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优秀范文 土地整理项目规划

土地整理项目规划赏析八篇

发布时间:2023-10-30 10:36:00

序言:写作是分享个人见解和探索未知领域的桥梁,我们为您精选了8篇的土地整理项目规划样本,期待这些样本能够为您提供丰富的参考和启发,请尽情阅读。

土地整理项目规划

第1篇

1.前 言

土地开发整理是增加有效耕地面积,实现耕地总量动态平衡的有效措施,是提高土地质量,促进土地集约化经营的重要手段。积极开展土地开发整理,对于缓解人地矛盾,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和生态环境,促进农村现代化建设和社会经济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为更好地开展项目区土地开发整理,编制本规划

1.1 项目来源 河北省青县土地开发整理示范项目规划设计报告.zip

第2篇

一、规划的编制

(一)指导思想:贯彻“十分珍惜、合理利用土地和切实保护耕地”的基本国策,坚持“在保护中开发,在开发中保护”的总原则,以内涵挖潜为重点,以增加农用地特别是耕地面积、提高耕地质量、改善生态环境为目的,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依靠科技进步和制度创新,提高土地开发整理的水平,确保土地利用规划目标的实现。

(二)主要任务:对土地开发整理活动进行统筹规划,确定土地开发整理的目标和方向,提出重点区域、工程和项目等,拟定实施规划的保障措施,保障规划目标的实现。

(三)主要内容:

1.分析土地整理、复垦和开发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2.分析土地整理、复垦和开发的潜力;

3.确定土地开发整理的目标和任务;

4.确定土地整理、复垦和开发的规模、布局、项目等;

5.分析评价土地开发整理的预期投资和效益;

6.提出实施规划的保障措施。

国家级土地开发整理规划的重点是制定全国土地开发整理的方针和政策,提出土地开发整理的重点区域和重大工程;省、地级土地开发整理规划的重点是提出本行政区域内土地开发整理的重点区域、重点工程和重点项目,提出本行政区域内补充耕地区域平衡的原则、方向和途径,确定土地开发整理投资方向。县级土地开发整理规划的重点是划分土地开发整理区,明确土地整理、复垦和开发项目的位置、范围、规模,作为确立土地整理、复垦和开发项目的依据。

(四)编制原则:

1.保护、改善生态环境;

2.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相统一;

3.内涵挖潜与外延开发相结合,以土地整理复垦为重点;

4.提高土地利用效率;

5.因地制宜,统筹安排;

6.切实保护土地权利人的合法权益。

(五)各级土地行政主管部门负责编制本行政区域的土地开发整理规划;跨行政区域土地开发整理规划的编制,由涉及区域的上一级土地行政主管部门负责。

土地开发整理规划一般应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期限一致,重点确定近期规划。近期规划的期限一般为五年。

(六)编制程序:

1.准备工作:根据需要成立规划编制领导小组和工作小组,落实编制经费,组织制定工作方案,开展技术培训等;

2.调查分析:在充分利用土地利用现状调查、土地变更调查和耕地后备资源调查等现有资料,进行必要的核实与调查的基础上,对现状、潜力、投入和效益等进行全面分析和评价,明确存在的问题;

3.拟定规划方案:根据经济和社会发展及保护生态环境需要、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要求和土地资源状况,提出规划目标和任务,并结合资金投入和有关政策,综合平衡重点区域布局、重点工程和项目安排、相关规划指标分解等,拟定两个以上供选方案,经可行性论证和评价后,提出规划推荐方案;

4.协调论证:通过规划协调会、论证会等方式,主要就规划目标、重点区域布局、开发整理分区、重点工程安排、实施政策和措施等进行协调论证,县级规划还应征求公众意见;

5.规划评审和报批:通过有关专家参加的规划评审会,进一步修改完善规划,提高规划编制的科学性和实施的可操作性。根据规划评审意见修改和完善规划后,按照本意见要求报批。

规划编制、评审应当遵守和执行国家制定的有关标准、规范和本意见。

(七)规划成果:

1.规划文件:包括规划文本和规划说明;

2.规划图件:省级和地级土地开发整理规划一般包括土地整理、复垦和开发潜力分布图,重点区域、重点工程和重点项目分布等规划图;县级土地开发整理规划一般包括土地整理、复垦和开发潜力分布图,土地开发整理分区、土地开发整理项目分布等规划图。图件比例尺一般与同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图件一致。

3.规划附件:包括规划专题研究报告、基础资料及工作报告等。

上述成果包括按照有关技术标准提交的文档、图件的电子数据。有条件的,应建立土地开发整理规划数据库。

二、规划的审批

(八)审批权限:地方各级土地开发整理规划编制完成后,报上一级土地行政主管部门审批并备案。

(九)审批程序:申请报批土地开发整理规划,应当按照下列程序进行:

1.评审:土地开发整理规划编制完成后,应当由负责编制该规划的土地行政主管部门提出申请,由上一级土地行政主管部门组织对规划进行评审,提出修改或补充意见。

2.申报:按照评审意见修改完善的土地开发整理规划,由负责编制规划的土地行政主管部门向上一级土地行政主管部门上报审批。上报材料包括规划文本及说明、专题报告、规划图件。

3.审查:负责审批规划的土地行政主管部门,按照本意见的要求,对规划进行全面审查,并作出公正、客观的评价。

4.批复:负责审批规划的土地行政主管部门根据审查结论,提出批准、原则批准的意见,并正式行文批复。

凡属批准的规划,负责审批规划的土地行政主管部门应同步做好规划备案工作。凡属原则批准,但需进一步修改、补充和完善的规划,负责编制规划的土地行政主管部门在公布规划前应认真组织修改,并将修改后的规划报批准机关备案。

(十)审查标准:审查土地开发整理规划,应当遵循下列标准:

1.充分体现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社会、经济和生态效益统一的要求;

2.土地开发整理目标、方向符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要求,切实可行;

3.土地开发整理部署和安排明确,指标分解和重点区域布局合理,工程、项目安排切合实际;

4.土地开发整理投资分析和预期效益评价依据充分;

5.上下级规划之间以及相关规划之间协调、衔接较好;

6.规划文本、说明和专题研究的内容符合有关要求;

7.规划图件内容全面,编绘方法正确,图面整洁清晰,符合制图要求;

8.规划采用的基础资料翔实可靠。

(十一)县级土地开发整理规划批准后,编制规划的土地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在当地将规划的主要内容向社会公布。

(十二)经批准的土地开发整理规划,不得擅自修改。在规划实施过程中因特殊情况需作局部调整的,由编制该规划的机关决定,并将调整方案报规划原批准机关备案;涉及规划主要目标、重点区域布局、重点工程和项目安排改变的,由编制该规划的机关提出修改方案,报原批准规划的机关批准。

三、规划的实施

(十三)土地开发整理规划一经批准,必须严格执行。土地整理、复垦和开发活动,都必须符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土地开发整理规划。

(十四)土地开发整理项目的立项审批、规划设计、项目实施和检查验收,都必须依据土地开发整理规划。

国家投资的重点土地开发整理项目,原则亡应当安排在土地开发整理规划确定的重点区域中,并有利于重大工程的实施。

(十五)各级土地行政主管部门要建立健全土地利用规划审查制度,严格按照批准的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土地开发整理规划对土地开发整理活动进行审查。

第3篇

关键词 宁乡县 土地开发整理规划 实施评价

一、上一轮规划编制情况

(一)补充耕地目标

在规划期内,土地开发整理面积达到12616.51公顷,可新增耕地面积3517.52公顷。其中耕地整理面积为9269.94公顷,新增耕地1423.07公顷;村庄整理面积为64.60公顷,新增耕地16.15公顷;复垦工矿废弃地、塌陷地417.42公顷,新增耕地292.86公顷;土地开发的面积为2864.55公顷,新增耕地1785.44公顷。通过土地开发整理,确保2010年耕地保有量在93622.40公顷以上。

(二)其他目标

全县土地利用率由2000年末的92.81%提高到2010年的93.25%;土地产出率由2000年末每平方公里212.38万元提高到2010年的318.00万元;建成标准农田9269.94公顷。

二、上一轮规划实施情况

(一)项目实施情况

1、已实施项目数量

2001~2010年,全县共实施各类土地整理复垦开发项目570个,其中土地整理项目45个,土地复垦项目1个,土地开发项目524个。

2、已实施项目总面积和新增耕地面积

2001~2010年,全县共实施土地整理复垦开发项目总规模15545.78公顷,补充耕地5576.80公顷。其中土地整理项目规模10239.63公顷,补充耕地641.11公顷;土地复垦规模6.47公顷,补充耕地3.40公顷;土地开发项目规模5299.68公顷,补充耕地4932.29公顷。

3、已实施项目投资规模

2001~2010年,全县实施土地整理复垦开发项目总投资68102.76万元,其中土地整理项目投资41007.99万元;土地复垦项目投资150.87万元;土地开发项目投资26943.90万元。

(二)主要规划目标实现情况

1、补充耕地目标

2001~2010年,全县土地整理复垦开发补充耕地5576.80公顷:其中土地开发补充耕地4932.29公顷;土地整理补充耕地641.11公顷;土地复垦补充耕地3.40公顷。

从土地整理复垦开发补充耕地目标与2001~2010年实际补充耕地的对比来看,全县土地整理复垦开发补充耕地的总目标完成情况良好,但土地整理、土地复垦和土地开发的目标完成情况各有差异。2001~2010年土地整理项目区面积已达到规划控制面积的112.65%,而补充耕地数量仅达到规划目标的43.09%,说明规划设定的新增耕地率偏高,难以实现。2001~2020年土地复垦补充耕地数量仅达到规划目标的1.16%。而土地开发超额完成目标,2001~2010年全县通过土地开发补充耕地的数量是规划目标的2.76倍,这说明土地开发是全县补充耕地的主要途径,规划对宁乡县土地开发的潜力和经济发展对补充耕地的需求估计不足。

2、其他目标

2010年,全县土地利用率和土地垦殖率分别为97.56%和33.05%,分别相当于上轮规划目标的104.62%和102.79%;土地产出率1681.20万元/公顷,是上轮规划目标的5.29倍。

三、规划编制与执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虽然,全县在土地整理方面做了一定的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也存在着一些问题,主要集中在如下几个方面:

(一) 规划编制的前瞻性和科学性不足

由于经济的快速增长,国家政策的变化,也导致编制规划时把握不好国家政策。上一轮规划较多的是单纯考虑农田整理、开发补充耕地、废弃工矿地复垦等,而对土地整治发展形势估计不足,适应不了新增建设用地有偿使用费分配使用制度改革和投资向重点工程倾斜的发展需要,满足不了土地综合整治、建设用地增减挂钩工作的需要,以致实际工作中,规划实施起来比较困难。

(二)规划目标设置单一

虽然土地开发整理规划的目标包括增加有效耕地面积、提高土地生产能力、改善生态环境等,但《规划》目标的确立主要是围绕土地整理复垦开发“增加耕地面积”这一核心,目标设置单一,不能完全与城乡用地结构优化、农业产业化发展和城乡统筹发展相适应,难以满足当前全县城镇化和新农村建设对土地整治工作的新要求。

(三)规划基础工作不扎实使规划落实遇到阻力

上轮规划缺乏经验,另外受技术手段的限制及现场调查不足,使基期年的各类用地数据及使用的图件与实际不太一致,加上对各地社会经济发展现状预测不准确,因此,上一轮规划在项目布局和各地项目安排上缺乏依据,致使规划确定的部分项目无法落实。

