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优秀范文 课程建设的思路

课程建设的思路赏析八篇

发布时间:2023-11-03 10:21:36

序言:写作是分享个人见解和探索未知领域的桥梁,我们为您精选了8篇的课程建设的思路样本,期待这些样本能够为您提供丰富的参考和启发,请尽情阅读。

课程建设的思路

第1篇

关键词:软件技术;专业核心课;建模技术;UML

中图分类号:TP31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044(2016)25-0107-02

1 课程设计思路

1.1 设计理念

根据本行业特点,注重专业素质教育;

倡导项目驱动,强调动手实践;

整体目标明确,教学组合灵活;

以学生为主体,开展小组训练;

根据岗位需求,开发课程资源。

1.2 设计思路

围绕软件技术专业的培养目标,遵照岗位流程、项目分析和设计规范,遵循学生循序渐进的学习规律和实际学情,进行项目内容设计,将课程分成三大模块:讲练结合模块、独立实践模块和项目训练模块。采取教、学、做训练形式,一个综合项目为载体,贯穿整个教学过程,任务驱动教学过程,以提高和训练学生面向对象软件建模技术为核心,进行内容选取和教学流程设计。

1.3教学方法设计

1)分组训练法

将学生3-6人分成一个小组,分工合作开展训练,项目验收时按照小组,采取小组打分和教师评价相结合的方式进行考核,充分调动学生的协作编码的积极性。

2)优秀作品展示

为激发学生兴趣和积极性,对于每个阶段项目,采取优秀作品答辩和展示的形式,激发课程特长生的积极性和带领团队的主动性。

2 教学内容与学时分配

3 考核方案与考核标准

该课程考核采取终结性考核(机考)考核方式,平时项目考核(50%)、最后机考(50%)。其中平时项目考核含学生上课出勤和态度、完成效果等。

总评成绩=项目考核(50%)+机考(50%)。

4 结束语

该课程在教学设计过程中通过:用例图设计、类图和关系图设计、活动图设计、状态图设计、顺序图和协作图设计、功能模块图设计等学习模块进行设计。通过多个学习单元使学生认识UML和Visio面向对象系统设计工具的应用;整体掌握面向对象的用例图设计;掌握类图和关系图设计方法;掌握软件分析和设计中顺序图、状态图、活动图的设计;掌握系统功能模块划分和整体设计;能使用UML用例图进行软件项目需求分析;能使用UML类图、顺序图进行软件项目设计;能熟练运用UML工具进行面向对象的各类图形化设计;会阅读和绘制多层软件设计模型;同时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态度和积极进取精神;严谨、规范的软件分析设计风格;团队合作精神和协调沟通习惯;善于思考、勇于探索的实践创新意识。

在该课程的设计中普遍存在的问题是缺乏企业实际的项目案例,应当加强与企业的联系合作,建立完善课程的项目练习库,弥补教学中存在的短板。

参考文献:

[1] 武雪芳, 班娅萌. UML统一建模项目教程[M]. 北京: 科学出版社, 2011.

[2] 王爱国, 陈辉林. UML基础与建模实践[M]. 北京: 清华大学出版社, 2012.

[3] 殷兆麟. UML及其建模工具的使用[M]. 北京: 清华大学出版社, 2010.

第2篇

关键词:课程建设;学科思想;课程网站;课程研讨会

“高等代数”是一门传统课程,是大学本科数学各个专业的主干基础课程。它是数学在其他学科应用的必需基础课程,又是数学修养的核心课程。厦门大学的“高等代数”课程,2003年被评为福建省精品课程,2007年被评为国家精品课程。我们主要的课程建设思路和做法如下。

一、以代数学的思想,理解“高等代数”课程结构与教学内容

大学本科数学以分析,代数,几何作为主干课程。代数学是研究一个代数对象的结构理论与表示理论的一门学科。群、环、域、模、格、线性空间、李代数、结合代数等,是不同的代数对象,它们都是在一个集合定义若干运算,且满足若干公理所构成的代数系统。线性空间则是本科生所接触,所学习的第一个代数结构。笔者认为,“高等代数”分为两个部分,一个是基本工具部分,不但是学习高等代数的基本工具,也是学习其他数学学科的工具,同时是用数学来研究其他相关学科的基本工具。它包括行列式、矩阵、线性方程组、二次型、特征值特征向量、正交向量等内容,这部分内容是理工科、经管类、医学、农学所学习的“线性代数”的基本内容。这部分的内容经常可以用解线性方程组为主线来组织教学内容,来叙述教学内容。另外一个部分则是研究线性空间,包括线性空间、线性映射(变换)、相似标准型等内容,这就是研究代数对象。在“高等代数”课程中是怎么研究线性空间的?笔者认为,有三个层次。第一个层次,研究向量之间的线性关系,即作为线性空间的元素之间的关系。内容包括线性表示、线性相关性、线性无关极大组、基与维数等,难点与重点是线性相关性。第二个层次,研究线性子空间,即从子集合的观点考虑线性空间。内容包括子空间与子空间的运算(交与和)、生成子空间、直和分解。直和分解是核心。这两个层次都是从线性空间内部来研究线性空间。第三个层次是从外部来研究,即从两个线性空间之间的线性映射来研究。线性映射的核与像是基本内容。数域的n阶全矩阵代数与n维线性空间v的所有线性变换构成的代数之间的同构,即是结构性质,又是表示性质。欧氏空间则是附加了度量的线性空间。所以,研究线性空间,是数学专业本科生学习代数结构的第一例。对于其他学科的“线性代数”而言,是否重视空间理论,是否以空间理论为课程构架基础,有各种观点。对于数学学科的“高等代数”课程,将研究线性空间放在重要位置,则是不应质疑的。

以这样的观点看待课程内容,应该以空间为纲领,突出线性空间,线性映射(变换)在课程内容的主导地位与分量,将主要内容放在线性空间的框架下展开,同时对必要的代数方法也作详尽的介绍。

