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优秀范文 计算机培训课

计算机培训课赏析八篇

发布时间:2023-10-20 10:36:32

序言:写作是分享个人见解和探索未知领域的桥梁,我们为您精选了8篇的计算机培训课样本,期待这些样本能够为您提供丰富的参考和启发,请尽情阅读。

计算机培训课

第1篇

关键词:专业实习实训;初期改革措施与问题;构建新模式与制度机制;新模式取得实效

0.引言

“未来十年,世界将进入万物互联互通和智能化潮流的泛智能化时代,‘硬件+软件+服务’日趋融合相互渗透,不断推动产业转型升级”,特别是总理提出的“互联网+”顺应了全球信息技术形势的变化,引领我国信息技术与传统行业融合,加快发展的新步伐。然而,产业发展需要一定数量与特定质量的专业化人才,据统计,软件行业每年有120万人才缺口,成为产业发展的瓶颈,也给高校计算机专业的人才培养带来了挑战。为此,各高校积极开展校企合作,以实践教学为切入点进行教学改革。实习实训是实践教学最重要的环节,是学生走向社会之前锻炼实际动手能力、创新能力、社会适应能力和交流能力的重要过程。

1.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定位及实习实训概况

近十年来,针对软件人才共性化培养与企业个性化需求出现的供需脱节问题,我国高校计算机相关专业采取了一系列教学改革措施,如调整专业结构、开拓校企合作渠道、与企业建立协同育人机制等,并改革人才培养模式,定位应用型“3+1”人才培养目标,即前3年在校学习专业理论与技能课程,第4年全程进入企业开展工程实践。在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框架下,各高校进行课程内容与课程结构的重新制订,作为实践教学改革核心的专业实习实训,其主要办法包括建立校外企业实践基地、增加实习次数及学时数、增加课程设计门类、加强实习实训的管理等,提高了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

2.应用型本科专业实习实训存在的问题

实习实训能使学生开阔视野、提高动手能力。培养学生的职业责任感是实践教学改革的主要目标之一。但是,通过几年的实践,我们发现校企合作出现了如下的问题。

(1)以培训机构为主体,合作资源单一化。

(2)实践基地数量不足,地域局限性问题凸显。

(3)实习实训存在随机性,校企合作缺少约束力。

(4)顶岗实习缺少程序管理与质量跟踪机制。

3.基于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构建“四年一体三段式”实习实训新模式

随着行业的不断发展,高校的应用型人才培养到了一个关键节点,加强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实现学生高质量就业是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升级目标。基于应用型(3+1)人才培养目标,在前期实习实训管理经验的基础上,我们在实习实训工作中探索新的模式,实现实习实训工作由过程管理转化为制度规范的科学管理体系,提升管理层次。

3.1多地域分层次建立企业实践基地

开展校企深度合作,建立与专业方向相对应的实践基地是实习实训改革的首要条件。根据各专业实习计划要求,需要在多地域建立企业实践基地。目前,学院的实践基地有深圳软件园、青岛软件园、东软集团、上海交通大学实训中心、北京天健集团、北京尚观科技、上海九城、杭州创客汇、苏州高博教育、哈尔滨海康软件等30多家企业,并将这些企业与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软件工程、数字媒体专业、物联网工程4个专业相对应,按照教学计划安排实习实训,满足各专业、各年级学生的实习实训需求。

3.2构建“四年一体三段式”实习实训管理模式,提升学生实践创新能力

我们重点构建“四年一体三段式”实习实训管理模式,将实习实训贯穿各专业人才培养的教学全过程。新模式将大学四年的实习实训分成“认知实习、专业实习(实训)、顶岗实习”三个阶段进行,实习实训的课时比例达到了专业教学总课时的30%,达到了教育部最新文件精神的要求标准。

3.2.1开展企业认知实习,开拓学生行业领域视野

“认知实习”为“四年一体三段式”的第一阶段,安排在大一学年。该阶段统一安排学生到国内相关专业方向的知名企业实习基地进行参观实习活动,时间为1周。认知实习以企业参观为主,让学生了解软件行业。期间,项目经理给实习学生做行业引导,并利用C语言与导论的专业基础理论课程指导学生编写小型的程序项目,让学生了解项目设计流程。通过认知实习,一方面加深学生对所学专业涉及岗位的感性认识,使其对专业领域及现状有一定了解;另一方面使学生了解专业知识的应用领域,明确所学的专业方向,形成初步的专业感性认识,为今后学习其他专业知识打下良好基础,并增强其专业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

3.2.2加强专业实习(实训),提高学生实践创新能力

“专业实习(实训)”是“四年一体三段式”的第二阶段,为重要阶段。专业实习,主要安排在大二时期进行,为期3-4周。在该阶段,学生基本完成专业基础课程的学习,学院按照教学计划的要求对学生进行方向划分并组成新的专业班级。此时实习的主要目的在于让学生熟悉完整的技术程序,了解实习单位各个部门的职能和运作,体会专业实践与课堂理论的联系和差距。实习按照专业方向进行,内容根据不同方向分别设计,如计算机科学的嵌入式方向和软件方向、数字媒体的游戏媒体设计方向和游戏软件设计方向等。根据各专业系主任制订的要求,本阶段的实习让学生在企业人员的指导下分项目组完成一个较为完整的中等规模的项目,实习结束之前所有学生均要进行项目组集体答辩。

专业实训在大三阶段进行,一般安排在第六学期。本阶段的实习主要以项目实训为主,采取校内、校外结合的方式完成企业模拟与真实项目。一方面充分发挥学院特色实验室和创新实验室的功能,校内教师与企业经理双向指导学生完成项目任务;另一方面学生全部到企业去,由企业项目经理带领,将学生分成几个项目组,分模块参与项目的研发,训练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