(四)资金筹措难,工程资金拨付效率不高

土地整治项目需要大量资金投入,实施项目的地区必须有强大的财政支撑。但是由于宁乡地方的财政能力有限,资金投入也有限,自身筹措经费更是有限,项目建设主要依靠国家和省市投资,用于土地开发整理的资金十分紧缺,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项目的实施进度,制约了项目效益的发挥。

四、对新一轮规划编制的建议

(一)调整规划编制思路

规划目标应体现土地整治的多元化。现行土地开发整理规划中大部分目标的确立都是围绕土地整理复垦开发“增加耕地面积”这一核心,目标设置结构单一,未能充分反映经济社会发展对土地整治的多元化要求。新一轮土地整治规划应体现土地整治的多元化。一是继续加强通过土地整治补充耕地的目标;二是重视通过土地整治调整和优化城乡土地利用结构与布局的目标;三是重视通过土地整治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的目标;四是重视通过土地整治,加强农村建设用地整治和农村基础设施的建设力度,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和生产生活条件的目标。

(二)改进规划编制方法

1、切实改进工作方式,加强与相关规划的衔接

积极贯彻“政府组织、专家领衔、部门合作、公众参与、科学决策”的工作方针,在政府的统一领导下,动员各方力量共同参与。成立具有广泛代表性的规划专家咨询委员会,参加规划编制的前期研究、成果编制等各阶段的工作,加强咨询论证,充分发挥专家的作用。同时,建立部门之间协商机制,通过部门联席会议等方式,加强部门协调与沟通,做好与相关规划的衔接,提高规划的针对性和可操作性。

2、加强规划编制的社会参与程度,发挥整体功能

从提高规划科学性与实用性的角度,采取不同的方式吸收社会公众参与规划的编制和论证,广泛听取社会各方面意见,做好咨询论证工作,重点整治区域、重大工程与重点项目的安排要逐个进行论证。加强与各个部门的协调,各部门应主动对土地整治规划中涉及的相关内容提出方案或建议,土地整治规划方案要综合考虑各部门的相关方案和建议,各部门主要领导和专家要参与规划方案论证和审查。

(三) 健全规划实施管理制度

1、完善土地整治投入机制

探索建立财政专项补助和整合部门资金相结合的资金投入机制与政府主导下的农村土地综合整治投融资机制。将新增建设用地有偿使用费、耕地开垦费、耕地占用税、土地复垦费等相关资金集中起来,作为土地综合整治专项资金。同时,地方财政补贴、土地增值税和土地收购储备经营收入可适当比例纳入专项资金,并统筹利用其他各类涉农资金,综合发挥各类资金的叠加效益。除政府资金外,还可开辟银行贷款,工程建设企业垫资,集体、农民和经济实体出资共同构成的多元化投资渠道,按照“谁投入、谁受益”的市场化运作原则,确定政府、投资者各自的权利、责任和义务,使投资主体得到合理回报,进而形成投资与受益的良性循环,形成适应市场经济要求的利益分配机制与投资汇报机制,推进土地综合整治的产业化和社会化。

2、 建立健全土地整治项目实施监管体系

(1)加强项目管理的组织机构建设

遵循统一指挥、责权对应、分工协作、精干高效的原则,成立土地整治项目实施领导小组,负责审定项目实施过程中的重大事项,协调国土、农业、水利、环保、建设、财政等部门之间及项目区内的干群关系等。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负责建立规章制度,做好组织可行性研究论证、规划设计编制、项目实施监管、项目竣工验收及信息报备等工作。

(2)建立和完善项目实施监管制度

第4篇

GPS是20世纪70年代由美国陆海空三军联合研制的新一代空间卫星导航定位系统。该系统由地面控制、空间和用户装置等构成,其主要优点有:全天候、全覆盖、高精度三维定位定速定时和快速省时高效。GPS现已广泛用于航天器定位、全球授时、地形测绘、国界测定、海岛与礁石联测、山体测高、测量板块和地壳运动、交通管制和工程建设等。特别是近几年发展起来的GPS RTK技术,以实时定位、厘米级定位精度、作业时间短和效率高等特点逐步在资源调查和土地管理等方面得到广泛应用。

GIS是在计算机硬、软件系统支持下,对整个或部分地球表层空间中的有关地理分布数据进行采集、储存、管理、运算、分析、显示和描述的系统。GIS处理和管理的对象包括空间定位数据、图形数据、遥感图像数据和属性数据等,GIS已在城市规划、交通运输、资源调查、环境评估、灾害预测、邮电通讯和公共设施管理等领域发挥了重要作用。在土地行业,利用GIS可快速建立土地利用数据库,将空间图形数据与属性数据完整地结合,确保图形与数据的一体化,实现对土地利用的数据建库、数据分析、数据管理和成果输出等。

RS是指不直接接触目标物和现象,在远离地物的遥感平台上,使用遥感器接受地面物体的电磁波信号,并记录、传送到地面,经过信息处理、分析判读和野外实地验证,最终服务于用户的全过程。RS具有信息丰富、全天候、多光谱特性、信息获取周期短等优势,特别是高分辨率遥感影像图像清晰,空间分辨率高,现已广泛应用于社会可持续发展、资源综合规划与利用、自然灾害防治、气象观测预报、农作物估产、环境动态监测等工作中。尤其可利用RS进行土地动态监测和分析,及时准确地掌握土地变化及其发展趋势。

