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优秀范文 农业企业发展前景

农业企业发展前景赏析八篇

发布时间:2023-10-20 10:37:27

序言:写作是分享个人见解和探索未知领域的桥梁,我们为您精选了8篇的农业企业发展前景样本,期待这些样本能够为您提供丰富的参考和启发,请尽情阅读。

农业企业发展前景

第1篇

关键词:中原经济区;农资企业;有利条件;发展前景

中图分类号:F32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2)20-0022-02

农业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产业,是物质资料的重要来源,也是一个国家与地区国民经济的基础。因而,农业的发展状况势必直接影响着一个国家和地区社会稳定与经济的发展,农业生产资料的生产与提供则无疑是整个农业发展的基础与前提,农业生产资料生产的企业化与现代化更是进一步发展农业进而推动整个国民经济发展、维护社会稳定与发展的最为重要的前提性因素之一。河南省作为我国一个极其重要的农业大省和第一粮食生产大省,在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推动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与保持社会的稳定等多个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因此,其农资企业的发展是一个不仅关系到本地区人民基本生活与经济发展的问题,也是一个势必影响到我国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的重大问题。

显而易见,中原经济区战略的实施既是河南省农资企业的基本发展的背景,也是河南省农资企业发展的基本条件。中原经济区战略取得的成果与不足,也包含着河南省农资企业发展的成果与不足。因此,我们必须在中原经济区的背景下对于河南省农资企业的现状及其发展的前景做出必要的分析。

一、河南省农资企业的现状

河南省政府工作报告明确地指出:“河南人口多、底子薄、基础弱、发展不平衡的基本省情没有根本改变。”这里的“没有根本改变”,首先就是河南省作为一个我国人口密度极大、极其重要的农业大省和第一粮食生产大省而非工业省份的基本省情没有改变。由于“产业结构、城乡结构不合理已经成为经济社会发展最突出矛盾”,作为农资企业“底子薄、基础弱”的特点也就在两个方面体现得比较突出:其一,由于河南省的现代工业与现代化技术发展的不足,必然地影响到农资企业本身的生产技术,严重地影响到农资产品的质量与成本;其二,由于这种矛盾的解决在很大程度上被错误地理解为仅仅大力发展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而相对忽略了对于第一产业起到关键作用的农资企业。

总体来说,河南省农资企业在整个中原经济区战略中虽然具有极其重要的位置,也取得了一定的发展,并具有了一定的优势,但是在发展的过程中仍然存在着相当普遍的问题。正是由于农资企业本身发展的不足与存在的问题,农资企业既不能够满足河南省农业发展的需要,而且这一状况如果不能改变,也势必影响到整个中原经济区战略的全面实施。还必须看到,正是因为河南省农资企业仍然不能满足农业生产的需要,因而也就具有了进一步发展的空间,一旦能够充分利用有利条件,采取正确的方法,农资企业就会获得极其广阔的发展前景。

二、河南省农资企业发展的有利条件

(一)适宜的地理条件决定了河南省具有良好的农业生产条件

河南地处亚热带向暖温带过渡地区,气候兼有南北之长,气候温和,四季分明,日照充足,降水充沛,为河南农业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而纵观我国农业的发展,不论相邻的周边地区,还是一些较远省份,在农业大国的背景下也无不存在着农业生产资料的不足问题。这就无疑为农资企业的发展提供了极其广阔的市场。

(二)产业结构的基本状况为河南省农资企业的发展提供了契机

就国内的产业布局而言,河南省显然在总体上处于不利的地位。但是,对于发达地区而言,由于其在改革开放以来首先发展的是加工工业和一些所谓的现代化工业,因而其农资企业并没有得到应有的发展;而对于西部地区而言,在农资企业发展方面也显然缺乏技术优势。现在,随着改革开放的进一步发展,我国沿海地区虽然不断强调了产业升级、产业转移,但是,这种产业升级显然无关于农资企业,而产业转移一般也只是加工制造业的转移。以此而言,河南省的农资企业显然具有比较独特的技术优势与先发优势。这就为河南省农资企业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了有利的契机。

(三)有利的政策为河南省农资企业的发展提供了强大支持

河南省对于农业发展的关注程度是人所共知的事实,这种对于农业本身的关注必然地形成了一系列的发展农业经济的优惠政策,这些优惠政策无疑也直接或者间接地影响到了农资企业,推动了农资企业的发展。

在中原经济区的背景下,《河南省政府工作报告》在政策、金融、市场、人才等方面进行了重要部署。每一项要求,显然都会影响到河南省农业的发展,而农业的发展也必然进一步地以各种不同的方式推动农资企业。如就“促进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而言,这种转变显然是一种质的转变,因而也就需要农业生产资料的不断更新和升级;再如,就“土地出让收益重点投向农业土地开发、农田水利和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确保足额提取、定向使用”而言,这里显然不仅会因为农业土地开发、农田水利建设而大量需要农业生产资料,而且,其“足额提取、定向使用”也保障了农业生产资料交易活动的实现;而“加快推广先进适用农机具,提高农机装备水平和服务能力”则显然直接就是农业生产资料的投入,等等。

(四)相关研究为农资企业的发展提供了一定的理论基础

对于整个“中原经济区” 的战略而言,“农资企业发展前景”的研究显然应该是其中不可或缺的内容之一。虽然由于各种各样的原因,在“中原经济区”战略中“农资企业发展前景”的研究几乎无人涉及,但是,对于整个国内学界而言,特别是高校和科研院所对“农资企业”的相关研究还是取得了一定的成果,这些理论成果无疑有利于农资企业的进一步发展。

比如,就比较直接的研究而言,朱朝华的《河南省杂交玉米种子企业现状与发展策略研究——以河南农科院种业有限公司为例》一文则“以国内外种业的动态发展、河南杂交玉米种子企业的现状以及有关河南典型企业的资料为材料,采用对比分析、抽样分析、典型分析、演绎推理相结合的方法和手段,分析了国内外种子企业的发展方向,并结合河南玉米种子产业现状,总结了河南省玉米种子企业发展的问题”并参照世界种业的发展趋势和优秀企业的成功经验,提出了河南杂交玉米种子企业发展的战略对策。这些无疑对于河南省的种子企业的发展具有很大的直接指导意义,对于相关企业也具有极大的借鉴意义。

三、结论

通过以上分析,不难发现,由于整个中原经济区的基本战略所强调的不仅在同时性的方面体现为一种对于其他地区的全面比较,体现为一种各种发展因素的合理共进,而且在历时性方面体现为一种永续发展的潜力,更由于河南省在中原经济区建设过程中不断地取得了一系列的阶段性成果,不仅经济发展速度加快、经济总量规模迅速扩大、基础设施日趋完善,而且,通过中原经济区战略的实施,已经具备进行工业化的条件,和一些地理位置、发展水平相当的省市和地区相比,具有了较为明显的比较优势,并为进一步的发展创造新的条件。

在这样的背景下,随着中原经济区战略的进一步实施,河南省作为一个极其重要的农业大省,相应的农业生产需求不仅已经推动了河南省农资企业的发展,使得河南省的农资企业在发展中取得了一定的成果,而且,也必然地推动河南省农资企业的进一步发展;正是因为河南省农资企业仍然不能满足农业生产的需要,因而也就具有了进一步发展的空间,一旦能够充分利用中原经济区战略及其相关因素形成的一系列有利条件、采取正确的方法,农资企业就会获得极其广阔的发展前景。在中原经济区战略的实施过程中,河南省农资企业发展的宏伟前景也必将在不远的将来成为一种可喜的现实。

参考文献:

[1] 喻新安.策论中原崛起——破解河南经济社会发展的六大矛盾[M].北京:经济出版社出版,2006.

[2] 吴勇.农资经销企业社会资本对其绩效影响的实证分析[D].武汉:华中农业大学,2008.

[3] 陈李宏.种业企业风险管理研究[D].武汉:武汉理工大学,2008.

[4] 朱朝华.河南省杂交玉米种子企业现状与发展策略研究——以河南农科院种业有限公司为例[D].郑州:河南农业大学,2008.

