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3-10-18 10:22:33
序言:写作是分享个人见解和探索未知领域的桥梁,我们为您精选了8篇的财务资金风险管理样本,期待这些样本能够为您提供丰富的参考和启发,请尽情阅读。
关键词:资金 财务风险 管理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各大中小学虽有了一定的发展,但对中小学资金的控制却出现了不少的问题。其中,一部分中小学由于存在资金管理力度不足或因资金管理手段落后等问题,致使中小学的资金使用效益低下,严重阻碍了中小学的健康发展。尤其是在教学竞争压力越来越大的现代社会中,要想保持中小学的核心竞争力,就必须加强对中小学资金的管理,才能推动中小学校稳定健康的向前发展。
一、加强投资的管理,加强资金的计划管理
加强对中小学资金的管理,首先应建立起一套科学、合理、完善的资金投资决策机制,以便能够更好的控制风险。尤其是在教学基础设施项目投资决策过程中,一定要明确彼此的之策以及具体的操作实施流程,建立完善的调查审核机制,以便能够更好的规避教学基础设施项目投资风险。
中小学的资金管理主要包括基础设施投资和教学研究过程中资金流以及价值流的管理。通过加强投资过程资金流与价值流的管理,能让中小学进一步明确教学基础设置投资项目的进度完成情况以及该项目的价值实现情况,然后通过评估固定资产的投资完成率以及后续的使用维修率,明确该项目投资能获得多少实际收益,充分突出项目投资管理的价值。此外,在对投资活动的资金收支管理过程中,应坚持以资本预算为基础,以资金营利性为管理核心,紧密根据项目计划预计投资资金,从而有效实现对投资活动资金收支的管理,进一步明确资金的流入与流出情况。
资金管理的核心工作在于根据预算得出资金的管理计划。有了资金管理计划,中小学才能进一步明确自身的财务预算,进而根据财务预算与中小学近期的发展情况制定合理的发展策略。因此,中小学应积极进行资金预算与计划管理体系的建立,以明确资金的调配与变动情况,进而形成集年度资金预算、季度资金滚动计划、资金调剂周计划为一体的资金预算与计划管理体系。
二、加强制度建设管理,保障资金的合理运用
建设完善的资金管理制度,首先要以明确的财务资金管理为基础。完善资金制度建设需制定专项的财务资金管理制度,而完善的资金管理制度体系须有管理资金的具体方法、流程以依据等。同时,相关中小学应加强对中小学自身的资金配置管理和中小学内部账户的管理,继而保证资金利用的合理性。针对中小学所涉的各项资产类以及负债类账目都应根据严格按照相应的管理流程进行。最后,中小学的资金管理模式应与中小学的财务组织体系相结合,明确财务资金管理过程中的关键流程。同时,还应针对关键的财务资金管理内容,制定具体的实施原则,设立专门的操作部门,从而保证中小学资金的合理运用。
(一)建立授权审批制度
在现代中小学的快速发展过程中,只有拥有了科学、合理的审批制度,才能保证该中小学稳定健康有序的运行。健全的审批制度是中小学收获良好资金管理效果的最重要的保障。因此,现代中小学必须重视审批制度的建立。其中,审批制度的建立必须严格遵循以下四个基本特点,即清晰的产权、明确的权责、政企的分开与科学的管理。只有具备了以上四项基本特点,才能体现出良好的中小学制度规范。具体而言,中小学的审批制度主要包括如下两个方面:“软”因素与“硬”因素,所谓软因素,即中小学在实施内控管理时,应秉持“以人为本”的管理原则,结合员工的实际需求,如此才能保证好的管理效果。而硬主要体现在中小学的各项规章制度,对于中小学的规章制度不能仅仅体现在纸面或口头,而是应严格执行,将中小学制度落到实处,且无论其职位高低,权力多大。只要违反了规章制度都必须受到相应的出发,这样才能让中小学的资金管理发挥其应有的效果。
(二)完善资金预算制度
完善的资金预算制度是中小学资金管理安全的重要保障。对中小学来说,资金的预算是否合理往往影响到中小学是否能正常运行,所以完善的资金预算制度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在完善的资金预算制度管理下,应该有效提升中小学资金使用管理的安全能力。同时,中小学员工也应根据资金的预算来使用中小学资金,确保资金使用的合理性。
(三)建立资金风险预警机制
建立资金风险预警机制,其目的在于加强对财务与资金管理运营的分析。通过对中小学内部财务与资金管理流程的分析,尤其是做好对重要财务科目的分析、防范与监督工作,能有效减少资金风险的发生,帮助中小学规避资金风险。此外,通过建立财务预警机制,能在较大程度上强化财务分析这一岗位的职能,使其能为中小学制定完善的决策提供可靠的依据。
三、加强中小学信息平台建设,构建共享财务管理中心
为帮助中小学获得更加卓越的绩效,中小学应积极构建基于网络的信息共享服务系统。而构建信息共享系统的目的在于:一是为财务资金管理体系制定统一的政策标准。统括会计、财务、授权等标准的统一;二是为会计科目树立统一的标准,并找准数据的定义,促使中小学内部统一与标准化的实现,从而简化管理,提升中小学的资金使用效率。
总之,对于各个中小学而言,资金管理均是中小学财务管理的核心。尤其是一些办学规模较大的中小学,若能对资金实行合理、集中统一的管理,有利于统一协调财务资源与财务之间的关系,充分发挥财务的监督职能,从而有效实现当代中小学资金良性循环应用的目标。
参考文献:
[1]任静,司艳伟.营运资金管理与财务风险及公司业绩研究文献综述[J].中国证券期货, 2013(6):149-150
[2]都经国.施工中小学加强资金管理减少财务风险的对策[J].魅力中国, 2010(27)
一、企业财务管理中金融投资风险的简要概述
(一)企业金融投资风险的概念
一般来说,所谓的企业金融投资指的是在金融市场上,企业的一切有关金融买卖的投资行为。而企业的金融投资风险指的是,在开展具体投资活动的过程中,对投资活动的未来收益存在着不确定性的判断,投资可能会面临着损失,甚至是连本金都不能够收回,这些不确定性因素的存在,就伴随着一定的风险。金额投资的风险,贯穿于金融投资的全过程,在金融体制不够健全与市场不确定性因素的影响下,企业在开展金融投资活动的过程中,就会受到许多不可控因素或者是偶发因素的影响,阻碍着企业正常的经营活动。为此,就需要重视风险管理,提高风险识别与风险防范的能力。
(二)金融投资风险的类型
从引发风险发生的环境上来说,可以将金融投资风险分为外部风险和内部风险。而外部风险又可以进一步划分为金融市场的波动风险、政策风险、资本市场结构的缺陷风险以及流动性风险等。内部风险主要是由企业内部的各项客观因素引起的,有投资制度风险、金融投资操作的人员风险、风险的控制制度不够健全等。
二、企业财务管理中金融投资风险的主要类型
(一)金融投资的决策机制风险很多