二、“3S”技术在土地利用规划中的应用

在土地利用规划方面的应用主要是利用规划区的基础资料,采用相应的规划模型,对规划区进行规划,并对规划的效果进行评价,提供最优规划方案,供领导部门决策。遥感信息可为土地资源规划提供现势性数据,其宏观性可为土地利用的空间布局、调整提供重要辅助资料,是土地规划的重要信息源;GPS则是土地资源规划的重要定位手段;利用GIS技术能方便地对土地资源利用状况进行时空分析、找出利用中存在的问题和分析开发的潜力;能系统地提供土地资源供求的时空预测模型,为土地资源的利用结构和布局的调整提供科学依据,为土地规划编制和实施提供了便利的途径。1987和1997年,我国开展了两轮全国范围的土地规划,后来又自上而下开展了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工作,在这一过程中,将获取的土地资源调查成果及所需要的基础信息,利用GIS进行建库,设计建立不同的规划模型,建立土地规划信息系统,从而实现规划结果的查询与检索、规划方案的编制、规划图的修编和规划表格的输出等功能。利用RS和GPS可以监测规划实施过程中土地利用的时空变化,进行规划实施中的效益分析,保证规划的顺利实施和实施过程中对规划的更新和完善,从而大大提高了土地规划工作的科学性和可靠性。

第5篇

[关键词]土地 合理利用 土地整理

[Abstract] rational use of land for projects related to land consolidation. This rational land use by influencing factors discussed, pointing out that land use in the consolidation project benefit impact analysis, concluded that the current land site unreasonable measures to be taken.

[Key words] rational land use land consolidation

中图分类号:TU-9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2104(2013)05-0001-02

1前言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是城乡建设、土地管理的指导性纲领,是落实土地用途管制制度的重要依据,是实行最严格的土地管理制度的一项基本手段。而土地规划是一个统筹过程。一个好的规划就是生产力,没有规划或规划失误就是最大的浪费。土地整理是人类对土地利用混乱、不合理现象进行整治、改造的过程,是人类不断建设重新配置和合理利用土地资源的过程。土地整理项目从可行性研究、立项、融资、运行到验收的整个过程的良好运作是土地整理事业健康发展的关键。

2影响土地合理利用的因素

合理利用土地就是要确定合理的用地结构,合理的用地布局。要处理好发展与控制、长远与当前等关系。其影响因素详见下表。

影响土地合理利用的因素

3土地利用中整理项目效益影响分析

3. 1经济效益的影响

3.1.1土地整理是一项有资金及劳动投入的过程,是一个典型的经济行为,投资行为主体对整理土地进行资金、劳动、技术等的投入可以获得经济效益。

3.1.2土地整理的经济效益可通过新增耕地比例、单位面积新增纯收入、可最大新增耕地面积来计算。

3.1.3土地整理后,使粮食产量有一个大幅度增长,客观上起到了增加耕地质量(产出)的目的,获取直接的经济效益。

3. 2生态环境效益的影响

3.2.1土地整理必然打破了一定区域内土地资源的原位状态,对该区域内的环境要素及其生态过程产生诸多的影响。

3.2.2从土地整理的发展来看,初期土地整理虽然完善了农业基础设施,改善了农业生产经营条件,促进了农业规模发展,但对农业生态环境却产生了一定的负面影响。

3.2.3在今后的土地整理项目中应注意对生态环境的保护,强调通过土地整理追求经济、生态环境效益的统一和协调,重视关系到全社会长远的生态环境效益。

3. 3社会效益的影响

土地整理的社会效益指的是土地整理实施后,对社会环境系统的影响及其产生的宏观社会效应。我国实施土地对社会环境的影响主要表现在:

3.3.1改善了农业生产条件。通过项目的实施,项目区的土地将得到平整,农田道路、排灌沟渠得到合理布置,改善土地利用现状,使土地利用率达到100%。

3.3.2增加耕地面积提高耕地质量。通过土地整理,将原有荒废、未利用地加以利用,同时,项目区将建设成标准农田,耕地质量得到很大提高;

3.3.3引导农民进行农业结构调整,使项目区的农业产业结构更趋合理。

3. 4景观效益的影响

土地整理的景观就是指组成优美农业田园景色的要素和组分的种类大小、形态、轮廓、数目及它们的空间配置与时间配置的进程差异所能表现出的各种美感。土地整理后“田成方、树成行、渠相通、路相连”,的美妙景观会改善居民生存的环境。

3. 5综合效益的影响

土地整理应追求经济、生态环境、社会、景观效益的有机统一。从我国目前土地整理实践发现,土地整理的目标偏重于经济效益,忽视了对生态环境的保护与改善,而且在土地整理项目设计中,很少进行景观设计方面的考虑。实际上,讲求生态环境效益和景观效益是保护经济效益、实现社会效益的物质基础,因此,土地整理的成功与否,需要考虑综合效益。

4当前土地用地不合理采取的措施

当前用地不合理主要存在以下现象:①用地结构比例严重失调。②土地利用粗放,用地效率和效益较低。③违法违规用地冲击规划和正常用地。所以应采取有效措施加以控制。

4.1发挥规划的合力

4.1.1目前国家多部委发文,政策集中,土地利用规划、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城市规划、产业规划要处置协调和衔接,充分发挥合力。

4.1.2严格规划的实施管理、信息化手段、“四图合一”的技术。规划实施评价制度,作为规划修改、开发区扩区等决策依据。

4.2控制总量,盘活存量,用好增量

4.2.1控制总量:规划修编中,要与过去实施规划的实际情况挂钩,指标达不到预期,必须在节约和集约上下足功夫。

4.2.2盘活存量:闲置土地和低效土地要充分利用,防止新的闲置和低效用地,要把开竣工时间、空积率、投入产出写入土地出让合同。

4.2.3用好增量:批项目、核土地要落到实处;门槛要逐年提高,加强项目前评估和项目后评估并营建诚信体系。

4.3发挥市场优化配置资源的作用。

4.3.1用地信息公开。公开年度计划,方便区县制定招商引资计划。

4.3.2协议公开,增加地价透明度。

4.3.3结果公开,增强市场竞争公平性,探索工业用地储备的前期开发,缩短供地周期,提高用地效率和质量。标准厂房、仓储、物流等竞争性工业用地纳入招拍挂。

第6篇

关键词:土地整理;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

Abstract: Land consolidation is refers to the people according to the needs of social development, through comprehensive measures such as the social, economic and technical, to organize the process of the original land use. This paper on land consolidation and sustainable utilization of land resources analysis.

