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优秀范文 初中语文课堂游戏

初中语文课堂游戏赏析八篇

发布时间:2023-10-29 14:57:22

序言:写作是分享个人见解和探索未知领域的桥梁,我们为您精选了8篇的初中语文课堂游戏样本,期待这些样本能够为您提供丰富的参考和启发,请尽情阅读。

初中语文课堂游戏

第1篇

一、利用信息技术教学,可以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教师“教”的目的是为了学生的“学”,教师教学的内容只有学生从心理上认同并接受,他们才会认真地听,积极主动地去学习。这样,教师的教学目的才能够达成,教学目标才会实现。而学生从心理上认同的关键因素就在于他们对学习的内容是否感兴趣。因此,课堂教学取得成功的第一步就在于使学生对教学内容感兴趣。初中语文教材里所选的一些说明文和文言文由于时间跨度长,与学生的生活联系又不是很密切,学生学起来有一定的困难。教师单凭一张嘴来讲,学生很难听懂,自然就提不起兴趣,教学效果也就不好了。所以对于这类课文的教学,我们可以利用信息技术中的多媒体或幻灯片,这样不但能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还能收到很好的教学效果。例如在教学《向沙漠进军》一文时,如果用传统的教学方法教学,讲解既不形象,又不生动,学生很难理解课文内容。利用信息技术中的幻灯片和多媒体来进行教学,不但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大大提高课堂效率。

二、利用多媒体技术突破教学中的重点和教学难点

要想突破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不光要求教师提高讲课水平还要利用手中掌握的教学手段,现代信息技术的利用为教师提拱了非常理想的教学方式。利用信息技术的优势补充传统教学方式的不足。例如,对《望岳》一文的学习时,该诗语言比较凝炼,学习起来很枯燥,而且我们的学生家住在东北平原,几乎都是农村学生他们对高山、山间云雾环绕的景色了解很少。为了让学生领略这首气势宏大展现巍峨秀丽泰山的写景诗。体会诗人对祖国壮丽山河的热爱。所以在执教时,我播放了泰山气势恢宏、波澜壮阔的风景图片,让学生感受泰山的美景,理解诗人的雄心和气概。学生边学习边观看课件,我利用课件的图文并茂的优势,渲染进入情景!陶冶情操,凭借情景加深学生对该诗的理解。这样古诗内容变得具体化、形象化。古诗也化难为易、化繁为简,这样大大提高了学生学习的兴趣,也在不知不觉中解决了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

三、增强学生自主能力,突出活动个性

初中语文综合实践活动必须面向每一位学生的个性发展,尊重每一个学生的兴趣爱好。在条件许可的前提下,教师必须根据学生实践活动的需要,为他们备好投影机、录音机、电脑、数码相机等,启发他们选择有用的媒体,确定可行的活动方法和方式,使他们在语文综合实践活动中的自主性得到充分的发挥,使各自的活动个性得到充分的显露。如学生在实践活动的过程中,教师应鼓励学生灵活地运用信息技术,尽情发挥自己的特长,开展好自己的主题研究活动。擅长画画的,可通过电脑绘画表达主题;语言表达能力较强的,可把研究的成果写成说明文;喜欢说唱的同学,可借助多媒体进行音响合成,通过表演的形式达到实践活动的目的。

四、形成动态发展评价,使学生活动更具有效性

第2篇

【关键词】初中英语;提问有效性;策略

在初中英语课堂中,有效的提问不仅能活跃课堂气氛,增进师生情感,而且能提高初中生学习英语的热情,发展他们的思维能力及语言运用能力。本文结合自己多年教学经验对初中英语课堂提问的有效性浅谈如下。

一、目前初中英语课堂“提问”教学存在的问题

爱因斯坦说过:“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为重要。”这一点,对于教师的课堂教学更为如此。课堂“提问”教学的成功与否,对于教学的成败,往往有着重要的影响,长期以来,一些英语教师对课堂提问缺乏必要的思考和研究,还存在一定的教学偏差。

