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优秀范文 工业企业的商业模式

工业企业的商业模式赏析八篇

发布时间:2023-11-06 11:03:04

序言:写作是分享个人见解和探索未知领域的桥梁,我们为您精选了8篇的工业企业的商业模式样本,期待这些样本能够为您提供丰富的参考和启发,请尽情阅读。

工业企业的商业模式

第1篇

关键词:企业;工商管理;系统化建设

就目前企业发展情况看,还存在部分企业对于工商管理了解不深的局面,并没有形成正确的认识,甚至基本的工商管理目的和工作性质内容都不是很清楚,这些企业从深层含义上讲是对于工商管理的一种脱离,必然在发展过程中得不到重视,无法进行有效的企业系统化工商管理的深入与构建。下面我们具体分析建设过程的有效措施。

1 构筑系统化工商管理模式的必要性

1.1 企业发展过程上需要有明确的方向以及目标,系统化的工商管理模式可以实现这一点,如今市场竞争使得企业要想有效发展,就要在合理的规范与规定范围内进行不断融合工商管理内容,保障经营的合法性与永续性。同时,在对于外部环境的影响,要有充分的了解,要进行积极的探索,以法律为根本标准线,构建系统化工商管理,这样也可以减少复杂的工作负担,为提前找到符合企业发展的办法奠定良好基础。

1.2 工商管理模式作为企业管理能力与控制力的前提条件,在企业中建立有效合理的经营事项是必要的,也是前期发展的有效保障。企业的经营管理离不开工商登记管理,工商登记是系统化工商管理重要组成,在企业建立与发展变更等情况下需要进一步给予合理的建议,工商管理模式的构建符合企业发展,也是与企业各项活动密切联系的。

2 构筑系统化工商管理模式的意义

2.1 利于转变工作模式。工商登记内部的管理工作是法律事务部所承担的工作的重要内容,同时,在防范企业发生违法犯法等现象的过程中,工商登记管理同样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能够为企业避免出现法律风险提供基本保证。因此,企业构筑系统化的工商管理模式,使工商管理相关的工作人员改变了只参与登记手续的办理工作的模式,而是积极的参与到整个工作的过程,采取事前进行良好控制,发展过程要重点把握的工作原则,这样就能够保证企业避免法律风险,有效的增强企业在管理上的控制能力。

2.2 利于创建初步的管理机制。在企业中构筑企业系统化的工商管理模式,能够使企业对工商登记管理的实质得以充分了解,加强对工商管理的重视,明白工商登记管理能够促使企业避免出现法律风险,从而使工商管理机制得以初步创立。同时也利于提升企业控制力。能够为企业进行各项工作的发展与改善提供必要的前提准备,并能够对企业在进行营业执照的注销等活动时起到有效的规范作用,并对企业其他各项事务进行登记管理,有利于提升企业的控制能力及管理能力。

3 构筑系统化的工商管理建设的具体实施

3.1 强化管理意识。在企业中,对于系统化的工商管理模式建设必须要提高企业管理意识,把工商管理意识放到工作之中,提高重视度,在相关工作人员中开展学习工商管理知识等活动,进一步对其进行专业培训,提高员工责任心,提高登记管理能力,通过这些方式加强企业工商管理积极性,做到与时俱进。为了有效提高具体应该通过以下几点方式进行:

首先,以人为本,在每个企业管理过程,员工的素质的提高也离不开有效的人性化管理,通过以人为本提高工作效率,达到符合工作人员的基本要求,在任用人才和管理部门上都要以能力为主,不论资排辈。其次,在新时展过程,要迎合时代因素,管理意识都需要开拓,避免产生视野的局限性,从传统理念深入转变为新时代创新发展思维,进而更好的适应企业时展需求。这样每个工作人员也不会是被动接受管理,能够更加积极的学习工商管理知识,进而迎合了企业系统化工商管理建设的顺利进行。再次,观念要创新,系统化工商管理构建必须有创新意识,企业管理过程在每个时间段或每个时间领域都在不断改变,也需要不断创新,这样才能够使思想意识满足各项经营管理需求,对于管理层来说更好的思维,长远的管理目标,都会促进企业长效发展,企业在系统化工商管理过程能够实现自己的价值,也不断提高了自身能力,企业员工也在建设中提高了自身能力。

3.2 健全管理体系,完善制度体系

要构筑系统化的工商管理模式,必须采取有效措施来不断完善企业的管理体系与制度体系。例如,为了加强企业对分公司的管理,可以采取清理整合的方式。强化队伍素质。在构筑系统化的工商管理模式时,必须把握好工作人员的素质问题。企业可以定期对相关工作人员进行培训,使他们充分掌握工商登记管理方面的专业知识,还可以专门聘请有丰富的管理经验的专业人士来为工作人员传授相关的知识及经验,使工作人员的管理水平不断提升。同时,还要不断加强工作人员的法律意识,使他们能够在合法的范围内进行业务工作。通过这几项措施,不断加强工作人员的业务水平及法律意识,长此以往,使工作人员的整体素质不断提高,从而在合法的范围内为企业带来最大的效益。

3.3 协调与其它业务的关系

在企业中,工商登记业务并不是孤立的一个环节,它与很多业务都有着密切的联系。而这些相关业务又涉及企业的很多部门,例如人力资源部、资本运营部、审计部以及法律事务部等。牵一发而动全身,缺少任何一个业务部门都无法保证企业各项工作的正常运行,因此,在构筑企业系统化的工商管理模式时,必须协调好工商管理与其它部门的关系,使各个业务部门都能积极的配合新的管理机制的建立,从而保证各项事务能够正常有序的运行。

3.4 规范执照注销程序,坚决杜绝违法行为

无论是在企业的任何部门,都需要规范化进行各种执照的注销程序。注销过程按工商部门规定依法进行,在相关资料的交接与申请的同时,必须严格管控,避免发生不规范或违法行为,进而保证相关的管理人员被安置稳妥,以及做到相关资料的顺利交接。企业的经营需要管控,这样才可以保证其在经济建设中持续发展,企业的发展也随着社会的进步而不断强化,在企业经营中杜绝违法行为非常重要,并且企业工商管理建设过程需要提高法律管控能力,这样企业发展过程有了基本法律法规的控制也稳定了市场环境。企业在经营过程必须安装规定办理工商等登记,对于设立、变更和注销等行为都需要经过工商机关的审核,没有达到要求的坚决杜绝违法经营等行为,对于非法转让的也要给予严厉处理。维护工商管理的地位。

结束语

综上所述,对于企业建设系统化的工商管理模式进行简单明了的分析,通过了解我们知道企业的发展离不开工商管理,系统化的工商管理模式有利于提高企业积极性,对其发挥重要的积极作用,通过建设改变了传统模式,提升了各项事物的掌握能力,在企业大环境竞争中有促进发展的作用,为企业的发展奠定了基础保障。所以,我们对于系统化工商管理模式必须给以重视,不断健全,通过提升与强化管理意识,使企业的建设与发展不断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李刚,张学龙,肖阳.企业系统化工商管理模式创建研究[J].现代营销(学苑版),2013,1.

[2]范桂萍,王瑶.刍议企业系统化工商管理模式的构筑方法[J].商场现代化,2013,7.

第2篇

2013年,德州市按照实施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的要求,不断强化组织领导,始终把工业节水作为“转方式、调结构”建立现代产业体系的重要抓手,用净取水量仅增长6.18%,支撑了工业企业增加值14.28%的增速,作为一个人均水资源仅为全国平均水平的1/10,全省的61%的水资源极度短缺的市,工业企业用水量的低速增长为全市节水工作做出了重大贡献。 一、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水消费主要状况及特点

(一)工业企业取水总量大幅上升。受近几年我市大力兴建污水处理设施,污水处理能力不断增强的影响,2013年我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取水总量同比增长24.2%,取水总量为27170.14万立方米。其中,地表水为10144.62万立方米,同比上升6.15%;地下水6255.6万立方米,同比增长3.41%;自来水860.56万立方米,同比增长19.62%;包括雨水、再生水等在内的其他水为9909.33万立方米,同比增长78.5%。

(二)净取水量低速平稳增长。2013年,我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扣除外供水后的净取水量为14974.72万立方米,同比增长6.18%,实现低速平稳增长。其中地表水净取水为10144.62万立方米,同比上升6.15%;地下水净取水为6253.05万立方,同比增长3.38%;其他水净取水量为682.53万立方米,同比增长56.06%。

(三)中水利用和废水排放情况好转。2013年,我市工业企业中水取水量为588.81万立方米,同比增长34.61%,水资源的循环利用情况好转,此外工业企业废水排放量同比下降3.16%,从这两组数据看,我市工业用水情况进一步好转。

(四)高耗水行业成为拉动工业用水增长的主要因素

2013年我市十大耗水行业净取水量为13542万立方米,占全部工业的比重为90.6%,同比增长7.67%,高于全部工业增速1.49个百分点,拉动全部工业净取水增长6.84个百分点,是推动工业企业用水增长的主要因素,分行业如下表。

(一)规模以上工业企业重复用水规模不大

2013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中,有重复用水企业472家,比上年增长40.36%,但仅占所有企业数的13.99%,多数企业用水不能实现循环利用。此外多数企业重复用水规模不大,全市重复用水过万立方米的企业仅有85家,仅占重复用水企业的18%。重复用水企业也主要集中在发电、化工、石化、造纸、水泥、酿酒、纺织等少数行业。

