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3-10-26 11:28:58
序言:写作是分享个人见解和探索未知领域的桥梁,我们为您精选了8篇的大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样本,期待这些样本能够为您提供丰富的参考和启发,请尽情阅读。
一、大众传媒对大学生思想政治素质教育的积极影响与消极影响
1.从积极影响方面来分析
传统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施极大地制约了大学生思想政治素质的有效提升,不利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更好地开展。但是,近年来兴起的大众媒体中包含着丰富的信息,这些信息既可以为大学生提供丰富的文化知识,也可以为大学生思想政治素质教育提供丰富的素材,这在相当程度上弥补了传统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载体的不足,缓解了以往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单调、乏味的问题。尤其是大众媒体所关注的一些社会生活中的热点问题,这不仅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丰富的现实教育素材,而且对大学生思想政治素质的全面提升大有助益。同时,教师可以在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中,充分利用大众媒体的平台不断充实教育信息,开阔学生的教育视野,提升大学生思想政治素质教育的实效性。另外,大众媒体改变了大学生固有的思想政治教育方式,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施提供了多种多样的选择,极大地提升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多样性和灵活性。传统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开展所采用的教育方式比较落后,一般只是采用上课的方式或者开展讲座、会谈等方式,在教育的过程中忽略了受教育对象自身的特点,没有关注受教育者的不同需求,教育的实施更多是以教师的教育需要为出发点和落脚点,教师与学生之间缺乏平等交流,教育的实施效率比较低。而大众传媒为大学生思想政治素质教育提供了崭新的教育方式,通过大众传媒,尤其是网络传媒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素质教育,可以极大地激发大学生参与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的兴趣,增强教师的亲和力,为教师和学生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提供了广泛交流的平台,拉近了教育者和受教育者之间的距离,促进了大学生思想政治素质教育的高效开展。
2.从消极影响方面来分析
大众媒体传播的方式与内容的日益复杂,在一定程度上干扰了大学生思想政治素质教育的实施。应该说,近些年来我国的大众传媒业获得了长足发展,大众媒体数量日益增多,其中包括各个层次的电视台、不同类型的报纸杂志、种类繁多的省市电视台以及形式多样的网站等。一方面,虽然大众媒体的数量增长很快,但是大众媒体的质量却良莠不齐。如一些媒体为了追求关注度,将低俗的内容进行传播,这些低俗不良的媒体传播内容,在客观上对大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教育带来了很大的负面影响。另一方面,大众媒体的市场化倾向严重弱化了大学生思想政治素质教育的实效性。自从我国实行市场经济以来,大众媒体也以市场化作为发展方向,在市场竞争日趋激烈的背景下,大众媒体的一些不良倾向也逐渐显现出来,一些不良媒体为了迎合市场需要,获取更大的利益,吸引观众,不惜用一些不良的信息、低趣味的节目哗众取宠,以此作为扩大发展的手段。在这样的状况下,一些虚假新闻、人为的负面炒作等不好的内容屡禁不止。一些大学生在这样的媒体环境下,思想产生了变化,这不仅对大学生的思想健康产生了影响,同时对有效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素质带来了非常大的消极影响。
二、解决大众媒体对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素质教育消极影响的对策
1.提升大众媒体从业者的职业素质
从现阶段的情况来看,我国大众媒体从业者的专业知识是比较丰富的,专业能力也是比较强的。但是,现阶段我国大众媒体行业对从业者的职业道德教育显然是不够的,一些从业者职业素质不高的情况比较突出。尤其是在市场经济背景下,一些大众媒体的从业者也把实现经济目标作为从业的重要目标,他们在经济大潮中迷失了方向,缺乏社会责任感,没有坚守职业道德底线,这对大学生思想政治素质教育是非常不利的。因此,要改变这种状况,就需要大众媒体的相关主管部门重视培养大众媒体从业者的职业素养,教育大众媒体从业者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完善职业道德体系建设,增强大众媒体从业者的社会责任感,加紧制订有利于提升大众媒体从业者整体素质的职业道德规范,加强大众媒体从业者的队伍建设,保证大众媒体为净化社会环境承担应有的责任,以此推动大学生思想政治素质教育的更好开展。此外,还要重视对大众媒体从业者进行定期培训,通过有效培训提升大众媒体从业者的职业素质。
2.学校与家庭要形成合力
[关键词]思想政治教育 大学生就业 素质培养
随着近年来高等教育大众化进程的大力推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和职业生涯规划在在引导政治方向、激发学生精神动力、塑造学生个体人格和调控学生品德行为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在当前的就业形式下,大学生的就业指导在各高等院校迅速展开,在就业指导工作方面,必须注意加强大学生的思想教育,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念和积极的人生态度,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提高综合素质。