1.教师对“提问”教学的理念偏差

有的教师认为,课堂45分钟是教师发挥才能的舞台,每一分钟都很宝贵,不能花在那些无谓的“提问”上,偏爱于“教师滔滔讲,学生默默听”;有的教师认为,让学生主动“提问”,会扰乱课堂纪律,影响教学任务的完成;有的教师认为,“提问”教学不但不能提高课堂效率,还会影响教师的“学术”权威。如此等等的理念,使得现在的课堂教学还是被“不提问”“少提问”“师问生答”等陈旧教学方法所垄断,使课堂提问失去了它应有的魅力和作用。这样长期以往,致使学生不积极思考,只是被动的接受知识,形成课堂气氛死板,学生上课不敢主动发言的格局。

2.教师对“提问”教学的内容偏差

目前的英语课堂“提问”内容,反映出诸如提问的实效过低、提问的难度过大、提问的作用过小的现象。“实效过低”特征表现为提问内容与教学目标关联不密切,所提问题只是为了活跃课堂气氛而与课文内容无实质联系,只是为了提问而提问。“难度过大”特征表现为问题的难度超出了学生的认知水平,原因是教师以自己的角度凭空设想问题,它的评判使学生造成了认知的困难。“作用过小”特征表现为有的教师提出的问题类型单一,回答时只需对事实或其他事项作回忆性重述或检索性确认,学生的回答被限定在待定的范围内,往往只需在“Yes”,或“No”中选择。这些提问内容上的偏差,使得看似热闹的“提问”失去了原有的效果,丧失了课堂“提问”教学的有效性。

3.教师对“提问”教学的动机偏差

少数教师在学生听课注意力不集中或做小动作时,把课堂提问当作处罚学生的一种手段和方法,通过一些难题来难倒学生,造成学生当众难堪,以此来达到教育学生改正错误的目的。但频繁使用这种方法,会大大削弱提问的原有功能,也使学生产生了一种怕被问到的心理。

4.教师对“提问”教学的行为偏差

一些教师喜欢采用“直接告诉式”教学法,把语言现象作为一种结果直接告诉学生,而不是通过有效的课堂提问让学生自己去思考、体会、分析和解决。学生只是无奈被动的接受,这样容易产生教师反复讲、学生反复忘的后果,课堂的有效性随之下降。这与新教材“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思想是背道而驰的。

二、分层设计问题

在备课过程中,结合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水平,分层设计问题。班级学生分三类:学困生、中等生、尖子生。问题设计分为信息型、理解型、应用型、分析型、评价型等。如在八年级上册Unit 1, Topic 1, Section B的阅读课中,对学困生设计的问题为How many gold medals did Phelps win in the 2008 Olympics? Did Liu Xiang take?

part in the race in the 2008 Olympics?等信息型问题,针对中等生的问题是Why did Liu Xiang give up the race in the 2008 Olympics?等理解型问题,而尖子生的是What can we learn from? Phelps/Liu Xiang/Zhang Yiling它们是评价型问题,这样各个层次的学生都能参与课堂问答中并获得成功的体验。

三、创设问题情境

在英语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尽量创设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问题情境,它唤起学生的求知欲及兴趣。如在学习七下Unit6 Topic3 Asking the way中,用多媒体呈现一张长泰县城地图,地图上有几条学生熟悉的道路和几座建筑,如Changtai Museum, Xinhua Bookstore, Mcdonald’s, Post Office,问全班同学Now you’re hungry. Where should you go?学生会很有兴致地回答Go to the Mcdonald’s.继续问But you don’t know the way, what should you do?学生就会争先恐后说Ask the policeman,有些学生就会说我来当警察,从而引导他们分角色学习问路与指路方法,学生充满好奇与热情,积极参与讨论学习中。

关注提问技巧。提问时应先呈现问题并提供思考准备的时间再点名学生回答,特别关注不主动举手的学生,这样全班的学生都加入了问答这个活动。问答过程中,可以根据需要调整提问的方式。

四、注重提问反馈

第3篇

一、初中语文课堂有效性教学的必要性

课堂是教师教学、学生学习的最佳场所,是学生汲取知识、不断充实自我的主要途径。重视教学课堂的有效性,已经成为现阶段推行素质教育的关键步骤。理所当然的,初中语文教学课堂也要能做到这一点,要求必须重视课堂的教学效率。就现阶段的初中语文教学而言,存在多方面的不足,诸如教学计划不全面、教学环境差、教学目标不清晰等一系列的问题。同时,也正是因为初中语文教学课堂存在很多这样那样的问题,显得开展初中语文课堂有效性教学十分具有必要。

