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优秀范文 小学数学优质课

小学数学优质课赏析八篇

发布时间:2023-10-17 16:12:33

序言:写作是分享个人见解和探索未知领域的桥梁,我们为您精选了8篇的小学数学优质课样本,期待这些样本能够为您提供丰富的参考和启发,请尽情阅读。

小学数学优质课

第1篇

关键词:小学数学优质课堂;有效性

因材施教是教学中一项重要的教学方法与教学原则,新课程改革提出了“以生为本”的教学理念。在生本教育的背景下,教师在教学中不仅要考虑到学生对知识的学习情况以及接受能力,还要注重学生学习主体地位的实现,使学生在课堂中充分展示自我,发挥主观能动性。因此,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其主动地投入到课堂学习中就成为有效教学的基本保证。下面简单来谈谈我的观点。

一、有效导入,激发学生兴趣

导入部分是一堂课的开端,我们都知道良好的开始等于成功的一半,可见课堂导入对于优质课堂的实现具有重要的作用。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要根据小学生的特点巧妙地设计导入环节,将小学生的积极性充分调动起来,从而使其在课堂学习的过程中充分发散思维,全身心地投入到数学活动中,进而提高数学教学的实效性。

数学是一门与生活息息相关的学科,教师可以利用学生熟悉的日常生活来引入新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欲望。例如,在教学五年级“长方体的认识”这一节内容时,我先利用多媒体为学生播放了一些图片:衣柜、冰箱、牙膏盒等。学生看到这些熟悉的事物,他们会觉得数学离我们并不遥远,数学知识存在于我们生活的各个方面。面对这些经常见到的事物,学生既感到兴奋,又觉得好奇,于是我便会继续引导学生思考并探索问题,进而引出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利用这样的导入方式,降低了学生对数学知识的陌生感,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与欲望,从而为优质课堂的实现奠定了基础。

二、创设情境,调动学生情感

情境教学是新课标教学背景下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其在遵循“以生为本”的基本教学理念下,从课堂教学的主要内容出发,对于提高学生的情感体验、增强学生的学习能力具有重要的意义。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为学生创设合适的教学情境,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情感,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从而使其积极主动地投入到课堂的思考与探究中,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效率。

小学生都喜爱听故事,那么教师就可以创设出恰当的故事情境,将小学生带入这个故事中,使其身临其境认真地思考问题。例如,在教学三年级“轴对称(一)”这一节内容时,我就利用多媒体一边给学生讲故事一边展示图片:在美术课上,慢羊羊村长让大家自由作画,并在下课前将画出来的作品展示出来。经过一节课的画图,懒羊羊画了一个青草蛋糕和棒棒糖,喜羊羊画了灰太狼,美羊羊画了一片花丛,蝴蝶和蜻蜓在上面飞舞着。然后村长让大家选出认为最好看的一幅图。故事讲到这里,我停顿了下来,然后问学生:“你们觉得这三幅画中哪幅画最好看,为什么?”大部分的学生都会说美羊羊画得最好看,尤其是里面的蝴蝶和蜻蜓最漂亮。顺着学生的思路,我便进一步提出问题:为什么蝴蝶和蜻蜓这么漂亮呢?它们有什么特点呢?引导学生思考,得出蝴蝶与蜻蜓的两边是一样的,即对称的,进而引出了轴对称图形。故事情境的创设使学生对于数学学习充满了兴趣,问题情境的启发使得学生更加积极地思考,从而使数学课堂教学的效果得到了有效的保证。

三、寓教于乐,体验学习过程

寓教于乐,让学生在活动中获得知识是每一位教师追求的教学目标。对于小学生来说,游戏是他们最喜爱的活动之一,单一的教学形式会让学生对数学学习失去兴趣,使其难以体会到数学学习的乐趣。教师可以为学生设计一些有趣的数学活动,让学生在参与活动的过程中自觉地学到知识,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例如,在教学四年级“可能性的大小”时,我就组织学生进行一个“摸球抽签表演”的活动。在课前我先制作了一些贴有表演项目的小球,如跳舞、唱歌、说笑话、讲故事、绕口令、诗朗诵等多种表演形式,然后将这些小球放入一个大箱子中,在活动中,学生按照顺序一个一个进行摸球抽签表演。在活动中,学生不仅积极地参与活动,他们还十分热烈地讨论,既对自己的抽签结果充满了期待,又有些隐隐地担忧,这个心情变化的过程使他们深刻地体会到了活动中的不确定性,并努力判断自己所抽到的是什么结果的可能性比较大。在学生亲身参与的过程中,他们真正体会到了可能性大小的深层含义。

