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2-02-18 16:55:39
序言:写作是分享个人见解和探索未知领域的桥梁,我们为您精选了8篇的乡镇消费扶贫总结样本,期待这些样本能够为您提供丰富的参考和启发,请尽情阅读。
2020年10月17日是我国第七个扶贫日,也是第28个国际消除贫困日。为进一步弘扬中华民族扶贫济困、人心向善的传统美德,引导社会各界关注贫困问题、关爱贫困人口、关心扶贫工作,为决战决胜脱贫攻坚战营造氛围,按照省市相关工作部署,县广泛宣传、全力动员,认真组织、积极开展形式多样的扶贫日活动,全县呈现单位部门上下联动、干部群众主动融入、社会力量积极参与、社会影响积极广泛的良好态势,全县扶贫日活动取得了良好成效。现将有关情况总结汇报如下:
一、强化组织,广泛动员,活动有序开展。一是加强组织领导。根据省市安排部署,结合全县工作实际,县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办公室提前制定并下发了《县2020年扶贫日活动方案》,明确了扶贫日10项活动内容和各乡镇、各单位部门职责。同时,召开了专题会议,安排部署10·17扶贫日主题活动,各项活动明确了实施单位、责任人,积极组织开展“扶贫日”活动。二是开展宣传引导。在扶贫日前后期间,在通讯、电视台、县政府门户网等主要新闻媒体上集中开展了系列宣传活动,刊登和播发了扶贫日的活动和信息报道。在县官方微信平台《风》中专门编发”10月17日国家扶贫日”专题报道,对国家扶贫日的起源、背景、目的、意义进行了阐述,对扶贫日开展的活动进行了重点宣传。三是强化过程监督。坚持对全县各单位各部门开展“扶贫日”活动进行全程监督,坚持公开透明,主动向社会公布“扶贫日”活动方案及主要活动,对活动中募集的资金进行全面公开,并及时将募捐资金送到贫困户手中。四是严明工作纪律。积极推进扶贫日活动规范化、制度化、法制化,严格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省市规定精神和《党政机关厉行节约反对浪费条例》要求,坚持节俭务实,确保安全高效,增强活动感召力和社会公信力。
二、积极开展,全民参与,活动形式多样。一是举办一场消费扶贫专馆开馆仪式。于10月17日扶贫日当日举行消费扶贫馆开馆仪式,扶贫馆共收录了全县21个乡镇认定的100余种扶贫产品,活动现场吸引了不少市民前来参观选购,仅半天时间,该馆就销售扶贫产品10万余元,签订扶贫产品购销合同62份,签约额达到32万元。二是推进一次扶贫产品“六进”活动。进一步落实500万元消费扶贫直连直报计划,推进一次扶贫产品进机关、学校、医院、企业、社区等单位食堂和交易市场“六进”活动,各机关食堂和公立医院、公立学校食堂全年分别至少按年消费总量的20%和10%以上购买扶贫产品,目前已完成扶贫销售总金额5034万元,直连直报7万元。三是启动一轮集中宣讲活动。各乡镇各单位充分利用组织扶贫日活动的契机,深入开展决战决胜脱贫攻坚的宣讲,学习扶贫论述。党政领导干部深入乡镇扶贫联系点,部门领导干部深入定点扶贫村,帮扶干部进村入户到贫困户家,驻村和基层干部坚守扶贫岗位,广泛深入宣讲落实扶贫工作重要论述及决战决胜脱贫攻坚的政策举措。如上圯乡组织文明实践志愿者在回龙村开展国家扶贫日“专题宣讲”“健康义诊”“三讲一评”“扶贫政策宣传与解读”等系列活动。上模乡以“携手扶贫济困助力决战决胜”为主题,组织开展了一次扶贫政策宣讲、一次义诊、一次贫困户走访、一次就业招聘、一次法律知识宣传“五个一”活动。南溪乡组织9支由第一书记、新时代文明志愿者、网格员等组成的新时代文明宣讲队,分赴各网格开展“决战脱贫攻坚决胜全面小康”主题宣讲活动。四是开展一次“三讲一评”颂党恩活动。各乡镇把开展颂扬党恩活动作为组织扶贫日活动的重要内容,紧密结合宣讲决战决胜脱贫攻坚,聚焦颂扬党的恩情和增强内生动力,以村组为单位,256个村集中开展一次“三讲一评”活动,组织一批感恩奋进、自主脱贫典型现身说法,讲好群众身边的感念党恩故事。如水槎乡、苑前镇开展“全国扶贫日宣讲暨优秀贫困户评议”感恩回馈社会捐款活动。塘洲镇联合县妇联在栗芫村开展“小康幸福你我他”扶贫故事分享会,重点讲述了栗芫村贫困户罗小华不甘落后、奋力脱贫的励志故事,教育引导贫困群众自主脱贫、勤劳致富。五是开展一次走访帮扶活动。扶贫日期间,各挂点帮扶单位要深入挂点村开展帮扶活动,针对挂点村和贫困户“两不愁三保障”的短板、弱项以及省级脱贫成效专项调查、暗访督查等发现的问题,开展帮扶工作。工商联要持续推进“百企帮百村”精准扶贫行动,组织商会、企业发挥个自优势,提业、就业、助学等多样化的精准帮扶活动。六是开展一系列慰问关心表彰活动。各乡镇各部门结合组织开展扶贫日活动,深入乡村进行慰问,激励一线扶贫干部坚守岗位。组织事业单位脱贫攻坚专项奖励,评选出全县2个事业单位集体和11名事业单位工作个人以嘉奖奖励。组织脱贫攻坚一线优秀党员典型事迹展播。继续通过在电视台滚动播出、刊发“组工微讯”及“扶贫攻坚”、制作宣传展板等各类方式进行广泛宣传报道脱贫攻坚一线优秀党员典型事迹。七是组织一次微视频征集活动。发动网民积极参与“你笑起来真好看——我们村的脱贫故事”微视频活动,分享脱贫攻坚中的精彩故事,用镜头记录脱贫攻坚的现实场景、典型人物和先进事迹,挖掘、讲述我县决战决胜脱贫攻坚的生动故事。八是开展一批公益助贫活动。开展就业扶贫活动,组织县内企业开展贫困家庭劳动力就业招工活动,合力泰、联创宏声电子等61家企业参会,提供就业岗位多达3307个,达成就业意向40余人。同时,他们在“泰合微就业”微信公众号上推送了相关企业招聘信息,线上达成就业意向百余人。开展健康扶贫活动,各乡镇组织各医院医生、护士深入村组一线为贫困户落实家庭签约,免费健康体检、宣传健康扶贫政策,走访、核查失能弱能贫困人口。开展募捐活动,扶贫日期间全县共募捐到126万元,如澄江镇组织全镇机关干部、两代表一委员、爱心企业代表等200余人参加,共收到爱心捐款67912元。桥头镇党政领导班子带头捐款,捐赠善款共计205000元,全部款项、物资将用于扶贫爱心超市运营及贫困户志智双扶中。万合镇组织广大乡贤企业家、社会爱心人士发扬乐善好施、扶贫济困的传统美德,踊跃捐款5万多。开展社会扶贫活动,动员引导广大青年、企业和社会志愿者组织,围绕阳光助残、关爱留守儿童与事实孤儿、扶贫济困等重点内容开展志愿服务项目。县妇联为贫困母亲们发放了50份总价值1万元的“母亲邮包。九是开展一次集中宣传活动。在扶贫日前后期间,在通讯、电视台、县政府门户网站等主要新闻媒体上集中开展系列宣传活动,全面反映全县扶贫历程中的经验成效、典型案例、先锋模范等,营造良好的扶贫日活动氛围。在10月17日扶贫日当天,编发10月17日“扶贫日”宣传短信。由中国移动、中国电信、中国联通,于10月17日当天通过手机短信,免费向全县手机用户发送“扶贫日”宣传短信。十是举办一场脱贫攻坚新闻会。扶贫日期间,县扶贫办、县委宣传部举办一场决战脱贫攻坚决胜全面小康新闻会,重点介绍十以来全县脱贫攻坚所取得的辉煌成就,反映全县扶贫历程中的经验成效,展示全县脱贫攻坚成果。十一是组织广大干部群众收听收看《决战决胜——2020年全国脱贫攻坚奖特别节目》。全县1800多县、乡、村扶贫干部和5000多户贫困群众通过集中收看、电视收看、网上收看等方式,广泛学习全国脱贫攻坚先进事迹和感人故事。
三、扎实推进,务求实效,活动成效明显。一是“全国扶贫日”进一步深入人心。通过手机短信、宣传标语、电视媒体、微信公众号等各种宣传,让10月17日全国扶贫日深入人心,进一步弘扬了中华民族扶贫济困、人心向善的传统美德,引导社会各界关注贫困问题、关爱贫困人口、关心扶贫工作,动员广泛参与,培育良好风气。二是脱贫攻坚政策进一步广泛宣传。通过活动,脱贫攻坚政策得到更为广泛的宣传,贫困户和群众对国家的扶贫政策有了更深的了解,社会各界对国家的扶贫政策也有了更多的了解。三是脱贫攻坚合力进一步汇集凝聚。通过开展以扶贫宣传、搭建社会平台和扶贫公募为主要内容的系列活动,推动了各方力量向贫困村、贫困户整合,引导各方资源向贫困人口汇聚,确保贫困村、贫困人口与全县同步实现全面小康,为坚决打赢打好全县脱贫攻坚战营造氛围,增强凝聚力、传播正能量。四是脱贫攻坚工作进一步深入推进。通过活动,调动了全县上下、各单位各部门的积极性,形成了开展脱贫攻坚工作的良好氛围,有利推动了全县脱贫攻坚工作,为完成全年脱贫攻坚目标任务增添了强劲动力。
下一步,我县将继续加大全国扶贫日和脱贫攻坚的宣传,进一步凝聚全县上下脱贫攻坚合力,积极推动专项扶贫、行业扶贫和社会扶贫的大扶贫格局,引导社会各界共同关注贫困问题、关爱贫困人口、关心扶贫工作,为打赢打好全县脱贫攻坚战、同步实现全面小康而不懈努力。
一、一、2020年上半年电商扶贫工作情况
1、电商服务网点规范化建设和运营情况
在去年电商扶贫整改的基础上,今年,我区继续对贫困村电商网点进行提质增效。截止6月底,已对我区67个贫困村电商网点开展了“回头看”工作,受疫情影响,今年第一季度67个贫困村电商网点“6有2能”职能发挥不理想,经过新一轮实地查看及提质增效,4月中旬开始已恢复正常运营。