第2篇

企业、资本掘金有机食品

因市场空间大、发展前景好,掘金有机食品行业渐成创业者、商家及资本追逐的方向。

据调查,A股上市公司中的“有机农业概念股”,包括龙力生物、北大荒、西王食品等。在美国纳斯达克上市,注册于松原市的中国有机农业有限公司,也在从事有机食品生产。未上市的中小有机农业公司也获得资金追捧,早在几年前,正谷农业就曾被一批风投看中,其中包括PE界大佬清科集团。

正是看中了有机食品的发展前景,各资本大佬早就已经着手布局,跑马圈地,布局有机农业:联想集团四年前就开始通过并购方式布局投资农业领域;红岩资本也宣布18亿投有机农业;万达集团,在北京圈地6000亩建设了一个庞大的有机农业基地;民生银行也有一个3000亩的生态园;京东等科技企业也将目光转向农业;恒大继恒大冰泉后投资70亿于有机大米、绿色大豆油……

“掘金”有机食品,企业需闯四大关

1.产业链式布局运作

有机食品的商业运作涉及生产基地、加工厂、流通环节、销售公司、投资方等多种商业主体,其分布在产业链的上中下游,各有其竞争优势,而消费者“高价值性的有机消费体验”需要各环节的协作,产业链整合势在必行。

2.掌控原料产地

有机食品的生产基地是重中之重,也是资本投资的重点所在,消费者对于有机食品的认知目前仍停留在“生产规范化、安全有机”等方面,“优秀的生产基地建设”是其商业运作的核心环节之一,既可以提升自己有机食品的品牌形象、强化自己的优秀品牌认知,又可以为后续的商业运作奠定优良的生产基础。

3.掌控销售网络

有机食品的销售渠道是其重要的投资环节,目前全国尚无强势的有机食品渠道运营商,现有行业内的渠道多是单体门店销售、部分区域性有机食品连锁、网络直销等,现在投资“有机食品专卖店”无疑会占据行业先机,引领行业发展。

4.布局线上线下

有机食品行业的门店销售早已不再是主流,“互联网销售”的模式是行业未来发展的重要趋势。大量的淘宝有机食品店、有机食品网站不断涌现,一些优秀的“有机食品网站”深受消费者欢迎;实力强大的企业会以自身品牌为依托,线上大力拔升品牌高度,从而实现线下销售与线上推广的联动。

“掘金”有机食品,资本需要有耐心

不容忽视的是,目前有机食品整个产业链存在诸多乱象。China Venture投中集团分析师表示,有机蔬菜食品企业在扩张上可能会面临一定瓶颈,如果企业做配送,可能会慢慢发展成一家重资产企业。这种模式可能不具有复制性,在北京等一线城市可能容易推广,但是在二三线城市的需求会比较小。企业的收入规模、盈利能力将来可能会面临瓶颈。

其次,农业生产自身的一些固有特性,仍然为该领域的投资带来一些不确定性。农产品相对较低的利润水平,行业净利润也就是5%-10%。且农产品的生产容易受到天气、自然灾害、病虫害的影响,生产流程标准化程度较低,产品质量可控性较低,农产品价格的浮动较明显等。

按国际上严格的认证要求,生产有机产品的土地要十年以上没有受过污染。但当企业进一步扩大规模时,如何保证优质土地的来源呢?

事实上,不少风投机构发现,业内真正做有机食品的企业规模并不大。相当一部分的有机食品企业效益并不明显甚至亏损。其中,最大的拦路虎,就是销售不畅。

很多有机农业企业在引进风投的过程中,发现部分风投比较激进,急于在三五年左右就套利。其实,这与有机食品的产业规律是相违背的。严格来说,企业前三年要想实现盈利困难相当大。有报道显示,成立于2008年的食全食美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在有机食品行业已经耕耘了几年了,据说在其创立之初,其创始人姜伟就做好了“亏5年”的心理准备。而成立于2009年的上海泰克比亚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曾预言将在2015年实现盈利,目前真实情况为未可知。

第3篇

关键词:金融;支持;现代农业;发展

一、辽南某县级市农村经济基本情况

1.辽南某县级市农业发展情况及生产特点

2012年,全市实现生产总值366.6亿元,比上年增长10.4%;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08.8亿元,同比增长6%;地方财政收入(含基金)53.9亿元,同比增长41.1%。2012年,全市实现农林牧渔业总产值193.7亿元,同比增长16.4%。主要农作物种植面积基本稳定在150万亩左右,畜牧业产值稳定在46.8亿元左右。果树面积26.03万亩,各种果树1200万株,水果年产量38.5万吨左右;林地面积255万亩,总产苗量6000万株;海洋渔业主要是海水捕捞养殖业,全市渔业经济总产值93.1亿元,从业人员5万人,海域面积29.3万亩。水产品加工企业发展迅速,成为辽南某县级市工业的重要部分,全市水产品加工企业87个,其中出口企业67个,2012年出口额3.5亿美元,占辽宁省的30%,占该市所在地级市的70%。全市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155个,其中国家级1个,省级15个,该市所在地级市级45个,带动农户18万户,户均增收2800元;养殖小区499个;“一村一品”专业村50个;农民专业合作社370个,占该市所在地级市的25%。

2.辽南某县级市小微企业发展情况

到2012年末,辽南某县级市共有小微企业38,456个,其中规模以上企业539个。按所有制性质分为集体企业6个,私营企业4,056个,个体企业34,365个;按国民经济行业分类,农业企业586个,工业企业13,041个,建筑企业845个,交通运输企业7,181个,商业企业12,605个,住宿餐饮企业2,232个,社会服务企业1,966个。2012年这些企业合计实现国内生产总值527.8亿元,占国内生产总值的84.8%;实缴税金19.6亿元,占财政收入的76.9%;企业从业人数280,469人,占就业人数89.8%。可以说,辽南某县级市的小微企业构成了该市实体经济的主体。

二、金融支持现代农业发展现状

根据调查资料,2014年,辽南某县级市共有现代农业企业11486户,发放贷款156.55亿元。其中,家庭农场10692户、专业大户691户、农民合作社8户、产业化龙头企业53户、其他新兴经营主体42户。贷款最高额5000万元,最长期限3年,最高利率11.25%,最低利率5.6%。

1.银行多举措支持现代农业结构优化

据调查,银行采取多项信贷措施支持现代农业发展。有效促进粮食种植、大棚栽培、水貂养殖、海参养殖与育苗等家庭农场经营结构调整。由此带动专业大户中的粮食种植、海水养殖企业实现规模发展。例如,村镇银行累计发放专业大户贷款金额35260万元,支持海水养殖大户XXXX集团有限公司,主要养殖海参、夏夷贝等,养殖海域5000余亩。农商银行支持的设施现代农业龙头企业9108户,贷款148460万元,实行最低贷款利率为7.7575%。

2.特定金融产品助推现代农业发展

农村商业银行坚持进村入社区的特色化发展的经营目标,本着小企业有大市场,小贷款有大作用,小银行有大作为,立足县域、深入乡镇、扎根村屯的经营方向,增强金融产品服务功能。资金投向坚持“快捷、多元、阳光、精细”,为了不耽误现代农业生产经营,最大限度地优化信贷流程。凡涉农房屋、土地抵押贷款,手续完备,当天申请,三天内必须放款。率先在实行矿权、林权、山权、经营权抵押以及可循环使用贷款等信贷产品。如2015年1月份,一次性向XXXX现代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发放贷款5000万元。

3.优惠贷款利率,降低融资成本

调查表明,村镇银行发放的XXXX红松基地有限公司贷款月利率9.3‰,低于银行挂牌利率9.6‰。仅此一项可减少融资成本63000元。搭售理财产品或附加其他融资成本的条件,切实降低新型现代农业经营主体融资成本。

4.延长贷款期限,满足生产周期资金需求

按照农作物的生产周期及经营周期,既发放期限在1年以下的流动资金短期贷款,又发放期限在1年~3年之间的流动资金中长期贷款,满足贷款户的需求。例如,村镇银行根据红松生长周期较长的特点,为XXXX红松基地有限公司发放1年期和3年期两种较长期限的贷款。

5.贷款方式灵活多样

采取灵活多样的贷款方式,在发放农户小额信用贷款、农户联保贷款、农户保证担保贷款、抵(质)押贷款的基础上,开办了公司+农户、龙头企业及农民专业合作社贷款,推出了党员贴息贷款、道德信贷、青年创业贷款、巾帼创业贷款、开立出口信用证业务等“量身定制”的特色信贷产品。例如中国银行开展“益农贷”、连带责任保证担保,发放贷款500万元用于XXXX食品有限公司用于水产养殖村。村镇银行支持的龙头企业达到17户,涉及水产加工、食用菌种植、肉鸡养殖等多个领域,5年来累计发放贷款30亿元。向专业合作社累计发放企业贷款50万元作为启动资金,向农民发放了310多万元的贷款,用于支持农民71个高标准蔬菜大棚的建设,实现了每户平均拥有一个蔬菜大棚的目标,并且每个蔬菜大棚都有超过4万元的年收入。

6.与保险合作降低信贷风险

村镇银行与平安财险、人保财险、太平洋财险及寿险4家保险公司开展了业务合作方式,开办人身意外伤害险和抵押物财产保险业务。为降低现代农业信贷风险,采取农户小额信用贷款的借款人,必须参加人身保险举措。

三、金融支持现代农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1.银行贷款缺乏风险补偿机制,贷款无保障

