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优秀范文 招商工作要点

招商工作要点赏析八篇

发布时间:2022-10-12 07:24:21

序言:写作是分享个人见解和探索未知领域的桥梁,我们为您精选了8篇的招商工作要点样本,期待这些样本能够为您提供丰富的参考和启发,请尽情阅读。

招商工作要点

第1篇

今年年初,招商部整体纳入开发总公司,真正以市场化运作方式进行对外招商引资工作,并将办公地点设在市中心,优化了办公环境,为招商引资树立起良好的形象。同时完善了公司管理制度,并从社会上吸纳了十余名优秀专业人才,现公司大专以上学历占总人数的70%,本科以上人员占到了50%。

在工作上坚持产业运营、土地运营、资产运营相结合的公司运营理念,利用土地、地热、水面等资源优势,构筑特色,做好特色招商的文章,引入大财团、大项目,全面合作、整体开发,回避投资压力和风险,保证开发的持续性,提高项目运营的核心竞争力。

一年来,我们相继接待了深集团、公司、集团、集团、中外贸、中经投资、等财团企业和上市公司共计60余组团。并与10余家公司集团签署了合作协议或意向。

今年国家土地审批政策紧缩,致使部分项目建设受到了制约,因此,我们将重点工作放在了盘活现有符合国家政策要求的土地资源上:

今后工作的打算

(一)进一步加强投资软环境建设,强化服务意识,充分发挥招商部门的职能作用,坚持诚信招商,服务为本,打造一流的投资平台,创造良好的招商引资环境,树立“人人都是开放形象,处处都是投资环境”的社会氛围。

(二)着眼于长远发展,兼顾现状,进一步完善地区的城市、土地利用等规划,使这些规划更具可操作性、科学性、合理性。

第2篇

一、经济指标完成情况

2014年,市下达目标任务:新开工项目30个,招商引资实际到位资金35亿元。

截止9月底,全区共有招商引资项目46个,其中续建项目22个,新开工项目24个,完成市下达目标任务的80%;全区实际到位资金26.9亿元,完成市下达目标任务的76.86%。

预计全年:新开工项目30个,招商引资到位资金35亿元,完成市下达目标任务的100%。

二、主要工作情况

(一)完善招商基础工作

一是理清招商政策。分产业类型整理出现行省、市、区招商政策21份,编印《产业发展和招商引资扶持政策汇编》,增强了招商引资工作政策依据。二是制定《区招商引资项目推进工作办法》。对招商引资项目引进落户流程进行规范,有效保障投资项目的可行性和质量。三是编印“两库一图”和产业投资要素。组织专门人员对全区商贸资源、园区资源和土地资源进行摸排,分类入库,绘制成图,并重新进行项目包装,形成招商项目库。整理商贸流通、电子商务、都市工业等产业投资要素,产业招商资料更加完善。

(二)广辟路径提升招商增量

一是拓展招商目标区域。除北上广片区外,先后赴无锡、珠海、郑州、洛阳等地开展项目考察洽谈,达成养老尊养医护中心、电子交易市场等一批项目投资意向,在上海自贸区对接活动上成功签订投资3亿元的天奇力帝再生资源综合利用项目。二是拓展形式开展专题招商。成功举办“总部招商”专题推介会,吸引了泉州商会、台州商会、福州商会、四川商会等23家商会及企业的负责人前来参加,发挥企业家资源,积极宣传推介。今年以来,孵化中心已有34家企业落户,三峡总部基地已有47家企业落户。投资3亿元的重庆大厦项目已开工。光大银行、华夏银行、中南设计院工程建设设计咨询公司等金融机构、科研院所成功落户,星巴克大洋店、哈根达斯国贸店、苏宁CBD旗舰店等名品名店建成营业,黔宜阳光梦想城、玖加壹展会馆等特色项目相继落成。三是突破性发展信息技术及服务外包产业。赴高新区清华科技园分园、洛阳电子商务大厦、郑州电商谷开展考察,学习外地产业发展和招商引资先进经验,积极接洽武汉中讯通讯公司、武汉力龙信息科技公司、世纪互联等企业,为促进信息技术及服务外包产业在我区聚集储备了一批项目资源。成功引进武汉火凤凰云基地公司,投资2.5亿元的宜商联总部电子商务大厦项目即将签约。四是积极开展项目对接。充分利用市、区平台资源,搜集项目信息,开展项目洽谈。先后接洽法国企业代表团、杭州颐高集团、奥山集团、中国网库、武当太极湖、齐家网、上海海洋城等客商,帮助企业制定完善项目方案,储备了一批意向项目。