以这样的观点看待课程内容,应该处理好线性空间理论与矩阵理论的关系。空间理论属于几何性质,是我们研究的对象。矩阵理论则属于代数方法,是我们要掌握的基础方法。其中,矩阵的初等变换是矩阵理论的灵魂。在取定n维线性空间的基的前提下,向量对应坐标,基变换对应过渡矩阵,线性映射(变换)对应矩阵。要把握空间与矩阵的关联前提与对应,要把握将问题互相转化,特别要把握用矩阵方法解决空间问题。

以这样的观点看待课程内容,应该重视Jordan标准型的内容与相应的空间分解。这部分的内容是高等代数课程中研究线性空间结构理论的最高境界与最优美的结论。证明它的结论应用了课程所学习的几乎所有工具方法。用λ-矩阵处理是代数的方法,同时又介绍利用根空间、循环子空间来叙述的空间分解定理。

二、突出代数学的基本思想方法的教学活动

我们认为,“高等代数”课程中体现的代数研究基本思想方法主要有:(1)空间的直和分解方法;这是代数对象的基本结构,是基本的思想方法。(2)同构方法。特别线性变换构成的代数与矩阵代数的同构,重要的是正确理解和应用同构对应法则。(3)等价分类方法。等价关系和等价分类,代表元和标准型,这是非常典型的代数的思想方法,也是今后学习代数对象的商结构的基础。

用代数学的基本思想方法指导教学活动,我们注意做到:(1)把握重点。从不同的角度解读重点,以抑扬顿挫的语言来突出重点,用构造习题和考题巩固重点;(2)化解难点。用思想的高度理解难点,用详细的语言讲述难点,用分散的方法化解难点;(3)澄清疑点。用适当的例子理解疑点,通过内部联系澄清难点。

为了让学生掌握代数学的基本思想方法,安排了以下学习活动:(1)攻关性的难题求解。每次作业,布置一道体现思想方法的“挑战题”,供学生选做。(2)探索性的专题讨论。在矩阵的秩与相抵关系,n维线性空间与n维向量的同构,线性变换构成的代数与矩阵代数的同构对应等方面,进行专题讨论课,组织学生经过讨论,加深理解。(3)总结性的专题报告,在课程结束前,鼓励学生通过查资料,理解思想方法,归纳总结,撰写小论文。

为了突出思想方法,我们还在三年级短学期(6周)中安排“模论”课程,介绍主理想整环上有限生成模的分解定理,再次解读线性空间Jordan分解的优美奇妙之处。同时,鼓励新生学习应用数学软件解答代数问题,我们在大一下学期开设MATLAB选修课,增加学生的兴趣。

三、精心建设课程网站,资源共享

我们精心建设福建省精品课程“高等代数”网站,(IP地址:59.77.1.116:域名:gdipkc.xmu.省略)拓宽学生的学习空间,做到资源共享。课程网站内容丰富,从教学内容(教案、教学录像,课件)、课后练习(滞后作业解答、课程试题及讲评、基础练习训练)、拓展知识(参考书目、应用背景、教学论坛)、高代实验(MATLAB介绍,练习作业)、考研辅导(辅导书稿,全国1987―2007年高数ABCD线性代数部分分类公布,部分重点大学考研“高代”考题)、师生交流(BBS)等不同层面上为学生和访问网站的用户服务。既加深对高等代数课程的理解、消化,又提高学生的兴趣,并为兄弟院校的教学交流提供方便。我们将书稿《高等代数方法选讲》挂在网上,将代数基本思想方法的体会心得与学生,读者共享。从网站管理统计数据看,省内外学生上网点击率和下载率很高,真正做到资源共享。网站倡导以人为本的指导思想,整个网站完全开放,自由下载。以“高等代数,精品课程”为关键词在三大搜索引擎(google,yahoo,sina)进行搜索,我们的网站均居第一位。截至2007年8月15日网站被点击218050次,下载88 102次,观看教学录像10 331次。在评上国家精品课程后,网站的点击量大幅度上升。在2007年9月和10月连续两月月访问量突破2万基础上,11月月访问量突破3万人次,12月份截止15日已经超过2万人次。

第3篇

一、专业定位

高职的软件专业学生定位:在IT领域,做软件方面的工作,以最实用的技能解决企业中最实际的问题。学生在毕业时应达到项目经验、技术素养、职业素养全面提升和发展。以培养软件工程师为目标。

二、课程内容

以专业定位为准绳进行课程内容改革,选用当前软件开发公司用得最多以及市场占有率最高的Java和C#两大软件开发语言为课程内容主导,目前Java占有50%的市场,NET占有超过1/3的市场并且依然迅猛发展,而且两门语言技术差不多,掌握了一门,另一门技术只需要花20%的精力就能够理解和掌握了。精通这两门语言,我们的毕业学生就业能有更多的选择,就业的路更宽。C#开发平台选用2005,因为它是目前市场上最成熟的技术;Java开发平台,选用Eclipse。

另外,数据库选用Sql server 2005,虽然Oracle功能非常强大,但应用一般都选用Sqlserver 2005。

职业素养内容也是课程内容的重要一环。作为一名准职业人,具备以下“3个习惯、3个能力、3个意识”,将会在未来的职业发展道路上走得更好。守时、踏实、耐心的习惯,以及适应能力、学习能力、抗压能力、规范意识、合作意识、沟通意识都是非常重要的要素。

三、课程内容组织

C#开发基础,以MySchool(考试系统)项目内容开发为主线编写教材,开发完成该项目的C/S版;以同样的项目,以改写实现B/S版。也用Java语言实现同样的项目,这样让学生不用花太多的时间在项目的需求理解、分析上,而且能比较用不同的语言完成相同的项目及不同的结构的区别,熟悉软件的常用的两种系统的开发流程。这样的教材可能会出现项目做得少的缺陷,可以采用项目实习周来补足,在相关知识点完成后,采用1-2周的专用项目开发周来集中完成一个项目。

这样组织教学内容,学习目的性强,一环扣一环。而且课程内容不是越来越复杂,每个学期的课程难度一张一弛,方便调节学习节奏。课程开始都是基本概念,原理的理解,接着结合前面的内容及相关课程知识进行综合的练习,训练。

