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优秀范文 国内提升学历的方式

国内提升学历的方式赏析八篇

发布时间:2023-11-10 10:19:38

序言:写作是分享个人见解和探索未知领域的桥梁,我们为您精选了8篇的国内提升学历的方式样本,期待这些样本能够为您提供丰富的参考和启发,请尽情阅读。

国内提升学历的方式

第1篇

关键词:新时代;继续教育;教育改革;方略

1新时代学历继续教育改革的必要性

时代在发展,社会在进步,近年来在新形势下,我国不断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经济社会发展呈现出新常态,积极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努力推进供给侧结构改革,凭借日益发达的互联网技术促进继续教育在新时代环境下的发展。与此同时,我国教育整体发展面对新形势也呈现出了新的机遇,特别是终身学习理念已经深深渗透到了每一个人心中。新的时代特点要求与之相适应的教育模式、教育形态与教育理念,这便需要加强培养创新型人才和建设学习型社会,加快现代教育体系构建,提高教育发展为经济社会服务的能力。

2新时代学历继续教育改革的路径

2.1以供给侧结构改革导向,制订具有职业特色的培养计划

特别是在近些年来,我国在全国范围之内推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产业结构升级,而要想实现这个目标就必须要调整社会对劳动力的需求结构。一方面,新型就业劳动力要想和经济社会发展新常态有机融合,要对人才培养方向做出调整;二是为给企业发展和产业升级转型提供强大的动力支撑,应加强对新就业劳动力的入职培训和在职员工的职业转型升级培训;三是随着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不断深入,高等学历继续教育改革应对供给服务方向和质量标准做出相应的调整,突破“普教化”的教育框架限制,拓展学历继续教育的功能,调整培养计划,为社会培养一批综合素质水平较高的专业人才队伍。

2.1.1明确目标定位,树立开放式培养理念

正是因为绝大多数接受高等学历继续教育的学生在各个方面都存在巨大差异,因此其教学需求不同于全日制普通高等教育,其更体现出一种多样性和差异性。考虑到在学习基础、学习能力和学习方式等方面的差异,所以那些接受高等学历继续教育的学生也很难在理论和学术能力培养方面与全日制普通高等教育学生达到同质水平,但就实践经验和应用能力来说,接受高等学历继续教育的学生又具备全日制普通高等教育学生所缺乏的优势和特长[1]。因此,我们需要变更考核认定的评价内容和标准,使高等学历继续教育的质量内涵和评价指标与学历层次相对应,在专业设置和具体的人才培养方案方面,都要着眼于经济社会发展对高校学历继续教育的基本职能要求,致力于不断提升学校的服务能力,积极响应国家的有关政策号召,为学生的多样化学习需求提供多种多样的机会,不断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进而不断升级社会人力资源结构。

2.1.2改革学习制度,建立多元化课程结构

高等学历继续教育可持续发展的基本保障是科学、规范、灵活的学习制度,改革学习制度可以在真正意义上推动高等院校的可持续发展,最为重要的是能够避免学历继续教育人才培养规格与普通高等教育简单同质或标准有所降低的情况发生。[2]要想确保高等学历继续教育改革的顺利进行,就必须要建立科学完备的生态保障体系,社会各界要充分认识高等学历继续教育的重要性,从而建设导向性体系和营造和谐的学习环境氛围,使个人认识到参与学历继续教育是实现其终生发展的基本要求。对于高等学历继续教育质量的评价,绝不能移植和照搬普通高等教育的评价体系,而应制定与之相配套的学习制度,提出其独特的能力结构要求。在充分考虑成人学生的职业特点、层次类型、对象形式等实际情况的基础上,兼顾其学习特点、学习基础和学习条件的差异,协调发展其知识、能力和素质等综合素养,从而将继续教育顺利植入学习者的当前状态,使其学习效果自然有效地产生,进而不断实现预期目的。

2.2以建设智慧教育体系为主线,创建适应成人学习特点的培养模式

科学技术的进步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推进经济的发展,当然也可以推进教育的改革进行。以现代信息技术为基石,我国所开展的现代远程教育试点工程在多方面和多领域实现了持续创新,例如在学习支持服务体系建设、人才培养模式、课程资源建设等方面取得的成果,通过线上与线下相结合,可以满足学生在多模态环境下的个性化学习需求,同时又很好地满足了其多元化的学习需求,为高等学历继续教育改革培养模式和建设信息化教学体系起到了良好的引领示范作用[3]。新一代信息技术如大数据、移动互联网、云计算等将互联网创新成果深度融合于经济社会各领域,创建了一系列“互联网+”新业态,极大地促进了企业效率的提升和组织变革。

2.2.1应用现代化教学理念,创新教学实施模式

技术为教育改革提供了强有力的工具技术是变革学习的强有力工具。现代远程教育试点工程的实施和推进,采用了现代化的教学理念,创造性地提出了远程直播教学的实施模式。新兴网络技术与翻转课堂教学、联通主义、建构主义教学理念的结合,极大地丰富了媒体资源表现形式,拓展了教学空间覆盖范围,完善了教学支持服务和人才培养体系,推动了教学模式的创新和新教学理念的普及。

2.2.2采用适应性教学手段,满足多元化学习需求

当前互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为高等院校构建智慧教育体系奠定了坚实基础。大数据分析所具备的高效全面的功能,能够整合各种学习资源,实现非实时课程教学,科学的大数据分析系统以及多种多样的媒体表现形式从而在不同的学习条件下,可以最大限度地满足学生的个性化需求,提供“精准”教学;同时,智能制造、智能信息处理等技术的发展,可以对学生进行符合岗位需求的职业技能实训。此外,借助技术赋权,网络教学模式还弥补了面授辅导的不足,同时也使得教学系统能够突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满足学生学习的自由性和灵活性,构建了升级版的数字化教学平台,为学生提供丰富多样的教学资源,助益学校教育系统的可持续发展。

2.3以专业认证为抓手,构建完善的运行保障体系

高等学历继续教育领域由于主管部门众多、办学类型多样,行业规范指导文件和认证标准不健全,其出台的专业设置管理办法和人才培养方案,更需要专业认证。外部质量的检查从本质上来讲就是为了提高高校项目的质量安全水平,但是专业认证的主要目的就是要推动专业规范建设的发展,高等教育机构的专门性认证通常是由专业的第三方认证机构来进行的,在我国主要在工程教育类专业开展,而对于一些其他形式的教育专业设置的认证和规范则需要运用质量抽检、重点工程以及事后评改等一系列方式来进行[4]。对于高等学历继续教育的专业设置与自学考试开考专业的管理已经被纳入新的专业设置管理方案,该方案在保持传统管理办法优势与特色的基础之上,还增添了专业设置的基本条件,然而这些条例仅仅是通过普通高等教育对专业设置进行了简单的限定,并没有从根本上对高等学历继续教育进行深入改革,无法发挥其实质性作用。所以现阶段我国高等学历继续教育的改革必须要深刻意识到这个问题,制定相对应的解决方案和认证标准,与此同时,还应该建立科学规范的准入和淘汰机制来努力提升办学质量水平。高等学历继续教育的专业认证因以其培养规格和质量标准是否适用于经济社会的发展为制定标准,以科学的认证标准和规范的认证管理办法为前提,尽最大可能地突出学历继续教育原有的优势与特色。另一方面,在有关思想的指导之下,专业认证标准的制定不仅仅要满足行业的基本需求,更为重要的是要有机融合梯度分级认证以及分享办学授权这两个模块,最终实现认证把关准入的目标。建设一支高质量的教师队伍一直以来都是高等学历继续教育获得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途径,然而问题在于,大多数高校对此重视力度往往不够,相关的教师团队专业素质能力较低,大多数都是身兼多职,缺乏专业化的管理机制体系,即便拥有学历继续教育的专职教师,其纳入学校正式编制的难度系数也在逐年提升。仅仅考察专职教师的学历和年龄等特征无法在真正意义上体现高等学历继续教育的优势与特色,同时也无法推动教育事业的可持续发展。也正是基于这一点,我们有必要对其构成特点确立具有保障和导向效应的可操作性认证指标。众所周知,新时代之下的高等学历继续教育呈现出多种多样的特征,例如资源建设的系统性和学生群体的广泛性等等,与此同时教师与学生的比例也发生了明显的变化,教师角色的转换也要主动适应时展的要求。

