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3-11-12 15:18:27
序言:写作是分享个人见解和探索未知领域的桥梁,我们为您精选了8篇的精品课程建设的重要性样本,期待这些样本能够为您提供丰富的参考和启发,请尽情阅读。
一、引言
2003年,教育部下发了《教育部关于启动高等学校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精品课程建设工作的通知》,精品课程建设项目正式启动。项目实施以来,精品课程建设受到了高校广泛重视,但是目前精品课程建设理论和实践的研究还处于初级阶段,关于财务管理精品课程建设的研究更少。为了认识目前财务管理精品课程建设研究现状和便于以后探索新的研究视角、挖掘新的研究内容,本文对已有研究成果进行梳理,笔者认为,目前对于财务管理精品课程建设的研究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对案例教学方法在财务管理精品课程建设中应用的研究;对财务管理精品课程建设中实践教学的研究;对财务管路精品课程建设内容与路径的研究。
二、财务管理精品课程建设研究文献综述
(一)关于案例教学在财务管理精品课程建设中的应用的研究
周群华(2008)认为案例教学能把所学的理论知识运用于相关的“实践活动”中,可以提高学生发现、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案例教学是财务管理教学的重要环节。他分别探讨了案例教学在《财务管理》精品课程建设中的意义,《财务管理》精品课程建设中的教学案例选择,《财务管理》精品课程建设中的案例教学组织。
李咏梅等(2011)借鉴周群华案例教学在财务管理教学中的应用研究,也认为案例教学可以将课堂教学的理论性与实践性相结合,高校应重视案例教学在财务管理课程教学中的必要性。他认为案例教学研究对该精品课程建设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以案例教学在财务管理中的应用为例,研究了案例教学在《财务管理》精品课程建设中的意义、教学案例选择、案例教学组织及案例教学实现需要改善的条件等。
(二)关于财务管理精品课程建设中的实践教学的研究
大多数学者认为实践教学是财务管理精品课程建设的重要内容和重要环节。
周群华(2007)指出实践教学在财务管理专业人才培养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实践教学是素质教育及创新教育的基础。对研究型教学模式下财务管理精品课程实践教学提出设想:转变教育观念、改革实践教学方法、优化实践教学体系、课内与课外相结合、创新实践教学平台。
孔德兰(2010)认为实践教学在高技能财务管理人才培养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精品课程必须遵循以职业性和实践性为核心的工学结合的建设思路,将理论知识学习、能力训练、工作经历有机结合,以校企合作共建课程内容体系,突出职业性与实践性。
薛荣贵等(2012)对财务管理精品课程建设中的实践教学体系进行了研究,论述了开展财务管理课程实践教学的重要意义,分析当前高校财务管理课程教育中面临的问题,提出了优化财务管理课程实践教学的五个方面的具体措施:增加财务管理案例的教学课时,建立和完善校内财务管理模拟实验室、加强财务管理实践教材的建设、加强师资实践能力、加强校外实习基地的建设等。
张卫东等(2013)提出精品课程开发和建设应从职业岗位群研究出发,以工作过程为导向,从典型岗位能力入手。提出财务管理精品课程的建设应从课程设计理念、课程标准、案例设计、多媒体课件开发、课程教案、背景资料、重点难点解析、网络资源的整合与利用等诸多方面进行探索。重点进行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在实践教学中设计了四个呈现递进关系层次的校内实训和校外顶岗实习。
(三)关于财务管理精品课程建设内容的研究
研究者认为关于财务管理精品课程建设的内容基本包括:师资队伍、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手段、教材及教学管理等几大方面。
周群华(2007)关于财务管理精品课程建设内容探讨了以下几个方面。(1)财务管理精品课程建设在专业培养目标中的定位与课程目标。认为培养目标定位在培养既能适应市场需要、又具有专业性与实践性的应用型人才,在课程目标(2)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教学内容设计应以企业价值最大化的理财目标为主线,重点讲述企业价值的财务创造过程。(3)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建设。教学方法要由传统的注入式知识教育转变为适应知识经济要求的研究式素质教育,在教学手段上应该传统教学手段与现代化教学手段结合,采用多媒体教学、案例教学,财务软件模拟或实习基地实践进行实践教学。(4)教材建设。要加强课程教材、学习资源、模拟软件等配套教材的建设。(5)师资队伍建设。注重吸纳名师、配备辅导教师及实验教师、实行精品课程负责制。(6)激励评价机制。要制定相关教师激励政策并,对精品课程效果进行评估,以评估促建设。
盛锦春等(2008)探讨了财务管理精品课程建设的主要内容:(1)师资队伍建设。认为师资队伍建设是课程建设的核心,精品课程的师资要由师德高尚、教学能力突出、实践经验丰富的教师组成。(2)整合教学内容。按照“实际、实用、实践、实效”的原则整合教学内容,摆脱传统教学中与现代社会对人才需求不适应的部分。(3)改进教学手段与方法。(4)课程资源构建。为学生自主学习及研究学习提供纸质、电子、网络等多种形式结合的教学资源。(5)科学考评课程效果。采取多种考核方式相结合,不仅考核知识,同时考核学习态度、掌握技能、实践能力等。
杨淑娥等(2010)探讨了精品课程建设过程中教学改革的指导思想及教学理念,教学改革要以学校培养目标为出发点,以培养创新型人才为根本,以培养创新研究能力目标,坚持以人为本、启发式教育的教学理念;对财务管理课堂教学中所运用的问题导向法、启发式提问法、案例讨论法等十种教学方法进行总结;析了财务管理教学内容的内在逻辑体系,根据企业资金流转的规律和笔者对财务管理的理及教学的经验对财务管理教学内容进行了逻辑安排。
(四)关于财务管理精品课程建设存在的问题与路径研究
财务管理精品课程建设在发展的过程中也存在不足,针对存在的问题学者对其进行了分析,并对建设路径进行了探讨。
唐梦(2010)分析了高职院校财务管理精品课程建设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改善途径。财务管理精品课程教学存在教学定位不明确、趣味性和感染性不够、学时安排不能体现对职业能力培养的要求,从精品课程建设理念、教学实训内容结构、方式手段及教学参与性方面探索了相关的建设途径。
姚晓民等(2010)认为转变传统的教学观念、重构新型教学模式是财务管理精品课程建设的重中之重,分析了财务管理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培养目标不明确,课程体系设计不科学,教学手段与方法落后,师资队伍建设滞后等。探讨了重构新型教学模式的路径选择,确立财务管理人才培养目标,优化财务管理课程体系,优化教学方法,强化师资队伍建设。
胡秀群(2014)基于财务管理是海南省省级精品课程实际,分针对海南省财务管理精品课程建设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课程培养目标不清晰,教师对课程建设积极性不高,教学实践环节流于形式,没有发挥精品课程示范及辐射作用,提出了财务管理精品课程建设与优化路径,应从确立科学的财务管理课程培养目标、建立有效的激励和保障机制、将实践教学落到实处、充分利用校内外资源、真正发挥精品课程的示范和辐射作用等几个方面优化财务管理精品课程建设。
二、财务管理精品课程建设研究现状分析
通过梳理及总结目前关于财务管理精品课程建设的相关研究成果,我们发现部分学者关注案例教学在财务管理精品课程建设的重要性及财务管理精品课程建设的实践教学探索,实践教学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实践教学对于精品课程建设具有重要意义。部分学者对财务管理精品课程建设内容进行了研究,包括师资队伍建设、教材建设、教学内容建设、教学方法及手段建设、课程效果评价等等,部分学者分析了财务管理精品课程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关于财务管理精品课程建设的路径。
可以看出,对于财务管理精品课程建设更多是理论研究,对于财务管理精品课程建设效果评价也停留于理论层面,对精品课程建设工作如何进行有效性评价、评价机制建立、指标体系的构建等问题没有进一步研究,在精品课程建设内容、教学方法与手段、财务管理专业精品课程建设路径仍需进一步探索。
三、结论
综上所述,少数学者对财务管理精品课程建设进行了研究,财务管理精品课程建设的研究还处于初级阶段,主要研究内容为案例教学及实践教学在财务管理精品课程中的应用的研究,财务管理精品课程建设的内容研究,财务管理精品课程建设存在的问题及路径研究。精品课程建设是一项长期的系统的动态工程,关于财务管理精品课程建设还有很多问题值得进一步的探索和实践,我们将进一步深入探索财务管理精品课程建设目标定位,财务管理精品课程建设课程教学内容与体系的研究(包括教材建设、实践环节与实验、实习基地建设、师资队伍建设),教学方法与手段的现代化建设,教学方法与手段的改革与整合实践,网上资源的完善及上网计划,精品课程建设效果评价,精品课程建设路径等问题。
参考文献
[1]周群华.《财务管理》精品课程建设中的案例教学研究[J].江西教育(高教研究),2008(1、2):18.
