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优秀范文 家庭礼仪培训

家庭礼仪培训赏析八篇

发布时间:2023-10-15 10:19:05

序言:写作是分享个人见解和探索未知领域的桥梁,我们为您精选了8篇的家庭礼仪培训样本,期待这些样本能够为您提供丰富的参考和启发,请尽情阅读。

家庭礼仪培训

第1篇

“人无礼则不生,事无礼则不成,国无礼则不宁。”礼仪是人们在社会交往活动中的行为规范与准则,它是人类文明的重要标志之一,是一个人乃至一个民族的文化修养和道德水准的外在表现。幼儿期是培养文明礼仪的关键时期,对幼儿进行礼仪教育,帮助幼儿养成良好的礼仪行为习惯,不仅能够使幼儿终身受益,而且会对中华民族的振兴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因此,在幼儿园开展礼仪教育是必要且必须的。然而,目前我国大多数幼儿园在开展礼仪教育的过程中都存在着一定的问题。

 

一、幼儿园礼仪教育观念淡薄

 

近年来,幼儿教育小学化现象日趋严重,许多幼儿园忽视幼儿身心发展的特点、规律,使幼教陷入“幼小衔接”的误区,其教学组织形式、教学内容都明显存在着小学化倾向。

 

例如,将小学教育内容提前到幼儿园施教,开设汉字、拼音、算术、英语等课程。许多幼儿教师在上课时都会要求幼儿手背在后面,不许随便说话,并且自由活动开展较少。教师在制订教育教学目标时,只关注幼儿知识的学习和智力的开发,而轻视兴趣爱好、意志品质以及道德礼仪的培养。在这样的教育理念以及教育环境下,良好的礼仪行为习惯难以养成。

 

二、幼儿园礼仪教育内容缺失

 

目前,幼儿园礼仪教育的内容十分模糊,没有适合幼儿年龄、生理、心理等特点的内容,缺乏针对性、实效性都比较强的规范、科学、系统的幼儿礼仪教育教材。幼儿教师也没有进行过系统的礼仪教育培训,对幼儿礼仪教育的相关知识了解甚少。

 

由于幼儿年龄小,对事物的辨别能力较低,他们对传统文化缺乏了解,更容易接受新鲜的外来文化。部分幼儿园为了彰显“先进”的园所文化,大肆宣扬西方礼仪文化,忽视面向幼儿传播中国传统的礼仪文化,这是舍近求远、舍本求末的做法,使优质、宝贵的本土礼仪文化资源被白白浪费。例如,现在越来越多的幼儿更喜欢过圣诞节、愚人节等西方节日,而对于我国的很多传统节日,如清明节、端午节等,则表现得十分淡漠,有的幼儿甚至都不知道这些传统节日。盲目地崇洋、跟风,会导致外来礼仪文化渗透、入侵现象加剧,更有甚者会使中国优秀的传统礼仪文化一步步走向没落。

 

三、幼儿园礼仪教育方法不当

 

1.忽视以身作则。“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由于幼儿年龄小,生活阅历和知识经验匮乏,他们往往根据成人的标准来判断自己的行为是否正确,在良好礼仪行为养成的过程中具有强烈的盲从性。因此,要想取得良好的礼仪教育效果,成人必须为幼儿树立良好的礼仪行为榜样。在教育实践中,教师都会要求幼儿的言谈举止符合文明礼仪规范,然而部分教师自己却没有做到以身作则,言行不一的现象较为严重。这样会使幼儿感到疑惑,会使礼仪教育的效果大打折扣。身教要远远胜于言传,教育者必须要时刻牢记这一点。

 

2.忽视引导启发。幼儿良好礼仪行为的培养应该是使幼儿由知到行,再由行到知的良性循环过程。教师在这一过程中要采取丰富多样的教育手段激发幼儿学习礼仪规范的兴趣,使幼儿能够积极主动地学习。这样一来,礼仪教育的效率、效果也能够得到显著提高。但在幼儿园的礼仪教育中,部分教师一味地向幼儿灌输枯燥的礼仪知识,当幼儿表现出不文明行为时,教师往往是采取呵斥甚至体罚的教育方式消极地禁止,而忽视对幼儿进行积极的引导启发,这很可能会激发幼儿的逆反心理,造成师幼关系紧张。

 

3.忽视与社会、家庭的协作共育。幼儿礼仪教育不能仅仅依靠幼儿园一己之力,还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参与以及家长的积极配合。社会和家庭因素会对幼儿的礼仪教育产生重要影响,社会充满正气和正能量,家长与幼儿园教育理念统一,注重对幼儿进行礼仪教育,这些都是提升幼儿园礼仪教育效果的重要因素。但是部分幼儿园抱着“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消极态度,认为社会因素、家庭因素与幼儿园无关,将礼仪教育局限于幼儿园之内,不积极主动争取社会及家庭的支持,造成社会资源和家长资源的浪费,严重影响了礼仪教育的效果。

 

幼儿园应该认识到,幼儿教育是要实现幼儿身心和谐发展、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教育,礼仪教育是幼儿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应纳入到教学计划之中。幼儿园要完善礼仪教育的内容,制订教师和幼儿的日常行为标准,对教师进行科学系统的礼仪培训,通过多种渠道、方式,争取社会和家长的支持、配合。

 

幼儿教师应以身作则,为幼儿树立良好的榜样,并不断改进礼仪教育的方法。教师可以将礼仪教育渗透于游戏活动、生活活动和教育活动之中,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幼儿的文明礼仪行为。

