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3-11-08 10:17:42
序言:写作是分享个人见解和探索未知领域的桥梁,我们为您精选了8篇的初中物理好的教学方法样本,期待这些样本能够为您提供丰富的参考和启发,请尽情阅读。
关键词:新课程标准;创新精神;物理课堂;有效教学;培养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5)02-121-01
实施新课程改革核心是教育教学质量有效提高的重要途径。在促进物理教学方式的转变中,人们正在探讨着新的教学方式,要全面推行素质教学,要求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不仅要注重研究教法,还应注重对学生学法的探讨。改变课堂的教学结构,改变教师的教学方法,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发展,初中物理的有效教学再次成为教育工作者议论和探索的焦点。作为一名初中的物理教师,要实现物理有效教学,根据物理教学新课标的要求,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利用好身边的各种资源,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实现初中物理的有效教学。
新的课程标准提供了一个促进学生平等发展、全面发展的机会,是面向全体学生、提高学生素质,促进每个学生的和谐发展,重视学生的发展需要,为学生提供全面发展的机会。因此通过教育内容、手段、过程发挥课程的综合作用。
一、初中物理面临的教学现状。
物理学科涉及知识面广,与我们的实际生活联系最为密切。初中物理教学是整个物理教学的起点。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由于受传统观念的影响,虽然经常强调“学习物理很重要”,由于初中物理所占的分值相对较低,虽然我们高举素质教育的旗帜,但应试教育思想影响仍然挥之不去,另外有关物理的教学设备、设施等教学资源比较落后。物理学是一门实验科学,在物理学中概念的建立、定律的发现,都有着坚实的实验基础。实验在物理学发展中有着巨大的意义及推动作用,实验赋予物理学科思想和内容,实验促进物理学的发展。学生逐渐丧失对物理的学习兴趣,甚至开始讨厌物理这门学科,这使物理教学效果大打折扣。最终使得物理学科在学生心中地位将低,使得初中物理有效教学之路困境重重,有效教学难以实现。新课程要求教学要以素质教育为主,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能力。
二、初中物理有效教学的实现途径。
新课程标准以发展性为原则,新标准的发展性原则体现在:首先课程要面向未来的可持续发展。可持续发展的实质是使学生更科学、更全面、更持久的发展。其次,新课程本身具有发展性。课程根据社会的需要和学生发展的实际作出相应的调整,才能成为有价值的课程。再次,学生本身具有发展性。不管是生理方面还是心理方面,学生本身是逐步发展的,新课程是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为目的,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物理教学是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紧密相连的一种教学活动,二者紧紧连在一起。要实现初中物理课程的有效教学,教师必须从处理好“教”与“学”二者的关系开始。新课程理念的中学物理课堂教学不仅是一个特殊的认识过程,而且是师生双方情感共融、共同创造的完整的教学过程。所以教师要更新教育理念,彻底摒弃过去的“以师为本”陈旧教育观念,树立“以学生为本”的全新教育理念,更多的从学生实际出发因材施教,给予他们更多的人文关怀。实现初中物理课堂的有效教学,教师可以从以下几方面进行努力:
1、平等对待、真正关爱每一个学生
平等的对待每一个学生,一个班中不可能每个学生的学习成绩都是拔尖水平,有些教师往往更重视学习成绩较好的学生,而忽略了成绩相对落后的学生,这样做会给这些学习差的学生带来很多的负面影响,他们逐渐丧失对学习的热情。在物理教学过程中,对学习成绩相对落后的学生,老师应该给予更多的关心和帮助。教师要做到关爱每一个学生,如果没有爱,教育在开始的时候,就已经结束了。热爱学生是教师所特有的职业情感,是良好的师生关系存在和发展的基础,是搞好教育教学工作的重要因素。
2、课堂教学观察与诊断,营造轻松和谐的学习氛围
在物理教育中,课堂观察是教师获得教学反馈信息、分析教学情况,及时调整教学思路、教学方法的重要手段;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提高教学效率。物理教学课堂观察与诊断是教师教育教学实践反思的一面镜子,通过观察与诊断能提升教学的有效性。在引导学生进行学习时,教师应营造轻松和谐的学习氛围,让学生在学习时获得一种精神上的自由。努力挖掘有趣的知识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热爱物理,积极主动的参与物理的教学过程,勇于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改变学生死记硬背的被动学习方式。物理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学科,在教学过程中应该充分发挥实验的作用,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应用实践物理知识的能力。
3、激发学生的质疑意识和灵感,开展有效的探究活动
初高中物理中出现的“台阶”。这个台阶存在于物理教材内容、教学方法和学生的学习能力、思维方法与心理特点上。初中学习的物理现象和物理过程,大多是“看得见,摸得着”,而且常常与日常生活现在有着密切的联系。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思维活动,大多属于生动的自然现象和直观实验为依据的具体的形象思维,较少要求应用科学概念和原理进行逻辑思维等抽象思维方式。初中物理练习题,要求学生解说物理现象的多,计算题一般直接用公式就能得出结果。
高中物理学习的内容在深度和广度上比初中有了很大的增加,研究的物理现象比较复杂。分析物理问题时不仅要从实验出发,有时还要从建立物理模型出发,要从多方面、多层次来探究问题。在物理学习过程中抽象思维多于形象思维,动态思维多于静态思维,需要学生掌握归纳,类比推理和演绎推理方法,特别要具有科学想象能力。鉴于初高中教材上的差异,我们老师在教学中要注意以下问题:
一、注意物理新旧知识的过渡和深化。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帮助学生以旧知识导出新知识,使学生掌握新知识,顺利达到知识的迁移。高中教师应了解学生在初中已掌握了哪些知识,并J真分析学生已有的知识。把高中教材研究的问题与初中教材研究的问题在文字表述、研究方法、思维特点等方面进行对比,明确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与差异。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使学顺利地利用旧知识来同化新知识,就降低了高物理学习的台阶。
例如:初中物理中描述物体运动状态的物理量有速度(速率)、路程和时间;高中物理描述物体运动状态的物理量有速度、位移、时间、加速度等,其中速度位移和加速度除了有大小还有方向,是矢量。教师应及时指导学生顺应新知识,辨析速度和速率、位移和路程的区别,指导学生掌握建立坐标系选取正方向,然后再列运动学方程的研究方法。用新的知识和新的方法来调整、替代原有的认知结构。避免认为的“走弯路”加高学习物理的台阶。
二、加强高中物理学科的直观教学。
初中学生进入高中学习,往往感到模型抽象,不可以想象。针对这种情况,应尽量采用直观形象的教学方法,多做一些实验,多举一些实例,使学生能够通过具体的物理现象来建立物理概念,掌握物理概念,设法使他们尝到“成功的喜悦”。
三、加上高中物理解题方法和技巧的指导。
刚从初中升高中的学生,常常是上课听得懂、课本看得明,但一解题就错,这主要是因为学生对物理知识理解不深,综合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较弱。针对这种情况,教师应加强解题方法和技巧指导。具体的物理问题,有时必须掌握一些特殊的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技巧。例如:解决力学中连接体的问题时,常用到:“隔离法”;对于不涉及系统内力,系统内各部分运动状态相同的物理问题,用“整体法”简便。
高中物理题目类型很多,方法灵活,用到初等数学的知识较多。教师在强化概念的同时,应精心准备每一节习题课,为提高习题课的效率,在上习题课要引导学生归纳和总结,把课堂上的知识和方法消化吸收。
四、对学生高中物理作业的批改要认真、仔细。
批改作业时,一看学生是否会做,二看学生是否认真做,书写是否规范、作图是否准确。通过严格规范的批改作业,使学生形成良好的书写习惯和严密的思维过程;通过精心准备的习题讨论、讲解以及运用各种各样的解题方法,使学生在由简单模仿到运用自如、由运用自如再到自我创造的发展过程中,逐步掌握一定的解题方法和技巧,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另外,从学生的角度来看,初中升到高中,也出现这样一些“台阶”。学生的学法方面现在有很多初中学生的学习不得法,大多只会跟着老师转,没有预习教材和进行有关课外阅读、复习的习惯,学生更多地习惯于被动地接受知识。高中物理的学习,则既要重视学习结果的记忆,更要重视对知识的理解,要能够自学钻研,重视逻辑推理,要能进行推理、假设、归纳等一系列更为高级的思维活动,学生应处在主动学习的状态。进去高中学生如果没处理好初、高中物理衔接问题,往往照搬初中的一套学习方法,就会跟不上高中物理的要求,学习上逐渐有了欠账,久而久之,就会使学生感到高中物理枯燥、单调,使学生失去学习的信心,越学越感觉到难。如果学生没有尽快适应初高中衔接中的这个“台阶”其引起的后果必然是部分学生放弃对物理的学习,畏难而退。因此学生要正确做到如下几点:
1、养成良好的解题习惯。
学生应该养成认真审题的习惯,书写要工整。注重思维过程,推理要严谨,言必有据。解题步骤既要简明有条理,又要完整无缺,不能忽略或遗漏重要的关键步骤和中间结果。
2、培养自学能力。
阅读是提高自学能力的重要途径,也是对学生进行智育的重要手段。学生对学习感到越困难就越需要阅读,就像敏感度差的胶片需要较长时间曝光一样,学生的头脑也需要科学知识之光给予更鲜明、更长久的照耀。阅读物理教材不能一扫而过,应潜心研读、挖掘提炼,对重要内容反复推敲,对重要概念和规律要在理解的基础上熟练记忆,养成独立思考问题以及阅读教材、查阅有关书籍和资料的习惯。
3、强调科学记忆,反对死记硬背。
物理学是研究物质结构和运动基本规律的学科,是自然科学的重要组成部分,物理学的研究成果和研究方法在自然科学的各个领域都起着重要的作用,物理学是现代技术的重要基础,对推动社会发展有重要作用,然而,物理又是学生认为最难学习的课程之一,怎样才能使学生喜欢物理,学好物理呢?
1.要培养学习物理的浓厚兴趣。
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知者", "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教师",杨振宁博士也说过:"成功的真正秘诀是兴趣"。学生只有对物理感兴趣,才想学,爱学,才能学好,从而用好物理,兴趣是思维的动因之一,兴趣是学好物理的潜在动力。培养兴趣的途径很多,从学生角度应注意到物理与日常生活、生产、现代科技密切联系,息息相关。在我们身边有很多的物理现象,用到了很多的物理知识,如:"说话时,声带振动在空气中形成波,声波传到耳朵,引起鼓膜振动,产生听觉;为什么我们能收看中央电视台的现场直播节目;人造卫星如何发射升空的,为什么能够用手机互通电话;为什么宇航员要穿宇航服;为什么宇航员在太空站着睡觉和躺着睡觉一样舒服等等。有意识地在实际中联系到物理知识,将物理知识应用到实际中去,使我们明确:原来物理与我们联系这样密切,这样有用。可以大大地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2.要提高听课的效率。
学习期间,在课堂中的时间很重要,因此,听课的效率如何,决定着学习的基本情况,提高听课效率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2.1 课前预习。只有通过预习,找出难点并作为听课的重点,对预习中没有掌握的有关的旧知识进行补缺,新的知识有所了解,以减少听课过程中的盲目性和被动性,有助于提高课堂效率。
2.2 做好笔记,特别注意老师讲课的开头和结尾,老师讲课开头一般是概括前节课的要点,指出本节课要讲的内容,是把旧知识和新知识联系起来的环节,结尾常常是对一节课所讲知识的归纳总结,具有高度的概括性,是在讲解的基础上掌握本节知识方法的纲要,而且要将听课中的重点难点等作好记录,以便复习。
2.3 课后复习。上完课的当天必须做好当天的复习,为了更深刻地记忆和理解所学知识,课后全面复习也是很关键的一步,最好每隔一小段时间,把前面所学的知识都复习一遍,
