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优秀范文 中医把脉法教学

中医把脉法教学赏析八篇

发布时间:2023-11-14 11:23:49

中医把脉法教学

第1篇

蒙医传统疗术学教学是蒙医临床教学当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目的是让学生系统地掌握蒙医传统疗术基本原理及操作方法和临床技能。本人在教学实践当中的体会如下;

一、教学方案的合理性

教学方案是是教师对单元教学过程的计划安排,是教师实施教学的依据。教师实施授课的效果如何,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学方案设计的质量。为减少教师备课的工作量,提高教学工作效率,教学方案的设计内容应简单明了,准确到位,真正起到授课依据的作用。蒙医传统疗术学教学方案的设计主要从以下三方面着手。

1.教学目标明确

教学目标是指教学活动实施的方向和预期达成的结果,是一切教学活动的出发点和最终归宿,它既与教育目的、培养目标相联系,又不同于教育目的和培养目标。教师在制定教学方案的时候要以培养学生能力为目标,而不是以单纯掌握知识点作为教学目标。蒙医传统疗术教学的目标是让学生系统的掌握蒙医传统疗术基本原理及操作方法和临床技能。本课程不仅传授传统疗术的基础理论知识和操作方法,而且还可以在临床实习过程当中熟练的运用疗术学原理解决临床具体问题的能力。从而提高学生的理论和临床思维能力。使学生了解蒙医传统疗术学的一般研究方法和特有的研究方法论,树立学生正确的自然观。

2. 优化教学内容

在有限的课时中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和思辨能力,必须注重重点。更是穴位和放血脉的讲解从头到尾每个穴位和放血脉都一样的讲完,这样很容易使学生感到乏味,注意力不集中等现象。这些内容必须优化,按临床应用情况有些穴位和放血脉要简单的一点而过,有些常用的、临床上重要的穴位和放血脉及常见的适应症要重点讲述。各种疗法当中也一样,有些疗法临床当中经常用,有些疗法是几乎不用,这些疗法也是常用的详细一些,不用的简单说明即可。

3.注重互动教学

所谓互动教学,就是把教育活动看作是师生进行一种生命与生命的交往、沟通,把教学过程看作是一个动态发展着的教与学统一的交互影响和交互活动过程,在这个过程中,通过优化“教学互动”的方式,即通过调节师生关系及其相互作用,形成和谐的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学习个体与教学中介的互动,强化人与环境的交互影响,以产生教学共振,达到提高教学效果的一种教学结构模式。

传统的教学模式下学生只听老师的讲解,很少去思考,听完课就想着如何应付考试的事。如果课堂将本课程的重点内容讨论一下,对学生有较深刻的印象。更是自己参加到互动讨论,会有深刻的印象。

二、选用辅助教学方法

蒙医传统疗术在临床上非常注重穴位和操作手法。这些内容在课堂教学当中抽象的内容较多,比如有些操作方、器械、体表位置难以用简单的口述表达。使蒙医传统疗术教学更生动,更形象。

1.影像资料的使用

1.1 蒙医传统疗术教学当中经常遇到一些难以用语言表达清楚的操作方法,本人在教学当中讲解震脑术的操作方法、放血疗法的操作方法、有些按摩手法等的时候用语言表达不清楚的情况,因为教室受设备和空间影像也无法实际操作。这种情况下本人试着使用在医院拍摄的实际操作影像资料,教学效果大大提高了。学生能够生动的了解这些操作方法,而不是原来的机械记忆来掌握操作方法。

1.2 传统的口述教数学模式很大程度上是单纯的灌输模式,学生在课堂上感觉疲乏无味。进入临床课程阶段我们可以在某些操作方法、疾病的发病机理等内容选择适当的动画等影像资料能够唤醒学生的好奇性。学生们会感到“百闻不如一见”的感觉。

2.图片资料的使用

蒙医传统疗术学的教学当中,有些穴位的位置结合用图片解释,学生的更轻易的理解。比如蒙医传统疗术针刺和灸疗有个《跗穴》,穴位定位跗关节之上,但是很多学生找不到此穴位,看到穴位图都很容易找到他的位置。放血脉位置结合图片更加生动的解释所实施放血的静脉名称和走行、大小等,实施放血的程度和选用放血器有所了解。

第2篇

教师是培养合格人才的关键,在教学中始终处于中心位置和主导地位,提高教师自身素质,不断更新自身的医学知识显得尤为重要,要求教师不仅有全面扎实的理论基础,还要有一定的临床实践经验。要学习和更新其他影像学方面的知识,开拓教师的视野,不断更新和充实自己的知识库。在教学中用较为通俗的语言加上多媒体教学,使学生感到核医学在临床中有较大作用,易学、易懂、易记,对核医学产生浓厚兴趣。

2核医学的教学安排

对于临床医学专业学生必须减少理论课课时,改变纯理论大课较多的传统方法。上理论课时,利用较少的学时结合幻灯,把核医学和一些其它便捷影像(如B超和CT)交叉能诊断疾病的核医学显像原理、检查方法、正常影像学表现、基本病变影像学表现简单讲解,使学生有大致了解,对SPECT及PET/CT显像原理、常见病及多发病的正常影像表现、异常影像表现及临床应用精讲和细讲,如SPECT及PET/CT在肿瘤中的应用等。课后要求学生对所讲内容加以理解强化,为课间实习教学做理论铺垫。增加课间实习的教学时数,利用读片、观看幻灯、录像及挂图等各种形式,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加深学生对核医学的理解。

