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优秀范文 食品安全研究成果

食品安全研究成果赏析八篇

发布时间:2023-10-18 10:22:35

序言:写作是分享个人见解和探索未知领域的桥梁,我们为您精选了8篇的食品安全研究成果样本,期待这些样本能够为您提供丰富的参考和启发,请尽情阅读。

食品安全研究成果

第1篇

关键词:食品安全 问题 对策

食品安全是社会秩序和稳定,以及经济和文化发展的重要前提,也是政府社会管理职能的重要内容。近些年来,食品安全事件频发,曝光率急剧上升,引起了社会和政府的重视。但食品安全违法案件却没有得到有效的、根本的控制,生产经营者违法生产销售的“问题食品”造成了“餐桌污染”,不仅危害了人们的生命安全,而且严重扰乱了正常的生产生活秩序。

学界对此已进行了相关的研究和论述,取得了较为丰富的成果,但尚没有形成体系。因此,对食品安全法律问题的研究成果进行综述,引起学界对食品安全法律问题研究的重视,从而为食品安全法律问题研究提供一种方向,为食品安全实践提供理论支持,这在构建和谐社会的背景下是迫切需要深入开展的研究。

1、学界关于食品安全概念的研究

不同学科和领域的学者们对于食品安全的概念进行了阐释和界定,但由于学科背景和研究旨趣的差异,食品安全概念的界定表现出了较大的差异性,如美国学者Jones曾建议把食品安全区分为绝对安全与相对安全二种不同的概念。[1]张涛认为绝对安全是确保不可能因食用某种食品而危及健康或造成伤害的一种承诺,也就是食品应绝对没有风险。[2]与此相称,相对安全指“一种食物或者成分在合理食用方式和正常含量下不会导致对健康损害的确定性”。[3]1996年WHO在《加强国家级食品安全性计划指南》中:食品安全被解释为“对食品按其原定用途进行制作和(或)食用时不会使消费者受害的一种担保”。[4]

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不同的视角和理论基础决定着学者们得到不同的见解,从另一方面来说,正是这些不同的见解共同促进了食品安全问题研究的进步和完善,正如科斯所指出的那样,“分析优于定义”,从不同学者的研究中,可以看出,食品安全概念中包含着以下几个要素:一是公民生命健康权得到保证;二是食品不存在潜在的风险性;三是食品安全是一种制度性规定,其依据是法律法规等“规定的范围”。

2、学界对食品安全法律制度建设中存在问题的研究

2009年我国相继通过了《食品安全法》及其配套法规《食品安全法实施条例》,这些法律法规的出台,对保障我国食品安全、确保公众消费安全等有着继往开来的重大意义。学者们从不同方面指出食品安全法律在实施过程中还存在很多偏差,并通过考察研究分析了当下制约食品安全法律实施的阻力,当然对于主要原因的分析,不同的学者之间还存在一定的分歧,概括起来主要有三个方面:

2.1食品安全法律制度建设相对滞后

食品安全的标准和行政执行的重要依据就是完善的法律法规体系,因此,有关食品安全法律体系自然成为学界研究和讨论的首要问题,许多学者从法律制度建设的角度出发,依次来讨论我国食品安全问题的因由。

许多学者认为2009年通过了《食品安全法》,但由于出台较晚,存在指导作用低的弊病,没有充分显示新形势下消费者对食品安全的需求。例如周峰指出“与欧盟相比,我国食品安全管理起步相对较晚。这或许是因为我国人口众多,一直在致力于解决食品供应问题,所以食品安全一直未能得到重视”。[5]在此,张小勇举了个贴近实际生活的例子,对法律制度建设的滞后性进行有力的论证,他指出“我国规范生猪屠宰的有《生猪屠宰管理条例》,但对牛、羊等食用动物屠宰还没有明确的规范,与现在的社会实际情况脱节”。[6]再者,李凯年称“《生猪屠宰管理条例》,也不能适应新形势下对肉类食品卫生安全的要求,以致于一些定点屠宰场水平低下,私屠滥宰普遍存在,灌水注水屡禁不止”。[7]

2.2行政执法覆盖面较低

行政执法是学界关注和研究的另一个重点内容,学者们从行政执行的各个环节作为研究的切入点,提出当下我国食品安全事件频发的一个重要原因在于执法力度不够,行政管理的覆盖面较低,从而无法有效的对食品违法行为进行有效的监督和规制。

食品从最初原材料的生产到最终在市场上流通,要经过众多环节,而各个环节中都可能出现不安全的因素。农业作为我国的源头产业,有学者指出,我国“每年有20多万吨,一千多种农药施用于农作物,有些甚至是违禁药物;每年使用化肥4200多万吨,平均施用量超过400kg/h㎡,大大超过美国和欧盟施用225kg/h㎡的标准”。[8]显然国家的作用在这一阶段缺位,而农民不能也无力解决和考虑到这些问题。正如有的学者所提出的那样,“粮食原料进入流通后,首先在粮食收购过程中,由过去国家粮站统一集中收购转变为走向市场自由收购,在收购中对质量的把握也就良莠不齐,使劣质粮食进入流通市场提供了可乘之机”,[9]进一步加剧了食品安全的问题。

2.3食品安全司法处罚力度不够

与西方国家相比,我国对违反食品安全行为的处罚力度相差甚远,贾敬敦认为“在发达国家,食品安全会受到全社会的关注,法律对于出现问题的商家惩处也相当严厉”、“这样严厉的处罚使经营者就像珍惜自己的生命一样维护食品的安全”。[10]如“美国法律规定,无论金额大小,只要制假售假均属有罪,处以25万美元以上100万美元以下的罚款,并处以5年以上的监禁,如有假冒前科,罚款额可达500万美元”,而“法国将假冒伪劣食品与和军火走私并列为威胁消费者生活安全的有害产品”。[11]为此,葛少锋认为“当前中国的食品安全呈恶化趋势,现有法律法规中的惩罚力度不强可以说是一条重要原因”。[12]

3、学界对食品安全法律问题的对策研究

有关食品安全法律问题研究的学者们,如向平萍、王艳林、王世洲、楠轩、程东等通过对不同地区食品安全法的实际运行效果进行调研,针对运行过程中存在的现实问题提出了优化路径:

3.1加强食品安全法制建设,“与时俱进”

学界对食品安全的保障一致性的观点在于:法律法规体系是食品安全的保障,是食品安全执法、司法和维权的重要依据,也是食品生产经营者的行为规范。为此,学者们提出,应坚持立法先行,逐渐建立和完善我国的食品安全法律法规体系,使食品生产经营行为处于法律的规范之下,并受行政、司法和社会的控制。例如程东认为,食品安全问题是一个世界性的难题,每个国家都需要面对和解决自己的问题,同时随着国际贸易进出口行业的不断发展,食品安全已经不单单是各个国家自己的问题了,应及时“调整和完善标准的内容和指标,逐步建立与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与国际食品标准体系相接轨,满足保障人民健康和贸易需要的食品安全国家标准体系”。[13]同时,向平萍指出“要引导公众的道德意识,例如加强对农民的食品安全宣传教育,引导其在种植养殖方面合理使用农药兽药,从源头上控制、防止源头污染"。[14]

