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优秀范文 初中地理课堂笔记

初中地理课堂笔记赏析八篇

发布时间:2023-10-30 11:17:54

序言:写作是分享个人见解和探索未知领域的桥梁,我们为您精选了8篇的初中地理课堂笔记样本,期待这些样本能够为您提供丰富的参考和启发,请尽情阅读。

初中地理课堂笔记

第1篇

一、引导阅读――初中地理学习的基石

学会阅读教材,这是一种基本技能。作为初中学生必须具备的一种阅读能力。我们在日常课堂教学中要给予一定的引导。初中地理教材不同于语文、数学等学科的教材,一般采用文字与图像来加以表述的。文字的叙述要求是很高的,力求准确、生动、概括、易懂。而图像则要求清晰,鲜明,突出重点。其中,有地图、景观素描插图、照片、统计表等,均是教材插图的主要内容的有机组成部分。在初中地理课堂教学中,对于教材的使用应引起足够的重视,才能有效地提高初中地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然而,很多时候,我们一些地理老师往往担心学生不会或不愿去阅读教材和理解教材内容,就一味地灌输,一味地讲解,一味地照本宣科,越俎代庖,大讲特讲,全盘托出,而学生却一味地听呀,记呀,抄呀。这样一来,老师显得很“崇高”,很“渊博”,却教得挺“辛苦”,学生学得也不轻松,效果怎么样呢?不用多言,可想而知。那么,作为我们老师,要怎样引导学生阅读教材呢?笔者认为,可以这样做:一是阅读教材之前,提出阅读要求与问题。二是阅读之时,要有阅读问题,引导学生带着问题阅读,边阅读边思考。三是要教会学生对于地理学科特点采用相应的阅读方法。比如说,地点名称,地理方位,产地特色等等,在阅读时应该加以注意并做好圈点,以增加记忆。

二、激发兴趣――初中地理学习的动力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这点已经成为人们的共识。没有兴趣,就没有动力。没有动力,学习的车轮就不能前行。可见,兴趣对于学生学好初中地理学科是至关重要的,我们应该想方设法激发学生学习初中地理的兴趣。而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知识的方法与途径是很多的,每位老师都有自己的手段和方法,但其目的是一致的,这就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与热情。在此,笔者仅谈两点。

(1)借用游戏,激发兴趣。说起游戏,很多人似乎认为这是“小儿科”,是小学生、幼儿所钟爱的活动,与初中学生沾不上边。其实,初中学生对于游戏依然是有兴趣的,依然是喜欢的。在初中地理课堂教学中,我们可以从创新的角度出发考虑问题,有时就能找到激发学生学习的乐趣,如游戏的操作。比如说,“中国政区图”,我们可以根据多媒体设备技术,引导学生开展拼图竞赛活动,寓教于乐,寓教于动,不但能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而且激活了地理课堂教学。那么,要怎样做呢?笔者不妨在此描述一下:首先,简介拼图游戏的操作方法及竞赛规则。活动是分两轮进行的,每轮活动都是在电脑上完成拼图的,不同的只是第一轮可以看课本,即《地理》教材(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七页“1.7中国政区图”),并按照地理方位排列。而第二轮则不能看课本,也是同样按照地理方位排列。其次,引导学生按照上述规则动手操作。这样一来,无形中就把静止的图激活了,引起学生注意力和好奇心,学生的学习就有了“味道”,真正体验到学习的乐趣,从而提高了学习的有效性。

(2)教师能力“炫耀”,引起好感。大家都知道“亲其师,信其道”的道理。只要学生对老师喜欢了,就会对老师所担任的学科喜欢,正如人们所说的“爱屋及乌”那样。而老师要让学生喜欢,渊博的知识、高超的教学技能是必须具备的,而且要善于表现,使学生知晓,从而引起学生对老师才学的倾慕,激发学生对老师所担任学科的兴趣与热爱,进而增强学习动力。比如初中地理有些知识是要记忆的,没有一定的知识储备作基础,便谈不上学习的优秀。所以,我们可以总结地理知识巧记的一些方法,在方法公诸于众之前,老师有时候可以“炫耀”一下,以引起关注,激发兴趣。例如,笔者把一些知识进行收集、整理、归类,并事先记住,如“陆地表面最高点――珠穆朗玛峰 8844.43米,陆地表面最低点――吐鲁番盆地 -155米,面积最大的省级行政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数最多的少数民族――壮族,1 500多万人。”这些知识内容,老师可以根据需要,在课堂上“卖弄”一下以博取学生的“好感”。这样可以让学生对老师喜欢,进而喜欢初中地理课程。

三、点拨探究――初中地理学习的深入

巴班斯基指出,教学过程作为一个系统,必然存在着优化过程。这也就是说,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优化。初中地理学科的课堂教学同样也要注意优化。优化教学过程,教师要吃透教材与学生,根据实际,通盘考虑,精心设计教学流程,抓好地理学科一些最基本的知识点的讲解与渗透。再者,应该注意引导学生对所学知识有所选择、判断、解释、运用,在不同学科知识相互整合中诱发灵感,从而有所发现和创造。这就是对学科知识进行探究活动,这种探究活动,很多时候需要老师的点拨与指导。比如说,“比例尺=图上距离/实地距离”(《地理》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一章第3节地图)教学中,老师是这样点拨学生探究活动的:

首先,分析、出示下面内容,引导学生分析它们的变化过程。①比例尺越大表示的范围就越小,表示的内容也越详细;反之,比例尺越小表示的范围就越大,表示的内容也越简略。②若需要一张内容详细武夷山市地图,则需要用大比例尺;反之,则需要用小比例尺。其次,测量。要求学生带着皮尺、笔、笔记本,并组织他们到学校的篮球场上进行实地测量,测量篮球场的长与宽,并一一作了记录。第三,画画。组织学生回教室按照老师提供的“1:200、1:100或1:50”的比例尺计算并将篮球场画在练习本上(部分学生画在黑板上)。这时,老师适时地引导。第四,讨论。可以提出问题,让学生讨论同一篮球场为什么有的同学画得比较大,而有的同学却画得比较小呢?从中能否得出一些规律?问题一抛出来,学生就纷纷举手,争相发言,有的说:“比例尺越大,画的图上距离就越长,反之就越短。”还有的说:“我们要根据实际需要选择适当的比例尺,从而画出所需要的地图。”……

