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3-10-25 11:02:56
序言:写作是分享个人见解和探索未知领域的桥梁,我们为您精选了8篇的常见信息安全问题样本,期待这些样本能够为您提供丰富的参考和启发,请尽情阅读。
[关键词]电子信息系统机房;安全评价;危险有害因素辨识;预防控制措施
中图分类号:TM78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6)16-0029-02
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大数据时代的来临,国防科技行业对于国家秘密的保密要求进一步严格,技术手段进一步提升,民用高新技术产业对于商业秘密的进一步重视,近年来,电子信息系统机房的建设及改造项目数量逐步攀升,随着屏蔽机房以及七氟丙烷气体灭火系统的应用范围进一步扩大,新技术应用的同时,势必会带来新的安全问题,需要引起我们的关注与重视。在项目建设过程中,由于项目设计、施工等环节存在与国家相应标准、规范差距,在项目安全设施“三同时”安全验收评价现场勘查中,或多或少会存在一些安全问题,需要企业积极落实整改。本文重点从安全评价的角度对电子信息系统机房可能存在的主要危险有害因素进行辨识,对使用物质的危害特性进行分析,结合辨识与分析,列举了电子信息系统机房在安全评价中常见的问题,对照相应标准、规范,对常见问题采取的预防控制措施进行了分析探讨。
一、主要危险有害因素辨识
1.火灾
机房配套相关各种高低压变配电装置、电气设备、电器、照明设施、电缆、电气线路等,如果外部火源移近、过负荷、短路等,均有可能产生电气火花、电弧或者过热,可能发生电气火灾或引燃周围的可燃物质,造成火灾事故。
机房的电气线路、设备多而复杂,若违反规定安装使用电气设备,随意乱接临时线、计算机长时间工作、空调长期开启等,容易造成用电负荷超载,机内电路故障、元件过热等。机房内为了保持恒温、洁净环境有可能大量使用木材、胶合板及塑料等可燃易燃材料进行装修,还有设备安装后大量纸箱、塑料等包装、填充易燃材料未及时清理,一旦遇到明火、高温热源容易引起火灾。
2.触电
(1)用电设备触电
机房新增设备均为用电设备,在操作使用过程中有可能发生触电事故。引发触电事故的主要原因有:用电设备不符合安全要求或维修不良导致防触电装置失效,如设备无保护接地(零)或接地不规范,接线端子而无防护罩,电气线路、插头、插座等老化、绝缘层损坏、失效等原因造成触电事故。作业人员缺乏安全用电知识,如设备维修时未确认是否已切断电源,私接、乱拉临时用电线路等可造成触电事故。违章指挥、违章作业,如非电工人员或无证维修、接装电气装置,电工作业时违反电工安全操作规程,不按安全要求穿戴劳动防护用具等可造成触电危害。
(2)雷电
建筑物若防雷设计不合理、施工不规范、接地电阻值不符合规范要求,则雷电过电压在雷电波及范围内会严重破坏建筑物及设备设施,并可能危及人身安全乃至有致命的危险。建筑物内导体遭受雷电感应时,金属部件之间会出现电位差,使人身遭受电击。雷电波沿输电线路、管道及电缆线路侵入建筑物时,电气设备可能因高冲击电压被击穿烧坏,还可能引起短路、反击而导致火灾事故的发生。机房信息系统等弱电系统遭受雷击电磁脉冲的干扰时,电源线路、信息线路等均会产生过电流或过电压,损坏电子设备,导致系统的瘫痪。
(3)静电
计算机网络长时间运行过程中积累的静电,可产生静电放电火花,可使作业人员遭受静电放电的电击而引起坠落、摔倒等二次事故;或造成电子设备损坏,影响系统的正常运行。
3.容器爆炸
屏蔽机房或重要机房消防系统大多采用七氟丙烷气体灭火系统,需使用灭火剂气瓶,气瓶属于压力容器。气瓶使用时可能发生爆炸,主要原因有气瓶的材质或加工的缺陷导致气瓶爆炸;由于保管不善,气瓶瓶体受腐蚀破坏,造成机械性能降低、承载能力不足而导致气瓶爆炸,在七氟丙烷检修、检测过程,由于操作失误等原因,国内也有发生气瓶爆炸事故的相关报道。
4.中毒、窒息
