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3-11-03 11:09:34
序言:写作是分享个人见解和探索未知领域的桥梁,我们为您精选了8篇的语文教学的问题样本,期待这些样本能够为您提供丰富的参考和启发,请尽情阅读。
关键词:语文教师;教学理念;教学行为;学习方法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1578(2013)06-0080-01
1.片面强调个性而忽视及时引导
实行高中新课程改革后,教师的教学理念必须不断更新,教学行为要以人为本,关注每一位学生的发展,把课堂时间返还给学生,尊重学生独特的体验,强调得尤为重要。但是在具体的课堂教学实施过程中也出现了一些问题。不少教师过分强调学生独特的体验,对学生的回答一味大加表扬,不敢带有半点否定之词,惟恐招来"扼杀学生创造性思维"或"不以学生为主体"的"罪名"。例如在语文课堂上,教师任其学生高谈阔论,经常可以听到学生说"我认为","我不同意"等词语,经常可以听到来自学生的各种见解。课堂教学气氛异常活跃,思路打开了,各种不同见解层出不穷,教师往往用"很好"等比较概括的词语总结学生的见解。一节课下来,几乎全是学生在说,教师呢,只是在不停地说"好""很好""不错"等类似的夸赞之词,有些教师将之视为"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这就是教师的评价吗?我们一贯提倡"给学生创设敢于发表个人见解的氛围"、"尊重学生独特的见解",可这并不代表教师对学生只能褒扬,而全然不顾其独到见解与独特体验是否科学、合乎情理。因此,我们有必要进行反思。在学生的发言过程中,教师有没有起到提升学生的学习层次的作用?我们的课堂是否应该有学生自己的时间,让学生在潜心阅读中不断感悟,而并非仅仅在别人的感悟中感悟呢?在学生发表不同见解的同时,是否应该考虑一下学生的价值取向呢?以学生为主体并不等于教师的指导和引领作用"缺席",当发现一个学生对问题的理解有失偏差或者体会不够深入时,教师应适时指点迷津、有效引导,充分发挥一个导演的角色。教师在学生回答后应适时地加以引导,既充分肯定学生敢于发表自己独特见解的勇气,又要启发学生进一步有效思考。
2.单纯追求课堂气氛而忽视语文双基知识
"课堂气氛是否活跃"、"学生在课堂上是否积极发言"、"教师讲的多还是少"成了评价一堂课是否成功的重要参照标准。而为了避免课堂上出现冷清、沉闷的场面,一些教师在教学设计时,挖空心思、花样百出,穿插了诸如游戏、表演、笑话等众多能调动学生积极性的活动。结果,一堂课下来,课堂气氛肯定是没有什么好说的,学生们在一节课中始终处于兴奋状态,热热闹闹,听课者也倍感轻松。可是我们仔细反思一下我们的课堂教学,这节课学生读了几遍书?有没有置疑问难?掌握了哪些基本的语文知识?发展了哪些语文能力?语文素养是否有所提高?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三个维度是否协调体现?总之,感觉这样的课型,学生只是浮在水面上,没有潜下水去探宝,以保证我们的基本生存所需,活泼之余,实感双基浮躁。诚然,活泼的课堂气氛不可缺少,但这并不是我们教学的唯一选择和最终目标,我们应通过创设一些有利于学生主动学习,积极思考,乐于探究的学习氛围,鼓励学生积极主动地投入到课堂学习活动中,成为真正的学习主人,使我们的课堂教学真正做到求真务实,务实求真,真中求活,活中求实。
3.讲台做秀,失却自我
有的老师平时上课有颇多精彩之处,可当有人听课时,却陷入无所适从的境地。为什么呢?究其原因,或许就是当有人听课时,就不再是给学生上课,而是在给听课的同行与领导"作秀"了。小组合作、探究学习、多媒体教学等各种新课程理念提到的,都尽量用到,不管其实效如何,问题有没有探究的价值。教师的大部分心思都放在听课者的评价上,往往教师在课堂上弄得措手不及。而不同的教师有不同的个性,在新课程改革教学中生成一种与众不同、适合自己的教学风格,才能独立自我,只有教师的独立才能生成学生的独立,只有以独立的精神面对学生,才能与学生进行心与心的交流对话,让课堂真正地"活"起来。怎样在高中新课程改革中探索出属于自己的语文教学行为和教学风格,远离功利,远离浮躁,平心静气,求真务实,需要我们的教师在新课程改革的实践中不断地摸索,探究。
4.对策
4.1 适应语文新课改,必须转变教学理念。理念的转变,是适应语文新课改的根本前提。语文新课改不仅仅只是单一的教材改革,还有教学方法改革,教学模式、评价方式的改革等等。面对语文新课程改革,语文教师要尽快转变传统教学理念,确立适应新课改的教学理念。只有这样才能结合自己的工作展开新课程的探索与研究。
4.2 适应语文新课改,必须转变教师教学行为 。语文新课程理念要求教师的教学行为必须根本转变,这样才能主动适应并投入新课程改革,才能真正落实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总目标,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与学生积极互动,共同发展,促进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
【关键词】语文教学;美育;感知;鉴赏;创造
中学语文的教学内容,它荟萃了古今中外的名篇佳作,从不同角度反映不同时代、不同民族的审美情趣和审美观念,蕴含着极其丰富、极其广泛、极其深刻的美学内容。所以,教师在实际教学中,把握文学作品的思想、语言、意境的分析,让学生感知美,进而达到鉴赏美、创造美对提高中学生的素质有着非常重要意义。
一、感知美
审美感知是指审美感觉和审美知觉,主要指审美主体(学生)对审美对象(教材)的整体性把握。中学语文美育就是要通过对文学作品的阐释,让学生凭直觉获得美感。
1.感知情感之美
