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3-10-17 09:42:22
序言:写作是分享个人见解和探索未知领域的桥梁,我们为您精选了8篇的畜牧业的作用样本,期待这些样本能够为您提供丰富的参考和启发,请尽情阅读。
关键词:畜牧业;第一产业;第三产业;关系
中图分类号:S8-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7-273X(2013)07-0077-02
1 当前畜牧业发展的前景
1.1 畜牧业由数量型向质量型转变
大力推广畜禽产品良种, 提高产品质量, 是发展畜牧业的关键。近年来,畜牧业生产规模虽然不断扩大, 但质量却不尽人意, 难以适应市场对畜禽产品优质化和多样化的需求, 市场竞争能力不强。为此,加大良种推广力度, 使畜禽产品质量有一个明显的提高[1]。
1.2 畜牧业由耗粮型向节粮型转变
目前家畜养殖主要以生猪为主, 牛、羊比重小;家禽以鸡、鸭为主, 鹅的数量不多。养殖结构单一,且生猪、鸡、鸭以粮食和配合饲料为主, 粮食消耗量较大,生产成本高。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 城乡居民对食草性动物等绿色食品需求量越来越大。为此, 今后要在稳定生猪生产和养鸡的基础上, 大力发展牛、羊、鹅、兔等食草性动物养殖, 降低养殖成本, 缓解人畜争粮的矛盾, 满足城乡居民对草食动物的需求。“有机畜牧业”及其产品是未来畜牧业的发展趋势[2]。
1.3 畜牧业由低效向高效转变
目前,畜牧业生产的科技含量与国外相比还有较大差距, 从而影响了畜牧业效益的提高[3]。一是完善良种繁育体系建设, 加强品种选育和优良品种的引进推广工作;二是加强科技推广体系建设,加强业务技术培训, 不断提高广大畜牧兽医工作人员的业务水平,加强对基层畜牧兽医站的管理, 稳定基层技术服务队伍, 调动他们的工作积极性;三是加大防疫检疫工作力度。把发展畜牧业真正转移到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农民素质的轨道上来,显著提高畜牧业效益。
1.4 畜牧业由弱质向强质转变
畜牧业产业化有利于解决农户小规模生产与大市场的矛盾,有利于提高畜牧业的比较效益和农民收入。一是建立相对稳定、集中连片的生产基地。二是搞活流通。三是培植加工龙头企业。逐步形成产加销一条龙、贸工农一体化的经营格局, 使畜牧业的质量和效益有一个明显的提高。生产、加工和销售的一体化结合则是一个共同的趋势。
2 畜牧业与第三产业的关系
国家统计局以国统字[2003]14号文向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统计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统计局,以及国务院各部门印发了《三次产业划分规定》, 根据《国民经济行业分类》(GB/T4754-2002),对三次产业进行了划分。
2.1 第一产业、第三产业的概念
(1)畜牧业属于第一产业,又称第一次产业。指以利用自然力为主,生产不必经过深度加工就可消费的产品或工业原料的部门,是按“三次产业分类法”划分的国民经济中的一个产业部门。一般包括农业、林业、渔业、畜牧业和采集业。有的国家还包括采矿业[4]。
(2)第三产业是指除第一、二产业以外的其他行业。第三产业包括: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批发和零售业,住宿和餐饮业,金融业,房地产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科学研究、技术服务和地质勘查业,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居民服务和其他服务业,教育,卫生、社会保障和社会福利业,文化、体育和娱乐业,公共管理和社会组织,国际组织。
2.2 关系
(1)第一、二产业是第三产业发展的前提和基础。第一产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加强第一产业是国民经济发展的首要问题。只有第一产业发展了,才能为第二、三产业提供重要原材料和广阔的市场。世界上经济发达的国家,差不多都拥有发达的农业。
(2)正确处理好三大产业的关系,既有利于经济的协调发展,也有利于社会的稳定。在当前实际上是三个产业的相互融合,共同发展,大力发展第三产业并不是说等于第一、二产业发展起来以后再发展第三产业,更不是通过削弱第一、二产业来发展第三产业,而应从相互联系、相互促进的关系中来认识发展第三产业的重要性。大力发展第三产业有利于增强农业生产的后劲,促进工农业生产的社会化和专业化是水平的提高,有利于优化生产结构,促进市场充分发育,缓解就业压力,从而促进整个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