(二) 中水利用有待进一步提高

再生水(中水)是指污水经适当处理后,达到一定的水质指标,满足某种使用要求,可以进行有益使用的水。再生水成本低,再生水的使用符合循环经济和

环境保护的要求,而目前,全市工业企业生产用水采用最多的是地表水,其次为地下水和自来水,而中水仅占全部取水量的2.17%。在水资源越来越紧缺的今天,加强水的再生利用、提高中水的利用程度是工业节水的最有效方法之一。

(三) 节水意识亟待加强

一是水资源合理利用的宣传力度不够,企业对节水问题不够重视,二是企业节水投入不足,尤其工业取水大户,要实行工业节水,必须更新改造取水设备,有的甚至要更新改造工艺设备,较少的企业在节水方面舍得投入资金。

(四)部分高耗水行业投资热度不减

从行业的点看,高耗水行业也多是大投入大产出行业,往往也是投资的热点。以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业为例,该行业多年一直是我市工业投资额最高的行业,2013年该行业总投资额占全部工业投资总额的11.7%,投资增速较全部工业高12.2%个百分点。

三、措施建议

(一)转变观念,增强节水意识。水是人类生存的生命线,是城市发展和经济发展不可缺少的、有限的宝贵资源。要积极开展节约取水宣传活动,增强广大民众对水资源忧患意识和水资源节约、保护意识,弘扬科学、合理、节俭取水的良好风尚,从我做起、从身边做起、从点点滴滴做起,培养节约取水的良好习惯,提高节约取水的思想意识,推进节约取水工作持久发展。

(二)着力调整工业产业结构。从我市情况看,食品加工、造纸、水泥、钢铁、化工、纺织等高耗水行业都是我市的传统优势产业,这造成工业用水在全社会用水中的比重较高,同时工业企业在用水过程中产生了大量废水,为城市污水处理增加压力,也对水环境造成严重伤害。我市应抓住当前经济结构调整的有利时机,进一步优化工业产业结构,发展壮大一批低水耗、节水型工业企业和产业集群,逐步降低工业发展对水的依赖程度。

(三) 提高高耗水行业的准入门槛,严把审核关

高耗水行业创造社会财富的同时,也消耗着巨额的资源,有关部门应严格把握高耗水行业的准入制度,提高其准入门槛。在新建、改建、扩建建设项目时,

应当制定节水方案,进行节水评估,配套建设节水设施。对于已建项目未配套建设节水设施的,应当在相关部门的监管下进行节水设施的配套建设。

第3篇

一、线上供应链融资模式分析

(一)线上应收账款融资模式

银行通过线上平台获得核心企业与供应商的交易记录,根据供货和及时支付情况对上下游企业做出一定的信用评价。银行通过与核心企业的合作,由物流公为供应商提供现金融资[2]。

供应链中的核心企业从供货方购买原材、半成品等,双方签订购销合同作为应收账款融资依据。供应商与核心企业协商将应收账款办理成为应收账款融资业务,购货核心企业签订相应合同,同意将应付账款向融资机构支付,由融资方中小企业根据之前的购销合同以及签订的应付账款融资条例向融资机构申请应收账款融资取得现金流。

(二)电子仓单融资模式

电子仓单融资模式是商业银行与第三方物流公司、电子商务企业展开合作形成统一信息共享网络,物流公司与商务电子企业双重授信于融资企业,通过第三方物流公司监管货物为客户提供的一种金融服务,商业银行基于第三方物流公司开具的电子仓单进行融资放款。

融资企业作为电子商务企业平台上的会员,电子商务企业根据融资企业的往期交易记录、实时交易记录进行授信,商业银行指定认可的第三方物流企业在收到融资企业的货物,审验合格生成电子仓单,对融资企业进行授信。融资企业在获得授信后向商业银行申请融资业务,由第三方物流公司向商业银行传递电子仓单,商业银行进行审验合格后放款。第三方物流公司及电子商务企业与商业银行之间实现信息共享查询,实时监控融资企业运营状况、货物质押情况,三方之间的信息共享较大程度上降低风险[3](如图1所示)。

(三)电子订单融资模式

电子订单融资模式是买卖双方在第三方电子商务平台上进行交易形成电子订单,第三方电子商务平台对卖方进行授信,卖方企业根据商业银行认可的购销合同和核心企业的购货订单向商业银行融资。

买卖双方在第三方电子商务平台上进行交易,生成电子订单,卖方企业为完成订单任务,由于需要采购原材料作为生产加工而出现资金短缺问题,需要大笔资金垫付来实现企业的正常运营。卖方企业(融资企业)向商业银行提出订单融资业务申请,按照商业银行要求提交所需要的授信材料,第三方电子商务平台向银行传递平台电子订单,经商业银行审核通过后代融资企业垫付采购原材料的货款(如图2所示)[4]。

二、线上供应链融资模式与传统融资模式的区别

第一,从技术角度来看,线上供应链融资相比传统融资方式需要更高的信息技术水平,对互联网信息共享要求更高,需要能够实时实现信息交互传递,各参与成员之间需要有统一的执行标准体系。而传统融资方式并不需要互联网技术,因此线上供应链融资更加快捷方便,效益更高。

第二,线上供应链融资客户无须先行提供担保即可实现融资,能满足中小企业面临的流动资金需求。这一线上供应链融资模式改变了以往传统融资模式质押担保获得融资款项的方式。

第三,在线操作更加便捷高效,交易行为与融资服务无缝嵌入,客户无需再办理传统质押操作的繁琐手续。电子交易信息易存储、易跟踪、易查证,大大减少了各方所需要的时间,因而实现降低成本。

三、线上供应链融资面临的风险

(一)技术风险

线上供应链融资模式对互联网技术要求更高,需要由商业银行、第三方物流企业、电子商务平台的合作,形成紧密联系的信息共享网络,实现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目标[5]。线上供应链模式下通过电子订单、电子仓单等物权凭证来实现资产抵押下的融资,在信息共享的过程需要使用到EDI等技术,网络一旦出现风险可能会导致虚假电子仓单、电子订单的出现。

(二)信用风险

信用风险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是融资企业未能按照约定时间还款,另一方面是融资企业无力承担款项偿还。对于逾期还款的融资企业按照商业银行贷款标准收取一定利息费用,同时电子商务平台对融资企业授信程度降低,商业银行将大幅度降低融资额度。对于未能偿还融资款项的企业,商业银行通过对质押的货物进行市场变卖,或要求电子商务平台锁定融资企业平台。

(三)市场风险

主要是针对质押货物存在市场价格贬值的可能性,线上供应链融资企业一般为中小企业,融资额度较小,抵御风险能力较弱,一旦产生风险行为,商业银行后续操作比较困难。

第4篇

??关键词:供应链管理;绿色供应链;供应商管理;工业生态

????在经历了工业社会带来的巨大环境问题之后,人类将社会发展的方向重新定位于人与自然的协调发展上,把产业经济和社会全面发展融合起来的生态观日益成为全球工业企业生存和发展的支撑性观念。在这种观念的指引下,企业越来越多的把环境因素融入决策过程,产品绿色化、生产过程绿色化和供应链绿色化等工业生态化过程在全球范围蓬勃展开。供应商管理作为供应链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日益成为工业生态化战略的重要环节之一。一些著名的跨国公司如通用汽车、惠普、宝洁等已经开始把供应商纳入企业的环境管理范围,要求供应商不断评估和降低其环境成本,并通过环保导向的采购政策来影响其环境行为和获利能力,形成了迎合全球工业生态化趋势的生态型供应商管理新模式。

??一、生态型供应商管理模式与传统模式的比较 ??传统的供应商管理以压缩采购成本,获得经济利益为主要目标,因此企业和供应商之间是价格驱动下的竞争关系。生态型供应商管理在考虑经济效益的同时考虑生态效益,即资源的使用效率和环境保护,这种模式的核心思想认为好的环境管理很大程度是好的资源管理,一个环境友好的供应商是有效率的供应商,而有效率的供应商从长远来看具有更低的成本。

??二、生态型供应商管理的兴起 ??近年来各国的环保法规越来越严格,国际贸易中的绿色壁垒也越筑越高,各类经济组织纷纷推行绿色采购政策,这些都对企业的环境管理提出了更严格的要求。据美国的一项调研显示:几乎所有被调查的公司都收到过他们顾客关于环境改善方面的要求。除了来自顾客的压力外,企业还受到来自竞争者和投资者等方面的压力。企业为了生存和发展必须不断的改进其环境行为,而要彻底的改变其环境状况,就必须从采购源头开始,把供应链上的其他成员整合在其环境管理过程中。通过生态型供应商管理可以使企业获得额外的好处。

??三、生态型供应商管理的核心内容 ??1. 供应商的评价与选择。由于供应商在环境上的改善和成本上的节约能够通过供应链传递到下游的各个环节,从而提高整个链条的效率,因此供应商的评价与选择是供应商管理的关键环节,好的供应商对整个供应链带来的竞争优势是相当明显的。选择好的供应商首先要有好的标准,开发基于环境标准的供应商评价系统对于选择供应商和影响供应商的环境行为非常重要。在制定评价标准时企业要综合考虑顾客的环保要求、企业的环境方针、政府法令法规等因素,抓住主要的环境指标和问题,目前供应商评价的主要标准包括:环境报告的公开披露;二级供应商的环境行为评价;有害物质和废弃物排放;禁用物质的使用;ISO4001认证;清洁生产实施情况;资源使用效率;产品和包装的环境友好性等。