2.4 正确处理好练习题。我国物理学家严济慈先生曾有这样一段话:"做习题可以加深理解,融会贯通,锻炼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一道习题做不出来,说明你还没有真懂;即使所有的习题都做出来了,也不一定说明你全懂了,因为你做习题只是在凑公式而已,如果知道自己懂在什么地方,不懂又在什么地方,还能设法去弄懂它,到了这种地步,习题就可以少做。"做练习是学习物理知识的一个重要环节,是运用知识的一个方面,但也不能盲目做题,搞题海战术,把物理成绩的希望寄托在大量做题上这是不妥当的。重要的不在于做题多,而在于做题的效益要高,目的要达到,因此,要在准确地把握住基本知识和方法的基础上做一定量的练习。对于中档题,尤其要讲究做题的效益,即做题后有多大收获,这就需要在做题后进行一定的反思,思考一下本题所用的基础知识,主要针对的知识点,选用哪些物理规律,是否还有别的解法,本题的分析方法与解法在做其他问题时是否也用到过等。把他们联系起来,你就会更深入地理解课本知识概念和公式,会得到更多的经验和教训,养成很好的学习习惯,大大有利于你今后的学习。
3.要处理好初、高中物理知识的衔接与教学的差异。
【关键词】新课标;农村初中;物理课堂;有效教学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发展,初中物理的有效教学再次成为教育工作者议论和探索的焦点。作为一名农村初中的物理教师,要实现物理有效教学,则应根据物理教学现状和新课标的要求,结合学生和学校的实际情况,利用好身边的各种资源,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实现农村初中物理的有效教学。
1 农村初中物理面临的教学现状与困境
物理学科,是涉及知识面最广、与我们的实际生活联系最为密切的自然学科。在许多偏远的乡镇中学,有关物理的教学设备、设施等教学资源也较落后,教师在进行物理教学的过程中,绝大多数的知识只能停留在理论的层面,而熟悉物理的人都知道,物理学是一门实验科学,在物理学中,每个概念的建立、每个定律的发现,都有其坚实的实验基础。实验在物理学的发展中有着巨大的意义和推动作用,实验赋予了物理学科思想和内容,实验促进了物理学的发展。农村学校有限的教学条件,使得原本在物理教学中占很大比重的试验教学遭到限制,得不到正常开展,学生只能很枯燥的接受一些理论知识,随着教学进程的推进,物理理论知识也在逐渐增加,这让一些学生在对这些理论知识的理解、融合、应用等方面逐渐出现了问题,这些问题经过长时间的积累后,学生会开始觉得物理难学,从而逐渐丧失对物理的学习兴趣,甚至开始讨厌物理这门“枯燥无味”的学科,这使物理的教学效果大打折扣。
在大部分农村中学,物理教学的整体成绩一直不是很理想,久而久之,学生都对物理产生了恐惧感,而农村初中学生的知识基础与其他教学条件较好的学校中的学生相比,要薄弱一个或多个层次,这让学生对思维、推理能力都很强的物理学科更加敬而远之,最终使得物理学科在学生心中地位低下,这些都使得农村初中物理有效教学之路困境重重,有效教学难以实现。新课程要求现代教学要以素质教育为主,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能力,但这样的教学环境实难达到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实现农村初中物理的有效教学任重而道远。
2 农村初中物理有效教学的实现途径
物理教学是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紧密相连的一种教学活动,二者紧紧扣连在一起。正因为如此,要实现农村初中物理课程的有效教学,教师必须从处理好“教”与“学”二者的关系入手。新课程理念下的中学物理课堂教学不仅是一个特殊的认识过程,而且是师生双方情感共融、分享体验、共同创造的完整的生活过程。所以教师应更新教育理念,彻底摒弃过去陈旧教育观念,树立“以学生为本”的全新教育理念,更多的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因材施教,给予他们更多的人文关怀。与此同时,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既要重视到学生的共同基础,又要使教学适应学生的个性需要,始终坚持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充分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性,实现初中物理课堂的有效教学。为实现此目标,教师可以从以下几方面进行努力:
⑴创造民主、平等、和谐的教学氛围;
教学氛围是最先被教师和学生接触的无形课程资源,和谐、融洽的课堂氛围能为学生提供一个轻松的学习环境,学生摆脱了那种在老师威严下学习的压力,无疑会对提升课堂教学效果起到良好促进作用。教学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教师与学生都是教学过程的主体,二者在人格上是平等的。然而在现实教学中却由于社会地位、传统习惯等因素的影响,导致学生始终处于被动接受状态。因此,要想实现初中物理的有效教学,应首先从根本上改变以往那种“教师绝对权威”的认识,让教师成为学生的朋友,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教师要在学习上为学生提供足够的关心、支持和帮助,尊重班上的每一名同学,努力地融入班级中,增加对班上同学的了解,加深与学生之间的感情。同时,在制定教学目标时更多的考虑学生的参与、发现、体验、感悟物理的过程和自主学习能力的形成。
⑵平等对待每一个学生;真正关爱每一个学生;
平等的对待每一个学生,这看似简单的一句话,教师要真正做到却相当的困难,因为一个班上不可能每个学生的学习成绩都处于拔尖水平,有些教师往往更加重视学习成绩较好的学生,而或多或少的忽略了成绩相对落后的学生,这样做会给这些学生带来很多的负面影响,使他们逐渐丧失对学习的热情。在教学过程中,对学习成绩相对落后的学生,老师更应该给予关心和帮助,因为只有这些学生的成绩提高了,班级的整体成绩才能有较大的提升。热爱学生是教师所特有的一种职业情感,是良好的师生关系得以存在和发展的基础,是教师应具备的道德品质,也是搞好教育教学工作的重要因素。
⑶教师要努力做好物理教育研究;
21世纪是以知识创新和应用为特征的知识经济时代,是一个人类脑力大解放、大开发的时代。而物理教育是知识创新、传播和应用的一块重要基地,是培养创新精神和创新人才的摇篮。主体创新是当代教育的主题,是全面推行素质教育的动力,是我国21世纪教育发展的必然选择。21世纪社会要求未来人才必须具有一定的科学素养,具有不断求知的精神和较强的自学钻研能力,动手实践和创新意识,但是目前许多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存在一个十分突出的问题,那就是教师教的很辛苦,学生学的很痛苦,然而我们的学生却没有得到应有的发展,课堂教学中教师牵着学生鼻子走,以至于学生养成“等、靠、要”的不良习惯,抑制学生多种能力的发展,过分注重学生“应试能力”培养,轻视学生动手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及情感态度等多方面的发展。在物理教学的层面来实现上述种种要求,指的就是物理教学在达到新课标要求上的有效性。要使学生在素质、能力等方面达到新课标的要求,教师应该担负起最多的责任,尤其对条件相对落后的农村中学学生。所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多做相关的教育研究,多做正确的、深入的、对农村学生发展适用的研究。以农村学生为研究对象,制定有效的研究计划,从学生的心理发展规律、学习兴趣爱好、家庭环境等方面全面收集材料,从根本上了解和认识农村中学生特殊的发展历程。最后,从学生的特殊性出发,找到适合的教学方法,针对性的开展物理教学工作,避免物理教学的盲目性,逐渐实现物理教学的有效性。
