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3-11-04 09:31:49
序言:写作是分享个人见解和探索未知领域的桥梁,我们为您精选了8篇的商业模式的差异性样本,期待这些样本能够为您提供丰富的参考和启发,请尽情阅读。
我想不同的人有不同的选择:一部分人会退缩回去,因为也许是否要过河对他来讲并不是万分重要,尽管河那边有美丽的风景和美食,但可以远观或者凭借想象去“臆”。一部分人会坚持要过河去,因为他们心中有坚定的信念和对美好的追求,所以他们会想办法。办法之一是,也是最直接的办法,脱了衣服游泳过去,因为他会游泳。办法之二是,不会游泳的人,他会去找一个工具,船或者竹筏,努力地撑过去。还有很少的一类人,他的举动将非常惊人和另类,他将投入很多人力和财力在这个河上建一座桥,然后风光体面地过去,不光是他可以闲庭信步过去,还可以开着大货车、大巴车过去,不光是他过去了,还在桥两边设置了其他车辆通行的收费站。
一个简单的事情,就这样被搞复杂了。这就是商业模式的奥秘。当我们面对纷繁复杂的商业环境的时候,我们其实面对很多要“过河”的困境选择。过河本身很简单,但选择却很艰难。
退缩和放弃,其实也是很痛苦的事情,因为翻山越岭才来到这里,付出了很多心血的,不能过河就往往意味着经营的失败,浪费时间、精力和金钱,没有回报,甚至是背负债务和道义责任。
而选择过河的方式,其实是在考验商业智慧。智慧之于企业经营,不是小聪明,不是投机,而是一种商业模式。奇妙的商业模式,往往匪夷所思。游泳过去或者借助船筏过去,都是常规思维,只是自力与借力的层次差别。都是一次性的,短视的,解决眼前问题的方式。很多时候,我们面对困境的时候,都是在着眼解决眼前的困难,在做“急诊手术”。即使我们事先做了解决问题的预案,也是在独立地面对这个问题的正面。没有看到问题的背后,其实蕴涵更多的东西。
成功的机会就在问题的背面,也在看到背面之后,找到了一种商业模式,进行深度的智慧布局。就是修建一座桥,通向成功的桥。修这座桥,不仅仅解决了眼前一次的过河问题,也解决了后续多次过河的问题,不光是一个人过河的问题,也解决了众多人和大量车马过河的问题,可以设置收费站长期持续地收费。将火烧眉毛的危机转化为持续的赢利通道。高明的建桥经营艺术!其实,这样的思维,之于短期利益者,是无法关注的,他们经常还干杀鸡取卵的事情;只有长线作战者,拥有长远商业打算和规划的人才会去想,才会去做,去深远布局。
修 桥,是一种商业布局,和下围棋一样道理,需要细蜜的构思和排布。但重要的一点,还要选择合适的时机。桥不能在洪讯期间修,否则被冲垮徒劳。修桥,需要舍得投入,需要起码的资本基础,才能组织人工。修桥,需要耐心,因为要花费一段时间去施工,比游泳过去肯定慢了。每一个商业模式,其都有共性,但也有差异性。所以,建构商业模式,要有智慧,前瞻和谋略,有创新精神,更要有塌实的实践建设精神。这样才能形成持续的赢利。
成功的商业模式,其实并不复杂,只要你能看到问题的背后,看到真实的需求所在,然后最大化地去满足需求。这往往已经不是问题本身了,不是某个产品,不是某项服务,而是一个立体的综合解决方案。
本研究采用弗里曼等对技术创新的观点,认为技术创新不仅是一项技术活动,更多地是一种经济活动,要通过市场上的表现来实现其价值,以市场为导向,以效益为中心。生产和销售新产品是企业获得成长和提高盈利额的重要手段。首先,企业利用新产品和新服务来开发潜在的市场需求,开辟新的市场,扩大市场份额,从而获得超额利润。GEROSKI等[12]以1972~1983年英国721个制造业企业作为研究样本,研究显示,企业创新数量与营业利润率正相关。尽管某一特定的产品创新对企业利润的影响不大,但是进行产品创新的企业的利润率总体上要比没有开展创新的企业高。其次,技术创新能力强的企业往往比其他企业更快地研发出新专利和新产品,进而能为企业带来一定的垄断地位,使企业拥有更佳的市场形象和更强的定价优势,顾客也更具忠诚度,愿意为新产品或新服务支付高溢价。最后,企业通过技术创新改变原有的生产工艺,减少原材料的投入、降低成本、提高劳动生产率,最终提高企业绩效。ROMER[13]以美国1000家大型制造企业为样本,运用Cobb-Douglas生产函数研究了研发支出与生产力之间的关系,得出研发支出能有效地提高企业的生产力及绩效。罗婷等[14]认为,R&D投入整体上与公司未来年度利润存在正相关关系。赵晖[15]认为,R&D资金投入强度、研发人员投入强度与企业绩效呈现显著的正相关关系。综上,提出如下假设:假设1技术创新对企业盈利有显著的正影响。
2商业模式设计对技术创新获利的促进作用
CHESBROUGH等[6]以施乐技术分立公司为例,阐述了商业模式在创新获利中扮演的调节功能,认为有些新技术的失败并不是由于技术不够先进,而是没有形成相匹配的商业模式;相反,适宜的商业模式设计对技术创新获利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KAUFFMAN等[16]认为,扮演个人和企业间互动平台的角色、促进在线交易并将广告作为主要收入来源的互联网公司更易生存,商业模式设计是企业维持市场竞争地位的保证。对于技术型企业而言,一个好的商业模式能够使新技术找到最佳的应用和顾客群体,开发出最具吸引力的价值主张,并且能够使企业与利益相关者实现协同,创造出更大的顾客价值,同时能够提高企业相对于利益相关者之间的议价能力,进而提高企业在共同创造出来的新价值中获利的能力。AMIT等[17]认为,电子商务往往通过企业跨边界与顾客、供应商和合作伙伴的新交易结构及治理来实现价值创造,并提出新颖、效率、互补和锁定是商业模式的四大统驭性主题。ZOTT等[18]认为,商业模式设计越富有效率、越新颖,核心企业获得的市场价值越大,但增加互补性并不能促使核心企业的市场价值增加。ZOTT等[19]认为,商业模式与产品市场战略都会对企业绩效产生影响,但是作用机制不同,商业模式与产品市场战略之间的匹配能够显著提升企业绩效。综合而言,本研究提出一个核心观点,即商业模式的确在企业通过技术创新来创造价值进而获利的过程中扮演着重要的调节功能,但是不同的商业模式会发挥不同性质或程度的影响;且进一步考虑到不同企业使用商业模式的差异性,借鉴ZOTT等[18]的实证研究方法对商业模式的性质进行区分,将新颖导向和效率导向作为商业模式差异的2个重要维度,以研究不同商业模式对技术创新与企业绩效间关系产生的不同调节作用。