注意阐明解剖、生理、生化、病理之间的关系,增强学生的理解记忆。不但让学生知道“核医学是什么”,而且还要知道“核医学可以解决哪些临床问题”。让学生尽早接触临床,尽早到核医学科了解仪器设备的原理,实地观察、感受如何应用先进仪器设备进行检查。同时在日常教学工作中多结合临床表现进行一些病案分析和讨论,使学生能理论联系实际.增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这对学生今后走向临床工作大有好处。

3增加教学仪器设备及教学片

核医学理论教学一般在大三讲授,因此学生课余时间较充沛,学生可以到核医学科阅片室自己调阅典型病例,让学生自己读片,教师辅导答疑,增强学生的独立认识问题、处理问题的能力,弥补课时的不足而致的教学深度不够的问题。

4与其它检查方法进行比较研究

突出核医学在部分疾病诊断及治疗中的特有优势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发现许多学生没有弄清核医学的基本概念,甚至将核医学某些概念与放射学的内容相互混淆,例如在描述显像结果时常常用到“密度”、“信号”等词汇,针对这种情况,我们在授课时始终贯彻将放射学与核医学进行对比的方法,例如在进行心肌灌注显像教学时,我们将目前放射学研究的热点多排螺旋CT冠状动脉血管成像(简称冠脉CTA)与核医学的优势项目心肌灌注显像进行了对比。冠脉CTA图像清晰,可以反映冠咏有无狭窄、斑块及肌桥,对于病变可以精确定位,是冠脉术前评估的重要手段。而心肌灌注显像是看心肌放射性的分布,心肌每个部位聚集放射性的多少与该部位冠状动脉灌注血流量成正相关。冠状动脉狭窄的病人心肌灌注湿像可以出现图像正常、不可逆性缺损、可逆性缺损、部分可逆性放射性缺损等表现。同时由于冠脉疾病引发的心肌缺性病变的程度及范围都是冠脉CTA所无法显示的,而这些恰好是心肌灌注显像的特长。我们把两者形象地比喻为水渠与麦田的关系,水渠就好比冠状动脉,麦田就好比为心肌,水渠有问题不一定麦田灌溉的水就少,而我们最为关注的是心肌是否缺血。由此可见放射学所提供的解剖学信息,核医学所提供的是功能学信息,是从不同的角度诊断疾病,各有所长,不可相互替代或混淆。

5课间实习安排

首先进行入科教育,宣读入科须知,强调要遵守核医学操作规程,实地查SPECT及PET/CT机、核药物的制备,再次向学生讲述核医学显像原理,在带教老师的指导下让部分学生实际操作机器,主要了解常用显像方法、和适应证。在后处理计算机上给学生讲解正常图像及异常图像。认识一些疾病的表现。阅读大量图像是实习的重点,培养学生养成从上到下,从外向内仔细读片的良好习惯,密切结合临床表现及其他检查结果得出诊断。制定常见部位的正常影像诊断报告集,供学生参阅学习。

6考试与考核

理论课根据难易程度编成多套试题库,任抽一份进行理论考试。课间实习抽取不同系统和教学片1份进行读片及书写报告,并结合实习表现进行综合考评评分。理论占40%,实践占60%,以此作为出科实习成绩,成绩如果能够达到优良,说明实习效果较好。

第3篇

【关键词】普外科学;案例式教学法

普外科是外科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普外科学习中,学生不但要掌握外科学的相关知识,同时还有掌握和了解其他学科的相关知识,要把普外科学和其所涉及学科知识融会贯通。在普外科学习中,学生不但要有掌握基本的手术操作同时还要具备一定的应付急症的能力。所以普外科教学不能只是对知识的生搬硬套,而是要学会灵活应用融会贯通。所以普外科教学更注重培养学生的外科思维,在教学中,以案例为基础的教学方法更容易使学生接受,更能培养学生身临其境的学习环境和兴趣。本文将把案例教学在普外科教学中的心得体会总结报告如下。

1案例教学法的应用优点

案例教学法是教师根据本学科的教学特点和教学目标应用精选的案例材料,让学生进入身临其境的教学氛围中,让患者根据提供的案例查找资料,独立对所提问题进行思考,然后组织学生对所提案例进行探究,从而提高学生自己应用知识的能力,提高学生自己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这样的教学方法改变的传统教学方法,传统教学方法主要是大班授课位置,学生接受知识是被动的,没有挖掘出学生学习知识的潜力和兴趣,严重影响到教学效果[1,2]。

案例教学法以特定的案例为先导,逐步扩大学生的知识点,有利于培养学生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譬如,在急性阑尾炎的教学过程中,讲到急性阑尾炎可导致门静脉血栓时,此时门静脉血栓可引起急性门静脉高压症,此时的门静脉高压症是肝前型门静脉高压症,而在门静脉高压症在我国主要是由肝炎肝硬化所致,属于肝内型门静脉高压症。虽然急性阑尾炎与门静脉高压症看似没有多大联系,但是从上面的机理看,有一定联系。所以在学习急性阑尾炎并发症时,把急性阑尾炎可引起门静脉高压症联系起来,让学生对肝内型和肝前型门静脉高压症有一个完整了解,提高了学生对门静脉高压症认识,达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2案例式教学法的应用特点

案例式教学法在教学中具有显著优势,能够从较大程度上激发学生学习普外科知识,并通过案例先导作用,提高了学生基础知识同时,又提高了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在要注意案例式教学法的应用特点,否则就达不到案例式教学法的教学效果。在案例式教学法的应用过程中,要注意哪些地方的学习可以引入案例式教学法,哪些部分知识最好不要引入案例式教学法。比如,在对普外科手术操作讲解时,教师可以通过简洁的叙述让学生知道操作的扼要步骤,更重要的是演习性操作,这样才能够达到更好地教学效果。此种情况不需要引入案例式教学方法,不能生搬案例式教学法。而在普外科教学中,对于较为抽象而实践意义很强的部分,可根据知识特点引入案例式教学法。在案例式教学法中,要学会恰当应用,不能不分重点胡乱应用。要把握好教学重点,避免案例式教学法滥用而影响教学效果。比如在讲述急性阑尾炎时,可通过案例来讲解,在应用案例教学过程中,要把握住急性阑尾炎的重点知识,避免枝节不分,忽略重点内容,避免本末倒置[3,4]。

