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3-10-18 10:22:38
序言:写作是分享个人见解和探索未知领域的桥梁,我们为您精选了8篇的石油贸易流程样本,期待这些样本能够为您提供丰富的参考和启发,请尽情阅读。
【关键词】 汇率 财务风险 管理
一、汇率变化的概念及影响汇率变化的因素
汇率是指用一国货币表示另一国货币的价格,汇率在国际贸易与资金融通中起着价格转移的作用,使得各国的商品与服务在各国之间能够用同一个标准来衡量,使价格具有可比性。汇率是国际贸易发展与国际结算不断发展的产物,随着贸易的发展,国际间外币进行结算的数量增加,各国间货币转换便形成趋势,进口方就会将本币换成外币购买商品或服务,而出口方便通过出售商品或服务获得外币,这种繁多的国际贸易中,外汇的价格便营运而生。汇率能够代表外汇的价格,也能表示对方国际货币的价格,使得双方能够进行等价交换。
汇率变化的影响因素主要从长期和短期两个方面理解。汇率在短期内收到外汇市场的供求关系影响。外汇的供求关系是表现在虚拟市场中的,与传统商品的价格表示不同,通常是体现在一个电子系统之中,并通过网络进行交易报价,参与的交易主体主要为中央银行与外汇银行,而影响外汇汇率变化的最主要因素便是供求双方交易行为,外币需求增加则外汇价格上涨,本币贬值,外汇需求降低则外汇价格下降,本币升值。目前随着国家贸易的频繁发展,外汇交易的信息传递越来越迅速,各国外汇更能够体现供求双方的实际状况。
从长期来看,汇率主要由各国之间货币的价值决定。商品价值决定商品价格,价格是围绕价值上下波动的,价格无法脱离价值无限波动。因此长期来看,如果价值不发生较大变化,则长期汇率偏离值不会太大。货币汇率的决定基础是两国发行货币的价值量的比重。具体而言,首先表现在国际收支状况上,国际收支的变化直接影响外汇市场的买卖力量,如果本国长期出现国际收支顺差,则市场对于本国货币需求增大,便会出现供不应求,导致本国货币升值,反之,当本国长期贸易逆差便会导致本国货币贬值。其次,表现为政府的宏观调控。政府为稳定本国经济往往会通过公开市场干预,在外汇市场上进行买卖操作影响外汇供求从而对于短期内的外汇变动起到影响作用。再次,表现为外汇交易者的心理预期,交易者通过基本面与技术的分析,在不同的阶段作出不同的判断,当大部分对于汇率产生升值预期时,则会增加该货币的需求量,进而导致货币升值。
二、汇率变化引发企业财务管理的风险
1、账面换算风险
账目换算风险主要指企业存在外币计价的资产负债或收入费用,在财务报表的编制与合并中,需要以外币表示的资产与负债或者收入的费用换算成本币表示的相应费用,在汇率出现变动时,便会引起石油企业的账目损失,进而影响到公司的财务报告水平与经营水平。在财务报表中,资产负债表和利润表受到汇率波动的影响较大,主要是根据会计准则进行报表合并时发生的差异。对于资产负债表来说,资产负债表之所有以外币计价的资产与负债科目均有可能引发折算风险,在折算的过程中会出现历史汇率与报告汇率两种,分别代表的是资产与负债形成时的汇率以及资产与负债报告时的汇率。在石油企业进场财务报表制作时,如果子公司相对于母公司的货币贬值,或对于负债,子公司相对汇率升值,这样就会造成折算风险。这里的折算风险主要表现为资产的折算风险以及负债的折算风险两个方面。
另一方面,对于利润表的合并方面,当子公司所在地货币转换为母公司所在地收入与成本时,折算风险同样存在。对于收入,如果子公司所在地货币相对母公司贬值,那么收入的科目存在折算风险,同理如果子公司货币相对升值,则费用科目同样存在折算风险。另一方面当报告期子公司的收入小于历史折算汇率或者子公司的费用大约历史汇率费用,在石油企业的财务报表中就会出现账面的折算损失。总之,折算风险是石油企业在子公司与母公司进行报表合并中产生的,由于子公司与母公司所在地的汇率变动,导致财务报表的重新折算,汇率的变动给子公司造成不利影响,使得石油企业承受相应的财务风险。在这种折算风险的影响下会导致母公司在财务报表合并后造成资产和收益的下降,负债和费用上升。
2、交易风险
交易风险主要是指石油企业在以外币为主要结算工具的经济活动中,在货币的兑换过程中,由于汇率的波动造成的经济活动主体的实际收益相对预期有所偏差,或者是预期与实际的成本存在偏差,从而导致资产负债表的损失。对于石油企业来说首先表现在对外贸易中存在的交易风险。对外贸易的活动中风险源于用外币进行结算,当签订结算合同和最终贸易结算时的实际交割出现差异时就会出现交易风险。具体而言,对于进口商来说,要将本币兑换成合约中约定的外币,而针对出口商在交易完成时会收到合约约定的外币并将其折算为本币在本国进行生产支出和使用。货币兑换在签约时产生,但在商品实际交割后才能够拿到现金,在此期间如果出现汇率的变动,就会导致进口企业所支付的成本变化。对于进口商而言,当在合同期与结算期之间本币发生升值状况,就会导致支付之日所需要支付高于合约成本的资金,这样就导致进口商的成本增加、利润下降的财务风险。这种期限内的汇率变动会给国际贸易的双方带来一定的经济损失与财务风险。
交易风险其次反映在对外投资的过程中,当石油企业对外投资的过程中也要承受相应的汇率变动所带来的风险,石油企业在进行对外投资时,其投资成本与收益主要以本币计算,但在投资过程中的实际发生的收入与支出多为外币计算,这样当出现汇率波动时便会存在交易风险。投资方需要将投资收益与成本兑换成本币。如果出现被投资方货币发生贬值,其收回的以本币结算的收益就会降低,从而造成企业的经济损失。
交易风险还反映在对于与国外企业有借贷关系的企业贸易中。当外币作为借贷货币,在风险持续期间债权人需要将外币的本金与利息收回并兑换为本币,如果期间发生汇率变动,在借贷期外币发生贬值,则会导致债权企业难以收回同等的货币,导致经济损失。而作为债务方,如果在期间内结算的外币贬值,则会导致清偿之日债务方将承担更多的成本进行支付,从而导致经济损失。
三、应对汇率变化风险的控制对策
1、提升风险管控意识
对于石油企业来说,有效规避汇率风险关系到企业成本的降低与收益的增加,关系到企业财务风险的规避和控制,因此加强企业员工的方向控制工作至关重要,要使得汇率风险的回避成为一种自觉自发的工作,要有积极性与主动性,要倡导企业员工对于汇率波动的风险有清晰的认识并提升警惕意识,自觉执行风险控制工作,并在实践中不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将汇率波动带来的风险降低最低。
