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优秀范文 康复指导

康复指导赏析八篇

发布时间:2023-10-15 10:19:04

序言:写作是分享个人见解和探索未知领域的桥梁,我们为您精选了8篇的康复指导样本,期待这些样本能够为您提供丰富的参考和启发,请尽情阅读。

康复指导

第1篇

摘 要:目的:探讨老年中风患者在康复期配合中医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收治的100例老年中风康复期患者,随机分为两组,两组均按内科脑血管常规处理,治疗组在治疗中配合针灸、中药及心理疏导治疗。结果: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中风患者在康复期实施有效健康指导,配合中医治疗可以提高患者治愈率,降低致残率。

关键词:老年患者;中风;中医治疗;康复指导

    中风也叫脑卒中,它是以猝然昏倒,不省人事,伴发口角歪斜、语言不利而出现半身不遂为主要症状的一类疾病。由于本病具有发病率高、死亡率高、致残率高、复发率高以及并发症多的特点,在医学界是三大严重威胁人类的健康疾病之一.光明中医,2010,30(1):12.

第2篇

下面介绍如何应用现代康复医学的手段对中风病人在家庭中进行康复,本文主要介绍的是肢体功能障碍的运动疗法。

运动康复的适应证

发病2周后,病人的肢体活动障碍没有完全恢复,但能理解家人说的话,并能按家人的指导去行动。

病人全身情况尚好,体温、脉搏、呼吸和血压在临床允许的范围内。

有以下情况出现,不宜进行病人的主动训练,但家属可帮助进行一些轻柔的被动活动。①安静状态下脉搏>120次/分。②舒张压>110 mm Hg,收缩压>200 mm Hg。③有严重的并发症,如失代偿性心功能不全、心绞痛、急性心功能衰竭、风湿病活动期和严重的精神病等。

康复训练原则

目前认为起到较好的康复效果的起始时间是病后生命体征平稳,肢体功能障碍不再进展,48小时后即可开始康复。

脑梗死病人多在7天之内开始,脑出血病人在病后10~14天开始训练。

训练的目的是提高日常生活的能力,应尽量结合日常生活活动进行训练,如结合穿衣、梳洗、进食等。

应抓紧手和脚的训练,特别是步行活动应坚持每天进行,因为独立行走对生活质量的提高是很关键的,且多数卒中病人的下肢功能比上肢更易恢复。

尽量使用病侧,只要病侧还有功能,就应该尽量使用病侧,以减少“废用综合征”的发生。

训练的同时应坚持必要的治疗保健。

掌握正确的训练方法,以减少“误用综合征”的发生。

顺其自然,不要强求。

家庭康复运动方案

中风后的病人常有一种异常的姿势,上肢下沉后缩,上臂内旋,屈肘,前臂在胸腹前,垂腕,手指屈曲呈轻握拳状。下肢病侧骨盆上抬,下肢外旋,髋膝关节伸直,脚掌由向下变为向后,脚由足跟着地变为足跟离地与足尖着地。克服这种异常姿势要做到:上肢采取肩上抬前挺,上臂外旋稍离躯干侧面,屈肘与腕部伸直,掌心向上,手指伸直并分开。下肢应采取骨盆和髋前挺,大腿稍向内夹紧,并内旋,膝关节轻屈并向内,脚掌尽可能向下不向右,足跟尽量不离地或少离地,足尖尽量提起不落地。

运动疗法原则主要是抑制异常的原始反射活动,改善异常的运动模式,重建正常的运动模式,同时加强肌肉的力量训练。

正确的床上

正确的仰卧姿势:保持对抗异常姿势的应在病侧骨盆下垫枕和病肢外下方放枕,掌心向下时,手腕应略微抬起,拇指与其余四指用布卷隔开。

健侧卧位:病人肩部、上肢充分伸展,肘伸展,下肢取自然的半屈曲位。

病侧卧位:患侧肩向前,不能向后,患侧肘伸直,患侧手指张开,掌心朝上,健侧下肢在前,患肢在后屈膝,脚掌和小腿尽量保持垂直。

床上活动

可以在床上作矫形活动,方法如下:患者仰卧位,由健侧上下肢带动病侧上下肢活动。抬起臀部,抬起躯干,增加对肩的压力,迫使肩向前,上臂外旋,对抗异常的肩退缩和上臂捏旋并用足掌推床。开始病人不一定能自动抬起臀部,此时,可一手按住病人双脚,另一手托起病人的臀部,帮助病人完成矫形动作。

躯干活动――臀肩反向活动,髋与肩作反向运动,头肩向左,下肢与髋向右,头肩向右,下肢与髋向左,可由家人帮助,或由病人自己的健腿带动病腿来翻转。

从卧位变为侧坐位 辅助式起坐:家人在病人健侧扶住病人双肩,病人健侧下肢插入病侧小腿下方,在家人帮助下,病人健腿带动病腿向健侧翻身,并用健肘支起上身,在家人扶持下,病人用健腿把病腿勾到床边,并垂于床沿,然后用健肢支撑坐起。切记不能硬拉病手。

尽早对病手进行训练

肘的伸展训练:在一木块下面装4个小滑轮,上面安1个把手,病人将病手插入把手中,在桌面上推拉模具,即达到肘部伸展的训练要求。如果病人开始训练时肘部伸不开,家人可拍打病人上臂的后方,以帮助伸肘。