(三)凝聚合力,共谋招商

一是调整明确重点在谈项目服务专班。成立由区级领导挂帅,责任单位牵头的重点在谈项目服务专班,实行“月督办”、“季通报”,印发重点在谈项目推进情况专报,推动项目进展。二是做好企业联动。着力挖掘城区商贸招商资源。围绕城区商贸招商课题,深入华祥商业中心、卓悦广场、易中物流、国美电器等企业开展调研,摸清企业发展情况,挖掘二次招商资源,促进商贸企业健康发展。三是开展业务培训。召开2014年度区招商引资工作培训会,组织责任单位的分管领导和经济科科长深入总部基地和孵化中心,实地参观考察兴发集团、新支点科技等企业,听取企业负责人讲解电子商务、服务外包等相关产业知识,提高了招商干部的综合素质,坚定了做好招商引资工作的信心。

(四)探索创新招商方式

一是与驻汉办签订合作协议,探索合作招商模式。充分利用市政府驻武汉办事处平台资源,加大名品名企的招商引资力度,通过驻汉办牵线搭桥,积极接洽在汉企业和商会,宣传推介我区发展优势和资源,促进项目投资引进。二是借助高新区、新区推进办、旅游新区和三峡枢纽港“四大平台”。通过调研、联系会等形式加强与各单位间联系,及时沟通我区项目进展情况。电子商务智慧中心、现代物流服务中心、黑虎山都市生态园等包装项目被旅游新区、市招商局纳入项目库进行集中推介,电子交易市场、养老尊养中心项目纳入新区项目流程。三是积极与城司接洽,召开协调会,了解峡洲大道片区规划情况,通过提请领导专题办公、项目专报等方式,积极推进重点项目落地。四是学习借鉴上海、无锡、洛阳、成都等地产业发展和招商经验,结合我区现行产业布局和经济发展形势,进一步转变招商引资思路,创新举措,在引进电子商务、服务外包等产业上下功夫,做好调研工作。

(五)加强机关自身建设

一是抓好学习型、效能型机关建设。推行机关干部“一人一课”学习制度。每位干部结合自身实际,挑选课题开展调研并在局内讲课,通过人人参与、人人受益的活动方式,营造全员主动学习钻研的良好氛围。二是制定“岗位责任清单”。年初即对局全年重点工作进行任务分解,各项工作任务责任到人,推行季度自评、半年互评、年终考评制度,使干部职工人人肩上有担子,工作起来有胆子,年终考核有单子。三是认真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按照统一部署,局班子认真梳理、剖析“”问题,修改完善落实班子的整改方案、专项整治方案、制度建设计划和领导干部个人整改措施及清单,认真做好教育实践活动总结。四是认真抓好党风廉政建设。明确局全年党风廉政建设工作要点,层层签订党风廉政建设责任状,努力创建纪委特色工作品牌,积极参加区纪委组织第十五个党风廉政建设宣教月活动,组织全体干部参观预防渎职犯罪警示教育基地和“清风、漫笔话廉”,筑牢反腐廉政思想防线。五是认真抓好信息宣传。先后在市区各类媒体上发表报道60余篇,完成全年目标任务。进一步建好招商网,发挥网站宣传推介作用。六是扎实做好人大政协议提案办理工作。人大建议《区出台鼓励和吸引企业进驻一揽子优惠政策》和政协提案《关于在招商工作中加强法律服务的建议》,见面率和满意率分别达到100%。

三、存在的主要问题

1、土地资源日益枯竭。目前乡、开发区实际可利用土地资源仅有500余亩,峡洲大道、中南路、港窑路片区近7000亩土地因为控规问题不能使用,招商项目无地可落的现象日益突出。

2、新兴产业缺乏规划。全区电子商务、服务外包等新兴产业没有发展规划,招商过程中缺乏明确的目标定位。

3、工作机制没有理顺。经济部门和国土、规划部门分别由两位领导分管,常常出现工作交叉、衔接不畅、信息不对称等问题,一定程度上对项目推进产生了影响。

4、窑湾乡、开发区工作重点需进一步明确。目前,窑湾乡大部分可用土地被控规,开发区基本没有土地资源,在招商工作上需要进一步明确工作重点和发展方向。

5、招商人员知识水平需进一步提高。随着经济发展不断加快,大量新生产业不断涌现,现有招商人员知识水平需要进一步提升。

四、2015年工作思路及措施

(一)工作思路

围绕“1345”的总体目标构想,按照“提质增效、优中快进”总要求,以现代服务产业和电子商务产业为招商重点,认真研究招商资源,积极创新招商方式,努力争取多方支持,推动全区招商引资工作再上新台阶。