??评价时,企业可以通过发放调查问卷和实地调研等手段来获取信息,并在此基础上对供应商进行评价与分级,对于不同级别的供应商给予不同的采购数量和政策。通常根据企业的环境表现,可分为被动性、预防型和价值导向型三类。被动型企业以末端治理为主要行为方式。预防型企业的治理方式以生产过程为导向,在遵守环保法规的基础上,将环境管理向供应链上下游延伸,与供应商在废弃物管理等方面进行合作。价值导向型把追求生态效益作为企业的最高宗旨之一,把环境因素融入企业的各项管理活动中,将上下游企业纳入其环境管理体系,注重对产品整个生命周期的环境改善,通过不断降低环境成本和提高资源的使用效率来获得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协调发展。

??2. 建立战略伙伴关系。生态型供应商管理强调供应链企业之间的战略合作,这也是生态型供应商管理的核心内容,通过供应链上企业的合作或联盟可以有效的分享技术与信息,分担环境改善的成本和风险,提高资源的使用效率,从而实现提高顾客价值和实现持续的竞争优势。在这样的管理模式中环境信息的流动是双向的,企业可以向其供应商提出环境要求,供应商也可以对其顾客施加压力。在环境问题上,供应链上各企业越合作,效率越高。根据合作程度可将企业与供应商的关系划分为短期合同、长期合作和战略联盟三个层次,结合供应商的类型,形成了供应链内各企业合作关系的示意图,箭头的方向表示了生态型供应商管理模式的价值取向。

??四、生态型供应商管理模式的实现 ??生态型供应商管理作为一种新兴的企业管理模式,它的实现需要众多机制和技术的支撑,其中主要包括:

??1. 有效的公布和实施环境目标。有效的管理起始于对组织目标和期望的清晰陈述,因此及时明确地公布企业的环境目标和要求非常重要,这些目标和要求为供应商的环境管理指明了方向。如康柏公司明确表示环境表现是选择供应商的五个基本标准之一;沃尔沃公司则把公司的环境要求和一张自我评价的调查问卷一起寄给供应商。此外企业在实施供应商管理时应确保环境因素与价格和售后服务等因素受到同样的重视。

??2. 建立信息交流与共享机制。交流是合作的基础,要建立战略伙伴关系首先要有合理的交流渠道和窗口,这些渠道包括供应商会议、实地考察等方式,参加交流的人员应包括市场、采购、技术、环境等部门的人员。除了供应链上的企业之外,交流的对象还应包括技术团体、咨询公司和非政府组织等,他们可以从不同的角度为企业提供好的建议。此外供应链上的企业应增加其环境行为的透明度,建立信息和经验的共享机制,如建立互通的绿色数据库和网上交流平台等。

??3. 合理的激励机制。要保持长期的合作伙伴关系,对供应商的激励是非常重要的。在激励机制的设计上,要体现公平、一致的原则。一方面顾客和供应商应分担与提升整个供应链环境性能的相关成本,分享因此而带来的收益,其中包括对环保产品支付更高的溢价和对新的环保技术提供订单等;其次供应商对环境行为良好的供应商应给予增加进货量、价格优惠和媒体关注等奖励,以提高供应商的积极性。美国和欧洲的汽车工业已经建立起了一个给予环境表现好的供应商以奖励和认可的传统。

??4. 技术援助和培训。培训和技术支持是合作成功的重要保障。通常一些大型核心制造商的供应商是很多中小公司,这些小公司缺少足够的资源和能力来改进环境,因此对中小供应商提供技术和资金等方面的援助对提升整个供应链的环境水平非常重要。这样,一方面中小供应商可以获得环境改善的能力,另一方面核心制造商可以得到其供应商更有力的配合。

??5.合作开发与改进。近年来随着功能经济思想的产生和生产者责任的延伸,供应商与其顾客之间的关系发生了改变:以前企业与其供应商之间以产品为中心的供求关系将逐渐被以服务为中心的供求关系所替代;以前供应商只关心向下游企业提供它们生产所需的原材料,而不管下游企业是否有能力用环保的方式去处置它们,现在上游供应商越来越关注其产品对下游产生的环境影响,并在环保方面与下游企业积极合作,此时产品的生态设计和环境改善不再只是制造商的事,而且成为制造商与供应商共同的责任,供应商参与下游企业的产品设计和工艺改进,下游企业协助上游供应商改进其产品和包装。

??6. 定期审核。这是一种对供应商进行持续监督的方法,如果审核发现问题,企业可以在引发严重后果之前把它们提出来要求供应商限期改进或更换供应商。ISO4001 和EMAS等环境认证对于进行供应商评价和审核意义重大,它可以免除大半甚至全部的检查监督工作,提高环境管理的效率,这对建立长期供应关系尤其重要,目前美国三大汽车公司均要求其主要供应商通过ISO4001认证。

??生态型供应商管理模式作为绿色供应链的重要环节之一,近年来越来越为企业所关注,目前这种模式正在沿供应链向上下游继续延伸,这意味着将来多级供应商之间的合作将更加紧密,生态型供应商管理的应用将越来越广泛。

参考文献:

第5篇

论文关键词:成本计价模式,公允价值模式,客观因素,自利

1.引言

为适应市场需求和建立与国际财务报告趋同的企业会计准则体系,财政部于2006年初构建起了一套包含39项会计准则的新企业会计准则体系。准则体系于2007年1月1日起在上市公司中执行,同时鼓励其他形式企业执行。在此次准则体系修改中,对企业影响重大的修改之一是允许企业选择公允价值计价模式,即在符合条件的情况下,企业可对部分资产选择公允价值进行计价。其中《第三号会计准则——投资性房地产》的实行被认为将对持有投资性房地产的企业产生较大影响,理由是由于可采用公允价值模式对投资性房地产计价,因而过去形成的由成本计价而被低估的投资性房地产可实现价值的快速回归,从而可实现企业业绩大幅攀升[1-3] 。

此次准则体系修改中,对企业影响重大的修改之一是允许企业选择公允价值计价模式,即在符合条件的情况下,企业可对部分资产选择公允价值进行计价。其中《第三号会计准则——投资性房地产》的实行被认为将对持有投资性房地产的企业产生较大影响,理由是持有投资性房地产的企业会迅速将其过去采用的成本计价模式变更为公允价值计价模式,这样可以对因使用成本计价而被低估的投资性房地产实现价值的快速回归,从而实现企业业绩大幅攀升[1-3] 。

但直到2009年10月,上市企业的相关财务报告显示采用公允价值计价的企业数量仍很少,允许企业对投资性房地产进行公允价值计价的准则变动对上市企业的整体影响很小[4, 5] 。针对此现象学者们展开了积极地探讨,主要从客观角度总结了许多影响企业选择公允价 值计价的因素[6, 7] 。

本文认为客观因素制约影响了小部分上市公司对公允价值计价模式的选择,而更主要的原因在于上市企业管理层基于自身利益的考虑做出了不变更计价模式的选择。后文将对此观点进行论证,并对管理层如何进行计价变更决策展开具体分析自利,对为何采用公允价值计价模式的上市企业数量很少的现象给出解释。

2.新准则下投资性房地产计价特点及公允价值计价效应

新会计准则对投资性房地产定义为能够单独计量和出售的,为赚取租金或资本增值而持有的房地产,并规定为如下范围:已出租的土地使用权;持有并准备增值后转让的土地使用权;已出租的建筑物。企业自用或作为存货的房地产在新准则中被认为不属于投资性房地产。

新会计准则单独划分投资性房地产是基于房地产实务对固定资产区分的需要而提出的,目的是规范企业对投资性房地产的会计处理和相关的披露,提高会计的相关性。旧准则里投资性房地产被当作和其他固定资产一样的资产看待,也采用相应的估计使用年限对其提取折旧。随着我国经济的市场化程度提高,发现投资性房地产的市场价值不仅可能高于其账面净值,而且还经常高出数倍甚至数十倍,而采用折旧后的固定资产净值往往不能反映此类投资性房地产的真实价值。基于此,业界和学术界认为将投资性房地产作为一般的固定资产处理不合适。因此,需要将投资性房地产从原有的固定资产中划分出来,作为单独一类确定会计规范,投资性房地产准则由此应运而生。

2.1新准则下投资性房地产计价特点

相对于旧准则,新准则中投资性房地产在初始确认和后续计量上有较大变化,主要体现在:

1)归入的资产性质变化

在旧的会计准则中,将与投资性房地产相关的内容分散在存货准则、固定资产准则和无形资产准则三个部分,由于各个部分的资产性质不同,因而会计处理方式也有较大差异。如:房地产开发企业自行开发的房地产用于对外出租的,作为企业存货,按存货准则规范处理:对外出租的固定资产和企业的一般性固定资产一样作为企业固定资产,按固定资产准则规范处理;对外出租土地使用权或者持有并增值后转让的土地使用权,作为企业的无形资产,按无形资产准则的规范来进行处理。而在新准则中,这些不同用途的房地产统一归于投资性房地产,按照同样方式进行会计处理。

