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优秀范文 欧姆定律基本内容

欧姆定律基本内容赏析八篇

发布时间:2023-10-16 16:02:07

序言:写作是分享个人见解和探索未知领域的桥梁,我们为您精选了8篇的欧姆定律基本内容样本,期待这些样本能够为您提供丰富的参考和启发,请尽情阅读。

欧姆定律基本内容

第1篇

【关键词】直流电路;典型分析方法;一题多解

1.引言

直流电路是电路学中最基本的内容,学好直流电路这一章节对《电路基础》这门课程的学习有着极大的意义。而对于入学前基础薄弱的专科学生来说,学好直流电路显得尤为重要。

对于如我院的专科学生来说,由于他们的基础比较差,所以在学习直流电路的一些理论或概念时不太容易理解,因为其中很多理论或概念都是看不见摸不着的,如电压、电流、功率等。这里笔者准备就直流电路的一些典型电路的分析方法来讲解如何更好的帮助学生学习直流电路,通过比较各种不同的分析方法和一题多解的方式来记住各种分析方法的特点和适用情况,从而让学生学会如何选择最合理、最简捷的思路,培养思维的灵活性。

2.例题分析

例题:电路参数如图1所示,试求ix的值

2.1 支路电流法

支路电流法是以支路电流为求解对象,是一种最基本的电路分析方法。特点:适用于任何电路分析,但当支路过多时求解和计算的过程会过于繁琐,此时应避免用它解题。适用情况:多用于分析支路少,求各个支路电流的电路。

解:首先标出各支路电流参考方向,如图2所示,对节点b列kcl方程有:i+12+ix=0,对大回路列klv方程有:48+3i=5ix+4ix,由上述两式可解得ix=1a。

2.2 叠加定理

叠加定理是把一个复杂的多电源电路分解为若干个单电源的简单电路来分析计算。特点:将复杂电路转换为若干简单的单电源电路,在独立源不多的情况下,可以减少繁琐的联立方程式,从而简化计算。适用情况:多用于分析电源少的线性电路。

解:根据叠加定理,图1可转换为图3(a)和图3(b),48v电压源和12a电流源分别单独作用,对图3(a)运用kvl得(5+3)i'x+4i’x=48,解得i’x=4a;对图3(b)运用kvl得5i''x+3(i''x+12)=-4i''x,解得i''x=-3a;由叠加定理得ix=i'x+i''x=4-3=1a。

2.3 戴维南定理

戴维南定理是指任一含源线性时不变二端网络,都可以用一个电压源uoc和一个电阻ro的串联电路来等效。特点:可以将任何复杂的二端口电路转化为简单的电压源与电阻串联的形式,简化计算步骤。适用情况:适用于分析电路中某一支路电压电流而无需计算其他支路的电压或电流的情况,因为运用此定理转化电路后,除所求支路没变化外,其他支路的电路连接情况都有所改变。

解:根据戴维南定理,首先求两端的开路电压uoc,断开待求支路,得图4(a),因为开路,所以ix=0,uoc=12*3=36v(控制支路ix=0,所以受控源的响应为0);然后求内阻r,由于电路中包含受控源,所以我们需要在端口加上电压u,用加压求流法求内阻r,对图4(b)运用全欧姆定律有:(5+3)ix+4ix=u,由r=u/ix=12ω;最后将所断开支路接到等效电路(如图4(c))中运用全欧姆定律进行求解,有36+12ix=48,解得ix=1a。

3.总结

通过上面三种方法的学习和比较,我们发现电路分析的方法相当灵活,只要分析的正确,都能得到最终的答案,但是其中解题的过程和复杂程度却不尽相同。那么我们怎样才能从各种各样类型的题目中找到合适的解题办法呢,要学会这个技巧首先要熟悉各种分析方法的特点和适用范围,他们既互相联系,又互相补充。通过对以上三种方法的比较和学习,再配以适当的练习和实验,可使学生较为牢固的掌握直流电路的基本内容,为后面几章的内容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电路基础典型电路分析方法研究.《科技与企业》杂志 2011年11月(上).

[2] 邱关源主编:《电路》,高等教育出版社.

