办法。考核三项指标:①年度净收益指标,扣除固定人员和外聘人员工资、实习实训和水、电、气费用等培训成本,交付学校一定数额的净收益。创收部分按比例留成。②培训学员培训考工等级合格率指标。③实训安全指标。完成指标有奖、超额指标多奖。完不成扣发工资。有效地调动了培训人员的积极性,三年来,培训学员数量和净收益,每年都以15%幅度递增。
3 开放办学技能培训
目前,制造业和服务业对劳动力岗位和工种的需求多种多样,单靠一个培训机构,在资金和场地有限情况下是远远满足不了这方面需求的。因此要建立面向社会开放的培训办学模式,广泛开展优势互补的联合办学。
3.1联合招生。依托行业和企业、街道办事处招收下岗职工,在职职工学员、有的是定向-培训。依托农村市、县政府招收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学员,有的还可享受国家政策补贴。
3.2联合实训。对实训设备要求较高的工种我们采取联合实训的办法。如市政、道桥、基本建设需求挖掘机、装载机、平地机操作和维修人员,这些设备每台都在20万元-30万元之间,靠培训机构的资金财力根本买不起这样的实训设备。我们就与工程机械生产和销售单位联合办学,有效地解决了实训设备问题。为了掌握最新焊接技术,我们借助市焊接协会的技术和信息优势,开展焊接技术联合办学,提升了培训层次,为造船厂和锅炉厂定向培训焊接工人。
3.3联合安排就业。以往的技能培训,只负责专业技能和实用技术授课实训,不涉及就业推荐。现在许多培训学员有强烈的就业要求,除了工厂企业定向培训外,我们依托人才和劳动力职业介绍机构开展联合推荐就业,增强了服务项目,扩大了培训生源。
4 统筹安排
技工学校既然肩负学历教育和技能培训双重任务,在学校内部教育资源的使用上就要统一管理、统筹安排。两者兼顾及时解决出现的矛盾和问题。
首先,技能培训要制定严密细致的培训教学计划,共用的教室、实习设备和师资力量要统筹兼顾,尤其是教师课时考核要实行统一标准,实习设施使用办理严格的交接和管理手续。
其次,技能培训实行目标责任制以后,要实行严格的经济核算,计算真实的培训成本,校内各项教育资源要坚持有偿使用的原则,只有这样奖罚才公平具有生命力。技能培训的收益要全校教职工共享,达到全体教职工都支持和参与培训工作的目的。
结语
职业技能培训是大有前途的“阳光工程”,大力开展以岗位培训和继续教育培训为重点的职工培训,积极做好农村劳动力转移和进城务工人员职业培训,充分发挥技工学校教育资源和培训平台的作用,坚持为行业服务。
参考文献:
高职教育是高等教育不可分割的部分,也是社会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1]。从发展特性来讲,高职院校教育与普通高等教育存在很大差别,目前的发展阶段,高职院校在经济社会人才培养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主要是培养高端技能型的人才,重?高职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从会计专业本身来讲,其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和应用性,对人员的实际操作能力有一定的要求,但是传统的教学模式无法满足社会对会计人才的需求,因此,要不断完善会计专业实训模式,提升学生的职业技能和实践操作水平。
一、高职会计专业实训教学的现状分析
作为高职会计专业教学活动的重要环节,实训教学中需要将会计理论与工作实践结合,在理论基础掌握的基础上对时间教学内容进行拓展。当前,高职院校也逐渐认识到了会计专业实践教学的重要性,进行模拟实训,为学生提供了更多实践的机会,学生接触到了更多会计业务工作[2]。但是受主客观条件的影响,实训教学过程中也出现了一系列的问题。
1.技能训练较为单一、资料不完善
从高职学校会计实训的设置来看,一般是根据具体的业务要求虚置特定的主体,这些主体并不能代表在实际工作中遇到的会计主体,此外,在经济业务的训练中与实际脱轨,存在生拼硬凑的现象,这样使得会计信息资料与实际不相符,学生很难理解会计工作的整个工作流程。
2.岗位职业分工不明确
在会计实训中,并没有像企业运行中的岗位职责设置来具体划分,学生对会计岗位设置及岗位职责等不了解,实际实训过程中,学生扮演了多个角色,将企业的会计、出纳甚至是销售人员等混为一谈,这样学生对自己的身份和岗位不明确,很难理清头绪,对财务工作的具体工作流程等认识上存在不足,更是忽视了会计工作的连续性和系统性。
3.操作程序多流于形式
从具体实训来讲,实训案例多侧重于会计核算方面,很少涉及到会计监督,在实训中存在重核算轻审核监督的现象。同时很多只是对常见的会计业务进行训练,但是对于一些重要的环节,在其操作的规范性等方面存在很大的问题,很多操作只是流于形式,学生实际掌握的并不多。