一是受自然灾害的影响,难以偿还贷款。如水产养殖业受自然风暴潮影响,沿海地区海上养殖、加工连续欠收,以及近年来的养殖疫情等,使很多农民遭受较大的损失,无力偿还贷款,对银行信贷资金产生风险和损失。银行对此缺乏风险补偿机制。二是现代农业抗风险能力差,贷款偿还难度增加。如农村地区简单的、以一家一户为单位的、产业化程度极低的小农生产,就很难应对现代农业给其带来的巨大挑战,同时也给银行信贷和其他金融活动增加了风险。日前,在广大的农村地区,产业化组织如龙头企业等的发展还比较落后,具体表现为经营规模过小以及由此而引发的一系列问题,如相对较弱的辐射能力,较差的抗击风险的能力,不是很顺畅的信息传播渠道,较差的市场竞争力等等,所有这些,都使其在激烈的竞争中更加处于劣势,加大了信贷的偿还难度。

2.小额信用贷款无法满足需求

(1)小额信用贷款的规模难以满足需求

截至目前,比较重要的农村信贷形式有三种,即小额信用贷款、质押贷款以及联保贷款,在这三种形式中,所占比重最大的是小额信用贷款。因为小额信用贷款具有灵活方便、期限短以及金额小等许多适合实际需要的优点,能确确实实使农民从中得到很大的实惠,因此受到了农民热情的欢迎,极大地促进了农村、农业及农民这“三农”经济的快速发展,这是其非常积极的一面,但同时我们也应该看到其尚存的不足。对辽南某县级市的调查显示,在发放小额信用贷款之前,绝大多数的贷款行都要求借款人提供百分之百的担保,从而导致高达83%的借款人因为无法满足银行的抵押担保要求而被银行拒绝贷款,最常见的说法就是“没有抵押担保”。固而在实践中,小额信用贷款所能满足的仅仅是农民购买种籽、农药和化肥等这些维持其简单再生产所产生的小额资金需求。

(2)小额信用贷款期限的短期性特点不能适应新时期的需求

随着都市型现代农业迅速发展,如产业结构的调整、生产上集约化、规模化、多样化,对贷款的抵押方式、贷款额度需求也不断提高,而且贷款的周期要求也越来越长,小额短期贷款方式不适应企业发展。

(3)可用抵押的资产有限

体现在抵押物成本高、变现价值较低、抵押品种少,解决不了融资难、融资贵问题。

3.银行难以了解现代农业的经营实状,影响信贷投放

如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发展先天不足,大多数家庭农场、专业大户、农民专业合作社和其他新型经营主体的财务状况较混乱,造成信用环境差,使得银行难以了解现代农业经营的实状。尤其是还存在着盲目上项目、产品无市场的现代农业企业,造成贷款利息及本金无法清收处置,影响现代农业的生存与发展。工商银行扶持的XXXX海珍品有限公司400万元的贷款,由于海参价格下降,挤占资金成本,好在企业提供了抵押率在50%以内的房产抵押,贷款风险才得以控制。

4.现代农业粗放经营,难以吸引金融支持

从目前看,现代农业经营主体产业基地建设没有达到标准化、规模化水平,特色主导产业不突出,区域种养规模效益不明显,家庭设施现代农业发展缺乏后劲。粗放经营突出,规划引领和保障措施不到位,棚室经济效益没有得到充分放大,影响了农民增收。而商业银行受金融业存贷差减少、银行成本增加的影响,更倾向于将资金投放到房地产、服务业中去,而非支持现代农业经营主体企业,尤其是规模小,产品技术含量偏低,市场前景不明朗,很难形成规模效应的现代农业,更难获得银行信贷资金的支持。

四、金融支持现代农业发展的几点建议

1.采取银、企对接,实现双方共赢

提升服务理念,自觉地克服和纠正怕麻烦、图省事,“恐贷、惜贷”心理和单纯追求自身经济效益的行为。发扬“背包银行”的精神,深入到现代农业了解和掌握农民对生产和生活基本资金的需求,帮助企业解决实际困难。在有效控制信贷风险的前提下,把县域银行资金投放到现代农业,促进银行与县域农业优势产业、农业特色示范园区、重点农业项目、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有效对接。

2.改进涉农金融服务理念

品种素起企业制图,金农业分类发展目录,提升涉农金融服务层次贷款额度需求也不断增加建立现代农业目录,持续跟踪监测、重点推进,助推储备客户实现新增融资。重点关注企业产品结构的变动趋向和发展前景,监测贷款的发放和使用效果,一旦发现违规,要及时收回。改进涉农金融服务方式,好的支持,不好的预警,充分发挥对现代农业的金融服务作用。

3.丰富涉农抵押担保品种

依托农民所承包的土地,探索开办土地承包经营权抵押贷款业务;对种养殖大户,充分考虑其生产经营方式和经营周期,在放活经营权、落实处置权、保障收益权的前提下,积极拓展房产、土地、机器设备、海域使用权等财产抵押贷款,尝试开办船只、应收账款抵押贷款品种。丰富涉农抵押担保方式,切实满足不同农业经营主体的融资需求。

4.赋予良好的优惠政策

金融机构要协助农业有关职能部门在土地、税收、贴息、配套设施建设等方面,给予现代农业企业政策优惠和扶持。为现代农业贷款开辟“绿色通道”,减少贷款的审批环节和各种费用支出,切实提高金融支农服务的便利度。

5.创建金融诚信环境

对逃废金融债务的个人或者企业,要采取必要的法律、经济与行政措施。如对土地承包经营权抵押贷款的偿还、农村宅基地抵押贷款的偿还等,纳入征信管理体系。对产生不良信用记录的企业拒绝发放贷款,创建安全的融资环境,确保金融支农的重点和预期效果的实现。

第4篇

随着信息技术和物流手段的提高,使JIT(just-in-time,准时制)物流配送成为可能。JIT物流配送强调准时,即在客户规定的时间,将合适的产品按准确的数量送到客户指定的地点。与以往大批量、少频次配送――称之为传统配送――相比,JIT物流配送多采用小批量、多频次的配送方式,JIT物流对于农业物流削减库存,减少各流通环节浪费,提高客户满意度,并满足客户多样化、个性化需求具有很大的作用。

一、JIT物流在农业物流中应用的必要性

近年来,我国现代农业物流获得了很大发展,但相对于欧美等发达国家仍然落后,农业物流仍然存在诸多瓶颈问题。

1、农业物流成本明显偏高

我国农业物流环节较多,流通效率较低,运输过程中冷藏保鲜技术的缺乏,造成农产品巨大的在途损失。有数据统计,我国水果蔬菜等农副产品在采摘、运输、储存等物流环节上的损失率在25%~30%左右,。而发达国家的果蔬损失率则控制在5%以下,美国更为典型,水果蔬菜在物流环节的损耗率仅有1%~2%,对比之下差距明显。

2、农业物流信息化应用滞后

从全国来看,我国的农业物流缺乏经过统一规划设计的信息系统,信息技术还没有在农业物流中普遍应用,企业与企业之间、企业与农户之间、农户与消费者之间信息化差距大,再加上电子商务发展不足,容易导致市场信息不对称和失灵,从而影响农业物流的发展。

3、农业物流标准化任重道远

绝大部分发达国家已经实施了农业物流标准化,但是我国仍未建立起适应农业物流发展的技术标准和工作标准体系,非标准化农业物流装备、设施和行为仍相当普遍。

4、第三方农业物流服务度小

虽然我国也有大量专门从事农业物流的企业,但其规模和实力较小,目前只能提供相对简单的传统物流服务,而不能提供增值服务,更谈不上物流方案设计以及全程物流服务等更高层次的物流服务。

二、JIT物流在农业物流中应用的可行性

1、我国农业发展已经进入节约要素投入和改善要素配置阶段

在这个阶段,耕地、资金和劳动投入带来的边际效益开始下降,此时发展农业物流能够给农业的发展打开新思路,在农产品流通领域创造就业机会、提高流通效率,最终达到促进农业劳动力转移、增强农产品竞争力和增加农民收入的目的。

2、国家对“三农”问题的高度重视

中央认为,解决好“三农”问题是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而发达的物流产业和完善的市场体系,是现代农业的重要保障,必须强化农村流通基础设施建设,发展现代流通方式和新型流通业态,培育多元化、多层次的市场流通主体,构建开放统一、竞争有序的市场体系。这为农业物流的发展指明了方向,意义十分重大。

3、农业物流拥有巨大的潜在市场

据国家统计局的统计数据,1978年的农、林、牧、渔业构成的第一产业总产值为1018.4亿元,到2013年为56957亿元,增长了56倍。根据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提供的数据,农产品物流总值1978年为527亿元,到2013年为28596亿元,增长了54倍。乡村消费品零售总额1978年县及县以下为1053亿元,2013年乡村消费品零售额31918亿元,增长30倍。农业生产资料中,农用化肥1978年产量为869万吨,到年为7153万吨,增长8倍。随着现代农业的发展,特别是新农村建设的快速推进,农业物流的潜在市场需求会越来越大。