一、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现状与就业形势分析
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已经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和高校的高度重视,就业难的原因是复杂的,当前思想政治教育与大学生就业素质的培养存在脱钩的现象,思想政治教育对大学生就业素质的培养重视程度不够。一是群体自我发展机制不健全。主要表现为群体自我管理上的制度不规范、自我教育上的主动性不够、自我服务上的能力不足等。如一些大学生社团还没有建立较为严格或科学的群体规范和管理制度,有的虽然有一整套行为规范和管理制度,但在实际中并没有去严格执行。二是大学生群体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机制不完善。思想政治教育对于一些大学生群体的形成、发展及变化情况不了解或了解不及时、不全面,一些群体对思想政治教育的具体要求不了解,思想政治教育者能力素质上的不适应。为此要从各方面关注思想政治教育与大学生就业素质培养的问题。
二、思想政治教育在大学生就业素质培养中的作用
1.思想政治教育有助于提高大学生的就业能力和综合素质。这是大学生成功就业前提和基础,通过思想政治教育可以激发大学生就业的忧患意识,让大学生认识到职业生涯规划的重要性,提前进行知识能力准备,建立合理的知识结构,培养科学的思维方式。锻炼较强的实践能力,避免出现因目标不明确、所学专业限制、动手能力低下等导致就业难同题。通过思想政治教育还可以有效激发大学生的创造欲望,提高大学生的创新意识,通过典型示范、相关素质培养鼓励大学生自身创业.开辟大学生成功就业的新思路和新途径。
2.思想政治教育有助于大学生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转轨时期,部分大学生在道德上的自我意识越来越强,个人主义的价值取向日益突出,诚信意识、法制意识淡薄。反映在就业过程中,更改学业成绩、获奖证书造假、随意毁约等现象时有发生,还有部分毕业生走上工作岗位后,随意跳槽,泄露单位的商业秘密,给用人单位造成很大损失。这些行为极大地影响了大学生的公众形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应该针对大学生的这些现象对他们进行道德品质教育,主要加强传统美德教育、社会公德教育、职业道德教育,使大学毕业生走上工作岗位后能爱岗敬业,为他人做出表率。
3.思想政治教育有助于培养大学生科学的思维方式。
三、如何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1.需要社会各个方面的配合。大学生就业是关系着家庭、学校、社会的重问题,要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首先,家庭要发挥好基础教育作用。家庭教育对一个人的发展起着很重大的影响,父母的文化程度、职业类型、思想意识、价值观念往往影响着孩子的价值观念和就业选择。作为家长,应该首先摆脱传统思想的束缚,认清形势,与时俱进,要帮助子女确立适合自身发展、符合自身兴趣爱好、契合社会实际需要的就业目标,教育子女适时调整就业期望值。其次,学校的就业思想政治教育主体要拓宽到高校的每一位就业工作者、班主任、专业任课教师身上。鼓励这些主体利用不同渠道向学生宣传国家就业政策、分析整体就业形势及专业就业形势,引导学生面向基层就业.树立良好的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再次,社会在一定程度上应承担起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责任。要宣传自愿到基层到祖国最需要地方建功立业的优秀大学生,要树立艰苦奋斗、独立自主、勇于竞争、敢于创新的创业典型。要弘扬在平凡岗位上甘于奉献、爱岗敬业、创造不平凡人物的典型事迹。要营造整个社会诚实守信、脚踏实地、互助合作、勇于奉献的良好氛围。
2.重视大学生群体的正面作用。大学生群体的正面作用主要是指通过群体的教育、管理等活动去正面影响群体成员的影响。大学生群体的正面作用容易为思想政治教育者和大学生个体所理解和掌握,因而群体的正面作用的发挥很充分。同时重视大学生群体的负面作用,就是要重视发现并尽量克服这种负面作用,而这不仅有利于进一步增强大学生群体正面作用的效力,而且有利于提高大学生群体思想政治教育的覆盖面和有效度。
3.促进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大学生群体发展和大学生群体思想政治教育中存在的问题,有的是因为理论认识不清或不到位,有的是因为理论上的认识没有有效地转化为对实践的指导等,这些都反映了大学生群体及其思想政治教育在理论与实践上的相脱节。优化大学生群体思想政治教育,必须要逐步改变这一脱节现象,一方面要用理论去指导实践,另一方面在实践中不断地深化和完善理论,并不断地用新的理论去指导新的实践。促进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运用思想政治教育学的大学生群体理论来指导大学生群体的发展实践。运用思想政治教育学等学科理论来指导大学生群体思想政治教育的实践。运用当前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来指导大学生群体思想政治教育优化的实践。
在科学的思想方法的引导下,从社会的各个方面出发,重视学生自身主观能动性的发挥,不断的加强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高大学生的素质,为今后的工作有一个好的开始。大学生的就业问题在高水平的思想政治教育的背景下会不断的进步。
参考文献:
[1]黄朗,黄含.用科学发展观构建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和谐环境,河南社会科学,2009,(1).