2.价值计量模式的选择变化

旧准则中,归入固定资产和无形资产计价的房地产主要以成本模式计价,归入存货资产的房地产则以成本与市价熟低法原则计价,在房地产市场价格节节攀升的情况下,成本价格要远低于市场价格,由此会计账目价值与资产的实际市场价值存在较大差额。而新会计准则规定,投资性房地产可采用成本模式进行后续计量,也可采用公允价值模式进行计量,公允价值(fair value)意指“公平合理之价值”。

3.后续计量变化

在旧会计准则中,归属于存货、固定资产、无形资产的房地产分别按照该类资产的后续计价规定进行计量。

新会计准则下的房地产后续计量则规定:原来采用成本模式计量的投资性房地产,可以变更为公允价值模式进行计量;但是一旦采用了公允价值模式进行后续计量,则不允许再变更为成本模式计量。在成本模式下,投资性房地产比照固定资产和无形资产准则计提折旧或摊销,并在期末进行减值测试,计提相应的减值准备;在有确凿证据表明投资性房地产的公允价值能够持续可靠取得的情况下,可以对投资性房地产采用公允价值模式进行后续计量,采用公允价值模式计量的自利,不对投资性房地产计提折旧或进行摊销,应当以资产负债表日投资性房地产的公允价值为基础调整其账面价值,公允价值与原账面价值之间的差额计入当期损益。

2.2公允价值计价效应

我国上市企业已普遍设立投资性房地产科目,在已实施公允价值计价模式的上市企业,公允价值计价模式变更决策为实施企业带来了巨大的积极影响。主要体现在:1)极大地提升企业利润,改善企业以往较差的经营业绩,甚至力挽狂澜帮助企业避免被退市。2)改善企业报表中如资产规模、资产负债率等会计指标,增强债权人和投资者对企业偿债能力、盈利能力信心,有利于企业进一步融资以获得发展。例如ST百花通过计价模式的变更获得了巨大的价值。作为一家以餐饮为主的上市企业,ST百花2004、2005连续两年亏损,而且2006年也了预亏的报告,但最后在年报中公司通过对投资性房地产选择公允价值计价模式实现了净利润,从而避免了被退市的厄运。

虽然具有可观的公允价值计价效应,然而直到2009年10月,上市企业的相关财务报告显示采用公允价值计价的企业数量仍很少。表1是我国设有投资性房地产科目的上市企业有关计量模式的统计表,说明了上市企业对投资性房地产采用公允价值计价的积极性不高,可看出采用公允价值计价模式的上市企业数量呈现出逐渐增多趋势。上市企业仍较普遍地实施成本计价模式,与新会计准则推出前预测上市企业将广泛采用公允价值计价大相径庭。

表1 我国上市公司投资性房地产采用计量模式情况表

年 度

2006

2007

2008

采用成本计量模式的上市公司

619家

657家

690家

采用公允价值计量模式的上市公司

10家

18家

23家

3.制约公允价值计价模式选择的客观因素

为何大部分上市企业不愿采用公允价值计价模式,有着两个方面的原因,一是客观因素的制约,限制了部分企业不能采用公允价值模式对其拥有的投资性房地产计价;二是管理层主观选择的影响,即企业管理层的主观偏好影响了其在计价模式上的选择决策。本文第四部分将讨论管理层如何基于自身考虑做出计价模式选择。

制约上市企业公允价值计价模式选择的客观因素有:

1.公允价值计量的严格准则限制。基于对我国国情的考虑,投资性房地产采用公允价值计量受到了严格的准则限制。《企业会计准则第3号——投资性房地产》第十条规定:“有确凿证据表明投资性房地产的公允价值能够持续可靠取得的,可以对投资性房地产采用公允价值模式进行后续计量”。采用公允价值模式计量的,应同时满足下列条件:(1)投资性房地产所在地有活跃的房地产交易市场;(2)企业能够从房地产交易市场上取得同类或类似房地产的市场价格及其他相关信息,从而对投资性房地产的公允价值做出合理的估计”。相对来说,国际会计准则下的公允价值可采用三种方式获得:活跃交易市场的报价;类似资产可观察到的市价;运用估值技术所确定的价值。而我国公允价值估值方法不允许采用估值技术确定投资性房地产的公允价值,这样的选择限制制约了部分企业不能采用公允价值进行相关计量。

2.成本因素制约。公允价值模式计量的采用将增大企业信息披露成本和支付评估费用的成本。公允价值模式计量要求在每个会计期末企业需外聘专业人员对投资性房地产价值进行重新计量,将增加企业会计核算与审计工作成本,而且相关准则还要求企业应在年报中详细披露房地产当期账面价值的增减变动情况、公允价值的确认方法及其理由等。相对采用历史成本计价模式,这将使企业花费更多的代价,由此也将抑制企业选择公允价值模式计价的积极性。

3.投资性房地产占总资产的价值比重影响。投资性房地产资产占企业总资产的价值比重较小时,将使得企业变更计价模式的意义不大,也将制约公允价值计价模式的采用。在上市企业中,虽然房地产企业拥有大量的房地产,但是其拥有的大部分物业资产目的在于出售,而非经营或出租,故不属于投资性房地产范畴。房地产开发企业所拥有的待出售房屋建筑物,是作为企业的存货核算的,其计价基础仍采用成本模式,并不受公允价值升值影响。该类企业即使为了适用公允价值计量模式自利,而将其持有的房屋建筑物改售为租,在准则实施的第一年,其公允价值超过账面成本的部分也只能调整期初的股东权益,而不会影响当年的利润。

结合我国上市企业的实际情况来看,可以认为因受上述因素制约而使得不能实施公允价值计价的企业数量很少。原因在于:首先,存在大量上市企业的投资性房地产在市场交易活跃地区,但仍然采用原成本计价模式。例如北京、上海、广东共有240余家持有投资性房地产的上市公司,虽然这些地方房地产交易活跃,却也仅只有不到4%的公司采用公允价值计价模式。其次,虽然计价模式变更为公允价值后,会增加公司的成本支出,但这项支出一般不大,应该在公司可接受的范围内。由此可以得出,客观因素的制约不是上市企业投资性房地产没变更为公允价值计价模式的主要原因。

4.影响公允价值计价模式选择的主观分析

投资性房地产没有选择公允价值计价模式更多地是源于公司管理层基于自身利益考虑做出的决策。现代公司制度下,公司所有权和经营权分离,所有者与经营者之间属于委托关系。在代表所有者行使公司经营权时,公司管理层常常面临着众多的决策选择,为此作为人的公司管理者的决策存在着道德风险和逆向选择的可能。本部分即以管理层最大化自身利益的心理分析其在计价模式选择中的决策行为。

设企业已有确凿证据表明投资性房地产的公允价值能够持续可靠取得,并在资产负债表日可对投资性房地产采用公允价值模式进行后续计量。考虑的决策时点是新准则颁布之后的两年内,公司是否将投资性房地产由原采用的成本计价模式变更为公允价值计价模式,实质是一个采纳与否(是否采纳公允价值计价模式)决策问题。以此变更决策是否对公司有利和对管理层有利考虑,则选择变更计价模式后公司和管理层的收益结果如表2所示:

表2 是否变更为公允价值计价决策收益表

决策收益

管理层收益

公司收益

类型1:正,正

类型2:正,无

类型3:正,负

类型4:无,正

类型5:无,无

类型6:无,负

类型7:负,正

类型8:负,无

类型9:负,负

在表2的各收益结果中,当收益为类型1和类型4时,由于收益结果对管理层有利,对公司至少无不利影响,故管理层选择变更计价模式的可能性会很高;当收益为类型6、类型8、类型9时,管理层会放弃变更计价模式,因为变更计价模式不能为公司和管理层带来正收益;当收益为类型5时,一般管理层也会选择放弃变更计价模式,因为他们可将变更计价模式的选择权留到未来有利的情形执行;当收益为类型3时,虽然收益结果对公司为正,但基于管理层最大化自身利益的决策动机自利,可能选择不变更计价模式;当收益为类型7时,此时的收益情况正好与类型3相反,管理层可能会选择变更计价模式;当收益为类型2时,管理层可能选择变更计价模式,也可能选择不变更计价模式(以作为延期期权留待对自己最有利时执行)。可见,各上市公司是否变更计价模式取决于变更计价模式的收益结果类型。

变更决策后收益结果的判断思路是:1)对公司来说,若公司的实际经营业绩加上由于变更计价模式获得的变更会计利润,结果会对公司产生巨大的积极影响,则称为变更决策对公司的收益为正;若变更后对公司为负面影响,则称为变更决策对公司的收益为负;若变更决策后对公司的影响很小,则称为变更决策对公司的收益无。2)对管理层来说,若变更决策对管理层的利益有重大积极影响,则称为有正收益;反之为负收益;若无影响,则称收益无。

虽然已实施变更计价模式的上市企业出现了积极的公允价值计价效应,但并不是所有企业实施变更都会具有这种效应,也即仅在具备一定的条件下才会出现积极的影响。其中重要的条件之一是决策当期公司经营业绩情况。一般公司的经营业绩情况有两种可能:正收益,或负收益。下文分别以此两种情况进行分析。