3 畜牧业对第三产业的促进作用
3.1 畜牧业是第三产业发展的创新点
突出地方特色品牌创建,大力发展生态养殖,努力提升畜禽养殖的生态化、特色化、产业化水平,畜产品质量不断提高,推动高效特色畜牧业科学跨越发展。与地方特色畜禽育种场和种质资源库建设相结合,特别是充分利用国家级(雪峰乌鸡)原种场的建设,做到保种与挖掘文化相结合,建立集保种、养殖、休闲观赏、文化展示、产品品尝销售为一体的特色畜禽产业发展文化馆,让广大市民感受畜牧文化,构建起以文化积底蕴、以特色创品牌、以品牌求发展的特色品牌畜牧业发展新格局——形成一种新兴的畜牧体验旅游文化。
以沅陵县为例:沅陵县依据沅水发展滩涂生产千余亩,是当地最大的湿地基地。良好的植被,多样的生物是该地旅游开发的绝好自然条件。沿江大堤有风景秀丽的观光带(如凤滩)与堤下庄稼四季映衬。景观季相丰富,田园风光明显,适宜生态休闲旅游的环境氛围。湿地资源丰富,其间水禽出没,林间花香鸟语,使游览区充满野趣,增添魅力。
3.2 畜牧业是第三产业发展的持续动力
3.2.1 立足行业优势,强化服务职能,推进大项目建设,提升产业带动能力 依托畜禽品种资源优势,拓宽招商渠道,优化畜牧业发展环境,推进大项目建设。打造特色品牌畜牧业研发生产基地高位平台,重点引进畜牧龙头加工企业参与特色畜禽资源的产业化开发,优化产业结构,提升产业带动能力[5]。
3.2.2 突出高效、生态,推动特色品牌畜牧业科学跨越发展 (1)编制特色畜牧产业规划,重点实施畜牧产业建设,完善发展布局。建设适度规模、适当集中、特色鲜明的特色产业功能区。与地方特色畜禽育种场和种质资源库建设相结合,特别是充分利用国家级雪峰乌骨鸡、溆浦鹅等原种场的建设,做到保种与挖掘文化相结合,建立集保种、养殖、休闲观赏、文化展示、产品品尝销售为一体的特色畜禽产业发展文化馆,让广大市民感受畜牧文化,构建起以文化积底蕴、以特色创品牌、以品牌求发展的特色品牌畜牧业发展新格局。
(2)强化设施建设,夯实高效特色畜牧业发展物质基础。一是加强特色畜禽育种养殖基础设施建设。二是加强加工、流通基础设施建设。三是加强服务监督基础设施建设。
(3)发展生态养殖,加快生产方式转变,构建高效特色畜牧业发展新模式。大力推广标准化生态养殖模式。强化舆论宣传和示范引导力度,秉承富氧养殖、饲草养殖、环保养殖、科技养殖的绿色养殖理念,在加快推广生物发酵床养殖、林下养殖等5种标准化生态养殖模式的同时,充分利用天然山区、经济林地、河道滩涂等自然条件,发展自由开放式的林间围栏运动养殖、草地围栏放牧阳光养殖、庭院式养殖、农庄式养殖,逐步建立起特色畜禽与自然生态环境和谐发展的可持续绿色养殖模式,推进畜牧观光旅游、观赏狩猎、饲养体验、乡土文化、水上竞技、特色餐饮、休闲体验和文化传承等新型畜牧功能的拓展,加快生产方式转变。
(4)优化服务,为高效特色畜牧业发展提供有力保障。开展技术服务,开展标准化示范场创建,立足特色畜禽种质资源优势,突出亮点,引导畜禽养殖场(户)在布局规划、基础设施改造、饲养管理、疫病防控、无害化处理、档案规范等方面提档升级,开展国家、省、市标准化示范场创建工作[6]。
3.2.3 持续增强科技创新能力,提升产业化水平 加强地方种质资源的保护和利用研究。加强与国内各级高等院校及科研机构的沟通与合作,建设各级地方品种产业技术创新联盟,为地方畜禽资源保护及特色品种的培育构建共享科研平台。高规格建设标准化生态型特色畜禽原种场和扩繁场,加快技术支撑体系建设。积极申报、争取和组织实施国家、省、市级科研课题和专业项目,加快实现科研成果转化。
3.2.4 科学防控,规范监管,保障畜牧业生产及特色畜禽产品质量安全 完善预警机制,开展队伍培训,严格目标考核,以口蹄疫、猪瘟、猪高致病性蓝耳病、禽流感等动物疫病为重点,抓好疫病监测,确保各项防控措施落实到位。强化检疫监管、生产投入品监管、生鲜乳质量监管,做好兽药、饲料生产企业的资质认证及无公害畜产品认证的申报、验收工作,确保不发生质量安全事故[7]。
参考文献:
[1] 刘树军,朱宗涛,赵 燕,等.认真贯彻落实《畜牧法》促进畜牧业健康发展[J].山东畜牧兽医,2007,28(1):44-45.
[2] 刘 智.实施畜牧业产业化发展的问题及对策[J].新疆农垦经济,2002(2):30-32.
[3] 杨献华.论现代畜牧业发展[J].现代农业科技,2009(18):18-20.
[4] 于康震.建设现代畜牧业 增强国际竞争力[J].农村养殖技术,2006(16): 35-36.
[5] 刘立仁.畜禽良种--现代畜牧业的核心竞争力[J].农村实用技术与信息,2005(8): 23-25.