二、当前高职会计实训教学模式改革发展的意义
会计专业实训包括校内校外两部分,其中校内主要是实验室模拟训练,校外主要是到实习基地进行实习训练,但是受多种因素(会计信息的保密性、学生自觉性差等)的影响,在专业性的校外实习基地的建立上存在很大的难度,大多数会计实训主要集中在校内进行[3]。校内实训一般采取是学生在掌握基本会计理论基础知识后,采用仿真模拟的做法,对可能发生的经济业务进行模拟,学生根据所学的知识对其进行处理。
通过仿真实训,在一定程度上也能提高学生的会计业务处理能力,对所学的理论知识进行验证和巩固学习,但是从具体时间来看,这种模拟教学也存在很多不足,学生无法清晰了解企业会计岗位工作人员的具体流程,更不用说业务创新和职业能力的发展。学生在不如工作岗位后面临着复杂的环境,会计主体也是多种多样,多涉及的业务内容也存在很大差异,书本上所学的知识并不能适应所有的岗位要求,这样就影响到应用性人才的培养,学生在工作中适应性差[4]。因此,新的发展时期,如何提升学生的会计专业能力,不断加强完善专业实训,从而构建科学的实训教学模式,不断提升学生的职业能力等,这些都是高职院校在发展中需要探索的问题。
三、高职会计专业技能实训模式的建立
会计实训教学模式在教学改革中,需要改变传统的单一实训模式,转变为技能设计性的实训模式,并将演示行实训等多种实训教学模式进行分阶段的实施,从而促进学生掌握专业的技能,要以提升实践能力为目标,了解会计职业发展环境,对企业单位的会计主体等进行调查,熟悉会计业务的工作内容、具体流程、方法技巧等为主要内容的教学模式,从而为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提供保障[5]。以下对几种技能实训的模式进行分析。
1.演示性技能实训
该种实训模式主要适用于会计实训初级阶段的学习者,主要是教师先进行讲解,然后给学生展示操作方法,并向学生讲解操作的规范和要求,最后引导学生进行操作。也可以针对学生在实践中常见的问题进行纠正,指导老师利用一定的实训资料,让学生能掌握并消化相应的理论知识,并掌握职业技能,锻炼自己的实际动手能留,在理论与实践教学融合发展的基础上,提升学生专业能力。
2.验证性的技能实训
主要是在演示性实训结束后,学生对实训有了一定的认识,此时可以采用验证性实训模式,这种模式在当前应用较广。主要是对单位预计发生的经济业务进行模拟,让学生依据教学中所学的知识(核算程序、方法、计算机操作等)进行业务的模拟,增加学生对具体业务的熟知度[6]。
3.设计性的技能实训
该模式主要是针对学生创新和职业能力提升设计的,要求学生在懂账务的基础上学会“用账”,主要是学生自主设计完成,学生独立完成会计主体的选择、会计核算、岗位分工、具体工作流程、财务关机、账簿资料等。具体的设计内容可以是单一的也可以选择综合的,遵照提供信息、注重效率的原则,主要是锻炼学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从而让学生能对工作内容进行合理规划设计。在具体的执行中,可进行分组学习,在教师的引导下对会计主体进行调查,根据具体的调查结果,学生设计相对应的实训方案,然后由教师进行审核指导,并进行进一步的讨论和学习,最终结合多方意见对实训设计方案进行完善。
4.考核性的技能训练
考核性实训主要是对学生知识和技能的掌握情况进行了解,并督促学生更好的学习。与理论课程笔试的考核方式存在于区别,实训教学主要需要建立配套的考核方式,运用方案设计实训教学情境,多方面对学生的业务掌握情况进行检验,并在考核后进行辅助训练,考核的目的在于找出问题并解决问题,最终提升学生的技术能力。
这四个实训模式并不是孤立的存在,需要与理论知识学习和实际应用相结合,做到在学习中训练,在训练中不断学习,将多个实训模式相互配合,根据学生学习的不同阶段加以灵活运用,让学生能掌握会计工作的规范流程,锻炼其分析问题和自主探索的能力,从而不断提升学生的专业技能和岗位适应能力[7]。
四、技能实训模式实施的总体要求分析
1.合理开设专业课程
从专业课程开设来讲,要符合会计专业教学实际,体现出层次性,保证会计专业实训能循序渐进进行。教学设计从简单到复杂,从容易慢慢提升难度,在学科课程的教学中渗透实训教学,让学生由足够的实训时间。此外,在不同的实训阶段,所采取的实训模式也要有所不同和侧重。在大一?A段,主要是进行简单的验证性的实训,让学生能明白实训课程的流程、具体内容等;在大二阶段,要重视实训课程所占得比重,让学生掌握一定的技能和职业素养;最后在大三阶段,主要培养学生综合设计能力,锻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增强其职业本领。
2.加强师资队伍建设,革新教学方法