总之,构建小学数学优质课堂是新课标教学要求下的基本目标。教师要在课堂教学中不断创新教学的方式与方法,完善教学过程,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设计符合学生认知的教学内容与环节,进而提高学生的能力,促进学生的发展,实现小学数学优质课堂。

参考文献:

第2篇

关键词:学习氛围;主导;主体;优质课堂

优质课堂,主要是指教师能够很好地进行课堂教学,用最短的时间、最快的效率完成教学目标,同时学生也能够高效率地掌握课堂知识。分析小学数学优质课堂的特征,可以帮助更多的教师了解其本质,保证教学目标高效完成。

一、调动学生积极性,营造和谐学习氛围

课堂上的学习氛围会直接影响到小学生的学习效果,因此在数学课堂教学的活动中,教师应该基于数学学科数字性强、逻辑性强的特点,找出一些更加有意义的数字问题,引导学生很快进入教学课堂中。小学生思维还处于不断发展的状态,对新鲜事物都存在好奇心理,教师应该合理抓住这一点,对学生进行引导性提问,以一问一答的形式使得学生集中注意力,更加专注到课堂中,从而对所学知识有所掌握。在“分数的意义”一课的教学中,教师为了让学生更理性地认识单位“1”,采用实物进行教学,教师提供了圆片、毛线、4个小动物图片以及12个火柴棒,要求学生动手操作表示出“1”。教师通过实物引导,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使得他们更加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课堂教学中,而且在这样轻松愉悦的氛围中,学生掌握新知识的能力将会大大得到提升。

二、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

优质的教学课堂离不开教师和学生的共同努力,首先学生应该提前预习所学新知识,教师应当设计一些比较有意思的问题,使得学生可以积极参与到课堂教学中。在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合理引导学生去思考问题,发挥其主导作用。在小学数学“比较分数大小”一课的教学中,教师首先让学生回顾分数的一些基础知识,问学生:比较分数大小时候经常会遇到哪几种情形?大家能分别举一个例子吗?生1:分母相同分子不同的分数进行比较;生2:分母不同分子相同的分数进行比较;生3:分母不同分子也不相同的分数进行比较。师:接下来这节课我们来学习比较分数的几种方法。我先举一个例子,有同样多的苹果分给3个人和4个人,哪种情况下每人得到的苹果多呀?学生,当然是分给3个人的多呀。教师总结那这种情况是不是跟分子相同分母不同的分数比较是一样的呢?所以分子相同分母不同的分数比较,分母大的分数小。学生在例子的说明下更容易弄懂知识。师:其他两种类型的分数比较请同学分组讨论之后指明汇报并举例说明原因。生4:分子不同分母相同的分数,分子大的分数大。比如分别有两个小组,小组人员的成绩分别为90、85、82、83,另一个小组成绩为95、87、83、80,为哪个组的平均成绩高,即是需要比较345/4和350/4的大小,根据结果86.25

三、教师合理引导,鼓励学生积极思考

优质的教学课堂上要求学生可以积极主动地去思考,形成自己的思维模式。教师提出问题后,应当引导学生从多角度思考问题,注意引导学生往正确的方向去思考。对于错误的教师应当及时给予纠正,帮助其解决问题,而不是批评,对于另类的思维,教师应当善于鼓励,这样可以激发学生勇于创新的能力,还可以提高他们的自信心。

随着教育行业的不断竞争和发展,更加优质的教学在不断地融入教师的教学课堂中,这不仅要求教师不断提高自己的能力与专业知识,更要求学生不断适应自主教学模式,在教师的悉心指导与学生的自主学习下,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效果会得到很大的提高。

参考文献:

第3篇

一、培养小学生热爱数学学习的情趣

做任何事情都会是先有动机,后有行为,小学生学习数学也是如此,“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分?者”,热爱学习的情趣是学好这门课程的第一位因素。小学生学习数学的情趣需要教师的精心培养,教师要通过积极的引导,用心的创造和生活实际相结合的教学情境,热情的赏识语言,循循善诱的方法来打造课堂教学环境,营造师生关系,把每名学生都能够领进愿意学习数学的门槛。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阐述:“没有丝毫兴趣的强制性学习,将会扼杀学生探求真理的欲望。”托尔斯泰说:“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作为小学数学教师一定要将培养学生对于数学学习的情趣作为衡量自己教学效果的标准之一。

二、养小学生小学生专注听课的习惯

小学生在课堂上听讲的注意力很容易溜号,这方面的原因固然与他们的年龄特点有关,更与教师在讲课的过程中能不能牢牢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有关,教师不能只是以提示甚至是批评的方法来约束学生要认真听课,更要从自己的讲课方法上积极改进。如合理分配教学时间,生动教学语言,对难点的讲解加重语气和进行必要的重复,适当提问学生,善于察看学生听课的表情,及时采取幽默的讲话艺术,注意采取师生互动的授课方法,调动学生积极听讲的情绪。能够让学生不分散听课注意力的方法有很多,就是需要教师的有意识调控,以教师的有意识调控,让学生的听课神经不疲劳、思维活动不厌倦,没听懂的地方不放过。感觉到老师对知识点的不断敲打,同学们都在注意聆听老师的讲课,要溜号的学生的注意力难于溜号,总是被老师及时地拽回听课的注意力。

三、养小学生善于思考的悟性

数学教学的效果和质量,不仅仅表现在学生深刻而又牢固地掌握系统的基础知识、形成一定的对于数学问题的分析和计算能力上,更表现在发展其数学思维上。数学思维具有广阔性与深刻性、独立性与批判性、逻辑性与论证性。数学教育的最大特点是:提出和回答问题时明确而不含混;推理时遵守逻辑顺序、合乎逻辑规则;论证时有理有据、层次清晰,这里,需要教师的启发,更需要学生的积极体悟,唯有学生的积极体悟,数学知识才会学得扎实,数学思维才会被形成。譬如,学生通过学校教育所学习的数学知识,若再成年后没有更多的机会去应用,过不多久就忘掉了。然而,经过良好数学思维训练的人,不管他们将来从事什么工作,唯有深深的铭刻在他们头脑中的数学思想原则才能随时随地的发挥作用。也正因为如此,数学才作为基础课从小学一直开到大学。特别是小学阶段是学生数学思维发展的启蒙时期,这期间,他们的抽象思维通过具象思维来填充,他们的抽象思维能力虽然很薄弱,但弹性空间极大,数学教育应该抓紧这一时期多多地对其数学的抽象思维给予、填充和扩张,使得他们能偶积极的动脑、动手的探索,打下良好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数学思维基础。

四、养小学生持之以恒的毅力

第4篇

【关键词】新课标;遵循社会现实;有效教学;探微

【中图分类号】G633.96 【文章标识码】A 【文章编号】1326-3587(2012)12-0007-01

一、有效教学的概述

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不但要传道授业,而且还需对教学过程进行有效性的控制。有效教学的宗旨是提升教师的工作质量,在提高工作质量的同时,使学生能够在德、智、体、美方面全面发展。在新课改下,这种教学理念越发明显,在这种教学氛围下,有效教学主要包括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心智的全面发展,学生情感的全面发展,培养学生自我学习,激发自我学习兴趣的发展过程。随着社会的发展越来越快,社会对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教师的任务就是挖掘、培养、发展学生的巨大潜力,而这种潜力应该从小培养。

在新课标教学过程中,不少老师为此目标不断努力,也求日常教学工作能够更好地发挥其有效性,在课堂中不断体现出时间与效益的有效性。但是在教学过程中时常找不到章法,依然采用传统的教学方式。教师在讲台上拼命地讲,而学生在下面认真地学,岂不知这种传统的学习方式需要一种坚持的精神。现在的小学生大凡都缺乏这种精神,如果还用传统的方式,刚开始可能会取得不错的成绩,但是到后期,定然会导致学生的整体成绩的下滑,教学成果没有有效发挥。新课标小学教学是教育教学课程观念上的改革和教学策略上的革新。这种教育教学过程中,教师起到主题传播的作用,与学生直接发生联系,新课标的教学精神,培养的人文理念应该由教师将其潜移默化地传播到学生的思想中去。所以新课标下,教育教学工作成果高低的主要环节还取决与教学老师。如果教师还没有真正领悟到新课标的教学思想,或者是已经领会了教学思想与目的,但是不知道具体的操作方法,那也就无从谈思想传播,更不用说对小学数学的有效教学。