关键词:畜牧养殖;专业合作社;作用分析
中图分类号:S8-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7-273X(2017)06-0035-01
F阶段,我国无论是农业发展还是畜牧业发展都取得了十分显著的成效,但在运营管理模式上依然存在很多不足,尤其是畜牧养殖方面,为了进一步提升经济效益,达到系统化、专业化的经营标准,应在大范围内建立畜牧养殖专业合作社,这样既可以带动我国畜牧养殖业的长期稳定发展,提高产品数量及质量,也可以为养殖户提供可靠的保障。
1 专业合作社在畜牧养殖业发展中的作用
1.1 促进了畜枚产业结构的完善
通过建立专业合作社,各地畜牧养殖户可以随时掌握最新市场动向,正确实行科学化养殖,进而使自身产业达到系统化和专业化,为整个畜牧养殖产业链的完善提供了有效的途径。在实际运用过程中,一定要结合市场需求来发展对应的养殖项目,并转变经营理念和经营方式,不断由传统养殖向专业化、系统化养殖的发展模式迈进,引进先进的养殖技术,有效地提高养殖的质量和效益。
畜牧养殖专业合作社的成立还可以帮助相关部门做好产业调整工作,将畜牧业结构的完善与当地资源开发、技术水平提高、产业化经营等进行充分融合,进而在大范围内开展主导产业,一方面可以促进当地特色畜牧养殖业的发展,提升产业的市场竞争能力,另一方面又可以体现区域优势,更好地增强畜牧养殖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1.2 大力推动农业服务体系建设
畜牧养殖专业合作社的构建,可以有效整合各地畜禽养殖购销大户、加工大户、技术专业户等,为这些养殖户提供多元化的技术支撑,提升畜牧养殖产量,增强养殖户的经济收入。同时,还可帮助养殖企业拓宽销售渠道,使其形成生产、加工、销售一体化。从根本上协调养殖户与龙头企业之间的合作关系,最大化增强资源的合理利用,使其做到资源优化配置,从而充分体现专业合作社的优势,不仅夯实了畜牧产业化的基础,而且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畜牧养殖产业的经营管理水平,为促进政府与企业和养殖户的良好沟通创造了有利的条件[1]。
1.3 提升畜产品质量
通过各地畜牧养殖业专业合作社的建设,可形成科学的畜牧养殖标准,从而可大大提升畜产品质量。专业合作社工作的有效开展,可以规范一些分散养殖户,使其生产标准、操作规程、产品质量、饲料供应等都能符合相关养殖要求,并积极发展具有特色化、绿色化的养殖产业,为打造优质知名品牌、实现无公害养殖目标奠定坚实的基础。
1.4 提高养殖户收入
畜牧养殖专业合作社的建立,一般都是以经济实力较强的养殖户为带头人,其捕获市场信息、拓宽销售渠道的能力要较普通养殖户更具优势,可以大大调动当地农户的养殖热情,使其更好地完成产业结构调整,最大化提升自身的畜产品质量和畜产品效益。另外,专业合作社的成立,还可以为广大养殖户提供最新的市场动向,使其可以根据实际需求来定位自身发展方向。同时,专业合作社还可以为农户提供优质的社会服务项目,如低价饲料、低息贷款等,从根本上降低农户的养殖成本,使其可以获取最大的经济利润。
2 我国畜牧养殖专业合作社的未来发展趋势
2.1 积极发展绿色养殖产业
为了进一步促进我国畜牧养殖业的良好发展,各地政府及相关部门应大力转变战略思想和观念意识,积极鼓励养殖户建立专业合作社。同时,还要彻底落实“三农”政策,不断完善现有的养殖经营管理机制,争取做到与时俱进,从根本上促进畜牧养殖业的可持续发展。
此外,为了维护畜牧市场的健康运行,应在一定范围内开展绿色养殖,引进高科技养殖技术,在农户自愿的基础上,大力加强养殖技术指导工作,使每个养殖企业都能实现系统化、专业化的经营管理模式。同时,政府相关管理部门应制定只参与、不干涉,只引导、不强迫的战略决策,为广大养殖户开通绿色通道,积极发挥养殖专业合作社的优势,进而为当地畜牧业的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2.2 积极发展特色养殖产业
随着社会经济一体化的不断发展,各地畜牧养殖专业合作社也要革新经营管理手段,以发展特色化畜牧养殖产业作为核心任务,并借助养殖大户的力量,将龙头企业与小型养殖产业有机结合在一起,全面促进我国畜牧养殖业的发展。此外,还要结合市场实际需求,积极发展主导产业,使其发挥区域优势和专业化优势,并合理利用合作社资源,在保证自产、自供、自销的基础上,大大提升专业合作社的市场竞争能力,为我国农村经济建设创造有利的条件。
3 小结
专业合作社的有效建立,对于我国畜牧养殖业的发展有着不可估量的促进作用,在实际运行过程中,要充分发挥养殖大户的组织优势,使其与龙头企业和小型养殖户紧密联系在一起,进而形成系统化、专业化的养殖产业机构,为保证畜牧养殖产品质量、提高农村经济水平提供可靠的保障。
关键词:永续利用;林业可持续发展 林业历史性转变;林业建设方针
林业可持续发展是对森林生态系统在确保其生产力和可更新能力,以及森林生态系统的物种和生态多样性不受到损害前提下的林业实践活动,它是通过综合开发培育和利用森林,以发挥其多种功能,并且保护土壤、空气和水的质量,以及森林动植物的生存环境,既满足当前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又不损害未来满足其需求能力的林业。可持续林业不仅从健康、完整的生态系统、生物多样性、良好的环境及主要林产品持续生产等诸多方面,反映了现代森林的多重价值观,而且对区域乃至整个国家、全球的社会经济发展和生存环境的改善,都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而且这种作用几乎渗透到人类生存时空的每一个领域。
一、森林可持续经营的现状
森林可持续经营是林业可持续发展的核心,没有可持续经营的森林就不可能有可持续发展的林业。自1992年世界环境与发展大会后的5年里,森林可持续经营进入了实质性阶段,世界林业发达国家都开始调整和改造传统森林资源管理系统的理
