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3-11-15 10:13:01
序言:写作是分享个人见解和探索未知领域的桥梁,我们为您精选了8篇的关于生物的知识样本,期待这些样本能够为您提供丰富的参考和启发,请尽情阅读。
一、生物摄影与愉快教学原则
初中学生的特点是好奇心和动手欲望强,爱问,爱思考,具有一定的观察、分析和归纳能力,但注意力容易转移,很难长时间集中。根据这一特点,教师在备课时,就应精心设计教案,努力创设出一个特定的环境,不断吸引学生的注意力。生物摄影同普通人物或静物摄影比较起来技术要求更高、难度更大。它包括远距离、中距离和近距离摄影,最常用的是近距离摄影,需要配备有近摄装置,如微距镜头。拍摄时,要有一定的耐心和精力,比如:拍蜜蜂在花朵上采蜜的镜头,要等好长时间,而刚要拍时蜜蜂却突然飞走了。所以,这项工作十分辛苦,而拍出的照片又经常失败或不太理想,有时候一个内容要重复多次。但是,当我拍出一幅清新的照片,能用于教学时,高兴的心情是无法用语言形容的。
几年来,我利用工作之余拍出了很多表现生物体形结构特征和生活情境的照片,如:各种类型的果实(包括角果、荚果、瘦果、颖果、浆果、核果等),植物的叶序(对生叶序、互生叶序、轮生叶序),具有贮藏作用的变态茎(马铃薯、荸荠);较粗的木本植物的年轮,单生化的花朵及花瓣、化萼,松、杉、柏的球果和种子;各种花序(有限花序、无限花序等),经扦插繁殖生长出的植物幼苗,直根系和须根系等;动物学内容有蛔虫、蚯蚓、蜗牛、河蚌的形态,鲤鱼的体色及鱼的内脏解剖,青蛙的体色及捕食,青蛙内脏的解剖,沙晰,刺猬等。
有些无法拍摄的内容,还可以同美术老师先绘制成非常形象的彩图,然后对图进行拍照。如,蝗虫及蝗虫的触角、附肢、口器,蜘蛛的形态及蜘蛛网。
通过几年的不断积累和整理,我搞出了一本好多知识单元组成的单元图片册,成为生物教学不可缺少的一个组成部分。
二、实物投影仪的使用与探究性教学原则
新教材的每个章节都设计了“想一想”、“看一看”、“动动脑”、“课外读”和许多新颖的插图。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使用实物投影仪,运用探究性教学原则,引导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利用实物投影仪可将某些较小的实物、照片和图片投射到屏幕上成像,能逼真地反映出物体的形象,具有很强的立体感,同时还能起到一定的放大作用。
许多杂志的封面、封底和中心插页中有很珍贵的生物摄影图片,平时在阅读这些杂志时应注意把它们裁剪保存起来,以便在需要的时候能用于课堂教学。比如,1993年科学实验杂志第10期的封底台湾蝴蝶;1984年《科学画报》第5期封底上的“鸟喙种种”;1986年《生物学通报》第8期封2上的“肌肉组织”电镜图像;1983年《科学画报》第12期封3上的蜜蜂复眼电镜照片;1987年《野生动物》第5期封面的“美洲狮”、封3的“滇金丝猴”;1983年《科学实验》第12期封底的“褐马鸡”;1984年《生命》第3期封底的“扬子鳄”……
在讲“鸟类的多样性”一节课中,我选择了从杂志上剪下的几种鸟类,如啄木鸟、猫头鹰、鸵鸟、丹顶鹤的图片,将它们放在一起通过实物投影仪在屏幕上放大成像,学生通过对它们的足和喙的对比观察,在记忆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对这些不同生态群的代表动物在足和喙等方面与其生活习性相应的特征理解领会得更加深刻。实验班与对照班的测试结果表明,当堂考试和半月以后考试,实验班的平均分数比对照班的平均分数分别高11.2和11.6分。这说明这种直观教学手段在当堂巩固率和记忆的保持率两方面比普通的课堂教学方法具有明显的优越性。
中学生物中,有很多内容是从细胞这个微观领域里来阐明生命的本质特征和生命活动规律的。如:线粒体、叶绿体、内质网、核糖体、高尔基体等细胞器就是在电子显微镜下才能分辨出来的细胞的显微结构;而教学中使用的挂图和课本中的插图都是一些平面的模式图,在学生头脑中很难建立起关于细胞的客观的、完整的、立体的、真实的概念。为了解决这一难点,我在教学中除了挂图外,还配合使用了实物投影仪,就是把从《生物学通报》和《植物杂志》等学术性刊物上裁剪下来的细胞的扫描电镜照片组织起来,通过投影仪放大投射到屏幕上,使学生真正了解细胞这个膜系统中主要的膜结构和非膜结构的特征,收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三、小结
1.通过投影仪,可将某些较小的实物、照片、图片等放大,并投射到屏幕上,能增加可见度,扩大观看的范围。
2.照片和图片便于积累和保存,使用方便,操作简单,在有遮光装置的实验室或电教室里上课效果最好。
3.这种教学手段不受时间、空间的限制,可以把不同时间、不同地域的各种自然现象都搬到课堂上来,在短时间内给学生提供大量的感性材料。
关键词:生物实验室 污染物 环境危害 管理对策
随着高职院校生物实验室的种类和数量的增加,我国生物科学的发展也迅猛起来。以至于产生的污染物也越来越多起来,虽然在强度和数量上不及企业单位,但是各方面已经成为不可忽视的一类,虽然污染性、毒性等方面是小型的污染,但是也需要政府重视起来。为了培养优秀的生物科学人才,保障生物科学与技术的稳步、健康发展,就需要有一流的设备和经费的投入使用,这就需要各项管理措施与监督机制与发展相适应。以我院生物制药生产性实训基地和常州应用酶工程实验中心为例,目前拥有生化与微生物分析实训室、细胞工程与基因工程技术实训室、酶工程实验室、微生物培养接种室、分离纯化技术实训室、微生物与生化技术实训室、制药创新实训室、精烘包间、发酵中试车间、水质与固体废弃物监测实验室、药物分析与生化分析等62个专业实验室,总面积达10800m2;拥有倒置荧光显微镜、酶标仪、PCR仪、高通量蛋白电泳系统,凝胶成像系统、高速冷冻离心机、超低温冰箱、超纯水机等设备总数超过1000台。在日常教学和科研实验过程中生成的污染物不仅影响实验室的环境以及实验的质量与效果,也会危害实验室工作人员的健康。因此,必须采取措施,最大限度地减少实验、实训基地的污染。
1 高职院校生物实验室主要污染物的种类及危害
1.1 生物活性材料及其代谢物