二、提高初中语文教学有效性的方法

(一)注重课堂导入,开展有效性教学。立足于现阶段的初中语文教学课堂,新课的导入是最为关键的一个环节。利用正确的课堂导入,能够有效的激发出学生学习欲望,促进学生积极主动的投入到课堂学习中去。对于初中生而言,他们正处于青春发展时期,思维和性格上还未完全发展成熟,缺乏一定的自我调节能力和约束能力。所以,在进行初中语文学习的一开始,学生很难一下子就融入学习状态中,这也是课堂最初几分钟不能发挥教学作用的原因所在。如果在课堂伊始教师就开展重点内容的讲解,学生则很难学习到有效的知识,同时整个教学课堂的质量也得不到有效的提升。不仅如此,借助良好的课堂导入,还有利于激发学生内在的学习欲望,因此在开展初中语文有效性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能够充分重视课堂导入,切实发挥课堂导入教学的重要作用。

例如,在进行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鲁迅先生《社戏》这篇文章的学习时,教师可以开展课堂导入教学,通过向学生介绍文章中的趣事来勾起学生学习这篇文章的兴趣,从而将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这堂语文课中。如教师可以向学生介绍“迅哥儿”和童年玩伴一起看社戏的场景,亦或是他们看完社戏去偷罗汉豆的场景,渲染出活泼生动的教学氛围,吸引学生注意力。随后,在正式上课时,教师将实现做好的课件通过多媒体软件呈现在学生面前,供学生交流和探讨。由于大部分学生事先都不会知道课文的内容,也就不会了解教师的教学手段和目的,这在很大程度上激发了学生的好奇心。此时,教师再引导学生共同阅读原文,学生很快就能从文章中找到答案,有利于加深学生的印象,切实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从而帮助学生在最短的时间内最好最快的掌握住知识点,学好这篇文章,这对有促进学生更好的发展存在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

(二)强调课堂重点,进行有效性教学。传统的初中语文课堂教学就是生搬硬套教科书上的内容,把教科书看做是教学的重点和难点,而从现在的角度来看,这具有一定的片面性。初中语文的教学重点即学生必须能够掌握的知识内容和技能,是基本概念及其规律所折射出来的思想方法,或者称之为语文教学的核心知识。而语文教学的难点指的是学生很难完全了解的知识内容,亦或是很难掌握的技巧。教学的难点要根据学生自身的学习水平来定,同一个知识点对于不同的学生而言,难度也不同。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要能够强调课堂的重点,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例如,在学习唐代文学家刘禹锡著作《陋室铭》一文的学习过程中,教师要紧扣“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斯是陋室,惟吾德馨”等重点句子进行教学,向学生传递作者淡泊名利的高尚品德,进行有效的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促进学生能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为学生日后的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推动学生发展成为社会所需要的高素质水平人才。

(三)打破传统教学模式,开展有效性教学。新课标改革后的初中语文课堂教学愈发重视能够为学生创建出更多的学习平台。而传统的初中语文教学仅仅将目光放在了简单的知识传递中,忽略了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很难突出学生学习的主体性。因此,初中语文课堂有效性教学要求我们必须能够打破传统的教学模式,开展有效性的教学活动。在新的教学背景下,初中语文教学课堂体现出地对学生主体地位和教师主导作用的重视。在初中语文教学课堂中,教师可以带领学生共同进行上课之前的预习,并布置任务给学生,引导学生独立思考,鼓励学生积极主动投身于学习中来,大胆的说出对文章内容的困惑,与全班同学共同进行思考、交流、对话,得出正确的答案,解决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难题。在正式的初中语文教学课堂中,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充当“小老师”的角色,并回答其他学生所提出的问题。如果是“小老师”也不能回答出的问题,则可以让全班同学分为几个小组,以组为单位开展讨论活动,得出问题的解决方案。在这样的学习过程中,教师要充分发挥自身的辅导作用,给予学生及时的指导,促进学生更好的解决学习中遇到的难题。利用这样的教学模式,有利于学生敢于在课堂上大胆提问或是回答问题,对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与此同时,学生的人际沟通能力、文章翻译能力和学习探究能力都得到了很大的改善。相较于传统的教学模式,显然,这样的教学模式具有更强大的优势,有利于学生全身心的投入到语文教学课堂中来,切实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强化学生的语文综合素质和文学审美水平,进行有效的初中语文教学。

