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优秀范文 农业产业化高质量发展

农业产业化高质量发展赏析八篇

发布时间:2023-10-23 10:47:28

序言:写作是分享个人见解和探索未知领域的桥梁,我们为您精选了8篇的农业产业化高质量发展样本,期待这些样本能够为您提供丰富的参考和启发,请尽情阅读。

农业产业化高质量发展

第1篇

农业产业化发展是我国在家庭联产承包经营基础上实现农业规模化经营、集约化经营、增加农民收入、促进农村经济发展的有效途径。[1]农业产业化是我国改造传统农业的必然选择,在农业产业化发展过程中,资金不足是其发展的主要障碍之一,探讨金融部门对农业产业化的金融支持策略,有利于推动和加速农业产业化进程。

一、金融支持农业产业化发展的重要性

农业产业化强调集约化生产,通过金融中介引导资金集中到农业部门,能促进涉农基础设施建设和科技投入持续增长。农业龙头企业获取资金支持可以集中发展特色农产品种植和加工产业,以降低生产成本,增强市场竞争力。农业生产受到自然环境和贮藏条件的约束大,金融支持对于抗击风险有积极意义,如金融部门提供的农业保险和商品期货交易机制有利于农业企业应对市场风险。总之,金融支持农业产业化发展意见深远。

二、当前农业产业化金融支持仍然存在的问题

(一)金融机构功能不健全影响到金融支持农业产业化

当前,我国商业银行信贷管理相对集中,基层银行支持农业发展地位不明显,这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基层分支机构为农业服务能力。特别是县以下机构网点少,存多贷少,分流了农村资金。此外,由于金融支持业务品种相对单一,造成不能与农业产业化资金需求相适应。由于金融部门信贷管理方式不灵活,手续复杂且贷款期限结构与农业生产周期不匹配等也影响了金融支持农业产业化的效率。

(二)企业自身存在不足影响到金融支持力度

在农业产业化大发展的进程中,有不少企业仍然由于规模小、财务不规范、产品单一、没有稳定销售渠道等,难于达到金融机构对其融资的资格;由于缺乏专业的行业评估机构,造成对农业产业化企业的资产负债评估困难而引发信息不对称;部分农业产业化企业保险意识薄弱,投保率低,保障面窄,使得一旦发生资金链断裂,企业破产等特殊情况,风险便向金融部门转嫁等影响金融安全的系统性风险。这些都影响到银行部门对其金融服务积极性。

(三)农业的内在特性影响农业产业化金融支持

农业本身的弱质性抑制农业产业化的资金供给。因为农产品生产周期长、储存期短、成本高、供求弹性小导致农业企业投资存在不确定性,进而影响到金融部门对涉农企业注入资金的积极性。

三、促进农业产业化的金融支持的策略

(一)创新金融部门提供的金融产品和服务方式

在现有基础上增加扶持农业产业化发展的相关资金,切实加大对农业产业化和龙头企业的支持力度。农业发展银行、进出口银行等政策性金融机构要加强信贷结构调整,在各自业务范围内采取授信等多种形式,加大对龙头企业固定资产投资、农产品收购的支持力度。应鼓励商业性金融机构大力发展基于订单农业的信贷、保险产品和服务创新,针对龙头企业和农户金融服务需求的特点,可开发专门的龙头企业贷款、贸易融资、贴现、保理、贷款承诺、保证、信用证、票据承兑等表内外授信和金融业务产品和服务。

(二)提升农业产业化企业获取金融支持的内生力

政府部门应定期对农业产业化企业经济运行情况进行跟踪调查,采取定期统计、情况调度、实地考察、随机抽查、重点督查等方式,及时了解企业基地建设、生产加工、市场销售、带农增收、质量安全等方面情况,从源头上帮助农业企业提高质量,树立规范意识,强化内部控制,以推动更多优质的符合上市条件的农业企业进入资本市场。同时,积极推进诚信体系建设,健全龙头企业和农户诚信评价、信息披露制度,引导龙头企业和农户诚实经营,建立健全龙头企业和农户信用红黑名单制度。对信用良好的龙头企业和农户以及由信用担保机构提供连带责任的龙头企业贷款给予利率优惠。依法打击恶意逃废债行为,切实维护金融债权,营造良好的金融支持信用环境。

第2篇

关键词:农业产业化发展;存在问题;建议

中图分类号:F3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432(2012)-09-0006-1

榆树市各级党委、政府历来高度重视“三农”问题,始终把坚持统筹协调城乡发展,特别是在加快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工作中,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对加快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取得了巨大成就,初步实现了农业稳定发展,农民持续增收,农村和谐发展的良好局面,但是我们还要清醒地认识到,目前我们也正处在农业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迈进的转型时期,在充分挖掘耕地最大优势方面,在依靠科技进步,科学合理调整产业结构方面,在提升农业产业化水平和组织化程度方面,在实现农业产业提质增效方面,还有着十分重大的潜力可挖,本文围绕如何加快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这一主题,结合榆树市农业产业发展现状,对今后农业产业化发展提出了建议。

1 榆树市农业产业化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1.1 产业规划不科学

目前农业生产已由原来的计划生产进入了按市场需求生产阶段,粮食生产已经取消了定购任务,步入了市场经济的轨道。但由于规划不科学,农户自由种植、自由调整、盲目调整,缺乏正确的引导和统一的规划,形成了小而全,多乱杂的农业种植格局,阻碍了产业化的发展。

1.2 市场信息化服务网络不健全

千家万户的农户分散经营,根本没有能力抗御市场的风险,对市场的需求信息不仅缺少正确的判断能力,没有形成一个有效的市场信息服务体系,未能最终解决信息的“最后一公里”问题。

1.3 农产品竞争优势不强

个体经营、小农意识、组织化程度低而导致没有市场竞争优势。市场化组织程度低,如菜农只能任凭批发商和经销商定价。

1.4 从事农业生产经济效益不明显

由于种养的面积小,加上缺少先进的科学技术,产品质量低,导致生产经济效益不高。

1.5 农业企业规模小

一是涉农的龙头企业规模小。榆树市现有的农业企业规模、产量、效益比较小,对当地的种植业带动还需要较长的时间;二是种养殖的规模小,都是小而全的企业。一方面,小型龙头企业加工能力有限,制约了农业产业化的发展。另一方面,小规模的种养殖企业所提供的技工原料有限,同样制约了农业产业化的发展。

1.6 政府扶持力度不够

各级政府部门对推进农业产业化生产是雷声大、雨点小,对农业生产的投入越来越小,不仅影响到农田基础设施建设,而且影响到农业产业化进程。没有投入就没有产出,农业生产靠千家万户的分散投入达到面貌的巨变是不可能的。只有各级政府加强对农业产业化的扶持力度,才能推进农业产业化发展。

2 对榆树市农业产业化发展的建议

2.1 因地制宜,培植主导产业

充分利用本地的资源优势和地域优势,充分利用现有较为先进的粮食加工机械等进行深加工,实行产加销一体化,做强做大,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

2.2 合理布局培育特色市

在农业产业化的市场体系建设中。目前,应该充分利用现有的市场基础设施,想方设法做大做强,并逐渐发展壮大形成特色市场,以特色取胜,吸引外省、市(区)进场交易。第一,对市场体系的建设必须统一规划,避免无效的重复建设;第二,要建立品牌和优质意识,无公害绿色食品不仅好销而且价格高;第三,发展市场规模扩大市场范围提升市场品位。

2.3 妥善处理产销利益关系

作为在农业第一线的生产者——农民来讲。没有效益是决不会发展再生产的。同样,作为加工销售企业没有利润,也不会发展再生产。如何处理好两者的关系是发展农业产业化的关键之一。要充分发挥现各种产销协会的作用,建立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紧密型联合体。

2.4 营造社会优质服务体系

第3篇

关键词:农业产业化 农业增效 农民增收

中图分类号:F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9082(2014)03-0039-01

产业化是使农产品从生产到消费的各个环节有机联成一个完整的产业体系。按照十要求,我县农业产业化发展必须实现农业规模化、集约化经营,促进农业向专业化、商品化、社会化转变,改变农业从事低层次原料生产的传统方式,提高农业比较效益。切实提高产业化龙头企业与农民的联谊程度,促进农民增收。