新颖导向的商业模式就是采用新的方式开展经济交易,如服务新的顾客群体,提供新的价值、产品、服务或解决方案,或给利益相关者的激励形式是全新的,从而带来企业与利益相关者之间全新的合作关系。新颖性商业模式创建出一个新的市场,如eBay和阿里巴巴;或者重塑现有的市场,如Dell公司。新颖性商业模式带给顾客新的价值,对顾客而言具有较强的吸引力,从而将顾客锁定。另外,商业模式新颖程度越高,对于利益相关者和合作伙伴而言,因为不存在其他可供选择的企业进行合作,从而使得采取新颖导向企业的议价能力提高。ZOTT等[19]认为,新颖导向的商业模式设计对差异化产品战略、低成本战略以及市场进入领先战略与企业绩效之间的关系都存在着正向调节作用,如苹果公司便是新颖性商业模式最为成功的例子。可见,企业对技术创新的商业模式设计注重新颖性,不仅使企业在顾客竞争中拥有相对的差异化优势,且在其内外部价值活动网络的重构中也会发挥重要影响,从而提高企业总体的运营效率,带来提高技术创新获利的可能性。相反,缺乏新颖性的商业模式,可能会导致顾客满意度下降和客户流失,合作伙伴关系不稳定,难以从技术创新中获利。基于上述讨论,提出假设:假设2a商业模式的新颖性正向调节技术创新与企业盈利之间的关系。效率导向的商业模式强调提高交易效率,通过设计各种各样的交易机制来降低交易过程的成本,使企业和利益相关者之间的物流、资金流和信息流成本全面得以降低。当然,成本的下降可以直接转换为盈利的增加,如印度软件外包产业的快速发展和创造出来的巨大财富正是效率导向商业模式发挥作用的体现。企业与利益相关者间也可以通过互相提供市场供求和内部运作的信息,以及加快信息的流动来降低信息不对称性,还可以设计对客户来说交易更简捷、执行效率更快的交易内容,如功能简化的产品、在线自动化处理的升级服务等;相反,缺乏效率的商业模式会导致各方面成本的上升,也会出现运营上的低效率,导致顾客满意度下降和客户流失,使得企业加大从技术创新中获利的难度。基于此,提出如下假设:假设2b商业模式的效率性正向调节技术创新与企业绩效之间的关系。新颖导向和效率导向的商业模式并不完全是相互排斥的,也可以相互共存、相互补充,共同促进技术型企业从技术创新中获利。如互联网餐馆uWink是将商业模式的新颖性与效率性完美结合的典范[18]。综合而言,商业模式的新颖程度越高,越能使本企业与其他竞争企业形成鲜明的对比,这就为顾客和合作伙伴建立起较高的转换成本,从而获得更好的市场地位,也就意味着给企业后续提高运作效率赢得了更多的时间,全面降低成本以获取更大的价值。另外,兼顾新颖性和效率性的商业模式在锁定对全新价值体验感兴趣顾客的同时,不断谋求降低成本,最终能够吸引更广泛的顾客群(他们对产品与服务的性价比或价格更为重视),由此拓宽了新技术收入来源,提高了盈利上限。基于此,提出假设:假设2c商业模式的新颖性和效率性对技术创新与企业绩效之间关系的影响是相互促进的。综上,本研究的理论分析框架构建见图1
3研究设计
3.1样本选取和数据信息来源
本研究所选取的调研对象主要是2009年10月30日~2011年12月30日在深圳证券交易所上市的研发投入占主营业务收入比例大于5%的116家创业板公司,原因在于以下2点:①这些企业的创办与发展都是基于实实在在的科技成果的研发及其商业化。近些年,研发投入一直较高,技术创新方面成绩较为突出,对从技术创新中获利的要求普遍较高。由此可见,这是研究中国科技型企业技术创新获利较为优质、较为典型的群体。②这些企业近年内努力争取到资本市场中的上市融资,对自身的经营活动及与利益相关者之间的交易结构都能有意识地进行设计和规范化,商业模式基本成型并稳定,且这些上市公司的相关信息较为公开、透明,便于收集数据测项和研究商业模式的总体特征及其他变量。本研究的数据主要是通过对样本企业的高层管理人员的问卷调查来获取。问卷发放的方式包括对本地样本企业的实地调研中的问卷填写和收集,电话访谈填写问卷。在问卷的收集过程中,一方面确保问卷调查的对象是样本企业的高层管理团队的成员,因为他们对企业的技术创新、经营过程中所采用的商业模式、企业最近3年的绩效非常了解;另一方面,将回收的问卷、样本企业公开的关于企业经营情况的说明或报告综合起来,与创新管理领域的专家学者集体讨论,对问卷的结果进行部分调整和修正。通过上述工作,本研究得以保证获得高质量的原始调查数据。问卷调查历时2个月左右,剔除无法联系到的相关人员、信息填写不全等原因造成的无效问卷,本研究共回收有效问卷108份,回收率达到93%。
3.2变量说明与测量
为了深层次地分析商业模式对技术创新获利的调节效应,本研究以技术创新为自变量,企业盈利绩效为因变量,商业模式为调节变量,运用SPSS软件进行多元回归分析。(1)自变量本研究采用企业的研发投入、取得的专利数、资格认证证书,以及拥有前所未有的科学发现、原理性主导技术作为技术创新的测量。(2)因变量本研究的主题是创新获利问题,盈利性指标能够很好地体现企业的获利情况,于是选取调研企业2010年和2011年每股净资产收益率的均值作为企业绩效的度量指标。(3)调节变量本研究以新颖导向和效率导向作为商业模式的主题背景,分别通过3个测项,运用Likert-5级量表对108个被调研公司商业模式的新颖导向程度和效率导向程度进行打分:①商业模式的新颖导向程度测量。通过企业商业模式是否提供了新的产品、服务、信息以及与利益相关者之间的连接方式;给利益相关者的激励形式是否是全新的,从而带来利益相关者之间全新的合作关系;与现有同行企业的商业模式相比是否带给顾客全新的价值,来测量商业模式新颖导向程度。②商业模式的效率导向程度测量。通过企业商业模式是否使本公司在利益相关者之间互相提供信息以降低信息的不对称性;是否使本公司与利益相关者之间的各种成本得以降低;从客户角度来看,是否本公司与其他企业之间的交易变得更为便捷、执行效率更高,来测量企业商业模式效率导向的程度。(4)控制变量根据以往研究,企业规模、行业属性是影响企业绩效的重要因素,因此本研究将其作为控制变量。其中,采用员工人数的自然对数测量企业规模。
3.3实证检验与结果分析
3.3.1信度与效度分析在通常情况下,Cronbach’sα在0.6以上被认为可信度较高,在0.3以下被认为可信度较低。本研究中各因子的Cronbach’sα分别为0.863、0.670、0.637,表明本研究的量表具有内部一致性,可信度较高,从而支持了信度检验。关于效度检验,测量指标在各因子上的载荷都较大,KMO值在0.6以上,且Bartlett’s检验显著。综合而言,量表的效度和信度较好(见表1.