1.公司经营业绩为负时变更决策的收益结果

当投资性房地产由成本计价变更为公允价值模式计价,对公司可能的影响有:1)由于近年物业升值迅速,基于会计计量原则,计价变更必将极大地提高公司净资产价值和扭转业绩不佳的局面。2)可改善公司相关财务指标(如资产负债率),甚至可避免当期会计利润为负,利于后续年度公司实行增配股。3)当企业陷入连续多年亏损境地时,采取此变更措施可一举扭转亏损局面,甚至会因此而保住珍贵的上市资格。从计价变更后对公司的收益影响来看,当公司连续多年亏损面临退市时,此时变更计价模式会给公司带来巨大收益(保住上市资格);当公司需采用增配股方式继续融资,而实际经营业绩不佳时,计若价模式变更可以改良公司财务指标实现符合增配股相关条件要求,则变更计价模式具有巨大价值;当公司财务指标不符合贷款银行的放贷指标要求时,若变更计价模式可实现改善公司相关财务指标达到贷款银行融资标准,则变更计价模式具有正向收益;当企业既没有后续融资需要,也没有退市风险,计价模式变更则对企业来说实质上无影响或为负影响(由于将失去未来有利时的变更机会)。

投资性房地产变更为公允价值模式计价,对于管理层来说,变更获得的收益与公司是同方向的。上市公司若因业绩糟糕而退市,会给管理层带来声誉损失,这是管理层不乐意看到的,所以若变更计价模式能保留上市资格对于管理层来说此时变更收益巨大。若上市公司因变更计价模式保住业绩指标而实现后续融资,由于融资后会增大管理层所控制的资产数量,因此对管理层来说变更的收益也是正向的、巨大的。同样,当变更计价模式能为企业实现贷款融资时自利,由于增加了管理层的控制资产,对于管理者来说变更计价模式的收益也是正向的。除此之外,变更计价模式对管理层的影响很有限,可以视作无影响。

2.公司经营业绩为正时变更决策的收益结果

此情况下,投资性房地产由成本计价变更为公允价值模式计价,对公司可能的影响有:1)可在原来正经营业绩的基础上,更高地提升公司的会计利润。2)可在原相关财务指标不利的情况下,改善公司财务指标,有利于保持公司贷款融资,或保住公司增、配股融资资格。3)由于原经营业绩为正,变更计价模式将进一步增长当期会计利润,导致当期所得税支出增加。4)采用公允价值计价模式之后的各会计年度将失去成本法下折旧对所得税抵扣的好处,则后续年度税负增加,导致企业现金等实际利益的流出。从计价变更后对公司的收益影响来看,当公司需要进行融资而达不到融资条件,通过变更计价模式可以实现顺利融资或通过变更计价模式来实现后续增配股融资,此时的变更计价模式就具有正收益;除此之外,虽然变更计价模式能够提高会计净利润,但它仅是对原本持有的投资性房地产资源价值的再确认,本质上并没有给企业增加资产,反而会因此而导致资产流出(税负增加),可以认为在公司经营业绩为正的情形下计价模式变更给企业带来的是负收益或者近似无影响(当增加的税负不多时)。

投资性房地产变更为公允价值模式计价,对管理者的积极影响是:1)可能的更高业绩奖励。从我国上市企业的现实情况看,一方面我国上市企业经营管理层的奖励与经营业绩的相关性较弱,另一方面由于这样的业绩提升并不是经营管理层努力的结果,公司董事会往往不会对这样的业绩提升给予奖励,由此可以认为更高业绩奖励发生的可能性很低。2)由于变更计价模式可实现融资目标,管理层能够掌控更多资产,此时变更计价模式带来的收益为正。对于管理者不利的方面是:1)失去在未来变更计价模式的机会。这是因为准则规定使得计价模式不可逆向转变。企业未来经营业绩的不确定性会导致管理层未来利益不确定,甚至可能因经营业绩不善而遭辞退。若管理层早期实施了变更计价模式则会丧失在未来通过这一筹码来实现关键时期改善业绩的机会。2)计价模式的变更获得的会计利润提升并不为企业带来相应的现金流,但税收的交纳却将导致企业现金流出,这将削弱经营管理层能够控制和利用的资产数量。显然对于管理层来说,这种结果是不乐意接受的,所以变更计价模式的收益为负或者近似无影响。

3.收益结果类型

综上所述,在经营业绩为负的情形下,变更计价模式能帮助避免因连续多年亏损退市或帮助实现增配股融资和贷款融资时,则变更计价模式能够为公司和管理层带来正向收益,即属于表2中的收益结果类型1,管理层会选择变更计价模式;除此之外,变更计价模式对公司和管理层的收益无影响或为负影响,属于类型5或类型8自利,此时管理层不会选择变更计价模式。在经营业绩为正的情形下,当变更计价模式能有利于公司增配股融资或贷款融资,则变更计价模式能够给公司和管理层都带来正向收益,属于类型1,此时管理层会选择变更计价模式;除此之外,变更计价模式给公司和管理层带来的收益属于类型6、类型8和类型9,管理层不会选择变更计价模式。

结合我国的实际来看,近年来我国上市公司中拥有投资性房地产而实际经营出现亏损的比例很低,拥有投资性房地产并因业绩不佳面临退市压力的公司数量则更少;在经营没有出现亏损的上市公司中,因为财务指标不满足银行贷款条件,或实际某期业绩不佳需要改善以保留增配股资格的数量也很少,也即符合类型1而变更计价模式的上市公司很少,更多公司符合类型5、类型6、类型8和类型9,即不变更计价模式对其更为有利。由此对我国上市企业很少变更计价模式的现象给出了合理的解释。

由上述分析还可得出此结论,即客观因素原因仅制约了很少数企业投资性房地产不能选择公允价值计价,更多数量的上市企业主要是由于管理层基于自身利益考而没有实行变更决策,他们选择的是延期变更计价模式。

5.结论

实行投资性房地产公允价值计价模式具有积极的意义。在我国,房地产市场的快速发展,使得以成本价格计价的房地产已不能有效揭示企业拥有的房地产实际价值。采用公允价值计价模式能够很好地反映投资性房地产的市场价值,能更合理地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提高财务信息的相关性,有助于企业管理层和利益相关者更好地做出与企业相关的决策判断。

虽然投资性房地产变更为公允价值计价模式能为其带来巨大的积极效应,但上市企业采用公允价值对投资性房地产计价的总体数量仍很有限。一方面是由于客观因素的制约,但更主要的原因是由于上市企业管理层出于最大化自身利益的考虑而偏向于仍采用原成本计价模式。随着新会计准则的继续推行,相信随着企业融资要求的出现(如企业需股权再融资或进行债务融资)或经营情况的变化(如面临退市压力),将会有更多的上市企业陆续将投资性房地产成本计价模式转变为公允价值计价模式,这也是新会计准则实施的必然结果。

参考文献

[1]侯立玉.会计公允价值问题探讨[J]. 华东经济管理.2009(10).

[2]刘思淼.公允价值计量的发展与监管启示[J]. 会计研究. 2009(08).

[3]于金梅.浅议投资性房地产的公允价值确认模式[J]. 生产力研究.2008(10).

[4]王磊.投资性房地产公允价值计量实际应用情形分析[J]. 会计之友(中旬刊). 2009(01).

[5]王瑞,王丽文.公允价值模式对投资性房地产企业的影响[J]. 财会研究. 2008(16).

第6篇

Abstract: Since 2012, fresh agricultural products E-commerce has developed explosively in our country. The fresh products supply chain which core is the E-commerce enterprise is very different from traditional SC in operation mode. This paper began with the problems of traditional fresh products SC, and analyzed the structures of the SC which core is E-commerce enterprise. And then discussed its change in information flow and business flow and producing plan and logistics. At last it put up forward some relating advices.

Key words: fresh agriculture products; SCM; E-commerce enterprise; operating mode

生鲜农产品领域被称为电子商务最大一块蓝海。随着阿里、顺丰、京东、中粮、苏宁等企业的加入,生鲜农产品电子商务领域的竞争日益激烈。以电子商务企业为核心的生鲜农产品供应链运作模式颠覆了传统生鲜农产品供应链。本文将试图分析以电子商务企业为核心的新型生鲜农产品供应链运作模式的变化。

1 传统生鲜农产品供应链存在的问题

传统生鲜农产品供应链主要是以批发市场或农产品加工企业为核心组建和运行的。链条从农户延伸到最终客户,节点企业数量众多。普遍存在以下问题。

1.1 批发市场流通效率不高

农产品批发市场作为生鲜农产品流通的主要渠道,对保障城市供应、解决农产品“卖难”问题起着重要作用。但是不容忽视的是,我国农产品批发市场缺乏总体规划,大部分农批市场地处市区地带,受到严重的交通制约;而且很多批发市场设立较早,后期建设没有跟进,物流设施设备以及技术相对落后,生鲜农产品损耗严重;而且流通环节的增加延长了流通时间。以上问题都严重影响了生鲜农产品的流通效率。

1.2 质量安全隐患和高昂的流通成本

传统农产品供应链中节点企业很难建立统一的质量安全标准以及物流设施、设备、操作流程、保鲜贮藏的一系列标准,因此质量安全存在极大隐患,流通成本居高不下。链条越长越不利于企业间合作关系,无法达到整体效率最优。因此造成传统农产品供应链流通效率低下,市场混乱,供应链保障能力良莠不齐,市场各个模块没有系统性连接,配合不紧密,最终导致流通成本上升、农产品质量安全没有保障。