Key words: land consolidation; land resources; sustainable utilization

中图分类号:F301.0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2104(2013)

土地整理,就是对土地利用进行调整和治理。世界上许多国家和地区都广泛开展了这项工作,并作为国家实施土地利用的重要手段,在促进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提高土地产出率以及保护环境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一、土地整理运作程序

根据土地整理的实践,我们将土地整理的程序归纳为5个步骤:

第一,选择土地整理区域。包括收集有关土地利用的自然、社会、经济情况,分析研究土地整理的潜力,准备土地整理的资金和技术条件,确定土地整理的目标和要求。经与初选区域有关单位、个人充分协调,取得理解和支持后,选定开展土地整理的区域,并予以公告。

第二,进行土地整理规划和设计。根据选定区域土地利用规划的原则要求,编制实施土地整理规划设计,并广泛征求土地整理参与者的意见,修改完善规划和设计后,申请批准。

第三,通过法律程序批准土地整理实施。依据制定的法律或政策性规定,通过一定的法律程序,审查土地整理规划、设计,经批准并向社会公告后才准许其实施。

第四,组织土地整理实施。按照批准的土地整理规划和设计,在区域范围内动员人力、物力、财力,开展土地整理活动。土地整理实施通过调查和测量确定权属,进行工程建设,经过土地评估并重新配置后,最终以登记发证的法律手段,确认整理成果。

土地整理实施是落实土地利用规划的过程,是一项非常复杂而又十分具体的工作。各个国家和地区,都设有专门机构组织土地整理实施。日本土地整治和土地整备计划实施的参与单位非常广泛,并且设置专门的土地整理事务所。

第五,宣布土地整理结束。在完成土地整理预定目标后,开展地籍更新、资料汇总和归档等工作,形成报告,经法律规定的程序审查验收。最后,宣布土地整理结束。

二、土地整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一)土地整理中存在的问题

1.土地整理理论缺乏,规划的整体控制作用不够。土地整理在我国开展的时间不长,土地整理的科学体系尚不够健全,缺乏其自身的理论基础,土地整理的研究成果还不多见。

2.政府官员片面追求形象工程,可持续发展的观念不强。将土地整理等同于土地平整。时下,土地整理形象土程的政绩标志在地方官员的心里已经打上了深深的烙印。片面的追求数量,忽视了对质量的重视。为了实现耕地总量动态平衡,需要大量的开发整理土地,而结果是很多地区整理出的耕地质量低劣,即新开垦的耕地质量远低于被占用的耕地质量。

3.土地权属紊乱,整理时纠纷不断。由于历史遗留问题,土地制度历经变迁,当前,相当一部分为农用地的土地所有权不明确,实际使用者与登记的使用者不一致,有些甚至根本未进行过确权登记。有些土地使用证记载的权属界线模糊,不能准确反映权属界址,在土地整理过程中,由于土地带来增值收益,造成土地所有者之间的矛盾不断激化,偶尔造成冲突。

4.土地整理资金投入严重不足。土地整理需要投入较大数量的资金,尽管国家实行土地整理专项资金制度,但是各地经济发展水平差异很大,在实践中土地整理大多体现为政府行为,土地整理的资金来源匮乏,土地整理的资金主要来源于政府的土地开发整理专项资金。

5.土地整理政策法规缺乏配套,权属调整难以进行。土地整理必然涉及土地类型、数量、用途等要素的变更,有时还会发生跨权属单位的土地置换,这就涉及单位之间土地权属的重新调整、补偿,于是,清理和明确土地权属关系、避免权属纠纷就显得尤为重要。

(二)土地整理的对策分析

1.宣传土地整理,加强社会对土地整理的认识。正确认识和对待土地整理,为土地整理项目实施打好社会基础,提高农民对土地整理的参与性和自觉性,争取群众强有力的支持,形成良好的群众基础。

2.按照共同责任原则,落实土地整理各参与方的责任。理顺体制,进一步明确责任。目前,项目实施所在县(市)、乡(镇)政府和村相应的责任和权利不够明确, 造成了土地整理工作责、权、利不清。为全面推进土地整理工作,解决“两保”难题,政府应成立土地整理工作领导小组,由政府主要领导任组长,加强领导,齐抓共管。把土地整理工作的开展成效作为县(市)、乡(镇)和村政绩考核的重要内容,层层签订责任状。明确各级政府及相关职能部门在土地整理中的职责,做到齐抓共管,责、权、利相一致,形成市、县(市)、乡(镇)、村四级联动的工作机制。同时,出台鼓励政策,调动各级尤其是基层积极性。发挥地方人大、政协监督职能,有意识地组织代表、委员深入项目区督促检查,监督政府把实事做好,把好事做实。

3.积极推进土地开发整理的公众参与制度。公众参与土地整理项目,可直接了解项目各方面的情况,提出意见,起到弥补设计人员的不足,使规划方案更加可行,设计更加科学,实施更为顺利,效果更加理想。

4.严把项目选择、前期论证关。立项前的准备工作直接影响到土地整理项目的实施。在项目选址过程中,要认真组织、现场踏勘,邀请相关部门专家进行论证。充分听取当地领导、群众的意见,在认真分析土地开发整理必要性、可行性和合理性的基础上,结合当地实际,因地制宜地确定项目区位置、范围、投资规模、新增耕地比例和项目主要工程内容,全面分析项目实施对生态环境和农民收入的影响。严把规划设计关。严格挑选规划设计单位,进行项目规划设计,充分听取当地群众意见,征得项目区大多数农户同意。规划设计成果,必须经过相关部门专家技术评审,确保设计成果科学、合理。总之,土地整理项目要统筹规划,合理布局,科学实施,实现经济、社会和生态三个效益统一。