在生物活性试验材料的使用中,常用一般都是组织、细胞和微生物等,而细胞和微生物的生长需要良好的营养条件,试验通常用的细菌常常是在抗生素等药物存在的情况下正常生长的。如果这些含量高的养分、浓度大并且可能有毒的代谢物的生物活性试验材料,在处理不得当的情况下,就会对周围环境、河流及水域造成污染和威胁。还有大量危害生物的液体,未经处理就排出,会造成很严重的后果,使得有害生物广泛传播。
1.2 有毒物品及其它实验废弃物
在生物试验中最主要的有毒和剧毒物品,不仅对人体危害巨大,还会造成环境的污染,影响极大。所以,我们在试验完成以后,就要把多余的样品、标准溶液及样品分析等残留物都处理干净。废弃的酸碱溶液等都要经过处理,等不存在危害性后再加以排出,这样试验过程中,产生的废弃都不会影响到环境污染,所以这也是不可忽视的安全管理内容。
1.3 各种辐射和照射
包括电磁辐射、UV 照射光、放射性元素的辐射等。实验室的电磁污染源有各种高频加热设备、短波与超短波仪器、微波加热器与发射设备等;UV光主要是无菌实验室里高压或超高压UV 灯、DUV灯、低压UV 灯的照射光;生物学实验常用放射性元素(如P32、S35等)作为标记物进行检测与分析,使得实验材料和器械、器皿都将不同程度地受到放射污染。
1.4 实验器械与耗材
其中塑料制品主要指各种吸头、吸管、离心管、注射器、手套、培养皿及包装等,而且许多为一次性用品。玻璃制品包括各种培养皿、试管、吸管、玻片、盖片、常用容器、过滤器皿等,易损易碎。金属物品最常见的是注射针头及刀片等。上述用品是生物学实验室日常必需品,直接接触各类试剂和实验材料,是有毒有害物质和病源物的传播载体,并可能造成人体的直接机械伤害,这些物体都属于高度危险的实验室废物。
2 生物理实一体化实验、实训室污染物的特点
2.1 种类多,成分杂,集中处理难度大
如要集中处理,很难对症下药,更谈不上回收利用。
2.2 排放量相对不多,排放规律性强,周期明显
其排放量远小于工矿企业,易被人们所忽视。生物实验集中,时效性强,排放成分、量的大小规律性强,周期比较显著。
2.3 废液比重较大
粗略估计,废液的排放量占污染物总量的90%以上。如果不加处理,直接排入城市污水管网,会造成环境二次污染。
2.4 污染具有蓄积性和隐蔽性,部分污染物毒性大,危害大
实验、实训室经常使用一些毒性较大的化学药品,如砷、镉、铬、铅的化合物毒性大,蓄积性明显,危害严重。砷化物如砒霜,其它毒性强的化学药品和试剂罗列、氰化物、生物碱等,极少量就能引起中毒。
2.5 危害传播的广泛性
生物性污染物特别是高传染性病原微生物的传播可能引起流行性疾病的蔓延、师生中的传染和一定规模的爆发。
3 理实一体化生物制药生产性实验实训室主要污染物的管理建议
营造一个健康、安全的学习、实验实训的教学工作环境不只是某一个部门的事情,而是每一个人的责任和义务,完善的管理制度、有效的监督机制和人们的环境意识及其高度自觉性是维护环境安全的基本条件。
3.1 完善安全管理制度,加强执行力度
生物学实验室具有多重性与交叉性特点,在管理上既要满足一般意义上的安全需要,还应针对其自身特点制定和完善操作性强的安全与环保管理措施和规程,逐级签订安全责任书,提高生物学实验实训室理实一体化教学安全工作规范化、制度化、标准化水平。主管部门要加强监督和指导相关措施的落实与执行,对实验实训室安全、环保进行定期检查,建立通畅的申报、回收和处理渠道。
3.2 由于理实一体化教学废弃物种类不同、性质各异,为减少交叉与重叠污染以及可能的直接机械伤害,不同废弃物应该分类储存,及时回收处理生物活性实验材料:实验废弃的生物活性实验材料特别是细胞和微生物(细菌、真菌和病毒等)必须及时灭活和消毒处理。固体培养基等要采用高压灭菌处理,未经有效处理的固体废弃物不能作为日常垃圾处置,液体废弃物如细菌等需用15%次氯酸钠消毒30分钟,稀释后排放,最大限度地减轻因此对周围环境、河流及水域的影响。同时,生物学实验室不可引进或购入带病或具有传染性的实验动物。有毒实验废弃物的管理:明确专人负责,使用专用容器和醒目标识,将重金属、氰化物、溴化乙锭(EB)及其结合物进行分级、分类收集,专人管理,定期回收,统一处理。严禁随意掩埋、倾倒、丢弃有害废液和废物。特别值得注意的是有些废液不能互相混合,比如过氧化物与有机物;氰化物、硫化物、次氯酸盐与酸等。要配备完好无损、不会被废液腐蚀的容器进行收集。对有异味或挥发性的废液或废物要防止泄漏,并应尽快进行处理。实验器械与耗材的管理:吸头、吸管、离心管、注射器、手套及包装等塑料制品应使用特制的耐高压超薄塑料容器收集,定期灭菌后,回收处理。废弃的玻璃制品和金属物品应使用专用容器分类收集,统一回收处理。
3.3 建立专门机构进行监督与管理
实验室安全管理工作能否到位主要取决于所制定的各种管理制度是否落实,要落实管理制度就必须有专门机构、固定人员负责宣传、定期检查与监督。目前,国内有些高校尚未设置独立的实验室管理机构,缺乏专职的实验室技术安全管理人员,实验室的生物安全问题在一定程度上被忽视,这是影响师生人身健康和环境安全的一大隐患。在这方面,我们可以学习、借鉴国外一流高职院校的管理模式,其设有较为强大的实验室安全管理专业机构,拥有详尽的技术安全管理制度,配备了先进的安全检测设备、资深的卫生与技术专家和生物安全职业资质的高级管理人员,专门从事微生物与生物医学实验室的生物安全工作。
3.4 建设高标准实验室
在新建、扩建和改建实验室的过程中,要全面规划、合理布置,严格实行污染治理设施与实验室设计、施工“三同时”,建设符合环保要求的实验室。相关部门要制定各类实验室的环保标准,要求实验室在规定的时间内进行改造,达标后才能使用。在理实一体化教学改革的同时设计建设的实验室,应按照ISO14001环境管理体系的理念和要求,规范实验室环境行为。
3.5 提高认识,加强宣传力度,强化岗位培训在完善安全管理制度和监督机制的同时,对新进入实验实训室的的各级各类相关人员进行岗位培训是确保制度落实、责任落实的重要措施。岗位培训可以是多层次的、灵活多样的。从新生开始,负责教学实验的教师可以明确地教导学生遵守规则,规范操作,培养良好的职业素质和习惯。在学生的必修课程或网络课程中可以考虑开设实验安全课程,建立相关考核制度,提高大家的实验室安全意识和自觉性。
总之,只要齐心协力,相互配合,就一定能够把生物学实验室的安全管理工作做得更好,让大家拥有一个安全、健康的工作环境。
参考文献:
[1]刘凤莲.高职院校生物实验室的环境污染及防治措施[J].长春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25(4):130.