2、农产品上行情况
1-6月,全区网上零售额11.09亿元,同比增长26.67%,其中农村产品网销额6.8亿元,同比增长34.88%。受疫情影响,今年1-4月份网络销售额增幅较缓,5月份开始有所回暖。
3、益联结机制建设情况
2019年,我区建立“镇村、村、村电商网点/镇食品有限公司/有机食品有限公司/镇电商网点+合作社/基地+贫困户”等利益联结机制6个,带动贫困户67人,户均增收1300元。
2020年,我区新培育4个利益联结机制,带动贫困户63人,户均增收1500元左右。分别是:村电商服务网点(拼多多)+皖裕民合作社+贫困户(带动贫困户2户,户均增收0.8万元/年),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村电商服务网点(淘宝)+合作社+贫困户(带动贫困户20人,户均增收1.1万元/年),乡黄墩村电商网点(淘宝)+柳抱丝合作社+贫困户(带动贫困户27人,户均增收1.5万元/年),镇莲花村电商网点+基地+贫困户(带动贫困户14户,年均增收100-60000元不等)。
4、培训情况
今年,我区计划对电商服务网点经营者、驻村扶贫工作队、大学生村官、村“两委”、产业发展指导员、农村创业致富带头人等开展电商培训工作。截止目前,已开展有条件、有意愿参与电商经营的贫困群众42人,网点经营者55人,驻村扶贫工作队等367人,培训工作正在有序推进。
5、消费扶贫情况
在电商消费扶贫方面,我区与西商、绿篮子等大型商超深度合作,累计促进农产品进商超40万元左右,通过网络直播等线上平台,累计销售500万元左右。如东河口镇天地精华有限公司开展2次网络直播带货活动,累计销售12万桶+196万瓶矿泉水,累计销售金额400余万元。乡开展五一电商直播带货活动,销售跑山鸡、茶叶、蜂蜜、大米等农产品0.7吨销售额达4万余元,直接受益贫困户5户。孙岗镇村网络直播销售脆桃,线上线下累计销售8000余件,累计金额40余万元。先生店乡陈大庄村徐郁通过快手直播销售脆桃5000斤,累计金额5万元左右。另外,我区与市邮政公司联合倡议加强农产品线上销售工作,已帮助销售贫困户农产品5万余元。区电商公共服务中心运营商与马头镇、椿树镇、镇等乡镇积极对接,收购并帮销部分滞销农产品3万余元。目前,在市邮政公司协作下,全力配合淠东乡做好毛豆销售工作,预计网销10万元。
二、农村电商面临的困难
一是起步晚。我区农村电商从2017年真正开始发展,起步时间较晚。二是农产品标准化程度低。我区特色农产品主要是“四桃两莓”、龙虾等,季节性强,销售时间短,缺乏商品化,不适宜长途物流运输及网络销售。三是电商企业集聚化程度低。我区农村电商交易额基数大,但电商企业分散,不成规模,缺少龙头电商企业。四是缺少政策资金支持。受区不是国家级贫困县限制,导致不能申报国家级示范创建项目,缺少政策资金支持。
三、下一步工作打算
1、力争全区网络销售额达到年度预期。上半年,受疫情影响,大部分企业网销额增速放慢,婚纱企业影响较大。下半年,一是把经省厅统计,经营地在,注册地在外地的电商企业纳入区,引导其将注册地变更到。二是对生产基地在,电商网店在外省的电商企业,充分用好省、市相关政策,引导电商企业注册地迁回。三是下半年是电商企业的机遇期,鼓励电商企业进一步做大做强,力争全年网络销售额达到年度预期。
--深化农村税费改革切实减轻农民负担
江苏省信息中心前不久就农村、农业和农民问题,进行的全省范围的农户和基层乡镇领导调查显示,江苏农村税费改革对减轻农民负担效果明显,但改革仍存在不到位现象和大量的遗留问题,亟需深化农村税费改革,切实减轻农民负担。调查显示,江苏省仍有少部分地区农民认为税费改革后负担没有减轻甚至有所加重,农民减负的幅度存在地区间不平衡的现象;农村的各种乱收费现象仍然存在,个别地方变换手法向农民收费,农民普遍担心税费负担反弹;部分乡镇对农村税费改革宣传不到位;改革后部分乡镇村的可用财力明显减少,难以维持正常运转;经济贫困地区对配套改革的承受能力较弱,一些地区的乡镇村难以举办公益性事业。因此,加强和深化税费改革仍是当前农村工作的重要任务之一。专家们认为,就江苏省而言,下一阶段税费改革的工作重点,一是要进一步加强农村税费改革的政策宣传工作,将农村税费改革政策宣传到户,并继续开展专项整治工作;二是要深入推行农业税收和涉农价格收费“公示制”,坚决制止针对农民的各种乱集资、乱收费。对变相乱收费、乱摊派的乡镇领导要追究相应的责任,实行违反减轻农民负担政策“一票否决”制;三是进一步深化税费配套改革,继续规范村级“一事一议”筹资筹劳制度,结合各地实际,制定具体操作办法,真正将减轻农民负担落到实处。同时,可试行取消部分贫困地区的农业税,增加对农民减负的力度;四是加强对农民负担的监督与管理,采取法律方式对农民负担实行监控。不但要建立和完善从上到下的监督管理机制,而且要给予村级组织和广大农民以监督权利,建立自下而上的监督机制;五是结合农村税费改革,适时调整县乡财政体制,确保乡村两级组织正常运转。--大力推进农业信息化建设农业信息化建设是农业适应瞬息万变的市场经济,走市场化农业的必由之路,但目前农村信息匮乏已经成为制约农村产业结构调整深化的重要障碍。专家们建议,要围绕农村需求,千方百计推进农业信息化建设。1.加快农副产品价格预警体系建立。农产品价格放开之后,市场价格高低成为农民最头痛的问题之一,这种情况在江苏省和全国都普遍存在,农民最需要的是政府给他们以正确的信息引导,建立起农副产品价格预警体系十分必要。专家们认为,各级政府应该把建立该体系作为为农民办实事的基本任务来抓,依靠强大的政务信息网,设立农副产品供求采集点,由各级政府信息网进行分析汇总,及时形成农副产品价格预警系统。政府可以通过该系统向农民及时预警信息,当农民的种、养殖行为调整后,又可以立即由采集点反馈到当地的政府信息网上,这种价格预警体系可以增强农民抗价格风险的能力。2.扶植和发展农业产业协会。农业产业协会是农村专业合作组织的一种形式,是推进农业信息化建设的排头兵,目前在江苏省已有一定程度的发展,如高淳县农副产品协会通过短短几个月的运作,就为当地的农副产品加工企业打开了外地市场,真正成了企业的“代言人”。农业产业协会主要职能是宣传贯彻上级农业产业化的有关政策,协调企业与企业、企业与农户之间的关系,提供市场、信息、科技、金融等服务,积极引导企业和农户开拓市场,探讨和建立龙头企业与农户之间科学、合理的利益分配机制。它是农业产业化发展初期应当先行扶持发展的行业,县级政府部门应当加大对农业产业协会的扶持力度,推动农村信息化建设。3.研制开发农业信息化实用软件。在当今农业产业化程度低,农民为获取信息的支付能力有限的情况下,过分地强调农业信息技术的产业化不太现实,应在提供基础数据和重要农业信息方面加大先期的投入,研制开发一批农业信息化实用软件,切实加大农村信息化建设的力度。
--专家建议加大农村“精神扶贫”力度
江苏省信息中心前不久就农村、农业和农民问题,进行的全省范围的农户和基层乡镇领导调查显示,对农民的关心,特别是对落后地区农村的扶贫,不能再停留在“物质扶贫”的单一层面上,更重要的是“精神扶贫”,以唤醒农民对现代农业发展知识和农民对自身民利的追求。1.加大对农村的科教投入,提高农民素质。增加农民收入,关键是靠农民自己。国家和地方政府每年都投入大笔资金扶持农业,改善农村基础设施和进行扶贫,但“物质扶贫”并非治本之举。调查发现,农民的受教育程度、掌握科学知识的水平还很低,特别是一些贫困地区农民素质较低、思想意识保守落后已经成为制约城市化发展,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以及农村消费增长等的重要因素。因此,专家们认为,今后在保证对农村道路、电力、水利、通讯等基础设施投入的同时,要增加对农民教育和生产技能培训的投入,一方面引导农民改变思想保守意识,另一方面唤醒农民对现代农业发展知识的追求,提高农民应对市场变化的能力。2.加大政府有关农村政策的宣传力度,赋予农民更大的民主自治权利。通过调查发现,国家和地方的农村政策,到了一些基层往往就走了样。政策再好,最后还是要靠各个基层部门去实施。村委会是农村的最基层组织,它的工作好与坏直接关系到政策的具体实施。专家们根据1998年颁布《村民委员会组织法》,建议进一步推进和落实农村民主自治选举,一方面有利于农村社会稳定,从而有利于农村经济的长期发展.另一方面有利于创造依法行政的社会条件,有利于农民抵御各种不合理的行政命令,化解体制上的弊端。这样上级政府的政策操作也变得相对简单,只要坚决地保障农民的选举权利,剩下的事情就是农民自己为自己落实政策。专家们认为,这种民利的争取不是用多少扶贫款就能唤醒的。单纯的“物质扶贫”只能帮他们一时,只有思想观念的改变才真正能够把农民带上致富的道路。版权所有
省物价局:
根据省物价局《关于对“物价部门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服务调研活动”进行总结的通知》(川价电发[2006]14号)要求,现将xxx市物价局就开展“物价部门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服务调研活动”情况总结如下。
一、做法
xxx市物价局收到国家、省上《关于深入开展“价格部门如何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服务”大型调研活动的通知》后,高度重视,克服时间紧、任务重、工作量大、人员紧张的困难,明确责任人、责任科室,制定调研方案,明确调研要求,立即开展工作。整个调研活动由市物价局综合科牵头,原创:收费科、农价科抽调人员参加,与县物价局调研组一道,走村入户,深入到xxx双河乡新农村、庆符镇黄桷村和xxx巡场镇余家村、底洞镇百合村进行调研。形成的调研成果内容祥实,不仅吸收了此次专题调研调查了解的情况,而且吸收了平时了解掌握的情况,使调研成果更具代表性。
二、特点
一是领导重视。市物价局领导高度重视此项调研活动,把它作为物价部门进一步了解掌握农村价格(收费)现状、明确物价部门服务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工作方向、工作重点的重要途径和形式,要求高标准、高质量地完成此项调研任务。二是调研机构分工明确、工作高效。经研究,调研活动由市物价局综合科牵头,农价科、收费科抽调人员参加,与县物价局调研组一起组成统一的联合调研组,深入到农村开展调研,最后由综合科统稿。综合科、农价科、收费科负责相应的调研课题,并印制《关于深入开展“价格主管部门如何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服务”大型调研活动调查表》,把农户收入、支出及农资价格、农业用水用电价格、农机和其他农业技术服务收费、农产品检验检疫认证收费、农村教育收费及农村中小学教材、农村卫生院收费、计划生育收费、有线电视收费、殡葬收费、培训收费等列入调查范围。三是选点具有代表性。在征求市、县物价部门领导意见基础上,确定了具有代表性的xxx、xxx为实地调查点,每个县又分别确定情况不同的两个乡镇为调查对象。四是形式多种多样。专题调研采取了召开座谈会、走村入户、问卷调查、重点访问等形式。五是调研总结具有一定代表性。形成的《xxx市农村价格和收费现状调查》主要来自于这次深入细致的专题调研活动,同时也吸收了市物价局在农资价格检查、价格举报投诉、价格监测、定点扶贫村帮扶、指导联系村开展第三批先教活动等工作中调查了解到的情况。
三、启示、经验以及相关建议
(一)农村价格工作任务艰巨,存在的问题不少,农民对价格工作提出很多新要求。物价部门应该高度重视农村价格工作,进一步加强对农村价格工作的调查研究,与时俱进,增添措施,富有创新性地作好农村价格工作,把物价部门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的重要作用充分发挥出来。
(二)加强农村价格监管。各级党委、政府重视关心支持物价工作,理顺基层物价机构关系,切实解决基层物价机构在人员、经费、编制、待遇等方面的困难和问题,支持物价部门依法行政、依法治价。原创:以涉农价格和收费公示工作为着眼点,搞好农村价格法律法规、价格政策宣传,扩大价格政策、价格信息在农村覆盖面,增强农民群众价格维权意识,解决农民群众价格政策、价格信息不对称问题。推进农村价格三级监督网络体系建设,逐步搞好乡镇、农村市场明码标价工作,扩大12358价格举报投诉电话在农村覆盖面,及时查处农村价格和收费违法案件。
(三)农资价格。建议省上对尿素实行全省统一零售限价政策,督促相关部门落实对化肥企业的优惠措施。建议各级政府设立价格调节基金、落实好农资储备制度,加大农资储备量,多运用经济、法律手段干预农资市场价格。建立国家经营农资直达乡镇、农村的销售渠道,发挥国家对农资经营销售的主渠道作用,对其它农资经营户实行严格的准入制度,保证农资供应质量。将政府对农资生产经营环节的补贴改为直接对农户补贴。加强农资价格政策宣传、监测预警和查处力度,维护正常的农资市场价格秩序。
(四)农村医疗收费。各级政府应继续加大对农村医疗卫生事业的投入,深化农村卫生医疗体制改革,保障农村非营利性医疗机构正常经费。尽快出台乡镇、农村医疗机构收费标准,督促其落实好医疗服务收费、药品价格公示制度。增加农村新型合作医疗可报销医疗项目、药品品种,合理布局农村定点医疗机构。加强乡镇、农村医疗机构医德医风建设,完善农村药品配送机制。
(五)促进农村产业结构调整。稳定农村居民生活用电价格,稳定粮食、烤烟、蚕茧等价格政策,促进农民增收。对农村用汽油、柴油特别是农排用油给予一定补贴或优惠,减轻农民负担。切实推进商务部“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尽快形成以城区店为龙头、乡镇店为骨干、村级店为基础的农村消费经营网络,使农民群众在家门口就能买到货真价实的商品,促进农村消费增长,逐步缩小城乡消费差距。加强农产品价格信息监测分析预警,扩大在农村覆盖面,引导农民及时调整生产、寻求市场;对农产品加工用电实行优惠;降低动物防疫检疫费、动物产品检疫费收费标准或改为免费服务(费用由国家支出);对农副产品加工、农民经商、龙头企业在贷款、税收、收费、电价等方面予以扶持,促进农村二三产业、农产品深加工、龙头企业发展壮大。
(六)乡镇机构改革。继续推进乡镇机构改革,精简乡镇工作机构、工作人员,规范乡镇机构和涉农部门依法行政行为,推进乡镇行政审批改革、一站式服务进程,增强乡镇政府在农技推广、技术服务、农民工培训和权益维护等方面的服务职能、服务成效。
(七)农村义务教育收费。加强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宣传,督促学校执行好教育收费公示制度,加大对农村义务教育乱收费查处力度。
(八)农村有线电视收视收费。国家应对农村有线电视事业发展予以补贴,按照适当弥补成本的原则出台农村有线电视收费政策,拉开城市与农村有线电视收视费差距。
关键词:扶贫工作;两项制度;衔接机制;对策
中图分类号:D669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18(2012)09-0253-02
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和扶贫开发工作,是我国农村扶贫战略的两个重要支点。为积极探索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与扶贫开发政策(简称“两项制度”)有效衔接的新路子,2010年,山西省开始在57个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实施了“两项制度”有效衔接试点工作。2年间,全省共安排专项经费811万元,试点范围覆盖610个乡(镇)、10863个贫困村,并按照试点工作实施方案的要求,完成了对农民人均纯收入低于1550元贫困人口的识别确认和建档立卡,遵循公开、公平、公正和民主评议的原则,识别出扶贫对象246万人。通过不断地实践和摸索,初步探索出了一条切实可行的“两项制度”有效衔接新路子,把握了“两项制度”有效衔接的工作重点和关键环节,有效瞄准了贫困对象,有力地促进了有开发能力贫困户的脱贫致富步伐,较好地维护了贫困群体的生存权和发展权,建立了“基本生活靠最低保障、脱贫致富靠扶贫开发”的新机制,推动扶贫工作进入救助与开发“两轮”驱动的新阶段,试点工作取得了良好成效。
一、试点工作进展基本情况
农村低保制度和扶贫开发政策有效衔接,对瞄准对象开发扶贫,确保2020年实现基本消除绝对贫困现象的奋斗目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试点工作启动以来,各级政府高度重视,合理制定试点标准和试点范围,有关单位通力合作,收到良好成效。
(一)加强组织领导,统一思想认识
为确保“两项制度”有效衔接工作的顺利开展,省政府成立了由分管副省长任组长,扶贫、民政、财政、残联、统计和国家统计局山西调查总队等部门负责同志组成的“两项制度”有效衔接工作领导组,领导组办公室设在省扶贫办。市、县两级也分别成立政府分管领导任组长、各有关部门和相关单位负责人组成的工作领导组。广泛宣传、层层动员,共同把“两项制度”有效衔接,作为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的实际行动;作为瞄准对象开展扶贫工作,实现对农村贫困人口全面扶持的基础性工作;作为提高扶贫开发成效,共同促进贫困地区加快发展的重大机遇。做到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团结协作,紧密配合,确保了这项工作的顺利开展。