病手负重训练:侧倾身体使病手受力是简单有效的病手负重训练方法。将积木、骨牌、扑克牌等放在病侧小桌上,转身前倾去摆弄病侧小桌上的物品,此时躯干重心自然转至右手。病手负重时的压力感可唤起病人对病肢的注意,不仅有利于康复,还可防止骨质疏松。

健手带动病手活动:握手推球活动是健手带动病手活动的好方法。病人双手相握,十指交叉,健指在下,用相握的双拳推动圆球或圆筒,由家人用同样方法将球或圆筒推回,以完成健手带动病手的活动,有利于伸肘和屈肘。

增加病手的敏感性:瘫痪后的手不能动,如向病人不断提供各种刺激激发病手对此的感觉,有利于引起运动反应,利于康复。方法:在盘中放上直径不同的滚球,表面粗糙不同的白洁布、砂纸或绒布,质地不同,软硬不一的物品等,让病人用病手触摸,有助于感觉功能的早日恢复。

练习拇指与其他四指的对合动作,可以用拇指与任何一指的对合捡起小物件,如塑料套或小瓶等,以提高练习兴趣和检验对合能力。必要时可用健手予以帮助。

练习从坐位到站起

家人帮助病人站起:家人用膝抵住病人的病膝以防滑脱,一手托住病人病手的肘部,一手扶住病人的腰背部,让病人健手搭在自己肩上扶持病人站起。

借助家中的家具站立:常借助的家具和方法有,双手按在小凳子上慢慢站起。两手十指交叉相握,连肘带腕放在桌面上,支住上身重量,再双手按在桌面上,逐渐伸肘,全身站起。

学会自己站起:双足分开(肩宽)平放在地,病足稍后,以便负重,双手十指交叉相握,病指在上。双肘前伸,继续前倾上身,使重心逐步前移,臀部离开椅面,双腿同时用力慢慢站起。

练习行走 在家人扶持下练习行走:初练时,尽量采用面对面扶持的方式较为安全,如条件成熟,在病人病侧扶持既安全,又能增加病人的独立感。扶持的要领是,用一手握住病人的病手,使病手掌心向上,另一手放在病人腹下和胸前,手背靠在病人胸前,家人与病人缓缓地一起行走。

运动疗法的强度和频度 要因人而异,量力而行,一般认为,每次训练的时间应≥30分钟,练习≥2次/日。每天均要训练,直到达到完全康复(即使再康复,也不能改善功能障碍)。但是,年龄>70岁的患者不要过于强调强度和频度。

经过正确的康复训练,大多数患者均可得到不同程度的恢复,以达到回归家庭和社会,提高日常生活能力的目的。

康芝药业有奖知识问答上期答案

1.正确答案:A,B,C,D

2.正确答案:A,B,C,D

第3篇

髋关节是人体最大、最稳定的关节之一,它由股骨头、髋臼和股骨颈形成关节,下方与股骨相连。全髋关节置换术又称髋关节成形术,它是指通过手术将髋关节病变的组成部份去除换上新的人工组件——即我们所说的人工假体(根据髋关节的组成分为髋臼假体和股骨假体)。目前各种全髋关节假体的设计使用寿命均可达50年,但假体植入体内后其使用寿命受很多因素影响,多年调查研究表明,我国绝大多数患者的假体可使用10年,80%的患者其假体可使用20年。该手术适合于髓关节严重疾患,伴有慢性疼痛、功能受阻,经非手术治疗无法缓解和改善症状者。临床最常见的适应症有股骨颈骨折、股骨头无菌性坏死、原发性或继发性骨关节炎、创伤性骨关节炎等..关节置换术后康复,关系到关节置换手术的效果。在良好的关节置换手术的基础上,加上规范的康复训练,是髋关节置换手术成功的保证,也是病人生活品质提高的保证。

髋关节置换术后早期需卧床休息。在此期间,要定时翻身,翻身是在两大腿之间夹一枕头,以防患肢大腿内收,引起手术的关节脱位。翻身以往健侧翻为主,避免压迫伤口。手术患肢外展中立抬高位休息,促进末梢血运,减轻局部肿胀。

手术后第一天可以摇高床头,扶患者坐起,鼓励患者咳嗽,防止肺部感染。练习足背伸扎屈练习。手术后第二,三天进行髋关节拍片复查查,如无异常及其他身体疾病情况下,第四五天即可下地行走练习。初次下次时要注意安全。在康复早期,手术髋关节屈曲不能超过90度。

患者在住院期间,由躺到坐到站,到走,每一步都必须在医生的指导下康复练习。

躺-坐:患者平躺,将身体挪到床边,用键侧足背伸入患侧足后跟,托起,双手支持,协同臀部一起将患肢移至床外,慢慢屈曲膝关节,双脚着地,上身坐起。

坐下:坐下时要防止髋关节不能屈曲90°。坐下前,双手扶住助行器,将患肢腿向前伸,借助双手和健侧腿的力量坐下,然后将患纸慢慢收回。如果凳子过矮,可以在凳子上加个高枕头以减少曲髋角度。

