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3-10-31 16:33:45
序言:写作是分享个人见解和探索未知领域的桥梁,我们为您精选了8篇的科研的基本思路样本,期待这些样本能够为您提供丰富的参考和启发,请尽情阅读。
1.教学改革的设计思想
课程改革重点主要包括建立科学的课程体系、符合电子信息、自动化类专业特点的完整理论及实践教学体系。重视教学内容和方法的研究,针对教学中的问题,积极发表教学研究文章,以期与同行进行探讨,不断探索教育、教学规律,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采用多媒体电子教案授课和传统方式授课相结合,电化教学和网络相结合,课堂教学与网络教学相结合,理论教学与上机实践相结合的现代化教学模式。
1.1 理论教学改革的设计思想
理论教学内容为电路分析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基本分析方法。包括:电路的等效变换法;线性网络的一般分析方法和网络定理;一阶动态电路分析;正弦稳态分析;耦合电感和变压器电路分析;电路的频率特性;二端口网络;非线性电路分析及磁路和铁芯线圈。课程的难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
(1)涉及的定理、分析方法纷繁复杂,高等数学基础要求严格,如求解代数方程、微分方程以及复数运算(相量分析)等。
(2)研究领域广,不但要求对纯电阻电路、正弦稳态电路进行分析,而且要求对含变压器的电路、电路频率特性等内容进行分析等。
(3)分析方法较抽象,主要是对实际电路转化的电路模型为分析对象,如受控源等四端元件不好理解。因而,对含受控源的电路分析、含变压器的电路分析成了学习的难点。
针对以上重难点内容,理论教学改革的思想体现在以学生为主体的自主学习教学模式:
(1)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
引进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制作完成“电路分析基础”课程的多媒体课件,从2008年开始用于全校本科生教学,并在实践中得到不断完善。为了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开发多渠道的学习途径,将多媒体录像课件、电子教案、授课计划和作业批改等相关教学内容及时在网上。
(2)探索新的教学方法
以学生为主体,采用启发式教学、与学生互动式课堂讨论和网上教育等方法,加强教与学的信息交流,启发学生联系所学知识点,培养主动思考和自主学习的习惯。
(3)多种方法确保课程教学质量的提高
“电路分析基础”的各系列课程均具有符合专业人才培养要求的课程教学大纲,同一课程的所有班级实行“三统一”(大纲统一、教材统一、试卷统一)。通过制订详细的教学计划,规范教学过程以确保教学大纲的全面实施。实行考-教分离的方法,使用AB卷。考试后及时研究试卷中出现的各种问题,用于指导今后的课堂教学。在引进“电路分析基础/信号与系统题库”(西安电子科技大学)的基础上,建立试题库,作为题库的补充,使之更加完善。利用网络等现代化工具,对教师教学效果进行测评,设立网络信箱收集学生对课程教学的意见与建议。
1.2 实践教学改革的设计思想
随着各种EDA软件的引入,EDA教育收到了空前的重视,EWB软件在优化教学过程,改善实验条件、改革实验教学模式、课件制作以及远程教育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为充分发挥电路仿真平台软件的教学功能提供了广阔的应用环境。为此,提出操作性试验与软件仿真试验相结合的设计思想,实践教学活动按照从基础性操作试验、综合性仿真试验到设计性仿真试验、创新性实训,设置实践教学模块,既重视基础实验,更强调综合设计性实验,体现“以学生为本,促进学生知识、能力、素质协调发展”的教育理念。多层次实践教学模式如图1所示。
图1 多层次实践教学模式
图1中,基础性操作试验在我校实验中心“高性能电工电子试验装置”上完成,主要培养学生必需的电工电子硬件实验的基础知识及灵活运用电工电子的基本能力;综合性仿真试验及设计性仿真试验由学生在仿真软件上操作,注重培养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旺盛的求知欲、积极的探索精神、坚持真理的态度;电路实训环节主要考察学生对电路的综合掌握情况及设计能力的培养。
每个试验项目的必做项目由老师指导在试验课堂完成,选做实验项目在开放试验时间由学生自行完成,利用电路实验室的全面开放,学生也可以完成实验项目的预习、课内已完成的实验项目的重做或者未完成实验项目的补做,真正做到因材施教,使拔尖创新人才得以充分发挥其潜力和才能,为高素质人才的脱颖而出创造了良好的成长条件。
2.教学改革的实施特点
电路教学改革的重点体现在强化了学生自主学习的教学模式,以Mutisim软件作为仿真平台,通过优化、更新实验课程内容,加强综合性、设计性、创新性实验项目,强化学生工程训练和设计能力培养。
2.1 多媒体技术的特点
多媒体教学作为现代教学方式,具有许多优势。第一,课件形式多样化。课件中可加入声音、动画、彩图等传媒手段,使授课内容的展现形式丰富多样化,有利于吸引学生的注意力。第二,授课内容清晰。在电路教学中有许多复杂的电路图和元件实物图,黑板上难以呈现,费时费力,且不清晰,通过多媒体可以轻松实现。第三,多媒体教学信息量大。减少了传统教学中教师的抄写时间,便于在有限课时内完成教学内容,提高教学效率。
2.2 Mutisim的特点及仿真方法
(1)直观的图形界面
整个界面就像是一个电子实验工作台,绘制电路所需的元器件和仿真的仪器仪表均可直接放到工作区,轻点鼠标即可完成导线的连接,软件仪器的控制面板和操作方式与实物相似,测量数据、波形和特性曲线如同在真实仪器上看到的一样。
(2)丰富的元器件库
