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优秀范文 老年康复护理的重要性

老年康复护理的重要性赏析八篇

发布时间:2023-11-06 10:11:48

序言:写作是分享个人见解和探索未知领域的桥梁,我们为您精选了8篇的老年康复护理的重要性样本,期待这些样本能够为您提供丰富的参考和启发,请尽情阅读。

老年康复护理的重要性

第1篇

[关健词]康复;护理干预;老年痴呆

我院于2010年2月~2011年2月对收治的老年痴呆患者实施康复护理干预,取得了良好的临床效果,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2010年2月~2011年2月选择在我院接受治疗的老年痴呆患者42例,入选的所有患者均符合国际疾病分类(ICD-10)或美国精神疾病诊断和统计手册第4版(DSM-Ⅳ)中痴呆的诊断标准;其中男23例,女19例;年龄均在60岁以上。

1.2方法

按照随机数字法将42例老年痴呆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每组各21例,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均无明显差异,具有一致性(P>0.05)。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而干预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实施康复护理干预,干预时间为1年[1]。具体干预如下:(1)心理护理干预:了解老年痴呆患者的心理状态,同时鼓励家属多与其交谈沟通,使患者建立信心,有家庭及社会归属感。(2)认知干预:定期向病人及家属宣教老年痴呆的相关知识,尤其是康复训练对疾病康复的重要性,提高病人及家属对老年痴呆的认知程度。(3)行为干预:在有人照护的情况下,让病人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在专人的指导下,让病人每天行走或运动15min~30min,能有效改善肢体运动功能,保持肢体肌肉、关节处于功能位,促进血液循环,防止肌肉失用性萎缩和关节僵直发生,有效促进病人活动能力的提高。为病人安排一定的时间看报、看电视,使他们与周围环境接触,以培养其对生活的兴趣。当病人出现特殊行为异常时,应试图为其提供一个所谓安全的地方,对其适当放纵的效果往往比主观限制为好[2]。(4)饮食干预:早期合理饮食可以延缓病情发展,如增加优质酯自质的供给,其中动物性优质蛋白质应占蛋白质总餐的50%左右。如果以素食为主,豆制品不少于60g/天;胆固醇量控制在300mg/天。增加维生素C和维生素E及B族维生素的摄入,多吃新鲜蔬菜和瓜果等,并应补充微量元素,如钙、铁、锌、硒[3]。少量多餐,不能自己进食者给予流质饮食、半流质饮食。不吃油炸、烟熏食物,防止铝的摄入,不吸烟,不饮烈酒。

1.3判定标准

用简易智力量表(MMSE)、常识-记忆-注意测验量表(IMCT)、日常生活活动量表(ADL),由护理人员对干预组和对照组两组进行量表评定。

1.4统计学处理

使用SPSS13.0对各项资料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值±标准差()表示,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

2结果

由表1可知经过积极的康复护理干预,干预组的MMSE和IMCT评分较护理前和对照组护理后明显升高,干预组的ADL评分较护理前和对照组护理后明显降低,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表1两组患者的护理前后MMSE、

ADL及IMCT评分对比(分,)

组别 n MMSE ADL IMCT

干预组

护理前

护理后 21

6.55±0.21

9.71±0.39ab

13.24±0.22

11.62±0.29ab

7.45±0.14

9.64±0.19ab

对照组

护理前

护理后 21

6.47±0.20

6.56±0.23

13.19±0.16

13.54±0.17

7.53±0.18

7.02±0.21

注:与本组护理前比较,aP

与对照组护理后比较,bP

3讨论

老年痴呆,又称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dieas,AD),常发生于60岁以上的老人,隐袭发病,其临床特点表现为认知功能障碍和精神病性症状,有失语、失用、失认或执行功能障碍等症状,且缺陷要严重到足以影响其日常生活、职业活动和社交功能,或与先前功能水平相比有较明显下降。随着人口的老龄化,老年痴呆患者也渐趋增多。截至2006年,全球痴呆病人有2430万人(我国500万人),每年新发病例为460万人(我国30万人),且每20年翻1倍,痴呆患病率为2%~7%。老年痴呆逐渐成为危害老年人生活质量的重要因素,也给医疗服务提出了严峻的课题,由于对老年痴呆的治疗尚无根本的突破,若得不到悉心的护理,病人的生存期限会明显缩短,给社会和家庭带来沉重的负担[4]。本文对收治的老年痴呆患者实施康复护理干预,并与实施常规护理的对照组进行临床效果比较,结果发现干预组的MMSE和IMCT评分较护理前和对照组护理后明显升高,干预组的ADL评分较护理前和对照组护理后明显降低,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参考文献:

[1]唐旭丽.老年痴呆患者认知功能障碍的临床特点及康复护理[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0,7(5):51-53.

[2]杨腊云.老年痴呆患者的护理难点分析与对策[J].当代护士,2008,(6):12-13.

[3]郑红云,蔡叶佩.老年痴呆吞咽障碍患者的康复护理[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0,26(12):12-13.

第2篇

【关键词】股骨干骨折;老年;康复护理

作者单位:116013大连疗养院(司瑞);吉林省四平市中心人民医院住院处(杜爽)股骨干骨折多发于年龄较高的人群,由于患者常伴有多种老年病,所以治疗难度较大。从前对骨关节的康复重视不够,常发生很多并发症,如:关节僵硬、骨质疏松、废用性肌萎缩等。为了进一步探讨康复护理在股骨干骨折术后的应用效果,自从2009年以来,本研究对102例老年股骨干骨折患者施行了针对性的康复护理,取得良好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临床资料

2009年以来本科共收治老年股骨干骨折患者102例,其中男68例,女34例,年龄61~78岁,平均年龄66岁。本组股骨干骨折患者102例均经过针对性的康复护理,效果比较满意,其中膝关节活动功能优63例,良30例,中5例,差4例。除7例合并多发骨折不能进行主动功能训练外,其他患者膝关节伸屈范围达90°以上,优良率达928%。

