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优秀范文 机械职业教育

机械职业教育赏析八篇

发布时间:2023-11-09 10:45:30

序言:写作是分享个人见解和探索未知领域的桥梁,我们为您精选了8篇的机械职业教育样本,期待这些样本能够为您提供丰富的参考和启发,请尽情阅读。

机械职业教育

第1篇

建筑机械设备的使用方法是否正确,对设备的寿命和工程的进度与质量十分重要,关系到建筑机械设备的投资效益以及工程建设的经济效益。对一个工程而言,操作人员和建筑机械管理人员的职业素质至关重要。

合格的建筑机械操作人员应拥有丰富的专业基础知识以及操作机械的经验,只有这样,操作人员才能正确规范地操作机械,并在发生安全隐患时及时解决问题避免事故的发生。而作为建设机械管理人员,专业知识的储备要求较之操作人员更高。建设机械管理人员需要定期检查和维护建设机械设备,不放过任何一个细节。只有管理人员认真负责地维护和保养建设机械设备,杜绝安全隐患发生的可能,操作人员才能在安全的工作环境中操作机械。

二、如何加强建设机械从业人员的职业教育

第一,重视基础调研。只有了解问题才能解决问题。我们应深入基层,了解从业人员培训中所存在的问题和难点、技工的技能、建设机械设备产品的现状以及工程单位对从业人员的要求,才能开展好职业教育工作,提高职业教育的效率。

第二,扩大教育范围。职业教育不能局限于相关专业的学生,而应扩大到所有相关职业人员,如设备生产租赁、设备科研、安全监管等人员。尤其是在岗的从业人员,更需要加强职业教育,以防基础知识不足造成事故。

第三,建立培训团体。选取具有丰富的相关知识以及实际操作经验的人员组成一个培训团体。在管理、操作、服务等方面为接受职业教育的人员提供培训和咨询服务,让工作在一线的操作人员在工作中所遇到的实际问题有方可循。培训团体在解决从业人员的问题时,还要传播新技术和新设备,构建起一个“产学研用”的服务平台。

第四,加强科研力度。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先进的技术使人们在工作时更便捷、高效。建设机械从业人员的职业教育应在内容上有所充实,不能满足于现有内容。相关专家需要起到带头作用,把国外的先进经验和自主的研究成果转化为简单易懂的文字,让基层从业人员能接触到新兴的职业知识,提高自身的职业素养。

三、总结

第2篇

【关键词】机械制图;教学;效果

前言

传统的重教轻学、重理论轻实践的教学方法,已无法适应这种专业教育,满足不了社会发展的需要。这就要求我们运用适当的教学技术,设计有效的教学情境,激励、指导、鼓励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以使其获得最佳的知识结构,最有效的技能技巧,从而培养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最终塑造他们的个性品质。

教好一门课程,要求教师不仅深谙教学之道,且要专业知识渊博,能讲、能做,同时还能不断地吸取本专业新信息、新科学来充实提高自己。对于《机械制图》教师,则要求既要懂得画法几何和机械制图,又要懂得机械、掌握新国标,并能实际画图。只有这样,才能系统、完整、准确地安排教学。

1.备好合理的教案

如何备合理性教案?在领会教学大纲、吃透教材的前提下,每备一份教案,先将整体内容分解成一系列的步骤和问题,然后一个一个地检查并回答每个问题,直到最后没发现遗漏,得到圆满的结果。如《机械制图》中视图这一节分解为:1)什么是视图?讲清概念及分类;2)画视图前要做什么?掌握各视图投影方式法及标注;3)视图为什么这样分类?为看图和画图方便,表达不同复杂程度和不同形状的机件;4)何地画何种视图?各个视图的位置配置关系;5)何时画何种视图?各个视图的应用范围;6)如何画视图?视图投影规律及各视图特殊征表示表示方法。这样分解出的教案将分散的内容连贯起来,抓住共性,突出特性,内容完整清楚、条理性强,加之配合适当的教学方法和手段,能大大提高教学的科学性和效率。

2.创新和改善教学手段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好的教学手段能使教学效果达到事半功倍。

1)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兴趣。 教学,教是外因,学是内因。如果没有学生积极主动的学,教师教得再“好”也是徒劳。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现代教学设备已大量运用于职业技术教学中。模型、示教板、挂图在观察主要特征及各种事物之间联系时,由于受客观条件限制,同一内容往往要多次重复演示。而采用电化教学这一辅助手段适时地穿插于教学之中,与模型、示教板相结合,就可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它不仅具有较强的表现力,可以用来直接完成教学任务,还能调节课堂教学气氛,激起学生学习兴趣,使得视觉、听觉、角觉多种知觉系统协同参与学习,有助于知识获得的精确性和完善性,发展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在《机械制图》中运用电化教学可把许多文字教材表达不清楚的内容,通过录像或幻灯片进行微观和宏观、表态和动态相互转化,不仅能让学生了解整个教学,内容的连续过程,更突出表现了教学对象的本质特征,把细致入微之处,关键转变点充分突现出来。同时对重点、难点可重复播放,加长停留时间,既增强教学效果,节省了时间,又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学质量和效率。使学生更易接受,大大提高了短时记忆容量,促进长时记忆。如三视图的建立与投影规律,投影作图、剖视等都可自制幻灯片用教学中。