NI Mutisim10大大扩充了EWB的元件库,包括基本元件、半导体元件、TTL以及CMOS数字IC、DAC、ADC、MCU和其他各种部件,切用户可通过元件编辑器自行创建和修改所需元件模型,还可通过公司官方网站和商获得元件模型的扩充和更新服务。
(3)丰富的测试仪器仪表
除了EWB具备的数字万用表、函数发生器、示波器、扫频仪、字信号发生器、逻辑分析仪外,还新增了瓦特表、失真分析仪、频谱分析仪和网络分析仪,且所有仪器均可多台同时调用。
(4)完备的分析手段
支持直流工作点分析、交流分析、瞬态分析、傅里叶分析、噪声分析、失真分析、参数扫描分析、温度扫描分析、批处理分析、灵敏度分析等,能基本满足电子电路设计和分析的要求。
(5)强大的仿真功能
NI Mutisim10既可对模拟电路或数字电路分别进行仿真,也可进行数模混合仿真,仿真失败时会显示错误信息,提示可能出错的原因,仿真结果可随时存储和打印。
(6)完美的兼容功能
NI Mutisim10可方便地将模拟结果以原有文档格式导入LABVIEW或者Signal Express中。工程人员可更有效的分享及比较仿真数据和模拟数据,而无须转换文件格式,在分享数据时减少了失误,提高了效率。
3.基于NI Mutisim10的仿真方法,步骤及应用实例
3.1 仿真方法
基于电路分析基础的仿真方法主要有两种:一种是测量法,就是用软件元件库中的仪表直接去测量电路两端的信号,比如点位、电压、电流信号等。第二种是分析法,就是用软件中提供的电路分析法直接去分析电路,比如直流分析,交流分析等。
3.2 仿真步骤
(1)建立电路文件。启动Mutisim10,系统自动创建一个默认标题为“Circuit1”的新电路文件,该文件可以另存。
(2)软件界面的定制、MUtisim10允许用户根据自己的习惯设置软件的界面,包括工具栏、电路颜色、页面尺寸、聚焦倍数的设置等,可以通过点击“OptionsGlobal Preferences”选项,在弹出的对话框中进行设置。
(3)放置元器件,可以在标准工具栏中选择,也可点击菜单栏中点击“PlaceCompo-nent”,在弹出的对话框中选择需要的元器件。
(4)放置导线和节点进行电路的连接。
(5)放置仪器仪表进行测量,或者点击Simulate进行仿真分析。
3.3 仿真实例
以RLC串联谐振电路为例,创建电路图如图2所示。
图2 RLC串联谐振电路
(1)点击Simulate下拉菜单的Run或者直接点击仿真开关,可以在模拟示波器XSC1观察到电源和电阻两端的电压波形如图3所示。
图3电压波形
(2)点击“Simulate/Analyses/AC Anal-yses”(交流分析)即可得到幅频特性曲线和相频特性曲线,移动游标至纵坐标最大值下降3dB位置,即可得到上下限截止频率fL和fH分别为1.53KHz,1.68KHz,由此可知通频带宽度为f=fH-fL≈150KHz,RLC串联谐振电路的幅频特性曲线、相频特性曲线和通频带如图4所示。
图4 RLC串联谐振电路的幅频特性曲线、
相频特性曲线和通频带
通过对RLC串联谐振电路的运行仿真,交流分析,不难得出,利用Mutisim仿真平台,能够很方便的组成电路,更换元件,调节电路元件参数,观察波形,验证电路的对错,这在实际试验操作中是难以完成的,从而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及独立思考的能力。
实验教学中选用NI Mutisim软件作为电路仿真平台,对应用型本科学生电子电路设计能力和故障诊断能力的提高是可行性,仿真技术赋予了电路教学以新的方式方法,激发了学生的探索兴趣,提高了实验效率,降低了实验风险,开拓了新思路。总之,正是由于仿真软件的应用,既保证了每个学生达到共同电子技术基础的前提下,又可以针对不同学科分门别类,分层次的设计出多样的、可供不同发展潜能学生选择的电路实验。
教学与科研,是学校工作最主要的两个方面,应处理好二者的关系.
一方面,教学与科研确实是有冲突的.首先,从所要达到的目的看,教学的主要目的是传输知识,而科研的主要目的是创造知识.其次,从所要求的个人素质方面看,教学注重的素质除了口才外,还有道德人格等方面的要求.而科研注重的素质要求主要是在创造性思维和智力方面.再次,从时间和精力方面看,一个人教学多了,必然会减少科研方面的时间和精力,从而也就影响到科研的深化和提高.所以,在时间和精力的分配方面,教学与科研也是有冲突的.
另一方面,教学与科研又是统一的.首先,从最终目的看是统一的.教学和科研都是推动社会进步的重要力量.其次,从长远和整体影响看,教学与科研也是内在统一的,并且二者是互相帮助、互相提高的关系.再次,对同一个人而言,教学是果,科研是根,教学与科研从根本上也是统一的.一个人要想把教学搞好,就得不断研究教学内容和教学手段.所以,要想结出甜甜大大的教学之果,就得多进行科研方面的投入,根好才能叶壮,果实才有可能是丰硕的.
结合目前的教育教学形势,我们要尽可能地减少教学与科研相冲突的方面,最大限度地发挥其相统一的方面,使教学与科研相互促进、共同提高.以下是我在此方面的案例.
【案例1】
概率题是高考的一个热点,但由于学生对概率知识理解不够透彻,解题中容易陷入困境.如,在解决“取球模型”时,学生对“一次(同时)取”还是“先后取”这两种取法对结果有没有影响;计算基本事件数目时,“有序”还是“无序”等问题容易混淆,总是分不清楚.我收集了学生作业中的错题,分析每次检测中学生错题的类型,剖析根源找对策,发现出现错误的原因是学生对概率的本质没有把握.要让学生清楚认识到概率的实质是在大量的重复试验中,事件发生的频率的稳定值.也就是说概率是试验结果的可能性,与试验过程无关.在运用公式求概率时,一定要理清事件关系.谨防“非等可能性”与“等可能性”混淆.总结归纳概率解题中的误区,找典型题讲解.形成论文《概率解题中的几个误区》.这样就使得学生明确了错误的原因.解题能力大大地提高.在讲解2008年全国I卷第20题时,我发现学生对概率解答题不会分析,没有解题的基本思路.我结合自己的讲解,找学生谈话,反思寻找解题的通法,得出“三步一结合”解决概率的一般解法.撰写论文《由一道高考试题的教学,反思概率题的解法》.有了解题的通法学生解题就有了基本思路,每次考试中,我的学生概率题基本都能得满分,教学成绩有了很大的提高.
