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3-10-31 10:29:51
序言:写作是分享个人见解和探索未知领域的桥梁,我们为您精选了8篇的术后恢复护理样本,期待这些样本能够为您提供丰富的参考和启发,请尽情阅读。
以往的临床实践和报道结果认为,针对妇科肿瘤患者所采取的相关心理护理措施和方法对于患者术后恢复具有重要的临床实践意义[1-4]。鉴于此,为了进一步探讨本院所采用的心理护理措施对妇科肿瘤患者术后恢复的实际影响,选取本院2011年11月-2012年6月收治的104例妇科肿瘤患者为研究对象,实施不同护理方法,现将相关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04例妇科肿瘤患者中,年龄最大69岁,最小28岁,平均(48.13±27.11)岁。卵巢癌33例,占31.73%;宫颈癌42例,占40.38%;子宫内膜内癌29例,占27.88%。根据患者实施护理措施和方法的不同,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52例。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疾病类型等一般临床资料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
1.2 护理方法 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的护理方法和措施[5-6]。实验组患者在采用常规护理方法和措施的基础上[2],采用了以下的心理护理措施[3]。实施手术前通过各种方式和方法全面了解患者的心理需求,并在了解患者心理需求的基础上,有针对性地进行心理干预。包括向患者介绍手术室环境、提供有关手术的详细信息、示范指导配合要点、术后患者现身指导、家庭支持、矫正患者及家属的错误认知、意象法、指导患者放松、交待术前注意事项等,并解答患者提出的相关问题[7-8]。比较分析两组实施护理后的相关临床情况。
1.3 统计学处理 所有数据均采用SPSS 11.5软件包进行处理,计量资料以(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 字2检验,P
2 结果
两组患者实施不同护理干预措施后,在疼痛评分方面,实验组在不同时间段疼痛评分均显著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妇科肿瘤在临床上属于一种较为常见的妇科疾病,按照类型来分析,妇科肿瘤可以分为外阴肿瘤、阴道肿瘤、子宫肿瘤、卵巢肿瘤和输卵管肿瘤等多种。而相关的临床统计和分析研究表明,在这众多类型的妇科肿瘤之中,最为常见的妇科肿瘤是子宫及卵巢肿瘤,而外阴及输卵管肿瘤在临床上的发生比例相对较低[9]。
无论患者患上了哪种肿瘤,在实施相关手术治疗后,相关的康复过程都会对患者正常的生活产生一定的不良影响。因此,针对妇科肿瘤患者术后恢复的相关问题研究对于改善和提高妇科肿瘤患者的生活质量具有重要的促进意义和作用。
从目前研究和报道的临床实践结果上看:针对妇科肿瘤术后患者采取有针对性的临床护理措施和方法对于患者手术后的恢复效果具有重要的价值[10-12]。本文的研究进一步证实了这一结论:在疼痛评分方面,实验组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在术后恢复情况方面,实验组也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因此,对于妇科肿瘤患者的术后恢复,采取有针对性的护理措施和方法,临床实际效果显著。
参考文献
[1] Bodurka D C,Deavers M T,Tian C,et al.Reclassification of serous ovarian carcinoma by a 2-tier system:a Gynecologic Oncology Group Study[J].Cancer,2012,118(12):3087-3094.
[2] 徐玉云,陶红梅.个性化心理护理干预在妇科肿瘤患者围术期中的应用[J].齐鲁护理杂志,2011,17(12):26-27.
[3] 叶惠贞,谢丽芳,张涛.1例心理护理高强度聚焦超声治疗妇科肿瘤患者的体会[J].中国实用医药,2011,6(28):190-192.
[4] 王欲晓,朱颍.循证护理在妇科腹腔镜围手术期心理护理中的应用[J].中国美容医学,2010,19(z2):342-343.
[5] 江萍,丁佐鼎,徐庆红,等.妇科肿瘤患者心理护理干预模式规范化程序的实施[J].护理管理杂志,2010,10(5):352-354.
[6] 沈艳,黄仁寅.心理护理对妇科肿瘤患者术后心理状态的影响[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1,27(27):47-48.
[7] 孙文涛, 张利玲.人性化护理在妇科肿瘤患者性心理护理中的应用[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0,26(12):52-53.
[8] 王春香.规范化心理护理干预模式在妇科肿瘤患者中的应用效果观察[J].齐鲁护理杂志,2012,18(5):44-45.
[9] 李立新.妇科肿瘤患者的心理护理[J].河北医药,2011,33(19):3028-3029.
[10] 邵芳欣,王静.妇科肿瘤患者心理护理[J].吉林医学,2010,31(33):6147.
[11] 姜春丽.妇科肿瘤病人的心理护理[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0,08(6):144-145.
