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优秀范文 青少年第二课堂

青少年第二课堂赏析八篇

发布时间:2023-10-25 10:30:09

序言:写作是分享个人见解和探索未知领域的桥梁,我们为您精选了8篇的青少年第二课堂样本,期待这些样本能够为您提供丰富的参考和启发,请尽情阅读。

青少年第二课堂

第1篇

关键词:素质教育 小学生 第二课堂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 C 文章编号:1672-1578(2013)04-0216-02

在传统意义上,第二课堂承载着“丰富学生课余生活,拓展学生活动能力”的功能。学生完成教学计划规定的课程后,通过参加各类活动,能够积累课堂讲授之外的知识和经验,有利于开阔视野、愉悦身心,并能培养他们的兴趣,全面提升他们认识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1 重视小学第二课堂的意义

与第一课堂相对应,第二课堂被称为“课外活动”,它“是指学校在教学计划所规定的教学活动以外,围绕育人目标,引导和组织学生有计划、有目的地开展各种健康有益的活动,以全面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为根本目的的教育活动。”[1]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提升青少年的综合素质,使他们以后能更好地适应激烈竞争的社会刻不容缓,因此,全面落实素质教育意义重大。相对于偏重考试的应试教育而言,素质教育较为注重体育、艺术能力和多元智能的培养。而真正的素质教育,目的在于让学生能发挥个人潜能,各展所长,并培养良好的品格,并不局限于学术上的才能。在实施素质教育中,第一课堂是主阵地,但第二课堂更是培养小学生健康成长的重要教育环节,它所具有的独特作用是课堂教学所无法取代的,它提供了一个独特的育人平台,和第一课堂相互补充,能够共同促进小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实现素质教育的目标。因此,必须转变教学理念,真正重视第二课堂,切实发挥第二课堂的作用。在第二课堂的课程设置上,需要提供丰富多样的活动,以满足学生多样化的需求;在教学形式上,“由随意自由向规范化转变,在组织学生参加活动的基础上也注重通过讲授和讨论的方式传输理论知识,实现理论和实践的结合;”[2]在活动方式上,尽量扩大活动的范围,带领学生走出学校,走向自然、走向社会,通过参加活动来培养学生实际动手的能力。在小学教育中,“第二课堂是第一课堂的拓展和延伸,它有益地补充了课堂教育的内容,为培养人才的个性和人才的全面发展提供了更为广阔的空间”[3],对促进学生的综合长远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

小学第二课堂并不是第一课堂的简单延伸和补充,而是青少年素质教育培养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第二课堂对培养小学生综合素质和能力的作用是第一课堂所不能替代的,它是创新教育的重要阵地。第二课堂发挥了学生的个性、创造力和潜能。一旦学生的个性和才能得到了表现与发挥,会和以前判若两人,除了在自己所喜爱的领域继续发展,并将其潜能转移到实践、品德修养、人际关系等各个领域,他们的思想境界、精神境界都将得到升华。同时,第二课堂也能促进小学教育教学制度的改革,它能促使老师更显教学理念,转变满堂灌输的传统教学方式,增加师生之间的良性互动,扭转注重学生分数的误区,真正实现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型。

2 小学第二课堂所面临的问题

长期以来,在“应试教育”理念指导的惯性下,第二课堂只是被当作课堂教学的补充,成为第一课堂的点缀、教学课堂的附庸,在学校教育中处于次要地位,这导致对第二课堂重视不够,对第二课堂的建设呈现粗放性、经验性和应付性特点,导致第二课堂活动与教学工作脱节、组织体系不完善、缺乏系统性和层次性等问题,影响了第二课堂作用的发挥。

2.1对第二课堂育人功能的认识存在误区

尽管实施义务教育、素质教育多年,但是大部分学校仍然把提高学生成绩作为主要目的,重视第一课堂的建设,忽视第二课堂活动的开展。他们认为,第二课堂主要是“丰富同学们的业余文化生活,培养兴趣爱好,营造一种校园活动范围,”[4]所以大部分领导和教师都不关心第二课堂,他们只是关注课堂教学的质量、学生成绩的提高。这导致许多老师在教学中只注重让学生学习理论的知识,却与实践脱节,从而造成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低下,有的农村的小学生竟然不能分辨小麦和玉米。另外,随着小学升初中竞争日趋激烈,许多小学生在家长的督促下,整日面对成堆的作业,努力去提高学习成绩,而对第二课堂活动较少参加,不利于小学生团队协作能力的培养。如今的小学生绝大部分是独生子女,长辈的溺爱、父母的疼爱,造成这些学生往往以自我为中心,容忍度较低,不懂得怎样与人交往,遇到挫折往往考虑客观理由,不能从自身找原因。不参加第二课堂的活动,就使他们错过了通过集体活动培养团队协作精神的机会,长此以往,会强化小学生的“自我中心”意识,缺乏合作精神,不利于他们身心的健康成长。