一、我县农业产业化发展的现状

近年来,我县已初步形成了“市场牵龙头、龙头带基地、基地联农户”的农业产业化经营发展格局,有力地促进了勃利县农业农村经济的健康、快速发展。主要表现在:

1.龙头企业稳步发展

经过多年的努力,勃利县农业龙头企业逐步得到发展壮大,产业链不断延伸,形成了一大批农业龙头企业。这些农业龙头企业与农户结成“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利益共同体,有效地促进了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据统计,到目前,全县具有较大规模的龙头企业已发展到28家,其中:国家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1家,省级龙头企业3家,龙头企业拉动种植基地近90万亩,带动农户3.8万户。

2.特色农业初具规模

近年来,我县一批优势产业初具规模,全县已初步建立了粮油加工、畜牧等产业化基地,逐步形成了区域性生产布局。目前,我县龙头企业农产品基地以发展到18个,已建成九个超万亩绿色食品标准化生产基地、园区示范带。产品已向优质的精、细、特方向发展,有效的延长农业产业链。

3.专合组织发展迅猛

近年来,勃利县积极扶持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组织。截止2013年11月,全县建立各级农民专业合作社334个,其中畜牧业46个、种植业274个,服务业17个,其他22个。合作社在产业化发展中发挥积极作用。

4.特色品牌成效显著

近年来,勃利县依托良好的生态环境资源,大力发展绿色食品和无公害农产品。现全市已有17个农产品获得了国家绿色食品认证,1家企业获得有机认证,获得国家认证的无公害农产品92个,1家农业龙头企业的注册商标被评为“黑龙江省著名商标”。同时,建立了1个国家级农业标准示范区,引导农民按照标准化生产。

二、勃利县农业产业化发展的主要问题

当前,勃利县农业产业化经营发展主要存在“三低二少一小”的困难与问题。一是产业化发展水平较低,农业加工业的产值占农业总产值的比例不高,传统农业经营模式还未从根本上得到改变,农业产业链条不够长,小农意识仍然存在。二是农民组织化程度较低,社会化服务体系不够健全,市场建设、信息服务和技术服务等还相对滞后。三是农业标准化程度较低,高质量的农产品和市场影响力大、广受欢迎的农产品品牌不多。四是头企业带动农户增收作用发挥还不够,主要表现为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方面的作用发挥还不够充分。五是农业产业化扶持资金较少,一些优惠政策还无法完全落到实处,制约了农业产业化的进一步发展。六是农业龙头企业规模较小,主要表现为市场竞争力不够强。

三、加快勃利县农业产业化发展的主要途径

1.培育产业、建设基地,推动农业产业化

勃利县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发展要从勃利县地方特色资源、生产力水平和农民素质等实际出发,坚持“发挥优势、突出特色、相对集中、高产高效”的原则,因地制宜选择市场空间大、资源后备优、经济效益高的农产品,作为支柱产业或主导产业,通过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在专业户、专业村、专业镇等群体生产的基础上,形成稳定的生产基地,逐步形成“一县一品”、“一乡(镇)一品”的区域化经营格局,形成“市场在外、基地在内、以销定产、以销促产”的外向型农业商品基地。

2.培育市场、搞活流通,牵动农业产业化

市场是实施农业产业化的前提条件,要按照产地集散功能和销地分销功能的客观需要,合理规划和培育发展一批农产品专业批发市场,加快农产品流通业的发展;要培育一批运销中介组织,稳定销售渠道,减少市场风险,提高运销效率;要大力发展农产品连锁经营,鼓励连锁超市建立农产品生产基地,逐渐形成品牌,提高勃利县农产品的知名度和信誉度;要加快发展流通型农民专业合作组织,鼓励多种所有制经济组织进入农产品流通领域,促进农产品运销畅顺。

3.发展壮大龙头企业,带动农业产业化

农业龙头企业内联农户、外接市场,具有开拓市场、引导生产、加工转化、销售服务等功能,是农业产业化的核心。切实加大扶持力度,充分发挥农业龙头企业在带动农户发展生产、脱贫致富和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稳定”的积极作用;把招商引资和发展民营经济与推动农业产业化发展紧密结合起来,借助外力推动农业产业化的发展。

4.发展农产品深加工,拉动农业产业化

农产品深加工一直是勃利县推进农业产业化、增加农民收入的主要“瓶颈”限制。积极引导农业龙头企业加大农产品精、深加工,继续开发和推出一批具有勃利县特色和较好市场前景的新、特、优农产品,努力提高农产品附加值,让农民和农产品加工企业得到更多实惠。

第4篇

现在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关键时期,笔者对灵石推进农业现代化经营有几点建议。

一要推进农业产业化,加强综合生产能力。加快建设粮食生产功能区,铺开玉米、小麦生产功能区划定工作,确保粮食总产稳定上升。以创建省级有机旱作农业示范县为抓手,进一步提高农业生产能力。实施中低产田改造,完成农业综合开发和土地整理项目。加强农业机械化建设,开展农机作业智能化监测,打造“智慧农机”。实施秸秆还田工程,开展“农业品牌创建年”活动。围绕特色兴农、科技强农、品牌立农、融合富农,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全力推进全县省级核桃现代农业产业园建设工作,着力提升农业综合效益和竞争力,实现农业高质量发展。

二要加强培育壮大龙头企业。高举核桃产业龙头,加快建设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实施核桃林综合管护,完成核桃林提质增效工程,新建核桃深加工企业,发展核桃初加工合作社,发挥龙头企业带动作用,对内强化全产业链农产品质量安全、食品安全监管,对外做大做强特色品牌。因地制宜发展中药材,大力发展规模健康养殖。

三要更新理念,实现农业生态化。依托王家大院、红崖峡谷、石膏山等景区,打造静升、马和、西许三大乡村休闲旅游板块,挖掘特色农业生态价值、文化价值、休闲康养价值,推动产业链、供应链、价值链重构和演化升级,推进三产融合发展。同时,加大土特产品开发,充分利用农村环境气候优势,合作开发休闲农业、康养农业,协同推进特色产业发展。

第5篇

农业产业化经营是促进农业增产、农民增收、财政增长、农村发展和推动传统农业向现代市场农业转变的有效实现形式。本文阐述了永靖县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采取的措施,并分析了存在的问题和困难。

关键词:

农业产业化;发展;问题;困难;永靖县

永靖县以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为目标,高起点谋划工作、高质量推进工作,强化农牧科技服务水平、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夯实农牧产业发展基础、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促进农民持续稳定增收,农牧业呈现出持续健康发展的良好态势。

1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采取的措施

1.1发展特色优势产业,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

永靖县以“突出特色、优化布局、做大规模、提高效益”的产业发展思路,调整和优化农业产业结构,积极发展现代设施农业,推动农业农村经济发展。一是发展旱作农业产业。按照“稳面积、增单产、提效益”的发展战略,着力落实以全膜双垄沟播技术为主的各项增产技术,旱作区粮食产量持续增长。2016年,全县推广全膜双垄沟播技术2.01万hm2,全县覆膜量达2398.4t,其中省、州补助地膜797t。经测产,全膜双垄沟播玉米平均产量达到9073.5kg/hm2,全膜黑膜垄上微沟种植马铃薯,平均产量达到31512kg/hm2,比普通沟垄种植增产1875kg/hm2。二是发展设施蔬菜产业。依托川塬区6乡镇资源优势和发展基础,按照“流转集约化,建设机械化,管理园区化,运作企业化”的要求,大力推进蔬菜产业向绿色化、规模化、品牌化、产业化发展,已建成三塬、岘塬、盐锅峡3个现代农业示范园区,三马台、罗川台、西河等8个蔬菜生产基地。2016年,全县蔬菜种植面积达到0.44万hm2,其中设施蔬菜0.13万hm2,新增12hm2;钢架大棚0.09万hm2,新增13.33hm2;露地蔬菜0.21万hm2,新增11.33hm2。百合留床面积达到0.31万hm2,新增66.67hm2。三是发展脱毒种薯产业。积极引导群众大力发展脱毒马铃薯产业,建成以永靖县金大地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原原种繁育基地,杨塔万佛脱毒马铃薯良种繁育合作社、坪沟金丰马铃薯农民专业合作社为主的原种繁育基地,实现马铃薯种植一级种薯全覆盖。2016年生产马铃薯脱毒苗1000万株,原原种1600万粒,建立原种繁殖田66.67hm2、一级种薯繁殖田0.07万hm2。四是助推农业产业化。建成省级农字号龙头企业8家,新建农民专业合作社56家,创建县级以上合作社示范社8家。组建成立了国有独资的甘肃刘家峡农业开发有限公司,现有绿能草业公司、太极云电子商务有限公司2个子公司,全力打造“刘家峡”农产品品牌,充分发挥龙头企业示范带动作用。认证了鸡蛋1个有机食品,申报认证了辣椒、茄子、西红柿、甘蓝、娃娃菜等13个绿色食品,完成了三文鱼等3个绿色食品的复查换证工作,注册了“刘家峡”普通商标,促进了全县农业向“企业+合作社+基地+农户+贫困农户”的生产经营模式发展。