四、教学方法

以项目驱动教学。教学团队即是专业开发团队,让任课教师不间断参于公司的项目开发。我院假期都会让专业老师参加新技术的培训或是以顶岗实习的形式到公司半年或一年参与一个项目的开发实践。因为IT技术的更新频繁,这样便于他们及时了解最新动态,灵活教学。一个班级的专业老师不能太分散,基本上是四个老师组成一个班的教学团队:一个教授Java的老师,一个教授C#的老师,一个教授数据库老师,一个教授素养的老师。一个班的教学团队要经常面谈、交流,对于这个班的专业技术及素养情况综合了解,各司其职,负责好自己的模块。完成独立项目的专用周都由相应授课老师参与指导,因为他们更清楚学生各方面的情况,又便于在项目开发过程中了解学生知识的掌握情况,以便在下一步的教学过程中及时调整。

除了课堂跟进的“考试系统”项目外,专用周也采用项目教学法,选取的是企业实际案例和项目,根据岗位需求精心设计教学内容,灵活运用案例教学、项目教学、讨论/辩论式的教学形式,教师在项目开发过程中会以项目经理、客户代表的不同角度为出发点对项目进行要求与指导;项目工作要具有一定的难度,要求学生运用新学习的知识、技能,解决过去从未遇到过的实际问题;学习结束时,师生共同评价项目工作成果。在项目教学中,学习过程成为一个人人参与的创造实践活动,注重的不是最终的结果,而是完成项目的过程。学生在项目实践过程中,理解和把握课程要求的知识和技能,体验创新的艰辛与乐趣,培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思想和方法。通过实际操作,训练其在实际工作中与同事协调、合作的能力。

采用多种教学方法:3W1H教学法,陷阱教学法,现场编程教学法,阶段指导学习,课程项目案例实训,体系项目案例实训等。保证理论知识掌握和训练,达到系统,全面的软件开发培训。

教师一次纯理论教学,学生一次纯实践。理论课教学严格控制内容,实践用于加强理论理解,也要严格控制时间。案例开发采用小组模式。由教师指定项目,开发小组的软件开发模拟开发过程。每个学生在组里承担一定的编程工作,小组的成员之间又要进行合理的协调,教师给予一定的指导。经过这样一段时间的程序设计过程,学生们可以充分地发挥自己的积极性、创造性,锻炼编写程序的能力;同时在开发过程中锻炼了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合作的团队精神。这样,通过项目教学,我们不仅锻炼了学生的动手能力,让他们能够将理论和实践结合起来,同时也锻炼了其他方方面面的综合能力,特别注意的是一定要在项目完成后,教师再对每一工件进行评分。对质量较好和较差的工件进行讲评。与学生一起总结这次项目实施过程中的经验与不足。

五、结论

我院计算机系从2006年开始,软件专业部分采用此思路,对比于传统的专业教学,实践检验,教学效果显著。但在实践过程中发现进度控制上有一定的难度,理论课教学时间好控制,但实践课,以学生为主,有些学生练习速度慢,对题目理解难,整个项目进度会跟不上。这就要求指导老师要实时监控,严格按阶段目标验收项目内容,并且要在项目开始之初让每个开发小组明确每个阶段的目标及完成时间,而且要求小组长定期进行进度报告。另外教学团队的每位老师都应以身作则,严格按体系的规定跟进知识内容,最后才能达到总体满意的教学成果。

第4篇

关键词:物流服务与管理专业;核心课程;数字资源建设;实践研究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9094-(2016)06C-0012-04

在国家级中等职业教育国家改革发展示范校重点专业的建设过程中,课程及其资源建设处于十分重要的位置。旨在构建理论教学与实践紧密结合的互动式、三维化教学模式,符合中职院校学生未来发展的路径,重点强调在学生系统掌握基础知识的基础上提高实践技能,符合当前企业对技能型人才的要求。建设以核心课程为主体的数字化教学资源尤为重要。通过整合教学内容、利用校企合作模式等系统建设数字化教学资源,对物流服务与管理专业数字化教学的创新改革具有重要意义。

一、物流服务与管理专业课程数字资源建设的重要性

(一)数字资源建设是中职示范校课程建设着力提升内涵的重要体现

中职示范校的建设过程中,课程资源的建设是重要内容之一,物流管理专业是参建学校重点建设专业之一,其数字化资源建设是以就业为导向课程教学模式创新改革及课程建设不断深化内涵的重要体现。数字化教学资源通过利用数字化技术、多媒体计算机技术以及网络技术将传统教材教学内容转化为多媒体教学材料,同时结合教学实际拓展延伸大量相关资源,多元化的虚拟教学平台扩展教学空间,为学生创造更加便利的学习条件,以直观、具体、形象的教学素材将课本知识呈现出来,有利于提高学生的主动参与性及学习兴趣,促使其更加投入到专业学习中。更重要的是在模拟三维化数字教学资源软件中,能够以真实的场景将专业知识融合进去,以岗位工作需要解决的实际问题为背景,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与思维能力,从而达到加强学生岗位技能的目标,帮助学生提升个人职业素养,为其职业规划与发展奠定重要基础。

(二)数字资源建设是改革与创新物流管理专业建设的重要载体

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水平的快速提升,物流行业的发展也不断加快,社会对物流专业人才的需求大大增加。物流管理专业作为中职院校热门专业之一,其教学内容具有较强的系统性、专业性与广泛性,包含机械学、管理学、经济学、计算机学等多方面的知识,学生需具备系统化的物流基础理论知识及实践操作技能,对物品流通、运输、生产、销售、作业流程等各环节都应具备较为全面的认识和理解。因此,物流管理专业核心课程的数字化资源建设对其自身的发展及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同时也是其在新形势下改革创新发展的重要方向。通过以课程教学内容为载体构建三维化虚拟数字资源平台是顺应社会发展的潮流,通过利用现代科学技术实现教学体系的动态化、虚拟化、专业化,以大量的数字教学资源充实学生的头脑并锻炼其实践能力,是对传统教学的辅助与延伸,真正实现学生将知识转化为个人能力,从而达到培养创新型、技能型人才的目标。