[2]彭兰.加强高职高专生物实验室安全管理工作探讨[J].现代验医药卫生,2012,28(23):3634-3635.
[3]吴伟军,刘海飞.实验室环境污染现状与防治对策[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8,27(4):142-144.
教师心理健康可使学生受益,而若教师出现种种职业倦怠问题,受害最大的自然也是学生。教师的职业倦怠在职业活动中的表现主要有:
(1)在职业规划意向方面,表现为疏于工作,无心投入,感觉工作付出了时间、经历,但成绩平平,对事业追求失去了信心,觉得教学生出成果难,教学效果不明显,在工作上安于现状,不思进取,得过且过。
(2)逐渐对学生失去爱心和耐心,并开始疏远学生,备课不认真甚至不备课,教学活动缺乏创造性,并过多运用权力关系(主要是奖、惩的方式)来影响学生,而不是以动之以情、晓之以理的心理引导方式帮助学生。时常将教学过程中遇到的正常阻力扩大化、严重化,情绪反应过度。如将一个小小的课堂问题看成是严重的冒犯,处理方法简单粗暴,甚至采用体罚等手段。或者有些教师在尝试各种方法失败后,对教学过程中出现的问题置之不理,听之任之。
(3)在教学过程中遇到挫折时拒绝领导和其他人的帮助和建议,将他们的关心看作是一种侵犯,或者认为他们的建议和要求是不现实的或幼稚的。
(4)对学生和家长的期望降低,认为学生是“孺子不可教也”,家长也不懂得如何教育孩子和配合教师,从而放弃努力,不再关心学生的进步。
(5)对教学完全失去热情,甚至开始厌恶、恐惧教育工作,试图离开教育岗位,另觅职业。这种职业倦怠情绪常常会在教师之间得到互相的强化,从而影响整个学校的士气。
1、职业因素
教师职业作为一种特殊的服务行业,其自身的一些特点决定了教师在工作中必然处于持续的高压力状况之中,从而极易导致教师产生倦怠心理。
首先,工作负担过重,工作时间过长。
其次,教师角色冲突和角色模糊。
再次,教师职业的相对封闭性是导致职业倦怠的重要根源。
2、社会因素
首先,社会期望过高。
其次,工资待遇低,社会地位不高。从客观上说,教师对社会进步的巨大作用决定了教师应当拥有较高的工资待遇和社会地位。然而,在我国,长期以来教育事业未受到应有的重视,教师的社会地位和工资待遇都偏低,与社会赋予教师职业的崇高使命并不相称。近些年来,国家虽然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法规,不断提高教师的工资待遇和社会地位,但从总体上来看,与劳动性质和强度相当的其他行业相比,中小学教师的工资待遇依然偏低,同时中小学教师的社会地位也没有从根本上得到提高。理想和现实的巨大反差大大挫伤了教师的工作热情,产生职业倦怠自然是早晚的事。
3、学校因素
首先,人际关系紧张。
其次,不合理的评价机制。
再次,学生品行和学习问题。
4、教师个人因素
教师个体的认识偏差与个体的人格特征也是导致职业倦怠的因素如教师不现实的理想和期望、较低的自我价值与判断、自信心降低、对自己的优缺点缺乏准确认识和客观评价等都很容易产生职业倦怠;而有的教师又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来提高教育质量、实现自己的价值,但当他们觉得自己对工作的投入与从工作中的所得不匹配时,就可能产生职业倦怠
首先,个体的人格特质。
其次,一些背景因素也是导致教师产生职业倦怠的原因。
(一)建立社会支持系统
首先,形成合理的社会期望。过高的社会期望是导致教师职业倦怠的重要原因。社会应当认识到学校在社会发展、个体发展中的作用是都有限的,而教师也是一个实实在在的人,他的能力是有限的。因此,要逐步引导社会对教师职业角色形成合理的定位,以减轻教师的职业压力。
其次,提高教师的工资待遇和社会地位。国家一方面应不断增加教育投入,不断提高教师的收入水平;一方面要加大宣传力度,引导全社会关注教师行业,形成尊师重教的社会风气,不断提高教师的社会地位。这样才能让教师从工作中体会到自身的价值,才能增强工作的吸引力。
再次,提高教师教育包括职前教育和在职培训的质量。提高是教师素质是缓解职业倦怠的有效措施。在教师教育中,不仅要注重专业知识和教育理论知识的提高,还要引导教师树立坚定的职业信念;不仅要提高教师的智力品质,还要加强教师的非智力品质的教育;要提高教师承受挫折的能力,教给教师应对压力的有效策略以及人际交往技巧,从而避免因压力无法及时缓解而出现职业倦怠。
(二)创设良好的学校组织环境
首先,改善学校管理方式。
其次,改革教师及教学管理体制。
此外,学校还应为教师的专业发展创造条件,满足教师自我价值提升的需要。比如,制定一定的奖励措施,鼓励教师不断拓展专业知识和提高理论素养;建立“传帮带”的教师培养机制,为新教师的迅速成长提供保障;每隔三到五年给予教师脱产或不脱产进修的机会;与兄弟学校建立多项交流关系或者邀请专家学者来校讲学等等。这不仅可以满足教师自我成长的需要,而且不断接触新知识、新理论有助于增强教师工作的动力,预防倦怠感的产生。
(三)个人素养和思想道德方面加以修炼
缓解职业倦怠,不仅要依靠社会、学校的支持,教师个人的努力也是至关重要的。
1、正确对待压力,及时调整认知心态。
2、放松情绪,减轻心理压力感。
3、磨练意志,增强个人抗压性。
4、学会交往,增强社会适应能力。成功的教师往往是乐于和学生及他人交往的,尤其是善于与学生打交道的教师,教师应从心理期待中真正做学生的良师益友。
5、积极进取,努力提高自身素质。
四、学会享受教师的职业幸福
[论文关键词]志愿服务 大学生 社会主义荣辱观
怎样有效地引导大学生树立和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呢?高校应该与时俱进,根据实际情况,适时创新教育方法和途径,找准大学生对社会主义荣辱观的“行”的载体,真正做到知行统一,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以适应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人才战略的需要。2009年7月17日,教育部印发了《关于深入推进学生志愿服务活动的意见》,要求高校要把志愿精神作为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纳入到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中,要在学生社会实践活动中加大志愿服务的力度,积极引导学生利用社会实践的机会开展志愿服务活动,切实加强对学生志愿服务活动的领导,建立健全学生志愿服务活动长效机制,深入推进学生志愿服务活动。这是教育部首次以文件的形式明确将志愿服务活动作为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载体作出规定,使志愿服务活动成为让大学生对社会主义荣辱观的“行”的载体,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走出课堂,实现理论学习与实践学习相结合,真正做到知行统一提供了政策依据。
一、志愿服务活动是引导大学生树立和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的良好途径