第4篇

一、以现代信息技术为平台创设活动情境,提高学生活动主题参与热情

初中语文综合实践活动是一个主题性很强的活动,活动“主题”的确定应基于学生自身的兴趣。教师如果借助信息技术中的“形、声、光、色”的特性,将自然现象、社会生活,形象、生动、直观、快速地展现在学生面前,就可以增长他们的见识,丰富他们的情感体验,引发他们对自然、社会广泛的兴趣和注意,帮助他们逐步形成对自然、社会、自我三者之间相互联系的整体认识,从而激活他们的思维,催化他们的心理,激发他们对自然的关爱,对社会、对自我的责任感,使他们在有趣的发现和思考中选定活动的主题。如《我为秦皇岛绿色城市添光彩》活动启动阶段,我用数码相机拍下了这样一组照片:市区公路边、校园内的垃圾堆、汤河河水面上的飘浮物、人民公园内被破坏了的草坪灯、海阳路南端机动车非机动车随意占道、乱扔果皮食品袋等等,然后利用powerpoint给照片配上了文字和符号,制作成课件。课上通过课件演示,一下子就激发了学生的情绪,他们一个个表现出极度不满。接着,我启发学生思考:要改变家乡、校园的面貌,要从根本上解决这些脏、乱、差的现象,使我市面貌焕然一新,你认为需要解决哪些问题?怎样解决?学生马上确定了自己所要研究的主题。有的学生提出了如何治理交通混乱的问题;有的提出了如何解决乱倒垃圾的问题;有的提出了如何保护绿化和公共设施的问题;有的提出了如何做一个和谐高尚文明市民的问题。

二、可以极大地提高语文课堂效率,让人达到满意的效果

现代信息技术,可以把无声的语言和有声的口语、图片、视频等相互结合起来,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把我们语文课中涉及到的及提到的事物,还有各种现象在课堂上活灵活现的表现出来。教学中,要想让学生充满激情的去学习语文,就必须一开始把学生调动起来,使学生兴趣盎然地投入到学习中。如《天净沙.秋思》这首词光凭教师讲解,学生很难理解。我们利用现代信息技术通过多媒体,根据课文内容制作一组变换几种景物幻灯片,讲解词文时配合幻灯片让学生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如果我们再根据这首词配上凄凉的背景音乐,我想学生应该很容易理解作者思念故乡的寂寞情怀,也能配合教师把课文所展现的思想内容体现出来.学生的求知欲望是非常强烈的,但是也要教者利用手中掌握的先进的教学手段来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开启学生的思维闸门让学生随时都有新鲜感。学生学习不空洞,教师也轻松多了。利用多媒体把真真切切的画面展示在学生的面前,让学生不由自主的融入愉快的学习中,从而达到寓教于乐的教学情境。

三、疑难启发运用

第5篇

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学生的语文素养,包括必要的语文知识、丰富的语言积累、熟练的言语技能、良好的学习习惯、深厚的文化素养、高雅的言谈举止六个方面。对于以上六点,我们认为:轻易否认语文知识对语文学习的指导和促进作用,容易使语文教学走向非理性主义的误区;语文教学必须让学生占有一定量的感性语言材料,在量的积累的基础上产生质的飞跃;熟练的技能到了一定程度就成为一种能力。在对前三者的教与学的反复实践中,达成对后三者的培养目标。而知识、语言材料、技能的获得和提升都离不开训练,也就是练习。

练习是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的一个重要部分,而决不是它的附庸。通过练习,可以促进学生储备知识,理解与巩固知识,从而构建知识体系;通过练习,可以促进学生训练思维,形成能力;通过练习,可以促进学生深化认识,升华素养。

以生为本的教育理念要求教师必须从关注预设教案走向关注学生、学情和生成,从关注“教”转变成关注“学”,将“教堂”变成“学堂”。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

在学习现代文时,课堂练习不一定是让学生做几个题目,而可以是学生自己阅读文本,采用批注的方式把自己最有感触的地方标示出来。阅读教学应该尊重学生个体,放手让学生自己去感悟、理解,学会欣赏与评价,在主体的阅读活动中发挥潜能,培养创新能力和良好的读书习惯、方法。阅读课上如果没有学生的理解、品味、赏析,就没有真正的阅读。也只有在学生积极的自主阅读和探究中,学生才会建构起有效的知识、能力体系。