2康复护理

21术前康复指导由于此类患者病情急、重,合并伤多,思想及各方面都没有任何准备,临床表现复杂,患者对康复治疗存在很大顾虑。因此护理人员要做好术前疏导,主动找患者谈心,要从言谈举止和服务质量着手,以热情周到的服务态度,严谨准确的护理操作,赢得老人的信赖,增强他们心理上的安全感。同时做好实用性的思想工作,取得老人的配合,给老人多些关心、体贴。使他们从不良的心理环境中解脱出来。同时护士将所学知识向患者反复耐心地讲解,使患者对疾病有充分了解,打消患者的顾虑,使患者的心情舒畅,使之放下思想包袱,积极主动的配合治疗。术前如需牵引,应向患者详细解说牵引的重要性,并且严格注意牵引的力线有无松脱,针孔以乙醇擦拭防止感染[1]。

22术后康复指导与护理

221术后急性期指导与护理。术后回病房应将患肢抬高15~30°,消除肿胀并保持在中立位,只要患者能够耐受,肢体末端的关节要进行活动锻炼,指导患者对患肢股四头肌、小腿三头肌等进行收缩练习,5~10 min/次,3~4次/d,以后可逐渐延长时间,护理人员及家属帮助其做被动运动,从25°开始以后每天增加5~10°。在此期间应认真观察生命体征的变化及局部有无红、肿、热、痛的急性炎性反应表现,若切口肿胀明显伴静止痛和高热时,应及时报告医生,评估患者疼痛程度,适当给予止痛药物。注意防止深静脉血栓的形成,早期深静脉血栓患者一般无疼痛表现,故应严密观察肢体是否肿胀,皮肤温度及静脉回流状况。

222功能锻炼期的康复指导与护理。术后功能锻炼是手术成功的关键,其原则是尽早开始、主动为主、被动为辅、持之以恒、循序渐进,一般术后7 d可做膝关节伸屈运动,加强踝关节的伸屈及股四头肌的功能锻炼,预防关节僵直,肌肉萎缩,促进血液循环。活动范围、运动幅度及速度根据患者承受能力由小到大,由慢到快调节,2~3次/d,30 min/次,并开始做小腿及踝关节活动,由小到大,由轻到重。在被动锻炼的同时,鼓励患者做主动锻炼,但必须保持患者无疼痛时进行[2]。

223术后中后期(起立步行期)的康复指导与护理。术后2周以增加肌力的锻炼为主,同时增加膝关节训练的主动运动,让患者坐于床沿,固定大腿,用力摆动小腿,使膝关节屈曲,力量以膝关节产生轻微酸胀而无明显疼痛为宜,活动度每周增加5~10°,膝关节训练达90°以后可进行主动功能训练。可在护理人员的协助下,持双腋拐,患肢不持重下地练习步行。要指导患者正确使用双腋拐,行走时靠两上肢支持体质量,先将双拐同时移向两腿前方,然后健肢移到两拐前方,再将双拐同时移到健肢前方,如此反复。如无疼痛或骨折部位的异常活动,可每天增加步行时间。术后2个月,复查X线片,显示骨折固定牢固、无松动、无骨质吸收、骨折愈合良好,可持双拐下肢负重行走,也可扶拐试行下床活动,架拐支撑质量时,健肢跨前一步,使两拐间距离与健肢保持等边三角形。以后逐渐不加扶持,但要在后面跟随,待行走稳妥后,方可独立架拐行走,一般4个月后可弃拐恢复正常生活[3]。

3出院指导

患者往往带着不同程度的功能障碍出院,出院后家属应该注重患者的心理健康和身体的康复训练,包括患者情绪、饮食及体征变化,保持大便通畅,继续功能锻炼,加强患肢活动度,最大限度恢复生活功能。

参考文献

[1]吴阶平,裘法祖黄家驷外科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79:1947.

第3篇

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TKR)治疗严重屈膝畸形关节病患者,能有效地解除患者疼痛,纠正畸形,改善关节功能。而术后正确的康复指导,可促进患者肢体功能康复,预防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增强手术效果。我院骨科护理人员,针对120例屈膝畸形关节病患者行全膝关节置换术后,在功能锻炼中存在的问题,结合其心理特点及全身状况,制定了相关的护理计划并有针对性予以实施,取得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本组120例(133膝),男42例(48膝),女78例(85膝),年龄56~72岁,平均年龄62.5岁。类风湿性关节炎42例,骨性关节炎73例,结核性关节炎5例。屈曲角度35~700,其中35~50088例,50~70032例,平均480。本组均伴有中重度骨质疏松表现。

2 影响因素

2.1 自身因素

2.1.1 心理因素:本组多为老年患者,因患病数年,常年膝关节不能伸直,行动极其不便,导致患者产生焦虑、抑郁、沮丧、自卑心理。同时,由于老年人机体的衰老各脏器功能减退,以及社会、家庭、工作、生活等环境的改变可使其心理、精神产生各种各样变化,如反应迟钝,固执己见,以自我为中心等,这些心理因素都对患者的治疗及肢体恢复极为不利。

2.1.2 疼痛因素:关节置换术后病人明显症状就是疼痛,患者往往因怕疼痛和担心预后而不愿进行早期功能锻炼,而术后早期功能锻炼是患者肢体功能恢复的关键。尤其是严重屈膝畸形关节病患者术后的功能锻炼,不但增加了患肢肌力及关节活动训练的难度,同时也给患者造成身心痛苦。

2.1.3 年龄、文化程度及知识缺乏:本组患者年龄均较大,且大部分患者文化程度低,适应能力及接受新事物的能力较差,依赖心理强。再加上对所患疾病不了解,缺乏疾病治疗及康复训练的知识等,而影响术后功能锻炼的效果。

2.2 外界因素

2.2.1 环境因素:病房环境设施简陋,病房流动人员较多,使患者缺乏自信和安全感,尤其是女性患者怕暴露、羞涩等,难以提高患者锻炼的兴趣。

2.2.2 技术因素:医生手术技术的熟练程度,直接影响患者术后创伤反应的程度。并且护理人员临床护理工作内容多,工作繁忙,又没有专职康复护士,导致训练滞后。

2.2.3 家庭、社会因素:家属及亲友的自我行为对患者的影响很大。家属对术后功能锻炼的认识和态度,会直接影响病人对锻炼成功的认识。

3 护理对策

3.1 心理护理

患者因机体适应能力减退,对术后康复训练顾虑重重。既希望尽早恢复日常生活,又因怕疼痛不愿进行早日功能锻炼。甚至有些老年患者认为只要手术成功,就能解除痛苦,不愿忍受躯体上的痛苦和承受心理上的压力。而出现意志下降,康复欲望低下或满足已获得的功能。因此,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有针对性地给予精神安慰和心理疏导,耐心倾听患者的诉说,并向患者讲解功能锻炼的重要性。细致观察患者的心理反应,与患者建立良好的治疗关系,以取得信任和配合,从而调动患者功能锻炼的积极性。