以大学生为主要力量的中国青年志愿者行动经过十七年的发展,已经由行动之初的清扫雪障、为旅客送温暖等做“好人好事”的简单生活服务和公益服务项目,发展成为现在的服务品牌化、管理项目化的志愿服务体系,主要涉及扶贫开发、社区建设、大型活动、应急救援、环境保护、海外服务六大领域。青年志愿服务总是围绕社会发展的主题,以积极进取的姿态把社会事务中的大事和难事作为自己发展的动力,以开拓创新的精神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已经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伟大实践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志愿服务活动也理所当然地成为大学生学习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体系的有效载体。深入推进学生志愿服务活动是当前高校深入贯彻中发[2004]16号文件,有效引导大学生树立和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的良好途径,具体表现为:
(一)大学生志愿者队伍是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要力量和生力军
大学生志愿服务活动作为中国志愿服务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共青团组织推动发展的一项崇高的事业,是高校共青团探索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形势下开展青年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新载体。大学生志愿者队伍顺应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时代要求,着眼于为改革开放的深入发展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补充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存在的不完善,深入西部农村贫困地区,深入城市社区的每个角落,深入工矿企业,送去温暖关爱、送去科学技术等,促进社会和谐发展,当之无愧地成为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要力量和生力军。大学生志愿者组织结合自身的特点和发展需求,充分发挥在志愿服务活动方面的自主性和创造性,使志愿服务活动内容和模式更具特色和丰富多彩,更加贴近生活、贴近实际、贴近群众。他们实实在在的服务实践,使服务的主体和客体都发生深刻的变化。据不完全统计,至2008年奥运会前夕,全国累计已有2.68亿人次的青年和社会公众为社会提供了超过61亿小时的志愿服务,产生了难以估量的经济价值和社会价值。
(二)志愿服务丰富的思想道德内容全面阐释了社会主义荣辱观的科学内涵
纵观倡导以“奉献、友爱、互助、进步”为宗旨的大学生志愿服务活动,总是把爱国之情、报国之志化作动力着眼于国家发展大计中的大事难事,着手于自身力所能及的事:从清洁环境卫生、回收废旧、义务植树、交通协管、扶贫助困、敬老助残、政策法规宣讲、科学知识普及等,到下乡扶贫、扫盲、支教、支农、支医、支商等。大学生志愿者积极响应党团号召,奋力投身社会建设的各个层面,不怕苦不怕累,哪里有需要,哪里有落后,哪里有艰苦,哪里就有大学生志愿者的身影,以实实在在的行动充分体现了以热爱祖国、服务人民、崇尚科学、辛勤劳动、团结互助、诚实守信、遵纪守法、艰苦奋斗为光荣,以危害祖国、背离人民、愚昧无知、好逸恶劳、损人利己、见利忘义、违法乱纪、骄奢逸为耻辱的道德情感,全面阐释了社会主义荣辱观的科学内涵。可见,社会主义荣辱观与现代志愿服务精神是一致的,都致力于推动社会发展进步、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三)志愿服务的过程就是大学生树立和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的过程
当前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时期,不同的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念甚嚣尘上,其结果就是道德观念和价值准则的多样性和不确定性。社会上存在的各种负面影响给大学生的价值观带来冲击。导致一些大学生政治信仰模糊,功利意识严重;一些大学生价值取向扭曲,重物质利益轻无私奉献,重等价交换轻爱心付出;一些大学生知行分离,虽然了解社会主义道德的一些基本内容,但实际行动又是另外一种表现;更有不少学生把注意力转向自我,忽视社会发展需要,缺乏强烈的社会责任感。
针对大学生当中存在的这种荣辱难分,善恶美丑难辨的思想道德状况,我们应该采取恰当的方式加以教育引导,而志愿服务活动则是最佳的方式。志愿服务活动是一项开放性和群众性的道德实践活动,无论思想上进后进,人人只要愿意皆可成为志愿者。大学生一般都是在高校共青团组织或具有志愿性质的大学生社团的号召、组织、指导下参加各种志愿服务活动。以这种方式参与志愿服务活动让大学生觉得更有正式、更具有安全感、归属感及荣誉感,也是大学生向组织靠拢的一种表现方式。高校应该充分利用共青团组织的优势,组织大学生志愿活动,让他们在实践中树立和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对广西11所高校的600名学生志愿者抽样调查结果显示,69.8%被调查者认为参加志愿服务活动使自己“开阔了视野,增进了对国情民情的了解,增强了责任感和使命感”;87.7%认为志愿服务活动对培养大学生的艰苦奋斗吃苦耐劳精神“非常有帮助”或“很有帮助”;83.4%认为志愿服务活动对培养大学生为人民服务的思想和集体主义精神“非常有帮助”或“很有帮助”。
可见,动员和组织大学生积极参与志愿服务是以以行纠偏、以情固行的方法教育引导大学生树立和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的有效方式。参与志愿服务的过程就是大学生接受、树立、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的过程,是推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过程。
(四)志愿服务知行统一的原则,有利于大学生将社会主义荣辱观内化为自身的道德需求进而外化为道德行为
组织和动员大学生积极参与各种形式的志愿服务活动,是将思想政治理论教育课堂延伸到社会实践教育课堂,使学校教育、社会教育及大学生自我教育得以相互结合的有效方式。这种三位一体的方式既充分体现了知行统一的德育原则,使大学生在其中的主体地位得到凸显,满足了大学生成长阶段中强烈的自我意识和参与社会管理的意识,又充分发挥了大学生在服务实践中的主观能动性。在深刻体验服务社会和他人,推动社会和谐发展的愉悦之情的同时,也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大潮中竖起了一面公平、道义、爱心的旗帜,引领着社会风尚。志愿服务活动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是大学生喜闻乐见的社会实践形式,有利于大学生在志愿服务的实践中践行课堂学到有关社会主义荣辱观等道德知识,并感知社会主义荣辱观的正确,进而内化为自身的道德需求,外化为实际社会生活中的道德行为,达到道德教育“两个转化”的目的。同一项调查结果显示,59.9%的被调查志愿者明确表示毕业后继续参加志愿服务活动,26.9%表示视具体情况而定。