3案例式教学法的应用过程

根据对普外科教学的体会,认为案例教学法时要掌握相关技巧,来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首先,要精选案例。教师在应用案例教学过程中,要根据所讲知识来挑选案例,在对案例挑选过程中要挑选具有代表性的案例,案例要鲜明要有吸引性,这样才能更好的发挥案例教学优势,达到良好教学效果。再者,对案例要进行合理加工,在对案例加工时,既要突出教学目标,要有切合实际,避免按照教科书描述的那样来发病。另外,所选案例要能够锻炼学生思维,在案例教学过程中,要教会学生思考的方法,而不是让学生掌握一两个案例,要把学生学到的书本知识和实践情况联系起来,让学生自己建立较为全面的知识网络。在案例教学中,避免学生只注意到了点,而忽略了全面,要以点扩展到面,融合贯通,举一反三[5,6]。

总之,在普外科教学中,能够恰当的应用案例式教学法,就有助于提高学生学习普外科知识的兴趣,能够更好的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独自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教学质量,更有利于培养出专业型人才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周毕军,胡泊.浅谈病例导人式教学法在外科理论教学中的应用.基层医学论坛,2009,13(10):371-372.

[2]薛绪潮,方国恩.军医大学八年制医学生普通外科实习模式改革探讨.医学教育探索,2009,8(4):406-409.

[3]张丕德.树立现代教育技术理念促进教学方法与手段的改革.广东药学院学报,2007,23(4):461-463.

[4]杜军,戈应滨,顾洛.八年制医学生临床和科研能力培养的思考.南京医科大学学报,2007,3(26):78-80.

第4篇

1.1临床需要

西医临床医生也应用中成药来治疗疾病主要是因为他们在临床工作中深刻体会到中成药可以弥补西药的不足,中西药配合使用能大大提高临床疗效。因此,西医院校设置中医学这门课程是临床工作的实际需要,而且必须重视西医院校中医学教学,使未来的西医专业人员在学习西医知识的同时,也兼学中医知识,为他们在日后临床工作中使用中医药知识打下一个坚实基础。

1.2科研需要

有调查结果显示,在医学科研领域,有许多西医从事中西医结合的科研工作,其中高级职称者最多。这表明,高级职称者在努力带头从事中西医结合的科学研究,而且许多中、初级人员也在努力跟上。而要从事中西医结合科研工作的前提,对于西医工作者而言,首先就要懂得中医。因此,西医院校设置中医教学也是科研工作的需要,为有志于以后从事中西医结合科研工作的学生提供进一步学习、研究、发展的基础。

2明确学习目的,激发学习热情

在正确认识西医院校设置《中医学》这门课程的必要性后,可以让学生明确学习中医学课程的目的。通过这门课程的学习,不是让学生达到精通中医理论的程度,而是在掌握现代医学理论的基础上能灵活恰当地运用中医方法治疗疾病及开展科学研究。具体有三方面:首先是西医专业学习中医学,可以为以后的临床工作多提供一种有效的治疗手段;其次是可以运用扎实的现代医学知识研究中医的本质,促进中医与现代医学的结合,推动中医发展;其三是通过研究中医,可以推动现代医学的进步。这样,就能够提高学生学习中医的思想认识,明确学习目的,激发学习中医学的兴趣。

3授课时间宜提前

在西医院校,中医学课程大多安排在大学三年级。此时西医的基础课都已经学完,学生已经形成了固定的西医思维模式,加之中医理论本来就抽象深奥,使学生感到难懂、难学、难记忆,进而失去了学习兴趣,没有积极性。西医学校中医学这门课程与其他学科课程联系不大,不受其他课程制约,可尝试将课程提前至第一学年。主要是可以避免现行中医课安排在3学年学生学习西医后,再学中医,脱不开定势思维,总要利用西医的思维来理解中医,这样是不利于掌握中医整体思维和辨证论治的方法。

3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

3.1改进教学技巧

中医学这门课程中需要记忆的内容比较多,要想使学生在较短的时间内理解并熟记这些知识点,教师必须在上课技巧上多下功夫。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可以采用趣味教学方法帮助记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如中药学教学中,“穿山甲王不留,妇人吃了乳长流”等,这些趣味教学方法,既活跃了课堂气氛,又能加深了理解、记忆。又如在方剂教学中,汤头歌诀也时因拗口难以掌握,而形象的趣味记忆法可以化难为易,如小青龙汤,可记为“少将为妈甘心下跪”,其中少(为白芍)将(为干姜)为(为五味子)妈(为麻黄)甘(为甘草)心(为细辛)下(为半夏)跪(为桂枝),通过运用趣味法记忆,使中医学中枯燥的理论、概念变的生动有趣,有助于学生对所学内容的掌握。

3.2增加实验教学

中医是实践医学,应该增加实验教学的方法,来丰富和发展教学手段。通过实验教学,能够使中医学中原本抽象、深奥的知识变得直观、易懂。如脉诊,理论看似简单,实质上是最难学、最难懂的。因此,必须要经过长期的临床实践,而且要细心揣摩、研究才能掌握。通过脉象模拟手实验教学,能够让学生学会正确的切脉方法,训练切脉技能,体会常见脉象的指感特征,使之能在短时间内掌握中医常见典型脉的诊脉技术。这样就大大降低了中医教学中脉诊的难度,能够较大幅度地提高教学效果。