一、伴随着全球化的发展,思想政治教育革命也已到来,意识形态多元化、文化多元化对当代大学生产生了深远影响
目前大学生的思想政治现状主要有以下几个特征:
1.大学生整体上具有良好的政治素养,但是因为缺少社会经验面对问题容易以偏概全以及受到言论的左右而缺乏清醒的认识和冷静的分析,甚至有极端的想法和做法。比如在对待抵制日货的问题上认识不够全面,盲目跟从。
2.互联网作为现在及未来大学生生活中的重要部分,传达大量的信息,这些信息有正面的也有负面,大学生的价值观仍不完整坚定,部分人受西方思想的影响,“以自我为中心”,“享乐主义”日益严重,集体主义、无私奉献等传统的良好品德越来越被轻视。因为历史原因我国社会处于转型期,新的适合社会潮流的思想未完全确立,在西方社会思潮的冲击下,大学生对两种价值观念没有找到新的平衡点,没有形成自己正确的价值观。
3.注重知识、能力、水平的提高,忽略道德品质的提升。大学生在学校的教育中重视专业课而忽视自身思想政治及道德品质的提升。参加思想政治教育活动不积极、不主动,甚至排斥并认为没有必要。
4.心理健康问题日益突出。由于现在大学生多为独生子女,在受挫折能力及心理承受能力方面较差,并且面临学业、就业、经济上的负担。大学生的思考能力、学习及工作效率随着焦虑及压力的增大,心理健康问题也影响着其思想政治水平的提升。
二、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对策及建议
1.深入开展社会实践,以实际为依托,让大学生亲身感受到,在现实中形成自己的正确判断。提升自身的综合素质,尤其是承受挫折的能力。展开多种多样的社会实践活动,将理论与现实相结合。组织大学生参加社会调查,生产劳动,志愿服务。让大学生在实践中认识到自己能力的欠缺以及事物的两面性,开拓自己的眼界,增长自身的才干,了解社会以及国情,立足的现实,将自身的想法与实践相结合并且实现创新。
高等学校要把社会实践纳入学校教育教学中去,规定学时和学分,提供必要经费、场所、建议及指导。让大学生在劳动中增强自己的劳动技能及人际沟通的能力,加强自己的心理素质,并在实践中增强自己的集体荣誉感,以及助人为乐的奉献精神。高校应重视社会实践基地建设,不断丰富社会实践的内容和形式,提高社会实践的质量和效果,积极探索和建立社会实践与专业学习相结合、与服务社会相结合、与勤工助学相结合、与择业就业相结合、与创新创业相结合的管理体制,使大学生在社会实践活动中受教育、长才干、作贡献,增强社会责任感。
2.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要靠家庭及社会的熏陶。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需要学校的教育、家庭的熏陶和良好的社会环境相结合。如今的社会以及网络宣传中有夸大消极的新闻,如:老人摔倒赔偿事件使越来越多的人不敢再助人为乐,唯恐惹祸上身,对大学生及整个社会环境造成了消极影响。同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一样,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也是一项民心工程、社会工程、系统工程,需要学校、家庭和社会密切配合,需要全社会大力支持。高等学校是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阵地,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哲学、社会科学课程负有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职责,其他各门课程也都具有育人功能,所有教师都负有育人职责。要把思想政治教育融入到大学生专业学习的各个环节,渗透到教学、科研和社会服务各个方面,贯穿到教育教学的全过程。同时,全社会都要关心大学生的健康成长,支持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特别是各种新旧媒体的宣传,一部好的作品或者节目可以造成很大的社会影响,引起大家的共鸣。比如当年《士兵突击》的播出就对整个社会以及大学生产生了对军队的向往,对军人的敬仰等积极向上的影响。
3.多学习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在我国传统的文化中有许多与现在的社会伦理要求是一致的。大学生在学习以及参与传统文化、民俗文化活动的过程中,也是参加了一场思想政治的熏陶。如今各地方都在积极探索自身优良的文化传统,如端午节赛龙舟、中秋节登高、清明节祭祖等一系列活动,可以使大学生亲身感受我国爱国主义的传统及中华民族的孝道。这都是思想政治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4.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自身的能力。目前一些高校教学手段较单一,教学内容枯燥,难以抓住学生的眼球。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必须具备合理的知识结构,学识渊博,涉猎广泛,注意知识的更新。运用现代教学手段,融入新的教学内容,与时俱进。为了使思想政治教育充满“人性化”,充满“趣味性”,首先,教学形式做到新颖。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新颖的教学形式可以提升兴趣,大学生需要“接地气”的教育。严肃的思想政治理论课也可以借助教育对象喜闻乐见的形式进行,运用一些故事性强的历史事件、现实生活中与理论联系紧密的重大事件等,以理服人、以情动人,使学生自觉把思想政治理论知识和社会实践结合并内化。其次,发挥学生的课堂主动性。对大学生特别是“90后”大学生,要改变传统的简单灌输的教育方式,改变以“教师”为主体的课堂教学模式,应该让学生占主导,教师和学生互教互学,并形成一个真正的“学习共同体”。这种有合作的教学活动,才是真正科学的有效的教学活动。
摘 要:当前,随着社会世情、人类情感不断发生变化的环境中,因而高校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途径也需要进行与时俱进的转变及突破。针对当前高校学生将宿舍作为主要的学习生活场所,高校需建立以宿舍为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阵地,充分发挥与挖掘宿舍的功能性,以提高对高校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在此,本文将分析高校开展思想政治教育进宿舍工作的必要性,进而深入探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进宿舍的新途径。