[2]李咏梅,陶春涛.《财务管理》精品课程建设研究―案例教学在财务管理中的应用[J].商业现代化,2011:83-85.
[3]孔德兰.以职业性和实践性为核心的高职院校精品课程建设――以“财务管理实务”国家精品课程为例[J].中国高教研究,2010(2):88-89.
[4]薛荣贵,罗淑平.关于本科财务管理精品课程建设中的实践教学研究[J].教育经济研究,2008:103.
[5]张卫东,于文.财务管理实务精品课程建设探索[J].中国成人教育,2013:151-153.
[6]周群华.研究型教学模式下本科财务管理精品课程建设研究[J].江西金融职工大学学报,2007(6):105-106.
[7]周群华,彭亦芬,薛荣贵. 研究型教学模式下本科《财务管理》精品课程实践教学研究[J],商业现代化,2007:391-393.
[8]盛锦春,袁善祥.关于高职财务管理精品课程建设[J].职业教育研究,2008(09).
[9]唐梦,何少娟.高职院校《财务管理》精品课程建设探析[J].广东农工商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1):43-46.
[10]姚晓民,翟志华.转变传统教学观念重构新型教学模式―基于《财务管理》精品课程建设的思考[J].山西财经大学学报(高等教育版),2010,13(2):33-35.
[11]杨淑娥,张强,李晓周.国家级财务管理精品课程系列研究之一―关于教学改革指导思想和理念的思考[J].会计之友,2010(1):8-10.
[12]杨淑娥,张强.国家级财务管理精品课程系列研究之二――关于财务管理课堂教学方法的思考[J].会计之友,2010(2):103-104.
[13]张强,杨淑娥.国家级财务管理精品课程系列研究之三―关于财务管理教学内容安排逻辑及重点难点讲解的思考[J].会计之友,2010(3):113-114.
[14]胡秀群.海南大学财务管理精品课程建设中若干问题探[J].价值工程,2012:117-118.
精品课程是具有一流教师队伍、一流教学内容、一流教学方法、一流教材、一流教学管理等特点的示范性课程;是高等学校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分校、省、国家三级精品课程。
2003年4月,教育部下发了《教育部关于启动高等学校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精品课程建设工作的通知》(教高[2003]1号),精品课程建设工作正式启动。教育部计划用五年时间(2003-2007年)建设1500门国家级精品课程,利用现代化的教育信息技术手段将精品课程的相关内容上网并免费开放,以实现优质教学资源共享,提高高等学校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质量。
2007年,教育部还联合财政部了《关于实施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的意见》,明确提出:“在已有国家级精品课程的基础上,重新建设遴选3000门左右课程,进行重点改革和建设,力争在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手段、教学梯队、教材建设、教学效果等方面有较大改善,全面带动我国高等学校的课程建设水平和教学质量”。2011年,教育部了《关于国家精品开放课程建设的实施意见》,计划在“十二五”期间建设1000门精品视频公开课和5000门国家精品资源共享课,旨在“加强优质教育资源开发和普及共享,进一步提高高等教育质量,服务学习型社会建设”,由此拉开了新一轮国家精品开放课程建设的序幕。
根据国家精品课程资源网的数据,在精品课程资源网上,本科课程共有14348门,包含文学、力学、历史学等13大类共73小类的课程。高职课程共有5924门,其中包含农林牧渔、交通运输、生化与药品等20大类共86小类的课程。在视频专区,共有266门大学视频公开课,共计1929集视频。其中2003-2010年,有185门课,共计4141集视频。从数据中可以看出,国家在精品课程上投入大、历时长、立意高,精品课程的发展已具有完善的规模。
虽然国家花费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制作了大量的精品课程和视频公开课,但这些课程的利用率不高,并没有真正实现它们的价值。许艳丽等人也研究发现目前国家精品课程网站中教学视频的应用不尽如人意。通过阅读文献,根据学者对精品课程的使用现状的调查与分析,总结出现阶段精品课程在利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主要有以下五个方面:
(1)访问量不高,未能发挥其效益
据国家精品课程资源中心统计,截至2011年5月,共收录有国家级、省级、校级、OCW课程24446门,总访问人次数为11615023人次,每门课程平均总访问量不足500人次。2011年5月,本科学校精品课程网站可访问率在80%以下的占到总量的40%,高职高专学校精品课程网站可访问率在80%以下的课程占24%,其中5%无法打开。
(2)可用性差
课程访问中存在问题,有的课程不能顺畅地进行链接;有的课程访问时需要输入用户名和密码,而访问者无从得知;有的课程干脆打不开。
(3)共享差
根据教育部《国家精占占课程建设工作实施办法》(教高厅[2003]3号),国家精品课程要按照规定上网并向全国高等学校免费开放。但是,黄宝玉、项国雄在其研究国家精品课程网站中,通过点击2003―2006年度的1110门课程时发现,高达38.02%的课程存在找不到服务器、该页无法显示、无权查看网页等问题。而在能够浏览的688门精品课程中,也有部分课程出现网络不通、网页跳转速度太慢、无法找到文件、非本校用户不能下载等问题。这完全背离了教育部开展国家精品课程建设的初衷,没有真正实现资源共享。
(4)互动不够
陈义辉在其研究中,通过统计数据表明,互动交流模块的重要性得到85.84%的被调查者认同,许多互动平台由于长期缺乏维护更新而无人问津,在一些课程的互动交流区页面总是“总0页第1页共0条发言”,有的只有几条提问,且都是“0”回复;缺少了交流与互动不仅造成课程教师无法了解使用者的情况、意见等反馈信息,同时,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能获得及时有效地交流,阻碍了知识的传播过程,从而影响了学习效果。
Abstract: This paper represents the main contents of the establishment of General Microbiology quality course combining the characteristic of General Microbiology. It was discussed the important function of the establishment of General Microbiology quality course on the microbiology teaching, And it was also discussed the acceleration of the establishment of General Microbiology quality course to the teachers′teaching quality and students′learning ability, at last it was pointed out that we should take good care of several relations on the establishment of General Microbiology quality course.