⑷做好物理课堂教学的诊断和观察;
积极开展物理教学评价在现代物理教育中,课堂观察是教师获得教学反馈信息、捕捉教学复杂现象,分析研究教学情况,及时调整教学思路、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重要手段;同时能够唤醒隐藏在教师心中的教学智慧,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提高教学效率。物理教学课堂观察与诊断是教师教育教学实践反思的镜子,通过观察诊断能提升教学的有效性,同时课堂观察与诊断也是教育教学改革的前沿,因此,课堂教学观察与诊断对于提升课堂教学效果十分必要。在物理教学中,课堂观察除了对提升教师的业务能力有较大帮助外,还能让教师更加全面、彻底的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和综合素质的发展情况,为学生各种基本物理素养的塑造指明方向。
新课程下的农村初中物理课堂教学评价,是在物理课堂教学观察和诊断的基础上开展的一项检查性、总结性的教育工作,其目的是检查教师的课堂教学是否是以促进学生发展为根本宗旨,检查物理教学内容是否合理,检查学生能否主动学习,检查教师是否有良好的教学基本功,检查教师教学是否符合农村学生的特殊性。教师在物理教学中,如果能很好的达到物理课堂教学评价指标,则实现农村初中物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离我们就更近了一步。教师通过鼓励学生积极发表自己的见解,与同学共享,共同交流和探讨,从而培养学生的质疑意识,激发学生的探究热情,提高了学生对课堂的热爱。同时形成丰富的物理思维力和知识迁移能力,逐步了解一定的归纳、分析和判断的逻辑方法,初步形成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得出结论的能力。在课后,注意鼓励学生各自组成物理设计小组,鼓励和指导学生制作物理模型,如设计和指导学生制作电脑散热器等,将理论用于实践。
总而言之,新课程改革给我们广大教师的教学提供了广阔的空间。作为一名农村中学的教师,以严谨的态度,执着的精神,顽强的毅力,正确的方法,锐意改革,勇于创新,必能提高农村初中物理课堂教学效率与质量。
参考文献
[1] 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
【关键词】新课程 初中物理 课堂教学 教学设计 有效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3.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3)03-0173-03
新课程实施以来,物理课堂教学正向着课程改革的方向发展,教与学的方式发生了显著变化,课堂教学效益也有所提高。同时,也存在课程改革难以深化的问题。在新课程理念向教学实践转化的过程中,教师缺乏对课标的解读、教材的钻研和教学技术的研究,特别是教师对教学设计是否符合学生实际、是否贴近学生发展需要等方面研究不够,从而导致新课程标准要求难以落实,教学效益难以提升。因此,以新课程理念为引领,研究和探索课堂有效教学设计是推进和深化新课程教学改革的重要内容。
教学设计是指教师为达成一定的教学目标,对教学活动所进行的系统规划、安排与决策。教学设计用于教学实践,其有效性要从教与学两个方面来界定:一是能体现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有利于促进学生学习、进步和发展,并不断提高教师自身的教学水平;二是能改进学生学习方式,促进学生课堂学习的思维与课堂教学同步,从而发挥课堂学习的最大效益。本文试从有效教学设计应注意的几个问题,有效教学设计策略,有效的教学过程设计以及有效课堂教学设计评价四个方面来探索课堂有效教学的设计。
一、有效教学设计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有效教学设计是达成课堂有效教学的基础,而更新教学观念、了解学生学情、制定合理的教学目标、选取恰当的教学内容等是进行有效教学设计应着重注意的几个问题。
1.更新教学观念
教学观念决定着教学行为,教学行为决定着课堂教学效果。新课程标准告诉我们,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应成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促进者,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因此,有效的课堂教学设计必须在新课程标准的理念指导下,明确课标要求,把握好教学深广度;必须变注入式教学为启发式教学,引领学生主动参与,实现知识与能力并重的教学效果;必须重视基础物理概念和规律的教学,采取科学探究的方法,引导学生学习探究,让学生发现并认识物理概念和物理规律,从而获得成功体验;必须加强知识应用教学,体现“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的新课程理念;必须注重知识形成过程的教学,通过创设良好的物理情景,让学生学会观察、探究、思考、体会,并能自我表述所得出的结论,深刻领会研究物理问题的科学方法。
2.了解学生学情
只有正确全面地了解学生的学情,才能针对学生情况进行有效教学设计。如何才能了解学生的学情呢?教师要结合课时教学内容的地位与作用,分析学生已掌握的知识是否适合新课程知识和技能的学习;分析学生已经具备的学习能力和对研究物理问题的科学方法的掌握程度。在新课教学中,重点分析学生已有经验对即将学习的知识是否有影响;分析学生学习存在的困难和障碍;学生之间的程度差异对教学效果的影响等。