1.3 产销结合不紧密

传统链条中,分散的农户没有完全介入供应链活动之中,在与供应链上其他节点企业对接中话语权不足,在农产品供应链之中一直处于被动地位,这使风险更多地转移到了农户身上,且使其利益受到侵害。而且由于农户生产信息与市场需求信息严重的不对称,使农户的种植生产极具盲目性,因此丰产不丰收现象时有发生。

1.4 信息化水平低

传统农产品供应链各个环节的各个参与者之间的信息共享程度太低,信息流通不顺畅。主要原因在于我国农业生产、批发、运销、零售等环节的经营参与者以小规模生产者和商家为主体,对信息化重视程度不足,缺乏对信息化建设的投入。而且在农产品生产者、个体经营者和农产品经销企业之间缺乏必要的沟通和合作,缺乏信息共享的意识,因此影响供应链整体运作。

2 电商为核心的生鲜农产品供应链结构分析

电子商务为核心的生鲜农产品供应链,即以电子商务企业主导组织供应商、物流企业共同建立的功能网链,并由电商企业实施运营管理。近几年,随着电商竞争的日益激烈,电商企业纷纷将触角延伸到被誉为电商领域的最大蓝海――生鲜农产品市场,京东、阿里、苏宁、1号店等电商企业开始角逐电商领域这最大一块蛋糕。生鲜农产品电商的出现,使农产品市场和供应间的环节减少了,距离拉近了。需求信息甚至可以直接通过电商反馈到前端农户处。这样的条件下,农户的生产决策就会更贴近市场需求,甚至可以在用户拉动下进行生产。这使得农业发展的根本问题――小农户对应大市场迎刃而解。

按照供应链运作的驱动力,可以将以生鲜农产品电商为核心的供应链划分为两种类型:推动式供应链和拉动式供应链。下面就分别对这两种供应链结构进行分析。

2.1 推动型生鲜农产品电子商务供应链运作结构分析

如图1所示,在推动型生鲜农产品电子商务供应链结构中,电商企业作为核心环节,根据自身经营的生鲜农产品品类,寻找供应商,并与之建立合作关系,向其采购并储备生鲜农产品。再根据顾客的订单情况,经由电商自建的物流或者是在第三方物流的协助下从电商仓库转送或者直接从产地直接送达顾客。上游供应环节包括原产地农户、合作社或经销商,甚至部分电商也拥有自建基地,比如沱沱工社在北京平谷区马昌营镇自建有机农场1 050亩,以有机蔬菜和水果为主,面向顾客提供自产蔬果。推动型生鲜农产品供应链中,上游农户或合作社、经销商基本是要凭借自身对销售趋势的预测,来进行生鲜农产品的种植和收购,再根据电商企业的订单销售出去。推动式供应链对于电商企业而言要求较高,需要电商企业具备较强的预测能力,能够对市场需求做出相对准确的判断,同时也要求电商拥有生鲜产品的具备专业的储存设施设备,对生鲜农产品能够进行高效的储存管理以及产品供应,从而保障对客户订单的满足。

2.2 拉动型生鲜农产品电子商务供应链运作结构分析

在拉动型生鲜农产品供应链结构中,供应链的运行是在订单的驱动下进行的。当客户下达订单后,电商企业需要按客户订单进行采购、备货、发货,完成订单。在这种结构中,电商企业需要与上游建立高度的信息共享与协调运行,以保证客户的订单在最短时间内得到满足。但是由于生鲜农产品生产的周期性特点,上游农户、合作社或经销商运行过程中,则基本还是拉动流程进行。在此结构中,电子商务企业通常不需建设仓储场所。比较常见的是在应季农产品的预售过程中,电商企业通过平台获得客户的预订信息,并迅速传递给上游供应商,供应商则根据客户订单进行采摘和配送。较为极端的案例,是在淘宝聚划算平台曾在2014年推出的全国首个互联网定制私人农场。客户可以按照聚划算平台的各种套餐,支付一定金额,自行设计一定规模土地上的种植计划,并在收获期获得土地上的全部产出。这种链条的运作是完全的拉动形式,从最前端农户的种植环节开始就是在客户订单下进行的,因此完全实现了市场供求的对应,为农业的未来发展提供了思路。

3 电商企业为核心的生鲜农产品供应链运作模式的变革

对照传统供应链与电商企业为核心的新式供应链,可以发现电商企业为核心的供应链运作模式的变革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3.1 信息流变革――信息共享

传统生鲜农产品供应链下,信息的传递基本逐级经过供应链上众多节点企业传递的。节点企业只能依据上下游企业了解生鲜农产品供应或需求信息。作为供应源的农户而言,与市场需求方完全是信息割裂的。因此,牛鞭效应等问题普遍存在。而在电商企业为核心的生鲜农产品供应链中,由于电子商务企业直接通过平台获取客户准确的市场需求信息,并且借助信息平台与上游供应方及时共享,因此信息流更体现了共享与同步,从而为上下游企业的同步运作提供了有效支持。电子商务企业本身拥有信息流的管理无可替代的优势,因此凭借着平台和背后强大的数据库,电商企业比传统的农产品加工企业、批发商甚至零售商更能够准确、及时地获得市场需求信息,并对市场需求信息作出更准确的挖掘和分析,对客户消费行为、消费规律能够做出更准确的判断,从而为供应链管理奠定良好的基础。信息流的变革,有助于消除上游农户与下游客户间的信息壁垒,为生鲜农产品供需对接提供了有力的支持。

3.2 商流变革――传统市场转向互联网

传统生鲜农产品供应链下,商流是在农户与农产品加工企业、收购商、农贸市场、批发市场、商超等实体节点企业间进行的,主要是发生在现实市场环境中。基本以一手交钱、一手交货,物流与商流并行的形式进行。但是在电商企业为核心的供应链中,商流的发生则是转移到了互联网上。客户通过网络获取更多的产品信息,并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进行产品的挑选,并进行交易。客户的选择余地更大、商流资金流的进行更便捷。但从另一角度看,商流物流的分离,也存在潜在的食品安全、标准化等问题。而且客户在没有看到真实产品的情况下,购买的主动性会受到很大影响。因此对于生鲜农产品的商流也有一定程度的制约。这也要求电商企业能够更全面、更真实地展现产品生产、加工以及物流信息,严格管控产品质量,消除客户的种种顾虑。

3.3 生产计划变革――需求预估能力

由于生鲜农产品种植具有周期性特点,但其消费是持续性的,因此在电商为核心的生鲜农产品供应链运作中,生产计划的制定也发生了变化。不同于传统模式下供需完全分离的计划方式,电商企业为核心生鲜农产品供应链要依托平台优势,借助强大的数据资源,对需求进行相对精确的预测基础上,更合理地制定中长期采购计划,从而驱动上游农户、合作社制定合理的生产种植计划,以实现供应与需求对应。甚至可以考虑将看板管理思想引入到生鲜农产品的生产中,根据客户的订单周期或历史订单规律,对需求品种以及时间进行预判断,结合农产品的生长周期,制定农产品的倒茬轮种计划,从而使产品供需更趋于一致。

最为典型的案例是在电商企业推出的生鲜农产品的预售中,电商企业根据预售订单信息,向上游农户或合作社发出采购订单,农户或农合在指定周期内,采摘生鲜农产品,并发给客户。如前面提到的阿里聚划算平台推出的互联网定制私人农场。客户的订单,决定了土地上的种植品种,实现了完全的拉动式生产计划。这种生鲜农产品的预售形式,将订单农业做到了极致,也为农业提供了创新发展的思路。

3.4 物流变革――原产地直供

传统生鲜农产品供应链节点企业数量多,因此物流时间长、环节多,经常造成物流成本提高、产品损耗严重等问题。而以电商为核心的生鲜农产品供应链下的节点企业数量大幅减少,因此物流环节也相应减少,损耗也大幅降低。甚至还可以根据电商平台接收的订单信息,直接由原产地发往客户的更直接的物流过程。这种变革减少了生鲜农产品的中间流通环节,实现供需直接对接,可以有效提高物流效率、降低物流成本、减少物流损耗。当然这对于物流技术和设施设备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保障生鲜农产品物流质量,需要冷链物流的支持。而目前我国冷链物流发展相对滞后,冷链物流企业数量有限,物流成本偏高。这也是生鲜电商企业要突破的一道壁垒。

4 生鲜农产品电商为核心的供应链运作的相关建议

4.1 建立与上游供应商的稳定合作关系

电子商务企业在生鲜农产品供应链运行中,最普遍的问题就是供应的不稳定。由于上游对接的是分散农户,因此作为核心企业的电商企业要想保证供应质量以及供应的稳定性,就需要与农户或农合组织建立紧密的合作关系。电商企业可以通过资金、技术、信息、质量等方面提供指导和扶持,同时对利益进行合理的分配,还要重视对农户或合作社等组织的合作意识、履约意识、质量意识的培养,以保证链条运行的稳定和产品的品质。在这种模式变革之下,合作社在其中所起到的作用非常关键。它既代表农户与电商建立合作关系,同时也代表电商企业对农户提出质量、时间等要求。是链条上重要的一环。