作为石油企业,首先要培养和建立汇率风险管控的文化氛围,企业文化是企业发展的内生动力,只有从培养企业汇率波动风险的文化出发,才能够更好地降低汇率波动所带来的财务风险。目前的员工思想上对于汇率变化的风险认识度不够,需要企业文化来加以引导。具体而言,企业管理层应带头提高对于汇率波动影响的重视,将汇率风险控制作为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并不断引导员工加以重视。其次,要建立汇率风险控制系统,倡导员工重视并真正执行公司对于汇率风险控制的工作,利用管理系统指导员工进行风险控制。再次,要通过企业文化的引导充分提升员工践行汇率风险控制的能动性。只有企业中的每一个员工都真正认识到汇率风险控制的重要性、真正学会汇率风险控制的方法、在实际的工作中自觉的运用方法进行风险、通过对汇率波动影响的估算与风险评估,这样的员工自发积极地进行风险管控才能够达到规避或降低汇率风险的作用。
2、建立风险控制制度
风险控制制度是汇率风险管理与控制的基础与保障,只有做好风险控制制度的建立,才能有效地进行汇率变化风险控制。首先,石油企业应将风险管控的目标明确化,有效保证管控过程中不出现目标偏离,同时也为公司员工的绩效考核提供参考,以此作为评价员工工作水平的标准,同时也可以通过此来促进员工将汇率风险管控作为工作重点,激发员工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更好地防范风险,为企业成本控制和收益增长做出贡献。
在目标设立时应结合企业内外部环境和企业的战略目标,在对外贸易中尽可能地使用本币结算,尽量规避外部结算的风险和外币的使用频率,有效避免汇率风险。在使用外币结算时应通过相应的金融工具和衍生品来规避汇率波动的风险,避免一定的经济损失。要将降低成本、增加收益作为目标设立的最主要目标,促进企业的收益最大化。
3、规范风险管控流程
石油企业在规避汇率风险时应规范风险管控的流程,主要包括风险识别、风险度量、风险控制与风险评价几个方面。风险识别是指通过各种方式在风险发生前对于企业多面临的风险及其原因进行探寻,是企业风险管控的首要任务,是风险管理的基础,要结合企业的业务实际、国家与行业相关政策、经济发展状况、外国贸易方的情况、汇率变动的影响因素等等,通过科学分析进行风险识别。
风险度量是指对所分析的风险针对风险大小做出判断与量化,评估风险的程度,通过调查问卷、专家咨询和研讨会议进行定性分析,通过数学模型、财务指标、概率、分析诊断法等多种方法进行定量度量,判断风险的大小,为风险管控奠定基础。风险控制是指在识别与度量的基础上对风险进行控制,这是整个工作的重点,这需要石油企业从众多的控制技术中寻求最适合自身发展的控制技术,如多元化风险控制法、风险转移法、风险预防法与风险回避法等。风险管控评价是指在风险控制工作完成后对工作的总结,针对风险管理工作中的优点和不足进行总结与讨论,针对不足提出改进意见,以进一步促进风险管控的能力。
总之,汇率的变化给石油企业带来很大的财务风险,严重影响了石油企业的成本控制和利润增长,有效地进行财务风险控制至关重要,只有通过有效的汇率风险控制,才能够真正做到降低风险、提升石油企业的收益率与竞争力。
【参考文献】
[1] 刘艺欣:中国外汇储备制度创新研究[M].经济科学出版社,2011.
【关键词】ETRM 贸易 信息化
1 ETRM系统简介
ETRM(Energy Trading & Risk Management)是指能源交易和风险控制系统,是CTRM(Commodity Trading & Risk Management)大宗商品交易的一个分支,专门指石油、天然气、煤炭和碳交易等能源类大宗商品的交易和风险管理系统。而CTRM还包括农产品、铁矿石等其他大宗商品。
随着各类大宗商品的金融属性不断增强,对经营该业务企业的管理体系、风险控制等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适应这种趋势,采用CTRM系统管理业务及风险控制是业内公司的通行做法。随着交易品种的多元化,CTRM系统不断推陈出新,满足客户的需要,在CTRM或者ETRM系统架构中,多种大宗商品交易共享财务和风险控制模块,每种大宗商品作为一个独立的模块配置。不同的能源交易商根据自己所交易的品种选择相应模块。因此,集成、模块化的CTRM或者ETRM产品在逐渐取代单一品种的大宗商品交易系统,成为市场的主流趋势。
2 ETRM系统的主要特点
相对通用的管理信息系统,例如SAP、Oracle等,ETRM行业最明显的特征是没有一个产品能够适应所有的大宗商品,不同商品类别、不同的贸易规则、不同的客户需求等导致了种类繁多的ETRM系统及供应商。对于投行和对冲基金来说,他们的业务集中在金融类交易,多以现金方式实现结算,较少涉及实货的交割,无需开展租船、执行等业务。像海油这样的上下游一体化专业的石油公司,在贸易中要考虑到租船、合同等一系列的执行工作。对民航类公司,参与市场主要是为了对航油进行套期保值操作,锁定运输成本。
根据需求及行业规则的差异,ETRM行业针对不同的客户,提供不同的产品。虽然有上述的差别,但是ETRM还是会有相当多共性的功能。如:不管哪种商品,市场参与者都需要管理交易头寸、监控市场价格波动、监控交易对手的状态、对交易合同进行全流程的跟踪、交易策略和投资组合等等。
3 ETRM主要功能模块
目前常见的ETRM系统通常是一个模块化的解决方案,主要包含以下模块:
(1)Transaction/Deal Capture,又称交易捕获。大部分大宗商品交易的ETRM系统解决方案是从最初的交易录入功能的实现开始发展起来的。交易录入可以看作是达成交易和发票结算的一个完整的过程。交易类型复杂多样,包括不同产品的单项交易、组合交易、实货业务、期纸货业务等,因此对ETRM平台的可配置性和扩展性提出了非常高的要求。
(2)Logistics and Delivery,又称物流及配送。能源产品交易的物流和配送是ETRM平台非常重要的功能。除碳排放交易外,几乎所有能源相关的交易都会涉及到实货交割。不同的大宗商品有不同的实物交割方式。电力通过电网传送,天然气通常通过管网和仓储设施进行传送,煤炭通过船运、铁路和公路等运输。对石油来说,根据地域和国家、公司的实际情况不同,不同程度得依赖于管道和水运。因此,对于不同交割方式的支撑和优化能力是衡量ETRM平台的一个重要指标。对进出口公司来说,目前在海外交易涉及到的交割主要以水运为主。
(3)Trader tools/Analytics,又称分析工具。交易员作为前台人员,是ETRM的关键用户。通过ETRM平台会提供一系列的工具供交易员使用。这些工具包括但不限于管理、监控单笔交易或者某个策略或资产组合(Book or Portfolio)的潜在价值。
(4)Position management and Reporting,又称头寸管理。管理公司能源投资组合的头寸是一个贸易公司最为核心的工作之一。相应的,从实货和财务方面反映公司能源组合状态的能力是衡量一个ETRM系统好坏的核心指标之一。通过这个模块的功能,系统的最终用户应该能够从多个角度查看交易头寸。例如,从策略、商品种类、交易员、交易对手等多个层面查看交易头寸。另外,可能会包括实时模块,这样交易的变动可以实时反映到头寸管理中。