3.3运用多媒体教学

运用多媒体教学,能充分发挥学生的感官功能,直观而又生动地把疾病的临床症状及诊疗方法等等,系统地传授给学生。同时,也能够激发学生想象力,引导他们多动脑,勤思考,活跃课堂气氛,从而加深其对知识的理解合记忆。这种形象生动的教学方式改变了学生对中医理论比较枯燥、难以理解的看法。比如舌诊教学中,我们把临床上收集到的各种典型的舌像一一展现在学生的面前,从而能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和掌握学习内容。

3.4运用病案教学法

病案教学是一种医学实践教学方法,能将中医学课堂理论教学与临床实践有机结合起来,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记忆,提高学生应用知识的能力。同时,在中医学教学中利用病案举例讲解疾病,利用病案引导学生对病案进行诊断及治疗,使学生学会如何进行临床思维,能提高学生辨证论治的能力,为学生进入临床实习和临床工作打下一个良好的基础。

4优化教学内容,充分理解教材精髓

在授课学时没有办法增加的情况下,只有优化教学内容,才能更好的完成教学目标。首先,要根据教学基本要求对教材内容进行适当删减,对各个部分的学时数进行适当调整。着重讲解中医基础理论部分,中药、方剂、针灸、内科的学时数可适当减少学时。授课过程中一定要保持中医学理论体系的科学性和完整性,始终贯穿中医学的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两个基本特点。其次,针对不同专业的培养目标,重点精讲与本专业有密切联系的内容。如临床医学专业,侧重于讲解四诊技能和辨证处方规律,让学生理解从中医学角度该如何去诊断和用药。对于授课教师,一定要深刻领会教材精髓,传授最简单、最实用、最有效的知识;要用通俗的现代语言去解释晦涩、抽象的中医概念;要引导学生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横向联系,提高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同时,要结合现代中西医结合的新进展及解剖、生理、病理知识去进行分析、阐述,使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去学习、理解中医学。

5增加临床实践机会

第5篇

对数脉的主病,《难经·九难》曰:“数则为热”,《濒湖脉学》曰:“数脉为阳热可知。”一般认为,数脉主热证,有力为实热,无力为虚热,也可见于虚阳外浮[2,3]。这个说法不够全面。《景岳全书》曰:“数脉……为寒热,为虚劳,为外邪,为痈疡……暴数者多外邪,久数者必虚损……若数而无力者,到底仍是阴证。”这段话很好的归纳了数脉的主病,尤其值得注意的是数脉主虚证的观点。《景岳全书》还进一步对此作出了说明,并认为虚证的严重程度与脉率成正比,其曰:“且凡患虚损者,脉无不数,数脉之病,惟损最多,愈虚则愈数,愈数则愈危,岂数皆热病乎!”众人皆知阴虚与虚阳外浮可出现数脉,但虚证除了阴虚、阳虚外,还包括血虚、气虚等,从张景岳的这几段话可以看出,这些虚证也有可能出现数脉。其他一些医家对此也有认识,如《诊宗三味》曰:“大抵虚劳失血喘咳上气多有数脉。”《四诊正法》云:“数大而虚,则为精血消竭之脉”,《医学衷中参西录》中亦说:“世俗医者,遇数脉之证,大抵责之阴虚血涸,不知元气虚极莫支者,其脉可至极数;设有人或力作或奔驰,至气力不能支持之时,其脉必数;乃以力倦不能支持,以仿气虚之不能支持,其事不同而其理同也。”从临床上来看,血虚及气虚之证出现数脉是相当常见的。不仅各种虚证病人皆可出现数脉,我们还发现即使在正常人中,也是体质越虚者脉越数。我们曾利用脉诊实验课对在校健康大学生进行脉象测定,结果发现少数受检者出现数脉。经过问询后得知,这些出现数脉的人中体质虚弱者占绝大多数,由于他们体虚程度较轻,没有明显的临床症状,脉率大多在91~96次/min之间,与严重虚证病人出现的数脉相比,脉率明显偏慢,可见脉“愈虚则愈数”的说法确实有道理。为何血虚和气虚也会出现数脉呢?从中医的观点看,气血不足,易导致心失所养,为满足脏腑生理活动的需要,心气勉其力而行之,则表现为心动较快而脉动较快。从现代医学的观点来看,这是由于气血不足者心每搏输出量减少,为满足机体生命活动的需要,心搏代偿加快,心跳愈快则脉愈快,故出现数脉。当然,张景岳的“凡患虚损者,脉无不数”的说法亦过于绝对,数脉可见于各种虚证,但虚证不一定都出现数脉。目前,对于数脉主血虚和气虚的临床意义,尽管已经引起了一些医家的注意,但仍然远未受到足够的重视。因此,需要进行更多更深入的临床观察和研究,让广大医者逐步认识和接受这一观点,促进中医脉诊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朱文锋,庄泽澄,吴承玉,等.中医诊断学[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3:115.

[2]邓铁涛,郭振球,程绍恩,等.中医诊断学[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84:66.

[3]季绍良,成肇智,陈群,等.中医诊断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84.