企业在开展金融投资决策的时候,常常会忽视对投资风险的详细分析,单方面地追求某些投资项目带来的高收益,没有意识到高收益背后存在的高风险,就盲目地进行投资。开展金融投资决策,是需要严格地按照有关的内部程序来进行,当企业在面临重大的金融投资决策的时候,就需要由专门机构或者是中介机构,来开展投资项目的可行性研究分析,并且还需要组织投资审议,在经过科学的研究与分析后,才决定该项决策是否需要投资。部分企业缺乏完善的投资决策制度,在需要投资的时候,缺乏可行性分析,对投资的金融产品与项目没有深入的了解,盲目地购入与企业自身经营情况不相匹配的金融投资产品,就会带来一定的风险。
(二)金融投资操作人员的风险
在企业开展金融投资活动的过程中,有专门的操作人员是专门负责企业的金融交易活动的,担负着重大的责任。因此,金融操作人员的素质水平与其道德水平都显得极其重要,会直接与企业的金融投资风险相互联系在一起。一些企业在组织内部机构的时候,在金融投资操作人员岗位的调配上,常常忽视了操作人员的专业素质,容易出现将财务人员调配到该岗位的情况,也缺少对操作人员的培训和锻炼,操作人员在负责投资决策项目的时候,往往会出现各种失误,就会降低企业的实际收益。与此同时,一些缺乏职业道德操守的操作人员,为了能够满足自身的利益需求,可能会利用职务的便利,故意地泄露或者是故意操作失误,对企业的金融投资造成严重的损害。
(三)金融投资风险的控制机制不够完善
企业在进行金融投资决策的时候,风险投资机制不够完善是影响其收益的重要因素,风险贯穿于投资活动的全过程。在金融投资的过程中,会受到很多不确定因素的影响,一旦出现风险,就会给企业带来巨大的损失,甚至是直接动摇企业的正常经营。在实际中,有很多企业的金融投资风险控制机制不够全面,没有严格地落实到日常的金融投资交易管理的各方面。很多企业缺乏对投资金融产品的有效监督与控制,在一定程度上也忽视了对企业资产的管理。有关人员对金融投资风险的识别能力低,并没有对金融投资风险保持着的警惕性与敏感性,无法及时地识别有关的风险。再加上一些风险控制机制不够全面与具体,无法真正地在日常经营过程中发挥出风险控制机制的作用,风险控制机制流于形式,就会加大企业的投资风险。
三、企业财务管理中应对金融投资风险的措施
(一)规范金融投资人员的岗位责任制度
企业要提高金融投资风险规避的能力,就要以金融投资业务的需求为核心,健全严格的岗位责任制度,能够明确各个工作之间的内容与范围,确定相关机构与岗位的职责与权限,坚持不相容职业相分离的原则,相互分离决策、执行、资金管理与财务部门等岗位,并且还需要加大制约与监督的力度,严格禁止同一个部门或者是个人来负责办理交易性金融投资业务的全过程,以及未经授权的人员参与到金融风险投资业务的过程中。此外,企业还需要健全金融投资人员队伍,加强对投资人员的业务培训,完善投资操作人员在金融、财务、投资、计算机以及法律等专业的知识结构,重视操作人员的职业道德素质,不断提升其综合能力,进而减少内部风险发生的概率。同时,还可以借助于薪酬机制,加强绩效考评,将金融投资人员的利益与企业的投资利益整合在一起,来确保金融投资人员不会做出损害企业利益的行为。
(二)健全规范的金融投资决策
提高金融投资风险的规避能力,就需要健全授权审批制度,也就是说,需要按照投资项目的重要性与投资金额的大小,由不同的机构来审批相关的项目。如果是重要的、投资金额大的项目,应当要召开董事会,来商讨有关的投资决策,并且还要争取到2/3以上的股东投票权,才能够进一步开展该项金融投资项目。另一方面,还需要健全投资追责制度,将企业的投资效益与有关的投资决策人员的利益相互结合起来,当该项金融投资决策发生亏损的时候,参与到其中的决策人员也需要承担相应的责任,从而来激发决策人员对项目的责任心。此外,企业的投资部门还需要定期向管理层与董事会提供金融投资工作的有关报告,详细地记录该段时间内金融投资的盈亏情况,进行投资结果分析,并且还需要提高风险辨别的能力,寻找潜在的风险,加以防范。
(三)构建金融投资风险管理体系
首先,企业的领导者与管理者需要树立良好的风险意识,认识到风险管理对企业的重要意义,健全科学的金融投资风险防范的应急机制。比如说健全组织机构,成立专门的风险管理部门,能够统一地管理企业所面临的各项风险,及时制定金融投资风险的预防措施。其次,还需要健全内部的经营管理体系,提高各项活动开展的规范性。并且,还需要提高对自身经营状况的认识,站在全局的角度上,考虑自身可以承担金融风险的大小,切记盲目地开展金融投资决策,而是应该在科学的、可行性分析的基础上,进行各项的投资决策。最后,还需要健全相应的风险防范措施,制定完善的风险应急预案,考虑风险的损失,开展严格、规范的管理。
关键词:施工企业;资金;财务风险;措施
企业的财务活动中,资金是一项高流动性的资产,是企业赖以生存发展的血液,因此资金管理是企业财务管理的核心内容。在建筑市场竞争异常激烈的情况下,施工企业要想取得、巩固、扩大市场份额,必须具备强大的竞争实力,雄厚的资金是竞争实力的基础和保证。但目前施工企业工程垫资越来越多,拖欠工程款居高不下,资金紧张的矛盾日益突出,严重制约了施工企业的生存和发展。施工企业具有工程项目分布点多、生产周期长的特点,如果不能很好地组织企业的资金周转,企业将会陷于资金短缺的境地。短期的资金短缺暂时可以通过举债来缓解,如果资金短缺在长时间内不能解决,那么企业就可能面临破产清算的局面。因此,财务及时了解企业资金状况,发现资金短缺,并积极地组织筹措资金,是施工企业保持持续发展的重要保证。
一、资金管理现状
现在大多数的施工企业患上了严重贫血症――资金紧张,究其原因,不外乎两种:外部原因和内部原因。外部因素主要有:建筑市场竞争激烈,僧多粥少,能到手的项目少;招投标工作不规划,低价中标的项目多;社会保险制度尚不健全,社会负担过重;筹资渠道单一,金融机构信贷机制不够完善,企业筹资困难,建设资金不能及时到位;建设单位拖欠施工单位工程款项等。内部原因主要是:成本管理失控,亏损严重;资金使用计划性不强,经常出现青黄不接的局面;施工项目多,资金分散,无法发挥资金集约性优势;合同管理工作力度不强,该结算的款项漏结或未及时结算,应调价补差、索赔的项目未能及时办理等。
另外,随着建筑行业招标制的普遍采用,施工企业的经营范围得到空前的扩展――施工项目增加且分布地域分散。怎样对这些项目实施管理呢?目前,施工企业普遍采用能调动项目负责人积极性的分权制,即组建相对独立的项目经理部对中标项目实施经营管理。这样,单个项目的管理问题解决了,但对整个公司的资金管理却产生了一系列不利影响。首先是引起资金分散,削弱了企业总部资金的调控力度。其次限制了企业总部的融资功能,制约了企业的发展。另外,由于不能有效、及时地调度资金,就会制约企业总部投资权的行驶和融资功能的增强,从而影响企业的发展。三是不利于企业总部对各项目经理部实施监督与控制。企业总部作为承担民事责任的法人机构,对其所属单位的重大事项应当拥有知情权,但如果下属单位什么都可以自主 (尤其是财权),就会弱化企业总部的知情权,从而弱化控制权。
二、造成施工企业财务风险的原因
1.外部成因