1.2抓好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

永靖县不断强化监管措施,全县农产品质量安全形势总体平稳、逐步向好。一是严格落实监管任务。加强农产品种植、养殖环节质量安全监管,切实担负起农产品从种植、养殖环节到进入批发、零售市场或生产加工企业前的质量安全监管职责。把抽样检测作为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的重要手段,共抽检蔬菜产品27大类,抽检样品1362个,合格率为100%。二是推进农业标准化生产。制定完善了《绿色农产品生产技术规程》,并严格按照标准进行生产,提高农产品品质。三是加强畜禽屠宰环节监管。强化定点屠宰场的质量安全主体责任,督促其落实进场检查登记、检验等制度,严格巡查抽检,坚决杜绝屠宰病死动物、注水等行为。切实做好畜禽屠宰检疫工作,共检疫各类动物31万头(只),检疫动物产品共计1853.2t。

1.3强化科技服务,科技水平显著提高

大力引进新品种,推广新技术,为促进农业增产和农民增收提供了技术支撑。一是农业科技培训方面。建立健全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体系,结合基层农业技术推广补助项目、刘盐八项目(农业工程)等,通过“请专家现场培训、带群众外出学习”等方式,开展了测土配方施肥、病虫害绿色防控、暖棚养畜、肉羊快速育肥、配方饲喂等农牧实用技术培训,切实提高了广大群众的种植、养殖水平。并邀请全省设施蔬菜专家,组织部分农业合作社负责人、种植大户赴靖远、高台、榆中等地实地观摩学习设施蔬菜、高原夏菜标准化种植技术。共举办各类培训450多场(次),培训农民5.9万多人(次),发放科技材料8.9万份(张)。二是农业科技推广方面。把科技创新、集成示范、推广应用作为提质增效的重要举措来抓,与省农科院合作,在县良种场开展百合组培繁育和种球生产,在关山、徐顶、陈井3乡镇建立百合综合增产栽培技术集成示范培训基地66.67hm2,开展新技术的试验示范推广工作。在三塬镇现代农业综合示范园区、岘塬镇尤塬村、杨塔乡徐湾村、陈井镇仁和村等种植基地,建立科技试验示范点24个,引进6大类120多个新品种。

1.4加强环境保护,有效治理农业面源污染

全面落实禁牧封育、草畜平衡、牧草良种补贴、草原防火、鼠虫害防治等措施,加强草原巡查力度,强化草原监测,草原综合植被覆盖度达到64.9%,人工种草面积达到1.97万hm2(多年生1.63万hm2)。建立废旧农膜回收点21个,回收废旧地膜2431t,回收率达到85%。引导甘肃刘家峡农业开发公司组建成立绿能草业公司,按照“以点带面、辐射带动”的原则,示范推广以玉米秸秆全贮、青贮、微贮、黄贮等为主的饲料化利用技术,加工玉米秸秆16.1万t,秸秆饲料化利用率达75%。同时,在盐锅峡、西河等镇推广秸秆还田技术,秸秆还田1.3万t,还田率达6%。在岘塬镇推广秸秆能源化(碳化)利用技术,加工秸秆0.9万t,秸秆能源化利用率达4%,全县秸秆综合利用率达85%。

2存在的问题和困难

第6篇

新乡,位于河南省北部,北依太行,南临黄河,紧邻河南省会郑州,是中原城市群及“十字”核心区重要城市之一,也是三农发展特色突出、优势明显的地区。

作为“河南省统筹城乡发展试验区”“全国农村改革试验区”,新乡市积极为新农村建设、农民富裕和农业现代化建设探索方向,三农的发展走在河南省乃至全国的前列。

今年,在河南省统一部署的农业产业化集群建设中,新乡市依然勇于争先,开拓创新,取得了明显成效。

10月18~19日,本刊采访组深入新乡市各地,访企业、问农户,就农业产业化集群发展情况进行调研,真切感受到了牧野大地处处迸发出的发展活力。

因势利导

资源是农业产业化发展的物质基础,只有有效利用资源优势并形成特色农业产业,区域农业的比较优势才能得以发挥。新乡市属暖温带大陆性气候,四季分明;地处黄河、海河两大流域,平原广阔,土地肥沃、光热充沛;物产丰富,农副产品数不胜数:延津小麦、原阳大米、封丘金银花、长垣果蔬、获嘉花木等特色农产品畅销海内外。

丰富的资源优势为新乡市加快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新乡已成为河南省重要的粮食、畜产品生产和加工基地,形成了优质强筋小麦、优质水稻、优质金银花、优质生猪、绿色奶业和农业观光旅游六大主导产业。新乡市还汇集了中科院封丘农业生态国家试验站、国家矮败小麦育种技术创新中心、中国农科院新乡县万亩试验基地、河南科技学院等10余所国家、省、市级涉农科研院所、大专院校,具有强大的农业科技研发、立体支撑实力。

政府是农业产业化集群发展的行动主体之一和形成外源动力机制的重要因素,农业产业化集群的形成和发展要充分发挥政府的规划和引导作用。

凭借独特的优势和实力,新乡市委、市政府以“抢抓机遇、只争朝夕,努力实现农业产业化集群发展走在全省前列”的精神,迅速对新乡市农业产业化发展进行了布局。

新乡市因地制宜提出了坚持“品牌农业、农业产业化、质量安全”三位一体的发展方针,以推进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为主题,以农业产业集聚区、城镇和新型农村社区为载体,依据优势农产品,重点发展优质小麦、优质生猪、优质大米等40个农业产业化集群,实行种养专业化、标准化、规模化和集约化,积极发展农产品精深加工业,完善产业链条。

为推进农业产业化集群建设,新乡市政府下发了《关于加快农业产业化集群发展推进品牌农业战略的意见》,编制了《新乡市农业产业化集群发展规划(2012—2020年)》,成立了由新乡市委常委、副市长王晓然任组长,市农业局、畜牧局、林业局等市直35个单位为成员的“新乡市农业产业化集群发展工作协调小组”,形成了政府统一领导,部门分工负责、协调配合、各司其职、合力推动的工作机制。

同时,新乡市还通过主要领导联系分包、加大财政投入、落实优惠政策、强化考核督导等具体措施,全方位支持农业产业化集群发展。

新乡将按照“基地支持、龙头带动、流通服务、特色高效”的原则,重点围绕40个农业产业化集群,通过建设专业化、标准化、规模化和集约化原料生产基地,壮大龙头企业、培育知名品牌、完善农产品批发市场等措施,着力打造“全链条、全循环、高质量、高效益”的农业产业化集群,形成资源共享、优势互补,以优质专用小麦产业集群为特色集群,其他集群竞相发展的局面。

龙头带动

发展农业产业化集群,有关农产品的生产、加工企业,自然要成为主体,占据主角的地位。特别是相关龙头企业,更要凭借自身强大的辐射带动力,在农业产业化集群建设中发挥重要的作用。