第2篇

一 闭合电路中的四个功率

1 电源的功率:是描述闭合电路中电源把其它形式的能转化为电能快慢的物理量。它在数量上等于总电流I与电源电动势E的乘积,即P=IE

2 电源的输出功率:是指外电路上的电功率,它在数量上等于总电流I与路端电压U的乘积。P出=IU

3 电源内部损耗的功率:指内电阻的热功率,即P内=I2r

4 电源外部损耗的功率:指外电阻的热功率,即P外=I2R

二 四功率之间的关系

1 根据能量守恒定律可得P=P出+P内

2 对于纯电阻电路P出=P外

3 对于非纯电阻电路P出≥P外

可见无论是纯电阻电路还是非纯电阻电路都满足输出功率和热功率的基本定义,而区别在于电源的输出功率和外电阻的热功率的关系。对于纯电阻电路而言两者相等,对于非纯电阻电路而言两者不等。

下面就纯电阻电路的输出功率做进一步的讨论:

由上式可以看出,当外电阻等于电源内电阻时(R=r),电源输出功率最大,其最大输出功率为E24r

当R〉r时,随R增大P出减小,随R减小,P出增大

当R〈r时,随R增大P出减小,随R减小,P出减小,如下图所示:

(因为欧姆定律P=UR只适用于纯电阻电路,所以公式P=U2R只适用于纯电阻电路,既可以用来求电源的输出功率,也可以用来求外电阻的热功率。)

二 电源效率

电源的效率是指电源的输出功率与电源的功率之比,即

(纯电阻和非纯电阻电路均适用)对纯电阻电路,电源的效率为

由上式看出,外电阻越大,电源的效率越高。

当R=r,P出=P出m4x时,η=50%。

外电阻短路即R=0,η=0;

外电路断开时,电源不工作,η=0。

三 典型例题分析

1 如下图所示电路中,已知电源电动势E=3V,内电阻r=1Ω,R1=2Ω,滑线变阻器R的阻值可连续增大,求:

(1)当R多大时,R消耗的功率最大?

(2)当R多大时,R1消耗的功率最大?

分析与解答:在求R消耗的最大功率时,把R1归入内电阻,当R=R1+r时,R消耗的功率最大;但在求R1消耗的最大功率时,因为R1为定值电阻,不能套用上述方法,应用另一种思考方法求解,由P1=I2R,可知,只要电流最大,P1就最大,所以当把R调到零时,R1上有最大功率。

解:(1)把R1归为内阻,当R=r+R1=3Ω时,R消耗功率最大,

(2)由P1=I2R可知,当I最大时,P1最大,要使I最大,则应使R=0。 当R=0时,消耗的功率最大。

电源的输出功率最大时外电阻的功率不一定最大。外电阻等于内电阻时电源的输出功率最大,当外电阻不能等于内电阻时越接近内电阻电源的输出功率最大。判断外电阻的功率最大时要灵活运用"归内法"和"电流最大法"。

2 有一起重机用的是直流电动机,如下图所示,其内阻 ,线路电阻 ,电源电压 ,电源内阻忽略不计。伏特表的示数为110V,求(1)通过电动机的电流;(2)输入到电动机的功率;(3)电动机的发热功率 ,电动机输出的机械功率。

分析与解答:电源的内阻忽略即不计内电阻的焦耳热,P内=I2r=0。

(1)电动机为非纯电阻,所以不能直接应用欧姆定律求其电流,可是我们看到R和电动机是串联关系,两者的电流相等。可以通过求流过R的电流来求本题的第一问。

(2)输入到电动机的功率也就是我们上面讨论的电源的输出功率:P入=UI=110×4W=440W

(3)电动机的热功率为电动机的内阻所消耗的热功率:Pm=P入-Pr=(440-12.8)W=427.2W

结论:①电功 W=IUt和焦耳热Q=I2Rt,两者并不一定相等。

(1)对纯电阻电路(只含白炽灯、电炉等电热器的电路)中电流做功完全用于产生热,电能转化为内能,故电功W等于电热Q;这时W= Q=UIt=I2Rt。 转贴于

(2)对非纯电阻电路中的能量转化,电能除了转化为内能外,还转化为机械能、化学能等。即W=Q+E其它。

练习:1、一盏电灯直接接在恒定的电源上,其功率为100W,若将这盏灯先接上一段很长的导线后,再接在同一电源上,在导线上损失的电功率是9W,那么此时电灯实际消耗的电功率将()

