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优秀范文 文学艺术修养

文学艺术修养赏析八篇

发布时间:2023-10-18 10:22:38

序言:写作是分享个人见解和探索未知领域的桥梁,我们为您精选了8篇的文学艺术修养样本,期待这些样本能够为您提供丰富的参考和启发,请尽情阅读。

文学艺术修养

第1篇

作者简介:彭吉象(1948- ),男,汉,四川成都人,北京大学哲学博士,北京大学艺术学院党委书记、副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北京大学哲学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合作导师,兼任江苏省文化厅艺术百家学术委员会委员,全国艺术学学会副会长,中国高等美育研究会常务副会长,中国高教影视研究会副会长,中国电视艺术家协会高校艺术委员会副会长,美国密执安州立大学艺术系客座教授,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研究方向:艺术学。)

摘 要:在当今全球化语境下,进一步了解中国的传统文化和中国的传统艺术,特别是了解极富特色的中国传统艺术精神;进一步学习外国先进文化和新的艺术表现方式和艺术手法,不断加强中西文化艺术的交融会通,尽快创建中国艺术学学科体系,推动中国艺术走向世界,应当是我们每一位艺术工作者和文艺理论工作者的共同追求。也只有这样,中国艺术才能充分发挥自身的优势和特点,真正体现出中华民族艺术的文化价值与美学特色,也只有这样,我们的民族艺术才能在弘杨传统的基础上不断发展创新,真正走向世界舞台,为各国广大观众所喜闻乐见。正因为如此,作为中国艺术学庞大体系的构建与叙述者,《中国艺术学》以中国传统文化作为背景,通过中国艺术简史、中国艺术理论和中国艺术精神三个方面,从总体上勾画出中国艺术的风貌,概括了中国艺术发展进程的基本规律,尤其突出了中国艺术的民族风格和美学特征,体现了中国艺术深邃的文化内涵。

关键词:中国艺术学;学科体系;创建;培养;文化修养;艺术人才

中图分类号:J02文献标识码:A

五千年悠悠岁月,五千年辉煌历史,形成了光辉灿烂的中国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深厚的中华文化是中华民族的伟大创造结晶,更是屹立在世界之东方、自成系统、独具特色的文化。正是在这丰厚的中华文化土壤中,孕育出灿烂辉煌、绚丽多彩的中国艺术。从古至今,中国艺术涌现出了难以计数的杰出艺术家和不朽的艺术作品,并且形成了具有浓郁中华民族特色的中国传统艺术理论和美学理论,形成了洋溢于我们中华民族一切优秀作品之中的中国艺术精神。正因为如此,如同中国文化是世界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一样,中国艺术也是人类艺术宝库的重要组成部分,闪耀着举世瞩目、璀璨独特的光芒。

在笔者担任主编的专著《中国艺术学》(75万字)中,正是以中国传统文化作为背景,通过“中国艺术简史”、“中国艺术理论”和“中国艺术精神”这样三个方面,从总体上勾画出中国艺术的风貌,概括了中国艺术发展进程的基本规律,尤其是突出了中国艺术的民族风格和美学特征,体现了中国艺术深邃的文化内涵。众所周知,中国传统艺术有着悠久漫长的历史,从气魄宏大的秦汉艺术,到艺术自觉时代的六朝风韵,从富于乐舞精神的唐代艺术,到推崇文人心态的宋代艺术,再到处于社会巨大裂变期的元明清艺术,组成了一幅极其壮观的中国传统艺术的历史长卷。与此同时,中国艺术又包含着戏剧、舞蹈、音乐、美术、杂技、曲艺等等为数众多的艺术门类,而在每个艺术门类中又都有浩如烟海的艺术作品与宛若繁星的优秀艺术家。此外,中国传统艺术还包括着宫廷艺术、文人艺术、民间艺术、宗教艺术等不同内容和层面,其面貌更加异彩纷呈、气象万千。

毫无疑问,中国艺术学本身是一个庞大的体系。第一,中国艺术历史悠久。五千年的中华文明史里艺术始终占有重要的地位,中国艺术是中国文化史的重要组成部分。如同中国文学史应当包括各个历史时期的作家和作品,以及诗歌、散文、小说等各种文学体裁和样式一样,中国艺术通史也应当包括各个历史时期的著名艺术家与经典艺术作品,以及音乐、舞蹈、美术、戏曲等各个艺术种类。除了中国艺术通史以外,由于中国艺术史上,各个历史时期的艺术都取得了独特而辉煌的成就,今后还应当采用断代史的方法加以研究,例如秦汉艺术史、唐代艺术史等等。

第二,中国艺术门类众多。除了世界各国通常都有的绘画、雕塑、建筑、音乐、舞蹈等等门类之外,中国艺术还有自己独特的一些艺术种类,例如戏曲和书法等。与此同时,中国艺术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又形成了自己独有的民族风格和民族特色,例如中国的国画同西方的油画、中国的戏曲同西方的话剧都存在着十分鲜明的区别,非常值得我们去深入研究。当然,作为中国特有艺术的戏曲,本身又包含着京剧、昆曲、越剧、豫剧等三百余个剧种,具有综合性、程式性、虚拟性等戏曲艺术审美特征,值得我们从艺术学的高度去高屋建瓴地加以研究。

第三,中国艺术体系繁杂。在中国艺术史上,不同门类的中国艺术还包括着文人艺术、民间艺术、宫廷艺术、宗教艺术等不同方面和不同类别。就拿美术作品来讲,现在的研究还主要集中在历代的文人艺术家和宫廷艺术家,以及他们的作品即文人书画和宫廷书画。实际上,在民间艺术中,也有不少优秀的美术作品值得去发掘和研究。

第四,中国艺术成就辉煌。中国艺术犹如一个巨大的宝库,历朝历代出现了无数的优秀艺术家,宛若天上的繁星一样难以计数;产生了无数的优秀艺术作品,真可谓是浩若烟海,让人目不暇给。正因为如此,中国艺术学学科体系的构建同样是一项巨大的工程。

与此同时,中国传统艺术在艺术创作、艺术鉴赏乃至艺术门类等方面,都鲜明地体现出中华民族的审美意识,具有浓郁的民族特色。从艺术创作来看,中国传统艺术在创作规律、创作过程、创作方法、创作心理以及对于艺术家道德的要求等方面,都有许多独到的理论。例如,强调创作与生活的关系,强调艺术家的作用和主客观的统一,唐代张b的名言“外师造化,中得心源”,可谓一语中的。又如,在艺术创作中重视审美意象的孕育、形成和物态化的过程,清代郑燮的“眼中之竹、胸中之竹、手中之竹”,堪称精辟概括。诸如此类,不胜枚举。从艺术鉴赏来看,历代大量的诗话、词话、画论、书论、文论、乐论、戏曲论、小说评点等等,以富有民族特色的风格和方式,蕴藏着极其丰富的艺术鉴赏和艺术批评的理论宝藏。中国传统艺术这种鲜明的民族风格和审美特征,甚至在某些艺术技巧、表现手法,乃至材料工具、物质媒介等方面体现出来。尤其是中国传统艺术深深植根于民族传统文化的丰富土壤之中,体现出中华民族的文化心理和审美意识,形成了中国传统艺术精神。