(二)工作目标

全年确保完成市、区政府下达的招商引资考核目标任务。

(三)工作重点和措施

1、强化招商有为理念。摒弃区土地少的老思想,整合商圈资源、土地资源和存量资源,编制产业规划,明确目标定位,增强招商信心,做善于谋事、勇于担当、主动作为的招商人。

2、围绕重点产业招商。充分发挥区位比较优势,重点招引名企名品和楼宇总部。同时盯紧企业和行业动态,利用工商、税务等部门资源巧招商。对于新兴产业,重点招引服务外包、电子商务、现代物流等产业,探索由相关职能部门牵头研究对口产业招商的新模式。

3、加强联动,合力攻坚。一是与华祥、均瑶等企业联动招商,根据项目业态布局,有针对性地联系对接。二是与驻外机构开展专题招商,着眼名品名企,举办专场招商推介会,积极寻求招商资源。三是与开发区、孵化中心、住邦科技园等开展平台招商,推动零地招商,提高土地利用率,破解土地资源瓶颈制约难题,以存量换增量。四是与规划、国土、窑湾乡做好村集体土地利用策划,明确方向,搞好定位,开展推介招商。五是与区直相关部门牵头开展产业招商,充分发挥其职能优势,扩大招商工作覆盖面。

4、以有效形式推动项目落地。一是积极向市领导和国土、规划部门汇报项目推进中的问题,充分利用“四大平台”、产业分局和专家咨委会等资源优势,最大限度地争取支持。二是规范工作流程。严格落实项目审批程序,规范外出考察方案、专题会议纪要以及项目合同文本的起草、签订和存档等相关制度。对项目推进过程实行“五大制度”,在谈项目实行“专报制”、项目问题实行“清单制”、推进过程实行“督办制”、项目落地实行“公示制”、年终目标实行“考核制”,有效推动项目落地。

第3篇

年全区工业工作指导思想:以中央和省市区经济工作会议精神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工业立区不动摇,以项目建设为总抓手,以实施工业调整提升工程为重点,着力抓好五大特色产业基地、着力建立完善工业发展五个支撑平台,着力抓好五十家重点企业,全力打造生态特色工业城市,为全区经济社会发展做出更大贡献。

年全区工业经济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全区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5%,销售收入、利润、利税增长25%、30%、28%;企业技术改造投资增长25%以上;万元GDP综合能耗全面完成“十一五”任务目标。

一、加强调度协调,确保工业经济平稳增长

1、加强运行监测和预警预测。继续加强对重点产业、重点企业、重点产品的监测,准确把握经济运行动态。坚持实行月调度季通报制度,继续抓好对50家重点优势企业、高耗能企业、亏损企业和30项重点项目的跟踪管理,准确把握经济运行中出现的苗头性、趋势性问题,及时提出工作措施和政策建议,促进工业经济平稳健康运行。

2、进一步加大市场开拓力度。积极实施差异化营销策略,把开拓市场和产品结构调整紧密结合起来,细化市场,满足不同层次的消费需求。引导企业坚持国际、国内市场两手抓,组织我区企业参加全国、全省、全市重要展会,帮助企业开拓国际国内市场,进一步加强工商联合、工农结合、工工联合、工建联合。建立与外贸部门的联合会商机制,引导企业拓宽外贸渠道,提升出口产品质量和产品附加值,扩大企业外贸出口。

3、努力为企业提供资金保障。加强与金融机构的交流和协调配合,通过组织银企洽谈会、项目对接会等方式,积极向金融机构推荐项目和企业,为项目找资金,为资金找项目。进一步加快企业信用评估及担保、再担保体系建设,明确办理抵质押登记的部门、收费标准及办理时限,解决企业融资环境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广泛宣传金融信贷政策,开展企业融资培训,帮助企业了解政策,掌握政策,用足、用活、用好各种融资方式和信贷产品。