一个地理知识点,在老师设计的“分析――测量――画画――讨论”这个教学流程中得以探究而逐渐明朗并得以掌握,无疑是知识学习的一种深入。

第2篇

关键词:初中地理;课堂教学;质量;对策

如今新课改已经进行了一段时间,对初中各科的教学都产生了很大的影响,作为初中基础学科之一,对地理的影响也不小。新课改所提倡的精神对初中地理提出了新的挑战,也使得人们发现初中地理教学存在的问题,其中一个最突出的问题就是当前初中地理课堂教学质量不高。作为新时期的初中地理教师,如何运用新课改的理念,分析当前初中地理的教学现状,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是摆在他们面前的课题。

一、我国初中地理教学质量不高的分析

1. 教学思想落后。当前新课改正在积极推行中,也带来了一些全新的教学思想,但在我国大部分地区的初中,传统的教学思想还是占据了主导地位,我国大多数初中地理教师还是以传统的教学思想为指导进行教学,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初中地理教师还是坚持以教师、课堂和教材为中心,坚持知识的单方面的传授,忽视学生的主体性,教师在课堂上具有绝对的权威,学生在学习中处于被动的接受地位;二是初中地理教师还是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在教学内容的选择上是根据考试大纲以及考试内容而定,完全不考虑学生的兴趣和动机,而且教师只是让学生把考试要考的内容死记硬背,忽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教学沦为了考试的附属品。

2. 教学方法过于单一枯燥,课堂气氛不活跃。当前我国大多数初中地理教师还是采用“一言堂”或“满堂灌”等这些传统的教学方法,这些教学方法如今已经不能适应当前教学环境的变化以及新课改的要求。那些传统的教学方法就是教师在课上把事先备好的内容讲授给学生,学生听讲、做笔记,师生之间没有互动,教师自顾自的把知识传授,对于初中生那样一个活泼好动的群体来说毫无兴趣可言,学生上课提不起精神,课堂气氛死气沉沉。

3. 教师队伍建设落后。教师是教学的实施者,在教学中其主导作用,教学质量的高低将直接影响着课堂教学质量。只有建立起一支稳定的、专业的初中地理教师队伍,地理教学的质量才可以保证。但现在一些初中由于物质条件的限制以及学校对地理教学的不重视,不少地理教师的专业水平不高,教学水平也比较差,甚至不少教师都不具备地理探究精神和能力,影响着中学地理课堂教学质量。

二、提高初中地理教学质量的对策

1. 加强教师的专业化建设,更新教学观念。在初中地理的教学过程中,学校一定要注意地理教师队伍的建设,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加强教师专业化建设,学校要提高教师的地理专业水平,使教师能够精通地理学科,通过教师培训以及讲座等形式,培养教师的实地观察能力、地理思维能力、独立科学探究的能力等,并且成立地理教学科研小组,组织教师定期对地理学科进行探讨,提高其专业水平;二是促使教师转变教学观念,对传统教学观念有一个重新的认识,努力学习全新的教育理论和教学方法,积极去理解和认识新课改所倡导的精神,重新认识教学的目的,使教师从传统的教学模式中走出来。

2. 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相对于传统的教具来说,多媒体技术有着强大的优势。它使得教学不在枯燥无味,能把教学内容生动形象的展示出来,提高学生对知识的感性认识,同时它还可以有效的扩展学生的知识面,丰富了课堂教学过程。教师在进行课堂教学时可充分利用多媒体的功能。例如在讲到人教版教材中关于美国这一节中,教师可以向学生展示有关美国概况的一些图片,并播放美国的纪录片,向学生简要介绍美国的地理环境、风土人情、物产资源等,增加学生对美国的感性认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另外教师也可利用多媒体来进行难点教学。例如在讲到黄河下游流域面积小这个知识点时,教师可运用多媒体模拟演示黄河中游途径黄土高原,携带的泥沙在下游华北平原沉积,抬高河床成为“地上河”的过程,让学生明白这样的高出地面的河床无法接纳沿途支流,从而造成了这一反常态现象,帮助学生深入浅出地掌握了教学难点。

3. 改善教学方法,实施合作教学。初中生的一个很大的心理特点就是活泼好动,所以死板的教学方法激发不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并且新课改的一个基本要求就是要突出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所以在初中地理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改变教学方法,充分尊重学生参与的热情,把学生纳入教学的双边活动中,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在合作教学中理解地理知识。例如在讲到气候时,教师可以把学生分组,每个小组专门研究不同的气候,如热带季风气候,温带草原气候等,小组学生运用多种途径进行探究,并相互讨论合作,最后教师让小组讲出得出的结论,并引导学生对不同的气候进行比较。

4. 注意理论与实践的结合,达到学以致用。初中地理是一门与实际生活联系密切的学科,教师要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把知识运用到实践中去,增强学生的学以致用的能力。例如在讲到黄河治理的知识时,教师要求学生事先通过各种途径搜集有关黄河存在的忧患等方面资料,并且下载了一组介绍黄河领域荒漠化、水土流失、洪涝灾害等纪录片,引导学生讨论怎样更加有效地对黄河进行治理。学生对照黄河流域现状,积极发言,分别提出了相应的措施。这样学生在思考中综合运用了多种知识,加强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巩固,同时也提高了学生将知识运用到实践的能力。

参考文献:

[1] 邢继德,林成策. 初中地理新课程教学法[M].开明出版社,2003.11.