因此,物流服务与管理专业通过建设数字化资源库加快向现代化教学模式转型是其自身发展与改革的趋势,不断深化课程内涵,充分体现专业特点。

二、物流服务与管理专业课程数字资源建设的基本思路

平台构建

三维互动教学资源平台实现了理实一体化教学、理论实践紧密结合,利用形象教学、互动体验、虚拟实训、真机实训及工厂实习作为主要桥梁,在教学平台内设置了资源教学、个案教学及师生互动等五大板块。

1.资源教学。对当前实行的物流管理专业课程教学内容进行系统开发,将其转化为数字化教学资源,以PPT、教学课件、教学视频、三维动画及三维实训的方式呈现出来,从而有效提高学生的参与性与课程教学实效。同时,根据课标撰写精品课程教材。

以物流设施与设备课程叉车实训为例,在传统教学中,教师在课堂上讲解叉车的总体构造时只能参照教材的平面照片介绍,学生无法全方位的从各个角度观察到内部构造细节;或者教师需要借助真实的叉车讲解,而学校的设备可能比较有限,就会受到时间和场地的限制和约束,两种方式都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在数字化教学平台中,能够将教学内容更加生动、形象、具体地展示出来,从而提高学生的积极性与学习效果。

2.师生互动。在师生互动中以具体课程内容的教案、实训、教学、练习考核等帮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与答疑下更好地掌握理论知识,正确操作实训模拟练习,师生在互动性方面取得了显著突破,不仅有利于构建良好的师生关系,更能够提升教学实效。

3.学生实训。在学生实训模块中根据课程结构将具体内容细分为不同板块,针对各个板块设置训练内容,并提供操作提示,帮助学生更好地巩固知识。

4.二次开发。引导学生利用已掌握的知识及实训成果进行自主操作练习,提高其实践能力。

5.个案教学。在资源平台的个案教学中,我们可以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进行备课和授课。例如,“手动液压堆高车操作”:

步骤1.在目录区“教学案例”中添加子目录,在添加子目录的编辑窗口编辑名称,选择对应的专业、课程(名称:手动液压堆高车操作;专业选择:物流服务与管理;课程选择:物流;设施与设备)。

步骤2.点击“确定”按钮,目录“手动液压堆高车操作”即可添加成功。

步骤3.编辑“手动液压堆高车操作”,点击“选择平台理论目录”,选择其中一个目录的内容,如“任务二.手动液压堆高车操作实训演示”,等待内容加载,即完成“手动液压堆高车操作”的备课。

三、物流服务与管理专业课程数字资源建设的推进策略

(一)成立专业组织,强化工作领导

国家级示范校在重点建设专业内涵的过程中,从人才培养模式与课程体系改革建设、师资队伍建设、校企合作及工学结合运行机制建设三方面着手,于2011年,成立了省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学校建设工作协作会。“协作会”是一个在教育和人社等相关部门支持与指导下开展工作的校企合作组织,其主要功能是协作共建、交流共享、追求共赢,任务分担,成果共享,致力打造职业教育的特色与品牌,为教育行政部门深化职业教育改革献计献策。“协作会”由13个专业协作组组成,13个重点建设专业的协作组,以胧痉缎5慕逃资源带动三星、四星级学校的教学水平,真正意义上实现职业教育水平的发展,其中包括物流服务与管理专业内涵的建设。

(二)加强规划设计,夯实质量基础

建设以核心课程为主体的校企合作数字化教学资源,在战略合作的框架内,学校与相关企业开展校企合作,共建共享虚拟培训系统,即数字化教学资源。第一批建设共有6门核心课程;第二批共有七门核心课程,详见表1。

在数字化教学资源建设的过程中,通过物流服务与管理专业人才市场需求调研、制定指导性人才培养方案、拟定核心课程、制定核心课程的课程标准、根据课标撰写精品课程教材这一过程,实现了课程数字化教学资源的初步开发,并投入实践。以物流管理专业的岗位需求、行业发展趋势为导向,以培养技能型物流专业为目标,结合调研结果,确定人才培养规格,包括4个方面的实际岗位需求:国际物流、配运业务部、仓储业务部及信息客服部,有针对性地就培养初、中级物流人才,从三个角度着手构建三维数字化资源教学内涵,详见表2。

(三)加强多方合作,深化过程改进

通过组织全省各专业最优秀的教师、教学专家、行业专家等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课程标准、省级示范教材、配套数字化教学资源,由学校、企业、出版企业、软件公司等多方进行合作,打造最专业的职业教育精品教材和配套的数字化教学资源。以专业教学的实际内容为依据,依托数字化教学资源平台的载体功能,重点推动教师共同设计、校企合作、学校制度保障以及提升学生参与度作为建设途径。其一,由全省各专业最优秀的教师、教学专家等共同设计数字化教学资源,其中包括大量的专业素材,教师通过共同制定课程标准、配套数字化教学资源等突出核心课程的重难点,利用企业岗位实际素材、专题网站素材等充实数字化教学资源;其二,以校企深度合作的方式主要选择有代表性的物流企业与IT企业,采集企业内部的操作视频、图片等作为软件开发的资源;其三,在资源建设中重视学生参与的重要性,突出其主体地位;其四,在学校支持的前提下从制度方面为数字化教学资源建设提供保障,从而促使这一长期性事业的顺利进行。

(四)注重成效导向,加强应用服务

在物流服务与管理专业核心课程及数字化资源建设的过程中取得了显著的成果,包括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制定核心课程标准、制作配套的课程学习资源、制作配套精品课程网站以及编写配套精品课程教材。2013年11月,国家相关部门组织了对江苏第一批国示范校的验收,对102门核心课程数字资源建设的成果及共建共享模式给予了充分肯定。江苏58所国示范,72所四星级学校,一共130所学校全部完成装机,并且投入使用。目前,三星级学校正逐步完善装机工作。