4、抓好煤电运的综合协调。加强电力运行监测、调度,认真组织好电力迎峰度夏(冬)各项工作及重大节日、大型社会活动的电力保障工作。围绕电力设施保护、变电站、配电室管理等重点工作,认真行使电力管理职能,切实保障电力工业安全运行。加强对煤炭、原油、天燃气、资金等重要生产要素市场供求情况的调度,搞好分析预测,确保工业经济平稳健康发展。

二、深入实施工业调整提升工程,推进工业转型升级

1、着力推进工业布局调整。按照区委、区政府制定的“一核二区三片”的城乡产业布局和新区工业区、老城工业区年工业发展规划,加快科技、耐火材料、减速机等企业向“两区”搬迁步伐,通过搬迁改造实现生产规模、研发能力、工艺装备水平、企业管理的全面提升。加快新区工业区发展,重点是8平方公里核心区建设,完善道路、供排水、电力、燃气、污水处理等基础设施和汪溪湖配套服务区建设,全力打造工业发展的集聚区、招商引资的示范区,经济增长的亮点区。

2、着力抓好产业结构调整优化。以新材料、新能源、节能环保、汽车船舶配套产业为重点,加快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突出抓好金晶集团太阳能导电膜玻璃、华成集团风力发电增速器、博泵科技核装备及船用泵、海洲粉末冶金、工陶新材料等一批高新技术项目,尽快形成产业竞争力。抓好传统产业改造提升,抓住国家出台的一系列政策机遇用先进适用技术、先进工艺、先进装备,加快对传统产业改造提升。深入推进工业化与信息化融合,力争用两年时间,全区50家重点企业及50%以上规模企业主要生产工艺装备达到国内先进水平,其中20家企业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3、着力抓好五大特色基地建设。在集中力量抓好机电、新材料、陶琉三大产业的基础上,立足我区优势和特色,按照“高端化、集群化、生态化、特色化”的发展要求,着力建设五大特色产业基地。节能环保机电装备制造业基地。依托省节能环保产业示范基地的品牌优势,积极引导电机、减速机、泵业、建材机械等主导产品,在节能环保上作文章,不断加强产品技术创新,建成国内领先、具有较强核心竞争力的节能环保机电装备产业示范基地。先进泵业制造基地。充分发挥“中国泵业名城”、“优质泵业基地”的品牌优势,依托集团等骨干企业,加强产业配套协作、资源整合,建设世界先进泵类生产制造基地。优质汽车配件基地。突出抓好汽车部件、集团汽车底盘部件和汽车板簧生产基地建设,整合产业资源、拉长产业链条,全力打造产品种类全、产业聚集度高、国内一流的汽车配件生产基地。新材料产业基地。以功能玻璃、钛白粉、粉末冶金、窑炉新材料为主导,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品,着力提高技术创新能力,放大优势,淘汰落后产能,打造世界一流的窑炉材料生产基地、亚洲最大的钛白粉生产基地、功能玻璃基地和粉末冶金基地。陶琉文化产业基地。重点在挖掘文化内涵上做文章,加强产品换代与创新,提高产品技术含量和工艺水平,打造名副其实的中华陶琉文化城。

4、着力建立完善工业发展五个支撑平台。坚持抓服务、搞协调、优环境、促发展,全力打造工业发展的要素支撑。建立技术研发平台。加快推进以企业为主体、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建设,引导和鼓励企业建立企业技术中心、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和实验室。到年力争10家企业建立省级以上研发机构,20家企业建立市级以上研发机构,全面提升企业研发能力和创新水平。建立技术服务平台。围绕泵业、微电机、减速机、耐火材料、陶琉等优势主导产业,以政府为主导,以龙头企业为依托,建立行业平台,实现大型仪器设备、检测检验等共建共享,推进产业链整体创新。力争用2-3年的时间,五个产业基地都分别建立2-3家公共服务平台。建立融资平台。健全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着力完善机制、扩大规模、规范运作,缓解企业资金压力。有计划、有重点扶持发展一批担保公司、小额贷款公司、创业投资公司,切实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建立物流平台。立足我区产业优势,规划建设2-3个具有区位优势和具备综合服务功能的物流基地,整合优化运输资源,完善物流业发展环境,为企业提供专业物流服务,降低运输仓储成本。建立公共服务平台。健全完善区行政审批服务中心功能,着力打造“短平快”、“一站式”的服务模式,构建更加便捷高效的服务网络,为企业提供政策、人才、环境等方面服务和支持。