A.大于91W B.小于91W

C.等于91W D.条件不足,无法确定

②理发用的电吹风机中有电动机和电热丝,电动机带动风叶转动,电热丝给空气加热,得到热风将头发吹干。设电动机线圈电阻为R1 ,它与电热丝电阻值R2 串联后接到直流电源上,吹风机两端电压为U,电流为I消耗的功率为P,则有( )

A.P=UIB.P=I2(R1+R2)

C.P〉UID.P〉I2(R1+R2)

答案:1B 2AD

第3篇

〔中图分类号〕 G633.7

〔文献标识码〕 C

〔文章编号〕 1004―0463(2008)08(B)―0064―01

物理学是研究物质最基本、最普遍的运动形态及其规律的科学。观察和实验是物理学研究的基本方法,是获得感性材料,探索物理规律的基本手段。实验有助于学生加深对基础知识的理解,有助于发展思维能力,特别是在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的今天,加强实验教学,对培养学生能力,提高学生素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演示实验的直观性、可信性

教师在课堂上完成某个物理实验无疑具有真实性和可信性。但教师要注意实验中的关键过程和实验结果,一定要在学生共同参与下完成,这样就要注意到演示实验应直观简单,要有一定的可视度,现象要显而易见,能充分说明问题。

二、实验数据的客观性和实验构思方法的教育性

任何实验,误差是难免的,尤其是演示实验所用的仪器一般都比较简单,所以在进行演示实验的测量时应该严肃认真,既不能避谈误差,也不能弄虚作假,教师应向学生说明存在误差以及造成误差的原因,这样有利于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对学生进行实验构思方法的教育是现行中学物理教学的薄弱环节。在教学中,教师要结合教材讲一些科学技术发展史,让学生思考当年科学家曾经探讨过的问题,从而使学生了解前人探索真理的足迹,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使学生在方法论上得到启示,从事物原形上得到借鉴,弄清事物的来龙去脉。

了解实验的构思方法,对培养学生自觉的创造性和独立工作、独立实验的能力是很有好处的。如,欧姆定律是用控制变量的方法研究出来的。

三、演示实验的主体作用

演示实验教学,不能只是让学生看看表演,活跃一下课堂气氛,而应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1.将演示实验做成师生共同进行的探究实验

让学生以“小科学家”的身份重新探究这些基本知识,成为科学知识的主动探索者。教师的主导作用是以课本知识作为基本内容,用科学家探索客观规律的方法,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进行“再发现”。

对于探索物理规律的演示实验,我们采用的主要教学程序是:教师提出探索课题引导学生进行“猜想”学生设计实验方案进行探索学生、教师动手实验得出实验数据(或实验现象等)分析和处理实验数据得出对应的关系式(或分析实验现象的变化过程得出结论)推理、概括出物理公式,总结出物理规律,从而验证“猜想”的正确与否。

如,在教学《探究摩擦力的大小与什么有关》中,我们首先要引导学生联系生活经验进行“猜想”。提出问题:(1)滑动摩擦力可能跟压力的大小有关;(2)滑动摩擦力可能与接触面的粗糙有关;(3)滑动摩擦力可能与接触面的大小有关。教师指出,以上只是“猜想”的可能结论,是否正确,还需要通过实验来验证和理论上的论证。那么应该怎样设计实验来验证上述“猜想”是否正确呢?这可要用控制变量的实验方法,接着引导学生从上述实验目的和实验方法出发来设计实验装置,从而使学生对实验的设计思想和实验装置的原理有了透彻的理解,进而进行实验,记录拉力的大小。学生分析数据不难得出正确的结论,从而验证出猜想(1)(2)是正确的,猜想(3)是错误的。