(5)Risk management and Reporting,又称风险管理。风险管理对于贸易公司来说非常重要。ETRM系统能够量化并监控多种风险,包括:交易对手信用风险、市场价格风险、交易运营风险,各国家或地区的会计准则不同等政策风险。一些特定的能源风险管理功能不一定会包含在ETRM系统中,但是近些年越来越多的系统商拓展了投资组合的风险管理能力。
(6)Straight-through processing and Integration,又系统集成。ETRM系统通常在前中后台各个模块是完全集成的,任何一个模块的操作可以实时在其他模块中进行反映。另外,ETRM系统要和财务等专业系统可以进行接口,可以向外部市场的价格信息及智能终端提供良好的实时、安全、可靠的接口功能。
4 ETRM系统对企业的主要作用
对于能源贸易商来说,ETRM通常是其核心的业务系统,通常有以下两个主要作用:
(1)信息共享。ETRM使得公司层面上能够实现共享交易信息、市场数据的目的。解决贸易员的个人小台账问题,为贸易、执行、财务的一体化流程打下数据基础。
(2)风险控制。ETRM的核心功能之一即通过对市场价格变化的实时跟踪进行头寸和盈亏盘位的实时计算。ETRM是市场风险和信用风险管理的主要载体,为贸易企业规避大幅市场波动提供系统支持。
作者单位
突出专业能力和实践技能是民办本科教育的重要特色,该文分析了当前国际贸易综合实训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结合哈尔滨石油学院国际贸易实训课程的开发实践,阐述了国际贸易综合实训课程开发的必要性,同时指出了完善国际贸易综合实训课程建设的基本思路。即,突出技能群的训练,以细化的职业技能群为训练重点,针对出口、进口、采购、结算等外贸业务的环节进行分角色的技能训练,并实行岗位轮换;同时,实行角色考评和综合考评相结合的考评体系。
【关键词】
国际贸易综合实训;开发;实践
中图分类号:G712文献标识码:A
0 引言
国外高校特别强调与专业教育相对应的文化知识、专业理论、岗位技能和职业素养等综合素质教育。为此,很多发达国家都在不遗余力地推动国际贸易综合实训课程教学的发展,其中比较有代表性的如美国的KAS实训教学、德国的“双元制”实训教学和澳大利亚的TAEE实训教学。[1]
我国民办本科院校肩负着培养数以百万计的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的重要使命,强化实践动手能力,培养综合应用能力,提高职业素养,是培养应用型人才的重要环节。而实践能力的培养关键在于实训课程的设置、开发及教学。但一直以来,很多民办本科院校国际贸易综合实训课程建设不够规范并缺乏科学性。笔者拟结合哈尔滨石油学院国际贸易综合实训课程开发实践,进行一些有益的探讨。
1 国际贸易综合实训课程开发背景
我国国际贸易人才培养已有30多年的历史,很多高校对国际贸易专业开设了实训课程,但现有的实训课程体系和内容缺乏针对性,使得培养出来的学生在理论基础和应用能力方面有所欠缺,难以适应外贸行业对国际贸易综合人才的需求。[5]当前,各高校在提高学生国际贸易实践操作方面存在的几个共性问题:
1.1 企业实习难度大
真实的企业实习是提高学生实践技能和经验的最好方式。学生进入外贸公司熟悉工作环境,了解产品知识,但是现有外贸公司的经营机制和行业现状,使得联系实习基地难度很大。[2]
1.2 实践教学的内容与操作方法过于简单
目前的国际贸易实训课程主要以机房加软件的模拟训练方式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由教师针对每一环节一一进行指导。但是这种教学方法比较单一,学生的依赖性较强,不能独立完成各个交易环节的内容,实践能力提高较慢。
1.3 单项实训多,综合实训少
国际贸易专业的实训课多分散在各门课程当中,以单项实训为主,彼此之间缺乏融合,而且实训内容简单、难度小、不规范。即使有一些独立设置的模拟实训课程,虽注重了课程之间的融合,也是以基本技能和专项技能训练为主,而综合技能训练内容较少,存在不系统、层次低等问题。
鉴于此,构建模拟仿真的外贸实训平台,解决企业实习难的问题;以公司制进行外贸实训,设立岗位、训练业务流程来解决课堂教学的不足;同时加强软条件的建设,规范的大纲和指导手册、操作性强的同步练习、科学完善的测评体系,解决训练的规范性和科学性的问题,已成为国际贸易实践教学的当务之急。
2 国际贸易综合实训的指导思想
国际贸易综合实训以培养外贸行业进出口业务技能型人才为宗旨,以公司运营为背景、以岗位仿真操作为前提,以业务流程各环节的实际工作为训练内容,以提高学生的就业能力为目标,全面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专业素质。具体来讲,具有以下两方面特点:
2.1 仿真性
构建一个比较完备的国际贸易专业实训、实环境平台系统,按照国际贸易的业务流程和外贸公司的岗位职责要求进行公司制管理。分别设立若干个外贸公司,对公司业绩和个人业绩进行分别考核[3]。
2.2 实战性
主要体现在对抗性上,公司之间为了生存发展在业务上展开竞争,优胜劣汰;业务人员之间建立考评体系。[3]
3 课程开发实践
3.1 实训课程的性质
采用真实的产品和场景,把《国际贸易实务》、《国际商务谈判》等课程和经贸英语有机地融合。通过模拟公司制企业进行实战演练,学生进行货物的采购、哈尔滨商贸洽谈会的考察、布展、磋商等外贸环节,锻炼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增强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使学生一毕业就能顶岗工作。
3.2 实训课程目标
突出技能群的训练,以细化的职业技能群为训练重点,针对出口、进口、采购、结算等外贸业务的环节进行分角色的技能训练,并实行岗位轮换;同时,实行角色考评和综合考评相结合。
3.3 实训课程教学组织
在实训的环节中以3-5人为一组,成立若干个公司。根据外贸公司业务的需要设立以下几个岗位:出口部、进口部、结算部、供应部。由公司总经理给各组下达工作任务单,利用虚拟软件,在虚拟的贸易公司中完成任务,并对组内各成员工作完成情况进行考核。
产品主要集中在当前国际贸易中的大类产品:纺织品、食品和礼品玩具。以公司之间的贸易展开实训、整体上以公司的效益作为考核基础。
采用分组讨论、角色扮演、案例分析、模拟训练、小组作业等多种提高认知水平和实践能力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求知欲,切实提高实训效果。
4 结束语
本校根据国际贸易综合实训课程的建设思路,组织了两次实训。实训目标清晰,任务明确、考评客观、学生可以时时对自己的每一笔业务、每一步操作查询效果,极大地提高了学生的积极性。但在以下几方面还需进一步完善:首先,需要应用性强的实训教材与课程体系相适应;其次,需要结合专业的技能题库细化同步练习;最后,需要一个针对不同岗位职能的,兼顾知识、能力和素质的综合测评体系,而不是单纯的开卷或闭卷考试。