会计专业教学的每个环节都需要教师具备丰厚的专业知识,尤其是实训教学,需要教师具有丰富的经验和专业技能,将理论知识讲解与实践相融合,尤其是在综合设计阶段,需要“双师型”的专业人才,提供创新的设计思路,这些思路不能只依赖于理论知识,更多的需要实际经验的积累[8]。但是从现阶段高职院校会计专业教师队伍构成来看,很多教师具有丰富的理论知识储备,但是在实践方面的经验略显不足,很多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没有深入到市场和企业发展中进行调研,很多都是借助教材内容或者是网上查阅的资料,但是与实际的会计工作还存在一定的差距,很多虽然取得了注册会计师等资格证书,但是对具体的会计业务工作并不熟悉,更不用说指导学生去实践了。
同时,也要改变传统教学中教师讲解学生被动接受的模式,传统教学模式已经不能适应当前企业发展对会计人才的需求,因此,要以学生为主体,尊重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地位,从学生实际出发,不断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了解高职生的个性发展特点,针对不同层次学生水平进行分层次教学,在教学中可以采用案例教学法、分层次教学法等教学方法,借助现代信息技术手段,采用模拟教学,让学生通过独立思考、小组对话讨论等方式,解决学习中的疑难问题,并对教学中的知识点进行串联,让学生学会触类旁通,再次过程中不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3.做好实训环境的仿真模拟
当前会计专业校外实训基地建立难度大,因此多以校内实训模拟教学为主,但是校内模拟的真实性较弱,离真是的会计工作岗位还存在很大的差距,因此要给学生以身临其境的感觉。可以通过制作PPT等,进行模拟办公,并重视办公室硬件设施喝环境的建设,并在人物的穿着、语言和动作等方面进行协调,让学生犹如进入到真实的办公环境中,除了外在环境的模拟,还需要了解会计工作的规范、具体的要求,并对实训工具和材料等进行模拟,让学生更好地感受到职场的工作氛围,也能更快地适应角色,了解会计岗位职责,在就业中更快适应岗位。
4.选用科学的会计技能实训教材
会计实训教材的选择要结合企业需求和学生的实际情况,设置多层次、多样化的教学内容,要将核算、审核及监督等包含在内。此外,不同行业的会计实训教材,也要结合行业发展的特点进行选择,尤其是在案例的编写上,要设计典型的经济业务,让学生能掌握多种不同种类的会计业务具体操作的流程,提升其会计职业技能。
5.树立会计基础规范审核与监督意识
在设计实训中,存在一定的岗位分工,但是核算过程中,需要对此过程进行审核,但是学生对此认识上存在不足,往往只是流于形式,没有起到真正的监督作用。因此,教师在实训指导中,要强调审核的重要作用,提供一些不合理对原始凭证,让学生进行审核,并对其不合理的原因加以分析,不断强化学生的责任意识,对会计基础工作进行规范,不断提升学生实际操作能力。
关键词: 高职文秘专业 秘书职业能力 实训教学
近年来,高职教育“以就业为导向、以职业能力为本位、以学生为主体”的理念越来越深入人心。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专业技能和创新能力已经成为高职教育的重点,打造市场所需的技能型、应用型人才成为高职教育的特色。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市场对秘书人员提出了新的要求:秘书既是办文“秀才”,又是协调能手;既是管理人才,又是领导参谋;既是上司的工作助手,又是私人助理;既是“专家”,又是“杂家”。秘书职业正在发生前所未有的变化,逐渐形成了一个庞大的岗位群。秘书扮演多重角色,全方位、多功能地为上司服务。为使学生在未来职场上能实现事务型与智能型职能,提供主动性与创造,成为应用型复合秘书人才,文秘专业教学的立足点必须放在学生的职业能力培养上。为此,我院以提高秘书职业能力为目标,对专业教学进行了改革和探索。
一、以秘书职业能力为本位构建课程体系
根据我院对文秘专业毕业生的跟踪调查显示:高职文秘专业毕业生绝大多数是在中小型企业中就业,这些企业的规模较小,对秘书的分工不是太细致,秘书往往兼文秘、财务、法律事务、人事、档案管理等多种工作于一身,这对秘书的职业技能和素质提出了很高的要求。经过多次论证与修改,我院确立了“基本素质+专业技能+职业拓展”的秘书人才培养目标,即培养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人文素养和创新精神的,有较强的写作能力和沟通能力,能够胜任中小企业的办公室工作,协助上司处理企业经营管理事务,并为上司决策和实施提供服务的复合型秘书人才。