审美情感是审美主体对审美对象的态度的体验。语文教学中要特别重视酝酿情绪、创设情境,迅速将学生引入审美境界,引导学生调节和滋养自己的情感。比如《春》,学生首先齐诵“春风绿江南岸”,“两个黄鹂鸣翠柳”等诗篇,并且深情演绎描摹春色、赞美春天的导语,一开场就奠定激情的基调,马上把学生带入欣赏春色美景的特定情感氛围中,收到较佳的美育效果。
2.感知语言之美
作家用来创造形象的就是语言,通过对语言的分析、捕捉美、理解美,从而掌握语言艺术。文学大师朱自清的语言:“腴厚从平淡中来,”有丰腴的神采和醇厚的情味,叙事、写景、状物、抒情无不娓娓动人。《背影》于淡淡的哀愁中见舐犊情深,他怀念父亲,最不能忘记的是父亲的背影,通过车站送别,以特写镜头勾勒出父亲迈着蹒跚的步伐为自己买橘子的背影,父子情深在看似淡淡的背影中泛出,这“背影”凝聚了父亲的爱,儿子的情。
3.感知意境之美
优秀的文学作品往往能创设特定的意境,理解它,就能把握作品脉搏,了解作品的神韵。“身与事接而境生,境与身接而情生”,教师讲述富有感情,内涵丰富的作品,就能收到言有尽而意无限的崇高境界。
二、发展审美鉴赏力
它是审美主体在阅读文学作品,把握艺术形象的过程中,认识、体味、玩赏的审美能力。这个过程包括感受形象阶段、审美判断阶段、体味玩赏阶段。
1.培养学生的联想与想象能力
在文学鉴赏中,联想是建立形象之间的联系,实现形象之间的流动、过程和跳跃,由作品所描写的形象想到生活中相关的事物,从而获得美感。想象则是根据作品的形象化描述,在自己意识中构成形象,并透过作品的有限形象捕捉和领会更为深远的“象外之形”和“弦外之音”的心理机能。因此,语文鉴赏要激发联想和想象,建构相应的新的艺术形象,从而获得审美的。
2.培养学生情与理互相渗透的能力
有了感性的东西,就要去仔细体味,让学生发现美。在文学鉴赏过程中,情与理始终是不可分割的,审美判断一方面不能脱离形象,掺和着鉴赏主体的感性体验和情感活动,另一方面又有理性在起作用,贯穿着鉴赏主体的理性认识和思考。
《济南的冬天》写景优美动人,充满诗情画意。冬天的济南是个无风响晴的“宝地”,它暖和慈祥,接着写了小雪之美,胜似“小水墨画”,最后把清泉垂柳的冬天比作“空灵的蓝水晶”,学生在饱含深情读懂这篇文章的同时,教师要激发他们热爱祖国的山山水水,深刻领会祖国的奇伟壮观,培养学生审美情操和民族自豪感,更好地为祖国四化建设而努力学习。
三、发展审美创造力
审美创造力是审美主体调动各种审美因素,用自己的手创造性地表现美的能力。就语文美育而言,创造美主要体现在指导学生创造性地运用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准确、流畅、生动地说和写,以做到语言表达美。听、读是理解,语言理解的美育主要是审美鉴赏;说、写是表达,语言表达的美育则主要是审美创造。
1.想象和联想是审美创造的一大特征
它是人们区别于动物的本质特征之一,又是作品艺术的翅膀,借助它,作者就能浮想联翩,“笼天地于形内,挫万物于笔端”(陆机《文赋》)。想象是把从感知所得到的表象加以改造并重新组合,构成全新的想象。因此,它是在审美过程中最富有创造性的心理因素,它可以改变个体通过感知所获得的映象,在心理上开拓出无限广阔、自由的时空领域,创造出人们未曾见过的东西。
教师可以经常给学生布置能唤起想象的作文。如《假如我登上月球》、《20年后的家乡》等,学生要写好这类想象丰富的文章,自然要翻有关科技资料,这就扩大学生的知识面,激活学生的创作热情,只要充分发挥联想和想象,就能写出 创造性的文章来。
2.审美创造的第二大特征是独特性与新颖性
创造并不是简单的重复,而是渗透着主体精神独特性的新颖的活动。因此,从模仿到创造,要通过读写听说的训练,让学生在学习范文、感知借鉴美的基础上,进而创造美。语文老师要引导学生用明白晓畅的语言写自己熟悉的事情和真实的感情,充分发挥自己的独特个性,写出新颖的文章来。
3.审美创造的第三大特征是丰富性和完美性
关键词:多媒体;初中语文;教学;好处;问题
随着信息技术在我国的普及,多媒体技术也被普遍运用于课堂教学。多媒体技术辅助课堂教学,也是教师继续教育培训的主题之一,是教育改革、优化课堂教育过程的一项重要措施,使课堂教学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多媒体的图文并茂、动静结合、声情具有的特点,让学生听觉、视觉等多种感觉并用,呈现出逼真的表现效果,扩大了学生的时空,提高和加宽了学生认识客观世界的深度和范围,提高了教学效果。但是任何事物具有两面性,多媒体辅助教学也有其弊端,在如今的课堂教学中,已经呈现出一些问题。
一、多媒体运用于初中语文教学的好处
(一)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语言是一种人们交流思想的工具。然而传统的初中语文教学在现在的初中学生看来是非常呆板和无聊的。怎么才能使学生愉快地学是我们一直研究的课题。研究表明,提高学习兴趣,有利于促进学生学习成绩的提高,而多媒体正是提高学生初中生语文学习兴趣的良好辅助工具。多媒体的图文并茂、动静结合、声情具有的特点,让学生听觉、视觉等多种感觉并用,呈现出逼真的表现效果,扩大了学生的时空,提高和加宽了学生认识客观世界的深度和范围,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也提高了初中语文课题的教学效果。
(二)有利于突破重难点
多媒体在初中语文教学中运用的主要目的是提高教学质量。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在学生掌握内容的重点、突破难点的情况下,才能谈得上提高教学质量。多媒体的图文并茂、动静结合、声情具有的特点,让学生听觉、视觉等多种感觉并用,以直观的形象展现课堂知识点,可以帮助教师突破教学过程中的重点、难点。
(三)有利于丰富教学资源
语文教学如果仅依靠教科书、教学参考资料,信息量是十分有限的,远远满足不了学生的学习需要。运用多媒体技术,根据教学内容的需要,整合相关的资源,由课内拓展到课外,极大地丰富了初中语文的教学资源,有利于扩展学生的知识面,促进学生的发展。
(四)有利于学生形成开放式学习方式