针对龙头企业规模普遍偏小的弱势,在推进农业产业化的进程中,新乡市重点实施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培育工程,加大对龙头企业的扶持力度,实现由龙头企业拉动产业链的发展,带动农户增收致富。

2012年,新乡市又有9家农业产业化市级重点龙头企业晋升为省级重点龙头企业,至此,新乡市省级龙头企业已达43家,总数居河南省前列。

在新乡市40个重点建设的农业产业化集群中,优质小麦产业化集群最具代表性。同时,新乡市对小麦产业化集群龙头企业培育的力度也最大。

新乡小麦闻名全国,而延津县又是新乡优质小麦的种植基地。延津县地处黄河故道,农业生产条件得天独厚,水、肥、气、光、热均可满足优质专用小麦生长发育要求,适合发展绿色、有机小麦。

“延津县常年种植优质小麦95万亩,其中优质强筋小麦面积达到28万亩,45万亩通过了绿色农产品基地认定和产品认证。”延津县副县长黄保说。

围绕延津县优质小麦生产基地,众多小麦生产加工企业纷纷而来,“茅台”订麦,“酒鬼”建厂,“盼盼”抢面,“云鹤”落地。新乡市顺势而为,规划以延津县产业集聚区为载体,建设年加工面粉50万吨、深加工能力60万吨、年产值达50亿元的农业产业化示范区。

同时,延津县按照现代企业制度,引导当地的河南金粒麦业有限公司、河南金粒食品有限公司、新乡市嘉合粮油有限公司、新乡市新良粮油加工有限责任公司等,共同组建新乡小麦产业集团,以形成一个在全国叫得响的区域龙头企业,从而带动当地小麦产业实现新的腾飞。

目前,获嘉县的河南海芋生物发展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河南海芋),已发展成为“中西部最大的百合鲜切花基地”;五得利集团新乡面粉有限公司是全国最大的面粉生产企业……龙头企业的不断壮大和持续发力,必将推动新乡市农业产业化集群加速前进。

产业竞辉

走在辉县市冀屯镇,一排排白色食用菌大棚随处可见,村民们或在家门口填装食用菌袋,或在塑料大棚内忙碌。发展食用菌,辉县市可谓得天时、拥地利。人们就地取材,利用本地和周边地区的玉米芯、棉籽皮、木屑等基本原料,种植海鲜菇、茶树菇、银耳、双孢菇、平菇等12个品种的高中档食用菌,年产以平菇为主的食用菌鲜品6亿多斤,销售辐射河南、山西、河北、湖北、北京等地,直接创造效益5亿多元。

“目前,辉县市形成了以冀屯镇为中心,辐射峪河、薄壁、吴村等乡镇,豫北最大的单品种食用菌(平茹)生产基地。”辉县市农业局局长梅俊杰说。

辉县市食用菌深厚的资源优势,吸引了全国食用菌行业十大龙头企业之一的广东星河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投资10亿元,在辉县市开工建设食用菌标准化生产厂项目。食用菌工厂化的种植模式,是食用菌生产的“”,彻底改变了当地农民传统的种植观念,给辉县市食用菌产业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除了食用菌,辉县市生猪产业的发展也备受注目。

“规模以上的专业养殖户有1.1万多家,标准化饲养小区180个,通过无公害畜产品产地认证的饲养企业109家,每年出栏的生猪大约有150万头。”谈起辉县市养猪业的发展情况,辉县市畜牧局局长屈新安如数家珍。

朝气蓬勃的河南万鑫种猪育种基地,发展迅猛的辉县市宁丰肉类加工有限公司,实力雄厚的新乡市大北农农牧有限责任公司,这3家公司使辉县市的生猪产业形成了三足鼎立、纵横交织的发展局面。

在获嘉县,一下公路,就仿佛进入了植物王国,马路两边的花木苍翠葱茏。获嘉县自然条件优越,花卉苗木种植历史悠久,史庄镇陈庄村更有“中国花木之乡”之称。

远远的,一个书写着“获嘉县白皮松苗木基地”的横幅出现在眼前,这个基地由获嘉县缤纷花卉苗木专业合作社建立。白皮松是松类的一种,是国家保护树种,在北方,白皮松深受绿化行业的青睐,一棵一米多高的白皮松能卖好几百元,市场前景非常好。

获嘉县缤纷花卉苗木专业合作社理事长张冠亮向记者介绍说,合作社现有社员237户,吸收股金4.2万元,服务农户220多户,流转土地建立花卉苗木基地2500多亩,主要产品有花卉盆景、苗木、草坪等数百个品种。

“种植花木比种粮食强多了,每亩地每年可以增收1万多元,如果种植白皮松,效益将更高。”张冠亮说。走进陈庄,可以感受到村民的富裕程度,不仅房屋高大气派,几乎家家都有小轿车。

在获嘉县,河南海芋堪称花木企业的明星,“中西部最大的百合鲜切花基地”的头衔,让其备受瞩目。

来到河南海芋的时候,董事长王道新正忙着和工人们一起为棚里的百合花盖上棉被。再有一个多月,这一茬的百合花就该上市了,看着一棚棚长势喜人的百合苗,王道新笑容满面。

“这些土地都是从农民手中流转来的,一亩地一年给农户1000元租金;国家所有关于土地的补贴全归他们;基地的活儿很多,只要他们愿意,随时都可以来,工钱多时每天六七十元,少时三四十元……”王道新说。

除了流转土地,王道新还成立了获嘉县先科花卉种植服务专业合作社,“公司+基地+农户”的合作模式,使许多农户和公司一起实现了共同发展。如今,在河南海芋的引领下,百合鲜切花已经成了获嘉县的热门产业,以河南海芋为中心,百合鲜切花的种植正迅速向外辐射。

第7篇

同志们:

在粮食生产传来丰产增收喜讯的时刻,市委、市政府决定召开这次全市农业产业化暨农业结构调整现场会,充分体现了市委、市政府对农业和农村工作的高度重视。这次会议的主要目的是,在稳定发展粮食生产的同时,全面总结我市近几年农业结构调整、农业产业化经营工作的成绩和经验,深入分析农业和农村工作面临的新形势,在更宽领域、更高层面上继续坚定不移地推进农业结构调整和农业产业化经营,使之真正成为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和农村经济发展的不竭动力。昨天,我们参观了弋阳县、横峰县、铅山县、上饶县、信州区在推进农业结构调整和农业产业化经营进程中涌现出的典型,刚才,亚平书记、和平市长作了重要讲话,请同志们认真抓好贯彻落实。下面,我讲几点意见。

一、农业产业化在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不断增强

农业产业化是市场经济条件下推进农业结构调整、促进农民增收、发展农村经济的必由之路。近年来,全市各级各有关部门高度重视农业产业化经营工作,相继制定并大力实施促进农业产业化经营的政策措施,全市各地农业产业化蓬勃发展,初步形成了区域化的主导产业布局,水产、畜牧业、以梨柚为主的果业、蔬菜、绿色食品和毛竹等六大主导产业初具规模,产业基地面积达到多万亩;发展壮大了一批上连市场、下连农户的产业化龙头企业,今年全市各类农业企业首次突破家,德兴百勤异钠有限公司跻身国家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行列,家龙头企业位列省级龙头企业,全市新增市级粮食龙头企业家,市级龙头企业达到家。国家、省、市级龙头企业平均资产规模万元,同比增长,年均销售收入万元,同比增长。产业化经营的深度不断延伸、领域不断拓宽,农民从农业产业化经营中的收入不断增加,产业化经营在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中的作用不断增强。

⒈农业产业化经营已成为推进农业结构调整、优化农产品区域布局的中坚力量。产业化龙头企业及其辐射、带动下的种养大户,真正成为推进农业结构调整的主导力量。无论是高速公路沿线的蔬菜产业带,滨湖三县的特种水产,还是万年、横峰的生猪,玉山、广丰、上饶县的梨柚,背后都有一批龙头企业在发挥作用。在龙头企业的带动下,优势产品区域化布局初现端倪:特种水产、水禽向滨湖三县集中;万年县形成了个万头以上养猪场,年出栏生猪万头,销售收入超过粮食产值;信州区、上饶县、玉山县的蔬菜产业带逐步成型;婺源、德兴的生态农业经济日渐壮大;横峰成为“中国葛之乡”。