关键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学生宿舍;途径
为响应十报告提出的从人文关怀、心理疏导视角来革新思想政治工作号召,我国高校也需要转变传统思想政治工作理念。通过让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走进高校学生的学习与生活中,抓住学生宿舍这一重要的高校学生学习生活场所,构建与营造良好的思想政治教育文化环境及氛围,以利于实现“人文关怀、心理疏导”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一、思想政治教育进宿舍的必要性
(一)促进高校后勤社会化的改革,响应人文关怀、心理疏导的号召
当前高校实行后勤社会化的改革,以社会化大学生公寓管理体制为高校后勤的主要管理模式。相对于传统高校学生宿舍来说,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扩大了学生与社会的接触面,弱化了对高校学生的全方位管理,高校学生极易被社会规则与负面文化所影响,从而削弱对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引导力度。于是乎,思想政治教育进宿舍就显得十分必要,一方面可以有效促进高校后勤社会化的改革,以解决高校教育管理的后顾之忧,另一方面宿舍是高校学生主要的一个学习生活场所,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引进高校学生宿舍,可以与高校学生零距离接触,更利于对高校学生进行人文关怀与心理疏导。
(二)针对学生“宅男、宅女”现象,加强思想政治教育的网络力度
网络的出现与完善便利了高校学生的学习与生活,但也因此带来了负面影响,大多数高校学生更多时间选择宅在宿舍利用网络来进行学习、工作与休闲,减少了高校学生外出交流时间,加剧了高校学生“宅男、宅女”的现象。由于网络媒介尚未形成统一的规范管理,其信息过滤性不强,存在诸多低级趣味的网站或是虚假偏激言论,这些对于人生观、价值观、思想意识还未成熟的高校大学生积极产生负面影响。因此,加强学生宿舍的思想政治教育,加强思想政治教育的网络维护力度,这是高校开展思想政治教育进宿舍工作的重点挑战,能够更有效地实现对高校学生“人文关怀”的思想政治教育。
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进宿舍的新途径
(一)建设基础活动与工作场所,为思想政治教育进宿舍提供硬件环境
首先,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进宿舍需要具备基础的活动与工作场所,如文化活动室、辅导员值班室、党员活动室等,从而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进宿舍提供一定的硬件环境。各大高校在学生宿舍楼或公寓楼建设基础活动与工作场所,提供必要的基础工具(电话、电脑、电视等),进而方便在学生宿舍楼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同时,也为高校学生提供了学习思想政治教育的良好环境以及各种理论、视频等学习资料,便于高校学生与辅导员、思想政治教师进行沟通与交流。
(二)积极发挥宿舍文化的功能,增强思想政治教育进宿舍的强度
文化具有引导作用,校园文化是熏陶与教育高校学生的主要载体,而宿舍文化作为校园文化中的一部分,高校更因积极发挥宿舍文化的功能性,将思想政治教育与宿舍文化相结合,从而增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进宿舍的强度。在平时,高校教师可以组织各种活动在学生宿舍楼工作场所进行思想政治的宣传与教育,同时每年定期举办大学生宿舍文化节,通过设计不同主题与活动让高校学生充分参与其中,以宿舍文化节等活动形势来加深对高校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
(三)开展针对性与趣味性的教学活动,提高思想政治教育进宿舍的活力
单纯理论性、课堂教学模式的思想政治教育必然难以吸引高校学生的兴趣,反而让高校学生反感思想政治教育,所以为了提高思想政治教育进宿舍的活力,高校可以开展针对性与趣味性的教学活动,进而来感染与吸引高校学生参与到思想政治教育活动中。当然,这些教学互动都需要依托于学生宿舍为主要场所,如举办具有思想政治教育主题的宿舍装扮活动,以宿舍为单位,调动宿舍中每一位高校学生充分参与到活动中,让高校学生在活动中收获思想政治教育,又锻炼自己的实践能力、思考能力等。
(四)开设党员活动阵地,发挥学生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
由于高校学生宿舍数量多,这为高校开展思想政治教育进宿舍的工作加大了难度,因而高校需要建设一支以学生党员为主的队伍,建立党员活动阵地,以便积极发挥学生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让学生党员也融入到思想政治教育进宿舍的队伍中。学生党员毕竟是学生,又是学生中的优秀代表,因而他们对其他高校学生的影响力更为直接,其对其他高校学生的管理也更为便利,所以各大高校可以充分利用学生党员资源来推进思想政治教育进宿舍的工作。
(五)充分利用互联网平台,探索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新方法
网络是高校学生在宿舍中主要的学习与沟通工具,所以高校在组织思想政治教育进宿舍工作时应充分利用互联网平台,探索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新方法,以便有效提高思想政治教育进宿舍的效果。高校积极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网络阵地,构建专门的思想政治教育网络平台,如网络论坛、网络日志、网络评议、在线网络咨询等,便于高校学生在宿舍中通过网络实现思想政治的教育。当然,高校还需加强校园网络的有效管理,而高校学生可以不需要离开宿舍也可以接受多元化的网络思想政治教育。
三、结语
综上所述,我们充分认识到高校开展思想政治教育进宿舍工作的必要性。针对当前高校学生将宿舍作为主要的学习生活场所,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主阵地也需要发生变化,建立以宿舍为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阵地,充分发挥与挖掘宿舍的功能性。高校教师积极探索思想政治教育进宿舍的新途径,从而更好地完成对高校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作者单位:中国地质大学长城学院)