5、着力增强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加快建立以企业为主体、以市场为导向、以市场化手段推进的技术创新机制和创新体系。把市场机制融入技术创新的全过程,打破传统的开发模式,积极探索更加有利于调动研发人员积极性和创造性的市场化运作模式,建立起技术创新与企业效益、个人收入挂钩的激励约束机制。整合企业内部资源,加强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建设,建立健全企业技术中心,强化车间、班组等生产第一线的技术改革,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整合社会资源,深化产学研联合攻关,加强与国际知名公司特别是世界500强企业的技术合作与交流,提高合作创新能力。引导企业树立战略眼光,大力引进技术、引进人才,加快优秀创新团队建设,借智借脑借力提升企业自主研发能力。深入实施技术标准和品牌化战略,提升企业采用国际先进标准的能力,积极争创省长质量奖,争创全国优质泵类产品生产基地和省级优质耐火材料、汽车配件、日用陶瓷生产基地,新增中国驰名商标和中国名牌产品2个以上,省著名商标和名牌产品5个以上。

6、着力推进节能减排。突出结构、工程和技术节能减排,严格执行能评、环评和“三同时”制度,从源头控制高耗能、高污染行业发展。加强对重点用能企业监管,开展能效对标活动,提高能源资源利用率。加快淘汰落后产能,依法关闭“土小”企业,扎实推进淘汰高耗能变压器、锅炉和电机系统改造等三大节能改造工程。突出大气和水污染治理,完成万杰热电厂脱硫、宏源焦化厂除尘等项目建设。抓住泰青威天然气贯通我区的难得机遇,优化我区能源结构。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和低碳经济,启动二氧化碳减排工作,力争工业固体废弃物资源综合利用率达到90%。加大土地整理、储备交易和闲置土地处置力度,积极引导企业节约集约用地,进一步拓展发展空间。确保“十一五”节能减排目标全面完成。

三、集中全力抓投入上项目,培植新的经济增长点

1、着力抓好项目实施。今年全区确定工业建设项目146项,计划总投资107.97亿元,年度计划投资67.64亿元;项目全部竣工达产后,预计新增销售收入284.03亿元,新增利税39.92亿元。其中,确定首批技术改造项目89项,计划总投资58.95亿元,年度计划投资37.03亿元;项目全部竣工达产后,预计新增销售收入116.76亿元,新增利税21.17亿元。建立项目档案,实施定期调度,各有关部门要进行联网跟踪,形成合力,及时发现项目实施中的问题,帮助协调解决,加快项目实施进度,争取早投产、早见效。对国家和省市财政支持的项目,督促帮助企业完善安全、节能、环保、核准备案等手续,保证资金专款专用,经得起检查。

2、着力抓好项目储备。按照省市重点产业调整振兴规划的方向和重点,结合“十二五”规划编制,实施“市场驱动创新战略”。围绕市场,聚焦客户需求,围绕产业链和发展产业集群选项目,围绕新产品开发、提高工艺装备水平和产品质量,节能减排、安全生产、推进工业化与信息化融合等凝练项目,及时调整充实项目资源库,保持项目建设的持续拉动。加强对国家、省市产业政策措施的研究、解读,提前做好项目用地审批、环境影响评价、项目审核(备案)等前期工作,力争更多的项目列入国家、省市投资计划。

3、着力抓好工业招商引资。坚持数量与质量、外资与内资、引资与引智“三并重”,全面加强招商引资工作,重点在产业招商、大企业招商、园区招商、资源招商等方面做文章,发挥龙头项目带动作用,进一步完善重大工业招商项目统筹协调机制,引导招商工作按照产业政策、工业布局规划开展。

四、突出重点,做大做强优势企业

1、进一步推进重点企业发展。集中优质资源和生产要素,扶持10家龙头、20家骨干、20家成长型企业加快发展。力争到年,培育销售收入30-50亿元或税收过亿元的企业15家,销售收入10-30亿元或税收过5000万元的企业15家,销售收入2-10亿元或税收过1000万元的企业20家。鼓励扶持企业上市融资,加快企业规范化改造,力争到年有3-5家企业在境内外上市,形成梯次推进的格局。

2、鼓励支持中小企业加快发展。实施中小企业成长工程,积极引导中小企业与大型企业和重大产业化项目协作配套,不断延伸产业链,在新能源、新材料等领域,培育发展一批高新技术中小企业,促进中小企业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继续推进中小企业信用服务、担保、公共服务“三大体系”建设,加强对优势中小企业和重点产业链中配套中小企业的融资担保,提高中小企业的自我发展能力。