3.3.2描述性统计及相关分析表2提供了研究变量的均值、标准差以及相关系数,可以看出,技术创新、商业模式的新颖导向、效率导向和企业绩效都存在显著的相关关系。
3.3.3假设检验与分析表3显示了技术创新、新颖导向、效率导向和企业绩效之间关系的层次分析结果:①模型1是控制变量对因变量企业绩效的回归;②模型2是在控制变量的基础上增加了自变量技术创新对企业绩效的影响的主效应模型;③模型3、模型4分别考察了新颖导向和效率导向的独立调节作用;④模型5同时考虑新颖导向和效率导向的商业模式对技术创新和企业绩效间关系的调节作用。模型2的结果表明,在控制变量的基础上加进自变量技术创新后,回归模型的解释力(模型2相对于模型1)显著提高(ΔR2=0.849,p<0.01),这说明技术创新和企业绩效存在显著正相关关系(β=0.927,p<0.01),从而支持了假设1。对于科技型企业而言,加大技术创新投入,不断推出新产品、新服务,对运作流程进行改造升级,能够显著地提高企业绩效。由于企业绩效的提高能够反哺技术创新投入,从而进一步提高企业绩效,企业因此得以进入创新驱动的良性循环,促进其可持续发展。模型3的结果表明,在主效应模型2的基础上,增加商业模式新颖导向和技术创新的交互项,模型的解释力也得到提高(ΔR2=0.017,p<0.05),商业模式新颖导向显著正向调节技术创新和企业绩效间关系(β=0.712,p<0.05),从而支持了假设2a。这说明对于科技型企业而言,新颖性商业模式有助于企业更充分地挖掘新技术潜在的经济价值。企业创新投资与管理不仅要关注科技研发,也要注重商业模式创新。企业可以通过设计和执行新颖性的商业模式与科技创新相匹配,从而更好地获得竞争优势。新颖性的商业模式能够为顾客创造更大的价值体验,也能帮助企业获得更强的市场议价地位,因此,除了雄厚的技术创新能力之外,新颖性的商业模式是科技型企业竞争优势的重要新来源。模型4的结果表明,将商业模式的效率导向与技术创新的乘积项放入回归方程,发现模型的解释力并没有得到提高,效率导向的商业模式对于技术创新与企业绩效间关系的正向调节作用没能通过显著性检验,假设2b没有得到支持。其中的原因在于:科技型企业的产品多属资本和知识密集型,边际生产成本小,具有边际收益递增的特点,而且产品一旦被顾客使用,创造出来的效用远远高于生产成本,因此,强调通过技术创新为顾客创造全新的价值体验是企业创造和获取价值的首选途径,在这样的情况下,企业致力于提高运营效率对顾客价值的创造和提升的作用就会大大降低。模型5的结果表明,同时考虑新颖和效率的商业模式对技术创新获利的正向调节作用没有通过显著性检验,假设2c没有得到支持。这也说明在商业模式设计与创新中同样存在“夹在其中”的战略困境。这可能存在2个原因:①新颖性和效率性商业模式在价值逻辑上存在根本性的差异,当2种逻辑在一家企业中并行运作时会产生许多冲突,难以取得协同。②任何一家企业的资源都是有限的,同时关注两方面会导致资源配置分散,出现“失焦”,结果在任何一方都没有做到最优状态。由此,对于技术创业企业而言,在新技术的商业化进程中,采用同时考虑新颖性和效率性的商业模式无益于增强技术创新的市场吸引力,却不利于充分挖掘新技术的潜在经济价值,因为这会损害商业模式功能的发挥。最佳的做法是打破“妥协和平衡”的指导思想,选择独具特色的商业模式并且一直坚持下去,做到极致。
4结语
立足国内外纺织行业现状和形势,与会嘉宾分别从产品开发的角度,阐述了产品创新与时代背景、企业文化创造力等因素关联造就的总体趋势走向;以全球市场变动作为切入点,通过分析石狮纺织服装产业的优势、现状和未来走势,对如何构建石狮市场竞争优势提供了可参考方案;综观金融危机下的石狮纺织服装产业,提出建立集群发展模式、提升集群创新竞争力的新见解;从发达国家的产业研究及发展趋势、国家产业政策、品牌建设及市场推广等方面为石狮纺织服装业发展献计献策,共谋发展之路。
宏观趋势篇
关注价格转变为关注价值
一直以来,国产面料企业都会有这样的疑问:为什么众多的出口服装和国内服装品牌总是需要从国外大量进口面料?其中重要的原因就是以前人们谈论较多的往往是价格层面的竞争。而忽略了价值的创造。国产面料的技术含量、流行时尚度等等都跟国外有一定差距。一般来说,产品的差异性越小,市场爆发“价格战”的几率就越高。而在各个企业积极走差异化道路的今天,关注产品价值才是竞争制胜的硬道理。
重视产品转变为重视消费者
消费者的购买习惯瞬息万变,进而决定了时装行业日新月异的变化。发现客户的需求,开发出一种产品来满足这种需求,并且能够以合理的成本制造和营销是新产品开发成功的基本模式。研究消费者需求是产品开发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论坛嘉宾对此一致强调。台湾纺拓会产经信息处项目经理陈进来说:“过去的消费者会习惯只购买某个等级的服饰,而现代的消费者会习惯购买多种不同等级的服饰来混搭。随着社会的发展以及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在社会文化以及消费情感方面的需求变得越来越重要。”因此生产将会更加关注特定产品、特定消费者和特定市场;不论是面料开发企业还是服装生产企业,都要真正认识到下游消费者的需求才是真正的最终需求,目标市场的需求才是真正的效益,关注培育自身的价值才是赢得竞争的关键。
追求技术创新转变为追求商业模式创新
商业模式的创新越来越被重视,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在追求“技术创新”还未散热之时,又有了更值得追求的“商业模式创新”。国家纺织产品开发中心主任李斌红介绍说:“技术比较容易趋同和被模仿,产品可以形成差异,产品与业务模式形成差异是企业的竞争力所在。”国际环境的变化,使得纺织原料成本上扬,但大部分终端产品(例如成衣、鞋子)售价却因为供过于求,造成价格不升反降,供货商获利愈来愈低的情况下,以品牌营销创造终端产品的价值,除生产技术必须创新外,经营模式也必须全面创新,从产品开发到设计管理,最后在顾客关系经营及品牌与流通等各方面都应该用创新模式来改善成本,在激烈竞争获利压缩的夹缝中发展更大的获利空间。
以财务为目标导向转变为以速度为目标导向