3.2.3落实全程顶岗实习,促进学生高质量实习与就业能力

“顶岗实习”是“四年一体三段式”的第三阶段,为关键阶段。

根据应用型“3+1”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学生在大四学年要以企业准员工身份全程进入企业进行工程实践活动,称为顶岗实习。通过顶岗实习,使学生对本专业的专业体系、知识结构、技能要求以及职业特征有一个较为系统、全面的了解,全面提高学生的专业素质;增强学生系统运用所学专业的基本理论、基本方法、基本技能,理论联系实际,独立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对本专业实际操作过程的具体内容、环节、方式、方法以及工作性质、工作规程有所了解和熟悉,以便毕业后尽快熟悉本专业的业务,胜任本职工作。

顶岗实习是一项综合性的企业工程实践过程,需要学院有计划、有程序、有步骤地将学生逐一落实到企业进行实习。在大三下学期,学院组织安排企业校园招聘实习生,为学生搭建平台,学生针对自身条件及兴趣选择实习企业。顶岗实习以推荐实习单位为主,学生自主联系、分散实习为辅,顶岗实习的学生承担实习企业相关职位的工作任务:①能力强的学生通过投简历自行找到实习公司;②学院引入软件园、软件与服务外包公司进行校园招聘,学生经过考核进入公司实习;③需要进行短期培训的同学,进入培训机构进行4个月的学习,再进入公司实习;④考研的学生,学院统一安排公司定期实习;⑤确定实习企业需要签订实习协议;⑥进入公司实习10个月;⑦实习结束后,回校进行毕业论文答辩。

4.建立实习实训管理制度机制

根据“四年一体三段式”的实习实训管理模式,我们制订了《实习实训管理办法》规章制度文件。《实习实训管理办法》从实习基地建设、企业考核、实习计划、带队教师、企业教师、学生管理等方面制订相应的文件规定,并附有校企合作协议、实习涉及的各类表格等文件。《实习实训管理办法》是学院实习实训工作的指导性文件,可使实习实训工作有章可循、有法可依、规范操作,形成一整套科学管理体系。

4.1严格考核实习实训相关企业

对于实习实训合作的企业,需要经过实习实训领导小组深入企业进行考察,包括资质、环境、规模、师资力量、承担实习的能力、完成实习的质量标准要求等指标,并对其进行审核。考核后确定合作的企业,首先必须签订校企合作框架协议,根据教学要求制订详细条款,保证学生在企业实习期间能够达到教学计划的要求,圆满完成实习任务,并对学生的安全管理等关键因素给出保障。

4.2制订实习实训管理规定与职责

制订学生实习管理规定,要求学生遵守实习计划,遵守实习单位的劳动纪律和其他各项规章制度,虚心学习专业知识和其他相关业务流程知识,认真做好实习日志,认真撰写实习报告,实习活动结束后,由实习单位教师和校内指导教师共同对实习学生进行实习鉴定,给出鉴定意见。

认知实习、专业实习(实训)实行带队教师(包括学生管理人员)与学生负责人逐级管理制,带队教师全面负责,学生负责人协助带队教师了解掌握学生的日常学习和生活动态。顶岗实习实行按人数比例分配专业指导教师与区域学生负责人逐级管理制,分区域对实习学生进行全程跟踪监管。

4.3制订学生成绩考评标准

认知实习、专业实习(实训)和顶岗实习均按照专业培养计划进行成绩考核,实行学分制,成绩考核表记入学生档案。成绩不合格者需重新进行专业实习,累计三次不合格者按结业处理。考研学生顶岗实习管理办法要求学生考试结束当天提交研究生考试准考证原件,考研总成绩作为核定学生实习实训成绩的一部分,占50%。学校统一安排企业组织学生定期实训,企业实习成绩占最后实习成绩的50%。

4.4成立实习实训管理组织机构

实习实训工作需要成立领导小组管理机构,并针对实践基地的建设、各阶段的实习点的选定、顶岗实习企业的选择等事宜开会进行商议确定。领导与实习实训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分别对认知实习、专业实习(实训)、顶岗实习期间的各专业实习点进行巡查,及时了解并掌握带队教师的工作情况、学生的实习情况以及企业的配合与支持力度,形成领导及广大教师齐抓共管的督查与分级管理机制。

第2篇

关键词:成人;计算机培训;教学效果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2)18-134-01

当今社会是信息社会,计算机的应用越来越深入到各行各业,面向社会人士开展的成人计算机培训更是学无常态、教无定法,笔者多年来从事成人计算机培训工作,深切体会到成人计算机教学已从“扫盲式”教育向“提高式”教育转变,培训中找准起点、上好首课、演练结合、注重实践是提高成人计算机培训教学效果的有效方法。

一、认识成人计算机培训的特点

成人计算机培训学员来自社会的各行各业,文化程度参差不齐,年龄跨度大,学习接受能力差异大,对计算机的认知程度和操作应用能力的差异也很大,不少成人都有这样的感觉:理解能力较强,记忆力较差,即记得快忘得也快。由于学员的学习目的、知识背景、个体环境等诸方面的差异,必然导致成人计算机培训既有成人教育的共性,又有自己的特点,成人计算机教育具有需求上的宽广度和操作上的难度,又具有培训的时间要短、要分散,培训的内容要实、要有针对性,教学方法要新颖、注重引导,教学手段要多样、注重实效等特点。