3.2 疼痛护理

疼痛是身体遭受伤害和患病时产生的保护性反应,也是一种复杂的生理和心理现象。人为地减轻疼痛感,对于提高生命和生存质量,具有重要意义。康复锻炼中疼痛是无法避免的,当患者疼痛难忍时,应向患者讲清楚,疼痛是机体的“保护性”反应,说明机体正在调整状态,疼痛感是暂时的,鼓励患者增强战胜疾病的信心。疼痛严重或对疼痛敏感的患者,锻炼时可加小量镇痛药。

3.3 健康教育

随着人工关节的广泛开展,术后康复日益受到广泛的重视,精湛的手术技术,只有结合完美的术后康复治疗,才能获得理想的效果[1]。于是,我们应向患者详细介绍手术治疗的方法,耐心讲解术后康复锻炼的目的和步骤,安排患者与术后关节功能恢复良好的患者见面,介绍康复锻炼的经验和感受,调动患者潜在能力,发挥主观能动性,不断增强锻炼的信心和毅力,并为长期全面实施术后康复锻炼计划奠定良好的基础。

3.4 加强康复护理工作管理

康复护理的发展要求护理人员不仅是一个护理者,而且还是康复护理的促进者、教育者、组织者、管理者、辅导者和提供者[2]。为提高护理人员康复指导技术,增强手术效果。我院先后选派3名护理骨干前往具有国际、国内领先水平的骨关节病中心,进行专职进修学习,并在临床实践中不断探索,总结出科学、系统、规范的康复训练计划,提高了康复训练效果。

3.5 做好家属的思想工作

患者入院后我们应积极做好家属的思想工作,告知家属患者的整个治疗过程及术后早期康复锻炼的重要性。指导家属关顾和鼓励患者,但不能姑息迁就。同时,帮助患者建立与病员之间的支持关系,他们面临共同的问题和处境,在精神上可互相帮助、鼓励,互相支持和促进。

4 小结

我们针对本组患者在功能锻炼中存在的问题,进行观察、分析、引导,逐步解决和消除心理问题和压力,并根据患者具体病情,判断目前功能障碍程度,分析妨碍恢复的因素,制定训练计划。使患者从不愿配合到配合,从消极情绪到积极情绪,从逃避现实到面对现实,从不良心理状态到健康心理状态的转化过程。并为患者提供舒适的锻炼环境,取得家属的支持和配合,不断提高护理人员康复训练技术,使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手术后的康复护理水平上升到一个新的台阶。

参考文献

[1] 张宝芹.人工关节置换术后病人的功能锻炼研究进展[J].护理研究,2006.3(20):573~575

第4篇

【关键词】 家庭康复护理; 综合性; 护理模式; 脑卒中; 康复训练

中图分类号 R47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4-6805(2014)18-0107-04

大多数脑卒中患者在经过有效治疗后仍会留下后遗症,如偏瘫、失语、口角歪斜等,导致生活难以自理以及情感交流障碍等,从而使生活质量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这些患者在病情稳定出院后,仍需规律服药并在家进行康复性训练,才有可能使后遗症的严重程度降到最低。但是大部分患者由于缺乏专业医护人员的指导和监督,使得服药的依从性以及康复锻炼的正确性较差,再加上缺乏正规的心理辅导,患者容易产生抑郁心理,从而影响了康复效果。因此,脑卒中患者出院后的家庭康复护理尤为重要[1-2]。笔者所在医院为社区医院,关注和维护老年人群的健康是工作重点,随着我国社会老龄化的进程,近年来老年人口比例逐年升高,而脑卒中又是老年人最常见的疾病之一,因此笔者所在医院在中医特色医疗的基础上,制定出综合性家庭康复护理方案,为脑卒中患者提供了有效的辅助治疗方案以及优质的康复护理,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1年3月-2013年2月在笔者所在医院门诊诊断为脑卒中的患者120例,纳入标准:均符合第四届全国脑血管病会议制定的脑卒中诊断标准;首次发病,经治疗后病情已处于稳定恢复期;均伴有不同程度的肢体功能障碍,且为单侧偏瘫;意识清楚,智力无障碍,可独立完成本研究中进行的相关量表评定。排除标准:合并有严重的心、肺、肝、肾功能障碍,有造血系统、免疫系统严重疾病,以及恶性肿瘤;无法配合相关检查以及量表评定。120例患者中男69例,女51例,年龄55~85岁,平均(66.21±12.50)岁;文化程度:文盲4例,小学13例,初中25例,高中50例,专科及以上28例;疾病类型:缺血性脑卒中76例,出血性脑卒中44例;偏瘫部位:左侧74例,右侧46例。将上述患者按照就诊顺序进行编号,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经统计学分析,两组患者性别、年龄、文化程度、疾病类型、偏瘫部位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护理方法

两组患者除常规药物治疗外,均在笔者所在医院进行针灸干预,依据中医证型、偏瘫部位等分别选择相应的穴位,主要包括百会、四神聪、阳陵泉、合谷、太冲、神门、内关、环跳、三阴交、丰隆、足三里、太溪、肝俞、肾俞、心俞等,15 d为一个疗程,连续两个疗程。在此基础上,对照组给予常规社区护理干预,以院内基本健康宣教及康复训练为主;观察组则给予综合性家庭康复护理,具体方法如下。