关键词: 普通微生物学;精品课程;建设
Key words: General Microbiology;quality course;establishment
中图分类号:G40-05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2)03-0178-01
0 引言
普通微生物学课程是一门生命科学类及其相关专业学生的重要专业基础课。微生物是研究生命科学基础理论问题时的主要“模式生物”,是生命科学的重要分支之一。其根本任务是在细胞、分子或群体水平上,发现、利用、改造以及保护有益微生物,控制、消灭或改造有害微生物,为人类生产、生活服务,造福于人类。做为一门重要的专业课,应对其进行精品课程建设。精品课程建设是高校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建设具有一流教学团队、一流教学手段、一流的教材、一流的教学管理等特点的示范性课程。
1 普通微生物学精品课程建设的主要内容
1.1 师资队伍建设 师资队伍建设历来是学校教改工作的重要部分,师资队伍的优劣也是评定精品课程建设成果的重要标准。普通微生物学精品课程建设应该由学术水平较高、教学经验丰富的教授主持,通过该课程的建设,逐步形成一支拥有较高教学水平、教师结构合理的教学团队。对参加课程建设的青年教师要高标准、严要求,让他们多参加听课和说课,在实践中提高教学水平。让他们积极听取相关的学术报告,了解本学科的学术前沿,并体现在教学活动中,开阔学生的视野,培养学生的创新性思维。
1.2 采用先进的教学方法和手段 在微生物学教学过程中要合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等手段,采用现代化的教学理念、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要建立网络教学平台、建设相关的网站(或页),把本课程的教学大纲、电子讲稿、参考文献、课后思考题、教学录像等上网并对学生免费开放,建立学习自测系统,使学生能随时在网络上做题,并检测自己对课程的掌握程度,找出自己的不足以强化对该部分知识的学习。
1.3 重视教材建设 精品课程教材应是系列化的优秀教材,也可以选用国家级优秀教材和国外高水平原版教材。鼓励建设一体化设计、多种媒体有机结合的立体化教材。目前我们的普通微生物学已经采用了国家级规划教材。
1.4 建立、健全评价机制 在微生物学教学过程中要建立教师的自我评价机制,比如设立教学反馈表,教师完成课堂教学后,让学生当堂回答本节的重难点知识,通过检测,找出自己在教学中的不足,以便今后更合理、有效地组织自己的课堂教学。另外,还要建立学生的评教机制,了解学生对教学的评价并及时做好调整,从而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促进精品课程建设的不断发展。
1.5 教学实践基地的建设 精品课程配套实训基地建设是专业实践教学基地建设的一部分,在校内实践教学基地的建设中,要充分考虑到精品课程实训的要求,给学生提供模拟的生产一线或就业岗位环境,让学生所学知识在实践中得到检验和升华。在校外实践教学基地的建设中,要与相关企业单位协作,把理论知识搬到企业生产实践中,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和实践创新能力。如酸奶的制作、啤酒的生产等均可让学生参与到相关企业的生产实践中去。
2 普通微生物学精品课程建设的重要性
2.1 对教师的促进作用 实施普通微生物学精品课程能够促使教学经验丰富的老教师及时、全面地总结自己的教学经验,带动年轻教师提高教学水平,并不断增强他们的事业心和责任感。另外,教师在课程建设中还可以促进理论水平和科研水平不断提高,改善知识结构。
2.2 对学生的促进作用 新的教学手段再加上现代化的教学媒体,可以使课堂教学更加形象生动、有趣,学生可以在欢快的气氛中学到丰富的知识,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精品课程建设还要求建设高水平的教学网站,学生可利用自己的业余时间来浏览网站,在建设网站时,应首先立足于学生利用网站自主学习这一特点,将知识的引导、传授与复习蕴涵网站之中。例如:提供教学大纲和学习重点,使学生事先了解所学内容;设置电子教材、电子讲稿帮助学生系统全面地学习理论知识;安排期末复习和在线测试以强化对知识的把握。在教学内容上要充分考虑教学方式,对各知识点提供重点解析并设置引导性问题。并使学生在网站上获得丰富的课外知识,对所学知识得到延伸和升华。
3 普通微生物学精品课程建设中应处理好的关系
普通微生物学精品课程建设中要处理好三种关系:一是处理好已有知识和未来知识的关系。精品课程建设体系在让学生掌握既有知识的同时,要有助于学生探求和掌握新知识;二在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方面,要以先进的教学理念指导传统教学方法的改革,协调传统教学手段和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传统的微生物教学中主要采用“填鸭式”教学方式,学生是被动的知识接受者,这种教学方式使学生消极对待课堂教学,扼杀了学生的创造力。而现代教学手段强调以学生为中心,发挥多媒体的强大教学功能,教师变成了教学过程的指导者和学习效果的评价者,并在教学中采用启发式教学,从而有利于培养学生构建知识结构的能力,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性思维。三是坚持理论教学与实践并重,重视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应用微生物学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只有把学到的理论知识应用到实践中去,才能达到活学活用的目的。
普通微生物学精品课程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是集教学理念、教学团队、教学技术、教学手段等于一身的整体建设,要想把它建设的相当完善,需要我们广大教师不断的努力和积极的探索。
参考文献:
[1]杨艺芳.提高高等数学教学效果的一些思考[J].高等教育研究,2006年12月.
关键词:精品课程;网站;高素质人才
自2003年国家教育部颁布《关于启动高等学校教学改革工程精品课程建设工作的通知》以来,高职院校、高等学校等掀起了进行精品课程建设研究及精品课程网站建设的热潮。而现代科技及计算机技术的高速发展,给精品课程网站的建设提供了良好平台。精品课程网站是精品课程建设的门户及窗口,精品课程的成果通过网站进行展示,而老师、学生通过网站进行课程内容的学习,有利于培养高素质人才。所以,精品课程网站建设的好坏也从某一方面决定了精品课程的质量。下面,从网站建设的重要作用、网站建设的准备、网站构架等方面作一简单探讨。
一、精品课程网站建设重要作用
(1)精品课程网站的建设有利于教师间资源共享,信息互通。在没有互联网或没有精品课程网站之前,虽然是上同一门课程的老师,但是老师间缺乏信息互通、资源共享的渠道,单个老师的信息渠道闭塞,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也较单一。而通过精品课程网站上课程信息的展示,信息渠道由单一转向多元化,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也从狭窄转向宽泛,各个老师对课程内容的信息、基础、理解方式的不同,也成就了网站浏览信息量的增加。最重要的是给所有的任课老师拓宽信息面,帮助老师更好地从多角度钻研、理解课程,从而应用到教学活动中。
(2)精品课程网站的建设有利于学生的个性化学习,并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学校的学生个性千差万别,学习基础也不同,随着互联网技术的飞速发展,精品课程网站的出现,也为学生的人性化学习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平台。正如上面所讲,老师对问题的理解角度不同,学生对某一问题同样也有自己的视角,光靠老师在讲台上单一枯燥的讲解无法满足所有同学对知识的理解、渴求。可以通过让同学在网站上浏览课程视频、电子教案等方式进行学习,将他们的问题于精品课程网站上诸如“BBS论坛”“在线提问”等互动栏目。这样,既可以让老师及时关注到每个学生的不同理解及问题,又可以及时解决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及瓶颈,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提高也发挥了极大的作用。
二、精品课程网站建设的准备工作
(1)确定网站制作及运行平台。服务器的选用:为保证网站运行稳定,维护方便,本人在制作学校精品课程网站时,将服务器选为WINDOWS 2003 SERVER,WINDOWS服务器性能稳定,操作方便,只需要注意定期更新系统补丁及杀毒软件补丁,服务器运行应当完全可以满足精品课程网站建设的要求。
制作平台:网站的制作平台选用网页三剑客,DREAMWEAVER、FLASH、FIREWORKS
三个软件既能进行网页架构,又能进行动画制作,对网页图片的编辑也完全胜任,而三个软件间生成的文件又能很好地整合。所以,利用网页三剑客作为网页的制作平台非常合适。
数据库:数据库选用ACCESS 2003,ACCESS 2003属于OFFICE家庭中的一员,新手操作也同样简便,在数据库软件中以功能强大、操作方便著称,所以选用ACCESS 2003作为精品课程网站的数据库系统。
(2)网站的栏目及板块。网站的栏目及板块的划分依据精品课程评估要求中的条目进行,网站中的板块主要分为以下七部分。
①课程设置。包含的二级目录是:课程定位、课程设计、课程标准。
②教学内容。包含的二级目录是:课程整体设计、内容选取、内容组织、教学资源、多媒体课件、单元设计。
③教学方法与手段。包含的二级目录是:教学模式、教学方法、授课录像、教学手段、教学剪影、网络教学环境。
④教学队伍。包含的二级目录是:课程负责人、主讲教师、教师科研能力、教师队伍建设。
⑤实训条件。包含的二级目录是:校内实训基地、校外实训基地。