新课标要求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进而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近些年来,社会上反映中小学生课业负担过重,很大程度上是因为教师盲目搞题海战术、车轮战术、重复作业。那些名目繁多的参考资料让学生眼花缭乱,课文后的强制性练习忽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不利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不利于打开学生的想象空间,因而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都得不到充分的释放和培养。当今语文阅读课上的练习,绝大多数是学生在教师的牵制下被动地阅读。教师倾向于对课文的遣词造句、思想内容、篇章结构、写作技巧等等的分析,学生缺乏主动思考的积极性,被教师的思维惯性带入老胡同,人云亦云。

好多学生每次总是比教师要求的阅读进度超前很多,积极性很高,但最终却收获寥寥,这就是学生目前的阅读现状。爱读书,却只是简单地被故事情节所吸引;废寝忘食地读,但是读完便罢,没有深度地思考。这样的读书方式,就像是做了一个梦,梦里或捧腹、或唏嘘,但醒来后问起具体的细节,却终是南柯一梦,貌似热闹的表象背后,掩饰不住阅读思考与积累的苍白。

而批注式阅读遵循了阅读教学的要求和规律。课程标准目标中指出:应使学生“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阅读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感受理解欣赏评价的能力”。只有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让学生直接面对文本,调动已有知识经验,亲历阅读实践,才能使阅读能力提升。批注式阅读可以更好地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让学生体味阅读的快乐,感受思考的魅力,触摸作者的内心,实现学生的个性化阅读。

语文课堂练习的形式与数学、科学不同,可以采取多种方式,尤其在文学作品中。“批注”在《现代汉语词典》中的解释为:加批语和注解。所谓“批注式阅读”,是一种在教师的引领下,学生以自觉为基础,以自学为主线,以思维为核心,以画、注、批为载体,以提高阅读效率和语文能力为目的的学习活动。在阅读过程中,学生使用批注符号。如“”波浪式画在文章优美的语句下面,“……”着重号标在文章的重点词下面,“。。。。。。”圈出特定的动作或表情等词,“?”问号用在有疑问的地方,等等。其中,画、注、批是显性的学习方式。“画”是基础,“注”是发展,“批”是较难的高层次的学习活动。在批注式阅读中,学生把对文本的理解、感悟、阐释和表现,直接在课文中圈点勾画,写上阅读心得,注明自己思想的轨迹,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从而获得自我发展。尤其是小说这种文体,教师在分析人物形象的时候,就可以让学生采用批注式阅读法。

第6篇

【关键词】初中政治 提问 方法 途径

【中图分类号】G63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3)11-0071-01

有效的提问是启发式教学的重要途径之一。初中政治课程理论性强、知识抽象、注重思辨,要想让各个知识点能很好的被学生接受与吸收,需要教师在提问方式上更有技巧。有的提问方式能吸引学生注意力、引发学生思考,同时也能加深他们对知识的理解,培养他们独立思考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就此问题,笔者提供如下建议。

一、课堂有效提问的原则

1.难易适度原则

首先提问的难易程度要适中,政治课堂中的很多知识点及概念对学生而言都是极其陌生的,加上哲学本来就抽象且形而上,而法律又很专业,如果教师提问的难度超过了学生所能接受的范畴,可能没有学生能真正理解,更别说回答。当然如果问题太简单过于一目了然,那也失去了提问的意义。提问时最好能适当的和生活结合,让学生易于理解,这样才能激发他们的兴趣,引发他们主动思考。

2.适时适量原则

其次要拿捏的是提问的时机。提问前往往需要教师做相关知识铺垫,例如让学生浏览一段课文,或者教师交代了一段背景知识,当学生有了一定准备后,再来有效提问,这时学生马上能把刚刚看过的或讲过的知识点加以分析利用,这不仅加深了学生对于知识点的印象,也让思考变得更有意义与价值。同时提问也应当适量,一次让学生思考一个问题,一个问题彻底弄清楚后再展开下一个问题,不能问题相互堆积,这不仅容易分散学生注意力,也会给学生带来一定心理负担,并不是好的提问方式。