2)加强实践动手能力,变化教学环境。我们可以有目的、有计划地让学生到具有优化环境的制图室去面对实物,进行实际画图或者把课堂直接安排在实习车间,就具体的零件和装配,让学生测绘作图并进行装配。画图是《机械制图》特有的实践教学。通过画图不仅可以检查学生所学理论知识,更是学生将知识转化为技能、技巧的应用过程。学生只有经常不断地画图,才能在画图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最后解决问题。这样不仅巩固了知识,促进知识的获取,提高了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空间想象能力、分析能力和应用能力,还可促进知识的发展,发生认识的飞跃,培养了学生的学习动手能力,最终塑造他们的个性品质。

3.加强对教学成果的巩固

遗忘是不可避免的,再好的教学效果,如果得不到巩固,那也将是功亏一篑。所以,设置合理的课后练习是非常必要且必须的。要学好制图这门课,练习是很重要的。设置一般题和提高题两种题型,以满足全体学生的需要,这不仅让学生巩固知识、加深理解,还可检查教学效果,及时得到反馈信息,发现问题,及时辅导,可提高全班学生学习积极性,增强求知欲。既训练了思维,又有利于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结束语

作为一名新教师,在教学方面经验还很不足,和优秀教师之间还存在一定的差距。所以,一方面我会积极向有经验的老师请教学习,另一方面,我自己也会多思考研究,希望在以后的教学过程中能够弥补不足之处, 提高教学效果,取得更好的成绩。

参考文献:

[1]国家技术监督局.技术制图与机械制图〔S〕.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1996.

[2]金大鹰.机械制图〔M〕.4版.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8.1.

[3],张秀艳,张茵麦.画法几何及机械制图〔M〕.2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

第3篇

关键词:职教 教育教学制度 多元化发展 过去 未来

近几年随着教育教学制度的不断完善,职业教育的形式、领域的多元化发展,职教的学生从数量上看没什么大的变化,但专业选择的结构却在不断的改变,更多的学生选择专业时的考虑从过去的能否就业,转变为能否轻松,体面地就业。大量的学生对“油腻腻”的机械专业不屑一顾,从而导致近几年机械专业不断的萎缩,大量的专业教师不得不“改行”,从事非本专业教学,如何改变现状?机械专业教学还有发展的空间吗?笔者就我国中职机械教育的相关问题谈谈自己的一些粗浅看法。

一、我国中职机械教育的发展现状

据统计资料显示,目前中国的工业增加值已居世界第四位,是美国的1/4,日本的1/2,与德国接近,中国也一跃成为制造大国并把2020年制造业的发展目标定为力争进入世界制造强国的行列并成为世界制造中心之一,中国制造业的发展成就举世瞩目。

职业教育和高等教育一样担负着重要的责任,高等教育主要培养知识型人才,而职业教育则是培养应用型人才。中职学校培养的专业应用型人才对我国成为世界制造中心起到很大的作用,机械专业教育更是制造业也的基础和核心。因此,要想提高整个制造业的发展水平,必须加强我国中职学校的机械教育。

二、学生、家长观念的转变

计划生育是我国一项长期的基本国策。因而,独生子女群体也将会长期存在并逐步成为社会的主体,他们将支撑起中国现代化建设,是中国未来的希望。中国现代家庭的构成主要为“8421”即八个曾祖父辈;四个父辈,爷爷奶奶,外公外婆;两个父辈,爸爸妈妈;一个宝贝疙瘩,我们的每个学生都是几代人宠着、爱着。所以一到学校选择专业时,带到实习车间逛一圈,看着油腻腻的机床,脏兮兮的衣服,兴趣一下子就没了。这一点我们深有体会,前几年带学生参观学校,家长关心的是你们这个专业能否学到技术,今后能否找到工作。但这几年,明显的改变就是学生和家长看了实习车间后,大摇其头,“这个专业好脏哦,有没有轻松点的专业啊”更多的学生倾向于服务类的专业,从而导致制造专业不断的萎缩,大量的专业教师闲置或转行。

企业要发展,需要大量的有技术的劳动力,但我们的学生又不愿从事这个专业,矛盾的汇交在学校尤为突出,尽管待遇一再提高,但还是出现大量的用工荒,近几年我们学校的机械类专业的学生的就业率都在98%以上。

三、我们中职机械教育存在的问题

1、传授的知识陈旧

目前,我国很到中职学校传授的知识过于陈旧、滞后,远远落后于当今制造业的发展水平和用人单位的需求。其主要原因是对新产品信息了解较少,没有能及时地把握新技术的发展方向。

2、师资力量缺乏

高新技术的发展引起高新技术人力资源的紧缺。随着社会的发展,人力资源的流动日益市场化。优秀的机电一体化人才纷纷被资金实力雄厚的企业吸引,引起机电类师资数量的紧缺。另一方面,机电一体化技术是新兴的技术产业,对教育人员提出新的要求,而原有的教员面临知识更新、年龄老化等问题。

3、培训课程体系松散,不健全

机械专业是一门应用型的边缘学科。它融合机械、电子、通讯、仪表、计算机和自动控制等多方面的学科知识,不是机械与电子两种技术的单混合或叠加。因此,机电一体化必然是作为崭新的技术问世。它既不是传统的机械技术,也不是传统的电气技术,有鉴于此,培训也应建立相应完整的教学体系。

4、教学实践、实训设备不足

目前在中职学校中,原有的机械实训设备陈旧,设备数量不足。实训的项目单一,与目前的实际应用要求存在很大的距离。尤其职业技术教育侧重的是培养技术应用型人才,实践、实训教育内容的滞后将严重影响机械职业技术教育的教学效果。