第2篇

一、存在问题

(一)教学脱离市场实际,教学模式老化。

随着中国市场经济的发展,国内企业对会计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会计职业内涵迅速扩大。从湖南怀化实际来看,很多大中型企业非常重视会计人才的引进、培训和职场拓展,像武陵城房地产集团、佳惠连锁超市等著名企业对会计人才的引进已完全做到逢进必考、考后培训,并鼓励其全方位发展,对他们在企业管理、财务管理、会计电算化等方面拓展自身素质给予了很大支持。与之相比,很多技校对市场变化知之甚少,在教学计划制定、课程安排、教学方式等方面因循守旧,脱离市场实际,基本上是“跟着感觉走”。

1. 从教学计划制定角度来看,教学计划跟不上时代步伐是最大问题。

部分学校教学计划一定程度上虽有变化,但与中国日益加深的市场化进程相比,其幅度远远达不到要求,再加上技校难以吸引高素质师资、生源质量逐渐下降的事实,造成培养出来的学生与市场实际需要差之甚远,很难被市场所接受。

2. 从课程安排角度看,部分技校存在好高骛远、不切合市场实际或急功近利、专业课程安排混乱的事实。

一种情况是:湖南部分技校会计专业目前还设置有类似于《货币银行学》、《审计学》等理论性较强、实际应用较少,一般只在大专院校才设置的课程,这些课程对全日制大专生来说都很吃力,何况只读了初中且成绩多居中下游,对晦涩理论毫无兴趣的少年。这样造成两个后果:一是学生普遍厌学情绪严重,二是学生操作能力相对而言普遍偏低。另一种情况是:部分技校废弃了《珠算》课程,美其名曰全盘实现电算化。众所周知珠算是中国古老的计算法,能历千年而不衰,自有其原因;量重要的是珠算能显著加强心算能力,对学生今后提高对数字的敏感度、避免错弊等都有帮助。不错,计算机(器)在会计领域方便、快捷了我们的工作,但不代表它能完全取代算盘,至今很多人加减法用算盘得到答案的速度仍要快于计算器就是明证。所以课程安排一定要实事求是,既不能食古不化,也不能随意抛弃传统。

3. 从教学方式角度来看,存在主要问题是使用高科技手段进行多媒体教学能力不足,师生互动教学不够。

目前,湖南很多技校都在计算机教学的硬件上下了功夫,多媒体机房比比皆是。但是,对于使用多媒体设备进行财会专业教学,多数学校办法不多,原因有三:第一,多数技校专业设置以工科类为主,对会计类专业重视不多,不愿过多投入。第二,正版财务软件价格很高,且很难实行“一拖多”教学。目前国内财务软件价格在数千至上万元,且用户联机不超过四至六台电脑,很难适应技校每堂课至少有四十名学生、资金压力大的实际。第三,部分专业教师未进行过知识更新,靠吃老本过日子,在多媒体使用、课件制作、网络信息获取等方面存在知识性缺陷,故对电算化教学方式不能很好运用甚至存在抵触情绪。

(二)学生技能实习机会相对较少,实习指导教师自身素质有待提高,造成学生实际动手能力低下。

目前,湖南的技校由于资金、重视程度等原因配备珠算、工业会计模拟实验室的不多,配备电算会计模拟实验室的就更少了,使学生在校内的技能实习时间低得可怜;至于到外单位实习,则因为会计岗位的重要性、保密性和唯一性而让不少单位不愿意或没有条件接受学生实习,造成技校会计专业学生实习机会严重缺乏,学生毕业后低不成高不就,既缺乏独立的、创造性的理性思考能力(由低学历层次决定),又缺乏实际动手能力,距离技校培养具备一定文化素质和较强操作能力的技能型劳动者这一办学目标差之甚远,很难适应就业竞争需要。

同时,部分实习指导教师素质较低也是学生难以在实习中学到东西的重要原因。多数技校缺乏既懂操作又具备理论基础的“双师型”人才,许多技校没有专业会计技能指导教师,基本由相关理论教学教师兼任;而多数理论教学教师一般由财经院校毕业分配而来,少有从企、事业单位调来的,故缺少实际操作经验,基本依靠自身摸索来带领实习生;加上技校培训经费有限,教师进修机会少,造成目前教师技能素质难以提高、实习教学质量低的事实。另外,许多技校迫于招生和就业压力,随意变更专业,压缩在校实习时间,也是导致学生操作技能低下的主因之一。

二、解决对策

(一)重视市场需要、将培养“适合型”学生作为办学目的。

众所周知,技校办学效果最终体现在学生就业上,具体而言,可总结为“三高”,即拥有就业率高、就业企业知名度高、就业后薪酬水平高“三高”的学校,会在竞争中抢占先机。就会计类专业而言,学校要时刻关注相关就业领域的新动向、新变化、新要求,以便及时调整教学计划和课程安排,培养市场需要的会计人才,使之成为“适合型”学生。

1. 从教学计划制定角度来看,必须时刻紧跟时代步伐。

为了适应会计改革的需要,财政部于2006年了新企业会计准则体系,标志着适应我国市场经济要求,与国际惯例趋同的会计准则体系正式建立。因此,我们制定教学计划时,一定要聆听时代呼唤,去腐存新;同时,利用国家对技校大力扶持,每年每生补贴1500元的好政策,扩大办学规模,提高办学档次,引进高素质师资,制定出既高屋建瓴又脚踏实际的教学计划,并在生源质量将逐年提高(国家补贴结果)的情况下付诸实施。制定教学计划时,应多听取各企业意见和建议,坚持“全面发展,突出重点”方针,以培养专业技术能力为纲来设计人才培养方案。

2. 从课程安排角度看,必须合理安排课程,所设课程必须既能提升学生理论知识水平,开阔其视野,重视“应知”层面,又能让学生掌握操作技能,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强调“应会”层面。

必须砍掉《货币银行学》、《审计学》等理论性强、学习难度大的课程,重视《珠算》、《会计电算化》等操作性强、实际应用面广的课程;同时,对《会计原理》等注重基本原理但不晦涩和根据新准则编写的《会计实务》这种紧密联系当前企业实际的课程也要重点关注。

3. 从教学方式角度看,应以国家对技校加大投入为契机,加强学校多媒体设备等硬件建设,同时对会计教师加强使用多媒体设备进行网络教学等方面的培训力度,革新教学方法,改革教学手段,强调师生互动。

具体来讲:一要重视会计教学,有条件要购置正版“一拖多”财务教学软件。二要与软件公司搞好关系,形成良性互动。既可让学生以较低薪酬要求到软件公司实习,从事软件促销,熟悉软件操作,也可向软件公司索取其有试用期的免费软件,成为学校价廉物美的选择。三要大幅革新教学方法,以课程讨论、案例调查分析等互动教学方式代替“填鸭式”教学方法,激活学生主观能动性;因材施教,教法符合学生实际。