2.将演示实验变成边教边做实验

采用边引导边实验边分析的教学方法,使学生由被动地去接受知识变为主动地去获取知识,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如,在教学《二力平衡》中,采用边引导、边实验、边分析、再引导、再实验、再分析的做法,首先从日常生活中实例出发,提出“什么是二力平衡”的问题,然后让学生通过实验从二力平衡现象中寻找二力平衡的条件,实验过程中教师向学生提出思考性的问题:“两个力在什么条件下才会平衡?”学生对实验现象的观察常常不够仔细,往往简单地就作出结论:“二力平衡条件是二力的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学生总结的这个结论是否正确呢?教师引导学生再仔细观察下面两个针对学生的片面结论而设计的实验来进一步探索。

实验1:两个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分别作用在两个物体上(用两个小车拼合在一起来代替原来的一个小车进行实验)。

实验2:两个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物体(小车)上,但两个力的作用线不在同一直线上。

两个实验结果都表明,物体(小车)不会保持静止状态,这样学生通过实验,自己否定了前面的片面结论。

第4篇

[关键词] 初中 科学 衔接教学

所谓衔接,其词语来自电子信息词汇,是指在电子计算机程序的各模块之间传递参数和控制命令,并把他们组成一个可执行的整体的过程。同样,笔者在长期的初中教学实践中,对科学知识融会贯通成一个知识整体也深有体会,而初中科学作为一门综合性学科,感觉相关知识点独立有余、联系不足,从而成为教学质量提高的瓶颈,因此知识的系统化、体系化对学生科学素质的提高有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为此,我们在初中科学教学中要善于“衔接”教学。

一、不同学科知识的衔接

让学生回到原有的认知结构的图式中去,熟悉和新课相关的不同学科旧知识,掌握它的内涵和外延,使知识成为一个容易以不同学科知识进入的“临近发展区”,并引导学生用类比、演绎、归纳等方法揭示不同学科知识的联系。

在学习电流、电压和电阻的关系时,会得出欧姆定律,即导体中的电流,跟这段导体两端的电压成正比,跟这段导体的电阻成反比。对这个定律的理解,一方面我们当然是在实验基础上归纳得出,另一方面,如果我们能联系有关数学知识,也即数学中的正反比例关系,那么,就有助于学生进一步理解并掌握欧姆定律。

在学习比较物体运动的快慢的知识时,就可以与体育学科“衔接”起来。科学中比较运动快慢有两种方法:一种是比较通过相同的路程所用的时间,另一种是比较相同时间内通过的路程。而赛跑比赛中往往都是相同路程看时间的长短,用V=s/t表示,也可以归纳出在路程相同时,速度与时间成反比,也即时间越小,速度越快!这样既使学生懂得赛跑时以记时而不是速度来比较快慢的原因,也能加深对相关知识的理解。

二、初中小学科学的衔接

在小学科学课程中,对科学知识的阐述较为浅显,联系生活实际更为紧密,语句表述通俗易懂,如涉及到CO2的知识,它由小苏打和白醋混合后产生,通过简易的实验说明二氧化碳气体能使燃着的火焰熄灭,并简要举例说明,饮料、呼吸、蜡烛燃烧都有二氧化碳产生,让小学生对二氧化碳有一定的感性认识。而在初中科学课程中,则对二氧化碳的有关知识进行了深化,不仅用专有符号化学式表示其组成、反应,而且也比较详细地阐述了其性质,以及由其性质决定的应用,如干冰可作致冷剂。由于初中生在小学阶段对二氧化碳有了一定的认识,从而为初中学习与二氧化碳有关知识打下了扎实的基础。

做好衔接工作的一个重要步骤是中小学各学科教师都应该认真研读“新课程标准”,了解课标对各学段教学的基本要求同时要通读小学科学教材,对本学科的教材编排体系有一定程度的了解,并且明确你所教的内容是由什么内容拓展与延伸而来的。只有这样,中小学的科学教学衔接才能做到有的放矢,并取得实效。

在讲授《空气》这一节内容时,教师可以先提出问题让学生回忆有关知识,从旧知识引出新知识。例如,可以从下面的问题引入新知识:“在小学自然常识课里有这样一个实验:在盛有水的水槽里点燃一支蜡烛,然后用钟罩把它罩住,实验结果如何?这一实验说明什么?”然后,按教科书上的内容,演示“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可以分组让学生自己动手做这个实验,从中领会这一实验设计的意图,从而推断空气的组成成分,指导学生锻炼观察,分析能力、学习实验操作步骤和操作技术。