消防系统使用的七氟丙烷遇高温时会产生毒性气体,气体灭火系统启动后,七氟丙烷气短时间内迅速充满整个机房,若气体灭火系统因系统故障、操作失误、火灾触发等原因启动时,机房内作业人员未及时撤离或发生火灾时抢险人员闯入且未佩戴呼吸器等防护用品,都有发生中毒、窒息的危险。
5.噪声
机房设备(大多为空调系统)运行时存在一定的噪声,在以上作业场所若无良好的降噪和防护措施,工作人员长期暴露在噪声环境中,有可能引发噪声职业危害。
二、物质危害特性分析
七氟丙烷(HFC-227ea、FM-200)是无色、无味、不导电、无二次污染的气体,具有清洁、低毒、电绝缘性好,灭火效率高的特点,其环保性能明显优于卤代烷,是目前为止研究开发比较成功的一种洁净气体灭火剂。七氟丙烷灭火是采用全淹没灭火设计,施放灭火时,以化学灭火方式为主。在设计浓度的范围无火情的状态下内对人体没有损害(标准一般是9%,七氟丙烷无毒性反应浓度:NOAEL浓度为9%)。当浓度达到10.5%(七氟丙烷有毒性反应浓度:LOAEL浓度为10.5%)以上时,不适的感觉就会出现,时间长了,还会有生命危险。火灾时,七氟丙烷在高温下分解产生的分解物主要是灭火剂中的氟,在有氢元素存在的情况下会产生具有辛辣气味的氟化氢(HF),即使其浓度很小,也会给人造成很大程度的不适和伤害。这种分解产物的多少取决于火势的大小和七氟丙烷接触到火或受热面的时间长短,若灭火剂浓度积累很快达到灭火浓度,那么火很快被扑灭,分解物也就很少,也会很大程度减少对人员的危害。
三、安全评价中常见问题及预防控制措施分析
结合上述主要危险有害因素辨识及七氟丙烷灭火剂危害特性分析,并参照《电子信息系统机房设计规范》(GB50174-2008)、《气体灭火系统设计规范》(GB50370-2005)、《建筑物电子信息系统防雷技术规范》(GB50343-2004)等标准、规范要求,列举了电子信息系统机房在安全评价中常见的问题,并对采取的预防控制措施进行分析探讨。
(1)建筑结构方面
在评价中,部分项目电子信息系统机房的耐火等级低于二级,且装修采用易燃、可燃材料。根据标准要求,电子信息系统机房的耐火等级不应低于二级;当A级或B级电子信息系统机房位于其它建筑物内时,在主机房和其他部位之间应设置耐火极限不不低于2h的隔墙,隔墙上的门应采用甲级防火门。主机房的顶棚、壁板(包括夹芯材料)和隔断应为不燃烧体,且不得采用有机复合材料。
在屏蔽机房建设项目中,由于对屏蔽性能的技术要求,部分项目屏蔽门未向疏散方向开启,或者屏蔽门过重,门安装后发生变形,使作业人员在屏蔽室内手动开启屏蔽门非常困难,一旦发生事故,无法保证人员有效撤离。标准要求,机房门应向疏散方向开启,且应自动关闭,并应保证在任何情况下都能从机房内开启,对于设置屏蔽门的机房,定期对门状况进行检查,发生变形及时调整,并定期组织作业人员进行演练,确保熟练屏蔽门开启方式,对于特殊开启方式的应在门上张贴开启屏蔽门操作方法,确保应急逃生。
(2)防雷、防触电方面
根据资料显示,在各种灾害中,雷击对机房的危害最大,雷击造成的过电压会致计算机系统设备损坏甚至系统瘫痪。危害主要两种形式:直击雷、感应雷。部分项目未采取有效的防雷措施。主要预防控制措施为:在电源系统设置按层层防护、分级泄流的原则设置3级电涌过电压保护器;在各种设备的信号线进线端口和信号线外引端口应设置信号电涌保护器;为防止雷电电磁脉冲,所有与建筑物组合在一起的大尺寸的金属件,包括走线架、机架、金属通信管道、金属门窗等,都应与接地系统相连,形成等电位连接。一般防雷接地电阻要求小于10Ω,电气接地电阻小于4Ω,当采用联合接地方式时,接地电阻小于1Ω。对于防触电主要应对措施为设置漏电保护器及做好系统接地。
(3)七氟丙烷灭火系统方面
七氟丙烷灭火系统的应用带来两项新的危险有害因素,七氟丙烷气瓶的爆炸及作业场所中毒、窒息。