坐-站:因为患侧髋关节不能超过90°,在站立前,先将患肢腿向前伸直,双手扶住助行器,在健侧腿的帮助下站立,然后再将患肢收回。

行走:扶助行器行走时要注意,先挪助行器,再挪步子。行走时要注意步子要小,且脚步和助行器之间要保持一定的距离,这样才能保持稳定。

坐便:坐便的动作就是将坐下与站起的动作结合。但是一般马桶都比较低,建议配备一个座便器。

上下楼梯训练:1上楼:健腿先上患腿后上,拐杖随后或同时;2下楼:拐杖先下,患腿随后,健腿最后,以减少患髋负重屈曲

另一个康复训练是关节活动度训练。住院期间最主要的锻炼就是在被动活动器(CPM)的辅助下进行。在手术后第一天,我们即对病人实行关节被动康复训练,防止关节僵硬。

在髋关节手术中,肌力的锻炼也是尤为重要,只有肌力强大,才能带动整个关节进一步运动。这个锻炼贯穿于整个康复过程。最简单有效的方法就是-背伸扎屈和直腿抬高抬腿:1钩脚尖,蹬脚后跟,尽量将膝关节绷直。2绷直脚趾,尽量让足跟小腿同一直线。4抬起下肢,脚后跟离床约30厘米,坚持10秒后缓慢放下。每组动作坚持5-10秒,五次为一组,视病人的病情进行康复训练。

当然所有的康复必须在病人病情许可得情况下进行,循序渐进。因病人的个体差异性,康复必须在医生的指导下完成。

出院后注意事项:

1.出院后继续院内所学的训练内容,选择性实施,次数时间取决于具体情况,不要短时间超强度训练,应以不引起疼痛为度,如出现疼痛应适当减量。

2.术后4周内助行器、拐杖行走,4~12周可单手杖行走,3个月可进行简单活动。如散步,慢速走,游泳等。下午可抬高患肢1小时用以减轻早晨散步导致的水肿。

第4篇

[摘要]目的:探索良好的老年股骨骨折功能康复的指导方法。方法:对我院骨科2008年1月~2009年1月收治的72例老年股骨骨折患者进行功能康复指导,观察疗效。结果:经过术前术后和出院康复指导,取得较好治疗效果。结论;积极的功能康复指导有利于老年股骨骨折患者的康复。

[关键词]股骨骨折;康复;老年

由于老年人各脏器机能的逐渐衰退,老年股骨骨折成为老年骨折的常见病、多发病,病因多为跌倒、外伤和病理性骨折。骨折后多需手术治疗,且出院后康复期长,股骨颈骨折使老年患者不能下地行走、负重,护理问题多,长时间卧床易引起肺炎、褥疮、泌尿系统感染等并发症及肢体残障,严重影响老年人的生活质量,使老年人失去正常生活活动能力,是造成老年股骨颈骨折病死率增加的主要原因。现对2008年1月~2009年1月,我院收治的72例老年股骨骨折患者实施康复指导,取得良好效果,汇报如下:

1 临床资料

其中男性40例,女性32例。年龄52-73岁,平均63.7岁。住院天数20~30d,平均24d。股骨颈骨折45例,股骨粗隆间骨折27例,经人工股骨头置换和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和康复护理后好转或痊愈出院。

2 护理对策

2.1 术前护理

2.1.1 术前心理护理:心理护理是机能康复的枢纽,做好心理护理可调动积极的心理因素。应针对性地制定老年病人的护理方案,根据病人文化程度,结合病情,耐心细致地讲解治疗和康复知识,缓解病人的心理压力。与病人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消除老年病人的孤独和寂寞感,消除病人对手术的担心及术后康复治疗的顾虑,动员治愈的患者现身说法,从而解除患者思想顾虑。

2.1.2 便秘的预防:骨折患者卧床时间长,活动量小,肠蠕动减弱,易引发便秘。饮食配合原则上以清淡富含多种维生素的粗纤维食品为主,如蔬菜、蛋类、豆制品、水果、鱼汤等,忌食酸辣、燥热、最好不食油腻食物,以免使骨痂生长迟缓,影响日后关节功能的恢复。同时注意适当补充钙剂及维生素D,预防骨质疏松。

2.1.3 术前机体康复训练:术前康复训练的目的是使病人预先了解并掌握功能锻炼的方法,适应术殊,使病人积极主动配合,自觉按计划进行康复锻炼。术前康复训练可以防止关节僵硬、防止或减轻肌肉萎缩、有利于局部肿胀的消退、有利于骨折对位的维持,同时有利于减少卧床并发症,特别是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率。

2.2 术后护理

2.2.1 术后心理护理:注意观察病人的心理反应,保持积极的态度配合治疗。制定切实可行的锻炼计划,进行早期锻炼。组织病人相互交流锻炼经验,以提高效果,保证病人以良好的心理状态进行康复训练。鼓励病人出院后按计划进行康复锻炼。

2.2.2 术后机体康复指导:①术后回病房平卧,患肢抬高,呈外展位。麻醉清醒后,即可主动或被动锻炼股四头肌等长收缩。促进静脉回流,减轻水肿。②术后前3d,易引起并发症,护士应密切观察病情及精神状况,注意采取合适。术后6h可将床头摇起至病人舒适为至,在病情许可下可指导病人做简单的上肢运动。术后第1天帮助病人进行股四头肌等张舒缩和距小腿关节屈伸练习。术后2d-3d,有CPM关节康复机,可用其辅助被动活动关节,幅度不能过大,先从0°到30°角度缓慢锻炼,逐渐加大角度继续患肢肌力训练,在病人身体状况允许的情况下,增加髓、膝关节屈伸练习。术后4d-5d至出院,病情平稳,身体状况良好的情况下可离床活动。根据手术及病人恢复的情况而定,询问病人有无不适,身体逐渐适应后,可以增加床边步行练习。③3个月以后至1年内扶单拐轻度负重行走锻炼,1年以后,如状况良好可弃拐行走,但不能过度负重,不能行重体力劳动。