(1)施工企业财务外部环境的多变性和复杂性,是产生财务风险的主要外部原因。施工企业作为市场经济的主体之一,它的财务管理不例外地置身于复杂多变的客观经济环境中,并极大地受到这些因素的影响,一旦施工企业没有健全的财务管理系统,缺乏抗御这些风险的财务能力,势必导致企业的理财失败。例如我国国内建筑业竞争异常激烈,建筑资源相对缺乏,“僧多粥少”的矛盾日益突出,一部分实力较弱的施工企业面临着吃饭难的困境,甚至退出建筑“舞台”,加之市场经济行为的尚不规范,“暗箱操作”、地方保护等加剧了建筑市场的混乱,竞相压价又使得建筑产品价格背离其价值,造成价格扭曲,从而增加了财务风险。
(2)建设资金短缺,过度的垫资施工造成施工企业财务紧张,施工企业举步维艰,财务风险加大。目前,建筑市场垫资施工的倾向越来越明显,这不仅严重干扰了施工企业的工程建设管理,而且严重制约了施工企业的生产和经营。垫资施工给施工企业带来的直接后果是大量占用了施工企业的生产资金,更为严重的是,造成施工企业债台高筑,财务费用增大,并引发连锁反应,如对供应商及银行等的巨额债务影响了企业再融资能力,损害了施工企业在新一轮投标中的竞标能力等等,从而形成施工企业的财务风险。此外,垫资施工加大了工程款的回收难度,增加了企业财务风险。
(3)随意性的工程变更既延误工期,也易引起经济合同纠纷,继而造成施工企业的财务风险。由于建设单位设计阶段未作充分的考虑,施工过程中临时提出设计图纸变更要求,容易打乱施工企业的施工规划和组织管理。特别是施工企业在建设单位提出变更要求时,如果未及时对变更内容进行合同续定,往往导致合同双方权利义务的不明确,最终在结算价款和合同履行上引起纠纷,形成施工企业在财务管理上的风险。
(4)建筑施工合同显失公平,施工企业的合法权益得不到有效保障。由于施工企业在市场竞争中的被动地位,难于与建设单位在合同中取得平等一致,而且施工企业正当权益的保护在合同条款约定中不明确。当前,部分建设单位有意拖延工程结算的办理,致使工程造价得不到及时确认,工程拖欠款数额不明,施工企业隐性应收款增多,不利于清算内外债务,财务风险更加突出。
2.内部成因
(1)财务决策缺乏科学性和周密考虑导致决策失败。施工企业在实施财务管理的过程中,经常性地要进行相关财务决策。由于施工企业财务预测的局限性,加之决策在执行中应对各种可能情况的措施不力,化解风险的能力受到限制,因而不能摆脱财务风险的肆虐。如固定资产投资缺乏相对稳定期以及使用对象,造成固定资产闲置,不能充分发挥其效用;在对外投资上由于对投资项目的预期收益估计不足,过分地强调前瞻性,缺少对项目深层次的市场分析,具有盲目性;承接某个施工任务不考虑投资方的资信状况,背着沉重的资金压力仓促上马等等。
(2)对以人为本的理念认识不足,风险意识不强。施工企业从签订合同开始,就要对风险作出必要的估计,许多施工企业的财务管理人员认为只要做好会计核算,管好用好资金,缺乏必要且全面的风险意识,以至形成片面性的财务行为。譬如融资是解决施工企业某一期间资金困难的有效途径,同时它也会成为一种负担,不顾一切地融资同样会使施工企业陷入两难的境地。相当一部分施工企业负债资金比例过高,资金结构不合理,财务管理形同于债务管理,财务负担沉重,偿付能力严重不足,存在着巨大的财务风险。
(3)企业内部控制制度尚不健全,财务管理系统不够科学。内部控制制度作为搞好财务管理的先决条件,它的健全与否直接关系到施工企业财务管理的成败。值得注意的是,目前在施工企业内部推行的工程项目管理中存在着以下薄弱环节:一是内部责任合同签订不及时,承包主体的责任义务不明确,责任指标不能及时到位;二是成本控制乏力,节约能力差,财务收支计划未引起足够重视;三是项目部拥有完全独立的材料采购权,在利润的实现上有相当大的调节空间,甚至会引起一些莫名的债务纠纷;四是项目产值统计弹性较大,对债权的管理增加了难度,加上施工企业没有相应的索赔制度,不利于工程款回收率的提高;五是财务管理只重视基础工作的管理,不注重财务分析,事中控制不力。
(4)施工企业内部财务关系混乱。施工企业内部的部门与部门之间,本企业与上级主管企业之间在资金管理和使用、利润分配、资产抵押等方面存在权责不明、工作衔接不到位的现象,以致造成资金使用效率低,资产的安全性和完整性得不到保证,财务状况混乱,从而产生财务风险。
三、施工企业预防财务风险的措施
财务风险对施工企业的影响是巨大的,防范和化解财务风险,是施工企业财务管理的重要内容。为此,必须采取果断措施,提高对财务风险的认识和抗御财务风险的能力。
1.建立健全适应财会环境变化的财务管理系统
财务风险的外部成因虽不能从企业内部予以制止,但施工企业必须有相对应的措施,以降低因外部环境变化给企业带来的不利影响。譬如,由于垫资施工面临着巨大的财务风险,因此施工企业对此必须高度关注。实际操作中要洞察垫资施工的背景,做好垫资项目风险的识别:一是在投标阶段要认真研究招标文件,考察业主资信状况和项目资金来源及落实情况,搞好经济评价和风险分析,做好合同评审工作;二是在合同签订过程中应尽可能地约定发包方办理支付工程款的担保,约束业主按合同约定及时支付工程款;三是在施工过程中施工企业要对垫资合约的履行实施严格的过程管理,采取相应的措施防止损失的产生;四是要充分运用《合同法》第264条对施工企业法定权利的保护,而且要为真正实现优先受偿权的适用创造充分的条件。总之,要认真分析外部环境的变化情况,掌握其变化的趋势和规律,要设置高效的财务管理机构,要提高财务人员的预测、分析水平,当前特别要造就一支懂经营、会管理、通晓国际惯例、反应敏锐的财务管理队伍。
2.充分提高施工企业员工特别是财务人员风险意识
施工企业管理人员在为企业追求收益的过程中,都应该把防范财务风险贯穿于工作始终,对各种潜在的风险要充分考虑,而财务人员更应该谨慎面对,做好防范。防范并化解财务风险的过程实际上是为企业减少损失的过程,因此必须具有如下风险意识:第一,要树立经营风险意识,警惕因片面追求承揽业务而忽视合同质量、盲目扩张带来的风险。第二,要树立管理风险意识,施工企业在给自身定位时要从实际出发,特别是在扩大规模的过程中,要严格地加强内部管理,防止效益流失,通过建立科学的企业管理体系,保证企业健康发展。第三,要强化资金风险意识,施工企业在承接任务时,一般要开具诸如投标保函、履约保函、预付款保函等资信担保,有的项目还需要按照合同约定存入一定数量的保证金,因此施工企业财务部门必须要考虑这些因素中潜在的财务风险,进行必要的可行性分析,建立全员全方位防范资金风险的管理体系。第四,要树立偿债风险和信誉风险意识,即要正确处理资本收益率与资金成本率之间的关系,充分利用财务杠杆,合理举债,在保证企业负债得到有效清偿的前提下维护好企业的形象,取得良好的社会信誉。
3.提高财务决策的科学化水平,完善企业内部控制制度
财务决策水平的高低直接决定着财务管理工作的效果,主观臆断是产生财务风险的催化剂,因此施工企业财务部门必须做好决策前的科学论证工作。一方面,要努力提高财务人员的专业水平,尽可能减少经验决策和主观决策;另一方面,要建立符合企业客观实际的财务管理制度,完善内部控制规范,从客观上保证财务工作不出差错。特别在固定资产投资决策、筹融资决策、对外投资决策和项目成本管理控制等方面必须采用科学的方法,充分考虑影响决策和管理的各种因素,选择最优的决策方案和控制手段。譬如在融资决策上应确立“先内后外,先债后股”的融资原则,通过加大企业收益留存比例、计提固定资产折旧、无形资产摊销而形成内部资金来源,在进行外部筹资时应结合利率走势等因素来确定长短期资金的比例以及计息方式等。