(二)开阔眼界,增加学生技能实习机会,提高实习指导教师素质。

1. 以国家重视、加大投入为契机,建立珠算、工业会计、电算化模拟实验室,通过以电算模拟实验室为核心的实习平台,要求学生在计算机工作环境下根据具体情况分析、判断和处理,提高学生实务操作能力。

2. 以会计师事务所为重点,以互利双赢为核心,建立一批相对稳定的校外实习场所。

由于前述原因,各企业大规模接受会计专业学生实习难度较大,而湖南有大量会计师事务所,其业务存在明显季节性并涉及各类企业。故让学生到事务所实习互利双赢,既解决了事务所不愿固定用工、薪酬压力大的问题,又满足了学生短期内接触各类企业、了解各行业会计异同、掌握企业会计实务处理方法、提高分析判断能力的需要,可谓一举两得。

3. 抓住各种机会,以培训、学习为手段提高实习指导教师素质。

①让实习指导教师利用假期到事务所或企业兼职,扩大知识面和动手能力。

②利用国家加大投入契机,提高待遇,将事务所或企业的优秀会计人员吸引到学校任教或指导实习。

③加大实习指导教师赴外进修力度,打造“双师型”教师队伍。

(三)鼓励学生提升学历层次、参加会计类资格证考试,提高素质。

1. 鼓励学生在校期间进行更高层次学习,参加自考等成人考试。

技校毕业学生一般为中专(高中)层次,知识面窄,而社会对学历又有较高的要求,故我们应通过奖学金、推荐对口升学等方式鼓励其在校期间提升学历层次,达到提高就业竞争力、充实业余生活的目的。

2. 鼓励学生参加会计类证书考试,并辅以培训,提高学生专业素质。

对能力突出学生,鼓励其在取得大专学历后报名参加会计师、注册会计师等考试,大幅提高学生知识层次,为他们创造高层次就业机会。

第3篇

一、树立正确的普通高校成人教育发展理念

完全实行计划经济的中国,政府是成人教育资源分配的最大决策者和配置者,制定单一的政府计划,通过行政手段和方式分配到各成人高校和普通高校。成人高等学历教育,无论是入学考试的进行、招生计划的制定、还是生源的划片、师资的配备、收费的确定均以国家名义予以明确。计划和政策成为成人高等教育需求的晴雨表。市场经济条件下和在计划经济条件下的普通高校成人教育发展是不可同日而语的,其变革是革命性的。成人教育投资(办学)主体多元化、由成人教育市场上各办学主体(包括政府)对成人教育资源分散决策、分配使用形成成人教育资源配置多元化、成人学习需求与选择成人教育资源的多元化等都要求普通高校成人教育的发展要适应成人教育发展由“自上而下”向“自下而上”的转变,高扬起“为成人学习服务”的旗帜,以成人学习者为中心,树立正确的普通高校成人教育发展理念———市场理念、运营理念、服务理念。身处日益市场化的发展环境,成人教育办学主体、投资主体多元化,使成人学习者丰富多样的教育需求有了广阔的选择空间,而选择需求必然形成成人教育市场,与此相适应,必须形成教育市场理念,在熟悉成人教育市场、适应成人教育市场、参与成人教育市场竞争中提高自身运营水平和综合实力。成人教育市场理念是要按照市场经济规律经营成人教育资源,就要求形成运营理念。成人教育运营不再是单一的取向,它既要尊重经济规律,又要尊重教育规律,把质量和效益有机结合起来。成人教育经营不仅要善于经营成人教育的有形资产和物力资本,更要善于经营成人教育的无形资产和人力资本,还要善于从与各教育资本的竞争和合作中组合教育资源来创造成人教育效益。服务理念就是要把质量意识和服务意识视为成人教育的生命线,高扬起“为成人学习服务”的旗帜,坚定不移地认定自己的服务特性,切实拓宽为成人学习服务的领域,成人学习者需要什么,成人教育就提供什么。

二、打造独具特色的成人教育发展模式

(一)建立竞争高效的管理运行机制

山东科技大学建立起竞争高效的成人教育管理运行机制。学校为成教学院制定了办学规模发展规划,规定了经济效益和质量指标,对学院领导班子实行量化考核,中层干部实行公开招聘,竞争上岗,各部门之间分工明确,责任到人,整个管理运行队伍团结精干。管理运行机制的转变和管理队伍的高效优化了成人教育办学资源,为成人教育的高速健康发展注入了活力。

(二)采用按需办学的成人教育运营方式

普通高校成人教育市场化运作方式始终都包含着满足成人教育市场需求、社会需求的目标,掌握招生市场信息,收集用人单位以及毕业生的反馈信息,分析人才市场的供需状况,通过细致的市场调研,进行准确的市场定位,进行市场细分,选择更有利于学校发展的生源群体作为自己的目标市场,确定自己要开设的专业;研究成人学习者的教育消费行为,制定成人教育经营战略,确定成人教育经营目标和发展方向。成人教育在市场化运营中不能仅仅局限于某些层面的局部竞争,而应该在各个层次上进行整体实力的竞争,树立良好的整体形象,同时要树立长远观念,在考虑生源群体、课程设计、专业开发、投资效益等方面都要有长远眼光。尤为重要的是,成人教育要取得竞争的主动,不能仅仅满足于成人教育市场的现实需求,更要拓展成人学习者潜在的教育需求,引导这种潜在的需求成为现实的市场需求。

第4篇

本文以“木桶原理”作为理论基础,分析目前广东教育发展中存在的突出问题,认为教育发展不均衡尤其是师资队伍发展不平衡,是广东教育发展中的“短板”,已成为广东省教育发展过程中的最大制约因素。而打造南方教育高地,既需要珠江三角洲地区与港澳合作,更需要欠发达地区的普通师范院校培养和培训大量的农村教师。只有兼顾欠发达地区教育的发展,使欠发达地区的办学水平和师资队伍整体素质得到提高,才能真正保障“南方教育高地”的有效实现。因此,本文认为,设计公平的师资队伍建设政策是木桶原理对教育政策的诉求,应当通过明确教育公平的师资队伍建设的基本目标,使师资队伍建设中各个因素有机联系,建立师资队伍建设的运行机制。这是广东成为“南方教育高地”的战略性选择。

一、木桶原理及其延伸含义

木桶原理(Buckets effect)是由美国管理学家彼得提出的一个经济学术语,基本内容为:木桶的盛水量多少不是取决于最长木板的高度或者木板的平均高度,而是由最短那块木板的高度决定的。因此,木桶原理又称为木桶短板原理。从木桶原理我们可以看出,一个事物的整体功能水平不是受总体中最强一部分或各部分的平均可协调程度决定的,而是受到总体中最弱一部分的可协调程度的制约和影响。因此,这部分最弱的因素成为了总体功能的最大限制因素。

随着环境变化的复杂性,社会竞争越来越激烈,有学者认为,在短期内仅仅依靠弥补短板远远不能适应环境的变化,只有拉长最长的木板,把优势和特色充分挖掘和发挥出来,提高核心竞争力,才能使事物的整体功能得到充分扩大。因此,出现了一种新的管理理念――“拉长板木桶原理”。

随着理论的发展和实践的检验,木桶原理的含义不断延伸和扩大。无论是传统的木桶原理还是与之相反的“拉长板木桶原理”,我们应当看到,实现事物整体功能的最大化有多种策略和途径,既可以从弥补最大制约因素的短板考虑,也可以从发挥最具优势的核心竞争力的长板考虑。同时,彼得提出的木桶原理有一个隐含的前提条件,即每块木板无法独立完成盛水的功能,长板与短板是木桶整体中的一部分,木桶的整体容量不仅仅受到最短木板的制约,还与木桶的直径、木板之间的缝隙、底板是否结实等密切相关。因此,系统功能的整体实现依赖于所有的木板,要使事物得到可持续发展,实现系统功能的最大化,不仅需要考虑最大制约因素,还需要从整体考虑,才能提高系统的整体功能水平。