论与技术,并组织研究和实践森林资源可持续标准和指标体系。各国根据各自的国情和林情提出了不同的实现途径。加拿大侧重于林地生产力的保护,提出了以模式森林计划为依托的林地综合管理系统;美国注重人们对森林的整体需求,提出了生态系统经营;德国由于几乎没有原生林,大多为人工次生林,因而着重于回归自然的人工林经营,即近自然的林业。许多发展中国家也采用森林可持续经营理论来调整各自的林业发展战略着手研究和制定适合发展中国家的森林可持续经营标准和指标,促进林业的可持续发展。可以说,森林可持续经营的总目标是林业可持续发展,而对于实现森林可持续经营的途径,以美国1995年《森林和林地资源的长期战略规划》为典
型,它明确了“管理生态系统------通向可持续性的工具”的模式。
二、林业在可持续发展中的战略地位和作用
林业是可持续发展的环境基础。可持续发展必须遵循生态平衡准则,要在经济―环境协调中求发展。森林是人类生存的自然环境基础,也是人类社会经济活动的物质基础。社会经济的发展必须依赖以森林生态系统为基础的环境而发展,否则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森林是自然界功能最完善、最强大的资源库、基因库、蓄水库和能源库。科学与实践证明,森林既有涵养水源、保持水土、防风固沙、调节气候、蕴育物种等多种生态功能,又有贮碳释氧、吸纳粉尘、降解有害气体、阻消噪声、美化环境等防治环境污染功能。
1、 森林能提高大气质量。体现在:能有效地减缓温室效应。
2、森林能有效保护生物多样性。森林与物种多样性、生态系统多样性、遗传多样息相关,地球上有一半以上的生物在森林中栖息繁衍。
3、森林可防止水土流失。森林土壤对降水有极强的吸收和渗透作用,其稳渗速率一般在200mm/h,比世界上最大的降雨60mm/h还要大得多。森林的枯枝落叶层不仅可以吸收2―5mm的降水,还可以保护土壤免遭雨滴的冲击。
4、森林能有效遏止沙漠化。林网超过10%,沙地植被盖度超过0.3,沙暴的危害就会减少到最小限度。
5、森林可防止地力衰退。林木的根系能固持土壤,涵养水源,保持水土,吸收利用盐分;枯枝落叶可增加有机质、腐殖质,能有效地改善土壤结构,提高土壤肥力。
6、森林能缓解水资源危机。森林是“绿色水库”,森林及其土壤像“海绵”一样可吸收大量的降水,并阻止和减轻洪水灾害。可以促进水分循环和影响大气环流,增加降水,起“空中水库”的作用。据测算,森林蒸腾的水汽58%又降到陆地上,可增加陆地降水量21.6mm,占陆地年平均降水量2.9%。
7、森林能消除噪声污染。据测定,100m的防护林带可降低汽车噪声30%,摩托车噪声25%,电声噪声23%。
三、林业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林业可持续发展的目标,是由一个个具体的区域对林业发展的需求所决定的。一般说来,应当从森林所发挥的作用方面来考虑。而森林的作用受制于特定区域的社会意义和国民经济意义,就其作用来划分,主要体现在社会、经济与生态环境3个方面。
1、 林业可持续发展的社会目标
林业可持续发展的社会目标,强调满足人类基本需要和较高层次的社会文化要求,持续不断地提供林产品以满足社会需要,这是持续林业的一个主要目标。作为社会经济大系统的林业产业,担负着为社会发展提供生活资料(燃料、食品等)与生产资料(原材料)的双重任务。随着全球范围内不可再生资源的不断消耗,森林作为主要的可再生资源,其满足人类社会物质需求的作用是绝对不会消失的。人类对森林的社会、文化需求的不断扩大,是社会经济发展的总趋势。满足人对森林的多种需要和愿望,是林业的根本任务。
2、 林业可持续发展的经济目标
林业可持续发展的经济目标,主要关注于林业生产者的长期利益。这里必须明确的是林业经济可持续性的主体是林业生产经营者。当前就经济利益的实现方式考察,主要还是通过为社会提供物质产品的形式,实现自身的利益,其中起主导作用的是林产品产量的持续产出。而林产品的产出,除了取决于林业生产力水平外,同时还受到自然生态环境的制约,更受制于非林业部门的影响。林业经营者经营的森林生态系统所提供的环境产品,具有经济利益的外部特征,必然造成林业利益难以在市场条件下完全实现。面对这种情况,林业可持续发展的经济目标,必须有其他实现途径。最可行的方式,一是实行生态补偿;二是国家扶持。因此,林业持续发展的必要条件之一,必须保障林业生产者的经济可持续性。
3、 林业可持续发展的生态环境目标
林业可持续发展的生态环境目标,关注的是森林生态系统的完整和稳定。通过退化生态系统的重建与已有森林生态系统的合理经营,保障森林生态系统在维护全球、国家、区域等不同层次上所发挥的环境服务功能的持续性。其中关键是无退化的使用林地和保护生物多样性,保持森林生态系统的生产力和可再生产能力以及长期健康。林业可持续发展的生态环境目标,不仅是保障林业自身社会经济可持续的基础,更重要的意义还在于持续发挥森林生态系统在维护全球生命支持系统中的重要性与不可替代性。
综上所述,林业可持续发展目标应当包括社会、经济、生态环境3个方面,其中社会与生态环境目标,体现的是全人类的利益,即可持续发展的社会经济,需要林业持续的提供物质产品与生态环境服务功能。而作为人类群体中的林业生产经营者来说,不仅需要自身的实践活动所提供的产品服务,更具有意义的是要求其自身经济利益的持续性,这也是不同利益主体对林业问题构成不同态度的深刻原因。
三、林业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林业可持续发展的目标,是由一个个具体的区域对林业发展的需求所决定的。一般说来,应当从森林所发挥的作用方面来考虑。而森林的作用受制于特定区域的社会意义和国民经济意义,就其作用来划分,主要体现在社会、经济与生态环境3个方面。
1、 林业可持续发展的社会目标