自从ZARA,H&M等一系列代表快时尚的服装营销模式兴起,也决定了面料企业要有较快的反应速度。对于石狮这样产业链完整的地区来说,从原料到纱线到织物及染整,整个供应链的整合就会提升快速反应速度。在这个群体中,每一家企业经过产品开发与质量管理等方面严格的专业培训,都具有通过快速反应与客户共同实现以速度为目标导向的市场竞争意识,具有流行的共同认知,注重产品的品质和可持续发展,这样的优质合作带来的速度是不言而喻的。
个例石狮篇
现在石狮面料企业面临这样的现状:纺织服装产业链完整,整体实力和优势比较明显,纺织产业集中度较高,但是集群的企业之间市场细分和差异性不强,同质竞争比较严重,缺乏社会化分工与协作,此外人才队伍建设是企业发展的瓶颈,同时信息化建设重视力度不够。在石狮,很多服装企业的品牌优势比较突出,而面料企业品牌意识相对较弱。针对上述情况,参与高峰论坛的嘉宾学者从不同方面提出了石狮纺织服装业未来的发展之路。
产业集群跨区域配置整合
石狮纺织产业集群层次还比较低,仍属于“扎堆型”集聚,集群内企业间更倾向于“散兵游勇”式的孤军奋战,导致价格战。上海纺织(集团)有限公司教授级高级工程师陈邦伟认为,形成产业集聚区内企业互为依托的产业链,有利于降低中小企业经营成本,将成为产业集群发展的一个方向。企业产品系列化和多元化的发展趋势,仅仅局限于同一集群内不同企业间合作的模式已不能够适应产业发展的要求,各专业产业集聚地之间和企业之间需要全新、深化的合作模式,比如在晋江市内部,已经形成了各专业镇与镇之间的专业化分工和配套,其中,纺织面料织造行业主要集中在青阳、龙湖、英林、金井、东石等地周边地区;漂染印花行业主要集中在晋江凤竹工业园和晋江晋南工业区;服装产业行业主要集中在晋江市大部分乡镇物流配送体系方面。上游产品需求方面,用棉主要购自山东、河北和新疆等地;企业加工所需面料可以从石狮市场取得,但高档面料需要从外地市场采购销售方面,晋江纺织企业在全国、广东等地设有销售网点,产品大量销往北京、江苏、浙江、四川和广西等省份。
用企业责任打造品牌
全球能源及气候问题引出的“低碳经济”自哥本哈根会议之后关注度又连续上扬,在国家提倡节能减排的大环境下,中国纺织行业在控制印染污水排放,降低用电、用水等能耗方面作出了积极的努力,很多企业通过投入资金,改造设备和创新技术工艺等举措,为减少排放和污染作出可贵的探索。对于一些面料企业来说,环保生态型面料的开发无疑符合时展的需求,会在消费者心中留下“负责任”的印象,从而增加品牌的美誉度。
这两天一则新闻,雅虎宣布,将于5月24日关闭2007年初收购的MyBlogLog服务。而另外一则跟雅虎相关的新闻也了,雅虎视频网站拟3月15日删除所有用户上传的内容。另外,当初以收购Myspace进军Web 2.0的新闻集团也一直在寻找买主。曾几何时,一度红遍全球、来势汹汹的UGC(User Generate Content),如今却变成许多网络公司的烫手山芋。
无论是博客还是播客,在几年前开始的Web 2.0的浪潮中,都成为全球瞩目的新网络平台模式,吸引许多创业公司及重量级网络公司竞相投入,其盛况就如同目前的团购网站一般,说是千博大战或千播大战也不为过。最大的差异是引起全球团购网站热潮的创始者Groupon,不仅创下互联网产业有史以来的记录,公司销售额从零到五亿美元只用了18个月,创立七个月就实现盈利,而且被《福布斯》杂志的封面文章称之为“史上增长最快的公司”。而当初引领博客风潮的博客网站如今却黯然无光(事实上,我也不记得是哪一个)。当初引领播客风潮的Youtube,仍然处于亏损状态,将获利希望放在不断加强的长视频上的广告上。
UGC这个一度对互联网业界奉为圭臬,认为其将改变网络媒体生态的网络内容出版形态,曾一度成为凭着由用户创造及分享内容而快速增长用户数量并且在极低的成本下快速且大量的创造网站上的内容数量的网络平台模式。如今却一方面受到版权的困扰,一方面也一直无法发掘出真正通过用户与用户创造内容来转换成为具规模的商业模式,而逐渐由当年如日中天的明星成为过气。唯一获利者,大概只有早期从创业时因募资或出售股份而得利的创始人或是天使投资人吧!当然,还有一部分就是藉此成名的博客跟播客,得到的个人利益。
打从UGC风潮席卷全球开始,我就一直在苦思,博客跟播客上能否创造出具备规模化能力并且可以帮助企业获利的商业模式。可惜的是,到现在我还没有想出来。而到目前为止,全世界好像也没人能找到答案。归其原因,我认为有以下几点:
UGC是极端碎片化的独立媒体聚合体
博客的形态基本上可以定义为以个人博客为个体的媒体聚合平台,而播客更是可以定义为以影片为个体的媒体聚合平台。虽然平台通过UGC能够聚合庞大的用户与流量,但却形成非常碎片且分散的自媒体形式,与目前常见的网络媒体广告操作模式有着极大的差异,也给熟悉传统广告采购的广告客户或广告公司造成一定的困难。
UGC过分强调非硬广模式的营销手段
一直以来,UGC都在强调与其他网络媒体的差异性,从而凸显其独特性。因此,衍生出许多新创的UGC营销模式,而几乎很多现行的UGC,都需要大量的订制化,无法像传统的Banner广告或者搜索引擎的关键词广告的模式可以大量复制。这些UGC平台创造了庞大的流量,但却无法单纯依靠流量来创造收入。
在过去十几年,中国互联网从业人员已经通过N多案例证明了一个事情,国内任何一个互联网细分领域,中国公司永远是NO.1,但是,放眼全球互联网,主导权还是在美国。而在移动互联网这个链条上,中国真正具备“中国制造”的巨大机会。中国拥有全球最大的移动通信网络,拥有全球最大的手机用户群体,拥有全球最大的移动互联网人口,在移动通讯上,产业的各个环节中国都位于制高点,全球的终端是中国制造,华为、中兴的崛起也不断证明这样的趋势将会越来越明显。
相比美国和欧洲,中国移动互联网的服务和相关数据业务都是领先的。在近日举行的“2009中国互联网大会”上,UC(优视科技)CEO俞永福表示,中国移动互联网在很多方面领先国外同行,有机会主导全球移动互联网话语权,同时UC有信心通过三到五年的时间成为移动互联网领域的中国先锋企业,成为全球性的领导级企业,在全球移动互联网创造“Made in China”的历史。
市场差异性是机会