【摘要】 报告了麻醉恢复室(PACU)全麻腹部手术,211例实施硬膜外术后镇痛治疗患者的观察与护理。本组PCEA镇痛完全无痛,安静,病人满意179例(84.8%),发生轻度疼痛17例、中度9例、重度6例。其中发生恶心呕吐7例、低血压8例、皮肤瘙痒3例;无一例发生呼吸抑制,无一例导管脱出和堵塞,无一例过度镇静和肢体麻木。通过加强对术后疼痛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的观察和处理,以便更好地减轻患者的痛苦,促进患者的康复。
【关键词】 全身麻醉;硬膜外镇痛;手术后护理
【Key words】General anensthesia; Patient Controlled Epidural Analgesia; Postoperative care
术后疼痛处理不仅是一种人道行为,更是一种减少机体过度反应,减少术后并发症、促进尽早康复、防止疼痛后综合征的有效手段1。2007年3月至8月,观察了在我院麻醉恢复室(PACU)复苏的全麻腹部手术病人,术后实施硬膜外镇痛治疗的211例病人,通过加强对术后疼痛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的观察和处理,以便更好地减轻患者的痛苦,促进患者的康复。现报告如下。
临床资料
1 一般资料:本组211例ASAⅠ~Ⅱ级病人,年龄45~70岁,均为全麻气管插管的腹部手术病人,术后实施硬膜外自控镇痛泵(Patient Controlled Epidural Analgesia,PCEA),PCEA参数为:负荷量4.0ml(0.2%罗哌卡因),持续输注5ml/h(0.1-0.15%罗派卡因+芬太尼1-2ug/ml),每次PCA为1ml/bolub,锁定时间15min。病人均无全身其他疾患,无过敏史,无镇痛药、镇静药成瘾史。
2 监测方法:全麻术毕,所有病人均进入PACU常规心电监护,吸氧,镇痛期间监测BP、HR、RR和血氧饱和度监测。疼痛评分VAS>3分,低血压者收缩压
3 镇痛效果观察:(1)采用自我评估与行为评估相结合的临床评估方法2,对患者术后疼痛程度进行测定。自我评估即视觉模拟评分(VAS)法,(0分)为完全无痛,安静,病人满意;良(3~4分)为轻度疼痛,(5~7分)为中度疼痛, (8~10分)为重度疼痛。行为评估法是由麻醉恢复室护士根据患者的面部表情、语言反应、姿势等临床疼痛表现和行为,对疼痛程度进行客观评估。插管病人或其他不能自我报告和语言描述,用肢体语言(握手,点头表示痛 ;眨眼一下表示痛 ;眨眼二下为无痛等)。(2)评估恶心、呕吐、皮肤瘙痒等不良反应。
4 结果 :本组PCEA镇痛完全无痛,安静,病人满意179例(84.8%),发生轻度疼痛17例、中度9例、重度6例。其中发生恶心呕吐7例、低血压8例、皮肤瘙痒3例,无一例发生呼吸抑制。没有发生硬膜外导管脱出和导管PCA泵连接脱落,穿刺点无渗血、导管无堵塞、穿刺点无皮下肿胀和血肿,无一例过度镇静和肢体麻木。
观察与护理
1 疼痛的观察与护理:进入PACU的病人进行疼痛评估时要结合病史和手术史,211例术后实施硬膜外自控镇痛泵的病人,需要全面评估疼痛部位,性质,程度,开始时间、持续时间、引起疼痛原因。评估时间即入科时、测量生命体征时、疼痛治疗干预前与后 ,一项操作前与后,出科。所有病人需要注意观察患者脸部表情,有无发声、、、肢体运动等。疼痛不敢作深呼吸应注意观察呼吸频率和幅度,注意胸廓的起伏,适当抬高床头有利于呼吸和防止窒息。疼痛不敢作有效咳嗽及时做好心理护理,鼓励病人咳嗽,放松情绪。但是清醒的病人要询问有无疼痛(因术前宣教过疼痛程度),相信病人对疼痛的描述及对治疗的反应,选择合适的疼痛控制方法,及时给予减轻疼痛。硬膜外术后镇痛病人,VAS评分3~4分先进行心理安慰;VAS评分>5分首选按压一次PCA泵,观察5-10分钟效果不理想,再选择静脉注射哌替啶;VAS>8分采用多模式镇痛,即静脉注射哌替啶加芬太尼或者加消炎痛栓塞。
1.1 轻度疼痛病人17例,平静时伤口无痛,改变或深呼吸时微痛,休息欠佳,此时先进行心理安慰,并耐心向患者讲解PCEA的作用范围,所能解决疼痛的程度,使病人情绪放松。通过解释14例病人满意,3例病人还认为疼痛治疗不理想,及时告知麻醉师,遵医嘱硬膜外自控镇痛泵按压一次(每按压一次可注入药物1ml),经过处理所有病人疼痛缓解VAS评分2分以下。
1.2 中度疼痛病人9例(清醒4例+神志未完全清醒5例)。本组中度疼痛清醒病人4例,在咳嗽、活动时感伤口胀痛,影响休息,病人不满意,遵医嘱按压一次PCA泵效果不理想,再及时予静脉注射哌替啶25mg并观察疗效,并评估病人的疼痛水平,判断止痛药是否有效,疼痛是否缓解或增强,其中2例止痛效果不理想每5~10min重复一次,1例达75mg,病人疼痛缓解VAS评分2分以下。本组术后神志未完全清醒病人5例,在排除高血压、低氧血症、导管刺激等因素,病人出现烦躁不安、血压超过术前基础血压20%、心率超过术前基础心率20%、眉头紧锁、分泌物增多、呼吸浅促等症状表示病人疼痛程度加重,遵医嘱及时给予负荷剂量为静脉注射哌替啶25mg-50mg加自控镇痛泵按压一次5分钟后病人转安静,血压、心率恢复平稳。镇痛药用过需加强呼吸系统监测,注意呼吸变化、保持呼吸道通畅、及时吸净呼吸道分泌物。
1.3 重度疼痛病人6例,术后伤口持续疼痛,病人痛苦貌、烦躁不安、甚至有2例病人大声尖叫、哭泣、猛敲床栏,血压超过术前基础血压20%-50%、心率超过术前基础心率20%-50%,此时按压镇痛泵无效,遵医嘱哌替啶25mg静脉推注加哌替啶75mg肌注,因静脉起效快加上肌注起效慢两者结合双重效应达到止痛的目的,其中4例病人有效;2例大声尖叫病人用过哌替啶后效果不佳,遵医嘱芬太尼20ug静脉推注,5分钟后1例病人起效转安静;另1例VAS评分仍>5分,遵医嘱消炎痛栓1颗塞,5分钟后VAS评分1分以下。哌替啶用后容易引起呼吸抑制,因此尤其要注意呼吸变化,加强血氧饱和度的监测,同时备好抢救物品和止痛药的拮抗剂,以防止并发症的发生。对重度疼痛引起6例烦躁不安者适当约束双上肢,以免拔除各种引流管,注意松紧适宜,防止过紧致血液循环障碍。经上述处理后疼痛基本缓解,VAS评分2分以下,病人满意度明显提高。