3.2建立从“从农田到餐桌”的“一条龙”监管

学者们认为,食品安全是一个系统工程,不是单纯控制和监督一个环节和过程就能实现的,必须从食品生产、储存、运输、销售等各个环节进行监管和控制。例如有学者指出,“从农田到餐桌”的全过程监管是食品安全监管的高级目标,将安全和质量的要求融入到食品的生产至消费整个过程中,可以达到最大限度地保护消费者。在此过程中,“生产者、加工者、运输者、销售者及消费者在确保食品的安全及质量上均要发挥重要的作用”。[15]为保护消费者健康安全、促进国际贸易,王艳林称中国的食品安全应以《食品安全法》为龙头,以国务院实施条例为轴心,会同各个部门规章、地方法规、国家食品标准、地方食品标准和行业标准为细化规则的食品安全法律体系,[16]达到从源头到餐桌都不留空白的效果。

3.3加大对违法违规行为的处罚力度

有些学者针对当下我国食品市场中违法生产经营者的违法成本较低,不足以对其产生威慑效应,从而直接或间接的助长了违法行为的产生和滋长,促成了违法经营者的投机心理和机会主义,为此,学者们针对性的提出了应根据市场发育的实际情况,加大违法行为的成本,以对违法行为产生有效的威慑。例如王世洲认为,发达国家对违法食品生产经营者的处罚往往很重,其目的就是通过处罚使其倾家荡产,无法继续从事生产和经营活动或者直接禁止其终身再从事食品生产经营的资格。[17]李长健进一步分析“由于企业违法经营的源头在于赢利,一旦其生产、经营不安全食品的成本高于所获利益,那么企业就自然会选择遵纪守法,不再生产经营不安全产品”,[18]因此,对造成食品安全问题的责任者要加大惩罚力度,增加对商家在食品安全方面恶意侵害消费者行为的惩罚赔偿金额。实践证明,法律的尊严是执行出来的,而不是制定出来的,“只有加大违法责任的处罚力度,才能更有效地打击食品犯罪”。[19]

参考文献:

[1]蒲民等著:《美国食品安全体系特点分析》,《中国标准化》,2006年,第19一20页.

[2]张涛著:《食品安全法律规制研究》,西南政法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05年,第22页.

[3]石扬令等著:《我国食物消费分析与预测》,我国农业出版社,2004,5(30).

[4]颜景辰等著:《加强我国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的对策建议,政策研究》,2004,7(25).

[5]周峰著:《欧盟食品安全可追溯制度对我国的启示》,2007年第10期.

[6]张小勇等著:《中国消费者对食品安全的关切——对天津市消费者的调查与分析》[J].中国农村观察,2004,(9):35.

[7]李凯年著:《我国食品安全问题突出解决任重道远》,载《畜牧兽医科技信息》2004.

[8]《多角度审视食品安全:每年食物中毒超过20万人》,http://.cn.

[9]罗丽等著:《市场经济条件下小型食品加工企业卫生现状及管理对策》,载《中国公共卫生》2001.

[10]贾敬敦著:《中国食品女全态势分析》,中国农业科学技术出版社,2003,12.

[11]钱贵明著:《论食品安全的法律控制》,上海:华东政法学院,2006年.

[12]葛少锋著:《关于加强我国食品安全的几点思考》,载《社科纵横》2002年.

[13]程东著:《我国食品安全法律控制体系研究》,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14]向平萍著:《食品市场中的安全问题及对策研究》,南京:南京理工大学.2006(5).

[15]J.L.Jouve,《Principles of Food Safety Legislation》,Food Control 1998 Volume 9 Number 2-3.

[16]王艳林著:《食品安全法概论》,中国计量出版社.2005年版.第245页.

[17]王世洲著:《从比较刑法到功能刑法》,北京:长安出版社,2003:126一127.

[18]李长健著:《我国食品安全监管的困境及对策》,法治论丛.2006(3).

[19]孙斌著:《食品安全管理存在问题及其对策研究》, 载《中国安全科学学报》.2006.

第2篇

关键词:分子生物学;食品;微生物

1分子生物学的概念阐述

分子生物学作为一种基础性学科,将分子作为一种物质来研究生命的相关现象,比如构成细胞的物质,能够发生何种物理和化学变化。在进行探究的过程中,这种学科代表了人们由探究生命的出现和进化,可以得到生命所表达的重要意义。

2分子生物学在食品微生物检测中的应用意义

分子生物学的各项研究成果已经渗透进了人们的实际生活中,而且起到了促进社会发展,和为全世界解决实际问题的作用。比如将酶催化产生的反应和原因运用到各类化学工业活动中,人工进行酶的模拟并生成新的催化剂,不仅能针对性地解决问题,还可以在化学工业领域领导新的革命。除了在化学方面有所益处,对食品安全方面也有巨大意义,它能够更新微生物检测技术,提升了食品安全,保障了食品加工过程中产品的质量和人的健康。

3基于分子生物学方法的食品微生物检测技术研究

3.1以电泳为主导技术的DNA图谱技术

由于排列顺序不同的DN段会在变性剂浓度不同的情况下发生改变,利用不一样的解链行为,使排列顺序不同的DN段会停留在不同位置的凝胶上这一特性,提出了DGGE技术来检测核酸序列,在被变性剂染色成功后,会在凝胶的各个位置上出现条带状物体。这种技术已经被越来越多相关企业运用,进行食品微生物的抽离或测定,检测微生物的数量等。J.Theunissen和T.J.Britz等人2004年在南非对含益生菌对食物进行了DGGE技术检测[6];MilicaNikolic等人则在南非自制的山羊奶干酪中进行了PCR-DGGE检测。在DGGE之后出现的NA指纹图谱技术,也叫做温度梯度凝胶电泳,不同于DGGE的凝胶中使用尿素和甲酰胺浓度梯度的方法,温度梯度凝胶电泳使用了温度梯度和在引物的5′端增加3050bpGC片段的新技术。这种新的方式可以有效地统计出某一区块内,微生物的数量和品种,还可以检测出其他未知的肠道细菌,虽然Zoetendal等人已将这项TGGE技术运用在了人粪样微生物的探究分析中,但是针对食品的运用还很少。

4随机扩增多态DNA技术(RAPD)

通过将随机的引物进行PCR反应,并加重靶细胞DNA的比例进行分析,这一方法被称为RAPD分析,它能够让研究人员了解DN段的大小和数量,再根据DNA在不同基因组中的差异做出判断。这种方式能够将全部DNA基因定位成目标对象,可以辨识极小的差别,非常适合运用在研究成果少,特点不明显的或是DNA序列不凸显的真菌和乳酸菌的研究中。G.Spano等人利用RAPD-PCR技术发现了隐藏在红葡萄酒中的植物乳杆菌,Walczak等人利用RAPD分析法得出了非生产用酵母菌株与标准清酒假丝酵母菌株具有相近的遗传特质。此外,针对葡萄球菌、大肠埃希氏、沙门氏菌和志贺氏菌等研究,都采用了这种技术方法。