新课程背景下的教学是灵活、多样、动态的,教师的随堂教学设计也要随学生的“课堂学情”的变化而变化,充分展示教学设计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3.制定合理的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是课堂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是课堂教学的核心和灵魂。合理可行的教学目标,有助于教师选择和使用有效的教学策略和教学手段,对教学活动起着导控作用。有效的教学目标,要符合课程标准要求,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实际情况,体现科学性和发展性;要改变传统教学设计过于注重知识技能目标而忽视过程和情感目标的状况,实现教学三维目标的有机统一,体现整体性和协调性。在教学目标设计中,应充分考虑学生的个体差异性,注意贴近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制定出清晰、具体而合理的教学目标。
4.选取恰当的教学内容
教学内容选取是否恰当,直接影响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教学内容设计包括教学内容的组织、重难点的确定及处理、课内外练习材料的选择等。教材是学生学习的重要资源,新课程背景下教学内容的选取要源于教材,但不要拘泥于教材,做到“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在选取教学内容时,应根据教学需要对教材进行“二次开发”,善于收集与课时内容相关的教学资源,把教材内容与课外教学资源进行有机整合。在利用课程资源时,选取的教学内容要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相结合,注意教学容量和学生的接受程度;要突出教学重、难点,避免与课程相关的教学资源的简单叠加。因此,要想使组织的教学内容有效,必须处理好新旧知识以及新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围绕教学目标选取与之相吻合的教学内容。
二、有效教学设计策略
教学设计策略是为完成特定的教学目标而采用的教学方式方法,是一种教学模式。在新课程背景下,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渗透科学方法教育、处理好教与学的关系、促进学生发展是有效教学设计的基本策略。
1.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美国著名心理学家布鲁纳认为:“学习的最佳动机,乃是对所学材料本身的兴趣。”所以,教学设计要充分考虑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使学生的认识活动成为一种乐趣。设计引起学生认知冲突的物理情景,能很好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如,在教“科学探究:摩擦力”时,可设计“拔河比赛”的情景:让一个身材魁梧的男生与一个身材瘦弱的女生进行“拔河比赛”,结果男生拔不过女生,这是为什么呢?原来男生双手握住的绳子一端涂上油,使不上劲。这时教师指出:要知道其中的道理,就得学习“摩擦力”。这样,比赛结果出乎意料,引起学生认知冲突,能很快集中学生注意力,为后续学习创造了良好的认知起点,从而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方法还有很多,如风趣幽默的语言,穿插一些引人入胜的物理轶闻趣事等,都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发其学习兴趣。
2.渗透科学方法教育
在初中物理科学内容中,蕴含着多种多样的科学方法。科学方法是物理认知活动的媒介,是连接物理现象与知识的纽带。由于物理科学方法是在物理知识的获取和应用中产生的,所以科学方法教育要贯穿于整个知识形成过程中。在进行教学设计时,要明确教学内容所蕴含的科学方法,从知识和方法的角度,探索科学方法在知识获取过程中的实施途径,使科学方法教育有机地渗透于教学的全过程。如,在“做功的快慢”教学设计中,对于“功率”概念的引出,可设计具体的做功事例,通过计算“单位时间完成的功”来比较物体做功的快慢,而“单位时间完成的功”实际上就是通过“物体所做的功与做功所用的这段时间的比”得到的。用“两个基本的物理量的比”来定义新的物理量的方法就是比值定义法。在知识形成过程的教学中,有机地渗透科学方法,不仅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还有利于学生根据科学方法去研究类似的物理问题。
3.处理好教与学的关系
处理好教与学的关系是实现教学目标的关键,也是进行有效教学设计的关键。要处理好教与学的关系,必须明确教师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和引导者,在教学过程中起主导作用,学生是认识的主体。因此有效的教学设计,要摒弃传统教学的弊端,打破“满堂灌”,努力创设一些有利于激发学生思考的物理问题,实现教与学之间的多元互动。如在教“改变物体内能的两种途径”时,可提出问题:要使一根锯条的内能增加怎么办?让学生结合平时生活经验想出自己的办法,办法越多越好,于是学生会想出许多办法,诸如想出将锯条放在热水中烫、放在烈日下晒、放在炉火上烧、用锯锯木头等办法,再引导学生面对这些办法,归纳总结出改变物体内能的两种办法。这样,设计的问题将知识情景化,教师始终把学生放在认识知识的主体地位上,促进学生在教师引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使学习过程成为学生发现、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过程,有利于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4.促进学生发展
“一切为了学生发展”是新课程改革的根本理念。所谓发展,简单地说,就是指学生经过学习取得进步和获得成功的情感体验。要想促进学生发展,培养学生能力,就必须促进学生积极主动地思维。在教学设计中,要善于设计一些故事情景、习题情景、漫画情景、实验情景等,让学生“跳一跳能吃到果子”,来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如在教“伏安法”测电阻的实验中,待学生完成实验后,提出若实验中电流表或电压表坏了,要想继续测出待测电阻怎么办?让学生自己重新选择器材,设计电路,大部分学生在老师的启发下都能完成实验设计。这样,教师提出一些富有思维深度的情景问题,让学生积极动脑思考,在教师适时启发下解决问题,不仅培养了学生的思维能力,促进了学生的主动发展,也提高了学生运用已学知识解决物理问题的能力。
三、有效的教学过程设计
教学过程的设计是解决教师怎么教、学生如何学的问题。一般情况下教学过程的设计与教学策略的设计是同时进行的,一个完整的教学过程有新课导入、进行新课和课堂小结等主要环节。