5、课程设置不合理

当前,很多中职学校的教学方法、手段不灵活,不能根据课程的性质灵活选用。而且缺乏一些反映机电专业先进技术的课程。现有的课程设置也缺乏弹性,没有设置一定比例的选修课,不能满足学生个性发展和不同岗位的需求。课程门数较多不仅加重了学生的学习负担,而且冲击了实践教学,影响了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

四、从人才需求看中职机械类专业的发展

1.从校企联合办学的现状看中职机械类专业的发展

校企合作办学实现从偏重知识传授向注重就业能力转变,有效落实专业理论与专业实践的教学,为学生提供获得真实工作体验的机会,使学生毕业后能立刻走上工作岗位。切实提高了中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质量,为中职学校进一步发展奠定坚实有力的基础。

2.从重庆在西部大开发的地位看中职机械类专业的发展

重庆市总工会对部分企业的调查表明,重庆企业职工的文化程度不高,技术素质较低。在生产操作人员中,初级技工占27.2%,中级技工占45.6%,高级技工占19.6%,技师和高级技师占7.6%。从这一比例可以看出,重庆市既缺乏各类高级专门人才,也缺少大量中等专业技术实用型人才。人才素质的提高是西部大开发的关键,西部大开发,教育要先行,其目的就是要培养各类不同层次的人才,使其人才结构合理,整体素质提高。从中等专业技术人才上看,重庆的需求量也是巨大的。

3.从我国的国情中职机械类专业的发展

我国现状是农业经济、工业经济和处在萌芽状态下的知识经济等多种经济形式并存,不同的行业、企业的技术装备水平,产品技术含量,机械化程度等方面都大不相同,对人才层次、类型和规格的要求也是多样化的。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我国产业技术结构呈现出提高的态势,但从总体来说,实现自动化和运用高科技的企业为数不多。因此在相当长的时期内,初、中级技术人才在我国仍然存在着巨大的需求。

从以上几个方面的分析可以看出,我国的中等职业教育在目前以及今后相当长的时期内具有良好的发展前景。

参考文献:

[1]论文集_教学类 从人才的需求看中等职业教育的发展前景.

[2]张振兴.浅谈中职学校的校企合作办学模式.

第4篇

关键词:职业技术教育 机械加工 实践教学 培养模式

一、前言

我们国家把科教兴国、人才兴国以及强国必先强教这样的理念,做一个整体的规划。我觉得这是国家典型的设计也是一个具体的战略部署,借着这个机遇,职业教育都有了难得的发展机会。我们与发达国家相比,在技术、设计和装备等方面尚存一定差距,但目前影响机电产品上质量上水平的最主要矛盾是制造环节。从这一角度讲,培养较高职业素养,能将先进技术和设计转化为生产工艺过程并制造出高质量产品的高素质技能人才,直接关系到机械工业转型升级和实现由大变强战略目标能否实现,意义重大,任务艰巨。从这点上说,产业和我们职教之间有着天然的联系。一直以来,为避免学生出现“毕业就失业”的尴尬情况,岫岩职教中心一方面与企业合作,联合办学,一方面每年都要做调查,选准一些社会急需、发展潜力大的行业,不断开办新专业。受到了社会的普遍欢迎,甚至有企业表示:“新生现在就可以进入企业一边学习一边工作。”

二、加强教师自身建设,构建与之相适应的专业体系

教师是教育之本,有好的教师,才能有好的教育。职业教育教师的教学水平和专业实践能力是当前制约提高院校办学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的主要因素。

1、师德师风建设

“当师之务,在于胜理,在于行义”,教师是先进文化的传播者,学生思想品德的塑造者,既教书,又育人,这本来就是教师的职责。没有优良的教风,就不可能有优良的学风,教师要做到教书育人就必须对自己严格要求,为人师表。因此,师德建设是师资队伍建设的根本。

2、双师型教师的培养

为了能培养从事社会生产、服务和管理的第一线应用型高级人才,必须要有一支稳定的双师型教师,每年定期送教师到企业挂职锻炼,了解企业,跟企业家做朋友。

3、加大内部管理体制改革,营造良好的人才成长环境

要确立“教师是学校办学主体”、“以人为本,崇尚学术”的理念,充分发挥教师在学科建设、师资队伍建设及学校管理等各方面的作用。要制定科学合理的教学评价机制和考核标准,学校良好的制度建设,为教师的成长提供了更加广阔的舞台,从事业、感情、和待遇等多方面给予关心,使教师在良好的环境和氛围中健康成长。

三、以多元需求为导向,打造分层、分工培养的中、高职沟通发展体系

职业技术教育培养模式下机械加工专业的实践应该大胆探索,笔者认为:一是适度扩大了对口招生比例,扩大了中职对口招生规模。二是加大了高职学院自主招生力度。招生对象主要面向中职毕业生。三是落实了中职技能竞赛获奖者免试升学政策。四是在合适的专业适度扩大了五年制招生。五是以集团化办学为平台,构建教产合作、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支撑体系。按照“以优势产业为依托,以提升产业核心竞争力为目标,构建产、学、研共生发展的深度协作机制”模式,推进集团化办学模式。

四、创建“融入+互动”型机械加工专业的教育培养模式

机械加工专业的教育培养模式必须以提高专业实践能力为重点,切实加强校企合作,适应现在的买方市场,高校时刻要融入到企业中,了解企业文化,熟悉企业内涵,掌握企业的理念,才能在此基础上,进行人力资源、物质资源、信息资源的整合,实现理念、学习、研发的互动