应当看到,对于中国艺术学的研究,不但是为了完善和加强艺术学学科体系建设,培养艺术学人才的教学和科研方面的需要;与此同时,对于中国艺术学的研究,也是当前我国各个门类艺术实践的迫切需要。从一定意义上讲,今天的世界,经济全球化与文化多元化已经成为不可抗拒的历史潮流。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中华民族的艺术应当如何应对这种机遇和挑战?如何真正走向世界?已经不只是一个重要的理论问题,而且也是一个紧迫的实践问题。正因为如此,中国艺术能否真正走向世界?能否创作出为世界各国人民所喜爱的优秀艺术作品?归根结底就在于我们的艺术家能否在创作中做到既具有全球视野和时代追求,同时又能深入发掘中国传统文化之精华,在东西方文化交融中,使自己的作品体现出浓郁的民族风格和民族特色,使自己的作品真正具有中国艺术的精神。

与此同时,我们也必须看到,时代在发展,文明在前进。人类文化是一个不断创造、不断发展,不断更新的过程。人类文化既有民族性,也有时代性;既有继承性,也有创造性。正因为如此,中国当代文化是“传统性”与“现代性”的统一,也是“民族性”与“世界性”的统一。中华文化具有五千年历史,继承与弘扬优秀传统文化,是我们艺术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但是,我们也要看到,未来的中华文化一定会朝着现代化方向发展,我们的民族艺术必须正视并且顺应这一历史发展的趋势。我们更要看到,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和大众传媒的普及,我们的一些传统艺术正在遭到现代化强有力的冲击,特别是大众传播媒介对于传统艺术的冲击和影响更是不能低估。这就要求我们的民族艺术不断超越传统,不断追求创新,真正作到“传统性”与“现代性”的有机统一。

另一方面,21世纪综观世界,经济全球化与文化多元化已经成为不可阻挡的历史潮流。全球化,可以说是当代社会生活最重要的特征之一。对于全球化的讨论,也是当前世界范围内最引人瞩目的话题之一。当今世界,经济全球化与信息全球化的趋势日益加强,加拿大著名传播学家麦克鲁汉早在20世纪60年代提出的关于“地球村”的概念,正在成为现实。尤其是以电影电视和因特网为主导的大众传播媒介正在重构着人类的生存空间,影响到人类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

在这个问题上,我们既要强调文化的民族性,创作出具有民族风格和民族特色的艺术作品,我们注意到,凡是具有鲜明民族性和地域性的文艺节目往往更容易受到世界各国观众的欢迎。但是,我们同时也要强调文化的世界性,必须走中西文化融合之路,通过外来文化的吸收与转化,通过中西文化的会通交融,综合创造出一种具有现代文明色彩的中国当代文化艺术,真正作到“民族性”与“世界性”的统一。在这种意义上,正如人们常说的:“越具有民族性,也就越具有世界性”。只有这样,我们的民族艺术才能真正适应经济全球化与文化多元化的时代要求。

在新世纪的时代大潮中,中国艺术如何真正走向世界?已经不止是一个重要的理论问题,而且也是一个紧迫的实践问题。中国艺术能否真正走向世界?能否在世界艺坛上得到它应当具有的地位?能否创作出为世界各国观众所喜爱的优秀艺术作品?归根结底就在于中国的艺术家们在创作中和表演中能否做到既具有全球视野和时代风貌,同时又能深入发掘中国传统文化之精华,在东西方文化交融中,使自己的作品体现出浓郁的民族风格和民族特色,使自己的作品真正具有中国艺术的精神。

因此,一方面,正如人们常说越具有民族性也才越具有国际性,对于传统文化的继承是我们民族艺术繁荣发展的沃土。另一方面,21世纪的艺术更需要对于民族的历史和现实进行深刻反思,运用现代意识对于传统文化进行观照与超越。从这个意义上讲,这种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反思,正是构成了中华民族优秀艺术作品文化价值与审美价值内在的深沉意蕴。

在这方面,许多优秀的华人艺术家们已经通过他们成功的经验,给我们提供了不少深刻的启示。其中之一,便是博采东西方文化所长,我把它概括归纳为一句话,就是“用现代的艺术语言来体现中国的传统文化”。换句话说,就是通过现代创新的艺术手法来体现富有特色的民族文化。这种成功的经验,我们几乎在各个艺术门类里都不难发现,并且在一批享誉世界的著名华人艺术家们那里找到例证。

在舞蹈领域中,著名舞蹈家杨丽萍运用现代的舞蹈语言来体现中国的传统文化,在她担纲主演的大型舞蹈作品中《云南印象》中,将极具地方色彩和民族风情的云南少数民族文化,通过极富创新精神和时代色彩的现代舞蹈语汇体现出来,受到世界许多国家观众的热烈欢迎。

在绘画艺术领域中,旅美著名华人画家丁绍光被称之为“云南画派”的代表人物,善于运用最具有现代创新意识的绘画语言来表现最富有民族文化特色的云南风情;此外,还有旅居法国的著名画家赵无极,善于将国画与油画打通,将东西方文化的神韵通过自己的画笔有机融汇在一起。

在建筑艺术领域中,享誉世界的建筑艺术大师贝聿铭善于运用现代建筑艺术语言来体现浓郁的东方文化意识和审美情趣,他设计的北京香山别墅就是一个典型的作品,极富时代特征的建筑手法与宛若中国古典园林艺术的建筑风格交相辉映,他设计的另一个建筑艺术作品,巴黎罗浮宫门前的三角形建筑也引起人们的广泛关注。

在音乐艺术领域中,旅美著名音乐家谭盾在音乐晚会上,将古代乐器编钟与现代音乐语汇有机结合起来,在他为获奖影片《卧虎藏龙》所创作的音乐中,更是将中国乐器鼓、锣、钹、板巧妙地编织为乐曲。

在电影艺术领域中,我们不但发现20世纪80年代电影艺术家,包括香港“新浪潮”电影和台湾“新电影运动”,以及陈凯歌、张艺谋为代表的大陆“第五代”导演群体,他们尽管有着各自不同的艺术风格和美学追求,但是他们的影片至少也有着一个共同的特点,都是用现代的电影语言来体现中国的传统文化。此外,一批成功进军好莱坞的华人电影艺术家如李安、吴宇森、成龙等,同样也是如此。

正如李安在《卧虎藏龙》获得奥斯卡最佳外语片奖之后自己所说:“我对中国文化比较了解,对西方的文化也比较了解,就是站在这两种文化中间,我采用西方人的方式成功地表达了一个中国人的故事。我有一些出发点是比较中国的,比如儒释道这种东西……所以当我拍电影的时候,就会自然地把这些东方的精神还有西方的手法融进来。”①显然,李安这种“东方的精神”和“西方的手法”,正是他成功的经验,也就是我们所讲的“用现代的艺术语言来体现中国的传统文化”。

正因为如此,在当今全球化语境下,进一步了解中国的传统文化和中国的传统艺术,特别是了解极富特色的中国传统艺术精神;进一步学习外国先进文化和新的艺术表现方式和艺术手法,不断加强中西文化艺术的交融会通,尽快创建中国艺术学学科体系,推动中国艺术走向世界,应当是我们每一位艺术工作者和文艺理论工作者的共同追求。只有这样,中国艺术才能充分发挥自身的优势和特点,真正体现出中华民族艺术的文化价值与美学特色,也只有这样,我们的民族艺术才能在弘杨传统的基础上不断发展创新,真正走向世界舞台,为各国广大观众所喜闻乐见。(责任编辑:陈娟娟)

① 张克荣编著《华人纵横天下•李安》,现代出版社,2005年版,第194页。

Construct Chinese Artistics Disciplinary System and Develop Cultivated Artistic Personnel

PENG Ji-xiang

(School of Arts, Peking University, Beijing 100871)