2.2.3 饮食指导和预防并发症加强营养:老年病人因代谢率低,应给予高蛋白、高热量、高维生素食物,增强机体抵抗力,加上胃肠功能减弱,对食物需求减少,因此要少量多餐,保证营养获得。饮食上由术前清淡转为适当的高营养补充,以满足骨痂生长的需要,可在初期的食谱上加以骨头汤、田七煲鸡、动物肝脏之类;骨折后期治疗宜通过补益肝肾促进更牢固的骨痂生成,使骨折部的邻近关节能自由灵活运动,食谱可再配以老母鸡汤、猪骨汤、炖水鱼等。

2.2.4 预防并发症:加强术后管理,应注意加强切口引流护理,倾倒引流液时,防止逆行感染,保持切口干燥,换药时严格无菌操作,防止交叉感染,继续应用抗生素治疗,必要时输血、白蛋白,增加机体抵抗力促进切口愈合。注意观察患肢有无明显肿胀、紫绀、足背动脉搏动减弱、体温升高等血液循环障碍现象,若发现已有静脉血栓形成,则应停止强烈功能锻炼,避免血栓脱落引起肺栓塞等并发症。翻身是预防从褥疮最简单有效的方法。对年老体弱或长期卧床病人应鼓励并帮助翻身及局部按摩,用温水擦身,促进血液循环。骨突处垫气圈及海绵,预防褥疮的发生。

2.2.5 出院指导。生活方面:注意合理调节饮食,加强营养,保持适当体重;增加机体抵抗力;保持心情舒畅。活动方面制:定出院康复训练计划,请家属督促患者认真实施。出院后要告诫患者3个月内避免侧卧,最初6个月要避免盘腿、下蹲拾物,髋关节屈曲不能超过90°以免假体脱位。术后只有在临床和x线都证实骨折已愈合时才能弃拐。完全康复后可适当进行体育活动。心理方面:针对老年人骨折后紧张、焦虑、悲观、痛苦等多种情绪反应,有的放矢的进行心理疏导,建立老年病人战胜该疾病的信心。

3 小结

股骨颈骨折是较难治疗的骨折,老年患者又有其特殊的特点,采取何种治疗方法,应综合考虑各种因素,因人而异的选择适宜的治疗康复方案,以提高股骨颈骨折的治疗效果。

参考文献

[1]邓小龙,孙洪伟,老年人股骨颈骨折手术治疗体会[刀,中国冶金工业医学杂志,2009,(02):164

第5篇

【关键词】老年骨折患者;康复;护理

【中图分类号】R42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0515(2011)01-0075-01

随着人类寿命延长,老年人在全国人口所占的比例逐渐加大,高龄骨折患者逐渐增多。由于老年人钙吸收能力下降,骨质疏松,各脏器功能逐渐减退,易疲劳,不爱活动,常伴有各类慢性疾病,卧床治疗期间易出现并发症,因此老年人易骨折且骨折愈合明显延长。老年人作为一个特殊人群,其骨折康复不仅表现在生理方面骨痂的形成,同时还表现在心理方面对于功能恢复的确认程度。

1 生理方面

1.1 骨折后局部病理生理变化 骨折后骨本身和其周围的软组织均遭受到不同程度的破坏,骨及骨髓腔和周围的软组织因遭受到破坏而发生不同程度的出血,骨断端附近的骨细胞因受伤和缺血而坏死,血肿充满了各组织的间隙。血肿于伤后4~5小时开始凝固,邻近断端的骨外膜于骨折后24小时内即出现组织学变化,深层的细胞增多,胞浆增加,胞核增大,越近骨折端的骨外膜反应越明显。一周后在增厚的骨外膜中,即出现与骨干平行并紧密相连的片状骨样组织。

1.2 骨折后局部血肿病理生理变化 骨折后,骨折断端附近的骨膜、骨质、髓腔及邻近软组织中的血管破裂出血,于断端及周围形成血肿。同时,断端及邻近部位由于细胞坏死,相邻血管扩张、充血,多形核白细胞、吞噬细胞及血浆渗出而水肿。继之血肿周围的纤维组织增生,包围并伸入血肿中,吸收并代替血肿,血肿开始机化。

1.3 血肿机化与骨痂形成生理 在骨折后的前两周中,血肿尚未机化,血肿内凝集的红血球和纤维蛋白尚未被吞噬清除,新生的毛细血管尚未深人,因此,由骨外膜产生的成骨细胞不能进入或通过血肿,而只能沿着血肿向骨折线推进。在血肿机化前,骨折线两边增生的成骨细胞只能在它的会合,随着血肿被增生伸人的纤维组织所分隔和通过异物巨细胞。吞噬细胞等作用吸收代替,骨折断端之间及周围,即被增生的纤维组织所代替充填。血肿的成骨细胞或成软骨细胞亦涌入血肿内及断端间隙内,与髓腔内骨膜产生的骨细胞相会合,形成桥梁骨痂及接近骨折线部分的内外骨痂。位于断端周围的部分纤维组织开始向软骨细胞分化,形成幼稚的成软骨细胞并产软骨基质,通过软骨内骨化,形成新生骨。