2.2对第二课堂的投入不足

由于受社会大环境的影响,许多学校过于重视第一课堂,而对第二课堂的认识存在偏见,这导致许多学校在校园规划建设、教学设施等硬件建设和设施配备的安排和使用中更多关注的是第一课堂教学的需要,在经费的投入、人员的配备、设施的完善、政策的制定等方面第二课堂都处于“边缘化”的境地。如在人员配置方面,许多学校都配置了辅导员老师,辅导员老师和少先大队就成了学校第二课堂教育任务的主要承担者。然而,许多学校的辅导员老师都还兼职其他科目的教学,本身教学任务就比较重,根本没有过多的精力去指导学生的第二课堂活动,其工作过于注重管理而非服务。当然,仅仅依靠辅导员老师和少先大队的一些活动来完成一所小学几百人的第二课堂几乎是不可能的。所以,一直以来第二课堂教育的功能都没有得到充分的发挥。即使有部分专业教师参与第二课堂中对学生的科技和创新活动的指导,也都只是一种临时性的热心的义务行为,很难得到学校的认可和相应的劳动报酬。同样,在硬件设施方面,虽然许多学校都修建了漂亮的操场,宽敞的学生活动室,但这些设施的配备都不完善,平时也很少对学生开放,它们的唯一功能就是应付上级的检查。

2.3第二课堂缺乏长远统一的规划

目前,大部分学校都没有将第二课堂列入教学计划,或者尽管有第二课堂的教学计划,也只是走形式,并没有实际开展工作,只是应付上级的检查。这导致第二课堂与第一课堂及其他教学环节严重脱节。再加上中学优质教学资源短缺,小学升初中压力增大,对小学的成绩考核体系也主要以升入重点初中的人数为标准。在应试教育的指挥棒下,学校首先保证的是第一课堂,许多非重点科目,如美术、音乐、体育等课程经常被挤占,遑论第二课堂的活动时间了。由于学校对教师的考核也主要以学生成绩为标准,在成绩考核体系的指导下,多数老师不愿投入精力去组织见效慢、效果不明显的第二课堂活动。这种第一课堂和第二课堂时间上的冲突和设计的不科学,导致教学管理者对第二课堂认识不足、老师不愿参与、学生不能参与的状况。由于学生不能很好地协调学习与活动的时间,第二课堂的育人功能无法充分地发挥出来。

3 发挥第二课堂育人功能的措施

丰富多彩的第二课堂能够调整学生的情绪,磨练学生的意志和品格,提高他们的承受能力和自调能力,改善他们的身心健康状况,因此,应采取措施,充分发挥第二课堂的育人功能。

3.1转变教育理念,明确培育目标

思想是行动的先导,教育观念的转变深化教育改革的关键。要提升第二课堂培养小学生身心健康的效能,首先要进行思想转变,让创新教育理念深入人心,“让第二课堂的组织者和参与者在组织和参与活动时明确活动的目标和意义,”[5]在活动过程中紧扣“素质教育”这一主题。提升小学生的综合素质具有层次性,仅靠第一课堂无法实现素质教育的全部目标,必须使第一课堂和第二课堂紧密结合起来。因此,学校必须重视对第二课堂活动的指导和支持,根据实际情况,明确培育目标,充分利用已有的各种条件,统筹规划,加强整合,明确分工,准确定位第二课堂各项具体活动在整个目标体系中的位置,将第二课堂的相关内容纳入到整个学校人才培养总体规划,充分发挥第二课堂的独特功能,促进小学生全面健康发展,真正将学生培养成为适应社会需要的人才。

3.2加大投入力度,建立保障机制

素质教育是一项系统工程,第二课堂是小学生素质教育的重要形式,必须从第二课堂体制机制的完善、师资资源的配备、学生参与的引导、物质条件的保障等方面入手,才能确保第二课堂落到实处,充分发挥其育人功能。所以,学校需要加大投入,建立第二课堂保障机制。首先,是必要的硬件支持,如建立一些实践基地、活动场地和辅助设施等,这些与第一课堂教育一样是必不可少的。其次,经费保障也很重要。目前,尽管许多学校经费都很紧张,主要用来保障第一课堂的教学,但学校可以从政策方面为第二课堂提供一个宽松的环境,寻求社会的支持。最后,是师资的保障。第二课堂既然是教育的一部分,学校就应该重视师资队伍的建设,可以建立第二课堂导师制度,将课堂教学与第二课堂结合起来,并通过改革教师考核制度,对专业教师安排一定量的指导任务,教务部门对参与第二课堂指导的教师折算一定的教学工作量,给予相应的报酬,以使第二课堂教育能持续、稳定地开展下去,从而真正地发挥其育人功能。