(二)确定扶贫标准,合理控制规模
根据[2010]31号文件关于“中西部地区应将试点范围扩大到80%以上的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有条件的地区可以扩大到非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和“各省(区、市)人民政府可根据实际情况自行确定本地扶贫标准”的精神,全省分两年对115个农业县(市、区)开展“两项制度”有效衔接工作。同时与国家统计局山西调查总队合作,采取抽样调查分类分级办法,对全省所有农业县(市、区)的农业人口人均收入分布情况进行了详细测算,充分考虑全省扶贫工作现状和农村居民最低消费水平,并报经省政府批准后,将全省扶贫标准提高到1550元。确定全省低于该标准的农村贫困人口规模为276万,其中57个贫困县农村低收入贫困人口规模为246万。
(三)精心安排部署,搞好部门协作
2010年7月19日和7月21日,省政府分别召开“两项制度”有效衔接工作领导组会议和全省“两项制度”有效衔接工作电视电话动员大会,分管副省长出席会议,并就组织开展好这项工作进行部门协调和动员部署。特别强调:“两项制度”有效衔接是一项政治性、群众性、基础性、制度性都很强的工作,是一件关乎贫困人口的生存发展和国计民生的大事,要求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必须高度重视、尽心尽力、尽职尽责,不折不扣抓好这项工作。按照国务院扶贫办的有关要求和全省电视电话动员大会的安排部署,省扶贫办牵头与各有关部门协作,共同制定了“两项制度”有效衔接试点工作实施方案,并以省政府办公厅名义印发各有关市、县。实施方案从测算确定各市、县贫困人口规模、明确农户属性、实施步骤程序、制订帮扶措施和工作完成进度等方面都做出了具体规定。在此基础上,省扶贫办和省民政厅共同举办了业务培训,组织市、县工作人员认真学习了试点工作相关文件和领导讲话,听取了榆社、垣曲两个先期试点县开展“两项制度”有效衔接经验介绍,开展了贫困农户信息管理软件系统操作培训。各试点县对所辖乡(镇)、村统计人员及相关工作人员进行了业务培训,使各级工作人员做到了解情况、掌握政策、明确要求、熟悉程序。
十七届三中全会系统回顾总结我国农村改革发展的光辉历程和宝贵经验,研究了新形势下推进农村改革发展的若干重大问题。中央《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明确提出了到2020年“农村改革发展基本目标任务”。实现这一奋斗目标,必须加快构建现代农业产业,在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工作的各个方面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
牢牢抓住发展这个第一要义。发展是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是我们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也是振兴“两翼”特别是黔江区50万土家苗汉儿女致富奔小康的根本前提。在加快构建生猪、蚕桑、烤烟三大现代农业产业工作中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就要始终坚持把加快“三大”农业产业的发展作为全部工作的出发点,从现有的产业基础出发,从促进发展入手,将过去单纯靠政府“强推硬逼”的发展产业,转变为出政策给扶持、上规模重激励、送科技教方法,增强农户自身造血功能的引导服务式发展。
第一,要形成“区域大产业”的工作格局。乡镇党委、政府是贯彻落实中央、市、区农村改革发展政策措施的基层和“中枢”,是各项惠农政策落地的“主体”,是产业发展的“主战场”。走“政府主导、广泛动员、大户带动、规模经营、整乡(镇)推进、全面发展”的具有山区特色的现代农业产业发展之路。实践表明,水市烤烟、金溪猕猴桃、石会蚕桑的产业,无论是群众的接受度、面积的占比、收入的比重都是显而易见的,是成功的例子和典范。如何巩固现有基础,进一步夯实面积,以点为轴扩散周边,尤其需要我们沉心静气“一抓不放”。一是学有样板,以白石乡“六分工作法”为榜样,结合实际抓一个产业扭住不松手。二是完善机制,机制活、产业兴,在后农业税时代,怎么进一步转变观念,转变职能,围绕“加强农业基础、扶持农村发展、加快农民增收”,百计千方构建乡镇工作机制。三是加大投入,在用好、用活、用够各级政策的同时,应当按照科学发展观统筹兼顾的要求,尽最大可能地增加对“三农”的投入,兑现各项扶持“三大农业产业”的“硬”政策。“区域大产业”工作格局的形成,可以动员、整合全社会的力量和各种资源参与农业产业,使愿意直接投资农业的人更多,从农的人员、资金、项目更广泛,分布更合理,措施更具体,为产业的良性发展注入强大动力。
第二,要强化工作重点,突出“主业”,促进产业加快发展。“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这是乡镇工作性质的使然,但并不是说,工作就平铺直叙,“兵来将挡,水来土淹”,而是有轻重缓急的,有“主业”的,那就是一切围绕产业想、产业转、产业投。大力促进产业发展,通过产业与新农村建设相结合,改善基础设施,修村级连网路、入户路、农网改造、水窖、农房改造;产业与帮乡扶贫相结合,继续实行区级扶贫集团对口帮扶街道镇乡,在加大扶贫帮乡力度上有新举措,机关干部下驻帮扶贫困户制度上有新突破,街道帮镇、镇帮乡的梯度帮扶上有新进展;产业与科技有效结合,加强农村科技服务体系建设和农村科技培训,将现代技术、管理和人才等要素引入乡镇,促进其区域特色产业和支柱产业的发展。在有条件的地方,还可以延伸产业链条,在农产品加工、销售上做文章,鼓励建立农村经济合作组织,积极发展高效农业、特色农牧产品加工业等。通过发展农业主导产业,着力把握发展规律、创新发展理念、转变发展方式、破解发展难题,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实现又好又快发展,为打造“200亿黔江、跻身全市区县20强”、建设区域性中心城市做出乡镇应有的贡献和努力。
始终坚持以人为本这个核心。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坚持以人为本,就是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始终把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走共同富裕道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做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让黔江的人民群众共享__乃至全国发展成果,这项工作主要靠农业产业的发展来完成。改革开放30年,我区农村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农民物质文化生活得到了极大改善,成绩有目共睹,农村经济总收入、粮食产量、农民人均纯收入从1978年的7874万元、 13.9万吨、71元上升到20__年底的21.27亿元、24.77万吨、2828元(农经口径)。这是我们党坚持以人为本的生动体现。在产业发展中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必须始终坚持以人为本,把改善民生作为一切工作的落脚点,从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的粮食、最直接的“票子”、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入手,坚持做到勤谋富民之策、多办利民之事、常兴安民之举,使农民人均纯收入随着经济发展而逐步较多地增加。市委《决定》规划到20__年全市农民人均纯收入要实现6000元,要达到平均水平,今后4年平均要增加400元以上,如果产业上不去,难度极大,更不用说达到全国平均水平。应采取强有力的工作措施,认真谋划未来4年发展的思路、目标和具体措施,细化到年,分类到作物,科学测算对gdp的贡献份额,而不是上有政策、我有对策,上有指标、我有数据。着力帮助有一定产业基础、有规模经营大户、有致富“领头雁”的村(居),提高自我发展能力;对有劳力、有土地、有种植头脑的农户,给予其必要的扶持。同时,壮大集体经济、镇域个私经济,通过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增加产业投入,动员机关干部和社会力量参与农村产业建设,形成人人思发展、个个能创业的产业氛围。