第4篇

第四,继续推进权力阳光运行建设。一是督察所有行政执法事项无条件上网运行,杜绝双轨运行现象。截止6月底,上网办理169件。二是加强对所有办件流程的科学性、合理性审查,针对行政执法自由裁量、办理结果外网查询等功能需求,不断加工完善。三是加强对行政执法网上操作流程全程监控、监督。五是加强政务信息公开工作,做好便民服务。 9年4月23日),已由市委办公厅、市政府办公厅施行。二是根据市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开展我市经济社会发展相关政策评估工作方案〉的通知》(宁政办发〔2009〕66号)的要求,完成了《**市文化产业发展政策评估报告》的课题研究和课题报告的撰写、报送工作。三是组织开展了全市文化系统文化理论创新工作,《**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若干政策研究报告》荣获省文化厅2008年度文化理论创新工程一等奖,《2007年**市文化创意产业发展年度报告》荣获省文化厅2008年度文化理论创新工程三等奖。四是对江宁区锡剧团、浦口区扬剧团进行调研,形成了《**市区县国有专业艺术院团发展现状调研报告》。初步完成了《**历史文化名城法制保护对策研究报告》。五是受文化部市场司和中央文化管理干部学院的委托,组织我市参加了“中国文化市场三十年”网上征文活动,截至6月30日,报送和发表征文43篇。文化部文化市场司“中国文化市场三十年”网站开设了“**征文专栏”。这些征文从多角度、多视野反映了**市文化市场三十年的发展历程。六是完成了对《2008年**市文化创意产业发展年度报告》的修改,该报告被收入《中国创意产业报告(2009)》一书,已于今年4月出版发行。完成了对《2008年**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发展报告》的修改,并被收入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化研究中心和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9文化蓝皮书—公共服务》一书,该书2009年8月由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出版发行。

第六,努力促进文化创意产业协调发展。根据市委宣传部的要求,参加研究了组织**文化产业考察团到台湾考察、招商工作;与**文化创意产业协会共同研究了**文化产业考察团创意产业协会分团组团工作;修改、审核、报送了协会起草的《**文化产业考察团文化创意产业协会分团方案(草案)》。根据栖霞区委宣传部的请求,协助、配合栖霞区政府组织2009首届中国“龙潭杯”金箔金线应用创意设计大赛活动。向**钟山创意产业园管理委员会(**钟山创意产业发展有限公司)和dtz载德梁行房地产咨询(上海)有限公司,介绍了我市创意产业相关政策。应栖霞区政府的邀请,实地考察了**钟山创意产业园,并就该园区的定位和发展方向提出了政策建议。对**垠坤投资实业有限公司宣告西祠街区网络实体店经营失败,园区转型为青年创业园,提出了意见。

二、2009年下半年的主要任务

第一,认真组织实施《**市游艺娱乐经营场所2009-2011年总量与布局规划方案》和“网吧发展计划”。继续保持取缔无证游艺娱乐经营场所和“黑网吧”的高压态势,在反复查处、坚决取缔中建立较好的市场经营秩序。突出抓好全市网吧监管系统建设,按照全国一个标准,全省一个软件的原则,将安装和反卸载作为长期的工作目标。实行区域责任制,做好文化聚集场所易燃装修材料消防安全管理工作。

第二,检查全市文化行政机关对《2009年**市文化(文物)系统普法、依法行政和法制建设工作要点》和《2009年**市文化局(市文物局)学法安排》的执行情况。加强对本机关和各区县文化局制定的涉法规范性文件的合法性、适当性审查;加强对本机关和各区县文化局文化行政执法的法律监督。认真做好行政许可听证、行政处罚听证、行政复议和行政诉讼的工作和规范性文件登记备案审查和重大行政执法决定报备工作。

第三,继续开展“五五”普法宣传,加强对行政执法人员的培训。以江宁区文化局、建邺区文化局、溧水县文化局行政执法案卷规范化建设示范单位为重点,2009年10-11月开展对各区县文化局和机关行政执法处室行政执法案卷的评查工作。

第四,进一步做好对各区县文化局和机关各处室在工作中遇到的重大涉法问题的研究和答复,特别是对其带有普遍性倾向性的涉法问题进行调研,提出解决的对策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