二、广东省师资队伍基本状况素描及分析

改革开放以来,广东省经济发展迅速,GDP连续24年全国排名第一。但是广东省的教育发展水平却与经济发展非常不协调。2008年,广东省每万人口普通高中在校生数为222.86人,比2007年提升了3位,全国排名第6,而排在广东省前面的5个省份中有4个是西部省份。从教师的学历达标情况来看也不容乐观,广东省中学教师的学历达标率整体偏低,普通初中教师学历达标率为97.85%,排在全国第20位;普通高中教师学历达标率为91.09%,排在全国第17位。

(一)省内的教育区域不均衡状况十分突出,珠三角地区师资队伍水平明显高于其他地区

2008年,广州市的小学升学率为99.76%,初中毕业生升学率为91.26%。与此相对应的是,汕尾市的小学升学率为94.28%,初中毕业生升学率仅为59.59%。省内教育不均衡的现象十分明显,差距之大可见一斑。

此外,师资队伍水平的地区差距也十分明显。广州市的小学教师学历达标率为100%,大专以上学历的教师比例为91.43%,中级职称以上的教师比例为50.65%。而汕尾市的小学教师达标率为97.92%,初中专任教师的学历达标率为96.5%。

(二)各级各类教育的师资队伍容量分布不均,幼儿教育、特殊教育、中等职业教育的师资队伍数量明显短缺

1995年-2008年,广东省的教师队伍数量得到大幅度增加,尤其是高等教育的教师人数从1995年21960人增加到2008年74726人,13年的时间增幅达到3.4倍,满足了我国高等学校扩招以后的师资需求。高中阶段的教师规模在13年间增长幅度为2.56倍,同时,幼儿教育和特殊教育的师资队伍也逐渐增长,增长幅度分别为1.88倍和2.41倍,但是依然不能满足我省对学前教育和特殊教育的需求。中等职业教育的师资短缺问题越来越突出,2005年,中等职业教育的生师比为21.05,2008年增加到26.20。

(三)师资队伍的学历层次和职称得到大幅度提升,但整体素质还需要进一步提高

《教师法》规定,小学专任教师的学历应达到中师和高中以上水平,初中专任教师应具有大学专科及以上学历。近十几年来,广东省师资队伍的学历水平不断提高,学历达标率不断上升。1998年,广东小学专任教师大专毕业及以上的比例仅为20.35%,初中专任教师本科毕业及以上的比例为13.32%。经过十年的发展,2008年,小学专任教师的大专毕业以上的比率达到79.00%,初中和高中专任教师本科毕业及以上的比率分别达到了52.45%、91.09%。

同时,我们也看到广东省专任教师的职称水平还需提高。1998年,达到中级职称的小学、初中、高中的教师比例分别为:16.98%、24.27%、51.10%。2008年,小学教师和初中教师的职称提高非常快,比率分别为55.80%和50.36%,但是高中专任教师的中级职称比率提升不大。

三、促进广东省师资队伍均衡发展的政策建议

(一)确定木桶容量:明确师资队伍建设的政策目标

木桶的最大容量表明事物的整体实力和竞争力,而木桶的直径决定着木桶的容量。对于教育而言,师资队伍水平就代表着木桶的直径,师资队伍的水平越高,越能够带动和提升教育的整体发展水平。因此,明确师资队伍的发展目标是制定师资队伍政策的基础,目标制定既要有长远的发展眼光,又要切合实际问题,使木桶的容量在合理的直径范围内资源得到最优的配置。就广东省而言,师资队伍的发展目标可以从四个方面考虑:一是缩小地区之间的差距,尤其要提高欠发达地区的师资水平。二是协调各级各类教育的师资力量,扩大并加强幼儿教育、特殊教育、中等职业教育的师资队伍。三是建立合理的师资队伍结构,建立一批学历、职称、年龄结构合理的师资队伍。四是提升教师的专业化水平。教师的专业理念、知识结构、能力结构是教师作为专业人员所需具备的素养,只有提高了教师的专业素质才能真正带动师资队伍的内在水平。

(二)寻找木桶短板:分析师资队伍建设的最大影响制约因素

教师队伍是教育资源中最关键的部分,尤其是专任教师的数量和质量决定着学校的发展速度和发展水平,而广东省的师资队伍表现出明显的不平衡,影响和制约着广东教育的整体发展速度。从前文的数据来看,区域之间的不平衡、城市和农村之间的不平衡、各类教育之间的不平衡、不同学段之间的不平衡表现得尤为突出。

很显然,这些不平衡现象已严重地影响了广东省师资队伍的整体发展,成为制约广东省教育发展的最大限制因素,是影响木桶容量的最短板。要突破广东省师资队伍发展的瓶颈,需要制定促进教育公平的发展策略,补齐欠发达地区教育资源的“短板”,使欠发达地区的教师的工资待遇、生活条件、专业成长环境都得到重视和改善,进而稳定和吸引高水平人才在教师队伍中从教,提升教师的社会地位,使教师职业受到尊重。

(三)巩固木桶缝隙: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各因素的有机联系

1. 处理好教师队伍引进与培养的关系

近10年来,尽管广东师资队伍建设取得了很大的进步,但是依然存在数量不足、质量不高的问题。改革开放初期,广东省通过各种优惠的政策和待遇吸引了一大批人才,“孔雀东南飞”的现象缓解了广东省教师队伍学历层次不高、职称水平低的矛盾。但是随着全国经济水平的普遍提高,广东省的工资收入和福利待遇已渐渐失去了吸引力。例如,江苏省从2008年起高层次人才引进计划专项资金由1亿元增加到2亿元。江阴市对创办高科技企业的领军型人才,一次性给予100万元创业启动资金,三年内免费提供不低于300平方米的工作场所和100平方米的住房公寓。很显然,这样的人才引进政策对高层次人才具有很强的吸引力。

最近几年,广东省出现了人才外流的情况,特别是湛江、茂名、雷州、汕头四个市,它们与福建、湖南、江西和广西交界,原来引进的教师回流现象更加突出。目前广东省要加强教师队伍的吸引力,稳定教师队伍,必须要提高教师的工资收入,只有让教师的生活水平得到提高,才能使他们安心工作,全身心地投入到教学工作中。同时,我们应当认识到,本地教师是我省基础教育师资队伍的主要力量,尤其是在欠发达地区的中小学,本地教师所占比例很高,但他们的学历层次、职称水平都较低,收入更低,要提高这部分教师的整体素质是我省师资队伍建设的核心工作。

2. 处理好教师职前培养与职后培训的关系

教师的职前培养是阶段性教育,而职后教育则是终身教育,二者在学习内容、培养培训的具体要求及原则、管理方式及评价方法都有本质区别。师范院校主要侧重于职前培养,在知识扩展、理论更新具有优势。而在教师职后培养中,更侧重于师德培养、教学实践能力培训、心理健康教育培训、教学研究与教育科研能力培训等等。这些需要师范院校与各地区中小学、以及教师教育专门机构(如教育学院或教师进修学校)配合共同完成。

目前,广东省共有师范院校12所(本科师范院校),其中1所是华南师范大学,5所师范本科院校,6所以师范专业为主的地方本科院校。因此,要提高教师综合素质和专业化水平,师范院校和综合大学的师范类专业要在课程设置上进行大胆改革,克服当前师范类专业的必修课比例过大,选修课比例偏小;教育理论课程课时过少,课程设置过于单一等弊病。同时,职前培养应当注重加强教育实践性课程,加强教育体验活动,而职后培训工作,应当引导教师对自身的教育实践进行必要的理论反思。