我院根据秘书工作岗位所需知识和技能,以及社会对秘书人才的需求,将秘书的职业能力分解为:基本能力(包括职业道德素质、职业心理素质、人文素养)、专业技能(包括沟通表达能力、信息处理能力、办文能力、办会能力、办事能力、办公自动化能力)、拓展能力(包括商务活动能力、企业管理能力、法律事务处理能力)。根据这些秘书职业能力培养目标,将课程分成三大模块:一是秘书基本素质模块,相应的课程有大学语文、普通话、社会学概论、艺术欣赏、大学英语、计算机基础,等等;二是秘书职业技能模块,相应的课程有秘书职业形象、沟通与表达艺术、现代行政办公软件、网页制作与、摄影摄像与编排处理、办公室事务处理、商务秘书事务、信息与档案管理、企业常用文书写作、会议和活动策划、现代社会调查方法、秘书节实训、办公室事务实习、秘书岗位综合实训,等等;三是秘书职业拓展模块:秘书实用法律处理、行政管理学、人力资源管理、秘书与企业经营管理、市场营销和商务谈判,等等。
二、以提升秘书职业素质为目标构建实训教学体系
秘书职业能力必须通过一定的训练和实际岗位工作才能获得,在教学中必须加强实践训练,以学生能动手、能上岗为目标,由教师主导,关注学生的体验,循序渐进、由浅入深、由内而外地培养职业技能、提高职业素养。
(一)按职业能力分模块设计实训项目
按照秘书职业岗位、任务和职责来确定实训教学项目,形成了表达能力、办公室事务处理、办公自动化能力、会议和活动组织策划、秘书职业形象设计5个训练模块。采用案例讨论、情景模拟、社会实践、技能竞赛等方式训练秘书办文、办会、办事所需的职业技能。
(二)按教育规律循序渐进开展实训教学
学生从入学到走上工作岗位,是一个由社会人向职业人角色转化的过程。在此过程中需要我们按照教育教学规律引导学生逐步形成学习主体意识、秘书职业意识和秘书职业身份认同。因此,我们将实训教学分成三个阶段,即:秘书职业基本认知―秘书专业技能培养―秘书职业素养内化,分三个学年有重点地进行训练。
1.第一学年,实训的主要任务是引导学生了解秘书所需岗位知识和技能,明确秘书的社会角色、岗位职责、职业道德,尽早建立秘书职业岗位意识。为此,我们开设了秘书职业形象、校内岗位实习、企业秘书系列讲座、毕业生经验交流会、企业走访与调查、秘书专业社团等实训,让学生观察、了解秘书工作的相关内容、工作环境和礼仪规范,明确社会、企业对秘书的能力与素质的要求,锻炼学生的沟通能力、表达能力、信息收集与处理的能力。大部分学生能有效完成职业身份认同,培养专业学习兴趣,树立自主学习意识,为后来的专业技能的学习打下基础。
2.第二学年,重点强化秘书专业技能训练,秘书的专业技能是从事秘书工作必备的能力。我们主要开展应用文写作实训、会议组织实训、办公室行政管理实训、办公自动化实训、商务活动实训,强化学生办文、办会、办事的能力。
专业技能训练不能“就技能练技能”,因为秘书工作的主体是“人”,秘书工作的对象也是“人”,秘书除了会办文、办事、办会这些基本技能以外,更重要的是和各种各样的人打交道,需要有良好的沟通能力、协调能力、领悟能力、心理调节能力。秘书工作中很多事情都是十分微妙的,领导的一句话、一个动作甚至一个眼神,秘书都要能迅速体会内在意味,做出正确的判断,这就是秘书的“悟性”。这些能力不是老师在课堂上一味灌输就能拥有的,要靠长期的训练、熏陶、磨合和学生自身的领悟。
3.第三学年,实训教学的重点放在职业素养内化上。以往的实训教学过多关注学生“应知”、“应会”,学生很少自己感悟和体验,理论知识很难内化,工作技能很难“下意识”化,在实习与就业中反映出来的问题就是学生缺乏职业素养和职业意识,即“不够职业化”。因此,我们可以通过顶岗实习、实习交流、校友会等形式的实习实训活动让学生自主体验。这种体验包括对职业的体验和对生命的体验。学生在顶岗实习中,完全被当做员工看待,承受着较大的工作压力和心理压力。这是学生转化为职业人的必经之路,学生对职业的体验、对生命的体验是老师无法传授的,必须由学生自己完成。但是,老师负有不可推卸的指导责任。一方面,老师要充当职业“引路人”,让学生对秘书职业环境、职业角色、职业内容、职业流程进行充分体验,帮助学生形成个人的职业经验。另一方面,要充当学生“精神导师”,关心学生身心健康,通过各种体验加强学生对于生命的理解,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让知识、技能内化为情感体验,培植职业精神,提升生命品质。
(三)采用由内到外、内外结合、工学结合的实训模式
由内到外、内外结合是指由课内到课外、由校内到校外,内外交替,工学结合。
1.课内实训。主要采取职场情景模拟、案例讨论等形式,利用文秘实训室和实习基地的设备和资源,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精心设计实训方案,强化技能训练和职业规范。以会议组织实训为例,首先根据具体情况将学生进行分组,确定组长,由组长负责组织分工、安排排练时间、协调组员之间的矛盾;其次,拟写实训方案及其他所需文件资料,在排练中不断修改和完善实训方案;再次,在实训室进行模拟演示,由老师和其他小组进行点评;最后,进一步完善实训方案,并写出实训总结。这样的实训演练让学生可在过程中理解基本理论知识,并通过反复练习巩固基本技能,培养良好的职业习惯。同时,这一过程还可有效地培养和提高学生的沟通协调能力、组织能力、合作能力、创新能力,等等。