第5篇

关 键 词:海报设计课程 网络媒体时代 建构

一、网络媒体时代的海报设计

海报设计又称为招贴设计,属于大众传媒体系,在现代平面设计的发展中,商业海报有着悠长的历史并产生了重要的促进作用。进入21世纪后,随着互联网时代的来临,海报设计的设计环境有了巨大的变化,在越来越渗入人们生活的网络信息传播媒体影响下,传统海报的局限性越发明显,这使其在现代商业社会中的地位逐渐衰落。不过这一存在了千年的广告形式并没有消亡,新的媒体也让海报设计有了复生的机会。

人们常把网络媒体称为继报刊、广播、电视之后出现的“第四媒体”。但就其实质来看,这个“第四媒体”早已超出了以往所有传统媒体仅仅是对社会公众进行开放性传播的大众传播媒体范畴。浙江大学新闻与传播系张允若教授在全国第七次传播学会议上提出网络媒体也同时兼具了人际传播和组织传播媒体的作用,事实上已为人类信息传播提供了一个崭新的天地,它是相对于现实世界而存在的人类精神交往的第二世界。

传统商业在信息化社会形成的过程中借助于网络媒体平台形成了网商,所谓的网商是指利用Internet互联网作为企业或个人商业经营平台,进行采购、销售、企业产品展示信息等企业日常经营活动,并以此作为主要经营手段的企业。

近年来,从阿里巴巴集团研究中心、国家统计局等权威机构的网商发展指数等相关指数调研报告中可以清晰的看到网商与主流社会经济系统的融合进一步扩大并呈现加速跨越的态势。主流社会经济系统中融入了大量的网商及网商产业阶层群体,传统企业与互联网经济加速融合,传统企业加速电子商务使得电子商务产业阶层和生态体系大幅扩大。电子商务占重要比重的信息时代商业模式正在加速形成。

商业模式向互联网平台的转变也使得商家需要将更多的营销资源转移到网络媒体,基于网络媒体的平面设计需求呈现出迅速放大的趋势。更多的网商出于销售目的的需要在网络媒体平台上进行产品或服务的宣传,这使得海报以网页文件的形式出现。在这里笔者将这样以网络媒体为信息传播平台,以图形、图像、文字、色彩、声音、动画等广告元素,结合网络媒体的特征进行产品、服务或观念的新的海报形式称为网络媒体海报。这是在新媒体条件下动态的更加富有感染力的,乃至受众可以参与其中的海报设计让我们领略到视觉传达设计由平面化、静态化向动态性、多媒体性、交互性的综合方向转变的过程。其对于设计及其教育的影响必然是深远的。

二、高职平面设计专业的海报设计课程现状与改革

浙江省作为电子商务发展大省,在2012年1季度的阿里巴巴集团研究中心网商指数榜中得分为仅次于首位广东78.38分的67.92分,高过全国平均值30.50分的一倍余。网商的快速发展也对相关的艺术设计人员的需求产生了强劲的需求,最近2年来我院电脑艺术设计专业毕业生顶岗实习与就业于网商类企业的人数始终都保持在百分之20左右。

电子商务企业需要对网店的海报进行定期设计与维护,而以往的海报设计课还停留于传统印刷媒体相关的教学内容上。传统模块化的以科目内容分类的教学模式又使得网络媒体相关的设计知识与技能的讲授只限于网页设计课程,由于教学内容、教学任务、教师专攻方向等原因,课中无法深入讲授交叉课目的内容。这使得学生学到的网站设计知识与技能和需要整合的海报设计等其他科目的知识无法马上融汇应用。于是乎学生会感觉到所学与所需产生了不对称,笔者认为这样课程之间联系的人为割裂所造成了知识的碎片化倾向会因高职学生普遍较弱的知识自我消化与重构能力而强化,从而使得学生对于网络媒体下的设计缺少全面的了解与掌握,影响了其在就业市场上的竞争力。

在这样的环境下,一部分高职院校对海报课程进行了改革,主要的方向是删减原有的海报内容,转而开设专门的新媒体设计课程。这些适应地域与时代经济特点进行的改革,一方面有利于解决企业需求与学生能力之间的矛盾。从更宽广的视野看这也是解决高职院校平面设计专业同质化明显,缺少特色弊病的途径。

但同时我们的社会还处于新旧媒体交替和并存的时代,海报作为一种适用范围广泛的广告形式将在相当一段时间里同时存在于传统的印刷媒体与新兴的互联网数字媒体领域。笔者因此认为在这样的改革尝试中删减过时的教学内容、大幅度地增加新媒体设计的内容是势在必行的,而原有的教学内容依然有相当一部分是有保留的实际价值的。

三、新媒体在海报课程教学中的建构思路

1)课程目标

课程的理念与目标决定了课程的内涵和方向,是课程乃至专业确立特色提升品质的原点。改革课程的中心目标旨在推动网络媒体下的海报设计课程革新,培养适应电商时展需要的设计从业者。尝试以大课程的视角,通过对交叉课程内容的整合教学内容,情境化、项目化的的教学方式培养学生使用新媒体进行设计的观念,并掌握相应的方法与技能。

2)课程内容

海报设计本来就是一门综合性较强的科目,结合了图形设计、字体设计、印刷、软件技术、营销学、心理学等多学科的内容,新媒体的体入使得海报设计课程所要整合的知识内容大大提高,课程既需要flash、dreamweaver、cooledit、After Effects等动画、网页、声音、视频编辑相关软件的支持;也需要网页设计、新媒体设计等学科知识的支撑。这需要对课程知识体系进行合理再配置,大幅增加应用较多的新媒体设计内容,适度地删减现今使用较少的知识内容。

3)课程实施

长久以来艺术设计的各个科目都以单独课程的形式相对独立的存在着,各科目的教师独立完成自己的课程教学,学生也很自然的独立看待各科目的知识内容,这造成学科知识缺少整体融合,呈现碎片化的趋势。这也是造成学生学到的知识在实际工作岗位时往往用不上或者用不好的重要原因。综合性的课程内容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解决我们所面临的问题,但是对于以往由单个教师掌控的课堂来说是很难实现的,教学内容的改革必须结合课堂实施的革新。