(四)架设木桶结构:建立师资队伍建设的政策运行机制

木桶的结构决定着木桶的储水量。根据物理学原理分析木桶的结构,在周长相同的条件下,圆形水桶强调组织结构的运作协调性和向心力,是所有形状的水桶中储水量最大的。同样,要提高师资队伍的水平,需要建立合理的政策运行机制,使师资队伍建设中的各个要素达到协调统一。

1. 坚持“教育公平”的原则,有区别、有重点地配置教育资源

广东省各个地区的实际情况存在着很大的差异,尤其是经济发达的珠三角地区在教育、经济、文化上与省内欠发达地区相距几十倍。为了使教育与经济社会文化发展更好地适应,应根据不同地区的经济社会文化发展水平,有针对性地制定出不同的区域性质的教育发展目标,使政府的财政资金能够有效合理的投入到教育上。这不仅有利于构建教育的基础能力,也是教育更好发展的基本保障。

在2012年度广东省教育工作会议上,我省已明确提出了分类指导的发展策略,提出了“创强争先建高地”工程。政府对欠发达地区的教育发展给予了高度关注,提出将以“创强”为抓手,在欠发达地区统筹基础教育、学前教育、职业教育等各级各类教育的协调发展,统筹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校安工程”、规范化学校建设、布局结构调整、师资队伍建设、教育教学改革、提高教育质量和办学水平等工作。这项政策对于欠发达地区的教育发展有巨大的推动作用,这将有助于缩小地区之间的差距,使教育不均衡的状况得到改善。

2. 实施全员培训,全面提高教师的专业素质

从教师教育发展的趋势和要求看,自我更新取向的教师专业发展是提高教师专业素质的内在动力。而要实现教师专业化的自我更新,不仅需要教师个人努力和追求,更需要政府和学校为教师创造环境和条件。从广东省的专任教师的学历和职称水平来看,2008年,珠三角地区的高中专任教师研究生以上学历的比率为11.76%,欠发达地区仅达到1.7%。珠三角地区的中学专任教师高级职称比例为16%,欠发达地区仅有8%。这样的学历和职称水平很难达到教师专业素质的要求,也不能适应新《纲要》的贯彻实施。这样的教师专业素质令人堪忧,也使得对全体教师进行专业化培训的任务更加迫切。

第5篇

关键词:远程教育;学业完成;辍学;影响因素

一研究问题

基于计算机网络发展起来的现代远程教育在中国已走过17个年头。从最早教育部批准四所高校到2000年远程教育试点院校数量增至31所,到2001年,这个数量达到67个。经过并不算短的时间发展,现代远程教育已然成为我国成人教育的重要组成,为国家培养大量本专科毕业生,背靠传统“名牌高校”这颗大树的远程教育有其得天独厚的教育资源优势,而令人感到遗憾的是,远程教育并没有获得足够的知名度,以及与高校齐名的美誉度,这其中固然有招生市场混乱,考试不严等问题影响,但远程教育的低学业完成率也有人称高辍学率,常常为人们所诟病是重要原因。自学考试较难,拿毕业证不容易,所以自考毕业证含金量被认为是较高的,但与这个逻辑相悖的是远程教育学业完成率较低,社会认可度却并不高,人们普遍认为远程教育文凭比较好“糊”。那么影响中国远程教育学习者学业完成的因素有哪些?远程教育机构能对哪些因素给予调整或纠正?从而根本上提高远程教育办学质量,提升远程教育整体形象,让更多求学者从远程教育中获益,帮助中国远程教育更健康、持续地发展。

二相关研究

国外学者对于远程教育辍学的研究起步较早,也较为重视,如加里森(Garrison)所说“在远程教育研究中没有哪个领域比辍学研究更受关注”。早在1976年,肯尼迪和鲍威尔便构建了二维描述性模型,即学习者的个人特征以及所处环境与辍学相关。后期在远程教育辍学理论中影响较大的是蒂托(Tinto)的辍学动态模型,即学习者能否完成学业取决于个人动机和学术能力与教育机构的学术,社会特征相吻合或匹配的程度。约克(Yorker)、戴维斯(Davies)和伊莱亚斯(Elias)通过实证确定发现影响学习者退出学习项目的原因包括学习领域或课程的错误选择,专业学习困难及对教育机构提供的服务不满等。相较于国外,我国国内远程教育起步较晚,20世纪末,随着互联网的普及,我国的远程教育体系在经历了函授教育和广播电视教育两个初期发展阶段后,进入网络教育阶段。国内学者早期对于远程教育学习者的学业完成情况的研究焦点集中在未毕业的在读学生上,后期开始侧重远程学习者对网络教育的适应情况,遇到的障碍和困难,学生流失、退学的原因与影响因素等。尽管我国远程教育在校生人数不断上升,但我国在此方面的研究数量不多。张伟远和胡军对西北地区远程学习者特征和学习障碍进行调查,张伟远和黄河笑对上海广播电视大学学生网上学习困难进行研究。曹文和关正莹对某高校网络教育学院学生流失率的研究指出,工学矛盾和学习困难是导致远程学习者流失的两个主要因素。陈琳通过对咸宁市电大1999—2004年远程开放教育学员辍学情况的调查,认为影响基层电大远程教育辍学的原因主要有学习者个人因素(教育背景、环境背景、心理背景)和与教育机构有关因素(教师、学习支持服务系统、教学策略)。

三研究方法

在学习中心老师与正式申请退学的学生沟通,以及对遗留生电话访问关于是否愿意继续就读过程中,我们发现结构化的问卷难以反映出退学学生内心真实想法。分析原因主要是放弃学业的失败感使他们羞于承认自己能力不足,而倾向于将原因简单归咎于工学矛盾等的外在原因。故本研究主要采用定性研究方法,对合肥电大合作的浙江大学、华中科技大学、大连理工大学和南开大学远程教育截止2014年底326名遗留生中按简单随机抽样进行访谈。对2010-2014年五年期间3343毕业生中按毕业年份进行整群抽样。班主任了解学生学习情况,教务工作人员在办理退学手续和清退学籍过程中,也更容易了解到学生放弃学业的原因,因此访谈对象也包括了班主任和学务老师共五名。根据学生学籍情况,我们将学生分为四类,第一类是在最短修业年限,即2.5年完成学业的学生;第二类是超过两年半,但在主办院校规定的修业年限内,一般是五年,部分院校是四年,完成学业的学生;第三类是超过两年半且尚在籍的学生,在远程教育研究中有的学者称为遗留生或沉淀生;第四类是在规定修业年限里未完成学业的学生。这种根据在规定修学年限内具体完成学业情况的划分,有利于对未完成学业群体辍学原因做深入分析,也有利于学习机构有针对性地给予政策调整。因为第一类和第二类同属于毕业生,即存在区别,第二类学生如何克服困难完成学业值得研究。第三类学生经过努力或学习机构的帮助很可能成为第二类学生,但如果放之不理,很可能成为第四类学生。在未完成学业的学生中,有主动申请退学的,也有达到修学年限被动清除学籍的,更为细致的划分对研究更具针对性十分必要。

四研究结果

(一)主动退学者谈辍学原因

在远程教育的辍学者中主动来办理退学申请手续的比例往往不足9%。在主动退学者的访谈中,我们看到学生往往对学业及自己的目标有较清楚的认识,这种退学具有积极意义。退学学生A说,我原来的专业是茶学,想考公务员专业太局限,所以想学个法学考公务员方便。但法学一方面挺难考的,另一方面据说现在考公务员不承认非全日制的第二学历,所以我想退学,以后有机会再考个在职研究生吧。学生B说,我家里人给我找了个幼儿园的工作,我就报了个学前教育的本科,但现在我感觉这个工作实在不适合我,所以也没必要再上这个专业了。以后可能换个专业学吧。学生C说,我交了一学期的费用,后来太忙就没来上了。现在想来学了,班主任老师说,在有效学习年限里已经来不及了,建议我退学重新报名,我第一学期考过的两门还能免修。