三、生活与课堂知识的衔接

现代认知心理学的研究表明:学生对学习内容的认知和学习,与其所发生的情景有着密切的关系,情景的来源有多方面:学生已有的经验,生产和生活实际,与科学相关的社会热点问题,科学技术发展的前沿等。

这个其实就是课堂联系生活实际,或者是学以致用的问题。如处于青春期的初中学生生长发育的速度很快,会伴随着长腋毛和、女孩发育、男孩喉节突起和长胡须等第二性征的出现,这些现象或许会对初中学生造成困惑、心理压抑,但是通过课堂学习,使学生不仅了解到这是正常的生理现象,而且还可以注意保证全面、丰富的营养,学会控制冲动、自重自爱。

又如超载超重车辆不准上马路行驶,若上路被交警发现要从严从重处罚,为何呢?作为初中学生就可以联系科学知识,因为力的作用效果有二个,即使物体发生形变,改变物体运动状态,而超载超重车辆会使马路发生形变,马路形变就是路面受损,学生明白了这个道理,就可以向家长说明原由,避免超载超重车辆上马路行驶!

四、科学内部不同知识的衔接

科学课程的特点之一是试图超越学科界限,保留带有结构性的基本内容,注重不同学科领域知识、技能之间的融通和连接,初中科学是一门集物理、化学、生物、天文、地理于一体的综合性学科,这些内容不是纯粹独立的,而是相互联系成一个有机的整体,为此,教师也要善于对不同内容的知识进行有机的整合,如近视的原因主要是眼球的前后径过长或晶状体曲度过大,这是生理结构原因,若用物理知识分析就是:眼球相当于一个凸透镜,来自远处物体的光线聚集在近视患者的视网膜前,如果矫正就用凹透镜。

二氧化碳是生物呼吸的产物,也是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主要原料之一,它有很多作用,其中一个作用,就是能灭火,这就涉及到物理性质,即密度比空气大,所以能覆盖到火上,同时也涉及到化学性质,即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这样,二氧化碳二类性质合在一起,就确保了CO2的灭火作用。

五、科学课程不同章节之间的衔接

知识之间是互相联系的,初中科学的内容大多是科学知识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但它又不是简单的重复,它是章节间科学知识的延展和提升。

在初中科学中不同章节也是相互联系着的,以力的知识为例,在七年级(下)第2章运动和力中较系统阐述了力的作用效果、力的三要素,这为八年级(上)第一章第4节《水的压强》有关压力知识的学习作好了铺垫,我们可以运用有关力的基础知识作力的图示,分析压力的作用效果,进而引伸出有关压强的知识。

同样,在同一章,不同节内容之间也存在着循序渐进的关联,例如八年级(上)第4章《电路探秘》第3节《物质的导电性》讲述的是哪些物质易导电、哪些不易导电,并简要分析了原因,进而引出电阻概念,而第4节《影响导体电阻大小的因素》就是在前一节有关感性知识基础上进一步拓展的,通过实验研究导体的电阻与长度、材料、横截面都是有关系的。

在建构主义理论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概念转变学习理论,认为科学学习就是学生原有概念的改变、发展和重新建构的过程,是学习者的前概念向科学概念的转变过程。诚然,在初中科学教学中,要做好这个“转变”,就需要我们不断地去积极实施“衔接”教学,而且在实施“衔接”教学时要注意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增强他们对初中科学实施“衔接”教学的主观能动性,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努力创造良好的课堂教学气氛,建立互相平等、合作教学的师生关系。只要这样,“衔接”教学就会成为初中科学教学质量提高的催化剂。

参考文献

[1]关广鹏.侯跃平 科学教学改革的新视域:概念转变学习[J].教育实践与研究,2011(1)

[2]徐水琴.三位一体构筑小学初中教育衔接的有效机制[J].绍兴教育,2010(4)