第2篇

关键词:文学艺术;物理教学;趣味性;教学质量;素质教育

物理为中学基础课程之一,对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及以后的考试成绩均有重要影响,同时物理课程的教材语言、课堂语言,都可以结合本章节的教学内容进行有效地资源整合,提高授课的效率。对此,本文将结合多年的教学经验,探讨物理教学与文学艺术整合的优势,并在此前提下,提出物理教学中的文学艺术整合的策略。

一、物理教学与文学艺术整合的作用

(一)提高物理课程的趣味性

中学物理课程极具生活性,每一个物理表象都为我国充满智慧的先人用古诗词表达出来,在物理授课环节中,将这些古诗词与物理知识巧妙地结合在一起,可以提高学生听课的兴趣,让枯燥乏味的物理语言,顿时变得生动有趣。如《回乡偶书》的“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期间蕴含着运动学的参照物选择的知识,也蕴含着丰富的声学的音色知识。教师在物理授课过程中,巧妙地引用一些古诗词,既可以表现出物理自然现象的美,也将物理现象的人文美与科学美结合在一起。

(二)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物理课作为自然科学的一门,不仅向学生传授基本的自然科学知识,更重要的激发学生对物理知识的兴趣,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想象力是培养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基础,没有想象,就没有卫星上天,也没有人类登月,更不会想出人类处在一个扭曲的时空。对此,中学物理教学任务之一就是培养学生的想象力与创新意识,而文学艺术恰恰蕴含着丰富得想象力,如“千树万树梨花开”、“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等,这些诗词既有着物理知识,也充满着作者丰富的想象力。中学生在学习这些诗词时,经过教师的点拨,不仅加深对该诗词的理解,也深刻认识到一个物理现象。

(三)传承中华文化精粹

我国古代的科学文明极具辉煌,从张衡的地动仪,蔡伦的造纸术,再到宋应星的《天工开物》等等,这些物理成就深刻影响全世界的文明进程,推动了世界文明交流与发展,也证明了中国是一个千年文明古国。但近代之后,我国物理技术落后于西方先进国家,为此我们应当采取措施,奋勇直追,缩短了西方先进国家的差距,对此,我们应当广泛的与西方国家开展交流,认真了解物理界的现状及发展前景,与世界接轨。在此过程中,应当坚持本民族的物理学成就,“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文化艺术与物理教学结合,恰恰可以将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与物理知识结合在一起,不仅有助于学科间的渗透,对打造卓越课堂也有着重大帮助;另外一方面,学生在学习这些诗词时,更加领悟到我国传统文化的精髓,深刻体验中华文明的魅力,进而激起他们学习物理知识的兴趣,这对传播、弘扬中华文明也有着巨大推力。

二、物理教学中的文学艺术整合的策略

在新课改这一时代背景下,物理教师就应当充分捉住这一历史机遇,充分发挥自己教学的特点和优势,在教学过程中创设一种比传统教学更为优越的情境和途径,让学生在教师引导下,巧妙地将物理教学中的语言艺术整合在一起,以此提升教学的效果。

(1)物理教师要提升自己的内部修养。教学语言是一个教师自身知识水平的反应,更是综合素质的集中体现。物理教师只有在具备较好的文学艺术修养之后,才可以将物理教学中的语言艺术整合在一起,提高学生听课的兴趣。对此,物理教师在平时授课环节上,要自修文化艺术课程,强调学科间的渗透,加强内部修养,这样才可以提升物理教学的语言艺术水准,物理教师应当从文化修养、审美观、思想道德等方面苦修,以此提升各方面的文化知识的底蕴。“慧于心而秀于言”,这就要求物理教师平时在教学环节上,努力提高自己的内部修养。

(2)课堂文学艺术的整合。素质教育的目的是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树立“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在教学目的、教学过程及教学内容上。对此,教师在进行物理知识讲解环节上,要将我能学艺术与物理知识整合在一起,就必须采取切实、平淡的语言,也就是语文艺术,教师为此应当做到有针对性、有启发性、有趣味性、有创造性等,如牛顿第三定律认为:两个物体之间的作用力和反作用力总是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条直线上。人与人之间的来往又何尝不是这样呢?伤害别人就是伤害自己;赐人玫瑰,手有余香;给人笑容,收获感恩。人生那么美好,生命如此珍贵,给他人快乐,就是给自己的生命以快乐。[5]在这些语言基础上,合理的艺术表现,给学生不同的艺术领悟,让学生明白学习物理知识可以深深受到生命意识的培养,加深学生对牛顿第三定律的认识,有了这些坚实的基础,学生学习起来就比较得心应手,提高听课效率。

(3)教材语言的整合。中学物理课本蕴藏着丰富的日常生活中的物理知识,教师可以透过这些诗情画意的语言,用一个物理知识表达出来,即增进了学生的物理知识,也让学生感受到物理知识的美,如“日暮苍山远,天寒白屋贫。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教师可以以此为切入点,讲解“光的反射”的知识点,引导学生分析这首诗与该知识点的关联,透过这些教材语言的整合,学生既学到了“光的反射”的知识,也丰富了其想象力,充分实现学科间的知识点渗透。

参考文献:

[1]干恒.物理教学中科学性与人文性的统一――《光的波粒二象性》的教学设计[J].中学物理教学参考.2010(04)

[2]柳虹.诗情画意――物理教学中的语言艺术[J].发明与创新(中学时代).2011(09)

[3]俞如明.教学中的诗情画意――浅谈物理教学中的语言艺术整合[J].文理导航(中旬).2013(03)

第3篇

关键词:文学教育 功能 价值 当下意义

文学教育作为人文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其独特功能历来是显而易见的。文学教育具有培养品质、增进智力、开发创造力、提高审美情趣、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作用。文学教育的独特作用在于它发挥情感教育作用,情感教育的目的在于培养全面发展的人。因此,文学教育的核心价值在于育人。

一.文学教育的地位与作用

文学是艺术。文学教育是审美教育。文学教育是从形象思维入手,直接作用人的感性,进行情感教育,提高人的审美素质。

首先,文学教育是从形象思维入手,培养形象思维能力的学科。众所周知,文学作品都是以整体的具象的形式呈现的,它有着与抽象思维完全不同的作用途径,也有着完全不同的功用。作为人的一种高级精神活动,文学艺术能够极大地促进和提高人的思维能力,培养人敏锐的感悟力、丰富的想象力和无限的创造力。

其次,文学教育是情感教育。丰富的情感素养是现代人不可或缺的条件。文学教育直接作用于人的情感,是能够使人的情感得到陶冶与熏陶的教育形式。文学作品的功用不仅仅可以抒发作者的情感,更重要的是通过作品实现作者与读者之间的情感交流,使读者产生共鸣。读者接受文学作品,与作者对话,是一种深入的审美活动,更是一种情感陶冶活动。

再次,文学教育是审美教育。审美是现代人的必备条件,不会审美就不会生活。文学艺术修养高的人较之普通人能够更好地洞察感悟理解人类的生活本质,能够以审美的态度对待人生,从现实生活中获取超越功利的审美情感体验。阅读文学作品,可以通过文学作品创设的审美情境,使学生获取自觉的审美体验并不断积累审美经验,从而提高审美能力,促进个体的审美发展。

二.文学教育的育人功能

作为人文素养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文学教育的功用是多方面的。

首先是辅德。文学教育具有德育本身所不具备的优势。文学教育的特点在于潜移默化,寓教于乐。文学教育通过鲜明的美好的艺术形象的感染与陶冶,会潜移默化地使学生逐步形成明是非、知善恶、识美丑的能力,从而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文学教育的辅德性是由于文学作品的内容和形式决定的。从内容上看,文学作品是美的艺术结晶,蕴含着深刻的思想内涵,具有启迪人、感染人、陶冶人的巨大力量,可以通过文学教育引导学生吸收优秀的人类文化成果,丰富自身的人文素养。从形式上看,文学教育以喜闻乐见的形式寓教于乐,寓教于美,可以达到潜移默化、润物无声的效果。