二、丰富小学数学教学内容

小学数学的教学内容应该丰富而且多样,并且要根据教学目标以及学生的实际情况来设计。在教学实施过程中,需要运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以及教学方法。虽然教学过程追求多样性,但是教学内容主题应该不变,需要从“知识技能”“数学思考方法”“解决问题方法”“情感态度”四个维度去出题与教学思维引导。

数学教学的目的不只是为了提高学生的数学认识和解决课本上的基本数学问题,而是要求学生在学习这些数学基础知识的同时,将其联系到实际生活,以基本的数学思想方法去解决生活中数学应用技能,并加深对数学的了解,使学生在解决问题的同时,使其数学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例如在小学教学过程中,需要培养学生的口算能力,我们都知道口算不是在课堂上能够练习出来的。为了陪养学生的口算能力,可以在课堂上教其方法以及基本算术然后布置其家庭作业,让其随同父母一起逛市场,然后在买卖过程中让学生对其进行应用,虽然这只是一个小小的家庭生活实际作业,但是这种小事,往往可以激发学生对学习的兴趣。

三、数学教学课堂应该有个和谐的氛围

无论是高等教育还是初级小学教育,教育教学的过程都应该在一个和谐的氛围中进行。老师和学生之间建立起良好的师生关系是营造氛围的关键。在日常教学过程中,学生是主体的教学对象,而老师是教学主导。小学生都比较聪明可爱,天真无邪,我们除了在教学知识上给予其帮助外,在课外活动、课间时间对其生活进行关怀,让这些学生在心里可以真正喜欢老师,这样就能在课堂上营造出一种和谐的氛围来。学生也不会因为教学内容的难度而感觉到恐惧。除此之外,作为老师,作为孩子的长辈,也在日常的教学行动潜移默化地影响了学生。

四、发挥学生自主特性

学生的自主探究过程是让学生做课堂的主导者,在老师的正确引导下,以学生自己的主观意识通过动手、动脑等主动去获取知识的一个教学过程。比如在讲解多边形的面积计算过程中,我们应该讲解长方形、正方形等基本四边形的面积公式,然后让学生自主去学习探究由基本四边形组成的多边形的面积公式,以及推演出圆柱体的表面积公式等教学内容。

第5篇

关键词: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教学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3)34-128-01

课堂教学是教师开展教学活动的主阵地,是学生获取知识的主渠道,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是每个教师孜孜不倦、不懈追求的目的。

随着社会的发展与进步,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以及社会、家长对学校的殷切期望,努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是我们每个教师的责任,更是压在每个教师肩上的一副重担,也是一个永恒的话题。要提高课堂教学效率,首先要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如何提高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让数学焕发强大的生命力呢?作者结合我们自己的教学实践,进行了一系列教学改革与试验。在此过程中虽然不可能找到固定的模式,但是可以提出几项基本要求,以期引起大家的重视。笔者简单的从以下几点出发。

一、把握教材是有效教学的重要前提

我们在听课中经常发现,教师上课,就题讲题,就事论事,分不清轻重缓急,平均使用力量,照本宣科。发生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在于教师没有把握好教材。把握教材要从全局着眼,从整体上去认识教材,并用联系的观点系统地分析教材。首先在理解《课程标准》基本理念的前提下读懂教材。通过反复阅读教材,查阅有关教学参考资料,了解全册教材的编写特点,明确各部分教学内容的目的要求和在全套教材体系中的地位,了解它们之间的内在联系;研究全册教材的所有知识点在各单元的分布情况;还要研究每个单元和每节课的教学目标。其次,要熟练地掌握教材的知识体系、逻辑结构和编排意图。确定出每个单元和每节课的教学重点和难点,并制定出相应的教学目标。第三,把教材中的知识结构转化为教师的认识结构,只有到了这一步才算把握了教材,教学中才能驾轻就熟。如苏教版二年级(下册)“退位减法”,是在学生掌握了不退位减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同时又是学习隔位退位减法的重要基础。根据《标准》的要求,确定本节课的重难点是掌握方法和理解算理,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以及良好的合作意识,让学生经历探索计算方法的过程,培养思维的灵活性和独立性。这样来把握教材,教学才会得心应手,收到良好的效果。