4、现代信息网络技术不断应用

近年来,农业部、商务部、全国供销合作总社也在大力推进“农村信息网”、“新农村商网”与“农资新网工程”。不断运用的现代网络技术和不断完善的现代网络系统,为农业物流信息的收集、、交流提供了便捷的平台和载体,加快了信息在企业与企业间、农民与企业间的流通,提高了农产品的配置效率和输送效率。

5、农业物流基础设施不断完善

我国农村公路近年发展迅速,2013年,全国农村公路里程达到378.48万公里,比上年末增加10.64万公里。行政村通公路率已达97.3%,客车通达率已达90.6%。据国家粮食管理局提供的数据,全国粮库已建31275个,总仓容达29364万吨,其中为具有“四散”作业能力的现代粮库。据国家统计局统计,商流、物流一体化运作的全国农副产品批发市场,年经营额超亿元的有4100多个,建筑面积2.28亿平方米,全国已有冷藏库1700多万平方米。

三、JIT物流在农业物流中应用的具体措施

1、高效的运输成本管理

在运输方式、运输价格、运输时间、运输的安全准确性及运输的批量水平等方面优化管理,降低总体成本,加强价格优势。通过引入看板,加强信息交流,当下游的需求信息通过过看板上传到上游,上游就发出授权,生产均衡柜的引入也是JIT生产的要求。均衡生产柜的作用是把看板提供的生产授权,排定生产顺序,同时以同生产率相同的产品输出率将商品在规定的时间内运往目的地,避免无效运输;同时保证供货与取货时间上的对等:顾客预订的产品能按时到货。确保达到制造商完成生产和顾客取货对接,确保货物不积压仓库。对运输费用控制就是要加强运输的服务方式与运输价格的权衡,选择最佳的运输服务方式。JIT的实施通过实现效率化的配送,减少运输次数,提高装载率及合理安排配车计划,选择最佳的运送手段,从而降低配送成本。

2、精细的库存管理

农业企业的生产特点是原材料、半成品都较多,如何合理地运用好库存管理,降低库存成本对农业企业的发展极其重要。因此,农业企业要加强仓库的科学管理,合理控制库存水平,提高仓库的利用率,加快存货周转,以控制存货持有成本。JIT生产的特点就是“只收所需要的原料,只以所需要的数量,只在正好需要的时间送到生产”,实现零库存的目标,很好地降低存货持有成本,既可整合自有的仓库,也可使用第三方物流,实行作业标准化。

3、准确的管理信息

在一般的农业企业生产中,往往出现供大于求,生产出来的产品大量地堆积在市场营销部门,销售不出去,当销售部门将市场信息反馈给生产部门时,已经造成很大的浪费。在JIT生产下,借助现代化的信息管理系统控制和降低物流成本,企业采用信息系统一方面可使各种物流作业或业务处理能准确、迅速地进行;另一方面通过信息系统的数据汇总,进行预测分析,可控制无效物流成本发生的可能性,建立适合本企业发展的供应链,加强物流行政成本的控制。

4、严格的质量管理

运用JIT生产体系,追求零缺陷的产品质量。为了达到零缺陷的目标,JIT推行源头质量控制的策略,从一开始就把工作做好,如果一旦出现错误,整条产品线就停下来,企业寻找出错的根本原因,把问题彻底根除。

5、严格的员工管理

在JIT模式下,要不断地加强员工的专业技能知识,提高员工的综合素。员工参与的多少及责任感对企业成本管理的影响也是很明显的。如果企业上下人人都具备节约成本的思想,并以降低成本为己任,那么企业的成本管理效果自然就会好。

6、整体上考虑农业物流与电子商务的集成

为了解决商品在城乡间快速流通,改变农产品消费“不方便、不安全、不实惠”的现状,改革农村流通体制,调整农村经济结构,需要考虑电子商务与农业物流的集成,以及相关业务系统与信息资源的协同,具体来讲应当解决三个突出问题。

电子商务、农业物流及相关业务系统间的业务协同机制,进行供应链全程管理和监控;对电子交易信息、农业物流信息进行认证;电子商务与农业物流集成两者协调运作的标准。

其它的,如服务管理、企业文化管理、都是JIT物流中不能缺少的组成部分。而JIT将客户的需求作为动力,具有直接面向多变的顾客需求,感性化的需求变化、即时性和零距离性等特点,通过全面的、综合的成本战略、成本分析,满足顾客需求并不断改进,以提升成本结构竞争力、优化规模,使企业始终保持高效的运行,从而实现企业利益最大化的目标。

第5篇

[关键词] 农产品加工企业 循环经济模式 评述

一、引言

农产品加工企业是解决农产品供大于求、农业增产不增收、农民收入低等问题的关键举措,也是循环农业体系中农业生产链延长的必经途径。

在我国,农产品加工企业加工能力薄弱加工转化率还很低,一般在20%~30%,80%的食品转化率为30%,而发达国家的农产品加工转化率达到了90%~95%(见表)。再者,我国农产品加工企业大多规模小,环保意识很薄弱,企业自身没有建立自己完善的清洁生产过程。由于资源的利用、生产模式、技术设备、环境污染等等,不仅降低了经济效益也大大污染了环境。

农产品加工企业是农业产业化的必经之路,在我们积极建设循环农业的同时,农产品加工企业也要跟上现代农业的发展步伐,建立适应企业发展的循环经济模式。

二、我国农产品加工企业循环经济模式评述

1.农业+企业的生态园区模式

从工业生态学和循环经济学的观点来看,经济系统中是存在着工业生态群落的,工业生态群落的不同种群即各行业部门之间存在着“工业代谢”关系,建立生态园区是实现企业群落“工业代谢”和“共生关系”的最主要的方式(见图1)。

农业+企业的生态模式其实就是企业群落间的中循环,模拟自然系统建立产业系统中的“生产者一消费者一分解者”循环途径,实现物质闭环循环和能量多级利用。朱玉林认为在这种模式下系统组成越复杂,调节能力就越强,对废弃物的消化也就越完善,它能很好地将企业生产的负外部性内在化。

王兆华、武春友从交易费用理论的角度,分析了园区内企业之间的共生并存。他们认为有形资产的专用性、地理位置上的专用性、享受优惠政策上的专有性、人力资本的专有性和交易频率,促使了有交易动机的企业们形成一个经济活动中心,空间上的集聚和企业间共生的密切交易群落――生态园区的发展正是这种动机的产物。具有副产品交易意向的企业集聚在一起形成生态工业园,资源得到最佳配置、废物得到有效利用,最终达到无废弃物的零排放状态。

学者们都在大力提倡农业的产业化,“农户+企业园区的循环模式”是农业发展的必然趋势,但是在我国这种模式的发展还存在很多不足之处。黄敬华和初丽霞都曾指出:我国生态园区发展速度很快,但与发展较早的国家相比还有一定差距,主要存在于环境保护技术落后;我国生态工业的市场机制反应不是很灵敏,这不仅使我国开发生态工业园缺乏行动纲领,而且还表现出各企业在入园时积极性不是很高;管理部门在协调企业利益和企业与社区利益方面的能力有限,造成许多企业对自己的原料来源、数量、性质,能源的种类和消耗量以及排放物的种类和数量存在着一定的隐瞒,使整个生态工业园区的管理和资源协调不够透明。我国对生态工业的宣传和认识不充分,部分企业在入园时,对整个园区的运行机制和方式表示怀疑。所以园区的完善,需要从园区基础设施建设,园区整体设计,企业自身素质提高和政策导向等方面入手。

2.农产品加工企业的自我循环模式

我国工农业园区的规划是近几年开始的,许多企业由于空间、购地费用等因素的制约,不可能形成我们前面所述的现有园区,它只能形成一种虚拟型的园区,通过信息与外界进行物料和能量相互循环利用。这类企业实行循环经济最重要的是通过自身工艺的改造规划,实现企业自身的循环,减少企业自身废气、废水、废物的排放,绿化企业环境,为企业周边市民创造健康的生活环境。这种农产品加工企业的一般循环模式为:(见图2)

朱玉林提出的乡镇工业的清洁生产模式,也就是企业的自身循环模式,他认为这种模式在实践中,将减量化原则常被放在首位,从废弃的产生源头来采取措施,企业自身充当分解者角色,打造企业内部的物质循环,进一步减少企业所产生的废弃物。