多媒体技术,特别是网络媒体的介入,使初中语文阅读实现了从文本阅读到超文本阅读的发展。这种全新的、开放的学习方式,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这种开放式的学习方式正是传统课堂所缺乏的,通过开放的多媒体,学生可以学习到很多课堂上没有的知识,满足他们的发展需求。
二、多媒体辅助教学的弊端分析
(一)运用方式呆板,禁锢课堂教学
现在有很多老师在初中语文教学时,大量的使用课前已经设计好的课件,上课时只需要移动鼠标,课文中大量的文学形象就会出现在屏幕上,学生不需要想象和思考,就看清楚了这些形象是什么样子,而且,这几十名学生所认识的这个形象就一个样式。这样长期以往学生就会养成一个习惯――读书可以不思考。这种定向式的、模式化的教学就会扼杀学生的想象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所以,上课不能是“上课件”。
(二)忽视语文学科的特点
工具性和人文性的有机统一是初中语文学科的重要特点。初中语文教学的根本任务是提高学生对祖国语言的理解能力和文字的应用能力。其方法是通过听说读写来获取知识的。现在的情况是教师不去给学生示范朗读,而是让学生听录音,忽视对学生朗读能力的培养,课堂上学生的读书声也越来越少了,甚至听不到校园里那朗朗的读书声了,这是一件很可怕的事情。有了多媒体后,板书也少了,语文教学中没有了板书,就没有了语文教师在书写上给学生的示范。所以,在运用多媒体时,我们还应该结合语文学科的特点就行有效教学,才能把初中语文课上好。
(三)不利于师生情感的交流
有些老师上课就是“念课件”,课件念完,差不多就该下课了,这个“念课件”的过程中,很少与学生交流。语文教学是师生之间情感的交流。学生是主体,教师是主导。大量的使用多媒体教学,容易变成学生与电脑的交流,使学生缺少了情感交流的火花和激情。为了弥补这一不足,善于动脑子的教师说一些与课文毫不相干的话以企活跃课堂气氛,殊不知这是毫无作用,且弄巧成拙。
三、结语
在信息化迅速发展的今天,多媒体技术运用于初中语文教学已经非常普遍。多媒体运用于初中语文课堂教学,有很多好处,但是随着多媒体在课堂教学中的运用一些问题呈现出来。我们要做的就是正确看待多媒体技术,在结合初中语文学科特点的前提下运用好多媒体技术,同时克服多媒体技术在课堂运用中的缺点,积极探索出多媒体适应初中语文学科特点的新教法,为初中语文课堂教学服务,为学生的发展服务。
参考文献:
关键词:小学语文 农村 问题 措施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672-1578(2016)03-0187-01
在广大农村,小学语文教学存在很多问题。当然,提高农村小学语文教学质量的方法有很多。各地区、各学校和各位老师应该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及现有资源,因地制宜,有针对性地改进教学方法、教学思路、改革课程体系等。只要付诸具体行动,持之以恒,农村小学语文教学向素质教育的转变定能实现。
1 当前农村小学语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1教学方法与素质教育理念不符
教师是课堂的主角,学生跟随教师的讲课思路听讲,教师的“一言堂”教学方式,缺少师生之间的互动。这是应试教育产生的必然结果,“填鸭式”教学方式导致的结果是教师教得辛
苦,学生学得吃力,教学质量不尽如人意,往往是事倍功半。
1.2对语文学科的基本把握不够
在语文教学中不能够很好地处理教学目标之间存在的三个维度的关系,将语文作为科学的工具与人文性对立起来,知识与能力不能相容。语文学科作为基础性学科,具有人文的性质,也是其他学科学习的基础。一些教师没有将语文学科的工具性和人文性融合起来,而是看做语文学习的两个方面,从而忽视了语文基础知识的学习与能力的培养。
1.3教材的设置不尽合理
随着经济的发展,知识的快速更新,教材内容远离现实生活,教材内容与当今时代的差距加大,不能跟时代的发展同步。小学语文教学的设置为了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选取古今中外优秀的文学作品作为范例。在学习的过程中,学习的内容不能和时代的需求相结合起来,不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教学的安排中,为了应付中考对部分课文死记硬背,而不是出于学习语文的热情。
1.4阅读教学设置不合理
小学语文阅读没有形成正确教学理念和思路。在传统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一般是给出阅读的思路,仅仅是让学生找出文章的字词,划分段落大意,总结中心思想,讲述课文的主要内容。这种教学方式犯了“只见树木,而不见森林”的错误,没有遵循“整体――局部――整体”的阅读教学规律。学生在这种教学方式下,对课文只是形成片面地理解,无法总览课文的全局。
1.5小学语文教学以中考为中心,阻碍了素质教育的贯彻实施
素质教育在很多年前就已经提出来了,但是考试成绩依然是衡量教师语文教学质量和水平的重要标准,也成为教师评职称的依据。在应试教育为中心的背景下,教师的教学依然围绕教学大纲开展,对课外的知识只是轻轻点水,忽略不提。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以“标准答案”作为唯一的标准,缺少新颖的观点,这就阻碍了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
2 提高农村小学语文教学素质教育质量的措施
2.1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能力