2.课外实训。采用秘书节活动策划、第二课堂、秘书技能竞赛等方式,以学生为主体,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强化专业技能训练。
(1)每学期我院专门拿出两周时间作为学生专业活动周。文秘专业学生自主策划秘书节活动,开展技能比赛、秘书文化巡讲、秘书情景剧表演、秘书风采演出、秘书素养交流会,等等活动。通过活动前的策划与筹备、活动中的分工与协作、活动后的总结与反思中,提高了学生人际交往能力和灵活应变能力;通过品尝碰壁和历经辛苦之后成功的滋味,强化了学生的心理承受能力和在挫败中迅速成长的能力。这种让学生自主体验的实训方式比传统的教师灌输式的教学更易接受,也更有效。秘书节活动结束后,很多学生都反映对同学和老师有了更深厚的感情,对自己的优势和不足有了更深刻的剖析,对秘书岗位要求有了更感性的认识,对秘书职业有了更强烈的认同感和归属感。
(2)第二课堂活动在培养学生的个性、兴趣方面具有时间灵活、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独特优势,是有组织、有计划地围绕人才培养目标,以课堂教学为基础,全面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一项教学活动。按照教学进度,可以作如下安排:人文素养类活动,如读书节、诗歌会、演讲赛、辩论赛;才艺展示类活动,如十佳歌手、街舞表演、茶道表演、插花艺术等;技能训练类活动,如速记与速录、摄影摄像、书画技艺、秘书工作情景剧,等等。开展第二课堂可以大大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有助于在整个校园形成一种生动活泼、积极向上的文化氛围,同时也能拓展学生知识面,锻炼职业技能,提高综合素质,为学生可持续发展打好基础。我院要求每一位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至少培养一项特长,如书法、朗诵、演讲、主持、歌唱、舞蹈,等等,为职业可持续发展打好基础。
(3)“普通教育有高考,职业教育有大赛”这一思想观念已逐步得到全社会的认可,技能大赛成绩已成为评价职业院校教学质量的一项重要标准。参加校内校外的各类技能大赛,不仅能促进学生职业素质的培养,而且能促进教师队伍的建设,密切校企合作关系。我院的精品课程《沟通与表达艺术》就是由朗诵比赛、绕口令比赛、演讲比赛、辩论比赛等一系列的比赛贯穿的课程,学生学习兴趣高涨;每年一度的校内“金牌秘书”技能大赛也是学生展示专业技能的舞台;参加全国的秘书技能大赛是学习交流的平台,是办学实力的检测,是教学改革的助推器。总之,以赛促学、以赛促教,在比赛中易于发现问题,在比赛中益于促进成长,在比赛中能够培养职业精神。
3.校内岗位实训。提高文秘专业学生的职业能力,除了建设实训室、开展校企合作之外,“校内上岗”也不失为一个有效的途径。从大一开始就要有组织地安排学生到有关部门见习。如给有关部门领导担任“秘书”,到校档案室做“档案员”,在系办公室“坐班”配合教学秘书做好行政工作,为辅导员当“助理”管理班级日常事务,担任记者、播音、编辑配合宣传部门做好广播站工作,参与学校的学代会、职代会、运动会、各类比赛等活动,同样可以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沟通能力、组织能力、管理能力等职业素养。
4.校外社会实践、顶岗实习。由学院、系部统一安排学生参各类社会实践,如三下乡活动、支教活动、志愿者服务、义工活动、市场调查,等等。我院文秘专业学生就在南京明光民工子弟小学长期从事支教工作,凭着对学生的真挚爱心、对教学工作的细致认真,赢得了学生和社会的认可,在众多知名高校的支教学生中脱颖而出,成为该校支教的骨干教师,并有优秀的学生被聘为该校校长助理。我院还组织文秘专业学生参加一年一度的南京“名城会”志愿服务,负责签到、接待、解说、服务等工作,受到领导和嘉宾的一致好评。这些校外实践活动不但能让学生接触社会、了解社会,激发学生的爱心和社会责任感,而且能提高学生的社交能力、组织能力、应变能力。