第3篇

为了更准确地了解学生对地理科目的认识情况,笔者通过对高二文科班的学生进行认真地分析、对比和筛选,最终确定了三位访谈对象:一位是文科示范班的学生,学生地理成绩一直很优秀,另外两位是文科重点班的学生,一位地理学习成绩一般,一位地理成绩很差。

现将访谈内容分述如下:

三位访谈对象分别记作:A、B、C;笔者记作S。

访谈一:

学生A,临潼中学高二.16班学生,16班为文科示范班,该生地理学习成绩一直很优秀。以下是S与A谈话记录片段:

S:你对地理感兴趣吗?为什么?

A:我对地理一直很感兴趣。我从小就爱看一些有关地理方面的书籍,爸爸还为我订阅了《国家地理》杂志,极大地促进了我对地理的学习兴趣。我感觉学习地理挺有趣的,尤其是和现实生活中的许多事情结合起来,比如,日本发生的大地震,就会引起我去思考为什么日本是一个地震多发的国家呢?地震的发生和什么因素有关呢?还有现在世界上的很多未解之迷,都会引起我极大的兴趣与好奇心。而且,地理又是一门文科高考必考的科目,所以我重视地理课的学习。

S:你的地理成绩很优秀,谈谈你是如何学习地理的?

A:我学习地理首先是兴趣驱动的。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其次,我认为,地理的学习不是单纯地靠死记硬背去学习,而要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所以,我会在每一节课前认真预习新课,上课的时候认真听老师讲解,积极地参与课堂教学活动,课后及时复习巩固新知识。

S:你认为地理课中最吸引你的是什么?为什么?

A:我认为地理课中最吸引我的是:教师渊博的知识、滔滔不绝地口才、和谐的课堂气氛、富有创意的教学设计,还有很多地理的奥秘值得我们去关注,很多奥秘是我们地理老师提供给我们的,让我们有探索它们的欲望,钻研它们的激情,比如:UFO之谜、尼斯湖水怪之谜、金字塔神秘能量之谜、泰坦尼克号沉没之谜等。有了谜以后,我们就有了无限的兴趣,想去上网查查资料,了解到底是为什么。

S:在地理课堂上有师生的互动吗?还有没有学生的互动呢?

A:课堂上师生的互动,我觉得是老师提问,学生回答,主要是一问一答,教师通过问题设计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对学生间的互动,我感觉我遇到的课很少。我感觉有一些课可以让学生自己去设计问题,由学生自己带着问题去思考,分析解决问题,可能效果会好些。

访谈二:

学生B,临潼中学高二.17班学生,17班为文科重点班,该生地理学习成绩一般,但是学习很认真。以下是S与B谈话记录片段:

S:你对地理感兴趣吗?

B:我对地理学科没有多大兴趣。

S:那你为什么选择文科呢?

B:我之所以选择文科是因为我的物理、化学、生物太糟糕了,尤其是物理简直是一窍不通呀,一点也学不通。我想文科,就是只要肯下功夫去背,就可以取得高分了,所以我选择了文科。

S:你现在的地理成绩理想吗?你是如何学习地理的?

B:我现在的地理成绩很一般,没有达到我理想的目标。我过去认为,文科只要认真去记,就可以取得高分了,现在看来并不是这样的。地理是文科中最难学的科目了,我感觉并不是像我过去所想得那样,地理有很多知识是需要理解的,而且还有计算题,让我觉得很吃不消。我可能还是学习方法不恰当吧,我没有课前预习的习惯,上课的时候,听课方式不是很好,有时只顾着记笔记,老师讲得重点、难点没有听清楚;有时听到高兴处又忘了记笔记。

S:你觉得那你的地理基础如何?

B:不好。初中我的地理课很多时候是被语数英所谓的重点科目所占用,所以我的初中地理知识一片空白,导致我在高中阶段学习地理很吃力。

S:现在学习中遇到困难的时候,你是怎么做的?

B:我很少去问老师,因为地理老师很严厉,我胆子小,地理基础又差,总担心老师会批评,有时自己上网去查查资料,有时去问问同学,但是同学讲得不是很清楚,总之,很多时候还是一知半解,久而久之,地理就落下了。

S:那么你理想中的地理老师是怎样的?

B:我自己觉得应该是举止文雅、谈吐风趣又和蔼可亲,还要有渊博的知识,富有幽默感,精神饱满,上课有活力,能吸引住学生。

S:在以往的地理课上,最吸引你的是什么呢?

B:我喜欢老师上课前精彩的导入。记得高一时我们上《大气环境》第一个课时的时候,老师先让我们猜了一个谜语,“看不见,摸不着,不香不臭没味道,说它宝贵到处有,动物植物离不了。”(大气)引入了新课,激起了我很大的学习兴趣,那节课我认真听完了,感觉收获很大。

访谈三:

学生C,临潼中学高二.18班学生,18班为文科重点班,该生地理学习成绩比较差。以下是S与B谈话记录片段:

S:你对地理有什么认识呢?

C:我觉得地理很难学,尤其是高一《地球运动》,还有《大气环境》根本就学不懂,我周围的很多同学都和我是一样的想法。

S:你对地理有浓厚的兴趣吗?

C:兴趣浓厚谈不上,不喜欢上地理课,但是我有时喜欢看关于宇宙奥秘的一些片子,其他的就么没有什么兴趣了。

S:你认为地理有用吗?

C:在我的印象里,地理可能没有多大的用处。

S:你的这个想法不对,地理是一门和我们日常生活相关的学科,比方说天气预报、野外寻找方向,还有很多东西是和地理有关的。

C:听你这么一说,我对地理有了一些新的认识。

S:你愿意在课后花时间复习地理吗?