PC互联网是一个全球化的市场,而移动互联网是一个区域化的市场。全球化和区域化最重要的特征就是标准化。比如在美国买了一台计算机,装着日文系统,在欧洲某个城市的酒店或办公室插上网线,该去的网站、该有的应用都没问题。PC互联网至今是一个高度标准化的产业,硬件是x86的架构,操作系统Windows占了90%,网络连接使用TCP/IP的技术,页面使用HTML技术。但移动互联网不是,在美国、中国、日本这三个重要市场,前五名的终端全都不一样,在美国,黑莓、iPhone占据市场,在日本,夏普、NEC、松下三分天下。在中国,唱主角的则是诺基亚。而与此同时,诺基亚在美国却只有7%的份额。由此可见,在这三个市场,从运营商到终端,从终端到网络协议,都是完全不同的。美国人不知道什么是WAP,因此iPhone、Android手机都不能够浏览WAP网站。移动互联网的区域化和互联网的全球化成为了这两个市场间最大的差异。
PC和手机在特性上也存在巨大的差异。比如手机屏幕再大不会大过3.5英寸,PC的屏幕再小不会小于12.1英寸,同时手机拥有PC所不具备的特性,手机有眼睛(摄影摄像系统)、有耳朵(麦克风)、有嘴巴(扬声器),以及它的可移动性、完全私有性、位置特性都决定了手机作为一种新的网络终端,与PC有着本质的不同。
而这些差异,造成移动互联网业务与PC互联网业务将走上不同的道路。“在PC终端上,用户输入可能用键盘和鼠标。但是如果用手机上网,用户需要按键输入10个网址,他们一定会抓狂。”俞永福告诉记者:“因此一般情况下用户会选择点击书签、导航等应用。再加上产业链环境不同,在这两个市场推进的时候,策略也会有较大的差异,这种差异性给中国的移动互联网企业带来了巨大的市场机会。”俞永福认为,中国移动互联网已经有一些具有中国特色的企业,他们并没有在走美国和日本的老路,而是在走自己的中国特色的商业模式道路。
打好免费这张牌
全球的IT产业经历了三代:第一代是由IBM建立的硬件王朝,被微软颠覆,软件颠覆了硬件;第二代是微软建立的软件王朝,被Google颠覆。Google对微软的颠覆其实代表着软件技术公司产业模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Google使用软件服务化的商业模式,打败了微软这个传统的软件巨鳄。XP、Office、Windows7,微软将所有东西放在光盘里面去卖的模式,被Google通过软件服务化的商业模式颠覆了。而且由于免费提供用户使用,微软解决不了的盗版问题被解决了,借着由服务而来的收入,Google建立起了第三代王朝。
今天每个人都在用搜索,促使Google成为全球第一大互联网公司。这样一个商业模式的巨变,对于所有的软件公司都有着巨大的启发,未来的软件公司如果想要在这一王朝中获得发展,那么便要遵循这一规则。从今天的互联网产业发展来看,互联网产品从播放器、视频、输入法到现在的杀毒软件,原来需要买版权的东西今天都免费了。这就是互联网软件的第三个时代――免费软件使用时代。
俞永福告诉记者:“正是由于UC深刻洞察到软件服务化给自己带来的影响,因此从2004年UC创立到现在,从没有想过把软件放在光盘里卖给用户,在商业模式的实践方面UC坚决走软件服务化的道路,通过免费的产品加载增值服务。”他表示:“UC在解决用户需求的时候,会加载客户的一些服务,比如说广告服务,但是一定是以很好地满足了用户作为前提,客户和用户不是并列的关系,UC是在很好地满足了用户的前提之下,在不伤害用户体验的情况下在用户端加载客户业务,客户的行销要服从于用户的体验。”
《免费:未来的商业模式》作者克里斯・安德森认为,新型的“免费”并不是一种左口袋出、右口袋进的营销策略,而是一种把货物和服务的成本压低到零的新型卓越能力。显然,在上世纪“免费”是一种强有力的推销手段,而在21世纪,它已经成为一种全新的经济模式。
强化专注和创新
移动互联网是一个跨界的产业:软件、互联网、移动通信。从事移动互联网的企业需要具备多个领域的基因:软件产业的发展趋势,软件公司的管理,软件技术、研发能力、创新等方方面面,都要具有丰富的经验;对于整个互联网的演进、互联网的运营需要有深入的理解;对于移动通信的经验,特别是对于移动互联网的用户特性和需求更加要有深入的认识。
有很多中国的年轻企业,往往还来不及成长便消亡了,在这其中最常见的错误,便是过于乐观地估计了情况,过高地估计了自己的能力和资源,进入了过多的领域。俞永福认为,创业公司最重要的是做好减法,做到专注,对任何诱惑都能做到说“NO”,只做好一件事情,只有专注才能专业。
“回顾十多年的互联网发展,其实有一条总结的规律,对于互联网公司,最重要的就是产品,也就是那个‘1’。这个‘1’的后面可能有很多零,这个零可能代表市场做得好不好、管理做得好不好,但是如果‘1’没有立足的话,所有的东西都等于零。因为互联网很难树立一个围墙,圈定用户只用你的产品。用户一定会安装好几个手机浏览器,而最终决定使用的,一定是他最喜欢的那个产品。”俞永福说。
专注能让企业在产品和技术方面持续创新,能够保证企业在产品和技术上的领先。专注背后是企业性格的塑造。创业公司在检讨青春期问题之后,另外一个问题就是塑造企业的性格,企业就像一个人,不在那个年龄段把企业的性格塑造好,等到30岁的时候再塑造企业的性格已经没有机会了。“要保证一个公司持续有创新力,要相对创造平等的环境,要有相对比较简单的文化,大家敢说实话和真话,这些保证了UC公司有充足的原发创造力,这个创造力不光是技术上的创造力、产品上的创造力、市场上的创造力,还包括企业管理的创造力、文化的创造力具有了这样的创造力,UC就能够成为一个始终领先的公司。”俞永福谈及UC的未来时,充满信心。
关键词:社群经济;商业模式;数据挖掘;线上线下一体化
互联网打破了传统的商业模式,催生了粉丝经济等新的商业模式,移动互联网进一步打破了时空限制,用户可以使用各种终端随时随地连接上网,自媒体发展迅速,网络公民的个人参与感增强,催生了社群经济。社群经济具有精准营销的特点,通过数据挖掘寻找潜在目标客户群体,降低营销成本。创造性地将用户分为付费用户和免费用户两类,利用付费用户获得收入,利用免费用户增加流量,并吸引第三方企业进行战略合作,颠覆传统的“谁消费、谁支付”模式。在社群经济背景下,互联网企业对于社群具有高度依赖性,因此主要通过线上线下活动相结合的方式提高社群中用户黏度。
一、社群经济
