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3-10-24 10:38:55
序言:写作是分享个人见解和探索未知领域的桥梁,我们为您精选了8篇的城乡居民健康档案管理服务样本,期待这些样本能够为您提供丰富的参考和启发,请尽情阅读。
规范社区卫生服务档案管理是社区医生了解辖区居民个人健康状况的基本资料,基本的就业,救济,社保等群众服务工作,都要以社区卫生服务档案为基础。建档是社区建设的重要组成,它记录社区的发展,客观反映社区面貌。但是当前社区卫生服务档案管理工作存在以下几个问题。
1.健康档案利用率低
当前,居民个人健康档案的管理多数是统计成纸质的档案信息,之后再录入到电脑中。受到信息化程度的制约,居民的各种健康信息和电子档案不能做到数据之间的相互转化和更新,各级就诊机构之间因为缺乏相互之间的沟通,健康档案管理的许多变化也就不得而知了,不能做到健康档案的及时更新,这样就成为了“死档案”,也就失去了其应有的功能。
2.居民对健康档案的认可度不高
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是从09年开始实施了,而建立健全居民的个人健康档案是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的重要内容。但是就档案管理的实际工作来看,居民对健康档案的认可度不高,依从性差,部分居民还保留传统的“健康就是没病”心理。因此他们对居民个人健康档案的建立不太认可,大部分居民都是经过档案管理工作人员劝说后来同意建档。经过询问调查发现,多数居民不愿建档的主要原因,是担心其个人和家庭信息的泄露。基于此,工作人员可以和居民沟通讲解健康档案的优点,打消居民内心的顾虑。
3.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建档困难
当前,居民的居住环境相对闭塞,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进驻居民生活小区开展建档工作,需要取得物业公司的支持。而且老人、小孩受骗的情况时有发生,社区卫生服务人员很难敲开居民的大门。在加上一部分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工作人员对于居民档案工作的认识不够,依然保持着传统观念,加上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在人手受限的情况,居民健康档案的建设工作进展缓慢。
二、规范化管理的几个重要环节
1.加大投入,建立统一的健康档案信息化平台
建立统一的健康档案信息化平台,实行民政、公安、卫生计生、物业管理等多方沟通合作,切实利用档案信息的各种资源。社区卫生服务档案管理要围绕为居民服务这个宗旨,要让居民切实感受到档案管理工作所带来的便利。建立健康档案的目的就在于更好地了解和掌握所辖范围内居民的基本健康状况,更好地为居民服务。2006年卫生部已将社区精神卫生服务列入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精神内容,实施重性精神疾病医院、社区连续管理和治疗并建立健康档案措施。2013年,国家卫生计生委、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联合发文,将中医药健康管理服务纳入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所有这些项目都应记录在居民健康档案内。所以建立统一的信息化平台已是大势所趋,纸质档案不利于查找和进行档案动态管理,降低了档案的使用价值。通过制定统一的信息化发展规划,制定各项技术标准和技术规范,编制一套切实可行的社区卫生服务信息化建设管理软件,实现对城乡居民健康档案信息的动态管理和本地区范围内的信息交换和共享,可实现健康档案的灵活运用,从而实现为居民提供连续性、综合性、协调性卫生保健服务的目的,逐步使居民养成预防为主的保健理念,降低居民就医费用,实现建立健康档案的初衷。