3.3统筹规划,拓宽第二课堂空间

第二课堂既然是素质教育的一部分,就应当统筹规划,将其纳入教学计划中。将第二课堂纳入教学计划,“不仅有利于整合资源,明确要求,保证质量,还可以与第一课堂在时间和管理上进行充分衔接,避免冲突。”[6]第二课堂作为小学生素质教育的重要阵地,没有严格的时空限制,只要是符合小学生的特点,有利于小学生成人成才的教育和活动都可以作为第二课堂教育的内容。形式灵活多样、内容丰富多彩的学生活动,对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提升他们的综合能力是非常重要的。在实际运行当中,可以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特长以及辅导老师的特长与水平,来确定了丰富的活动内容,有以增长社会科学、自然科学知识为主要内容的活动;有侧重学生动手能力和劳动技能的活动;有以提高阅读写作能力、数学能力的活动;有以是高身体素质和运动水平的活动;有以提高音乐、舞蹈、书法技艺、绘画能力的活动等等。所有这些,都是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人才所必需的。总之,第二课堂活动的设计应符合小学生的心理、生理特点,尊重学生的意见,吸引学生成为活动的组织者和主动的参与者,使每一位学生都能有机会参与进来。

参考文献:

[1]周钰,黄金珠.“第二课堂”活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实践探讨[J].湖北成人教育学院学报,2008(3).

[2]胡晓平.多元智能理论下的中学第二课堂研究[J].西安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2).

[3]严军.创新中学第二课堂教学模式,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J].东华大学学报, 2010(6).

第2篇

一、学习空间更加开放

理想的教育应该是“知、情、意、行”完整的统一。学得课堂上的知识,只能算完成了认识的第一个飞跃,而要完成从理论到实践的这个更重要的飞跃,语文第一课堂的作用就显得捉襟见肘。因为第一课堂的学习、训练一般都局限于某个章节或单元的范围,多半是刚学过的知识,而语文第二课堂的容量则大得多。它丰富多彩的内容和生动活泼的形式,为学生学习语文提供了施展才华的最好场所,学生可以广泛地、综合地、跨学科地运用所学的语文知识,创造性地运用听说读写的种种技能独立地开展活动,使知识更好地应用于实践,完成认识的第二个飞跃。如:学习文言文《晏子使楚》,在课堂上分配角色、指导朗读、介绍故事的背景,这些只能让学生加强对人物的了解。如果指导学生组织排练演出,学生则不仅要了解故事背景,体会人物的情感,还要了解古人的服装,舞台的道具,学习舞台的表演艺术,多方面、多角度地感受作品的文化,由表及里地领会表演的艺术,与作品的内涵。再如,组织一个辩论会,从辩题的确立,观点的提炼,论据的筛选,语言的组织,辩论的形式,都给学生提供了展示才华和个性的舞台。学生们在宣泄某方面热情的同时,个性也得到了健康的发展,也促使他们产生多了解各方面知识、多探究的强烈愿望,最终使学生语文学习的空间由相对封闭走向开放。

二、学习兴趣更加浓郁

第二课堂的开辟,为学生提供了参与课堂的平台,让他们自由地挥洒个性,表现自我,从而激发学生兴趣,使他们乐于自主参与语文活动和语文学习。例如,有一次,我在上《枣核》一课时,讲到中国人“安土重迁”的心理传统,讲到了中西文化的差异。学生对此不怎么理解,我便提议学生课后去收集有关中西文化差异的资料,然后写出小论文,期限是一个月。没想到,学生热情很高,写的论文很有质量,有的还写了几千字!由此,我认识到,学生的潜能是无限的,而语文第二课堂的开辟,使学生拥有了一个极好的发挥潜能的平台,让他们乐于沉醉其中。

因此,第二课堂活动的多样性,从不同角度把学生带进了容易融入的情感世界。配乐诗的欣赏,名著讲座课外交流,“我们讨厌班级里的哪些行为”的大讨论,都极大的丰富了学生的情感世界,充实了他们的生活,让他们感受到校园生活的乐趣,语文学习的乐趣。

三、学习创造力更加提升

第3篇

一、一个转变

一个转变就是教育思想的转变,正确的教育思想,是教育创新的先导。在许多师生家长心中,还存在不同程度片面追求升学率的思想,升学就是学习的目标。学生被动地记忆知识为主,对“创新力”、“创新思维”、“创新型人才”等,不甚了解。因此要进行“创新型”学生培养,首先要转变教育思想,做到:

(1)培养目标转变,努力把培养目标从片面追求升学率思想包袱中解放出来。

(2)教学地位转变,切实把学生从消极被动状态中改变过来,培养他们主动精神,创造探索精神,充分发挥教师主导作用和学生主体作用。

(3)教学方式转变,教师要从单纯传授“知识型”教学模式中提高层次,不断改进,并创造新的教学方法。

二、两个结合

(1)教育与教学相结合。在教学中,把培养“创新型”学生作为一座桥梁,把两者连接起来,注意培养能力。在教育中贯穿知识性,也要在教学中强调思想性。

(2)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相结合,第一课堂是基础教育,打好全面发展基础,第二课堂是侧重于培养学生兴趣,发展学生个性使他们能即使获得科学技术新发展,一个创新型学生应该同时受到两个课堂的培养,使他们从两个渠道中获得信息,丰富知识、培养发展动力、引力、智力、魄力等,真正成为创新型学生。

三、开展“三创新”教育,积极培养“创新型”学生

意识是行动的指导,为了使青少年学生成为立志创新型人才,做富有开拓精神的现代化接班人,我们从树立创新的志向,培养创新的才干,开展创新性的活动三个方面进行教育:

(1)进行创新性志向的教育。志向是一种内在强大动力,没有创新志向,就不会有创新的行动。创新的志向不是天上掉下来的,也不是本身固有的,而是来源于高度的政治责任感,思想政治课主要是对学生开展理想教育,培养他们高度的社会责任感。首先,开展社会调查激发爱国热情,如何引导学生勤奋学习,为祖国、为人民而开拓创新,这是思想政治教育一个新课题,如果学生没有爱国之心,就谈不上为未来而创新,为此,我结合学生的思想,在思想政治课的第二课堂组织学生到新农村建设基地,亲眼目睹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面貌,让学生从观察思考中提高觉悟,同学们一边听介绍一边看变化,爱国之情油然而生。其次树立创新性学习的典范。学生的主要任务是学习,在这方面,我注意发扬不同类型学生,引导创新性学习方法,增强说服力,这样,在班级内出现了掀起创新学习的热潮。

(2)培养创新的才干。怎样使学生在创新性教育过程中增长才干,提高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呢?我是从三个方面开展的:第一,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培养学生的自治自理能力。在教学中,我把学生推到第一线,让他们在实践中培养能力,每周拿出一节课交给他们自由支配,自己准备一节课轮流上台执教,三周后交流经验,这样不仅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又培养了他们的才干。第二,在第二课堂中。增长学生才干。我认为第二课堂是补充第一课堂的不足而开设的。因此第二课堂是指在教学大纲以外,为了启发求知欲,发挥特长,提高素质,有要求、有组织、有计划地开展教学活动。第二课堂学生比较拥有自由的天地,有利于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第三,就是结合爱科学月和国家开设最高科学技术奖 ,努力作好宣传。在科学月,我组织学生宣传科普知识,学习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的先进事迹,介绍我国先进的科学技术成就与世界各地科技动态。然后要求他们写出心得体会。

(3)开展创新性活动 这是引导学生树立创新志向,培养创新才干的天地,要培养创新精神,就要把创新性活动开展起来。我结合学科特点,组织学生开展小制作、小论文、演讲比赛等活动。指导学生在市局开展的爱护地球的演讲比赛中获得了一等奖的好成绩。

第4篇

关键词: 网络平台 网络游戏 网瘾少年 计算机课堂教学

曾几何时,有多少学生家长,谈网色变,如临大敌。因为有不少学生由于沉迷于网络导致耽误学业,有的甚至造成人格上的缺失,家长因此而困惑不已;社会、家长因而产生强烈愿望,要求限制青少年学生进入网吧,社会舆论也在广泛呼吁,杜绝青少年上网。而实际上,在社会上已经达成共识,限制未成年人上网已经上升到法律层面,国家已经正式立法。事实上,这种强制性的措施在学生中还是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但是还是有少数学生依然还有沉迷网络游戏的恶习,在形式上和方式上出现很多变化,随着技术的发展,又出现许多新方式,手机的普及也给现在的学生提供了更多途径。如何加以引导和教育是我们面前的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也是教育工作者的责任,为此,我们也进行一定的研究和探索,通过实践,取得一些有益尝试,现就研究的内容和方法贡献给大家,一起共同探讨。