参考文献:
关键词:当代大学生;幸福感;对策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5)31-0051-02
幸福是人生的主题,也是人类的根本追求,大学生们更加渴望追求幸福,因此,培养大学生们建立积极的幸福观,指引他们更好地追求幸福、感受幸福和创造幸福,并在未来的人生中学会享受幸福,对他们进行全面系统的幸福教育是社会和谐发展的需要,也是高校思想教育工作中最主要的责任。
一、主要影响因素
(一)主观因素
1.人格。将一个人的行为、思想方式与心理品质的结合体称之为人格,人格对大学生在生活学习中的处事方法和行为态度有着一定程度的影响,甚至会影响到他们的前途发展,所以,人格因素与大学生幸福感有着重要的关系。通常,在不同时间里,主观幸福感呈现相对稳定状态,它和稳定的人格特点有密切关系。人格因素主要由尽责、开放、和谐、神经质和外倾组成,它们对主观幸福感的影响程度各不相同。
2.个人健康状况。影响大学生幸福感的主要因素之一是健康状况,一个人如果想要达到自己设定的生活与事业的目标,其前提条件是拥有健康的身体,只有在精神状态饱满的情况下,才能有精力去处理生活、工作中所遇到的问题和享受成功后的愉悦。许多人都明白一个道理“以身体为代价去获取金钱和事业的成功,本身就是一种失败”。这个道理同样适用于大学生,健康状况影响的不仅是他们平时的学习成绩,还影响着他们的生活质量,因此,大学生的健康状况对他们的幸福感有着十分显著的影响。
3.自我价值观。未来社会的骨干力量主要是大学生群体,一个社会的未来发展状况与大学生的状况有很大程度上的关系。在我国走向世界的过程中,我国的传统价值观发生着巨大的变化,因此,大学生的价值观也随之发生变化。为了使研究体现出整体性与层次性,我们将大学生群体的价值分为外部价值观和内部价值观两种。其中外部价值观包含地位、形象、健康和财富等;内部价值观则包含自我接受、自我成长和自我目标实现。研究表明,自我价值观对主观幸福感产生一定程度的影响。其中内部价值观相关性较强一些,而内部价值中的不断提高学习能力与自我实现目标,明显有助于提高大学生的主观幸福感,因此,对其内部价值要予以重视,引导他们更积极地去追求它,进而提升他们的主观幸福感。外部价值对他们的主观幸福感影响并不大,一方面是在长期生活中他们已经学会怎样正确地去面对与自我接受,另一方面是他们只是单纯的消费者,物质财富的多少对他们来说并不重要,所以对他们的主观幸福感并不会产生很大的影响。
(二)外部因素
1.家庭经济。一个人的幸福主要来源于家庭的幸福,而家庭的幸福程度与家庭的经济背景有着密切的关系,上层建筑在经济基础之上,家庭经济背景对大学生的幸福感也有着一定程度的影响。大学生只是单纯的消费者,他们在学习和生活方面的费用主要还是来源于家庭的支持,富裕的家庭可以帮助他们更加顺心地享受多彩的大学生活和顺利地完成学业,而对于家庭条件较为困难的学生来说,除了要努力完成学业之外还要担心生活费用的来源,在这种背负双重压力的情况下,对其身心产生很大的影响,幸福感水平自然也就比较低。
2.社会关系。社会关系为人们提供认可、支持,为他们驱逐孤独与恐惧,使他们拥有安全感与归属感,在某种层次上讲,个体的幸福程度取决于其拥有的社会关系的质量与数量。心理学家认为,社会关系与主观幸福感密切相关,拥有良好的社会支持的个体会有较高的主观幸福感。大学生的主要社会关系有家庭关系、朋友关系、恋人关系和师生关系等。不同的社会关系对他们提供不同的社会支持,一个被朋友关注、家庭关爱、为他人所认同与接纳,拥有着良好社会关系的大学生,不仅有利于他提高自身价值,更会让他产生丰富的主观幸福感。
3.就业压力。当代大学生压力来源之一是就业压力,为人生出路与就业前景担忧,就业压力大已成为影响大学生幸福感的主要因素之一。面对当前越来越激烈的就业形势,许多毕业生对就业信心不足,承受着巨大的心理压力,这种状况极大地影响了在校大学生的主观幸福感。而就业是每个大学生尤其是毕业的大学生所要面对的问题,对就业问题还没解决的学生,会感受到无助、焦虑与失望。市场需求与大学生就业不平衡,即使毕业的大学生就业意向不同,但因为就业岗位都类似,导致就业竞争越演越烈,给大学生带来的压力也越来越大,如此情况下,大学生的幸福感也就不强。
二、思想政治教育对策
1.培养良好的人格特性。培养良好的人格不但能够降低大学生对消极情感的敏感性,提高对积极情感的感受度,还能帮助大学生们在自身努力下建立良好的社会关系,可以得到更多的关爱、安全感和社会支持,良好的人格特性对大学生实现自身目标也产生了十分重要的作用。由于大学生还处于一种特定的年龄阶段,他们的人格特性还没有完全形成,因此我们可以通过这一阶段好好努力,对大学生进行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的教育,培养大学生的良好思想道德,帮助他们塑造良好的人格特性。采取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方法,既要对大学生进行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的教育,也要让大学生在实践活动中接受教育,通过实践来提高自身的创造能力和才智,使身心健康发展,塑造健全人格。
2.树立积极的人生观。人的需求是在不停递进的,在满足了一个需求之后,又会出现另一个更高层次的需求。在我们现实生活中,部分人在他们的物质生活方面已经得到了满足,但是在精神方面却十分贫瘠,对生活不报什么好的预期甚至堕落。对大学生来说也是如此,只有拥有正确的幸福感与崇高的理想,有着为实现自身目标而不懈奋斗的决心,才会在努力的过程中享受到自己的幸福感。因此,教育者要引导大学生树立积极、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实现其远大理想与内在价值,要让他们明白生活中不如意的事时有发生,在面对生活问题、学习困难和心理压力时,要保持积极向上的心态,认识自身的不足之处,看清问题的本质,把挫折与困难当成是激励自己前进的动力,磨炼自己的意志,增强自身幸福感。
3.建立良好的社会关系。社会关系的建立是一个互动的过程。为了更好地建立良好的社会关系,对于大学生来说,应改掉自身的不良生活习惯,懂得幸福是需要自己去争取的道理,要学会如何去获取幸福,通过关心他人、自我完善和回报社会等来感受幸福。班集体是大学生活中一个最重要的舞台,若所在班集体能够起到促进同学之间和睦、团结、健康成长等良好作用时,那么相信这个集体的每个成员的主观幸福感都会得到提升。性格内向的同学也会积极、热情地投身到班集体的建设中去,主动和其他同学交流、沟通,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提升自身的幸福感。