其次是益智。文学教育的益智功能人所共知。文学教育具有益智性,能促进学生智力的开发。脑科学研究表明,充分发挥右脑功能对于开发人的智力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文学教育是艺术教育,在开发学生右脑功能、发掘学生智力潜能从而充分开发学生智力水平上,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

再次是调适心理。文学教育是一种审美教育,它要在人的审美感觉体验中来完成,而人的感觉又会直接影响人的心理。由于当代竞争压力不断加剧,人的心理健康状况越来越不容乐观,文学教育的心理调适功能也会得到更多的关注。文学教育可以让学生的心灵接受美的洗礼。这样,文学教育过程就成为心理需求得到满足的过程,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的心理。一方面,文学教育可以帮助学生正确地认识自我、接纳自我、完善自我;另一方面,文学教育能够帮助学生协调与控制情感,保持良好的心境。与此同时,文学教育还能升华情感,让学生懂得爱,富有同情心,热爱生活,热爱生命,热爱自然,热爱一切美好的事物,以健康向上的心态面对生活中的一切。

三.文学教育的核心价值在于育人

文学教育的功用在于培养受教育者良好的审美心理素质,帮助学生树立健康的审美意识,包括正确的审美观念、健康的审美趣味和崇高的审美理想,培养学生的审美感知能力、审美鉴赏能力创造美的能力。更进一步说,文学教育不仅要培养和提高学生对美的感受力、鉴赏力和创造力,而且要美化人自身,即帮助学生树立美的理想,发展美的品格,培育美的情操,形成美的人格。总之,文学教育的核心在于育人。

文学教育作为美育的核心内容和主要手段,它通过以情动人、以情感人的方法,陶冶人的情操,美化人的心灵,使人进入更高的精神境界,成为一个具有高尚情操的人。与其它教育相比,它更加注重人的价值观念、人格境界、精神个性、趣味修养的修养与陶冶。其宗旨在于帮助人探索和寻找一条发展之路、向上之路,使人在精神的自我建构上发展个性和完善人格。

文学教育的核心价值在于育人,不仅要教人以知识,教人以技能,更重要的是教人以美,教人以善,教人在学习中领悟人生,学会做人。当人们把美作为目的和理想来追求的时候,就可以在真与善、认识与道德、现实世界与理想境界之间架起由此及彼的桥梁。正是在这个意义上,先生才有“美是一种心灵的体操――它使我们的精神正直、心理纯洁、情感和信念端正”之说。

文学教育的核心价值体现在个人身上就在于育人,在于培养和造就美的人格;从更高远的意义上审视文学教育,其价值还在于培育民族精神,促进人类的文明进步。

文学艺术是民族记忆的重要载体。通过文学教育,通过鉴赏中外优秀的文学艺术作品,能够拓展学生的视野,有利于促进学生了解不同民族、不同风格的艺术特点,认识世界各民族文化的多样性,尊重民族间的文化差异。同时,增强中华民族文化身份的自我认同感。中华民族五千年浩瀚的文化海洋中,留下了许多珍贵的文学艺术成果,其中不乏许多优秀的经典的民族文学艺术珍品,这些文学艺术珍品强烈的感染力与渗透力,最容易激发人们同宗同源、一脉相承的爱国主义情怀。通过文学教育,特别是民族文学艺术教育,能够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自信心,增强民族的凝聚力。

四.深化文学教育的当下意义

当下是一个价值多元化的时代。在人们的文化生活色彩缤纷的今天,在电视、网络、手机等新媒体不断强势的今天,呼唤文学教育,对于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具有重要意义。

当下,之所以需要文学教育,是因为能够让人认知和澄明自身置身其中的时代,又能超越时代而获得永恒性的艺术滋养和审美熏陶。我们正处在一个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的时代,充满着前现代、现代、后现代的种种纠葛,这些纠葛累积着种种现实的与历史的延伸与变异,隐藏着极其复杂的难于辨析的时代信息和症结,人们很容易被这种复杂的情势弄得茫然而不知所措。文学艺术的价值就在于它可以捕捉现实生活的初生状态,发现一种思想、道德或情感的形成萌芽,从而让人们从感性的感知中体验到历史与现实发展的真谛,自觉把握和认识自己所处的时代。认知置身其间的时代,而又能跨越时代的界线,这就是文学艺术给予人们的特殊滋养。

当下,文学教育对于我们之所以重要,是因为文学艺术足以在陶冶人们的性情、提供灵魂的栖息方面能够起到特殊的作用。文学艺术的特殊性质是审美,审美实际上是一种境界,一种人类生存的理想境界。审美需要是一种比人的生存需要、安全需要和尊重需要更为高级的需求。对于整个人类来说,当现代性为人类提供了物质需求之外,精神问题就显得更为重要。随着现代化的到来,物质发达了,人类的精神危机便出现了,价值的混乱带来的是自我的迷茫,“我是谁?我从哪里来?我到哪里去?”成为一个世纪以来的叩问,无论是对于“诗意栖息”的呼唤,还是全球范围的寻根思潮的出现,都集中体现出人们找寻文化故乡的愿望,都反映出人们找不到灵魂支撑的焦虑。这样的一种精神病痛伴随着全球化的迅猛到来,已经波及全世界,中国也不例外。信仰的一时缺失,价值的一时难于重新确立,对未来前景疲于思考和探索,都足以令人们在物欲中生长膨胀,跟随着功利主义、消费主义随波逐流,乃至冲破伦理道德底线。如此这般的时代,尤其需要文学艺术来为人们提供一种信念的憧憬,需要文学艺术来陶冶人们的性情。因为优秀的文学作品能够以其审美意象陶冶读者的情性和愉悦读者的心灵,引导读者以美好的价值观人生情怀认识生活,认识时代。

第4篇

摘要:在戏曲表演艺术中,演员情感表现是一个创造性的艺术活动,情感表现的真实感是演唱者的艺术生命。如何充分理解戏曲的内涵,把握唱词和音乐提供的总体形象,通过恰如其分的情感表现来塑造戏曲艺术形象,准确表现戏曲的情感是所有演唱者追求的目标。

关键词:戏曲;表演;情感

不论是传统的艺术家,还是现代的艺术家都十分重视艺术对情感的表达,他们都会投入真挚的情意,创造性地表现出深刻感人的魅力。艺术表达情感有它自己的规律,而戏曲与表演在表达、表现情感时应把握好以下几方面:

一、正确分析戏曲情感的内涵

要想在表演时对一部作品准确地进行情感调控,就一定要准确地把握作品的内涵。戏曲都有它自己特殊的风格、深刻的主题、饱满的情绪与情感。既是词、曲作家情感的寄托,又是表演者情感的依据。演唱者对戏曲理解的正确、深透与否,对于其表现得完美、动人与否有着极为重要的关系。要深入分析叙述事物、刻画心理的关键词,这是演唱者二度创作的必不可少的准备。同一段戏曲,不同的演唱者有着不同的演唱效果,这是除了技巧上的原因外,最根本的原因是情感表现的问题。戏曲中的唱词与旋律是密不可分的整体。无论是感受任何戏曲,要想完美的感受,就必须注意到旋律与唱词的整体关系。演唱者对戏曲的感受既不能单凭唱词,也不能单凭旋律,而是必须通过全面,整体、全部的艺术手段综合感受,才能感受到戏曲完美的情感内涵。演唱者对戏曲内涵的感受首先应从唱词指明的方向进行选择,进行转化,把戏曲表现的情感与自身的情感融为一体。戏曲情感内涵与演唱情感表现,前者是根本,后者是补充。完美的情感表现,不仅准确地表现戏曲的思想感情,同时更能够用自己的演唱情感表现给戏曲增添更丰富、更多采的情感美。演唱者充分发挥个人的主观能动性,利用各种不同的手法去进行再创造,都是为做好完美的戏曲演唱情感表现做准备的。戏曲中的每个词和旋律都有作者的情感体验和创作意图。演唱者感受戏曲情感内涵的目的也是为了表现情感。为此,演唱者必须通过自己的记忆、想象、联想等心理活动,在感受戏曲情感内涵的基础上,积极发挥演唱情感表现的能力,使戏曲情感内涵与演唱情感表现达到完美融合的境地。