一、采用正确的方法,引导学生合理使用计算机

学生的上网习惯大多由中学时期开设养成,由于年少好奇心强,因此一旦被网络游戏吸引,就失去控制力;加上中学学习压力比较大,自身控制力本来就比较弱,高中老师在高考的压力下,也无力顾及此类不太自觉的学生,导致一部分学生长期沉迷于网络,以至于形成一种恶习。这种不良习惯,造成学生不能自拔,长此以往,既耽误学习又错过其他社会活动,造成身体和身心双方面的损害,家长对此深恶痛绝,学校老师对于此类学生也束手无策。

进入大学学习后,依然有少数学生还有这种习惯,改正学生的上网习惯,是大学计算机老师的一种责无旁贷的责任,为此我们进行了专门研究。通过多年的实践教学活动,我们总结出了一些行之有效的方法,关键在于引导与管理相结合。“洪水益疏不益堵”,正确的引导能够转移学生的注意力,适当的管理能够让学生走到正确的道路上。比如可以利用学生喜欢游戏的特点,开展一些有益的电子游戏活动,利用电脑进行一些有益的电子竞赛,把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到一些有益于学生成长的活动之中,加强互动游戏的开展,尽可能地增强社会活动性,同时加强对学生的管理,防止死灰复燃,在学校和老师组织的一系列活动中,学生的价值得到体现,学生的兴趣也就转移到学习之中。

二、利用计算机软件,丰富学生的计算机知识

学生沉迷于网络,有很复杂的原因。有的是学习上得不到教师的肯定,有的是个人价值得不到家长和社会的认可,有的纯粹是为了好玩,但有很大一部分原因是知识的欠缺,特别是计算机知识的欠缺。试想一下一个计算机知识十分丰富的人,怎么可能长期沉迷于一个操作又十分简单的网络游戏?我们常常看到一些学生在网吧里,在网络上所进行的无外乎是一些打打杀杀的游戏,通过不断晋级获得现实生活中不能获得的满足感。如果在计算机课堂上提供给学生丰富的计算机知识,让学生感受到另外一个色彩缤纷的计算机世界,让学生感受到一种成就感,体验到计算机的知识浩如烟海,自己所掌握的计算机网络游戏只是其中微不足道的一点,连大海中的一点浪花也算不上,学生就能够体会到学习专业的计算机知识才是人间正道。

学生常感兴趣的计算机软件很多,社交网络,在线网络游戏,在教师的组织下有序进行,也是很有必要的。这些活动在中学无法做到,但是在大学是很容易做到的。同时提升计算机活动的水平,开展计算机制作活动,用创造培养学生的成就感、存在感、人生观和价值观。

三、开展第二课堂活动,把课堂教学延伸到学生的生活之中

积极开展学生第二课堂活动,丰富校园文化生活。网瘾少年并不是一无是处,多年沉迷于网络,他们对计算机网络的熟悉程度还是要超过常人的,利用他们的特点开展第二课堂活动,在校园内开展一些有益的网络游戏竞赛,当然要在老师的指导和监督下,发挥这部分学生的特长,进行有组织、有安排的竞赛活动,更多地体现学生活动的社会性和价值观,让学生只关心网络游戏上升到一种价值观的层面。通过这些活动和熏陶,在现代这种日新月异的时代,既能让学生得到质的升华,又能丰富我们的课堂和校园文化生活,是作为教师的我们最喜闻乐见的。

如开展PPT演讲比赛、网页制作大赛、PS游戏比赛及计算机制作大赛等活动。这些活动安排要有序,重要的是要有教师的指导,教师的知识水平能给学生以比较大的震撼作用,教师的安排,在时间上有序控制学生时间上的无序性,活动的随意性,有效控制学生对网游的依赖性和依恋性,长此以往,就能逐步改掉学生的上网习惯,把学生引导到正确习惯上。同时,也要注重开阔学生的视野,给学生指明方向,让学生学到更多计算机知识,了解更多计算机发展方向。

四、体会与思考

学生是祖国的未来,教育工作者把学生教育好是重要责任,也是我们感到十分欣慰的事情。如果我们把一个曾经是问题少年的学生培养成一个可用之材,就是最大的幸福。可以说,网瘾少年并不可怕,只要不放弃不抛弃,就能把暂时出现方向偏差的少年引到一条正确的轨道上。通过多年工作,我们能够发现有些少年可能只是走偏了或者是被耽误了,但是只要我们耐心细致地工作,就一定能让他们成为有用之才。

参考文献:

第5篇

青少年科技中心工作室活动

乌兰察布市青少年科技教育中心工作室主要以科普知识,以青少年为主要活动对象。

工作室配有3D打印机、科普e站、VR虚拟体验、智能机器人、科学实验和创客工具等,通过开展各种类型的科学实验课,开辟了“学校以外的第二课堂”,通过互动、交流、体验活动,培养青少年对科学的兴趣,锻炼他们的动手能力和创造力。