(二)被动辍学者如何看待辍学

对于辍学一事,他们不愿过多评价,主要原因归结于工学矛盾,家庭负担重、单位对文凭不承认或没有老师指导自学困难。辍学学生D说:“我工作那么忙,上远程就是因为没时间,人家都说远程容易过,可这一学期那么多门课程临考试哪来得及看。平时老师除了通知我们交费、领书,其他也不管我,我学不下去了。”学生E说:“开卷考试,别人怎么抄,我也怎么抄,偏偏我考不过,我怎么那么倒霉。反正我们单位也不承认远程教育的学历,我也不想学了。”调查者试图询问他们学习的具体困难,他们普遍反映因工作太忙,没时间上网学习。其中少数人对学校的支持服务有意见,对有些信息老师没有通知其本人,感到不满。

(三)沉淀生自述如何完成学业

访谈中学生F说:“我们公司还是很看重文凭的,有的同事拿到学历就很快定岗加薪了,虽然我前面耽误了,有几门课没考,但后来我还是坚持考完了。只是我也在考建造师,感觉学习的知识跟考试内容不挂钩,实用性不强。”毕业生G说“我有次考试出来跟同学对答案,感觉能及格,但后来别人过了,我没过。班主任帮我查了,我平时分比较低,后来我就比较注意平时多看视频,论坛回贴什么的,再考试就都通过了。”毕业生H说“我前两年好忙,没空学习,眼看当时一起入学的同学都拿毕业证了,我心想钱都交了,就努把力尽快考了吧,于是找到我们班主任,他人真不错,告诉什么时候报补考,还给我准备了复习资料。群里同学也挺好,鼓励我。”从沉淀生的表述中,我们发现,他们虽然学习中也遇到了各种困难,但总体学习意愿较高,有一定的自我约束能力和自学能力。

(四)班主任与学务老师眼中完成学业的关键因素

班主任老师A说:现在学生确实比以前难管,以前学生每学期还有面授课,现在网上学习足以满足,所以学生不来学校,我们有些通知发出去,学生不响应,我们对学生学习情况不甚了解。但一般只要按部就班地来,学生都能正常毕业,关键还是在于学生自己重视。班主任B说:有的学生明确就是来混文凭的,学习态度就不对,这样的学生,不做作业、不看课件,一片空白来考试,能及格才怪。辍学学生多半还是自学能力低,电脑基本操作差,什么事情都要老师盯着,一旦考不过,就不学了。学务老师C说:感觉有的学生退学还是挺理智的,觉得花了钱,就得学点有用的知识,现在单位看文凭,但更看能力,于其花钱、花时间在学历上,不如考些实用的资格证。像现在建筑类的专业证书考试对前置学历不要求了,所以有些学生也觉得学历没必要了。

五讨论与建议

通过以上调查结果使我们看到,对于辍学原因的解释,学生更多倾向于工学矛盾、文凭社会认可度低、家庭负担重等,而学务老师和班主任更倾向于学习动机弱、学习能力低、学习观念偏差这类问题。两者的差异恰恰是值得我们注意的,老师认为远程教育的学生应该具备一定的自学能力,并对自己的学习行为负责,而学生受长期传统教育的影响,认为我来上学,正是因为不会,学校或老师有责任教会我,哪怕是最基本的所谓学习方法。因此,远程教育服务机构更应该花时间、花精力于此。在新生入学后,学校可以通过标准化问卷调查以了解学生的学习动机、学习观念、学习方法,发现问题及时辅导。班主任乃至学习中心提供学习支持服务,都是以学生接受为前提,因此要将“自主学习”理念植入每位学习者心中,助人者终自助。让学生体验远程学习便捷的同时,也应该让更多学习感受“远程不远”的线下交流互动,消除孤独感,提升学习动力。标准化的服务与个性化的服务应同时发展。虽然从调查中感受到,学生对于学习支持服务的满意度并不低,但这不表示我们没有改进的需要。针对于学习服务的手机APP或微信公众号服务已经上线,可以起到定期提醒学生完成相应学习任务的目的,尽快规范和完善服务功能,能使之成为定制的“私人辅导员”。它不仅可以减轻老师的常规工作压力,也可以使学生对自己的学习进度、学业水平有更理性而清楚的认知,让学生能更合理的安排学习时间,最终完成学业。个性化的服务则需要高素质的辅导老师团队,有针对性地提供帮助。同样面对考试不及格,有的学生会求助于老师、同学,积极寻找改变这一困境的方法,而有的同学会简单的归因于自己比较笨,老师不愿帮助我,或是声称没时间,并不愿想为之改变等一些非理性情绪,从而产生退学念头。这时,学习中心提供的服务应该是从学业乃至到情绪、观念全方位的。学习互助小组是一个有益的尝试,其功能有待于进一步发挥。在保证教学质量的情况下,改革课程学习方式与考核方式。目前,远程教育的教学计划和形式仍旧套用全日制,虽然增加了一些实用性更强的素质教育培养课程,但整体仍不符合成人学生。如一学期近四个月的学习周期,四至六门课程都放在期末考试,对于工作繁忙、自控力差的学生来说,考试前面临的压力不小。如果在一个学习周期里,让学生自主安排课程学习,自主预约课程考试,同时配套改革课程考核方式,合理配置平时学习、作业、终结性考核比例,学生完成学业的积极性更高。将学历教育与职业培训、技能资质考评挂钩,提升毕业证含金量。成人参与远程教育的学了想拿到毕业证,在这过程中还是希望学习到一些知识对职业提升有所帮助。如果将远程教育的课程设计与职业培训或技能资质考评联系更紧密些,甚至可以学分互换,成绩互认等,这对于成人完成学业的吸引力显然会更大。学是一件要为之付出努力,至少在一段时间里持之以恒的事,对于成人更是如此。完成学业一方面需要学习者不断调整自我、克服困难,无论是改变学习态度、学习方法、还是提升学习能力,学习中心都有提供帮助的责任与义务。同时,远程教育也需要不断改进专业课程的实用性,提高学生参与度,让学生更愿意为完成学业而努力。

参考文献

[1]罗发奋(2007).远程学习者完成学业的影响因素研究,华南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7.

[2]李莹,陈洪玲,韩毅.为什么辍学——对远程开放教育学习者的访谈调查[J].开放教育研究,2010(04).

[3]齐艳生,刘西平.远程开放教育中学习者辍学原因多视角分析[J].开放教育研究,2011(10).

[4]谭明杰,周仲文,邵培基,李莹.中国远程教育学生流失现状及归因[J].实践研究,2013(04).

[5]李莹,王晓鸣.远程开放教育学习者辍学的时间规律及其影响分析[J].中国电化教育,2009(3).

[6]张妙华,罗发奋.远程学习者辍学的因素分析与对策建议[J].中国远程教育,2006(6).