5基因探针检测方法

1968年,华盛顿卡内基学院的Britten等人研究提出了核酸分子杂交技术,也叫做基因探针技术,这种技术的提出为分子生物学的DNA分析方法奠定了基础,也成为了全球范围内被使用最多的分子生物学技术。基因探针是一种具有特定标记的基因碎片,具有检测功能的原理是采用了碱基的配对,通过退火让两条互补的核酸单链成为双链。这种检测技术可以用来检测食品微生物,具有方便快捷,直接有效的特点,使食物免遭致病性微生物的损害。病原体其本身具有特殊的核酸碎片,利用已经做好分离和标志的核酸探针,将与需要检测的样品结合过的标记物进行监测,如果检测的样品中本身就有确定的病原体,那么探针和核酸序列就会有所结合。这种基因探针检测技术的优势在于,能够非常灵敏地检测出不同,而且还具备了组织化学染色的特点,即可被见的特性和可定位的特点,所以能够检测出食品中的致病性细菌。就现在来说,世界各地都提出了各种能够检测食品微生物的基因探针,比如说Moseley等人提出的生物素标记的沙门菌基因探针,以及Kerdahi等人提出的能够测试出单核细胞增生的李斯特菌的,来自非放射性DNA探针,还有陈倩等人能够检测出ESIEC大肠杆菌的,根据HPI毒力岛基因生成的rp-z探针。另外还有已转变为特殊商品的基因探针试剂盒。美国的GENETRAK公司采用特殊的基因探针对沙门菌、李斯特菌和大肠杆菌的rRNA进行检验[6],最后得出了脱氧核糖核酸杂交筛选比色法。主要检验方式分为以下几步:

(1)需要一种与细菌rRNA相反的基因探针和一份完成增菌培养的样品,细菌溶解之后与带有荧光素标记的探针互相杂交。此时样品中存在靶细菌rRNA,则带有荧光素和多聚脱氧腺嘌呤核苷酸(polydA)的探针互相杂交将成立。

(2)将包被多聚脱氧胸腺嘧啶核苷酸(polydT)的固相载体测杆与杂交溶液反应,如果polydA和polydT间的碱基出现配对,那么杂交核酸分子就被固体载体获得,并将这种分子培养在辣根过氧化酶-抗荧光素接合剂中,使探针上的荧光素与结合剂溶合。

(3)固体载体首先放置在酶底物-色原溶液,再由辣根过氧化酶与底物反应,最后用酸终止,在450nm处计量吸光度的多少,就能确定样品中是否存在靶细菌。

6基因芯片

上世纪90年代中期出现的基因芯片技术,也就是DNA微阵列(DNAmicroarray),使用微加工技术构建出能将人工产生的基因片段,紧密结合的、排列有序的出现在硅片等载体上。再根据被荧光检测系统扫描过的,和标记样品杂交后的芯片,利用计算机进行分析检测,得出定性、定量的结果。由于基因芯片技术能够高度地自动处理大量信息,所以能够快捷准确地检测食品安全。运用基因芯片技术进行病原体检测的有:Berger等人进行的12株嗜酸乳杆菌检测;Wang等人进行能够具有超强特异性和灵敏度的肺炎链球菌检测;高兴等人对痢疾志贺菌、鼠伤寒沙门菌、金黄色葡萄球菌、霍乱弧菌、肉毒梭菌、肺炎链球菌、布氏杆菌、嗜肺军团菌等16种病原细菌进行检测。但就目前的技术来说,基因芯片的应用还不够完善,首先,基因芯片所需的设备价格不低,制作成本很高,普通实验室没有足够的经济能力可以负担。其次,基因芯片的特异性还不够明显,假阳性和假阴性会对实验结果的精准程度产生影响。最后,基因芯片技术在进行过程中,各项数据和参数还没有形成统一的标准,对可重复性会产生影响。只有不断完善自身解决上述问题,基因芯片技术才能被更广泛地运用在全世界的各个领域。伴随着全球食品贸易的发展,检测食品病原菌也越来越重要,只有更方便快捷地完成食品安全检测,将分子生物学的检测方法运用于日常生活,才能更好地发挥这项学科的魅力,研究出真正实用的食品病原微生物快速检测方法。

参考文献

[5]陈倩,程伯琨.基因探针检测食品中具有HPI毒力岛的ESIEC大肠杆菌[J].食品科学,2000,21(7):35.

第3篇

关键词:食品安全 监测 监督体系 干预措施

中图分类号:F20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336(2013)18-0058-02

1 前言

2009年6月1日,《食品安全法》的出台具有里程碑的意义,从此我国对食品违法行为有法可依了,虽然国家在政策和法律上对一切食品安全违法行为进行了严厉打击和监督,但由于巨大利润的驱使,食品安全犯罪份子依然顶风作案,相继出现了一系列关系到国民身体健康的重大食品安全事件.食品安全事件严重地损害了民众的身体健康,阻碍了社会文明的进步,是实现中国梦的巨大障碍,也对我国法律立法监管层面上如何有效地维护社会公平公正问题提出了重大挑战[1],如何有效解决食品安全问题,已经不是单靠政府职能部门的监督和法律的惩罚所能解决得了,而需要全国人民的积极参与,解决食品安全问题的根本需要在从法律层面上做好立法和执行环节的监督工作,理性地通过食品安全法律框架制度体系的构建来制止食品安全相关环节和主体的不道德行为,然后通过全国人民人人参与,互相监督,互相促进自身在社会食品安全上的行为,从自身出发,不管是食品生产、食品销售还是食品存储和食品购买时,都要树立食品安全第一的思想,重视自身信誉,做到不生产和销售以及购劣质食品,对生产和销售以及购劣质食品的行为进行监督和举报。而基于食品管理信息系统的食品质量安全与监督体系就是要构建一个这样的公共平台,基于这个公共平台让全民很好地参与到食品安全监督中来,构建一个全民参与的食品质量安全监督体系。

2 目前我国食品安全的现状

从我国的食品安全事故屡禁不止来看,目前我国的食品安全监督体系存在很多需要亟待解决的问题,除了我国法律法规和监管体系不完善和食品安全标准体系不健全外,更主要的是我国全民参与食品安全监督信用体系有待完善。

我国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刚刚起步,食品安全方面的信用体系建设仍相对滞后,且在促进全民参与到食品安全监督方面有待完善,很多食品安全违法者在某一次出现严重事故后,不但能逃过法律的制裁,并且能通过改名换姓重新注册,开始新的食品生产,并再次制造食品安全事故。没有任何公共平台可让人民在购买食品时可随时随地利用移动终端查询该食品及经销商的信息,试想如果有这样的平台,人民在购买食品时可查询该食品的历史及经销商的信誉,对于曾经出现过问题及问题解决情况及经销商的所有违法与奖励情况都能一目了然,试想谁还会故意制造食品安全问题,因为违法就没有信誉,就没有市场甚至没有生存之地。