一、今年全县经济发展的基本状况
今年以来,全县各级各部门认真贯彻县委十届七次全会精神,全县经济继续保持了良好的发展态势。~月,实现生产总值万元,同比增长,剔除“两路”因素,生产总值达到万元,同比增长。其中,一产增长;二产增长;三产增长。
(一)农村经济稳定发展。全县农村经济总收入达到万元,同比增长。第一,春耕备耕工作力度较大,做到了工作早计划、任务早安排、措施早落实。截至月底,全县已就位“两杂”良种万斤,其中,水稻良种万斤,到农户万斤,玉米良种万斤,到农户万斤;就位化肥吨,到农户吨;就位农膜吨,到农户吨;就位农药吨,到农户吨。完成水稻育秧万亩、玉米育秧万亩、红苕育秧万亩,完成玉米点播万亩、水稻栽插万亩、大豆点播万亩、花生点播万亩。第二,农业内部结构调整稳步推进。一是加强了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去冬今春完成各类水利工程件,解决了人的饮水困难;二是加大了“两杂”良种推广力度,狠抓了配套农业增产技术措施的落实;三是继续培育发展特色农产业,基本落实了农业综合开发示范村建设项目,完成了亩良桑嫁接,规划了亩老茶园改造和亩生态茶园建设,实施了亩连片柑桔嫁接改良,在江边河谷一带乡镇发展了一批蔬菜示范基地。第三,畜牧生产形势较好。肥猪出栏万头,大牲畜出栏头,以乌骨鸡为主的家禽出栏万只,肉蛋总产量吨。第四,科技推广力度加大。一些特色农产业分别成立了专业协会,杂交仔猪繁殖基地、养牛示范基地、乌骨鸡种鸡群养殖基地相继建立,政府专门拿出了万元扶持发展乌骨鸡产业。第五,农村富余劳动力向非产业转移速度加快。今年以来,全县新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人,占年计划人的,全县实现务工收入万元。
(二)工业生产提速增效。完成工业总产值万元,同比增长倍,其中:规模以上企业完成万元,同比增长倍;其他企业完成万元,同比增长。主要工业产品生产情况是:原煤万吨,同比增长;电石万吨,同比增长倍;发电量万度,同比增长;供电量万度,同比增长倍;水泥万吨,同比下降。
(三)固定资产投资大幅增加。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万元,同比增长倍。剔除水麻、普桧公路投资部分,本级固定资产投资完成万元,同比增长。其中:基建万元,同比增长倍,私人投资完成万元,同比增长。主要在建工程项目投资完成情况是:盐电公路完成年计划的,黄毛坝大桥完成年计划的,油坊沟水库完成年计划的,白水江梯级电站完成年计划的,电石厂第四期技改完成年计划的,撒鱼沱电站完成年计划的。
(四)财政金融运行平稳。实现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万元,同比增长;实现上划中央税收入万元,同比增长;完成地方财政支出万元,同比增长。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达到万元,较年初增长;各项贷款余额达到万元,较年初增长。现金表现为投放,净投放现金万元。
(五)城乡消费市场活跃。完成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万元,同比增长。其中,国有及国有控股完成万元,同比下降(主要是国有企业已改制);个体私营经济完成万元,同比增长;其他经济完成万元,同比增长。
在看到成绩的同时,我们还必须清醒地看到,当前全县在改革发展中仍然存在不少困难和问题,长期困扰县域经济发展的深层次矛盾还没有得到根本解决。一直以来,全县经济主要以粮食、畜牧等农村传统经济为主,工业发展滞后,第三产业不发达,支柱产业单一,经济结构不合理,致使经济总量难以大幅提升,经济增长方式尚未根本转变。在农业农村方面,一是农民增收缓慢,城乡差距拉大。去年全国农民人均纯收入元,全省元,全市元,而我县为元,分别比全国全省全市少元、元和元。年全县农民人均纯收入与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比例为,年是,而全市年为:,全省为,全国为;二是农业内部结构调整步伐缓慢,不同程度地存在着农产品结构不合理、质量不高、市场信息不灵等问题,以至于优势产业不集中,特色不明显;三是农业综合素质差,科技含量比较低,产业龙头的带动力不强,产业化发展成效不明显,产业规模化程度不高,产业服务化水平低,农产品应对市场变化的能力较弱;四是农村二、三产业发展滞后,农村劳动力转移的渠道不宽,劳务输出的组织化程度不高,劳动力文化技术素质偏低,人均收入处于较低水平;五是农村贫困面仍然较大,全县还有近万人处于人均纯收入不足元的贫困状态;六是由于县级财力有限,对农业的实际投入严重不足;七是各级干部对现代农业农村工作缺乏足够的认识,在领导方式和工作作风上还有不少问题,与新形势下农业农村发展的要求还有不小差距。在工业发展方面,全县工业化程度低,工业经济规模不大,电矿工业支撑体系还未根本形成;制约水电、原煤、化工、建材、加工业五个工业产业发展的“瓶颈”因素较多;项目储备不足,尤其缺少达到可研深度的农产品深加工项目,以至于立项、推介和落实都比较困难。在基础设施方面,农业基础薄弱,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不强;道路交通路况不好,乡村公路晴通雨阻的现象比较突出;校舍严重不足,加之有不少危房,“普九”的硬件建设任务繁重;同时,卫生、计生、文化以及城镇等的基础设施也相当脆弱。
综上所述,我们用最简洁的话来概括我们的县情,那就是农业弱县、经济小县、财政穷县。根据当前经济发展面临的形势,全县各级各部门必须按照中央和省、市委的有关精神和市委一届八次全会、县委十届七次全会的部署,始终不渝地把经济工作作为第一要务来抓,千方百计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想方设法增加农民收入,促进农业农村全面发展;千方百计推进新型工业化,竭尽全力做大做强工业经济,促进县域经济实力明显增强;千方百计采取有效措施,积极稳妥处理好改革发展稳定中的一系列问题,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为我县与全市全省全国同步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总体目标打下坚实基础。
二、加大统筹力度,全力以赴做好今年的农业农村工作
年,是实施“十五”计划的最后一年,也是衔接“十一五”计划的关键一年。做好今年的农业农村工作,对于推动我县经济社会加快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各级各部门要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号文件精神和市委一届八次全会、县委十届七次全会精神,把解决“三农”问题作为首要任务,扎实推进今年农业农村的各项工作。
今年全县农业农村经济发展的主要目标是:粮食播种面积万亩以上,粮食总产万吨;肉蛋总产量万吨;畜牧业总产值万元;林业总产值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比上年增长。
围绕以上目标任务,各级各部门要着重抓好以下七个方面的工作。
(一)加大投入,努力改善农业生产条件,不断增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一是要强化以农田水利为重点的农业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加大工作力度,加快油坊沟水库、落雁石门关水库、滩头二洞水库建设进度,完成三龙滩、水子冲水库项目前期勘测工作,抓好牛寨万和小流域治理,继续实施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力争完成各类水利工程件,解决万人饮水困难。加快节水灌溉、人畜饮水、乡村道路、农村沼气、农村水电等“五小工程”建设步伐。按照“补偿成本、合理收益、优质优价、公平负担”的原则,抓紧做好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工作,核定合理水价,制定水资源管理办法,促进水利良性发展。认真做好“十一五”水利规划和水利项目的可研、储备工作,促进农业生产条件不断改善。
二是要加快生态屏障县建设步伐。按照“生态建设产业化,产业发展生态化”的要求,在注重生态建设的前提下,积极探索特色经济林、林化、非木林、木材加工、森林生态旅游等建设途径,加快特色资源培育。全面搞好万亩森林管护和万亩天保工程建设,加强对万亩退耕林的抚育管理和林下资源开发利用,力争全县森林覆盖率上升个百分点。加强农村替代能源建设,抓好口沼气池、眼节能灶建设。强化林政执法,加大对森林资源的保护管理力度,促进生态与经济发展相适应。