【案例2】
【关键词】带隙基准 高阶温度补偿 专利申请
1 引言
基准电压源是一种高精度、高稳定性的电压源,在各种模拟、数模混合集成电路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常见的基准电压源主要有齐纳二极管、隐埋齐纳二极管和带隙基准电压源3种 ,其中带隙基准电压源具有低温度系数、高电源抑制比等优点,是目前应用最广的基准电压源。随着集成电路技术的不断发展,对于带隙基准电压源的温度特性要求也越来越高,传统的一阶带隙基准电压源已不能满足更高要求,这必然会促使相关行业加大对该技术的研发和改进,其中的一个研发热点就是如何获得更低的温度系数。而为了获得更低温度系数的带隙基准源,通常需要进行高阶补偿。近年来,各企业和科研院校关于这方面的研究越来越多,研究也不断深入,各种温度补偿技术相继被提出,各种带隙基准源的改进结构不断出现。
2 带隙基准源概述
带隙基准结构由Widlar于1971年首次提出 ,是利用PN结电压VBE的负温度系数特性和VBE的正温度系数特性,将两者进行适当加权相加,温度系数相互抵消,从而获得与温度无关的基准电压。随后,Kujik和Brokaw进一步发展,分别于1973年和1974年提出了改进的带隙基准结构 ,提高了基准电压的精度。
图1为传统带隙基准电压源的电路结构,由于运算放大器处于深度负反馈而使得其正负输入端电压相等,则有:
(1)
(2)
其中,k为波尔兹曼常数,T为绝对温度,q为电子电量,Ic为三极管的集电极电流,Is为饱和电流,b为比例系数,Eg为硅的带隙能量。
由式(1)、(2)可得:
(3)
输出的基准电压为:
(4)
由于具有正温度系数,具有负温度系数,通过合理选择R1、R2和N的值,就可以得到在一定温度下具有零温度系数的基准电压。
3 带隙基准源温度补偿技术
传统的带隙基准电压源只是对VBE进行了一阶补偿,输出电压的温度系数仍然较大,精度较低,无法应用在某些高精度要求的场合。而为了进一步降低带隙基准电压源的温度系数,提高输出电压的精度,有必要对VBE中与温度相关的非线性项或者高阶项进行补偿,为此提出了各种高阶温度补偿技术。
3.1 专利申请概况
带隙基准源的国际分类号主要集中于G05F1、G05F3,下面以分类号和关键词作为主要检索手段在VEN数据库、CNABS数据库中进行检索,检索截至2014年12月31日。
3.1.1 申请量的年代分布
图2显示了带隙基准源温度补偿技术专利申请量的年代分布情况。从图2中可以看出,1997年以前带隙基准源温度补偿技术的中国专利申请量一直为零,1997年到2005年,虽然每年均有少量中国专利申请,但中国专利申请量依然相对较少,而且主要集中在外国公司。而2005年以后,无论世界范围还是中国的专利申请量都开始增长,尤其是中国专利申请量增长迅速,到2012年、2013年达到一个顶峰,说明国内申请人在这一时期开始关注和研究带隙基准源温度补偿技术。由于发明专利申请一般需要18个月的公布期,故2013年和2014年的相关专利申请数据并不完整。
3.1.2 国内申请人分布
图3显示了带隙基准源温度补偿技术国内专利申请的申请人类型分布情况。从图3可知,带隙基准源温度补偿技术国内专利申请的申请人主要集中在各科研院校和企业中,个人申请相对而言较少。其中申请量较多的申请人分别是电子科技大学、东南大学、中国科学院微电子研究所、清华大学、西安电子科技大学、钜泉光电科技(上海)股份有限公司、模拟装置公司,尤以电子科技大学申请量最多,而企业申请的申请人分布较为分散。这说明科研院校对该领域技术的研究在不断深入,而企业也开展相关研发并相应地运用到了实际生产中。
3.2 主要补偿技术
下面针对几种主要的高阶温度补偿技术进行分析。本文引用的专利文献均为专利申请的公开号。
3.2.1 二阶/三阶补偿
二阶/三阶补偿的基本思路是考虑到VBE中除了具有一阶温度项外,还具有二阶、三阶温度项,通过设计产生二阶、三阶正温度系数(PTAT2/PTAT3)的补偿项来对输出电压进行补偿,抵消VBE中存在的二阶、三阶负温度系数。
NSC公司在US4249122A中提出了一种温度补偿的带隙电压基准电路,其是在由VBE的负温度系数电压和VBE的正温度系数电压叠加产生的一阶补偿基准电压基础上,通过叠加一个具有与二阶VBE的温度依赖性相匹配特性的第三电压来补偿基准电压的二阶温度系数,从而实现二阶补偿。深圳市芯海科技有限公司在CN1987713A中提出了一种低温度系数带隙基准参考电压源,通过利用MOS管漏源电流与栅源压差的平方关系,产生二阶补偿电流并输出至基准电压合成电路产生二阶补偿电压,补偿基准电压的二阶温度系数,产生极低温度系数的基准电压。电子科技大学在CN102809979A中提出了一种三阶补偿带隙基准电压源,利用第五电阻的电阻值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增加来补偿了VBE的二阶项和三阶项,从而仅仅使用两个电阻和一个三极管就实现了三阶补偿。
3.2.2 指数补偿
指数补偿的基本思路是通过叠加一个与温度呈指数关系的补偿项来对输出电压进行补偿,抵消VBE中的非线性项Tln(T)。
北京中星微电子有限公司在CN101226414A中提出了一种具有曲率补偿电路的CMOS带隙基准电压源,利用PTAT电流在电阻上形成PTAT电压用于检测温度的变化,采用BJT三极管发射极与基极的电压差VEB与BJT集电极电流的指数关系,以及集电极电流和基极电流的近似线性关系形成了将随温度线性变化的检测电压转换为指数形式的补偿电流对基准电压进行动态补偿。东南大学在CN102495659A中提出了一种指数温度补偿的低温漂CMOS带隙基准电压源,其在传统一阶温度补偿带隙基准电压源的基础上引入指数温度补偿电流产生电路,抵消VBE的高阶项,从而得到较低的温度系数。国民技术股份有限公司在CN102981546A中提出了一种指数补偿带隙基准电压源,使用NPN晶体管,利用NPN晶体管基极电流与温度的指数关系来实现指数补偿,消除VBE中与温度相关的非线性项,能够提高基准电压的精度和稳定性,不需要额外增加补偿电路。
3.2.3 分段线性补偿
分段线性补偿的基本思路是将整个温度范围划分为若干段,对不同温度范围的输出电压分别进行线性补偿,以此来消除非线性项Tln(T)的影响,得到在整个温度范围内温度特性较好的输出电压。分段线性补偿可进一步改进为分段高阶补偿。