[4]月辰,李继功.数脉主病之我见[J].山东中医药大学学报,1998,22(3):179

摘要:探讨了数脉的脉象和主病,提出对数脉的脉象应制定规范标准,认为脉“愈虚则愈数”的说法正确,数脉可主血虚、气虚。

第6篇

【关键词】中医文化 对外教育 比较 氛围

近年来,中医在世界范围内越来越深刻地影响着人们的生活,许多外国学生远渡重洋,来中国学习中医。中国人民第二军医大学外训系自1961年开始承担医学援外培训任务,是目前全军唯一的军事医学外军留学生培训基地。五十二年来,我系共培训中医学专业留学生近一百五十名,分别来自德国、奥地利、白俄罗斯、斯洛伐克、日本、朝鲜、柬埔寨、越南、哈萨克斯坦、南非、古巴、埃及、乌干达、津巴布韦等国。这些留学生中大部分接受一年或两年制教育,也有部分以短期学习为主,分别学习中医中药、针灸、推拿等课程。

我系接收的中医专业留学生,无论是汉文化圈的近邻,还是大洋彼岸的远朋,初来乍到中国,来自不同文化背景的留学生最多的疑问就是:中国人看病时更倾向于选择中医还是西医?中国人自己相不相信中医的疗效?大部分留学生都没有找中医看过病,也没有吃过中草药,所以他们缺乏对中医的直接感官认识,理性认识也就无从谈起,缺乏中国传统文化的浸润,中医对留学生来说是很难接受的。从小接受西医思维教育,他们当中普遍存在中医及中国传统文化理解障碍。因此,文化因素对中医对外教育来说至关重要。中医是世界上历史最悠久、最系统,使用最广泛的传统医学。要学好中医,需要有一定的中国传统文化基本功底。

1 中西医传统文化的比较

西医的学术结构起源于古希腊和罗马早期,是以西方文化为源头。西方文化侧重于斗争,把征服自然置于首位,西医注重和疾病作斗争,通过不同方法去消灭和清除病原体。西医学术体系的主要指导方法是传统的还原论,偏重结构、局部、静态分析,建立在构造型自然观基础之上。西医将去除局部病灶为首要任务,在此理论基础上将病与病人分割开来,在“理性”背景之下,大胆解剖人体结构,对人体外形和内部从宏观到微观的各个方面可视性结构进行精细的观察和测量,然后通过理性的逻辑推理形成结论。

中医学以中国传统文化特别是中国古代哲学为理论基础,阐释生命现象,揭示人体生理病理及诊疗规律。中国传统文化主张顺应自然,强调和谐,中医学注重顺应自然以养生,与自然相和谐以防病,讲求天人合一,调整阴阳平衡,视人为核心,崇尚以人为本。中医文化兼收并蓄,贯通古今,融合了儒、释、道等中国传统经典观点,同时借鉴了诸子百家合理内涵,吸取了自然、天文、历法、数学等社会自然科学知识,兼具人文、自然等多方面特性。无论是作为病理学、生理学基础的藏象学说、经络学说,还是作为诊断学、治疗学基础的四诊、八纲、证候、本标、正邪等学说,中医整体的各个学说是由思维形式的模型法如阴阳模型、五行模型等所贯穿。中医以为,和宇宙万物一样,人体也充满着“阴阳”对立统一关系。五行模型中,五行以五脏的配属为中心,纳入五体、五声、五志、五官、五时、五方、五化、五色、五味等,解释人本身的整体性和人与自然的统一性。然而西医虽以古希腊、罗马文化为基础,也有朴素辩证唯物观的烙印,但文艺复兴之后却受机械唯物论和形而上学思想的影响走上孤立、静态、结构、微观的实验医学道路。

鉴于中西医的差异,教学过程中有必要对文化背景知识进行阐述和介绍。例如,在介绍中医“气”这一概念时,首先应当解释“气”这一概念,它原本归于中国古典哲学,频繁见诸先秦诸子百家的经典中:“元气”(《春秋繁露》)、“气化”(《庄子》)等。随后中医学领域引入了此概念,用以表示生命的基础,不仅指人呼吸的气体等,还指人生命的活力。人的生命因气而活着,决定生命的是一个气脉流动的整体。在此基础上,“气”的含义又有了进一步的引申和发展:用来指代“功能”,如“胃气”; 表示药物属性,如中药“四气”;概括疾病发展的某一个阶段,如温病学中的“气分”。通过分析“气”的文化背景,学生们可以更加深刻地理解对于“气”这样文化内涵丰富的术语。

2 中西医思维文化的比较

各个民族有各自所独有的思想文化,不同的思想文化影响着相异民族的思维方式。中西医学各自迥异的渊源和特点充分显示它们的发展深刻地受到各自民族思维方式的影响,或是各自不同的思想文化的影响。中医学的理论体系渗透了汉民族的思维方式:整体思维、辨证思维及悟性思维;然而西医学则体现了客观、精细、科学的西方客体思维、理性思维、科学求实的思维方式。

2.1中医学的整体思维。作为中国传统文化思维方式的根基和精髓,整体思维是古代中国具备的特殊的思维形式,也是中国传统文化异于西方文化的一个关键因素。整体思维即以整体性的视角观察事物。世界上的任何事物皆不会孤立存在,它们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相互制约,形成一个整体。而且这个整体是本原的、先天的、不可分解。由整体分化出的个体则是后天的、继生的,整体产生和决定着部分,部分影响着整体; 新事物是由个体之间内部矛盾的相互作用产生,不是外力的创造;整体与个体,个体与个体之间是靠着气的运化相互联系在一起的。中医学认为,人体内脏、体表、组织、器官之间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与此同时四时气候、地土方宜、环境等因素如果发生变化,人体生理、病理也会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既强调人体内部的协调、完整性,也重视人体和外界环境的统一性。 中医开方遣药不是针对疾病的局部,而是重点从整体上调节人体机能,恢复阴阳整体平衡,认为“阴平阳秘,精神乃治”。