在很多发达国家,如日本、美国、德国等,人民都把信用看得比生命还重要,生产者只有建立好自身良好的信誉,才能取得消费者对他的信用,否则在国内就无法生存,目前出现的这些国家中把一流产品留在国内消费的现象也是由于信用问题引起的。

如2004年非典时期,3月8日,由于发生禽流感疫情之后故意隐瞒疫情而造成了严重恶果,日本京都府丹波町一个名叫浅田农产船井的农场的董事长、67岁的浅田肇和其64岁的妻子自杀身亡,他们留下遗书称“给大家造成很大麻烦”。据媒体和专家分析,这对夫妇如果不自杀,可能在国内再无法生存,甚至殃及他的子孙后代。

3 基于食品管理信息系统的湖南食品安全监督体系解决食品安全问题

食品的安全性是当今世界食品生产与供给中最受重视的问题,针对我国目前食品安全情况,可以通过以下两种办法解决食品安全问题。

3.1 完善国家食品安全行政管理

加大食品安全法规和标准制定力度,加快和国际接轨的步伐,了解国际上食品安全监控中的最新研究成果,加强国际合作与交流,研究先进发达国家曾经出现过的问题和解决方案,吸其精华,弃其糟粕;加大食品安全的执法力度,做到执法必严,违法必究;强化管理部门职权,对所有参与食品生产与销售的企业和经销商及个体户进行统一注册,注册时利用个人身份证号码作为唯一注册码,实行一次注册,终身不变,不管该商户以后改行从事其它行业活动,都可以通过身份证注册码查询到他的所有历史信息。

3.2 通过改善条件鼓励民众参与到食品安全管理与监督中来

解决食品安全问题,不能简单的依靠行政法律处罚来解决,这样治标不治本,为了改善和鼓励民众参与到食品安全管理与监督中来,需要给民众创造条件,而基于食品管理信息系统的食品质量安全与监督体系就是要构建一个这样的公共平台,基于这个公共平台让全民很好地参与到食品安全监督中来,构建一个全民参与的食品质量安全监督体系,让民众在监督别人、保护自己的同时培养和提升自己的信誉意识。

食品管理信息系统的功能主要包括信息录入、信息查询、食品安全违法举报与管理三大模块。

信息录入模块:系统管理员对食品注册用户信息进行录入,系统根据注册用户的身份证号码产生二维码(方便民众利用终端扫描查询),对于注册用户在从事食品生产或销售过程中的所有行政处罚和奖励情况进行详细录入,系统根据行政处罚和奖励及经销时间利用算法产生信誉度。

信息查询模块:民众可以利用移动终端(如手机等)通过互联网根据商户注册码查询到该商户及食品的详细信息,包括系统产生的商户的信誉度,民众可以根据查询到的详细信息考虑该食品及商户是否可靠,对于信誉度不好的商户民众可以避而远之。

食品安全违法举报与管理:该模块主要用来提供给民众举报,民众对食品违法商户在网上进行举报,举报时需要注册用户名,举报信息可实行实名和匿名举报,举报信息只有自己和管理员能看到,管理员通过对举报信息向相关执法部门反映,相关执法部门举报信息进行调查落实,对违法行为进行处罚,并把处罚结果信息录入系统中,如有虚假举报,该注册用户的信誉度降低。

基于食品管理信息系统的食品安全与监督体系需要有高效的食品安全管理职能部门,需要有高素质的系统管理人员,也需要有很好基础条件,而目前我国信息化发展较快,基本达到了可以利用移动终端随时随地访问互联网,也为基于食品管理信息系统的食品安全监督体系的成功实施提供了基础保障。

参考文献

第4篇

一、欧美食品安全监管特点

(一)欧盟食品安全监管体制特点

欧盟食品安全局是欧盟官方机构的成员单位,却是一个独立的科学性食品安全机构,由一个独立的管理公司进行运营,该公司的管理对象不代表任何政府、组织和部门的利益,从而在源头上保证了安全监督的公正与透明。欧洲食品安全管理局监督整条食物链,根据最及时可靠的科学信息和数据,提供客观而独立的的科学性建议。这些建议是欧盟进行食品安全风险评估的基石,也是欧盟各成员国及有关机构决策者和风险管理人员进行决策的重要依据。

为防止欧盟食品安全局对食品安全问题所做出评估被利益集团所左右,以及可能出现的腐败、渎职行为,欧盟食品安全局采用一系列有效的内部运行机制以保证其科学工作的独立性。首先,所有的科学专家必须在网上声明其年度收益。其次,其科学委员会和评价委员会给出的所有最终建议都必须经过集体讨论,每位成员都有平等的发言权利。通过这些措施加强了论证过程的公平性,防止出现偏袒性建议。最后,欧盟食品安全局一直在其网站上各种决策建议、议事日程、备忘录和其他重要的文件,播出重要会议和讨论的过程,确保其工作和程序的透明度。

(二)美国食品安全监管体制特点

美国同我国一样,食品安全的监管由多个部门协同负责。因此,监管机构相互之间职责明确,协同配合就是监管高效务实的保障,否则部门之间的推诿扯皮,懈怠等渎职情况将层出不穷。美国实行多个机构联合监管的制度,在地方、州、联邦政府各个层面建立监视食物生产和流通的互相制约的监控体系。这些食品安全监管机构的责任由地方、州和联邦法律、指南和其他法规规定。这些规定十分具体,详细到哪些人员只能监管一种食品,例如牛奶或海鲜;哪些人员的权限只限于某个特定的区域,或者有的人只负责一类食物机构,如餐厅或肉类加工厂。1细致规定明确了监管机构之间的职责,保障食品安全监管高效务实。

二、我国食品监管渎职犯罪现状

1、养鱼执法,执法为利

在目前体制下,一些地方监管部门的办公经费和人员工资,要依靠上级返还的收费罚和款来“解决”,这多少造成了一些部门和工作人员的执法为利,工作目标变成了完成“创收”任务,进而造就了养鱼执法,执法为利的怪现象。在“瘦肉精”事件中,河南省孟州市、沁阳市、温县和获嘉县的生猪养殖环节违禁使用“瘦肉精”几乎成了一个公开的秘密,而畜牧监管部门在检查过程中只管收钱,尿检的样本都是养殖户自己收集。在生猪的运输环节中,本应起到检查作用的省界检查站只要交钱,一律放行通过。2由此可见,各个环节的监管在执法为利的指导下都成摆设,只要交钱问题猪肉也可以一路放行。

2、监管不作为,以罚代管

食品安全监管不仅牵扯到众多环节,而且常常需要跨越多个地域,监管不仅难度大而且成本高,监管部门没有监管的动力,往往以罚代管或者干脆不管。在2011年公安机关开展的“打四黑除四害”专项行动中破获了一起特大利用地沟油制售食用油案件。在该案中地沟油制售已形成一个涉及14个省的成熟犯罪网络,地沟油收购、加工、销售的整条产业链极具规模。然而,在地沟油制售从小作坊到大工厂再到跨地域的犯罪网络时,却始终不见监管部门的身影,非法生产得以长期存在。