但是黄贤金认为我国农产品加工企业的规模一般较小、企业家的环保意识薄弱、大多数企业家还是着眼于眼前的经济利益,利润型企业还是比比皆是。农业资源价格相对来说比较便宜,企业考虑到处置成本和技术的相对匮乏,这部分的资源常常被浪费,也就是说,这类企业没有充分意识到加工生产中产生的废弃物绝大多数属于原来农产品的组成部分,仍然含有大量的有机质,相对开发价值高,开发成本低。通过对废弃物的综合再利用资源的处理成本和技术设备的费用超过了重新购置新资源的成本,在这种情况下,利润型企业就很难实现资源的再循环。在此政府可以充当利润性企业转变过程中的催化剂,促进企业转型、为企业转型创造良好的规划空间。

3.农业+企业+产业生态园区模式

这种模式下,我国常见的就是农业与旅游业相结合的生态旅游农业的大力发展。它结合现代科技,通过合理布局规划,使其具有生产、加工、销售、疗养、旅游观光、体验娱乐和环境教育等综合功能,且其发展能够使当地的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得到同步提高,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郑昭佩、刘作新指出,这种农业产业化的发展模式,一方面以农业生产为基础,注重农业生态环境的改善,为达到农业可持续发展与缓解旅游业压力,为人们提供新的、使人身心愉悦的休闲娱乐场满足了人们远离喧嚣的工作环境“重返大自然”的欲望;另一方面以旅游经营为重点,重视有效开发旅游资源,按照旅游业发展要求进行旅游资源的开发和旅游活动的规划,切实保证在农业发展的同时为人们提供高质量的旅游观光、休闲娱乐和体验品尝等服务,同时旅游活动体现了对生态系统保护的重要性,也履行环境教育的功能;再者它具有高效益、低风险特点,经营生态旅游农业可获得农业和旅游业两种产业的综合经济效益,当由于气候条件的不确定性和市场条件的不稳定性造成农业生产减产时,常可通过旅游提高农业附加值而相对减小农业风险,而旅游淡季时农业生产又可弥补旅游收人的下降,在农作物播种、田间管理、收获、农产品加工企业的节能环保设施建设等环节均可吸引游客参与、参观,既降低劳动力投入,宣扬环保意识,又提高旅游业收入,农业和旅游业相互促进、相互补充。

肖玲提出的“绿岛模式”就是就是集农业、企业和旅游也为一体的循环经济模式。他认为资源节约型社会的建立有赖于一系列资源节约型的企业发展,循环企业就是其中的一种,绿岛模式很有效的推动了资源节约型农业企业的建设,促进了资源节约型社会的发展。在这种模式下,要以企业为纽带,带动农业和其他产业的相互联系,改变了传统农业的发展模式,不仅为企业带来了经济效益,为农民带了收入,还保护了环境,它必将成为现代农业发展的新趋势。

丁卫建提出“种养加结合、农工贸一体化的开放复合模式”,他指出该模式立足当地资源优势和市场需求,大力发展以农畜产品加工为主的工副业生产,积极扶持第三产业,使种、养、加、贮、运、销、服务相配套,同时不断改善农业生态环境,形成以工补农、以农带牧、以牧促农、以农牧发展推进工业生产的生态经济大循环和开放复合式的结构。

纵观模式的发展,章家恩,江金波认为此类模式仍然存在诸多待解决的问题:一是经营分散且规模小,资源相对不足,未能形成一套完整的融吃、住、行、游和购、娱为一体的农业旅游产业;二是重仿造、轻研发,许多项目形式单一;三是急功近利,不注重保护生态环境,发展园区经济往往以最大限度获得利润为重,而不注重生态环境保护,使原本山青水秀、空气清新的农业生产、加工基地生态环境趋于恶化,失去了农业生产和观光学习的意义;四是部门之间缺乏沟通,多头管理现象严重,因而农业部门、当地政府、旅游部门和环境保护部门间的交流与沟通对发展该项活动尤为重要。

三、小结

通过对农产品加工企业循环模式的文献收集,我们得出结论:我国农产品加工企业的循环发展模式还处于起步探索阶段,农产品加工企业在我国的发展还比较薄弱,污染情况十分严重。虽然我国学者对农产品加工业企业的研究比较多,但是对农产品企业的循环经济模式的专项研究还是比较少,讨论研究还多处于个案的研究调查,如何使个案模式走向理论化模式,再将理论模式普遍化,还是我们所要进一步研究讨论的。

我们要把环境保护放到与经济发展同等重要的位置上。通过技术和认识的不断提高,加大农产品的转化率和降低环境污染率,通过政府支持导向和企业完善发展,实现生态和经济的双赢。在循环经济发展的大方向上,向企业提出新时代的要求:不断加强科学技术意识,建立现代化的生产工艺,而且要坚持利用品种标准化、质量标准化的原料农产品,从而不断提高农产品的加工转化率;不断提高的环保意识,彻底贯彻清洁生产,积极投资环保设施的建立;不断致力于产品研发,仔细分析生产环节中产生农产品废弃物,建立农产品深加工产业。

参考文献:

[1]平英华:农业机械化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的地位与作用[J].中国农学通报,2006.22,178

[2]李胜路明:农业产业化企业循环经济模式研究――以河南天冠企业集团为例[J].中国农业大学学报,2004,9(5),79~83

[3]朱玉林陈洪:论乡镇工业循环经济模式[J].生态经济,2006.7,72~75,113

[4]肖龙仓: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探索――对山东省乐陵市“希森模式”的调查[J].济南金融,2006.09,17~18

[5]王兆华武春友:基于交易费用理论的生态工业园中企业共生机理研究[J].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02.8

[6]黄贤金:循环经济,产业模式与政策体系[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04.12

[7]黄敬华:我国循环经济发展模式研究[D].吉林:东北师范大学,2006

[8]初丽霞:循环经济发展模式及其政策措施研究[D].济南:山东师范大学,2003

[9]刘勇:3R原则指导下的农工一体化循环经济模式[J].生态经济,2005.10,56~60

[10]郑昭佩刘作新:生态旅游农业及其在我国的发展[J].中国生态农业学报,2002.3,127~129

[11]肖玲林琳:“绿岛模式”研究――一个循环农业企业案例分析[J].地理科学,2006.02,107~110

[12]丁卫建齐鑫山:农业循环经济的结构、模式与配套技术[J].10~14

[13]冯之浚:循环经济导论[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4.11

[14]刘宾:河北省农村循环经济发展模式与政策导向研究[D].河北:河北农业大学,2006

[15]章家恩:关于农业生态旅游的几点看法[J].农村生态环境,2000,16(1)

第6篇

“凡是对广大台湾同胞有利的事情,我们都会尽最人努力去办,并且说到做到。”去年春节前,总书记到漳浦亲切看望台商,发表重要讲话,给广大台商以巨大鼓舞。他们根植大陆,取得不俗的成绩。今年春节前夕,总书记百忙之中给在漳浦、漳平创业的台商农民亲切回信,再次强调“两岸农业合作大有可为,台湾农民在大陆发展空间广阔”,进一步提振大家加快投资发展的信心。走过硕果累累的2010年,漳浦台商农民又迎来一个崭新的春天。

创业园里新作为

钜宝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的花种源基地内,万盏蝴蝶兰摇曳生姿,公司董事长黄瑞宝正在忙碌着。

“胡总书记一见面就说给我们拜年来了,这让我激动得说不出话来。”回忆起去年春节前夕总书记专程来漳浦台湾农民创业园,亲切看望在这里创业的台胞的情景,黄瑞宝很兴奋,“胡总书记还鼓励我要继续做好新品种的培育工作,这让我受到巨大的鼓舞。如今公司发展水平又上了一个大台阶!”谈到去年的发展,黄瑞宝如数家珍。2010年,钜宝公司积极开发新品种,蝴蝶兰产量实现比上年翻番,蝴蝶兰研发育种中心面积扩大了一倍,世界先进的花卉接种工作台也增加到60台。目前,公司蝴蝶兰境内外订单已经排到2015年。

“台湾农民创业园不愧为台湾小型农业企业成长壮大的孵化基地。”黄瑞宝说,钜宝公司的市场已拓展到10多个国家、地区及大陆各大中城市,年前还在新疆建设了蝴蝶兰基地,主打俄罗斯和中亚市场。“这得益于两岸和平发展的大好形势,得益于大陆各级政府为台商创造了投资暖环境。”黄瑞宝对自己的投资选择充满信心。

黄瑞宝告诉记者,创业园内的企业多是台湾农民创办,起步投资规模小,融资是扩大发展的难题。漳州市、漳浦县想台商之所想,多方联系金融机构为台企提供信贷。去年,当地党委政府牵线农业银行为创业园内的台企提供总额10亿元的授信贷款,仅钜宝公司就已获450万元贷款:公司还经政府牵线持续得到海峡银行贷款支持。创业园内花卉企业必须要用玻璃温室,而维持温室耗电大,当地政府与供电部门商定为创业园内企业提供七折的优惠农电价。