三是要努力推进农业科技进步。按照培育特色农产品的需要,积极整合农业专业技术人才资源,充分调动农科人员的积极性,组织他们深入到生产第一线传授农业科技,搞好技术服务,带头领办、创办科技示范点。鼓励农科人员通过与农户联办、合办或入股等形式参与产业开发,推广现代农业技术。继续抓好良种、农村适用技术以及新技术的推广。围绕特色农产品发展和开发,规划建设一批乌骨鸡、仔猪、牛羊良种繁育基地和茶叶、蔬菜、蚕桑、五倍子等示范基地,积极推广稻田养鱼技术。加快新品种引进、选育和示范推广,着力更新改造传统产业,促进特色产业发展壮大。版权所有
(二)以发展特色农产品为重点,继续推进农业结构调整。
按照优化特色农产品区域布局的原则,依靠科技创新,运用现代高新技术手段,做大做强茶叶、乌骨鸡、蔬菜、竹子、蚕桑、五倍子、干果、油菜等特色农产业。各乡镇要结合自身的实际,有选择、有重点地大力发展新兴特色产业,开发“高、新、特、优”产品和安全、保健、绿色食品,提高特色农产品的附加值。要加强资金整合,积极协调农业、水利、林业、扶贫、财政等部门按照职能分工,对优质农产品基地建设给予大力支持,集中建设一批高质量、高效益的优质农产品生产基地。重点要抓好茶叶、蚕桑、五倍子、干果、竹子、蔬菜等特色产业。在茶桑产业上,今年要新建标准茶园亩,生态茶园亩,改造老茶园万亩;良桑嫁接亩,新植桑园亩。在五倍子产业上,虽说全县有近万亩人工倍林和天然倍林,但大部分已被毁或林木老化。这一产业是我县的传统特色产业,且有林化厂作依托,不能在我们的手里被丢掉,何况这一产业已纳入省级“十五”财源建设扶持发展项目。为恢复发展五倍子产业,今年要努力建设标准倍林基地亩。在干果产业上,通过大力争取,我县已列入全省干果基地县。我们要抓住这一机遇,采取有力措施,加强品种改良,扩大种植面积,努力做大做强这一产业。今年要推广夏季修剪亩,病虫综合防治亩,品种高位换枝亩。在竹产业上,目前全县有竹林万亩,年产竹材万公斤,竹笋万公斤。要在管护好现有竹资源的同时,结合实施退耕还林和天保工程,新造或更新竹林万亩。要认真研究竹笋加工业,积极引资搞好竹产品的开发,实现竹产品增值。在畜牧生产上,要大力发展生猪、牛羊和乌骨鸡,扩大养殖规模,加强畜禽疫病防治,加快良种体系建设,抓好畜禽产品流通和加工,力争畜牧业产值再创新高。尤其在乌骨鸡的发展上,要大力推广科学养殖和规模养殖,拓宽销售渠道。今年全县乌骨鸡饲养量力争达到万只,出栏万只。要加大推介和引资力度,努力开发乌骨鸡系列产品,推动产业发展壮大。在蔬菜产业发展上,要抓住“两路”、“两站”建设机遇期,立足市场需求,以沿江沿路集镇为重点,合理规划,连片种植,进一步扩大种植面积,提高品种质量。今年要在普洱、中和、盐井、柿子、落雁、兴隆、牛寨等乡镇集中建设蔬菜示范点,力争全县种植时鲜蔬菜万亩。尤其是在优势产业发展上,今年一定要迈出实质性步伐,为今年或今后一段时期的农民增收奠定基础。一是要认真落实目标任务。今年要建设亩标准茶园、亩桑园、亩五倍子,新建无公害蔬菜亩,大面蔬菜万亩,养殖乌骨鸡万只。二是要合理布局。我不主张遍地开花,主张集中连片,规模发展。在兴隆、落雁和串丝三个乡各布局茶叶亩,在盐井和兴隆布局蚕桑产业,牛寨布局五倍子产业,在兴隆的蒿芝布局无公害蔬菜。三是要研究投入机制。力争通过投入杠杆把企业、基地和农民连结起来。四是要注重市场。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农版权所有产业发展离开了市场就没有活力。五是要整合资金,集中倾斜,尤其是要向在三村建设的重点倾斜。
(三)发挥龙头企业带动作用,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
要按照市委市政府“围绕增收抓产业,突出产业抓龙头,依靠科技增效益”的要求,牢固树立用工业理念谋划农业发展的思想,积极推进品牌农业战略,把农副产品加工型龙头企业作为农业产业化与新型工业化的最佳结合点,带动特色农产品发展,全面提升农产品质量。要进一步加大对农产品加工企业的扶持力度,支持农产品的分级包装、储藏保鲜、精深加工,逐步形成具有地方特色的农产品加工体系。象蔬菜、笋子加工都是应该认真研究积极支持发展的。要坚持不懈地走公司加基地连农户的产业化发展路子,通过扶持发展龙头企业,实现规模化生产和订单农业,保证农产品稳固的销售渠道和市场。对茶叶公司、林化厂、丝厂、肉联厂、牛寨罐头厂等农产品加工企业,各有关部门要从项目资金、基地建设、技术投入、经营信息、市场开发等方面给予支持,并搞好相关服务。要继续鼓励、支持、帮助这些企业通过改制改造、盘活资产、招商引资等途径,进一步理顺经营机制,规范内部管理,增强市场竞争能力。要鼓励支持有条件的企业和个人开展无公害农产品的申报和论证工作,创造盐津的特色品牌。对申报论证成功的,县政府将给予一定的奖励。与此同时,要按照“民办、民营、民受益”的原则,积极鼓励发展各类农产品专业合作组织、购销大户和农民经纪人队伍,为农副产品的生产流通搞好服务。各乡镇要重点扶持一批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积极为他们排忧解难,使其不断发展和完善,成为农民了解市场、认识市场、走进市场的重要纽带。
(四)狠抓扶贫攻坚,切实加快扶贫开发进程。要以增加贫困人口收入为核心,以改善贫困群众生产生活条件为重点,以创新扶贫机制为动力,立足资源优势,整合资金、集中力量,协同作战、合力攻坚,坚持开发式扶贫,加速解决极端贫困问题。对列入扶贫开发的个贫困村,要以实施整村推进项目为切入点,整合资源、完善规划,突出重点、量力而行,集中力量解决好贫困群众最需要而又可能完成的项目,努力改善贫困地区的生产生活条件。要切实扶持每个贫困村培育—项持续稳定增收的产业,加快实现稳定解决温饱的目标。要进一步加大产业扶贫的力度,扶贫部门要结合我县实际,抓紧制定出一个切实可行的实施方案。乡村要结合本地实际,制定出具体的实施办法,进一步加大投入扶持力度,使之真正成为年农民增收的新亮点。要继续实施好扶贫安居工程,重点解决居住岩洞、窝棚、杈叉房、茅草房的特困户,完成户特困农户的住房改造;实施好个整村推进项目和落雁户国债易地扶贫项目,解决人的安居温饱问题;实施万元产业扶贫和万元小额信贷扶贫项目,带动户人脱贫。与此同时,要加强对扶贫资金和项目的管理,所有扶贫资金的分配和使用都要推行公示、公告制度,严格检查审计,确保资金及时足额到位,使有限的资金发挥应有的扶贫效益。要进一步做好社会帮扶工作,继续强化部门挂村和干部包户扶贫的工作制度,进一步明确责任,抓好落实,做到不脱贫不脱钩。挂钩扶贫一定要落到实处,请扶贫办、组织、人事按照处级干部联系到乡,部门联系到村,所有干部帮扶到户的原则,认真研究落实扶贫责任,提出具体目标任务和奖惩办法。要通过上述努力,争取年内解决人温饱和人的脱贫问题。
(五)加快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步伐,努力提升劳务输出的质量和水平。农村富余劳动力的有效转移与输出是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途径。各乡镇要把农村劳务输出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大力引导农村富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和城镇转移,把劳务输出培育成为加速农村资本积累、促进农村观念转变、带动农民持续增收的支柱产业。要采取“政府引导、市场运作、能人带动、信息先行、技能培训”等有效措施,积极组织农村富余劳动力就近务工或外出经商。要实行“分级负责、分类培训”的办法,认真组织实施好“阳光工程”,不断提高务工农民的素质。县劳务输出办要高度重视劳务培训工作,积极搞好协调,依托职业中学、农广校、农业技校等教学设施,重点开展初中以下文化青年农民的初级技能培训和维权法规知识培训,乡镇要开展农民工就业前的引导性培训,鼓励用人单位和调动社会各方面参与农民职业技能培训及组织劳务输出。农民工的培训和输出要坚持与市场需求接轨,积极推行“订单输出”。劳务输出部门要主动出击,及时掌握市场信息,帮助寻求劳务“订单”,根据“订单”组织培训和输出。同时要加强与输入地的联系,强化对外出务工人员的教育和管理,努力减少其违反计划生育的行为及其它违法犯罪现象,树立盐津人的良好形象。要通过上述措施,力争全年输出农村富余劳动力万人,务工收入达到亿元。