可见,志愿服务活动是大学生树立和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的有效载体,参与志愿服务是大学生接受、树立、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的过程,也是大学生在志愿服务中丰富和发展社会主义荣辱观,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过程。
二、在志愿服务事业发展过程中应该注意正确处理社会主义荣辱观与志愿服务活动的关系问题
(一)以社会主义荣辱观为指导,深入推进志愿服务活动,是发展志愿服务事业的需要,也是社会主义荣辱观进一步丰富完善的需要
社会主义荣辱观是中华民族传统道德的精华和时代精神的集中体现,既具有鲜明的历史传承性和民族性,又具有很强的时代性。以社会主义荣辱观为指导,将社会主义荣辱观的基本内容融进志愿服务活动,使志愿服务具有更为鲜明的时代性和民族性,从而促进了志愿服务事业的发展。同时,在志愿服务事业发展过程中,通过项目创新、主体创新、形式创新、领域创新,使现代志愿服务精神得到了广泛传播和发扬,而在志愿服务过程中发展起来的新的道德精神理念丰富了社会主义荣辱观,使社会主义荣辱观的内涵也得到进一步丰富、深化和完善。并且逐渐培育了将中华传统美德、西方慈善文化、社会主义荣辱观融合在一起的符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现代志愿文化,极大丰富了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内容,为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注入了新的精神因子和信心动力。
[关键词]职业技能;物流管理;高职学生
[中图分类号]G71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6432(2011)45-0173-02
近几年,随着高校的不断扩招,庞大的毕业生人数使得高校毕业生就业难问题日益突出;另外,很多企业却面临着用工难、用工荒等问题,许多国内外的知名企业经常为招聘不到高质量的员工而苦恼。这种人才过剩与稀缺的两难问题,成了当前高校毕业生就业的尴尬,同时也暴露了我国高等教育与市场的脱节,反映了高等教育人才培养结构的失衡。在信息化高速发展的今天,企业的不同岗位和对员工的要求都在发生着变化,使得高等教育尤其是高等职业教育必须转变人才培养的教育观念和方法,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建立以“就业”为导向的全新的教育理念。
1 高职物流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定位
高职院校到底应该培养什么样的人才,才能为企业所用?换句话讲企业为什么不愿意招聘高等院校毕业生,这是企业和高等职业教育都必须要面临的问题。国际知名咨询公司麦肯锡的调查报告显示:“中国的毕业生很多,但很少有能力胜任外贸出口服务行业的工作。很多大型跨国公司招聘应届毕业生不仅仅是在招聘员工,更多的是为招聘几年以后为企业挑大梁的人才。”简而言之,企业招聘的优秀员工应该具备以下两个基本素质:①完成相关岗位任务的基本技能,包括自身的学习技能;②对工作和对个人职业生涯的责任心。也就是说企业需要的是既有宽厚专业知识,又具有较强实践能力,能够高质量地承担第一线工作,并且能够在实践中不断发展自己的高素质、高技能的应用型、技术型复合人才。如何才能达到上述人才培养的目标?自然离不开高等教育,众所周知,高等教育是人才的“孵化园”,而高等职业教育是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培养的人才应该是应用型、操作性的高级蓝领,掌握必要的理论知识和专业知识,具备在相关专业领域实际工作的基础知识和职业技能。
物流作为一个新兴的行业,据统计,仅太原市每年物流人才需求量至少在2万人以上。通过对太原市物流企业的调查发现:这些企业对物流人才需求最大的是基层物流作业人员,占到了75%~85%,其次是物流基层管理人员和中层管理人员。对人才岗位的需求情况是:物流营销人员比例最高,达到49.61%;与此接近的为运输调度人员,达48.45%,然后是配送作业人员,达41.86%,仓储人员需求为39.35%;企业对物流人才的学历要求上,高职占51%、本科占36.7%、研究生占2.4%,高职所占的比例最高。正是基于上述现状,太原旅游职业学院根据高职高专教育“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的方针和培养应用型人才的宗旨,以服务山西本地经济为导向,使所培养的学生在掌握必要的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的基础上,具备从事本专业领域实际工作的基础知识和职业技能,成为满足企业生产、管理、服务需要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
2 高职物流管理学生职业技能的构成
在企业看来中国高校培养的学生缺乏参与项目或团队协作的实践经验。学生的知识结构不完整,高校学生最缺乏的就是实践这一重要的知识分支。而现代职业人应该具备的知识体系主要包括三个维度:①宽泛的理论知识面;②管理意识和技巧;③实践经验。显然如果按照现代企业用人标准的三维知识结构体系去塑造高校学生,去培养高职物流管理学生的职业技能,前面所述的院校学生“就业难”和企业“难招聘”问题也就自然解决了。
综合前面分析,高职物流管理专业学生的职业技能概括起来应该包括职业核心能力和专业能力两个方面。职业核心能力包括自我管理能力、合作交流能力、解决问题能力、设计创新能力等,见下页表。专业能力是指掌握和运用专门技术的能力。可分为操作技能和心智技能,其中心智技能是掌握专门技术的能力,是操作技能的基础,一般是在完成各学科专业知识的学习中得到提高和完善。而操作技能是运用专门技术的能力,需要通过严格的操作训练才能掌握。
3 高职物流管理学生职业技能的培养
高等职业教育培养的是能够满足企业用人标准的理论与实务并重的复合型人才。如何达到这样的目标,关键是处理好“教”与“练”这两个环节,使二者达到辩证与统一。高职物流管理专业学生职业技能的培养最终还是要通过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这两个体系来完成。
3.1 理论教学体系的构建
根据山西省物流人才需求的特点,以及毕业生未来进入企业的岗位群流向。我院将物流管理专业学习课程分为四大模块:综合素质模块、职业知识模块、岗位技能模块、素质拓展模块。
3.2 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