创业园负责人透露,为更好地发挥台商作用,已经请黄瑞宝参加漳浦台湾农民创业园管委会的管理工作。黄瑞宝对此深感责任重大,他说,首先要把自己的企业发展好,为更多创业阶段的台商及当地农民提供经验。

“我没上过大学,全靠爱花之心发展企业。”曾是台南兰花协会理事长,目前还身兼台湾多家花协负责人,黄瑞宝很谦虚。凡是与种兰花有关的书籍和交流机会,黄瑞宝都不放过。到创业园投资后,他与福建省农科院、福建农林大学合办蝴蝶兰研发中心,开发出200多个新品种,比他在台湾时多一倍。如今的钜宝公司俨然成了蝴蝶兰基因库。

对于今后的发展,黄瑞宝有许多打算继续为当地花农免费提供种植技术;团结创业园内的花卉企业,打造大陆蝴蝶兰专业基地;搜集境内外有关花卉新品种知识产权保护资料,为有关立法提供依据,切实保护各家花卉企业自主创新的品种不受侵扰。

“台商之家”比贡献

漳浦宾馆内有一幢办公楼,漳浦台商联谊会在此办公。协会走廊的墙上新挂了一只雅致的钟。“我们每天进出办公室都可以看到这只钟,目的是时刻提醒自己:对总书记的嘱托,今天你给力了吗?比如,作为台商联谊会,为台商创业、生活做了哪些服务?作为台商,为当地科学发展、跨越发展作了哪些贡献?”联谊会会长陈隆峰说。

来自台南的陈隆峰,是漳浦闽荣水产养殖公司总经理,在漳浦创业20多年。去年春节前,胡总书记在漳浦台湾农民创业园考察时,询问陈隆峰创业详情,并请他转达对台南乡亲的问候。陈隆峰一直记着总书记的嘱托,尽力为当地发展多作贡献。

近年,在陈隆峰的建议下,当地整合各台资企业消防力量,成立了漳州首个义勇消防女队。对于投资之初漳浦的投资环境,陈隆峰评价说“硬环境偏软、软环境偏硬”。如今,大不一样了,当地基础设施建设大发展,高速公路、高速铁路、新兴工业园区纷纷涌现,还要规划建机场。在软环境方面,漳州市、漳浦县两级设身处地为台商着想,服务中融入亲情,投资“软环境”提升为“暖环境”。

对于2010年3次在漳浦登陆的强台风,陈隆峰仍记忆深刻。每次台风来袭前,漳州市、漳浦县负责人都要一一打电话给每一个台商,告知风情、雨情。对人手少的台企,政府还派人上门协助防台风。由于防抗到位,台商及台企人员无一伤亡。

目前,随着更多台商入驻漳浦,漳浦台商联谊会的办公场所愈显拥挤。漳浦县将建设一个永久性的台商会馆列入当地跨越发展规划。陈隆峰说,漳浦台商会馆已经规划好,即将动建。这个会馆不仅要建成台商台胞联谊活动的场所,还要建成为台胞创业、生活服务的机构。他告诉记者,会馆将拓展台湾特色产品展示、食品品尝、文化展示和交流的功能。会馆前还配套建设海峡广场,将成为漳浦观光的一道亮丽风景。陈隆峰说,台商会馆是“台商之家”,投资环境越来越暖的漳浦、漳州乃至大陆更是令人备感温馨的台商台胞大家庭。创业热土更温暖

“两岸农业合作有很多优势,完全可以发展得更好。我们都应该尽最大努力去做。”漳浦县始终牢记并认真落实总书记的要求,坚持耐心细致地服务台商台胞,深入开展两岸交流合作,为台资企业的发展壮大创造良好条件。

随着越来越多台企、台农的入驻,对创业园的配套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了做大做好漳浦台湾农民创业园,市县两级已经做好了拓区规划,推动投资软硬环境同步提升。”漳浦台湾农民创业园管委会常务副主任王添文说,漳浦县正在创业园核心区周边规划建设海峡花卉集散中心,进一步提升创业园的规模和服务档次。这个项目已获漳州市政府认可,总投资2亿元,将建成东南沿海最大、最具海峡特色的农产品现代化物流交易中心,为台资农业企业提供强有力的物流和展示服务。

同时,漳浦县进一步规划创业园“一园、5中心、6个产业区”,将台资农业企业集中的乡镇并入发展大盘。除了核心区及6个产业区运行步入正轨外,目前正在着力实施3大公用项目。其中,规划4500亩的海峡花卉集散中心一期用地春节后抓紧实施水、电、路配套工程,4月份交地;占地600亩的台农科技服务中心已完成规划,最近将动工兴建;扩建2万平方米的全自动玻璃温室项目正在开展招标,台农要扩大生产不用愁。同时,为更好地服务台商,县里整合法院、公安、工商、税务、口岸等部门在创业园设立服务窗口,使台商不出“家门”就能享受到行政服务中心的一站式服务。

王添文说,总书记考察漳浦台湾农民创业园后,越来越多台湾客商慕名前来投资。比如,先期规划300个摊位的海峡花卉集散中心还未建好,就已有1200名台商报名入驻。他表示,创业园核心区主要为小规模台企提供“孵化”服务,创业园拓展区则重点引进技术含量高、上规模或产业配套能力强的台企,进一步提升两岸现代农业合作发展的档次和水平。

“2006年,我来投资时,核心区已经没地了。于是,就在附近村庄办厂,但同样享受到优惠政策和服务。”漳州三本肥料工业有限公司董事长陈建中说,2010年在政府帮助下,农行给他贷款500万元,为他解决了资金周转困难。陈建中的父亲对漳浦这个祖籍地故乡有着很深的感情,多年来一直关注故乡发展,并长年捐资办校、助学。“现在,创业园加快建设,发展前景喜人。我要做的就是管理好企业,以实业报答故乡父老的关爱。”陈建中说。

第7篇

近年来,县域农业产业化经营蓬勃发展,对地方经济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但在经营发展过程中,也出现了一些制约县域农业产业化发展的突出问题。以醴陵市为例,全面分析其作为一个农业科技相对滞后的县级市的农业产业化经营瓶颈,积极探索县域农业产业化经营的优化策略。

关键词:农业产业化;现代农业;醴陵市

中图分类号:

F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198(2013)10005102

农业产业化经营仍将是我国发展现代农业的主道路。总理在考察江苏家庭农场时就指出,通过股份合作、家庭农场、专业合作等多种形式发展现代农业是大方向,会对新型城镇化形成有力支撑。醴陵市作为株洲的一个县级市,近年来一直把农业产业化作为建设新农村、发展农村经济、提高农民收入的重要任务来抓,虽取得了较大成效,但也还存在一些问题,亟需运用新思维,采取新举措,以突破当地农业产业化经营瓶颈,实现优化发展。

1 醴陵市农业产业化发展的现状及特点

1.1 主导产业稳步发展

2011年全市农产品加工工业总产值达18.68亿元,比上年增长了23.4%,以金巢、湘洲、吉泰等龙头企业为代表的粮食、畜禽养殖及加工的产业链逐步形成。2011年全市共有29家休闲农业企业,总投资规模达5972万元,年经营总收入为2530万元,比上年增长28%,实现利润总额750万元,比上年增长38%。

1.2 农业产业化龙头不断壮大

截至2011年,全市有496家涉农生产加工企业,其中省级龙头企业2家,市级龙头企业5家,涉农专业合作社317家。2011年龙头企业销售收入达41969万元,实现利税3023万元,建立农产品基地13.78万亩,带动农户1.79万人。

1.3 特色产业发展较快

截至2012年,醴陵市已建立优质稻基地63万亩,油茶基地4.7万亩,蔬菜基地18.6万亩,无公害农产品产地认定面积17.95万亩、无公害农产品认证61个,绿色食品认证2个。

1.4 农民合作组织蓬勃发展

2011年全市农民专业合作社达317个,业务范围涉及种植、养殖、服务、流通加工、休闲娱乐等五大类,入社农户8.4万户,农户入社率42%,合作社已覆盖全市21个镇街。2011年醴陵市合作社销售产品总值8.4亿元,为成员带来纯收益20113万元,户平2663元,人平增收609元。

1.5 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显著提高

醴陵市以实施农业综合开发项目为依托,不断加大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工程和产业化建设力度,全市农业综合开发累计投资达到了10753万元,其中,土地治理项目总投资8262万元,产业化项目总投资2491.82万元,改造中低产田14.1万亩,使项目区每年新增粮食生产能力110万公斤,新增种植业总产值200多万元。