1.2.1 全面健康宣教 以口头、健康手册以及幻灯片播放的形式对患者及对应家属进行健康宣教,每周1~2次,每次约30 min,每两个月对患者进行简单的口头或书面测试,以检测健康宣教的成果。具体如下,(1)脑卒中基础知识:脑卒中的病因、发病机制、分型、治疗方案、预后以及康复训练的重要性等,加深患者及家属对所患疾病的认识。(2)心理指导:脑卒中患者容易因为身体状况与生活状态的改变而产生悲观、绝望、焦虑、恐惧等抑郁心理,影响康复进程,应对患者及家属进行一对一的心理指导,包括建立医患、医护之间的信任,嘱家属在心理及生活上尽量体贴患者,并进行安慰、鼓励,让其抒发心中的抑郁情绪,千万不可使用讽刺、教训等伤害性言语,以创造和谐而温馨的家庭氛围,共同帮助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达到“患者-家属-医护人员同步”的康复模式。(3)用药指导:联合社区医生对按时服药的重要性、联合用药的安全性,以及常用药物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进行全面讲解,消除患者的疑虑,并进行个体化用药方案指导。(4)饮食指导:脑卒中的发病与日常饮食密切相关,应给予低盐、低脂、低胆固醇、低糖以及适量蛋白质饮食,多食蔬菜、水果等富含维生素和膳食纤维的食物。(5)日常生活指导:向患者及家属讲述酗酒、吸烟等不良嗜好的危害性,嘱其尽快戒烟忌酒。对患者尤其是照顾其生活起居的家属进行详细的日常生活指导,帮助患者提高自我护理的能力,在患者无法自行进行上述护理的时候,家属应代行,当患者逐渐恢复自理能力的时候,应逐渐减少或脱离家属的护理,以降低对他人的依赖性。(6)并发症及预防措施:由于卧床时间相对较长,脑卒中患者最常见的并发症为呼吸系统感染、泌尿系统感染、褥疮等。向患者及家属讲解了这些并发症的危害、预防及处理措施,并针对个体的不同进行一对一示范性指导:常规翻身叩背4~6次/d;鼓励患者多饮水,女性患者应尤其注意会清洁,以有效预防泌尿系统感染;瘫痪卧床的患者应注意保持床单的干燥、清洁,提高翻身频率(2~3 h翻身1次),定期按摩、擦澡等。(7)病友家属交流会:每周举行1次,并建立信息卡,加强病友家属间的经验交流,鼓励康复效果较好的患者或家属分享成功经验,增强其他患者战胜疾病的信心。

1.2.2 家庭康复训练 主要包括肢体功能及语言功能训练,并且每周由专业护理人员进行1~2次家庭护理,给予正确的示范以及康复训练方法的考核。肢体功能训练包括,(1)日常生活能力的训练:给患者穿着宽松的开衫及裤子,鼓励其自行穿衣、刷牙、洗脸、拧毛巾、进食、沐浴、上厕所等;(2)肢体运动功能的训练:患侧肢体的被动训练、健侧肢体的主动活动、床上摆放、床-轮椅转移训练、坐位平衡训练、坐位-卧位交替练习、站立-坐下交替练习、站位平衡训练、步态训练以及上下楼梯训练等,每天训练2次,每次不少于30 min。语言功能训练主要针对失语患者,家属应从简单常用的字、词、句开始,逐渐提高难度,并鼓励患者主动进行言语交流,参加适宜的社会活动,提高其对美好事物的兴趣,预防抑郁心理,加快康复进程。

1.2.3 随访制度 建立随访资料档案,采用电话、短信、电子邮件以及上门拜访等方式定期跟踪患者的康复训练情况,对于相关考核不合格以及康复效果不佳者应及时找出原因,加强健康宣教的力度,增加家庭护理的次数,并详细记录在随访档案表中。

1.3 观察指标

护理干预前及干预6个月后,对两组患者进行相关指标的比较。(1)生活方式:吸烟、酗酒及高盐饮食的比例。以过去1年内,每个月至少有1 d饮酒量>5个标准杯,1个标准杯约含14 g酒精,即340 g啤酒或43 g蒸馏烈酒为酗酒;以每日食盐摄入量>6 g为高盐饮食。(2)心理、神经功能缺损及日常生活能力:分别采用汉密顿抑郁量表(HAMD)、神经功能缺损量表(NIHSS)、改良Barthel指数(BI)进行评价。(3)肢体运动及感觉功能:分别采用Fugl Meyer评分法[3]及Lindmark评分法[4]进行评价。(4)主要并发症及脑卒中再发:随访1年,统计两组患者主要并发症发生率及脑卒中再发率。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3.0统计学软件对本组数据进行分析,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组间比较采用字2检验。P

2 结果

2.1 生活方式

干预6个月后,观察组吸烟、酗酒及高盐饮食率均较干预前显著降低(P0.05),仅高盐饮食率显著下降(P

2.2 心理、神经功能缺损及日常生活能力

干预6个月后两组患者HAMD、NIHSS及BI水平均较干预前显著改善(P

2.3 肢体运动和感觉功能

干预6个月后两组患者肢体运动和感觉功能评分均较干预前显著改善(P

2.4 主要并发症及脑卒中再发

120例患者均获得12个月的随访,观察组呼吸系统感染、泌尿系统感染、褥疮发生率以及脑卒中再发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

*与对照组比较,P

3 讨论

脑卒中患者经过系统治疗出院后约有70%以上者伴有肢体功能或语言功能障碍,给其日常生活和心理上带来严重影响,正确的、有针对性的康复训练可有效降低病残率以及病情严重程度[5]。传统的康复模式为在院康复,但医疗费用高昂,无效住院时间长,容易发生院内感染,还影响了其他患者的救治。目前,我国已逐步加大对社区医院的建设,尽量配备较为完善的设备以及先进的医护人才,但是科学的家庭康复护理制度仍未十分完善,各项护理工作也未系统开展,使得脑卒中患者在出院后的康复情况并未达到满意水平[6]。

笔者所在医院位于老式小区中,老年人群的比例较高,而脑卒中又是老年人群患病率最高的疾病之一,因此在医院特色中医针灸的基础上,护理人员联合医务人员制定了一套科学的综合性家庭康复护理方案,并进行了对照试验,以验证其在脑卒中患者康复训练中的应用价值。与常规社区护理相比,该方案具有以下特色及优势:(1)采用口头、健康手册以及幻灯片播放的形式对患者及家属进行健康宣教,并亲自示范相关操作,使得宣教方式更为直观,内容也更为全面,包括脑卒中基础知识、心理指导、用药指导、饮食指导、日常生活指导、并发症相关知识等,尤其应对康复训练的重要性、心理指导以及并发症的预防和处理进行重点宣教[7-8];另外还进行定期考核,这样可进一步加深患者及家属对这些知识的掌握程度;(2)采用个体化方案的制度,使康复训练更有针对性,可依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实行对应的护理方案,使康复效果得到进一步提升;(3)组织了病友联谊会,一方面鼓励患者积极参加社会活动,释放抑郁心理,另一方面加强病患之间对康复经验的交流,互相取长补短,促进康复训练更好地进行;(4)每周由专业护理人员到患者家中进行1~2次的家庭护理,主要内容包括给予正确的示范以及康复训练方法的考核,这样更好地建立了护患、医患间的信任,并保证了患者康复训练的正确性及持续性,有效提高了康复效果;(5)制定完善的随访制度:给每位患者建立了详细的随访资料档案,并采用电话、短信、电子邮件以及上门拜访等方式定期跟踪患者的康复训练情况,如果遇到考核不合格或康复效果不佳者,应与医务人员商讨,及时找出原因,采取相应的补救措施[9-11]。