3、监管“马后炮”,得过且过

近期接二连三的食品安全事故已经进入了一个怪圈:先是媒体曝光,有关部门迅速行动,随之而来的是相关司法程序,事态平息、遗忘,下一次事故曝光。食品安全监管部门总是在媒体将事件曝光,事态严重之后才“如梦初醒”,事故曝出来就查,曝不出来就算,得过且过。在沈阳爆出的“毒豆芽”事件中,毒豆芽加工厂已经营半年多,并且能够畅通无阻地销往各大菜市场,在公安机关将案件破获之后,工商、质监、农委等监管部门均以各种理由推脱责任。

三、国外监管举措对我国的借鉴

(一)食品安全监管信息公开

我国应当效仿美国,提高食品安全监管信息的时效性、原始性。依据《政府信息公开条例》与《食品安全法》的有关规定,在国家一级,国务院食品安全委员会不仅要公布食品安全信息而且对于由其组织查处全国性的食品安全重大事故的相关信息要及时公布。国务院质量监督、工商行政管理和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应当及时公布其依照《食品安全法》对食品生产、食品流通、餐饮服务活动实施监管的信息。地方各具体监管单位则应在第一时间将具体监管行动的信息公布于网络,明确具体监管人员、监管对象、监管结果等基本信息。

(二)完善食品安全相关法规

作为食品安全领域核心法规的《食品安全法》于2009年实施,标志着我国食品安全监管法制的巨大进步,食品安全监督管理工作的主要方面已有法可依。而《刑法修正案(八)》中食品安全监管渎职罪的提出,则更加展现了我国打击食品安全监管渎职犯罪的决心和力度。然而,但受制于我国食品产业整体发展水平、立法技术等因素制约,现行食品安全法律体系还存在不少问题,因此,要加快完善我国食品安全法规体系,尤其是与《食品安全法》紧密配套的相关法规,结束监管中无法可依的尴尬局面。同时,要出台相应司法解释,明确食品安全监管渎职罪的适应标准,便利打击监管渎职犯罪。

(三)加大问责,打击力度

针对我国食品安全监管中,养鱼执法,执法为利;监管不作为,以罚代管;监管“马后炮”,得过且过等现象,必须加大对于监管官员的问责力度,加大对于食品安全监管渎职罪的打击力度,以震慑潜在的监管渎职与腐败。要从整体上构建我国行政问责制度,完善以《行政监察法》等法规为核心的行政问责体系,逐步使问责常态化、透明化。要保障问责信息及时公开,防止轻问责、不问责的情况发生。同时要明确食品安全监管渎职罪的适用标准,尽快出台相应司法解释,以提高罪名可操作性,保证打击监管渎职犯罪的刑事力度。

项目简介:本文为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学科建设与研究生创新项目《食品安全监管渎职犯罪研究》(项目编号:YX11078)研究成果,由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资助。

参考文献:

[1]刘雯,方晓阳.美国食品安全监管体系[J].安徽医药,2005年第1期

[2]“健美猪”撼动河南双汇,“瘦肉精”再敲安全警钟——济源双汇“瘦肉精”事件给食品企业的启示[J].农业科学技术与装备,2011年第3期

注释:

第5篇



[摘要]近年来相继发生“染色馒头事件”、“瘦肉精事件”、“毒胶囊事件”等各类关乎人身安全的事件,使得人们在购买产品时产生各种“安全阴影”。多方面的因素导致了这类事件的发生,而本文认为,产品质量安全事件起源于食品供应链源头,即供应链中企业在采购环节对供应商的选择进行评估时出现了问题,因此,本文基于近年来频繁发生的食品安全事件,从供应链采购环节的供应商评估的角度出发,主要研究通过供应商评估来提高企业采购绩效,从而有效的减少食品质量安全事件的发生。本文给出了供应商评估框架、供应商评估模型。

[关键词]食品质量安全;食品供应链;供应商评估

[中图分类号]F27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6432(2012)36-0050-03

1引言

食品质量安全问题关系着人们的人身财产安全,近几年发生的各类食品质量安全事件,引起了社会的高度重视。最近发生的“毒胶囊事件”,引起社会再一次将目光瞄向了食品行业。虽然,政府、企业都对事件进行了处理,但是,类似事件还是不断发生,并没有根本的得到解决。这类事件的发生是由多方面因素造成的,学者们对食品安全质量问题进行了很多的研究。有从供应链的角度对其进行分析,有从组织模式的角度对其进行研究,也有从市场准入制度对其进行的研究,等等。下面具体回顾下他们在这些方面所做的研究成果。

吴素春等在阐述食品安全事故发生的原因的基础上,深入研究了核心企业在食品安全中的重大影响和存在的相关问题,提出了核心企业食品安全风险防范的框架。李芊蕾等采用博弈论的研究方法,定量分析了静态博弈模型中上游厂商向下游传递风险的规律以及下游消费者对上游厂商的监督效应,提出相关的食品供应链上质量风险防范措施。李满枝从食品市场准入制度完善对食品质量安全问题进行研究,并认为目前我国这方面制度还存在缺陷,需要通过修订法律法规、提高市场准入门槛、健全执法机制等方面加以完善。杨伟民等指出只有提升产业链前端的组织化程度,建立奶农合作社,才能使奶农形成与加工企业博弈的力量,促使产业链各主体形成稳定有序的交易状态,进而提高食品安全水平。杨伟民等对该食品安全问题进行深入分析,提出问题的根源在于供应链环节之间的缺失监管的市场交易模式,而新的消费需求需要在供应链的各个环节之间引进“管理机制”,逐渐把整个供应链纳入统一的组织中间,用“内部组织”来取代“外部市场”。王威等从乳制品具有“信任品”特征的角度,分析了信任危机背后的市场失灵和监管失效因素,进而探讨了商业信任和制度信任之间的内在联系。夏英等提出了提高我国食品质量安全保障能力需要做的努力主要包括法规和政策、质量标准和生产技术规程以及食品质量标准认证体系、生产经营企业内部管理制度、产品检验与监测体系、产品标准化生产和产业化经营的路子、在流通领域发展食品连锁经营企业。

从以上文献可以看出,多数集中于从政策、制度、法律法规等角度来进行研究,很少有从食品供应链中的采购环节具体地对问题进行研究。因此,本文将从这一角度对这类事件的发生进行研究,为企业、行业和社会提供一个新的研究视角。本文提出了采购绩效的评估公式,并从这一公式出发,对供应商评估流程进行了详细的分析。最后,本文提出了通过政府部门、行业以及企业三者共同合作组成一个行业供应链质量监督小组的方法来提高企业的采购绩效,为社会、行业和企业起到一定的指导意义。