4.2 推行冷链物流跨区域合作

对于生鲜农产品而言,物流的专用性、时效性是制约电商企业的瓶颈因素。如何能够在最短时间内把新鲜的产品送达到客户手中,除了要对库存品类、数量以及仓储技术合理管理外,还要对于运输配送环节进行严格管理。目前生鲜电商企业基本是采用外包和自建物流两种模式。自建物流的优势是能够有效地管控物流环节,确保物流质量,但是对于生鲜农产品而言,物流的设施设备投入是非常巨大的,因此只有资金雄厚的电商企业能够维持。因此电商企业应与冷链物流企业建立联盟关系,积极拓展区域合作伙伴,积极开展共同配送,推行跨区域运作。

第7篇

葡萄牙、西班牙、荷兰、英国、法国、德国、俄国、日本、美国――回顾人类历史上9个有世界影响力的大国强国历史。尽管其发展模式不同,但有一点却殊途同归,那便是,这些大国的崛起离不开商业文明和工业文明的兴盛和水融。

国家如此,企业也如此。审视世界500强企业,那些基业长青者,不唯有独特的商业模式、优秀的产品和服务为基石,亦离不开与商业巨擘之间良好的工商协同关系。

对中国烟草行业而言,由于传统体制下的条块分割以及营销意识淡薄,中国还没有“莫里斯”这样强大的烟草公司。21世纪,中国的崛起离不开工业和商业文明的崛起。有人预言,未来中国商业的符号,必将是中国文化和工业文明的结合的产物,卷烟就是其中之一。国家烟草专卖局提出卷烟上水平的战略,便是商业时代的品牌宣言。

“西部烟草看四川”,如果说在中国烟草版图上,四川烟草围绕“两烟强省”的战略布局令人瞩目的话;那么,其旗下的凉山州烟草专卖局(公司)凭借独树一帜的发展模式已经成为四川烟草发展的一个缩影。

凉山模式:打造协同型工商关系

凉山州地处川滇之间,是全国最大的彝族聚居区。特殊的地理人文环境决定了凉山消费者行为、竞争格局的特殊性。

对凉山州烟草而言,照搬其他地区的营销模式是行不通的。于是,凉山烟草因地制宜、大胆创新,创造性地提出与当地环境相匹配的“凉山模式”。

凉山烟草与工业企业的协同可以分为战略协同、营销协同、服务协同、文化协同4个局面。

战略协同:以打造品牌为核心

战略管理之父,伊戈尔・安索夫最早提出了协同效应的概念。以此为基础发展起来的协同战略成为企业兼并、收购以及战略联盟的理论源泉。

工商协同的最高层面是战略目标协同。即双方在发展战略上达成一致。战略目标协同不是一成不变的,它是权变的,是双方持续互动的过程。

凉山烟草将战略目标协同分为3个层面:做市场、做利润、做品牌。做市场是基础,做利润是优化结构,做品牌是双方的终极目标。在3个层面的统摄下,凉山烟草与工业企业展开了卓有成效的合作。

例如,凉山烟草在与其最大客户――红云红河集团的合作过程中,始终以云烟品牌文化为背景,通过时时的市场监控,确保云烟主要规格、价格的稳定,提升零售户的盈利水平,使云烟品牌逐步成长为凉山一、三类烟的王者。实现了红云红河集团、凉山烟草市场、零售户三方共赢的局面,创造了“工商零和”的喜人局面。

营销协同:洞察市场,按需供货

在烟草专卖制度下,工业企业和销售公司之间形成了生产和营销的分离,这如同一道天堑,横亘在工业企业和销售公司之间。凉山烟草在实施工商协同的过程当中,充分发挥自身的双向沟通功能,一方面,为工业企业洞察市场、预测需求;另一方面,作为商业企业,不断拓展销售渠道,建设终端,服务烟农。凉山烟草不啻为一座桥梁,飞架在烟农、经销商(终端)和消费者、工业企业之间,使天堑变通途,不仅实现了信息流、物流、商品的畅通无阻,更使工业企业的营销战略可以一以贯之,直达消费者。

为了更好地开展工商协同,凉山烟草总是站在工业企业的角度思考,不断强化营销能力,扩大销量、优化品牌结构。

在凉山烟草和工业企业的共同努力下,不少工业企业实现了规模和效益的同步增长。以凉山烟草与红云红河集团的合作为例,在双方的精诚合作下,红云红河集团在凉山实现了跨越式发展。这不仅体现为销量上实现了飞速增长,在结构上亦实现了优化。

从2005年到2009年,云烟系列、红河系列、红山茶系列的销量分别同比增长了842.7%、687.5%和3863%。与此同时,这3个中高端品牌在总体销量中所占的比重也有不同程度的提升。

渠道方面,凉山烟草每年都结合当地经济发展状况,进行年度需求预测分析,便于自身和工业企业决策。在终端建设上:凉山烟草注意到,一些假冒的烟草产品充斥坊间,恶化了凉山的商业环境。鉴于此,凉山烟草公司决定与部分重点烟草工业企业联合共建诚信终端。

目前,凉山烟草与红云红河集团合作建立的诚信终端已见规模。具体方式是:凉山烟草与红云红河集团共同帮助信誉较好的客户建立统一的终端形象店。此外,最为这些客户所看重的是,凉山烟草将授予其诚信终端的称号。如果客户销售假冒产品,诚信店的招牌将被吊销。此举大大净化了商业环境,实现了凉山烟草市场的良性、可持续发展。

服务协同:产销衔接,货源保障

服务营销不仅能为品牌带来声誉,还能创造利润。近年,凉山烟草将服务营销作为最重要的职能之一,强化服务标准,延伸服务内容,实现了厂家、经销商和消费者、烟农多方满意。

近年,凉山烟草通过“管理终端、服务终端、建设终端”等手段,全面提升了客户服务水平。真正做到“由我管理,任我调控”,实现了凉山烟草与卷烟零售客户双赢的局面。

在客户管理方面,凉山烟草以严格执行专卖管理工作为出发点,以客户科学分类为依据,对零售户实施动态管理机制,严格控制大客户,积极扶持中小客户,打造“橄榄型”客户结构,从根本上杜绝了卷烟零售户的中间批发行为,净化了卷烟市场。

在客户服务方面,凉山烟草针对凉山民族聚居的特点,开创性地开展了“彝、汉”双语访销、双语订货、双语结算,双语《卷烟零售客户经营指南》等特色服务,做到了“电话订货双语服务到人,规范出样服务到柜,需求预测、社会库存盘点服务到店,赢利分析服务到户,宣传指导服务到家”。

文化协同:实现无缝对接

TCL并购阿尔卡特、明基收购西门子手机事业部……中国企业在海外的一系列收购之所以折戟沉沙,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双方的企业文化对接出现了问题。事实上,文化协同是企业之间合作的基础和前提,是协同的核心。

凉山州烟草副总经理尹健康表示“工商协同首先是企业文化上的协同”。的确,凉山州烟草公司高度重视企业文化在工商协同中的重要作用,并把企业间的文化交流落到实处。

凉山烟草在文化协同上,同样井然有序,分为“决策层、执行层、操作层”3个层面。

在操作层面,凉山烟草积极探索品牌对口培育机制,选取业务能力强、综合素质高的客户经理担任重点培育品牌的兼职品牌经理,向工业企业业务代表提供“一对一”服务。

在执行层,凉山烟草营销中心定期向工业提供市场内品牌发展报告。

第8篇

一、背景

(一)外部压力

2008年金融危机发生以来,创业企业面临生存困境。截止2011年底,长沙市规模以下工业企业共计8965家,提供了城乡75%以上的就业岗位。但在残酷的创业历程中,创业者需要面对融资难、成本上升、资源匮乏、心态疲倦等难题。

(二)响应号召

国务院提出“将创业企业作为重点支持对象”,出台了《关于进一步支持小微型企业健康发展的意见》;工信部指出“帮助和关心创业企业就是最大的民生工程”。长沙市政府设立了创业富民引导资金,建立市、区县、创业基地三级工作体系。

(三)内部动力

以前政府往往采取“项目申报,专家评审,直接给钱”的扶持方式,存在“跑项目者得,不跑项目者不得”的现象,使得政府有限的资金没有花在“刀刃”上,未能有效地转化为生产力。政府如何变“相马”为“赛马”?如何创新创业富民资金的使用方式?