4.理顺企业内部财务关系,明确施工企业财务风险监管机制
财务管理固然是施工企业财务部门的主要工作,但它渗透到企业内部各部门的工作中,因此施工企业要明确内部各部门在财务管理上的地位、作用及应承担的职责,并赋予其相应的权利,真正做到权责分明,各负其责。在确定内部利益分配关系上,应兼顾企业各方利益以调动各方面参与企业财务管理的积极性,把责、权、利相统一。要加强上下级(或母子公司)之间的财务联系,互通财务信息,及时反馈财务状况,防止财务危机的发生。
防范施工企业财务风险的另一措施是要建立健全财务风险的监管机制:一是要建立全过程的财务风险预测、分析及控制机制;二是要建立和完善财务风险预警机制。通过运用定量和定性的分析方法对财务风险的存在及其原因进行客观剖析,建立风险档案,并对企业的资本营运和生产经营过程实施跟踪、监督,发现异兆即着手应变,以避免或减少风险损失。
关键词:企业 资金预警 分析 研究
资金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基础,是进行经营活动的血脉,其高流动性使之能任意转换为其他任何类型的资产,如发生管理不善、资本结构不合理、项目投资失败、信用政策过于宽松等方面情况,极易引发资金风险。“巴林银行”倒闭、“中航油事件”都是由于资金风险管理方面的缺失,给市场和所在国带来了巨大的损失。正是由于资金本身的特点决定了企业加强资金风险管理成为当务之急。
一、企业资金风险管理的意义
1.加强资金风险管理有利于企业规避和降低资金风险,保证资金安全完整。
2.加强资金风险管理有利于提高企业资金使用效益。在加强资金风险管理、防范资金风险的同时,通过加速应收款及存货的周转率及减少坏账损失等措施,可加快资金周转,减少资金沉淀,提高资金使用效益。
3.加强资金风险管理有利于提高企业的管理水平。加强资金风险管理不仅能促进公司依法经营、规范运作,还有利于进一步发现经营管理上的薄弱环节,从而促进企业管理水平的提高。
4.加强资金风险管理首先要对资金风险进行识别,这就需从资金风险的成因入手进行分析。
二、资金风险的成因
1.由于内部人员道德素质不高及管理不善引发的贪污、诈骗、挪用等违法乱纪行为。
2.资金预算管理混乱或缺失,形成借款混乱,举债规模过大、负债利率过高及负债结构失调,导致利息支出增多或者负债资金与企业经营需要不匹配,进而导致资金链断裂。
3.决策随意性大,形成乱投资、乱担保、乱拆借,从而债权债务缠身、资金短缺,给生产发展造成严重影响。
4.信用政策过于宽松,形成大量应收账款,且应收账款催收不及时,发生坏账损失等。
5.内部监督不力。企业缺乏有效的内部监督机制,导致资金管理严重失控、资金流量不明、流动资金不足等,这些资金内部控制的失控状态,加剧了企业的资金风险。
总之,影响企业资金风险的原因是多方面的,这就要求我们应尽可能采取措施来规避或防范资金风险。
三、企业资金管理中的突出问题
(一)财务信息失真
相当多的企业财务信息不透明、不完整、不及时。企业的高层决策者难以获得准确的财务信息,搞不清楚基层的资金情况,使得汇总起来的信息普遍失真,会计核算不准,报表不真实,有时合并的会计报表还掩盖了下属单位的实际经营情况。
(二)监控不力
大中型企业中,对多资金运作环节普遍存在着监控不力的问题,尽管企业内部设置了一些监督岗位,也制定了多种监督制度,但是因为种种原因难以及时有效地发挥信用。相当多的企业在重大投资等问题上还没有形成有效的决策约束机制,领导法治意识淡薄,往往是个人说了算,资金的流向与控制脱节。
(三)资金使用效率低
企业资金集中管理和内部资金分散的现实矛盾已成为现阶段企业财务资金管理中突出的问题。子公司多头开户的现象比较普遍,资金管理严重失控。投资决策随意性大,有些企业不顾自身的财务和发展目标,盲目投资,投资失误较多,损失严重,使本来就十分紧张的资金状况雪上加霜。资金沉淀严重,库存占用比例过高,欠款居高不下,流动资金占用有增无减,周转缓慢,企业信誉和赢利能力下降。
四、企业构建资金风险的预警机制
为确保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必须建立一整套行之有效的企业财务预警分析系统,而做好企业财务预警分析,首先要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基础工作。
(一)编制现金流量预算
由于企业理财的对象是现金及其流动,就短期而言,企业能否维持下去,并不完全取决于是否盈利,而取决于是否有足够现金用于各种支出。财务预警分析的前提是企业有利润。对于经营稳定的企业,由于其应收、应付账款及存货等一般保持稳定,因此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一般应大于净利润。企业现金流量预算的编制,是财务管理工作别重要的一环,准确的现金流量预算,可以为企业提供预警信号,使经营者能够及早采取措施。
(二)建立短期和长期财务预警分析指标体系
对企业而言,在建立短期财务预警分析系统的同时,还要建立长期财务预警分析系统。在评价企业发展潜力方面,选择业务收入增长率和资本保值增值率,采用经改进的标杆系数法对企业进行综合评价,对选定的每个评价指标规定两个数值,一个是满意值(先进水平),一个是不允许值(下限值),设计并计算各类指标标杆系数,可以定量化企业的财务状况。
(三)结合实际采取适当的风险策略
在建立了财务预警分析指标体系后,企业对风险信号监测,如出现库存产品积压,质量下降,成本上升,就要根据其形成原因及过程,制定相应切实可行的风险管理策略,降低危害程度。面临财务风险通常采用回避风险,控制风险,接受风险和分散风险策略。其中控制风险策略可进一步分为预防性控制和抑制性控制。前者指预先确定可能发生的损失,提出相应措施,防止损失的实际发生;后者是对可能发生的损失采取措施,尽量降低损失程度。
(四)加强财务活动的风险管理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筹资活动是一个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起点,管理措施失当会使筹集资金的使用效益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由此产生筹资风险。对于所有者投资而言,不存在还本付息问题,可长期使用,自由支配,其风险只存在于使用效益的不确定性上;而对于借入资金而言,企业在取得财务杠杆利益时,实行负债经营而借入资金,从而给企业带来丧失偿债能力的可能和收益的不确定性。企业在经营管理中,要建立财务危机预警指标体系,加强筹资、投资、资金回收及收益分配的风险管理,实现企业效益最大化。
(五)建立企业财务信息数据库
以财务指标体系为中心,通过对财务指标的综合分析、预测、及时反映企业经营情况和财务状况的变化,并对企业各环节发生或将可能发生的经营风险发出预警信号。