二、提高成人计算机培训教学效果的方法

1、找准起点,选对教材

成人计算机培训面向的对象来自各行各业,他们的工作性质、文化水平与计算机基础知识都参差不齐,因此,为培训课程选取合适的起点尤为重要。成人计算机培训以短期培训为主,没有固定教材,也不能采用大专院校的计算机教材,在教学中,为提高计算机培训内容的实用性、技能性, 教师为学员选取的教材要根据培训目标选用可操作性强,能和日常工作生活结合,带有实践操作项目的计算机实用教材,这样往往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2、上好首课,激发兴趣

万事开头难,良好的开头是成功的一半。如果开篇第一课讲得过深过难,学员听不懂,往往会产生畏惧、厌学的心理,失去进一步学习的信心。教师在备课、讲课之前,一方面要深入了解培训班学员的年龄、工作情况和文化程度,这些能反映学员接受新知识的能力,另一方面要了解学员接触、使用计算机的情况,这些能反映学员的计算机基础如何,应用能力如何。在具体授课时要从实际操作入手,避免一开始就把学员引人枯燥无味的理论学习中。第一堂课尽可能展示计算机的强大功能;其次要精心挑选一两个操作简单的辅助教学软件,教给他们操作方法,让他们看到计算机并不神秘,在自己的手指下也能乖乖听话。

3、演练结合,授人以渔

计算机教学既要借鉴传统的教学方法,又要充分发挥操作性强、实践性强的特点,在培训过程中根据学员自身特点、结合计算机硬件配置的情况,从大多数学员的实际水平出发,在集体教学中兼顾个别学员,既要考虑到社会环境对计算机的基本知识和操作技能的要求,又尽量满足部分学员对理论和操作能力的进一步深造提高的要求,从而整体提高计算机教学水平。讲解时不能采用填鸭式、满堂灌,而是要培养学员的理解能力,让学员做到活学活用,培养学员遇到问题自己解决的能力,掌握学习计算机的方法。

4、注重实践,因人施教

第3篇

【中图分类号】G633.96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3089(2012)03-0117-02

育和从事体育实践的积极性。

3.2.3体育课特征类因素

调查统计结果显示得到学生普遍认为影响学生厌学的体育课特征类因素有:体育课的考核标准,体育课的次数,教材内容,课堂气氛,运动场地器材情况,它们在26项的排序为第19、20、12、15、14位。

3.2.3.1体育课的考核标准、课的次数

一、转变观念

1.转变观念首先是学校领导思想观念的转变,建立健全电教组织,是学校发展信息技术的关键。学校领导特别是校长,是学校的领导者和决策者,其思想观念直接关系到本校的发展, 所以校长的思想必须首先转变到信息技术上来。只有领导的思想观念转变了,才能用市场经济观念,启动建设,开创新局面。学校应成立信息技术领导小组,充分发挥领导小组的作用,切实加强信息技术工作的领导和指导。

2.更新教师教育观念是学校发展信息技术的必由之路。学校发展信息技术,首先要结合本校实际分析老师们在信息技术认识上的误区,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法,帮助他们科学地认识教师能够进行计算机教学的可能性和必要性,克服教师的心理障碍。学校要制定相关规定鼓励教师上多媒体课,提出“不怕用坏,就怕不用”的口号,切实解放教师思想,大胆使用,提高电教器材的利用率,纠正“少用少坏,不用不坏”的片面认识。

二、抓“硬件” 建设,为信息技术运用于教学提供物质保障

在硬件的投入上建议学校采用“逐步投入”的方法。实践证明,这种方法是切实可行的,它可以有效的解决学校资金短缺的问题,同时可以避免大投入而带来的设备淘汰率高的问题,并且还可以为后面的投入提供成功的经验,致使我校的硬件投入始终在“高起点,第一流,数年不落后”的建设原则下进行。经过三年的努力,学校的硬件建设不管是在数量,还是在档次上都走在了同类学校的前列。为学校发展信息技术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三、科学地培训教师是学校有效地发展信息技术的重要保证

我校信息技术的普及程度是从零开始的,现我校教师普遍能够独立的编写电子教案、用Powerpoint制作多媒体课件,部分教师已能够熟练的运用方正奥思、Flash制作课件,大部分教师都制作有个人网页,在职教师人人都能够熟练地进行多媒体教学。这些成绩的取得如果没有一套完整的方法体系,是不可能取得的。

笔者在长期的教师培训工作中总结出了一套适于我校的“分批分层培训,优化培训内容”的方法体系。

1.分批培训是针对我校在硬件投入上的特点(逐步投入)而采取的相应措施

“信息技术”的培训(主要指计算机培训)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对于那些暂时接触不到计算机或者接触得很少的教师实施全方位的计算机培训是一件费力不讨好的工作,往往是毫无收效。我校在走了很多弯路后最终还是回到了“分批培养”的轨道上来:投入一个班的硬件设备就培训一批相应的学科教师,让他们边学边用,几乎是所有的学科教师他们都经过了这样一个过程:由开始强迫用电脑,到自觉用电脑上课,最后离不开电脑上课。这样,经过3-4年的时间,我们就可以完成所有教师的培训工作了。

2.“分层培训”是现阶段最好的培训方式

(1)所谓分层培训是指针对我校教师的年龄结构特征,以及教师对计算机理论及操作掌握的不同情况,而作出的培训方法及培训内容的优化。根据我校的实际情况,我们对教师进行计算机应用水平的培训的措施,主要分为普及(老年教师)、提高(中青年教师)、准专业化(部分基础较好的中青年教师或骨干教师)三个层次。培训内容如表所示:

分层培训实际上是分批培训的继续。我校硬件的投入是采用“逐步投入”的方式,因此对教师的培训也就采取了相应的分批培养,那么先培训使用的教师的计算机水平自然普遍要高于后培训的教师,这样自然就出现了计算机水平和培训内容的层次差异,所以说“分层培训”是合理的、切实可行的、符合我校信息技术发展的需要。

实施分层培训应注意培训层次的连续性,就是在同一时间段,各个层次的培训都应兼顾,不能这学期培训“普及层次”的教师,下学期又培训“提高层次”的教师,明年专门培训“准专业层次”的教师,如果这样,势必会造成各层次的脱节,而达不到分层培训的预期效果。

(2)实施分层培训的具体方法

①针对教师个体差异实施“以点带面,点上开花,面上铺开,逐年推进”的计算机培训方式。

②实施“分楼层值班”培训方式。实施“以点带面,点面结合”还是要实施集中培训的,但由于教师工作的特殊性,常常与学校安排的培训时间冲突,致使某些教师缺课,如何解决这个问题?根据我校的电教设备的分布特点,学校分楼层派出了电教老师值班,负责电教设备的软硬件管理。

老师在进行多媒体教学的时候,最担心的是出现问题,最害怕的是出了问题后找不到人解决,而“分楼层值班”的培训方式,可帮助老师随时学习计算机知识,让他们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提高认识,增强学习信心,品偿成功的喜悦。另一方面计算机培训不可能天天进行,更重要的是老师们在计算机能力方面存在个体差异,在常规培训方式下,实施“分楼层值班”的培训方式,可有效的解决以上问题,并可以使电教骨干教师脱颖而出。

③长期坚持多媒体教学公开课,学校领导每周听课制度,巩固培训效果。

3.优化培训内容

随着我校的硬件设施日渐完善,根据“分层培训”的原则,笔者的对培训内容作了调整,舍去了一些暂时可以不学习的内容(如计算机理论、MSDOS操作系统、Windows的管理维护等),新增了网页制作等内容,在此基础之上编写了一套适于我校的计算机培训教材。在教材的形式上,充分利用我校的校园网的优势,将所有内容以课件的形式制作成网页,到因特网上,形成了“信息技术培训中心”,其内容涵盖了Windows、文字处理、电子表格、课件制作、In考核是检查学生学习成绩的手段,考核的内容是根据学生的特点、运动能力而制订的。而现在的体育考试一贯以技术素质为主,评分标准也没有根据学生的不同身体条件,使部分因素受到限制。考核标准过高,使学生对体育课失去信心;考核标准过低,则会让学生对体育课产生轻视的态度。体育课的次数是保证体育课质量的关键。课的次数应根据国家的标准每星期两次,若随意的加减课,则会造成学生对体育课淡漠与反感。

3.2.3.2教材内容、课堂气氛

体育教材内容要符合社会主义的育人目标,有利于培养学生终身体育的思想并与体育课成绩考核项目、标准相结合。大部分女生对新教材新内容有较强的求知欲。与男生相比女生则偏重于节奏性强,有美感的内容。可目前初中体育课内容安排以田径为主,而适合女生特点教材内容少,加之许多内容是中学的重复,使得学生感到枯燥、乏味,没有新意,激不起学习的欲望。课堂气氛的活跃程度,是教学成败的关键问题。课堂气氛活跃,增加学生对体育课的兴趣。反之,则会被学生产生上课兴趣不高甚至产生逆反心理。

3.2.3.3运动场地器械

场地器械的布置与学生的整个心理有一定的联系,场地的整洁、美观、布置合理、放发有序将给学生一个好的印象,从而为上好体育课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3.2.4环境特征类因素

调查统计结果显示得到,学生认为影响厌学的环境特征类因素有:学校领导对体育课重视情况,班主任对体育课重视情况,其它任课教师对体育课的态度,家长对学生上体育课支持情况,其它文化课的学习负担大小,体育社会地位,学校体育基础与风气,周围同学对体育课的态度,体育课上课的时间,它们在26项影响因素中对厌学的影响程度分别排在第6、8、9、21、7、4、17、25、24位。

3.2.4.1学校领导对体育课重视情况

学校领导是学校各项工作的管理者和决策者。学校领导对体育课的重视与否,会直接影响体育教师和学生的行为意向。

3.2.4.2班主任老师、其他任课教师对体育课的态度

教师是社会的代表,肩负着代表社会对学生进行教育的历史使命。因此,教师的言行(包括对体育课的态度)都是作为社会的化身,代表了社会的意义。

4.结论与建议

4.1结论

4.1.1从调查结果看,初中女生体育课厌学是一种普遍现象。

4.1.2初中女生体育课厌学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这些因素可分别归属为:学生自身特征,教师特征,体育课特征和环境条件特征。

4.1.3在造成初中女生体育课厌学的诸多因素中,影响较大的前六位因素分别是:女生的生理特点,体育教师的工作态度,学生本人的身体素质状况、体育的社会地位,教师的教学风格,学校领导对体育课的重视情况。

4.2建议

4.2.1针对当前社会上教育领域内存在的问题,变应试教育为素质教育,提高体育的社会地位、作用、意义,加强校领导对体育的重视。

第4篇

关键词:中职院校 计算机专业 改革

一、中职计算机专业现状

由于普通高中的扩招和民办教育的发展壮大,使职业院校招生已无门槛可言,学生的文化基础较差,没有良好的学习方法和习惯。计算机专业的学习需要较强的逻辑思维能力,需要物理、数学等知识,基础的薄弱使职业院校的学生对计算机培训的学习感到畏惧,进而失去学习兴趣,许多学生无心向学、沉迷于电脑游戏。再加上办学经费短缺,教学设施不完备,计算机培训硬件建设更新缓慢,教学的硬件环境远远落后于教学需求,这也导致学生学习到的计算机知识相对落后,学校培养的人才与企业对人才的需求不对接。