总之,国际贸易综合实训课程开发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它将随着实践的发展不断地完善。我们将以国际贸易综合实训课程开发作为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课程实践性教学环节的起点,进一步深化民办本科院校国际贸易实践性教学模式的改革。
【参考文献】
[1]赵雅波.贸经综合实训教学模式的探索[J].学理论,2010(27)
[2]陈爱荣,李雪峰.国际贸易课程建设之实践教学的思考[J].呼伦贝尔学院学报,2009(6)
[3]杨芳,崔磊.国际贸易实务模拟课程教学的实践与思考[J].北方经贸,2010(3)
[关键词] 中小石油企业 供应链再造
我国石油行业已经先后经历了体制改革创新阶段,“装备现代化”的规模化发展阶段,正在迈入ERP管理和供应链集成管理的“信息化工业”发展阶段。随着我国石油行业的重组和改制,涌现出了为数众多的中小型石油企业。这些企业既缺乏成本和资源的优势,又承担着市场补缺者的重担。如何改进经营效率和改善发展环境使其真正成为石油经济的催化剂成为一个社会普遍关注的问题。本文从我国中小石油企业供应链管理现状出发,结合国外先进石油企业的供应链管理经验,提出了供应链再造模型。
一、我国中小石油企业供应链管理现状
1998年国内石油行业进行战略性重组和结构调整,按照上下游、内外贸和产销一体化的原则,分别按地域组建了中国石油天然气、中国石油化工两大集团公司,加上业务主要集中于上游的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形成了国内的三个主供应链体系。中小石油企业是国有大型石油企业剥离非核心业务的过程中形成的,他们面向供应链的某个特定环节,实施服务性或者辅的经营策略。我国中小石油企业的供应链管理现状为:
1.我国中小石油企业供应链业务流程缺乏整合和优化。目前供应链各节点企业几乎没有对自身的核心业务和流程进行彻底根本的定义,定位,评估,获得,控制,倍增和保护工作;也没有联系业务流程的上,下游企业对流程和操作进行整合和优化工作。
2.我国中小石油企业供应链中的信息流和物流运作缺乏效率。现阶段石油企业物资采购计划编报、物资采购询价、合同管理、质量检验、仓储管理和物资配送等各环节信息还缺乏计算机系统的整合。物流链上各个环节之间的信息不能共享,致使物资计划、采购和储备及生产信息,销售信息不能及时沟通和交流,影响了整个供应链的建设管理的系统化、集成化和无缝化。
3.我国中小石油企业供应链伙伴关系没有形成,市场机制的作用不明显。我国中小石油企业间的关系更多的表现“画地为牢”的模式和高度集权的管理,隔绝了各个节点企业与市场的紧密联系;企业间产权联结和隐性契约使得整个供应链拥有高度“安全感”,造成各企业不关注产品服务而关注关系纽带,不关注效率优化而惰性化严重的问题。
二、国外先进石油企业供应链管理经验借鉴
20世纪80年代以来,技术革新给石油行业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特别是引入供应链管理思想后,通过实施有效的信息系统解决方案,石油行业的供应链效率得到巨大的提升。总结起来,国际性的一体化石油企业供应链管理主要呈现以下特点:
1.通过纵向一体化战略或者横向一体化战略,实现企业联合和产业链的重组。实行产业链构建战略有利于石油企业减少成本,合理配置资源提高资源利用率,扩大市场占有份额,形成协同效应,从而获得规模经济和范围经济;有利于增强公司抗风险能力,提高企业的经济实力和竞争力同时,还可以形成进入壁垒从而减少竞争,取得垄断利润。
如BP并购阿莫科使它成为具有更强竞争优势的石油巨头。BP公司原来只是家从事油品贸易的石油公司,并购阿莫科公司不仅加强了其在美国油品零售市场上的地位,还增强了天然气业务和化工业务,增加了专有技术拥有量,实现了技术优势互补,弥补了现有产业链的薄弱环节,完成了产业链的合理构筑。
2.通过企业业务外包,实现归核化战略。许多国际石油企业将一些业务进行战略性的外包:钻井,油井服务,地震数据获取和处理,油品运输等,从而达到了集中企业资源锻造核心竞争力的目标;同时,承包企业通过业务量的集中也容易形成专业化和规模优势。
如埃尼集团1992年把核心业务定位在石油、天然气、石油化工方面。1992年~1995年通过150多项交易,实现了对非主营业务的剥离,同时集团还围绕加强上游实力的战略剥离了石油技术服务类公司,扭缩了石油产品中的非主导型产品,加强了对上游企业阿吉普公司的直接管理,通过减少管理层次提高上游企业的效率。
3.通过企业信息化战略,不断提高供应链管理水平。根据2000年《财富》石油行业综合排名,位列前50位的石油公司均已采用了SAP公司的石油天然气行业解决方案,如ExxonMobil , Shell ,Chevron ,BP Amoco等占主导地位的企业。许多企业除了实施完整的ERP(企业资源计划系统)及石油天然气行业上游解决方案之外,还实施GFM(集团财务管理),BI(商业智能系统)、SRM(供应商关系管理),EP(企业门户)、SEM(战略企业管理)、PLM(产品生命周期管理)等协同电子商务套件。
三、我国中小石油企业供应链再造策略模型
结合以上关于我国中小石油企业供应链管理现状,国外先进石油企业供应链管理的经验,笔者提出我国中小石油企业供应链再造的策略模型:
1.组织边界运动与供应链伙伴关系管理相结合。中小石油企业的组织模式是典型的“小而全”模式,将各种生产设备和业务流程,技术措施组织起来,进而把企业的财力,物力,人力集中在企业内部。企业边界运动遵循内部市场化的再造原则要求进行:(1)组织的重组,规模的缩小,管理层次的减少以及业务单元和内部流程的重新设定,将企业庞大的固定成本转化为可变成本。(2)业务责任和员工角色的转变,使企业与个人集中精力于市场与顾客而非生产与竞争者本身。(3)建立外部合作机制,更多地依靠外部资源;同时进行业务的归核化,集中战略力量于擅长的领域,对其他的业务采取放松管制,分立,剥离,外购的策略。
积极的供应链管理实现合作的关键是每一个供应链成员拥有独立的,明确的责任,每个企业对于所作的承诺负经济和道义上的责任。供应链中的浪费现象会导致企业合作的效率的低下;供应链中的过度竞争,自利行为会导致企业关系的恶化;供应链中的机会主义行为甚至会导致企业合作的解体。这些问题的解决需要供应链成员利益分享和风险分担,建立信任和奖惩约束机制。
2.业务流程再造与供应链成本管理相结合。我国中小石油企业的业务流程定义不清晰直接导致的专业化操作水平低下和创利能力的缺失。石油企业业务流程再造需要依据石油行业的特性实现高标准的质量性和高效率的过程性,进行基于成本,时间和绩效的业务流程再造,评价提高生产率的范围并且传递最优的绩效模式。业务流程再造的实施需要结合TQM与CRM的思想实现“为满足顾客的需求而连续的改进质量,为使产品价格低廉吸引顾客从而创造利润而不断降低成本,为使产品服务及时送达顾客而不断改善配送”的目标。