突出职业教育特色,办好职业教育是职业教育生存和发展的关键。目前职业教育课程框架,多属于传统职业教育课程模式,大多采用文化基础课、专业理论课和专业实践课为序列的三段式课程模式。在三段式课程模式中,专业理论为核心,专业实习是理论的应用,专业实习课服务于专业理论课,其中每一类型的课程门类还是按学科分类来划分;课程的内在结构,都还是以完整的学科体系为线索。为凸显职教特色,使职业教育又快又好的发展,须对课程教学进行改革。

从课程目标而言,为使学生成为真正的高等技术应用性专门人才,应着重培养学生的专业技术实践能力,尤其是机械加工专业,使学生获得与相应企业工作岗位需要相一致的综合职业能力,为学生的职业生涯发展夯实基础。

从课程设置而言,应以企业的岗位工作任务为线索,按照工作任务的逻辑关系设计课程,课程设计要为学生提供体验完整工作过程的学习机会,帮助学生实现从学习者到工作者的角色转换,在课程内涵上,实现学校教育与工作要求的衔接。

从课程内容而言,要围绕相应职业能力的形成组织课程内容,以工作任务为中心来整合相应的知识、技能和态度,有利于“做中学”和“做中教”。同时,课程内容要反映专业领域的新知识、新技术、新工艺和新方法。

从教学设计而言,要以机械加工专业典型产品(服务)为载体,来设计活动、组织教学,建立工作任务与知识、技能的联系,增强学生的直观体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开展特色培训。做到学思结合、知行统一、因材施教,切实增强了职业教育与产业需求的契合度。

参考文献:

第5篇

论文摘要:随着我国高等职业教育规模的不断壮大,提高职业教育的整体教学质量,培养真正高素质的技能型人才是我国职业院校共同关心的问题。本文以提高我国高等职业院校机械类专业《电工与电子技术》课程教学质量为目标,探讨了该课程的教学改革。文章分析了目前我国高等职业院校机械类专业《电工与电子技术》课程教学内容不太适合当前企业对人才需求状况的变化,论述了进行该课程教学改革的意义,阐明了该课程进行教学改革的目标。

《电工与电子技术》是大学机械类专业的专业必修课程,是学生由理论知识走向实践应用所接触到的第一门专业性质的课程[1],同时它是一门与机械设备控制紧密相关的课程,具有很强的理论性和实践性。目前我国大学机械类专业《电工与电子技术》课程内容主要包括直流电路、交流电路、电动机、变压器、常用低压控制电器、基本电气控制线路、半导体器件、模拟电路、数字电路、典型数字电路及应用等内容[2][3],基本按学科体系组织教学内容。学生对该课程的学习既有兴趣又有畏难情绪,普遍认为该课程学习难度较大,不容易学懂[4]。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企业对人才需求状况的变化,现今该门课程部分内容已不适应高等职业院校机械类专业学生学习,为减轻学生学习负担,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教学效果,有必要对高等职业院校机械类专业《电工与电子技术》课程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模式进行改革,应用任务引领的教学理念对其知识内容进行重构与优化。

1.教学改革意义

1.1 高等职业院校机械类专业学生就业岗位主要包括机械加工设备的操作和维护,各种机电一体化设备的装配、调试和维护,以及其它与机械产品相关的工作。WWw.133229.COM从高等职业院校机械类专业毕业生就业岗位对《电工与电子技术》知识要求方面考虑,对高等职业院校机械类专业《电工与电子技术》课程内容进行重构与优化意义突出。

1.2 高等职业院校学生在学校学习时间一般不超过2.5年,学习时间短,学习任务繁重,对于在就业岗位上很难用到或根本用不到的知识点应该有所删减,这样能有效地减轻学生的学习压力,避免学生产生厌学情绪。因此对高等职业院校机械类专业《电工与电子技术》课程内容进行重构与优化,更有利于学生掌握该门课程中在工作需经常用到的重点内容。

1.3 对高等职业院校机械类专业《电工与电子技术》课程内容进行重构与优化,开展基于任务引领的课程教学改革,将教学单元划分成学生毕业后工作过程中可能碰到的具体工作任务,采用“理实一体化”的教学模式进行教学,可以激发学生课堂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率,收到好的教学效果。

1.4 对高等职业院校机械类专业《电工与电子技术》课程内容进行重构与优化,也是由高等职业院校学生自身的理论基础决定的。随着我国高等职业教育规模的扩大,生源的减少以及高考招生比率的逐年升高,高等职业院校学生高中阶段理论课程基础越来越差,对理论知识的接受能力整体下降,让他们学习理论性过强的、且在以后的工作中很难用到的知识,是对课堂上绝大多数学生的不负责任。

2.教学改革目标

以培养高等职业院校机械类专业学生熟悉机械设备电气控制系统能力为主线,打破传统的《电工与电子技术》课程教学内容的界限,从认知规律和满足学生就业岗位的需要出发,对教学内容和实践环节进行整合与提高,达到基本的电工与电子技术知识的完备,同时突出机械设备中电动机控制和接触器、继电器等电气控制线路的理解和掌握。具体做好以下几方面的改革。

2.1 以能力培养为主线,构建独具特色的课程内容教学体系。以掌握基础知识、强化应用、培养技能作为教学的重点,力求达到以知识应用为目的,能力培养为主线。在教学过程中,以学生毕业后在工作岗位上能碰到的实际工作任务为基础,构建独具特色的课程内容,开展基于任务引领的课堂教学。