林业可持续发展的社会目标,强调满足人类基本需要和较高层次的社会文化要求,持续不断地提供林产品以满足社会需要,这是持续林业的一个主要目标。作为社会经济大系统的林业产业,担负着为社会发展提供生活资料(燃料、食品等)与生产资料(原材料)的双重任务。随着全球范围内不可再生资源的不断消耗,森林作为主要的可再生资源,其满足人类社会物质需求的作用是绝对不会消失的。人类对森林的社会、文化需求的不断扩大,是社会经济发展的总趋势。满足人对森林的多种需要和愿望,是林业的根本任务。
2、 林业可持续发展的经济目标
林业可持续发展的经济目标,主要关注于林业生产者的长期利益。这里必须明确的是林业经济可持续性的主体是林业生产经营者。当前就经济利益的实现方式考察,主要还是通过为社会提供物质产品的形式,实现自身的利益,其中起主导作用的是林产品产量的持续产出。而林产品的产出,除了取决于林业生产力水平外,同时还受到自然生态环境的制约,更受制于非林业部门的影响。林业经营者经营的森林生态系统所提供的环境产品,具有经济利益的外部特征,必然造成林业利益难以在市场条件下完全实现。面对这种情况,林业可持续发展的经济目标,必须有其他实现途径。最可行的方式,一是实行生态补偿;二是国家扶持。因此,林业持续发展的必要条件之一,必须保障林业生产者的经济可持续性。
3、 林业可持续发展的生态环境目标
【关键词】畜牧业;发展;探索
随着我国粮食生产的迅速发展,我国畜牧业也必将得到迅速的发展,在整个国民经济中发挥更大的作用。所以摸清家底,了解我国畜牧业的发展现状,对我国畜牧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同时也能更好地预测我国未来畜牧业的发展趋势。
一、我国畜牧业的发展现状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畜牧业稳步发展,无论是畜禽的饲养量,还是畜牧业产品产量及人均占有量都呈明显的上升趋势。特别是近些年来,随着强农惠农政策的实施,畜牧业呈现出加快发展势头,畜牧业生产方式发生积极转变,规模化、标准化、产业化和区域化步伐加快。目前,畜牧业产值已占中国农业总产值的34%,从事畜牧业生产的劳动力就有1亿多人,畜牧业发展快的地区,畜牧业收入已占到农民收入的40%以上。中国畜牧业在保障城乡食品价格稳定、促进农民增收方面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许多地方畜牧业已经成为农村经济的支柱产业,成为增加农民收入的主要来源,一大批畜牧业优秀品牌不断涌现,为促进现代畜牧业的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畜牧业的发展对于建设现代农业,促进农民增收和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高人民群众生活水平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但畜牧业发展中,也逐渐暴露出一系列的问题。总的来看,中国的畜牧业仍处在传统饲养方式与现代化养殖方式并存、传统养殖方式占支配地位的阶段。规模小、品种杂,人畜混居、散放散养、混放混养、粗放经营。同时一些地方存在着畜牧业投入不足、畜牧业生产和畜产品加工有隐患、影响畜产品质量安全的不确定性因素依然存在、饲养环境和生产条件相对落后、重大动物疫病形势严峻等问题,具体表现在:1.农村居民生产和生活环境恶化。随着经济发展,一家一户的养殖方式已经不能满足市场增长的需要。尤其是改革开放以后,小农经济也开始加速向商品经济转化,在农户家庭养殖这一基本事实没有改变的情况下,畜禽规模的扩大意味着牲畜与人争空间。多数家庭畜禽养殖户环境较差,粪便满地,臭气熏天,蚊虫肆虐,污水横流,造成农村居民生产和生活环境严重恶化,影响了村容村貌。2.扩大再生产和增加农民收入的约束。农区家庭养殖方式,不仅是生产生活环境的问题,畜牧业发展到今天,即使朴实的村民能够忍受长年累月的气味和粪便污染,但扩大生产规模的要求却难以满足。由于市场需求的扩大和农民增收的需要,房前屋后的家庭养殖及放养已经没有扩大生产所需要的空间,农民迫切需要有足够的饲养场地扩大畜禽生产,增加出栏量,提高收入。3.畜产品质量问题突出。受利益驱动,部分养殖户会采用不恰当的饲养方法和手段生产劣质甚至有毒的畜产品。在过去几年间,“瘦肉精”、苏丹红等事件接连不断,对城乡居民的身体健康及消费心理造成了严重影响。但是传统养殖方式下,利润追逐和道德法律冲突问题频频发生,加之养殖户高度分散,难于管理,不能保证上市畜产品符合无公害标准。
二、畜牧业的发展趋势
关键词:畜牧业;生态;环境;发展
作为人类的一种重要生产方式,畜牧业也算是国民经济的基础,起着引领我国农业可持续发展战略的作用。然而,现阶段我国畜牧业也面临着严峻的生态环境问题,对人类的生存空间带来许多不利因素,同时也严重阻碍了我国现代畜牧业的健康发展。由于畜牧业与生态产业的发展具有天然的联系,如果将二者结合在一起,就会产生巨大的经营效果,即发展生态畜牧业可以改善人类生存环境,促进社会和谐,同时还能提升我国畜牧业的竞争力。为了实现这一宏伟目标,本文结合我国生态畜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一些对发展生态畜牧业的建议,以供参考。
一、生态畜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1.养殖户防疫观念不强
现阶段,尽管我国生态畜牧业有了一定的进展,但是还存在诸多问题,其中一个突出问题就是养殖户防疫观念不强。比如:养殖户不重视牲畜和家禽健康问题,管理不善,一旦发生畜禽疾病,就盲目地使用药物,不管投入多少药物,也起不到多大的作用,严重影响牲畜和家禽的生产性能。不仅如此,还有大部分养殖户只重视畜禽舍的卫生,却对其内部的污染问题视而不见,当他们发现死亡的牲畜和家禽时,就会立马将它们清理出去,但这只是挪出了房子,死掉的牲畜和家禽仍然被放置在现场,或者有人屠宰带有疾病的牲畜和家禽,将其内脏丢在地上,由此引发了严重性的疾病传播,污染空气,害人害己。