供应链成本管理可以采用目标成本法与作业成本法,降低时间成本和空间成本。供应链的绩效需要从供应链成本,供应链收益,供应链能力三个方面来改进,分别降低产品的成本,产品生产过程的成本和提升生产能力过程的成本。
3.信息化建设与供应链知识管理相结合。我国中小石油企业的信息化建设和信息技术相对滞后,究其原因主要在于信息化建设固定投资巨大,绩效衡量困难,信息化人才匮乏。信息化建设指导思想是把信息视为一种战略性的商业能力,信息的交流和产生成为企业创造价值的重要手段;以构建信息系统和物流信息标准化实现电子商务供应链为目标。
供应链伙伴企业之间的知识确认,沟通,开发,保护是供应链再造的重要方面:供应链组织目的不仅仅是经营,制造或配送产品,更应当是发展人力技能,知识资产和能力以协调和整合链上复杂的技术和流程,创造价值与传递价值。
四、结论
我国中小石油企业供应链面临着巨大的外部竞争压力和自身绩效改善的迫切要求,运用供应链再造的措施改进中小石油企业的供应链将激发巨大的创造力和生产力。供应链再造就是要将条块分割的层级化管理变革为无限接近市场的网络化经营;将业务流程不清的放任管理变革为核心竞争优势的专业化经营;将信息不对称的链条变革为伙伴合作的价值增值链。而这其中供应链组织结构变革,供应链业务流程再造和供应链信息化的建设是供应链再造的出发点和关键环节。
参考文献:
[1]乔恩・休斯马克・拉尔夫比尔.米切尔斯著孟韬张丽萍译:供应链再造.大连: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1999,8
关键词:采油率 降本增效 可持续发展 发展趋势
石油行业是我国的能源型产业,它不仅关系到我国的国家安全,更对世界和平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所以保持对石油高效性、经济性的开采,对国家产业的高速发展有一定的指导意义,对油田增产增效技术的分析梳理对油田正确实施增产措施以及实现油田的有效经济开发更具有异常重要的意义和参考价值。
一、我国实施增产措施实施的必要性
1.油田自身发展的需要
由于油田在开发过程中受到很多因素的影响,而自身因素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就如下面的例子:油田一旦被开发,就会被持续下去,直到不能再被开采为止,一旦开发程度不断提高,其出油率就会呈现自然递减的趋势,这就称之为油田的中后期开发阶段,油田表现出稳产压力过大,投入产出比越来越低,原油成本却越来越高,导致经济效益不断降低。所以,要切实提高油田的出油率,进一步提高经济效益和有效利用资源的目的,就要不断地在油田的中后期开发中加紧增产增效措施的实施。
2.我国的石油资源特征
石油作为能源的主要形态,已经成为各个国家争相发展的重要产业,它的水平高低不仅关系到国民的生活水平,而且关系到整个国家的经济命脉。特别是近年来各大国对它的需求量日益增加,一些拥有大量石油气的国家,以石油资源位杠杆,国家的安全稳定也与它扯上了关系,各种生产、贸易的竞争日渐激烈,就更能突出石油产业在竞争中的地位越来越高。我国虽是发展中国家,但也是一个人口大国,石油储量并不高,而且随着社会的发展,对石油的消耗量不断增大,甚至已经排在世界首列,该情况致使我国对能源的高需求量产生了依赖。资源短缺是一个不容忽视的大问题,所以这给我国的能源发展带来了新的挑战,提高石油的采油率,提高现有储量,稳固国家安全和经济发展,就必须克服一切困难,实现增产增效的措施。
二、我国油田增产措施实施面临的问题
1.油田地质条件和储层条件不断下降
众所周知,石油是一种不可再生能源,连续数十年的开采挖掘,在原本有限储量的基础上,剩余储量开采难度加大,特别是优质石油的开采存储量开采手段缺乏等等。正是由于这些的客观情况,才导致了一些本来可以避免的问题再次发生:开采环境的降低,地质条件降低之后不仅会影响石油的纯度,又由于很多油田开采的技术不规范对储层带来一定的损害,久而久之,油田就会对这些不断地伤害产生免疫效应,俗称抵抗力,就是在同样的措施下不会对石油的采储量产生质或量上的影响。这些外界因素的不和谐性给石油的开采带来了极大的困难,并不只是影响地质条件这么简单,其次,油田开发的中后期是非常关键时期,一定要确保其平稳的含水率,杜绝油田储层条件的降低,控制好增产措施的实施和在施工成本上把好关。
2.常用增产措施效果弱化
石油被埋藏在地下,之后的持续开采会不断加油田的层间矛盾、进而会破坏地表地层状态,致使剩余油呈现不规则的零散状态的分布。特别是油田在经过了一系列的增产增效技术处理之后,一些药品残渣和实施措施后遗留的材料会累积在油层附近,然后混入石油内,破坏石油的质量,拥堵油层的同时还会引起油田对同类的增产措施产生抗性,而且粘着力极强,使一系列的清洗工作更加困难,另外,会不断弱化这些同类的增产措施的效果,也极有可能令其失去增产效果。生产过程周期过长,油气管道、套管等生产设备的内部就容易遭到液体腐蚀进而会被破坏掉,产生各项性能指标严重下降的后果,增产措施的效果就达不到最大化和理想化。
3.增产措施成本开高
目前,石油的可采储量呈下降趋势,开采环境进一步的降低使得一些增产措施达不到预期效果,所以就会在规模上增加投入,这就在无形中增加了成本,除了一些单井的开发,还有一些不同品质油藏的各种特殊井,如此开采工艺的使用不同便增加了成本费用。成本增加,究其根本原因就是快速下降油田产量和油田储备量的欠缺。
4.新的增产技术研发能力和积极性较弱
我国的石油开采技术一直都在前进的道路上,尤其是近几年来采用的增产措施技术,几乎都是引进外国的技术,在进行了一些的技术加工改造之后,虽然不能匹敌国外技术,但在一定程度上也是能够有效的提高产量,获得一定的经济效益。我们知道我们技不如人,目前的一些成果都是站在他人的肩膀上得到的,但是我们不能气馁,正是由于我国的在增产措施上与其它发达国家存在差距,而且我国的油田地质条件以及地理位置环境和国外的存在着比较大的差别,所以我国不能按部就班的按照国外的施工步骤进行增产增效措施的油田开采,这样对于油田的开发是不利的,也是不可取的。我们应该做的就是针对各项增产措施的具体工序进行专项研究,借鉴对方的某些优秀的并且符合我国油田增效现状的工序和技巧,促使增产效果的最大化。
三、我国油田增产措施发展方向研究
1.简化流程、提高工艺措施
根据对我国石油开采现状的分析,我们得出的结论就是:简化流程、提高工艺措施,朝着成本低廉的方向发展。低廉的成本是扩大规模的保障,流程的简化和工艺措施的提高促进了油层更高质量的提取和措施的重复利用,避免了其对操作工艺的抗性和惰性,满足了生产的要求。另一方面,简单的操作流程和工艺措施能够较容易的被更多的人掌握,这就突出了技术的合理性对措施实施有非常重要的指导作用,在实践中,会得到广泛的应用。