本研究中,应用综合性家庭康复护理模式的患者吸烟、酗酒及高盐饮食等生活方式,心理、神经功能缺损及日常生活能力评分,肢体运动和感觉功能评分等方面的改善幅度显著大于采用常规社区护理的患者;另外,120例患者均获得了有效随访,这与积极的家庭康复护理以及完善的随访制度密切相关,结果显示,随访12个月期间,观察组呼吸系统感染、泌尿系统感染、褥疮发生率以及脑卒中再发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以上结果说明,与常规社区护理模式比较,综合性家庭康复护理模式可更为有效地改善脑卒中患者不良的生活方式,减轻抑郁心理,改善神经功能缺损及日常生活能力,还可加快肢体运动和感觉功能的恢复,降低常见并发症的发生率以及脑卒中再发率,其临床应用价值得到了验证。

综上所述,综合性家庭康复护理模式更有利于脑卒中患者心理、日常生活能力、肢体运动和感觉等功能的恢复,以后将进一步对该方法进行优化,继续实行并加以推广。

参考文献

[1]黄银凤.居家护理干预对脑卒中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0,14(16):37-40.

[2]殷艳玲,寇长贵,于雅琴,等.脑卒中偏瘫病人家庭跟进服务模式实施可行性研究[J].中国护理管理,2008,8(12):35-36.

[3] Borg T, Berg P,Fugl-Meyer K,et al.Health-related quality of life and life satisfaction in patients following surgically treated pelvic ring fractures. A prospective observational study with two years follow-up[J].Injury,2010,41(4):400-404.

[4] Sommerfeld D K, Welmer A K.Pain following stroke,initially and at 3 and 18 months after stroke, and its association with other disabilities[J].Eur J Neurol,2012,19(10):1325-1330.

[5]夏同霞,侯根翼,蒋中艳,等.家庭跟进式护理对外伤性截瘫患者居家并发症的干预效果评价[J].护士进修杂志,2012,27(10):936-938.

[6]陈璐,陈湘玉.国内外居家护理概况及对我国居家护理发展方向的思考[J].中国护理管理,2012,12(7):94.

[7]张春慧,朱庆华,张振香,等.心理护理在老年脑卒中后抑郁康复中的作用[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3,33(11):2648-2649.

[8]杨桂凤,王小娟,李芳,等.系统心理干预对老年脑卒中后抑郁程度及神经功能康复的影响[J].实用老年医学,2009,23(5):382-384.

[9]任国平,孙智军,漆成军.针灸结合康复训练治疗脑卒中患者吞咽困难的临床研究[J].中国医学创新,2013,10(5):136-137.

[10]周燕利.35例急性脑卒中偏瘫患者早期综合康复疗效分析[J].中国医学创新,2013,10(14):109-110.

第5篇

关键词:脑出血;患者康复;综合护理

中图分类号:R722.15+1 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005-0515(2013)6-134-01

脑出血是指非外伤性脑实质内的出血,常伴有意识障碍、偏瘫、失语、大小便失禁等症状,是老年人常见的多发病,发病后患者多伴有偏瘫,极易发生便秘、压疮、坠积性肺炎、泌尿系感染及下肢静脉血栓等并发症。经过系统治疗后,仍会遗留不同程度的并发症,给患者带来痛苦,给家庭和社会带来负担。很多患者无法面对脑出血留下的后遗症状,采取消极的态度,作为专业医护人员一定要正确地引导,使他们消除顾虑,积极配合治疗。笔者自2011年1月-2012年1月对80例脑出血患者采取综合护理措施,并与同期采取常规护理的80例患者进行临床比较,取得满意效果,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按照1995全国第4届脑血管学术会议制定的诊断标准,选取2011年1月-2012年1月在我科住院治疗的脑出血稳定期患者160例。所有患者经头颅CT证实,排除入院时已有意识障碍及危重患者。将患者随机分为综合护理组和对照组,每组各80例。综合护理组男42例,女38例;年龄45~68岁,平均(65.3±12.4)岁。对照组男43例,女37例;年龄44~69岁,平均(64.6±13.2)岁。2组患者在年龄、性别、病情、文化程度、治疗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护理方法 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措施,综合护理组患者给予全程康复护理,出院后继续给予康复指导:(1)实施系统健康教育:运用护理程序对患者进行评估,制订教育计划,确定教育内容。教育内容包括:脑出血基础知识,饮食原则及并发症(包括便秘、压疮、坠积性肺炎、下肢静脉血栓等)的预防措施及重要性。(2)心理护理:心理康复贯穿在整个治疗护理过程中,特别是老年人,突然发病后出现不同程度的肢体功能障碍及语言障碍,常使患者对生活、治疗丧失信心,情绪低落,失去战胜疾病的信心和勇气,拒绝治疗和护理。护士应给予耐心细致的心理疏导,解除心理压力,让其了解通过积极治疗和功能锻炼恢复健康的病例,提高病人战胜疾病的信心和决心。(3)肢体功能恢复的护理:在有效的药物治疗同时,早期、全面的康复护理,使患者患肢的残存功能和能力得到恢复因时因人而异。当肢体出现自主运动后,指导患者早期进行肢体功能锻炼和日常生活训练,预防和减少脑出血后遗症。早期应在床上行肢体主、被动伸屈活动,先活动大关节,再小关节,幅度从小到大。以后可慢慢下床站立、拄杖行走等。指导患者尽量抬高患肢,不要就地划圈,增加患者协调性的训练,提高其生活自理能力。(4)饮食护理:每天制订食谱,饮食宜清淡、少油、低盐

1.3 评定指标

(1)并发症的发生率。(2)患者满意度及发生纠纷次数。(3)运用SIS3.0比较2组患者出院后6个月的生活质量。

1.4统计学处理

用 SPSS 11.5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处理,计量资料各数据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检验,以P