2.加大宣传力度,提高居民对建立健康档案重要性的认识
充分发挥广电、报刊、网络等媒体作用,结合各种卫生日,开展形式多样的宣传活动,提高居民健康和建档意识。不但让群众成为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的参与者和受益者,而且要提高他们对健康体检以及健康档案的依从性,及时把体检资料和健康信息反馈给社区医护人员。
3.加强人才培养
【关键词】规范化管理;医疗保险;业务档案;措施
中图分类号:G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0278(2013)07-040-02
医疗保险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保障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构建和谐社会起着重要作用,医疗保险档案管理是具体落实国家医疗保险政策重要手段和方法,医疗保险档案管理的适当与否、效率的高低都直接关系到每个参保人员的切身利益,影响着医疗保险事业的健康发展。近年来兴化市医疗保险管理处以《社会保险业务档案管理规定(试行)》(以下简称《规定》)的颁布实施为契机,克服种种困难,从加强队伍建设、加强档案基础建设、健全体制机制等方面加强了医疗保险档案管理,提高了档案管理水平。
一、历史背景
兴化地处苏中里下河腹地,是一个农业大市、人口大市、经济薄弱市,城乡居民有150多万。早在2006年,市政府着眼管、办分离,医、保制衡,将新农合经办职能由卫生部门划归劳动保障局,与城镇职工医保、城镇居民医保一起统一由兴化市城镇职工医疗保险处经办,三大医疗保险从而初步实现了“管理并轨”,但问题也随之而来,尤其是档案管理方面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一是专业人员缺乏,当时三大医疗保险参保人数有140多万,而工作人员只有20多人,根本抽不出人手专门管理医疗保险档案,档案管理都是由各股室人员兼任;二是办公场地拥挤,没有专门存放档案的库房,业务档案资料散放在各业务股室,极易造成丢失或损毁;三是没有建立档案管理制度,管理标准不明确,缺少有针对性和可操作性的业务档案分类方法和归档范围标准,业务档案主要根据工作惯性来开展,如对重要的公文、财务档案相对规范,对参保登记、特遇审核、社会保险账户管理等环节的业务档案管理不够规范;四是经费保障不足,可调剂的业务档案管理经费极少,只能用于购买档案柜、卷宗、卷盒等最基础的设施和物资。
二、加强档案管理的措施
2009年7月《规定》颁布实施后,领导意识到了医疗保险档案是参保单位和参保人员履行缴费义务和享受医疗保险权益的原始凭证,是医疗保险经办、管理和服务工作的客观记载,是医疗保险经办机构落实对参保人员“记录一生、跟踪一生、服务一生、保障一生”的基本前提,是研究医疗保险事业运行轨迹和发展规律的珍贵史料;认识到医疗保险档案管理是加强医疗保险经办管理服务最重要的一项基础性工作,于是将医疗保险档案管理工作定位于“医疗保险经办最重要的基础管理工作,加强经办能力建设重点工作”,将档案管理工作与业务经办工作同时部署,采取了以下措施加强医疗保险档案管理,使得我市医疗保险事业取得了健康、长足的发展。
(一)加强队伍建设,不断提升档案管理人员素质,提高医疗保险档案管理水平
医疗保险档案管理工作是一项政策性、业务性很强的工作,要求档案管理人员必须具备较高的政治思想素质、较强的专业技术知识和熟练的操作技能。因此我们首先在选配专兼职档案管理人员时严把入门关,力求把精通业务、工作扎实、善于协调、敢于管理的干部调配到档案管理岗位,目前已有专职档案管理人员5人,学历均在大专以上;其次,针对部分人员缺乏经验、档案业务不熟的实际,先后派到泰州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市档案局参加岗位培训,学习档案的专业理论、法律基础知识,以及医疗保险业务档案归档范围、管理流程和软件操作等,有效地增强了档案管理人员的业务素质和专业技能;最后还多次组织医疗保险档案人员到省厅、泰州市参观学习,派员参加全国档案学会的学术研讨活动,了解最新档案管理理论和管理技术设备,提高认识,开阔眼界。