2 醴陵市推动农业产业化经营的主要措施

2.1 政府参与

醴陵市积极开展良种化、规模化、特色化、大户化、体系化的“五化”基地建设,为农业产业优化营造了一个便于农户与市场连接的制度环境。根据本地实际情况,醴陵市制定了扶持农业产业化发展的财政、税收政策,安排农业产业化发展专项资金支持龙头企业发展、基地及市场建设,以及农技服务体系的科技创新、体制创新和质量标准体系、农产品检测中心和县级农业网站建设。

2.2 科技支撑

按“一个主导产业、一名首席专家、一支专业队伍、一笔专项经费、一套考核办法”的模式,醴陵市启动了专家团队建设,以“阳光工程培训、雨露计划、劳动技能培训”为载体,开展基层农技人员知识更新培训、企业技术人员培训、农村实用人才培训。

2.3 企业带动

醴陵市农业龙头企业通过采用“公司+农户”、“合作组织+基地+农户”、“公司+协会+农户”等组织模式,与农户建立紧密的利益联结机制,农民合作组织坚持“民办、民管、民受益”的原则,共享收益,共担风险,带动农业产业化发展,促进农民增收。

2.4 农户实施

农户致力于生产经营,提供初级农产品,输出劳动力,并依靠龙头企业进入市场,分散市场风险,分享产业化经营过程的平均利润,增加了收入。主要做法有:(1)充分尊重农户经营自,通过利益联结机制驱动,积极引导加入农业产业化经营模式中;(2)农民出让土地使用权给企业并从中获益;(3)鼓励、扶持农户组建农民专业合作组织,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降低市场风险。

3 醴陵市农业产业化经营存在的突出问题

3.1 农产品加工企业带动能力弱

醴陵市农产品加工涉及农副食品加工、食品制造、纺织、木材加工及木竹藤棕草制品、家具制造、造纸及纸制品、农产品化工等8大行业及其23个行业小类,共77家,但大部分企业规模较小,带动力非常弱。规模以上的加工企业只占农业经营单位数的4%,通过“公司+基地+农户”的方式生产、销售农产品的农户还不到2万户,与广大农户迫切需要解决的“卖难”要求不适应。

3.2 农产品加工层次低

从加工的层次看,“四多四少”特征明显:粗加工多、精加工少;一般产品多、名优产品少;老产品多、新产品少;内销产品多、外销产品少。例如,大米加工近几年来虽然神农米业等龙头企业在清理、砻谷、碾米、分级、抛光、色选等方面的工艺水平有了比较大的提高,但在提炼米糠油、谷维素、方便米粉等形成系列品牌方面仍然进展不大;竹木加工主要以一次性竹筷、生产指接板、普通木板为主,产品科技含量低,增加的附加值有限。

3.3 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低

首先,农业产业化主导产业不突出,产业链不长,精深加工能力不足,产品附加值缺乏,科技含量不高,全市龙头企业销售收入只占全市农产品加工业总产值的22.6%,龙头带动效应不明显。其次,企业管理落后,农业产业化企业多以家庭式经营为主,管理水平、技术水平、市场营运水平、专业知识水平都相对较低,一般都是靠原始积累,逐渐扩大。

3.4 经营组织程度不高

区域内集中连片的专业村组和专业大户不多,有市场无基地、有基地无市场的问题并存,使农产品生产和企业规模效益难以提高。龙头企业重加工、轻培育,重流通、轻服务,基地建设重生产、轻市场,重数量、轻流通,龙头和基地、企业和农户之间还没有真正建立起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战略联盟合作机制。

3.5 科技发展滞后

目前,醴陵市化肥农药生产和使用都处于高消耗、高成本、强污染、低产出的状况,据统计,每年有60%的农业药剂流入水中,造成了水资源大面积污染,农业排水已经成为了环境三大污染源之一。归根到底,这是由于科技水平低造成的。农业管理部门对生产和科研方面的投入很小,相关科研单位资金匮乏,大量科研项目因资金问题一度搁浅,新科技难以推广,科研成果转化为生产力的速度很慢。

4 优化醴陵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对策

4.1 扶持和培育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

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是指以农产品生产、加工、运输、贸易为主,与农户有机结合,形成“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利益联结机制,能够带动农民发展农产品生产、加工和销售的一体化经营的企业和企业集团。扶持发展龙头企业是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关键环节。政府应该对龙头企业的技改项目、精神加工项目和先进设备引进与更新等进行补助,对出口创汇大、带动效应好的龙头企业给予奖励。

4.2 稳步实施名牌战略

农业品牌化是现代农业的一个重要标志。推进农业品牌化,有利于促进农业生产标准化、经营产业化、产品市场化和服务社会化,加快农业增长方式由数量型、粗放型向质量型、效益型转变,是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和竞争力的迫切要求,是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重要举措。醴陵应充分利用现有农业的优势,以水稻、生猪、柑桔、蔬菜等传统主导产品作为重点,实施优质种苗工程,充分利用现代生物技术以及国内外先进的技术资源,提高产品的技术内涵,调整产品内在质量结构,进一步提高产品的优质率和商品率。

4.3 大力改善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

农业产业化的发展过程是农业规模化和专业化发展的过程,需要配套的社会化服务,主要包括产前的信息服务、产中的技术服务和产后的流通服务。因此,农业产业化经营必需提供优质的农业社会化服务,建立健全全市各行各业的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各级政府、主管部门对于已制定的农业产业化的优惠政策要坚决落实到位,同时加快制定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在用电、用水、用地、贷款、人才引进、科企对接等方面的优惠政策,形成农业产业化发展绿色通道。

4.4 提高农业科技水平和农民素质

其一,以湖南农业大学等高校和科研机构作为技术依托单位,采取“派出去”或“请进来”的形式,组织市乡符合条件的农业技术人员进行农业技术深造,同时聘请涉农专业专家、教授对农民的生产经营进行现场教育和指导。其二,通过开展各种培训班的形式,邀请相关专家学者进行理论教学和现场指导,并经常组织有关人员到发展前景较好的基地参观学习,了解种植、养殖、加工、两种培育等先进的科学知识。其三,建立健全技术推广网络,完善乡镇一级技术推广机构,合理配备专业技术人员,同时建立村、组两级技术推广组织。其四,加快推进科技成果转化,建议从支农资金中拿出一部分,专门设立农业技术推广基金,用于奖励推广新技术、新品种、新方法工作成绩突出者。

4.5 增加政府对农业的投入

首先,加强组织领导,农业产业化发展涉及到各个相关部门,单一的职能部门难以强力推进,建议政府成立农业产业化工作领导小组,以市长为组长,分管副市长为副组长,由市乡镇企业局负责牵头组织实施,市发改委、市财政局、市科技局、市农办、市国土局等部门予以配合,建立发展农业产业化工作协调机制,共同推动农业产业化快速发展;其次,完善考核机制,建立健全农业产业化工作责任制,制订农业产业化发展绩效考评办法,将农业产业化发展的各项指标纳入相关职能部门考核内容,杜绝相关职能部门在农业产业化问题上互相推诿、不作为等行为;再次,加大资金投入,为企业发展奠定基础,增加企业的抗风险能力。

参考文献

[1]陈吉元.关于农业产业化的几点看法[J].浙江学刊,1995,(5).

[2]牛若峰.农业产业化经营一体化的理论与实践[M].北京:中国农业科技出版社,1998.

[3]白人朴.农业产业化时实践与探索[M].北京:中国农业科技出版社,2003.

[4]薛亮.关于农业产业化几个问题的探讨[J].管理世界,1997,(5).

[5]周立群,曹利群.农村经济组织形态的演变与创新――山东省莱阳市农业产业化调查报告[J].经济研究,2001,(1).

第8篇

1.珠海现有耕地43万多亩,其中基本农田保护区面积24700hm2(37.05万亩)。2009年末全市常住人口149.12万人,其中户籍人口102.65万人,户籍人口中农业人口23.89万人,城市化率已达84%;2009年全市农业总产值(现行价)51.62亿元,增4.1%,农渔民人均收入8575元,增6.6%。

2.珠海有着十分优越的地理环境和自然条件,风景优美,海岸线长691km,海域面积6000km2,水产资源丰富;位于珠江出海口西岸,毗邻港澳地区,是全国第二大陆路口岸,也是珠江三角洲主要的商品出口和集散地之一,蔬菜、水产品、花卉、水果及其加工产品等较高经济价值的农产品越来越占据市场的主要部分。珠海生态农业旅游发展在全国同行业内地位领先,发展模式具有较高的影响力,被誉为“珠海模式”。

3.珠海大力发展特色农产品,形成了以河口型养殖渔业、无公害蔬菜种植业、奶牛乳制品畜牧业为主导的三大特色农业产业布局。初步建成了以白蕉镇新环片为中心的农业现代化示范区,平沙镇4500亩罗非鱼养殖示范基地,珠海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园,横琴1200亩水产种苗技术推广基地,以南水、乾务为主的3万亩沙虾、青蟹养殖基地,横琴2000亩生态蚝养殖基地,以白蕉、莲洲、小林为主的8万亩南美白对虾、罗氏沼虾、海鲈养殖基地,以白藤湖、斗门镇八甲、红旗镇湖东为主的无公害蔬菜种植基地,万山海岛深水网箱优质鱼养殖基地,以乾务、白蕉为主的生猪、家禽及奶牛畜牧生产基地等10大基地,农业生产逐步向优质化、规模化和区域化发展。