2 不良反应的观察与护理: 硬膜外镇痛易引起低血压3,无力,麻木等,局部感觉明显,止痛效果显著,病人安静入睡,不易察觉。此时需要严密的监护呼吸、血压、心律和心率,评估病人感觉、运动、阻滞平面等,护士定期观察病人的呼吸频率和深度及意识水平,一旦出现不良反应及时报告麻醉医生,遵医嘱用药并观察疗效。本组有8例病人出现低血压查明原因,排除手术因素及性低血压,遵医嘱及时停止PCA泵,并加快补液,予麻黄碱6mg静脉推注后好转,将病人送返病房时再继续PCA泵并与病房护士交班,同时教会病人及家属如何使用止痛泵以及注意事项,有不理解的应亲自示范。有7例恶心、呕吐3病人先鼓励患者做深呼吸同时安慰病人,遵医嘱予氟派利多2.5mg静脉推注后好转,同时保持病人头侧向一边,防窒息并及时擦尽嘴角分泌物,其中有留置胃管的2例呕吐病人立即行胃肠减压效果显著。有3例皮肤瘙痒病人做好解释同时遵医嘱予纳络酮4mg静脉推注,5分钟后皮肤瘙痒有所缓解,15分钟后症状解除,病人感觉良好。
3PCEA导管的护理:PCEA的局麻药是以术后止痛泵中的医用硅胶为动力,通过一细导管到达硬膜外腔对感觉神经阻滞以达到镇痛的效果,所以病人在使用术后止痛泵时一定注意不要使背上的导管脱落。病人在活动时一定不要贴着床面搓,还要注意肩头的连接处,以免导管脱出造成镇痛失败。因此要观察硬膜外穿刺点有无渗血、导管有无脱出、扭曲、折断等,本组无一例发生意外。
讨论
PCEA: 罗派卡因和芬太尼联合应用,可减少每一种药物的剂量。局麻药浓度降低,可减少低血压发生率,减轻感觉和运动阻滞;阿片类剂量减少,可降低呼吸抑制、恶心呕吐等副作用的发生率,本组无一例发生呼吸抑制。术后早期的病人还未完全从麻醉状态中恢复过来,所以无法自己控制给药,此时需要严密的监护及护士控制给药,全组病人虽然无呼吸抑制,但在临床应用中应加强呼吸功能监测,特别是用在危重及老年病人。通过加强对术后疼痛治疗患者的观察,及时了解疼痛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及时发现问题及时处理,将不良反应的发生降低到最低限度,使患者达到预期的疼痛治疗效果。
参考文献
[1] 钟泰迪主编.麻醉苏醒期病人的管理.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248-268
【关键词】 舒适护理;普外科
舒适护理是贯穿于整个住院治疗的整体化行为[1, 2], 伴随着时代的进步以及医疗系体制的不断完善, 以病患为中心的理念已经深入每个医护的心中, 舒适护理是个性化的有效护理模式[3], 能够使患者在心理和生理上获得愉快的享受, 河南省安阳市汤阴县第一人民医院将舒适护理理念贯穿与普外科护理中, 取得很好的效果, 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选择本院2012年1月~2013年10月年龄介于50~70岁的80名患者, 其中男60例, 女20例, 平均年龄52岁, 随机分成两组, 每组40名患者。两组均进行了普外科手术, 在性别比、年龄和病情上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 2 方法 试验组在标准整体护理的基础上实施舒适护理, 对照组则实施标准的整体护理。
1. 2. 1 手术前舒适护理
1. 2. 1. 1 生理舒适 术前观察阶段, 患者往往需要接受多方面的检查和部分治疗, 比如术前插管应和患者沟通清楚, 配合进行, 以减少患者的痛苦和不适。
1. 2. 1. 2 心理护理 在手术前应该重视与患者的沟通, 减少由于患者对疾病知识的匮乏而产生的对疾病的忧虑与恐惧, 增加患者与病魔作斗争的自信心, 让患者以最好的心理状态面对即将到来的手术。
1. 2. 2 术后舒适护理 手术后患者一般都会比较脆弱, 特别是当刀口疼痛的时候, 这时患者会不愿改变, 因为怕影响刀口的愈合, 这时应该适时的给予病患宣教, 术后应该尽早的活动, 即使有尿管或者胃管的不便, 还是要经常活动, 长时间的卧床, 不改变, 得褥疮的几率要明显高于经常活动的患者, 另外夏天天气比较热, 应当开空调调节到一个适宜的温度, 还要经常询问患者是否需要换床单, 防止褥疮的发生;术后还要严密监视病患的生命体征的变化, 做好监护纪录, 在患者禁食期间, 做好患者的口腔护理, 应给与如何避免口唇脱皮的技巧;护士要做好主动与病患沟通的准备, 给予病患康复的信心以勇敢面对病魔勇气。
1. 3 观察指标 在患者出院时对其进行护理满意度调查, 调查表具有六个评分级别, 非常满意、满意、比较满意、一般不满意、不满意、非常不满意。满意度的计算公式是满意度(%)=1-(一般不满意+不满意+非常不满意/总人数)×100%。
1. 4 统计学方法 数据用SPSS17.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 资料用均数±标准差( x-±s)表示, 均数间的差异用t检验, 计数资料用卡方检验, P
2 结果
实验组中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与对照组比较有比较显著的提高, 差异有统计学的意义(P
3 讨论
舒适是没有疼痛, 心情愉快, 精神放松的一种很好的体验。舒适护理可以更好地配合医生的治疗, 减少并发症,促进患者的早日康复。将舒适护理应用于普外科术后患者,在接受了人性化的舒适的护理服务后,患者无论从心理还是生理上都能获得极大的满足感, 患者对医院的满意度也明显提高(P
参考文献
[1] 李亚静,王素婷,李慧芳.舒适护理理论的临床研究进展.护士进修杂志, 2004,19(6): 499-500.