⒉农业产业化经营正逐步成为组织农民走向市场、促进农民增收的重要途径。据不完全统计,农业产业化经营直接带动万多农户,约占农户总数的。农民与龙头企业、协会之间,形成了生产、加工、销售一条龙的分工协作关系,一大批农民在龙头企业的带动下,变成了龙头企业种养基地上的产业工人,获得稳定的收入。上饶县远泉种植有限公司带动农户万户,户均增收元。目前,几乎所有的产业、产品都活跃着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农产品行业协会、农民经纪人以及各类市场等中介服务组织。全市各类合作经济组织、协会已达到家,吸纳从业人员万多人,产品交易额达亿多元。

⒊农业产业化经营正逐步成为增强农产品竞争力、提高农业比较效益的有力武器。近年来,我市农产品及其加工品竞争力明显增强,一批农产品进入了沿海发达地区的大型超市和连锁店,大大拓宽了我市农产品的销售半径和范围。一是质量明显提高。全市已有绿色食品个,其中级个,比去年新增个绿标,均居全省第一,省级无公害农产品基地达个,预计年底前将新增个。二是档次不断提升。精制茶叶、龙虾、年糕、葛产品、优质茶油、木竹制品、红薯粉丝等一大批农产品加工品代表了上饶农产品的新形象。三是知名度更加响亮。全市已有多个知名农产品品牌,婺源大鄣山茶、德兴红花茶油、玉山的信木柚、滨湖地区的特种水产、万年的优质生猪、弋阳的年糕等特色农产品畅销市场。

⒋农业产业化经营正逐步成为吸纳农业投资、发展开放型农业的重要领域。从××年至今,我市共引进农业项目个,合同引资亿元,实际进资亿元,引进了益人生态养殖公司、腾马木业、绿野木业、全阜水产、远洋水产等一批产业化龙头企业。市内的民间资金,主要也投入到农业产业化领域,创办了远泉集团、金标果业、大禾食品公司、金龟实业、信木柚公司、异钠、大鄣山茶等一大批初具规模的龙头企业和种养基地,带动和促进了农业总体效益的提高、农业经济总量的壮大和农民收入的增加。

但由于起步较晚,我市农业产业化经营仍处于一个相对落后的阶段,与先进地区相比,还有不小差距。主要问题有:龙头企业数量少,规模小,整体效益不够理想;龙头企业竞争力较弱,辐射带动力不够强,外向程度低;龙头企业与农户的利益联结机制不够完善,主导产业规模还不大,等等。这些问题,仍有待于今后切实加以解决。

二、正确判断当前农业形势,坚定不移地推进农业结构调整和产业化经营

在国家重农政策的引导下,今年我市农业和农村工作出现了多年少有的好势头。全年粮食产量超历史,达亿斤,增长,比历史最高年份年增加亿斤。预计全年农民人均增收元左右,达到元,增幅达,比上年增幅高个百分点,近几年来首次高于同期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幅,农民当年增收额超历史。

在确保粮食安全、发展粮食生产的前提下,农业结构调整和产业化经营也是亮点频现,呈现出“三个稳中有增”、“四个同步提高”的喜人局面。“三个稳中有增”,就是经济作物播面、占种植业产值的比重和优质率稳中有增。今年全市蔬菜播面、茶、水果、棉花等经济作物面积都实现了稳中有增。在今年粮食大丰收的年景下,预计今年经济作物产值占种植业比重达到,同比提高个百分点,很不容易。经济作物优质率达到,同比提高个百分点。“四个同步提高”,就是水产业的名特优水产品比重、畜牧业的草食型、瘦肉型畜产品比重、养殖业效益和养殖业占农业总产值的比重同步提高。全市今年水产养殖面积万亩,同比增加亩,预计水产产量万吨,增长,特种水产品产量万吨,增长;渔业产值亿元,增长。预计全市肉类总产万吨,禽蛋万吨,分别增长、。生猪出栏万头,增长,其中瘦肉型猪万头,增长,生猪出口居全省第一。牛、羊、兔等草食动物和家禽都实现了两位数的增长,预计畜牧业产值亿元。畜牧水产产值占农业总产值的比重达到,比上年提高个百分点。

这么多年来,今年是农民得到实惠最多、心情最舒畅的一年,农民们发自内心地感谢党的好政策,同时对明年增收寄予了更高的期望,也对我们谋划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越是形势好,我们越要保持清醒的头脑,冷静分析、正确判断当前的农业和农村经济形势,清醒地看到好形势背后的增收压力。

必须看到,农产品价格尤其是粮食价格大幅上涨的局面,明年不可能继续出现,依靠粮食增产和价格上涨增收的空间有限;必须看到,影响农业发展和农民增收的深层次矛盾和不确定因素,明年依然存在。农业结构不合理、农业区域化布局进展缓慢、农业生产组织化程度低的局面,还没有得到根本改变;农产品加工滞后、农业标准化水平低、农产品流通不活的问题,还没有得到根本解决;农民素质偏低、农业生产方式落后、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薄弱的现状,还没有得到根本改善;必须看到,我市农民收入的总体水平还不高,与全省、全国相比还存在较大差距,因此,对于明年农民增收形势,我们绝不能盲目乐观。

相对而言,推进农业结构调整和农业产业化经营,对促进农民增收和农业发展还有较大的潜力和空间。一是丰富的农业资源潜力还远远没有挖掘出来。全市万亩毛竹,平均亩产不足元,多万亩油茶林,平均亩产只有公斤,按现有的技术水平进行改造,亩产值可增倍以上,这些资源,需要产业化龙头企业带动农户“精耕细作”;二是优良的生态环境优势还没有充分发挥出来。当前,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已成为市场上最大的卖点,我市拥有良好的生态环境,版权所有但现有的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的数量、产业规模与优良的生态优势还不相称,同样需要通过众多龙头企业的努力,壮大绿色食品产业的规模;三是主导产业的规模优势还没有体现出来。现有的主导产业、龙头企业绝大多数还在培育之中,没有形成一定的规模;四是农产品加工增值的空间还远没有拓展开来。目前,我市农产品加工产值与种养业产值比,不到,低于全国:的水平,更远低于世界的水平。

因此,保持和巩固农民增收的良好势头,必须继续推进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

明年农业结构调整的总体思路是:紧紧围绕省委、省政府“两个”的发展目标和“山上办绿色银行,山下建优质粮仓,水中兴特色养殖”的要求,坚持科学的农业发展观,一手抓粮食生产不动摇,一手抓结构调整不放松;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产业化经营为载体,依靠科技进步,着力改善农产品的品种和质量;发挥区域比较优势,促进优势农产品向优势产区集中,不断壮大主导产业规模,实现农业整体素质的提高和农村经济快速健康发展。

主要目标是:在优化农产品区域化布局上,围绕六大主导产业规划,加快形成特色鲜明、优势突出、初具规模的主导产业群、优势产业带;在优化农产品品质上,围绕主导产业的主导产品,积极培育和发展市场竞争力强、效益高的优质农产品和名牌农产品。力争高效经济作物产值占种植业比重提高个百分点,达到;养殖业产值占农业总产值比重提高个百分点,达到。

上述目标能否实现,关键取决于农业产业化经营成效。因此,各级各有关部门要进一步提高认识,坚定不移地把农业产业化经营作为推进农业结构调整的中坚力量、促进农民增收的重要渠道、实现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突破口来抓,力促农业产业化经营跨越式发展。