(六)努力增加财政投入,严格各类支农资金管理。加强农业基础建设,解决“三农”问题,必须进一步调整国民收入分配结构和财政支出结构,给农业、农村、农民更多的关注和支持。财政部门要依法安排并落实对农业和农村的预算支出,严格执行预算,建立健全财政支农资金的稳定增长机制。财政、发计等部门要按资金渠道不变的原则,积极开展调查研究,主动探索建立科学合理的运行机制,整合支农资金,推进支农资金向特色产业、优势区域、重点项目相对集中。进一步完善支农资金使用、管理的相关规定,加大审计监督检查力度,建立责任追究制度,确保支农资金及时足额到位,发挥好财政支农资金和国债资金的效益。要放活资源、放宽政策,积极引进各类社会资金进入农副产品加工、乡镇企业发展、优势产业基地建设、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林产业发展、龙头企业的培植发展等领域,努力构建多渠道、多元化的投融资体制和运行机制,千方百计增强农业发展的支撑力。
(七)加大统筹协调力度,提高对农业农村的服务水平。各级各部门要按照工作职能,增强对农业农村的服务意识,提高服务水平。农、林、水、扶贫、产业办等涉农部门既要着眼于全县发展的规划,更要为基层搞好服务。深入基层,指导和帮助基层抓好各项工作,并通过抓好示范和典型,实现以点带面,整体推进全县农业农村的发展。县供销社和各专业协会要进一步加强服务意识,深化改革,在农业产业化经营中找准位置,在助农增收中求得发展,最大限度地发挥基层农村农资及农产品购销的主渠道作用;统计部门要根据新时期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新特点,及时调整和完善统计内容、统计项目,使统计数字更客观准确地反映情况;科技部门要进一步做好农业科技攻关、优质农产品开发示范和农村适用新技术新成果的推广,把农业科技工作进一步引向深入;气象部门要在结合上做文章,在服务上求突破,继续为农业发展、农村稳定、农民增收和农村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搞好预测预报;政策研究、产业开发部门要配合相关部门对涉及农业农村改革发展和农民增收的重大热点、难点问题进行专题调研,为县委县政府科学决策当好参谋助手。教育、文化、卫生和计生等部门必须结合自身工作特点,把抓好工作的着力点放到农村,采取一切行之有效的措施,积极主动地为农民提供优良服务。
三、认真贯彻落实本次会议精神,扎扎实实做好当前各项工作
会后,各乡镇要及时认真总结近年农业农村工作的经验教训,客观、冷静地分析当前形势,对今年乃至今后一个时期的“三农”工作作出安排部署。要通过贯彻本次会议精神,使基层广大干部群众了解当前农业农村工作面临的形势和任务,了解党和政府支农、护农、爱农的一系列方针政策,激发广大干部群众的生产热情,从而使农民持续增加收入的要求成为广大基层干部和千家万户农民的自觉行动。当前正值春耕大忙季节,农事活动繁忙,全县经济发展和各项建设任务较重。各部门和乡村两级一定要以贯彻落实本次会议精神为契机,进一步加强领导,统筹兼顾,突出重点,有针对性地抓好各项重点工作,为实现今年全县经济社会发展各项目标奠定基础。
(一)要继续抓好“三农”工作。认真抓好农用物资的就位和市场秩序的整治,严厉打击哄抬市场物价和制假贩假等各种坑农害农的不法行为。及时组织筹措好农贷资金,确保大春作物满栽满插。努力抓实良种补贴的兑现,确保月日前全部兑现到农民手中,为群众增产奠定基础。坚决落实取消农业税的政策。认真搞好动物疫病和农作物病虫害的防治。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认真抓好森林防火工作。全力做好小春作物田间管理,确保小春增产增收。加大农业科技和农村适用技术的推广力度,抓好技术指导和服务,扩大科技覆盖率。抓好节约用水,合理调度库塘蓄水,确保春耕生产生活用水。抓住农村劳务输出的有利时机,积极做好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的宣传、组织、培训、输出等工作,确保今年劳务输出任务圆满完成。认真解决好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实际问题,安排好困难群众的生产生活,组织和引导他们开展生产自救,帮助他们度过春荒。对群众反映强烈的生产生活用煤价格偏高的问题,各乡镇和县直有关部门务必引起足够的重视,认真研究,加强协调,采取特殊措施,帮助农民减轻因煤炭价格上涨给生产生活带来的压力。
(二)要大力抓好城市经济发展。要加强调研,积极配合省政府政策研究室搞好县域经济发展规划,编制好全县“十一五”发展规划,按照新型工业化的要求,尽快修改完善并出台全县工业发展规划。切实抓好煤炭、电力、电石、水泥等骨干企业的生产和销售,搞好协调服务,确保全年工业生产目标圆满完成。继续关心改制企业的发展,帮助其建立经营管理机制,加强内部管理,使之尽快步入健康发展轨道。加大财税征管力度,努力开源节流。加强协调服务,切实加强煤、电、油、运和重要原材料、生产资料的供求调度,使之发挥最大效益。进一步激活和拓展市场,加强市场秩序治理,为城市经济发展提供良好环境。
(三)要着力抓好在建工程项目。继续全力支持水麻、普桧公路建设,月日前全面完成征地拆迁的扫尾工作,进一步加强路地联系,促进重点工程带动地方经济发展。加快盐电公路、黄毛坝大桥建设进度,确保工程质量。盐电公路路面工程必须在月底开工建设。积极支持白水江梯级电站、撒鱼沱电站建设,做好协调、沟通和服务工作。今年县政府承诺的九件实事,各承办单位要加大落实力度,确保政府的承诺按时兑现。要认真抓好其他在建工程项目,努力扩大固定资产投资规模。与此同时,要切实加强对县域经济总体项目的可行性研究,进一步加大项目储备力度,努力用建设项目保持投资拉动经济增长的良好势头。
(四)要积极抓好非公经济发展。进一步制定完善鼓励支持非公经济发展的政策,放宽市场准入条件,取消一切限制性、歧视性规定,让非公经济进入更宽广的领域;进一步提高工作效率,减少办事环节,切实营造良好的环境;进一步扶持发展民营企业,尤其要在农产品加工业上有所突破;进一步加强对私营经济业主的教育、引导和管理,使其诚信经营,规范管理,照章纳税。与此同时,要切实搞好招商引资项目的跟踪问效和服务工作,进一步提高引资的质量和水平。
(五)要努力推进各项社会事业。按照上次“普九”攻坚工作会议安排的任务,各乡镇和教育部门要认真抓好农村寄宿制学校建设,夯实“普九”硬件基础。认真分析研究当前计生工作面临的形势,采取措施,持之以恒抓好各项节育措施落实,切实控制人口过快增长。继续搞好疾病防控和卫生执法,加大药品、食品安全检查,切实维护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加强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完善各项救助措施。强化环保意识和科技意识,增强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能力。认真做好豆沙关五尺道文化研讨会和参加“昆交会”的筹备工作,努力扩大盐津的知名度。继续把改变城乡落后的生产生活方式和县城“五大秩序”治理、机关环境美化作为重点,抓好各项创建活动,带动精神文明建设深入开展。
【关键词】金融 精准扶贫 难点 对策
1引言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得到迅速发展。在收获发展成果的同时,也凸显出一些矛盾和短板,其中,贫困人口生活困难的问题较为突出。针对这一问题,我国提出要对贫困人口实施精准扶贫,并从多渠道、多途径研究采取扶贫措施,金融精准扶贫就是其中之一。了解把握精准扶贫的必要性和推进金融精准扶贫工作的难点,是开展金融精准扶贫的基础前提,针对难点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是确保扶贫工作有效进行的重要保证。因而,本文从实施精准扶贫的必要性出发,探讨金融精准扶贫过程中遇到的难点,并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希望对推动贫困人口脱贫、促进国家经济社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有所帮助。
2精准扶贫的重要性
了解精准扶贫的重要性是开展金融精准扶贫工作的前提,也是有效促进贫困人口脱贫、缩短贫富差距的认知基础,以下是本文总结的精准扶贫的重要性,希望对于广大参与这项工作的机构和人员正确认识精准扶贫有所帮助:
2.1有利于促进社会公平
精准扶贫是实现贫困人口脱离贫困、缩小我国的贫富差距的有效举措。实施精准扶贫,有利于提高贫困人群社会价值创造能力,体现人生价值和社会尊重,提升贫困人群的社会消费水平,使其享受到相应的社会福利和保障,享受和其他人群一致的社会待遇,共享改革开放带来的发展成果,从而促进社会公平的实现。
2.2有利于促进经济的有效发展