现场检查中,较常见的问题为采用管网式七氟丙烷气体灭火系统时,未同时设置两种火灾灭火探测器,火灾报警系统未与灭火系统联动,在消防控制室无相应信号控制面板,且无法对灭火系统的启动、停止进行控制。预防控制措施为:为防止误喷并及时采取措施,采用管网式洁净气体灭火系统和高压细水雾灭火系统的主机房,应同时设置两种火灾灭火探测器,且火灾报警系统应与灭火系统联动;灭火系统控制器应在灭火设备动作之前,联动控制关闭机房内的风门、风阀,并应停止空调机和排风机、切断非消防电源等。
另一问题为七氟丙烷灭火系统未经消防检测部门定期检测,国内关于七氟丙烷气瓶爆炸的案例很多,为确保系统灭火性能的可靠性及气瓶使用的安全性,机房设置的七氟丙烷灭火剂及设施应采用经消防检测部门检测合格的产品。
在机房预防中毒、窒息事故方面,通常存在两个方面问题:一为设置七氟丙烷灭火系统机房内未设置排风系统;二为未配置专用空气呼吸器或氧气呼吸器。排风系统主要考虑到事故排风,即发生火灾灭火后排出七氟丙烷及分解产生的有毒的少量氟化氢,排风系统建议按规范设置并在机房防护区外设置手动控制开关,便于人员进入前事故排风。
对于设置七氟丙烷灭火系统的机房是否配置专用空气呼吸器或氧气呼吸器的问题,《气体灭火系统设计规范》要求为宜,《电子信息系统机房设计规范》要求为应。根据标准要求,机房防护区灭火设计浓度宜采用8%,防护区实际应用的浓度不应大于灭火设计浓度的1.1倍,设计喷放时间不应大于8s。若为正常设计设置,防护区实际应用的浓度不会大于9%,即不超过七氟丙烷无毒性反应浓度9%,在这种浓度设计下及火情较小瞬时灭火不产生高温情况下,误喷或应急灭火时,机房内的七氟丙烷的浓度均不会高于9%,七氟丙烷不会因高温发生分解,原理上配置专用空气呼吸器或氧气呼吸器意义不大。但有时为确保灭火效果,可能超过标准要求设置灭火设计浓度,会导致机房浓度超过七氟丙烷有毒性反应浓度10.5%,同时,火情较大时,七氟丙烷自动灭火系统释放控制火情后,应急抢运重要设备或储存装置时,进入机房内时,也应考虑七氟丙烷分解产生一定量氟化氢的危害,所以综合来看,配置专用空气呼吸器或氧气呼吸器是一种比较保险的技术预防控制措施。
(4)噪声预防控制措施方面
由于一般机房为无人值守,巡视值班,巡视人员接噪时间较短,一般噪声问题不是很突出。但在机房设计及设备采购时,仍应优先设计及选用低噪声设备,最大限度的降低噪声职业危害。
参考文献
关键词:电子政务;信息安全;缺陷;保障机制;管理;法规
中图分类号:TP309.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3044(2008)29-0511-02
Discussion of E-government System Information Security Mechanism
ZHANG Hong-jiao
(Soochow University Politics and Administration College, Suzhou 215006, China)
Abstract: As one of the most important part of government information project, e-government in China is in a prosperous stage. Because the information about government is sensitive and secret somehow and based on Internet platform, it is vital to guarantee information security in e-government system. Network techniques, applications, users management and legislation are involved in how to guarantee information security, and to set up a comprehensive, normative and executable security mechanism is necessary.