社群并不是一个新的概念,但是伴随着移动互联网经济的发展,社会单位因具有相同的价值观、兴趣爱好等而被聚集起来,依托线上线下关系进行互动,这赋予了社群新的时代内涵。不同于传统的商业模式,社群经济可以借助数据挖掘技术,精确度地找到目标客户,以顾客的需求为导向,提供具有较高附加值的无形服务。社群经济对于社群的依赖度很高,企业往往具有特定的客户群体,并针对顾客的爱好、需求提高个性化、差异化的服务。
二、社群经济商业模式特征
1.营销手段-大数据和社群经济
主打社群营销的企业进行营销的第一步是利用各种推广手段,吸引潜在客户,增加客户量。除了借助传统的市场调研、电话访谈的方法,这类企业可以对不同平台的数据进行分析,针对合适的人群发送EDM。通过对用户的访问记录和访问特征进行聚类分析,了解目标客户群体的共同需求,预测顾客未来的购买行为。根据顾客的需求进行产品的设计、生产和制造,再根据顾客的反馈进行产品的优化,这也是与传统的以产定销的营销方式的最大的不同。
但是数据挖掘只是了解用户需求的手段,在社群经济背景下,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是提供用户所需要的产品或服务,只有这样才能提高潜在顾客转化率和用户黏度,在维系老用户的同时,实现口碑传播。以互联网移动健身企业为例,针对目前国内健身房营业时间较短、分布不合理、且收费标准不一的现状,以中青年白领和大学生为目标客户群体,推出移动健身手机应用,提供免费的健身视频,让用户足不出户就可享受到健身教练的指导。为了进一步提高顾客黏度,打造健身社区,用户可以在健身软件上分享自己的健身心得,交流健身经验,结识志同道合的朋友。为了给顾客更好的客户体验,主打社群营销的企业会不断改进网站的设计,提高被访问的几率。具体的操作有简化页面排版、缩短网页打开所需时间等。
2.“免费+付费”相结合的定价策略
社群经济的定价策略是“免费产品和服务+付费产品和服务”。用户也就自然被分成了免费用户和付费用户两类。提供给付费用户的产品和服务的种类和范围更广,且以提供差异化的服务为主。如互联网视频网络公司可以向付费用户提供院线新片提前看、观看全程免广告、使用高速通道播放提高流畅度等服务,这是因为付费用户和免费用户的需求价格弹性具有差异性,通过为付费用户提供差异化的服务获得收入。腾讯的QQ系统为用户提供了一个免费的移动社交平台,其主营收入主要源于增值服务产品,如QQ秀、腾讯会员等。
社群经济商业模式的一大创新点就是引入第三方战略合作伙伴。虽然从免费用户处不能获得直接收益,但是为用户提供免费服务有利于增加流量,吸引第三方企业的投资。这种模式也被称为“双边市场模式”。淘宝在成立之初通过免费的手段吸引了大量注册用户和商户,取得了较大的市场占有量,但是其盈利情况并不乐观。后来淘宝探索出一条与第三方战略合作伙伴-广告商进行合作的盈利模式,颠覆了传统的商业模式。但是这种商业模式本身存在缺陷。这是由社群经济对于社群依赖度大的特点所决定的。在企业的目标客户群体中,免费用户的比重远高于付费用户的比重,第三方企业加入平台的收益主要取决于平台已有的免费用户数和潜在的免费用户数,但是随着广告植入的增加,免费用户群体的利益受到损害,他们会选择放弃该产品。
3.线下线下一体化
在社群经济时代,互联网企业之间的竞争更加激烈。一方面,技术的进步使得产品更新换代的速度加快,企业必须有强大的研发能力作支撑,才有可能始终保持领先地位。另一方面,社群本身具有动态变化性,主打社群营销的互联网企业多提供无形的服务,它们所面临的共同问题是用户忠诚度低,一旦出现更加便利的产品或服务,消费者往往会转向新的提供商。
互联网企业可以通过线上线下一体化的方式规避顾客流失。线上线下一体化的一种模式是在线上生产顾客订单,线下交付商品或服务,这种方式有助于缩短交付时间,优化顾客体验。还有一种常见模式是线上活动和线下活动相结合,顾客在线上了解活动,线下进行参与,在增强用户体验视感的同时,有助于提高用户活跃度,增加顾客粘性。
4.跨界经营
在社群经济中,社群成为企业可以利用的社会资本。社群中的成员具有共同的价值观、爱好和情感认同。社群成员与互联网企业之间所形成的情感纽带具有非消耗性特征。与传统工业经济商业模式不同,在社群经济下企业可以通过与消费者间的互动,了解消费者的需求,提供不同类型的产品和服务。随着用户使用时间的增长和使用次数的增加,用户对于服务提供商的稳定性偏好形成。互联网企业可以利用社群这一社会资本扩大企业经营规模,实现多样化经营。比如视频网络公司乐视进军电视市场、阿里巴巴涉足金融领域、百度打造旅游经济社区服务平台等。
三、总结
移动互联网背景下的商业模式概括起来可以分为三步。首先通过数据挖掘寻找潜在顾客群体,了解顾客需求,以优质内容和差异化服务迅速吸引用户,扩大用户规模,增加流量。然后通过线上线下联动的方式加强已有会员间的凝聚力,形成社群。由于社群中的成员在兴趣爱好、价值观等方面存在共性,互联网企业针对社群中成员的需求销售具有“社群文化”特色的商品,提供具有“社群文化”特色的服务,完成内容变现。不难发现,移动互联网背景下的社群经济逐渐形成了以情感为纽带的盈利模式,通过与顾客进行线上线下互动,提供差异化、个性化的产品和服务,优化顾客体验,提高用户黏性。这种情感纽带的非消耗性使得互联网企业可以利用已有社会资本-社群扩展企业边界,实现跨界经营。
社群资源可以成为移动互联网时代互联网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但是获取这种资源并非易事,互联网企业需要有打造具有挑选资源和聚合资源的的社群平台,利用社群平台促进社群发展,加强社群成员间的凝聚力。另一方面,社群动态变化性的特征决定了互联网企业所需解决的最大问题是规避用户流失。借助线上线下一体化,提高社群成员的参与度和组织认同感,实现企业与用户的共赢。
参考文献:
[1]李勇.社群和社群经济[J].浙江社会科学,2016,02:56-58.
[2]王琴.基于价值网络重构的企业商业模式创新[J].中国工业经济,2011,01:79-88.
[3]赵振.“互联网+”跨界经营:创造性破坏视角[J].中国工业经济,2015,10:146-160.
[4]曾繁旭,王宇琦.移动互联网时代内容创业的盈利模式[J].新闻记者,2016,04:20-26.