第2篇

一、精细化的管理是礼仪教育活动的有效保障

1.开发《礼仪教育》校本教材,进行系统科学的教育组织骨干教师,利用业余时间,广泛搜集资料,开发一套较为全面、科学、系统的适合小学生学习的《礼仪教育》校本教材,并在实践过程中不断更新和完善。

2.营造浓郁的礼仪教育环境充分利用学校横幅、标语、黑板报、手抄报、宣传栏、宣传牌等资源,着力营造浓郁的礼仪文化氛围。尤其是校园文化墙布置,更是要凸显这一主题。

3.完善管理网络体系成立学校礼仪教育领导小组,全面统筹规划礼仪教育工作,分工合作,做到人、财、物到位,确保礼仪教育工作的顺利实施。具体由校长室,教导处(少先队),教研组,班主任、任课教师构成五级管理主体。任课教师负责课堂常规教学中礼仪教育资源的挖掘和礼仪教育渗透;班主任负责日常活动和监督指导,培养学生遵守礼仪的自觉性;教研组负责研究课堂教学中礼仪教育的有效途径;教导处(少先队)负责课程管理、组织竞赛及教学服务;校长室负责长远规划及必要的设施投入。这样便形成了“五级管理网络”体系,不仅凸显了学校礼仪教育工作的整体性,而且保证了学校礼仪教育、竞赛活动的有序高效开展。

4.加强课程管理,确保教学效率(1)严格课程设置,改善课程结构。除正常开设国家规定课程以外,每周开设一节《礼仪教育》课,以保证必要的教学时间。(2)严格教学管理,提高教学效率。加强对《礼仪教育》校本课程的教学管理,要求教师上课要有详案,同时每学期开展《礼仪教育》优质课竞赛,督促教师上好《礼仪教育》课程,提升教育效果。

5.落实完善制度,建立评价机制建立能促进学校礼仪教育工作的规章制度及评价机制,如《升国旗制度》《集会制度》《会议制度》等规章制度和《文明礼仪示范班评价标准》《校园礼仪星评价标准》《特色班级验收标准》等评价制度。通过不同角度、不同层面合理的评价,促进校园礼仪文化更好更快发展。

二、丰富多样的活动,是礼仪文化形成的主要途径

1.礼仪教育处处渗透,家校联手促和谐社会(1)学习礼仪,加强礼仪教育和培训。学校开设《礼仪教育》校本课程,对学生进行集中且具体的礼仪教育;同时对教师进行礼仪培训,引导教师的言行。要求师生认真学习文明礼仪,并将之渗透到师生日常生活的举手投足中去。(2)实践礼仪,坚持文明礼仪教育与师生日常工作学习生活相结合。注重在工作、学习、生活、活动中提高师生的文明意识,养成文明行为,做到人人学礼仪、懂礼仪、崇礼仪、用礼仪、传礼仪,营造讲礼仪的良好氛围。同时,通过红领巾监督岗的值周,管理人员的日检查、周评比、升旗仪式中每周工作点评等形式,树榜样、抓典型,把学生的礼仪实践工作落到实处。(3)展示礼仪,坚持文明礼仪教育与实践活动相结合。学校以各种主题教育实践活动为载体,利用升旗仪式、主题班会和重大纪念日,进行文明礼仪教育;利用学科教学,组织学生开展朗诵、演讲、绘画、写作、慰问、参观、访问等文明礼仪体验教育活动。(4)宣传礼仪,坚持文明礼仪教育与家庭教育、社会教育相结合。组织广大教职员工认真学习各种礼仪规范,以“学为人师、行为世范”为准则,时时、事事、处处做学生的榜样;通过“家长学校”等多种形式,加强对家长礼仪意识的教育,充分发挥家长的“身教胜于言教”的作用;同时充分利用公益活动、寒暑假等时机,倡导学生走出家庭,走进乡村,宣传礼仪知识,实践礼仪行为,做文明礼仪的宣传者、实践者、示范者,让文明礼仪真正走进家庭、走进社会。

2.主题活动引领,营造师生校园行为礼仪美(1)在全校开展“一个微笑,一声问候”活动,引导全体师生从小事做起,注重交往礼仪。(2)实行首位负责制:家长来到学校,哪位教师或学生看到了,主动打招呼,引领他们找到要找的人员。(3)在教师队伍中开展“一杯茶”活动:有人来访,不仅要微笑迎接,主动打招呼,在办公室还要递上一杯茶。(4)在班级开展文明礼仪星评比活动,在全校开展“争创文明礼仪示范班”活动及“校园礼仪星”评比,全校大会进行表彰奖励,同时在校园宣传栏广泛宣传。

第3篇

关键词:高校体育;体育礼仪;礼仪教育;对策

一、体育礼仪的相关概述

文明礼仪是中华民族悠久文化的核心,古代圣贤对于礼仪进行了精辟的阐述,如孔子的“和为贵”;孟子的“养老尊贤,俊杰在位,则有庆”;以及“不责人所不及,不强人所不能,不苦人所不好”等等,无不突显出礼仪对于上至国家、下至个人的重要作用。现阶段,我国正致力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设,其目的在于为全体民众创造出健康、愉悦、和谐以及充满真诚与关爱的社会环境。而对于社会个体来说,则需要加强自身礼仪修养以适应和谐社会发展的需求。