2.结果

组患者出院后6个月SIS比较 患者出院后6个月SIS比较,除记忆与思维一项2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外,其他各项比较综合护理的改善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

3.体会

脑出血是神经系统常见多发病,尤其是出血破入脑室患者,病情危重,病程进展快,致残率高,随时可能发生生命危险,在救治期间,护理工作极为重要,是促进患者早日康复的关键之一。脑出血患者救治是一个漫长的过程,护理患者时,应严密观察病情,积极、主动采取有效的护理措施,要求护理人员除做好一般护理外,还必须做好特殊护理。护理人员不但要有扎实的基础护理和专科护理,还要有高度责任感和同情心,向他们讲解护理的重要性,帮助他们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取得他们的积极配合。

本研究显示,综合护理组并发症发生率、发生纠纷次数均少于对照组,满意度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外,其他各项比较综合护理的改善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

参考文献:

[1]胡丽.全方位健康教育在脑出血患者康复护理中的应用[J]. 医学信息(上旬刊). 2011(06)

[2]陈秀香,罗菊珍,程肖芳,陶金风,朱丽平.康复护理对脑出血患者生活质量改善的临床观察[J]. 广东医学. 2009(08)

第6篇

关键词:康复护理;膝关节人工置换术;膝关节活动度

膝关节人工置换术是一种疗效比较可靠的手术治疗方法,不过患者接受这种手术治疗后,还需采取康复护理措施,促使其术后的膝关节屈曲度增加,使肢体功能尽快恢复,改善患者术后的生活质量[1]。康复护理的实施有利于改善行膝关节人工置换术患者的病情,为患者提供针对性的护理服务。本文主要分析康复护理在膝关节人工置换术中的应用价值,选取我院收治的90例病患进行研究,现作如下报道。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以我院收治的2013年2月~2015年6月收治的90例行膝关节人工置换术患者为研究对象,将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各有病患45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男性24例,女性21例,年龄在37~75岁,平均(49.19±6.43)岁。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实施康复护理,男性25例,女性20例,年龄在36~75岁,平均(48.57±7.53)岁。两组患者在一般资料上无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护理方法

1.2.1对照组 常规护理,患者接受手术治疗后,护理人员需观察患者的病情,并询问患者是否存在不适症状,为患者提供良好的住院环境,保持病房内的整洁、干净等。

1.2.2观察组 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实施康复护理。术后6 h,待患者的麻醉作用消失之后,可开始接受绳肌与四头肌等长缩活动,方法:可用力伸直腿部,将足后跟用力朝着后方蹬,每次时间在15~20 min,锻炼4~5次/d。术后3 d起,患者可接受被动运动,最初的CPD角度为30°,随后需增加5°~10°/d,坚持至术后2 w,患者在进行伸屈活动时,每个动作坚持时间为45 s,运动时间在30~45 min/次,2次/d。在被动运动间歇,患者也可进行伸屈膝运动与足部背伸运动,30 min/次,4次/d。当处于平卧状态时,要伸直患肢膝关节,足后跟朝着后方蹬,与此同时,患者需主动将腿部抬高30°,动作保持5~10 s的时间,然后才可将患肢放下。被动锻炼时间为3~5 d,随后可转为主动锻炼,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进行锻炼。

1.3 观察指标 观察患者的膝关节活动度、膝关节功能评分与并发症发生率。膝关节功能评分[2]:利用HSS(膝关节功能评分标准)进行评估,评估内容有关节稳定性、关节活动度、功能、疼痛、屈曲畸形、肌力等,总分为100分,优:≥85分;良:70~84分间;可:60~69分间;差:≤59分。

1.4 y计学方法 经统计软件SPSS 15.0分析数据统计结果,计数资料利用χ2检验表检验,计量资料利用t检验表检验,P

2 结果

2.1患者的膝关节活动度、膝关节功能评分分析 观察组的膝关节活动度、膝关节功能评分均大于对照组,对比有显著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

2.2患者的并发症发生情况分析 通过研究了解到,观察组有1例患者出现并发症,主要表现为感染,发生率为2.22%,对照组有8例患者出现并发症,其中深静脉血栓4例、假体松动症2例、感染2例,并发症率为17.78%。观察组并发症率低于对照组,数据对比有明显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膝关节置换术是骨科中应用较多的一种手术治疗方式,不过患者接受这类手术治疗之后,还需对其进行有效的护理干预,促进患者膝关节功能的恢复。以往常规护理已经无法满足接受膝关节置换术患者的需求,康复护理对于行膝关节置换术的患者而言至关重要。

在康复护理过程中,护理人员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实施针对性的护理计划,对患者进行引导,鼓励患者接受康复训练[3]。康复护理需要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若患者存在心理问题,则护理人员还需给予心理安抚,向患者讲述康复护理的重要性与作用,缓解患者的不良情绪[4]。康复护理有利于使患者膝关节功能尽快恢复,保持膝关节的稳定性,使并发症率降低。

通过本次研究发现,观察组实施康复护理后,患者的膝关节活动度、膝关节功能评分均大于对照组,且并发症率低于对照组,这表明康复护理在膝关节人工置换术中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有利于巩固手术疗效,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汤舜銮,李惠卿,洪瑜玲,等.早期康复干预对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患者肢体功能恢复的影响[J].现代临床护理,2010,09(01):4-5+11.

[2]刘立波,陈朝军,凌洁.护理干预对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患者术后康复的影响[J].中国当代医药,2010,17(15):112-113.