第一,必须深刻认识农业产业化经营的重要意义

农业产业化经营是农业经营体制的重大创新,当前及今后一个时期,推进农业产业化,对于加快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促进农民增收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要充分认识到农业产业化是提高农业比较效益、促进农民增收的必由之路。市场经济条件下,农民增收越来越面临着市场、资源、信息、技术等因素制约,增产不增收现象时有发生,通过产业化经营,可以有效地改变我市出售初级农产品的现状,使农业发展与二、三产业发展有机地、内在地结合起来,提高农业比较效益。通过发展龙头农户、协会农户、股份合作等产业化形式,可以有效地使农民与企业之间结成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利益共同体,农民除了可以得到种养的收入外,还可以分享加工业和运销业的部分利益,从而增加收入。要充分认识到扶持龙头企业是扶持农民、扶持农业的核心所在。广大农民由于分散经营和缺乏对市场的了解,面对瞬息万变的市场,常常感到无所适从。龙头企业上连国内外市场、下连广大农户,是农民走向市场的依托,是真正的市场主体,从某种意义上说,农民找到了龙头企业,就找到了市场。加快农业产业化进程,必须牢固树立扶持龙头企业就是扶持农业、扶持农民、扶持农村,就是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培植财源,就是抓经济发展的思想。要充分认识到农业产业化经营是促进农村劳动力转移、统筹城乡发展的战略之举。随着农业产业化经营中生产、加工、运输、储藏、销售等环节的逐步配套,产业化所带来的生产能力的扩大和生产领域的不断拓展,必然创造更多的就业岗位,吸纳更多的农村剩余劳动力,促使农民不断从土地上分化出来,向非农产业转移。同时,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有利于促进生产要素在城乡之间双向流动,把农村生产与城市市场联系起来,促进农产品加工向农村乡镇扩散,加快农村城镇化步伐,推进农村工业化,实现城乡交融、优势互补,加速城乡一体化进程。版权所有

第二,必须把发展壮大龙头企业作为产业化经营的核心来抓。

龙头企业在农业产业化经营中处于核心地位,决定着农业产业化经营的水平和层次。要紧紧围绕水产、粮、果、菜、畜、禽、木竹等主导产业,在政策、技术、服务上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迅速培育、发展、壮大一批实力强、科技含量高、市场辐射广、带动力强的龙头企业,加快形成围绕支柱建龙头、依靠龙头壮支柱、农民围着龙头干的产业化格局。

⒈实行大开放主战略,大力引进和发展各种类型的龙头企业。要充分发挥我市农业资源丰富、生态环境优良的优势,进一步扩大农业对外开放和招商引资,把农业产业化变成承接沿海以及国际产业和资本转移的重要载体,千方百计引进国内同行业大型企业集团甚至农产品加工营销跨国公司,借助外力发展一批规模大、起点高、外向程度高的出口创汇龙头企业,争取在短时间内最大程度地提升龙头企业的规模和市场开拓能力。要放手发展民营和个体龙头企业,拓宽民营资本进军农业的渠道,综合运用财政、金融、政策等杠杆,支持有发展前途的龙头企业壮大规模,吸引规模型龙头企业和成长型龙头企业进入市级龙头企业队伍,扶持更多的市级龙头企业进入省级、国家级龙头企业行列。要加大资本、市场资源整合力度和市场运作力度,依托优势龙头企业,促进市级以上龙头企业通过产权转让、产权置换、重组并购等形式,发展一批大型龙头企业和企业集团。切实改变我市龙头企业数量少、规模小的局面,形成以国家级、省级龙头企业为核心,市级龙头企业为骨干,普通龙头企业为基础的产业化经营主体。

⒉发挥龙头企业核心带动作用,完善龙头企业与农民的利益机制。农业产业化经营的成败,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利益分配机制是否健全、合理,是否落实。在这方面,我们有成功的经验,也存在一些问题。有的地方搞“订单农业”,订单兑现不了,有的地方搞利润返回,利润返还不了,这里除了法律意识淡薄、合同不尽规范等问题外,最根本的原因在于利益分配关系没有处理好。因此,推进农业产业经营,一定要把这个问题作为大事来抓,逐步建立和完善企业与农户之间的利益连结机制,让企业和农户真正形成“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利益共同体,使龙头企业真正成为带动农业结构调整、促进农民增收的领头羊。

⒊突出发展农产品加工业,培育一批上饶特色农产品名牌。目前,我市以上农产品没有经过加工,直接进入市场,农产品加工增值的潜力和空间非常大。有资料表明,农产品通过加工,可增值几倍甚至几十倍。抓住了农产品加工,就抓住了农业发展、农民增收的主要矛盾,就抓住了农业结构调整、农业产业化的关键。因此,我们要下大力气做大做强农产品加工业,重点扶持产业链长、产品技术含量高和附加值高、带动力强的加工型龙头企业。要依托生态资源优势,大力发展有机食品、绿色食品和无公害农产品加工,努力把我市建成全省最大、全国知名的绿色食品生产加工基地。要依托水产、粮食、生猪、木竹等优质农产品优势,大力发展水产加工业、粮油加工业、肉制品制造业、林产品加工业等重点行业。要依托优势企业的品牌优势,大力开展品牌整合,实施品牌规模经营,争创名牌农产品。大家耳熟能详的“完达山”乳制品,就是多个黑龙江地方乳制品品牌整合起来的,成为唯一入选“中国最有价值品牌”的全国乳制品行业品牌,身价超过光明、伊利、蒙牛等知名品牌。近年来,我市在树品牌、创名牌方面做了大量工作,也取得了一些成效,但总的来说,我市农产品品牌杂、规模小、档次低、竞争力弱的问题比较突出,茶叶、大米都有几十个品牌,几十条、几百条小龙过度竞争,谁也成不了名牌。各地要引导龙头企业进一步更新观念,强化品牌经营意识,加大品牌整合力度,集中力量叫响一个品牌,大力发展品牌农业。

第三,必须把建设农产品基地、优化区域布局、培育优势主导产业作为农业产业化的基础来抓。

基础不牢,地动山摇。农产品生产基地是农业产业化链条中的“第一生产车间”,也是农业结构调整的主战场。要充分发挥区域比较优势,进一步优化农业区域布局,促进优势农产品向优势产区集中,加快发展和壮大滨湖地区的水产,铅山、玉山的养鳗,婺源、德兴等林区的工业用材林、油茶林,上饶县、铅山等地的毛竹,万年、横峰等地的生猪,上饶县、信州区的花卉苗木,玉山、广丰等地的梨柚,以及高速公路两侧的优质瓜菜等具有区域特色、市场潜力大、竞争力强的主导产业。大力发展市场型、效益型农业,及时更新和改良主导产品品质,突出骨干品种,形成专业化生产的鲜明特色。要大力推行标准化生产,通过统一生产技术规程、统一产品质量标准、统一品牌的模式,生产无公害、绿色有机产品,满足龙头企业对优质原料和市场对优质产品的需求。具体要求是:

——突出加快水产、畜牧业集约化、产业化经营。水产是上饶最大的优势,要充分挖掘可养水面潜力,努力扩大乌鱼、螃蟹、鳜鱼、鳗鱼、青虾等特种水产养殖面积,重点发展高效、生态型水产养殖业。推广万年县畜牧业发展经验,引进畜禽良种,加快发展规模养猪和生态畜牧小区,大力发展肉牛、肉羊、肉兔以及地方良种家禽等草食动物。力争明年养殖业产值占农业总产值比重达。

——大力发展高效经济作物。培育、引进和推广一批优质高效的瓜菜、饲草、花卉苗木、水果等名特优新品种,加快建设百万亩优质瓜菜生产基地、百万亩以梨柚为主的果业基地、万亩花卉苗木基地,力争明年高效经济作物产值占种植业产值以上。

——加强林业生态体系和产业体系建设。高质量完成退耕还林、重点生态公益林项目建设,为我市优质农产品的生产创造更为优良的生态环境。加速发展林业产业,建设百万亩速生丰产工业原料林基地、亩优质油茶基地、百万亩丰产毛竹基地,突出发展竹业、茶业、油茶、工业原料林等产业,力争林业产值占农业总产值比重提高个百分点以上。

——扎实推进粮食产业化经营。稳定粮食面积万亩,优化粮食品种、品质结构,大力引进、推广优质、高产、高效粮食品种,力争绿色大米生产基地达到万亩。扶持壮大一批大型粮食加工龙头企业,引导粮食企业发展“订单”粮食,促进粮深加工,提高种粮比较效益。