1 药物治疗对胃肠功能的影响
1.1 口服药物(1)西沙必利和莫沙必利,这些新型的胃肠动力药,通过增加肠肌层神经节后乙酰胆碱的释放,而促进胃肠蠕动功能,文献报道[1]腹部手术后12小时开始服用西沙必利,每日三次、每次5mg,能使排气时间早11小时,我们采纳了上述治疗方法,术后12小时开始服用莫利,每次2片,每日3次,结果显示:服药组较自然恢复组,排气提前12-24小时,无其他不良反应。
1.2 静脉滴注红霉素,能直接作用胃肠平滑肌,产生收缩作用。另有研究表明,腹部手术后静脉注射红霉素3-5mg/kg/日,可加快胃肠蠕动,价格低廉。我们对胆囊切除或胆总管取石术后38例病人进行上述药物治疗,结果术后36小时-48小时肠功能恢复开始进少量流食。
1.3 联合用药 在腹部手术后静脉注射普鲁卡因1g加入5%葡萄糖内,同时口服西利10mg,每日3次,或加用新斯的明及维生素B1100mg肌肉注射,结果用药组较对照组排气提前24-36小时。但应作普鲁卡因药敏实验。应用新斯的明1mg肌注后,可出现短暂的恶心、出冷汗,约持续1-2小时,上述不良反应消失。
1.4 应用中药口服或灌肠,常见的中药有复方小承气汤(主要含黄芪、小茴香、木香、青陈皮、大黄等)或复方大承气汤(加用芒硝等),煎汤约250ml口服,对于有粘连性肠梗阻可能的病人,使排气的时间提前24-36小时,化脓性阑尾炎术后服用小承气汤能使排气明显提前12-24小时,也可将中药保留灌肠。
2 针灸、穴位注射及按摩
针灸足三里及内关[2]可调理胃肠气机,调和气血。不但能促进胃肠功能的恢复,还可防治术后胃肠痉挛性痛疼,而将新斯的明、维生素B1或加参脉足三里封闭,效果及佳。能将针刺、营养、代谢融为一体,既能增加脏腑的血流量,提高神经的敏感性,又能使脏腑代谢加强,促进肠蠕动,术后2小时开始按摩足三里,术后肠鸣音恢复时间和排气时间显著提前。
3 术前术后的健康教育及护理工作
对于腹部手术后,病人早日活动有利于改善心肺功能,促进肠蠕动恢复,防止肠粘连发生,加强术后护理最重要的一环。因此,护理人员不但要了解上述的治疗方法,而且要做好术前术后的健康教育及护理工作。主要应做好以下几个方面:
3.1 切实做好术前教育
3.1.1 早期活动目的教育 首先给病人讲解整个手术过程对胃肠道影响的机理,从而引导出早期下床活动的目的是为了促进胃肠蠕动,促进排气排便,尽快恢复正常饮食,同时还可预防护理并发症的发生,最终达到集体的早日康复。并且说明感染及手术创伤可能发生肠粘连,对远期生活质量有一定影响,老年人因机体抵抗力差,易发生肺部感染。
3.2 痛疼教育 准确评估病人对痛疼的认知情况,评估不同的个体对痛疼的耐受性,有针对性的进行护理。一般女性对痛疼的耐受较男性强,而年轻女性、儿童对痛疼较敏感。所以要耐心向病人做好解释工作,但不要夸大其词,使病人增加新的恐惧或不安。告诉病人术后痛疼是必然存在的,但也是能克服的,增加病人对痛疼的控制力,帮助病人解除对痛疼的恐惧心理。也可应用镇痛药物,临床观察证明。麻醉止痛药不会延缓切口的愈合,且短时间应用不会成瘾,同时,及时止痛有利于病人早期活动。
3.3 教会病人正确的活动方法 无禁忌症的病人,活动时间与肠功能恢复呈正相关:即活动越早排气越早[3]。术后24小时下床活动最佳,48小时、72小时分别次之。若超过5天以上,则易出现并发症。具体的说,病人麻醉状态过去后,只要生命体征平稳,每2小时翻身变化1次,血压稳定后,可取半卧位。术后第一天如生命体征稳定,切口无出血可下床,下床时先坐在床沿上,双腿下垂,如无头晕、恶心呕吐、出汗心悸等症状,再站在床边,缓慢步行,腹部不要用力,用手捂住切口,绕床边活动。对于老年病人,可由护士帮助其逐渐活动,但应缓慢。如活动过程中出现头晕、心率加快、出冷汗、面黄、恶心呕吐等,应立即停止活动继续卧床。
通过上述的积极的治疗及护理,使病人能尽早恢复肠道功能,尽早恢复口服营养,对于防止肠粘连、切口裂开、切口疝及肺部并发症,促进机体早日康复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吴向阳,井清源,张秦臻.普瑞博思在肝胆外科术后促进肠功能恢复的临床观察[J].南京医科大学学报,999,19(4):322-323.