西医所认可的是欧洲的传统思想文化,从而形成还原论思维方式。认为本原粒子是人的健康与疾病的根本实质和最终成因,只有分解、还原到微观的物质颗粒,才能说明健康与疾病的本质和终极原因。西方文化强调逻辑思维、分析思维,使其注重个体。根据分析思维,对象被分解为各个部分来研究,这样部分、个体就被突出并置于首要位置。逻辑思维重视分解、分析,也就是把事物由整体分解成各个部分,然后对各部分加以研究。在定性与定量分析中,逻辑思维更强调定量分析,注重于对事物进行量化研究。西方文化在这种量化研究下便带有精确性、严密性、惟一性、缜密性。

2.2中医学的“取象比类”思维。中医学的发展成形取决于形象思维,用“取象比类”的方法,将人体与自然和谐统一,例如五行概念,它将自然界五音、五色、五时、五方、五味与人体五体、五窍、五脏、五志等依照取象的方式形成独特的以五脏为中心的大五行体系。中医各科广泛地应用形象思维,在辨证论治的各个环节,形象思维的踪迹处处可见。某些记载如《内经・痿论》中“肺热者色白而毛败,心热者色赤而络脉溢,肝热者色苍而爪枯,脾热者色黄而肉蠕动,肾热者色黑而齿槁”,生动说明了辨证论治中“取象比类”方法的应用。中医学中阴阳五行、四气五味及整体观、辩证观、功能观等都以取类比象为基础。采用形象思维的方式描述人的平脉、病脉和死脉等脉象,把脉寄富于具体的形象之中: 正常的脾脉,和柔相济,和缓犹如鸡足落地; 有病的脾脉,充盈而频数,急疾如同鸡举足; 脾的死脉,呈坚硬锐利之状,就像乌鸦的嘴,鸟的爪子一样; 又像屋漏一样点滴不断,像水流一样去而不返。在写这段话的医家头脑中,脾脉的不同表现,是与具体的物象密切联系在一起的。

与中医不同,看待人体及疾病时,西医采用还原主义,认为如机械一样,人体是由各种部件组成(器官、组织、细胞) ,疾病必须有“形”(病灶) 可循,然后用相应的物质(营养素、化学物及工具) 去修补这些部件。近代以后,西医在获取事实方面越来越偏重实验,运用观察为主要借助于仪器的间接观察;而中医基本没有近代科学意义上的实验,观察则也全部依赖于直接观察,同时,中医还运用某些非理性方法来获取事实;在整理事实方面,西医强调逻辑思维方法,而中医注重非逻辑思维;在形成理论方面,西医采取公理化方法,而中医则采取思维模型方法。

在对比中西文化背景后,中西文化的差异即展示在留学生的面前,与此同时,将中西医联系起来,阐述两者差异,强调中医的学科长处和思维特色。经过这样的学习后,留学生会对两种文化尤其是中西医两者思维方式等方面有所了解,明白了其不同的特质。再进行中医课程的学习时,明显更容易理解和掌握中医的思维方式和特点,很少产生疑惑,对于提高留学生学习中医的效果有着显著的作用。

3 营造中国文化氛围

营造中国文化的氛围,留学生置身其中时能够被一种浓郁的中国文化气息所感染,经过中国传统文化的熏陶,领略中医药理论的精髓,在对中医药理论的学习过程中感受中国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笔者认为,文化氛围的营造应做到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学术氛围。从各种类型的人文图书期刊和中医药相关专业的学术杂志和网站上摘抄一些内容,提供有关文献书目,播放相关视频,引导其有目的性地学习中国文化。管理者可陆续组织一些学术讲座和交流活动,邀请中国专家教授或学生和留学生进行交流,使留学生在人文和专业知识的氛围中不断地受到熏陶。第二,语言氛围。以我系为例,留学生入学后第一个月接受适应期教育期间,我系开设了生活汉语课,教授日常生活交流必需的简单汉语,鼓励他们走出校门,和中国当地居民进行大胆沟通,在最快的时间内了解中国,融入中国。第三,传统节日氛围。留学生在华生活学习期间,要经历我国的各种节假日。通过对春节、元宵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等的介绍,让留学生了解传统中华文化。在这些节日期间,可以通过参观旅游让留学生进一步了解中国的历史、文化、风俗和国情,更增添了学好中医的兴趣[5]。第四,生活氛围。留学生如果有慢性病或偶尔身体不适,管理者可建议其前往中医科就诊,服用中药调理或接受针灸推拿疗法。在亲身体验中医药的神奇疗效后,他们就是中医学最有说服力的代言人。

通过中医文化传播及中医文化教学,以文化带动中医药对外教育的发展,促进中医药在世界的推广,使留学生真正学到中医中药的精髓,服务于世界人民,把中医文化的种子洒向世界各地,中医文化才可能长盛不衰,中医才能实现伟大的复兴!

【参考文献】

[1]增. 弘扬祖国医学,搞好中医外教[J]. 医学教育探索,2006,5 (9):810-811.

[2]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中药新药治疗中风病的临床研究指导原则[S]. 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1993:10-14.

[3]唐乾利. 中西医学的本质差异及方法论比较探析[J]. 大众科技,2008( 2) : 135-136.

[4]陈明华. 试论儒家思想对中国传统医学伦理思想的影响[J]. 医学与哲学,2008,29(4):50-51

[5]顾家柱. 保证教育质量是留学生教育的生命线[J]. 中医教育,1996,15(3):15-16.

第7篇

胡美最初到长沙时,根本不敢开医院,没有人会在外国人开的医院里看病。他花了一年时间学习汉语,第一天,老师教他在百家姓中为自己找一个名字。这样,Hume就成了“胡美”。医院开张时,他已经会问病人“贵姓”“贵庚”。胡美建立现代医学体系的过程,同时也是融入中国文化的过程。

第一个病人

1906年的长沙,依然是中医的天下。找外国医生看病,在当地一度被认为是“犯忌”。一位女士看到医生的白大褂,大惊失色,以为医生是在为自己送终。

来雅礼医院就医的,大多是试过各种中医药方无效的病人,或者是收入较低的民众。雅礼医院的挂号费是50文,而名中医看病,则要几元到几十元不等。

诊所开张的第一天早晨,好奇而疑惑的人群围在门口,看谁会第一个问诊。最后一个看起来有些害羞的男人好像克服了犹豫,走向守夜夫(同时负责诊所挂号工作)。

“多少钱?”他羞涩地问道,“我想挂号!”