二、创造生活化的学习情境

数学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在教学中,教师应经常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去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使学生在实践数学的过程中及时掌握所学知识,感悟到数学学习的价值所在,从而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学会用数学的眼光去看周围的事物,想身边的事情,拓展数学学习的领域。这就是说,数学教学活动要以学生的发展为本,要把学生的个人知识、直接经验和现实世界作为数学教学的重要资源。又比如有老师在《时、分、秒》教学时编:钟妈妈有三个孩子,大哥时针又胖又矮,二哥分针中等身材,小弟吃饭挑食,又细又瘦。三兄弟淘气极了,老是不停的跑,结果跑的怎样呢?孩子们听了童话,学了知识,初步感知了时针、分针、秒针的特征。同时大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为掌握新知架设了台阶。这种生活化、趣味化的情境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习成为一种乐趣,成为学生的一种自觉行为。

三、在课堂教学中注重动手实践

数学教学要取得好的课堂效率,必须要引导全体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习活动中去。因此,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要为学生提供活动方式,让每一位学生都参与到学习中。在此,我们特别强调会做,因为只有通过实践,才能真正将所学知识消化、贯通;通过实践,学生在“触摸”中感知、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比如例如,教“圆的周长”时,可以让学生各自做直径为2、3、4、6厘米的硬纸圆片。上课时,各人用这些圆片在有刻度的厘米尺上滚动一周,并依次记下数据,让学生分别算出每个圆片滚动一周的长度除以相应圆的直径,再比较四个结果,研究圆的周长与直径的关系。学生通过比较、分析和总结后发现:圆的周长总是直径的三倍多一些。这时,告诉学生:这个三倍多一些就是“圆周率”,进而推导出圆的周长公式。、这样的动手实践一方面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有利于学生感知、理解新知识,另一方面也促进了学生学习能力和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

四、在课堂教学中不断进行教学反思

第6篇

一、转变教学观念,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应注重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根据新课程标准的教学理念,小学数学教师应首先转变教学观念,扮演好引导的角色,而不能用以往的“满堂灌”的形式将知识全部灌输给学生,应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将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帮助学生在自主探索中获得知识、学习技能。在小学教学实践中可采用课堂讨论、小组合作等方法来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促使小学生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例如在“可能性”这一课的教学中,教师在学生了解了“可能性”的概念之后提出问题:“一个正方体,一面写有‘1’,两面写‘2’和三面写‘3’,如果用这个正方体玩‘抛硬币’的游戏,要怎样制定规则才能保证这种方法公平?”之后学生展开积极讨论,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学习积极性,而且这种开放性的问题还能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

二、创设教学情境,营造良好课堂氛围

“趣”是活跃小学数学课堂的第一步,也是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动力。小学阶段的学生处于好动的年龄,教师应抓住课堂的前二十分钟引导学生进入教学内容的学习。如果教师可以创造出一个和所要教授的知识大致相同的教学情境来,同时这个情景也是学生感兴趣的,那么学生的主体意识就会被唤起,他们就会主动联想以往学过的知识和经验来进一步发散思维,这样一来,教师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也活跃了课堂气氛,从而实现双赢。例如在学习“时分秒”这节课时,学生凭借生活经验已经认识了钟面,几乎都会看时间,教师在教学中应注意把知识与生活联系起来,通过学习此课学生不仅能对时分秒这三个时间单位有更充分的认识,而且还能和现实生活紧密结合起来,从而达到在学习中感悟生活,在生活中促进学习。笔者这样创设这节课的教学情境:

师:我们的生活是离不开时间的,比如某某同学你是几分几秒从家里出发到学校的呢?中午你又从什么时间开始吃饭呢?什么时候睡觉呢?所以,要想准确地知道日常生活的时间,就要学会看钟表。