2.畜产品质量问题严重
众所周知,养殖户发展畜牧业,其目的都是为了获取利益,但也不排除某些人采用非法手段达到获利的目的。当然,在非常经营下,畜产品的质量就会存在严重问题,一旦出售不合格的畜产品,将会对消费者的身体健造成巨大威胁。目前,尽管科学经营方式得到了推广和普及,但是还有许多养殖户仍然采用传统养殖方式,容易出现法律与利益之间的冲突,再加上农民过于分散,难于管理,无法保证畜产品的质量。
3.生态环境逐渐恶化
在畜牧业方面,往往会对周边环境产生负面影响,进而使得生态环境逐渐恶化。一般来说,个体养殖户的养殖环境较差,对于动物粪便的处理不及时,也不彻底,从而对周围环境造成一定的破坏作用。如果在夏季,天气炎热,这些被乱扔动物粪便极易发生腐烂,或者发生质变,进而会污染水源和地面环境。究其原因,由于我国当前的生态畜牧业生产还未形成较为规范系统,大多数养殖户的经营不够规范,缺乏环境保护意识,往往不加思索地倾倒畜禽排泄物等垃圾,成了周边环境的污染源,甚至呈现出不断恶的趋势。
二、新形势下我国生态畜牧业的发展战略
1.建立科学的疫病防治体系
在新形势下,大力发展我国生态畜牧业,应当建立科学的疫病防治体系。首先,政府要做好宏观调控工作,将资金投入到位,不断加强县、乡、村等级别的预防网络建设工作;其次,不断完善牲畜和家禽免疫档案管理工作,尽快建立农村兽医室,并配备科学有效的免疫设备,及时地为疫病牲畜和家禽提供疫苗服务;最后,合理地制定消毒制度,严格要求养殖人员定期消毒养殖场,并且要跟踪他们,监督其消毒工作是否落到位。此外,建立科学的疫病防治体系,还要做好相关配套产业的技术培训工作,大力引进良种培育、疫病防控等技术,帮助养殖户更加科学地经营生态畜牧业。
2.加强生态畜牧业的投入
毫无疑问,发展我国生态畜牧业,必须加强对生态畜牧业的投入,这对于促进生态可持续发展有积极的现实意义。一方面,养殖应当以科技化为向导,积极发展现代畜牧业,努力建成生产、加工、销售于一体的产业链,争取实现个体产业与市场的有机结合,从而促进畜牧业经济的良性循环,提升现代畜牧业的经济效益;另一方面,养殖户还要按照因地制宜,重视生态养殖园的规划与建设,改善生态畜牧业的经营环境。也就是说,只有做好对生态畜牧业的各项投入,才有助于改善畜牧业的生产条件,保护周边的生态环境。
3.制定相关的环境保护政策
实现我国生态畜牧业的良性发展,还要制定相关的环境保护政策。首先,政府要大力治理畜牧业的污染源,鼓励农民发展生态畜牧业,并为养殖户提供一定的经济扶持;其次,进一步强化种草养畜项目,提升沼气生产产业化程度,合理地将生产、沼气工程、环境保护进行紧密结合,以此实现现代畜牧业与环境之间的生态平衡;最后,由于现代养殖方法实现了集约化经营模式,增加了养殖群体,更容易污染周边环境,这就要求养殖户严格按照标准现代家禽和动物粪便的排除方法,在育种场地内放置环境保护设施,这样既可以促进生态畜牧业经济的发展,还能为周围环境安全提供保障。
三、结语
综上所述,大力发展生态畜牧业,能够促进绿色生态农业和循环经济的发展,对于保护周边环境、实现生态发展建设起着不可低估的重要作用。因此,我们必须科学地实施新形势下生态畜牧业的发展战略,严格按照生态学原理和生态经济规律,坚持从实际出发,合理地设计、组装、调整、管理畜牧业生产的全过程,同时要有效利用草地资源,建立牧民合作组织,实行产业化经营方式,促进草畜平衡,这样才能从根本上提高生态畜牧业的综合效益。
参考文献:
[1]周国红.现代畜牧业与生态发展研究[J].北京农业,2014,(24).
[2]滕少花,姚 娜,徐海雄.关于发展草地生态畜牧业的几点建议[J].广西畜牧兽医,2012,(4).
关键词:兽医服务 ;畜牧业发展; 方式转变
中图分类号:F326.3 文献标识码:A DOI:10.11974/nyyjs.20170133208
1 我国畜牧业现状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畜牧业迅速发展,但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的畜牧业发展仍处于较低水平。发达国家的畜牧业均产值占农业生产总产值的50%,有的国家(如新西兰)甚至占到农业生产总值80%,然而我国的畜牧业发展在2010年才达到38%。近年来我国畜牧业发展过程中,集约化生产、过度重视经济效益,涌现出的安全问题亦让人担忧。
2 我国兽医服务的现状
由于过度重视数量及经济效益的提高,忽视了畜牧发展的安全问题,极易造成疫病的爆发和蔓延,这就要求兽医服务者从畜牧业生产源头解决安全生产问题。兽医服务成为畜牧业健康发展的核心问题,只有兽医服务不断发展、变革,提升自己的服务质量和服务能力,才能为畜牧业的健康快速发展保驾护航。然而,近年来,我国的兽医服务仍处于较低水平。上文提到的动物疫病爆发与违禁药品的添加问题,反映出我国现在的兽医服务仍远远满足不了现代畜牧业发展的新要求。面对我国畜牧业发展的新形势与新挑战,提升兽医服务的任务势在必行。
3 提升兽医服务能力促进畜牧业发展方式转变途径
3.1 完善兽医监督管理体系
提升兽医服务的根本在于兽医服务监督管理体系的完善,其作用为从畜产品生产的源头掌控好,从根本上对畜产品的质量安全进行把关。具体做法为保质保量做好畜禽动物疫苗接种工作,增强畜禽的抵抗力,p少兽药的使用,严格控制各种添加剂的使用。
3.2 加大政策扶持力度
国家应在现有的扶持补助政策之上,加大对畜牧业良种培育工程的资金与人才投入,积极培育优质、安全的禽畜优良品种。积极扶持发展基层畜牧业,形成城乡互助、中央与地方共同发展的新模式。通过政府的扶持与引导,使畜牧业由分散的个体经营逐渐转变为集中现代化养殖与产业化生产模式。
3.3 增加培养兽医服务人才