⑥教学效果。包含的二级目录是:课堂教学质量、实践教学情况、作业完成情况、考核评价、竞赛情况、专家评价、学生评价。
⑦课程特色与创新。包含的二级目录是:特色与创新、政策支持。
依据网站板块中的内容,要求老师上传相应的电子资源。
三、精品课程网站整体构架
前台界面:精品课程网站的前台界面设计本着亲切、自然、操作性强的原则进行设计,包含的图片要与课程专业相关或接近,要突出专业特色。网站的页面的板块布局及设计也要主次分明,多考虑方便用户操作,而页面整体的搭配及效果的和谐统一也非常重要。在现在的网站设计中,更多地用到了图片、动画及视频等元素,这些元素的增加也会使网站的首页界面令人耳目一新,使人有浏览及学习的兴趣,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后台管理:因我校精品课程建设平台及管理的现状,后台设定一位管理员,这个管理员登录后,可以对平台内的信息进行全面管理。管理权限主要为:信息添加、信息查询、信息修改、信息删除、信息审核等。而信息的添加中不仅可以添加文字素材,更重要的是能够进行图片、视频、动画及各种多媒体素材的添加。这样不仅考虑到了原始课程资源的素材多样性,也可以丰富网站中的内容。
用户管理:用户设为普通用户、管理员用户,管理员用户的权限在上面已经提到。而普通用户除可以浏览网站中的所有内容外,还可以将自己的信息素材进行上传操作。而上传的信息,必须通过管理员审核才可以在网站上最终显示。
互动管理:网站上师生的互动交流是精品课程网站面向学生学习的一个重要亮点。有效地在网站上进行师生互动答疑,可以增进学生学习的兴趣,提高成绩,更可以增进师生间的感情。所以,在网站上创建互动板块,是必要及必需的。
[关键词]精品课程人才培养科技发展
[作者简介]刘妍妍(1981-),女,吉林洮南人,长春理工大学电子信息工程学院基础教学部,讲师,硕士,主要从事电工电子技术基础教学及研究工作;刘云荣(1969-),女,河南新野人,长春理工大学电子信息工程学院基础教学部,副教授,主要从事电工电子技术基础教学及研究工作。(吉林长春130022)
[中图分类号]G642.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3985(2012)11-0136-01
一、前言
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改革开放的进一步深化,对人才的培养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目前,学生的创新能力不足、创新成果很少是当前教育体制的一大顽症。精品课程建设成为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从根本上保证课程建设在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知识、素质等方面发挥基础性的重要作用。总理在一次报告中强调:“人才是第一资源。要统筹推进各类人才队伍建设,突出培养创新型科技人才、经济社会发展重点领域专门人才和高技能人才。”这凸显了创新人才培养的重要性。人才培养的质量,关系到高校的教育质量。人才培养计划是一项实实在在的系统质量工程,创新型人才的培养在高等教育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
二、集成学科资源,促进创新人才培养
针对现阶段高等学校高素质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的特点,我国精品课程建设的最终目标是提高高等教育教学的水平,从而切实提升人才培养质量,由以传授知识为主要特征的“教学型”教学理念向以培养认知能力为主要特征的“研究型”教学理念的转变。“研究型”教学理念,突出“边实践、边研究、边学习”的过程,引导学生“在学习中研究,在研究中学习”,注重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充分发掘学生积极探索与研究的潜力。
目前,高等教育的本科教学专业设置不同,专业方向明显,课程体系的设置过于专业化、单一化,已经形成了一套“专业型”的人才培养模式。高度专业化的教材在某种程度上没有考虑到学生个体的差异性,不利于学生的自身发展,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与“以人为本”的要求相矛盾。同时,这种培养模式也逐渐暴露出它的弊端。大部分学生表现出习惯性的接受、理解和掌握现成的知识,很少或者根本没有对自己的知识领域有独到的见解和创新性的研究成果。
精品课程建设对于提高高校人才培养质量,改进学校育人环境,培养创新意识,激发师生工作学习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起到了积极作用。要使学生真正感受到“精品课程”的实际存在,使学生通过精品课程的实施,在学习成绩、学习效益、各类等级证书、文凭的取得等方面有所收获,精品课程的建设要凸显其在人才培养中的重要作用,确保精品课程建设工程的实效性。精品课程在建设过程中,应以学生为主体,从根本上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因此,关键在于客观准确地体现对学生的评价和学生的学习效果。
三、优化课程教学体系,完善精品课建设
“精品课程是具有一流教师队伍、一流教学内容、一流教学方法、一流教材、一流教学管理等特点的示范性课程。精品课程建设是高等学校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也就是说,为适应新时期教育发展,一方面,精品课程要培养学生具有更广阔的视野,为社会培养综合能力好、动手能力强、多向思维的创新型人才;另一方面,利用资源共享,完善教学资源环境,全面推进教学信息化,精品课程的建设是一项系统的工程,蕴涵着深刻的教学改革思想变革、教学方法和手段的创新,也反映了信息化时代科学技术与传统教育技术、新的教育理念与传统的教育观念的有机结合。
1.优化师资队伍建设。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的任务根本不在于单纯的知识传授,而在于教育学生运用并掌握本学科的基本学习方法,帮助他们形成自己的学术眼光。课程建设的核心在于教师,精品课程应该由学术造诣高、具有丰富授课经验和丰富实践经验的教师主讲。我们不仅要让教学名师牵头挂帅,实施“名师上讲台”,而且要重视中青年教师的培养,让中青年成为课程建设的骨干力量。坚持青年教师试讲和助教制度,完善青年教师培养制度,并按一定比例配备辅导教师和实验教师。我们应重视课程教学团队的建设,引导教师树立高等教育的人才观、质量观和教学观,强化质量意识。同时,要充分调动教师参加教学改革和学术研究的积极性。
2.不断更新教学内容,做到教学资源共享。探索适应创新型人才和实践型人才培养规格的教育教学方法和手段,要把课程教学与研究密切结合起来,要重视课内和课外,实践教学和科学研究、工程实践、自主实践有机结合,促进教学内容的更新,发挥学生的自主创新能力,为学生深入实践提供重要平台。
精品课程的建设应做到“资源共享,追求卓越”,建设特色鲜明并具有推广价值和辐射性效应的精品课程,利用现代化教育信息技术手段将优质的教学资源上网并共享,使其他高校在实施同类课程教学的过程中能够借鉴、使用这些优质的教学资源,在较大的范围内提高高等学校的教学和人才培养质量。通过为学生提供优质的教学资源,培养学生自主学习与终生学习的能力。把建设精品课程当做重点学科建设的重要内容来抓。另外,在建设精品课程的过程中,要充分发挥精品课程的示范和带动作用,带动一批课程的改革与创新,推进各学科课程的整体建设。
3.课程建设提高学生创新能力。整合课程的改革既培养了学生的综合能力,又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以保证课程建设的持续性、先进性。我国长期的应试教育轻视了学生的个体和综合素质的培养,造成了学生思想的僵化,如何改变现状?这是我们现代教育面临的一个挑战。在不断调整和完善课程体系的前提下,重点加强课程建设和授课方式的改进,在实践活动中采取以讨论为主的教学模式,从查阅文献资料,到具体的实验实施、实验结果的分析、实验报告的撰写、科研总结等,让学生对书本知识有了新的认识,能主动向教师提出问题和创新型的研究题目,并能够做到清晰、详尽地阐明,多方面地锻炼学生的综合能力。为培养大学生的实践能力、团队意识和创新精神,进一步提高学校教学水平和学生综合素质,长春理工大学组织学生参加全国各类竞赛,包括电子设计大赛、机械产品数字化竞赛、全国大学生“飞思卡尔”杯智能汽车等多学科专业交叉的竞赛,还为学生提供了创新实践基地。
在课堂教学和实验教学上,学生自己能够上台讲,将学习资料整理、归纳、总结,做到融会贯通,这种方式启发了学生的思维,提高了学生的认知能力和研究能力,让学生能够主动学习,与教师形成积极、主动、双向沟通的新型教学关系,能够将理论研究与应用研究结合,利用科技知识解决问题,引导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使学生对科学研究不感到枯燥。学校还可择优给予经费资助以提升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
4.加强教学研究和学术交流。进行广泛的学术交流是加强精品课程建设的重要途径,也是提高师资队伍教学水平和科研能力的必要方式。高校可聘请知名专家来校作学术报告,扩大学术交流,以便教师掌握教学与科研的学术前沿。
总之,精品课程的建设要有明确的人才培养目标,不能急于求成,更不能急功近利,要根据各高校的定位与特色,加强学校的优势,立足于培养创新人才和应用型人才的办学理念,把精品课程的建设推上一个新的台阶。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关于启动高等学校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精品课程建设工作的通知(教高[2003]1号)[Z].2003-04-08.
[2]李银芳.高校精品课程建设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J].中国高教研究,2007(1).