2.精细管理,走内涵发展之路
(下转第页)
(上接第页)
生产经营的目的就是为了保持利润,尤其是在油田的生产经营过程中,需要大力采取各种措施进行成本控制,所以当今油田生产经营的战略性措施就是实现规模效益、精细管理,走内涵发展之路。只有成本最小化,收益才能达到预期的最大化。未来油田生产经营的必然趋势就很有可能在保持油井经济产量边际值的基础上实现原油产量利润化,促使每一口油井产出的每一吨石油都有最大化的价值量。其次,还要在经营管理中创建一个完善的合作与开发体制,加强油井的日常管理的同时,实现管理理念有静态到动态的转变,不管是在公司管理区还是在油井开发区都有一个有效率的管理模式。
四、结语
石油资源,时刻牵动着世界格局的演变,影响着世界经济的发展,它已经成为影响世界社会稳定的一个重要因素,新形势下的中国,石油需求量持续增长,要满足这一需求,最稳固的办法就是促使我国石油产业的增产增效。所以我国的企业应该适时的根据国策采取相应的创新措施,坚持油藏管理理念,突破瓶颈制约,建立完善的石油增产增效战略。
参考文献:
大四上学期期末,我们做了simtrade的实习。Simtrade是一个关于国际贸易的实验平台。通过这个软件,我们可以模拟进行国际贸易,填制单据。从而整体掌握国际贸易流程。
一、实习目的
四年的大学即将结束,学生已基本完成国贸专业的各基础课、专业课程的学习任务。根据教学计划,学生要进行为期2周的专业课程实验。通过实验,可以使学生熟悉外贸实务的具体操作流程,增强感性认识,并可从中进一步了解、巩固与深化已经学过的理论和方法,提高发现问题、分析问题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实习方法
通过进入simtrade模拟平台,进行模拟操作。
三、实习性质
本次实验属于外贸流程模拟实验,外贸流程模拟实验是实践性教学的重要环节之一。
四、实习时间分配
五、实习地点
全部安排在实验室进行
六、实习意义
学生在机房进行国际货物买卖实务的具体操作,能很快掌握进出口的成本核算、询盘、发盘与还盘等各种基本技巧;熟悉国际贸易的物流、资金流与业务流的运作方式;切身体会到国际贸易中不同当事人面临的具体工作与他们之间的互动关系;学会外贸公司利用各种方式控制成本以达到利润最大化的思路;认识供求平衡、竞争等宏观经济现象,并且能够合理地加以利用。老师通过在网站新闻、调整商品成本与价格、调整汇率及各项费率等方式对国际贸易环境实施宏观调控,使学生在实习中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真正理解并吸收课堂中所学到的知识,为将来走上工作岗位打下良好基础。
七、实习心得
(一)对Simtrade软件的认识
Simtrade是一个国际贸易模拟实习软件。这个软件囊括了几乎所有基本的国际贸易的流程及涉及的国际贸易角色和单据。它在实习角色的分配上,包括了五个实习角色。工厂、出口商、进口商、出口地银行、进口地银行。(实习报告 fanwen.chazidian.com)这五个角色之间都有业务要做。在这五个角色之外,软件又设置了很多虚拟角色,它们可以辅助我们完成业务,例如国税局,海关,船公司之类,这些都是没有实习角色设置的。另外,软件还有淘金网这个虚拟网站提供给我们所有我们需要的信息。
其实这个软件就是一个小小的世界,通过这个世界我们进行了几项国际贸易。收获颇丰。
(二)对自己扮演的五个角色的认识。
首先是出口商,我在最初先扮演的是出口商的角色,这个角色是Simtrade里最难的了。但是也是最能锻炼业务水平的了。进口商,是稍简单些的角色,因为填制的单据和需要跑的部门相对少些。但也是一个必要的角色。工厂,是我最喜欢的角色,因为这个角色只需要填制一个内销合同,有时候都不需要自己填制。而且得分很快。但是我们做这个实验目的不是只靠得分的。出口地银行,怎么说,这个角色需要办理的事务真的少之又少,我在扮演这个角色的石油总是闲着的。因为做银行的人少,所以会经常有人找银行办业务,也还得经常查看“待办事项”。进口地银行,同出口地银行。
(三)实习遇到的问题
1、预算错误
这是个大问题,也是我们开始接触Simtrade时所最容易忽略的问题。虽然老师曾多次提醒,做贸易前一定要计算好了一切费用,选好贸易术语。最后在签定合同。但我们都是比较懵懂的,经常就是做出口商的在还没有调查进口商所在地市场的情况下就先去工厂进货了。如果工厂角色也没有做好预算,草草就签订了合同,那么可能出口商和工厂都赚不到钱。
2、货物数量问题
这个问题也是我们从没做过国际贸易的学生所最容易出的问题。因为我们要做的是国际贸易,要加上很多中间费用的。不是国内贸易简单的加上运费成本就行。但大多同学都没意识到这个问题。可笑的是好多同学包括我,在做第一笔贸易时,在没仔细预算的前提下,签订了很少货物数量的合同!这样,在做中间制单过程中,我们经常在填单时大叫“啊,这个运费怎么比我的货物数量还多啊?”“这个保险费怎么这么贵,我要赔钱了!”
3、填单错误量大
这个问题是必然的,我们都在努力着。因为以前没有接触过这个问题,所以我们每个人在开始填单时都很慢。幸好这个实验有帮助,而且帮助很详细,我们开始都是参照这个帮助才能耐心把这个业务做下去。试验后期,我们填单都不用参考帮助了,而且错误量减少,并且速度加快。
4、计算错误
这个计算包括很多内容。例如出口商要在CIF术语下计算海运费,内陆运费,出口报关费,保险费等等费用。进口商也要计算自己的费用。工厂计算税费等,这些费用计算量大,有些费用的计算都是我们大二大三的时候学的,现在早忘了。所以在填单过程经常因为计算错误而导致业务进行不下去。
5、流程跳跃大
这个问题我们一直存在着。因为我们以前所学的知识都是分块的,例如我们要学外贸函电、报关、投资之类,但我们没有系统学过从开始到结束一步一步该做什么,所以在做Simtrade的时候我们经常会出现贸易流程跳跃性大的问题。例如我开始做的出口商,我在没有查看市场的时候,也没与进口商签订合同的时候就先去工厂订了一批货。这批货一直跟我跟到试验结束,因为没有进口商愿意买它。
6、沟通问
Abstract:The essay expatiates on crude oil metering technology at home and abroad, as well as the differences between our country and international for trade metering of crude oil. In a long term, It is very necessary to find a transition method of crude oil metering to accord with national situations and act on international convention.