5.完善制度,规范管理。进一步完善土地开发整理相关的规章制度,使土地整理工作的开展有章可循、有法可依,达到以制度管人,以规范管事。

三、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的问题及对策

(一)土地资源利用中存在的问题

1.土地利用率和生产力水平下降从目前土地总的利用情况来看,用于农林牧草的土地低于世界平均水平,耕地垦殖率少于世界平均数,更少于亚洲平均数;

2.土地利用结构有待调整存在农作物结构不合理、城市人均用地不平等等情况。

3.土地利用不合理,土地质量退化、损毁严重如盲目毁林、毁草,陡坡开荒,使植被遭到破坏,水土流失加剧;耕地质量不断退化;人为的滥樵、滥垦、滥牧、破坏天然植被,造成土地风蚀沙化;毁林滥垦、过度采伐、重采轻造,导致领地面积减少、木材蓄积量降低等。

(二)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的对策

1.加强土地资源管理,合理利用资源

(1)对农业用地转为非农业用地进行严格的控制,保证耕地的动态平衡。严格制定和实施规划,确保现有基本农田数量。

(2)提高土地利用效率

在土地后备资源趋于枯竭的条件下,必须首先确保基本耕地和生态用地数量,对有规则的大块农田,通过对田、水、路、林、村的综合治理,提高耕地质量,增加有效耕地面积。另一方面,对于配置城镇建设用地,则应立足于控制总量、盘活存量、优化配置、提高效益、重点依靠挖掘存量土地再利用的潜力来满足需求。

(3)建立环境友好型土地利用模式

“林、园、田”的立体农业土地利用模式。形成“山上林草、山腰林果、山脚良田”三条带立体种植结构。这样既考虑保持水土,又考虑农业生产。

采用科学间作套作,共处互利的农业利用模式。这样既保持地力、又充分利用土地潜力,提高单位面积产出。

大力推广“庭院生物链”土地利用模式,通过实施生物链工程,达到植物生产、动物转化、微生物还原,以实现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和农业清洁生产的目的。种养业之间养分循环,大大提高了有机肥的施用量,同时也减少了化肥的使用,有利于种植业的发展。能源和环境保护高度结合起来,使资源合并并充分利用,克服了普遍存在的种养分离、能环分离造成的农业效益低、农民收入低和环境污染严重等问题。

做好土地利用总体规划,除了对农业用地,建设用地,林地等进行充分的规划,应该同时包括城乡、区域一体化的规划内容,充分考虑城乡和区域整体的土地资源优势和问题,制定可持续的发展的土地利用方针。

2.技术智力支持

(1)农业科技体制创新:将农业科技研究、开发、推广应用相互分割的关系转化为相互衔接配套的关系;将农科教分离,产学研相互结合、产学研一体化。

(2)强化技术推广和科研成果转化,农业技术推广工作在进入产业化阶段后,不能局限于种植业产中阶段的推广服务,要逐步开展产前、产中、产后的全程技术服务和其他的社会化服务,又由单程向全程、由高产向高效、由粗放向集约、由速度向效益、由一业向多业、提高单项技术向全面提高产业化的多项综合整体技术水平迈进。

(3)推广农业教育,提高农民素质

3.政策、制度支持

建立健全各项和土地有关的各种法律法规,对于耕地给以最严格的保护。对于土地保护得力的要给与奖励。形成监察与奖励相一致的政策支持。

四、结语

土地整理是实现我国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的必然选择。土地整理工作在未来的不断发展和实践中,将从建立土地整理耕地质量评估,明晰土地整理收益分配,利用高科技发展现代农业,通过“挂钩”和土地,置换等方式挖掘存量土地、重视整理中的生态环境保护,以及积极推进土地整理的公众参与等方面,更好地促进土地整理工作,为缓解人地矛盾,保障粮食安全,提高土地产出率作出贡献。

参考文献:

第7篇

关键词:土地开发;建设;问题;措施

中图分类号:D912文献标识码: A

1、概述

土地开发整理项目建设,指的是依据开发目标和规划,对一定地域内的土地运用行政手段、经济手段和法律手段进行管理的过程,其目的是提高土地开发的科学性、合理性以及利用效率,真正的实现土地开发、环境保护、经济建设和社会建设协调以及可持续发展,最终赢得经济以及社会效益的最大化。

2、土地开发整理项目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2.1、对土地开发整理项目建设认识不足

土地开发整理项目是适用于广大农村的项目之一,人们对于项目缺乏足够的认识,有的只是知道这项项目是一种德政工程,所以大家对这项项目具有很大的期望,期望通过这项项目的开展能具体解决大家的一些实际问题。但是人们对于项目的具体开展流程、以及项目的长远意义并没有良好的认识。当土地开发项目涉及到其自身的利益时候,人们就会自然的产生抵触情绪,不主动的为项目开展提供帮助,甚至破坏项目的正常开展。如在某县实施土地开发整理项目中,由于项目材料的运输车队需要经过某村的自建公路,所以当地村民就提出了收过路费的要求,甚至有的村民会在路上设置障碍,破坏材料等。

2.2、缺乏相对完善的管理制度

任何项目工作的开展都离不了完善的制度指导,只有在完善的制度指导下,才能确保项目的顺利开展。土地开发整理项目也不例外。虽然目前国家出台了相应的土地开发整理政策,但是其根本的制度还不够完善,这样就很难保证项目开展能够顺利进行。在缺乏完善制度的制约下,一些地方政府在实施土地开发整理工作中,容易抓住制度的漏洞,以非正常的手段搞政绩、急功利,常常存在表面应付的情况,这都严重影响了土地开发整理项目的正常开展,使开发整理的土地项目没有达到应有的效果。