(六)加强对企业财务经营资料的分析
利用及时的财务数据和相应的数据化管理方式,将企业所面临的危险情况预先告知企业经营者和其他利益关系人,并分析企业发生财务危机的原因和企业财务运营体系隐藏的问题,以提早做好防范措施。
(七)合理规避财务风险
在财务风险性状及成因分析的基础上,提高防范风险的规避、布控、承受、转移和对抗能力,利用资产负债率、净资产收益、总资产周转率、营运资金占总资产比率等财务指标进行预警分析,施加有效预控。
五、建立企业财务预警系统应注意的问题
首先,必须健全企业内部控制制度。内部控制制度健全与否直接关系到财务预警模型中各种指标、财务比率计算的真实性。因此,建立财务预警系统的前提是企业要有一个健全有效的内部控制制度,并且可以得到一贯执行,否则预警系统的功能将会大打折扣。
其次,定性和定量分析相结合,提高财务预警系统的效用。随着投资规模的扩张,竞争程度的加剧,企业面临的风险和危机与日俱增,这时的预警功能决不仅仅是计算几个比率,对比几个指标所能实现的,必须创建系统的方法库和模型库,全面使用现代计算机技术、网络通信技术、数据库技术以及管理学、财务学、运筹学、统计学、模型论和各种优化技术,在重视定量分析的同时加强定性分析方法的应用。
最后,加强财务预警系统的后续管理。它可以保证预警系统的正常运行和预警功能的充分发挥。后续管理工作通常包括:日常监管和维护,保证预警系统与其他管理系统之间数据接口通畅、数据共享充分;财务业务数据、指标体系、预警临界标准等有序更新。保证预警功能的准确和及时;保障各项数据库的安全和完整,数据是预警系统发挥功能的基础,加强数据库的防病毒入侵、防黑客盗取、防非法操作等措施至关重要。
参考文献:
[1]张宁,李哲威.公司资金管理初探[J].黑龙江科技信息,2009
[2]吴建宾.经营工作中如何规避和防范资金风险[J].现代商业,2011
[3]陈永新.浅谈企业资金风险控制[J].吉林省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9
[4]杜涛.企业在财务管理中资金风险的控制与对策[J].中国商界.2010
【关键词】 企业资金 资金风险 控制措施
资金对于一个企业而言,是其谋求生存与长远发展的根本基础,也是企业日常进行生产经营活动所必须的血液。如果企业因为内部管理不善而引起资金的短缺,可能会使得企业面临着极高的融资风险和利率风险,进而导致企业的资金链断裂而出现重大的财务危机,甚至使企业面临破产的情况。因此,改进和完善企业对于资金的管理措施,控制企业资金的风险,才能够保证企业在竞争激烈的市场环境下提高资金的安全性和效益性,帮助企业争取更大的生存空间和保持竞争优势,为企业的战略发展打下坚实而稳固的资金基础。
一、企业资金管理存在的主要风险
风险源于企业在经济活动中的不确定性,在市场化程度不断提高的背景之下,企业在决策的过程中所面临的这种不确定性越来越多。例如,为了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中获得和保住更多的市场份额,企业往往会采用过度宽松的信用政策,这样就会大大降低企业的应收账款周转率,延长应收账款的周转天数,导致企业很可能面临着大量款项无法收回的风险,增加了企业的坏账损失,对于企业的资金安全而言十分不利。目前,我国的许多企业在资金管理方面存在着较多的不足和局限,企业资金管理存在的主要风险有以下几种。
1、企业的资本结构不合理
企业资金来源分为权益性的资金和负债性的资金。在欧美等资本市场较为完善的国家,企业更倾向于获得权益性的资金。但是目前在我国,企业的资金更多的是通过银行等金融机构取得债务型的资金,这样企业的资产负债率就会过高,造成企业资本结构的不合理;同时,企业资金的使用成本也较高,企业背负着沉重的财务负担,需要在资金管理中经常面临着到期偿还本息的压力,时刻考验着企业的偿付能力,导致企业资金风险的产生。
2、企业资金管理缺乏科学有效的控制制度
企业为了确保资金的安全往往会设置一些职责分离的制度,比如采购资金的申请、审批与复核需要不同级别的人员来执行,保管现金的出纳人员不能够进行会计账务的处理等等,但是这些做法都只是资金管理中的一小部分,并没有一个完善的控制制度来进行有效的资金管理。同时,科学的资金管理控制制度必须要通过相关的负责人进行严格执行才能够保证其有效地发挥作用,在经济活动中许多企业往往过分强调效率优先而忽略了程序和制度的重要性,这样很容易被一些为了谋求自身利益的个人或小团体有机可乘,通过造假或者合谋钻了企业资金管理控制制度中的空子,使得企业遭受重大的损失。
3、企业的资金使用效率低下
目前许多企业都直接或间接涉及到多个行业和领域,有些企业可能直接涉及多个行业,有些企业则是通过控制子公司的方式涉及多个领域,在这种涉及多行业或领域的情况下,企业普遍采取资金集中管理的模式,但是由于每个行业都有自身的行业特点和特殊性,在资金的需求、筹集、使用和回收等方面都有较大的差异,这样就会使得企业在进行资金的集中管理时融资和投资决策的困难性变大,并可能与内部资金的使用需求发生冲突,占用较多的流动资金,资金周转和回收缓慢,降低企业短期支付能力和长期的偿付能力,导致企业资金使用效率的低下,不利于企业对资金使用和管理。
4、企业管理人员对于资金管理的风险意识不强
由于宏观环境的复杂性和政策的多变性,如果企业的资金管理制度和做法不能够快速持续有效地应对复杂多变的外部环境,那么像持续增长的通货膨胀率、不断变动的市场利率以及国际货币性资金的持续贬值等都会给企业的资金管理带来很大的外部风险,使得企业的资金非常不安全。目前而言,我国许多企业的管理人员对于资金管理的风险意识不高,在融资和投资的决策时随意性都很大,常常根据个人的喜恶来判断,并没有通过客观的数据或有效的调研来进行决策。同时,也因为管理人员对于资金管理的风险意识不高,即便企业设置了相关的资金风险控制制度,往往也会由于监督不力而导致这些制度难以得到有效执行,甚至形同虚设,这将会使企业的资金管理产生巨大的风险。
二、改善企业资金管理风险的控制措施
企业资金管理的风险是客观存在的,只要企业进行生产经营,就必然会产生不确定性的风险。但是为了加强企业资金安全的管理,企业能够通过改善控制措施来规避或者降低资金风险,改变资金管理传统重核算轻管理的观念和进一步强化风险意识,对各类风险加以科学的预测、识别和应对,以确保企业资金运动的安全性和稳定性。为实现企业资金管理的安全和效益,可以通过以下的措施来改善企业对资金管理风险的控制。
1、优化企业的资本结构