各县(市、区)要朝着建设沿海发达地区和国际市场优质农产品供应基地和出口创汇基地的目标,坚持山上、山下、水中三维空间并进,龙头、市场、大户三股力量并举,不断发展壮大水产、畜牧、粮食、水果、茶叶、蔬菜、花卉苗木、毛竹、油菜等特色农产品基地规模,力促我市主要农产品实现规模化、基地化、区域化生产。一是发挥优势建基地。坚持从实际出发,充分发挥各地的气候、地理、交通与资源等方面的优势,因地制宜,扬长避短,突出特色,着力在主导产业基地建设上下功夫。二是依托龙头壮基地。把农产品基地建设与主导产业的形成和龙头企业的发展紧密结合起来,鼓励龙头企业直接创办农产品生产基地,建立稳定的产品供应渠道,推进农产品基地建设由分散经营向规模经营转变,由粗放经营向集约经营转变。三是围绕市场育基地。要把市场作为基地建设的第一信号,变先抓生产为先抓市场,根据市场需求来引导生产。四是引导大户连基地。要积极引导农村种养大户、能人本着合理布局、发挥优势、相对集中、突出特色的原则,促进大户与大户之间基地相连、连片开发、资源共享、互惠互利。着力营造一个重点行业形成优势、重点产业形成规模、重点区域形成特色、重点产品创出名牌的基地建设新格局。

第四,必须把农产品流通作为产业化经营的生命线来抓。

在农产品买方市场条件下,农业生产的风险已经从生产领域转向市场流通领域。要大力培育形式多样的农产品流通市场主体。一要大力发展农产品营销公司。要引导有实力、懂市场的龙头企业,以“水产、畜禽、水果、瓜菜、毛竹、绿色食品”六大主导产业为重点,努力培育和扶持一批农产品营销公司。广丰的天桂梨,通过集味堂的统一营销,年年不愁销路,带动了千家万户农民发展生产,增加收入。二要大力发展农村合作经济组织,不断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推广万年、铅山、广丰等地发展合作经济组织的经验,鼓励多种形式一起上,加快发展多主体、多形式、多种类、跨区域、紧密型的合作经济组织,重点在我市具有相对优势的粮食、水产、畜牧、蔬菜、水果等主导产业上打破行政区域界限,建立跨区域的合作经济组织,促进农产品流通。三要不断壮大农村经纪人队伍。全力挖掘在种植、养殖、加工、销售、运输等方面的能人,加强对经纪人在销售、管理、流通等专业知识和市场经济、科技知识等方面的培训,不断提高他们的业务素质和闯市场的能力。要精心打造农产品流通的交易平台。一是引进市外农产品专业批发市场的资本和管理,加快产地专业批发市场建设。鄱阳水产批发市场、万年贡米市场、信州区农产品物流中心,要朝着成为全省乃至全国农产品集散中心的目标,加快建设,不断增强市场影响力,增强带动农民调整结构、发展生产的能力。二是紧盯长珠闽沿海市场,加快设立农产品直供直销点、配送中心。水产品、蔬菜、水果以及其它优质农产品,都要争取在沿海城市设立经销窗口,扩大上饶农产品的销售半径,提高上饶农产品知名度。三是利用上饶农经网等信息化平台,促进农产品网上销售。要加快开拓农产品流通的新领域。一是发展订单农业。积极引导龙头企业根据市场需求,组织订单生产、加工,提高订单履约率,建立起龙头企业与农民之间紧密的生产协作关系,促进农业生产与市场紧密连结。二是发展超市农业。主动与国内外大型农产品连锁超市集团挂钩,建立稳定的产品供销关系,拓展农产品销售更为广阔、充满前途的新空间。三是发展创汇农业。围绕我市特种水产、有机茶、生猪等优质农产品,积极引进、创办农产品出口创汇企业,帮助更多的龙头企业取得自营出口权,提高农业外向度,力争三年内以特种水产、生猪、异钠、有机茶等为主的农产品出口创汇达到亿美元,增强我市农产品国际市场竞争力。

第五,必须把农业科技创新作为产业化经营的重要支撑来抓。

科技是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提升农业产业化水平的强大动力,在发展农业产业化过程中,要大力实施“科技兴农”战略,加快农业科技成果的推广应用。一是大力发展高科技种子种苗产业。要紧紧围绕特色主导产业的培育,以提高农产品的品质、效益为突破口,加快引进、选育、推广一批优良品种,特别是要结合我市实际,引进、培育蔬菜、特种水产、油茶、水果、畜禽等名特优品种。玉山的信木柚,要继续加强与科研院所合作,不断提炼特色,提高品质;油茶基地,要加快引进优良品种,现在已经研究出亩产多斤油的新品种,要主动加强联系、引进,对我市油茶林进行更新改造。要适应市场需求和农产品加工企业发展的需要,注意引进和推广专用农产品的种子种苗。二是加大农业高新技术引进力度。以农业科技示范园区为依托,走产学研、农科教相结合的发展路子。各地要积极引导和引进龙头企业参与农业科技示范园建设,积极引进、研发和推广新品种、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开发一批市场潜力大、产品附加值高、特色明显的优质农产品,使企业成为农业先进科技的开发中心和推广转化基地、产业培植基地和现代农业示范基地,推动全市农业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三是建立健全生产质量标准和检测检验体系。大力推广低残留、高效益的农业投入品,倡导使用农家肥与沼液、秸杆等有机肥,争取在较短时间内,使全市农产品基本达到无公害农产品标准,优质农产品基本达到绿色食品要求。借鉴大鄣山有机茶标准化生产的经验和模式,建立一套较为完整的生产技术体系和监督管理体系,切实增强我市农产品市场竞争力。四是加强培训,提高经营者和劳动者科技素质。各地要借助“阳光工程”、“绿色证书工程”等培训载体,加强对农民的实用技术培训,包括栽培模式、养殖模式,无公害、绿色、有机农产品生产技术等,不断提高农民接受新事物、学习新技术、应用新成果的能力,提高农民的市场意识、合作意识、信用意识和质量意识,造就一大批适应农业产业化要求的有知识、有技术、懂经营的农民,同时,要组织规模龙头企业的经营者参加高等院校专业培训,造就一支善经营、懂管理、高素质的现代企业管理人才队伍。

农业产业化是一项系统性的工作,涉及产、加、销各个环节,需要各级各有关部门的协力配合和大力支持。各地各有关部门一定要进一步提高认识,把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作为农业和农村工作的主要抓手,作为调整农业结构、促进农民增收的战略举措,切实加强对农业产业化工作的引导、指导和服务,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共同促进我市产业化经营快速、健康发展。

三、狠抓当前工作,为明年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奠定良好基础

⒈倒计时完成移民扶贫任务。今年人的移民扶贫任务,必须确保在月底前建成新房,确保移民在春节前搬进新居。现在距年底只有一个月,距春节也只有两个多月了,四个重点县要按照搬迁计划,进行倒计时督查,加快建房进度,确保完成任务。同时,对明年的移民扶贫工作要早谋划、早安排、早落实。

⒉下大力气抓好冬季农业、冬季造林和冬春农田水利建设。官正书记多次强调,冬季是江西最好的农业生产季节,既无水患,也无旱灾。各地要把冬季农业作为当前推进农业结构调整的主战场,狠抓冬季农业生产,大力发展“两菜三草”等经济作物,力争冬季农业达到万亩,覆盖率达到以上,农民人均从中增收元。冬季造林要围绕工程造林、义务植树,迅速掀起造林整地的,各地要层层动员,集中力量,在月份开展造林整地突击月活动,高质量、高标准完成造林整地任务。要广泛发动群众开展农田水利基本建设。今年要完成土石方万方,完成座病险水库除险加固任务,新增灌溉面积万亩,改善灌溉面积万亩,改造中低产田面积万亩,解决万农村人口饮水困难,治理水土流失面积万亩,并对影响防汛抗旱的渠道进行清淤疏浚。