3.以人为本原则

提问时教师要做到以人为本,首先提问是针对全体同学的,在设计问题时要尽量照顾到所有学生,让学生都能理解问题的要义,都能参与到思考中来。所提问题要想能让所有学生都适当参与,问题的设计上则要由浅入深,逐层递进,老师要适当引导启发学生,让他们用正确的方式思考不至于偏离主题。

提问后,教师很有必要对学生的回答做出适当评价。首先老师的评价能够让学生知道自己的答案是对是错,如果答错了,错在哪里。在对这样的情况进行点评时,教师应当注意,不要直接否认学生的答案,学生即使答错了,也可以婉转的指出,可以提醒学生“从这个角度思考可能不太合适”,或者告诉学生“这个问题其实还有其他原因”。对于初中政治课程,不同于数学等理科课程,有很明确的正确答案,且正确答案通常都是唯一的,政治中的探讨本来就是各抒己见,不存在对错,只是每个学生看问题的角度及方式不一样,教师如果盲目的否认学生的回答,不仅让学生觉得受到打击,可能还会抑制其积极思考。所以不管是问题回答得很准确或者回答的有偏差,学生答完后,教师首先都应当给予鼓励,对于理解不太准确的学生可以引发他们换一个角度或者换一种模式思考,这样才能在课堂上让学生都踊跃参与,活跃课堂气氛。

二、初中政治课堂提问方法

1.找准重点―针对性提问

提问最重要的目的是要能引发学生思考,这就要求老师的提问要有针对性。首先提问前教师要对教学大纲有准确的把握,问题紧密围绕教学大纲产生。其次,提问时要做到问题清晰明了,不能模棱两可或含糊不清。初中政治教学内容本来就很抽象,学生经常会觉得抓不住教学重点与要义,觉得书本上的知识很难于理解。然而对于这些问题及知识点,教师们早已烂熟于心,因此教师要能站在学生的角度思考,从他们的角度理解问题,这样就很容易明确怎样的提问方式更能让学生接受,从而引发他们思考。有针对性的提问要求老师很好的把握讲授的知识要点,对于特定的知识点提炼成和同学们生活接近的问题,这不仅便于学生理解,也能够帮助他们思考,从而更好的掌握相关知识要点。

2.循序渐进―梯度性提问

由于每个学生的基础及能力各有差异,不同的问题教师在提问方式上也要有差异,且要循序渐进的展开。如果是较难的、思辨性很强的问题,可以让基础较好的学生回答,这一方面让他们有了更深的思考,同时他们回答中折射出的个人的较好的思维方式也可以让大家参考借鉴,从别人好的观点中可以一定程度引发其他学生的思维。如果是比较简单的问题,则可以让大家共同参与,特别是要多照顾那些学习上有困难的学生,对他们更应当加以鼓励,给予肯定,以增强他们的信心及学习兴趣。有梯度性的提问,能够让由易到难各个层面的知识点学生都循序渐进的接触与掌握,也能够让基础不同的学生都能够参与到课堂中。

3.别出心裁―新颖性提问

要想引发学生思考,另一个方式是让提问更贴近学生生活,让抽象的概念变得具体,让模糊的印象变得清晰,教师可以对问题进行包装设计,别出心裁的提问往往能够很好的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及学习兴趣。例如在讲授“益友”和“诤友”时,对于刚刚接触的学生而言很难真正辨别二者间的关系,学生很难短时间内弄清楚它们分别指什么。如果老师能够结合实际生活,把两个概念都用到离学生很近的生活中,学生马上能理解其中的含义,并且会记得特别牢固。初中政治课程中设置了很多和社会十分贴近的知识要点,这些要点理论性强,和学生实际生活往往有一定距离,要想让学生能够真的理解,将抽象的、概念性强的和生活离得远的知识尽量回归到生活中来,就需要老师能够别出心裁的提出更新颖的问题,这样让提问更有效,也让学生的思考更积极。

提问是一门艺术,其中有很多可以学习的技巧,尤其是在高中政治课堂教学中,如何通过有效的提问引发学生思考,帮助学生理解抽象晦涩的知识要点,是教师需要琢磨的问题。教师的提问要有针对性,且很好的拿捏的分寸,对回答问题的学生多做鼓励与启发,一定程度都能让提问更有效。

参考文献:

[1]毛恩泰, 初中政治教师应具备的素质[J], 新课程学习(下), 2011年06期.