【关键词】神经外科;麻醉恢复期;护理体会
doi:10.3969j.issn.1004-7484(x.2013.10.433文章编号:1004-7484(2013-10-5925-01
针对神经外科患者在术后的病情变化快,且容易出现并发症的情况,我们要采取合适的护理措施,密切监测病情、控制好感染并对并发症进行针对性的护理[1]。通过我院2010年2月――2011年5月收治的80例神经外科术后麻醉恢复期患者进行的护理措施回顾性分析,现结果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我院2010年2月――2011年5月收治的80例神神经外科术后麻醉恢复期患者,均在手术中使用全麻。其中男性46例,女性34例;年龄45-79岁,平均49.5岁;包括脑血管疾病30例,肿瘤16例,脑积水15例,癫痫4例,颅骨修补15例;ASAI一Ⅱ级。使用呼吸机的患者有22例,气管切开有27例,气管插管有28例,胃管有19例。
1.2护理方法
1.2.1密切观察病情对神经外科患者术后采用多功能监护仪进行24小时持续监护,密切监护动脉血压、脉搏、呼吸、心率、血氧饱和度、中心静脉压,每隔4小时测量体温,每隔2小时测血糖。同时密切观察患者的意识、瞳孔的变化、四肢感觉与活动情况。当患者生命指标、瞳孔、意识出现异常时,要及时报告给医生采取措施,避免出现脑疝。
1.2.2控制感染重症病房按照一定的管理制度严格执行。如保持病房的空气流动并定时开门窗,增加空气流动,按照护患比例配备工作人员,限制陪护人的流动,定时用消毒剂拖地、擦拭床柜或用消毒器定时消毒监护内。呼吸道和胃管的合理管理,气管插管和切开针对病情要合理应用,避免一些不必要的雾化吸痰。对于气管插管的患者,要对切口定时消毒,定时更换污染的辅料,避免感染。吸痰时要使用一次性吸痰管,选择适合患者大小的吸痰管并选用适合患者的,吸痰动作要轻柔,气管套口要消毒且插入气管不要太深,避免将套口的病菌带入气管深部。
1.2.3并发症护理第一,当患者出现疼痛时,可以用音乐疗法或用心理暗示来转移患者的疼痛,如果患者的疼痛等级比较高,可以按照医嘱使用止疼药物。第二,当患者出现呕吐恶心现象时,让患者侧卧,使患者的头偏向一侧,防止误吸进入呼吸道。呕吐后要及时清理呕吐物,协助患者进行加强口腔护理,避免细菌下移到呼吸道引起感染。同时要观察记录呕吐物的量、颜色,对于频繁呕吐的患者者,及时报告给医生采取措施治疗。第三,当患者出现躁动、谵妄时,可将患者固定,一定不要让患者拔出各种导管或摔伤,同时可以用轻柔的音乐和心理安慰患者的躁动心情,对于严重的躁动患者,可以让患者服用镇静剂。第四,对于寒颤的患者可以增加室内温度,加被保暖,用热水袋给输液管加温,使输入的液体不那么凉。第五,高血压,一般去除病因后血压会降下来,或用使用血管扩张药降血压。
2结果
本组80例患者中,42例(60.00%患者出现不同程度并发症,经采取措施护理和治疗后,并发症情况均缓解。
3讨论
神经外科由于医院内的护理管理制度没有落实到位,陪护人员和医院人员频繁走动以及手部未及时消毒带来了感染源加上病房内未定时和及时的消毒导致了病房内空气污染[2]。胃食管返流几率变大,胃内细菌随返流物误吸进入呼吸道,造成了肺部感染。气管插管和气管切管后,失去了呼吸道湿化、过滤等防御功能,空气直接由气道进入肺部;气管吸痰时,引起的刺激性咳嗽,造成呼吸道黏膜出血或水肿,细菌容易定植;口咽部内的分泌物、呕吐物、血液等含有细菌下移。这些因素容易导致感染,所以在本研究中我们采取护理措施控制好感染[3]。
在本研究中神经外科全麻手术并发症比较多,80例患者中,42例(60.00%患者出现不同程度并发症,如恶心、呕吐、苏醒延迟、支气管痉挛、通气不足以及反流、误吸和吸入性肺炎等并发症。麻醉下发生呕吐反流会导致胃内容物的误吸,以至会造成急性呼吸道梗阻以及肺部并发症,是目前全麻病人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全麻恢复期,大多数病人呈嗜睡、安静或有轻度定向障碍和脑功能逐渐恢复趋于正常,但仍有部分病人出现较大的情感波动,表现为不能控制的哭泣和烦躁(躁动不安。躁动的出现除了与术前、术中用药有关外,术后疼痛等可能是引起躁动的重要因素。术后恶心与呕吐是全麻后很常见的问题,造成病人的不适而影响休息,其发生率为20%-30%,既往有相关病史、女性和吸入麻醉相对发生率高。全身麻醉恢复期,随着作用的消退、疼痛不适,以及吸痰、拔除气管内导管的刺激等原因极易引起高血压的发生[4],尤其先前有高血压病史的患者,且多始于手术结束后30分钟内。如果在术前突然停用抗高血压药物,则发生高血压情况更呈严重。所以我们在术后采取积极的措施进行护理和治疗,防止并发症对患者造成不利影响。
总之,在神经外科患者术后麻醉恢复期采取合理的护理措施,能够减少并发症的发生率,提高了患者术后的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蒋晓阳,杨衬,徐小玲.重症监护病房医院感染危险因素的调查与分析[J].广西医学,2007,29(1:33-35.
[2]郑文美,钟香琴,黄美丽.麻醉恢复室全麻术后患者发生低氧血症的护理7l例[J].中围实用护理杂志,2004,20(5:26-27.
【关键词】小儿咽喉;手术;麻醉恢复躁动;舒适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801(2016)05-0064-02
幼儿在接受手术前、中、后等阶段都会受到较大应激刺激,使其身心体征不易保持平稳,医护人员致力探索科学、优质的儿科手术护理法。本文以基于掌握患儿各项病学及临床数据资料的条件下,选择因患有咽喉疾病需要实施手术的78 例患儿,将其划分成参照、研究两组,参照组于围术期内施行常规型的护理操作,研究组于围术期内施行常规型护理+舒适护理模式,评比两种方法的护理成效,探究舒适护理的儿科医疗作用,报道如下:
1.对象及方法
1.1 研究对象
选择 2015 年 6 月-2016 年 6 月因患有咽喉疾病需要实施手术的 78 例患儿,基于掌握患儿各项病学及临床数据资料的条件下,医师依循相应咽喉疾病的权威诊疗标准展开病症判定。将其划分成参照、研究两组,参照组 39 例:22 例男性、17 例女性,年龄介于 4-13 岁间,平均是