4.加强心理健康教育,提高大学生心理素质。对于大学生的特定年龄来说,还处于一种身心发展尚未完全成熟的阶段,在面对情感、学习生活、人际关系与就业等压力时,心理问题较为突显,易于产生心理障碍,有碍于大学生对幸福感的体验。幸福感是心理健康教育的重点,培养大学生良好的心理品质有利于帮助他们更好地体会学习生活中的幸福感,培养大学生乐观向上的人生态度,可以帮助大学生掌握心理技能,使其能拥有积极稳定的情绪与良好的心理状态来面对各种压力。在大学生的主修课程中,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这一课程的设置无法满足大学生心理健康的需求,现代的大学教育看重的是学生在相关专业领域的课程教育,注重的是技能的掌握与知识的积累,而在学生的心理和日常生活方面的关注较少。学校应系统地设置心理教育的课程,让学生时刻接触到心理健康方面的知识,同时做好课外的心理辅导,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知识的普及和宣传。
5.培养就业意识,提高就业能力。社会与学校普遍关注的话题之一是就业难,在高校扩招和就业岗位竞争激烈的情况下,大学生就业形势显得更加困难和严峻,大学生就业压力大会影响他们的身心、学习生活与就业期望,还会产生不安、紧张、焦虑等不良的情绪,导致心理失衡,严重的话还会造成心理障碍和身体疾病。就业压力大会影响大学生对幸福感的体验,降低大学生对生活的满意度,损害大学生的身心健康,所以学校应当加强对大学生就业意识的培养,提高大学生自身的就业能力,缓解大学生的就业压力,增强大学生对幸福感的体验。大学生自身要树立良好、正确的就业观,以乐观、积极的心态去看待就业现象,结合自身的能力与实际情况,及早做好事业规划,根据自己制定的职业规划来锻炼相应职业能力,达到未来职业发展的要求。
三、结论
大学生群体是未来社会的中流砥柱,是时展的新鲜血液,是我国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与接班人,他们的幸福关系到国家的发展和进步。研究大学生的幸福感是构建和谐社会的要求,是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是大学生自身发展的需要,本文对影响当代大学生幸福感的因素进行分析与研究,并提出相应的有效措施,希望能够对提高大学生生活质量,促进大学生心理健康发展和增强大学生幸福感具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一、后勤社会化大学生宿舍管理和思想政治工作出现的新情况
1.后勤社会化的管理体制不够顺畅,权限不清,职责划分不明确。许多高校进行后勤社会化改革以后,学生宿舍由后勤公司进行管理,从管理权限来讲,他们只能对学生住宿及宿舍管理过程中的财、物进行管理,对学生住宿进行服务,为学生创造良好的住宿环境,而对学生行为管理权力十分有限,更谈不上进行思想政治教育。长此以往,就容易出现学生管理部门或管理者与后勤集团的管理者和工作人员在学生宿舍管理工作当中的“两层皮”。这种情况,对于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来说,是非常不利的。
2.后勤社会化的企业行为与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产生矛盾。后勤社会化后,高校的后勤工作由社会力量来承担,给高教事业步入加速发展的快车道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企业的经营理念、管理水平,直接与企业的经营效益挂钩,而思想政治教育则不在企业的日常管理范畴内,对于学生生活区的设施配置和文化管理,体现的是经济利益至上的管理原则,突出的是物质文明。学生公寓重经济效益,轻社会效益,加重了学生的负担,造成了学生的等级分化,给思想政治工作带来了极大的负面影响。
3.学生认识的转变给旧管理体制带来冲击。后勤社会化后,由于住宿变成了一种商业行为,因此相当多的学生认为,我交钱,就是上帝;你服务,理所应当。学生自由化和个性化的呼声较高,对于各项服务的要求标准更高,而对于一些公寓管理人员的管理,则有较大抵触心理,只要我不毁坏你的设施你就无权干涉我的生活自由。现行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与管理工作条例中的一些内容和条款,已经不再适应后勤社会化后所出现的新形势,需要尽快变更和补充,制定更为符合高校实情的、统一的、具有特色的管理制度。
4.学生的分散住宿给思想政治教育带来很多执行上的困难。以往高校学生的住宿模式一直是一个院系集中在一个宿舍楼,一个专业相处在一个楼层,管理集中。入住学生公寓后,由于宿舍楼型不同、价格不同,学生们有了选择的空间。这样,一栋楼房、一个楼层、甚至一个宿舍,可能住不同班级、不同专业、不同院系的学生。以往按院系进行的一些诸如优秀宿舍的评比、学生个人德育量化评定等日常管理工作在实际执行中存在着很多困难。
二、完善管理体系和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进公寓的对策研究
1.在学生公寓管理中树立“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贯彻以人为本的思想,融管理与服务之中,突出服务职能,实行新时代的人性化管理,是当前高校学生公寓管理的趋势。要把公寓管理者的工作从以往单纯的管理转向为学生服务的轨道上来,使学生公寓管理部门确立“教育是服务”这一价值取向,一切从学生的需要出发,贴近学生的生活,进行换位思考,急学生之所急,想学生之所想,为学生提供及时、周到、满意的服务。??? 2.构筑全员育人的思想政治工作新机制。学生公寓思想政治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到学校的后勤部门、学生工作部门、保卫部门和各院系等多个部门。学校的每个职能部门都肩负着做好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任务,由学校党委行政来统一领导,高校后勤部门通过营造公寓环境、员工行为示范及规范、合法、文明服务等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的教育;学校政工部门思政专业队伍通过系统性、理论性和实践性的教育活动,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健康素质。