Key words:e-government; information security; defect; security mechanism;management; legislation
1 引言
近年来,以互联网技术为承载主体的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引发了一场深刻的生产和生活方式变革,极大地推动着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作为信息高速公路五个应用领域中的首要应用,电子政府/电子政务在全球范围内受到广泛的重视,政府上网、政府工作电子化势在必行,政府信息化已成为经济信息化和社会信息化的前提,电子政务将是未来国家核心竞争力的重要因素之一。
所谓电子政务是指政府机构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在组织机构管理和服务职能实现上突破时间、空间和部门分隔的限制,形成精简、高效、廉洁、公平的政府运作模式。电子政务模型可简单分为两方面:部门内部的网络办公平台和各部门与社会各界之间的网络信息沟通平台。因此,电子政务实施过程中的首要问题,便是如何保障信息安全。如果信息安全不能得以保障,轻则影响电子政务信息系统正常功能的运转,重则破坏政府的公众形象甚至对社会的团结稳定产生危害。
2 电子政务常见信息安全漏洞及受攻击方式
虽然实际使用的电子政务信息系统各异,但总体上可基本分为以技术为核心建立的开放与共享的应用平台、以及以业务为核心的各项业务系统。因此,可能出现的安全隐患也分为技术性缺陷和管理或使用式缺陷。
2.1 技术性缺陷
1) 基础网络:首先,无论是有线还是无线网络,其通信线路如电缆、微波等,都易遭物理破坏,或易被搭线窃听,或易遭截获、监听等。其次,网络拓扑结构设计不合理或缺乏可扩展性,很可能一个结点遭破坏导致整个系统瘫痪。
2) 操作系统和数据库:目前所使用的计算机网络操作系统,多偏重于考虑系统使用的方便性,其结构和代码设计相对在系统的安全机制上考虑还不够精细,或多或少存在些安全漏洞。数据库管理系统基于分级理念对数据库进行管理,同时数据库管理系统的安全必须与操作系统的安全相配套,这样系统的安全又出现一些不稳定因素。
3) 应用平台:为便于在应用层面进行定期维护或升级,在开发电子政务信息系统的应用功能时,往往有可能留有所谓的“后门”,一旦被非法人员发现,破坏性有可能波及整个系统。
2.2 管理或使用式缺陷
1) 身份和口令:简单的用户名加口令的验证方式极易导致合法身份被冒用,采用静态口令也很容易在日志记录中被窃取。内部用户身份级别如划定不严格将会导致信息使用级别的混乱。
2) 资源管理:内部用户使用资源时,重要文件不加密,或将重要信息进行长期共享,传递信息时无身份认证,电子邮件大量群发等缺乏信息保密安全意识的资源管理行为,是常见的人为过失。
3) 制度法规:网络信息安全法规目前尚未健全,尤其在涉及到政府各部门横向信息交流时的安全约束机制尚有缺失。多见行政规定代替法规,但缺少统一标准,又大多不全面细化,难起到真正监管电子政务信息系统安全的作用。
正因为以上的安全漏洞,电子政务信息系统常遭受的攻击方式有监听和截取信息包、搭载木马程序、扫描端口、占用服务器带宽、破坏数据完整性、盗用账号等,近年来还有一种新动向,即直接在网络上假冒政府或某些职能部门的名义开设网站,以牟取非法利益。
3 电子政务信息安全保障机制
根据以上分析,电子政务信息安全的保障,不是简单的一项措施,而需形成贯穿于系统的设计、运行和管理全过程的整套机制。具体可从以下几个角度予以实施:
3.1 前瞻性安全规划
由于电子政务信息系统的特殊性和敏感性,在从技术角度设计系统的同时,必须将安全保障技术纳入整个系统内,并且要对将来可能发生的软硬件环境变化做出预测,长期规划,留有足够的扩容和升级空间,避免基础隐患。