(7.5±1.22)岁;手术切除部位:24例刮除腺样体、15 例切除扁桃体。研究组 39 例:23 例男性、16 例女性,年龄介于 3-14 岁间,平均是(7.8±1.20)岁;手术切除部位:25 例刮除腺样体、14 例切除扁桃体。上述两组患儿术中的麻醉操作都为全麻性处理、平均时间(118.42±33.79)min,对病人一般性资料展开比较,未见突出差异(P>0.05),两组能进行同期评比。
1.2 方法
参照组向组内患儿施予传统型的基础护理,涉及体征监护、局部观察、用药引导、陪护关怀、健康常识普及等方面项目的具体护理。研究组施行常规型护理+舒适护理模式,方法是:
(1)心理方面护理。护士在术前的巡视工作中需注重普及咽喉医疗方面的有关知识,让患儿家长耐心、认真地配合医护人员展开围术期内的各项护理工作。另外,术前心理疏导工作也相当关键,护士依照患儿实际病情及病征表现开展情绪方面护理,安慰患者,解释病情,予以心理支持,以缓解其害怕、恐慌、躁动等负性情绪。
(2)手术准备及管道护理操作。施行手术前,护士在手术室门口接收患儿,麻醉之前辅助其摆放舒适、科学卧位,并以温和语言安抚患儿;开始麻醉诱导时,将纯氧面罩戴于患儿头部,尽量增加机体内存储的氧气量,置入管芯时注重挑选管芯型号大小,动作务必轻巧;假如插管未能一次成功,要实施多次插管操作时,需注入适量激素,以防患儿声带组织出现水肿现象。
(4)疼痛护理及干预。患儿手术完后,因受到手术创面影响会感到较大疼痛感,护士就其麻醉穿刺状况、手术创面情况等开展疼痛护理,必要时施予适量镇痛、镇静类药物。患儿被送入恢复室中,护士去掉枕头使其平卧,并约束其身体四肢,视患儿躁动程度增加约束部位(肩部、膝部等);待意识清醒以后,经躁动等级评估得出,躁动在 3 级之下便可逐步解除束缚带,协助患者卧床休息和选择舒适。
(5)规避各种风险因素。为防止患儿喉头水肿、呛咳出血、窒息、呕吐及?液管脱落,护士人员要落实各项术后复苏工作,谨防气管插管滑落,当拔除插管时动作必须轻柔,严密观察呼吸道通畅度;吸氧,吸痰,保持呼吸道通畅,安抚患儿,必要时让其亲属入复苏室陪伴,能有效减轻患儿哭闹和恐惧程度,若发现患儿有呛咳,咳血、窒息等现象,需要立即检查其呼吸道病情状况,探查症状的出现根源,并作急性处理;有效固定好引流管和补液管路,严防脱管。同时还要注意治疗过程中相应的适应症和禁忌症。
(6)健康指导。引导家属在日常看护实践中,可运用多种注意力转移疗法,适时根据患儿的喜好播放音乐或动画片、阅读、看笑话、回忆趣事等等。扁桃体摘除术的患儿在完全清醒 2 小时后可在医生指导下含服冰块活冰盐水,也可有效减轻咽喉不适及出血。
(7)优化复苏室环境。复苏室环境要清洁、安静,空气清新,室内温度控制于 25 度左
右、湿度则控制于 50%-60%间。针对不同的患者在护理实践中的习惯,因人而宜安排病房环境的设施,既满足了病人的需求,又避免了医疗隐患,取得了良好的临床效果。
2.结果
调研结果表现,研究组患儿总计 5 例出现显著躁动,占比 12.82%(5/39),恢复室中留置时间是(35.8±11.28)min。参照组患儿总计 17 例出现显著躁动,占比 43.59%(17/39),恢复室中留置时间是(49.5±15.17)min。评比可知,研究组躁动出现情况、恢复室留置时间情况等都优越于参照组,差异较大(P
3.讨论
优质麻醉需依靠麻醉护士的集体配合,小儿咽喉术中的麻醉护士更应注重各环节麻醉护理的妥善落实,为患儿预后提供高质量医护服务。患儿躁动情绪多数出现于全麻苏醒期内,其躁动后易于出现自我伤害或者损伤现象,并增加了医疗人员服务操作难度,干扰到预后成效[1]。由于手术部位在咽喉处,此部位的生理构造具备特殊性,进而增加苏醒期内躁动的出现率。患儿典型躁动体征为情绪亢奋或躁动、出现定向障碍等,若护士不注重强化监护力度,将会诱发更为严重的躁动性并发症[2]。麻醉护士作为临床中不容忽视的工作岗位,其肩负着急救复苏、麻醉复苏、疼痛医护、及物资管理等关键职责。本文中对幼儿咽喉手术的麻醉护士工作展开深入探究,以保证麻醉工作得以高效、安全实施,让患儿在麻醉护理期间感受到更高舒适度[3]。鉴于此,复苏室护士在优质护理理念的指下,依据患儿咽喉术后的特殊性,依照病情、疼痛度、舒适度调整剂量,并及时向麻醉医师反馈病人需求及治疗信息。按主管麻醉医师医嘱追加、调整用药,完善治疗。另外,重点查看患儿口部、鼻部等分泌物的具体性状,预估有无异常渗血现象,同时引导其掌控适宜的咳嗽力度,并开展陪伴安抚和注意力转移疗法从而达到针对性的舒适护理,易于突显出改善术后躁动方面的运用优势。
此调研所得结果是:研究组患儿总计 5 例出现显著躁动;恢复室中留置时间是(35.8±11.28)min。参照组患儿总计 17 例出现显著躁动;恢复室中留置时间是(49.5±15.17)min。研究组躁动出现情况、恢复室留置时间情况等都优越于参照组(P
综合上述,将舒适护理实践于咽喉手术患儿的医护操作当中,既可减少躁动和术后并发症病例数量,又可缩短其留置恢复室时间,值得积极推广、运用。
参考文献:
中图分类号 R471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4-6805(2014)29-0115-03
近年来随着剖宫产术式的成熟及手术指征的放宽,剖宫产率升高,但同时产妇需面临多种问题,如切口疼痛、焦虑恐惧心理等,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剖宫产并发症,甚至影响了术后恢复及产后泌乳情况[1-2]。故针对以上情况应给予及时的护理干预,整体护理是一种常见的护理模式,已证实其可促进多种类型手术的术后康复[3-5]。故本研究给予剖宫产产妇整体护理,在促进产后恢复上收到了较好效果,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2013年6-12月收治的68例剖宫产产妇为研究对象,产妇年龄22~30岁,平均(26.5±9.2)岁,孕周为37~41周,平均(39.2±4.2)周。纳入标准:(1)无剖宫产手术禁忌症;(2)乳房发育及外观正常;(3)无严重内科并发症。排除精神异常及合并心理疾病者。依据按照随机数字表法数字表将以上产妇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4例。对照组平均年龄(25.2±11.4)岁,平均孕周(38.8±6.2)周;观察组平均年龄(27.8±10.5)岁,平均孕周(40.5±8.0)周。两组患者年龄及孕周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护理方法