体育礼仪是指社会个体在参与体育活动的过程中,遵循一定的程序方式来规范及表现其律己敬人的过程,是在体育比赛或活动中所形成的以建立和谐关系为目标的行为准则和规范的总和。体育礼仪是个人内在修养和素质的外在表现,是在体育活动中实现良性的人际交往的艺术与手段,是一个人的思想道德水平、文化修养、交际能力的具体体现。

在体育教学中开展礼仪教育,其实质是礼仪教育在体育教学领域的渗透与融入,是打破学科界限,充实体育教学的内容体系,丰富教学功能,适应素质教育理念需求的重要尝试与体验。通过体育礼仪教学使学生切实把握礼仪知识,掌握礼仪规范,增强文明素养,健全人格特征,使之发展成为讲文明、懂礼貌、识大体、有教养的全面发展的合格人才。

二、高校体育礼仪教育现状

总体来说,教师与学生对体育礼仪的教育不够重视。大部分学生认为体育礼仪教育不重要,可有可无,认为它不应该作为一门单独的教育活动来进行,相对专业选修与必修课程,体育礼仪的学习更是不能占用太多时间与精力。高校专门开设体育礼仪课程较少,学校会不定期地开设体育礼仪的短期培训班,一般是在举行大型体育赛事之前开设。在对普通学生的访谈中发现,几乎没有人能完整说出体育礼仪的内涵,学生对体育礼仪教育的了解还简单停留在体育着装、体育观赛礼仪和文明用语等层面上,对体育礼仪的相关知识了解甚少。

此外,大学体育礼仪教育的开展目的性、指向性比较明显,一般都是在校级运动会之前进行,选取的对象也一般是班级部分同学,采取口头传授的形式进行,时间相对较短,以一天左右时间居多。一般来说,只在学生之间产生短期礼仪教育的警示与影响作用,在其它时间并没有特定针对这一部分进行专门培训。而部分专业体育院校,开设了专门的体育礼仪课程,聘请了专业教师进行教授,效果明显比普通院校好。

三、影响高校体育教学中开展体育礼仪教育的因素

学校教育在一个人的成长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学校在培养学生体育礼仪方面有自身的优势与特点。目前,大部分普通高校还没有开设体育礼仪课程,学校的重视程度不够。从公共体育课来说,学校更多的重视大学生感兴趣的体育活动及体育课程开设的多样性,提高大学生的体质;从体育专业来说,学校重视的是让学生掌握专业技能,从而成为中小学体育教师的后备人才,所以体育礼仪的传授就被学校忽视了。另外,学校也没有专门针对体育礼仪教育的授课教师,专业的师资力量相对匮乏。短期培训班的教师多数是参加过相同体育赛事的志愿服务人员,教师专门进修学习体育礼仪的机会较少,多数是教师自己平时相关知识的积累。

我国处在一个观念更新、社会转型和文化重塑的特殊时期,加之多元文化的冲击,体育礼仪文化受到了多方面因素的影响。目前社会体育礼仪教育还没有形成一种传统与认可,也没有形成一种良好的礼仪教育氛围,在很多赛事和体育活动期间,还存在大量不符合体育礼仪规范的行为与表现,社会环境对学生的礼仪行为会造成或好或坏的影响。当代大学生参加体育课的动机已经不再是为了更好更多的掌握体育锻炼方法和手段,而是被许多功利的动机取代,如为了获得奖学金、优秀学生称号、入党等目的,刻意地追逐体育成绩的提高、体质健康测试过关、俱乐部活动加分等。

家庭教育的偏失也是导致学生体育礼仪规范了解较少的原因。我国当前家庭教育现状是关注高考,在应试教育机制下,大多家庭注重对孩子知识的培养而忽视对其进行人格的教育与培养,特别是体育知识方面的培养,体育礼仪的相关美德在这样的家庭教育中很难形成。部分大学生存在着不尊重礼仪规范、不重视礼仪修养、对旁人有不规范的礼x行为,在对体育礼仪教育问题上,还没有养成自觉主动的意识行为,日常行为也缺乏必要的礼仪规范等。还有部分大学生认为,体育礼仪教育应该是中小学教育的必修课程,而不应该放到大学课堂中来,觉得体育礼仪教育相对繁重的大学专业课程来说,可有可无甚至是浪费时间。

四、高校体育礼仪教育的途径和方法

大学生通过体育运动学习体育中所特有的礼仪规范,可充实自我,提升形象,改善人际关系,更好地实现自身在社会体育中的目的和价值。高校应在体育教育中注重体育礼仪的培训,以为社会输出高素质的体育人才。

高校有关部门及体育学院(系、研究所)应自上而下地重视体育礼仪的教育,研究、探讨、传播、践行体育礼仪。一方面,高校体育教育实施部门或单位自身可以建立起体育礼仪活动的基金库;另一方面,要大力研讨和扎实推进体育礼仪活动的教育、实施和督导。同时体育教学内容和考核标准中应该明确纳入体育礼仪内容,从而引起学生的重视,并激发其体育礼仪意识。同时,体育教师应该全面掌握体育礼仪知识,以宽广的体育礼仪知识面向学生传播相关的知识,开拓学生视野,促进学生礼仪规范的形成。除了在课堂上传授体育礼仪文化的知识外,还可以开展体育礼仪的培训活动,讲解礼仪文化历史及发展,在校园尤其是运动场、操场附近,张贴宣讲体育礼仪知识的海报、图片,增强学生体育礼仪意识,帮助其进一步了解体育礼仪的规范与仪式,日常化学习体育礼仪的行为。通过课堂内外的教育、宣讲,我们相信体育礼仪的遵行将日益自觉和普遍,大学校园里的运动时空也将更趋优雅和健康。