第7篇

1.课前准备充分,提高教师素质

课前教师认真备课,明确教学目标。备好课是搞好教学的基础。教师只有深入钻研教材,精心设计课堂教学,才能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提高教学的有效性。备课至少要做到以下三点:即了解学情,明确教学目标,掌握教学的重点。教学目标决定课堂教学的方向。课堂教学目标明确,教学重点突出,可以有效地克服教学中的随意性和盲目性,加强教学的针对性。所以我每次在上课之前,都反复钻研教材,甚至还应该对如何调控好课堂做好多手准备。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在课堂上灵活应对,才能保证课堂教学目标的顺利完成。上课伊始,教师不要急于讲新课,应该先温习一下旧知识,然后向学生交待本节课学习的目标、重点。学生目的明确,才能有的放矢,哪些地方是需了解的,哪些地方是必须掌握的,做到胸有成竹,游刃有余。

2.精心设计教学内容,优化教学形式

2.1教师要精心设计导语,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兴趣是学生学习的动力,是课堂教学成功与否的关键。不管我们的备课有多充分,不管我们的讲解有多细致,但如果不能激发学生的兴趣,不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学生不听,那教学就没了有效性。教学导入的激趣设计就显得尤为重要,其方法有很多,我们可以利用故事导入,或者利用挂图谜语、成语、名言诗词导入,或者利用音乐、电影、多媒体导入。总之,不论哪种导入都要注意所采用的导入方法要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全身心的融入课堂。

2.2教师讲解思路要清晰,点拨要恰到好处。课堂教学的成功与否,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学思路是否清晰。教学思路清晰,学生的思维也会渐渐清晰,听课效果就会更好,课堂效率就会提高。教师的讲解点拨在教学中不可或缺,但应遵循教育规律和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因材施教,因班施教,把握分寸,恰到好处,才能开发学生潜能。蜻蜓点水或拖泥带水地讲,都无助于学生独立思考和自主学习习惯的养成。

2.3教师要注意学生各种能力的培养。语文教学的基本任务就是培养学生养成使用语文的良好习惯,具体地表现在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上。听、说、读、写能力的培养是语文教学的总任务。语文课堂教学的实效性不高,主要指培养出来的学生听、说、读、写的各种能力低下。因此,我们的语文教学必须加强学生的听、说、读、写训练。教师要通过阅读教学,培养学生听、说、读、写的能力。听教师读优秀的课文,谈自己的感受,学习别人的习作方法,反复地朗读感悟文章的语言美和思想美。因此,我们要大力推行阅读教学,通过阅读进行知识和能力的迁移。语言文字是文化的载体,所以加强语言的积累。在教学过程中,只有让学生接触语言材料,加深对文本的理解和感悟,才能受到真切的情感熏陶,从而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

3.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养成自主学习习惯

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大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最大限度地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是现阶段高等学校教育改革的重要内容和目标。因此,学校要完成这样的任务,实现这样的目标,教师应在课堂上提早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独立思考能力。学生有了较强的自主学习能力,就能合理安排自己的学习活动,提高学习效率。学生是课堂学习的主体,教师应该教给他们读书的方法,大胆放手让学生自主读书,创设自主学习氛围,培养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良好的学习习惯、强烈的学习责任感,让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得到充分发挥。

4.给学生时间,做学习的主人

4.1多给学生时间去思考。在以往语文课堂教学中,一般都是教师通过自己精心设计的问题引入、展开、延伸的,这样忽视学生学习的主体作用,把学生当成学习的局外人,不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在新课改下,我们的教育要培养人才,就必须高度重视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教师则要做好组织工作,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在课堂教学中应激发学生动脑筋提问题的积极性,鼓励学生大胆质疑,做学习的主人。

4.2给学生创造“交流”的机会。要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师的主导作用,在课堂教学中,给予学生充分的自学时间,用时间来换取学生的思维空间。给学生一个交流的空间,实现“文本对话”、“师生交流”、“生生交流”。因此,应在教学的关键之处、重点之处设计同桌交流、小组讨论的环节。这样,可以让学生全面深入地思考问题,理解课文内容;可以给学生提供展示个性的机会,培养他们团结合作、互相竞争的精神。