1.新课导入的设计
新课导入要紧扣教学主题,寻找教学切入点,力求做到简明、巧妙,使学生很快进入学习状态。如果设计的导入情景越有悬念,就越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效果也就越好。比如,在教 “磁是什么”时,运用实验导入:教师出示用牛皮纸裹着的条形磁铁和木条,外形完全相同,让学生分别观察它们靠近一枚静止的小磁针时,发现小磁针偏转情况却不同。这时,学生迫切想知道牛皮纸包裹着的到底是啥东西,教师剥掉牛皮纸,果然内装物体是不同的,说明条形磁铁和木条周围的空间性质不同,教师接着说:要想知道其中的道理,就得学习“磁是什么”。这样的引入,学生观察认真,印象深刻。
新课导入的方法很多,比如还有故事导入、游戏导入等,不管使用哪一种导入方法,其目的都是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但值得注意的是导入要以服务教学目标为目的,不能占用太多的时间,一般控制3-4分钟为宜。
2.新课教学过程设计
新课教学过程的设计是教学设计的重要环节,是教师教学理念的具体体现。为使新课教学过程设计有效,必须在教学方法、教学媒体、教学活动、教学反馈等设计上多下功夫:
(1)教学方法设计
教学方法包括两方面,即教师教的方法和学生学的方法,不管是教法,还是学法,都必须以学生为本,因为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对于教法而言,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贵在得法。物理教学的方法很多,一节课可以涉及多种教学法,如,在教“力”时,就用到多种方法:对于“力是一个物体对另一个物体的作用”,可用讨论归纳法;对于“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可用实验探索法;对于“力的作用效果”,可用指导学生自学的方法。一般来说,一节课可以一至两种方法为主,辅以其它方法。在教学设计中,教学方法的选用要依教学内容而定,不同的教学内容采用的教学方法不同,不同的教法又决定不同的思维方式,要灵活选用,避免机械化;如果教学方法单一,容易造成学生听、视觉疲劳,从而降低课堂教学效益。所以,教学设计,不仅要“授之以鱼”,更要“授之以渔”,教给学生学习方法,以达到叶圣陶说过的“教是为了不教的教学境界”。
(2)教学媒体设计
在教学设计中,教学媒体的使用,要根据学校现有的设施条件,结合教材特点进行合理选择,将各种教学媒体的功能和教学内容的需要有机结合起来,通过组合和使用模型、器材、投影、视频等直观手段,来展示或再现物理现象,以便有效实现相应的教学目标。
现代教学辅助媒体的发展,为教育提供了新的活力,尤其是现代信息技术的运用,不仅能加大教学信息量,而且还能改变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以及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并且在培养学生收集和处理信息能力方面具有其它媒体无法替代的作用。多媒体课件具有形象、直观的特点,它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还能强化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但是,使用多媒体课件,必须注意使用得当、有度。一般来说,使用多媒体课件,是为了优化教学环境,辅助教师的讲授,发挥其动态展示功能来弥补其它媒体的不足,那样才对教学有益;如果使用多媒体代替实验教学,代替板书,一味堆砌材料,信息量过大且浏览速度过快,反而会造成学生的视觉负担,不但不利于培养学生能力,还会影响课堂教学效果。
(3)教学活动设计
新课程背景下的有效教学设计必须重视教学活动的设计。课堂教学活动包括教师活动和学生活动,二者互相联系、相辅相成,且有机地交织于教学过程中。教师活动是否有效,不仅体现在教师是否给学生创设动脑思考、交流讨论、动口表述、动手训练、实验探究的平台,还体现在是否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的全过程;学生活动是否有效,关键看学生在课堂上是否有效的思考和主动探究问题。所以,在设计教学活动时,要尽量让学生观察、体验、思考。如:在教“惯性”时,可以设计学生随堂小实验:将橡皮擦平放在课本上,快速抽出课本,橡皮擦仍落在原处;把橡皮擦竖放在课本上,推着课本匀速向前运动,当课本突然停止时,橡皮擦则向前倾倒。接着进一步以此实验为原型,联系生活实际,提出问题:当汽车突然遇到紧急情况紧急刹车时,坐在汽车里的乘客为什么会向前倾倒?让学生思考、讨论、表述,不仅可深化理解概念,而且还有助于提高学生知识迁移的能力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但是,教学活动的设计要避免程式化的师生活动,比如,有的教师设计的科学探究课的活动,没有突出教学重难点,场面貌似热闹,实际上仅有少数同学参与,学生活动结束之后,大部分同学还是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没有达到活动的目的,其主要原因是教学活动设计不合理、活动内容交代不清、探究过程安排不当等因素造成的。
(4)教学反馈设计
在课堂教学中,要想了解学生对教师所传授的知识、技能和方法的掌握情况,教师必须适时进行课堂教学反馈,了解学生课堂学情,针对学生在学习中暴露出的问题,应灵活调整教学策略,及时解决,从而提高教学效果。课堂教学反馈的主要渠道有课堂提问、课堂训练等。在教学反馈设计中,教师要针对教学中学生存在的疑点、难点设置问题。一般来说,偏难的问题提问学习程度较好的同学,较易的问题提问程度偏差的同学,尽可能让被提问的同学通过思考能顺利回答,并进行正面评价,充分发挥教学反馈的评价激励功能。课堂训练也要结合物理双基知识,尤其是重、难点知识来设置,并注意题目设计应具有针对性和阶梯性,不在于多,而在于精,要让学生训练到点子上,通过学生课堂训练,了解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及时予以点评,以达到巩固知识和举一返三、触类旁通的目的。教师设置的教学反馈的形式,也是属于教学活动的范畴,其设置是否有效也将影响着课堂教学效果。
3.课堂小结设计