2食品供应链的内涵

食品供应链是由农业、食品加工业、批发零售业和物流配送业等相关企业构成的食品生产与供应的网络系统,食品供应链有不同于其他行业的特点。首先,其首要目标是“保障安全”,食品供应链有严格的质量要求。食品出现问题所造成的后果和不良影响往往无法在短时间内消除,甚至可能使供应链崩溃,这就要求企业从选择原材料,到运输、加工等各个环节都要进行严格的质量把关,对易变质的原材料、半成品、成品进行冷藏储存和运输。其次,食品供应链对顾客的需求必须做出快速反应。消费者对食品的期望越来越高,希望食品具有安全性、保健性和特殊包装,这使得产品生命周期不断缩短。供应链面临着市场更为细分、响应更为迅速、价值链不断向下游转移等方面的挑战。再次,食品供应链相对较长,覆盖种植、养殖、屠宰、生产和流通以及餐饮管理等环节,这些环节在食品供应链中环环相扣,互相影响,使得保障食品安全不仅仅是某个企业的事情,而是必须从供应链整体角度考虑。

简而言之,其首要目标是“保障安全”,然后才是对总成本最小化、总周期时间最短化、物流质量最优化等问题的考虑。所以,食品安全供应链需要在供应链各个环节加强安全管理,保证食品安全信息能够集成、共享;同时每一个环节的组织载体需要承担食品安全的社会责任,进行协调有序的合作。

3供应商评估框架与模型

一个企业采购绩效关乎着企业所在的供应链的整体运营绩效。由于食品供应链有别于其他行业供应链,因此,对于食品供应链,影响更大,这种影响可以用“牛鞭效应”来解释,即上游企业在采购环节出现了问题,对供应链下游的影响会随着供应链的企业层次的增加而一级一级地增大。而要提高采购绩效,必须从采购环节的第一步做起,即供应商的评估。供应商评估是企业与供应商建立业务关系的开始;是确定一个供应商能否按照公司的愿望完成供应任务的方法;是企业确定认可的供应商名单的基础;是企业建立供应商评估体系的基础;是有效防止腐败的有效措施。每一个企业都有自己的供应商评估流程,但是他们的基本框架基本是一致的。下图是一般供应商评估框架图:

供应商评估过程

第6篇

一、美国

得益于美国食品安全组织机构和联合监管制度,因此其食品安全程度是世界上最高的。美国负责食品安全的主要监管机构有设置在卫生部下的食品药物管理局、设置在农业部下的食品安全检验署和动植物卫生检验署及环保署。2003年,由卫生部、农业部、环保署成立了一个跨机构的食品安全风险评估联盟(RAC)。

(一)RAC构成概况

RAC由来自卫生部、农业部、商务部、环保署、国防部以及食品安全与应用营养联合研究所的17个成员构成。卫生部食品药品管理局的食品安全与应用营养中心是风险评估联盟的领导机构,因此RAC的主席由食品安全与应用营养中心派员担任。RAC下设政策委员会和多个工作组,政策委员会负责对联盟进行指导监督。执行美联邦食品安全风险评估的各部门组织结构如图1所示:

(二)RAC基本任务

RAC通过确定风险评估的优先领域,提供实施风险评估的技术指导活动,促进管理机构提高食品安全风险管理水平,并为各机构提供一个得以共享风险评估方法、数据、研究成果、法规、政策、进展等信息,交换相关策略与观点的平台。具体来说,RAC的主要任务一是确定食品安全风险评估的欠缺数据和关键的研究需求;二是通过减少重复性研究和鼓励多学科参与来促进与风险评估相关的研究;三是审定风险评估报告、方法、模型、数据集并加以分类,向食品安全与应用营养联合研究所的食品安全风险分析信息总汇(Food Safety Risk Analysis Clearing House)提供信息;四是作为成员机构的技术资源,提供建议和服务。需要强调的是,RAC只是将涉及食品安全风险评估的机构有机联系在一起,但具体的食品安全风险评估工作仍由各机构执行,因此其功能重在协调与交流,农业部、卫生部、环保署作为美国最主要的3个食品安全机构,它们各自的食品安全职责清晰,不存在交叉重叠,在风险评估领域有侧重地开展工作。

图1 美国风险评估系统组织结构图

二、日本

食品安全是日本极为敏感的问题。起因于日本近年来频繁发生的食品安全事件。2001年日本发现疯牛病后,又出现全国农业协会恶意欺骗消费者、使用虚假标识、以进口肉类冒充国产肉等事件。由此导致日本国民对政府原有食品安全监管体制失去信心,要求改变以往片面强调生产者利益的做法,真正地把消费者权益放在首位。强调必须打破食品安全监管部门之间的条块分割,将安全风险评估与风险管理职能分开,由单独设立的上层监督机构统一负责风险评估。

2003年7月1日,日本全国食品安全委员会正式成立,由7名委员组成,是全日本食品安全最高权威和决策机构。委员全部来自民间专家,由首相任命,国会批准。该委员会每届任期3年。

该委员会下设专门调查委员会和事务局。专门调查委员会负责风险评估事宜,分为三个评估专家组:化学评估组主要负责评估食品添加剂、农药、动物用医药品、器具及容器包装、化学物质、污染物质等项安全事宜;生物评估组主要负责微生物、病毒、霉菌及自然毒素等项评估工作;新食品评估组主要负责转基因食品、饲料肥料、新开发食品风险的检查评估工作。事务局由农水省和厚生省改组建立,主要负责风险管理工作。

日本全国食品安全委员会的主要职责:

第一,做好食品安全风险评估工作。这是日本全国食品安全委员会的最主要职能。它要组织专家通过科学分析的方法,对食品安全实施风险评估和检查,确定安全风险的程度和等级。同时,它还要承担行政执法部门如农水省、厚生省等负责对食品安全风险进行具体监管部门的咨询,解答各种技术问题。

第二,监督和指导风险监管部门的业务活动。根据风险评估的结论,对于存在安全风险的企业,要求风险监管部门采取应对措施,并监督其实施情况,防止行政执法不作为、失职和行为不当。

第三,建立风险信息的公开、交流与沟通网络。信息的完全是食品安全的必要条件。为了保证信息的通畅,食品安全委员会负责建立起由相关政府机构、消费者、生产者等广泛参与的风险信息公开与交流、沟通网络,并对风险信息网络实行综合管理。

三、欧盟

为了确保欧盟各国"从农场到餐桌"的食品安全控制,欧盟各国不仅建立了自己的食品安全监管机构,而且还根据欧盟范围内统一食品法的基本原则与要求,成立了欧盟食品安全管理局。欧盟食品安全管理局是欧盟进行风险评估的主要机构,其评估结果直接影响欧盟成员国的食品安全政策、立法。目前欧盟食品安全管理局主要是应欧洲委员会的请求进行风险评估,同时根据新出现的食品安全问题开展一些项目研究。欧盟食品安全管理局由管理委员会、行政主任、咨询论坛、科学委员会和8个专家小组组成。

欧盟食品安全管理局与美国的食品与药物管理局不同。虽然欧盟是多国组织,不能行使国家,其食品安全管理局没有制定规章制度的权限,但可以对整个食品链进行监控,再根据科学的证据做出风险评估,为政治家制定政策和法规提供信息依据。欧盟食品安全管理局的职责范围很广,主要任务是提供政策建议,建立各成员国食品安全机构之间密切合作的信息网络,评估食品安全风险,向公众相关信息。具体说,一是根据欧盟理事会、欧盟议会和成员国的要求,为风险管理决策提供有关食品安全和其他相关事宜(如动物卫生、植物卫生、转基因生物、营养等)的政策建议;二是为制定有关食品链方面的政策与法规提供技术性建议;三是收集和分析食品安全潜在风险的信息,监控欧盟整个食品链的安全状况;确认和预报食品安全风险;四是在其权限范围之内向公众提供有关信息。