前面分析已经提到,企业在选择经管类毕业生的时候更看重毕业生的管理修养和实践经验。管理大师德鲁克有一句话:“管理是一种实践,其本质不在于‘知’而在于‘行’。”而作为高职高专教育,实践教学在培养学生职业技能的过程中就显得尤为重要,是高职教育的特色所在。下面谈谈我院在开展实践教学、培养学生职业技能方面的几点探索与尝试。
(1)基于虚拟现实的体验式教学模式
高职物流管理专业作为经管类学科下的一个分支,其培养目标在于实现理论与实践的一体化。众所周知,物流管理专业的核心课程的实践教学环境很多需要大型设施设备支持,虽然很多学校投入大量资金进行物流实训室硬件建设,但不可能面面俱到,且财政压力也很大。所以我院构建基于虚拟现实的体验式教学模式,即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模拟现实中的实际业务场景,使学生分角色轮流担当相关岗位,在体验中学习,以项目或任务的结果作为检验学生职业技能训练的标准,从而提高了教学效率,加快、加深了对学生职业技能的培养。
在具体实施过程中,我校与国内知名管理软件公司用友、金蝶合作共建ERP模拟实训中心,把企业搬进课堂。通过ERP模拟企业实训,让学生组成一个团队,模拟经营一个企业,在各个企业构成的市场竞争氛围中运行,最终看哪个企业能够在竞争中生存下来,发展壮大。实践证明,这种沙盘训练课程使学生能够通过亲身实践感悟平时所学知识的应用,同时也通过角色扮演体验相互配合共同努力的过程,培养了团队合作的能力,不失为一种有效的训练方法。
(2)“工学结合,双证融通”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积极推进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的学习模式,把“工学结合”作为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重要切入点。为了更好地与行业保持紧密联系,我们组织了全体学生参与物流行业的调研。鼓励学生走出去,对太原市的物流企业进行了全方位的考察,在考察的基础上召开了研讨会,共同分析物流市场对人才的需求,及物流行业的发展趋势。通过这项活动,同学们认清了自己的不足,也找到了努力的方向,要求提高自身实战能力的热情空前高涨。教师也进行了积极的引导,帮助同学成立了具有仿真性、经营性的实训场所——学生超市,开始了自己的“创业之路”。同时与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合作,使学生在获得学历证书的同时,获得相应的职业资格证书。同时我们改革教学体系,使其与国家职业标准及相关职业资格证书接轨,尽可能地满足学生取得职业资格证书的需要。
(3)以赛促教,全面提升学生职业技能
积极参与各种职业技能竞赛活动,通过技能大赛,不断吸取有益经验,并将其引入校内实践教学,改进实践教学的组织方式。有句话说得好:“职业教育看大赛。”高职教育的衡量标准是学生的就业状况和岗位适应能力。而职业技能大赛正是检验学校教学质量的标杆,是开展实践教学最有效的方式。再有,技能考核的趣味性、实用性和可观赏性,对校内职业技能训练和考核也有很强的借鉴价值。
为此,我校物流管理专业在平时教学活动中,组织了以专门以大赛为目的的各种技能活动小组和社团、协会。同时还成功主办了山西省第一届高职物流技能大赛,组织学生参加了教育部主办的高职杯现代物流技能大赛和用友公司组织的第七届“用友杯”ERP沙盘模拟经营大赛,均取得了二等奖的优异成绩。通过参与职业技能大赛极大的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热情,为我们开展实训教学指明了目标和方向,锻炼了学生的职业技能。
(4)产教结合,积极开展校企合作
一、我市乡镇计生服务机构的设置及发挥作用情况
乡镇计生服务机构是计划生育工作者为乡镇群众服务的主要阵地,是县乡政府完成人口计划、落实计划生育基本国策的主要渠道。乡镇计生服务机构通过开展计划生育手术和妇女病的免费或低偿检查、治疗及生殖保健服务,开展计划生育宣传教育、随访服务和统计管理,保证了育龄群众及时、有效地落实节育措施,从而达到了控制人口的目的。
我市现有32个乡镇,均设有计生服务机构,均为股级全额预算事业单位,编制135名,其中平定县10个乡镇计生服务机构共有编制42名,盂县14个乡镇计生服务机构共有编制48名,郊区8个乡镇计生服务机构共有编制45名。小陈老师工作室出品
总体看,县区乡镇领导对计生工作都非常重视,县、乡、村各级层层签定了责任状、制定了考核目标和奖励政策,人口出生率、人口自然增长率、已婚妇女综合节育率、一孩妇女比率均达到了责任状规定的目标。各乡镇计生服务机构在过去的工作中,基本能够履行计划生育宣传教育、技术服务、人员培训、药具管理、人口统计等职能,在落实国家的计生政策、稳定生育水平、促进优生优育、保证计划生育目标的实现等方面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二、我市乡镇计生服务机构运行中存在的问题
乡镇计生服务机构虽然能履行规定的职能,但各乡镇计生服务工作发展很不平衡,在计划生育技术服务的法制化管理、综合技术能力、服务操作规范程度、监督管理力度等方面还存在着一些突出问题,与《中华人民共和国人口与计划生育法》和《计划生育技术服务管理条例》的要求还有很大差距。
1、技术力量薄弱
按照《计划生育技术服务管理条例》的规定,乡级计划生育技术服务机构可以在批准的范围内开展放置宫内节育器、取出宫内节育器、输卵(精)管结扎术和早期人工终止妊娠术。并要求开展这些项目必须具有1名以上执业医师或者执业助理医师;其中,申请开展输卵(精)管结扎术、早期人工终止妊娠术的,必须具备1名以上执业医师。可目前绝大多数乡镇计生服务机构达不到这个要求,全市32个乡镇取得执业助理医师、执业医师资格的共有29人,平定县10个乡镇计生服务机构只有7名执业助理医师,难以正常开展工作。一些乡镇计生服务机构的从业人员虽然取得了执业(助理)医师的资格,但实际操作的能力和水平较低,难以保证计生服务的安全和质量,这些情况在一些偏远乡镇尤为严重。
2、设施设备老化闲置
乡镇计生服务机构普遍存在阵地建设滞后,诊疗设备老化落后等情况,不具备与开展计生服务项目相适应的设施、设备、药品和能力。即使有个别乡镇的设施设备较好,也因为从业人员不具备执业(助理)医师资格,而无法正常开展工作,造成了现有设施设备的闲置浪费。
3、任务繁重、人员不足
各乡镇计生服务机构的服务对象绝大多数为农业人口,他们的生育愿望与国家的计生政策还有很大差距,而且人员分散、情况复杂、服务周期长,所以宣传教育和避孕节育工作的任务还很繁重,因此计生服务人员相对不足,尤其是女性计生服务人员。
三、对乡镇计生服务机构设置的意见
综合这次调研情况,对乡镇计生服务机构的设置有两种意见:
1、将乡镇计生服务机构并入乡镇卫生院
乡镇计生服务机构技术力量非常薄弱,取得执业助理医师、执业医师资格的从业人员明显不足,难以正常开展工作,造成了现有设施设备的闲置浪费。而乡镇卫生院的技术力量相对比较雄厚,各类医务人员配备比较齐全,具备开展计生服务项目的设施、设备、药品和能力,可以保证计生服务的安全和质量。小陈老师工作室出品
因此,可以将乡镇计生服务机构并入乡镇卫生院,在乡镇卫生院设立一个内设机构专门承担开展计划生育技术服务、药具发放、宣传教育、数据统计、入户随访服务、人员培训等职能,并配备专业人员、划拨专项经费。这样可以合理配置乡镇计生服务机构和乡镇卫生院的设施设备和技术人员,使各类资源得到充分有效的利用。育龄妇女可以凭计生服务证到乡镇卫生院享受免费或低偿计生服务、进行相关诊疗,发生的相关费用由乡财政按规定凭票报销,保证育龄妇女享受无偿、优质、安全的计生服务。