现阶段我国的兽医服务人员水平良莠不齐,分布不均,拥有职业兽医资格的人员大都聚集在城市中,乡镇的兽医服务人员大多数为中专人员,缺乏专业的培训和全新的技术指导。因此,增加培养兽医服务人才,加强兽医服务人员相关技能培训,加快提升兽医服务人员的综合能力,能够对我国畜牧业发展方式转变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持与人才供给。
4 结语
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对畜牧业的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只有加强提升兽医服务能力,才能使畜牧业发展方式得以转变,才能促进畜牧业的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关键词:畜牧业;发展趋势
中图分类号:S8-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432(2012)-06-175-1
1 当前畜牧业发展的趋势和特点
畜牧业是农业的主要组成部分之一,与种植业并列为农业生产的两大支柱。近年来,我国的畜牧业发展保持着持续稳定的发展趋势,动物疾病预防的措施和方针也得到了加强,产量效益和供求关系也协调发展。
1.1 畜产品的产量和价格
近年来,我国畜牧业产量始终保持着健康稳定的持续增长趋势,例如2010年,全国肉类总产量7925万吨,同比增长3.6%;其中牛肉的产量653万吨,同比增长2.7%;猪肉的产量5070万吨,同比增长3.7%;羊肉的产量398万吨,同比增长2.2%;全国禽蛋的总产量2765万吨,同比增长0.8%;全国牛奶的总产量3570万吨,同比增长1.5%;我国人均肉类占有量58.8公斤,超过世界平均水平;我国禽蛋人均占有量20.7公斤,超过世界发达国家平均水平。
我国的畜产品产量稳定发展,逐步增长的同时,我国畜产品的价格在市场上也有不同程度的回升,据调查统计,肉猪的市场价格为9.24元/千克,同比增长46.43%;猪肉市场价格为14.72元/千克,同比增长38.74%;牛羊肉的市场价格相对于猪肉来说比较稳定,但也有小幅度的增长。而禽产品在我国的市场价格也逐步回升,鸡蛋的市场价格为6.89元/千克,同比增长29.27%;活鸡的市场价格为10.96元/千克,同比增长20.7%。
1.2 当前畜牧业的效益趋势及结构发展
我国畜牧业近年来的效益有着明显的挺高。按照现在的市场价格水平,农民现阶段饲养一头肉猪的毛利大幅度增加,在有效的管理机制和饲养条件下还会进一步的增长,所以这更有效的调动起农民饲养肉猪以及其他畜产品的热情,也会使饲养畜产品更加规模化,集约化。
我国的畜牧业结构也有所改善,牛羊肉的产量相对于猪肉比,有了一个更明显的增长趋势,这说明我国的草食家畜保持着相当稳定的发展趋势。
1.3 我国从事畜牧业的农民增收显著
由于我国畜牧业的畜产品产量保持着明显而稳定的增长趋势,畜产品的市场价格也稳步的回升,所以近年来我国从事畜牧业的农民饲养畜产品的经济效益有着显著地提高,全国人民的人均收入也有所提高。畜牧业经济效益的显著增长更加促进了我国畜牧业的发展。
2 当前畜牧业发展趋势的原因分析
2.1 我国扶农政策和市场价格影响
我国近年来推出的扶持农业发展的政策,不仅仅促进了粮食产业的发展,也达到了粮食产业和畜牧业共同发展的双重效应。农业发展的粮食产量的增加,农民收益的显著提高,给我国的从事畜牧业的农民提供了强大的资金支持,而畜产品的市场价格的稳步提升,进一步提高了农业和畜牧业的经济效益,也进一步激发了农民对于农产品和畜牧产品生产的热情,促进我国农业和畜牧业的整体发展。
2.2 畜牧业生产方式的转变以及企业的带动作用
近年来,随着全球科技的不断进步,我国畜牧业的生产方式也在进行着不断的转变,整体趋近于规模化,集约化,生态化,专业化,标准化。这种生产方式的转变推动了畜牧业整体更趋近于高效益的现代化生产模式,也确保了畜牧业的可持续发展。而一些致力于畜牧业生产的企业进一步带动了我国畜牧业的发展,这些企业在开拓畜产品市场和推进标准化养殖方式发挥了巨大的作用,也解决了畜产品销售途径的问题,使中国畜产品在国际市场更加具有竞争力,极大的促进了畜产品的流通和畜牧业的持续良好的发展趋势。
3 当前畜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以及解决对策
3.1 当前畜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3.1.1 我国畜牧业的资金投入依旧不足 畜产品良种繁育的基础设施总体薄弱,而且对外国的优良品种的依赖性依旧很高。
3.1.2 疫病问题日益突出 重大动物疫情形势依然严峻,疫病风险大,对人们消费畜产品的信心影响较大,进而严重制约畜牧业的发展。而整个动物防疫体系建设还不能适应形势发展的需要,一定程度上威胁着畜牧业的持续健康发展。
3.1.3 畜牧业生产方式仍然落后 目前国内散养农户比重较大,饲养水平低,没有预防意识。从近来发生的动物疫病看,大多发生在小规模的散养户,而规模化养殖场和养殖小区发病机率较低。
3.1.4 我国畜产品流通的“绿色通道”还没有完全建立
3.2 针对畜牧业发展问题的解决对策
(1)应该从国家的政策抓起,加大对畜牧业的扶持力度,让畜牧业在农业发展道路上发挥巨大的作用,推广培育优良品种,加大对畜牧业的资金投入,提高畜牧业的生产方式、管理理念以及产品质量。
(2)应该大力的推进升级我国的动物疾病的防治体系建设,避免流行性的动物疾病对我国畜牧业造成打击。
(3)推广畜牧业养殖方式的转变,以适度养殖的理念为主,加快畜牧业的规模化,专业化的建设步伐,有效地利用高科技畜牧养殖手段,使畜产品的质量及产量更加完善。
(4)努力建设及完善我国畜产品的“绿色通道”,扩大出口,使畜牧业的经济效益更进一步,激发农民对养殖畜产品的热情,带动我国畜牧业的整体发展。
参考文献
[1] 安雅市当前畜牧生产运行情况分析及预测[J].