课堂小结是课堂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它不仅可以促进学生进一步巩固已学知识,而且还可以帮助学生理清知识条理、揭示知识内在联系。有效的课堂小结具有简明扼要、画龙点睛、形象直观、承前启后的特点。初中物理课堂小结的方法多种多样,常用的小结方法有:归纳总结、比较总结、延伸启迪、图表结构、提问评价等。教师要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灵活运用不同的方法设计不同的课堂小结。如:“电流的磁场”课堂小结可用延伸启迪法,提出电流能产生磁场,那么由磁场能否得到电流呢?为下一节埋下伏笔,激发学生课外学习兴趣;“科学探究:熔点与沸点”的课时总结,可以将晶体与非晶体,蒸发与沸腾进行比较,可采用比较总结法。课堂小结方法不拘一格,没有固定的模式,如“压强”的课堂小结,可以通过归纳总结,也可以通过提问让学生回答并进行评价,所以可用归纳法也可用提问评价法,或者两者相结合的方法等。总之,小结要做到方法得当、内容简练、恰到好处,起到促进学生思维、深化知识理解、为后续学习奠定基础的作用,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影响物理课堂有效教学的要素远不止以上这些,如还有作业、板书、教学语言设计以及教学时间安排等。有效教学设计应该把影响教学的诸要素看成一个系统,用系统论的观点进行系统优化设计,以达到课堂教学的最优化。
四、有效课堂教学设计评价
一、信息技术与初中物理教学的整合应用
多媒体辅助教学是一种现代化教学手段,它并非排斥传统教学手段,二者应有机结合,优势互补,这样才能取得最好的教学效果。在实践教学中,可以从以下方面入手:
1.基础知识与信息技术的融合
整合后教学活动不能简单理解为全堂上机或多媒体演示,不能忽视书面表达和口头交流,不能忽视阅读、计算、证明能力的培养。教具能演示清楚的不一定非通过多媒体,要讲究实效。比如在学习《初中物理》“分子的运动”这一节内容时,就可以通过多媒体播放一些视频或者是音频,以帮助学生理解科学知识。在教学前可以将“江西盛产茶叶,有悠久的茶文化”这些内容通过多媒体播放出来,然后教师提问学生在生活中是否有过泡茶的经历,那么,用开水泡一杯茶和温水泡一杯茶,在相同的时间内,哪一杯浓些,哪一杯淡些?为什么?然后帮助学生进行分子的运动这一节内容的重点分析,引导学生分析物质是由分子组成的,分子不停地做无规则的热运动,温度越高,分析运动越剧烈,据此分析将问题的答案分析出来,即温度越高,分子运动越剧烈,因此开水泡的浓,因为温度越高分子扩散越快。通过这样的教学,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而且有利于巩固学生的基础知识,拓展学生的视野。
2.实验教学与信息技术的整合
由于学生心理有其特殊性,应恰如其分运用多媒体来刺激学生,吸引学生,创设新的兴奋点,激发新的思维动力,使学生上课始终保持最佳兴奋状态,这就需要充分发挥多媒体的优势作用,增强教学效果。比如在学习《控制变量法与探究性实验方案》这一节内容时,教师就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简化教学内容,突出重点,解决难点,从而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首先提出:斜面是人们生产和生活中经常使用的一种可以省力的简单机械,然后是同学针对斜面问题进行理论研究的过程,教师与学生帮他完成“理论论证”,接着提出问题。使用斜面为什么可以省力?要想有效地解决这个问题,就要通过多媒体建立模型:如图所示,斜面长为L、高为h,沿光滑斜面匀速向上拉动重为G的物体,所用拉力为F。
其次进行理论论证:运用功的原理证明:F
最后解决问题,将重为G的物体升高h,直接用手做的功为W1=Gh,利用斜面做的功为W2=FL,根据功的原理可知:W1=W2,即FL=Gh,则F=Gh/L。通过这样的教学方式不仅有利于学生熟练应用功的计算公式、功的原理,帮助学生正确解决问题的关键,而且可以简化教学内容,帮助学生解决疑难问题。
二、注意事项
1.在教学时,需要教师正确处理好多媒体教学与传统教学的关系,整合时,要注意根据学生年龄特征和心理特点来安排多媒体教学。根据小学生年龄特征,在不同年龄段采取不同的整合方式,对低年级应多增加一些动画,如在朗读教学时,学生读对给一张笑脸,学生读错给一张哭脸,这样学生兴趣浓厚,个性得到张扬,定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教学效果。
2.正确把握多媒体课堂教学地位。现代教育强调以“学生自主学”为中心,多媒体只不过是一个中介,不可喧宾夺主地以“电脑”为中心组织教学。多媒体引入课堂后虽然能取代教师部分功能,但不能取代教师地位,教学中不能热衷于搞多媒体的花架子,违背课堂教学规律,忽视学生反应和认知规律,防止出现“学生瞪着眼睛看,教师围着电脑转”和“学生敲了半天计算机,热热闹闹的一堂课下来收获却不大”的现象。
3.利用多媒体教学时,既要有总体目标,又要有阶段实施计划;既要有宏观的方法,又要有因材施教的具体措施;既要面向全体,又要照顾个别;既要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又要敢于探索、尝试与创新,立足于学生的实际,结合学生的自身特点,丰富教学内容,优化教学方法和计划,激发学生兴趣,科学安排教学,从而更好适应现代教育观。
一、引导学生学会提问题
1.问题是创新的前提。学生对于问题的认识是不以为然的,对此应引起学生的足够重视,教学中经常引导学生回顾科学史上因善于发现问题而取得成就的例子,如瑞利就是通过测密度的方法而发现氩气的。1935年获诺贝尔物理奖的查德威克就是从约里奥・居里夫妇的论文中发现问题进而发现中子的等。教育学生要善于发现问题,取得成就。使学生认识到发现问题也是学习,而且是更深的学习。
2.善于设计问题。在初中物理教学中,教师要善于设计问题,从而引导学生学习新知识,设计的问题应该有其艺术性,应根据教学内容由浅入深,在不同的阶段设计不同的问题,如在学习《用天平称物体的质量》一节内容时,从实验过渡到实际应用,设计了将将托盘天平做成不等臂的可以吗?引导学生想到托盘天平的制作原理,为什么要调节天平?引导学生想到在设计制作托盘天平时,要考虑到杠杆等臂和平衡螺母。
3.引导学生提问题。经常通过各种方式启发学生提问题,刚开始学物理时就引导学生讨论为什么学习物理?进一步引导学生从阅读课文中提出问题,在社会实践活动中提出问题,让学生将发现的问题及时提来,并定期开展问题研讨。
二、引导学生学会观察和实验
1.观察是素质教育的前提