1.思想创新、个性教学的优势
现代教育技术的出现,为新旧知识的联系搭建桥梁,并为新的教育思想的出现创造了条件,它在促进学生认知结构的形成与发展,促进教师创新教学方式,提高教学水平与学习效果上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在现代教育技术引导下进行精品课程建设,可以使个性教学成为现实,多媒体技术与网络技术的综合运用,为教学提供了形象直观、界面友好的环境,学生与教师在这样的环境中协商对话,协作学习,将层次化教学与个性化教学的特点体现得淋漓尽致,既保障了教师的主导作用,又体现了学生的认识主体身份,使课程教学不仅是学习的过程,更是问题与思想的发源地。
2.高度交互、实践教学的优势
无论是多媒体技术还是网络技术,或是虚拟技术,都突出教学的交互性,提升了学生对教学过程的参与性。这种交互式教学,使学生从被动的受众转而成为教学的参与者,其主体作用得到保障,使因材施教成为现实。高度交互的教学环境,不仅是教学质量的大提升,而且使学生的学习更具有积极性与创造性,有助于学生创造精神的培养与发展。于精品课程而言,多媒体技术的集成性、网络技术的开放性以及虚拟技术的真实性,使课堂成为一切有利于学生学习、成长的集中地,学生只要愿意学,在教师的指导下,就可以得到其想要的知识,无疑将极大地活跃课堂气氛,使教学难点不再是难点,精品课程的建设也更为容易。虚拟技术可以通过电脑试验的方法,使学生获得一些现实条件下很难进行的试验学习机会,切实提高了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并有助于加深学生的知识理解能力。同时,虚拟技术可以通过虚拟教室等形式,让多个班级、院校的学生共同进行一个学习过程,使学生在复杂的环境中,锻炼自身的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处理问题、团队协作以及决策能力,从而提升其综合素质。
二、现代教育技术对精品课程建设的促进作用
1.现代教育技术带来了精品课程建设观念的更新
一直以来,人们认为教育思想与教育理论催生新的教育方法与教育技术,却忽视了教育方法特别是跨时代的教育技术对于教育思想观念的能动作用。在精品建设课程建设上,同样存在这样的问题。以计算机为核心,以多媒体技术、网络技术以及虚拟技术等为表现形式的现代教育技术,不仅改变了现代教教育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更深刻地改变着我们的教育观念,改变着我们的教学组织形式,实质上推动了教育改革。课程建设也不例外,如何建设精品课程,唯有学会将现代教育技术运用其中,从教学模式的创新入手,在课程建设中突出教学形式、方法、手段的创新,才能完善对传统教育观念、课程结构等教育内容的再创造。现代教育技术的出现,使我们在精品课程建设中,更加注重课堂互动等内容,也更加注重学生个性教学的实现,而这些课程建设实践,又将为现代教育技术优势的进一步发挥提供可能,最终成为高职院校创新型、实用型人才的支撑。
2.现代教育技术带来了精品课程建设实践的提升
一流教师队伍、一流教学内容、一流教学方法与手段、一流教材及一流教学管理,精品课程建设的五个一流要求,最终都要通过教学实践来实现。可以说,实践是精品课程建设的核心,也是精品课程建设的落脚点,是检验精品课程建设、人才培养水平的最为本质的环节。在高职院校传统教学中,实验教学环节总是会因为经费、师资等因素而受到极大制约。在传统实验教学中,往往是教师指导下学生按照教材进行操作,操作过程简单且有严格步骤,学生只求一步步做,最终得到事先设定的结果。现代教育技术下,通过建立网络实验教室,可以通过有限资金的投入,为学生营造逼真的实验环境。借助互联网技术,教师可以在任何时候开始实验教学,且每一个学生都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按实验要求进行实验。如驾驶技术培训中,通过驾驶模拟器的运用,不仅给学生类似于真实驾驶的感受,更避免了出现意外事件或决策错误而出现的伤害事件。现代教育技术的开放性、模块化、可重复性,使精品课程建设实践有了更多的选择,其对教师与学生的积极性拓展具有十分明显的作用。
3.现代教育技术带来了教学模式的改进
现代教育技术中的多媒体技术,为我们开启了课堂的图文声像以及动画等形式,不仅储存量大,而且便于检索。加上网络技术的开放、共享特点,使教学可以轻易通过网络传输享受海量信息。一方面,个性教学得以实现。在现代教育技术的支撑下,学生完全可以在教师的指导下,根据自身的学习特点与能力水平,决定自己学习的顺序与内容,并对学习的时间、方式、次数进行灵活安排,使学习摆脱机械性,提高了学生学习的自主性与积极性。另一方面,教师也可以借助网络、多媒体,实现与学生互动交流,通过高职院校计算机网络,教师与学生拥有了同一平台,学生学习中的任何问题都可以随时与教师进行交流,教师的任何教学安排也都可以通过教学平台进行安排,从而使教学模式突破了时间与空间的限制,变得更加多样化与开放化。与此同时,多媒体等现代教育技术,使教师可以根据实际教学效果来编辑自己的教学计划、填充教学内容,并逐步形成具有自己特色的单元体系。这无疑将使精品课程建设变成教师的自觉行动,从而推动精品课程建设在高职院校的开展。
三、现代教育技术视角下高职院校精品课程建设提升对策
精品课程建设,旨在实现教学目标,培养合格人才。现代教育技术的出现,为高职院校精品课程建设插上了翅膀。要紧紧围绕精品课程建设主线,借助现代教育技术,推进高职院校精品课程建设,提高高职院校办学水平与人才培养水平。
1.借助现代教育技术,打造一流教师队伍
一流教师队伍是精品课程建设的前提,要借助现代教育技术,推动教师队伍建设。一方面,要加强教师队伍的培训工作。与传统板书教学方式不同,现代教育技术条件下,要求教师具备较强的计算机运用能力,要通过培训工作,使教师明晰精品课程建设思路,重点是加强其所教专业领域的知识。比如,同样是英语教师,给物流专业上课的英语教师应该懂物流知识,教建筑的英语教师则应该对建筑专业知识有所了解,如此才能与学生具有共同语言,满足教学需要。另一方面,要积极发挥教师的主观能动性,真正以教师为主体开展精品课程建设。教师在教学中有经验、有教训,也更懂得学生需要什么样的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通过发挥教师的主观能动性,可以使教师逐步在教学中形成具有特色、教学效果突出的课程单元,从而成为高职院校精品课程建设的重要成果。
2.借助现代教育技术,形成一流教学内容
高职院校的精品课程建设,离不开一流的教学内容。从高职院校自身发展来看,形成一流教学内容应从两方面入手:一方面,要借助现代教育技术,形成丰富的理论教学内容。互联网的出现,让教师在教学内容安排上获得极为丰富的素材,要根据教学要求,巧妙安排声、像、图、文以及动画、视频等资料,丰富教学内容。特别是要突破教材,根据所教专业,在有条件的情况下,适当增加与学生毕业后从事工作有关的知识内容,将应用性人才培养理念贯彻到每一堂课中。如,高职会计教学中,加入公司运营模拟课,通过对一家公司从成立到发展壮大各个阶段会计报表的处理,提高学生知识的理解水平与应用能力。另一方面,要借助虚拟技术、多媒体技术等现代教育技术,形成丰富的实践教学内容。高职院校的实践教学重要性不言而喻。现代虚拟技术以及多媒体技术,使教师在实验教学中有了更多选择,学生有了更大自主性。要借助虚拟技术,丰富教学内容。如,在汽车维修、驾驶专业的教学中,通过虚拟技术,设定更多的汽车故障、汽车驾驶环境,为学生专业学习提供更多的动手实践机会。
3.借助现代教育技术,创新一流教学方法与手段
现代教育技术条件下,创新一流教学方法与手段,继而提高精品课程建设水平已不再是难题。通过多媒体技术、网络技术、虚拟技术的图文声像,使高职院校课堂教学变得丰富多彩。现代教育技术的出现,使高职教育不再是靠着教材串联在一起的孤岛,而是一片浩瀚的海洋。互联网上的知识库都是教学所能使用的信息资源,多媒体设备可以轻松地将一切想要的知识合理地展现在学生面前,虚拟技术则将为学生营造了身临其境的学习环境,并为学生的实践动手提供了无可比拟的优势。创新精品课程建设的教学方法与手段,关键在于根据不同专业的需要和学校的自身实际情况,合理地组合运用这些教学方法与手段,逐步形成具有特色、切实可行、效果突出的教学模式。以高职英语教学为例,在培养应用型人才的旗帜下,应该在教学方法与手段上突出实践性,多进行语境模拟练习,如假设英语面试现场,给学生创造可以开口讲英语的场合,培养其语言交际能力。
4.借助现代教育技术,推进精品课程建设管理
关键词: 精品课程; 课堂实录; 定位; 内容; 目的需求
中图分类号: G427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009-8631(2010)03-0111-02
教育部从2003年开始建设精品课程,截止至2007年底共计建设了1727门精品课程①,成果蔚为可观。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化和精品课程建设工作的推进,作为精品课程最客观的呈现方式,以及广大学生进行远程学习的有效手段,课堂实录工作的重要性越发凸显。笔者结合自身多年从事教育、教学活动摄制的经验,就精品课程课堂实录制作的基本问题提出一孔之见,以期抛砖引玉,引起更多同行的关注与讨论。
一、精品课程课堂实录制作的现状与存在的问题