高校大学生所处的社会环境比较特殊,属于“半入社会状态”,思想价值观念和行为,容易受到社会大环境的影响。根据大学生这一行为心理特点,可以营造良好的体育礼仪氛围,促进大学生体育礼仪素养的提高。社会大众在观看比赛时按规定的时间进场、遵守秩序,对号入座;若身边有外国朋友在场时则应主动让路或指引座位;开赛前奏国歌时则应该起立、肃静,不要谈笑或做其它事情。在赛事进行中,不要随意在看台上来回走动或讲脏话,要不断为双方运动员加油,不喝倒彩或向赛场上扔易拉罐、水果等物。使用的口号、标语应有所节制健康而体现特色,鼓掌应注意有张有弛的节奏。通过良性发展的体育礼仪社会氛围的推动,给大学生营造一个知礼节的情境。

大学生人格、性格、思维等虽然基本成熟,但是作为言传身教的大学生的父母,他们对体育以及其他学科课程的态度,直接或间接的影响着大学生对体育的认知。家庭教育,应该注重的是孩子德智体美劳全面的发展,父母亲应该改变教育观念,纠正对体育的偏见,为孩子营造良好的体育教育氛围。

参考文献:

[1]陈鑫朋,王锐,李明慧.大学生体育礼仪教育的现状调查与分析―以黑龙江省普通高校为例[J].吉林体育学院学报,2012,28(4):118-120.

第4篇

各位领导、同志们,大家好!

我叫__*,是桥西区__街道__社区党支部书记、居委会主任。省会文明办举办的这次《文明礼仪读本》、《市民文明读本》发放仪式很及时、很必要,对市民培训工作将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我们__社区辖区总面积约0.35平方公里,居民9146人,今年以来通过努力争创了市级和谐示范社区、市级党建示范点,目前正在创建文明社区。我们辖区居民一部分属艺术中心搬迁户,一部分是休干所居民,居民构成多元化,文化素质参差不齐,居民的文明素质有待提升,我们将抓住这次有利时机,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的宣传、培训和实践活动,促进社区居民文明素质的提升、促进社区文明程度的提高:

一、充分利用社区宣传栏、条幅、板报进行“讲文明、树新风”的行为规范和文明用语宣传;利用电子显示屏滚动播出文明礼仪、生活常识、法律法规、历史文化等方面的知识,引导居民熟知文明知识,争做文明市民、创建文明社区。

二、认真做好社区居民培训工作。社区要把市民文明素质提升培训作为当前的一项重要工作,列入议事日程,在社区选拔政治素质好,授课能力强、热心公民道德建设工作的同志,参加省会文明办举办的培训班。回来后,利用市民学校,针对不同居民群体开展辅导培训,如对素质较高的新疆军区、炮兵部队、青海省老干部三个干休所居民主要进行社交礼仪、职场礼仪和涉外礼仪等方面的培训;对西雅小区、宝曼家园居民进行一些文明知识、家庭礼仪、生活知识等方面的培训,争取用两个月的时间把社区居民轮训一遍。

三、在社区内举办《文明礼仪读本》、《市民文明读本》发放议式,由楼长、单元长参加,做好发放记录,确保两个《读本》发放到每家每户,在社区掀起“学读本、用读本、做文明社区人”的热潮。

四、开展社区道德实践活动。发动社区居民开展社区“四个文明”、社会“五个文明”等道德实践活动,联合西雅小学开展“小手拉大手、争做文明市民”活动、“讲礼仪、树新风、争做文明西雅人”等道德实践活动,做到人人讲文明、人人懂礼仪。

第5篇

关键词:班主任;职业倦怠;中专教师

中图分类号:G62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1578(2014)02-0290-01

随着职业技术需求突飞猛进的发展,中专教育已成为当今职业教育业发展的重中之重。中专教育就是以职业教育技术作为基石逐步发展形成的。与此同时,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设,极大地促进了人际交往。社交礼仪是指人们在人际交往过程中所具备的基本素质,交际能力等。社交在当今社会人际交往中发挥的作用愈显重要。通过社交,人们可以沟通心灵,建立深厚友谊,取得支持与帮助;通过社交,人们可以互通信息,共享资源,对取得事业成功大有获益。

中专教育是专门培养社会各行业所需技能性人才的教育领域,为各高等院校输送高素质的专门人才打下基础。中专学校班主任需要顺应教育发展的趋势,把握时代脉搏,学习礼仪、应用礼仪,其重要意义,绝对不在掌握外语、电脑、汽车驾驶等热门的专业技术之下。唯有班主任以身作则,才能更自觉、更准确的实现高质量的教育目标,提升专业素养,走可持续的发展道路,实现中专学生的良好发展。