2、将乡镇计生服务机构综合设置并调整为县级计生部门直接管理
中图分类号:R197.322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672―4208(2011)03―0006―02
社区卫生服务以个人为中心,以家庭为单位,以社区为范围,是近年来世界各国公认的一种整合生物医学、行为科学和社会科学的新型医疗服务模式。随着社会经济和小康社会建设的不断发展,社区卫生服务管理的评价体系和指标也要与时俱进。本文就社区卫生服务运营管理评价体系制定的原则、内容及推进社区卫生服务管理与评价体系建设等方面内容报道如下。
1 社区卫生服务运营管理评价体系制定的原则
1.1 公平原则 公平是指无论其收入水平的高低和支付能力的大小,社区居民对社区卫生服务拥有的数量和质量是相等的。公平又分为水平公平和垂直公平两种,水平公平是指具有等量社区卫生服务需求的人能得到相同数量和质量的服务;垂直公平是指需求不同的人们所得到的社区卫生服务数量和质量也不同,需要水平高者得到较高数量和质量的社区卫生服务,反之则小。
1.2 效率原则 效率是单位卫生资源所获得的社区卫生服务的产出,可分为三种,即分配效率、技术效率和管理效率。
1.3 可行性原则 评价的指标要能对社区卫生服务的质量进行有效的评价。一个好的指标不仅可以反映社区卫生服务发展的真实水平,也能使社区卫生服务的发展更有方向。
2 社区卫生服务运营管理评价体系的内容
2.1 方针与政策 这包括政府对社区卫生服务的重视力度,一、二级医疗卫生机构结构功能改造成为规范化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比例,大医院、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和个人举办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情况,政府和社会对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投人情况,社区卫生服务结构纳入医疗保险的情况,社区卫生服务的延伸、自主定价情况等。
2.2 网络建设 即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是否纳入区域卫生规划,居民区是否有家庭责任医生,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是否布局合理、基本设施齐全、具有人性化的环境,是否建立了方便、快捷的服务呼叫系统,上级医院与建立了明确分工的双向转诊体系等。
2.3 人才队伍建设是否有一定数量经过省级卫生行政部门认可培训的社区卫生服务技术人员,全科医师的布局是否合理,是否有全科医师培训基地,上级医院是否有专家定期到社区指导工作,是否有明确的政策吸引高素质的人才到社区卫生服务机构。
2.4 绩效评价主要包括社区居民到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诊所等各类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就诊的比例,社区疾病预防控制、重点人群保健、残疾人康复、计划生育技术服务、中医药进入社区等工作的成效,以及妇女儿童系统保健管理率、老年保健管理率、慢性病规范化管理率、健康档案利用率、社区居民健康知识知晓率、居民对社区卫生服务满意度及社区居民的医药费用平均支出逐年下降幅度等。
3 推进社区卫生服务管理与评价体系建设
3.1 坚持政府主导、鼓励社会参与,建立健全社区卫生服务网络 地方政府要制订发展规划,有计划、有步骤地建立健全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社区卫生服务站为主体,以诊所、医务所(室)、护理院等其他基层医疗机构为补充的社区卫生服务网络。在大中型城市,政府原则上按照3~10万居民或按照街道办事处所辖范围规划设置一所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根据需要可设置若干社区卫生服务站。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与社区卫生服务站可实行一体化管理。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主要通过调整现有卫生资源,对政府举办的一级、部分二级医院和国有企事业单位所属医疗机构等基层医疗机构进行转型或改造改制设立。现有卫生资源不足的,应加以补充和完善,要按照平等、竞争、择优的原则,统筹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发展,鼓励社会力量参与发展社区卫生服务,充分发挥社会力量举办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作用。
3.2 加强社区卫生服务队伍建设加强高等医学院校的全科医学、社区护理学科教育,积极为社区培训全科医师、护士,鼓励高等医学院校毕业生到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服务。完善全科医师、护士等卫生技术人员的任职资格制度,制定聘用办法,加强岗位培训,开展规范化培训,提高人员素质和专业技术能力。要采取多种形式鼓励和组织大中型医院、预防保健机构、计划生育技术服务机构的高、中级卫生技术人员定期到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提供技术指导和服务,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要有计划地组织卫生技术人员到医院和预防保健机构进修学习、参加学术活动。鼓励退休医护人员依照有关规定参与社区卫生服务工作。
3.3 完善社区卫生服务运行机制 政府举办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属于事业单位,要根据事业单位改革原则,改革人事管理制度,按照服务工作需要和精干、效能统一的要求,实行定编定岗、公开招聘、合同聘用、岗位管理、绩效考核。对工作绩效优异的人员予以奖励,对经培训仍达不到要求的人员按国家有关规定解除聘用关系。要改革收入分配管理制度,实行以岗位工资和绩效工资为主要内容的收入分配办法,加强和改善工资总额管理。社区卫生服务从业人员的收人不得与服务收入直接挂钩。要积极探索建立科学合理的社区卫生服务收支运行管理机制,规范收支管理,有条件的可实行收支两条线管理试点。地方政府要按照购买服务的方式,根据社区服务人口、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提供的公共卫生服务项目数量、质量和相关成本核定财政补助,尚不具备条件的可以按人员基本工资和开展公共卫生服务所需经费核定政府举办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财政补助,并积极探索、创造条件完善财政补助方式。各地区要采取有效办法,鼓励药品生产经营企业生产、供应质优价廉的社区卫生服务常用药品,开展政府集中采购、统一配送、零差率销售药品和医药分开试点。