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必须做到:一是教学观念的转变,素质教育的落实。当前的农村小学语文教学受到升学压力的影响,学生的学习完全为了中考。因此,小学语文教师应该做到素质教育和创新型教育相结合,改变教学观念,树立素质教育教学理念。二是改变落后教学模式,积极探索新的语文教学模式。教师在教学中鼓励学生勤于思考、乐于思考和善于思考能力,改变被动学习的状态,同时鼓励学生多提问和敢质疑的求学精神,从而提高学生学习和创新能力。三是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在课堂上,学生可以对教师的授课提出疑问,提出自己的观点和建议,教师可以进行详细地解答,这样有利于学生创新性思维的培养。
2.2提高农村小学语文教师队伍的职业素质
语文教师职业道德素养的提高有利于发扬教师教书育人的传统美德,有助于出色地完成教学任务。农村小学语文教师要不断地提高个人的专业修养。由于受到地理位置和交通条件的限制,农村教师很少有机会参与各种教学研讨,同时,农村初级中学对语文教师的交流与学习不够重视,也缺少资金的支持,这些都制约了教师业务素质提高。因此,农村小学语文教师要克服困难,利用现有的资源,在工作之余充分利用网络和继续教育的机会进行专业知识的学习,不断提高自己的知识修养。
2.3在语文课程改革中重视人文品质的培养
在小学语文学习中,要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注重语文学习的人文精神修养,将文化的学习与语文知识的学习结合起来,相互渗透,通过学习语文基础知识,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水平。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选取一些优秀的课文作为课外学习材料,更多地将体现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文章与学生分享,潜移默化地融入到学生的学习中去,让学生深刻理解文章的内涵和哲理。
2.4建立新型的语文教与学的观念
教师要建立以听、说、读、写立体化的语文教学观念,培养学生的语言素质的阅读教学观主要包括:一是改变过去平面的教学结构,建立师生同参与的立体化网络式教学模式,在教学中,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通过案例教学法、情境教学法使学生学会学习、做事、合作及生存;二是采取循序渐进的教学方法,将教学与实践相结合,让学生在教学中感受到实践中存在的事物,从实践中感受教学内容的内涵。
关键词:中职院校;语文教学;困境;创新
【中图分类号】G633.3
前言
目前,对中职院校语文教学来说,由于中职院校的学生接受知识的能力相对高等院校的学生来说较差,中职院校语文教师应该不断改革语文教学的方式,旨在解决中职院校语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找出适合该阶段学生的教学方法从而提高语文教学的质量。但是,由于造成中职院校语文教学困境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因此,有必要针对中职院校语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
1.中职院校语文教学的现状分析
目前,我国中职院校语文教学过程中一直实行传统的教学模式,我国中职院校语文教学质量不能得到较好的提升,当代中职学生的语文基础普遍较差,成为了我国中职院校语文教学的最突出的现状。同时,中职学生对语文的学习积极性也不高,甚至出现厌学等严重现象,进一步导致中职学生语文整体基础比较薄弱。
2.中职院校语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2.1中职院校语文教学的方法落后单一
目前,在中职院校语文教学的过程中,大多数语文老师还是采用传统的教学模式,其最大缺点是中职学生并不能真正了解到中职院校语文教学的真正意义。在这种教学方式下,中职学生很难在学习过程中有效的提高自己的语文水平,甚至会导致学生厌倦学习语文的现象。当然,有的中职语文教师在语文教学中只是单一地对教材中的内容进行讲解,这样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中职语文教学的水平。为了提高中职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创新中职语文教学的方法显得很有必要。因此,在中职语文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对语文教学的热爱程度和教学方式也会影响学生对语文教学内容的兴趣,从而影响中职语文教学的质量。
2.2中职学生缺乏对语文学习的兴趣
目前,中职学生在学习语文这门课程时,普遍存在对语文的学习兴趣不高的现状,主要原因是中职学生对语文教学内容的理解比较困难,因而中学生很少主动学习语文,平时阅读量不够,从而导致中职学生对语文的积累不够。在这样的教学背景下,如果中职语文教师只让学生背诵语文教学的内容,那么会起不到任何的教学效果,造成的后果就是学生只会死记硬背,而没有完全理解语文教学的内容,更不用说提高其对语文的学习能力。因此,由于中职学生缺乏对语文的学习兴趣,从而不利于学生对语文教学内容的理解,导致中职学生的文学素养得不到任何提高。
3.完善中职院校语文教学方式的对策
3.1激发中职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