二、正确调控表演者的情绪情感

演唱者要善于控制自己的情绪,以平和的心态完成整部作品。培养良好的演唱心理应从平时练习做起。练唱时内心充满自信,正视演唱技术方法,从根本上排除任何紧张心理,良好的演唱心理便自然建立起来;抒发内心的情怀,可避免思想技术方法所造成的心理紧张,养成声情并茂的良好演唱心理,有准备有目的完成作品。戏曲艺术的魅力与美感是取决于演唱的情感表现,只有优美的嗓子和发声技巧而缺乏情感的准确依据与生动的表现,演唱者不可能完成戏曲艺术的创造任务。声情并茂的演唱是给予欣赏者一种心理上的满足,是演唱表现最佳效果的体现,也是演唱审美的最高境界。同时,加强舞台实践,培养自信心。首先明白戏曲艺术是必须同听众见面的艺术,培养“调控”心理应多加强舞台的实践活动,要多体会舞台感觉和增强舞台驾驭能力。在舞台上演唱时,要把注意力和兴趣投放到表演的过程中去。感动别人,先感动自己。“感动要别人”是艺术表演追求的目的与效果,“感动自己”是演员进行艺术创造所需要的内心感染力,它来源于演员心灵的投入。要把听众当朋友,要感到是在用演唱倾诉情感,传达艺术境界。戏曲演唱的最大特点就在于它是利用任何乐器做不到的语言去抒感。在演唱中,语言的准确性,是戏曲语言表达最基本的要求,发音准确与否直接影响戏曲情感内容表达的正确性。戏曲表演吐字的真和美,在汉语“声韵学”的基础上,经过近千年的舞台实践,逐渐积累了丰富的经验而形成了一系列技术元素。每个元素都包含着自身的科学规律。这样的元素,归纳起来,共有十一个。戏曲表演“念”、“唱”的每一个字,都要经过这十一个技术元素的锤炼,才能达到真和美的境地,成为“艺术”。因此,演唱者学习掌握语言的规律和特点,正确的咬字和吐字,生动的语言表情方法,是每一位演唱者演唱情感表现的极重要的手段,是演唱者的基本功。语言表情应从戏曲作品的情感内涵出发,通过准确清晰的咬字,恰当的语气,语调和语言的色彩、演唱技巧、并和戏曲密切结合起来,将语言情感表现,具有更强烈的感染力。这样,演唱时就能始终处于可控状态。

三、正确处理“动作与情感”的关系

第5篇

醉心山水,寻觅赏石修身更养心

孙智是热爱大自然的人,二十多岁时,经常喜欢登山、探险。有一次,为探险深山中的岩洞,从悬崖上摔下,险些伤了性命。他曾考察楚文化的发源河流――沮河,逆流溯源,写下《大河寻源》的磅礴诗篇。正因为他对大自然热爱到近乎痴迷,所以当他一接触赏石这门自然艺术之后,便表现出非凡的激情和能懂石语的通灵。从1989年开始爱上赏石后,只要一有空余时间,他就会寻觅在长江岸边,跋涉在大山沟壑,俯身于浅浅溪流。宜昌境内共有99条溪河,有石头的溪河几乎都有他的足迹。他在觅石的过程中,享受着大自然的慷慨赐予。他常说,寻觅奇石,不是在于是否获得它,而是在寻觅奇石的时候,享受着那种期待、探寻、发现的过程,这样的过程,可以让人忘却日常生活的琐屑、困顿以及行走的劳累。在这样的享受中,有时候不知不觉在长江的石滩上一走就是五六个小时。他把寻觅奇石当作一种生活方式,作为走进自然,让人的身心得到陶冶的修养。正因为这样,孙智的藏石几乎都是他自己到大自然中“众里寻他千百度”的“缘石”。他送给一位石友的斋号为“石禅斋”,其由来是,庙里的和尚为了修炼去种地,名为“参农禅”,寻觅奇石就是在“参石禅”,取“石禅斋”,就是通过欣赏石头陶冶性情。

博览众艺,兼收并蓄内涵更丰富

孙智的赏石具有独特的风格,这与他艺术的多方修养是分不开的。他少年时的梦想是当一名画家,曾自学绘画,在部队经常为战友画像,团里举办幻灯比赛,他画的幻灯获得第一名。他曾报考湖北美院,专业课考试通过,因当年招的是陶艺造型,而他想学国画,最后只好放弃。他平时也喜欢练练书法。值得一提的是,他在文学创作上取得了较好的成果,他是中国诗歌学会会员,湖北省作家协会会员。文学艺术成为他业余生活的重要部分,从十六岁开始文学创作,先后尝试过小说、诗歌、文学评论、电影剧本等多种文学样式的创作,最后在诗歌创作上取得较好的成绩,曾在《诗刊》、《人民日报》、《长江文艺》、《布谷鸟》、《湖北日报》、《青春》、《萌芽》、《芳草》、《三峡日报》、《三峡文学》、《中国三峡工程报》等报刊杂志上发表诗歌及文学评论。1992年,诗集《大河寻源》由广西民族出版社出版。为了更好地探索赏石艺术,他阅读了大量的有关赏石文化的书籍,甚至去研究西方工艺美术史、雕塑艺术等相关艺术。良好的文学艺术修养,以及他对赏石文化的深入研究,使他的赏石风格更注重自然、禅意、神韵、雅致、文气,具耐赏性。他将自己居室命名为“天石斋”,就是表明自己矢志追求的赏石境界是奇石的天然美,也表明为人要有石头坚韧、天真、实在的秉性。

另辟蹊径,特立独行慧眼识瑰宝

孙智的赏石因为其丰富的艺术修养而具有鲜明的风格。他认为,赏石是对石头本真的欣赏,在欣赏中去感悟石头本质的美,不能一味地追求赏石的名贵和珍奇。他说,一个家庭的几案上置一小盆,即使盆里只有一茎小草,也会给人的视觉带来美,家里摆石头也是一个道理。所以说,他的赏石不完全是跟着市场走,而是跟着自然美的导向走。他有幸在三峡工程建设的一线工作,三峡工程大江截流时,亿万年的长江江底第一次在朗朗日光下示人,他慧眼独具,立即到长江江底中寻找有观赏价值的石头。每天中午别人睡午觉了,他却顶着烈日、踏着乱石泥沙、冒着浮尘,在江底寻找石头。我们可以从他刚出版的《三峡工程江底观赏石》一书中看到他的远见。可以毫不夸张地说,他的这部赏石专著是对中国赏石文化的贡献。因为谁还有机会进入三峡江底的世界呢?孙智还收藏了大量的三峡玛瑙石。前面讲到,宜昌市在古代就是盛产玛瑙、赏玩玛瑙的地方,可现在却少有人欣赏。当很多人在为一块石头能卖几千、甚至几万元的画面石而努力忙碌的时候,孙智却孤独地在山上、江河中收集玛瑙石。二十多年过去了,孙智的玛瑙石已堆满了两车库。宜昌赏石界的朋友为此给他一个封号――“三峡玛瑙大王”。三峡玛瑙雕件以其质地油润、表皮宝气而受到人们的喜爱,现在有人从河南南阳请来雕工专门雕刻玛瑙。当人们蓦然回首看到玛瑙石的价值时,才不得不佩服孙智独到的鉴赏力。