3.4 加强社区卫生服务的监督管理 规范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设置条件和标准,依法严格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从业人员和技术服务项目的准人,明确社区卫生服务范围和内容,健全社区卫生服务技术操作规程和工作制度,完善社区卫生服务考核评价制度,推进社区卫生服务信息管理系统建设:加强社区卫生服务的标准化建设,对不符合要求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和工作人员,要及时调整,保证服务质量。加强社区卫生服务执业监管,建立社会民主监督制度。将接受服务居民的满意度作为考核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和从业人员业绩的重要标准。发挥行业自律组织提供服务、反映诉求、规范行为等作用。加强药品、医疗器械管理,确保医药安全。严格财务管理,加强财政、审计监督。加大考核力度,继续完善激励约束机制,充分调动社区医务人员的积极性,切实履行社区卫生职能。完善逐级考核、多方评价的综合评价体系和绩效考核评价机制,采取年度考核和日常考核相结合,定性考核和定量考核相结合,绩效评估、社会评价和专家指导相结合的方法,推动社区卫生工作健康、快速发展。
摘 要 通过企业财务预算管理,可以达到降低费用,增加销量,提高企业竞争力,从而增加企业经济效益和抵御风险的能力。因此,探讨提升企业财务预算管理质量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 企业财务预算 特点 构建与编制 提升措施
财务预算管理对于企业来讲,其作用是十分关重要的,必须引起企业经营管理者的高度重视。只有对企业财务预算管理有一个全面而正确的认识,并用科学有效地措施推进企业财务预算管理,才能最终达到全面推进企业发展根本战略,实现不断降低企业面临的潜在风险以及全面提高企业发展效益的最终目的。
一、财务预算的概念及特点
企业财务预算是在预测和决策的基础上,围绕企业战略目标,对一定时期内企业取得和投放、各项收益和支出、企业经营成果及其分配等资金运动所作的具体安排。企业财务预算建立在预测的基础上,因此具有一定的不确定性;同时又是在分析面临的各种条件后依据企业内外部环境要求制定,因此还具有相对的稳定性。财务预算管理是企业管理系统的主要组成部分之一,成为企业规划、协调、限制、鼓励、评价生产经营活动的一种综合贯彻企业战略方针的重大机制,以及对企业相关的投融资活动、经营活动和财务活动限制的一种有效手段。合理的财务预算管理有助于企业战略目标的顺利实现,但企业战略目标的实现却不能只依靠财务预算规则本身,关键是对财务预算的贯彻和实施。另外财务预算是为企业决策服务的,因此必须是公开的和系统性的。
二、提升企业财务预算管理质量的有效措施
通过企业财务预算管理,能使企业竞争力明显提升,从而抵御各种可能发生的经营风险。但是如何切实提高企业财务预算管理值得探讨。
(一)提升企业财务预算管理质量应以“会计假设原则”为重要的基点
会计中一重要的原则就是会计假设原则。会计假设不是一成不变的,由于它们本身是会计人员在有限的事实和观察的基础上做出的判断,随着经济环境的变化,会计假设也需要不断的修正。预算也是如此,因为预算的基础是建立在一定的假设之上的,因此合理的假设是预算编制和预算工作开展的前提。也恰恰出现这些不确定因素,使得预算管理者要兼顾一些不确定因素以及预算指标之间的关系。可见,合理的假设是预算工作能够开展的保证和前提。
(二)提升企业财务预算质量应切实加强财务预算指标的合理性
财务预算指标在企业的经营管理活动中有很重要的作用,合理的预算指标,能让预算管理发挥作用,要想保证预算指标的合理性,就要确保编制预算的基础可靠,而且预算指标在确定之前要经过修正。编制基础是编制预算的根据、假设以及参考资料。要想做到编制基础可靠,就要收集完整的参考资料,比如国家的财政、税务以及劳资等等政策;行业的技术水平、增长速度、市场竞争情况以及发展方向,区域的经济水平、地方的补贴优惠以及限制的规定;企业的自身情况,包括企业的市场定位、融资与投资的计划、成本、控制力度、人员构成以及薪资等等资料。然后,要对所收集到的资料进行整理,分类归档,进一步分析和对比,确保材料的真实性和完整性。做出一些判断,比如企业的市场机会,财务风险以及工作的重点和难点。最后,拟出编制预算的假设以及定量的依据,对企业的内部环境以及外部环境进行假设和推测,对经营活动的方方面面做出量化的假设。
(三)提升企业财务预算质量还要不断加强财务预算的执行力与控制力
财务预算管理的关键就是财务预算的落实,即执行与控制。企业应当积极寻求科学、合理的途径方法,加强动态管理,严格执行预算。
1.加强现金流量控制。企业的现金(包括银行存款)、有价证券等,流动性较强,应该了如指掌,进行重点控制管理。企业可以凭借资金运动及其综合信息,以资金管理为龙头,带动其他方面的管理活动。通过现金流可以有效地对企业的现金从哪里得来又用到何处去,在某一时点能被用于周转使用的金额是多少,企业将在未来何时需要现金等有全面的了解,能够控制现金支出和收入的合理程度,避免不合理的现金支出。企业应定期编制现金流量预算,以便更好地控制现金流量。控制了现金流量,即控制了企业的资金运动,使有限资金产生最大的效益,所以加强现金流量控制是实施财务预算管理的核心。
2.过程控制与结果控制相结合。在预算控制上,应该选择过程控制与结果控制相结合,这样不但能实现结果控制的效果,而且通过过程控制尤其是建立财务预算报告制度,既能及时调整预算执行过程中出现的偏差,又能保证预算的顺利执行,还能使管理人员始终从动态的角度把握企业近期的规划目标和远期的战略布局。
企业应当严格执行财务预算,各相关职能部门、科室,应组织好财务预算的实施,对实施过程进行追踪了解,定期或不定期检查各单位的预算执行情况,及时了解和全面掌握企业的预算执行情况。
(四)提升财务预算质量还需及时对财务预算进行合理调整
各财务预算执行的部门、单位应做好预算执行情况的真实、完整记录,有效进行有关预算信息的收集与反馈。做到在每月月末将预算的计划与实际进行对照,以便及时发现问题,采取对策,并为下一步是否进行调控提供依据。
做好预算调控。一般情况下,没有预算的,要坚决控制其发生。当企业的内外环境发生变化时,如价格变动、市场变化等不可预见因素,预算出现较大偏差而且采取其他措施无法弥补的情况下可进行预算调整。但这只是微调,其效力主要是维持全面平衡,并不对预算目标做较大改变。
结语:财务预算管理是企业内部控制的一种重要方法,它通过计划、组织、控制和协调企业人、财、物等各项资源来具体落实企业的发展战略,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财务预算管理是完善企业法人治理结构的客观要求和具体体现,是现代财务管理的重要标志。因此,企业管理当局应切实加强财务预算管理工作,做好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总体规划,使之为企业的经营发挥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