关键词:原油;计量;体积;质量;标准
Key words:crude oil;metering;volume;quality;standard
中图分类号:TB9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4311(2010)01-0037-01
1原油交接计量的基本方法
1.1 原油静态计量方法
静态计量方式是历史悠久的一种计量方式,尽管应用在油品贸易计量方面的范围有所缩小,但仍占据重要的位置。静态计量方式中有的方法的计量精度相对较高,这是动态计量方法难以达到的。
目前在国内原油计量交接方式中,交接以管输为主,多数采用动态计量方式,静态计量只作为盘点库存量的手段,只有个别地方还沿用铁路轨道衡计量。采用流量计为主要器具的动态计量方式已占主导地位。据不完全统计,在中油股份公司所属的油田分公司,动态计量站和静态计量站分别占74.6%和25.4%。而在原油外销计量过程中,动态计量和静态计量分别占总外销量的83.4%和16.6%。
1.2 原油动态计量方法
动态计量技术可使储罐总储油量下降,减少原油蒸发损耗,降低原油储备投资,削弱人为因素影响,适应原油外输计量发展趋势。管输原油采用动态计量方式一般有两种:一种是流量计配在线液体密度计的计量方式;另一种是流量计配玻璃密度浮计的计量方式。
2原油计量交接的相关问题
2.1 流量计在线检定
在原油计量中,椭圆齿轮流域量计、腰轮流量计、涡轮流量计、弹性刮板流量计、金属刮板流量计都有应用。其使用主要取决于准确度要求和介质条件。虽然体积管是技术成熟的常规产品,但还存在有待完善的几个关键问题:在低温输油和春秋换季的条件下,因油温与环境温度相差较大而导致体积管内壁严重结蜡现象;在体积管上安装两对相对独立的检测开关,通过主、辅容积的相互对应关系,确定体积管的工作状态等。
虽然结蜡引起体积管附加误差这一事实是客观存在的,但由于现行的标准、规程、规范对用体积管在线检定流量计的操作程序并没有做针对性的规定,在有些场合,尽管检定操作是依据规程做的,但当外界环境温度与油温相差较大时,虽然体积管、流量计的温度、压力达到平衡稳定,在这种情况下进行检定,却无法避免结蜡给检定结果带来的测量误差。建议的做法:①体积管间应提供较好的室内采暖供热条件;②体积管作管道使用时,应将流程倒在油温高的来油线,检定前在油温高的来油线适当增加投球次数。
2.2 流量计系数的应用
原油动态计量方面,主要执行《原油动态计量一般原则(GB9109.1-88)》,按标准规定,在原油体积计量方面,主要有流量计系数和流量计基本误差两种方法,其中流量计系数方法的使用,从理论上讲使用流量计系数方法较为准确、公平、合理。
检定流量计与其生产运行的温度,压力应尽量保持一致,相差较大时要进行调整,消除由此造成的误差。流量计系数在原油动态计量中的合理使用是未来发展趋势,同时也使计量更趋于准确、合理,使购销双方更易于接受。
3我国原油贸易计量方式
目前,用于我国原油贸易计量的流量仪表基本上实现了在线实流检定,即在现场用体积管检定流量计,用于过程检测和物料平衡的原油流量测量仪表尚大都采用离线检定方式。成品油流量仪表大部分采用离线检定方式,只有少数实现了在线实流检定,所用的计量标准器为标准罐或电子秤。绝大多数用于贸易计量的天然气流量仪表采用干检方式,极少数采用临界流喷嘴在线实流检定。
国际间的油品贸易也都是以体积量结算的,以桶或立方米作为原油的计量单位,油品体积随其所处的压力和温度不同而变化,在确定油品的体积量时,必须规定统一的压力和温度条件,即标准参比条件。国际上通用的标准参比压力是101.325kPa,北美的标准参比温度为60°F(15.56℃),在这种计量方式下,油品密度或API度只作为监测油品品质和进行体积修正的参数,并不直接参与油量的计算。
采用质量单位计量油品时,必须准确地测量或确定油品的密度,还要考虑空气浮力的修正,增加了油量计算的复杂性。
我国油气计量方式与国际惯例接轨已成为必然的发展趋势。油气计量方式接轨对于加快中国石油的国际化运作步伐,规范油气交接秩序,加强财务核算等有着积极的作用,同时也会对油气生产、加工、销售各环节的生产经营和经济效益产生重大而深远的影响。
4计量标准规范的制订
4.1国内标准的适应性
原油动态计量流量计系数方法是原油交接计量双方贸易结算经常采用的计量方法,由于现行标准《原油动态计量(GB9109.1-1988)》对该方法规定非常严格,在实际工作中可操作性较差,使原油交接双方经常发生计量纠纷,石油和石化企业普遍认为国家制定《原油动态计量》流量计系数方法的配套标准是十分必要的。
4.2国际标准
国外广泛采用的有关原油品质分析和流量计量的标准由国际标准化组织(ISO)的标准(基本上是ISO/TC28制定的有关动态和静态计量的标准)、美国石油学会(API)的标准(基本上是API/COLM制定的“石油计量手册MPMS”)和美国材料试验协会(ASTM)的标准,其特点是技术先进、配备性强、内容充实、具有可操作性。
4.3标准的修订
要满足原油计量方式与国际惯例接轨的要求,就应该根据接轨的实际需要和每个标准对接轨的适应性,有计划地对现有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进行修订和补充。
关键词可持续发展循环经济节约型社会
中国经济由过去单纯追求国内经济增长向在经济全球化条件下追求科学发展与可持续发展阶段转换,这一阶段转换使中国的工业化和城市化进入一个新的发展时期,中国必须对经济发展模式进行调整,逐步解决多年来积累下来的一些结构性问题。
1当前经济发展状况
今年以来,能源原材料价格一直在涨,铁矿石一次涨价70%,石油已经突破70美元/桶的大关,虽有所回落,但幅度很小,而老百姓最为关心基本生活用品,除住房价格上涨外,像汽车、彩电、电脑、手机、空调、冰箱等商品价格却有所下降,石油涨价带来石化、民航全行业亏损,国际货币基金组织预测石油有可能突破80美元/桶的关口,甚至100美元/桶,而石油五年内降价的可能性又不大。原材料涨价产品降价,造成工业企业利润增长速度趋向于零,这充分说明中国经济已进入新的转折期。
1.1经济发展面临新的挑战
(1)能源、原材料问题
2003年,我国实现的GDP为1.4万亿美元,约占全世界4%,但为此消耗的各类资源估算为50亿吨,其中原油2.52亿吨(包括进口原油9112万吨,进口成品油2824万吨),消耗量和进口量均居世界第二位,石油进口依存度达35%,原煤15.79亿吨、铁矿石3亿吨、钢材2.71亿吨、氧化铝1168万吨,水泥8.36亿吨,分别为世界消耗量的31%、30%、27%、25%、40%,我国每创造1美元的国民生产总值所消耗的能源是美国的4.3倍,德国和法国的7.7倍,日本的11.5倍。
2004年,我国产煤19.6亿吨,是世界第一产煤大国,原油产量1.8亿吨,是世界第五产油国,而煤炭、石油增长潜力十分有限,中国煤炭消耗居世界第一,石油消耗居世界第二(包括进口原油1.44亿吨),能源已成为中国经济发展的制约因素,这几年来出现的“煤荒、电荒、油荒”充分说明了这个问题。
我国主要45种矿产资源人均占有量不足世界平均水平的50%,其中石油、天然气、铁矿石、铝土矿、铜矿人均占有量相当于世界平均水平的11%、4.5%、42%、18%、7.3%,2002年,我国石油、铁矿石、铜和铝的国内资源保障程度分别只有69%、57.6%、47.1%和56%,这三种矿产资源已严重依赖进口,而我国产业是以能源和矿产资源密集型制造业为主导的,对能源和矿产资源旺盛的需求成为导致世界能源和矿产品价格飞涨的主要原因之一。
(2)土地资源、水资源问题
中国有13亿人口,而耕地只有18亿亩,人均耕地只有1.41亩,人均耕地水平不到世界平均水平的1/2,并且耕地后备资源十分紧张。我国水土流失面积356万km2,占国土面积37%。土地已成为经济发展的又一制约因素,土地是沿海地区尤其是长江三角、珠三角城市经济发展的一大制约因素。