3.选派优秀思想政治辅导员进驻学生公寓。高校要选派业务素质高、责任心强的学生思想政治辅导员进驻学生公寓。公寓学生思想政治辅导员应以专职为主,兼职为辅,并适当从研究生、高年级学生党员中选拔辅导员助理参与其中。学生公寓辅导员要经常深入学生宿舍,与学生“四同”,即“同吃、同住、同生活、同学习”,及时了解和掌握学生的思想动态。此外,还要积极作好党团组织活动向学生公寓的延伸工作,充分发挥党团组织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重要作用。
4.以学生公寓为载体加强公寓文化建设。大学生公寓文化是新形势下高校德育工作的创新点和着重点,也是班集体班风、学风建设的重要内容。积极开展丰富多彩的公寓文化活动,在公寓内营造良好的育人氛围,能对公寓内思想政治工作的开展起到积极的推进作用。如开展“文明寝室”等系列评比活动,制定各项评比条例和奖惩办法,引导学生合理地约束自己的行为,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以公寓或寝室为单位,开展围绕“提升公寓文化的思想品味、学术品味、艺术品味、创新品味”为主题的年度“寝室文化设计大赛”。
【关键词】新时期;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功能
一、思想政治教育的改造功能与塑造功能
思想政治教育的改造功能,指的是个体在经过思想政治教育之后,使得大学生能将原先的思想政治上的认识逐渐转变成教育内容所认可的思想政治方面的认识。这可以看作是思想政治教育的直接功能。
思想政治教育的塑造功能,指的是对大学生在思想结构方面的缺失性相关要素来进行培养,进而对其思想结构进行优化,进而达到完善大学生思想结构的目的。这一完善的思想结构对大学生本身的教育能够起到很大的作用。相关的心理学方面的研究已经证实,人的思想本身是复杂的自组织系统,其思想上的发展实际上是内部矛盾不断运动得到的结果。在思想结构要素层面的缺失,尤其是功能性的缺失,对大学生社会信息的判断与选择,以及对特定教育内容的认可以及接受等都会产生深远的影响。
思想政治教育的改造功能与塑造功能是从两个基本的事实出发,一方面,对大学生当前的思想政治状况进行了评估。当前大学生具有理想,其不满足于当前的现状,积极追求幸福的生活,具备创新精神,勇于开拓创新。虽然其在生活道路上经历了坎坷与曲折,但其人生发展的轨迹是一直向前的。与此同时,大学生其还处在成长阶段,其身上往往会出现与长远利益、社会利益相左的一面。所以,不能对大学生的思想进行简单的否定,不能将其看成是需要去改造的一代。另一方面,大学生在进入到高校以前,已经由环境与教育两个方面的影响,而具备了思想结构。从认知理论来看,大学生的这一思想结构起到了同化功能与顺应功能,并且在同化功能与顺应功能之中能够有效实现思想结构上的完善。因此,大学生是在社会转型期成长起来的一代,其受到一定的负面影响,所以其思想认识难免存在一定的负面性;但当面对多元化的世界时,大学生思想政治结构中的同化能力与顺应能力往往会提出更高的要求,大学生缺乏的是价值判断能力与选择能力。从这里可以发现,新时期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不仅要关注其改造性方面的功能,还要注意充分发挥其塑造性方面的功能。经过大量的实践证明,需要充分发挥思想政治教育的塑造功能,使大学生的思想政治结构更加得到优化,改造得到充分发挥。
二、思想政治教育的个体发展功能
思想政治教育的个体发展功能,表现为思想政治素质的不断发展。个体素质包含多个方面,要针对思想政治教育个体功能进行认真的分析,需要认真研究思想政治素质在发展思想政治素质中所具备的功能。为了更好的发挥思想政治素质教育的个体发展功能,需要借助特定的形式结构。经过大量的研究发现,思想政治素质的形式主要分成认知和态度两个方面。个体思想政治的结构主要包含思想政治素质的内容结构和能力结构。
(一)教育目标的一致性是二者整合的先决条件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目标是让大学生学会站在的立场,运用理论中的观点、方法来认识问题、解决问题[4]。它的具体要求是要立足于大学生自身成长的需要,促进大学生身心健康和全面发展、拥有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全面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使大学生能够满足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的主要目的是要使大学生具备较高的文学修养,拥有较深的文化积淀,具有一定的史学基础,拥有较高程度的哲学思辨,对社会有较强的认知能力,同时还要具备一定艺术特长,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对大学生良好性格的修养、良好人格的培养,健康人品的滋养起到积极的助推作用,使大学生自身可以生产潜在的文化产品,对整个社会产生良好的文化影响,为整个社会的健康发展输送正能量。可见,大学生的文化素质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拥有共同的目标,即全面提高大学生的素质,促进大学生的全面发展,共同应对社会转型期各种消极思想观念、价值追求和生活方式对大学生的影响。因此二者具备整合的现实条件。
(二)教育内容的相辅相成性是二者整合的逻辑依据
文化素质教育不仅仅是文学、史学、哲学、艺术、美学等相关知识通过逻辑阐述对大学生的一种灌输,而更关注知识背后的文化背景、文化根源,以及社会和价值理念对大学生内心的影响。将人类优秀文化成果特别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成果传递给大学生,使之内化为大学生的思维方式和能力气质。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主要包括政治理论课教育和日常思想政治教育,涉及大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政治观、道德观和法制观等方面。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里有大量的人性、道德、审美、人文素养和科学精神的内容,解决的是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自身的问题,这些内容必然涉及思想政治教育的“三观”问题,二者共同影响着大学生道德观念和政治素养的形成。同时,立足我国的国情,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必须以理论为指导,为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服务。总之,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在内容上虽各有侧重,但在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这一点上是相辅相成的。