2.2 在课程教学过程中,采用“理实一体化”的教学新模式。为了提高教学质量,首先要促进学生提高学习积极性,把被动学习转变为主动学习、喜爱学习,如此方能有效提高教学效果,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在高等职业院校教育教学改革进一步深入发展的过程中,本人根据自己多年的教学经验和体会,认为理实一体化教学方式是实践性较强的课程教学中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提高教学效果的方法。这种教学方式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习积极性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3.结束语

对高等职业院校的课程进行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是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的需要。本文探讨了高等职业院校机械类专业《电工与电子技术》课程教学改革。笔者抛砖引玉,从分析我国高等职业院校生源的实际情况、现有课程内容的设置、以及企业对人才需求状况等方面出发,讲解了教学改革的意义,提出了教学改革实施方案,重点讲述了教学改革的目标。当然,提高我国高等职业院校《电工与电子技术》课程的教学质量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需要我们广大高等职业院校的教师共同努力。

参考文献

[1] 杨克虎,王振翀.工科非电类专业“电工电子技术”课程改进方向的思考[j].中国电力教育,2010,7:122-123

[2] 秦曾煌主编.电工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0年5月

第6篇

关键词:德育教育 机械制图 作业评语

教书育人是教师的神圣职责,教书育人更是技工教育、职业技术教育不可忽视的重要组成部分。教书就是把知识、技能准确无误地传授给学生;育人就是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高尚的情操,并使其树立起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及远大的理想。教书与育人是互为一体不可分离的。那么怎样才能做到既教书又育人呢?怎样才能把教书育人贯穿于教与学的始终呢?结合教学实践,本文主要谈寓德育教育于教学的各个环节,特别是将德育教育与制图作业的评语相结合。

一、重视作业的重要意义

笔者教的是制图课,要使学生学好制图课,必须要以完成一定的作业量为基础。因为在制图课的教学中,看图与画图是相辅相成的。画图可以加深学生对图样的理解,从而提高学生的看图能力。看图又是画图的基础,只有理解了图样才能快而准确地画出视图。所以,教学中既要遵循反映技工特点的“看图为主,看画结合”的教学原则,又要在作业中引导学生耐心细致地去想,严肃认真地去画。做作业的目的是让学生理解、巩固、强化所学知识,所以,教师应让学生正确地对待制图作业,正确地对待自己的专业和学业,培养学生在学习中取得学习与思想的同步提高。

二、发挥教师评语的作用

采用作业评语的方法,既给学生批改作业又给作业写上评语,既注重作业考评,又注重德育的引导,从而使学生对作业中出现的问题引起思想上的重视。比如,笔者写给学习不努力、作业不认真的学生的评语是“不努力完成作业,技能如何掌握?”“态度不认真,思维怎能提高?”“学习不努力空耗父兄血汗,作业不认真枉费教师苦心。”“不努力优胜劣汰,下苦功势在必行。”“错题不改积重难返,有误不纠贻误终生。”因为教师的态度是严肃、不留情面的,所以教师的做法能在学生中引起震动,从而告诉并提醒学生,在学习中不要有“混”的思想,要重视教师每一次布置的作业。在作业批改中,我们鼓励学习有进步的学生,让他们勤写勤画勤看、多想多问多练,学习再努力拼搏,告诫他们“爱好出勤奋,勤奋出天才;灰心生动摇,动摇生失败。”学好机械制图,并非一朝一夕的,鼓励学生只有多做题才能有提高。同时教师还要引导学生在写作业的过程中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通过完成作业、练好学习基本功,为更深入的学习奠定扎实的基础。对于学习好的学生和作业完成得比较优秀的学生,鼓励他们“天外有天再努力,人外有人再拼搏”“勤于积累,善于思考,贵在有恒,志在必得”等等。

教师的这些作业评语,有的批评鞭策,有的鼓励表扬,有的指出不足,有的提出新的要求。教师有意识、切合实际地给予学生适当的评语,这对学生学习态度的转变、学习成绩的提高都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尤其是教师灵活地做到了批评要严厉、表扬要及时,并结合他们不同程度的进步,写出不同程度的评语,使他们学有信心、学有兴趣。同时还可以使每个同学都能够正确地认识自己,以紧迫感督促了学习好的同学继续努力,以危机感促使了学习差的同学不甘落后,奋起直追。教师的作业评语虽然话语不多,但其内涵的意义是深远的,外延的作用也是多方面的,其影响力则是不可低估的,以至于有的同学毕业后,还清楚地记得教师写在他作业本上的评语。

三、寓德育教育于作业评语之中

寓德育教育于作业评语之中这种方法是可行的,它不但弥补了以往作业评分的单一性,也为教书育人及学生的思想导向架起了一座桥梁,更赋予了制图作业批改新的内容和新的含义。

寓德育教育于制图作业评语之中,这种方法简便易行,既不受时空的限制,又可以丰富和提高教师的自身修养,更能增加教师的责任感。

另外,评语可长可短,可以灵活运用。因为学生的特点、长处各有不同,所以教师的评语可以因人而异。教师的评语是有意识的,且又语言简练,针对性强,给学生的感觉不空洞、不脱节,加之批改作业的经常性,也可以体现德育教育的经常性。

第7篇

关键词:中职;机械专业;职业素养

经济飞速增长的今天,有些人办事急躁,不潜心工作,凡事跟钱挂钩,碰到一点问题就畏难退却,欠缺的恰是大国工匠身上那种精益求精、爱岗敬业的职业素养。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首次提出“培育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使“工匠精神”一词成为全国各地行业当中最时髦的流行语。而大国工匠身上那种执著专注、精益求精、爱岗敬业等职业素养并非一时半刻就能具备,也不可能在就读职校的极短几年里就可以形成,但职校生在校求学时间养成基本的职业素养则是必需的。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在服务社会中实现自己的职业发展,才有可能在进入行业后形成工匠精神。职业素养的培养方法多种多样,笔者在二十几年教学实践中略有几点感悟,在此总结供大家参考并指正。