2 心理方面 患者的心理需求

2.1 急躁、焦虑心理 骨折一般是突然外伤所致,住院手术治疗,生活不能自理,担心医疗费用,手术效果等,使老年患者不知所措,心理失衡,表现为恐惧焦虑,急躁失眠,常责怪家人未悉心照料,埋怨医护人员未尽心尽责,在住院期间与病友、陪护人员、医生护士争吵。

2.2 抑郁失落心理 老年人历经几十年的生活,大多有自己的行为习惯和生活方式,骨折后因失去了活动的独立性而痛苦沮丧,加上对医护人员的生疏,医院环境的不适应,都使患者产生情绪低落和反常心理。表现为依赖性和被动性增强,在康复期间习惯让亲人关心照顾,能做的事情也不主动做,锻炼时过度依赖于他人,少数人表现出角色强化行为。伴有抑郁情绪的患者由于缺乏相应的适应代偿性,往往伴有睡眠、食欲及肠道功能障碍。

2.3 自责消极心理 由于骨折患肢丧失负重功能,因而活动严重受限,甚至只能卧床,加重了家人的负担,使其产生内疚自责心理。有些患者为了不麻烦别人而节制吃喝,以减少大小便次数。而充足的营养对骨折患者是非常重要的,大量研究指出骨折患者摄入量减少会造成严重的负氮平衡,营养不良可致并发症发生,造成骨折愈合缓慢,甚至不愈合。另外,老年人骨折伤前疾病多,以慢性疾病为主,骨折后即有可能诱发伤前疾病,又存在着潜在继发各系统严重并发症的可能,这些都会使患者产生对自身“价值”的怀疑,表现为不相信自己病情会好转,不愿接受治疗,甚至有可能发生自杀行为。

3 康复护理指导

3.1 康复的目标 使患者获取康复知识,树立健康的意识,消除思想顾虑,积极配合治疗,进行有效的功能锻炼,从而缩短疗程,防止并发症的发生。更为重要的是要使老年患者达到尽可能高的生活自理能力,尽快、尽早地得到恢复。

3.2 康复护理指导的方法 强调个体化,因人施教,灵活多样。要针对患者复杂的躯体及精神状况、过去的生活经验、现在的生活方式、文化、种族及娱乐等实施恰当的沟通技巧,如语言、文字、手势等。特别要注意其情绪的变化,及时调整交流的方式方法、语调语速,使患者在交流中感到被尊重被理解。

3.3 康复护理指导的内容 指导患者消除思想顾虑进行护理和治疗过程中语言亲切,动作轻柔,操作熟练,在最短的时间内取得患者的信任。认真询问和倾听患者所焦虑和担心的问题,耐心进行心理安慰和支持,及时解决不适、疼痛、睡眠障碍等问题。讲清疾病的预后,诱导患者,使其增强参与意识,增强战胜疾病的信心,真正做到护患合作。结语:老年骨折患者属于特殊人群,对于其骨折也应该针对其生理心理特点进行双方面的治疗,使二者相互促进,共同促进机体向健康方向发展。以达到现代医学治疗身心健康的目的。

参考文献

[1] 曹建中.老年骨骼疾病治疗学.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1993.487~488

[2] 吕式瑗.创伤骨科护理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2.255

第6篇

【关键词】 精神分裂症 心理康复 社区

中图分类号:R471文献标识号:A文章编号:1005-0515(2010)09-041-02

【Abstract】Objective to study the effect of community psychological- recovery guide of schizophrenics .Methods 76 patients with schizophrenia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two groups study group(38cases) and control(45cases).Both groups are treated with medication, on the basis of medical treatment ,applied psychological recovery guide to patients and family members in study group for 16 weeks. The efficiency was evaluated with BPRS,SDSS .Results on symptom level, the two groups were similar at end of treatment. While study group was superior to control group as having less dysfunction, lower relapse rate.. Conclusion Psychological recovery guide can relapse rate of schizophrenics patients and is beneficial to recover of social of social function.

【Key words】schizophrenics Psychological recovery community

心理康复指导是应用各种心理治疗方法与技巧,对精神病人与家属进行干预以帮助人们形成正确的行为和观念,促进身心健康.此前已有研究表明,心理康复指导对精神分裂症患者出院后的全面康复行之有效[1,2],目前社区中的精神分裂症患者,普遍存在病程较长,迁延不愈、反复发作.治疗状况差等问题,故世界心理社会康复协会目前反复提倡以社区为基础的康复.为探索新的社区精神卫生服务模式,我们对社区精神分裂症患者实施社区心理康复指导并进行随访,同时对干预后的社会功能评价,效果满意。

1对象和方法

1、1对象:选择2008年9月至2009年1月在我院康复出院的100例患者,自愿参加本项研究并符合入组标准共76例。符合CCMD―2精神分裂症的诊断标准,随机分分干预组和对照组,干预组和对照组各38例,干预组男13例,女25例,平均年龄(29.78±7.62)。对照组男14例、女24例,平均年龄(28.01±6.65)。两组患者文化程度、家族史、职业、起病年龄、病程、用药种类、病情严重程度差异无显著性意义。入组标准:(1)病情处于恢复期,精神症状基本消失;(2)受教育程度初中以上,年龄18~50岁;(3)排除严重躯体疾病;(4)无酒精及药物依赖史(5)至少有1名家属同意和愿意接受干预。