校外顶岗实习是检验学生职业能力的试金石。我院的校外顶岗实习采取短期与长期相结合的方式。短期顶岗实习主要安排在第一、二学年,结合校外实习基地的实际情况开展4-5周的短期实习,如与南京炳荣档案管理咨询有限公司、苏宁客户服务中心、爱儿时代等企业合作,开展档案管理、办公室管理、客户服务实习,让学生在实际工作岗位中锻炼职业技能,增强岗位意识,提高专业核心竞争力和综合素质。长期顶岗实习主要安排在第三学年,由学院统一安排、学生自主寻找实习单位,开展为期3-6个月的长期实习,指导老师全程跟踪和指导。从学生和实习单位的反馈来看,学生能将在校所学的知识、技能、能力应用到实际工作上,表现出良好的工作能力和职业素养,得到社会和市场的认可。
三、改革成效与思考
经过多年的建设与发展,我院文秘专业已确立了“基本素质+专业技能+职业拓展”的秘书人才培养目标,改变传统的教师灌输、学生被动接受的教学方式,落实了“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形成了以培养职业能力为目标的“秘书职业基本认知―秘书专业技能培养―秘书职业素养内化”三段式的由课内到课外、由校内到校外的工学结合的实训教学模式。学生在国家职业资格鉴定考核、秘书技能大赛、实习与就业等方面取得了明显的效果。
文秘专业学生参加秘书(四级)职业资格考试首次通过率在95%以上,计算机一级、英语应用能力三级B的通过率达100%,还有不少同学毕业前获得英语四级、普通话(二级乙等以上)、会计证、人力资源管理师,等等。
2010年12月商务部首届商务秘书技能大赛我院代表队获得团体“一等奖”,3人获得个人“一等奖”、1人获得“最佳才艺”奖,1人获得“最佳人气”奖,4人获书法二等、三等奖。我院选手在个人工作技能和团体工作能力展示中仪态得体大方,操作规范职业,注意细节表现,富有创造精神,整个过程沉着应对、从容自信,凭借优秀的职业素质和团队协作精神取得了优异的成绩。这是我们强化学生职业技能,注重学生职业意识和职业素质,不断深化实训教学改革的阶段性成果之一。
我院文秘专业近三年毕业生就业率达到100%,实习单位满意率达到95%以上。据用人单位反映,我专业学生吃苦耐劳,专业技能扎实,适应能力和学习能力强,情商高、善协调,表现出良好的职业道德和职业素质。
实训教学体系的构建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多方面因素的配合和支持,但其中的关键是建设一支“双师型”教师团队。高职学生的核心竞争力和素质内涵都要靠教师的专业教育和训练来实现。实训教师不但要有坚实的理论基础和丰富的教学经验,而且要有很强的实践动手能力;不仅要对专业课程了如指掌,而且要熟悉行业与职业。这样才能开发出科学的实训方案,实施好实训教学。因此,文秘专业如何打造一支过硬的“双师型”教师团队需要我们进一步实践和探索。
参考文献:
[1]卢如华,苏海花.围绕职业能力核心 唱响技能实训“三部曲”――文秘专业职业能力实训模式建构浅探[J].长沙民政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3):59-61.
[2]谢艳.文秘专业模拟实训模式初探[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7,(3):57-62.
[3]明卫红谈高职文秘专业实训课程的建设――如何帮助文秘专业学生进入职业角色[J].秘书之友,2007,(12):26-28.
[4]罗春娜.高职文秘专业实践教学探讨[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8,(22):61-62.
[5]孟庆荣.高职文秘专业递进式实训教学刍议[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9,(8):32-33.
[6]余红平.论以体验为核心的秘书教学的构建[J].福建论坛(社科教育版),2008,(10):197-199.
Abstract: 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 uses the way combining learning with working: training highly skilled personnel in the process of "learning by doing" and "doing by learning". The skills training courses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reflect the key characteristics of running school: combining learning with working, so it is particularly important to effectively enhance the effect of skills training and reform the idea of education and teaching.