二、计算机教学改革的新思路

1.课程体系的改革

各个中职院校应从专业的实际应用要求和社会的需求出发,去构建符合应用需要的课程体系,推进计算机基础课程与专业课程的整合,并采用必修课与选修课相结合的方式。必修课应该按专业来分,教材的内容要紧扣专业应用的需求,要改变“旧、多、深”的状况,贯穿“新、精、少”的原则,做到“因专业施教”,强制学生修完这门课,并达到合格。其次,全校可以按学生的兴趣与需要设置能体现多样性和灵活性的计算机基础选修课,并可以增加其比例,以满足学生的兴趣与要求。

2.教学考核的改革

由于中职学生的文化基础、学习态度、学习方法在整体上处于弱势,按照现有的考核办法,必定会出现大面积不及格,加之计算机课程的实践性很强,笔试考核方式无法反映学生的真正水平,因此,考核方法要进行重新设计。

(1)采用灵活的考核方法。如实践性比较强的课程,考核成绩就以考技能为主,平时技能考核占60%、期末技能考核占40%;如理念性比较强的课程,考核成绩就以考理论为主,平时表现和作业总评占60%,期末理论考核占40%。如果这门课程是理念加实践的课程,那就考核成绩就以技能考核为主,平时表现和作业总评占20%、平时技能总评和技能考核占60%,期末理论考核占20%。

(2)采用弹性学制考核制度。在弹性学制考核制度下只要学生修完学分,就可以提前毕业,如果学生在三年在校学习期间没有修够学分,也可以在外工作期间回校补修,只要修够学分任何时候都可以拿到毕业证。在弹性学制下学生学习的课程分为必修课和选修课,必修课是必须要学习的一些公共课和专业课,而选修课是学生根据自己的特长和兴趣来选择自己学习的课程。这样就可以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学生也可以利用自己的特长来获得学分。

3.师资的培训

教师是学校教学质量提高的重要资源,是学校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师专业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着教学质量的好与坏,对高等职业教育任务的完成和目的的实现都有着直接的重大影响。

一是教师应该具有丰富的与本专业有联系的知识,能够将本专业与其他相关专业知识进行融合和相互渗透。

二是教师应该通过在职学习、参加进修和培训等方式来加深专业理论知识;深入企业接受实际工作能力的锻炼,提高自身的动手能力,使自己能始终站在本学科的技术前沿。

三是通过刻苦锻炼,教师应该具有较强的教育能力,包括全面细致地观察了解学生的能力,发挥教育艺术、驾驭课堂教学的能力,具有缜密的思维和精准的语言表达能力,能把教学实践和教学改革结合起来独立完成教研任务的教研能力。

4.计算机应用型人才的培养

培养一名合格的应用型人才,要经历专业理论知识的学习、实践的训练和工作的锻炼三个阶段。其中实践训练是十分重要的环节,它能够促进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学以致用,培养实际动手能力。因此该专业的实训教学需要进行改革,改变纯理论型的教学模式,加强实践能力和就业能力的培养,突出专业特色,培养符合企业需求的人才。

第5篇

信息技术在学科教学中的应用,是以网络技术和多媒体技术为核心的现代信息技术与学科教育的整合和融合。多媒体教室是发展现代教育技术、实现学科整合的物质基础和前提条件。对于经济紧张的农村小学来讲,配置一个多媒体教室是非常困难的。虽然近几年教育主管部门给予了大量资金补助,在农村小学新建计算机教室,但仍然是杯水车薪。计算机拥有量偏少、乡村不平衡的现状仍然明显。资金不足是制约信息技术有效应用的首要问题。要解决资金问题,除了学校从有限的办公经费中挤出一点,用于机房的建设和教师的培训外,必须“向政府要支持,向社会要赞助”。

加强教师培训

教师是信息技术用于学科教学的关键。教师需熟练掌握相应的信息技术知识,并且能够有效地将技术应用于教学。然而,目前农村小学大多数教师的信息意识和信息素养偏低,计算机及软件应用技术还不够熟练,甚至有些教师对计算机有畏惧感。尽管这几年教育部门花大力气开展了教师信息技术培训与考核,但教师的信息化水平仍然不高。这是因为,一方面大多数教师没有计算机应用的理论和操作基础,个人自学有较大难度,学校供给教师使用的计算机数量有限,教师上机实践操作也受时间限制;另一方面,农村小学计算机教师培训没有强制性进行,所以教师可学可不学,没有足够的学习激情;再者,由于水平层次不一,培训内容周期较长,加上一部分教师由于文化层次偏低、学习意识缺乏等方面的关系,只是忙于应付考核,而对计算机基础知识没有系统地掌握,即使是掌握了计算机的入门知识和基本应用技能,但对文字处理、电子表格以及多媒体知识也是知之甚少。所以,教师的信息技术应用应该纳入学校常规教学过程管理,学校每学期应该制定详细的教师计算机培训计划,全面提高教师的计算机应用技能;为教师提供计算机,并安排专门的信息技术教师进行辅导;大力提倡以信息技术为工具的课堂教学,通过赛教、示范课等进行激励。此外,借助一些大公司的培训项目,提高受训教师的技能。学校领导应该创造有利环境,改变传统观念,并借助受过培训的教师的示范力量,带动全校教师应用信息技术的意识、能力和水平的提高。