生:老师,我知道,钟表上的时间都是由指针组成的,最长的是秒针,最短的是时针,还有一根是分针。

师:某某同学真聪明,看来平时也很用心地观察生活哦。同学们你们看(手上拿着钟表对着学生讲解),钟面上的数字和圆点要对应到一起,并且均匀的排成一圈。我们把钟面平均分成了12个大格,每个大格还分成了5个大小相等的小格,加起来一共是60个小格,这些格子组成了时间。

然后让学生上台动手拨动钟表,观察钟面说出分针走了多少分。之后让学生自由回答,鼓励学生多说。

师:同学们,时针从1走到2,走了多少时间呢?从5走到6又走了多少时间呢?

生:从1走到2为1小时,分针和时针它们两个要在一起,才能准确地看出时间。

师:没错,某某同学说出了我们今天要学习的主题,那就是认识时针和分针。时针每走一格就代表走了一小时。一小时内我们可以做很多事情,比如上完一节课,吃完一顿饭。我要给同学们布置一个小任务,回到家里用一个小时来测验,看看你的爸爸妈妈在一个小时内可以做些什么,下节课我们再继续交流。

通过创设教学情境来引入这节课的内容,不仅活跃了课堂气氛,还有效地与生活联系在一起,激发学生联想与日常生活相关的知识。如果从知识的角度出发,则有效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也容易实现教学目标。

三、丰富教学方法,激发学生探究潜能

在新课改进一步实施的背景下,小学数学新的教学方法层出不穷。诚然,教师应该在教学中积极运用新的教学方法(如情境教学法、生活化教学法、启发式教学方等)来丰富课堂教学。例如在进行启发式教学时,可以巧妙地设置问题情境,鼓励学生主动思考,进行发散性思维,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启发式教学主要是以提问题的形式展开,教师提出的问题是和教学内容相关的知识问题,引导学生通过积极思考形成一条清晰的问题思路,同时鼓励学生大胆思考、大胆猜想,深度挖掘他们的创新思维。我们以“小统计”教学为例,教师可以设计各种各样的图形,如条状的、圆柱状的、扇形的,让学生对每一部分所代表的内容进行思考。在柱状统计图中,教师先帮助学生明确要思考的问题的方向,然后设置一个这样的问题情境:在夏季,我们对短袖、长衫、毛衣的销售情况进行了统计,而统计的结果就是现在同学们看到的图形。然后教师发问:“同学们可以告诉我图形上的柱形哪一个是短袖的销量,哪一个是长衫的销量,哪一个是毛衣的销量吗?”这样的问题帮助小学生结合生活常识寻找问题的答案,从而建立数学和生活的联系,增强学习的趣味性。教无定法,贵在得法。在课堂教学时,教师应注意结合学生的心理特点和学习能力,根据教学内容合理地选择教学方法,切不可生搬硬套,只有这样才能让课堂适合知识,让课堂适应学生。

四、利用现代技术,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数学知识多是抽象的、理论性的知识,也较为枯燥,小学生在理解上有一定的难度,学习数学的兴趣普遍不高,而多媒体技术具有声画文字合一的特点,它生动形象,应用于数学教学中可有效地增加学习的趣味,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小学数学教学中可采用多媒体技术进行几何图形教学和变题训练。例如在“百分数”的教学中,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设计多媒体课件,先给学生播放小羊在山坡上吃草的画面,然后根据画面提出关于“百分数”的应用题,如“山坡上共有12只羊,走了三分之一,还剩下几只?剩下的是原来的几分之几?”在提出问题的同时利用多媒体改变画面,让学生更加直观地感受数量的变化。多媒体教学不仅能帮助小学生更好地理解数学知识、提高学习兴趣,还能促进学生的参与、增强学习的积极性。

五、结语

第7篇

关键词: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提问

在小学数学的课堂上,经过多年教学的实践和探索,教师的提问方式得到了很大的改进,但是仍然存在着很多的误区。那么,本文将从理论上来提出小学数学课堂有效性提问方法,这些理论可以帮助小学数学教师进行更有效的课堂提问。