第4篇

关键词:初中地理;教学创新;多媒体

初中地理知识是所有地理知识的基础,也是奠定学生对地理知识学习信心的重要时期,初中地理知识是小学地理知识的延伸,也是高中地理知识的基础,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因此,初中地理课堂教学的创新显得特别重要。本文根据目前新时期下初中地理教学的现状,对其教学创新提出以下几点浅见。

一、利用多媒体进行教学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当代信息技术以及多媒体的应用逐步引入初中地理教学之中。以往的传统教学方法是老师在上面教课,学生在下面记笔记学习,地理是一门“图文并茂”的学科,有的时候需要老师在黑板上画图讲解,比如经纬线和北回归线的学习等,老师需要用线条明确画出这些线条,而这些过程则大大降低了教学的效率。而且,对于很多形象化的东西,黑板并不能很好地展示出来,比如地球的公转、自传,老师无法在黑板上演示,这些都是以往传统教学课堂的局限性,为了更好地创新教学方法和内容,可以将多媒体引入教学中去,让学生通过更加形象、生动的视觉更好地去理解教学。老师也可以提前准备好上课要教授的内容,准备好一些视频和图片,让课堂教学更富有时代内涵,将教学与时代创新结合起来,提高初中地理教学的效率。

二、实行实践教学

俗话说得好:“眼看千遍,不如手做一遍。”这句话也说明了实践的重要性,传统意义上的地理教学只限于理论知识上的学习,但是地理知识本来就是用来运用的,而不是用来纸上谈兵的,新时代下的初中地理教学更强调实用性与操作性。初中地理知识是从理解简单的地球知识开始,从我们身边所能看到、触摸到的事物开始,这也就是要求我们在仔细观察身边细小的事物的同时,还要善于将知识运用到身边的生活中去。比如,初中地理老师可以给每位学生配置一台小的地球仪,方便每个学生更立体、更形象、更生动地去学习地理知识。而对于一些月食现象的发生或者类似于比例尺的学习这些内容,老师可以带领学生动手去实践。只有学生自己动手操作过的内容,才能够记得更牢固,学得更彻底,也有利于学生将这些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去,让知识真正做到来源于生活也应用于生活,这也是新时代下地理知识的创新应用,也是对中学生能力的考验。

三、实行小组合作学习

小组合作学习是新时代教育发展下一种颇为新颖的教学方法。以往传统的教学方法一般是以个人为学习的个体,合作学习则是以小组为单位。在小组合作的学习中,老师既方便管理学生,也有利于发挥学生之间的竞争力,更有利于学生的自我提高与发展,让学生在小组合作学习中互相取长补短,相互学习小组成员中各自身上的优点,在小组竞赛中,学习其他小组的优势,与此同时,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这些都是新时代初中地理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其他能力的体现,这是响应新时代的号召,也是时代进步下教学方法逐步创新的体现。

比如,在学习“影响地球上的气候,水文,地质及人类的生活”这个章节之前,老师可以给每个小组分配任务进行预习知识,看哪个小组能够预习知识,并且将知识归纳得最好,这些,都能够很好地提高初中地理课堂的教学效率,提高学生的集体荣誉感,让学生在学习理论知识的同时,更注重合作的力量。

四、定期进行测验与考查

检测学生对地理知识掌握得是否牢固以及教学方法是否适用于学生,最好的办法就是对学生所学的知识进行检测,初中地理老师以及学校教育者应该定期对学生所学进行一定的检验,这样有利于学生时刻不放松警惕,保持紧张感。在检测中,老师还可以实行互帮互助政策,让地理有优势的学生多帮助地理学习中学得较慢的学生,让学生在互相帮助中既做到优秀学生巩固复习,学习较差的学生得到学习和解答难点的机会。测试是新时期初中地理知识教学下相对公平与公正的教学方法之一,这能够更加促使学生学习地理知识,时刻保持危机感与警惕感,最终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初中地理是一门实用性较强的学科,学好初中地理知识有利于学生更好地接触高中地理知识,也有利于学生在学习中培养地理学习的信心。而教学方法在其中起着关键的催化作用,与时俱进的教学方法能够更好地提高学生的学习。为了更好地提高初中地理课堂教学的创新性,有赖于全体师生的共同努力。

参考文献:

第5篇

自2003年开始,我国加入了世界课程改革的浪潮,我们听到有赞同的声音、也有反对的声音,在两方的争论中,教育改革走过了的10年。而在这场争论中的主角则是:新课改派和传统派。结合本人实习学校长寿川维中学的新课程改革情况,我产生了三点关于新课程与传统课程的疑问。

首先,新课程改革下,学生学习以何为主?以前教师要求学生注重课本。而新课程鼓励教师以课标为标准进行自主开发课程资源。这这些课程资源是结合学生生活实际、符合学生认知规律的课程资源。这种思路的出发点很好,他符合孩子身心发展的特点。但是孩子在学习前缺少一种实质性的东西来预习,在考试甚至在面对高考时没有资料用来复习。所以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学生学习以何为主。有人说,老师以课标为主,学生也以课标为主就可以了嘛。但是,课标是一个大纲性的东西,是对学习效果的要求,而不是具体的学习要求,学生需要的是生动、具体的学习内容。况且“惜墨如金”的专家们将课标概括得如此简洁、高深莫测,教师尚不能完全理解,又何况是学生。不然市场上何来那么多版本的课标解读?不能以课标为准,那应该怎么办呢?于是又有人说,老师不是按课标要求为学生组织了教学内容吗?学生上课的时候把笔记记下来,以此为准就可以了。但是上课时间是学生最宝贵的时间,既要听教师讲课,又要思考,讨论,还要完成笔记。那么可想而知,如果学生有一份十分“完美”的笔记,那么必将遗失教师上课时某些精华。而认真听,认真思考的学生,笔记必然会不完整。而且笔记只对复习有用,因为他是课堂的产物。但是课前的预习呢?在长寿区的优质课大赛的赛场上,每位老师都使用了这样一份资料——学案。尽管每个老师所选的内容不同,对内容的处理方式也不同,但是每份学案都做到明确预习内容,上课流程,复习巩固三个环节以帮助学生理清学习思路,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从学案的内容来看,都是孩子们身边的地理信息。比如长寿中学的刘老师在讲《交通运输方式和布局对聚落的影响》的时候,用长寿交通运输方式从河运为主变化为以高速公路、轻轨为主对长寿聚落的影响为例,贯穿了整个课堂,学生在轻松快乐的课堂氛围中就理解了知识。而且刘老师结合本课的内容,提出问题:未来长寿的交通会怎样发展,随之长寿聚落会发生怎样的改变?并且为学生提供了长寿区的规划图,让学生课后思考和讨论。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的一书中曾提到,每个学生都有证明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的需要。在满足学生这种需要的同时,不仅使学生增长了知识,而且极大的培养了他们学习得积极性。而这些正是刘老师所做的,也是新课改在积极推行的。如果我们在平时的课堂中也能像这样进行,无论是老师还是孩子们都是受益匪浅的。所以我们可以集合大家的力量把这些身边的、有趣的教学案例集合在一起不就是我们新课改所提倡的校本课程了吗?因此我们可以大胆得出这样的推论:教育改革的关键在课程改革,而课程改革的关键在与校本课程的开发。新课改机制下,学生真正应该以校本课程为主。