(1)在演示实验中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在学习过程中有许多演示实验,学生对演示实验很感兴趣,但在进行观察时往往抓不住关键,这就要求教师要在实际教学中,引导学生进行观察演示实验,对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是很重要的。教师对所做演示实验的每一步都应该对学生提出具体的观察要求,使学生掌握正确的观察方法。如观察磁铁向上吸引用细线拴着的回形针,分别用纸片、木板片、玻璃片、铝片、铜片插入其间,会看到回形针不掉落下来,而分别用铁片、钢片插入其间,却看到回形针掉落下来,这是什么原因?(2)在分组实验中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如观察水的沸腾实验中要求学生注意观察在给水加热的过程中,能看到什么?在此基础上引导同学讨论观察的方法和应当注意的问题。(3)开展课外活动激发学生的观察兴趣。组织学生参观、做课外小实验等,激发学生的观察兴趣。如学习面镜前,就布置学生写小论文《平面镜成像》,使学生主动地去观察了解平面镜的相关物理知识,在此基础上进行观察演讲,活跃了学生的思维,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提高了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达到了培养观察能力的目的,组织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使学生了解物理知识在生产实际中的广泛应用。(4)尽可能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辅助教学,提高学生的观察兴趣和能力。将多媒体引入初中物理教学,作为一种新的教学手段,它改变了以前呆板的教学方式,它图、文、声、动画、影像并茂,加强了表现效果,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帮助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
2.实验是学习的“创新”
一、传授知识与培养思维能力的关系
初中物理讲压力、压强的概念,教学安排从观察实验出发经过分析概括给出定义和公式。这样做符合学生认知规律和初中学生的思维水平,学生容易理解和掌握。接着讲液体内部压强,从实验分析得出液体内部存在压强,其大小随深度而增加,学生也容易理解。进一步学习液体内部压强公式P=ρgh时,一般学生都感到困难,原因是把压强概念扩展到液体内部压强时影响压强大小,从单因素扩展到多因素,学生难以把P与ρ,g,h联系起来。讲授压强公式的过程中讲清P与诸因素之间的数量关系,不仅学生充分理解和掌握P=ρgh而且会把学生的思维能力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这样才能不断地把新的知识、研究问题方法和思维能力纳入到已掌握的知识结构和能力结构中去,发展原有的知识结构和认知结构。优化的教学过程就是让学生的思维能力由低层次向高层次发展的过程。
二、学生的思维能力与学习新知识必备的思维能力的关系
中学物理基础知识有的是从大量感性材料抽象概括出来的,比较直观具体的,但也有的是从概念和规律综合推理演绎得出的。反映物质运动本质联系和规律或物质运动形式的转化,这是更深层次的理论和普遍规律。因此讲中学物理基础知识也要分层次。匀速直线运动的速度与变速运动的平均速度,欧姆定律与电功、电功率的计算公式可以看作是相互联系的两个层次的物理概念和规律。还有压强与液体内部压强,光的反射定律与平面镜的应用,光的折射定律与透镜的应用等,也都是如此。这就说,使学生理解、掌握物理概念和规律过程中不仅要注意教给学生一定的基础知识及研究问题的方法,同时还要使他们具备相应的能力,特别是思维能力,才能得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物理学基础知识具有逻辑体系和层次结构。学生认知能力的发展也是有序的、分层次的,是由低级向高级的发展过程。教学内容和教学要求符合学生认知规律,适合学生的思维能力,他们就容易理解和掌握知识。但是在一般情况下,学生的思维能力落后于学习新知识的要求。学生思维内部矛盾思维发展的动力。教师在教学中主导作用就在于采取多种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促进学生思维矛盾的发展,引导学生在理解和掌握知识的过程中提高思维能力。
那么,怎样才能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使之适应学习更高层次物理知识的要求呢?首先,要使教材和教学过程符合学生思维发展特点。初中生是处在以经验型为主的抽象逻辑思维阶段,思维过程需要感性材料的支持。因此坚持以观察实验为基础把物理知识层次结构与学生的认知结构相统一,这是物理教材编排和物理教学符合教学规律和学生认知规律有重要标志。其次,要在原有知识基础上学习新知识坚持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原则。第三,要采用多种教学手段、教学方法,给学生“搭台阶”,引导学生积极思考,把问题想明白。从实验总结出有关概念、规律,要注意分析这些概念、规律有形成过程,用演绎和推理得出概念和规律时要抓住这种推理过程及其它的物理意义。
三、思维能力的共同性思维活动个体性的关系
物理教学的主要形式是课堂教学。教师要在一节课内有计划、有组织地完成规定的教学目标,学生则要按照教师的计划,按照同一教学进度学习相同的内容。这样的课堂教学模式强调教学思维内容的共同性,而容易忽视思维的个体的内在心理活动和学生思维发展的个体性差异。
教师根据教学内容几重点。精心设计教学方案。首先,提出问题,激发学生思维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一石激起千层浪”。当然这些问题可以通过演示实验提出,也可以通过一个物理现象、物理命题提出,接着学生探求问题答案的思维活动是个体内在心理活动。由于学生思维活动个体差异较大,这时应给学生一定的思维时间和思维空间去想象分析,判断、综合,把共同思维内容转化为个体的思维活动。这时教师的主导作用应体现在采取多种教学手段引导学生的思维。如引导学生做物理实验,阅读教科书帮助学生复习,与新问题有关的概念、规律,利用图示引导思路、揭示研究问题的结论以及得出这一结论的一般思维过程,将研究问题的方法告诉学生。这样的教学过程体现了学生的主体性和教师的主导性作用。如果引出课题后,教师把思维过程及结论直接讲给学生来代替学生个体的思维活动,长此下去,学生遇到问题就等老师讲,挫伤了学生学习的积极、主动的探求精神,这就谈不上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四、非智力因素与培养思维能力的关系
人的智力发展不是孤立的,它受到多种智力因素的相互促进,相互制约,同时与非智力因素交互作用、交互影响。
课堂教学在教师指导下,学生积极主动地获取知识,并掌握学习方法提高获取知识的能力。而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来源于学习物理的目的、兴趣和学习的坚强意志等非智力因素。因此非智力因素能促进学生智力的发展,智力发展又使学生提高了能力。良好的学习成绩,能激励和巩固学生的学习兴趣、锻炼坚强的学习意志,促进非智力因素的发展。这两者的相互促进、相互制约,贯穿着思维能力发展的全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