关键词:技能实训;高职;数控技术
Key words: skills training;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NC technology
中图分类号:G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4311(2011)11-0031-02
0引言
高职院校的技能实训是学生实现将理论知识运用于生产实际的关键环节,是学生将来能够顺利走上工作岗位的有力保障,是对学生实施职业技能训练和职业素质培养的必备条件,也是体现高职教育工学相结合办学特色的有效手段。技能实训在整个高职教育体系中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对于数控技术专业的学生来讲,实施技能实训也是提高就业竞争力的有效途径之一。经过多年深入数控技术专业机床电气技能实训的基础上,探索如何有效提升高职数控技术专业学生技能实训效果。
1教学思想设计
遵循“行在先,知在后,知行相资”的规律,以“职业活动为导向”,强调“以能力为目标、以学生为主题、以素质为基础、以任务为载体、以实训为手段、理论和实践一体化”等要素,采用任务驱动的教学方法,根据实训目的,以小组为单位完成机床电气技能实训中的“电气控制柜布局的设计、安装”;“电路图的设计、连接和调试”;根据电机的正反转、交通灯系统、高铁轨枕预应力张拉控制系统的等不同项目要求,实现“PLC系统控制的设计及程序编制任务”。最终提交一份技能实训总结报告,包含实训进度表、实训内容、小组总结和个人总结等内容,培养学生的综合工程实训能力。
学生在理论课堂上已经学习了与技能实训相关的各元器件的结构、功能、原理,但并未对其实施拆解,直观性不强,所以在实训前,先让学生进行各元器件的拆解,使学生先直观了解其结构、功能、原理及工作过程。再采用学生讨论与教师分析讲解相结合的方式,使学生更深入掌握其工作原理及工作过程。之后根据其实验目的让学生绘制电路图并实现其硬件连接。最后根据系统控制要求编制对的应控制程序并上传到PLC内,完成系统搭建与调试,实现系统自动化模拟控制,在完成要求功能基础上编写使用说明书与总结报告,最终完成技能实训。
2确定教学目标与重点难点
根据企业对职业技术人才的需求,以及对设备的安装、调试、使用和维护等岗位的职业技能要求,结合本次技能实训内容及特点,确定以下技能实训目标:
能力目标:能在实践中调查研究、观察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生产实际问题的能力。
技能目标:能熟练使用斜口钳、剥皮钳、压线钳、电钻、钢锯、打号机等工具和正确使用可编程控制器,能够按行业标准,正确完成电气控制柜的设计、安装、调试。
知识目标:理解机床电气控制在机床中的作用,了解在技能实训过程中使用的各元器件及可编程控制器的结构、功能、原理及工作过程。
素质目标:加强学生在生产实际中的团结协作的能力、安全生产的意识,培养认真、严谨、细致的工作态度和吃苦耐劳的精神。
通过此次技能实训的实施,给学生提供了更多的实践动手、接触实际的机会,进而提升了学生的综合职业素质,使学生能够适应当今社会对毕业生实际动手能力高的要求。对此我们也确定了技能实训的重点内容为电气控制柜的设计、安装、调试及使用方法。难点为过程控制、PLC系统控制的设计和相关程序的编制。
3教学准备
依据机床电气技能实训的教学任务,做好以下教学准备工作:
教学情境:以加强学生的团队意识为目的,将学生分组,每组4-5人。同时选定一名组长,再由组长分别指派相应的设计员、接线员、材料管理员及秘书各一名,实现统一部署,协调工作。
教学设备:每组分发电气控制柜一个、欧姆龙CP1E可编程控制器一台、交流接触器2个、热继电器一个、时间继电器2个、空气开关3个、标准35mm线槽2根、35mm导轨一根、1平方导线红、黑、黄各一捆、线号管若干、万能表一个、工具箱一套及所需的各电器元件。如图1、图2所示。
教学环境:本次技能实训在多媒体机床电气实验室展开,实验室配有机床电气实验台5台,可同时围坐5-7人,展开相关讨论及操作,同时配有FANUC数控车床、铣床及相关实验台各3台,如图3所示。
教学资料:教研室针对本次技能实训编写了技能实训指导书作为教学过程的指导,以机床电气电路原理图(如图4所示)、机床的操作说明书、连接说明书、维修说明书、欧姆龙CP1E、欧姆龙CP1H指令参考手册、CPU操作手册、可编程控制器视频教学录像等内容作为教学过程的参考资料,以数控车床、数控铣床综合实验台为依托,结合现有机床电气控制系统深入学习,深刻体会机床电气控制在数控机床的作用。
4教学过程
教学是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的统一,这种统一的实质就是交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指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与学生积极互动,共同发展,要处理好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的关系。”师生的交往互动,是教学过程的本质属性。没有师生的交往互动,就不存在真正意义的教学。因此本次教学过程以教师提出问题,学生讨论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为横向教学过程;以告知任务、引导任务、分析任务、完成任务、总结分析任务为纵向教学过程。具体流程如图5所示。
5教学过程分析