现在,中职语文教学中应该倡导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体,教师为主导,以教材为主线进行学习的教学模式。教师不能以传统的知识讲授来代替学生的主体学习,要求给学生以足够的学习自由和空间,真正体现学生的主体性。中职语文教学应该与中职学生进行双向的互动,学生时刻都应该处于积极的思考学习状态之下,学生能把所学的语文知识转化为自己的知识储备。当然,我们在中职语文教学中经常会遇到很多实际困境,因而需要采取灵活多变的方式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提高中职院校语文教学的效率。因此,在中职院校语文的教学过程中,首先应该培养中职学生的求知兴趣,通过兴趣引导中职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语文的学习中。
3.2中职院校语文教学中实行言传身教
在中职院校语文教学的过程中,有必要针对其存在的困境创新教学方式,然后,言传身教该教学方式,才能更好地提高中职院校语文教学的水平。然而,传统的中职院校语文教学由于教学方式比较单调,从而制约了中职院校语文教学的效率。同时,传统的教学方式容易降低中职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并且教学效果也不佳,教师在很大程度上只是作为知识的传播者和教授者,而没有真正做到言传身教,使得中职学生没有真正参与教学的过程之中。当然,对中职院校来说,还需要对中职院校语文教师进行培训,提高中职院校语文教师进行言传身教的能力,从而促进其不断创新中职院校语文教学的方式,旨在解决中职院校语文教学中的存在的困境。
3.3中职院校语文教学中加强合作式教学
在中职院校语文教学的过程中,需要加强中职学生之间的合作式教学,合作式教学不仅有利于中职院校语文教学任务的完成,还有利于增加中职学生与老师之间的感情。在另一发面,合作式教学还能够实现知识的沟通和互补。因此,加强合作式教学也是创新中职院校语文教学方式的一个重要方面。
4.结语
总而言之,在中职院校语文教学的过程中,中职语文教师不仅要注意培养中职学生的学习兴趣,还应该重视加强对中职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从而提高中职学生的语文素养,这样才能有效地解决中职院校语文教学中存在的困境。因此,现阶段研究中职院校语文教学的困境与创新具有非常重大的现实意义。由于本人的知识水平及文字组织能力有限,文中如有不当之处还望专业人士批评指正。
[参考文献]
[1]付学佳.现代中职语文教学方式的改革与创新[J].科教纵横,2014(10):280.
问题一:亲近了网络,疏远了课本。
走进了网络,也就走进了一个神奇的世界:敲几下键盘,就能让自己需要的资料如冷僻的知识、精美的图片尽收眼底;打开一个界面,就可能有几个教案、几个课件外加几个视频供你选择。接下来要做的就只是复制粘贴的工作了,缝缝补补之后,便有了对课文的全面而细致的分析,有了清晰流畅的授课思路。由于网络本身的丰富,也由于个人时间的有限,花在研究课本上的时间相对减少,对课文中的精妙之处、晦涩难懂之处甚至是谬误之处也就缺少了足够的鉴赏推敲。
问题二:拾足了牙慧,丢失了自我。
一节语文课就是一个作品。任何一个教案、任何一个课件无不是制作者智慧和心血的结晶,无不渗透了其对课文本身的理解和对教学过程的思考。我们的借鉴无外乎两种情况:全盘照搬某一个优秀的模式;杂取种种,汇成一个。前一种情况使得我们的脑袋成了别人思想的跑马场,我们本人成了别人产品的义务宣传者,而课堂则成了这种产品的大卖场;后一种情况似乎无可非议,因为教师在取舍的过程中必然有自己的判断必然是选择了精华剔除了糟粕,在组合的过程中也必然融进了自己的教学理念。可是,我的感觉是:正如最漂亮的眉毛眼睛鼻子嘴巴聚到一起不能构成一张最漂亮的脸蛋一样,拼凑起来的教案或课件也未必是最好的。此外,因为缺乏对课文的深入领会,我们对于教学过程的考虑也会有失周全。
问题三:重视了课件,忽视了学生。
且不说在借鉴别人经验的过程中我们或多或少地忽视了我们的学生实际,单是在课堂操作课件的时候,我们预设了课堂教学的每一个环节却忽视了学生可能在课堂上的横生枝节;预设了有关课文理解的每一个问题却忽视了学生可能在课堂上可能会有诸如“古代女子裹小脚而为什么战友们‘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的疑问;预设了每一个问题的答案却忽视了学生通过思考一步一步接近真理的过程;我们为了完整地展示课件也有可能忽视了学生的实际接受能力……多媒体教学中设计内容的固定死板与课堂教学中情况的灵活多变几乎形成了不可调和的矛盾。
问题四:强化了视觉效果,淡化了能力培养。
这是最为严重的一个问题!语文是工具性与人文性兼具的学科。语文教学的目的就是培养学生理解和使用语言文字的能力,引导学生感知祖国语言的博大精深,培养学生高尚的审美情趣和爱国主义情感。不管强调工具性还是强调人文性,语文教学的根本要素都在于教会学生理解、体会和运用语言文字。语文教学的特点就在于引导学生阅读、理解、领悟文字的意思、情感,并在此基础上运用语言文字表达自己的情感、体验。
在这两个过程中,联想和想象是不可或缺的语文能力:理解领悟语言文需要联想想象,表达思想情感也需要联想想象。刘勰说的“思接千载,视通万里”是联想想象在阅读中的作用,“笼天地于形内,挫万物于笔端”则是联想想象在写作中的作用。没有了联想和想象,语言文字的教学只能是无本之木、无源之水,是没有了生命力的生搬硬套或鹦鹉学舌。而不恰当地使用多媒体的音像画面,就会限制学生对语言文字的联想和想象。
问题五:驯服了键盘鼠标,冷落了笔墨纸砚。
一个优秀的语文老师,应该能说一口流利的普通话,写一手漂亮的中国字。用自己的读和写去激发学生对文字的热爱,用自身的魅力去点燃学生学习的热情。多媒体教学课件中的板书设计近乎天衣无缝滴水不漏,常常使得偌大的黑板空无一字,而手写教案的耗时耗力又使语文老师放弃了很多写钢笔字的机会。久而久之,字写得越来越少、越来越丑,甚至会出现写错字、写不出来字的情况。这是我的切身体会,如今,不能用我的手向学生展示汉字的刚健挺拔与丰盈饱满的美,成了我的一大痛苦;离开了敲击键盘的动作我的思维便不再顺畅成了我的又一大痛苦。
以上问题的出现,使得我们要让多媒体教学与语文一见如故相亲相近变得不容易,但不容易不代表不可能,多媒体教学作为一种新兴的教学手段,还需要我们作更多的探索,我们应该抱着冷静审慎的态度去亲近它、热爱它,不断研究,让它在语文教学中充分发挥自身优势。