欧盟食品安全管理局还在风险管理方面向其成员国提供必要的支援。在食品安全危机发生时,欧盟理事会将成立一个危机处置小组,欧盟食品安全管理局将为该小组提供必要的科学技术和政策建议。危机处置小组会收集相关信息,提出防止和消除风险的办法。欧盟食品安全管理局还承担着快速报警的任务。各成员国的食品安全机构有责任将本国有关食品和饲料存在的安全风险及其限制措施的信息,迅速通报给欧盟快速报警体系。欧盟理事会将收到的通报信息转发给各成员国和欧盟食品安全管理局。

参考文献:

[1]戚亚梅,韩嘉媛.美国食品安全风险分析体系的运作[J].农业质量标准2007年增刊,123-127.

第7篇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注意到,当前农业生产在给人们带来丰富物质产品的同时,土壤板结、化肥和农药过量使用、重金属残留等问题也使环境污染和生态危机越来越严重。尤其是与人们生活密切相关的食品安全问题已经成为全社会关注的焦点,一份安全、健康、优质的蔬果似乎成为了生活中的奢侈品,人们迫切需要新鲜、放心的食物来丰盈三餐。在这种形式下,生态农业成为现代农业发展的新亮点和新方向。

 

北京康鑫源生态农业观光园有限公司是中国生态农业发展领域的佼佼者和领军企业,园区位于北京“绿色国际港”顺义区“京郊蔬菜第一镇”——北务镇,占地13.3 hm2(200余亩),建有70栋日光温室和1 200 m2的连栋育苗温室,是北京市优质菜篮子供应基地。园区2007年被评为无公害蔬菜供应基地,2008年成为奥运会运动员村指定蔬菜供应基地,2011年被评为“农业部设施蔬菜产业化标准园”,享有中国蔬果第一园的美誉。

 

是什么推动康鑫源在短短几年时间就发展成为一个信誉卓著、口碑载道、产品优质的品牌企业?为了探寻答案,蔬菜杂志社一行于2013年6月来到位于顺义区的北京康鑫源生态农业观光园进行实地考察。

 

从田间到餐桌,让我们吃得更安全、更健康

一抵达目的地,园区苍翠的树木、清新的空气和整洁的环境就立刻让大家感到身心舒畅,完全摆脱了城市的污染和束缚。康鑫源总经理热情接待了我们,他向我们介绍说,园区优质的环境与康鑫源秉承的 “还植物以天成之根本,给人类以生命之尊重”的理念密不可分,只有在自然、纯净、无污染的生态条件下,才能种植出真正绿色、天然的蔬果产品。由于康鑫源注重对土地、植物、果实、人以及事物发展客观规律的尊重,他们也因此得到了自然的尊重,获得了丰厚的回馈。

 

我们看到,康鑫源温室里种植的番茄、甜椒、南瓜、甜瓜、茄子等蔬菜,在科学的管理和精心的呵护下生长健壮、叶色油绿、果实鲜艳。田垄内的土壤松软如蛋糕,轻轻碰触便可深入其中,让人很难与僵硬、板结联系在一起。

 

总经理详细地为我们介绍了康鑫源的产品,让我们对这里生产的农产品有了“三最”的印象。

最安全:在食品安全受到极大挑战之际,康鑫源把为消费者奉上安全可口的佳肴视为己任,率行业之先,大胆尝试,经过不懈努力,探索出了一条科技创新之路,将多项科研成果转化为生产力,扭转了当前农业种植对化肥、杀虫剂、人工授粉的过分依赖,颠覆了扭曲的种植理念,对食品安全做出了完美的诠释。经农业部蔬菜品质监督检验测试中心检测,康鑫源生产的果蔬中均未检出农药残留、重金属、亚硝酸盐等有毒有害物质。

 

最美味:通过品尝发现,园内采摘的番茄、甜椒、甜瓜、黄瓜等蔬菜口感纯正,风味浓郁,其中番茄味甜,甜瓜香甜酥脆,甜椒、黄瓜清甜脆嫩,每个品种都具有其自然原生的风味,让人印象深刻。

 

最营养:康鑫源生产的蔬果具有绿色天然、多微多矿、口感纯正、高抗氧化等特性,营养元素丰富。经农业部蔬菜品质监督检验测试中心检测,康鑫源生产的番茄的番茄红素含量(达到242 mg/kg)、柿子椒的vc含量(达到1.48 mg/g)和草莓的抗氧化性均处于世界领先水平。

 

那么,康鑫源是如何实现产品最安全、最营养、最美味的?总经理为我们揭开了其中的奥秘。

转变种植理念,提高蔬果质量和标准化程度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消费者对安全、优质、健康农产品的需求越来越迫切,然而病虫害成为了限制农产品质量和产量的主要瓶颈,以往解决病虫害的主要办法是喷施化学农药,但是农药残留对食品安全和生态环境造成了很大威胁。

 

为了实现无害蔬菜生产,呈现自然原生态的蔬果产业链,康鑫源转变种植技术手段,以防为主,最大限度地做到无病虫害;同时运用高科技臭氧技术替代施用农药,有效解决了农药残留、环境污染等一系列问题。北京市各级政府在康鑫源设施建设上给予了大力的支持,园区认真按照科学方法实施操作,取得了显著的效果。

 

在此基础上,康鑫源通过努力探索,将科技研发、科技创新与功能性蔬果生产集于一体,恢复原始的自然规律与种植模式,生产出符合人类健康的原生态农产品,全面提高了产品质量和标准化程度。

 

利用高新技术,促进科技成果转化为生产力

以北京市农林科学院信息所研发的熊蜂授粉技术为例,康鑫源通过熊蜂授粉,有效解决了人工授粉与激素授粉的弊端,既保证了产量,又提高了品质。应用熊蜂授粉技术后,草莓、甜瓜、甜椒、番茄等作物平均增产10%以上,畸形果率大大降低。同时,果实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微量元素含量和抗氧化性明显提高,口感纯正,恢复了产品的自然原生风味,品质大幅度提升。

 

康鑫源在作物培育过程中使用了一套组合拳,采用的技术包括:综合处理技术和营养及水分控制释放技术,经发酵或膨化处理的农林有机废弃物(秸秆、锯末、枯枝、落叶、玉米芯等)生产的环保型生产资料——新型有机土壤调理剂,质子交换臭氧杀菌灭菌技术,美国翠京元微生物菌肥,生物质炭复合肥技术,熊蜂授粉技术,以及公司自行研发的复合钛制剂技术和农业功能性水处理技术等。

 

康鑫源系统、综合地利用农业高新技术,将科技成果转化为生产力,由单一的引进逐渐向合作开发、自主研发的方向发展。园区先后聘请中国农科院、中国农业大学、北京市农林科学院以及社会各界精英、农业管理学专家、中国政法大学金融资本专家进行指导合作,甄选当前国际国内先进种植技术,结合农业产业化管理理念,将多项高科技成果转化为生产力,培育出优质的果蔬产品。

 

园区选用的数十种蔬果品种均来自农业科研院所近20年来的最新研究成果,同时引进美国、日本、澳大利亚、以色列等国优良品种,商品性达到世界一流水准。除此之外,园区还在当地政府的支持下建立了育苗基地,从土壤育苗严格把关,根据每个作物的品种特性,采用科学的养护方法培育优质种苗,使附近农民一同受益。

 

创新经营模式,占领现代农业发展先机

当前,我国正处于农业现代化飞速发展时期,应用现代科学技术武装起来的康鑫源,必将在加速转变农业生产结构、加快提高生产效率、完善提升产品品质和打造会员式高端服务方面占领先机,让众多消费者在康鑫源的产品和服务中拥抱自然,畅享生活,溯源存之根本,品味生之奥妙!