工作室在活动内容上将部分学科知识有效融合,重在培养学生的综合运用能力、动手制作能力、创新性思维、团队合作精神,推行“做中学”先进教育理念,使孩子们的聪明才智在活动中得到充分地发挥,在轻松愉快的“玩中学”中巩固所学知识。工作室还将举办机器人比赛体验课,小手拉大手亲子体验等活动,并辅以一系列不同主题的科学讲座。

科技工作室会结合当下最先进的科学概念,不定期更新器材,并将面对不同年龄段的青少年,开展内容丰富的主题活动,让孩子们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学习科学知识,让青少年的周末、假期变得高大上又有意义。

第6篇

【关键词】思想品德课教学 实效性探讨

思想品德课教育教学活动是学校德育工作的主要渠道,其教学模式及效果是影响德育实际效果的一个主要因素。

一、为什么要提高思想品德课的实效性

青少年的教育,尤其是初中阶段学生的教育十分重要,而且是在关键的时期。让广大的青少年健康成长,快乐成长,思想品德课起着很重要的作用。让学生学好思品课,不是仅仅了解掌握了其中的知识、常识,成绩考得好就行了,而要用各种手段和方式来影响学生的思想观念和行为,并内化为行动,使学生思想水平提高,行为规范,成为一个实实在在的好公民。教师要给学生整理、选择、创造出一个人文环境,并促使学生去实践、体验,从而学好思品课。

提高思想品德课教学实效性,是社会发展的强烈要求。改革开放过程中,社会转型引发的各种矛盾与丑恶现象也随之迸发,我们要正确估计、科学思考、合理引导,体现国家意志和符合社会要求,教育青少年学生认清方向,避免迷失自我,用高远的视角、积极的心态、科学的思维来认识社会、设计人生。

提高思想品德课教学实效性,是其课程性质、特点及任务的内在要求。思想品德课教学的实效性,突出地体现在育人的功能上,只有入情入理、入心入脑的教学,才能体现其德育性质。

二、提高思想品德课教学的实效性要以人文性为出发点

人文性,是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教育工作、促进青年一代健康成长的现实需要。总体来说,我国青少年学生思想品德及心理素质发展良好,但诸多调查与研究也反映出许多不好的迹象。由于社会保持稳定与生活条件改善、学业压力与就业竞争、处于成长发育时期以及独生子女在家庭地位的特殊等,许多青少年不思上进,不关心社会与他人,唯我独尊,缺少科学的思维方式,抗挫和自我调节能力较弱,缺乏创新能力等。于是出现的道德滑坡、心理障碍、信仰危机、诚信缺失等系列事件引起了社会各界的高度重视。为青少年一代塑造精神支柱,在滚滚红尘中为青少年守护精神家园,培养学生具有立场、观点和方法,用科学的思维方法看待和分析社会与人生的重大问题,思想品德课教学必须承担这一职责,必须坚持以人为本,从实际出发,因材施教,注重情感、思维、知识传授、能力训练和心理辅导等方法,提高实效性,履行责任。

三、把握思品课的性质特点,探寻新的教学方法,促进德育实效的提高

1.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提高教学实效。多媒体能集中最多、最精彩、最新的教学资源,并以文字、声音、图片、动画、影片等形式展现给学生,引起学生极大的兴趣。只要教师合理利用这种手段,就可以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引导学生自然而然地达到教学目标。这种手段的使用,不是教师说、黑板上粉笔写能替代的。

2.讨论教学法。讨论法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为解决某个问题而进行探讨、辨明是非真伪、获取知识的方法,用讨论法进行思想品德课教学,形式多种多样。既可以是整节课的讨论,也可从是几分钟的讨论。既可以是全班性的讨论,也可以分小组讨论,还可以同桌之间展开讨论。教师应处理好几个方面的问题:一是讨论的问题应对学生有较大的吸引力,能激起学生的兴趣,而且有讨论、钻研的价值,最好是社会生活、日常生活中的热点问题;二是在学生讨论过程中,教师应善于启发、引导、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勇于发表见解,注意把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在讨论的主题和争论的焦点上,引导讨论向纵深发展,使关键问题得到圆满解决;三是在讨论结束后,教师要做好讨论小结,简要概括讨论情况,使学生获得正确的观点和系统的知识,纠正学生错误的、片面的或模糊的认识,让学生真正领会教材精神。

3.趣味教学法。趣味性是指在教学中为使受教育者产生自觉接受教育的动机,教师运用的是为其喜闻乐见、可知可感的基本德育手段。实践证明,它是对过去那种单纯的灌输式、训导式、说教式德育教学模式的摒弃,是一种适应时展,符合中学生思想实际的教学方法。