第7篇

关键词:骨科护理;现状;前景

【中图分类号】R47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783(2012)03-0238-01

1 骨科护理的发展现状

1.1 常见病发生了变化:在现代社会生活中, 骨科患者的主要对象为建筑工程事故和交通事故的受伤病人。这些患者中粉碎性骨折和多处骨折比较常见,比较严重的患者还伴随有脑肾心肺等脏器的问题。这些现状都要求骨科护理人员具有更高的水平,首先必须具备熟练的基本护理操作能力, 果断的处事能力,敏捷的思维;其次,必须掌握相关科室的知识,这样才能很好的处理骨科的各种并发症,其中主要应该掌握泌尿科、脑外科、胸外科等高度相关科室的基本知识,以便更好的为患者服务。

1.2 老年患者越来越多:人口老龄化已经成我我国人口结构不可逆转的趋势。伴随而来的就是老年病的增加,如包括腰椎退行性疾病、颈锥病、关节炎等老年多发疾病。保守牵行治疗是早起老年骨折患者的主要治疗方法,发展到现在已经逐渐被淘汰,目前以关节置换、手术内固定等手段为主。现代骨科护理工作的新难点主要是:高龄老人(80岁以上老人)在术后的并发症相对要更多,这种情况应如何处理。老年患者的护理对工作人员的要求更高,护理过程中要及时与病人和家属进行沟通了解,定期向病人和家属交待注意事项并做健康宣教,这些工作有助于提高家属的看护能力和患者的自我护理能力。

1.3 骨科病患的诊疗手段的发展与进步:骨科医生在进行诊疗时所采用的技术手段随着医学科技的发展也在不断更新, 新项目、新技术、新工艺日新月异, 单纯的诊疗手法已经被淘汰,当前骨科主要的治疗手段为及时手术取得固定疗养。骨折固定从内固定到外固定再发展到髓内钉阶段;断肢再植从单侧肢体发展到多侧肢体, 关节置换从股骨头到全髋和全膝,从单侧置换到双侧置换等;甚至多个节段的再植;脊柱手术从腰椎到胸椎和颈椎,手术方式从后路到前路,骨科病患的诊疗手段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这些诊疗手段的变化对工作人员的护理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1.4 病人的护理要求逐渐提高:病人对术后的护理要求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也越来越高。截瘫病人大部分要求及时进行手术,以达到恢复肌力的目的,甚至自立活动;骨折病人希望早日摆脱束缚尽早离床自由行动;关节重建病人要求术后肢体活动功能基本恢复,达到提高生活质量的目的;骨肿瘤病人要求保肢性治疗等。每一个患者都希望自己得到最好医生的治疗,使用最佳的手术方案,获得最满意最优质的护理工作。针对患者的需求, 医院首先必须不断地提高医疗水平,然后不断加强护理人员的法律意识, 注重与患者的沟通,提高护理人员的素质,并处理好医患关系,定时定期对病人进行问询,了解病人的需要,提供最好的医护服务,使家属放心,让病人满意, 有效降低医疗纠纷。

1.5 病人多选择家庭康复:骨科疾病具有活动不便的特殊性,需要长期卧床休息,活动受限,恢复时间长,且并发症高发,所以越来越多的人开始选择家庭康复。我国的家庭社区的护理能力和医疗护理制度发展比较缓慢,远远比不上医院护理。但是随着家庭康复患者的增多,必须克服这一系列的问题,这种情况下护理人员应该对病人家属进行科学指导,教授一些日常的康复措施,增加电话回访的次数,使病人在家也能随时得到医护人员的帮助好指导。

2 骨科护理发展前景

2.1 护理工作日益重要:在发达国家,护士基本承担了患者入院到出院期间的一切护理措施,包括社会及生活护理、心理、健康教育宣传等。在这样的情况下护理工作的重要性更加凸显,根据发达国家的经验,我国21世纪护理改革的方向为以护理程序为基础的系统化整体护理。技术的革新,新设备的使用,这些都对护理工作提出新的要求,护理观念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所以,护理工作人员的准入标准,素质要求以及继续教育问题都将受到重视。

2.2 针对个体差异性,循证护理将进一步实现:骨科治疗具有病种复杂多变,治疗方法多样,患者活动能力差,治疗周期长的特点,在这种情况下,骨科整体护理必须针对个体差异进行,根据不同的情况采用不同的治疗方案,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而不能一概而论,病人的医疗和护理服务都必须具有针对性。

2.3 远程医疗的应用:21世纪是信息化的时代,远程医疗也得到了很大程度的发展。虚拟现实(Virtual Reality,VR)已经在生物医学领域得到了成功应用和广泛的发展。在骨科的康复训练中,将远程医疗和虚拟现实结合起来,进行远程虚拟康复已经不再那么神秘。远程医疗的应用将更加方便地为家庭病人作康复训练指导。

3 结语

随着医学技术的飞速发展,骨科护理专业的专科性和综合性逐渐加强,对护理人员专业化素质和综合素质要求也在逐步提高。因此,骨科护士要在临床护理的基础上,不断增加专业知识储备、拓宽视野,不断进取,才能适应专业技术的迅速发展。

参考文献

[1] 赵燕. 浅谈骨科患者的康复护理[J]. 甘肃中医, 2010,(04)

[2] 代玉枝. 浅析康复护理的重要性[J]. 青海医药杂志, 2011, (07)

[3] 康复护理学[J]. 中国医学文摘.护理学, 2010,(03)

第8篇

【关键词】 老年股骨颈骨折;人工股骨头置换;康复护理

股骨颈骨折是一种十分常见的老年性疾病,部分患者伤前即有可能患有高血压、心脏病、糖尿病等全身性疾病,伤后卧床容易出现坠积性肺炎、泌尿系感染等多种并发症。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是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和股骨头无菌性坏死的主要方法之一[1],可有效地减轻病人的疼痛,保持髋关节稳定,恢复了髋关节的功能和活动。术后可较早进行床上活动,缩短卧床时间,明显减少各种并发症发生并得到广泛应用。而术前术后早期对病人进行康复训练尤为重要,我科对32例人工股骨头置换的病人,进行了系统护理,取得了较满意效果,现总结如下。

1临床资料

2001年1月—2005年12月我科共进行人工股骨头置换32例,男26例,女6例;年龄56~82岁,平均64.2岁。wWW.133229.COM骨折类型:头下型骨折20例,经颈型8例,基底部骨折4例。其中4例合并糖尿病,5例合并高血压病,7例合并程度不等的心肌缺血及早搏二联律史,2例合并肺部感染。上述病人均顺利接受置换术,全部采用骨水泥固定。结果32例病人康复锻炼期间1例发生应激性溃疡、上消化道出血由于经济原因不治出院后死亡,1例发生再脱位后行二次手术修补加强无再脱位发生,其余患者无并发症发生,均能按期愈合,术后3周下地活动。