1.中专学校班主任社交礼仪现状

中专学校招生对象是初中毕业生和具有与初中同等学历的人员。首先,生源现状给中专教育提出要求,呼唤班主任社交礼仪发展。在中专院校,大部分学生是被普通高中拒之门外后无奈之举才选择职业学校,访谈发现,中专学生普遍在考入职校之前对所选专业了解甚少,对求学的意义不甚理解。由于学生的学习起点低,学习基础差,学习差异大,学习上缺少压力和动力,厌学现象普遍存在。而有的教师采用"搬运工式"、"捆绑式"的教学方式,拘泥于书本,更起了催化剂的作用,导致学生听不懂授课内容,有的上课不听讲,有的直接旷课,有的考试舞弊。其次,这些孩子中家庭经济困难和单亲的情况较多,完整家庭教育的缺失,使得他们产生很多困惑,有自卑感。班主任此时就起到了一个承上启下的作用,既要正确指导中专学生如何正确做人做事,还要和执教老师积极配合,所以班主任的社交礼仪对中专学生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

2.中专学校班主任社交礼仪问题及原因

2.1 对社交礼仪重要性的看法不一致。这里所说到的班主任社交礼仪的重要性,主要是指学校在思想上、认识上对待班主任社交礼仪的态度、看法、目标等。比如,如何看待班主任社交礼仪的意义、重要性、必要性,或者对班主任社交礼仪所给予的期望,对教学目标的确立、表述等方面的工作。

通过访谈几所中专院校班主任,可以看出,中专学校相关人员对班主任社交礼仪重要性的看法并没有达成一致看法。大部分中专学校自身认为班主任社交礼仪还是很重要的,而且认为所在学校也比较重视班主任社交礼仪实践教学。绝大部分的中专学校对班主任社交礼仪实施优化研究,而有的中专院校对班主任社交礼仪并没有引起足够重视。

2.2 进行班主任社交礼仪教学的目标不够明确。班主任社交礼仪的管理目标应该体现出实践性、操作性、技术性的特点,最主要目的和目标是为学生今后的就业做准备。中专学生毕业后,大多是各行各业的技术人员,所以应对不同专业的特点,来进行班主任社交礼仪的教学管理目标。

2.3 班主任社交礼仪形式比较落后、单一。目前大部分的中专学校班主任在开展社交礼仪实践教学活动时,采用的教学方法还是比较传统的。具体表现有1班主任社交礼仪教学方法不够先进;2使用的教学方法种类不够丰富。很多学校都是采用的那些适应于普通学校当中的方法,采用职业学校专业教学法的情况不是很多,无法很好地实现其管理目标。

2.4 班主任社交礼仪的某些教学方式和手段不够恰当。据调查,目前中专学校班主任社交礼仪教学的方式和手段还存在一定的问题,有些方式和手段一定程度上来说并不恰当。不难发现:教师职业倦怠源于教师在长期的工作中而生成的偏激心理反应,是教师长时间承受巨大压力而产生的情感、态度和行为的枯竭状态。而教师若不能有效舒缓,极易产生职业倦怠,极易产生不当的教学方式和手段。

3.发展中专学校班主任社交礼仪的对策

3.1 重视中专学校班主任价值取向。众所周知,价值取向对民族的心理影响极为深远。某些领导对班主任社交礼仪的价值定位不够准确。他们认为班主任社交礼仪不用自身不断的反复动手操作,久而久之,人们对于理论知识的追求就会多于实践方面,用眼睛看,用耳朵听就能学会。因此,深受传统文化影响的中专学校师生,自然就不会对班主任社交礼仪给予高度重视。

3.2 重视中专班主任队伍的建设。我们知道,在中专学校的教育教学当中,班主任时刻都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因为如果要让教育目的、教育目标能够顺利、成功地实现,就离不开班主任的努力与不断实践。一定程度上来说,班主任自身各方面的素质水平对教学的效果产生了很大的影响,随着新的教学理念的引入,班主任在教学当中的引导作用也显得尤为重要,因此应该关注班主任的素质、能力对学生、对教学所起到的作用。

3.3 进行班主任社交礼仪的培训,预防为主,积极应对。中专院校可以请礼仪专家进行定期的培训,并且进行考核。着重培养中专班主任社交礼仪是中专教育发展的精髓,是整个管理体系的重中之重,体现着管理的特色及效率。积极良好的礼仪培训有利于班主任与组织之间建立相互依存的关系,使个人的思想、情感、信念、行为和习惯与整个组织有机结合起来,使参加培训的班主任融入其中。

3.4 注重班主任个人的成长与发展,完善培训和激励机制。班主任选择中专院校的关键原因是中专院校的发展前景,工作本身的挑战性。因此,学校管理者要高度重视班主任个人的成长与发展,为他们搭建一个充分展现自我的平台,努力发掘他们的潜力,使他们成为你中专院校的中流砥柱。

参考文献

[1] 李玲.试论中等职业学校《礼仪》课程实践教学的制约因素[J].长沙铁道学院学报(社科版),2011,04:77-78.

[2] 奉永文. 正确认识学生是做好中职班主任工作的基础[J].中职教育(理论),2011,(01):40-41.

[3] 麻大正. 中职班主任专业化建设研究[J]. 湖南农机,2011,(03):179-180.