3.2 系统运行环境安全
1) 网络分级隔离:外网与内网和专网进行物理隔离,内网与专网、外网与Internet之间则采用逻辑隔离。内外网间必须安装防火墙,根据各种过滤规则来判断网络数据是否能够通过防火墙,用以加强网络之间访问控制、防止外网用户以非法手段进入内网、保护内网中的特殊网络互联设备,既防止外来的入侵,也阻止局域网内部重要信息的泄露。内外网之间的通信则采用异步高位加密机制,可以保证内外网的通信安全。
2) 网络设备和软件:选用高带宽网络和高性能服务器。配备加密设备,使得数据以密文形式在网上传送,保证数据的机密性与完整性。在安装防火墙的基础上,辅以入侵检测系统,用于实时监控和记录具攻击性的信息代码在进出网段的所有操作行为,并按制定的策略实行响应(阻断、报警、发送电子邮件等),从而防止网络的攻击与犯罪行为。安装正版操作系统或源代码对政府开放的操作系统,坚持日常维护和记录,及时更新、升级病毒库;使用安全扫描工具定期检查系统漏洞和配置更改情况,及时安装系统补丁,堵塞系统漏洞。
3.3 用户应用安全
电子政务中,由于管理和使用不当造成的安全问题愈七成,因此加强人员对系统使用的安全意识,尤为重要。首先在系统投入使用前,必须对所有人员进行技术培训;其次,在使用过程中,也应有针对性的就系统变更等问题与工作人员进行双向交流。其它还需特别注意的地方有:
1) 管理员职责:管理员账户本身最易受到黑客攻击,定期更换账户及密码,是提高安全性的有效措施。同时,尽量不开放Guest账户,对其他用户严格划定访问权限和资源使用权限;定期检查用户IP地址范围,用户使用系统的频率和内容;发现异常及时封锁IP或相应用户账号。
2) 普通用户:在内部子网中不应开放共享目录。如有经常交换信息需求的用户,在共享时必须加上必要的口令认证机制。现在更为常见的方式是给用户配备USB安全密钥或者经第三方CA认证,可用来进行数字签名和验证签名,确保通讯双方的真实身份,兼具真实性和不可抵赖性,保障政务的安全传送和处理。
3.4 数据安全
妥善保管进行数据存储的各类介质,如光盘和移动硬盘等。要防盗、防损、防灾。废旧存储介质要特别加强管理,必要时应予以销毁。每日进行系统的安全备份,除本地备份,还可添加远程备份方式,必要时进行纸质备份,务必使系统在出现问题时能迅速恢复到原有状态或及时调出数据。
3.5 法规监管
再完美的电子政务信息系统也可能出现内部使用的疏忽或遭受外来的恶意攻击,只有将网络技术和网络法律法规结合起来,并与国际立法规则相兼容,才能在发生问题后有法可依。建议制定专门的电子政务信息系统安全法。一是用以规范电子政务中的信息安全技术范畴,二是对破坏电子政务信息安全的行为如何处罚要从法律意义上制定专门的规定。
4 结论
电子政务信息系统的安全保障不但要从实现技术入手,更要与系统在政府工作中的重要地位相呼应,保证其先进性和可扩展性;要进行深入调研和长远规划,必须能够适应网络的快速发展变化。根本上还需要国家的司法支持和参与人员管理意识的增强。保障了电子政务的安全,才能保障政府信息化的顺利推进。
参考文献:
[1] 覃正. 中美电子政务发展报告[M]. 北京: 科学出版社, 2008(5).
[2] 国家信息安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国家信息安全基础设施研究中心. 电子政务总体设计与技术实现[M]. 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3.
[3] 樊博. 电子政务[M]. 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 2006(6).
[4] 褚俊,苏震. 电子政务安全技术保障[M]. 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4(3).