基于这样的教学目的笔者尝试在教学中以大课堂、宽视野的原则以项目化、实验性的教学内容配合多导师的形式进行教学。大课程与宽视野指的是课堂中的教学内容不再局限于以往的单一的海报设计课程知识,尝试将各个相关学科的知识融入教学。以期改变过去独立课程造成的知识碎片化倾向,使高职学生更好的贯通所学知识层。

近年来高职院校普遍推广的专业课双导师制度提供给了可行的思路,一方面在教学过程中请相关电商企业中的一线资深设计师进入课堂,另一方面将其他相关课程的教师引入课堂,形成多导师的教学形式。

同时运用实际课题与虚拟课题相结合的项目教学法进行情景式教学。联系实际的课题设计并不意味着一味的模拟商业化设计。作为新兴的媒体形式,不论是行业本身还是从事教学的教师和学习角色的学生对于其特性的了解都是不全面的。这使得新的海报设计课程会融入更多探索性、实验性的因素。

本文的实验性涵盖着两方面的意义,第一层的实验性指的是教学过程中对于单纯的教师理论授课,学生按部就班地在电脑面前死做设计而言。设计的教与学应该严格按照设计企业的流程来进行,前期的市场调研对相关信息的积累;中期的整合分析吃透主题,通过合适的创作方式,如头脑风暴(Brain Storming)进行创意突破;后期以一定的输出规范进行符合业界要求的设计。第二层的实验性指的是学生在设计中要改变以培养商业化设计从业者为口号下单纯的传授学生模式化设计与制作能力的模式。设计的特质注定只有同时具有富个人色彩与实用性两部分特点才能够达到应有的效益预期。而在我国中小型设计公司占多数,很多设计公司的设计部门人数较少,往往要求设计师具有综合设计的能力,而不会把设计与制作岗位单独分开。

具有前瞻性的设计摆脱了僵化的约定成俗的商业设计模式,而更倾向于艺术创作,这样的方式会使学生的作业初看起来缺少一些实用性,但是却更有生气。这可以培养学生活跃而有生机的设计思维意识,这是学生应该在专业学习的三年中首先掌握的。许多的设计理论知识都会随着环境的变化而过时,只有设计思维方式是一种相对稳定的,好的思维方式可以指导学生在毕业后不断学习,迅速适应设计工作的需要。

4)课程评价

课程的评价形式对于课程中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的方式有着很大的导向作用。笔者认为在新的海报设计课程评价中可以采用模糊等级制与多导师评价结合的形式进行。

在现有的教育方式中由于我们对于分值评测的依赖程度,我们的学生在课堂中的表现被单一的分值所表示,这使得所有的可以或不可以被数值衡量的能力都被一些定量化的数据表示了。而这样的定量化数据被我们过量的使用了,因为从表面上看这些数据是这么的精确,当我们看到数据时就会下意识的假设这些数字能客观的表现学生的全面情况。但实际上不论这些数字看起来有多么精确,在对于学生实际能力的衡量方面的有效性都是非常有限的。

分值式的评价方式会让艺术设计课程这类直觉思维、形象思维为主,以个体创造为主要形式的没有标准答案的特质的课程的评价出现困难。过度的使用分值评测是导致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发展被忽视并被阻碍的根本原因,它会在根本上影响美术教育对创造力的发展。模糊式的等级评分制反而在艺术设计课程中更具有合理性。

同时多导师的教学模式也能够很自然的导入由多导师打分的评价方式,以比较综合的打分方式给学生较为全面、合理的评价。

四、结语

综上所述,网络媒体时代对海报设计课的课程内容提出了多元化、综合化的新要求。适应这样的变化要求教师不只是授课内容的简单叠加,而是以综合而全面的眼光来看待课程改革并对课程从内容到实施、评价等各个步骤进行探索,打破科目间的知识壁垒,培养学生多元化的思维能力和综合运用的实践动手能力。

基金项目:浙江同济科技职业学院院级重点专业建设项目电脑艺术设计专业二级子项目《广告设计与制作》课程开发,项目标号20203A

参考资料

[1] 王受之. 世界平面设计史[M].中国青年出版社,2002

[2] Robert J.Sternberg , Louise Spear.Swerling 赵海燕 译. 思维教学——培养聪明的学习者[M].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11

[3] Graeme Turner 许静 译. 普通人与媒体—民众化转向[M]. 北京大学出版社,2011

第6篇

>> 对国家精品课程转型升级与资源共享建设的认识与实践 高职精品课程转型升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的探索与实践 对高职类国家精品课程转型升级为精品资源共享课的思考 对高职精品课程转型升级为精品资源共享课程建设的认识与实践 东北大学:与时俱进 打造精品课程 精品课程与精品资源共享课建设之比较 东北大学资源共享课建设与实践 对高职精品课程升级为精品资源共享课程建设的认识 基于资源共享的电子技术精品课程建设研究与实践 大学英语国家精品课程建设探索实践 对“化学概论”国家精品课程转型升级的思考与实践 国家精品课程建设的探索与实践 国家精品资源共享课程建设思路与规划 试论职业指导精品课程资源共享课建设 《临床技能学》国家精品课程建设的研究与实践 南京大学操作系统原理与实践国家精品课程建设 精品课程资源共享建设问题的探索与思考 国家精品课程转型升级的体会与实践 精品课程研究主题衍变及其对精品资源共享课建设的启示 高职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建设思考与实践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l),《采矿学》教材建设网站(图9,网址:)和虚拟仿真教学网络平台(图10,网址:)。

四、行业、企业人员的参与

精品资源共享课的建设特别注重课程资源建设过程中行业或企业人员的参与程度。东北大学采矿学课程的建设、课程资源的开发一直重视行业或企业人员的参与程度,每年邀请行业或企业的专家参与课程的建设、目标的制定、重点知识的讲解等等,并以职业能力培养为重点,与行业或企业的专家合作,进行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开发与设计,充分体现课程资源的职业性、实践性和开放性。

参考文献:

[1]吴宁,冯博琴.对国家精品课程转型升级与资源共享建设的认识与实践[J].中国大学教学,2012,(11):6-9.

[2]杨方琦,杨晓宏.国家精品资源共享课传播策略研究[J].中国远程教育,2015,(3):55-60.