1. 现状:技术水平和制作水准大为提升
根据教育部的要求,精品课程项目要实现全程录像上网,让学习者通过网络共享优质教学资源,因此制作优秀的流媒体教学录像对深化教学改革具有重要的意义和良好的示范效应。当前,随着高校对精品课程课堂实录重要性的认识,硬件投入大大增加,精品课程课堂实录的摄制工作有了长足的发展,突出表现在以下3个方面的变化:
(1)摄制技术质量有较大提升
这主要表现在无论是拍摄的教学环境还是画面、声音制作的质量,相对于起初的几年有了较大提升。这在许多高校关于精品课程课堂实录的初期教学录像的对比中可以明显看到。
(2)内容表现方式越来越丰富
这主要表现在拍摄时多景别、多镜头、多机位、多特技的使用,后期剪接时特技效果、非线编的便利以及多窗口教学视频、带电子课件与索引教学视频和多路声音选择成为可能等。
(3)内容表现维度有了更多突破和拓展
这主要表现在过去由于器材功能所限难以拍摄的内容,现在有了许多突破。比如过去较难实现的多个学生网上做练习的声画现场采录,现在通过网络监控软件的辅助可以较轻松的实现。
2. 存在问题:理论指导亟待加强
课堂实录是基于课室环境录制的以师生教学活动为主的实况录像,要求完整记录教师、学生、教学内容、和教学媒体(手段)4个要素所起的作用及其相互关系。以前,由于设备条件和制作水平的限制,拍摄的要求是如何完成拍摄任务。现在,随着设备条件和制作水平的提高,拍摄的要求则是如何把优质的教学资源和教学水平真正有效地展现出来。
比如课程的实录视频,就涉及到独立窗口教学视频、多窗口带电子课件与索引教学视频的选择问题。一般来说,带电子课件与索引教学视频可以同步提供课堂视频和教师制作的PPT,独立窗口教学视频则必须要把PPT纳入视频的切换当中,表面上看,似乎提供带电子课件与索引教学视频更人性化、更灵活,然而独立窗口教学视频的演示画面却在引导学生观看上更能强调教师对课程内容的主观看法和意图、更能凸显教师的教学内容。在这种情况下,如果不考虑课程的特点和教学内容,而单纯从技术层面出发选择带电子课件与索引教学视频就有可能忽略了实际的教学需求,达不到应有的教学效果。
可见技术手段的选择需要根据每一个精品课程的具体特点来把握。而对于这方面的理论研究现在还很缺乏。
综上所述,随着高校对教育设备投入力度的增大以及各类新技术手段的应用,课堂实录技术层面的制肘已有所消缓,课堂实录摄制理论层面的探索与研究遂成为一线教育技术工作者亟待解决的问题。
二、精品课程课堂实录制作的特点
下面,通过精品课程课堂实录、电视教材、一般课堂录像3种教学视频类型的比较,对精品课程课堂实录制作的特点予以探析。
1. 与电视教材制作的比较
(1)两者的共同点
精品课程课堂实录和电视教材的制作都有导演的成分,两者均讲究精确的镜头运用、丰富的画面语言、良好的拍摄质量。
(2)两者的差异
电视教材是按照教学大纲的要求,以文字教材为依据,以学习理论为指导,运用影视理论编制而成的视听教材。电视教材的制作一般依照电视脚本进行摄制,电视制作人员对电视教材的内容处理有较大的参与度和决定权,导演成分较多,拍摄场所可为课堂及相关的课外场所,师生作为演员,其出场与否由内容的特点决定。其受众主要为参与远距离学习的学生。
精品课程课堂实录基本没有较严格的电视脚本,导演成分较少。课程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环节设计等大都由主讲教师决定,教师、学生在其中一般充当非演员角色,拍摄主要采取演播室现场录像的形式。其受众主要为本专业学生、专业课教师、网络学习者等。
2. 与一般课堂录像制作的比较
(1)两者的共同点
精品课程课堂实录和一般课堂录像的拍摄场所多为课室环境,主体人物都是教师和学生,拍摄内容都在教学过程中体现。
(2)两者的差异
一般课堂录像的摄制不对课堂活动构成干涉,内容主要是课堂教学过程、教师教学方法等,广泛地应用于教学研究、师资培训、远程教学以及学校教科研成果的资料留存等方面。一般采用单机拍摄。
精品课程课堂实录的摄制需要遵循电视制作的基本规律,制作人员的主导性较强,对授课的进程环节、学生的学习过程等有一定的设计参与,其拍摄内容包括课堂教学过程、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效果等。多采用双机或多机位协同拍摄。
上述比较表明,精品课程课堂实录兼顾了电视教材和一般课堂录像的特点。当被拍摄课程的教学方法越简单、教学活动形式越单一,其摄制方案就越类似一般课堂录像的拍摄模式。比如讲授型课程,多是由教师从头到尾地讲授理论知识,辅助以PPT演示说明,这时往往选用一个长镜头就足够反映整堂课的精髓。而当被拍课程的教学方法越多变化、教学活动形式越丰富,其摄制方案就越类于电视教材的拍摄模式。比如研究式课程,有较多学生参与各种形式的课堂活动,拍摄时就需要考虑动手实践、参与思考、讨论、回答问题等各种教学环节的具体处理。
三、精品课程课堂实录的制作应遵循3大原则
基于上述认识,为便于教育技术人员面对具体的变化,从根本上抓住关键,并发挥好电视媒体的自身特长,笔者认为应当从以下三个方面来把握精品课程录像的制作要点。
1. 原则之一:明确课堂实录在精品课程建设中的定位
教育部要求高校精品课程在两三年内实现全程录像上网,让学习者能通过网络共享优质教学资源,并对录像技术、编辑效果提出了严格的要求。足见课堂实录是精品课程建设的一个相当重要环节。这主要是因为它承载着以下三方面的功能:
(1)再现课堂功能
课堂实录的优势是运用具体可感的影像手段将课堂教学活动丰富、具体、形象地展现出来,清晰的声画效果可较为真实地还原教学的“第一现场”。
(2)示范教学功能
对学习者而言,课程实录是他们了解、学习和研究这门课程的一个主要切入面。课堂实录可以将教学队伍的学术水平、教学水平,学生的认知水平、精神风貌,课堂活动的组织方式,以及教学条件、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教学效果等一一记录。对于许多包含大量具体操作演示的课程,录像还会是一个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所有这些具体地形成了精品课程作为示范课程的示范内容。
(3)形象展示功能
课程实录既是课程所属大学的一个形象的窗口,也是课程教学内容的主要载体之一,更是该课程所有课堂教学活动一个最全面、具体、生动的展现时空。
可见,应该重视课程实录制作工作,从具体精品课程的整体建设中去定位,充分发挥电视媒体的优势特长,实现好这三方面的功能。
2. 原则之二:深入理解课堂实录的教学内容
精品课程课堂实录所涉及的课程内容十分丰富,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1)教学的物质条件。包括物理环境方面诸如课室的采光、学生的人数、课桌的排列、教具的配置以及设备设施方面(诸如电脑、投影机、音响、实验室、软件、网络)等;
(2)虚拟教学环境。如Blackboard电子教育平台、BBS、BLOG、FACEBOOK等等上面的教学活动,像提供教学资料、多媒体资源、答疑、对话、个别辅导等,也正逐渐成为录像的一大内容;
(3)心理环境。诸如课堂气氛涉及的教师行为学生行为,以及师生的人际关系等;
(4)教师方面。包括高水平的教学团队,优秀的教学内容,有针对性有特色的教学方法,先进的教学手段,特别设计的教学组织形式,以及隐藏其后相应的教学目标、教学理念、教学原则、教学模式和宏观过程中所体现的教学艺术等;
(5)学生方面。包括各种课堂上的活动如听讲、练习、回答、讨论、疑问、思考、领会、实验、应用,以及更深一层学习上的知识积累、策略方法以及对所学内容的主动建构过程等。
另外课后的学习活动在部分精品课程建设中也需要加以考虑。因为在逐步重视研究性学习、探究性学习、协作学习等现代教学理念的今天,学生课后的学习活动,诸如个体化的自主学习、以小组或集体的方式群体化协作学习、对新知识的主动建构等,其过程和结果已成为上一节与下一节课堂内容的延伸和衔接,会直接影响教师下一节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具体处理。因此当这些内容成为课程教学不可或缺的一环,完整教学内容的一部分时,有必要将它们纳入到录像制作中去。
对上述内容的深入理解,对于录像制作人员而言,需要他们深入课程、深入教学,与任课老师充分地沟通合作工作,才能真正抓住课程作为精品的优秀。
3. 原则之三:把握不同阶段的受众需求
明确不同精品课程建设阶段的受众需求,有利于把握精品课程课堂实录的不同制作目标。这主要包括不同阶段所主要涉及的以下四方面受众的需求。
(1)评审专家的需求
在精品课程的建设初期评审阶段,力求通过评审专家的评审是这个阶段课堂实录制作的重点。从评审指标看来,主要考察的是教学效果,即教师讲课的感染力和学生的反应,主要突出教师所使用的教学方法、手段、内容所起到的启迪学生思考、联想和创新思维的活动表现。主要包括教师在课堂上的风采和魅力、有特色的教与学的活动方式、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的种种表情和行动反应,以及各种教学组织形式、教学手段、教学媒体的应用等等。
这是一种任课老师教学效果的录像展示课,制作的要点是要最大限度地满足评审专家们在短时间浏览课程实录过程中,抓住课堂教学的效果所在的需求。
(2)学习者的需求