4.开展第二课堂活动。思想道德教育涉及大量的实际问题,单靠课堂教学不能完全解决,而开展第二课堂活动不仅有助于学生解决思想认识问题,而且还能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第二课堂活动的形式很多,包括学生辩论会、专题调查、社会实践活动等形式。

总之,目前对中学思想品德教学的评价还主要靠有限的笔试,考分是作为指导教学与学习反思的简单杠杆,而考分又不能全面反映学生的学习效果。许多教师和学校在新课程方案指导下开展了全面考查学生德育素质的尝试,如行为监测、情景行为反应、跟踪品德调查等,这些都值得我们认真总结,从而指导我们改进思想品德课教学,提高思想品德课教学的德育实效。

参考文献:

第7篇

思想道德素质是素质教育的灵魂。我在多年的班主任工作中体会到,要贯彻素质教育,除学校各级领导重视外,班主任工作非常重要,尤其是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素质教育,班主任更是关键。

根据我的感受,在课堂上学生思想道德和行为表现都有一定的局限性;而在自由的课外、校外活动中,却更能使他们自由地展示自己的内心世界,表现他们思想道德素质的高低。作为“孩子王”的班主任更应当到学生的课外天地去,才能更好地落实素质教育。因此,我认为鼓励班主任扩大工作范围,加强班主任工作力度,是很有必要的。青少年思想道德素质的综合提高,不仅体现在课内,而且在课外。首先从青少年的身心发展看:青少年正处在生长发育期,思想意识还不稳定、不成熟,对事物的看法和处理经常过于偏激,对社会的正负面影响不可能有正确的取舍,因而应该及时给予科学引导,所以必须重视学生的课外生活。其次,心理学告诉我们,一般青少年记忆力都很强,模仿性强,但理解能力却弱,所以抽象的政治课教学达不到应有的成效,而外界直观性事物对他们去容易产生影响,因而思想道德素质教育应延伸到课外。由于应试教育的影响,学校和家长只重视文化和技术教育,而忽视重要的思想品德教育,因而学校和家庭应达成一种共识。

而要这样做,学校必须重视和加强班主任工作。一是班主任不仅是课堂教学的承担者,而且是班集体的“领头羊”。班主任的素质对学生终生都有影响。学生对班主任所教的课一般都学得很好,说明班主任在学生心目中占有重要位置。二是班主任是学校宣传活动的执行者。班主任对学校安排活动的态度,直接影响着学生对待生活的态度,也将影响这活动开展的顺利进行。三是班主任是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主导者,是第二课堂的带头人。一个好的班主任,对学生的思想政治工作还渗透在第二课堂之中。四是班主任是学生家长最直接的联系者,更能了解和掌握学生课外的思想行为动态。总之,班主任是教师中与学生接触最频繁、在一起时间最长、语言交流最广泛、对学生印象最深刻的人,一个好的班主任也是学生最信任的人。近日,我对在校六年级学生做了一次关于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的问卷调查。能理解其含义的占26%;对在校教师中“你印象最深的人是谁”的调查中,答班主任的占81%;对“影响你言行最深的人”的调查中,答英语课的占18%,答班主任的占66%,答其他教师的占16%;在“最能影响你的言行”的另一项调查中,答课内的占5%,答课外的占95%;在你最尊敬的教师的调查中,答班主任的占67%。

综上所述,我认为现行的思想素质教育要提高,不仅要注重课内教育,更要注重课外教育,而班主任工作则是课外思想素质的关键。因此,我认为如下几方面值得重视:第一要建立起一支高素质的班主任队伍,以其道德魅力感染和影响学生,“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第二,选择热爱班主任工作,关心爱护学生的教师担任班主任。只有肯对学生付出爱的班主任,才能得到相应的回报,“爱人者,人恒爱之”,师生之间也是如此。第三,选择学识渊博、爱好广泛的教师担任班主任。只有学识渊博,才能赢得学生的欢迎;爱好广泛才能与学生打成一片,和学生一起积极参加校内外活动,真正把课内的天地变成思想道德教育的课堂。第四,对现有的班主任进行培训,以具体的工作和学生的反映加以考核,做到能者上,不能者下。第五,加大班主任工作的经济鼓励,消除干与不干没分别,干好干坏无差别的不良现象,从而鼓励班主任为思想道德素质教育着想、为学生着想。

在全面推行素质教育的今天,需要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更需要涌现出高素质的班主任队伍。这样素质教育、尤其是思想道德素质的教育才能落到实处。