在进行融资决策的时候,要充分考虑企业资本的结构,根据企业自身和行业的特点来优化企业的资本构成。由于负债资金具有财务杠杆的效应,因此如何通过适度的负债来有效发挥财务杠杆的作用,提高企业的资本利用效率从而增加企业收益是企业首先需要考虑的重要问题。如果资产负债率过高,也就是企业更多地通过银行等金融机构获得负债性的资金,那么意味着企业要支付更多的财务费用和承担更大的财务风险,在企业长期获利能力一般的情况下,企业陷入重大的财务危机的风险非常大;如果资产负债率过低,企业更多的资金是来源于权益市场,虽然降低了企业的财务费用,但是企业的综合资金成本会增大,而且过低的负债水平往往不能够满足企业日常生产经营和进行业务扩展的需要,不利于企业扩大规模和长远的发展。当投资收益率大于负债利率时,财务杠杆能够发生积极的效应,为企业带来更多的额外收益;当投资收益率小于负债利率时,财务杠杆则会发生消极的作用,降低企业的收益。那么,企业通过合理分析、预测行业和项目的投资收益率,比较投资收益率与负债利率的大小,从而进行融资和投资的决策,减少决策的随意性,不仅能够有效发挥财务杠杆作用为企业带来更多的收益,同时还能够有效地控制资金风险,使企业的资本结构更加合理。
2、完善企业资金风险控制制度
想要在日常的生产经营等经济活动当中控制资金风险,企业需要采取相应的措施来制定和完善企业资金控制制度。需要建立的资金控制制度主要有:一是企业资金的授权和审批制度。在企业使用资金时,应当根据宏观的市场环境和自身的实际情况来设立资金分级的授权和审批标准,依照审定的资金额度和范围对资金进行使用管理,并对资金的使用情况进行及时的跟踪和反馈以确保资金的安全和高效使用;二是内部资金集中管理调拨控制。企业根据各个子公司或者部门对资金的需求采取集中管理模式,统一由集团总部或企业总部根据需求进行筹集资金以优化企业资本结构和降低融资成本,再将资金通过调拨分配给各个子公司或部门,并对资金使用情况实行记录和控制;三是不相容的职责分离的资金管理模式。资金的授权审批需要不同的部门和不同级别的人员进行,高层管理人员不能而凌驾于内部控制制度之上,必须严格执行相关的分离制度,才能确保企业资金的安全和减少资金管理的风险。
3、树立企业资金的风险管理意识,加强企业融资和投资管理
企业的高层管理人员和财务人员应当对国际市场的变化和国家经济政策保持高度的关注,增加对宏观环境变化的预见性,合理预测和判断汇率、利率等变动趋势,通过客观的市场调研结果来为企业制定资金的需求和投放,树立和强化企业资金的风险管理意识,减少由于宏观环境变化等影响因素而带来的资金操作风险。同时,企业应当通过较为科学的方法和依据来作出更为精准的预算,根据预算来作出与企业自身所处行业和所处发展阶段相适应的融资和投资决策:首先应当加强对确立内部融资和外部融资的比例和规模的管理,在保证企业充分运用财务杠杆的前提下尽可能采用内部融资以降低融资成本;其次应加强对应收款项的回收管理,有利于企业资金的快速回笼和制定更合理的信用政策,提高企业资金的流动性和安全性;再次还应加强对资金投放的管理,确定收益合理和企业能力所及的项目,减少投资高风险的领域或项目,通过合理的投资决策来稳定企业的收益并减少闲置资金以大幅提高企业资金的使用效率。
4、建立企业资金风险预测机制
为了更好地抵御企业资金所面临的各种风险,除了在企业的管理人员和财务人员当中树立风险管理的观念之外,建立和完善风险预警机制也是必不可少的重要方面。从企业资金的提供、调拨、分发到周转、回收等各个步骤都需要建立一套科学的资金风险预警和监测指标体系,根据资金安全系数、资金使用效率以及债务风险的水平与同行业进行横向对比,以及与自身的历史同期进行纵向对比,从而判断资金风险的高低。通过重视风险发生可能性较高的重要领域和项目,分析异常变动的指标,采取重点跟踪和监控,时刻关注企业的资产负债水平,及时预测风险并发出预警信号,预判可能出现的资金风险并作出应对方案,减少由于风险发生而造成的损失。
在国际市场竞争不断加强和经济改革不断深入的今天,企业为了获得进一步的发展,就必须充分利用自身的资源和树立风险管理意识来提高企业资金管理的水平,通过不断查找和发现资金风险管理中各个重要环节出现的问题,从而建立和完善有效的资金风险管理控制制度,不断探索资金风险管理中的新理念和新方法,实现企业的持续和长远发展。
【参考文献】
[1] 董利群:企业的资金风险管理分析及控制对策[J].财经界,2011(11).
[2] 张大华:企业资金风险分析与管理控制措施[J].中国市场,2010(52).
[3] 聂朝阳:企业资金风险管理及控制[J].中国乡镇企业会计,2010(6).
【关键词】企业财务 资金 风险 防范
在这个物欲横流的世界上,市场竞争也愈演愈烈,为了跟上这个市场经济发展的速度,赶上世界经济发展的潮流,企业必须进行更新换代,不断的完善健全自身的管理制度和运营方式。特别是金融危机后,各大企业均遭受到大小不一的金融冲击,然后才意识企业自身的财务管理系统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各大企业纷纷开始转型,把企业的发展方向从快速发展转向稳步发展,重新修复和完善企业财务管理,让其成为企业管理中的重点。而企业财务管理中的重点则是树立财务资金风险的观念,高效科学的控制防范财务资金风险,提出控制财务资金风险的方案,认真思考如何规避财务资金风险,完善企业财务管理制度,从而促进企业稳步发展,稳步投资,走在安全路上,安全规避风险,得到最大的盈利效果,推动企业的又快又好发展。
一、各种企业财务资金风险的存在方式
在资金不断在企业内外流通的过程中,企业的财务资金的风险也会随着资本的转移而不断地增加和累积。所以从经济的各个不同的发面去分析考虑,财务资金风险也可以分为不同的种类,其中最为明显的几种风险:聚资风险、投资风险、回收资本风险和获益风险。企业必须明确认识这几种企业财务资金风险的主要存在方式,再通过深入分析思考该风险存在的利弊,从而找寻控制规避防范该风险的方案和措施,并且保证有效的实施,进而高效科学的规避风险,维护正常的企业生产秩序,加强有效的财务资金风险管理,推进企业健康稳步发展。
第一,聚资风险。企业在筹集、聚集资金发展各项项目时,左右调动资本,由于聚集资金的方式渠道各不相同,无法明确合理的管理资金的动向,无法合理控制资金流,存在资金流断链和缓冲的风险,企业在生产运营的过程中无法及时偿还债务所带来的风险,企业在管理财务资金的同时,当有效运用的资金发生大限度的转变时带来的风险,进而阻碍的企业的日常运营,影响了企业预期的经济收益。
第二,投资风险。企业财务的投资风险是指企业无法认清市场形势,尚未摸清影响市场的各种不确定因素而盲目投放资本,而乐观预算收益,产生的投放资本项目的预算收益与实际收益之间可能存在巨大差异,从而导致企业投资者投资失败,企业经济收益遭受亏损的风险,还有可能导致使用资金时发生动荡,无法确定财务资金的最终收益所引发的一系列风险。
第三,回收资本风险。回收资本的风险是指回收应收账款时遇到的在时间期限上和回收金额上的不确定风险。回收资本风险又可以分为两种:一是时间期限上的风险。如果企业在一定的时间期限内无法回收应收账款,就会很有可能出现企业资金运营使用不畅,导致资金链断裂,库存现金不足的风险。二是回收金额上的不确定风险。如果企业的客户无力偿还债务,企业无法收回应收账款,该账款将会成为坏款,坏款的出现必定会造成企业无法挽回的损伤,导致资金链断裂和企业亏本的风险。所以企业必须对应收账款进行统计调查,明确每个应收账款的回收期限和应收账款的坏账率,从而提出一系列的解决措施方案,防范企业财务资金风险。