赏石励志,石之精神为事业

有人说丧志,而孙智却说,赏石可以立志、励志、成志。跋山涉水觅奇石,可以锻炼人坚韧的意志;赏石的形成,要经过不少磨难,在这个过程中,石头坚强、勇敢的品性,石头在长久的磨难中造就的美,可以给人不少感悟和精神动力。孙智在中国人保财险公司工作,十分繁忙,曾先后担任中国人保财险湖北省宜昌市西陵区、三峡坝区支公司经理、宜昌市分公司副总经理、总经理等职务,现任中国人保财险公司湖北省分公司办公室主任。1994年,他出版了《保险推销学》(25万字),该书经湖北省经济学团体联合会评奖委员会评审,荣获湖北省经济学优秀成果二等奖;被湖北省宜昌市人民政府评定为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被有关大学、中专和保险公司选为教材。2001年,他又出版《工程保险》(18万字)、《三峡工程保险实践》(13万字),并得到著名经济学家于光远的赏识而亲自为作者题词。2009年,他又推出47万字的《三峡工程保险探索与实践》专著。2002年,被湖北省人民政府授予“湖北省劳动模范”称号,被中国人民保险公司授予“十佳展业服务明星”、百名“展业服务明星”和“优秀员工”称号;2004年被中国保险行业协会授予第二届全国“十大保险明星”和“保险之星”称号。这些成就的取得,是他专业素养的体现,是他工作的环境给了他机遇。但是,我们也有理由相信,清新高雅的生活方式和石之精神的陶冶促使他高扬着事业的风帆。

第6篇

论文关键词:音乐,文学,音乐家,文学修养

从艺术的产生与发展历程来看,文学和音乐从来不是分开的,他们的关系很是亲密。古往今来,世界各地、各民族的原始音乐和诗歌几乎都是结伴而生的。在表现人们复杂微妙的思想情感方面,二者的功用是一样的,只是在于表现手段、方法及样式不同而已。

在中国文艺史上,音乐与文学的结缘是最早的。从上古的讴歌吟呼到有文字记录的《诗经》时代,诗歌与音乐与舞蹈的三位一体是早期艺术的一个显著特征,从《诗经》、《楚辞》、汉乐府、清商乐,到唐诗、宋词、散曲、杂剧以及戏曲,都体现着在中国文化传统里,音乐与文学密不可分的关系。

法国著名文学家、音乐家罗曼·罗兰说:“生命飞逝,肉体与灵魂像流水似地过去,岁月镌刻在老去的树上,整个有形的世界都在消耗、更新,不朽的音乐,唯有你常在,你是内在的海洋,你是深邃的灵魂。”音乐是人类最亲密的朋友,能净化心灵、陶冶情操、修身正己,以音乐为职业的人越来越多。而一个人的文学修养对人格、气质的培养和形成起着关键的作用,对音乐家更不例外,社会和学校不仅仅是培养音乐的“音乐家”,更重要的是要培养作文化人的“音乐家”,培养新一代高质量、全面发展型的艺术人才。

一、汲取古诗词文化精华,为艺术作品服务

音乐与诗歌,本是艺术大家庭中的两个同胞兄弟,一首好诗,不仅应当在意境上出类拔萃,耐人寻味,而且在音节、节奏和韵律上具有音乐的美;而一部优秀的音乐作品,是发自心灵的回响,是大自然的天籁之声,是美感在艺术的蓝天白云间自由自在的翱翔,它与诗歌在意境的巅峰之上汇合,能够映射出艺术王国的无限风光。

中国的最早的文学作品《诗经》中《风》篇就是收集了各地的民歌而成,其中的《颂》就是祭祀时的乐歌。以至后来到了汉代,乐府诗集更是文学——音乐的合集。再后来,到了宋代的词、元代的曲,俱是配乐唱诗,歌词必为曲谱所填。

中国古典文学以诗歌最为繁盛,是我们民族文化的精华。从先秦到近代的漫长岁月中,涌现出无数的杰出诗人和光辉的诗篇,千百年间万口传诵,因其特殊的艺术形式而散发着独特的魅力。古诗词中所蕴涵的音乐美、色彩美、意境美、情感美等美的因素。许多古诗词立意高远、构思新颖、语言清晰、趣味浓郁。

就音乐创作领域而言,近现代以来,已有许多作曲家根据古典诗词谱写了大量的音乐作品。其中,包括直接为古诗词谱曲的声乐作品,也包括一些器乐曲和交响音乐,对于声乐艺术来说更为重要,声乐艺术是文学和音乐的结合体,《关雎》、《胡笳十八拍》、《南乡子》、《杏花天影》、《长相思》、《黄莺吟》、《子夜吴歌》等是流传千年的琴歌,《涉江采芙蓉》、《枫桥夜泊》、《长相知》、《我住长江头》歌曲,都是根据古典诗词创作的声乐作品,如果没有深厚的古典文学功力,对歌词的理解就不会有深度,想要表现出诗词的意境,就会很困难。

在当下商业利益充斥艺术市场的当代环境中,音乐家更应该静下心来,多读一些古诗词,不仅能陶冶自己的情趣,更重要的是,能够从古诗词那蕴含丰富的意境中获取灵感,获取滋养。这对于音乐家的创做或演唱都是大有裨益的。

二、多读文学艺术作品,从中获取灵感和动力

在音乐艺术上有所成就者,都有很深的文学造诣和广博的知识。文学对音乐的二度创作提供依据和灵感。作曲家经常以文学艺术作品为蓝本,并从中获得灵感,创作出和这些文学名著同样不朽和伟大的音乐作品。如舒伯特的许多艺术歌曲,如《魔王》、《罗雷莱》、《谁是雪尔维亚》等,就是分别根据歌德、海涅和莎士比亚的诗歌谱写而成。印象主义大师德彪西的成名作《牧神午后》也是根据法国印象派诗人马拉美的同名诗歌而写的名作。法国小说家、戏剧家小仲马的《茶花女》的问世,使小仲马一举成名。皮亚威根据小仲马的同名悲剧改编作词,朱赛佩·威尔第作曲,创作了歌剧《茶花女》,虽然由于各种社会原因首演失败,但它很快就得到了全世界的赞誉,被认为是一部具有出色艺术效果的巨著,到现在还经久不衰,并由此成为各国歌剧院中最受欢迎的作品之一。《茶花女》的原作者小仲马说:“五十年后,也许谁也记不起我的小说《茶花女》了,但威尔第却使它成为不朽。”我想说如果没有不朽的剧本,就不会有经典的剧目。

浪漫主义时期,法国音乐家既从本国的文学、音乐中汲取营养,也从外国的文学、音乐中提取养分。某些伟大的外国作家如:维吉尔、歌德、莎士比亚不仅影响着法国的诗人,也影响着法国的音乐家(柏辽兹的《浮士德的责罚》、《罗密欧与朱丽叶》、《特洛伊人》)。柏辽兹受莎士比亚和贝多芬的影响一样大。