1、2方法 心理康复指导均由有临床经验的精神科护师担任,精神科专家担任技术指导。本研究共持续六个月,分三个阶段进行,第一阶段:每周到病人家中为病人和家属做宣传工作,并制定个人计划,此阶段的指导内容包括:精神疾病的基本知识,治疗方法及常用药物,症状自我监控技能;坚持服药及定期复查的目的,并了解他们遇到的实际困难。第二阶段:每月到病人家中进行一次心理康复指导,结合家庭情况重点进行生活和社会交往方式指导;如何对待病人的心理危机;自理能力和兴趣的培训,如何对精神病人进行家庭护理和监护,针对不同病人的个性心理问题给予个别心理治疗,通过具体分析和理解提高对疾病的认识,消除顾虑、失望,提高自信心,克服自卑感。第三阶段:每季度组织病人与家属来院举行家庭聚会,采用放录象并提问、角色扮演训练、实际练习等步骤,运用多种媒介帮助及视觉、听觉等不同的输入通路,在训练中以不同的方法来帮助克服精神分裂症的认知功能障碍,协助病人恢复各种社会功能,以减少精神疾病的的复发,对照组则接受以往的社区精神卫生服务。

1、3疗效评定 采用简明精神量表(BPRS)[3]、社会功能缺陷筛选量表(SDSS)[4],与治疗前和治疗后半年随访时各随访一次。用国内现行临床疗效评定结合BPRS

减分率评定疗效 ,BPRS减分率≥80%为痊愈,≥60%为显著进步,≥30%为进步〈30%为无效;用SDSS检测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社会功能缺陷变化情况;根据患者缓解半年后症状是否再度出现或远残留症状是否加重需调整药物或剂量等判断有无复况。

2结果

2.1治疗前后BPRS评定总均分变化(见表1 )两组患者经康复治疗后SDSS总分均有下降,但干预组下降有显著意义,对照组的下降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前后两组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见表2)

2.2复发率 两组患者均于半年后进行随访并做BPRS和SDSS评定和精神检查,结果认定对照组有10例复发,复发率为26.32%,干预组有5例复发,复发率为13.16%,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

3 讨论

目前,如何尽量减少精神分裂症患者的住院日,更好的利用社区中的资源,促进患者早日回归社会是精神科医务工作者的重点工作之一。本研究发现,心康复指导能有效的增加患者家属的疾病知识和应对能力,改善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使其达到缓解残留症状、预防疾病复发、提高社会独立生活技能;在未进行干预前,病人及家属对相关知识了解甚少,缺乏应对病态行为的技巧,不能协助病人维持治疗,易致疾病复发,通过对病人及家属进行心理康复指导,使他们了解了有关疾病的知识,对疾病有了正确认识,有效的减轻了患者的心理负担,促进了家庭成员关系的日趋融洽,从而为病人创造了良好的康复环境,促进了病情的康复。

本研究分析结果表明:干预组在降低复发率、改善患者社会功能、对家庭、社会的依赖程度以及在活动能力缺乏方面的改善尤其明显,与对照组相比具有显著性差异。我们认为产生这样的差异主要有三方面的原因:一是以家庭为导向的更为人性化的社区心理康复指导模式增加了病人对维持治疗的的依从性;二是让病人参加力所能及的劳动和适当的社交活动等,并使病人始终和家人生活在一起,不仅大大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而且有效地避免了因住院带来的社会功能受损,从而实现了心理与社会的全面康复;三是患者家属通过学习精神卫生知识和对整个治疗的康复的主动介入,加深对精神疾病的了解,改变了对待精神疾病患者的粗暴态度,从而提高了照料患者的能力,对患者的全面康复有着积极的作用。

参考文献

第7篇

【关键词】 颈椎病 康复指导

颈椎病是由于颈肩部的急性损伤或慢性劳损引起的骨及软组织的病变压迫血管,神经引起的一系列复杂症候的病症。其发病率高,病程长,症候顽固,临床多采用非手术治疗:如牵引,理疗及推拿等。鉴于近年来此病发病年龄日趋年轻化,单纯依靠上述治疗虽短期疗效明显,但复发率高,因此正确的预防措施及康复护理须专人指导,才能有效的减轻患者的病痛,改善生活质量。

一 临床资料的收集

1.临床资料:取我院2001—2009年在理疗科门诊收治的病员,男71例,女152例。年龄最小24岁,最大75岁,平均年龄45岁,病程在一月到两年,经X线摄片及临床检查确诊。

2.治疗方法:颈椎牵引可取坐位或卧位,坐位牵引时患者正坐,头稍前屈,卧位时仰卧头部正位。重量在6—12公斤,时间20分钟,每日两次。

3.手法:由轻渐重,以弹筋,拨络,点穴,牵引,旋转等手法放松颈项部肌肉韧带及软组织,每日一次,每次15分钟。

4.理疗:微波治疗仪或红外线照射,每日一次,每次20分钟。

5.药物治疗:症状重者以甘露醇脱水,用以减轻脊髓水肿,再以红花针静滴活血化瘀,每日一次。

二 康复护理及指导

1.颈椎牵引的护理:一般取坐位牵引重量6—12公斤,起始宜轻。根据患者年龄,体质,体重及临床体征作对应调整。对伴有眩晕及不耐久坐者,予卧位牵引。若出现头晕恶心者,需调整牵引重量,必要时停止牵引治疗。