第四,获益风险。获益风险是指投资者对收益资本的不正当的分配对企业未来的生产运营造成威胁的风险。一是投资者盲目乐观,忽视了市场环境的发展和运用了不正确的财务管理方式,从而导致了少算成本资金和多算利润收益的状况,导致大量资本流失的风险。二是投资者的不正当分配,让企业承受过重的成本资金,使得企业承受企业在日常运营的过程中由于资金不足,而导致无法维持企业的正常运营的风险。
二、企业财务资金风险产生的因由
科学加强企业财务资金管理,严谨防范企业财务资金管理风险对于企业的未来长远发展有着深刻的影响。因此企业必须认真思考和分析企业财务资金产生的风险,从而得知风险产生的因由,再借此融合我国经济市场的现状,作出一系列降低企业损失和建设健全完善的企业财务资金管理制度的措施和方案。在分析企业财务资金风险的过程中,企业发现形成企业财务资金风险的因由十分多元化,其中的最主要的集中方式有以下几种:
一是外部环境条件影响。企业是处于经济市场中进行日常生产运营的,而经济市场十分复杂且经常发生动态变化,企业的生产经营必须受到种种的外部环境条件的影响,而外部环境条件的不确定性却是造成企业财务资金风险的主要原因。外部环境的条件分为:自然环境条件和社会环境条件。自然环境条件指的是天灾人祸,范畴十分广泛,例如地震等自然灾害所导致的风险,或者是应付账款人无力偿还债务所导致的风险。社会环境条件指的是人为创造的环境条件,例如经济、文化、政府、市场等环境条件,这些环境条件不仅拥有较强的不确定性,甚至十分复杂多变,而企业在这些环境中经营,难免会受到影响,从而给企业带来生死存亡的风险。
二是企业管理层的不正当决策。企业管理层在尚未明确市场方向便单靠自身的经验而做出的决策,从而忽略了市场经济对企业运营的影响,导致企业自身的管理配置无法跟上市场需求,难以适应市场的需求变化,从而产生企业因无法偿还债务而破产的风险和企业投资失误,投资项目收益无法达到预先盈利而产生的企业财务资金风险。
三是企业财务管理制度的不足。这是企业内部的环境影响。企业对财务资金风险的防范意识不强,财务工作人员缺乏对风险的认识,企业财务管理制度的不完善,不能高效科学的管理和分配资金,企业对其内部资金管理制度缺乏系统的认识,导致企业应对风险能力下降,从而产生企业财务资金风险,阻碍企业的发展。
三、企业财务资金风险的防范
一是灌输强化企业财务资金风险的防范观念。企业的多方面发展在企业发展的同时,风险也在不断的累积增加,因此,企业管理层不仅仅要看到企业在发展时得到的表面利益,不能被短时期的收益而蒙蔽双眼,必须要强化其对企业财务资金风险的防范。而且,必须在企业强化其财务资金管理体系时,把企业财务资金风险的防范观念一级一级向下传,贯彻于整个企业内外,强化企业自身的内部凝聚力,让全体员工共同防范风险。
二是设立较为完善全面的企业财务资金风险预测机制。企业财务资金风险预测机制就是对一些较为容易出状况的财务标准,例如资金流向、坏账率等进行监测与控制,从而可以尽早发现企业即将面对的企业财务资金风险,进而分析其状况和产生原因,及时提出解决方案和措施,制定出相应的应对策略。
三是运用正确的企业财务风险防范方案。面对不同的财务资金风险,应该运用不同的风险防范方案,具体风险具体分析,从而提高企业财务风险防范的水平和效果。企业必须优化整顿资产的结构,让企业的资本和负债能够得到一个平衡;必须运用高效的分散风险的决策方案,减少企业财务资金风险对企业的影响;必须保证自身能够正常经营,保证资金的流通,合理规避风险。
四是开拓企业应对财务资金风险的策略。企业财务资金风险是肯定存在而无法磨灭的,企业只能通过有效的策略把风险对企业的影响降到最低。所以,企业必须开拓企业应对财务资金风险的策略,从多个方面防范风险,并且融合创新型技术,强化对风险的防范,提升企业运行的各方面的效率,确保企业资金正常流通,合理规避风险。
四、总结
企业的财务资金风险由许多不确定因素而组成产生的,从实际的方向来说,企业的财务资金风险根本无法回避,而企业只能通过分析其存在的经济市场和各种产生风险的因素,从而探讨出许多降低风险对企业影响的措施,进而实施高效科学的防范风险措施用于控制风险的发生,促进企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马彦坤.完善财务管理体系促进企业健康发展[J].财务与会计,2009(5).
[2]杨雄胜.内部控制范畴定义探索[J].会计研究.2011(8).
一、企业集团资金管理概述
(一)集团资金管理的特殊性
企业集团是若干个法人组成的一种经济联合体,财务主体呈现多级复合结构特征。母公司与成员企业是彼此独立的利益主体,尽管母公司对下属企业具有经营管理的特权,但每个成员企业都具有独立核算、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权利和义务,故各成员企业在财务管理中都难免有谋求自身利益最大化的倾向。所以,企业集团作为一个经营整体,在资金管理上具有统一性和全局性的特征。集团资金管理必须从整体利益最大化出发,制定合理的资金管理政策,协调相互之间的利益冲突,力求在保证集团整体利益最大化的基础上,尽可能实现成员企业利益的最大化。如此,则在集团整体与成员企业个体经营目标间形成一种依存互动关系。
(二)集团资金管理的目标
资金管理与控制是集团公司内部控制的关键内容,主要目的是有效控制集团全部资金,实行资金留存和运用的合理化。具体而言:(1)集中资金。通过集中内部资金,将其集中投放于战略价值较高,对企业发展最有利的生产经营活动中。(2)降低费用。通过合理安排调配内部资金余缺等途径,有效降低财务费用。(3)加强监控。运用现代网络技术,实时把握集团资金动态情况,监控资金调动。(4)提高效率。通过科学管理,提高内部资金信息传递效率,保证资金循环周转顺畅、高效迅速。
二、企业集团资金管理现状审视及对策
(一)企业集团资金管理现状
1. 资金信息失真,难为科学决策提供依据。企业集团管理的根本是信息管理,真实可靠的资金信息是企业集团作出正确决策、提高资金管理有效性的前提,而目前集团公司和下属企业间信息不对称情况十分严重,集团决策层很难获得可靠的财务信息,甚至一些下属企业出于自利目的,提供虚假信息,信息不实直接影响企业集团的科学决策。
2. 资金管理上分权过度。一些企业集团尚未形成高度集中的资金管理指挥系统,资金管理与使用上存在分权过度的现象,造成下属企业各自为政,只顾谋求局部利益最大化,忽视集团的整体利益。
3. 资金预算形同虚设。资金预算本来是强化资金管理极为有效的一项举措,然而,各成员企业虽然编制了现金预算,但由于缺乏统一规范的资金调控制度,现金预算编制往往流于形式,效用未得到发挥,集团公司也无法有效监督所属企业执行现金预算。
4. 管理失控,资金风险大。由于集团公司对下属企业资金收付监管难度很大,很容易造成集团整体资金失控,下属企业随意筹资、担保、投资,造成巨大的财务风险,导致财务危机。
(二)加强企业集团资金管理的对策