第6篇

【关键词】就业市场;学历倒挂

一、引言

自2005年研究生报考人数首破百万以来,研究生就业形势日趋严峻。一方面,近年来受国际经济形势影响,国内就业形势不容乐观,毕业生为了逃避激烈的竞争,纷纷加入考研大军,推迟就业时间。另一方面,研究生的招生规模在近十年内迅速扩张。自2009年开始,研究生首次就业率低于本科生,学历与首次就业率倒挂现象已经呈现。该问题已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学者从教育、社会等角度来解释学历倒挂现象。本文意在使用Spence教育信号模型,站在经济学的视角,使用“混同均衡”的结论解释学历倒挂现象。

二、学历倒挂的原因

(1)学历信号弱化。在Spence的劳动力市场模型中,存在信息不对称,应聘者知道自己的能力而招聘者不知。如果不存在其他可辨别的信息,招聘者则只愿支付平均工资水平,那么高能力者就存在被低能力者“逐出”就业市场的可能。获得学历越容易使得低能力应聘者受教育成本减小,低能力者就存在与高能力者受同等教育的可能性。目前,我国高校的硕博士点都在不断的增加,其中不乏混杂了一些办学能力差的高校。盲目扩招的结果使得高学历群体迅速膨胀,而质量却无法保证,因此出现就业市场的逆向选择问题。

(2)研究生薪酬期望过高。当就业市场出现混同均衡时,如果高学历者不能降低薪酬预期,则面临失业危险。本科生选择升学时,一个重要的考虑因素就是获得更高的薪酬和更好的工作职位。学生在研究生阶段不但有经济投入,还有时间投入,因此在毕业时更可能比本科生所要求的薪酬更高。而大部分企业只愿意支付市场工资水平,无法满足高期望的毕业生需求。

(3)理论与实践脱节。理论与实践脱节时,教育对劳动生产率的促进作用较小,而工资水平与劳动生产率呈正比,因此教育对薪资的促进作用较小。然而教育本身是需要付出成本的,高学历人才在接受更高的教育后会预期一个较高的薪资水平以此收回成本,当其实际劳动生产率较低时,企业并不会给予更高的薪资,由此可能引发失业。

三、结论

(一)对高校毕业生的启示

(1)科学制定职业规划,积极参与社会实践。在初次就业市场存在较大的信息不对称,以及目前高等教育的培养方式与社会需求脱节,重理论轻实践,使得学生的动手能力较差,企业重新培训成本较高。在校期间,学生不应唯书本论,应积极参与社会实践,将所学付诸所用,在实践中获得新知识。这不仅对学生个人是一种工作经历和人生磨砺,而且可以减轻初次就业市场的信息不对称。

(2)谨慎寻找新“信号”。近年来“考证热”已经成为社会热点话题,当学历信号开始减弱的时候,在校生希望寻找新“信号”以“显示”自身实力。笔者认为,在校期间,学生应该科学地做好职业规划,初步定位职业方向,搜寻相关证书的信息,以确保所考证书能准确传递信息,避免盲目考证以浪费宝贵的时间和精力。

(二)对高等院校的启示

(1)合理控制取才难度,强化学历信号。高校扩大研究生招生规模和申报“硕士点”、“博士点”显然存在“办学政绩”和争夺国家教育资源的因素。研究生教育的“揠苗助长”一直为社会舆论所诟病,这直接导致研究生学历信号的弱化。笔者认为,短期内遏制研究生扩招趋势并不现实,高校可以在招生时控制测试难度、防止滥竽充数,在科研成果、毕业论文上严格把关,建立问责、追责机制。

(2)改善自身办学质量,注重品牌效应。高校应该提高自身师资力量,改善办学质量,着眼长远提升科研质量。高校的科研应注重与社会实践、产业需求相结合,提高学生动手实践能力,谋求教学与社会需求的契合。另外,高校应该注重自身的品牌效应。根据产业组织理论,品牌实际上就是一种差异化,高校的校名实际上就是自身的“招牌”。尤其是名牌高校更应重视“品牌建设”,从招生到办学秉承严谨的学风,以此区分一般高校,强化自身学历信号。高校的品牌是其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证。

(三)对政府的启示

(1)严格控制招生规模,重新评估办学资质。在配套教育资源并未同步增长而盲目扩招时,由此产生的直接结果是学历信号逐渐弱化,学历迅速贬值,曾经“天之骄子”的光环一去不复返。一些办学条件一般的高校趁势扩大规模,鱼目混珠,使得高校毕业生平均水平下降,就业市场趋向于“柠檬市场”。政府的初衷是普及高等教育,然而现实与初衷南辕北辙,扩招使得部分学生接受了过度教育,浪费了宝贵的教育资源,另一方面增大了企业重新筛选人才的成本,反而不利于高素质人才的就业。因此,笔者认为,政府应当重新思考高等教育政策,严格控制招生规模,审慎评估高校的招生资格,对于办学条件差的专业,应当取消其招生资格。

(2)鼓励高校科研创新,保护知识产权。目前,高校的科研创新是产学研结合的重要组成部分,政府鼓励科研创新可以促进三者紧密结合、共同发展。高校科研创新为学生提供了理论运用于实践的机会,不仅让高校自身获益,也培养学生自主创新的能力,减少在就业中理论也实际工作严重脱节的现象;另外,也培养了部分学生企业家才能。在鼓励创新的同时,政府应当建立保护知识产权的长效机制。

(3)鼓励高层次人才到中西部地区就业。经济发达的东部地区目前依然是高校毕业生主要就业区域。笔者认为,政府鼓励人才到欠发达地区就业不仅需要制度上的保证,也需要经济上的鼓励,政府单纯靠道德呼吁、政治号召而不给予经济上的激励,很难实现高层次人才就业地转移。

参考文献:

[1]George A. Akerlof. The Market for “Lemons”: Quality Uncertainty and the Market Mechanism[J].Quarterly Journal of Economics,1970,84:488500

[2]Spence A M. Job Market Signaling[J].Quarterly Journal of Economics,1973,87:335374

[3]汤宏波.高学历“追逐症”与事业的经济学分析[J].财经研究,2006(1):113119

[4]韩松,蔡健.就业市场教育信号的:基于Spence模型的扩展[J].教育学术月刊,2012(5):3537

第7篇

一、合作教育建设目标

工业设计品牌专业建设目标是提升学科影响力、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增强学科发展的实力。

1.提升学科实力和影响力

工业设计品牌专业建设的一个重要目标就是提升学科的实力和影响力。通过品牌专业的建设,提升工业设计学科的国内外影响力和学科的实力,通过合作教育的方式,提升整体教学水平。

2.提升人才培养质量

工业设计专业培养具备工业设计理论、方法、技能以及广博的科学文化知识,能在制造型企业、科技开发型企业、科研院所、工业设计公司及所有从事以产品创新为重点的设计、技术、科研或教学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学生应掌握本专业必须的基础理论、基本技能和专业知识,了解国内外工业产品设计理论与实践的最新发展趋势;具有独立解决本专业实际问题的能力。人才培养必须与产业发展紧密结合,工业设计专业的发展应深度关注产品创新设计、可持续设计、企业管理等领域的发展和研究,同时进一步强调跨专业、多学科深度交叉融合,培养具有广阔视野和创新能力及良好的沟通与协作能力、产品创新开发能力、设计协调与组织能力的复合型人才。进一步规范和完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制度体系。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涉及学校多个管理部门,由学校主管部门做好统筹协调工作,修改和清除不利于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政策,并采用统一、合理的奖励和鼓励策略推动和优化教学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强调改革的持续性、规范性以及有效性,逐步建立良好的制度环境,推动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发展。

二、实施措施

1.师资力量提升

大力引进青年骨干教师、海内外知名院校博士学历人才及各类专家,实施教师提升计划。包括教师定期出国交流、访问学者,以开拓教师的专业视野;此外,还包括教师学历和经历的再提升、教师教学和科研激励计划等。教学团队方面,专业教师结构明显优化,整体教学、科研水平明显提升。教师综合能力方面,教师要具备企业交流能力或具有企业背景,定期开设企业参观、访问及交流课程,全面优化工业设计教学结构。改革完善教师职务聘任、考核制度,建立素质优良的教师队伍。鼓励和选派教师到企业兼职、见习或从事创业和工程实践,吸收和聘用兼备工程实践经验及较好学术造诣的资深企业人士担任兼职教师,并建立相应的管理制度和办法。工程类学科专业教师的职务聘任与考核要遵循特定的规章,例如评价工程项目设计、评估专利产权、评测产学合作和技术服务等,具有在企业工作经历的教师可以优先聘任。为本校师生与国内外知名企业打造交流、访问和实习的桥梁。综合改革教师评价制度,增加教师对开展研究性教学的比重。