我国水资源总量为2.8万亿m3,人均水资源量2200m3,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1/4。目前我国缺水总量约为300亿~400亿m3,全国669个城市中,有400多个城市供水不足,其中严重缺水的城市有110个,城市年缺水总量约60多亿m3。水资源也是长期影响中国经济发展一个重要因素。
(3)对外贸易问题
我国经济越来越多依赖进出口,依赖国外市场,对国外市场依在度越来越大,一方面我国大量从国外进口石油和原材料,另一方面我国一大部分产品销售外国市场。今年我国进出口贸易总额有望接近15000亿美元。2003年,我国约50%的铁矿石和氧化铝、60%铜矿石,34%的原油依赖进口。2004年,我国对外贸易依存度(贸易总额占GDP比重)超过70%,而美国、日本这一比例都在20%左右,中国贸易以加工贸易为主,进口原材料、出口产品,中国经济对外高依存度长期不会改变。
(4)国际收支问题
中国是世界第一大投资引进国,累积引进投资6000亿美元,中国外汇储备年初已超过7500亿美元加上香港,中国现已成为世界上外汇储备最多国家,外汇储备以购买美国国债为主,这等于输出了大量短期资本,双顺差说明中国资源配量极不合理,同时贬值的美元也会造成中国外汇储备缩水,这也是一个极为严重的问题。
2新型经济发展模式
(1)建立以节地、节水,综合治理为中心内容的农业生产体系,增强农业生产能力,适当调整国民收入分配结构,加大财政对农业农业投入的力度,建立国家对农业投入的稳定增长机制。我国是一个资源短缺型国家,目前的经济发展水平决定了现阶段农业补贴的目标主要是以保障粮食(农业)安全为主,并以安全目标带动农民收入目标。补贴的力度只能是有重点的逐步增加补贴,即对重点品种(小麦、玉米、稻谷、大豆)、重点地区(粮食生产区)和重点人群(种粮农民)进行补贴。工业化、城市化和市场化是彻底解决“三农”问题根本途径,积极发展小城镇,改变二元经济结构为一元经济结构,积极疏导农民迁移城市,进城务工,充分调动农民生产积极性,大幅度增加农民收入,改善农民生活质量。
(2)建立以节材、节能为中心内容的工业生产体系,在产业结构升级和优化的过程中,有更高技术含量、附加值更大、环境代价更小的产业发展起来,表现出更高的生产率和社会效益。发展高技术产业,用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发展第三产业,以提高整个经济的社会化水平。“十一五”规划有“实现2010年人均国内生产总值比2000年翻一番与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源消耗比“十五”期末降低20%左右”的战略目标。“十一五”期间,按降低20%的规划,平均每年要降低4.4%,通过技术进步、科学管理是能够达到的。因为在1980年到2000年20年里,我国GDP增长与能源消耗增长之比,平均为1:0.5左右,也就是用一番的能源消耗保证了两番的经济增长。“加快发展核电、可再生能源和大力发展水电”,是《能源中长期发展规划》提出的多元化战略的主要内容。降低单位GDP能源和原材料消耗,并实施多样化能源战略,既能降低经济成本,增加经济效益,同时也是保护环境的有效措施。
(3)建立以节约物流成本为中心内容的交通运输体系,有资料显示,发达国家平均物流成本是10%,而中国平均物流成本则要高出一倍,达20%,中国企业要把20%的运营成本投入到和物流有关的事项中。沃顿商学院和波士顿咨询公司联合推出的研究报告认为,中国物流成本高的原因有二,一是物流企业过于分散,应用现代流通技术的企业少,二是中国的高速公路网欠发达,道路尤其是高速公路不足,流通效率低。积极发展交通运输业,适当限制汽车产业中的小轿车生产,尤其是大排量、高耗能的小轿车。(4)建立以节约投资和节约能源为中心内容的科学技术体系,提高科学技术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将经济增长方式由粗放型彻底转变为集约型。经济增长模式的转型主要取决于公民的整体素质(或人力资本水平)。技术的进步归根结底是人力资本的进步,技术的使用、创造和掌握都需要依靠人力资本。一个受过良好教育的个人更能适应新的环境,更容易接受新知识、掌握新技能,更懂得如何针对新的环境对自己进行调整。把更多资源用于增加人力资本,提高全要素生产率,使中国经济置于可持续发展的基础上。
(5)建立以适度消费为中心内容的生活体系,中国经济目前的发展特点是资源消耗型,1953年至2000年,水资源占用以每年1.3%的速度递增,能源矿产消费以每年0.8%的速度递增,金属矿产以每年8.2%的速度递增。而到了重化工业阶段后,经济增长更是迫切需要大量的资源支持。矿产资源的消耗量增长速度大于储量增长速度,全面建设节约型社会,让节约理念渗透到日常生活中去,推动全民节约运动,提倡健康节约的生活方式,社会发展应该是节约发展、清洁发展、安全发展和可持续发展。
(6)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循环经济是针对工业化运动以来,以高开采、低利用、高排放为特征的线性经济模式,提出建立一种以物质闭环流动为特征的物质反复循环流动的经济模式,是对传统线性经济的革命。循环经济倡导的是一种经济系统与生态系统和谐的发展模式。它要求把经济活动组织成一个“资源—产品—再生资源”的反馈式流程,所有的物质和能源要能在这个不断进行的经济循环中得到合理和持久的利用,从而把经济系统对生态系统的影响降低到尽可能小的程度。其基本特征是低开采、高利用、低排放。其基本行为准则是“3R”原则,即:“减量化”(Reduce),减少进入生产和消费过程的物质量,从源头节约资源,减少污染物排放;“再利用”(Reuse),提高产品和服务的利用效率,产品和包装器以初始形式多次使用,减少一次用品的污染;“再循环”(Recycle),要求物品完成使用功能后能够重新变成再生资源。循环经济是当今时代以市场驱动为主导的产品工业向以生态规律为准则的绿色工业转变的产业革命。发展循环经济的核心在于提高技术。其中,包括清洁生产技术、信息技术、能源综合利用技术、回收和再循环技术、资源重复利用和替代技术、环境监测技术以及网络运输技术等。它把清洁生产、资源综合利用、生态设计和可持续消费等融为一体,强调废物减量化、资源化和无害化,是一种新型的、先进的、人与环境和谐发展的经济形态,是实现经济、社会和环境可持续发展的最佳经济模式。
参考文献
1曹新.中国能源战略选择[J].新华文摘,2005
(7)
2朱锦昌.缓解资源“瓶颈”,坚持可持续发展[J].理论前沿,2005(6)
3吕铁.缓解资源约束,促进产业发展[J].中国
社会科学院院报,2004(8)
4金培.资源与环境约束下的中国工业发展
[J].中国工业经济,2005(4)
5张岩贵.中国资源供给瓶颈与经济发展模式
的调整[J].南开经济研究,2004(5)
6裴少铭.中国经济面临严峻拐点[J].环球,
2005(14)
7马晓河.我国离大规模反哺农业期还有差
距[J].瞭望,2005(35)
8王梦奎.关于“十一五”规划和2020年远景
目标的若干问题[J].管理世界,2005(2)
9黄蕙.中国能源战略四大全新命题[J].瞭望,
2005(45)
10黄庭满.中国发展进入高成本期[J].新华文
摘,2005(17)
11裴少铭.中国经济未来突破口在哪里[J].环
球,2005(20)
12苗俊杰.矿产资源缺口有多大[J].瞭望,
2005(28)
13孙勇.从“空的世界到满的世界”—对循环
经济理论假设的思考[J].新华文摘,2005(3)
14蔡守秋.论循环经济立法[J].新华文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