[关键词]凑戏 中国影视业 现状 前景
当前国际电影市场是处在一个以商业票房为目的,逐渐由商业美学代替文艺美学,以商业模式制作,带有好莱坞特色,趋向于最广大的国际市场和最大化的观众规模的拼盘式的市场环境下,为迎合观众的需求,大量充斥着暴力、科幻、灾难、恐怖、灵异、性暴力等影片在国际市场的蔓延,似乎对现在的观众来说,只有这些血淋淋的东西才能触及他们神经。观众甚至是媒体或娱乐圈的人也习惯了用所谓的票房成绩来衡量影片质量的优劣。现今国内的电影票房节节攀升,票房纪录的神话被一个个打破,完全用票房来衡量电影的成功和价值的做法是不科学的,真正成功的、有价值的电影,是能够拿出来向世界展示的,经得起岁月的侵蚀,上百上千年后依然不褪色,经历世代的传诵依旧经久不衰的民族财富。
国内的电影市场也逐渐和世界接轨,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中国式大片”。这种中国式大片模式,应该说肇始于2000年李安的《卧虎藏龙》,成型于2002年张艺谋的《英雄》。《卧虎藏龙》经过哥伦比亚公司的妙手回春,在国际电影市场上创造了预期之外的奇迹,之后中国式大片特有模式便悄然建构起来。最早发觉并运用这种模式的就是一向善于与时俱进的张艺谋,《英雄》采用武侠动作,带有东方风情,由国际华人明星和制作人合作的模式,以超过2亿元的内地票房创造了国产电影当时的票房神话,同时刷新了中国电影在国际主流电影市场的票房纪录。
中国式大片借鉴了好莱坞的“高概念”电影模式,作为一种大投入、大制作、大营销、大市场的商业电影模式,从创意产生、拍摄、后期制作,再到发行、放映一系列过程被称作是一个商业项目,而不仅仅是一个电影制作。这种高概念特征经过中国的本土化改造,主要表现为:古装题材,侠义主题,异恋故事,武打桥段,宏大场面,奇观景致,东方特色,加之不同地区或国家具有国际知名度的一线明星加盟,以及国际知名的华人制作者的组合,共同构成了目前这批中国式大片在国际市场的典型性商业美学特色。
1、在题材选择上偏向容易被不同社会环境的观众所理解的、脱离具体历史和现实感的抽象人性人情故事,在表现手法上更多依赖动作、场面、造型和爆发式的怪异情感而不是语言的机智、调侃和对现实的指涉、交互。影片更加迷恋场景空间而忽视故事节奏和人物心理的延续性,这样虽然可能牺牲了人物和人物关系的逼真性和细腻感,但却可以减少不同地区观众理解上的差异性。
2、场面宏大、视听华丽。各种多、大、怪、险的造型和场面,通过极端的展示,让不同文化背景的观众被绚烂、宏大、惊奇、怪异等复杂的情感所刺激。
3、在西化故事中融合东方元素,让西方观众感到东方神秘,在典型东方故事中融入西方元素,让东方观众尝到西方味道。为与好莱坞大片形成市场差异性,必须脱离好莱坞式大片主流叙事,从故事到叙述,甚至美术设计、音乐构成,都要与好莱坞套路形成差异性,故事太常规,在国外市场就会没有差异性,难以被国外市场接受。若差异性太明显,中国影迷的电影经验又可能难以接受这种非好莱坞的叙述方式。
4、演员选择为市场服务。导演选择演员并不是选择最合适的,而是选择最被市场所认可的。在欧美、韩国、日本不同市场被认可的演员,都被设计成为角色进入影片,这些演员被配置在一起,往往南腔北调、风格并不协调,但影片这样做的目的主要不是为了艺术的完整性,而是市场的覆盖力。
光鲜亮丽的中国大片中有值得思考的问题。
1、影片注重场面和特技而轻视剧情和人物特点的刻画。如《英雄》、《无极》等,影片注重明星效应而轻视剧本人物刻画,大家在观影后只记住了哪位明星出演,而真正演员塑造的人物已经在明星效应的光环下被遗忘了,或是根本没被记起过。
2、以明星效应得到票房保障,为明星打造专属角色。某些影视剧以请大腕明星而得到票房保证,角色的台词、服饰、个性特点因明星的特点而改变,甚至角色就是量身定做。
3、以经济利益为中心,艺术价值被商业价值逐渐取代。没有一个制片人是真正的慈善家,拍片就是为了赚钱,拍什么样的片子取决于资本投入多少。正如大家所言,制片人是商人,导演是艺术家,但制片人也是投资人,所以导演拍什么,怎么拍,或多或少受制片人的制约,所以现在的国内电影市场商业气息越来越浓厚。
这让笔者想到“凑戏”一词。它来源于影视剧本创作的术语,原只是一种写作手法,当代被用于影视剧消极的表现手法。凑戏的“凑”可以理解成为生拉硬套、生搬硬拽、随意拼凑。这里的凑戏是有目的的,有为剧本的需要,有为演员的需要,有为剧情的需要,总之都是商业的需要。
凑戏主要体现以下几个方面:
1、凑剧本角色。为剧情需要或演员需要,为达到搞笑、独树一帜或其它目的,导演都要凑角色。如果角色凑得恰当,那么就会达到服务剧本的作用。我国传统的小说叙事,还往往安排某一戏份不算轻的人物,充当插科打诨的“小丑”角色,如《水浒传》中的李逵,《西游记》中的八戒等,这在西方文学中也有呼应,称为“福斯塔夫式的人物”,有助于“造笑”,缓和情节的紧张气氛。影视剧中也颇为常见,如《射雕英雄传》中的老顽童,《天地男儿》中的警员“三条四”等。这种人物一般说话一愣一愣,做事鲁莽,在与周围环境的不协调中营造一种幽默的氛围,令人忍俊不禁。反之,凑不好角色,就让观众觉得生硬和多余。
2、凑市场配置。影片中的故事、场景、人物大多不仅是因为艺术的需要而设置,更多是因为市场需要而配置的。电影按照国际性大制作影片的商业美学模式制作,是被商业智慧所支配和决定的一种艺术智慧,其内在逻辑是受市场所引导的。导演选择演员不一定是最合适,但一定是最被市场所认可的。影片中的场面、人物、动作,包括演员,都是为市场而“被选择”的产物。
3、凑人物情感。影视剧多数都要靠制片人投资,纯粹的历史剧或者纪实影片是没有太多市场的,为迎合市场需要,在翻拍的历史剧中就大量加入爱情元素,所以在剧情中难免会出现凑感情的成分,如果不掌握好度,就会降低影片本身所要表达的效果。专家评价《唐山大地震》影片总体拍得不错,但是有些凑感情的成分在,在某种程度上没有给观影人真正从纪实片中冷静下来深入思考的空间,带有好莱坞大片的色彩。
4、凑剧本情节。这多体现在家庭情景剧和偶像剧中,原来家庭剧都是先有完整优秀的剧本,再有优秀的制作团队完成拍
摄,如《辘轳女人和井》、《渴望》、《上海一家人》等,但现在的连续剧借用港式和韩式的拍摄手法,写一集拍一集,有凑剧本情节之嫌,在剧本完整性上,突出主线深化主题上有所欠缺。
5、凑演员台词。拼凑台词其目的一方面是煽情、搞笑剧情,更多的是为赞助商做广告。
6、凑剧本集数。此现象在台湾偶像剧和韩剧中体现得尤为明显,导演不管观众是不是看得晕眩,明明早可以结束的故事,生拉硬拽,生拼硬凑,韩剧《看了又看》拍了一百多集还要拍续集,台湾剧《别亦难》也是上百集,真是让观众看了一代又一代。其实很多经典的连续剧集数都不长,如《潜伏》、《亮剑》等。
当中国式大片走到瓶颈时,一些导演能够利用更小的投资,实现多样化探索,为未来新的大片模式提供实践的可行性。