一、职业素养概述

职业素养是指个人在执行某项工作时应拥有的专业技能和道德修养的总和。它既包括个人在品格、学问、才华和体格等方面的先天的素质,又包括后天通过磨炼而习得的技能与素养,是两者相互影响的综合效果。它包括显性职业素养和隐性职业素养两部分,而平时我们所讲的职业素养重点是指隐性职业素养,即个人的职业意识、职业道德和职业态度的总体表现。

二、培养职业素养的必要性

1.职场用人准则企业在用人方面的原则:“有德有才,破格重用;有德无才,培养使用;有才无德,限制录用;无德无才,坚决不用”。此处的“德”即要求员工有良好的品德,这就是职业素养;而不录用“不会做、不屑做小事的人与不服从团队利益的人”。而现在的中职学生现状甚是堪忧:他们作为零零后,在家中大多是独生子女,家长是“含在嘴里怕化了,捧在手中怕掉了”,即使自身再苦再没钱也要想方设法满足子女提出的条件。故大多职校学生就业憧憬过高,只看重薪水和待遇;劳动中拈轻怕重,缺少任劳任怨的敬业精神和奉献意识;缺乏团队协作精神,个人利益至上,不肯受企业制度的束缚;眼高手低、频繁调换岗位等等,以至于很长时间都难以融入新的工作岗位,极难得到领导认可,更谈不上被上司赏识和重用,只能混天度日。所以,必须让他们明白——唯有具备优良的敬业精神,方能在职业生涯中立于不败之地;只有具备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产品才有高质量,工作才有高成就。2.职业素养的重要性按照“素质冰山”理论,显性职业素养在职业素养构成中仅占1/8,职业素养中却包含了7/8部分隐性职业素养。从个人成功与职业素养的关系看:隐性素养外在行为显性素养能力提升个人发展企业发展发展潜力成功。因此只有拥有了较高的隐性职业素养,才可能自发自动地显示出良好的显性素养,才可能有更多的能力提升和个人发展,直至取得成功。这是因为,个人的工作价值由个人能力和职业素养水平两个因素决定,而绝大多数人只注重个人能力高低,而忽视职业素养水平养成和提高,故他们在工作中只发挥了10%~30%的才能。如果得到足够的职业素养方面的教育和培训,就能施展其才能的50%~80%。个人的才能和专业常识固然重要,然则,要在工作中有更多的能力提升和个人发展,甚至获得功成名就,最要紧的并不是他的才能与专业常识,更在于其所拥有的职业素养水平如何。