精品课程评审通过后,将课程的课堂实录全部制作上网成为录像制作的核心工作。这时课堂实录的使用者主要是使用精品课程网上开放资源的网络学习者。他们是整个精品课程建设工程的主要目的需求者和受益者。
这要求录像作品一方面要有利于他们对课程知识的学习,另一方面要为他们如何去学这些课程内容提供服务,这就需要重点抓住课程教学中教师教的和学生学的两方面内容,以及课堂中乃至课后学生是如何随课程进度主动学习和自主学习的内容。
这就要求录像制作人员要与任课教师做好沟通,从教师的课程教学意图出发,厘清教学设计的内涵,弄清楚学习者的真正需求以及课堂实录内容制作的各种可能,进而恰当地确定具体的制作目的、内容、方法和手段。
(3)同行教师的需求
鉴于精品课程都是众多教学名师多年积累的先进的教学改革成果的展现,每门课程都会有众多独到之处,因此注意体现出其中的特色很有意义。在对精品课程的定位中,明确指出课程建设“要体现教育教学改革的方向,引导教师创新。”这就明确要求了录像的制作要面向教师。从这个角度来讲,课堂实录就是一堂堂教学示范课录像,其重点关注的是课程教学在内容体系、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等方面的先进、独创之处,以求对同行起示范作用,促进他们开拓思路、力争上游、谋求更大的进步和发展。
这要求录像要从教师教学的角度出发,对教学过程中涉及的教师所关注的重点,如教学理念、教学方法、教学媒体的使用等等有一个明确的把握和展示。由于大多同行教师都有足够丰富的教学经验,众多内容实际上在不需太多太长时间的展示,就能很好地说明问题。
4. 研究者的需求
还有一类人员对这些录像内容感兴趣,他们就是教育教学的研究者。一般他们会从各自的研究专题出发,对这些精品课程做相应内容的学术观察。由于相关的学术范畴的广泛和不确定,录像的制作很难全面满足这方面的需求。不过每门课程都会有一定的研究热点,如果有可能,可以与任课教师合作,有目的地对相关研究内容做科研式的录像记录。
四、结语
综上所述,精品课程的课堂实录在定位、内容及目的需求等方面,所涉及的教与学的内容都十分广泛。精品课程课堂实录的制作人员应在与任课教师充分沟通合作,深入理解教学内容的前提下,以学习者的需求为基础,兼顾不同受众的实际需求,发挥课堂实录的最大优势,与精品课程的其它项目一道做好整个的精品课程的建设工作。
注释:
①资料来源于全国高等学校精品课程建设工作网站(省略/new/)。
参考文献:
[1] 李运林.电视教材编导与制作[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2] 李运林,徐福荫.教学媒体的理论与实践[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8.
[3] 教育部2004年-2007年的国家精品课程评估指标.
[4] 石建中.浅谈精品课程建设中课堂教学的录制[J].经济师,2007(2),123-124.
[5] 钟志贤.面向知识时代的教学设计框架――促进学习者发展[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6,(5).
[6] 谢利民.现代教学基础理论[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3.
[7] 里奇,有效教学方法[M].江苏:江苏教育出版社,2002.
关键词:《纺织材料学》;精品资源共享课;教学研究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3)25-0151-03
高等学校本科教学的改革处于新的发展时期,中国教育部门决定在“十二五”期间继续实施“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精品资源共享课肩负着促进教育教学观念转变、教学内容更新和教学方法改革,不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重任。这需要我们准确把握本科教育改革发展的脉络和动向,进一步加强精品资源共享课建设理论与实践探索,更好地为国家、地域和行业经济社会发展培养各类人才。作为纺织类地方院校,武汉纺织大学在《纺织材料学》精品资源共享课升级与建设中,通过努力,取得了阶段性成果,形成了自身特色。
一、课程建设内涵
1.课程。课程是指学校学生所应学习的学科总和及其进程与安排。广义的课程是指学校为实现培养目标而选择的教育内容及其进程的总和,它包括学校老师所教授的各门学科和有目的、有计划的教育活动。狭义的课程是指某一门学科。课程是教育教学活动的基本依据;课程是实现学校教育目标的基本保证;课程是学校一切教学活动的中介;课程是对学校进行管理与评价提供标准。课程是教学的主要构成体,教学工作最基本的任务是课程实现的。教师主要通过授课,向学生传授知识并提高其各方面的能力与素质。高等学校在人才培养中,必须建设高质量精品课程,提高教育质量。
2.精品课程建设。精品课程的建设研究及其重要性[2]。精品课程是提高学校教学质量的火车头。精品课程是高校课程中通过建设与提升的“具有一流教师队伍、一流教学内容、一流教学方法、一流教材、一流教学管理等特点的示范性课程”,高校教育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的最重任务是课程建设,精品课程建设的战略意义体现在对高校教学水平的提升和人才培养质量的提高。精品课程建设要根据人才培养目标,体现现代教育思想,符合科学性、先进性和教育教学的普遍规律,能恰当运用现代教育技术与方法,教学成效突出,具备一定的示范和辐射推广作用[3]。相比较而言,精品资源共享课的目的是以资源共享的方式建设优质课程,通过课程来体现先进教育思想与理念,表达教学规律,展示教师先进教学技能和手段,有利于学生的自主学习,其形式是一种通过网络传播的开放课程[4]。因此课程建设是一个载体和平台,通过它,可以促进学校教学团队的建设,深化课程体系改革,更新和优化教学内容,加强先进的教学方法和手段的采用,编写有效教材及课件,充分利用远程教育的优势,最终达到全面提升教学水平和质量。高等学校本科教学的改革和发展处于关键时期,学校的课程建设与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密不可分。精品资源共享课肩负着促进教育教学观念转变、教学内容更新和教学方法改革,不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重任。例如,武汉纺织大学的办学理念是“现代纺织、大纺织、超纺织”。纺织学科史湖北省的优势学科,因此它既决定了《纺织材料学》课程建设的理念、内容和手段的先进程度,也决定了《纺织材料学》课程建设在师资队伍、科研水平、教材质量、教学内容等方面的水准。另一个角度,《纺织材料学》课程建设也促进了学校师资队伍,促进了学校科研与教研发展,促进了专业教材建设,促进了教学内容更新,促进了课程体系、教学方法和手段等各环节各方面的改革与水平的提高。因此,武汉纺织大学的精品资源共享课程是学校办学理念具体表达和学科建设水平的综合反映。
3.精品资源共享课建设。根据教育部文件的精神,精品资源共享课建设要求教师和学生为教学主体,包含社会学习者;课程性质为基础课和专业课,通过网络共享学习。精品资源共享课是原国家精品课程的转型升级。精品资源共享课受众面广,既服务于高校学生,也服务于社会学习者;课程资源完整、系统,以国家提供的网络平台为依托,适合网络传播学习;精品资源共享课需经过学校、省、国家逐级建设,通过教育管理部门口径管理和申报,逐步达到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精品资源共享课目的在于推动学校优质特色课程教学资源共建共享,服务于学习者。其课程体现在:真正参与教学的课程负责人,真正结构合理的教学团队,真正具备自主知识产权内容,真正完整的全程教学,真正先进开放的网络教学平台,真正的学习与互动。
二、精品资源共享课建设
1.国家开放课程的背景。2003年起,在全国范围内,国家启动了高等学校精品课程建设项目,通过若干年分批建设,收到了良好的效果。到2010年,国家共建设了3910个精品课程。此外,各省市和学校还建成了更多的省级和校级精品课程。目前,国家精品课程存在如下问题:国家精品课程开发共享程度不够;各校课程网站结构繁杂;网上资源许多不能共享;教学各类资源建设有待进一步加强;课程网站互动环节有待进一步加强;重评审轻维护。因此,提高精品课程质量势在必行[5]。教高[2011]6号文提出[1],开展国家精品开放课程建设。按照技术标准,对已经建设的国家精品课程进行升级改造,建设一批资源共享课。即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发挥高校人才优势和知识文化传承创新作用,组织高校建设一批精品视频公开课程,广泛传播国内外文化科技发展趋势和最新成果,展示我国高校教师先进的教学理念、独特的教学方法、丰硕的教学成果。