首先,语文教师要摆正多媒体教学的位置,寻求语文与多媒体教学的最佳谋合。
多媒体教学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只是一种辅手段,用以提高学生的语文水平和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实施语文教学,最根本的凭借是文本,最基本的材料是文字。教学的主要过程应用来解读文本咀嚼文字。多媒体教学则是用来帮助实施这一过程并取得最佳效果而不能喧宾夺主。教师一方面要投入更多的精力研读文本以保证传道授业的质,一方面要精心设计课件控制非文字信息的量,使其真正地服务于教学。比如:利用网络增加学生的阅读量,丰富学生的知识积淀;利用投影展示思维过程提高课堂效率,及时展示学生当堂作文以促进作文教学等等。
其次,语文教师要加快现代化步伐,熟练使用现代化教育技术
多媒体作为一种先进的教学设备。在语文教学中正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但并非所有的语文教师都能熟练地操作这些设备,比如说我。由于教师操作不熟练而出现的错误,在多媒体教学中也时常可以看到。教师的现代化现代化程度严重制约了语文教学的现代化。要想使现代化教学技术恰当地运用到语文教学中,关键在于教师现代化。教师的现代化首先是教育思想现代化,即教师要用现代教育思想武装自己,自觉掌握现代教育技术,然后在实际工作中恰到好处地使用现代教育技术,达到人机完美结合。这样才能尽可能地发挥多媒体教学的优势,使之更好地为语文教学服务。
最后,主管部门能因学科而异,改革评价体制。
【关键词】语文教学;教与学;体会
在现代教学中,教师起着主导作用,学生则成为学习的主体,这就体现“教与学”的配合模式,在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下,我们对语文教学更应体现教育的新模式。那么,在语文课教学中,如何才能更好地发挥“教与学”的发展关系呢?
“教”从攴(pū),从孝,孝亦声。“攴”,篆体象以手持杖或执鞭。从奴隶社会起,人们就学会了靠鞭杖来施行他们的教育、教化。当进的这种“教”体现的是一种严肃的统治方式,而现如今的“教”则是让人学到更多的做人之道和生存的本领。
一、语文教学中的“教”
语文教学突出人性化。在教学中,教师起着至关重要的主导作用,要发挥好教师的人性化。就必须要求教师在教育这个严肃的工作上,在最大限度地开发受教育者的智慧,尊重人的思想过程中,充满了人情味,让受教育者感受到独立的人格与爱的温馨,体验到责任的动力,享受到成功的喜悦;教师再也不是威严地站在讲台前,透过厚厚的镜片,两道利剑似的目光直射而去的令人敬而远之的形象,而是可亲可敬的长者,是平等相处的朋友。尊重个性,开发潜能,启迪智慧,完善人格,这是教师的社会职责所在。语文教学目标明确化。没有目标的学习是盲目的学习,反之,没有目标的教学也就是盲目的教学。教师在进行每一课教学时,都要根据教材和学生的实际制订合适的教学目标。这也就是我们常说的“教案”。只有当一系列的课前准备就绪,我们讲起来也就得心应手,学生理解起来也才效果明显。
语文教学纪律艺术化。讲课即要讲,又要说。这一讲一说就必须要把学生的思维引导成积极的状态,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如何才能突出教学的艺术,讲解的技巧呢?首先,要突出教学的新鲜有趣,通过设疑激趣,绘描意境等方式来引导学生的思维,发挥他们的想像力。其次,通过提问的方式来训练学生的探索性,“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在开发他们的大脑,提高他们的认知能力,这样他们学起来就更轻松自如。第三,充分调动学生动口、动眼、动脑、动手、查字典、写要点、划批注等……。这样不仅使学生爱学、乐学,而且可以化知识为能力,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语文教学中的“学”
学的方向。“学”就是要吸收更多新的知识,如何才能让学生主动学,这是我们教学的方向。尤其是语文教学中,要让学生主动探索,发现疑问,老师加以指点或引导。让他们先自己发现自己哪些不懂,哪些未掌握。我们不光要教他们不认识的“字”“词”“句”。还要教会他们课文作者写作的意境。把学生的思维引导到作者的思维中来,去理解、体绘作者写作时的背景、情景、意景。要给学生一个明确的学习方向。
学的探索。在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要发挥好教师的主导作用,我们不光要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更主要的是通过这个过程让学生自己去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教师在文章的讲解过程中,要根据教材的重点、难点、疑点,让学生在有所理解的基础上做些升华性的讲述,努力去探索和提高学生分析、概括和灵活运用的能力。“学”只是一个过程,“探索”才是对学的知识的巩固。让学生提升自我、超载自我。
学的积累。往往一个勤奋的学生或勤于思考的学生,他们对知识的巩固的提升都很快,但不是每一个学生都能这样。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教案的精心设计,讲学的方法和技巧,都直接能影响每一个学生的接收能力。知识的积累,直接影响到学生掌握的能力。这不光是我们说的“多读、多说、多写”,还应该包括让学生“爱读、爱说、爱写”的能力。
【关键词】中职语文教学;素质教育;原则;思路