TI公司在US5952873A中提出了一种分段线性校正的带隙基准电路,将温度范围划分为高、低温两段,在不同的温度段采用不同的补偿函数对三极管BE结的温度系数进行补偿,从而使输出的基准电压达到较低的温度系数。电子科技大学在CN101101492A中提出了一种分段线性补偿的CMOS带隙基准电压源,将整个温度范围划分成高、中、低温三段,通过增加两条电流支路而得到高、低温补偿电压,并将其叠加在一阶补偿的输出电压上来分别对高温和低温部分进行补偿,从而改善输出电压在高温和低温部分的温度特性。天津泛海科技有限公司在CN102012715A中提出了一种高阶曲率补偿的带隙基准电压源,采用基本的分段补偿原理,结合自适应反馈控制结构,通过对低中高温度范围内的输出电压进行补偿,使得输出电压在整个温度范围内有多个局部极值点,从而有效地降低了输出电压的温度系数,提高了输出电压精度。
3.2.4 非线性补偿
非线性补偿的基本思路是考虑到VBE含有的非线性项Tln(T),通过设计叠加一具有近似一致的非线性补偿项来对输出电压进行补偿,试图直接从整体上全部抵消掉该非线性项Tln(T)。
凌力尔特公司在US4603291A中提出了一种用于带隙基准的非线性校正电路,其产生一个形式为TlnT的输出电流作为校正项引入到适当的带隙基准电路节点,从而将该非线性校正电路容易地嵌入到带隙基准电路中,以消除带隙基准的曲率,输出近似零温度系数的基准电压。智原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在TW200741405A中提出了一种非线性补偿电路与使用其的能隙参考电路,该非线性补偿电路将能隙参考电路输出的参考电压转换成一与温度无关的电流,利用一电流镜将该温度无关的电流镜射而偏压于一双极结型晶体管,此外利用两个电阻来估计非线性电压,以补偿该参考电压。电子科技大学在CN101950191A中提出了一种具有高阶温度补偿电路的电压基准源,通过增加的高阶温度补偿电流产生电路对三极管基极与发射极电压之间的导通电压VBE进行线性化,得到一个与PN结电压的高阶温度量近似一致的高阶补偿量,经比例抵消后从根本上消除PN结电压的高阶温度系数。
4 结语
随着集成电路的发展,人们对带隙基准电压源的性能要求也日趋提高,关于该方面技术的研发也越来越受到重视,国内众多企业和科研院校均参与到该领域技术的研发中。一个重要的发展方向是充分利用企业和科研院校各自的优势,建立企业和科研院校之间的产学研合作,以便更好地把握技术发展方向,提高企业的竞争力。
参考文献
[1]李勇峰,黄娟,,王龙业.一种带隙基准电压源的设计与仿真[J].电子科技, 2011,24(7):3-5.
[2]R.J.Widlar.New development in IC voltage regulators[J].IEEE Journal of Solid-State Circuits,1971,6(1):2-7.
[3]K.E.Kujik.A Precision reference voltage source[J].IEEE Journal of Solid-State Circuits,1973,8(3):222-226.
[4]Brokaw A.p. A simple three-terminal IC bandgap reference[J].IEEE Journal of Solid-State Circuits, 1974,9(6):388-393.
作者简介
杨欢欢(1986-),女,硕士研究生学历。现供职于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局专利审查协作广东中心,主要从事带隙基准电路研究及专利审查工作。
[关键词]天水经济区 统筹科技资源 改革 模式
一、统筹科技资源改革的必要性分析
1.统筹科技资源模式简介
进入新世纪,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科技资源逐渐成为促进社会进步的一项重要资源。在当前的时代下,以科技资源为依托,开发各种相关的科技产品,创造优秀的智力成果。当前我们所说的科技资源,应该主要包括一下几个方面的内容:科学实验、由实验而产生的科技成果、科技装备、科技信息等汇集于科技活动单位。大学、研究院所、企业、科学技术服务机构、联合发挥有机的系统的作用。科技资源作为国家和科技创新的战略稀缺性资源分属于不同的创新主体,即国家与地方层面的科研机构、高校和企业及军工科研生产单位、从而形成国家、军工、属科技资源与地方属科技资源等。
2.统筹科技改革的必要性分析
2000年6月, 在国务院批准实施的 《关中――天水经济区发展规划》中, 明确提出要建设以西安为中心的统筹科技资源改革示范基地, 率先在西部构建创新型区域并为建设创新型国家探索新路。有利于以西安为模板,推动我国全国范围内的科技资源统筹工作。目前我国全局范围内的科技资源统筹工作尚处于起步阶段,如何统筹、怎样才能体现统筹效果的最大化,这些问题我国目前还处于摸索和实验阶段。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我国采用的计划经济体制不仅影响到了经济的发展,而且在这种经济体制下,科技资源的分布也极不均衡。这种不均衡主要表现在我国大部分优秀的科技资源都集中在首都和重点高校中,其他一些地方学校和省级科研单位所掌握的能够被用来开发和产生利益的科技资源占有量很少。特别是一些不发达地区的科技资源更是有限。这种资源的不均衡不仅使我国的科技资源分配有失公平,而且这种不公平直接反作用在经济的发展上。由于科技资源缺失带来经济增长的缓慢已经是近些年来我国一些大中城市在经济发展中遇到的一个最常见的问题。
二、天水经济区统筹科技资源改革的基本思路与价值理念分析
1.以西安为中心的统筹科技资源改革目标及原则;
关中―天水经济区是我国在本世纪重点支持和投入建设的一个一高科技产业为主要特征的经济开发区。西安无论是从地理位置还是从资源的积累、社会文化的基础上都更适合作为这一经济区域的领导核心。所以当前关注―天水经济区统筹科技资源改革从内容上看也是以西安为中心。以西安为中心的统筹科技资源改革,不仅对西安的发展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而其对整个陕西地区、西北部地区区域经济的发展也具有重要的意义。以西安为中心头筹科技资源的建设改革,应该目标清晰准确。具体来看,当前统筹科技资源改改革的目标应该是:充分利用西安本地已有的国家科技资源和自身的区域优势例如重点高校优势紧密的结合起来,将中央部位级别的科技资源、军工资源和地方的各种科技资源有效的整合起来。为西安、山西、乃至西部地区的发展注入新的科技动力,促进这一地区的经济在未来的可持续性发展。在实现经济发展的同时,讲经济快速增长的效果再服务于我国的科技资源统筹建设工作,实现经济与科技的融合,提高这一地区科技的自主创新能力,通过区域经济发展的形式来带动我国经济的下一轮增长。