第6篇

关键词:生态式;儿童礼仪;养成教育;实施策略

中图分类号:G61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3561(2017)02-0016-01

我国自古以来就是礼仪之邦,中华民族几千年来都推崇并遵守待人处事的礼节。在培养儿童礼仪的养成中要从生活点滴做起,要从小做起。当下教育界普遍认可开展关于儿童礼仪养成的指导教育,在孩提时期注重文化素养的培养与个人礼节的基本养成,对儿童未来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一、儿童礼仪养成教育现状

礼仪是日常生活中需要注意的基本行为准则,能体现一个人的个人素养。良好的礼仪可以让一个人更有气质,更易与人交往,并快速融入社会群体。而当下儿童大多为独生子女,从小娇生惯养,很多是父母的“小公主”“小王子”,性格比较自我。这种过于自私和任性的个性在今后发展中很难受到多数人的喜爱,当然这与当下家庭教育有关系。父母的过于溺爱,使得儿童自身优越感膨胀,在与其他小朋友相处中会觉得自己是独特的,凡事都应该被别人让着。比如,在幼儿园内儿童争夺玩具的现象屡屡发生,这都体现出儿童缺乏对别人的尊重,缺乏谦让、合作的精神。更有甚者,有些儿童对长辈也不尊敬,无理取闹。鉴于此,应对儿童进行礼仪教育,培养行为品质优良的儿童,这也是发展儿童社会行为的重要内容之一。

二、生态式儿童礼仪养成教育的实施策略

(1)系统性策略,模块推进。生态式儿童礼仪养成教育的实施策略中第一点是系统性策略,系统性策略中有对儿童礼仪培养的推进模块,是在原有的儿童教育基础上加强与更新,制订出更多科学有效的礼仪模块培养计划。比如开展“礼仪小标兵”的评选,或是以班级为单位评“文明礼仪小天使”。这种比赛竞争的方式能提高儿童对礼仪的重视度与参与的积极性,让儿童以及家长意识到礼仪从小培养的重要性。在学校要注意加大对礼仪相关知识的宣传推广活动,让更多的人了解到儿童礼仪养成教育的重要性,在全校范围内营造一股礼仪之风,渲染一种和谐氛围。另外,模块推进中还可组织礼仪监督员,比如请大班的儿童去督促小班弟弟妹妹的相关礼仪行为,表现好的提出嘉奖,表现差的就需要监督员协助并指导其一直到行为优秀为止。利用这种互助合作的理念进行礼仪养成教育还可增进儿童之间的沟通,强化儿童合作的观念和意识。

(2)动态性策略,成长追踪。生态式儿童礼仪养成教育的实施策略第二点是动态性策略,讲究对儿童成长的追踪。将儿童成长过程中性格的养成进行一次完整的记录与调查,结合影响儿童发展的其他外界因素,如人的因素、物质的因素、精神的因素等,综合考虑后观察儿童成长过程中的改变。以儿童本身教育培养为主体,关注个性,突出其发展。既不能太过张扬地培养,也不能采用太过陈旧腐朽的教育观念。要不过度限制也不过度放任,在儿童自身礼仪养成的过程中不失自身个性的发展,要让这种礼仪教育成为一种顺其自然的事,太过突出与强调则会让礼仪失真,要让儿童体会到尊重、谦卑、礼让等高贵品质。

(3)互动性策略,家庭介入。互动性策略是生态式儿童礼仪教育培养策略的一个重要方法,主要强调家庭的介入。生态式主要核心指导理念是顺其自然保持物质原有的属性,生态也指一种平衡关系,对儿童的礼仪教育需要儿童家庭这一重要因素。若家长本身缺乏对礼仪的认识,那么自然对孩子的培养也会欠缺,因此,要引起家长对儿童礼仪培养的重视。可以班级为单位组织家庭礼仪小标兵,评选出最佳模范礼仪家庭供大家学习。另外,推出有关礼仪的竞选活动,让家长开始注重其礼仪教育的重要性,增强对礼仪的认知。在校园内部还要扩大学习礼仪的宣传,组织家长一起学习如何培养孩子的礼仪行为,让家长能够运用到日常生活对小孩的教育中,从而潜移默化地改善儿童行为,提高儿童礼仪素养。

(4)融合性策略,环境渗透。对儿童的生态式礼仪教育培养还有融合性策略,这需要环境的渗透。生态式教育培养概念的核心是和谐,讲究的是在和谐环境的基础上开展对儿童的礼仪教育培训,而和谐环境的构成需要幼儿园与家长的共同努力。首先要注意在学校内营造出一种雅致与互让、尊敬、谦卑的礼仪之风,让儿童能在优雅氛围的渲染下受到启发,逐渐完善自身的礼仪行为。另外,在家庭中,父母要耐心教导儿童学会分享,学会帮助别人。在校园四周可张贴大量关于礼仪的宣讲信息,校园的相关装扮也可按照礼仪的基本要求进行整体布置,将这些环境礼仪与行为礼仪融合在一起才能突出生态式礼仪教育的和谐统一。

三、结束语

本文就生态式的儿童礼仪养成教育的实施策略进行了相关探讨。对儿童礼仪教育要采取生态式培养,注重儿童自身的发展,进而增强其自身素养,要结合校园与家庭协调统一开展对儿童的礼仪教育活动,才能保障最终的教育效果。

参考文献:

[1]宋黎敏.生态式幼儿礼仪养成教育的实施策略[J].宁波教育学院学报,2014(03).

第7篇

春节前那个月,在进行店面服务礼仪培训课程之前,听到几个学员在聊天,其中一位男士说:我最怕听礼仪课了。我就慢慢走过去听着,问为什么啊,他不好意思的笑笑说:就是觉得规矩太多,学完了也用不上。

我问他以前是不是听过礼仪课程?

他说是,公司内部培训师讲过,反正也觉得有道理,是要那么做,但是一回去就忘了。

是啊,单纯讲解什么是礼仪,礼仪的重要性,礼仪的几个理念。。。晕啊,记不住

so,那么我们来编几个短语来帮助记忆吧。。。晕啊,到底对我有什么用?