[2] 刘瑞.2010年畜牧业产量总汇[DB].中国畜牧业信息网,2011,(3).
[3] 当前畜牧业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J].中国禽业导刊,2005,(21).
本文针对当前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畜牧业发展的现状和主要问题,提出了相关的解决方案,希望能够促进当地畜牧业进一步发展。
关键词:
新疆;畜牧业;发展问题;对策
1前言
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地处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东南部,与甘肃省和青海省相邻,位于北纬35°38′~43°36′,处于优质牧草生长的纬度带。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所拥有的巴音布鲁克草原,面积有2.5万平方公里,是我国第二大草原,因此,当地的畜牧业不仅发达,而且还在当地经济发展中占有至关重要的地位。
2畜牧业发展中主要存在的问题
2.1畜牧业品种单一,产业结构不完整
巴音郭楞地区虽然畜牧业比较发达,但是目前当地普遍存在畜养的牲畜品种单一,牲畜质量不高等问题,而且生产母畜数目少,畜产品的产业化和规模化程度不高,大规模的畜牧厂较少。当地畜牧业没有形成完整优质的产业结构,缺乏全国知名的乳制品和肉制品品牌和产业,即当地畜牧业发展的前景不高,畜产品的市场占有率很低。此外,当地的畜产品生产效率不高且标准化、商品化的程度低,而且畜产品的生产效益和生产能力低下,这些都导致当地的畜牧业难以得到进一步的发展。[1]
2.2牧民的素质不高,生产方式落后
新疆牧民绝大多数的文化水平不高,从事畜牧业生产时还是以传统的经验为主,对新事物新技术的接受程度不高,畜产品的产量一直没能得到有效的提高。当地牧民生产方式落后,没有形成标准化、规模化生产,使得产品只能在当地小范围的流通,难以得到长远的发展。而且当地的市场体系、产业组织体系不健全,畜产品市场还很不完善,畜产品生产的组织化程度和经营规模化程度都比较低,对市场变化的适应能力较弱,不利于畜牧业的大规模发展。[2]
2.3畜牧兽医服务体系滞后
疾病是影响畜牧业生产的主要因素之一,对牲畜疾病进行有效的预防和治疗是当地畜牧业所需要重点关注的内容。但就目前来看,新疆地区由于环境艰苦,经济发展落后,普遍存在各种技术、资金、人才缺乏等问题,致使当地的畜牧兽医服务体系滞后。另外,当地很多私人中小牧场相互之间比较独立,牧区之间没有紧密的联系,牧区社会化程度低,影响了当地牧民与企业之间的联系,不利于当地牧民经济收入的提高。
3推进新疆畜牧业发展的建议
3.1改良畜禽品种,引入优质畜禽
目前新疆地区家畜品种的良种程度相比于畜牧业发达国家来说要低30%以上,严重制约了新疆地区畜牧业的发展。所以,这就要求我们引入优质的畜禽,继续加强畜禽品种的改良工作,大力开发畜产品规模化生产基地,增强畜牧业发展的长久性和持续性,实现现代化生产,从而提高新疆地区畜牧业的国际竞争力。[3]
3.2建立健全畜牧业社会化服务体系
要想推动当地特色农业产业化的发展,必须要建立健全社会化服务体系。健全新疆地区畜牧业的产业化机制,加强畜牧业社会化服务体系的建设,对于提高当地畜牧业抵抗市场波动的能力具有十分有效的作用。从当地的生产实际水平出发,建立多样性的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将多种联系渠道,多种服务形式,多种经济成分,以及多种生产方式融合起来,丰富畜牧业的内涵,从而促进畜牧业健康稳定良性的发展。
3.3改造传统的畜牧业,走可持续发展道路
当地畜牧业生产水平不高,在放牧的过程中普遍存在草场浪费严重,破坏土地等环境问题,使得土地的沙化形势日益严峻。改革原有的畜牧业形势,加强对草原生态环境建设,是促进当地畜牧业可持续发展的必要条件。在畜牧业发展中,要时刻关注对环境的保护,相关部门和专业人员根据实际情况建立长效的保护草原生态的体系。加强当地畜产品市场的建设,大力推进畜产品的流通,同时鼓励牧民定居,建立大规模的适应时展的新牧场。
3.4推进当地畜牧业的产业化经营
要想在激烈的竞争中占有一定的畜产品份额,当地必须大力推进畜牧业的产业化经营,发展健康养殖,建立现代畜牧业产业体系。形成畜牧业的产业化经营,能够大大提高当地畜产品的生产效率和质量,并利用规模化优势降低乳制品和肉制品的生产成本,同时也能够提高产品的安全,增强畜牧业的综合生产能力,提高农民的收入,促进当地畜牧业的可持续发展。本文通过对新疆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的畜牧业生产的情况进行分析,指出了当前该地畜牧业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并针对性提出了相关措施,希望能够促进当地畜牧业健康、良性、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买尔买提•萨依兰.新疆畜牧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商品与质量,2015(S3):22.
[2]朱丰华.新疆发展现代畜牧业的问题和对策[J].农业科技与信息,2016,23:105,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