根据木桶理论,一个人的发展取决于其短板而不是长板。同理,一个国家经济社会的发展水平取决并受制于贫困人口的生存状况而不是富裕人群。只有贫困人口得到有效的发展(至少脱离贫困),国家的经济才能步入更有效率、更科学有序的发展轨道。精准扶贫正是补齐发展短板的有效措施,通过精准扶贫,能够有效改善贫困人群的生存状况和生活水平,促使逐渐缩小贫富差距,进而促进国家经济发展更加平稳和扎实有效。
2.3有利于维持社会稳定
在贫富差距越来越大的背景下,贫困人口因几乎占有不到社会的的资源禀赋而逐渐成为社会的“边缘”甚至是“弱势”群体,在被“挤压”的生存状态下,极易形成怨天尤人甚至仇视社会的心态,一定条件下还可能激化,这种状态长期积累对社会的安全稳定十分不利。而精准扶贫在经济和民生保障上促进社会公平的同时,在对贫困者心理的疏导上,也将逐步建立其对社会的认同感和帮助实现自我价值,对维持社会稳定起到了积极的正面作用。
3金融精准扶贫的难点
实施金融精准扶贫面临两方面难点,一在于“贫”,二在于“准”。首先是如何判定“贫(贫困人群)”,即符合怎样的条件和标准才算贫困;其次要解决“准(精准)”,即如何通过建立完备的制度和机制,对各种类型的贫困人群做到精准施策,确保脱贫。“贫”是工作的标的,“准”是过程中的要求。认清这两个问题是金融精准扶贫工作有效开展前提和基础。围绕“贫”和“准”,本文认为有以下难点:
3.1金融精准扶贫的对象易出现偏差
实施金融精准扶贫,首先需要明确的是:哪一部分人群(符合什么条件和标准的人群)属于金融扶贫对象,需要对其进行扶贫脱困。确定扶贫对象是开展金融精准扶贫工作的前提,对象不确定,金融精准扶贫工作就无从谈起。目前,我国对于金融精准扶贫对象的选取在条件、标准等方面还没有明确规定,仅从家庭年收入多少进行考量的判定方法和标准,对于金融精准扶贫工作并不完全科学和适用。贫困人口并不一定都适于金融扶贫。比如,因病致贫、因残致贫、丧失劳动能力的贫困户,致贫因素如无法彻底解决,只能通过政策兜底来解决。另外,缺乏知识、资金、技术等资源要素的贫困户,即使有强烈脱贫意愿,但因为既没有前期信用积累,也没有产业、固定资产抵押,往往也不是基层金融机构青睐的对象。特别是一些金融机构仍是以追求利益最大化为目标,仅考虑到收益和风险因素,不给基层金融机构和信贷人员松绑,信贷资金投放给较为富裕的农户或者企业的现象就不能避免。这些都导致扶贫目标的偏差。
3.2金融精准扶贫的体系不健全
在广大贫困农村,金融体系不健全的问题比较突出。随着前些年撤乡并镇等区划调整和国有银行业绩考核等多重因素,一些国有银行撤并了县级支行,农信社撤并了一些乡级网点,导致信贷服务主体缺位。农业发展银行作为专门的农业政策性金融机构,却不涉足农村一般资金供应,致使它的功能尚未充分发挥。保险机构的业务范围也仅仅是政策保险,扩大保险业务范围的顾虑多、动力小。担保机构投入到精准扶贫中的还不多,为数不多的投身其中的担保机构在和银行、保险公司合作过程中往往条件苛刻。
3.3金融精准扶贫的配套措施不足
扶贫工作不仅仅是给贫困人口投放贷款,更重要的是建立健全配套措施,使贫困人群能够自食其力,改善生产生活的条件,真正摆脱贫困,共享社会发展成果。然而,我国的金融精准扶贫往往多注重资金的“贷”与“收”,现有涉及扶贫的金融产品单一,其他配套措施以及基础设施建设方面的工作也做得不够,特别是广大银行、保险、担保等金融机构针对产业扶贫、易地搬迁扶贫、生态扶贫、教育扶贫等方面的金融产品创新缺乏积极性和主动性。
3.4金融精准扶贫的综合条件欠佳
我国幅员辽阔,贫困人口主要集中在地形复杂的山区丘陵和边远地区,那里还缺少金融机构营业网点和信息化联通手段,加上贫困人口信用意识薄弱,且农村征信体系和金融法制尚不健全,都给金融精准扶贫工作的开展带来较大的困难和挑战。甚至是在一些偏远的贫困地区,有些农户把扶贫贷款资金看成是国家给予的补贴资金,而且认为不需要归还。
4实现金融精准扶贫的有效对策
在了解金融精准扶贫工作重要性的基础上,针对我国金融精准扶贫工作中的难点,本文提出了以下几点解决措施,希望对于金融精准扶贫工作的开展有所启示和帮助:
4.1科学确定金融精准扶贫的对象
明确扶贫对象是开展金融精准扶贫工作的首要任务。在明确扶贫的对象时,要针对不同地区的贫困人群的基本状况,在生产资料占有、家庭收入、劳动能力、认知水平、从业技能等多方面,分别制定标准和条件,结合金融精准扶贫的特征要素进行综合评判,采用科学的方法进行甄别。在人群区分上,把因病致贫、因残致贫、丧失劳动能力的贫困户,充分纳入政策兜底范围;把缺乏知识、资金、技术等资源要素的贫困户,进一步明确产业扶贫、易地搬迁扶贫、教育扶贫的基础上,进而纳入金融精准扶贫的范围。在手段上,可以借助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在明确金融扶贫对象时,将基本情况输入计算机,通过云端服务器形成大数据,再利用智能识别功能,依据设定标准、条件,准确锁定区域乃至全国范围符合条件的贫困人群,通过实现工作的数据化、手段的信息化来完成扶贫对象的选定工作,大大减少人工成本和工作量,为进而确定相应的扶贫方法、推进金融精准扶贫后续工作的实施奠定基础。
4.2建立健全金融精准扶贫的体系
农村金融机构的蓬勃发展,金融体系的不断完善是实现金融精准扶贫的基础。我国各贫困地区要根据本地农村经济发展的实际情况,来形成具有特色的金融体系,打破传统的垄断格局,形成以农信社、国有商业银行、政策性银行为主体,村镇银行、保险机构、担保公司、小额扶贫贷款公司及其他金融组织为补充的金融体系。
国有商业银行、农信社等银行机构要着重增加并下沉贫困地区的营业网点和ATM,使信贷服务主体到位不缺位。农业发展银行作为专门的农业政策性金融机构,要在传统的对粮棉油收购的金融服务业务的基础上,按照供给侧改革的思路,在对农业基础设施、农业技术推广、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等方面进行业务拓展,充分发挥它政策性银行的优势。村镇银行的发展要按照“低门槛、严监管”的原则来进行,将其作为增加直接服务基层的金融机构的重要补充。同时,还要鼓励更多的保险公司、担保机构、小额扶贫贷款公司投入到金融精准扶贫大潮中去。
4.3创新发展金融精准扶贫的措施
要想推进金融精准扶贫的产品创新,既要依靠各级政府部门的大力推动,也需要金融单位出台政策给基层机构和人员松绑。
目前我国各地已经把扶贫攻坚作为一项最重要的指标纳入对贫困地区党委、政府的考核。各地政府也陆续出台了金融精准扶贫的政策,主要包括:引导银行业机构加强贫困地区基层网点建设,着力打通金融服务“最后一公里”;政府主动增强财政和金融政策的对接,例如,财政出资建立的风险补偿基金或担保基金,整合保险、银行等机构的金融产品,探索建立“政银企互保”等多种合作形式,既解决贫困人口脱贫动力问题,又为金融机构降低风险,推动各金融机构跨机构、多领域推出创新的金融产品。
金融机构也要在政策上向金融精准扶贫倾斜。国开行和农发行要发挥提供中长期信贷资金的优势,加大对贫困地区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设施、移民搬迁、生态保护、教育扶贫等领域的资金投放;商业银行特别是涉农银行业机构要建立专项工作机制,通过市场机制引导加大扶贫信贷投入,扶持生产和就业。金融机构的内部考核也有侧重,比如提高基层机构和信贷员不良贷款容忍度等。
4.4创造完善金融精准扶贫的综合条件
我国贫困人口信用意识薄弱,农村征信体系和农村金融法制尚不健全的问题急需解决,确保金融扶贫工作在合法合规和有序健康的轨道运行。
增强贫困人口的信用意识,建立农村征信体系。进行观念教育,培养诚信意识,树立“守信光荣,失信可耻”的理念。综合多方面信息,以乡村为单位开展信用评级活动,分别对农民个体、农村、乡镇进行信用评级,并建立诚信档案,在贷款方面向“信用户”、“信用村”、“信用镇”倾斜。健全农村金融法律法规。用法律手段来维护借贷双方权利。将农村金融机构的业务纳入法律规定的范围,同时也将借款者拖欠贷款等不良行为的惩治措施逐步写入法律,逐步采取强制措施。同时,金融精准扶贫监管机制要与奖惩机制有机结合起来,对方法新、实施效果好的金融扶贫项目,及时给与鼓励和奖励,为金融精准扶贫工作的持续健康开展创造有利条件。
5结束语
金融精准扶贫是帮助贫困人群脱贫脱困而采取的有效对策之一,开展金融精准扶贫工作,对减少贫困、保障和实现社会公平,促进全民共享经济发展成果以及维护社会的稳定等都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和深远意义。因此,要高度重视起金融精准扶贫工作,努力创新金融精准扶贫的方式方法,充分发挥金融扶贫在整个扶贫事业发展中的带动作用和“造血”功能,为实现全面小康社会建设目标、推进我国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提供保障。
参考文献:
[1]么晓颖,王剑.金融精准扶贫:理论内涵、现实难点与有关建议[J].农银学刊,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