[5] 苏玉召,赵妍. 计算机网络信息安全及其防护策略的研究[J].计算机与信息技术,2006 (5).
[6] 王海涛. 电子政务中的安全问题[J].佳木斯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 (2).
关键词:计算机;云存储;数据迁移
中图分类号:TP333
同传统的虚拟化信息储存网络硬盘中,可以窥见信息存储之于计算机应用有多么重要的作用。在单个的存储环境之下,数据间要实现有效传输,对云存储的需求也在加大。数据之间,要想从完全虚拟化的场景中走出来实现高度动态的存储,就必须对其数据迁移进行详尽分析。
1 计算机云存储数据迁移的要求
云网络的连接功能,是数据迁移中,面临的首要挑战。数据迁移中的网络来接,是实现企业与云数据间快捷切换的有效途径。从其操作模式和格局来看,云数据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并不能完全实现数据的迁移的有效传输,同样的,对于网络连接能力的高低和本机的网络状况以及内部网络的安全现状必须实施仔细的分析。
数据云迁移在实现企业与云供应商之间数据的有效传输上,对于企业的核心数据以及一些不允许复制或者依靠其他方式迁移的数据,在云端,还必须实施安全防护和采取敏感措施防止秘密外泄。在实现企业数据迁移时,要以满足不同企业的要求,进行数据的传输迁移和链接选择。满足一般企业的相关要求时,云迁移供应商可通过人工模式满足一般企业的数据传输和迁移要求。
2 数据迁移的实现方式
云迁移工具的使用,是数据库到结构化数据使用中数据分析工具及迁移问题有效解决的必要措施。数据迁移工程中,数据的筛选和数据的转换,都是相当重要的问题。搭建云平台,实现应用程序和系统数据的兼容性,在后台使用中,对数据库的容量进行详尽的把握。
同传统的网络硬盘相比,云存储实现数据迁移是从其战略定位上来分析的。比如说金山快盘,全球首创的云桥设计、云相机等功能降低了普通用户的使用门槛,以其快速、安全、易用、实用的特性赢得了用户青睐,利用无需数据线即能实现跨平台同步数据迁移。
比如说数据迁移方案,使用表空间迁移。将表空间的元数据导出,和数据文件一起,复制到新库。执行元数据导入。一般来说,整个导入导出的数据量不到5M。速度相当快,但使用限制比较多。
导出时间:1分钟
导入时间:3分钟
导出文件:60M + 数据文件1.5G
3 数据迁移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云存储的优势很多,但是,在使用过程中,不能忽略它的劣势产生的消极作用。云数据存储中的主要问题就是对其性能的考验。就连计算机IT行业的专业研发人员,也不能完全消除其性能这个瓶颈问题。首先是从宽带到web的连接中,对宽带性能的考验。网速对宽带性能的约束是最主要的,用户选择的宽带服务水平与其网络服务供应商的网络设备的性能,都会使云存储的速度较慢。
同本地存储和网络磁盘存储相比,使用本地存储复制两千兆字节的数据需要花几分钟,而对于云存储,同样的操作可能需要花几个小时来完成。云数据中心本身提供的性能以及整个网络的性能都会对云存储的速度设限。整个网络的性能,还受来自其他客户的web流量、共享基础设施和转移到远程数据中心的数据量,都会使云存储同其他丧失同本地存储和网络磁盘存储等量的价值。解决此种问题的主要原因是,以本地存储和云存储共用的双存储模式,实现远程用户或者分公司用户访问的异地访问记录。
安全问题,是云存储数据中,实施有效管理的重要考虑内容。尽管大多数云存储都提供VPN、加密或者其他的安全措施,但是,通过登录凭证就能通过任何网络端点实现数据迁移,也是比较常见的内容。尽管这不是云存储本身的问题,而是同大多数云存储设备相同技术的来接模式在其作用。其安全威胁和拦截威胁也在进一步加大。