2.手法治疗的护理:自然的端坐位以减少身体对手法的抵抗力。另外适当的对疾病原理的解释可用于排除患者对重手法引起的酸痛的畏惧心理以及对摇转手法的恐惧心理。

对一部分患者追求每次治疗都需听到弹响声也需正确疏导。

3.颈托应用的指导:颈围及颈托的使用,以保暖及适合长时间佩戴为宜,充气式或机械式颈托应避免支撑力过大损伤颈椎。

4.日常生活的康复护理:

必须纠正的生活习惯

坐姿:保持自然的端坐位,臀背均接触椅背,双肩外展,脊柱颈段及胸段保持正常的生理弧度,桌椅的高度根据身高调节,使目光接近于平视。

颈部的适当运动:工作一小时左右即稍做休息,头颈做小幅度活动,然后可在工作的文字中随意找一行按笔画用头颈部的活动来书写。

远望:可在长时间工作后作远方眺望5分钟,颈部及胸腰段做伸展活动,缓解疲劳。

睡姿:枕高一般在10-14CM(以平卧时肩的高度即可),软硬合度,颈部充分接触睡枕,必要时可加用颈枕,颈部保暖,纠正俯卧。

心理指导:颈椎病多迁延日久,病势重,缓解慢。应充分让患者认识到治疗的延续性,症状的缓解的快慢,因人而异,无法互相比较。

三 结果

经牵引,理疗及康复护理指导,医治1-2疗程(10-20天)后治愈139例,好转59例,无效25例,有效率88.79%。

四 讨论

颈椎牵引可以加大椎间孔和椎间隙,减轻神经根的压迫,有利水肿的消退;颈部的手法治疗能松解颈背部的肌肉和韧带的痉挛,纠正小关节的错位及嵌顿,同时可使局部血循环改善,松解粘连;理疗可消除周围组织和神经根的炎症及水肿;甘露醇及红花针可脱水消肿,活血化瘀,消除神经根水肿缓解神经压迫体征,同时促进血液循环;康复护理指导可使病人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正确的坐姿可减轻颈部的疲劳避免及减少颈椎病的复发,正确的睡姿可维持和纠正颈椎的正常生理弧度。总之,现代医学模式在治疗的同时加强康复护理逐渐贯穿治疗的始终其对治疗中的促进作用对复发的预防有较大的辅助作用,临床中应用简单可使病员了解颈椎病的知识和康复保健消除疑虑及恐惧心理,使治疗事半而功倍。

参 考 文 献

[1]李 红,柳 锋.60例颈椎病病人的治疗与护理[J].护理研究,2003,17(IB):78.

第8篇

关键词:人工髋关节;置换;护理

【中图分类号】R322.7+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602(2015)03-0066-01

随着关节手术技术的提高,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TKA)已成为一种重要的治疗方法。目前人工髋关节置换手术日趋成熟,其手术能即刻消除膝关节疼痛,恢复关节的正常功能,使长期饱受膝关节病痛折磨的人们再次获得新生。但由于忽视围手术期护理而引起严重并发症的并不少见,精湛手术只有结合科学的康复治疗,才能获得更理想的效果。我们对45例行TKA的患者进行系统的护理,配合早期康复治疗,取得了良好效果。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收集2012年1月~2014年10月行膝关节置换手术的45例患者,其中男25例,女20例;年龄最大73岁,最小27岁,平均54.5岁。共行56个膝关节置换手术,其中单膝置换34例,双膝置换11例。

1.2 手术方法 治疗组所有45例患者56个膝关节置换手术均由同一组人员完成。手术常规取膝关节正中入路,髌旁内侧切开关节囊,清理关节内的滑膜及赘骨质,根据关节不同的破坏情况行切骨成型及软组织平衡处理,采用抗生素骨水泥固定假体。

2 结果

本组患者术后15~21天均能自行拄双拐行走,除一例发生感染外,余均未出现其他并发症,疼痛均较术前明显缓解,畸形得到矫正,出院时膝关节功能均恢复良好,膝关节屈曲大于90°,术后随访3~24个月,平均关节屈伸活动范围3°~115°。

3 术后护理

3.1 密切观察生命体征,做好护理记录

术后患者去枕平卧6小时,密切观察生命体征的变化,膝关节呈伸直位固定并抬高20°~ 30°以促进静脉淋巴回流, 减轻肿胀, 防止下肢静脉血栓的形成,观察弹力绷带的收紧度,敷料的渗血情况,术后切口常规置负压引流管,注意保持引流通畅(引流袋固定低于床旁30―40cm),防止引流管受压、扭曲、脱落,以防切口积血和血肿形成,注意观察引流液性质、色、量,特别是术后24h的引流量超过300ml/d,色鲜红,应及时通知医生处理,若24h引流量少于50ml可拔除引流管,观察患肢血液循环情况,注意观察肢端皮肤颜色、温度、肿胀情况,及有无异常感觉,有无被动牵拉足趾痛等,及时发现血栓形成的迹象,遵医嘱给予相应抗生素及止痛药,确保手术当天平稳过渡。