第5篇

一是兴趣激励。

学习兴趣是学生追求知识、探索真理的情绪性意向活动。“亲其师,信其道”,进而学生才能“乐其道”,学生对学科的兴趣和学生对教师的评价存在着正比的关系。教师关怀学生,会使学生获得坚持学习的自信心,师生关系本身就营造了一种影响学习的课堂气氛。所以,作为班主任,平时首先要注重深入学生,并和学生打成一片,了解学生的兴趣爱好,关注喜怒哀乐等情绪的变化,处处关心学生、爱护学生,让学生保持愉悦的学习心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如果心情舒畅,对学习的内容很感兴趣,那么,他的思维将处在积极的活跃状态,很容易理解、消化所学内容,学习起来轻松自如,学习效率就会提高,从而就能获得成就感。因此在教学中要强调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真正做学习的主人。一方面教师要学会下放“探究权”,另一方面教师要学会引导学生主动、活泼地学习,潜移默化地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

二是情感激励。

它包括两层意思:师生情感和上课激情。情感具有迁移功能,只有建立了良好的师生关系,将自己融化于学生整体之中,学生才会将对老师的爱迁移到老师的教学内容上,以情育情,以情育人。学生需要爱,弱势群体更需要老师多给一点爱。而这诚挚的爱心则来自于班主任那亲切的话语和细致入微的体贴、关怀和倾听。在学习生活中,遇到如下情况学生更需要班主任亲切、真诚的问候:学生思考有疙瘩时,学生之间产生矛盾时,学生遇到困难时,班级某种不良风气抬头时,学生受到挫折、犯错误时……每当这时,我总是第一个主动接近他们,真心实意地促膝交流,像朋友一样倾听他们的心声,了解他们的内心世界,逐渐释放他们的心理压力,随时随地同他们心理换位,想其所想,再晓之以理、导之以行,使自己真正成为学生们学习生活中的良师益友。作为班主任,走近每一个学生,真诚的一次问候,认真的一次倾听,对他们来说是那么的重要,特别是对一些学困生,你的某些行为甚至可能从此改变他的一生。

母爱是圣洁的,得到母爱是幸福的;师爱是高尚的,得到师爱是幸运的。播撒师爱是我们做班主任的责任,奉献真情是我们当教师的义务。在平时的教学工作中,我把向学生献爱送情作为教书育人的一个重要环节。

我班有两个特困生,一个叫毛忠意,父亲病故,母亲无正当职业,家庭十分困难,对学习没有信心。从初一到现在,我经常跟她聊家常,谈学习、讲生活,当我看到她冬天还穿着一双凉鞋,马上回家把我女儿的一双特步带来给她穿上,有时还为她代付一些学杂费,送衣送物,使她能安下心来学习,现在她学习成绩良好,特别是英语成绩相当优秀。另一个叫平静,父母离异,跟双目失明的奶奶生活,他父亲从不过问女儿的事情,家庭情况十分困难,几次无法来校继续学习。为了让她顺利完成义务教育,我动员全班进行捐款,不够部分由我补足。为了解决吃饭问题,我向学校申请减免一半费用的同时,自己为她垫付了另一半费用。他们亲身感受到了老师的爱意、集体的暖意和同学们的情意,从而激发了他们学习的信心,扬起他们生活的风帆。

三是教法激励。

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要不断改变教学手段,推出更适应当代中学生心理特点的教学方法。比如:传统的启发式教学法;全方位开放式教学法,即“情境设疑——引导看书——探究发现——组织讨论——精讲析疑——总结测试”;“三问”教学法,即学生提问学生答、学生提问老师答、老师提问学生答;对理论性较强的课也可采用归纳演绎法等。这样,可激励学生始终处于积极求知的状态。

四是学法激励。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要教会学生怎样学习,使学生有适应自己的一套科学的学习方法。首先,指导学生科学地阅读,理清教材的基本内容、思路,注意重、难、疑点以及理论与实际的结合点和知识之间的关节点,教师要起到导读、导思的作用;其次,指导学生正确整理知识,准确地把握每一节课的知识体系,理清脉络,找到线索,发现规律,把形似孤立的概念、原理进行归纳整理,使之系统化、条理化,让每一位学生都能积极地去思考、发现问题,从而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是信息激励。