2.3、缺乏先进的技术指导

土地开发整理项目建设管理具有较高的技术性,但是我国目前采取的管理方法仍在沿用传统的陈旧管理技术以经验管理为主,通常是通过定性方法对开发项目进行可行性研究、规划设计与评价,缺少系统的方法对开发管理过程进行整合团。传统的开发管理技术与现代管理技术相比,缺少定量技术和数字化技术,应用传统管理方法将对土地开发管理以及开发项目管理的准确性带来负面影响。

2.4、对环境保护工作不重视

在制定土地开发规划与整理过程中,应用科学方法也有利于保护改善和改善生态环境,而在进行土地开发整理过程中缺少科学方法,可能会对生态环境带来不利影响,如对耕地的土壤进行化学性开发利用可能造成土壤的肥力不足,使土层产生板结等现象。

2.5、项目资金短缺、使用中介缺乏规范

土地开发整理项目是一项较为庞大的项目,所需要的资金较多,有关部门对于项目资金的投入方式不是根据具体项目所需要的情况而定的,而是土地开发整理工作受投入资金量而具体执行,这样的模式下,土地开发整理项目很难开展,对于项目开展的质量也有很大的影响。如在某地区土地开发整理项目实施过程中,由于资金问题,在实施过程中按照资金量而进行了工作,但是其功能工程的整体性就没那么完整,所以受到了当地群众的不满,纷纷要求增加工程。另外,在土地开发整理项目实施中,常常会借助于一些中介结构的力量,但是由于对中介机构的资质没有一个明确的规定,所以存在一些中介机构业务水平低下,影响了土地开发整理项目的顺利开展,还有的中介机构在工作中,常常会脱离项目实际,按照自己的意愿进行实施,这种情况也会影响项目整体的质量。

3、强化土地开发整理项目建设的措施

3.1、强化土地开发整理项目建设的公众参与度

农民作为土地的主人,应确保其在土地开发过程中以主体身份参与其中,通过有效的引导,使农民亲自参与土地开发与整理。具体是要制定出引导政策,通过宣传与沟通,使农民了解土地开发的重大意义,并在制定土地发展规划时充分考虑到农民的利益诉求,使土地开发与管理更加科学。

3.2、制定实施合理的土地开发整理规划

首先要在实际的工作中制定出科学的规划,科学的土地规划能够确保土地资源得到充分开发利用。科学的土地开发规划包括的内容有:对农业耕地的开发利用规划、对城镇化经济用地的开发规划等。进行土地开发规划设计,要依据土地总体规划目标以及相关的法律法规对土地做出科学规划,在规划出土地用途的同时制定出科学的土地管理制度,遵循因地制宜开发原则,有效开发利用本地区的土地资源。

3.3、加强施工过程管理

首先在实际的工作中哟啊加强项目实施进度管理,从施工人员、施工设备的落实方面入手,在施工前制定详细科学的实施计划书;其次要根据国家相关政策、制度规范等,加强对项目实施的质量管理,在实施过程中,加强有效监督,对于不合格的工程,监理单位需要勒令有关施工单位进行整改;再者要加强项目资金管理,合理的安排资金使用,并做好相应的规划,避免出现投资的盲目性,对于每一笔资金的流向,都需要严格的给予审评,制定完善的资金管理制度,并监督其有效执行。

3.4、加强施工验收管理

首先要制定完善的工程验收制度,并有专门的管理人员进行监督;其次,由施工单位、监理单位等对项目进行自检,对发现的问题及时进行整改;再者,强化项目资金审计工作,只有对项目实施审计后才能进行资金的结算;最后还要做好相关资金的支付工作。要特别的注意在项目施工验收完成后,需要进行项目的移交,这个过程中,要明确交接双方的责任与义务。投资方扣除工程费用的5%,作为项目质量保证金,如果发现施工质量不合格或者无法进行修复,保证金不给支付。对于质量保修期过后的管护工作及费用在项目实施过程前也应该重点考虑。

3.5、加强施工生态环境控制

只有制定出科学的土地开发规划,才能保证土地开发与生态环境获得平衡发展,促进本地区经济、社会与生态环境的协调。在农业用地的开发过程中,应注重对低产田地的改造,完善土地开发过程中的生态保护措施。加大力度提高农业水利设施的建设,通过植树造林、人工种学等措施绿化荒山,提高地表植被率,以防止水土流失,改善土壤的肥力和生态环境,提高本地区的土地开发利用率,使土地资源的作用得到充分发挥,实现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最大化。

总而言之,随着我国城市用地的增多以及农用耕地的逐渐减少,我国的自然环境受到了很大的影响,所以国家利用土地开发整理项目,来对土地资源进行有效的管理,在保证国家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严格的控制了城市发展对农用耕地的占用,充分的落实可持续发展的战略目标。这就要求我们在以后的工作中要及时正确的分析土地开发整理项目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并积极探讨相应的改善对策,以此增强土地开发整理项目建设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

[1]张淑洁.浅谈土地开发整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农业开发与装备,2014,06:86.

[2]马照亭王婷武玉龙等.土地开发整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J].测绘科学,2014,07:72-75.