(二)夯实基础建设,全面推进档案安全集中管理
档案管理最重要的是确保安全,要不断加大资金投入,完善档案用房,特别是档案仓库的基础建设,扩大库房面积,全力推进档案集中管理。为确保档案存放安全,我们按《档案室建设规范》,将原技工学校用房进行了改造,为档案用房安装了防护门窗、监控设备、消防器材、密集架等,配备温湿度测量、除湿、空气调节、灭火等设备,将原散放在各股室的医疗保险业务档案进行集中管理。
(三)从建章立制入手,促进医疗保险档案管理工作规范化
制度建设是档案工作的基础,加强制度建设,严格依法做好档案工作,使档案管理工作朝着规范化、制度化方向发展,是新形势下对档案工作的迫切要求。为此我们在2010年7月制订了《兴化市城镇职工医疗保险管理处档案管暂行规定》,建立、健全了档案收集、整理、移交、保管、利用、统计、销毁等方面的档案管理制度;2011年5月制订了《兴化市城镇职工医疗保险管理处档案归档范围和保管年限》,明确了档案分类方法、归档范围标准和保管年限。
(四)强化档案管理先进办公意识
(一)加快卫生基础设施建设,着力在健全体系上求提升。
区域卫生规划推进力度加快发展,加强资源合理配置,提升医疗卫生机构标准化、规范化水平。一是加快推进卫生设施标准化建设。落实卫生设施建设三年行动计划,继续推进彭埠、丁桥、九堡3个社区卫生服务(分)中心的建设工程,扎实推进社区卫生服务站达标工程,新建社区卫生服务站2个,改、迁建社区卫生服务站4个,规范达标率力争达到95%以上,进一步健全社区卫生服务网络,做到站点建设全省领先。二是加快推进卫生机构规范化建设。重点实施*医院病房大楼和区公共卫生大楼改造工程。同时,加强医疗机构的内部布局调整与设备更新,进一步优化内部服务流程,营造良好诊疗环境,真正为百姓提供优质、均衡、普惠的健康服务。三是加快推进卫生信息化平台建设。坚持以信息化带动工作的标准化、规范化,以建立居民健康档案为重点,以健康信息管理为核心,以远程会诊系统建设为突破口,以网络化管理为手段,提升数字化管理与服务水平,进一步提高工作效能。来源于:
(二)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着力在科学管理上求提升。
加快部门职责履行,强化关键环节,稳步实施医药卫生体制四项改革,充分调动卫生工作者积极性,体现医疗卫生服务公益性。一是稳步推进医疗资源整合。以省、市医改精神为指引,创新基层医疗卫生管理新模式,加大区域医疗卫生资源整合力度。年底前完成*区人民医院与*区*医院的整合重组,实现优势互补、强强联合,着力打造区域基本医疗服务龙头;同时,大力发展烧伤业务,凸显市级强科特色,为全区社区卫生服务提供更有力的技术指导与支撑。二是稳步实施基本药品制度。在充分调研、仔细测算的基础上稳步推进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采购基本药物工作,稳步实施基本药品零差率销售制度,采取多种方式逐步扩大基本药物的使用量,逐步引导居民改变就医、用药习惯,为全面实施基本药物制度做好前期准备。三是稳步推进公共卫生均等化。在服务项目上,重点实现儿童免疫规划、结核病规范管理、流动产妇管理、重点传染病监测、健康档案管理等工作的均等化;在服务对象上,努力实现城市居民、农村农民、外来民工等三大人群的全覆盖,确保老、幼、妇、残等重点人群预防保健工作的均等化;在应急能力上,通过健全应急处置机制、龙头带动机制和资源整合机制,努力提升全区公共卫生工作整体水平。四是稳步实施绩效考核改革。建立健全绩效评价激励机制,突出“医防并重,寓医于防”的理念,建立以服务数量、服务质量、资源利用率、医疗安全、患者评价和劳动效率为核心指标,科学设计绩效考核指标体系,适当拉开人员收入差距,稳步推进卫生事业单位绩效工资改革。来源于:
(三)推进卫生人才队伍建设,着力在能力素质上求提升。
全面启动人才队伍建设三年行动计划,加快改革、加大培训、加强培养,分层分类强化人才队伍建设,整体提升队伍素质。一是健全两项机制。根据“总量控制、适度增加”的原则,充分利用省市人才网络平台,重点引进中医、烧伤等重点学科建设所需的高层次人才和影像、卫生管理等紧缺专业人才。加快推进学科带头人、业务骨干和优秀卫生管理人才培养,加强岗位管理,实行评聘分开,着力提高人力资源使用效率。二是开展三大活动。开展“大培训”活动,紧紧依托“*卫生人才培训中心”基地和邵逸夫医院培训实习基地,分别采取市区联合办班、省区联动合作的形式,引入上海复旦大学和省、市大医院高年资专家及美国密西根大学师资力量,分卫生管理、全科诊疗、公共卫生管理三个班次,积极培养高素质骨干全科医生,进行为期三年的培训。开展“大比武”活动,在系统内继续全面深入开展“一月一比武”、“一月一主题”的岗位技能大比武,通过大比武提高医护人员的整体技术水平。开展“大考试”活动,深入开展以“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为主要内容的三基知识考试,努力做到“一季一考,人人过关考”。三是深化名医强科。按照“选准优势、错位发展”的思路,坚持名医带动、强科拉动,大力扶持培育特色专科和责任医师团队,力争培育市级名中医和市级强科各1个,对获评的名医强科,继续给予资金资助、独立设置“名医工作室”的物质激励和精神激励。坚持科研促动,认真承办完成与社区卫生服务密切相关的“代谢综合症诊断标准”、“中医药烧伤救治”、“中医药救治糖尿病足”等3项部、省级科研课题,扎实推进其它3项市级科研课题和23项区级科研课题,努力实现创立一批特色专科、服务专科,培养一批学科带头人,造就一批名医的工作目标。来源于:
(四)推进省级卫生强区创建,着力在服务内涵上求提升。
通过创建活动,夯实工作基础,完善工作机制,提升服务内涵,带动卫生工作整体提升。一是健全四全服务理念。全面推行“全人、全程、全面、全科”的社区卫生服务新理念,不断提升社区责任医生团队广度与深度。在运作上,进一步深化社区责任团队“动态式、网格式、契约式、定制式”的四式化管理模式,切实提升服务品质;在内容上,以创建“全国中医药特色社区卫生服务示范区”活动为载体,大力推进“名老中医+地道药材”进社区工作,合理规划中医网点,积极培育中医药特色站点,推广中医适宜技术,深化中草药配送机制,让居民群众享受到便捷、优质、价廉的中医药服务。二是推进卫生项目管理。总结闸弄口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慢性病项目化管理经验,在全区范围内逐步推开对高血压、糖尿病等重点慢性病的项目化管理新模式。建立“家庭、站点、中心和上级医院”的“四站式”慢性病服务链,实施慢性病管理服务规范流程,变专家坐诊为专家会诊,努力提高高血压和糖尿病人的有效控制率,切实提高居民群众对社区卫生服务的认可度和满意度。三是优化医疗质量管理。以管理促规范、扩内涵、增品质,继续深入开展医疗管理年活动,严把人员资质与医疗技术“准入关”,加强民营医疗机构监管,大力推行“临床路径”管理,全面实施医疗质量持续改进计划,严格落实各项规章制度和操作规范,加强医患沟通,确保医疗安全,提升服务质量。四是实施健康促进行动。全面深化重点慢性病预防控制三年行动计划,力争实现35-55岁年龄段高血压、糖尿病控制和建档率50%。结合“亿万农民健康促进行动”和“相约社区健康行”活动,继续深化“一坛一台”健康宣教平台,促进城乡居民群众的健康素质全面发展。全面提升农村二次改水和改厕质量,新增二次改水受益18000人次,新增三格式无害化户厕所1500座,比例达86%以上;力争新创4个区级改厕示范村,继续保持全市领先水平。以“一镇一街一品”精品亮点培育为载体,扎实推进健康社区(村)、健康街区和健康单位建设,力争新创省级卫生镇街2个、省级卫生单位(社区、村)15个、市级卫生单位(社区、村)12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