采用安全性数据转移方案,除了云供应商的努力外,还要是实施监控功能。这要求使用云存储的用户必须谨慎考虑潜在的安全问题,并且部署适当的安全技术(例如额外的加密层或者两步骤身份验证),实施加密处理。
数据所有权问题,是云存储甚少考虑的问题。因为云存储的理论渊源是本地存储,IT专业人员对数据具有绝对的控制权,但是当数据迁移以后,数据中心根本就料及不到数据迁移的地点,未经授权的个人访问数据情形就会发生。在对其服务性质进行管理时,只能依靠专业人士制定的服务水平协议(SLA)来确定数据的状态。在停机事故发生后,云存储供应商来重新建立对用户数据的访问连接,就无法维持正常的工作。
从云存储的缺点进行了上述分析,对其可行性也进行了相关探究。建立在适当规划基础上的云存储设备,是当今企业最有利的信息化工具。他的逻辑性应用能够实现远程用户和移动用户建立文档、电子表格和其他文件的协作共享。 因为云存储的备份方案,对于一些计算机灾难事件,可建立迅捷化恢复方案保护数据免受自然灾害或者设施故障的影响。对于企业而言,还缺少备份替代。
4 服务商之间数据迁移的成功实现
因为云储存在实现供应商与企业间数据传输迁移的高端化服务场景中,有许多优缺点,不可避免的会遭遇到企业的不满意服务现象,这也是企业当前普遍遭遇到的问题。目前的云数据迁移,要实现更换迁移,还必须实施措施实施防护。
比如说:一客户换了邮件服务商,邮件的转换问题――问一家企业原来使用35企业邮箱,后来因不满意客户端是imap收信系统,想更换263供应商,实现邮件搬家,如何实现快捷化省时工程。可根据企业规模和资本,实施有效地服务器传输设备以规避数据迁移风险。根据数据量实施云存储迁移。
关于云终端故障处理方法则在云终端的登陆界面开机密码,隶属于windows 系统的内部密码,一旦设置。可以更改。但是一旦忘记密码,网络厨师化就会失效,就会影响云储存的正常使用。云登陆界面的MA地址的修改,会影响云终端的网络访问,密码一旦修改,操作界面就会相应的出现问题。
计算机云存储中数据迁移情况分析,很大一部分得益于云存储技术。同“超级计算机”相比,云存储处理技术通过数据迁移,由分布式处理和合并时处理以及网络计算收纳箱综合性技术,透过网络计算处理自动化程序自动分拆成无数较小的子程序,最终经由云服务端的系统处理将数据系统传导给用户。当然了。这在一定程度上,是个相当抽象化的概念,但同时又涵盖了云存储的价值和使用规程,比如说皆用广域网和互联网的结构互动,实现云存储的公用。就局域网来说,除了明确的知道其型号和配置外,对于交换即、端口、路由器和防火墙以及系统服务器中安装的操作系统和软件,他们之间采用的连接线缆等等,都要综合考虑。换言之,互联网和广域网云存储,正是只需要了解到接入网(运营商)用户名和密码,就能轻易实现数据的迁移传输。在现有的网络服务中,云存储的功效,就是无论在何时何地,只要通过简单的网络接入线缆和一个用户、密码,就可以接入互联网和广域网。在长项网络服务带来的足够便利的同时,通过应用软件或者应用接口,为用户提供一定类型的存储和访问服务。
5 结束语
云存储技术是计算机发展过程中的一项重要技术,其中数字迁移是从完全虚拟化的场景中走出来实现高度动态存储的必然条件,因此就必须对计算机云存储数据迁移进行详细的研究。对云存储中数据迁移的分析,主要是为了实现云供应商和企业间有效运作。
参考文献:
[1]孔兰菊,李庆忠,李晓娜.一种SaaS交付平台的多租户数据迁移策略[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2011(11):58-59.
[2]宿培成.关于计算机云存储中数据迁移的分析[J].信息安全与技术,2012(5):164-165.
[3]秦秀磊,张文博,王伟.面向云端Key/Value存储系统的开销敏感的数据迁移方法[J].软件学报,2013(6):225-2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