“每人五十文!不能再低了!”五十文等于美国的两分,“你先领取号签,再看病,先来先看!”

当时的中医并没有“挂号”这个环节,通常情况下,病人都是把医生请回家诊断。“挂号”是一种新的达成协议的方式,每个病人通过挂号,不但获得一个平等的看病机会,同时也排出了先后顺序。这种新的契约,也是现代医学的一部分。

第一台手术

医院开业时,整个湖南省都还没开办外科手术,中国朋友建议胡美一定要慎重,循序渐进。此前,有传教士医生为病人做手术,必须在室外开阔地带,方便大家观看,这种观看其实就是监督,因为常有传言,外国人是来“偷器官”的。这样的警告当然是出于好心,胡美决定延后开展手术业务。

但是,第一位外科病人提前到来,是一位大腿中弹的黄姓土匪,是地方长官正在大力搜寻的歹徒。腿上的伤势,使他很容易暴露。幸运的是,一位爱尔兰外科医生刚好到达这里,他正在赶往南方某省的途中,胡美请他来参加手术。

他们找到一块弃用的门板放在一些包装盒上,算是临时的手术台。麻醉用的是氯仿。手术非常顺利,胡美取出了一枚旧式子弹。接下来的几周,着迷的人们聚集在守夜夫四周,观看那颗被手术取出来的子弹。

土匪在出院后的两周内,每天都来医院检查伤口,他怕官兵追捕和检查他。如果他们在他的大腿上发现伤疤,就会怀疑是子弹造成的伤口。最终,他痊愈了,没有留下很明显的伤疤。

没过多久,长沙出现针对外国人的骚乱,这个土匪是队伍中的一员,他阻止了同伙对雅礼医院发动的袭击。这是中国最传统的报恩故事,也显示了西医进入中国必须依赖的路径:通过难以置信的奇迹,来取得人们的信任,同时也传递了现代医学的威力。

最直接的教练

在这样的环境下,雅礼医院的影响力越来越大。

当时,官员和当地有势力的乡绅,都是把中医请回家看病。有一次,长沙的财政主管梁先生病倒了,派轿子来请胡美,当胡美抵达时,他发现长沙最好的中医王老先生也在。

胡美先鞠躬要求王先生先给病人检查。王先生坐在病人床左边的椅子上,面对着他凝视了很久之后,才开始检查他的头部:脸部和脖子有肿块,脖子上有静脉震动。他俯下身,倾听各种可能的声音:不规则的呼吸,低沉的。

王先生走到床边。仆人们把一堆书(约有三英尺高)放到他手边;王先生把病人的左手腕轻轻地放在书上,长时间仔细聆听脉搏的声音。接着,将右手腕放在书上,一样仔细聆听脉搏的声音。他还仔细观察了病人的口腔、舌头和眼睛。

轮到胡美了。他按照西医的检查方式给昏迷的病人检查,感觉脉搏,检查瞳孔、舌头、反射,使用听诊器和温度计。他甚至把病人的袖子挽起,测量血压,高得可怕。接着,胡美在椅子上坐下,请王先生先出示诊断。

王先生说:“你看到我仔细检查了左手腕和右手腕各三个脉搏点位。外国医生,如果你亲自感觉一下左边脉搏,你会发现最左边的脉搏,最靠近肘关节的那个,几乎消失了;最靠近手指的脉搏,几乎感受不到。我确信病人得了严重的肾病,还有相当严重的心脏病。我请求你再检查一遍,说说你是否同意我的诊断。”

病人身体肿胀起来,胡美用手指深深压进肌肉组织里,留下重重的凹痕。胡美的诊断已经让他做出独立的诊断,但出于对老医生的尊重,他再次把了脉。

胡美把脉后,告诉老中医,倾向于同意他的结论,但是他补充说,他将保留自己的判断,直到精确的实验室工作完成。

最后的化验结果,肯定了王老先生的判断。这次同台竞技,算是打了平手。西医的诊断结果和中医相同,病人几天后不治而亡。

此后,中西医又进行了一次较量。胡美去为一个腹痛难忍的孕妇看病,诊断之后,他认为除了流产没有别的办法,孕妇的家人请来中医,开了中药,6个月后,孕妇产下一个胖小子。胡美一直对这位中医的药方感到好奇。

而最令人感兴趣的,是诊断结束后两人的对话。胡美强调的是实验,而中医强调的则是传统。两人都清楚,对方是和自己完全不同的话语体系。中医追随的是经验,而西医依靠的是实验。

胡美来华的目的,就是要开办一所建立在实验基础上的医学院,换一个词,就是“现代医学院”。

融入现代中国

1914年,雅礼医院终于发展为集医院、医学院、护士学校为一体的湘雅医院,“董事会”中,不乏长沙本地的大佬,他们大都找胡美看过病,痊愈后保持着良好的私人关系。

其中最关键的是湖南都督谭延],他的肺炎被治愈后,“完全被现代医学折服了”,他劝说绅士们同意湖南省与耶鲁大学使团合作,开办现代医学教育。

1926年,率北伐军进驻长沙,此时,他正遭受牙疼的折磨。湘雅医院的医生为检查了牙齿并拔了牙,而省略了面对中国病人必须做的把脉。

美国医生请求成为湘雅医院的资助人。其时恰逢国民政府在南京建立,希望教育部选择一组t学院,进行国有化。几年后,教育部确立了湘雅医学院的国立性质,那年夏天,胡美辞去了在中国的管理职位。