两组均给予常规护理,仅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整体护理,详情如下。
1.2.1 术前护理 (1)待产妇入院前,一般均伴有焦虑紧张心理,尤其是在得知自己需剖宫产的产妇,因此应对其心理状况进行简单评估,产妇由于对分娩伴有疼痛的恐惧感,同时担心胎儿的安全,故术前护理人员应做好健康宣教,热情对待产妇及其家属,减少其对陌生环境的担心,在交流前注意语言和蔼可亲,根据医嘱配合医护人员对产妇进行产前准备,在加强心理疏导的同时,保持病房的环境清洁、安静,减少对产妇的影响;(2)增加巡房次数,了解产妇及其家属的需求,尽可能帮产妇解决,同时指导产妇进行放松,耐心向产妇讲解剖宫产的相关知识,简单介绍术前注意事项及手术过程,增加产妇对家属的信任感,嘱咐其积极配合治疗和护理,给予足够的心理支持,使其得到充足休息。
1.2.2 术前准备 充足术前准备是手术顺利完成的前提,同时也利于预防术后并发症。选择剖宫产的产妇大多在经历阴道分娩后,在未能产出婴儿时,一般身心均收到严重影响,故在术前应向产妇讲解手术过程的麻醉方法、手术流程及情况,同时在术后会相应的给予镇痛措施,使产妇对剖宫产有初步了解。在术前要求产妇禁食禁水,术前做好备皮、备血,及时记录术前产妇的生命体征,如呼吸、脉搏及血压情况,对出现异常者及时报告给管床医生。同时积极配合医生完成术前准备,如尿管、手术器械等,同时密切关注胎心变化情况,做好术中抢救准备。
1.2.3 术中护理 (1)在手术过程中,给产妇提供一个安静及温湿度适宜环境中,如提前将手术室适度调至40%~60%,温度控制在24 ℃~26 ℃,在传递手术器械时动作轻柔,避免影响产妇;(2)在麻醉诱导阶段,密切关注产妇的血压及、心率变化及呼吸情况,此阶段护理人员陪伴在产妇身边,缓解其压力,在麻醉维持期间,加强保暖工作;(3)术中同样应加强产妇的心理护理,取到产妇信任,同时对于产妇进行交流,待胎儿娩出后,可告知其性别、出生时间等信心,帮助其平稳度过手术。
1.2.4 术后护理 (1)术后采用温水将产妇身上血迹擦净,由护理人员帮助产妇穿好衣裤,加强术后保暖,主要保护导尿管及切口,协助产妇进行安置,以便恶露排出;(2)对产妇进行术后镇痛,术后6 h内给予镇痛泵处理,期间密切关注镇痛情况及不良反应;(3)术后评估产妇的心理状况,护理人员及时了解产妇及家属的心态,向其强调术后注意事项,鼓励其早下床活动,使其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利于产妇术后恢复,重点是减轻焦虑抑郁等负面心理反应;(4)产后妥善固定尿管,密切监视尿量及尿液性质,加强会阴冲洗护理,保持尿道口清洁,产后多饮水保持一定尿量,起到有效冲洗尿道的效果;(5)向产妇传授母乳喂养意识,纠正影响母乳喂养的心理,指导产妇正确母乳喂养的方式,同时向产妇进行健康宣教;(6)加强产后饮食护理,根据产妇情况,可于术后6 h进食流质,密切观察产妇的排气时间,可于排气后给予其半流质饮食,同时嘱咐产妇及其家属进行正确的饮食的调配;(7)加强产后并发症的预防,积极预防产后褥疮的发生,观察产后有无出血情况,指导产妇在咳嗽时,注意按压伤口,防止伤口开裂。
1.3 评价指标
分析两组的术后恢复情况(排气、下床活动及术后尿管拔除时间)并记录两者的拔尿管后自主排尿及术后泌乳情况。泌乳情况标准:奶足,除满足哺乳外,乳汁仍有剩余;奶中,可满足哺乳需要;奶少,不能满足哺乳需要;无奶,挤压乳房无乳汁溢出。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6.0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字2检验,P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术后恢复指标情况
观察组术后排气时间和下床活动时间均短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
表1 两组的术后恢复情况 h
组别 排气 下床活动 术后尿管拔除
对照组(n=34) 51.0±10.3 37.6±11.7 15.2±7.9
观察组(n=34) 32.5±7.4* 21.2±6.6* 13.8±5.2
*与对照组比较,P
2.2 两组术后的排尿情况
对照组患者有自主排尿者17例(50.00%)、尿潴留8例(23.53%)和诱导排尿9例(26.47%),观察组患者分别有自主排尿者28例(82.35%)、尿潴留4例(11.76%)和诱导排尿2例(5.88%),观察组患者的自主排尿率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2.3 两组术后泌乳情况
对照组患者剖宫产48 h后分别有奶足者5例、奶中者16例、奶少者7例及无奶者6例,构成比依次为14.71%、47.06%、20.59%和17.65%,观察组术后48 h分别有奶足者19例、奶中者9例、奶少者5例及无奶者1例,构成比依次为55.88%、26.47%、14.71%和2.94%,观察组的术后的泌乳情况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整体护理是一种常用的护理模式,符合现代护理“以人为中心”的护理理念,在获得一定护理质量的前提下,将整个围术期作为一个护理单元,针对各个缓解实施系统化干预的护理模式[6-7]。整体护理注重满足患者心理、生理及文化多方面的需求,旨在为行手术的患者提供最佳护理模式[8-9]。
关键词:胃穿孔;术后;胃肠功能恢复;中医护理;护理满意度