2.以西安为中统筹科技资源改革基本思路
天水经济区开发的一个基本战略,即:“一高地、四基地”。以西安为中心统筹科技资源改革的基本思路必须在这个战略方针的指导下来进行,我们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对以西安为中心的统筹科技资源改革的思路进行分析:
第一,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基本观点应该牢牢确立。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在21世纪,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科学技术的进步程度如何直接影响着一个国家和一个社会的经济发展水平和发展前景。我们必须牢牢的树立这一观点,并将这一观点贯彻落实到相关的政策和工作中去。
第二,兼顾全面,重点突出。我们从“一高地、四基地”这个基本战略可以看出,在兼顾全面的基础上其实也注重重点的突出。统筹科技资源改革是一项复杂的工程,作为一项系统的工程,就必须要主次分明。四个基地就相当于这项工程中的地基,只有基础打得好,上面的发展才可能成功。如果这个基础没有做好,那么就很难在这个基础上创造出更多的价值和财富。这是对我们全面建设工作提出的要求。在全面建设的前提下,我们还要加强对高地的建设工作,所谓高地应该就是指在这些基地建成的基础上重点突出的一个优秀部分。通过一个优势部分带动整个资源改革工作的突破,是我们提倡兼顾全面、重点突出工作的一个基本价值追求。
三、天水经济区统筹科技资源改革的具体模式研究
1.确立以西安为中心的统筹资源改革模式
天水经济区统筹科技资源改革首先应该确立一个中心点,以西安为中心的统筹科技资源改革具有现实意义。从地理位置上看,西安位于天水经济区的中心位置上,拥有众多的高等院校,在人才储备上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众多的科研人才和科研机构林立,各种硬件设备也相对完善。这是选择西安作为整个统筹资源改革中心的重要原因。这个中心的确定,承担着带领整个经济区技术创新、战略创新的重任,用技术武装经济的发展,促进整个陕西省经济的平稳增长,为我国的西部大开发战略提供新的力量和源泉,并以此来作为我国统筹科技资源改革的先进示范,以点到面的全面推进我国的科技资源统筹改革工作。
2.实施“六个结合”模式,统筹整合科技资源优势
所谓“六个结合”的模式,指的就是:一是大专院校、科研院所与大中型企业结合,创办产业研究中心、新产品研发机构、新技术转化实体。二是高新技术企业和研发单位与传统工业企业结合,攻克科技难关,创新关键技术,在解决高新技术产品规模化载体中,提高整个工业产业的核心竞争能力和群体优势。三是军工企业与民品企业结合,充分发挥军事工业在材料、技术、工艺流程等方面的优势,在创新“民”路径中,提高民用产品的技术含量、质量水平和应用档次。四是能源、有色金属等优势资源开发企业与资源深、精加工研发和下游产品生产企业结合,形成优势互补、合作共赢,在推动特色产业链条形、群体化集中中,提高资源的综合开发价值。五是农业科研单位、科技推广组织与农业特色产业基地结合,加强新技术转化和推广,在更加充分发挥杨凌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作用中,提升全省农业产出水平和富民能力。六是有特长的社科研究机构和科研人员与文化、艺术、旅游、物流、商贸等服务类企业结合,加强创意性产业和产品研发和推广,在拓展产业深度、广度和管理创新中,提高第三产业的整体贡献水平。
3.积极强化政府的“统筹─整合─协调”功能
在整个统筹改革工作中,政府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他既要发挥统领全局的统筹作用,而且要对不同的科技资源,不均衡的资源分布有较为清楚的了解。当前经济区内的科技资源较为分散,收到各种体制和计划的影响,这些都是当前阻碍我国科技资源整合的重要因素。这就需要政府发挥统筹整合的作用,在对自己区域内的科技资源有较为清晰的认识以后,按照一定的原则对所有的资源进行分配和调整,协调不同资源在的分配和布局情况。
4.建立统筹整合科技资源长期规划和年度计划制度
建立全省统筹整合科技资源长期规划和年度计划制度。建议在全省国民经济五年规划和科技发展规划中,分别设立科技资源整合专题项目,由各科研单位,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定期申报立项,申请有关资金支持。把科技资源优化整合,看作是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大战略任务和全局性的活动,纳入全省发展整体部署之中。同时,组建专门研究机构,或委托聘请民间机构,持久开展“整合”跟踪研究,总结经验,发现问题,形成动态观察和可持续推动。
参考文献:
[1] 吴贵生, 魏宇华, 徐建国 区域科技论 [M ] . 北京: 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7: 106
[2] 唐俊昌, 张炜 陕西软科学研究 ( 2006) [ R] . 西安: 陕西人民出版社, 2007: 3- 11
[3] 陕西省科学厅调研组 陕西科技大省向科技强省转变调研报告[ EB ]. [ 2008- 01- 03 ] h tt p: / /ssimgov com 8 : 8801
关键词:计算机应用技术;教学改革;基本思路
一、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教学中的问题
计算机应用技术是计算机在高职高专层次的一个专业名称,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主要研究计算机网络的应用技术和信息安全技术,以及智能化网络与应用。要求本专业的学生具有高层次计算机专门人才的文化基础知识;掌握计算机硬件、软件、维护工具的使用;计算机水平达到二级;英语达到三级水平。然而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学校的课程设置、学生的水平、教师的教学上都存在不少问题。