3.2 正确

术后患者仰卧位, 保持患肢外展中立位(患肢外展30°, 足尖向上, 髋关节、膝关节各屈曲30°),在两腿间安放枕头,必要时可穿丁字鞋,避免髋关节极度屈曲内收、内旋造成髋关节脱位 。为避免长期同一姿势所致不适,可适当仰卧与健侧倾斜卧位交替,注意健侧卧位时两腿间和后背垫软枕以保持患肢中立位。搬动患者或使用便盆时,要注意将患者整个骨盆及患肢托起,术前早期尽量避免翻身,必要时要整个身体转动,不要只动上身,切忌屈髋动作,防止脱位 。

3.3 早期康复训练护理指导

主要目的是让患者了解锻炼的内容,核心是提高患肢肌力。这对于骨性关节炎病患者来说非常重要。术前肌力的恢复对术后康复和早期活动很有益处,同时有利于减少卧床并发症,特别是下肢深静脉血栓(DVT)的发生率。(1)踝泵运动:手术后当天起即可在床上做此运动,做此运动时,可应用静脉止痛泵控制刀口疼痛。患者用力把膝关节伸直,踝关节背屈,再努力收缩大腿和小腿肌肉至少6s,之后完全放松。这样可使股四头肌等长收缩,防止肌肉萎缩,还有旋转踝关节,随意的活动脚趾,这样可促进血液回流。练习应分组进行,每组5~10次,每天3~6组。每个动作应尽量做到位,由慢至快。(2)压腿练习:术后第2天患者可坐起练习按压膝关节,尤其术前伴有屈曲挛缩畸形的患者。将腿伸直放在床上,用软垫垫于足跟处,并将双手放在膝盖上方,轻轻下压,使腿尽量伸直,每次都要维持5min左右,到患者不能忍受的疼痛程度为止,这是锻炼伸直的最好方法。人工膝关节置换术后膝关节伸直比屈曲要困难得多,同样也重要得多,只有伸直了腿才能正常行走而不引起疼通。术后3―7天,可将床头抬高45°―60°练习坐位,可适当进行髋关节屈伸练习,注意勿抬腿,避免过度活动引起疼痛。术后一周后,主要恢复关节活动度,进一步提高肌力,行站立位功能锻炼,并辅以拐杖,负重练习。方法为:床上练习,俯卧位髋关节内旋练习,注意循序渐进,逐渐增加活动量。整个训练期间医护人员需在旁边指导和保护。

3.4 并发症的预防

①预防切口感染,切口感染是重要并发症之一,可导致关节病残,可遵医嘱准确及时使用抗生素和止血剂,如出现血肿及时止血,活动性出血应打开伤口止血,有感染可切开清创引流。老年人皮下脂肪减少,皮肤弹性较差,术后卧床时间较长,极易发生褥疮。在患肢制动前提下,应将髋部整个托起,使臀部离开床面,解除骶尾部压迫,并按摩局部,每2h翻身一次,大小便后,要擦干局部,防止局部潮湿刺激,保持床面平整干燥,无渣屑。为减少骨突处受压,必要时可使用气圈、棉垫。

②防止呼吸道泌尿系感染和尿道护理等。保持室内空气新鲜,每日定时通风,嘱患者深呼吸和扩胸等床上运动,做有效咳嗽,轻拍背部以助排痰,鼓励患者多饮水、多吃水果,保持会清洁干燥。术后留置尿管需做好尿道口护理,尽早拔除尿管。预防术后髋关节脱位,术后搬运患者时应派专人保护髋关节,不得牵拉肢体;术后平卧时,要维持患肢出于外展位;侧卧时注意保持屈膝和屈髋,避免内旋和盘腿。预防静脉血栓,静脉壁损伤、血流缓慢、血液高凝状态是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主要因素。手术和创伤本身可引起血管损伤和高凝状态,而长期卧床和下肢活动减少则造成血流缓慢。应鼓励患者做肢体的被动和主动运动,增加床上活动量。

③便秘的预防和治疗,患者骨折后卧床,排便习惯发生了改变,肠蠕动减慢,很容易造成便秘,此时应嘱患者多食纤维素含量高的易消化的食物。定时按摩腹部,以肚脐为中心,顺时针按摩,促进肠蠕动。最好养成每天定时排便习惯。如连续三天没排便,为避免过分用力诱发脑血管意外,可给予开塞露或灌肠处理。

4 心理指导

在进行早期康复锻炼时,护士应注意观察患者的心理反应,用鼓励性语言对患者的每一个动作都给予耐心的指导和肯定,使患者树立自信心,自觉地进行练习。每日了解患者的康复锻炼情况,如关节活动度、直腿抬高的程度等,与患者一起制定合适的康复计划。做好患者家属工作,使家属能够主动参与患者的康复锻炼,以利于出院后康复锻炼的继续。组织患者之间交流、互相介绍锻炼感受和经验,以提高锻炼效果。

5 饮食指导

供给高蛋白、高糖膳食。在补充蛋白质的同时必须供给足够的碳水化合物,以参与蛋白质内源性代谢,可以减轻伤口水肿,防止感染。供给富含胶原的猪皮或猪蹄类食物,可为患者提供外源性蛋白质,以合成胶原纤维和蛋白多糖,同时也可获得多量的锌及甘氨酸、脯氨酸。供给富含铜的食物:瘦肉、肝、水产、虾米等,供给富含多种维生素及矿物质的食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