二、珠海农技推广体系现状

1.市农业技术推广机构分布

珠海市农业技术推广机构分市、区、镇三级,共同承担政府公益性职能。各农业技术推广机构结合本区农业、林业、畜牧兽医、渔业、农机、水利等行业特点,开展先进实用技术、农业标准化等技术和新品种引进、试验、示范和推广;农作物病虫草鼠害、动植物疫病、有害生物的监测、预报、防治和处置;森林火灾的预防和扑救、森林资源保护及开发利用管理;农业公共信息服务和农民培训教育服务;水利建设和水利设施安全管理、水土保持和防汛抗旱技术服务;农村可再生能源建设。

2.市级农业技术推广体系

珠海市农业科学研究中心(加挂珠海市科农渔业科技推广总站、珠海市海洋科学研究中心)1个,定编45人;市区域性农技推广站7个,分别为:市农业(水稻)科学技术推广站、市水产养殖(淡水)科学技术推广站、市水产养殖(海水)科学技术推广站、市果树科学技术推广站、市蔬菜科学技术推广站、市畜牧兽医科学技术推广站、市花卉科学技术推广站,定编41人。珠海市农业科学研究中心与七个技术推广站统一归口珠海市海洋农渔和水务局管辖。

3.区镇级农技推广体系

横琴新区推进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体系,组建横琴新区农业技术服务中心;珠海高新区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体系,设立唐家湾镇农业服务中心,加挂唐家湾镇畜牧兽医站、唐家湾镇水利所的牌子;万山海洋开发试验区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体系,设立区水产技术推广站,加挂区海洋与渔业环境监测站牌子,万山镇、担杆镇和桂山镇分别设立渔农服务中心;高栏港经济区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体系,设立高栏港经济区农业技术服务中心,加挂南水镇农业技术服务中心、南水镇畜牧兽医站牌子。设立平沙镇农业技术服务中心,加挂平沙镇畜牧兽医站、水利所、动植物防疫监督检验所牌子。区级农业推广体系财政供给编制53人。

区农业技术推广机构由区主管部门负责统一管理,镇农业技术推广机构的日常工作和人事管理由各镇负责,同时接受区主管部门的业务指导。

4.农业示范园推广体系

除以政府财政支撑的农技推广模式外,还建立了公益与市场混合型的珠海现代农业高新技术示范园、金湾区珠海台湾农民创业园、斗门北部农业生态园农业技术推广模式,分别归口市级农业主管部门、金湾区、斗门区农业主管部门管辖。它是园区农业科研成果实验、示范、推广、产业有机结合的平台,它具有中介服务、人才培养、技术推广、市场对接、产业带动等功能。

5.农业龙头企业、农村经济合作组织推广模式初具雏形

农业龙头企业推广模式是以市场为导向,以农户为基础,以产业为依托,农业科研单位、农技推广单位与企业共同申报承担项目实施、提供技术扶持等方式进行合作,形成龙头企业+科研农推机构+农户链条,在企业经营中建立非政府主导的农业技术示范、推广、辐射的推广模式。珠海市金果达农业高新技术有限公司与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合作,开发出“金果达”牌优质荔枝为主的水果连续十年获得丰产,并通过国家AA级绿色食品和有机食品认证,产品远销欧美和东南亚地区。同时把成熟的先进适用技术向广大农户示范推广,分别在珠海斗门、五山、博罗县罗浮山、连平县内莞镇、揭西县钱坑镇建立了生产示范推广基地和科技扶贫示范基地,定期或不定期地以各种形式进行科技推广工作,成效显著。

三、珠海农技推广模式发展前景研究

1.借鉴日本和中国台湾地区的农技推广模式的组织机构、服务方式、运行机制特点的分析,在现代市场经济体制下,成功的农技推广模式必须在以市场为导向的基础上加大政府的支持力度,结合本土资源、人才、资金优势,建立推广机构、科研院所、高等院校、龙头企业、合作社、专业协会、农民共同参与的多元化、多层次的推广体系。

2.珠海都市农业特征明显,农业推广模式以大力发式生态绿色农业、观光休闲农业、市场创汇农业、高科技现代农业为立足点,以都市市场需求为导向,融生产性、生活性和生态性于一体,倡导高质高效和可持续发展相结合的现代农业。珠海市环境优美,海域广阔,应以大力开发海洋经济、生态农业观光等产业为主线,辅发展具有地方特色的种植农业、畜牧业。

3.坚持公益不动摇,以政府为主导型的农技推广体系只加强,不削弱。

农业技术成果转化需要一个过程,经济效益非像工业产品专利技术般立竿见影,市场经济下,成果转化工作必须由政府财政支撑的农业推广机构来实施,而且在推广体系中必须以从事公益性的政府农业推广机构为主体,其他如涉农企业、供销社、农民合作经济组织,只能作为一个补充。

4.科学设立机构,合理配置资源。在市级推广站中,珠海市农业科学研究中心(珠海市农渔业科技推广总站、市海洋科学研究中心)作为广东省农业区域性试验中心,在也负有农技推广职责,这与市属区域性的七个推广站职责有交叉,七个推广站每个站站员3~7人,人手人,资源缺乏,做为一个独立的事业法人机构,麻雀虽小,却须五脏俱全,造成人力、物力分散、浪费,市级农技推广体系存在着网疏、人散、线断的问题,对此,结合实际情况,可以分成水产(畜牧)和农业种植两条主线进行资源整合,将人才和技术优势最大化,术业有细分,有专攻,而不是“一锅烩”。

5.成立农业技术推广管委会,专门管理市、区、镇三级农技推广站,统筹、指导、协调、配合农业(科技)行政主管部门、科研单位、高等院校、科技园区、农业企业、农村经济合作组织、农民等多种农技推广元素。珠海市现有市、区、镇三级推广机构各有隶属,互不衔接,全市各级农技推广部门各撒一张网,各管一分地,有重叠,有遗漏,欠沟通。如将每一张小网拾掇缝合起来,拼成一张大网,建立二级枢纽,形成有机的农技推广网络,能够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沟通顺畅,事半功倍。

6.重点建设基层农业技术推广机构。区、镇农业推广机构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地位,农技推广机构的改革和推广体系的建设重点应建好区、镇级推广体系。珠海市区域经济特色和农业区域化特色明显,一个区或是一个镇,代表着一定的区域特点,具有不同生产特性和经济特色,只有基层推广机构或组织才具有一定的引进、消化、改进和开发能力,并能承担推广工作中的一定风险,进行推广项目的决策。珠海市政府《关于珠海市推进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的指导意见》(珠府〔2008〕146号)、2010年下发的《关于印发经济功能区推进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实施方案的通知》中均体现了这一原则和方针,符合了科学发展观的原理。

7.充分发挥农业高新技术园的辐射和带动作用。改革和创新农技推广服务体制,必须与农业产业化发展的要求紧密结合。大力推动农业高新技术园区建设,扶持大型农业龙头企业发展,并以此为依托,开展农业科研成果的实验、示范、推广,不但可以转移或减轻一定的推广风险(园区或龙头企业具有较强的抗风险能力),而且还是各级农技推广机构从目前“事业、企业混着办”这一不符合市场经济规律现状中解脱出来,承担公益性职能和实行无偿服务,鼓励和促进各种非政府机构开展农业技术推广工作的有效途径。

8.创新农技推广收入分配体制,调动农技推广人员以各种方式参与农业产业化经营。在保障基层农技推广人员工资收入的财政支持外,可探讨劳动报酬与推广业绩、经济效益相挂钩,由企业(市场)支付,实现技术产品与知识产权的资本化。鼓励农技人员以技术和资金入股,将科技园区、龙头企业、农村经济合作实体与技术推广人员的利益紧密结合起来,通过这些平台,为区域产业发展提供先进技术、种子种苗、市场开发、经营流通等产前、产中、产后一条龙服务,使区域农技站真正成为一个自我积累、自我发展的经济实体,探索出市场经济体制下农技推广的新路子。

9.加强农技推广的法制建设,确保农业推广事业健康发展。我国的农业技术推广法是1993年颁布实施的,广东省及时出台了《广东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技术推广法〉办法》。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和农业生产的发展及农业生产形势的变化,许多方面己不适应,建议对这些法律法规进行重新修订,进一步加强农业行政执法力度,依法保障基层农业技术推广机构的权益,提高农业技术推广机构的法律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