2术前康复护理

2.1术前准备首先要详细询问患者既往病史及用药情况,近期有无咳嗽、咳痰、气促、昏迷,有无严重心律失常史。其次要做好术前的各项常规检查及重要脏器功能检查,如心电图、胸部x线、血、尿常规、凝血功能、肝、肾功能、血糖、血脂等有关检查,全面掌握病人情况,以评估手术耐受力。一是要积极控制并治疗原发病请有关科室协同诊治,尽可能将机体的各重要脏器功能调整在能适应手术的最佳状态。如高血压患者将收缩压控制在18.6kpa(140mmhg)以下,舒张压控制在12kpa(90mmhg)以下,糖尿病患者空腹血糖控制在7.8mmol/l以下[2]。术前三日应用广谱抗生素,积极治疗肺部感染;二是要做好基础护理,老年人皮肤变薄,皮下脂肪少,应做好皮肤护理,保持床整、干燥,每4h翻身拍背1次,翻身时要注意向健侧卧位,保持患肢成一直线,术前1天备皮,备皮应注意老年人皮肤皱褶多,要防止刮破皮肤,彻底清洗手术部位,预防术后切口感染。

2.2心理护理老年患者由于长期慢性病的困扰,加上骨折所造成的疼痛、躯体移动障碍,自理能力下降以及害怕手术,担心预后常会出现焦虑、紧张、恐惧等不良情绪反应。良好的心理状态和积极健康的情绪对病人的手术治疗和术后康复有重要作用[3]。因此,护士应加强巡视,根据病人文化程度,结合病情,耐心细致地讲解有关疾病知识、手术经过、麻醉效果,介绍手术医生的技术及以往手术成功率,也可通过来访的同例患者讲解自己亲身经过,观看x线片效果,使其树立自信心,积极配合手术治疗。

2.3健康教育指导(1)指导患者床上使用大小便器,放置便器应从健侧放入。(2)指导患者做深呼吸运动,劝导戒烟,鼓励患者咳嗽、咳痰,必要时给予雾化吸入,预防肺部感染。(3)指导功能锻炼,术前应教会患者进行下肢肌肉收缩锻炼,以提高患肢肌力,对术后康复至关重要。股四头肌舒缩功能锻炼,即肢体在静止不动的状态下,持续收缩股四头肌5秒左右,放松稍作停顿,如此反复进行。

3术后护理

3.1与制动术后患肢应保持外展30°中立位,穿“丁”字鞋,防止髋关节内收、内旋。平卧时两下肢间放置软枕,侧卧于健侧时软枕垫高术肢。

3.2预防深静脉血栓形成据文献报道[4],全髋关节置换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40%。术后应抬高术肢30°,保持外展中立位,并主动做腿部肌肉舒缩活动,促进静脉与淋巴回流。我们不主张应用止血药,如凝血功能正常,可酌情运用一些抗凝药及活血化瘀药,如口服肠溶阿司匹林、静滴丹参等,密切观察术肢有无疼痛、肿胀、皮肤发绀,如有异常,报告医师。

3.3康复护理加强康复期的功能锻炼是手术成功的一个重要环节,它既可防止肢体肌肉废用性萎缩、关节僵硬,并能防止老年患者肢体深静脉血栓形成[5]。具体方法如下:(1)术后6h可做踝关节主动屈伸练习,促进下肢静脉回流。(2)术后1天可行股四头肌的等长收缩练习,保持肌肉张力。 (3)待拔除引流管后,可在床上使用cpm,行髋、膝关节屈曲练习,活动角度由小到大。(4)髋关节伸直练习,屈曲对侧髋、膝关节,做术侧髋关节主动伸直动作,充分伸展屈髋肌及关节囊前部。(5)根据病人情况可制定步行计划,骨水泥固定的患者,若病人情况良好,术后3周可行步行练习,下地站立时,可用双手扶住双拐,先用健肢负重着地,患足点地,以后患肢逐渐负重,循序渐进,要注意安全,防止滑倒。

4 结果

32例病人康复锻炼期间除1例发生应激性溃疡、上消化道出血由于经济原因不治出院后死亡,1例由于不当发生再脱位后行二次手术修补加强未再次脱位,经术后3个月及6个月随访,无髋关节脱位发生,根据髋关节功能评价merle d'aubigne评分标准见表1,疼痛、运动幅度、步行三项所得分相加,17或18分为优,13~16分为良,9~12分为中,8分以下为差,术前病人评分全为差,31例病人术后3个月髋关节功能评分优18例,良7例,中3例,差3例。术后6个月病人髋关节功能评分优22例,良9例。表1髋关节功能评分标准

5讨论

股骨颈骨折是老年患者的常见外科疾患,常发生于60岁以上的老年人,不少病人常伴有高血压、心脏病及糖尿病史,且不少病人本身就是因为中风偏瘫、行动不便,身体协调功能差而引发的外伤,而骨折后,由于老年人骨质疏松,骨折愈合相对缓慢,卧床时间长,易引发其基础疾病的发生、加重。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是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的一种安全、有效方法。术后病人能早期负重,较快恢复到伤前活动水平,从而避免了因长期卧床引起的褥疮、肺炎、泌尿系感染及dvt等并发症和内科合并症的加重[6]。本组病例我们重视了术前、术后的康复训练指导,获得了满意效果。首先,使病人及家属认识并重视了康复锻炼对决定手术是否成功的重要性,积极主动配合治疗及护理工作,按计划实施训练,保证了康复锻炼成功。并且经过术前积极精心准备和护理,避免了内科合并症的加重发生。为患者争取了手术时机较早顺利地施行了手术,避免了病人因骨折后体质进一步衰败、恶化,甚至失去置换的机会。其次,康复期间早期施行功能锻炼,并给予指导和督检其执行情况,病人由被动到主动加辅助至完全主动锻炼的过渡,使肌肉保持了一定的张力,无肌肉萎缩及关节僵直发生,并能早期离床活动,且术后髋关节功能恢复良好,患者自理能力得到了改善。结果所示,32例患者中除1例由于手术创伤引发应激性溃疡、上消化道出血,由于经济原因不治出院后死亡。术后6个月髋关节功能评分优22例,良9例。综上所述,老年股骨颈骨折行人工股骨头置换术后强调并早期实施康复锻炼,减轻了病人痛苦和经济负担,提高了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赖冬华,黄爱玲.人工股骨头置换术后患者的出院健康指导.医学理论与实践杂志,2002,15(1):104.

2马桂玲.高龄患者人工股骨头置换术的护理.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03,12(7):770-771.

3李梦樱.外科护理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1:63.

4张亚爱,黄秀清,梁玲.糖尿病股骨颈骨折行人工髋关节置换围手术期护理.护理实践与研究杂志,2005,2(5):2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