 

后记:通过此行,我们对于食品安全有了更加深入的思考,康鑫源的发展理念给了我们很好的启示。

在物质极大丰富的今天,我们已经不再担心吃饱穿暖的问题,但是面对三餐,我们是否可以毫无顾忌地放心食用,这才是时下人们最为关心的问题。当前的农业生产虽然满足了农产品的供求平衡,但是食品安全却一再报警。

 

在掠夺、破坏与滋养、回馈之间,食品安全引发了更深层次的土地安全问题。餐桌上的美味源自于土壤的健康,从调理土壤做起,安全、健康、优质的食材才不再是奢侈的梦想。北京康鑫源生态农业观光园很好地做到了这一点。

 

试想若干年后,我们的子孙不仅拥有原汁原味的美食,更拥有能够供养他们的肥沃土地,我们会因此而感到无比欣慰。我们留下的不仅仅是种植技术、生产模式与口腹之需,更重要的是留下足以支撑生命延续的根基——人类世世代代赖以生存的丰饶沃土。

第8篇

【关键词】纳米技术 纳米材料 食品安全

1 纳米技术的概述

纳米技术是20世纪末兴起并迅速发展的N高科技技术,随着研究的深入和科学的发展,纳米技术已经日趋成熟并广泛的应用于各种领域,近年来纳米技术在医药上的许多研究成果正逐步地应用于食品行业,在此技术上开发、生产了许多新型的食品以及具有更好的功效和特殊功能的保健食品,纳米材料在食品安全上也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纳米是一种几何尺寸的度量单位,一纳米为百万分之一毫米,即十亿分之一米的长度。以纳米为基础的纳米技术在20世纪90年代初起得到迅速发展并先后兴起了一系列的像纳米材料学、纳米电子学、纳米化学、纳米生物学、纳米生物技术和纳米药物学,纳米技术就是一种多学科的交叉技术,最终实现利用纳米机构所具有的功能制造出有特殊功能的产品和材料。因此,利用纳米技术制造出来的材料就具有微观性和一些普通材料所不具有的功能。

随着纳米技术的发展,纳米食品生产也取得了很大的成就。目前,纳米食品产品超过300种,一些带有纳米级别添加剂的食品和维生素已经实现商业化。据预测纳米食品市场在2010年将达到204亿美元,因此纳米技术在食品上的研究有着很大的发展潜力。

2 纳米技术在食品上的研究和应用

纳米技术在食品上的研究和应用主要包括纳米食品加工、纳米包装材料和纳米检测技术等方面。

2.1 纳米技术在纳米食品加工中的应用

所谓纳米食品是指在生产、加工或包装过程中采用了纳米技术手段或工具的食品。纳米食品不仅仅是指利用了纳米技术的食品,更大程度上指的是纳米技术对食品进行了改造从而改变食品性能的食品。尤其是利用纳米技术改造过结构的食品在营养方面会有一个很大的提高,在这方面应用最广泛主要有钙、硒等矿物质制剂、维生素制剂、添加营养素的钙奶与豆奶、纳米茶等。

然而纳米食品也存在一些问题,首先由于对于纳米食品的加工主要是球磨法,这就使得在纳米食品生产的过程中容易产生粉料污染,同时现有的纳米技术也会产生成材料的功能性无法预测,纳米结构的稳定性不高等问题。纳米食品还存在另外问题那就关于纳米食品的安全检测并没有个一个同一的标准。目前,国际上尚未形成统一的针对纳米食品的生物安全性评价标准,大多数是短期评价方法,短期的模型很难对纳米食品的生物效应有彻底的认识。而部分纳米食品存在一些有害成分,并且经过纳米化后,这些物质更加容易进入细胞甚至细胞核内,因此副作用也就越大,而这些由于安全检测的标准不统一可能在检测的时候检测不出来,因此纳米食品的安全标准有待进一步统一。虽然纳米食品存在一系列的问题但是纳米技术在食品包装和保险技术中却得到了很好的应用。

2.2 纳米技术在食品包装中的应用

首先,在已有的包装材料中加入一定的纳米微粒可以增加包装材料的抗菌性从而产生杀菌功能。目前一些冰箱的生产技术中已经应用了这种技术生产出了一些抗菌性的冰箱。

其次,由于纳米材料的特殊性质,加入一定的纳米微粒还可以改变现有的包装材料的性能,从而进一步保证食品的安全。目前,部分学者已经成功的将纳米技术应用于改进玻璃和陶瓷容器的性能,增加了其韧性。同时,由于纳米微粒对紫外线有吸收能力,因此在塑料包装材料中加入一些纳米微粒还可以防止塑料包装的老化,增加使用寿命。从而为食品生产提供了性能更加优越的包装容器。

第三,由于纳米材料的力磁电热的性质,使得纳米材料有着优越的敏感性。一些学者已经在研究将纳米材料的敏感性应用到防伪包装上面并取得了一定的成就。新的防伪包装的产生,无疑能够进一步加强普通食品和纳米食品的安全。

第四,经过研究发现纳米技术和纳米材料的一些性能能够很好地解决食品的保鲜问题。经过研究发现传统的食品保鲜包装,在起到保鲜功能的同时还能够产生乙烯,而乙烯又反过来加剧了食品的腐蚀,因此可以说传统的食品保鲜包装并没有能够很好的起到保鲜功能。在纳米技术在研究过程中,发现纳米Ag粉具有对乙烯进行催化其氧化的作用。所以只要在现有的保鲜包转材料中加入一些纳米Ag粉,就可以加速传统保鲜包装材料产生的乙烯的氧化从而抑制乙烯的产生,进而产生更好的保鲜效果。

结语

综上所述纳米技术虽然还有一些不足和缺陷,但是经过多年的研究和发展纳米技术已经取得了很大的进步和发展,并且已经开始应用于生产和生活领域。纳米技术和纳米材料以其特殊的性能不仅能够生产出性质更加优越的纳米食品,同时通过改善包装材料还可以进一步提高食品的安全。

参考文献

[1]杨安树,陈红兵.纳米技术在食品加工中的应用[J].食品科技,200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