第6篇

2003-2004学年第一学期信息科个人教学工作计划城区中学粟维胜本学期我担任如下几个方面的工作:信息科的备课组长工作,初一1到7班的信息技术课的教学工作,学校校园网的管理维护工作,初三级和行政办公室的电脑维护工作,学校校园网站的改版和维护管理工作,以及学生和教师的计算机培训工作,学校应用软件的开发工作等。工作任务繁多,为有效地进行信息学的教育教学工作,维护管理好全校的电脑,保证校园网的正常使用,特做如下计划安排:一、带领本科组老师认真做好备、讲、批、辅等常规教学工作,上好每一节课。信息课是一门较新的学科,但它的地位却越来越重要。对学生来说,它虽不是主科,但却胜似主科。在当今社会,计算机的应用是如此广泛,学不好计算机,等于是新文盲。因此,对于信息技术科的教师来说,肩上的任务是非常重的。所以,本学期,我将尽力担负起备课组长的责任,带领本科组老师认真做好备、讲、批、辅等常规教学工作,上好每一节课。这是我们的第一任务。二、带领本科组老师认真钻研教材,探索教学方法作为一门新学科,信息技术课与其他学科相比较,用于备课和教研方面的资料几乎是空白。信息技术发展又是如此之快,教材的内容往往跟不上信息技术的发展,更别说信息技术教学方面的教研资料。这就要求我们必须认真钻研教材,并从中摸索出一套切实可行的教学方法。三、挖掘尖子生,做好培优工作,做好学生竞赛的培训工作。经过开学初的调查,我们在初一新生中发现了不少在信息技术方面有着浓厚兴趣及一定特长的学生。为培养在这方面有兴趣及特长的学生,进一步提高学生的信息技术水平和操作能力,我们将从这批学生中挑选一批尖子生,组建电脑兴趣爱好小组,对他们进行信息技术方面的强化培训。同时,对原有的初二级的尖子生进行进一步的培训,进一步提高他们的信息技术应用水平,为进一步提高我校学生的整体信息技术水平打下良好的基础。另外,本学期有一个非常重要的竞赛——第九届全国青少年信息学奥林匹克竞赛。以往我校学生参赛的成绩不理想,今年我们将从兴趣爱好小组成员中挑选出几位特别突出的学生,认真做好培训工作,力争在这次竞赛中获得比较好的成绩,为城区中学争光。四、积极培训教师,进一步提高教师计算机应用水平和操作能力。我校大部分教师已通过广东省计算机中级水平考试,部分老师已经参加了广东省计算机高级水平考试,很多老师已会自己制作多媒课件,计算机应用水平整体来说还是比较高的,但是有部分老年教师计算机水平还未达标,另外,本学期新进来很多刚毕业的老师,这些教师因未经过系统培训,在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方面还欠缺经验。所以本学期的另一个重要工作就是进行教师计算机水平的培训工作。这是我校进行信息化管理的一个重要工作环节。五、做好校园网站的改版工作及校园应用软件的开发工作。学校校园网站第一版的设计获得了广泛的赞誉。经过一年多时间的运行,第一版的设计越来越不能满足我们的需要,为此,我们计划在本学期对校园网站进行改版工作。并开发一系列与学校教学管理工作配套的应用软件,进一步提升我校信息化应用水平。六、做好全校电脑的硬件维护学校计算机的数量已达200多台,维护工作也增大很多。特是两个电脑室,因上机任务繁重,电脑出现较多问题。但身为全校电脑的主要维护管理负责人,我会尽职尽现,做好维护管理工作,保证电脑的正常运行,从而保证教学及学校工作的顺利进行。

七、配合学校其他教师和部门,认真完成好学校下达的各项工作任务。

以上几点是本人这学期的教学、工作计划。我将严格按照计划中所述做好各项工作。若有遗漏及不对的地方,望各位领导和同事指正。

第7篇

【关键词】 高职院校 职业定位 就业现状

在我国,从90年代计算机普及开始,计算机专业就一直热门专业之一。不管是正规的各大院校,还是民办的各种培训都开设了计算机专业。随着计算机深入到各行各业,网络的快速发展,企业的信息化,电子商务的飞速发展,这些都使IT行业得到了极大的发展。IT行业中的巨大发展空间和高薪待遇吸引着许多的年轻人。但是,计算机相关专业的毕业生也并不是大家所想的那样容易就业,相反,他们感到就业的压力,求职的艰难。即便是正规院校毕业的学生也一样面临这样的尴尬境地,那何况成人高职院校的计算机专业的学生。这问题到底出在哪里呢?这不得不引起我们从事计算机教育工作的同仁们的思考和注意。

1 成人高职院校计算机专业学生就业现状

1.1 学生的就业情况

成人高职院校计算机相关专业的在读学生的工作一般有三种情况:一是有工作但从事与计算机无关的工作,有不少学生想通过学习计算机而从新择业;二是没有工作想将来从事计算机相关的工作;三是从事计算机相关工作但需要取得文凭或需要提升自己。高职院校毕业生在毕业后很难找到专业对口的工作,很多毕业生仍然从事非常基础和简单的低端计算机工作,属于低端饱和人才,例如录入,打字等。高端有技术含量的工作,高职院校毕业的学生又没有能力胜任。通过我校计算机专业毕业生的情况来看,毕业后从事计算机相关工作的学生还不到20%,如果学习后仅仅只取得专科文凭而不能为提高自己的就业能力,那么专业的吸引力必定会下降,造成就业难导致招生难的状况。