当代高中生有较强的求知欲,喜欢思考,富于想像。要及时捕捉富于时代气息的新材料,并与课本物理知识有机地结合起来。比如:由“神舟5号”的发射和其在轨道上的运行来讲解圆周运动、超重失重的概念;介绍宇宙大爆炸理论及其提出的实验依据,强调物理实验课的重要性;介绍纳米技术所带动的技术革命及对人类的影响,并且讨论在宏观世界被奉为经典的欧姆定律在纳米世界却最不可能成立的奇异现象。

第6篇

关键词:转变教育观念 尊重学生信任学生

Abstract: respect the student, will meet and protect students' self-esteem. We should be good at discovering students potential advantage, and find the way to create conditions, providing opportunities, and encourage students to victory over self, bold practice, make this potential into reality of the students ability, and gradually increase, expanding. Only when teachers take more effective incentives, to active classroom atmosphere, optimize the teaching process, improve the quality of teaching. The teacher in charge work much, but objective and fair evaluation of a student and give the students' progress is to create a good psychological environment is very important.

Keywords: change education concept respect students believe students

中图分类号:D523.34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传统的管理以教条式的制度来约束学生。班主任是管理的核心,学生活泼、好动、调皮的背后可能蕴藏着智慧和创造力。在教师的监护下,学生对教师附首贴耳,循规蹈矩,天性被扼杀。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只有能够激发学生进行自我教育的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 ”在班级管理中,班主任应坚持“说服为主,灌输为辅”的原则,变“一言堂”为“多言堂’ ”,让学生自悟,相应的给予提示和指导,给学生充分的自由空间。这样,才能引导学生改正缺点。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经告诫我们说:“你的教鞭下有瓦特,你的冷眼里有牛顿,你的讥笑里有爱迪生。”如果教师随意怀疑学生,损伤学生的自尊心,就会引起学生内心的愤怒和反抗,造成师生之间的情感对立,那么教育就无法奏效。尊重学生,就要满足和保护学生的自尊心。高三时有个学生叫李棒,上课没有听课,英语老师把笔扔到地上然后让他捡起来,让其他同学观察他捡东西的连续动作。但是由于他没听课,认为老师在侮辱他,所以就是不捡,还在课堂上跟老师理论。下课该生找到我,觉得自己委屈。我了解情况后发现,他想要得到的就是我的认可和尊重。我大胆的做出尝试,告诉他,你做的没有错,但高考在即,老师相信你能把这件事处理好。学生流下眼泪,主动去找英语老师承认错误。

在实践中,我们要善于发现学生潜在的优势,并想方设法创设条件,提供机会,鼓励学生战胜自我,大胆实践,使这种潜能转化为学生现实的能力,并逐渐增强、扩大。对于那些犯过错误的学生,用理解眼光看待他们,不要吝啬对他们的表扬,帮助他们消除隔膜,化解对立情绪,给他们多一些理解与宽容,就可以化消极为积极,变被动为主动。我想只有成为学生的朋友,与学生加强双向交流,理解学生,尊重学生,信任学生,创设和谐宽松的教育环境,以心交心,才能赢得学生的信任和尊重,建立彼此的默契。

学校教育的主要阵地是课堂教学,它是师生间双向交流的过程。往往一句表扬的话语,一个亲切的眼神,一个关爱的动作,都会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甚至会发生心灵的撞击,从而起到激励的作用。何谓激励?激励就是激发学生的思想、情感行为,给以动力并唤起渴望。作为一名教师,如果能对学生适时、有效地实施激励,将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一、兴趣激励。    学习兴趣是学生追求知识、探索真理的情绪性意向活动。“亲其师,信其道”,进而学生才能“乐其道”,学生对学科的兴趣和学生对教师的评价存在着正比的关系。教师关怀学生,会使学生获得坚持学习的自信心,师生关系本身就营造了一种影响学习的课堂气氛。所以,作为班主任,平时首先要注重深入学生,并和学生打成一片,了解学生的兴趣爱好,关注喜怒哀乐等情绪的变化,处处关心学生、爱护学生,让学生保持愉悦的学习心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如果心情舒畅,对学习的内容很感兴趣,那么,他的思维将处在积极的活跃状态,很容易理解、消化所学内容,学习起来轻松自如,学习效率就会提高,从而就能获得成就感。因此在教学中要强调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真正做学习的主人。一方面教师要学会下放“探究权”,另一方面教师要学会引导学生主动、活泼地学习,潜移默化地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   二、情感激励。 它包括两层意思:师生情感和上课激情。情感具有迁移功能,只有建立了良好的师生关系,将自己融化于学生整体之中,学生才会将对老师的爱迁移到老师的教学内容上,以情育情,以情育人。学生需要爱,弱势群体更需要老师多给一点爱。而这诚挚的爱心则来自于班主任那亲切的话语和细致入微的体贴、关怀和倾听。在学习生活中,遇到如下情况学生更需要班主任亲切、真诚的问候:学生思考有疙瘩时,学生之间产生矛盾时,学生遇到困难时,班级某种不良风气抬头时,学生受到挫折、犯错误时……每当这时,我总是第一个主动接近他们,真心实意地促膝交流,像朋友一样倾听他们的心声,了解他们的内心世界,逐渐释放他们的心理压力,随时随地同他们心理换位,想其所想,再晓之以理、导之以行,使自己真正成为学生们学习生活中的良师益友。作为班主任,走近每一个学生,真诚的一次问候,认真的一次倾听,对他们来说是那么的重要,特别是对一些学困生,你的某些行为甚至可能从此改变他的一生。