2.实验室合作教育提升建设

实验教学方面,坚持理论教学与实验教学相结合,科学研究与实验教学结合,重视设计中的实验验证,深化实践教学改革,不断优化实验内容和实验方法,将科研项目、设计课题引入实验教学范畴,构建校企联合的实验室教学模式,大力与省市级企业工程中心合作,从设计知识、技术手段、创新方法等环节入手,使技能培养与素质教育相结合,全面提高学生的基本技能与综合素质。实验队伍合作教育建设方面,培养实验教学队伍爱岗敬业、团结合作,鼓励理论课教师与实验课教师从事交叉教学实践。设备与环境方面,合理配置教学资源的同时,及时进行教学设备的更新与维护,以保证教学内容与时俱进、保障教学质量,在教学环境建设与教学安全防范上要严格符合国家标准。

3.教学环境和条件

教学环境建设要从硬件和软件两个方面均衡加强。教学环境主要包括教室的环境以及设备的情况,通过品牌专业建设积极改造工业设计专业的教学环境,提升学习的氛围和学习的效率。

4.学生交流与交换

加强学院国际交流成果和国际交流平台的宣传力度。国外伙伴院校对于学院的了解需要不断地进行推动和宣传,限于目前的语言障碍及国内设计教育工作的整体工作重点侧重,需进一步加强国际交流成果的宣传,同时通过多种形式向国际伙伴和国际设计领域传递学院积极建设国际化平台的信号,建立国际化资源平台,以提升学生的国际竞争力。改进对学生外语学习能力和应用能力的培养,调整课内教学时数,开设包括科技外语演讲、翻译、等形式的系列实践活动;开拓中外合办专业以及国际学生交换项目的渠道,加大选派重点课程教师和骨干教师出国培训的力度,积极建设满足教育国际化要求的专业教师队伍。

三、合作教育成果考核

1.师资力量建设的成果考核

师资建设方面,实现教师学科多元化,以应对工业设计的多学科交叉协同发展模式。如市场营销与管理、计算机技术、机械工程、工业工程、应用心理学等方向,如此以具备帮助学生将自己的项目置于工业产品设计与市场开发的大局中深入思考的能力。此外,教师还需鼓励学生长期参与对其他学生项目的建设性批评,以及以案例研究和工作坊等形式帮助学生学习产品及产品市场开发的过程。努力在3年内完成半数以上专业教师的学术交流和进修活动,全方面拓展教师视野,提升教师学术专业修养,有利于教师专业教学水平的大幅度提升及促进教师双语课程的开设。

2.系列教材和系列专业课精品课程

争取在3年内建设一批专业课程群,形成教学的团队系统,并出一系列的精品教材及课程,如产品设计、交互设计、系统设计等核心课程。积极申报学校、省市以及国家级的教学改革计划项目,积极争取各级各类的教学改革支持。

3.实验室改造

争取在3年内建设成诸如交互设计实验室、虚拟现实实验室、以及人机工程实验室等对于学科发展具有重要支撑作用的实验室,并购买一批先进且实用的实验室设备。

4.学生合作交流

积极组织学生出国交流和交换,为拓展学生的国际化视野进行积极准备。

四、结论

第8篇

实践教学是完善教学改革、提高学生自主创新能力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也是增强学生就业能力不可缺少的教学手段。本文通过对服装设计与工程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改革的思考,探讨了产、学、研、赛、展等相结合的实践教学形式。

第一,改革职业教学体系,重组实践教学内容。注重教学内容的学科基础性、行业针对性、工程实践性和技术先进性,构建适应时代要求、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突出实践能力和工程素质的知识结构和课程体系。

第二,建立健全校外实践基地,加强产学研合作。根据专业的办学特点,积极开发有代表性的校外实训基地,有效发挥其辅助实践教学的功能,并聘请企业的优秀管理者和设计师作为专业顾问、兼职教师,共同进行科技研究和市场开发。

第三,树立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激发学生的实践创新潜能。实现教学以学生为中心,在实践教学中,注重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充分发掘学生的潜能;教学方式应从“灌输式”转变为“学生自觉锻炼式”,采取主动式实践教学,让学生真正融入到实践中,在实践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加强实际动手能力。

第四,严格实践教学考核,保证实践教学的质量。严把课程设计关,注重考核成果的质量;严把实习关,锻炼学生应用能力;严把毕业设计关,以解决工程实际问题为标准考核学生。

此外,我们还结合国内外赛事活动开展实践教学。鼓励师生参加各项专业赛事活动和专业领域中的社会兼职。

(刘凤霞 《成人教育》2011年第7期)

中国特色高等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探微

在科学发展观的引领下,重新审视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现状,构建与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中国特色高等职业教育体系,是实现高等教育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战略选择。

首先,努力开展“高职本科”试点。在国家示范高职院校中遴选基础条件较好、产业发展紧缺的专业,与本科院校合作举办“高职本科班”;发展高职本科及以上层次的高职教育,鼓励高职院校多层次、多样化发展,区别对待,一校之中,允许有不同学历层次的专业同时并存。

其次,大力发展“双专科”教育。对产业所需的应用型较强的专业,可由高职院校与本科院校以及行业或大型企业合作举办“双专科”专业,弥补现有的本科应用型人才之不足,进一步优化学生知识结构,提升学生就业能力。

最后,合力贯通“人才立交桥”。努力实现高等职业教育面向人人、面向社会,与终身学习“对接”;采取“双基地/双导师”的人才培养模式,大胆探索建立“高职专、本连读”、“高职本、硕连读”,以及“专业学士”(专科)、技术学士(本科)、技术硕士、技术博士教育“四士连读”或分段学习的人才培养机制;启动行业高职院校提升计划,行业主管部门和行业组织要积极开展本行业各级各类技能型人才的需求预测,统筹指导高等职业教育专业建设,共同设计人才培养方案,促进专业课程与职业资格标准融通。

(顾坤华 《教育与职业》2012年第3期)

对构建现代职教体系的思考

在中国由制造业大国向制造业强国迈进的过程中,现有职教体系也必须进行相应变革,适应并引领我国经济发展,努力为我国迈向制造业强国提供技术与人力支撑。因此,必须以终身教育思想为依据,构建多层次、多样化的职业技术教育体系。

首先,职业教育机构要合理定位。坚持面向社会、面向市场,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在层次结构、类型结构和人才培养结构上必须与人力资源需求的结构相适应;要加强市场调研,按行业和区域技术进步的要求,调整职业教育的专业和层次结构,找到自身在市场中的合适位置。

其次,加强职业教育与其他教育类别和职业教育内部不同层次、不同形式之间的沟通。在职业教育系统内,既应该有高中阶段和专科层次,还应该有高职本科、应用性硕士、博士等各种层次。除学历教育外,还应该有非学历的在职培训、转岗培训和继续教育。这些办学层次和办学形式之间是互相连接,上下贯通的统一整体。

再次,在解决“人”的问题(技术人才的匮乏)的同时,解决好“物”的问题(技术装备的落后),努力成为装备国产化、国产装备替代引进设备的研究基地。再次,加强与职业教育相关体系的建立。如:人才需求预测体系、职业教育经费筹措体系、职业教育师资培养体系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