第8篇

一、建立朋友型师生关系的必要性

1.有助于激发和培养学生的个性

中学生正处于心理冲突的多发期,个性和自我意识也在逐渐觉醒和形成,这一时期的孩子普遍存在诸多心理困惑,但是又不喜欢向父母倾诉。他们对朋友的需要超过对长辈的需要,在这种情况下,如果教师再摆出师者的威严和姿态,只会招致学生的反感和厌恶,而且这也不符合新课程的理念和要求,因此,从这个层面来讲,积极构建朋友型师生关系是至关重要的。在这种关系模式下,学生更容易向教师敞开心扉,倾诉困惑;更容易放松心情,展现个性;更有利于他们健全人格的形成。

2.有助于提高课堂效率

学生之所以愿意和老师做朋友,最根本的原因在于对老师的喜爱,并且会无意识地把这种喜欢转化成对老师所教学科的喜爱。而老师把学生视为朋友,就不会以逼迫的心态要求学生学习,而是会加强与学生的互动,以此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总之,朋友型师生关系,有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还有助于激发教师教学的潜力,在这种状态下,课堂教学效率之高自然不言而喻。

二、建立朋友型师生关系应该采取的有效举措

1.教师要树立正确的学生观和教学观

首先,教师要树立正确的学生观,这是构建良好师生关系的前提和保障。为此,教师首先要树立尊重学生的观念,真正尊重学生的人格和思想,深刻认识到学生和教师是平等的,学生和学生之间也是平等,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放下师者的架子,把自身置于和学生平等的地位,让学生感受到来自教师的尊重。除此之外,教师还要注意尊重学生彼此之间的差异,公平、公正、客观地对待每一个学生,切不可因为某一个学生成绩好就给予其更多的关心和爱护,某一位学生成绩差就对其冷嘲热讽,这样会严重伤害到学生的自尊和情感。正确的做法是加强对好学生的引导和启发,使其更上一层楼;对于成绩不太理想的学生,则给予更多的鼓励和肯定,努力帮其树立起学习的信心和勇气,只有这样,才能保持长久的师生型朋友关系。

其次,教师要树立正确的教学观。在传统的中学语文课堂上,教师往往处于中心和主导地位,学生则处于次要的从属地位,师生之间严重缺乏交流和互动,当然就更谈不上融洽和谐了。教师要想构建朋友型师生关系,首先就要注意创新教学模式,真正把学生当做教学的主体和中心,从学生实际情况出发合理安排教学进度,注意激发和调动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在传授知识的过程中,加强与学生的互动,努力挖掘学生的学习潜力和热情,只有这样,才能促使学生真正走进语文世界,体会语文学科的魅力,进而逐步提升自身的语文素养和人文修养。

2.教师要注意提升自身的专业技能和人格魅力

师生之间的朋友型关系和学生之间的朋友型关系存在着很大的差别,师生之间在人格上虽然是平等的,但是在社会阅历、知识技能、人生经验等方面又是不平等的,而学生间的朋友关系虽然在各方面相差无几,但有时候能力较强的学生容易给其它学生带来压力。但是老师则不同,一般来讲,老师自身的专业越强、品德越高尚、人生阅历越丰富,就越能得到学生的敬重和崇拜,这无疑对建立朋友型师生关系大有裨益,因此,语文教师务必努力提升自身的专业技能和人格魅力。建议教师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进行:首先,教师要加强师德修养,力争为学生树立良好的道德典范,这就要求教师要时刻注意自己言行和情绪,始终用宽容、耐心、温和的态度对待学生,用无声却有力的人格魅力来感染和教育学生,这远比教师单纯的道德说教效果要好得多,也更有力量;其次,教师要努力增强自身的专业技能。教师丰富的专业积淀、过硬的教学技能往往能使学生更加信服,对教师的业务能力产生敬佩之情,老师也可以充分利用语文教材中励志、明理和培养感情的内容加强对学生的感染和教育,以此来培养学生的人文情怀。总之,一个德艺双馨的语文教师,一定可以做到学为人师,在传授给学生语文知识和技能的同时也能教会学生做人,最终实现师生双方的良好交流和互动。

3.加强与学生的互动和交流,努力营造活泼的课堂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