素质教育在今天早就不是新鲜的话题,但是由于某些因素的存在,使得素质教育的工作在实际教学中较难开展。素质教育的本质就是要提升教育对象主要是学生的综合素质,其落脚点和核心就是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因而我们谈到加强素质教育就是要重点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的能力,具体的语文教学的领域就是要培养在语文知识学习方面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同时也要学会将所掌握的语文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要学有所用,学以致用。语文知识的学习重在对人文素养的培养和综合素质的提高,所以语文学习的过程实际上是提升一个人的品味的过程,因而从素质教育的视角谈论语文教学,是对语文学习的重要的补充和完善,可以更好的发挥语文作为基础性质的学科在学生成长过程中的重要作用,因而中职语文教学中的素质教育问题既有研究的必要,也是有着较大的研究的意义的。本人结合自己的教学经验和教学体会,以及前人的研究成果,提出一些关于中职语文素质教育的看法和意见。
一、素质教育的内涵
关于何谓素质教育,实际上早期的研究学者在这方面的意见并不同意,甚至可以说是莫衷一是,众说纷纭。尽管如此,随着人们对于素质教育的研究的深入以及应试教育的弊端日益显现等原因,人们对于素质教育的内涵上的把握也在逐渐的丰富和完善,具体而言,素质教育是指一种与应试教育相对应的教学模式,它的重点在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其中又包括思想道德素质,能力素质,个性化的发展,以及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等等。在当代社会,素质教育又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那就是培养能够适应现代化需要的全面发展的公民。那么全面发展就是上述的几个方面的发展,而素质教育的中心意识也主要表现在三方面,首先是全体学生的教育才叫素质教育,不能是搞所谓的精英式的教育,而忽视了大多数人的教育;其次是德智体全面发展的教育,这是与其宗旨相适应的,就是全面的提升学生的整体上的素质,德智体全面的发展、锻炼、完善;最后是培养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让他们乐于学,想学,在兴趣的指引下进行知识的学习和完善。语文教学可以说是培养学生素质的一个非常重要的途径和方式,它所选择和教授的课程都是非常优秀的经典的作品,它不仅是语言知识的工具,更是文化传承和延续的载体,因而在语文学习的过程中实际上是对学生素质培养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方式。
二、中职语文教学中贯彻素质教育的必要性分析
中职教学内容的安排有自己的特点,它是根据中职教育在整个教育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来进行课程的设置和教学内容的设计的。既然我们定位于职业教育,那么就应该重点锻炼和培养学生对相关技能的掌握,以技术教育为主导。但是基于顺利就业的需求,即我们现在所提倡的以就业为导向的教学而言,我们必须注重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在掌握一定的专业技能后对其它能力,如创新能力,想象能力具体到听、说、读、写能力的培养都是非常有必要的。
在传统的观念中有人认为中职学生的综合素质普遍上是偏差的,无论是在专业知识的学习上,还是在其他方面的发展都是如此。他们自身的能力限制了他们在很多领域的发展,在当今竞争日益激烈化的时代中,他们要想在竞争中赢得有利的地位就必须学会从多方面培养自己的能力,最终促进自己的综合素质的提升,此是他们赢得竞争的唯一的途径,所以必须毫不犹豫的强化对与中职学生素质进行整体的再教育。尽管在素质教育的视角下该观点的产生有一定的狭隘性和偏见性,但是也是在一定的程度上道出了中职生中整体上的水平和存在的问题。必须首先勇敢的面对其中的问题,才能够促进问题的很好的解决。我认为在中职语文的教学中贯彻素质教育主要基于以下的几点考虑。
首先,是打破社会大众对于中职生素质上的偏见的必要。上文已经分析了大众对于中职生整体的基本看法,无论我们是否反唇相讥,我们首先需要做的就是正确的面对这样的一个现象,通过自我的积极努力的改革和完善,让更多的人主动的改变该种陈旧的想法和偏见,树立一种正确的看法。其次,之所以要将素质教育与语文教学相结合,是因为我认为语文的教学最可能成为提高学生素质的途径之一。学生通过对经典的诵读和学习,了解我国的传统和现代的优秀的文化,通过对汉语言文字的学习,在学习的过程中最能领悟到优秀人物,品德道德高尚的人物,以及精神强大的人物的思想内涵,所以就可以吸取他们精神中的重要的养分来丰富自我的内心世界,提高自我的认知能力和欣赏水平。最后就是改革客观上存在的差距。我们无法否认问题的存在,但是我们需要做的首先仅仅是承认问题的存在,在差距面前我们最先想到的应该是通过师生的共同努力进行有效的弥补。所有以上的这些共同构成了本人所认为的需要在语文教学中贯彻素质教育的原因所在。
三、中职语文教学中素质教育所遵循的原则思考
在中职语文的教育中提倡素质教育很重要的一点就是需要对教育的原则进行把握和认识,此是具体开展素质教育的关键所在。具体而言,在中职语文的教学中贯彻素质教育应该注重以下几方面的原则。
第一,实行有教无类,一视同仁的态度教学。这是从思想上对素质教育开路,首先教师要有着较高的素质,只有在满足这样的一个条件下,才可能谈到对学生进行素质的问题。在语文教师满足了这些最为基本的素质要求以后,就需要对自己的教学理念和观念进行革新。尽管实际中确实有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和速度上要优于一般的学生,但是教师仍然应该明白大多数学生在学习能力上都是大同小异的,所以教师必须毫不犹豫的贯彻实施有教无类的教学思想和一视同仁的教学的理念。