三、在机械课堂中如何进行职业素养的渗透教育

职业素养可以通过课堂教学、实践教学、校园文化、职业指导、日常管理等多种途径获得,纵贯学校教学的整个过程,并非是开一、二门职业素养课就能解决那么简单。故在教育中要重视、强化专业教学,提高专业技能,同时更要注重职业素养的教育,确保他们在专业学习中形成良好的职业习惯,做好迈向大国工匠的第一步——做一名合格的工匠。1.以课堂为主阵地,加强敬业意识教育课程教学作为教学的主阵地,不仅要讲解专业理论知识,更要注重挖掘教材中跟学生职业素养密切相关的内容,寻找合理的切入点,适时对他们进行执著专注、精益求精、爱岗敬业等职业素养的培育,使单纯、枯燥的课堂教学变成学生进行职业素质养成的舞台。如:机械制图是机械制造业中的共同语言,小到字体的书写、图线的画法都有其严格的国家标准规定,在画图实践中都必须要严格遵守。而学生中会有这样想法——现在可以用CAD、CAXA等软件画图,机械制图手工画图就不用学了。殊不知:机械制图课程的手工绘图过程不仅可以加强对已学过的国标知识的掌握,而这种几乎苛刻的“挑剔”行为更能培育他们耐心细致、严肃认真的工作态度,更有利于对他们践行精益求精等职业素养的培养。另外,它还能为CAD、CAXA等软件画图提供画图基础,提高画图的正确性和速度。又如:对于钳工实操课,也有学生认为如今已有数控机床、数控铣床等先进的设备来加工产品,钳工实操又脏又累、加工效率低、产品精度不高,故根本没必要再开设此类课程。而笔者认为开设钳工实操课完全有必要:一是在实训过程中提高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尤其有关立体线面切割问题的解决,进而有利于其读图能力的培养;二是可以培养学生吃苦耐劳的精神,以及坚持、坚守的那种敬业精神;三是更何况诸如航天技术等高尖科技中的重要零件也需要工匠大师手工完成,根本无法用机器替代。实践证明,能严格遵守国标、一丝不苟地手工画图的学生以及钳工实训中肯吃苦的学生往往也是数车、数铣实训中的佼佼者。同时,为提高职业素养方面的教育效果,在活动课教学中可聘请专业知识丰富、实践经验充足的专家做专题培训,以提高学生有关职业素养方面的知识;也可邀请本校的优秀毕业生回校,讲述其成长历程、成功的经验,他们的事迹更有利于学生树立职业意识,主动养成良好的职业素养;也可特邀企业的技能巨匠来校作报告,详尽讲授工匠精神,培养学生对工作的热爱与忠诚。2.以实训为突破口,保障职业素养的培育实训教学是指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参加操作实践,通过“做中学、学中做”的方式逐渐将知识内化成动手能力及职业素养的教学。职校生通过参加实训操作,不仅能训练和提高职业技能,而且技能训练的各项规范要求更能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沟通能力等职业素养,让学生在实践中体会精益求精、爱岗敬业等工匠精神的精髓。(1)严格执行企业标准,规范实训设施配置。如果无企业元素的引进,无职场背景的渗透,无持久耳濡目染的熏陶,仅靠教室内的理论教学来提升学生职业素养,是乏味和低效的。学校严格根据国家技能评定的标准来购买实训设施,以此来提升硬件设施的配备。对数控、数铣等实训设备布局、配备等严格按企业规范要求布置;张贴各工种安全操作规范以及安全标志;在实训工场里合适的地方开辟宣传窗,介绍在机械行业中全省乃至全国有一定知名度的技能巨匠的感人事迹,让学生感受企业规范的同时领会工匠精神。(2)全面推行7S管理,落实制度保障。学生首先必须是一名合格的工人,然后才是高素质的好员工,最后才有可能成为大国工匠。故对学生行为养成教育必须从日常行为规范开始,全面推行7S管理,其7S指“整理”“整顿”“清扫”“清洁”“素养”“安全”“节约”。7S管理的理念认为人和环境是可以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的。唯有爱干净的学生,才会爱考究,而不是到处“凑合”,否则“工匠精神”的“精益求精”更就无从谈起了。7S管理所强调的是“人的品质”,只有学生养成凡事认真的习惯,才会做什么事都高标准、严要求,直至在他们头脑中形成根深蒂固的追求——看重细节、寻求完美、精益求精。学校从各方面履行7S管理,与企业管理衔接,模仿企业的实训环境,让学生在日常的实训过程中就做到:实训结束后必须搞好机床卫生,按规定放置好实习工具和卫生工具等。通过7S管理塑造学生的形象,帮助学生规范行为,做到“上学如上班,上课如上岗”,让他们在实际操作中慢慢感受企业规范并实现自身行为的转化,培育其良好的职业习惯,进而养成极高的职业素养,最后提升他们自身的社会竞争力。(3)严格执行制度,强化实训规范。唯有在实践操作中严格按照有关标准践行,才会使学生养成爱岗敬业、精益求精的工作态度。为此,学校特制定了《实训工场7S管理制度》《数控实训中心机床维护和保养责任分布图》等一系列管理制度。若只有制度却没有严格的执行力度,则制度就成为一纸空文,成为摆设,对学生职业素养的养成有害而无利。故平时由实训处、教务处成员和教研组长组成考核小组,每周以抽查的形式对钳工、数控、数铣等实训工场进行突击检查,根据检查结果及时督促其整改,检查结果与期末考核挂钩,从制度上保障教师严格执行制度。另外,教师更要注重自身言传身教的作用,无论是课前准备还是在实际操作中时刻都能表现出爱岗敬业、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要确保在实训过程中学生人人都积极主动投入,严格依据相关操作规程进行实训,保证他们顺利通过实践考核的环节,在专业技能提高的同时养成良好的职业习惯和团队精神。3.以顶岗实习为转折点,促进职业素养的提升校企合作是培养学生职业素养非常好的途径,尤其是学生下厂实习前的顶岗实习,更能加强对职业素养的烙印,使学生提前具备职业人的素质,紧跟时代的发展,适应企业的要求。(1)利用校企合作平台,注重职业素养渗透。学校可以利用校企合作平台把职业素养注入其中,让学生一踏入企业工作就能上手规范操作,基本具备合格工匠应有的素质。例如:学校在与海亮集团合作的过程中,专门邀请海亮集团的知名工程师来学校介绍企业文化、企业的用人标准、企业的管理模式,将企业文化引入课堂,以方便学生联系实际,及时调整自己的学习态度和注重良好职业素养的养成;另一方面派学校教师深入海亮集团进行理论培训,以传道授业的形式把知识传授给海亮集团的员工。这样,通过相互交流、渗透来传播职业素养。(2)创设“四阶梯式”环节,加强职业素养的内化。在机械专业技能教学过程中,需改传统的“三阶梯式”实训教学模式,增设“四阶梯式”——在校企联办实训车间的顶岗教学实训环节。这样,充分利用企业的资源优势,让学生在真实的职业环境中实训,既节省了实训成本,又提高了专业技能。另外,企业文化的熏陶,企业师傅的教导,学生每天按规定的反复操练,甚至与企业巨匠零距离的接触,都不自觉地规范着学生职业习惯,促进其职业素养内化,如此可以实现向高素养飞跃的可能性,并进一步深化“新型现代学徒制”教学的内涵。总之,中职学生的职业素养培养要贯穿于学校教育教学的整个过程,通过多种途径进行。学校要全方位、多渠道展开,要高标准、严要求,抓住一切可以对学生进行职业素养教育的机会培养其职业素养,逐步渗透大国工匠身上那种精益求精、爱岗敬业等职业素养,做好迈向大国工匠的第一步——做一名合格的工匠。学生如若能长期发扬执著专注、精益求精的精神,必能铸就为一代大国工匠。

参考文献:

[1]卫伟.中职学生职业素养的培养与探究[J].读写算(教育教学研究),2012(40).

[2]王在勤.技工教育以就业为导向学生职业素养培养的思考[J].现代企业教育,2014(10).