1.2 与其它专业比,尤其是财会专业

从成人高职院校的招生情况来看,计算机专业现在已经不再是成人高职院校的热门专业,相反职业定位明确的专业,如财会专业、幼艺专业的招生情况比较好。这种招生状况也说明了就业状况。学生选择专业的原因之一是为了毕业好找工作。例如财会专业学习的内容相对比较集中,与会计岗位所需要的知识结合紧密,毕业后基本能胜任出纳与财会相关工作。而计算机专业所涉及的面比较广,毕业后大致的工作方向是软件、硬件、网络、图形处理。在学校设置专业时并没有完全按照某一个工作方向所需要的知识点来设置学习的课程,而是为面面具到,使得学生在学习期间所学的内容和岗位需求存在一定的差距,这导致了学生毕业后找不到工作。

1.3 与正规大学相比

目前全国几百所大学都开设了计算机专业,一般分为计算机软件和计算机网络两个主专业,课程设置从90年代普及计算机基本没有太大变化。但是正规大学的学生的学习时间有保证,而且有一定的学习能力,所以正规大学计算机专业的毕业生虽然毕业时还没有足够的能力来胜任岗位,但是学习的能力比较强,所以用人单位也会考虑到这一点,正规大学比成人高职院校的毕业生肯定会受欢迎一些。

1.4 与其它培训机构比

现在社会上有许多计算机培训机构吸引了很多想学计算机的年轻人。例如北大青鸟、新新华电脑培训学校,新东方等等。有不少高职类专科学校的毕业生为了能找到工作,会在毕业后去培训机构学习。为什么已经拿到了计算机专科毕业证却还要去培训机构学习?这说明大家认为在培训机构所学的内容与工作实际相关,有些培训机构还提供就业机会。在培训机构中设置的课程,与工作岗位结合的更加紧密,所有内容完全以就业为导向。例如北大青鸟计算机培训中,把专业设置成java技术、.NET技术、web技术等,课程设置上只设置与这个技术相关的课程,课程设置的数量和课程学习时间完全是根据这个课程的需要来设置,而不是按照教委设置的规定来要求。当然,培训机构的课程设置更有自主性和灵活性,但成人高职院校也需要打破以往的课程模式,才能让学生学习到实际的技能。

2 计算机专业职业定位的存在的问题

2.1 课程设置与岗位需求不符

高职院校计算机专业的课程设置和调整十分滞后,近二十年来的课程设置基本没有太大变化,按照正规院校的课程设置的模式来设置。例如对于我校计算机网络专业来说:将课程分为:公共文化课、计算机专业基础课和计算机专业课三大块。其中公共文化课包括:高等数据、基础英语、马基与邓论等;计算机专业基础课包括:、计算机应用数学、计算机文化,计算机英语、计算机组成原理及汇编语言程序设计、操作系统、数据结构、数据库基础、计算机网络原理、C语言;计算机专业课包括:JAVA语言程序设计,internet应用基础、网络集成、网络操作系统、网页制作技术、网络安全、软件工程、计算机组装与维护等课程。从课程设置上可以看出,课程基本把计算机专业中的最基本的内容都点到了,但是没有方向性,并没有突出网络专业的特色,学生通过学习并不能够胜任网络管理员等工作。

成人高职院校的学生学习时间少而且学习基础和能力都比较差,培养出的学生没有竞争优势。学校的专业设置和专业调整都要符合高等教育的要求,有规定的课程数和时间,不能完全自主的调整学习计划,不是以市场为导向,还要考虑自身师资条件和硬件设施等,造成成人高职院校培养的学生不能满足就业需要。由于没有能够以市场需求为导向来调整课程设置,以及专业设置的盲目性,局限性造成供求结构失衡。

2.2 教学知识相对较浅又较广,没有岗位专业性

知识经济时代,知识的时效性也在快速缩短。据统计,计算机行业软件更新周期大约是四周,硬件更新周期大约是半年,在学校里所学知识能用3年。在校学习的知识比较陈旧,想要掌握本专业的前沿知识,还得通过自己上网、买书、进图书馆、听讲座来补充。例如针对网络管理员这个岗位,应该能够胜任维护路由器、更换网线、交换机等网络设备;保障电脑文件共享和打印服务器的稳定运行;处理各种网络和系统故障;处理Internet无法正常访问的故障等。但是目前成人高职院校设置的课程太广,涉及到软件,硬件,网络,讲的内容也过浅没有针对性,这样导致学生学习的内容太多,又没有重点,什么都了解一点点,但什么也没有真正掌握。

2.3 与社会脱节,实践环节重视不够

计算机技术日新月异,不管是硬件或软件都更新较快,在学校所教授的一些技术都已经是在市场上被淘汰或者应用较少,而由于有些成人高职校没有投入一定的成本购买设备,为学生提供实际操作机会,使得学生并没有掌握最新的技术,在就业时也就没有优势。在实际工作中正在使用的平台、工具和专业技术,课堂上根本没有涉及到,很多学生都不知道更谈不上应用了。成人高校和企业联系也不够紧密,基本上是闭门造车,计算机专业学生去企业实习的机会很少,即使有一些实习工作也多与专业无关。这使得学生对于学校学习的内容没有实践的机会,自然对所学的内容也就不够重视或善忘,感觉学的东西没有用。因此现阶段成人高职院校培养的学生都了解一些相关理论,但理论学习对于成人高职院校的学生来说较难,很难真正掌握也就不能运用到实际工作中,而相对实践操作又较缺乏,工作中应用不到,在学校也没有提供相应的环境或机会实践。

成人高职院校计算机学生就业难的根本原因是专业人才的培养及其知识、能力和素质结构缺乏一定的特点,专业课程设置存在一定的问题,缺乏计算机专业人才应有的比较强的操作和实践能力,自身在人才市场上没有竞争优势。