随后,抗日战争爆发,长沙陷入敌人手中,湘雅医院也被占领,被迫西迁。当时,湘雅医学院在中国已经有着第一流的声誉,他们为前线组织各种医疗小组,已经完全本土化了。

胡美和湘雅医院的历史,是中国医疗在现代转型的缩影。在医疗现代化的每一个阶段,湘雅医院都扮演着积极的角色,最终成为中国人生活的一部分。

第8篇

【关键词】 多柔比星;静脉炎;医疗纠纷;健康教育

随着法律知识的普及,患者维权意识逐渐增强,患者对护理人员的服务需求日益增高。静脉输注多柔比星所致静脉炎已成为医疗纠纷的隐患。目前常用的抗恶性肿瘤药物对肿瘤细胞选择性差,在杀伤肿瘤细胞的同时,对正常组织细胞也有不同程度的损伤,影响了患者的生命质量[1]。局部皮肤毒性反应占抗肿瘤药物所致各种反应的2%~5%,由于化疗药物毒性大、浓度高及反复刺激血管,易使血管内膜损伤,平滑肌痉挛,常引起不同程度的静脉炎。据统计化疗药物在静脉给药过程中意外渗漏的发生率为0.1%~6%。[2]多柔比星作为广谱抗肿瘤药物,广泛应用于恶性淋巴瘤、肺癌、乳腺癌等治疗。因此,按整体护理程序实施健康教育,选择适当的健康教育方法,贯穿于治疗始终,可提高患者的心理应对能力,防范医疗纠纷的发生。

1 适时的健康教育

多柔比星在化疗药物分类中属起泡性药物。可发生延迟的局部反应,(“回忆反应”)多见于应用多柔比星的患者:比如一侧手臂输药后,当从对侧手臂再次给药时可在上一次化疗给药部位出现局部损伤[2]。可造成周围血管的外渗反应:可能由初期的无症状或红肿,进展至干性脱屑,形成水肿及水疱,严重者可能在数周至数月内造成组织、肌肉及骨的溃疡、坏死;和中心静脉植入器外渗:疼痛感,植入器周围组织的发红、变热、肿胀,可能造成植入器的破裂或移位至血管内以及上腔静脉壁溃疡[3]。因此,护士要在化疗前、中、后,均进行健康教育。

2 正确的健康教育内容和形式

2.1 化疗前,加强化疗知识的宣教,向患者介绍化疗的必要性,以及化疗药物可能引起的毒副作用,相应的预防措施,让患者有所准备,充分放松,以良好的心态配合治疗。

2.2 化疗当日,再次用通俗易懂亲切的语言,充分告知患者药物的性质,让患者明白多柔比星导致静脉炎的机理和发生的几率,在治疗作用与副作用之间,做出正确抉择和面对,让患者看到医护人员的真诚和对他的重视。选择合适的给药途径,医疗器材,告知患者需要配合观察的内容,如穿刺点周围红肿痛苍白,预先告知防治药物外渗的知识和方法,护士做到勤巡视、勤观察,做到有效地健康教育[4],避免患者发生应激反应。

2.3 化疗后,继续观察静脉注射多柔比星的血管走行有无迟发的局部反应和“回忆反应”, 告知患者,在输入药物后1周之内,不要洗热水澡,有任何异常随时告诉医护人员。

3 应激状态下的健康教育技巧

3.1 实践证明,患者的纠纷并不完全是医疗操作行为造成的,一些纠纷是由于患者及家属对医疗行为的不了解及医护人员向患者及家属的交代和解释不全而引起的[5]。应激反应是个体对作用于自身的内外环境刺激作出认知评价后,引起的一系列生理及心理紧张性状态的过程[6]。当患者真正面对多柔比星渗漏反应时,个体的应激反应存在差异。

3.2 采用治疗性沟通有助于患者应对与适应不能改变的环境和现状,克服心理上的障碍,恐惧、抑郁、敌对、焦虑等均有不同程度下降[7]。

3.3 正确适当的使用解释性语言十分重要。要掌握婉转修饰的语言艺术,切忌把话说“满”,说过头,如护士单纯告诉患者发生静脉炎后会导致坏死,功能丧失的个别案例,会导致患者产生恐惧心理,加重应激反应,埋下医疗纠纷的隐患。

3.4 护士应根据每一个人的身体和情绪特点、家庭和社会结构以及以往使用的应对机制来选择对每个个体最有效的措施。

4 小结

必要的健康教育、心理疏导已成为对癌症患者有效地辅助治疗手段。护理人员按照护理程序,针对多柔比星可能会引起静脉炎这一事实,适时有效的进行健康教育,对患者可能出现的应激反应,做出护理预案,可有效地防范医疗纠纷的发生。

参 考 文 献

[1] 陈立,刘克辛,苗术,等.抗恶性肿瘤药物应用中的常见问题及应用原则.药理学.人民卫生出版社,2010:441.

[2] 乔爱珍,苏迅.抗肿瘤药物局部的不良反应.外周中心静脉导管技术与管理.人民军医出版社,2010:5.

[3] 陈敏钧,等.化学药物外渗反应及立即处理.癌症治疗护理学.人民军医出版社,2006:79.

[4] 施淑萍,陈志伟,崔丽欣.1例奥沙利铂与亚叶酸钙注射液同时输入外渗致患者组织纤维化的经验.中国实用医药,2010,5,(32):141.

[5] 窦娜,李珍,何花.实行举证倒置后助产工作中面临的法律问题及对策.护理管理杂志,2004,4(9):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