[3]赵素萍.职高学生职业素养培养之探索[J].现代职业教育,2015(12).

第8篇

关键词:生活教育 中职 机械专业 教学

现代职业教育培养的是综合素质全面、建设未来社会的创新型人才,他们应在今后的一两年时间里通过生活和工作不断地磨练自己,为国家建设做出贡献,这就要求他们所接受的教育必须要能对他们的生活起到很大的作用。

在国家提倡职业教育的基础下,职业教育受到很多教育机构的重视。因为很多专业的教程课材具有太多普遍性,教材课程的内容往往比实际生活落后。现在职业教育中机械专业的课程更是以书本为主,真正应用到生活的实例少之又少,究其原因,主要是由于师资短缺,场地不足,设备有限。教育主题在一系列的问题上还无法做到真正的教育均衡。但是作为教育者,当我们面对职业院校学生那一双双求知若渴的眼神时,有责任去引导学生在专业硬件无法实施并且不影响学习情况下,不局限于书本,而走进大自然,可以通过收集实物,价格规格调研和网络检索的生活教育理念,让学生从生活和教学课堂中感悟机械专业知识。

一、走入生活,充实机械知识

(一)爱生活

现在很多学生都有"读书无用"的想法。书本上很多的知识都不能应用到生活中去,尤其是现在这个信息化发展这么快的时代,对机械知识的学习更让很多学生觉得用处不大。在当今这个时代,他们认为虚拟空间里面就可以完全掌控天下。但是生活现实的意义在于供养每一个个体,每一个个体都要对生活充满好奇,充满热爱,这样看到的生活才是多姿多彩。一定要让学生把所学的知识运用到生活中去,让一部分学生慢慢有兴趣,时常关注一些生活中的问题。

(二)要引导学生了解生活

大多数学生对机械知识的了解都是片面的。认为机械无用也无趣。其实,生活中运用到机械的道理处处皆是。譬如,汽车为什么会跑?电梯上下的原理等等。这些问题都是我们平常生活中遇到的常见问题。但又有几个人去深究它的原理呢?这些事例都充分说明了生活的知识是我们每个人都了解不完的。特别是机械知识在生活中的运用。

(三)要引导学生融入生活

在这个信息时达的社会,很多学生都沉浸在网络中,在学校上课大部分学生也是离不开手机,很少主动去关心现实生活中发生的各类事情,他们不去参与生活,就接受不到生活给他们带来的教育。让学生们自己动手来修坏了的自行车,自行晾衣服,自行修理门窗关不严等生活问题,让学生参与到生活中去。

二、从生活中感知机械知识的奇妙趣味

对某学校机械相关专业的33名学生关于脚踏车链条价格的调查情况如下:知道脚踏车链条价格的学生人群占总人数的百分之二十四点二,知道一点关于脚踏车链条价格的学生人群占总人数的百分之三十九点四,完全不知道的占百分之三十六点四,由此可以预测,对于生活中的专业化产品如汽车等,学生就知道的更少了。书本上的一些知识有太多的局限性,不完整,对学生更好地掌握机械相关专业知识不利,更不利于学生将来的发展。所以应当让学生积极走进生活,融入生活,用生活中的实际事例来引领学生学习机械专业知识。

(一)价格调研

可以通过去五金店和专卖店以及特约维修店调查,其中,零件的型号规格与价格应有尽有。通过这些调研形式来了解机械信息,极大增强了机械专业知识的实用性。

(二)现场考察

生活教育最好的方法就是走进真实的生活。怎么才能让学生去了解发动机的故障,学会怎样去检测,怎样去维修,必须要让学生进入真实的场景。比如,去汽车4S店参观,实践。这样,学生也必然了解到汽车发动机通常出现的问题和故障,这样一来,课堂教学中的重难点便不攻自破了。

(三)实物收集

作为一般的中等职业学校,特别是一些不以机械专业为主的学校,对于机械专业方面投入的资金有限,致使教学资源严重不足。在这种情况下,老师可以组织学生收集生活中有兴趣的机械零件,比如螺丝、齿轮、自行车链等。先自行学习,最后与大家共同分享,形成新的教学硬件资源。

(四)网络检索

现代网络是一个知识面覆盖非常广的平台,它给每个求知者提供了丰富的资源。通过网络,学生可以了解和学习很多机械专业的相关知识,可以提前预习下一章的学习内容,然后和网络有机结合,在网上寻找一些素材,以便更好地学习。

三、有机结合生活和教材内容,升华理论知识

最平常的理论莫过于平时生活中的素材,学习专业知识可以看作为一个系统的工程。要想将生活中的好经验内化为系统知识,就一定要将生活和教材进行结合并提炼。如果教师能够做到让学生从丰富的生活活动中回归专业课堂,并归纳和总结出更深层次的道理,那么就达到了升华理论知识的目的。以系统化的专业知识来加深学生脑海印象,让很多原本看似枯燥的知识点变得不再乏味,也使课堂充满了乐趣。

有的理论稍显深奥,很多学生不是很容易理解,老师一定要以现有的理论和资源进行不断地演绎,使学生们明白其真实性。生活教育的根本理念就是把生活当作教育。因此,从生活出发,就能让学生接受到最好的教育,学习到最好的东西。中职学校机械专业教育一定要结合生活教育,并不断进行教学素材的积累,为学生提供一个更好的学习平台,使教育效果事半功倍。

参考文献:

[1]涂铁军.中职电子信息专业课程改革的探索[J].机械职业教育

[2]王树平.生活教育理念在中职机械专业课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当代职业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