3 增加就业竞争力的解决方案

3.1 修改课程设置,使专业分得更细,以职业技能为主

高职院校近年来已经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但改革的力度还需要加大。计算机专业本身涉及范围就较广,主要有软件、硬件、网络、图形处理。在设置课程时应先定一个岗位或几个岗位作为目标来考虑。如软件开发人员所需要的知识的相关课程大致有:操作系统、数据结构、C++语言程序设计、Java程序设计、SQL或Oracle数据库等相关的知识。而与硬件相关的工作可能涉及的课程有:模拟/数字电路、计算机维修、汇编语言、C++程序设计、操作系统等。这样使得学生在校学习的专业性更强一些,提高将来毕业的竞争力和增加就业机会。而不是目前的状态,学校里什么课程都会涉及到一些,但学生感觉什么也没有学会。高职院校还应为学生提供职业技能的训练,多看看用人单位的要求,以用人单位的实际要求来指导教学。

3.2 和其它专业相结合,发展边缘专业

计算机和英语一样都是一个工具,作为一个专业来发展,面太窄,需要和其它的专业结合才能发挥更大的作用。现在各行各业都需要用到计算机,而每个行业现在都有专业应用的软件。这些软件的开发不仅仅是计算机技术方面的工作还需要很多相关的行业专业知识。如财会方面很多财会软件,这些软件的开发如果只靠计算机人员肯定制作不出非常专业的行业软件,如果靠财务人员,对计算机编程不是很熟悉,那也是不可能完成软件的制作。所以如果既懂一些财会方面的知识,又懂软件编程,那样做出来的软件可以更好的满足用户的需要。所以,高职院校可以考虑发展边缘专业,对就业市场作出详细的分析,找到其中的结合点。

3.3 与企事业单位联合办学

现在培养的学生常常和社会脱节,不能满足企业的需要。企业对学生的专业要求有扎实的基础与规范的职业习惯,要求对新技术新技能学习能力高,有一定的实际开发能力。为解决这个问题,必须让计算机类毕业生在毕业前就能得到实际开发的经验,经历实际开发过程,必须让学生掌握一种主流的开发技术。高职院校应该多与相关企业多接触,了解企事业单位的用人要求和标准,按要求来设置课程,并可以为学生提供到企事业单位了解或实习的机会。

4 结语

目前市场需要的计算机人才数量仍很大,但成人高职院校计算机专业毕业的学生又找不到合适的工作,这种矛盾的解决,只有准确摸清市场的需求,用人单位的标准,根据成人高职院校学生的特点,准确定位教学目标,积极探索课程改革的方法,找到一条适合成人高职院校计算机专业的人才培养机制,符合社会和市场需求,这样才能持续地向前发展。

参考文献:

[1]陈俊丽.民办高职高专计算机专业定位及人才培养机制探索.学科建设与教学改革,2008.23.

第8篇

一、工作方面

在学校微机课教师缺乏的情况下,我承担了高一年级4个班、初一年级2个班以及初二年级1个班的微机课教学任务。同时,因微机组一女教师有孕在身无法多代课,我还主动分担了她的教学任务,帮她承担了初二年级两个班的教学任务。现在,我总共带了初、高中三个年级共9个班的微机课,每周18个课时。

在学校教师的要求下,我还办起了计算机培训班,主要面向学校老师,为他们培训计算机软件应用知识、网络基础以及网页制作等方面的内容,这样的培训课每周进行一次,每次2-3课时,深受学校老师的欢迎,就连一些教历史的老师、教物理的老师也纷纷赶来听课。

总的来说,贵州的计算机教学水平还和浙江等地有所差距,有相当一部分的学生以前从未接触过电脑,当然,学生当中也有极个别的电脑高手。学生计算机水平参差不齐这无疑给教学上增添了困难。但我迎难而上,努力教好每一个学生。在教学过程中,我注重从基础教起、从点滴开始,努力把基础知识,基本操作形象的展示给学生,努力把晦涩的计算机术语讲解的生动有趣。同时,我还让在浙江的同学经寄些最新计算机资料过来,适时适当地给学生加以补充,以此开阔他们的视野,拓宽他们的知识面。

我不敢忘“因材施教”的教育原则,在教学中,对待不同的学生我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对于那些学得很好的学生,我鼓励他们抛书本,去学一些课本以外的知识,以此来获得进一步的提高;对于一些基础比较薄弱的学生,我抽出业余时间给他们“吃偏饭”,亲自带着他们上机一步一步操作,以使他们尽快对电脑熟悉起来。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为培养学生们学习的兴趣,我抓住他们都很喜欢上机操作的这一心理,尽量把理论课搬到机房来上,鼓励他们多动手、多练习、多实践。这样既提高了学生们的上机操作能力,又加强了他们学习的兴趣,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在完成好自己的教学任务外,我还积极配合其他的支教团成员开展工作,进行学科之间的交叉教学。同时,还利用计算机学科的优势,在上机时帮着学生进行单词记忆等活动,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二、生活方面

市、校的各级领导对我们志愿者非常重视,给与了我们无微不至的关怀和照顾,在生活中、工作上他们都尽可能的为我们提供就方便,使我们倍感温暖。

学校不仅给我们提供了优越的住宿环境,还配备了齐全的生活必需品。为丰富我们的业余生活,校领导还特意给我们送来了一台彩色电视机。过中秋节时,学校领导还特意请我们出去吃饭。有一段时间,我有些感冒,被来听我课的校党委书记知道了,她马上跑到医务室给我取了一些药,还嘱咐我要好好保重身体。每逢节假日,市里的领导们还经常来看望我们,慰问我们,为我们解决生活上遇到的各种困难。

各级领导的关心和帮助使我们很受感动,也帮我们解除了后顾之忧,使我们能更好的投身于工作之中。

三、学习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