5.1 横向教学过程分析提出问题:提出问题的目的在于告知学生学习的目的,有目的学习往往能够有效提升学习效率,为此基于本次技能实训的综合实验任务提出以下几个问题:①机床电气控制在数控机床中的作用及怎样实现与机床系统之间信息传递?②机床电气控制的电路设计准则及注意事项有哪些?③可编程控制器的结构、原理、作用及使用方法有哪些?分析问题:讨论分析问题就是自我学习的过程,学生带着问题去学习能够很快进入角色,知道自己在学什么,应该怎去学习,能够显著提高教学效率。实训过程中,通过教师的引导使学生能够针对老师提出的问题积极讨论,最终每个人都能在理解的基础上得到一份自己的答案。这样一方面使学生对实训内容进行了预习、对教师提出的问题也深入的去理解了,另一方使教师在讲授过程中感到轻松。解决问题:解决问题就是一个归纳总结的过程。教师将学生在讨论阶段所涉及到的方方面面内容加以总结、提炼,最终实现问题的解决。教师在学生提交讨论结果后,经过归纳总结,告知学生在讨论过程中哪些知识点讨论的比较好,哪些知识点没有讨论到,哪些知识点讨论的结果是不科学的,同时帮助学生总结其原因,鼓励学生再接再厉,养成这种勇于探讨分析问题的精神。最终通过教师系统的讲解、分析、总结后将标准的答案公布于学生,使学生与之对比,完成教学任务。
5.2 纵向教学过程分析告知任务:说明本次技能实训的教学任务,提出教学目标。引导任务与分析任务:由数控机床在实际中的广泛应用,引入数控机床电气控制并说明其作用及重要性,完成任务引导工作。通过对此次技能实训各任务设计的目的、要点、步骤以及在技能实训过程中可能遇到的相关问题的分析,完成对任务的分析工作。实现对学生自我学习的引导作用。完成任务:教师提出任务后,说明在完成任务过程中应注意的事项,如操作过程的协调性、安全性、分工合理性,并提出机床电气控制电路的设计准则、绘图标准等要求,让学生按要求完成技能实训任务。在这个环节,学生通过实际动手操作,能够深入理解机床电气各元器件的结构、功能、原理、工作过程及相互之间的连接方式等,实现理论知识与实际操作相结合,有效提高了学习效率和动手能力,为以后工作积累了经验。总结分析任务:在这一过程中学生要能够结合完成好的电气控制柜实物和电路原理图,说出三大综合实验的原理、目的、意义以及在此过程中的心得体会,并独立完成一份包含团队构成及分工、实训进度计划表、实训内容、个人总结及小组总结的技能实训总结报告,要求内容详细、格式统一。同时采用小组内自评和组间互评的方式,结合教师对学生在技能实训过程中的综合表现等作为评价本次技能实训学生的综合成绩,实现完成分析总结任务。在这个过程中,教师根据在技能实训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进行讲解和剖析,实现理论指导实践,同时教师还可以将实训中的元器件、结构框图、电路原理图等有机结合,进行分析讲解,实现实践验证理论这一过程。这样通过理论指导实践、实践验证理论这一方法,积极发挥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大大提升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而提高教学质量,使学生切身感受到学以致用。
6教学成果
技能实训任务完成效果如图6、图7、图8所示。机床电气技能实训是实现将理论知识运用于生产实际;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这一过程,使学生能够主动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体现出高职教育最显著的的意义。
7结束语
教育部《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提出:“要积极推行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的学习模式,把工学结合作为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重要切入点,带动专业调整与建设,引导课程设置、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改革。”因此本文以机床电气技能实训为依托,探讨了怎样上好高职院校的技能实训课程,强调要在技能实训过程中采取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的学习模式,以工学结合作为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重要切入点,引导课程设置、实现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改革。这样有助于学生掌握基本职业技能、增强自身职业综合素质、巩固所学的知识,实现理论、技能、素质三位一体的教学模式,体现高职教育的办学特色。因此提升高职院校专业技能实训是符合社会对人才的需求,是实现学校把学生请得进来,送得出去的有效手段之一。
参考文献:
[1]段渝波.有效提升中职学校机电专业课程教学质量的实践.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0.17.32-34.
[2]王振洪.高职院校工学结合与人模式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0.18.75-77.
[3]乔孟涛,焦昆,陈靖.基于文化视角的职业伦理教育模式的构建.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0.18.67-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