第8篇

1少儿读者的特征

少儿读者是比较特殊的一群读者,这个群体的读者根据年龄阶段,其阅读心理特征迥然各异,具体特征是:低幼读者(3~6岁)尚处于认知启蒙阶段,在阅读中缺乏目的性和自觉性,选择图书很随意,阅读兴趣容易转移,盲目性很大,喜欢直观性强、色彩艳丽及与幼儿日常生活图文并茂的图书。小学生读者(7~12岁)由于接受了学校的规范教育,有一定的文字阅读能力,对图书有初步认识的能力,对事物的理解由具体思维逐渐向抽象思维发展,喜欢知识性、科学性、趣味性的图书。中学生读者(13~18岁)处于生理发育、心理发育重要发展变化阶段,其记忆力强、接受新事物快、有较好的阅读能力,有强烈的求知欲望,爱幻想。同时他们逐渐地接触社会,思想正处于青春萌动期,有强烈的逆反心理,鉴别力和理解力尚未完全成熟,在阅读中带有盲目性和随意性,喜欢阅读侦探小说、卡通漫画、中外名著等。

2少儿读者工作服务理念的创新

图书馆的“重藏轻用”办馆理念是传统图书馆时代惯用的模式。这种落后的办馆模式导致图书馆与读者的距离越来越远。2007年以来,襄阳市图书馆“科学制馆,力求创新”,针对目前教育产业迅猛发展的情况,开辟了少儿借阅专区,使之成为青少年儿童的“第二课堂”。另外,该馆针对少儿读者不同年龄层次的阅读心理特征,转变服务理念,研究少儿读者不同时期的新要求,不断探索少儿读者服务工作的新模式、新方法,做好少儿读者服务工作。

3少儿读者工作管理创新

3.1营造优美的读书环境,适应少儿的心理特点

2007年,襄阳市图书馆将一楼大厅划分了三分之一作为少儿借阅大厅,实行“超市式”借阅模式。针对少儿读者的阅读心理特征,打破图书馆传统的庄重的装修模式,降低书架高度,增设少儿阅览座席。将少儿阅览区装扮得色彩明亮,富有时代感、科幻感和明。

3.2降低门槛,实行免费借阅

2007年,襄阳市图书馆在全市开展了“全民阅读活动”,为青少年读者开通了专门的借阅证,降低青少年读者的借阅门槛,免费办理借书证,免费借阅,并向市区接受义务教育的孩子们发放阅览证10000余张,吸引更多的学生加入阅读行列,让更多的孩子们远离网游,走进图书馆。

3.3根据少儿阅读心理特征,做好导读工作

导读工作是图书馆读者服务工作的重要基础,贯穿着整个读者服务的过程。襄阳市图书馆针对少儿读者三个不同阶段的阅读心理特征,将馆藏少儿读物进行合理调配,并针对性地开展各种阅读辅导工作,引导少儿读者健康阅读。

3.4利用馆藏资源,延伸少儿读者服务工作

2007年以来,襄阳市图书馆与企业联姻,购置了专业的流通图书车,建立了襄阳市第一家“汽车图书馆”。他们采用“点单式”和“驿站式”两种运行模式,在社区、青少年宫、学校为青少年读者零距离服务,拓展了图书馆的少儿读者工作的服务空间,建立服务网点达40多个,年外出开展借阅活动300多次,年流通图书近80万册次。另外,该馆利用馆独创品牌栏目《汉江讲坛》,不定期为青少年读者开辟专题讲座,其内容形式多样,开阔了青少年读者的视野,陶冶了青少年读者的情操。

3.5转换服务角色,体现人性化服务

少儿读者是图书馆比较特殊的读者,襄阳市图书馆的馆员在实行人性化管理中,做到尊敬少儿读者的人格,把少儿读者当成有思想、有感情、有个性的真正意义上的读者,而不是一个孩子。馆员的服务态度和语言的人性化使少儿读者感到无比亲切,营造出一个亲密友好的学习气氛。对于“犯规”的小读者,如遇出言不逊、偷书撕刊等现象,在充分维护其人格尊严的前提下开展批评与教育。

少年儿童作为新世纪的主人,他们将肩负着振兴中华民族的重任。图书馆作为以少儿读者为服务对象的社会教育机构,要不断地转变观念,创新服务,用心服务,让图书馆成为少年儿童健康的课外活动基地、重要的思想品德和科学文化素质的教育基地。

参考文献:

[1]朱智贤.儿童心理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3.

[2]曾若林.对公共图书馆传统服务和创新的思考[J].图书馆界通,2006,(04).

[3]文杰.少儿图书馆的教育职能的延伸和拓展[J].图书馆工作与研究,2006,(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