1. 在分权的基础上集权,发挥集团资源的整合优势。根据国外大型企业管理经验,事权可以分散,但财权应集中。要对资金实施有效的管理、监控,必须形成高度集中的资金管理指挥系统,将资金管理、运用、收回、分配集于一体。集团所属企业应摒弃局部思想,树立全局观念,以协同效应追求集团公司资金综合效益,自觉遵循集团公司资金管理制度,配合资金的集中调度与管理,确保资金在集团公司内部有效流动,发挥资金的整体聚合效益。
2. 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对集团资金实施高效管理。当前,企业集团应重视推进企业信息化建设,借助现代信息技术、网络技术提高集团整体经营效率,利用 ERP 管理信息系统促进内部信息的组织管理。ERP 信息系统侧重财务管理一体化,重复工作和多余数据被完全取消,规程被优化,集成化的业务处理取代了传统的人工操作。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使用高度集成化的数据处理软件,借助现代信息处理技术提高数据采集处理,传递信息集成一体化,便于内部之间信息共享,减少了信息传递的时间和费用,有利于管理层做出及时准确的决策。
3. 加强资金预算控制。实施资金预算控制是加强企业集团资金管理的重要手段,企业集团必须重视这一管理手段的运用。首先应扩展资金预算范围,实行全面资金预算,改变以往预算范围仅限于生产经营资金,而将其扩展至生产经营、基建、投资等各方面。在预算编制上,宜采用由上至下、由下而上、上下结合的编制办法。先由集团公司依据集团战略目标,提出预算目标,各下属单位据此制定预算草案。经过由下至上、由上而下多次反复,形成最终预算,经由集团公司按有关程序审核批准,成为正式预算。预算被批准后,即成为集团企业内部组织生产经营活动的法定依据,各下属单位必须严格执行。
4. 加强监督约束激励机制建设。建立监督约束机制,强化资金监督,是促进企业集团资金管理的必要举措,也是资金管理的重要环节。其要点在于:一是加强对集团所属企业大额资金和经营资金使用情况的跟踪监督,保证资金的安全完整并得到合理利用。二是强化财务人员委派制,对集团所属企业经营管理活动实施财务控制与监督。三是加强内部审计,对所属企业遵守资金管理制度情况进行严格审查。四是强化资金管理责任约束机制,加强责任追究。
关键词:资金风险;物流企业;现金流;稳定性
随着物流企业服务功能的逐渐完善和市场竞争的日趋激烈,传统货运业一枝独秀,凭借自身资源优势收取费的物流模式已经难以满足现代的物流需求,因而物流市场从货运业转为地方物流必然成为未来的主流。但是转型后的第三方物流模式,具有代垫资金量大以及结算周期较长的特点,从而早很大程度上改变了日常营运资金流量情况,同时也加剧了资金风险,给物流企业带来巨大挑战。为了最大限度的降低企业资金风险,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进行控制和防范。
一、完善客户信用管理
这是物流企业资金风险防范制度的关键核心内容,客户信用的等级是以其信用履约记录和还款能力作为主要依据的量化评定标准。企业应根据客户个人或单位的经营、财务状况等作出评定,主要指标包括偿债能力、经营能力、盈利能力等几个大类,其中每一大类还可继续细分为几个小类,并制定相应的分值,一般可以采取百分制的形式,财务指标以及非财务指标各自占据一定的比例。具体做法上,应由物流企业对业务、商务、财务等各部门联合对客户前半年的情况进行调查和评定,调查内容包括业务成绩和信用状况,然后根据资金回笼风险的带下划分出不同的等级,根据这些等级计算出具有差异化的合理信用额度以及信用期,然后由采取人员对垫付款进行控制,如果客户超过信用期仍然未还款,则可以立即通知有关部门并辅以扣单、扣货等手段。
二、强化收账款台账的管理、定期确认和跟踪预警
台账管理及确认都是物流企业对于账款回收进行控制的重要手段,能够实现对应收回资金的日常跟踪,保证及时催收,也可以提高账款的回收率。如果部分账款已经超出信用期限,则应由商务部门根据实际调查结果实施额记台账,同时根据客户名进行明细账核算,然后和业务部门联合建立台账,并定期进行清查和核对,与债务人对于应收款的余额、时间等进行确认,双方确认无误后,应加盖公章,防止发生纠纷时无据可查。同时还应对应回收款张进行跟踪预警,商务人员应每周都对款项的清欠明细做好编制,并和业务部门联合对回收情况进行通报,如果超出信用期则应依据预警制度进行逐级报告。超出信用期限的,应电话或口头进行催收,超出20天以上的,应立即向客户发出书面催款通知书,一个月以上的,应在财务部门批准后发送超期催欠通知书,并由业务部门的领导批示加紧对款项回收的监控和督促。
三、建立健全合同管理制度
结合当前的运营模式来看,除了为上游客户垫款外,物流企业还必须对下游的运输企业实施预付款,在这种情况下,稍有不慎就会出现资金风险。因而合同管理尤为关键,双方进行业务合作前,必须先签订规范的合同,明确双方的责任和义务,对于每一个细节内容都必须尽量详实,防止有公司利用细节的纰漏造成风险。对于可以预先确定的收费项目,必须明确其收费标准。部分实际运营中出现的新增费用进行垫付和结算时,应明确规定,并严格依据合同中的预付款项进行,禁止在没有签订合同或者业务委托书时预先提供服务。
四、强化资金风险责任考核
从物流企业内部来看,对于业务部门以及业务人员的考核对于降低企业资金风险也具有重要意义,应严格落实合同签订者对应收回款项的责任承担。因而在对员工的考核中,也纠正当前公司普遍存在的过于注重利润以及营业额的考核,应加大对资金管理相关事项的考核,比如其负责的资金回笼率,应收回款项的周转率以及超期应收回账款的控制比等内容,对于一些将资金利润和资金管理进行冲抵的现象必须严厉打击和杜绝。
五、突出商务工作在资金风险控制中的重要地位
物流企业的商务工作是应收账款风险管理的基本内容,其中的应收账款台账、合同、法律事务以及业务流程规范等均为物流企业的基本内容,其中的每一环节都是资金风险控制的重要内容。商务工作是否有效对于回收账款具有作用。同时,商务工作又是物流企业各项部门工作的枢纽,可以作为公司领导的代表能够对业务工作起到监督和指导作用,也可以对财务数据的真实性、及时性事先做好审核,起到事前控制、事中监督以及事后考核的重要作用。
六、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物流企业中资金风险的有效控制对于降低物流企业的整体风险具有重要作用,直接影响到企业资金的顺利周转,关怀企业的生死存亡。所以当前,第三方物流企业必须意识到这一内容的重要性,进行长期落实和规划。从资金风险的各个相关内容和环节着手,积极探索出促进客户信用管理、资金日常预警以及商务工作等各项内容的有效方法,加大考核监督力度,提高事前控制、事中监督以及事后考核的有效性,提升资金风险管理水平,提高物流企业现金流稳定性。
参考文献:
[1]黄雅卓:对物流业风险管理的探讨[J].商场现代化.2009(14).
[2]吴占坤 赵英姝:企业物流成本控制中的价值链分析[J].中国市场. 2007(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