第7篇

关键词 制冷压缩机拆卸与装配 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 建设思路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National Quality Resource Sharing Course Construction Ideas and Planning

——Take Refrigeration Compressor Disassembly and Assembly Courses as an example

ZHOU Li

(Wuhan Business University, Wuhan, Hubei 430056)

Abstract May 2012, the General Office of the Ministry of Education to the provinces and autonomous regions of the units issued a "boutique resource sharing lessons building measures for implementation." This will combine the Ministry of Education documents to "refrigeration compressor disassembly and assembly" course, for example, from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foundation and building goals, thinking of building, construction, content, construction and ways explore resource sharing lessons boutique building should be of concern, so as to provide a reference for improving the national quality benefits of resource sharing lessons.

Key words refrigeration compressor disassembly and assembly; national quality resource sharing course; construction ideas

制冷压缩机拆卸与装配被评选为2010年国家级精品课程建设项目,作为一门教育部重点关注的制冷专业核心课程,其资源共享的需求甚为迫切,势必会成为诸多高校争相申报的课程,但是如何能够精益求精,真正发挥精品资源共享课的作用 ,确实是需要建设单位认真仔细思考的问题。

1 课程建设基础

武汉商学院制冷与空调技术专业目前已经建设有1门国家级精品课程, 制冷压缩机拆卸与装配课程平台优越,教学成果出众,若将此课程转型升级为国家资源共享课程,应该着手重点进行基础资源完善和丰富拓展资源等工作,前期已经完成了网络平台设计和构建了资源名录,并进行了课程概要、基本资源、部分拓展资源的上传工作,还需进一步收集整理资料及持续更新和建设工作。

2 课程建设目标与思路

我们的总体指导思想是按照企业岗位要求,参照国家职业资格标准,结合制冷与空调技术专业“三线并行,二层深入”人才培养模式,以提高学生的职业能力和职业素养为中心,进行制冷压缩机拆卸与装配课程建设。

我们将不断加以改进和完善,进行持续建设。进一步明确课程的职业指向和职业能力要求;完善符合学校实际和满足行业要求的教学内容的遴选机制;进一步完善模块化课程体系,全面推行体现“教、学、做一体”的教学方法;完善实习实训环境;以课程教学资源库为核心,构建网上课程自主学习系统;建成一支专兼结合的“双师型”课程团队;全面提升课程教学质量和学生职业素质,将本课程建为具有一流教师队伍、一流教学内容、一流教学方法、一流教材和一流教学管理的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程,进而使课程建设的成果辐射至全国,起到示范性带头作用。

3 课程建设计划

3.1 课程建设组织工作

在课程建设领导小组指导下,制定课程建设责任制;课程负责人认真组织团队成员进行研讨,集思广益,根据课程建设要求,对项目建设提出明确的目标,制定详细的建设步骤和建设措施;课程建设领导小组定期召开专题会议,邀请企业技术骨干共同研究课程建设问题。

3.2 课程内容建设

对于课程建设,课程内容的建设是重中之重,是后续建设工作的基石,课程内容建设工作中,我们主要从课程调研、内容体系设计、实训教学项目设计、制定教学大纲等方面入手。

3.3 课程教学团队建设

3.3.1 课程负责人

目标:提升课程负责人的课程建设与改革、课程团队、科研团队建设的能力。

措施:(1)完成课程建设相关的1项省部级以上教研课题;(2)指导课程组青年教师1名;(3)参与学院及学校精品资源共享课程的评审工作。

3.3.2 主讲教师

目标:培养主讲教师4人,使其具备较强的教学能力、课程开发能力。

措施:(1)增加1名校内青年教师加入课程教学团队,实行随堂听课的形式培养。(2)安排1名教师到企业调研;(3)继续对团队中青年教师进行督导听课,促进青年教师整体素质提高。

3.3.3 团队整体建设

目标:进一步优化教师队伍结构。

措施:(1)组织课程教学团队研讨活动;(2)引进并补充1名专业教师成为课程组成员,以优化教学团队;(3)召开1次课程建设座谈会,形成会议纪要及时反映到课程建设中;(4)继续培养青年教师成为本课程教学及理论研究的接班人;(5)教学团队成员参与企业项目开发和技术服务少于两项。

3.4 教学改革

好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是良好的教学效果的保障,制冷压缩机拆卸与装配课程在教学中充分运用现代教育技术,运用多种教学方法,优化教学过程,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率。基于现有的教学特色,我们将进一步推进教学改革,主要在教学模式设计、教学手段运用、教学方式改革、考核评价体系改革等方面入手。

3.4.1 教学模式

目标:继续探讨和推进教学模式的创新

措施:(1)优化“教、学、做”教学的实施方案;(2)组织课程团队探讨课程教学组织。

3.4.2 教学方法

目标:优化课程教学方法

措施:(1)组织课程团队研讨和分享各自的教学心得,总结课程适宜的教学方法,并细化到各教学单元;(2)开展1次教学团队青年教师的观摩课,研讨教学方法的运用;(3)要求教师在制冷压缩机拆卸与装配教学中运用科学适用的教学方法。

3.4.3 教学手段

目标:继续运用好现代教学手段

措施:(1)进一步优化多媒体教学手段,加强课程教学中教学视频、教学图片的运用;(2)继续推进学资源库建设,让制冷压缩机拆卸与装配的网络课程成为资源共享的平台。

3.4.4 课程考核评价体系

目标:完善课程考核体系

措施:(1)在教学团队中开展考核分析总结和交流活动,优化考核方案;(2)形成较为系统的全过程、全方位的考核评价标准。

3.5 课程资源建设

3.5.1 课程资源整体建设

目标:完善课程资源,全面实现教学资源共享。

措施:(1)制作上传各种电子化学习资源,构建课程学习系统,全面实现教学资源共享;(2)继续积极申报省级、国家资源共享课程建设项目。

3.5.2 教学录像

目标:完善课程全程录像

措施:(1)基于课程内容优化的需要将部分课程进行重新录像和加工;(2)逐步增加相关的第二课堂活动录像等。

3.5.3 资源补充与完善

目标:继续完善和补充资源

措施:(1)设立学习论坛、在线测试、在线课堂等栏目,促进师生交流互动与探究;(2)补充新增的习题,定期补充各种教学文件,随时补充相关参考文献,及时补充最新相关国家政策法规,定期补充教研论文和教学成果。