呵呵,这也便是我们通常意义上所理解的知识和能力获得的不同了,从知识的知道到应用为能力,是需要一个过程的。理论上,人们把这个过程定义为21天,习惯的改变需要21天(而其实根据每个人的不同情况,或许更短,也许更长),而90天的重复会使之成为稳定的习惯。

那位学员所回答的涉及两个问题:

1、规矩太多,觉得做起来太难——其实是因为积习难改,呵呵,加上我们国家惨痛的浩劫导致我们成为了近期世界上以不文明著称的民族之一,很多人遭人侧目的原因是因为他跟本就不知道何为正确的行为举止,大多数人,已经在这样的环境里生活的以为这就是对的,这就是自然的,反而会对真正正确的,抵制甚至恐惧,这真是大悲哀啊。

2、学完了也用不上——如何保证能使得学习到的知识真正转化为自己的能力呢?谁来保证呢?很多人刚听完培训按照去做的最初会不自然,所以就干脆放弃了,而公司又没有监督机制来保证其行为的改变。如此,内因的抵制加上外因的宽松,就造成了这种培训效果不佳从而没有改善的现象和结果。

3、以前内部讲师讲过——只是理论的讲解,而无演练及后期跟进巩固效果又无制度来作为监督保证,所以无法达到期望。

大抵,从一个习惯改变为另一个习惯的21天中会经过3个环节:

一、强迫、刻意、别扭不自然

二、半刻意,自然,需要不断提醒

三、不经意,自然,完全融入自己生命

在从第一到第三的环节中,如果内因也就是自己没有强大的自制力,就需要外因来帮助,也便是我们所说的公司要制定相应的制度和考核来保证培训效果的达成。

第8篇

1.文明礼仪养成教育的目标

养成教育重在养成习惯,是教育者通过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有步骤的教育训练活动,使受教育者的言行规范化、标准化的教育过程,最终使受教育者成为合格的社会人。我们将文明礼仪养成教育的总目标设定为:通过有计划的引导和训练方法,使学生养成良好的礼仪习惯,成为懂礼仪、有教养的社会人。在此基础上,依据国家《中小学文明礼仪教育指导纲要》的要求,结合职校学生的文明礼仪行为现状及个人成长发展规律,设定两个具体目标:首先,学生能掌握基本的礼貌、礼节规范,养成文明习惯,具备自觉规范行为,提高文明素养;其次,在踏入工作岗位前,掌握基本的职业专业礼仪,提高职业素养。

2.文明礼仪养成教育的内容

五年制高职学生文明礼仪养成教育的主要内容包括基本的谈吐、举止、服饰等个人礼仪;在家庭、校园、公共场所等社会生活领域的交往礼仪;与专业相关的职业礼仪。具体来讲,个人礼仪包括问候、致谢或致歉等礼貌用语,微笑、点头、鞠躬等常用体态语,仪容仪表原则与艺术等;交往礼仪包括个人介绍的基本礼仪,与父母及他人交往的基本礼仪,公共场所礼仪规范等。专业礼仪包括演讲、辩论等基本礼仪,具体专业学习要求的礼仪规范,如商务礼仪、酒店服务礼仪、形体礼仪等。

二、文明礼仪养成教育的实现路径

1.创新礼仪课程教学

(1)改革课堂教学方式。课堂教学是系统学习训练的良好途径,通过开设礼仪教育课程,系统讲授礼仪的基本知识和基本原理,可以提高学生对礼仪重要性的认识,激发学生学习礼仪、运用礼仪的意识。礼仪课堂教学的方式是多样的,可以是讲授式、示范式、讲练式、案例式、模拟训练式等。要想让学生在课堂有所得,必须结合学生的实际,开展实效性课堂教学探索。我们改变过去定义讲解和实训操练分步进行的模式,主要采用案例式、模拟训练式教学,大胆设计礼仪课课堂活动。在讲解礼貌礼节系列课程时,鼓励学生进行礼仪串烧表演,通过活动实践,让学生理解礼、礼貌、礼节、礼宾的含义,并明白这些定义概念所对应的礼仪行为,增强了课堂学习的趣味性。

(2)依托特色教材设计礼仪课程。现下礼仪教材五花八门,标准不一,或过于理论化,或过于教条,或脱离时代需求,因此,根据职校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语言风格以及职业岗位需求创新礼仪教材,是十分必要的。我们摒弃冗长乏味的规矩,将学生应该掌握的基本礼仪与职业礼仪,通过趣味故事引入,让学生在情境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再辅以简单练习,开发了礼行天下特色礼仪教材。课题组协同教科室、各系部、学生处等职能处室研讨并拟定礼行天下特色课程实施方案,以特色校本教材礼行天下为依据,开展专题教育。特色专题课程指导思想上集中体现学校“能行天下”校训,将礼仪作为一项技能加以训练,强化规范学生文明礼仪;课程内容以《礼行天下》为参考;教育活动根据学生在校时间长短分新生入学专题、在校专业生专题和实习就业生专题三个阶段开展,在新生中开设中华孝道园孝德文化大讲堂课程,在校专业学生中开设商务礼仪训练课程和对外接待礼仪的专题讲座,学生实习就业前开展服务行业礼仪、职场礼仪培训等专题活动。