其次,第二点疑问自上而下的教学方法和自下而上的教学方法谁更胜一筹?我们不难发现传统的教学模式下,老师提出一个名词、概念或者原理,然后用很多生动的例子来解释这些名词、概念、原理。采用这样教学方式我们称之为自上而下,因为老师先告知了上位知识,然后用下位知识来解释。而在新课改的课堂模式下,教师多采用自下而上的教学模式。先让学生感知身边的案例、事实,然后引导学生认识这些事物、理解概念、原理。无论哪种教学方式最终都让学生理解了知识。通过对所在实习学校——川维中学的访谈调查发现,学习成绩好的孩子更喜欢后者,也即是自上而下的教学方式。他们认为这种教学方式更为系统,而且可以学到更多的东西。学习成绩一般的孩子更喜欢自下而上的教学方式,他们认为这样上课更轻松、有趣一些,理解知识也相对容易很多。因此教学方式没有高下之分,也没有固定的好的教学方式。只能说适合学生的教学方式就是好的教学方式。因此上基础好一些的班我们可以更多的采取自上而下的教学方式,同时兼顾基础稍差的孩子,结合自下而上的教学方式展开教学。上基础稍差的班级体,也是这个道理。所以才有了这样的说法:“教无定法,贵在得法。”

第三,新课改如何与高考接轨?所在实习学校正在进行新课改,地理组正在进行校本课程的开发,同时也开始更多的关注学生,采用自下而上的方式启发学生。但是无论教学内容和方式如何变化,最后的考核规则还是高考。重庆2004年开始语文、数学、英语自主命题,06年文综、理综自主命题。也即是说重庆考生从06年开始接受的是重庆的高考。学生平时学习的都是身边的例子,但是高考要求学生有更为广泛的视野。也即是说,学生不仅要了解身边的知识,还要了解重庆的知识,乃至中国、世界上一些知识。我们用生活、身边的例子是要让学生更好的理解知识,培养他们对地理的兴趣,但是也要注意引导他们对外面世界的探索。所以说知识不仅仅要内化还要外化。同时高考对学生的知识容量要求大。如果全部采用新课改推行的自下而上的教育方式,我们无法完全完成教学任务。所以实际中,教师们为了完成教学任务,不得不采用了传统灌输的方式,因为这样知识系统,而且课堂容量大。在地理这一门学科中,在区域地理这一部分表现的最为突出。在对川维中学地理教师的访谈中,他们指出,高中一堂区域地理课的容量是初中一堂区域地理课的6倍左右。因为初中区域地理要学4个学期,高中只学一个学期,而且难度还加大了很多。更让高中地理老师头痛的是,由于中考不考地理,很多中学干脆不开地理这门课,即使开设了初中地理,也讲得很浅显所以学生根本有没区域地理的基础知识,进而又加大了高中学习区域地理的难度。所以新课改不仅仅是某一个年级的事,而是整个教育阶段都必须进行。只有做好了各个教育阶段的分工和衔接工作,我们的新课改才能真正实现。

参考文献:

第6篇

1.知识内容的衔接

从内容上看,初中地理课程内容丰富多样,贴近现实生活,要求学生从身边的事与现象去了解地理,认识和学习地理,高中地理是在初中地理基础上增加探究性学习和实践活动,重视学生对地理问题的成因和规律进行探究,内容明显复杂。高中地理教学内容与初中地理相比,深度加大、广度拓宽、梯度增强、角度多维,在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对地理教学内容进行更深层次探究,发现一般性地理规律,同时介绍大量相关资料,延伸地理内容,拓展学生视野,培养学生从特殊地理现象到一般地理规律的抽象概括能力;各种方法训练学生多角度多视野观察和分析问题,得到正确结论。初中地理主要以区域地理为主,讲述世界各地区和主要国家的自然地理与人文地理,而高中则是系统讨论地理环境各组成要素的形成原理和发展变化规律以及其间的相互关系。初中地理主要以感性知识为主,高中地理则上升为理性知识。所以,初中地理是高中地理的基础,高中地理则是初中地理的深化和拓展,两者相辅相成。因此在高中地理教学中应根据不同内容进行知识衔接,注意随时查漏补缺,达到教学内容的真正衔接,并且应根据学生普遍存在的问题确定衔接内容。例如,学生不会看图,那么教师在知识衔接上就应先从地图入手,教会学生如何识图、读图、析图,逐步做到观其“图”而知其“地”,知其“地”而求其“理”,养成良好的地理学习习惯,并以此不断培养学生读图、识图和绘图等能力。