一、精心揣摩问题,提高数学提问的科学性

1.抓住模糊点,设计问题

在小学数学的学习中,有很多相似的、很容易混淆的知识点。小学生往往对这些知识点掌握得不扎实,而且还容易弄混。所以,教师在课堂提问的过程中必须针对这些“模糊点”来进行提问,使学生最终明白知识点与知识点之间的区别。教师再提问的时候,可以进行对比的提问,故意让学生进入教师设计好的问题误区之后,教师再从错误点入手,归纳出不同的知识点之间的区别。例如,在学习长度单位:米、厘米、毫米的时候,学生常常搞不清楚这些长度单位之间的区别,教师就可以对这些长度单位进行对比的提问。

2.抓住教学盲点,设计问题

教学盲点,一般不会引起学生的注意,但是在考试之中会影响学生的分析。那么教师就应该针对数学教学中的这些盲点,分门别类地对学生进行提问,让学生明白这些知识盲点。比如说,在学习质数与和合数这一节课的时候,先教给学生质数与合数的概念,这个时候教学盲点就出来了,教师就可以适当地提问:“1是什么数?”肯定有很多学生回答:“1是质数。”教师就可以依据概念再进行提问:“1除了本身之外还有约数吗?”通过这样的盲点提问,学生很快就可以总结出:“数字1既不是合数也不是质数。”像这样的盲点问题,在小学数学里面有很多,教师应该针对盲点进行提问。

3.针对发散点,提问问题

这一点就要求教师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不要直接地告诉学生答案或者是结果。应该一步步地引导学生怎么来解决这个问题以及为什么要这么解决问题,从而让学生不仅知道这个问题的结果,还知道了怎么得出来的。这样理解性地记忆有助于学生的学习,所以,在以后的教学中,教师应该避免机械性地教给学生知识和定理,应该告诉他们为什么以及怎么得来的。

二、在提问问题的过程中,教师应该尊重小学生的认知水平和认知规律

1.遵循“循序渐进”的提问方式来提问问题

现阶段小学生的身心发展水平和认知发展水平还处于一个不成熟的时期,所以,教师在进行提问的时候,也应该尊重这一规律进行循序渐进的教学提问。例如,教师在进行一个应用题的讲解和提问的时候,可以事先把这个综合性的应用题按照解题步骤分为三个简单的、单个的问题进行提问,最后,教师再把这三个简单的问题进行综合,就形成了现在这个复杂的应用题。这样的教学方法,很符合小学生由简单到困难的认知和解题策略。

2.遵循“因材施教”的原则来提问问题

教师在进行提问的时候,还应该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不同问题的提问,比如,可以提问成绩比较差的学生一些简单的问题,对成绩比较好的学生可以提问一些拔高的问题,这样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可以体会到学习和成功的乐趣。

三、运用多种提问方法,增强提问的效果

1.利用迁移规律,进行新旧知识的联系和融合

数学的知识之间存在着很大的联系,教师掌握了这一点之后,也可以用迁移的方法来进行提问教学。也就是说将之前学到的知识来运用到新知识的学习中去,加强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例如,学生在学习了三角形的面积公式之后,教师可以引导他们进行填补法的运用,来自己探索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公式。这样的方法,经常用到小学数学教学中。

2.将分合法有效地运用在小学数学课堂的提问之中

教师在讲解大的比较难的问题的时候,可以把这个大问题分解成几个小的问题,然后分别对这几个小问题进行讲解,然后再把这些小问题综合起来形成一个大问题的讲解。这样的分解、综合的教学方法,在数学教学中经常被用到,而且效果也是很好的。

3.及时地对学生的回答作出评价

学生在回答了教师的提问之后,教师应该及时地进行针对性的评价。如果这个学生回答对了,那么教师就应该用赞美的话语来继续鼓励学生努力学习,争取更好的成绩;如果学生回答错了,教师千万不要训斥学生,这样会严重地打击学生的自尊心。教师可以先让学生明白为什么答错了,以及正确的答案是什么,然后再对学生进行鼓励,增强学生的自信心。

综上所述,小学数学课堂有效性提问的方法,包括:精心揣摩问题,提高数学提问的科学性;在提问问题的过程中,教师应该尊重小学生的认知水平和认知规律;以及运用多种提问方法,来增强提问的效果。教师可以参考和借鉴这些理论方法,但是在具体的实践过程中还应该结合学生的特点,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

参考文献:

[1]施联华.数学课堂提问的技巧[J].中学理科教育,2011(11).