二、意义

(一)营造乐在创业氛围

创业企业构成中国企业的“毛细血管”。它们规模虽小,但数量众多,已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在增加就业、促进增长、创新等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长沙市通过 “与创业同行”小微工业企业创业扶持专项行动,让广大创业企业感受到政府和社会各界的关注和关心,既有展示的平台,也有培训的机会,更有资本的亲睐。

(二)嫁接创业外部资源

项目和团队是创业企业的“任督二脉”,如果能够帮助创业企业打通它们,融资问题就不再“难于上青天”。长沙市的“创业同行”活动旨在整合专家力量,辅导创业企业聚焦项目的比较优势,厘清商业模式,提升创业团队转化技术优势为市场优势的经营能力,激活其自身的造血能力,让银行和风投对创业企业从“心动到行动”。

(三)探索创业服务模式

以往的帮扶政策中,偏于提供硬件支持,如资金、场地、税务减免,长沙市以软硬件 结合的形式,以有形的手(政府)和无形的手(市场)相结合,是对国家进一步支持创业企业发展号召的一次实践,从单纯物质条件的支持,到创业精神和创业方法的全程扶持;从单一对口的服务,到全面系统的“创业服务工程”。以“政府引导+创业辅导+资本支持”的组合拳,解决融资难背后的问题。

三、主要做法及基本经验

(一)主要做法

1、激活创业激情

第一步:宣传发动。通过各区县园区的广泛发动,共有280家创业企业参加海选报名。第二步:创业分享。2012年8月17号,举行了“与创业同行”盛大启动仪式,与此同时开启第一期创业大讲堂——邀请创业导师讲授《成功创业》,现身说法,生动形象地讲述创业故事与创业心得。第三步:创业故事。要求所有创业者亲自撰写《创业历史回顾与展望》——从创业团队、创业项目、创业成功的案例与失败的故事、未来设想五个方面,进行回顾、反思与展望。第四步:面试筛选。根据《创业回顾与展望》和面试加权打分,专家团队对参与海选每一户企业从优点、不足和建议三个方面提交了书面报告,最后选出100家有成长潜力的企业。通过以上活动,初步唤醒了创业者内心的梦想,重拾豪迈的创业精神,点燃了创业激情。

2、梳理商业计划

聘请专家分别对消费品和工业品两个行业做了商业计划书的培训与辅导,帮助企业厘清外部市场机会与内部比较优势,让企业学会如何从成长性、创新性和可行性三个维度去展示企业优势,借助专业和系统的方法和工具编制商业计划书,引导企业从市场机会、商业模式、团队、财务计划和业绩证明思考商业计划的可行性,与此同时,财务专家做了如何填写征信资料的培训,并提供了征信报告模板,为创业企业对接外部资本奠定基础。

3、聚焦创业瓶颈

根据创业企业资源有限,问题很多的现状,“与创业同行”做了第二期创业大讲堂,请专家讲授《聚焦:突破创业瓶颈》,帮助创业企业学会从目标客户细分、产品价值定位和差异化竞争优势。接着,企业团队编制商业计划书,在答辩过程中,通过专家面对面的辅导,帮助企业找到制约发展的瓶颈,并给出针对性建议。通过商业计划书的评审,挑选出符合政府扶持政策的前60家优质企业。

4、对接外部资本

在面试和答辩环节,组委会聘请了招商银行作为融资顾问,上海复星、兆富投资以及麓谷创投作为投资顾问,天鹅泵业、南方搏云和利洁生物作为创业导师。专家从不同角度对企业的优势和不足进行深入剖析并向企业提出建议。融资顾问和投资顾问在提前参阅了企业提交的商业计划书,以及参与面试和答辩环节后,分别对有融资意愿和潜力的企业进行了实地调研和沟通;在湖南宾馆,10家企业通过陈述商业计划书和答辩,与10多家银行和投资公司进行了融资路演,进一步强化了创业企业与金融资本对接的深度。

5、树立创业典范

通过竞争性的层层筛选,从280家企业中优选出了极具成长性和创新性的30家优秀企业和30家优胜企业。一是代表工业化和信息化融合的;二是代表生产业与制造业融合的;三是代表拥有突破性技术创新且极具成长性的;四是代表商业模式创新的;五是代表技术创新推动农业现代化的;六是代表食品细分领域产品创新和品牌营销的;七是代表汽车核心零部件替代进口的。根据综合排名结果选择12家优秀的创业榜样,集中3天对其如何对接创投路演活动进行个性化的重点培训与辅导,让创业企业真正掌握商业计划书PPT构思与设计的精华,同时提高创业者对商业计书的演讲能力和答辩能力。最后,优胜出5家在12月4号的总结表彰大会上进行了商业计划的最终呈现,100家创业企业参加了观摩和学习,从优秀创业代表身上获取了继续前行的力量。

(二)基本经验

1、“搭台唱戏”,提高创业融资率

创业企业处于生存期,大都是轻资产运营,没有土地和固定资产,也就是缺少银行所需要的抵押物,在他们最需要资金的时候却是最难得到银行授信之时。以政府创业富民资金为引导,通过“一个基础”(征信)、“两个关键”(造血、输血)、“三个资本对接”(智力资本、金融资本、产业资本)、“五个步骤”(激活创业精神、厘清创业现状、聚焦商业模式、对接创业资本、成就创业英雄),让银行和投资公司深度参与到全过程中,通过咨询顾问的专业辅导,让创业企业学会在产品、技术、市场、客户、团队和业绩等方面展示其优势和潜力,从而提高了创业企业的融资成功率,银行和投资公司也通过这个平台降低了尽职调查成本和提高了服务效率。

2、“放水养鱼”,提高创业成活率

通过对入围100家创业企业的统计分析发现,创业企业是长沙工业转型升级的重要力量,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创新的力量。100家企业中有71家企业拥有专利,合计拥有专利数247项,其中发明专利占了40%。二是转型的力量。100家创业企业中80%的创业者具有多年的行业技术和市场背景,专注于产品研发或品牌营销。然而,创业初期的创业企业研发和市场投入都比较大,有效产出又有滞后性,“五难两高”的困境不能让创业者轻松上阵。如果政府能在税费、劳动力、土地、厂房等生产要素成本降低创业门槛,让创业企业将有限的资金用在价值链的核心环节,将有利于提高创业成活率。

3、“融智提能”,提高创业成长率

对融智、融资和融才都有强烈的需求,却无力支付专业服务所需的市场价格,他们对政府提供公共服务非常渴望。缺钱和缺人是创业企业的问题表象,“融资”和“融才”是创业企业的显性需求。通过对100家创业企业的近距离服务实践,我们发现,创业企业要成功突破“融资”和“融才”两大难题,“融智”是核心。只有通过专业智力机构为创业者提供“心贴心”和“面对面”的个性化深度服务,帮助创业企业聚焦有限资源,集中力量打造拳头产品,并力争在细分客户中建立市场“根据地”,在不断试错中总结经验教训逐步理清商业模式,提升创业团队将产品转化为商品的生存能力,才能更好地实现创业者与外部资金和优秀人才2大要素资源的“手牵手”,从而提高创业企业的成长率。

四、成效

(一)改变了创业观念

创业企业的关键是创业者,创业者的关键是永保创业精神。从179份充满激情的创业回顾与展望故事中,从与100多位优秀创业者“面对面”的深入交流中,感受到他们的迷茫与困惑,他们呼唤被关注,他们珍惜每次的培训和辅导,他们渴望外部资源的注入,他们的激情被点燃,做大做强的欲望被激发,正如康通电子刘雅浪总经理所说:“我们公司原来参与活动本没有很高的预期,只是想获得政府的扶持,但随着活动的深入,越来越感觉活动很实在,参与活动每一个环节都是一次提高,未来创业之路越来越清晰了,团队的凝聚力也越来越强了,专家的培训让我们提高了格局和境界,创业不仅是为了赚钱,更是实业报国;商业计划书不仅是写给投资者看的,更是写给自己用的。”九九矿安的刘淑芳说:“原来是为了赚钱,现在是如何能把事业干好。原来看的高度和战略格局考虑没有这么高,现在得到了提升。”

(二)理清了创业思路

创业企业的创业过程就是不断试错的过程,需要创业者及时总结和提升,不断完善自身的商业模式。参与活动的创业企业在专家指导下,通过《成功创业》的培训、《创业回顾与展望》的写作、《征信表格》的填写、《商业计划书》编制、《聚焦:突破创业瓶颈》培训、创业团队第一次从专业角度系统梳理了企业的商业模式。透过问卷调查,我们发现95%的参与企业认为本次活动最大收获是:“在专家指导下,开阔了思路,找到了企业的核心优势,明晰了未来发展的思路。”海福莱公司的执行董事周耀非常兴奋地说:“与创业同行的每次活动,我都积极参加,专家们的培训非常实用、实战和实效,我们现在将营销模式调整为‘顶天立地’:顶天——开拓与品牌主机厂家配套的通天大路;立地——帮助省级做好县级分销,网络下沉,抢占终端,初战告捷,来势喜人。”

(三)对接了外部资源

通过专家对商业计划书的培训,有效提升了创业企业的融资能力和对接成功率。组委会组织了招商银行、上海复星、兆富投资、麓谷创投等作为评委全程参与“与创业同行”活动。通过与投融资机构面对面的接触以及创业企业的真情表达,极大地提高了融资的成功率。招商银行已经把参与活动100家企业列入种子企业,其中31家企业列入2012年年度拟授信企业名单,在11月23日,招商银行与第一批8家企业进行集中授信签约;上海复星对银河科技和卫一生物等有投资意向,在11月份已派员做尽职调查,兆富投资和麓谷创投与25家有融资需求的企业洽谈;长沙市中小企业金融服务中心从12月份开始对有融资需求的企业提供公益性财务顾问服务。

(四)赢得了合作机会

通过“与创业同行”沙龙活动以及“与创业同行”QQ群,彼此相互认识和交流,碰撞出合作的火花。卫一生物和可滋泉已展开合作洽谈,康通电子与中工矿业及九九矿安达成了合作意向,中技环保与飞扬机电已经开始合作。对此,卫一生物刘喜荣深有感触地说:“从纯天然化妆品入手,以植物提取物为原料,与可滋泉合作打造纯天然化妆品品牌,为湖南从农业大省到农业强省作出我们应有的贡献。”

(五)感受了政府关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