2.国家精品开放课程构成。国家精品开放课程建设包含两类课程,一是项目名称为“国家精品视频公开课”的网络传播名称“中国大学视频公开课”;二是“精品资源共享课”,即原国家精品课程的升级。这两类课程侧重点不一样,存在一定的差异。服务对象:精品视频公开课以大学生为服务主体,面向社会大众;精品资源共享课则是供教师、学生、社会学习者学习使用。课程目的:精品视频公开课以提升社会大众的科学文化素质为目标;精品资源共享课则是提供课程资源共享,利用现代信息技术的运用达到给教师、学生、社会学习者学习目的。课程性质:精品视频公开课限制为科学、文化素质教育网络视频课程与学术讲座,其特色在于科学性、通俗性、趣味性、文化性及思想性。课程基础:一是现有的国家精品课程升级,二是新特色课程建设。即以名师名课为基础,通过校、省向国家推荐,遴选依据在于课程的完整性。通过课程团队的教学水平与课程实践,着力体现课程的思想性、科学性、生动性和新颖性。课程资源:精品视频公开课类似百家讲坛,选题源于课程又异于课程,内容为学科前沿与现实生活相结合,讲授要求深入浅出,课程一般只有数讲;精品资源共享课以课程资源系统、完整为基本要求,以基本覆盖各专业的核心课程为目标,促进现代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以量大面广的公共基础课、专业基础课和专业核心课为重点。建设规划:国家精品视频公开课进展情况是,2011年开始,已有75门课程在“爱课程”网上线。2012年申报534项,第一批218项,第二批(限期整改)150项,不符合要求166项,预计“十二五”期间建1000门。对于精品资源共享课,“十二五”期间,教育部将在原国家精品课程建设成果基础上,科学规划,合理布局,优化结构,通过“本科教学工程”支持建设5000门国家级课程。
3.精品资源共享课建设。精品资源共享课旨在推动高等学校优质课程教学资源共建共享,着力促进教育教学观念转变、教学内容更新和教学方法改革。经过校、省、国家三级建设,形成多层次、多类型的优质资源共建共享体系。其步骤是:2012年和2013年重点开展原国家精品课程转型升级建设,采取遴选准入方式选拔课程;从2013年起,结合发展趋势和教学改革成果,采取招标建设和遴选准入两种方式建设一批新的课程。精品资源共享课建设要求如下:教学队伍,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务的教师主持建设,包括专业教师和教育技术骨干;教学内容,涵盖课程相应领域的基本知识、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基本方法、基本技能、典型案例、综合应用、前沿专题、热点问题等内容,具有基础性、科学性、系统性、先进性、适应性和针对性等特征,严格遵守国家安全、保密和法律规定,适合网上公开使用;教学资源,服务教与学,系统、完整、资源丰富、充分,注重课程资源的适用性和易用性;技术要求,达到《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建设技术要求》。
4.精品资源共享课课程特点。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是具有特色和一流教学水平的优秀课程。它要求关注课程的历史积淀、课程基础性质、带头人、团队结构、现代教育思想、特色的展现、教学效果水准、课程地位与示范性等。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更强调资源丰富、课程的完整,要便于网上学习。
三、《纺织材料学》精品资源共享课建设
1.背景。基于学校的历史和教学服务型大学的定位,武汉纺织大学始终把纺织学科作为学校优势和特色学科。作为纺织专业基础课程的《纺织材料学》,是一门基础性、纲领性课程,成为了纺织类的教学重点,它既需要完成人才培养的任务,也需要带动纺织专业的其他平台课程,共同完成专业的建设,同时对其他专业课程建设具有指导性作用。《纺织材料学》课程是纺织类专业的专业基础课程、平台课程。2012年,《纺织材料学》课程开展了原国家精品课程转型升级为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的建设。
2.人才培养背景。结合学校人才的培养要求,提出了适应产业转型的创新人才培养的课程体系,纺织学科课程体系结构为:课程体系是以数理学科为基础,以纺织学科为核心,以材料学科为前沿,以人文艺术为引领,以实践能力为导向的,基于纺织学科大类知识结构的“平台+方向模块”课程体系。这个课程体系的实施中,要求以纺织材料学为纺织专业的核心基础课程,打造成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以纺纱学、针织学、织造学、织物组织学等工程技术类课程为纺织专业平台课程,打造成省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纺织类其他主要专业课程建设为校级精品资源共享课。
3.《纺织材料学》课程建设节点。《纺织材料学》是纺织工程专业基础课。改革开放后,纺织工程专业就成为学院首批本科专业,作为原国家纺织工业部的部属院校,纺织工程专业也是学校的优势特色专业。《纺织材料学》同时进入了教学环节,开始了课程建设。随着纺织工程专业改造的不断进行,纺织材料学课程也在不断地进行着变革与发展。
1987年,纺织材料学课程被学校确立为6门重要建设课程之一。
1993年,纺织材料学课程被学校确立12门重要课程之一(首批);
1996年,纺织材料学课程评为校优质课程;
2000年,纺织材料学课程评为湖北省优质课程;
2004年,纺织材料学课程评为校精品课程;
2005年,纺织材料学课程评为湖北省精品课程;
2009年,纺织材料学课程获得国家级精品课程;
2012年,纺织材料学课程获得省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立项建设,参加国家精品资源共享课程评选;
四、精品资源共享课建设的组织措施
1.总则。教育部制订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建设计划,并按照普通本科教育的特点和要求,制订课程建设计划和遴选、评价标准。省级教育行政部门组织实施省级精品资源共享课建设和使用,并按照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建设要求择优向教育部推荐课程[6]。
2.精品资源共享课建设的主体。高等学校是精品资源共享课建设的主体。按照精品资源共享课建设各方面要求,学校必须根据自身的办学理念,从特色优势学科中精选课程,组建团队建设校级精品资源共享课。实行学校和主讲教师负责制,确保课程质量,通过单一渠道并向省级教育行政部门择优申报课程。
3.武汉纺织大学精品资源共享课的组织措施。2012年10月18日,由全国高等学校教学研究中心和湖北省教育厅主办、武汉纺织大学承办的教育部2012年精品资源共享课建设工作培训会议在武汉举行,与会者通过培训深化了认识,认清了形势,明确了目标,启迪了思维。武汉纺织大学为加强精品资源共享课的建设,采取了如下措施:一是建立精品资源共享课建设和发展的长效机制、合理的课程建设规划。如基于学校办学特点现实,首批确定《纺织材料学》等四门课程转型升级。二是实行课程建设责任制,建立了校、院两级精品课程建设领导小组。武汉纺织大学的课程建设领导小组主要由教务处、学校督导组、重点院系领导、学生工作口领导、主要职能部门及资深教育专家组成,我校教务处具体负责组织、协调和建设。如《纺织材料学》课程建设院级领导小组由纺织学院院长负责,由课程负责人具体组织实施。校院两级领导小组,协调相关部门,制定出精品资源共享课建设目标与任务、建设阶段成果与节点、建设保障措施、评判与推广机、激励措施等。三是明确课程负责人制度。如《纺织材料学》课程负责人由长江学者徐卫林担任,“纺织材料与加工”教学团队为国家级教学团队。
武汉纺织大学作为教学服务型高校,必须选取若干个具有特色和优势的学科作为重点学科并给予政策和资金的倾斜,切实做到“重点学科重点建”,“有所为而有所不为”,把有限的财力集中使用到重点学科建设上去。一般来说,重点投资的对象,一应是国家与地方经济社会发展迫切需要的学科;二应是已有深厚的基础、较强的实力,并具有明显的特色与优势的学科;三应是能代表和反映学科主流方向,符合现代科技、经济、社会发展趋势的学科;四应是有部级、省级重点实验室的学科。因此,纺织材料学课程的建设资金是有保障的。武汉纺织大学2012年申报的“纺织材料学”课程已经通过省教育厅组织的评审,获省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立项建设。
参考文献:
[1]教育部.财政部关于“十二五”期间实施“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的意见[Z].教高[2011]6号.
[2]姚恩全.高校精品课程建设的理论与实践研究[J].东北财经大学学报,2006,(6):88-90.
[3]教育部.国家精品课程评审指标[Z].本科,2009.
[4]教育部关于国家精品开放课程建设的实施意见[Z].教高[2011]8号.
[5]于洪涛,等.国家精品课程网站建设现状调查与分析[J].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7):406-408.
[6]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印发《精品资源共享课建设工作实施办法》的通知[Z].教高厅[2012]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