(一)课程设置不合理计算机应用技术本身是一门操作性很强的学科,这就要求学生在学习理论的同时也要经常实践,但是在高职院校里面的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教学中,很多课程往往只是理论的学习,没有给学生操作的机会,在实际操作中学生也不知道如何去处理相关的情况。另一方面,进入高职学校学习的学生都是刚从中学毕业,缺少人生规划,学校在课程设置上以理论知识为主,没有从学生的内在动力出发,职业规划课程没有受到重视,导致很多学生没有认识到自己的专业优势,毕业之后频繁更换行业。
(二)教师专业素养不够很多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的教师在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上都有待加强,计算机专业本身是一个操作性很强的学科,但在实际教学中常存在教师和学生之间关系处理不当的情况。一方面,由于教师的个人原因,有的教师为了“偷懒”,从头到位演示多媒体课件,忽视了自己的主导作用,只是将教科书上的内容原封不动的搬到了ppt上面,课堂死气沉沉,学生缺乏积极性和主动性;另一方面,学生的主体地位没有得到充分的体现,教师在教学中不注意启发学生思考,只是硬生生的将知识塞给学生,教师也忽略了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学生没有探究式学习的主动思考,思维能力得不到提高。
(三)学生水平参差不齐进入高职学校的学生中有的文化成绩比较好,在听课过程中理解能力也比较强,能够快速的理解并掌握教师所教授的内容,但是有一部分学生是学习成绩差,为了混日子,这一部分的学生往往缺席课堂,影响课堂气氛,扰乱课堂纪律,课堂教学的效果也会受到影响。学生的水平参差不齐为教师的教学也带来了不少困难,不少问题学生也成为课堂管理的难题。另一方面,不少学生是由于缺少职业规划的意识以及对社会情况的了解,长期处于安逸的状态,导致在学习上缺乏良好的学习态度,没有认识到专业学习的重要性,整天浑浑噩噩,不学无术。
二、教学改革的基本思路
(一)改革教学体系和教学理论学校要根据社会需求和市场需求,不断优化培养方案,让培养方案更加适应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在传统的课堂讲授法的基础上,推行互动教学法、启发式教学法、情境教学法等方法。培养单位要充分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以培养技术应用能力和操作能力为主线,对课程内容进行整合,采取案例教学、多媒体教学等教学方法完成教学任务,对所开设的课程进行筛选和整合,取消一些理论性强但实践性不高的相关课程,增加“flash”等近年来比较受企业欢迎的课程,突出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的实践性和应用性。
(二)教学与科研并重教师自身要加强学习,积极进行教学研究,以科研促教学,以科研知识的更新来促进教学水平的提高和教学方法的改进。另一方面,学校也要组织教师参与教育教学研究和改革,学校要加强培训,培养“双师型”的教师,改变单纯以学校为中心的封闭式教育模式,采用“走出去、请进来”的方法,通过到相关企业或公司聘请兼职教师培训在校教师的方法以及学校教师到相关企业进行学习的方式,让教师的教学内容能够更好的衔接到学生的社会工作中,让学生在毕业后能够更快更好的适应相关工作。
(三)加强校内外实习实践基地实践操作在计算机专业中是非常重要,实践教学基地也是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必不可少的硬件。本专业的实践教学不仅包括课堂实训、阶段实习,还包括综合模拟实习,实践课程包括短期和长期实习,短期实训主要是周期较短的学习,而长期实习就要求学校要有专门的实习基地。因此,学校要密切联系校外实习实践培训基地,和企业合作编写课程的教材,聘任兼职教师,校企合作开发项目,合作落实实训实习基地和项目,和企业合作对学生进行就业指导和聘用工作,保证高职教育的稳定性。
关键词:高职院校 科技发展 基本思路 基本目标 基本建设
1 高职院校科技发展的基本思路
1.1坚持为地方经济建设与社会发展服务的科技发展宗旨
高职教育是与地方经济联系最为密切的一种教育类型,高职院校办学始终与地方经济发展结合,地方经济的发展为高职教育的生存和发展提供基础。因此高职院校更应深刻理解区域科技创新体系建设的要求,努力找准与地方经济建设的结合点,使科技服务工作植根于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需要,把高职院校的专业优势、人才优势和科技优势转化为参与地方经济建设的创新优势、发展优势和竞争优势,这既是体现高职院校科技发展水平的标志,也是体现高职院校对地方科技创新体系贡献率的标志。
1.2坚持以人才培养为中心的科技发展要求
高职院校科技发展不仅是为社会服务的主要形式,而且是培养高素质和高技能实用型人才、提高师资水平、推动专业建设的重要手段。高职院校科技发展的最终目的是提高教学质量,重视和加强科技发展工作应始终围绕培养人才这一中心任务,充分发挥科技工作在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加强专业建设等工作中的引领和支撑作用。通过科技创新带动教育创新、推动专业建设、提升学校人才培养质量。
1.3坚持以应用技术研究为主体的科技发展定位
不同类型、不同层次的高等学校,其科研和社会服务的定位应各有侧重。高职院校科研工作的开展,要定位于自身的实力。客观估计和分析自身的科学研究能力,准确把握可参与科研工作的人力、物力、财力、技术研发能力等状况。最力而行。高职院校的职业教育类型、现阶段以专科为主的办学层次决定其社会服务功能和科研服务的重点不应放在基础理论研究方面,而应以应用技术研究为主体,以科技成果转化与推广、生产技术服务、科技咨询和产品开发为主要内容,这既符合高职院校的科研实际,也是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
1.4坚持以中小企业为服务对象、产学研结合的科技发展途径