2.教学方法的衔接

教学方式方法上,由于初高中教学对象知识量和接受能力的差异,使初高中地理教法和学法存在一定差异。初中地理开设在初中一、二年级,教学对象是刚入校的十二、三岁的少年。由于学生年龄小,原有的知识量、知识的接受能力、抽象思维能力和自制能力都较差,所以初中地理教材具有知识浅显、课容量小、图象简明扼要、文字生动有趣等特点。对学生而言,初中地理知识的掌握主要通过课堂上听讲,浅显思考和反复练习达到。高中地理教学对象是初步具备一定逻辑思维能力、分析判断能力和自学能力的青少年,相比初中而言,高中教材具有一定难度,图文复杂多样,文字理解也有难度,课堂容量大大增加。所以,对于高中教师而言,不能再继续沿用初中地理教学方法,应根据学生年龄特征和教学内容适时调整教学方法,课堂中教师提出的问题也就不再局限于“是什么”,而更多是“为什么”,教师需要引导学生仔细阅读教材、分析图表,然后师生共同总结归纳,最后通过少量练习检验知识的掌握情况。对于高中学生而言,单纯依靠课堂时间所学知识难以很好掌握,还应做到课前预习、课后温故和阶段性复习深化所学知识,达到融会贯通。高中地理教学方法的改变,必然会使已经习惯初中教学方法的高一新生在短时间内难以适应,从而影响学习效果。因此,从初中到高中,教师教法的变化应有过渡阶段,做到循序渐进。为此,新学年开始,教学进度不宜过快,以便给学生留出一定的回味余地。教材处理、教法设计上,高一教师有必要借鉴初中的一些方法,给学生一个适应过程。在课堂上可加强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的指导,即努力教会学生“学会学”。因此,在学生逐渐适应新教法的同时,教师将学法的指导传授及时渗透于课堂教学中,让高中生学会如何听课、记笔记,如何预习、复习及做习题等具体方法,促进学习能力提升。

3.学习形式的衔接

初中生以形象思维为主,抽象思维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较差,不善于独立学习和思考,且年龄小、好动,缺乏主动学习的能力。而高中生学习地理,从一开始便要求具有归纳概括能力、抽象思维能力、理论联系实际能力和自学能力;要求用发散性、开放性思维解决问题,因此要善于思考,勤于运用,精于自学。教师首先应努力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学生在高中阶段,自学能力的养成,将是他们终生受用无穷的法宝。因此,在课堂内,一定要留出时间让学生看书,指定阅读范围,指出阅读重点提问。还要教学生怎样读书,针对地理课本附有很多插图或附图等特点,要教学生在阅读时对大量直观概念及分布通过读图自己得出结论;在阅读地图时引导学生有计划、有目的、系统精确地全面进行观察,并善于在事物与现象中注意隐藏在图幅后面的深刻内涵及重要属性和特征,从而加深对地理知识的理解并养成动手动脑习惯。其次教学中应引导学生多方位、多角度、多层次看待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帮助学生形成自主获取知识和提炼加工的能力。例如,在“热力环流形成”学习中,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分组实验、合作学习,制定实验步骤、设计实验过程、分析实验现象、归纳实验结论、展示实验成果,通过合作研究,学生不仅张扬自己个性,同时可在合作中取长补短,提高学习效率。此外,课堂教学还应注意培养学生知识迁移能力,这是培养学生地理应用能力、达到学生“会学”的显著标志。

第7篇

【关键词】多媒体、 形象化 、 地理教学

Abstract: The current education of our country is facing a revolution of teaching method, which is the multimedia teaching based education into the classroom. As for geography, compared with the traditional teaching mode of geography, multimedia in the teaching of geography shows many advantages. But at the same time the multimedia teaching is not everything. There are some drawbacks, and the paper puts forward some suggestions.

Key Words: multimedia, visulization, teaching of geography

地理本身是一门综合性极强的学科,涉及内容极广,包含复杂的自然现象和经济、人文等内容,具有研究对象的联系复杂性、空间多维性、地域广阔性,时间漫长性等特点,这些因素的综合使学生在掌握知识、形成概念、发展能力等方面有较大困难。尤其对初中学生而言更是存在由于知识结构不够完整,而导致对这些地理事物缺乏形象、直观的理解。而多媒体可以将文本、图像、动画、声音、视频等多种信息组织编制成交互性、实用性强的课件。所以利用多媒体设计地理课件进行教学不但可以充分体现地理学的特点,还可以在教学过程中表现出诸多的优势。

一、有利于抽象内容直观化、具体内容形象化

自然地理学中有涉及到较多的抽象地理概念及原理,如:昼夜长短的变化利用动画演示,只要点鼠标,太阳光线可在南北回归之间移动,随即代表夜半球的阴影部分也发生移动,这样可以清楚地看到一个地点在一年中的昼夜长短变化及在同一时间里各个地点的昼夜长短情况,直观而形象,便于学生深刻理解此问题并且印象深刻,再如讲到锋面雨的形成,传统教学中学生很难想象冷气团交接后的天气状况,而多媒体教学利用动画效果演示冷气团相向运动,分冷锋暖锋两种情况演示,暖气团沿锋面爬升,产生降雨的整个过程,并伴有雨声、风声,学生仿佛亲临了一场锋面雨,心中的疑团很快解开了,知识掌握的同时也增加学生对地理的学习兴趣。

人文地理学涉及到的知识面广,包括中国和世界的工农业生产、交通和通讯、城市规划、环境问题、人口问题等等,若只凭教师讲学生记的方式,会使地理课枯燥无味。而多媒体可利用影像、图片等众多感性材料,引领学生探索宇宙,游览世界各国,仿佛身临其境,增强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了知识记忆效率。

二、运用多媒体可以帮助学生建立较强的地理空间概念

地图是地理知识的载体,建立较强的地理空间概念,有利于学生准确、牢固的识记地理事物及现象,如一个地方的地形、河流、工农业生产、矿产、交通等各个要素,都可在地图中落实,传统的地理教学中,地理挂图是学生建立地理空间概念的主要形象材料,但挂图的信息量大,综合性强,往往一张地图综合了地形、河流、矿产等众多要素,不分主次,教师在利用这种教具时,只能让学生筛选性记忆,效果较差,而在多媒体教学中,首先教师可以从网络中搜集多种多样的地图资源,并根据需要对图形进行缩放、叠加、增加文字、添加动画和声音效果等操作,使教具充分为所讲解的课程服务,最终使学生循序渐进,清晰地建立地理空间概念。