以冯小刚的《甲方乙方》和张艺谋的《三枪》为例,同是所谓的喜剧片,最后达到的效果不同。《甲方乙方》当年是票房冠军,但是和《三枪》票房比还略逊;同样娱乐观众,前者是真正让人在不张扬的抖笑料的过程中轻松开怀,娱乐过后还回味无穷,但后者把娱乐趋于表层化,观影后没有留下让人深入思考的内容。在资金投入方面,《三枪》成本远高于《甲方乙方》,冯小刚的电影大都是小成本,在演员服饰、场景布置、外景拍摄、特效、以及明星阵容方面也都不如《三枪》惊艳,但在观众心中留下印象深刻,随后的《大腕》《不见不散》《手机》等影片也延续了冯式风格,同样在观众心中留下深刻印象。
张艺谋的电影艺术美感浓厚,属于猎奇式电影,符合好莱坞大片的风格,也属于典型的中国式大片,但中国的观众需要多元化的电影模式,中国人特有的情感含蓄而细腻也决定了注重人物刻画、内心独白、剧情取胜的小成本温情式影视剧倍受欢迎。
参考文献
①尹鸿,《:中国式大片的宿命》》,《电影艺术》,2007
②尹鸿、建英,《冯小刚电影与电影商业美学》,《当代电影》,2006(6)
③尹鸿、萧志伟:《好莱坞的全球化策略与中国电影的发展》,《尹鸿自选集:媒介图景・中国影像》,复旦大学出版社,2005
④梁振华,《“中国式”大片:喧哗与转换》,《理论与创作》,2007(6)
⑤杨君:《笑容:与媒体英雄面对面》中国电影出版社,2000
⑥冯小刚,《我是一个市民导演》,《电影艺术》,2000(2)
关键词:网络团购 网站 发展 策略
随着美国团购网站 Groupon创造的互联网神话,自2009年下半年开始,我国电子商务领域也掀起了一股团购热潮,在国内历经近 3 年的迅猛发展,至今国内网络团购网站数量达到 4000 多家,销售额呈现爆发式增长,从最初的“”到如今的“千团大战”。
一、团购与团购网站的含义
团购(group purchase)即团体购物,是指不同群体的消费者联合起来,增强与商家的谈判能力,以求得最优价格的一种购物方式。根据薄利多销的原理,商家可以给出低于零售价格的团购折扣和单独购买得不到的优质服务。
团购网站为商家提供的是商品的展示平台,帮助商家对商品进行宣传推广,吸引更多消费者的关注和使用体验,为消费者提供的是商品信息,帮助消费者以较低折扣购买到中意的商品,由此达成了一个三赢的模式:消费者拿到满意的折扣,网站抽取到交易差价,商家则收获客流量和后续的营销效果。
二、团购网站存在的问题
1.商品展示较少,同质化严重。现在大多团购网站,对于团购的商品展示仅仅局限于图片和简要的文字说明,用户参团的最大动力还是商品的折扣价,对团购商品本身了解不多,购买商品与用户期望相差太远,打击用户积极性,团购体验严重受挫,不利于网络团购的长远发展。要想在团购大战中提高用户体验,将商品更好地展示给用户是非常重要的。商品雷同,很难建立用户忠诚度。高度同质化的竞争使整个团购行业陷入价格战,网站差异化程度低,“限时团购”很难给用户造成稀缺感和紧迫感,团购早期的用户热情会迅速回落。
2.购买无限制,质与量无法保证。Groupon 模式运营这么成功,部分原因是因为购买时间和人数的限时限量,给用户产生一种紧迫感,增加网站黏性,在较短的时间内聚集一定人数购买同一件商品,Groupon在较短时间里获得了可观的收益。在国内,网站一日上传多个商品,一个商品一放就是多天,购买人数成千上万,这种低门槛式销售直接扭曲了团购的经营模式,除了价格较低之外,与传统电子商务没什么差别,直接转换成传统电子商务的打折促销平台。并且购买量巨大,致使商家很难保质保量,物流也跟不上,用户甚至要等十几天才能拿到商品。
3.网站差异性小,用户黏性不强。参团的用户一般都是被超低折扣优惠所吸引过来的,所以网站用户的黏性并不强,消费者对商品价格比较敏感,虽然团购网站推出的商品都具有超低折扣优惠,吸引了大批的用户,但多数用户只是对优惠商品感兴趣,对团购网站本身并无过多关注,因此用户就很容易“跳槽”到其他团购网站,用户的忠诚度较低。随着网络团购慢慢步入正轨,逐渐形成稳定的运营模式,用户开始对网站具有辨识能力,会选择发展较好和实力较强的知名团购网站。但是,相比 2010 年的团购热潮,现在参团人数大不如前,有的商品在网上放置几天可能还不到一百人购买,随着用户对团购的热情慢慢减退,用户对团购的黏性也在消减。
三、团购网站可持续发展的对策。
1.团购网站针对供应商的发展策略
(1)团购网站通过线下的“扫街”,增强与本地供应商的谈判能力以及开发新城市的能力,不断地积极寻找优质供应商,可以提升向团购用户提供更低价格的能力。
(2)团购网站可以通过给供应商带来更多有效的价值用户来增强其与供应商的谈判能力,对用户消费行为的积累及数据挖掘分析是这类团购网站的重要资源,对用户购买行为和浏览行为进行整合分析可以了解到用户的消费需求以及消费习惯等等,这些沉淀下来的数据可以为网站积累价值用户提供巨大的作用。
2.团购网站自身发展策略
(1)加强团购网站核心能力的建设。新型团购网站比拼的并不是硬件,而是团购网站的软件,例如市场策划能力、营销能力、用户资源、服务体制以及机动能力等等。团购网站可以通过采取集中化战略建立其核心能力,从而有效地阻止潜在对手的进入和防止替代品的威胁。
(2)拓宽营销渠道来降低运营成本。团购网站的进入门槛很低,不到一年时间就有近上千家模仿网站出现,但其运营成本却很高昂。高额的运营成本是悬在团购网站头顶上的“达摩克利斯之剑”。在不影响营销推广的前提下,有效降低运营成本的最好方法就是拓宽营销渠道。
(3)进一步细分市场。由于大多数的团购网站从提供的产品或服务到目标客户都非常的趋同,要想在激烈的竞争中取胜,应该进一步细分市场。
(4)不断创新商业模式。大多数团购网站采取每日一团,折扣固定,达不到人数则取消团购的商业模式。其商业模式并无太大差异,竞争同质化,团购网站应该不断创新商业模式。
3.团购网站针对消费者的发展策略
(1)培养消费者品牌忠诚度。团购网站的消费者品牌忠诚度的培养,可以使消费者不再理睬团购网站的竞争对手,并且挫伤潜在进入者的信心。但是在网络团购过程中,形成消费者对品牌的忠诚几乎是不可能的,必须通过整合多种营销方式提升消费者的品牌忠诚度。。
(2)加强特殊产品或服务需求的挖掘。团购网站要想削弱其团购用户的议价能力,提高自身的议价能力,必需加强对特殊产品或服务需求的挖掘。只有这样才能缩小团购用户可选择商品或服务的范围,进而削弱其团购用户的议价能力。
(3)扩大集中差异化顾客的需求。团购网站可以充分地利用目前非常流行的 SNS及微博功能,通过事件、话题等方式引导和挖掘用户的购买需求,从而使团购网站的竞争对手无法满足集中差异化顾客的需求。
参考文献:
[1]曹丽,尤颖.基于 Groupon 的中国网络团购运营模式及发展对策研究
[2]谈当前网络团购的现状和发展策略
[3]王艳萍,刘春艳.团购 2.0 时代的团购网站发展策略[J].经济研究导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