欧洲音乐史上几乎所有的大音乐家都最直接地用文学作品,进行过再度的创作:莫扎特把英国诗人的长诗《唐璜》改编成歌剧,罗西尼把法国剧作家博马舍的戏剧改编成歌剧《塞维尔的理发师》,把德国剧作家席勒的戏剧改编成歌剧《威廉·退尔》,柏辽兹把德国文学家歌德的戏剧《浮世德》改编成歌剧《浮世德的责罚》,瓦格纳把北欧民间传说《尼伯龙根之歌》改编成系列歌剧,威尔第把法国作家雨果的戏剧改编成同名歌剧《厄尔南尼》,把英国剧作家莎士比亚的戏剧改编成同名歌剧《麦克白》……所有这些事实,说明了音乐创作对于文学创作的深深依赖。

这些众多的音乐家们,都是艺术的多面手,大多也精于其它艺术,有的甚至是行家,他们凭着姊妹的启示和开导的灵感,创作出了尽善尽美的作品。所以,音乐家不仅应该去多读文学作品,更应该去尽力读懂,体味其中的意境,其中的美感,为我所用,为自己的艺术创作及表演所用。

所以,当代的音乐家更应该远离喧嚣,抛开功利,用一种平和的心态多读一些文学艺术作品,汲取其精华,从中获取创作和表演灵感。这就需要音乐家能够放平心态,不受外界干扰,能够真正构建出自己精神审美家园。

三、多看名人艺术家的传记,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人生观是可以选择的。不同的人生选择,决定着不同的人生。不同的选择表现出不同的人生态度,体现着不同的人生观。人应当追求高尚的品格,树立积极乐观、自强不息的人生态度。人还应该学会做一个社会发展所需要的人;学会做一个能正确处理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关系并使之能协调发展的人,做一个有理想、有道德、有高尚情操的人,做一个有利于社会、有利于人民、有利于国家的人。这就要求我们牢固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倘若一个艺术家的世界观、人生观有问题,让他创作出积极向上的音乐作品会比较困难。正确地对待权力、地位、金钱。正确处理理想与现实的关系,艺术的产生和发展源于人类的社会实践活动。艺术是人类文化发展进程中的必然产物,而作为艺术和文化的审美意识的艺术修养和文化修养,就必然以人类的社会实践活动作为物质载体,就必然都需要坚持唯物主义原则。

许多大音乐家除了创作、演出之外,还著书立说,笔耕不辍。胡迪梅纽因不仅是位杰出的音乐家,而且是位作家、历史学家和人道主义者。作为小提琴演奏大师,他诠释音乐的过程成为一种彻底的情感表达和人性的体现。在他的《人类的音乐》这本书里,展示了自己对音乐这门艺术的丰富知识与热爱,阐述了作为艺术家的世界观、人生观、音乐观,他坚信音乐是联结人类的全球性的纽带。

而像帕瓦罗蒂、卡雷拉斯、朗朗等享誉国际的艺术家都有很值得我们仔细品读的自传。我们强调多读这些优秀艺术家的传记,是因为这些传记除了是一部部艺术成功的奋斗史,更是一部部用生动文字记载的文学精品。多这些作品,不仅是一种艺术的滋养,亦是一种文学的净化。

所以,对音乐家来说,多读一些艺术大师的传记,从他们的人生奋斗中感悟成功之道,汲取有益成分,树立正确的艺术观和人生观。这对于提升自己的艺术修养和文学修养是大有帮助的。

结语:

音乐与文学,本是艺术大家庭中的两个同胞兄弟,一首好诗,不仅应当在意境上出类拔萃,耐人寻味,而且在音节、节奏和韵律上具有音乐的美;而一部优秀的音乐作品,是发自心灵的回响,是大自然的天籁之声,是美感在艺术的蓝天白云间自由自在的翱翔,它与文学在意境的巅峰之上汇合,能够映射出艺术王国的无限风光。所以,艺术家不能忽视文学修养的提升。尤其是在当下市场第一、颇为功利的时代,真正能够耐得住寂寞,潜心提升自己的文学修养,对于音乐家而言更是难能可贵的。

参考文献

1 张前,王次昭.音乐美学[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1992.

2 苏珊朗格.情感与形式[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6.

3 何乾三.西方哲学家、文学家、音乐家论音乐[M].人民音乐出版社,1983.

第7篇

文学教育大学生人文素质随着社会的发展与进步,人们认识到人文教育在促进民族和国家振兴方面作出的重要贡献。人文素质教育的内容涉及到环保素质、审美素质、科学素质、文化素质、法律素质等教育。而文学教育则是以文学作品为途径来教育和培养人才的活动。文学教育与学生提升精神境界、健全思想品德、增强审美能力、提高读写水平、掌握文化知识等方面具有直接关系,其在培养高校学生人文素质时发挥出举足轻重的作用。

一、现阶段高校学生人文素质概况

(一)课程设置的科学性不足

现阶段,我国在设计高校课程体系时,对人文素质教育的重视不足,此现象在学分和课程设计方面体现出来。部分高校没有制定具体方式来培养学生的人文素质,而将其与人文素质的课程进行调剂与补充,与专业课的重视程度差距较大,使其逐步边缘化。在课程和师资配置方面的投入不足,没有完善统一的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具有明显的教学随意性;部分高校尽管开设人文教育课程,但缺乏完善的整体规划、培训方式和培训目标,没有对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进行创新,学生只是被动、机械的学习,没有达到教学效果。面对上述问题,高校要研究出推动学生提高人文素质教育的策略和新措施。

(二)校园文化没有结合人文素质教育

就当代大学生来说,多层次、多种类的校园文化实践与课程教学具有同等重要的作用,其延伸了课堂教学,是培养人才的重要方式。现在我们已经进入网络化时代,大学生很多的课余时间用于上网,部分学生甚至沉溺到网络,但很多人没有利用网络来阅读经典文学名著。在此背景和环境中,重视校园文化建设是特别必要的。就现在出现于校园文化中的问题,很多高校没有进行整体和特色设计,部分高校片面的理解校园文化建设,认为开展活动、增强人文景观就足够了,造成特别严重的同质化现象。大学生是建设校园文化的主力军,要在校园文化的建设和发展中体现出他们的积极性和创新能力。

二、高校学生进行人文教育的作用

(一)文学艺术对于透视心灵的作用

优秀的文学作品,尽管属于虚构的“真实”,但此“真实”是浓缩和提练历史与生活,所以体现出传神凝练、形象生动的特点,可以更加深入地触动人们的灵魂,更加广泛地传递真理,使其更加具有哲学的意味。高校大学生既要拥有科学文化知识、专业技能、文明修养,也要拥有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康德所指出“能够征服精神的两种事物,人们越是深入的思索,越感觉敬畏和赞叹,此事物是心灵的法则与头上的星空。”而现阶段此方面却让人担忧不已。当道德准绳和心灵法则被忽略时,人文素质培养就是一纸空谈。因此,文学艺术在透视心灵方面具有特别重要的作用。

(二)文学教育对于传承文化的作用

中国传统文化中体现出较强的审美性质,以有趣生动的形象培养学生,是进行人文精神和先进文化教育的好方式。文学艺术因为其形象更生动、直观,在潜移默化中体现出教育的作用。通过审美和艺术修养,转化世俗、引导人们,建立起人人都尊重人性、崇尚文明的社会。文化修养高的人,是知书达理、善于审美、超越世俗功利的人。而目前,传统的流失直接造精神的匮乏。文学作品是弥补缺失的重要途径。文学作品运用其生动的形象揭示真理、抒感、再现生活,让人们在文字中体验并提高审美,体现出文学所具有的审美教育作用。