(三)教育形式和方法的互补性为二者的整合提供了广阔空间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与文化素质教育都主要依靠课堂教学、校园文化活动和社会实践等方式进行,都必须采取多样化的方法。二者在深入开展的各项教育教学活动中相互借鉴、相互促进。思想政治理论课成为一门学科以后更加注重理论在大学生中的广泛传播和应用,引导和促成学生系统掌握和运用世界观和方法论,其教育方法更强调系统教育理论的教授,在大多数高等学校思想政治教育教学实践中,启发式教学、互动式教学是辅助的教育方式。文化素质教育为了让大学生汲取更多的人类优秀文化成果和思想精华,提高大学生人文素养和生活品质、丰富大学生的精神世界,其教学场景更加开放,不局限于课堂,其教学形式更加丰富多彩和容易接受并吸引大学生广泛参与。通过营造生动丰富和充满人文精神的教育氛围,调动学生参与教育实践活动的积极性,启迪大学生智慧,激发大学生灵感,引导大学生思考,活跃大学生思维。那么为了进一步提高教学效果,增强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和实践性,二者需要在教学方法上取长补短。此外,校园文化活动和社会实践的开展,均可以运用文化素质教育丰富多样的教育形式,围绕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设计主题,以把握文化素质教育的社会主义方向,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感染力和实效性。
二、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整合的途径
(一)以“三全”育人教育理念为指导思想
转变观念、统一思想是一切教育改革的前提。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统一于素质教育,目的是促进大学生的全面发展,这是基本教育观,也是时代对人才的要求。对此,高校中普遍存在认识上的误区,一是认为文化素质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只是文化课或“两课”教师、辅导员的责任,二是认为只要开设一些公选课就达到了提升学生素质的目的。实际上,大学生的文化素质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与其他学科的区别就在于,它们必须贯穿于学校人才培养的全过程和一切教育教学活动的全部环节,并依靠全体教育者的共同参与才能真正实现,是“全过程、全方位、全员”育人的最好体现。因此,各级教育管理者和全体教师都需要正确认识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认识自身的责任并努力承担起这一重任。
(二)校内教育机构与师资队伍的整合
1.改革和优化高校内部相关教育机构及人员设立专门的机构统一管理协调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职能应包括制订教育教学计划、优化课程设置、设计教育教学实践活动、师资队伍建设,以及教育效果评价等。将文化素质教育教师与思想政治教育教师队伍合一,形成教育合力。同时动员全体教师共同参与,在所有的课堂上言传身教,提升学生的科学精神、人文精神和思想道德水平。充分发挥政治理论课教师、文化素质课教师、专业课教师、辅导员和班主任在大学生素质教育活动中的指导作用。2.提高教师的文化素养和思想政治素质教师的文化素养和思想政治素质集中体现在日常的思维角度、言谈举止、为人处世、生活态度等细节上,对大学生的影响非常深远。一方面要提高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工作者的思想政治素质,他们的能力越强,大学生文化素养的形成就越好、越完善,因此增强他们的思想政治素质能够潜移默化地提升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另一方面要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文化素养,根据对东北林业大学部分学生的调查,65%的大学生认为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课的课堂效果由思想政治教育课老师来决定。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能力越强,大学生思想政治素质的形成就越快、越明显,因此增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文化素质能够潜移默化地提升大学生的文化素质。
(三)教育形式和方法的整合
1.将政治理论融入到文化素质教育活动之中大学里经过长期沉淀形成的文化氛围是大学生文化素养形成和提高的土壤。大学各类科技节、文化艺术节内容丰富,各类社团活动精彩纷呈。将政治理论融入各种活动之中可以有效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同时达到文化素质教育的目的。如东北林业大学将政治学习活动和主题推进式教育实践融入多种形式的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活动。在活动中,生态文明建设等党的新的发展理念和经验总结潜移默化地传递给了大学生,对大学生进行了行之有效的思想政治教育,使大学生在有趣的活动中掌握了中国化新的理论成果,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等都有了更深刻的认识。2.改革思想政治教育方式,提高大学生文化素养根据对东北林业大学部分学生的调查,在大多数大学生看来“两课”是枯燥乏味的理论教育,不喜欢老师空洞的说教。但是通过课堂教学模式及考试形式改革,极大地调动了大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以东北林业大学为例,通过思想政治教育课程改革,音乐、影视、小品、相声等艺术表现形式都应用到了思想政治教育课堂,极大地提高了大学生参与思想政治教育课的积极性,增强了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同时也提高了大学生艺术素养、科学素质、文化品位等文化素质。
(四)教育内容的整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