[2]朱大禹.数学课堂提问的策略[J].江苏教育,2009(23).

第8篇

一、重视情境创设充分调动学生有效的学习情感

构建良好的师生关系,调动有效的学习情感,对于维持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注意力至关重要。调动有效的学习情感,既能培养学生的学习信心,调动其学习的主动性,又能切实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在情境创设中,应注意以下几点:

1、情境创设应目的明确

每一节课都有一定的教学任务。情境的创设,要有利于学生数学学习,有利于促进学生认知技能、数学思考、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的发展。所以,教学中既要紧紧围绕教学目标创设情境,又要充分发挥情境的作用,及时引导学生从情境中运用数学语言提炼出数学问题。如果是问题情境,教师提出的问题则要具体、明确,有新意和启发性,不能笼统地提出诸如“你发现了什么”等问题。

2.教学情境应具有一定的时代气息

作为教师,应该用动态的、发展的眼光来看待学生。在当今的信息社会里,学生可以通过多种渠道获得大量信息,教师创设的情境也应具有一种时代气息,让他们学会关心社会,关心国家发展。如教学《百分数的应用》,教师创设了中国北京申奥成功的情境:出示第二轮得票统计图(北京56票,多伦多22票,巴黎18票,伊斯坦布尔9票)请学生根据统计图用学的百分数知识来提出问题,解决问题。

3.情境的内容和形式应根据学生的生活经验与年龄特征进行设计

教学情境的形式有很多,如问题情境、故事情境、活动情境、实验情境、竞争情境等。情境的创设要遵循不同年龄儿童的心理特征和认知规律,要根据学生的实际生活经验而设计。对低、中高年级的儿童,可以通过讲故事、做游戏、直观演示等形式创设情境,而对于高年级的学生,则要创设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的问题情境,用数本身的魅力去吸引学生。

二、深钻教材,确保知识的有效性。

知识的有效性是保证课堂教学有效的一个十分重要的条件。对学生而言,教学知识的有效是指新观点、新材料,他们不知不懂的,学后奏效的内容。教学内容是否有效和知识的属性以及学生的状态有关。第一,学生的知识增长取决于有效知识量。教学中学生知识的增长是教学成败的关键。第二,学生的智慧发展取决于有效知识量。发展是教学的主要任务,知识不是智慧,知识的迁移才是智慧。在个体的知识总量中并不是所有的知识都具有同样的迁移性,而是其中内化的、熟练的知识才是可以随时提取,灵活运用,这一部分知识称为个体知识总量中的有效知识,是智慧的象征。第三,学生的思想提高取决于有效知识量。这种知识是指教学中学生获得的、融会贯通深思熟虑的、实在有益的内容,即有效知识。第四,教学的心理效应取决于有效知识量。通过对知识的获取产生愉悦的心理效应,才能成为活动的原动力和催化剂。

三、探究有效的学习过程。

课堂教学的核心是调动全体学生主动参与学习全过程,使学生自主地学习、和谐地发展。学习过程是否有效,是课堂教学是否有效的关键。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但我们也不得不承认,处于成长发展中的小学生,是不成熟的学习主体。由于受年龄、经验、知识、能力的限制,他们提出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毕竟是有限的。因此,只有发挥教师作为组织者、引导者、点拔者的作用,才能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主动性,让学生学会学习。尤其在学生疑难处、意见分歧处,或在知识、方法归纳概括时,更要教师及时加以点拔指导。有效的学习过程还可以通过游戏实施。小学生注意的特点是无意占优势,尤其是低年级往往表现出学前儿童所具有的那种对游戏的兴趣和足劲要求,他们能一连几小时地玩,却不能长时间地一动不动地坐在一个地方。新课程要求“面向每一个学生,特别是有差异的学生”。因此针对差异性,可以实施分层教学策略,最大限度地利用学生的潜能实施教学过程分层,放手让学生独立思考,展示学生个性,从而使每一个学生都得到发展。使数学课堂教学真实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