首先,高职的培养目标强调为生产第一线服务。培养人才定位的特殊性决定了高职教育必须紧密地依靠市场,走校企合作、产学研结合的道路。其次,科研活动在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中起着不可忽略的融合、推进作用。它是加速促进校企双方结合的动力。再次,企业是自主科技创新的主体,区域中小型企业技术层次较低,缺乏自身技术研发能力,往往与高职院校科研实际能力和水平相适应,立足为地方中小企业提供科技服务,这就为高职院校开展科技活动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和舞台。
2 高职院校科技发展的基本目标
2.1实施重点突破与分类、分层、分期相结合的科技发展模式
高职院校科技发展水平往往较低,应坚持分类指导、正确导向、科学评价和要求的差别化原则。一方面,以具有优势科技人才的重点专业、重点研究领域和重点研发基地为主要载体,实行重点支持与重点突破,充分发挥其示范与引导作用;另一方面,以各类科技人员创新能力要求、科技队伍结构、各部门科技发展状态、科技资源配置等实际情况制定分类目标、分层要求和分时段、分步骤的分期实施计划,促进全校科技活动的全面开展,提升学校科技发展的整体水平。
2.2探索符合高职院校科技工作规律的科技发展进程
借鉴本科高校科技发展的经验,结合科技发展水平较高的高职院校科技发展的历程。高职院校科技发展进程大致可分为四步:第一步,进一步整合技术研发力量,在提高技术开发能力和服务水平的基础上,努力扩大科技总量;第二步。加大发展集成创新、应用技术研究,消化吸收再创新的支持力度,逐步提升科技创新的层次;第三步,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有选择地拓展研究领域,寻求学校科技发展的新增长点;第四步,培育与增强学校核心竞争能力。发展科技特色,形成适应社会需求、能集中反映学校专业特色与优势的科技开发与服务品牌。
2.3建立产学研紧密结合的科技发展机制
积极主动地融入地方和区域企业为主体、市场需求为导向、产学研结合的应用研发模式;建立校内项目与地方、企业需求相结合的管理与投入导向机制,提高产学研合作项目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建立资源共享、优势互补、良性互动、集成创新、共同发展的产学研合作的长效机制和体制,促进学校科技成果加快转化为现实生产力,为地方和企业创造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同时,促进产学研结合工作持续发展。
2.4以管理创新提高科技发展绩效
高职院校要根据本校科技创新总体要求和不同时期的科技工作特点和发展需要,以体制创新和机制创新为突破口,推动管理创新,促进科技创新。大力提高科技创新活动的组织程度,注重科技发展的过程性建设,既注重主要目标的实现,又强调综合实力的培育;建立科学的评价考核机制。着力促进不同部门和不同专业领域科技工作共同发展,着力提升全校科技创新的整体水平;建立科学的激励导向机制,使各级各类科技人员各得其所、各展所长,充分激励和发挥各级各类科技人员的积极性与创造性。
3 高职院校科技发展的基本建设
3.1科技创新队伍的建设
一是要建立培养为主、引进为辅、培养与引进相结合的人才培养体系;二是要实施专兼结合、柔性化的用人政策,不拘一格地寻找和利用社会研究力量来逐步扩大科技人才队伍和提升学校科技创新能力;三是要积极探索以科技基地为载体。多学科集成的科技创新团队汇聚模式;四是以项目为纽带,建立科技创新人才梯级培养的工作机制,发挥优秀人才的传、帮、带作用,重点培养“优秀科技骨干”。
3.2科技基地(机构)的建设
首先。科技基地的建设应与学校的重点专业建设及科技创新活动有机地连接在一起,以便科技基地的综合研究能力、科技开发能力和社会服务能力与专业建设的水平同步提升。其次,提高科技资源的有效利用。一是按照科学研究与工程技术开发的规律相互配套,技术开发、产品研发和成果转化相互衔接的要求。调整、优化科技基地的资源配置;二是科技基地的硬件条件应依托专业实践教学基地建设:三是努力提高科技基地的开放度、共享度,提高科技基地的利用率。再次,突出科技研发平台的建设。高职院校应重点与政府、行业和企业共建面向行业、产业的共性技术研究开发机构,为企业的科技现实需求提供有效对接。
3.3科技管理能力的建设
一是探索市场导向型的研发模式,提高科技项目的组织化程度。主要包括:最大限度地实现教育资源与地方经济的整合,主动服务企业并充分发挥其在科技成果转化中的主导功能。建立校内项目与地方、企业需求相结合的管理、投入与导向机制。二是努力建设好一支科技管理、服务和推广人员队伍,提高科技管理力量和管理人员的素质与水平,逐步形成一支结构合理、团结协作、管理一流的科技管理队伍。三是建立健全高职院校科技信息服务网络体系,实现学校“科技活动链”与“产业发展链”的衔接,提高科技服务工作实效。
关键词:高校仪器设备有效管理
中图分类号:TP317文献标识码:A
The discussion universities tests the instrumentation equipment the purchase and the effective management
Liu Quanju
(Huanggang Normal School)
Abstract: The universities laboratory instrument equipment is trains the innovation talented person and the scientific research important physical conditions. This article mainly from the experiment instrumentation equipment earlier period plan management, the purchase and the approval management as well as the daily standard use managed three aspects to discuss the realization universities to test the instrumentation equipment effective management the basic mentality.