(3)改革礼仪课程教学评价与考核方式。根据基本礼仪及职业礼仪养成教育的具体内容,改变课程评价及考核方式,构建开放性的评价考核体系,将过程性考核与总结性考核相结合,注重学生学习过程的体验式所得。过程性考核主要考察学生的日常学习过程,包括听课状况、作业、实训表现、测验成绩等,总结性考核主要是期中、期末等阶段性考核。考核的方式不只局限于教师组织的各项测验活动,也尝试由学生设计与展示自己的礼仪所得,例如通过编排礼仪情景剧、开展礼仪辩论等活动,教师可在活动中对学生的表现进行评价和考核。

2.规范并加强学校日常管理

现在职校学生对文明礼仪的认知较少,文明礼仪意识淡薄,通过加强学校日常管理,可以将文明礼仪融入学校生活的各个方面,引导学生从小事做起,养成良好的礼仪习惯。加强学校管理的关键是管理制度的建设与实施。南京商业学校先后出台二十几项学生管理制度,涵盖学生校园生活的方方面面,为规范学生礼仪行为提供了依据。这些制度的实施以学生处为主导,组织教师、家长学校、学生会、学生团委等多方合作,具体监督与执行,有效保证学生良好行为规范的养成。

3.建设校园礼仪文化,开展礼仪文化活动

学生的言谈举止与环境有着密切关系,校园文化可以潜移默化影响学生的文明礼仪养成。校园文化建设可以通过宣传橱窗、黑板报、网站、图书馆、礼堂等,布置文明礼仪养成教育的相关宣传资料,改善校园文明礼仪环境,营造知礼、守礼的校园文化氛围。在这种校园文化氛围中,学生对礼仪教育有了一定重视,再以活动为载体践行礼仪教育,例如组织学习礼仪知识,开展讨论、辩论、竞赛等活动,结合特色教材,开展“礼行天下”朗诵、征文比赛,开展八礼四仪主题班会等,让学生在礼仪文化活动中了解文明礼仪的具体要求,掌握礼仪教育的意义和作用。

4.有效借助社会力量,开展社会实践活动

随着经济发展,社会价值观逐渐复杂多元化,职校学生由于个人经历简单、年龄不大、思想不成熟等,往往容易受到社会上不良思想影响。学校在开展文明礼仪养成教育活动时既要消除社会的不良影响,也要善于借助社会的正面力量,开展社会实践活动,让学生参与到活动中,了解社会,认识社会,这对纠正其在思想上和行为上的偏差有很大帮助。学校在组织社会实践活动时可以结合学生专业特点和职业需求设计活动内容。例如成立礼仪社团,让学生以集体的形式积极参与各类礼仪服务活动;组织志愿者,利用假期进入企业、社区,进行志愿服务活动;可以通过网络参与社会道德与纪律等基本文明的管理监督活动。

5.充分发挥家庭教育的作用

家庭是个体社会化的第一站,家庭教育对一个人的成长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学生文明礼仪养成教育离不开家庭的参与。家长需要对子女进行必要的礼仪规范,同时也要向学校反馈子女在学校以外的礼仪行为表现。学校可以联合家长开展“礼仪带回家”等活动,将学校礼仪教育延伸到家庭,鼓励学生将自己在礼仪教育中所学到的知识与家长分享,与家长共同完成活动任务,在共同参与中,既增进亲子情感,又营造了良好的家庭礼仪氛围。针对家长,学校可通过家长会、致家长的一封信、家访、开展家庭教育咨询、建立家长委员会、举办家长学校等多种方式,加强联系,指导家庭教育,接受家庭对学校文明礼仪养成教育的评价、意见和建议,使家长了解并配合学校的礼仪工作。

三、实施文明礼仪养成教育应注意的问题

1.注重学校、家庭、社会三方面的协作,完善反馈与评价机制

实施文明礼仪养成教育的过程中,以学校教育为主导、家庭教育相配合、社会力量参与,是最理想的合作状态。在三方协作下,能较好地掌控学生自身以外的外部因素,最大限度地优化外部环境,通过外部教育影响学生内在礼仪文明习惯的养成。我们发现学校现在的养成教育实践活动中,三方合作还存在一些问题,学校与家长之间、与社会之间的配合并没有发挥最大效应。尤其是在反馈评估系统中,主要是学校在起作用,家长与社会参与较少。我们可以尝试借鉴通过家庭评估、学校评估、社会评估(或企业实践评估)三个模块联合作用,建立一个更为合理的礼仪养成教育评估系统,加强学校、家庭、社会三方的联系与互动,形成三方受益,服务学生礼仪文明养成教育的和谐局面。

2.要注意社会网络环境对学生文明礼仪养成教育的影响

随着信息化的发展,网络已成为社会生活的必备工具,但是网络的弊端也同样成为一个社会问题,引来很多争议。五年制高职学生初中毕业后进入职业学校,与同龄的普高学生相比,没有高考压力,课外时间较多,有更多条件接触网络,受到网络的影响。如果学生不能及时识别网络中的不文明现象,必然会造成学生在礼仪行为方面出现偏差。对此,在进行礼仪养成教育过程中,需要加入网络礼仪文明专题,开展相关的主题活动或讲座,让学生识别网络中的不文明现象、网络违法现象等,避免网络的消极影响。另一方面,要借助网络信息的优势,广泛开发文明礼仪资源,丰富其内容,让学生突破地域局限,参与更广范围的文明礼仪活动,体验和感受不同地区的文明礼仪,比较地区间的礼仪文化,提高对礼仪文化的认识,增强礼仪文明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