急性胃穿孔在临床胃肠急症中较为常见,主要发生在生活缺乏规律性、生活节奏快、饮食不规律的人群中。胃穿孔的临床治疗措施中,手术治疗是首选治疗方法,其手术方式主要是胃大部切除术和修补术。胃穿孔手术患者的护理干预在改善患者术后胃肠功能恢复方面也必不可少[1-2]。本研究选择我院收治的胃穿孔手术患者,观察中医护理干预对此类患者术后胃肠功能恢复的影响,现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
选择我院2013年2月-2016年2月期间收治的胃穿孔患者共60例,上述患者均经临床检查及相关影像学检查确诊为胃穿孔。所选病例均对本实验过程了解并愿意参与,签订知情同意书。同时排除合并严重肝肾等脏器功能障碍病例、合并有血液系统疾病而不能实施手术治疗病例、合并有恶性肿瘤患者。将上述患者随机分为中医护理组和常规护理组。中医护理组30例中,男18例,女12例;年龄19~63岁,平均(44.2±5.8)岁;手术方式:单纯修补术16例,胃大部切除术14例。常规护理组30例中,男20例,女10例;年龄20~64岁,平均(45.3±6.2)岁;手术方式:单纯修补术18例,胃大部切除术12例。两组患者临床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2护理方法
常规护理组采用常规西医胃肠手术护理干预措施:术前进行健康宣教、病情观察、用药及饮食指导、出院指导等。中医护理组除了给予常规护理干预外,同时实施中医护理干预措施:①术后第2天应用自拟方(北沙参30g、麦冬15g、石斛15g、白豆蔻6g、厚朴9g、荷叶10g、知母15g、山楂15g)煎取300mL保留灌肠,每天1次。保留灌肠前护理人员应向患者解释保留灌肠的目的和作用,帮助患者摆好灌肠,做好导管,缓慢插入,药液温度适宜,缓慢灌入,导管拔出后保留药液30min,连续灌肠2d。②艾条温和灸上巨虚、下巨虚、足三里等穴位,每次20min,每天1次。③中医按摩护理。对患者四肢进行按摩,动作轻柔,避免暴力;轻揉伤口周围皮肤,每日3次;按摩足三里、三阴交穴位,可交替按压,间隔1min,连续5次。④耳穴压豆法。采用王不留行籽在耳穴的肝、胆、胃、大肠、小肠等穴位贴压,手指依次轻压穴位豆粒,以穴位处产生酸麻微痛感为宜。
3疗效观察
3.1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患者术后恢复情况(术后下床活动时间、术后肠鸣音恢复时间、术后首次排气时间、术后首次排便时间)。护理满意度评定:自行设计护理满意度调查表,分为护理态度、护理操作、病区环境、护患沟通、护理服务质量5个方面,评分共100分。满意评分为80~100分,基本满意评分为60~79分,不满意评分为低于60分,满意和基本满意所占百分比为满意度。
3.2疗效标准
显效:术后36h内出现首次排气、肠鸣音恢复;有效:术后48h内出现首次排气、肠鸣音恢复;无效:术后48h内肠鸣音未恢复、无排气。
3.3统计学方法
在SPSS19.0统计学软件下进行分析,计量资料用(x±s)表示,率和均数比较分别采用χ2和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4讨论
胃穿孔是常见消化系统急症,手术治疗是其主要治疗措施,包括胃大部切除术和修补术,此类手术常影响到患者胃肠功能恢复。护理干预在胃肠手术后胃肠功能恢复中起着重要作用。中医护理干预在胃肠术后胃肠功能恢复中有着显著优势。本文中医护理组实施了中药保留灌肠、按摩、艾灸和耳穴压豆等护理干预措施。研究认为,中药保留灌肠可产生行气止痛、通腑荡积作用,保留灌肠煎液通过肠黏膜吸收后促进胃肠功能恢复,具有改善脾胃功能作用。穴位按摩护理干预能够起到疏通经络,健脾和胃功效,利于患者术后胃肠功能恢复,提高机体抵抗力。有研究表明,术后间断按摩足三里及三阴交穴位,能够显著缩短患者术后排气时间,有助于减轻术后腹部疼痛及腹部胀气。温和灸法能够起到治病防病作用,促使胃经经气疏通,产生散结化瘀功效,利于术后胃肠平滑肌收缩恢复。耳穴压豆法采用王不留行籽贴压耳穴起到调节胃肠功能、提高胃肠蠕动的功效,耳穴压豆法安全无创,特别适合老年腹部手术患者。
本结果显示,中医护理组合用中医护理干预后,在术后首次排气时间、肠鸣音恢复时间及首次排便时间方面均早于常规护理组,这与中医护理干预措施产生的护理效果是分不开的。再者,中医护理组胃肠功能恢复效果优于常规护理组,说明中医护理干预后,胃穿孔手术患者的胃肠功能恢复效果更佳。中医护理组患者对护理干预措施的满意程度也高于常规护理组,说明中医护理组患者对本组实施的护理干预是满意的,满足了患者对护理服务的需求。
参考文献:
[1]王俊杰.中医护理技术促进腹部术后胃肠功能恢复临床研究进展[J].护理学杂志,2014,29(1):91-93.
[2]张巧凤,汪露云.急性胃穿孔的围术期护理体会[J].基层医学论坛,2014,18(5):648-649.
[3]史甲芬,沈树花,李美清.护理干预对老年急性胃穿孔患者手术效果及预后的影响[J].中外医学研究,2014,12(19):59-60.
[4]孟凡丽.慢性胃溃疡针对性护理观察[J].国医论坛,2014,29(3):55.
[5]周玲,孔红武.中医护理干预对腹部手术患者术后胃肠功能恢复的影响[J].辽宁中医杂志,2014,41(12):2687-2688.
[6]杨春玲.不同护理模式对老年急性胃穿孔患者手术效果及预后的影响[J].中国实用医药,2015,10(7):259-260.
[7]杨晓霞,冯春兰,张霞.中医综合护理干预对腹部手术后患者胃肠功能恢复的影响[J].甘肃医药,2015,34(7):552-554.
[8]杨素坚,彭秀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促进胃肠道功能恢复的中医护理研究[J].中外医学研究,2016,14(9):124-125.
[9]赵蕊兰.综合护理对老年急性胃穿孔患者手术效果及预后的影响[J].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2016,1(4):88.
[10]费益,孙峰,杨百芬.中西医结合治疗与护理对胃肠道手术后胃肠功能恢复和术后并发症的影响[J].新中医,2016,48(9):202-2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