第8篇

一、项目概况

xx国家土地整理项目是国土资源部、财政部2004年第二批国家投资项目,项目区位于xx县的西南部xx镇,距xx县城12公里,项目区属河流冲积平原区,地势为西北高、东南低,由西北向东南逐步倾斜。地表比较平坦。涉及xx镇xx村和南果村2个村,地理坐标为:东经xx,北纬xx,项目区建设规模553.75公顷。建成后可新增耕地54.3公顷。

二、项目实施情况

1、项目施工设计预算

xx国家土地整理项目施工设计预算由我县聘请xx公司进行项目施工设计。根据国家投资,本项目的预算为879万元。

2、、项目施工组织

xx国家土地整理项目立项后,我县对此项目高度重视,成立了“xx县国家投资土地整理项目工作领导小组”,由县长亲任领导小组组长。为了土地开发整理各项工作顺利开展,办公室下设三个工作组:

⑴、财务管理组,主要负责项目资金的使用管理,加强项目资金使用监管,实行追踪问效,切实提高资金使用效益。

⑵、工程管理组,主要负责项目工程的招投标,项目工程规划设计,以及指导施工单位施工。

⑶、协调组,主要负责协调好项目区群众关系,维护地方安定团结,保证土地开发整理项目顺利实施。

同时,xx镇政府也成立了“xx土地整理工程指挥部”,具体协调项目工程施工。项目所在地成立了“土地整理工程工作组”负责各项工作的联络及协助解决项目实施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

3、工程招投标。

我县xx国家土地整理项目在做好前期准备工作后,于2005年12月份由县政府组织项目的公开招投标。为了做好xx国家土地整理项目的招投标工作,“xx县国家投资土地整理项目工作领导小组”召开多次专题工作会议,并且专门成立了xx国家土地整理项目招投标工作领导小组,由分管县长担任组长,亲自主持项目工程招投标工作。县纪检、县监察局、县财政局、县国土局、县审计局、xx镇等单位为成员。按照国家项目工程招投标的有关规定,依法按程序进行,做到了公开、公平、公正。

4、工程进展

xx国家土地整理项目于2005年12月底正式开始施工。项目工程分a、b两个标段进行施工。在县乡政府和群众的支持下,施工单位按规划设计和进度要求,稳步推进。今年上半年,由于雨水天气较多,项目施工进度受到影响。为了不影响农民的农业生产,在2006年3月20日,工程停止施工。至此时,xx国家土地整理项目a标段已完成总工程量的75%,施工了a标段内的土地平整工程、主要道路工程,农田水利工程。b标段已完成总工程量的60%,施工了b标段内60%面积的土地平整工程、主要道路工程,农田水利工程。

5、工程施工监理

通过招投标方式选择了xx县建筑工程监理有限公司为xx国家土地整理项目的监理单位,xx县建筑工程监理有限公司资质为丙级。工程施工后,监理单位根据工程的建设内容、施工进度、工程质量进行了监理,以保证整个工程的质量。

6、项目资金使用

根据国家下发的《土地整理项目资金管理暂行办法》的要求,项目资金使用做到四个坚持:坚持实行建立专帐,专款专用;坚持按照规定的开支范围支出;坚持严把资金流转渠道,层层设立专帐,实行一支笔审批;坚持项目资金决算制度,严格资金审计,确保项目资金落到实处。xx县国土资源局对资金的专款专用负全部责任,并组建财务小组和审计小组。财务小组对土地整理项目资金建立专帐、专户,实行专管,严格财经制度,规范财务手续,注明每一笔款项的使用情况。审计小组按工程进度监督项目资金使用情况,对工程项目实行阶段与年度跟踪审计,规范资金使用的渠道和方式。资金拨付由施工单位根据工程进度提出申请,经工程监理单位审查后,报xx县国土资源局审批,xx县国土资源局在拨付资金使用前,审计小组必须对上期资金使用情况进行检查验收,合格后资金才予拨付。

7、土地权属调整

为进一步规范土地开发整理中的土地权属管理工作,明晰土地权属关系,认真解决“三农”问题,防止土地权属纠纷,促进xx镇土地整理项目工作的健康发展,xx县成立了xx土地整理权属调查调整领导小组,由分管县长任组长。根据项目规划设计情况,本次土地整理不涉及行政村组界的调整,只改变土地利用现状,整理后新增耕地部分在哪个组就确定给哪个组,作为集体所有的土地承包给农户耕种,本次整理原则上不涉及所有权变动,只做进一步的明确。在权属调整中,以乡镇为主。xx镇人民政府与县国土资源局签订土地承包地调整责任合同书,由xx镇人民政府根据项目整理规划设计和整理前村民承包地面积及质量情况,按照确保面积对等、集中连片、便于使用和管理的原则,提出整理后基础设施建设占用耕地补充办法和新增耕地分配办法的调整方案并征得土地权利人同意(三分之二的村民或村民代表同意)后在项目区内进行公告,经公告无异议的承包地调整方案报县政府农业主管部门审批后,作为土地开整理后承包地调整的依据。

三、存在的问题及下一步的工作安排

1、存在的问题

土地整理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内容既涉及水利水电工程、公路道路工程建设和建筑工程等,又涉及土地平整、防护林带、生态环境、水土保持、土壤改良等多种工程、手段和措施,具有跨行业、多学科和多技术的特点。这为土地部门的管理带来巨大挑战,最主要的就是人才短缺问题。目前土地管理部门缺乏通晓土地开发整理规划的工程技术人员、电脑制图、财务管理方面的专业人才,所有这些问题的解决无一不需要投入大量人力、物力和财力。

2、下一步的工作安排

xx国家土地整理项目工期是一年,现在已是九月份,所以时间是非常紧。下一步我县工作打算为:

⑴、加大宣传,确保项目顺利实施。项目的实施同当地的人民生活息息相关。对项目区内的农民,要深入宣传土地整理政策,将整个项目区的项目实施制度、进展状况等进行公告。增进群众对项目区土地整理工作的理解和支持,动员、引导公众积极参与土地整理,使土地整理工作得以顺利开展。

⑵、认真安排,做好项目实施工作。九月下旬,由县政府召开建设单位、施工单位、乡镇政府、监理单位工作会议,对xx国家土地整理项目进行工作部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