Key words: Universities instrumentation equipment effective management
一、引言
仪器设备是高校从事教学、科研的重要物质条件,是培养高素质、创新型人才的有力保障,同时也是一所高校综合实力的体现,它在一定程度上标志着一所高校的办学能力和科研环境。近年来,随着高等教育的快速发展,国家和高校内部都加大了对教育的投入,不断地改善和提升教学、科研物质装备水平。然而,由于管理机制不健全,高校中普遍存在大量仪器设备闲置、重复购置、利用率低,等等弊端,如何实现高校仪器设备的有效管理,以充分发挥仪器设备的优势和作用,使其真正成为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和科研的物质条件,是本文将要探讨的主要内容。
二、加强实验室仪器设备有效管理的必要性。
加强实验室仪器设备的有效管理,是保证实验教学顺利进行的需要。高校实验室是学生吸取知识的重要场所,是培养创新型人才的重要基地。高校中的绝大部分自然科学课程和相当一部分社会科学的课程要通过实验的形式进行,而仪器设备又是实验最基本的技术物质基础,仪器设备管理的好坏直接影响着实验教学的正常进行和实验教学、科研的水平。因此,建立健全有效的实验室仪器设备管理制度是必要的。可制定一系列制度,使仪器设备的管理有章可循,实验仪器设备管理条理化、科学化、规范化,以保证实验教学和科研的需要。
加强实验室仪器设备的有效管理,是为了充分利用资源,实现资源共享。目前,“共享能使自己受益”的观念还没有被普遍接受,比较缺乏共享意识,共享信息渠道也不畅。许多院系或小单位各自为政,常常根据自己的需要添置仪器,大家都想做到“小而全”。此外,由于相互间不交流,不知道仪器设备的分布状况,许多单位或人员不知道谁想共享自己的仪器设备而不能提供共享服务,也不知道该去何处共享自己所需仪器设备,缺乏畅通的共享信息渠道。结果,导致许多仪器设备,尤其是大型仪器设备闲置,造成资源浪费。为了实现资源共享,可将具有开放功能和开放能力的仪器设备,特别是大型仪器设备实施网络信息化管理,利用网络信息系统将仪器设备的主要指标在网上公布,以引起关注,扩大影响面,方便用户查询,增加开放服务机会,以提高仪器设备的使用效益。
三、加强实验室仪器设备有效管理的基本思路。
1.前期计划管理
前期计划管理是实现仪器设备有效管理的前提,是仪器设备管理系统中最基础的工作,也是仪器设备管理工作的开始。科学论证是做好仪器设备采购计划的基础,采购计划制订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到仪器设备的投资效益,计划是否合理,直接关系到能否满足教学、科研的需要,更是保证实验教学能否正常进行的关键。因此,要对购置计划进行可行性论证。
各院系提出可行性论证报告。可行性论证报告是购置仪器设备,尤其是购置大型仪器设备的重要依据。要打破条块分割、封闭式管理 ,加强横向联系。各院系要互相通气,摸清各自的仪器设备的现状,避免重复购置,造成资源浪费。
校级组织专家论证。在各院系提出的可行性报告的基础上,学校要结合实际,根据仪器设备,尤其是大型仪器设备使用的学科及专业情况,组织校内外有关专家对其可行性报告进行论证。重点是对仪器设备的技术性能指标进行审查,使购置的仪器设备能满足教学、科研、学科发展及实验的实际需要,同时,又要避免个别院系片面追求高、精、尖,以保证仪器设备的利用率和使用效益。在此基础上,设备主管部门结合学校建设发展计划和经费投资计划,会同学校主管领导审核确认仪器设备申报购置项目。
2.采购和验收管理
招标采购通常是进行仪器设备有效管理的重要举措,通过招标采购可以规范采购程序,保证采购产品的质量,充分发挥集中采购的优势,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益,同时也变暗箱操作为公开操作,增大采购工作的透明度。在进行仪器设备采购前要注重分析产品市场的生命周期,以合理降低成本、提高经济效益。
3.日常使用规范管理
仪器设备的日常管理是一项综合性较强的管理工作,它既要求从价值量上进行管理,又要求从实物上进行管理。主要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仪器设备的归档管理。购置的仪器设备验收到位后,及时设立仪器设备分类帐,建立仪器设备卡。目前采用比较普遍的管理方法是固定资产管理卡片,这种方法记录清楚,灵活方便。就是把实验室所有仪器设备建立设备卡,在卡片上填写仪器设备编号、分类号、设备名称、型号、规格、购置日期等项目。有了分类帐和设备卡,可以定期复核查对,做到帐、卡、物一致。但是,这种工作非常繁琐,为了提高工作质量和管理水平,可采用计算机管理代替繁重的人工劳作。
仪器设备的技术管理。技术管理的目的是采用有效的管理措施,使仪器设备最大限度地保持良好的可用状态,主要是仪器设备的技术档案管理、仪器设备的维护、保养和维修等。
仪器设备的安全管理。除此之外,实验室仪器设备的安全管理也很重要,为确保师生人身安全和学校财产免受损失,平时的细小工作都要做到位,主要做好以下方面的工作:对学生进行安全防范教育,并制定一系列规章制度。定期进行安全检查,发现问题及时解决;经常性的对仪器设备维护保养,使用前认真检查,发现问题及时解决;实验结束、下班前,必须切断电源、水源等,并关好门窗,以防止意外事故发生;同时,还要保持实验室环境卫生,注意仪器设备的防尘、防潮和防震。
作者单位:黄冈师范学院
参考文献:
[1]郑美玲.谈谈实验室管理工作的体会[J].广西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3,6:126-128.
第二板块:基本思路:
1、队伍建设:
a、领导队伍:五个表率三个反对一个凸出
五个表率:师德表率、制度执行的表率、教学质量的表率、科研能力的表率、共事共通的表率;
三个反对:反对自由主义、反对本为主义、反对主观主义;
一个凸出:凸出分管干部的自转能力:自转的时候要做到八个字(责任、慎言、力行、团结)
b、教师群体建设:
c、学生常规建设
2、课程建设:扎实开展综合实践活动;深化课题研究与课程的结合
3、教育现代化建设:理念清晰的做好长远规划
4、绩效管理过程性建设:
第三板块:基本要求:共6点
1、关爱每一个学生
2、家校有效沟通
3、上好第一节课:备好教案、学案,让学生充分的说,让学生动起来;备学生,做到管而不死、活儿不乱,关注后进生的闪光点;备教师,做好仪表、教艺、情绪上的最完美;备教材,挖掘教材中的“新”;备评价语言体系,避免“你真棒!等陈词滥调;备教学的“收尾”,做好教学反思,写一辈子教案不一定能成为名师,但坚持写三年的反思可能成为行家;
4、积极开展综合实践活动:不要错误以为综合实践活动与你无关!!(学期结束每位教师要设计出一份教育自家孩子的一份设计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