⒊时刻抓好森林防火、动物防疫工作。要不折不扣地落实防火责任制,明确重点林区防火责任人和专业扑火队,加强宣传,严管野外用火,各级防火办要坚持小时值班,发现火警,及时报告,及时组织扑灭,做到“打早、打小、打了”。要切实抓好口蹄疫、高致病性禽流感防治工作,针对近段时间生猪出栏、补栏频繁的实际,认真落实动物防疫预案,加大对流入我市的仔猪检疫力度,从源头上堵住疫情进入我市。要做好规模养殖场、养殖大户的卫生、消毒、防疫工作,储备充足的疫苗、消毒液,确保需要。一旦出现疫情,要及时扑灭。

第8篇

1 杨广镇农业产业化发展经营的现状

杨广镇位于县城东北部,离县城约4公里,总面积96.77平方公里,海拔最高2355米,(五垴山),最低1740米(白石岩)。全镇辖10个村民委员会,1个社区居委员会,61个自然村,106个村民小组。总人口共48850人,人口密度每平方米公里528人。镇内人多耕地少,风光秀丽,气候温和,交通便利、工商业发达。主要生产小麦、玉米、烤烟、大蒜、洋葱、蔬菜。烤烟、蔬菜是杨广镇的“两大”经济支柱产业。

2 杨广镇农业产业化发展经营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杨广镇的农业产业化发展经营在现阶段健康顺利发展中仍然面临许多深层次的问题。

第一、农业产业化发展的思路、政策、措施不够清晰,配套管理体制不能顺畅,科技、服务等产业链相互脱节,主要是在结构调整的指导思想上,确立以布局为导向,以资源为基础,以科技为依托,以质量为重点,以效益为中心,以增收为目标的总体思路不够明确。

第二,农业基础设施落后,水利化程度低,抵御自然灾害能力差。现在使用的沟渠年久失修,管理不到位,破损严重,适应不了农业产业化进程的需要,农业在一定程度上仍然靠天吃饭。

第三,信息不灵,决策不科学,还没有建立起好的农副产品流通体制,对市场信息的掌握度不够、质不高,致使农产品没有稳定的销路,在品种的选择上存在一定的盲目性。

第四,低水平重复多,高质量的生产项目少。近几年来,蔬菜种植面积迅速增长,但质量不高的问题仍然没有解决,低值的大路货多,高价值和优质产品少,没有形成品牌优势。

第五,支柱产业单一,产业结构趋同,体现不出各村不同的自然优势,经济优势和特色,农民经营的自然风险和市场风险加大,制约着农民结构的调整。农产品加工层次低、附加值低、结构不合理。

第六,农业组织化成程度不高,龙头企业发展经营缓慢

一是龙头企业发展经营规模较小,示范带动作用不强,不能真正带动农户、流通等各领域的行业发展;二是龙头企业农产品产业链纵深发展力度不足,产业链条较短,精深加工农产品和附加值较低;三是龙头企业发展经营仍处于低水平发展,组织化、专业化、科学化程度偏低,市场竞争力和占有力弱,不能够形成企业文化性品牌;四是龙头企业发展经营带动作用发挥不充分,导致存在不同程度的产销脱节现象,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农业产业经营组织化、专业化、规模化、科学化的发展。五是思想观念与市场经济发展还不相适应。农民们普遍存在着“两担心”:(1)担心产品无法卖;(2)担心饿肚子。“两个等待”:(1)等待国家投入;(2)等待被人先搞。“三个不适应”:(1)思想观念不适应;(2)生产方式不适应;(3)干部工作方法不适应。

3 杨广镇进一步推进农业产业化发展经营的措施和对策

农业产化经营是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目的,以特色农业产业化经营带动农业结构的调整,从而实现农村和农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要实现农业产业化经营,具体的对策和措施应该是:

3.1 建立农业产业化经营的专业合作社

3.1.1 确定主导产业和特色产品,大力发展专业合作社组织。借鉴利用各类生产大户,贩运大户和经纪人,利用其资金、生产、经营、购销的优势组建;聘请县、镇、村农科人员,利用他们技术优势组建;鼓励、引导各类龙头企业利用其资金、信息、管理和加工、流通优势组建;镇科协、农科站、农机站服务引导农业生产大户,利用其人员、场地、经营优势组建;

3.1.2 以提高杨广镇经济支柱产业“花椰菜”的市场竞争力为目标,打造出花椰菜的特色品牌。专业合作社经济组织要坚持以特色和品质取胜,注重“花椰菜”标准化生产,按照市场准入机制,统一制定和实施“花椰菜”产品质量及安全卫生标准,统一注册商标,统一包装,同类产品的不同合作社之间要互相协调,互相沟通,步形成良好的价格机制。

3.1.3 积极探索与专业合作社经济成员的利益分配机制。即:加强内部制度建设,建立健全价格保护机制,对社员生产的农产品实行最低保护价收购;建立健全利益分配机制,共担风险,共享利益;建立健全财务公开制,定期公示财务收支情况,接受专业合作社社员监督。

3.1.4 壮大规模,增强带动力。加强对龙头企业的投入力度,使龙头企业的发展能力有新的增强。要引导各类资源向龙头企业集中,做大做强龙头企业,建立以政府投入为引导,其他社会投入为主体的多元化投入机制。要打破地域、行业和所有制届限,积极鼓励和引导各类资本兴办龙头企业。

3.2 建立产品基地,大力发展“特色”产业

在农业产业化经营框架下,根据杨广镇镇情,在巩固发展烟草业的同时,结合西部大开发的实施,大力发展特色产业,实施一村一优质特色产品,特别是大力发展“特色”(花椰菜)产业和特色物流园区(镇海冷链物流),建立产品基地,形成当地的经济支柱。要着重扶持与农业关联度大、科技含量高、带动力强、产品市场前景广阔的龙头企业;加大对?r产品的加工,实现农产品的增值增效。加快对集贸市场和信息服务网络的建设、新建农产品批发市场和资金、技术信息等生产要素市场,积极培育商、批发商等中介组织,建立流通体系,形成农产品的生产、加工、销售、保鲜一体化,提高农业综合效益。围绕主导产业统一规划,合理布局,突出重点,狠抓基地建设,大力发展特色产业。如利用五垴山交通便利,环境污染小,已建有农贸交易市场的优势,集五垴山出产的特产―臭参,绿色蔬菜加工、保鲜、批发为一体,以市场为导向,大力推行“公司+基地+农户”、“订单农业”和“互联网农业”的农业经营机制,简称绿色食品或无公害蔬菜生产基地;杨广建成“面条”精深加工、出口的商品基地;镇海建成“物流冷链”园区;古城建成生猪养殖基地;义广哨、兴义、马家湾建成优质烤烟生产基地。

3.3 加快小城镇建设,促进农业产业化发展经营

小城镇建设是我国实现城镇化建设的重要途径,是城乡联系的纽带,是实现农村现代化的必由之路。它可以组织农村小区域的生产和流通,为城市工业配置、输送充裕的源材料,可以发挥乡镇工业对城市工业以小补大、以弱促强的作用;它可以接轨城市工业品,为城市开辟广阔的农村市场,这是一种利益上的传递效应,呈现了农村―小城镇―城市的经济这行序列。同时,反过来看,市场的经济优势也要通过小城镇的“接轨”、“放大”功效远播农村,这同样也是利益的传递效应,呈现了城市―小城镇―农村的经济运行序列。小城镇在这两个利益互利的耦合过程中的中介地位,充分显示了她蓬勃的生命力和灿烂远景。杨广镇是小城镇建设的重点乡镇,小城镇建设的成功,将有利于开拓市场,扩大内需,有利于扩大农业的规模经营,提高劳动生产率,同时又可消化产业结构调整带来的剩余的劳动力,为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创造良好的条件。

3.4 靠试验示范和扶持引导,培植“创新”产业

3.4.1 要对农民进行引导和宣传,最直接而有效的途径就是试验示范。通过对新技术、新品种的试验示范,用显而易见的方式获得农民对新技术,新品种的认可,才能推动其实施和普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