参考文献

第8篇

1.“适合学生发展”的课程是有价值的课程

学校课程建设要充分尊重学生的差异性特点,满足学生的多样化发展需求。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特长、发展需求,选择自己需要的、喜欢的课程,进而得到充分、自由、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这种“适合学生发展”的课程才是学生需要的课程,是有价值的课程。

2.课程建设可以促进学校的特色发展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明确指出:“满足不同潜质学生发展的需求,鼓励普通高中办出自己的特色。”通过丰富多彩的课程可以满足不同学生的发展需要,而学校课程的系统化、特色化建设与实施,一方面有助于凝练出学校的特色,另一方面有助于推动学校特色发展的进程。毋庸置疑,学校特色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校的课程特色。

3.课程是学校文化建设的支撑力量

课程实施的过程不仅是课程文本的传递,更是整个学校办学理念、课程思想、教风学风、教育教学规章制度等文化的传递。这一过程既是挖掘和展现已有学校文化的过程,也是进一步提升学校文化的过程。

基于以上认识,我们提出了一个中心,两个重点,三个目标的课程建设思路。一个中心是以学生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为中心。两个重点是国家课程的校本化实施和校本课程特色化建设。三个目标是通过课程建设实现学生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促进学校的特色发展。

遵循“一二三”课程建设思路,学校认真执行国家课程,并重点开发适合学生特点的校本课程。

2011年10月我校正式被批准成为国家级教育体制改革试点项目――开展高色发展试验项目学校。我校的特色试验项目是以提升学生艺术素养、体育素养为核心的艺术教育和体育教育。我们简称为艺体特色。艺体教育的核心元素是“美”,即审美加健美,健康的审美情趣和生活情趣,健康的身体和美好的心灵、姿态、行为。

我校的特色发展正是在培养学生全面发展的同时满足不同层次学生对艺术体育教育的发展需求,促进学生个性发展。

在特色建设的过程中,我们以构建和实施艺体特色课程为主渠道,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发展需求,不断提升学生的艺体素养。

二、构建学校艺体特色校本课程体系,务本求实,逐步推进

我们的特色校本课程建设本着“高质量、多样化、可选择”的课程思想,建立在落实国家艺体课程计划基础上的符合我校学生实际的校本艺体课程体系。

我校构建了“三三六”模式的特色课程体系,即面向全体学生、艺体兴趣学生、艺体特长生三个学生群体,构建校本必修、校本选修、校本必选三种形式的校本课程,探索实施青春旋律课程(侧重音乐素养)、青春韵律课程(侧重体育素养)、美术专业课程、传媒专业课程、体育专业课程、兴趣发展课程共六类内容的特色校本课程。

1.面向全体学生开设校本必修课程(青春韵律课、青春旋律课)

此类课程一方面培养学生的艺术、体育素养,另一方面,为学生搭建展示自我的舞台。青春韵律课是培养学生体育素养的课程,青春旋律课是培养学生艺术素养的课程。为了更好地落实此类课程,我们给予充分时间保障,利用每天上午35分钟、下午30分钟的活动时间全体学生进行校本必修课程的学习。青春旋律课的内容是班级歌曲合唱、美的赏析。青春韵律课包括变式跑步、动感韵律操、花样体育竞技以及体育规则教育。班级歌曲合唱,我们以比赛的形式进行评比考核。美的赏析、体育规则教育我们已经形成初步略显稚嫩的校本教材。

2.面向艺体兴趣生开设校本选修课程

兴趣发展类课程包括修养类课程、技能类课程、活动类课程。这类课程更多的与国家艺术、体育选修课程整合,将国家艺术、体育选修课程校本化。

素养类课程包括美学概论、中外美学赏析、西方美术史、人与审美等艺术修养类及体育人文素养类等课程。

技能类课程包括各种艺术、体育方面的技能。根据学生的需求程度,提供此类课程。目前已经开设足球、篮球、橄榄球、器械健身、武术、合唱、象棋等课程。

活动类课程包括社团活动、传统节日(美育节、体育节)、各种比赛、展示活动(卡拉大赛、足球联赛、美术作品创作大赛等等)。

3.面向艺体特长生(美术、传媒、体育专业)开设校本必选课程

为了满足艺术特长学生的专业发展需求,我们设置了校本必选课程,即艺术特长生的专业课程,具体包括美术专业课程和传媒专业课程,美术专业课程包括素描、速写、色彩、设计、动漫。传媒专业课程包括编导、播音主持、音乐、摄影。目前,我们学校高二、高三共7个美术班,文化课和专业课程齐头并进,为他们量身打造个性化教育。

校本必修课程是基础课程,校本选修课程是提高课程,校本必选课程是专业课程,其内容层次是由低到高,由易到难。而且面向全体学生的校本必修课程是我们特色建设的重点。

三、课程实施中的感悟

课程实施需要多种保障机制。

1.建立学习机制

全校领导教师进行相关课程理念的学习,我校定期聘请专家进行讲座,为教师购买相关书籍,举办读书沙龙等活动促进教师课程意识的提升和课程实施、开发能力的不断提高。

2.建立检查督导机制

尤其对校本课程实施情况的检查、反馈,直接决定其质量高低。

3.建立资金、硬件保障机制

提供校本课程开课所需的教室、教学用具,有充足资金用于教师开发、实施校本课程的奖励等等。

4.建立激励机制

让每位教师在课程建设中都有成功的机会,为所有教师搭建一个展示自我的平台,对教师任何方面专长突出、成绩卓著给予肯定。

我们认为:

课程建设需要用“心”体味:

――情感、态度、理念。

课程建设需要用“新”开发:

――知识、能力、智慧。

课程建设需要用“辛”付出:

――学习、积累、转化。

课程建设需要用“薪”支持:

――资源、设备、奖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