三、多媒体可以提供活跃的学习方式

多媒体教学利用录像、图片等直观材料将学生所要学习掌握的知识形象、生动、活泼的展现出来,引领学生遨游探索宇宙空间,或是使学生亲临其境到各个地方旅游,激发学生了解当地风土人情、地理环境等知识到欲望,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尽管多媒体具有众多的优势,但它不是万能的。多媒体教学使用不当易出现的问题:

1.知识容量大,学生难消化的问题。

2.多媒体上课节奏快,学生难做笔记。

3.幻灯片的切换,不便于学生对知识整体性的认识。

四、运用多媒体教学的技巧

1.选好课件素材,安排好各种素材的展示顺序,让学生在直观教学中培养自主学习能力。

多媒体教学可利用网络搜集丰富的图片、影像等地理资料。教师必须根据课堂需要选择出能充分为本节课服务的材料,避免片面追求课件的华丽或一味追求活跃课堂气氛。然后根据需要将其引入自己的教学中,这样学生通过观察这些直观的地理资料,在教师的引导下积极思考,自己得出正确结论,从而培养了学生自主探究和主动获取知识的能力。,他们会从日常生活中自觉地运用地理知识解释生活中的地理问题,从而形成将知识转化为能力,又在实践中学到知识的良性循环。

2.留出思维时间,充分调动学生探求知识的积极性。

思维时间即思考时间。展示众多的感性材料并将其升华为理性知识需要思考,因而把握好课堂节奏,留出学生思考和探讨的时间,才能使学生调动学生大脑思维,激发其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否则就会出现学生“走马观花”、“一笑了之”的局面。

3.设计随堂练习,及时反映教学效果。

练习是检验课堂教学效果的一个重要标准。在重点和难点知识讲解完后,教师可充分发挥多媒体优势,将课堂知识重组,以图表、选择或填图等形式再现,让学生练习,然后出示正确答案。这样教师可根据练习情况对某些知识再加工,达到巩固知识的目的,也有利于教师根据反馈情况,改进教学方法。

4. 利用多媒体优势,突出笔记内容。

第8篇

关键词 地理课堂;情感;学生学习

在教学中,我们老师普遍关注的是教学要采取哪些方法,知识点要以何种教学手段传授给学生,怎么样更好的处理一节课的重难点,课堂教学活动怎样设计等等,而容易忽视情感因素。然而,大凡成功的教学,无不跟教学情感的投入有很大的关系,特别是初中新课程的实施,提倡“以学生为本”的教学理念,本人深刻理解为学生是“学”如何“生”,倘若在地理课堂教学中,教师能从情感的角度出发,以生活化的内容、图像化的形式、互动化的过程、多样化的方式、激励化的评价,在师生共同体会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同时,学生能学会更多的生存的技能,感受生活的快乐,领略生命的发展,那地理课堂教育是多么美妙的过程!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师生双方情感因素对教学气氛、教学活动及学习结果的影响很大,甚至会影响学生对课程学习的态度。以下是我的一些具体分析:

一、情感因素及地理教学中消极情感的主要表现

1.什么是情感因素

心理学研究表明:影响人认识活动的因素分为两大类。一类是智力因素,即人脑对事物的反映活动,包括感知、记忆、思维和想象等,它直接参与对客观事物认识的具体操作。另一类是情感因素,指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的感情、感觉、情绪、态度等,又可分为两种:一种是指学习者的个别因素,如焦虑、抑制、个性、学习动机等;另一种是指学习者相互之间及学习者与教师之间的情感因素,包括反思和课堂交流等。

心理学研究表明,良好的情感能激励感知的积极性,提高认识的效果,保持记忆的牢固性,加强想象与思维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对学生的发展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而消极的、不良的情感会影响认识的积极性,降低记忆和思维的水平,对学习活动产生消极的影响。

2.地理教学中消极情感的主要表现

在地理教学活动中,我们的学生或多或少会出现这样一些现象,它们与学生的消极情感因素有关:

(1)学习上一碰到困难就觉得无所适从甚至恐惧不安。

(2)认为以后要读理科,对地理采取满不在乎或轻视态度。

(3)上地理课心不在蔫,提问常常是答非所问或不知老师在问什么问题,甚至一问三不知或是沉默不语,金口难开(学习态度)。

(4)回答问题或是听说考试就害怕、紧张(焦虑)。

(5)学生认为学习是为了父母或老师(动机因素)。

(6)课堂不活跃,或课堂较吵,甚至有些同学拿其他科作业出来做(态度)。

(7)学生喜欢坐在教室最后一排以逃避课堂活动(动机因素)。

(8)因多种因素引起学生对学习消极反感和厌恶(动机和态度)。

(9)害怕与同学和老师交流(性格内向)。

(10)担心被老师提问(抑制)。

(11)不同时间段考试,喜欢到先考的班级问考题(态度)。以上些消极情感会极大地影响学生的学习效率。

二、在地理教学中激发学生的积极情感

在地理教学活动中可以感觉到,情感因素较好的学生对教学活动充满热情,积极参与,信心十足。而情感因素较差的学生对课堂活动缺乏热情,勉强参与,显得被动。因此教师应该对地理学习中的情感因素有相当的敏感力,尤其要注意观察学生在学习中的一些消极因素,采取积极的措施,最大程度地降低消极因素的影响,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积极情感,使学习活动在一个积极的环境中进行。主要可以采取以下一些措施:

1.通过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帮助学生克服焦虑,增强学习地理的自信心。

当教学中出现消极情感或学生学习效果不太理想时,教师应对各方面情况进行客观和有效的反思,积极思考如何应对和改进,营造活泼轻松的学习环境。如在学习初中地理地球运动及其地理意义、风力风向及云量、地表形态的塑造、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等重、难点内容时,学生普遍感到困难,从而产生焦虑、畏难的情绪,甚至对地理学习失去信心和兴趣。但如果引导得当,例如,可以让学生亲手操作、亲自演示、亲身感受,焦虑也会变成一种激发向上的动力。例如,我在进行《地球运动及意义》教学时,经常尝试组织学生用文学语言、肢体语言以及通俗的方言,来演示地球的自传和公转运动的一些特点,不同的班级,不同的学生个体,可以有不同的要求,个子高大的学生做太阳公公巍然不动,地球先生还会提着一只脚,表示地球自传时的斜着身子,还得注意一边自传,一遍公转的速度差异,而我作为教师,此时也是其中的一个参与者,组织者、引导者,或提示,或旁白,或赞赏,这样,学生对于地球自传、公转的方向、特点,产生的结果,有了形象的、深刻的、正确的理解,因此,地理教师应该放下所谓的“权威”架子,在整个学习过程中,真正将情感融入教学,建立民主、平等的情感自由交流平台及协力合作的师生关系,对学生有爱心、关心、耐心和信心,培养他们的自信心和成就感,重新焕发他们的学习热情。

2.注重教师自身修养,端正学生的学习动机和态度。

“动机和态度”是地理学习成败的直接因素。中学生对任何事物都充满着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但是他们的心理处于不稳定的时期,父母的赞同、老师的鼓励、同学的称赞及学校的荣誉等外部动因对于他们有着直接的影响,这种心理优势无疑对地理学习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例如我每堂课的教学过程中前5分钟都由课代表带领大家齐声朗读教材中重要的、精彩的、上口的段落、图片释解、地理概念、名词等,这就要求地理课代表之前稍作功课,才能选择合适的内容,而我会看似不经意的示意、提议,实则是培训了一批地理骨干,因为我物色的课代表是轮换的,这样,一段时间下来,每个课代表都能得到老师的赞赏,他们有的组织管理班级能力显现,有的字正腔圆的领读很有气势,有的还会像老师一样带着问题要求齐声回答式朗读呢!此时,作为教师的我,又怎能不体会到教学相长的乐趣和收获呢!再如,我会发现有的学生地理课上的笔记做得相当好,用的符号、图例、文字,大括号套小括号等的标记领我惊叹不已,对于这种学习能力强、态度热情,方法多样的学生,我一定是要及时发现,真诚赞扬,并加以推广学习的。正是这样的学生,让我在多媒体课件比比皆是的今天,还花了大量时间去练习版画中国版图、地形雨、锋面雨示意图、等高线地形图等等……因此,教师应该不断激发和培养他们的学习动机和态度,最大限度地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要做到这一点,地理教师除了应具有热爱教育并为之献身的精神、扎实的教学功底、以及教育学、理学方面的理论素养外,还要注意克服自身不良的心理,注重人格和个人修养,增添个人的人格魅力,从而使教师更好地成为一个“传道授业解惑”者。

3.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参与意识。

在地理学习中“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了兴趣就会勤奋,而勤奋往往和踏实、自信、坚韧、刻苦联系在一起。所以,在整个地理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对地理学习的兴趣是提高学习效果的关键。生动活泼的教学方法和技巧,风趣幽默的言语,丰富广博的知识,能够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地理教师要充分发挥地理学科本身具有实用性强的特点,多用教学挂图、各种图册,多媒体教学也有助于提高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有利于培养兴趣,不断变换教学方式也有利于保持学习兴趣。例如我尝试到室外开设地理课堂,在学校沙坑边学习各类地形,了解各地形部位的名称特点,堆砌青藏高原,塔里木盆地……学生用白色粉笔灰撒在意味着全球最高峰的珠穆朗玛峰上;波光粼粼 的青海湖、干涸见底的塔里木河,纵列分布的横断山脉……在操场上感受风力风向,观测云量,辨别太阳高度,区分不同时间的人影长短;在小河边体会流速及两岸的冲刷,并及时把观测结果填入事先设计的表格,回教室后分组展示,这样,每个学生都有事情,也都有收获。所以,教师应该借助各种教学手段和技巧,努力培养学生对地理学习的兴趣,使他们从“怕学”到“好学”再到“乐学”,最大限度地发挥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

4.尊重和鼓励学生,注重其个性发展。

地理教学不仅要使学生学习到地理文化知识,同时也应在学生成长和个性发展上起到较好的作用。在学生中通常有自信、开朗、热情大方、喜欢交际、善于言表的性格和腼腆、内向、胆小、缺乏自信、沉默寡言、不善交际的性格。两种个性各有千秋,外向型的学生显得聪明活泼,而内向型的学生则表现得沉稳含蓄。对学习好、性格开朗、善于表现自己的学生,教师应适当增加学习难度,给予适当的表扬,但要抑制他们盲目自满、骄傲的情绪,让其对学习产生更高的目标和要求。对胆小的、性格内向、不善于口头表达的学生,教师要付出更多的关爱和鼓励,多给他们具体的指导和帮助,使他们在一种轻松民主的氛围下完成学习。例如我基本每堂课都有一个小组竞赛的环节,但是每次学生会期待不一样的要求、形式和褒奖,或常规检查作业完成情况;或每个小组成员完成正确指图;或每个小组分配4.-5个由简到难的问题指名回答,但只有一次求助的机会;或提出一系列问题自由抢答,答对的自豪的站在座位上,到结束时只要看哪个小组站着的自豪者最多,就是这一轮的获胜小组,并有课代表做好表格记录。

让学生多动手、多动脑、多动嘴、多动眼,让学生在愉快的氛围中,不断培养其独立获取地理新知识的能力,在加强地理课堂教学、提高教学质量的同时,还要积极开展灵活多样的地理课外活动,如举办地理科普讲座、地理知识竞赛、进行天文和气象观测、地理小制作、地理野外考察……这样,让学生接触社会,理论联系实际,提高地理行为素质,拓宽视野。就如叶澜所说:“在一定意义上教育是直面人的生命,通过人的生命,为了人的生命质量的提高而进行的社会活动,是以人为本的社会中最体现生命关怀的事业。”教育需要耐心和等待,期待每个孩子健康快乐的成长。

参考文献

[1]《地理课程标准》,2013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