第二,及时的革新人才的培养观念,进行人文素质的建设和培养。科学发展观的核心就是以人为本,在教学的过程中也应该毫不犹豫的坚持以人为本,贯彻以人为本的教学思路和教学作风。我们在语文的教学中应该注意培养学生的认识能力,个性的发展水平和能力,培养学生的创造性,将学生放在教学工作的首要位置,一切以学生为中心来展开教学工作。教学内容的革新,教学方式的革新,教学手段的革新,教学观念的革新等等,都需要在不断的探索和摸索中进行试验。
第三,在主动进行教学模式的改革的前提下注意改革的速度问题,注意把握改革中规律性的问题。语文教学的课程的设计和教学自有其自身内部的发展规律,需要在认清其规律的基础上进行改革,所强调的是将改革的速度和程度与对语文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的认识的程度统一起来,不能操之过急,不能急功近利,更不能忽视顾虑的存在,人为的盲目的进行漫无目的的改革。在改革的前提注意改革的速度,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和基础,有选择有条件有依据的进行阶段性的改革实施方案和实施措施。
四、中职语文教学中的素质教育思路探究
首先将教师自身素质的提高摆在首要的位置。在学生的成长过程中,学生的诸多方面都会受到教师的影响,不论是言行上还是思想观念和人生观世界观上都是如此,因此教师在学生的性格的养成以及综合素质的高低上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教师在实际的教学和工作中需要不断的强化自身的综合素质,言行举止让学生感觉到应该主动地进行学习和模仿。尤其是对于语文教师而言更是如此,因为语文的教授对学生的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影响最为重要。对学生的品味的影响也是非常大。所以无论从哪一方面而言,都必须提高自我的综合素质,具体而言,应该首先需要有高度的责任感和敬业精神,其次是非常扎实的基本功底和完善的体系化的知识结构,最后是深厚的文化底蕴和人格魅。要不断的更新知识储备,追求最新的知识和技能。
其次是注重提高语文教学课堂的效率。教学有效性的提高,是一个综合的工程和系统,需要从多方面来进行完善和革新。教师要认真备课,积极探讨创设新的教学情境,引导学生渐入佳境。教师作为授课的主体,应该积极的备课,同时应该注重引导学生进行学习,这就是所谓的创设良好的教学引入环境。着力培养学生自我感受自我体悟的能力,引导学生进行主动的探究性的学习。语文实际上一门美感十分丰富的学科,如果能够对语文产生浓厚的兴趣,并且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那么也将会终身因此而受益。所以课堂效率的提高还应该着力的培养学生自主性的学习能力,其中尤以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为最。自我学习与团结协作相结合,加强学生的沟通交流和学习理解能力,提升学习的效率。这一点相信教师都或多或少有着相关的体会。在平时的教学中让学生分组讨论等等,都是有效的尝试。
再次是在教学内容的设计上要体现中职教学的特点,并且在教学的过程中渗透专业化的知识和理论。作为中职教育的语文教育理所当然与其他群体的教育有所差别,如对于知识面的要求更大,专业基础知识的要求更加的扎实,自主学习能力和探究学习能力相对较强,同时要有较强的实际知识转化能力。所以说中职的语文教学应当更加符合中职教学的特点,和专业化的需求。教师可以做的就是认真而又细心的设计课程的内容,如将课堂的内容进行适当的调整,让更多的学生能够参与到课堂的学习中来,然后通过多种教学的模式和方法来进行教学,如情景教学模式和方法,社会实践的方法,演讲比赛的方法,发挥学生的激情和活力。中职教育的老师更要因材施教,灵活的制定适应各种专业学生的语文学习的方案和思路,尽可能的缩小不同专业学生之间语文素养和差距。
最后,要多角度多范围多手段多思路来进行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和锻炼。其中主要包括以下的几个方面,首先是考虑到语文教学的特殊性,语文的特点就是学习的好坏更多的影响到的是学生生活或是工作上的表现情况,语文注重对学生多方面能力的培养,诸如听、说、读、写等。所以首先需要把握的是听的素质,让学生学会倾听,认真听课是前提和基础,努力培养学生倾听的习惯不仅要学会倾听而且还有善于倾听,用心去倾听。其次是说的素质的培养,就是要引导学生进行有效的表达,让学生在课堂的学习的过程中就能够锻炼口头表达能力,准确而又文雅的表达自我的意思,力求简洁和完美,再其次是读的素养的培养。阅读是语文教学中又一个重点关注的对象,在一定程度上,阅读能力的高低最能够反映一个学生语文素养的高低。所以阅读在语文素养和素质教育的过程中扮演者非常重要的角色,我们要重视对阅读素质的培养,通过不同的模式的训练,让学生形成对阅读的体验,养成阅读的习惯,平时就注意对经典著作和文章的阅读。最后是强化对学生人文素质的培养,这个当然是建立在其他几个素养培养基础上的,所以总而言之首先需要对其它相关方面的素质进行培养和锻炼。
【参考文献】
[1]王菲.在语文教学中如何进行创造性思维训练[J].西江教育论丛,2004,(2).
[2]邸会花.浅谈职校语文教学中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J].科技资讯,2011,(4).
[3]杨会喜.浅谈语文教学中的创造性思维训练[J].学周刊,2011,(6).
[4]薛凌.语文教学要注重引导和延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J].南昌教育学院学报,20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