三、高校学生提高人文素质的途径

(一)设置课程

人文素质教育以课堂教育为重点,科学的安排课程是提高课堂教育水平的关健。借助有趣生动的形象培养学生,是推广人文精神和科学文化的优秀方式。文人素质教学中以通识教学为重要载体,兼顾专业方向课、专业基础课和通识教育课,在通识教育中开设选修课和必修课,让大学生在课程选择方面不但能体现出人文教育的重要性与必须性,也要拥有灵活性与机动性。既要在艺术类、语文课上提高人文教育理念,也要增加古代汉语、修养与文化、中国文化史、西方文学、经典著作、经典文献等课程。设置课程要以实际为切入点,以学生专业为核心,根据高校的特点及具体情况,明确课程学习的时间与学习种类,让专业课和文化素质课形成互补与互动。在教学方式和方法上,要选择不同的形式,如情境教学等,围绕着学生开展活动,以提高学生的积极性与能动性,在互动中让师生产生共鸣,进而实现预期的教学效果。

(二)重视实践活动

开展形式多样的校园文化活动,也是提高学生文人素质的重要方式。优秀的校园文化对于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促进其全面发展具有深远的影响和重要作用。苏霍姆林斯基指出:“学生周围的环境使其拥有生动的思想,是资源丰富的宝库,教师要成为营造教育环境的人。”高校文化环境能够对学生造成影响,学校管理者与教师都要建立起与时代同步、以人为本,具有优雅格调的文化环境,逐步增强学生审美情趣。借助诗社、文学社等活动以及进行征文比赛、人文讲坛等多样化活动,让学生实现自我管理、自我教育,提高社团活动的思想性与人文性。在活动过程中,潜移默化的培养方式通常具有更加鲜明、持久的作用。在建设校园文化时,能够强化教育目的、突出校园氛围,建立校园文化对于塑造性情、培育情怀、陶冶情操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

四、结束语

推动高校人文教育和文学教育的融合,建立起素质教育的科学理念,是妥善解决大学生缺少人文素养的重要方式。本文提出文学教育在透视心灵、传承文化方面发挥出重要作用。但目前高校在人文素质培养中存在一定问题,需要通过科学设置课程、重视实践活动等策略来解决问题,完善人文素质教育。高校要逐步树立起综合素质教育的意识,不断提升学生精神品位,将他们培养成为有境界、有道德、有志向、有理想的人才。

参考文献:

[1]孔增强.论国学教育与大学生人文素质培养[J].思想教育研究,2014,(05).

第8篇

一、艺术教育及其重要性

学校现行的艺术教育不是为了培养美术大师、音乐大师,而是为学生提供一个了解艺术的渠道,让学生发现自己的兴趣爱好,培养学生良好的鉴赏能力、欣赏能力,能够发现美、体验美、欣赏美、表现美,提高自己的艺术修养,即我们所说的通识艺术教育。

美学家尼尔森・古德曼教授曾指出:“艺术不仅仅是灵感的产物,艺术过程也是思维活动,艺术思维是与科学思维同等重要的一种认知方式。”艺术教育对于个人认知的发展具有重大意义,艺术教育能够发展人的认知,激活人的思维,拓宽人的视野,是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方面。孔孟时代的教育大师,无不通音律,且都有着极高的艺术造诣,艺术对于他们的成就起了重要作用,对个人的发展是至关重要的。

青少年时期培养起来的艺术修养,对于人一生的发展都是极为重要的,然而我国中小学艺术教育质量不容乐观,这对于个人和社会的发展都是不利因素。许多学生进入大学后,开始所谓的“无追求”生活,沉迷于网络游戏不能自拔。究其原因,尚未养成健康的兴趣爱好,没有形成良好的艺术修养是其重要原因。进入大学,离开应试教育的压迫,学生反而变得无所适从,内心空虚,无所追求,不能不说是教育的一大失败。国际PISA测验中国学生取得的优异成绩,可以证明我国基础教育阶段学生智育是名列前茅的,但是以此牺牲德育或是艺术教育是不可取的。艺术教育的缺失对于个人的长远发展是极为不利的,对于整个社会的进步也会造成不良影响。实施素质教育是我国教育的不懈追求,艺术教育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关键一环,对于个人和社会的发展都有巨大作用。

二、中小学艺术教育的困境与根源

在智育盛行的教育界,对艺术教育的忽视,严重影响学生的全面发展,甚至对学生的一生都是难以估量的损失。基础教育阶段,是打基础的关键时期,艺术教育对于人一生的发展其实是至关重要的,理应引起关注。学校艺术教育的主要途径是美术课和音乐课,然而这两课往往被认为是各科中最不受重视的科目。艺术教育不受重视,在中小学校里,甚至存在美术课、音乐课被其他课程占用的情况,使艺术类课程不能保质保量地实施。

学校艺术教育的另一主要途径就是各科教学中的艺术教育渗透。艺术教育不只存在于美术课、音乐课,艺术无处不在,各科教师也应加强艺术教育能力的培养,在学科教学中渗透艺术教育。艺术熏陶应无处不在,各科教学都可以进行艺术教育渗透,但是各科教师的艺术教育能力弱化问题却日益凸显,主要表现在各科教师缺乏艺术教育意识、缺乏艺术教育能力。艺术存在于学校生活中的方方面面,存在于各科教学中,但是各科教师缺乏基本的艺术教育意识。以语文学科为例,唐诗、宋词、元曲的学习,不应只限于背诵、默写,而是应该积极引导学生体会先贤的智慧,让学生体会唐诗、宋词、元曲之美,感受文学艺术的魅力。然而,由于教师缺乏艺术教育意识,使语文课堂未能发挥出其应有的艺术教育作用。

尚未健全科学的中小学艺术教育评价制度也是我国中小学艺术教育面临的困境。普通的学科课程可以通过考试进行教学评价,但由于艺术教育的特殊性决定了艺术教育不能只是通过考试评价学生,需要教师从多方面,多角度观察了解学生,在具体的情景和行动中对学生做出帮助和指导。艺术教育不应该以分数来衡量,艺术教育的特殊性需要教师做足细致的工作,切忌以智育成绩推断学生的艺术修养。

中小学艺术教育身陷困境的根源还是应试教育的影响,使艺术教育在整个教育体系中不受重视,这种不重视表现在学校监督不利、教师不予落实等方面。还有就是教师艺术教育能力的缺失,完善的艺术教育知识,强烈的艺术教育意识,合适的艺术教育时机,多样的艺术教育方法,优化的艺术教育评价方式是教师提高艺术教育能力的重要方面。有些教师虽然能够认识到艺术教育的作用,但是在教学中没有能力实施,不知道该如何实施,只能还是按部就班地实施智育。这些都导致我国中小学校艺术教育质量不高。

三、提高中小学艺术教育质量的策略

艺术教育关系到素质教育的落实,关系到学生个人的发展,关系到国民素养的提高,相关教育部门和教师都应有所作为,以期提高中小学艺术教育的质量。提高中小学艺术教育质量的对策有如下几点:

1. 艺术教育需引起教育部门重视。在以智育论成败的时代,艺术教育处于被忽视的边缘,这种现象必须引起相关部门的重视。我们的教育不应该培养出一群“满腹经纶”却内心空虚的学生。艺术教育对于个人认知的发展具有重大意义。艺术教育能够发展人的认知,拓展人的思维,拓宽人的视野,是人全面发展的重要方面,是培养高素质人才的重要一步。提高艺术修养对于提高民族气节、民族精神至关重要。教育部门、学校应加强监督,完善中小学艺术教育评价体系,保证艺术教育落到实处,使艺术教育保质保量的在学校教育中施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