三、教法激励。   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要不断改变教学手段,推出更适应当代中学生心理特点的教学方法。比如:传统的启发式教学法;全方位开放式教学法,即“情境设疑――引导看书――探究发现――组织讨论――精讲析疑――总结测试”;“三问”教学法,即学生提问学生答、学生提问老师答、老师提问学生答;对理论性较强的课也可采用归纳演绎法等。这样,可激励学生始终处于积极求知的状态。四、学法激励。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要教会学生怎样学习,使学生有适应自己的一套科学的学习方法。首先,指导学生科学地阅读,理清教材的基本内容、思路,注意重、难、疑点以及理论与实际的结合点和知识之间的关节点,教师要起到导读、导思的作用;其次,指导学生正确整理知识,准确地把握每一节课的知识体系,理清脉络,找到线索,发现规律,把形似孤立的概念、原理进行归纳整理,使之系统化、条理化,让每一位学生都能积极地去思考、发现问题,从而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信息激励。 当代高中生有较强的求知欲,喜欢思考,富于想像。要及时捕捉富于时代气息的新材料,并与课本物理知识有机地结合起来。比如:由“神舟7号”的发射和其在轨道上的运行来讲解圆周运动、超重失重的概念;介绍宇宙大爆炸理论及其提出的实验依据,强调物理实验课的重要性;介绍纳米技术所带动的技术革命及对人类的影响,并且讨论在宏观世界被奉为经典的欧姆定律在纳米世界却最不可能成立的奇异现象。     

班级中的每一个学生对于老师来讲只是几十分之一,但对于每个家庭来说却是百分之百,是每个家庭的希望,所以对待学生不能分成三六九等,而要一视同仁,对学习困难的学生也不要放弃。班级中有这样一个男生,初中时非常淘气,基础也不好,经常被请家长。但这个学生非常聪明、讲义气,就是学习成绩不好,分班的时候我了解到这些情况,肯定了他的优点并让他当了班长。他非常感动的告诉我,老师,以前从来没有人这么看得起我,我今后一定好好努力,做全班的榜样。家长多次给我打电话感谢我给了孩子勇气和动力。教育专家说:如果一个学生生活在批评中,他就学会谴责;如果一个学生生活在敌意中,他就学会争斗;如果一个学生生活在嫉妒中,他就学会嫉妒;如果一个学生生活在表扬中,他就学会感激;如果一个学生生活在分享中,他就学会慷慨;如果一个学生生活在快乐中,他就学会了幸福。

综上所述,教师只有采取更有效的激励方法,才能活跃课堂气氛、优化教学过程、提高教学质量。班主任工作千头万绪,但客观公正地评价一个学生并给学生的进步创造一个良好的心理环境至关重要。因为每个学生都有自尊心,老师客观、公正、恰如其分的评价,能使其从消极因素中寻找积极成份,在失败中点燃起希望之火。

主要参考文献:

《教育的使命―面向二十一世纪的教育宣言和行动纲领》北京科学教育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