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优秀范文 档案智能化管理的优势

档案智能化管理的优势赏析八篇

发布时间:2023-11-15 11:18:51

序言:写作是分享个人见解和探索未知领域的桥梁,我们为您精选了8篇的档案智能化管理的优势样本,期待这些样本能够为您提供丰富的参考和启发,请尽情阅读。

档案智能化管理的优势

第1篇

【摘要】档案管理归根结底是信息资源的管理,如何对信息资源进行合理的管理受到越来越多企事业单位的重视,智慧档案管理就是在信息化的基础上产生的,并且成为新的发展趋势。

关键词 档案管理;智慧;信息化

互联网的飞速发展,使得信息的透明程度越来越大,智能化程度越来越高。档案管理显得越来越重要,智慧技术和智慧管理已经成为新的发展趋势。

一、新技术发展与数字档案馆的局限性

数字档案馆的产生,解决了传统档案存储的很多问题,比如存储的数量限度,传播的途径及安全性等等都有了很大的提高。给档案的管理工作带来了革命性改变。但是数字档案馆受很多因素的制约,有一定的局限性。在理念上,数字图书馆只是改变了外在的条件,但没有在管理方面实现真正的革命,只是依托信息化实现了档案本身的改革,并没有在管理档案实体上有革命性的进展。在技术上,数字档案馆相比传统档案馆,建立了多元化的享用中心,达到了信息镜像化,使大众利用起来更便捷,但是不能帮助管理人员对档案开展业务工作和信息筛选,无法按照档案信息用户的思维进行档案的管理。在资源上,数字档案馆信息资源受到传统档案馆档案信息基础的限制。它的核心资源是数字化的档案信息,还有原生态的电子档案。难以突破传统档案馆既有的局限性。

解决这个问题需要新思路,还需要研发新技术。档案部门在巩固数字档案馆的同时,还需要提升它的建设成果。采用云计算、物联网等新技术,建立智慧档案馆,并探讨如何实现档案管理的智能化。将档案信息化建设推向新阶段。

二、智慧档案的服务方向

智慧档案馆是在互联网、云计算等新技术的基础上构建的一个智能模块,这个模块可以实现管理的多元化,丰富档案资源,还具有自动感知和处置档案信息能力的功能,是一个提供档案信息泛在服务的新型虚拟档案馆。

智慧档案馆能够在数字档案馆的基础上,利用现代化的各种高科技,如采集终端和各类有线、无线宽带网络技术,把物联网、互联网和移动互联网等网络都联通起来,并时时采集档案的环境信息、档案变化的动态信息。使智慧档案馆在信息提取方面拥有绝对的智能化,并能随时对档案的资源进行反馈,对客户实现智能服务。

这里能最大化地发掘数字档案的资源和传播优势,在数字档案馆信息化的基础上,运用更发达的通信技术和科技手段,对档案的资源进行分析整合,并感知动态的档案信息。在对档案进行收集整理的时候,对用户的需求做出智能响应和智能支持。为档案馆中人与人之间的交流和沟通提供了更便捷和人性化的基础条件。

三、智慧档案管理的特点

智慧档案馆的智能化,不仅要在数字档案馆的基础上进行技术革新,还要在管理方面树立智能管理的理念,建立更方便的管理模式,让档案的使用范围更加广泛。建立资源多元化,感知更全面,综合处置能力更强的档案室,建立更先进的档案管理体系。使档案的处理工作在一个综合处理平台就能完成。

(一)资源多元化,档案资源作为智慧档案馆的基础。决定着智慧档案馆智能化程度的高低,资源越多,涉及的信息越广,各个媒体和网站的信息都可以成为智能档案馆的信息构成。智慧档案馆的资源多元化,还体现在它的管理模式上,由于资源面广,不同的档案有时需要不同的管理方式,所以资源多元化又造成了管理多元化。

(二)感知更全面,感知是一种预测能力,是智慧管理第一要求。在智慧档案管理方面,既需要高科技的手段进行自动化管理,也需要管理人员拥有高端的管理策略。在将互联网和档案实体联系起来的同时,也需要对档案内容和档案管理信息进行交互式的信息交换和通讯。通过RFID 技术,可以实现对档案实体的感知、档案内容信息的感知、档案管理信息的感知。对档案内容的感知,通过识别数据,整合档案资源信息来抽取和挖掘档案的内容信息。对档案管理状况的感知,这主要是人为因素,通过管理人员的管理能力,管理技巧来智能化检测和评价档案的管理状态。

(三)综合处置能力更强。智慧档案的管理先进之处在于它具有完善的处理应对和反馈机制。将档案信息的需求特征通过解析和识别,对应相应的管理策略,利用管理人员的管理经验,对感知到的档案信息进行评价,进一步获得对档案信息的处置能力。提高了档案信息的保障机制和查全率。对档案管理业务工作需求的应对与处置,在档案实体和管理信息上得到了综合的分析。

建设智慧档案馆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更是一项复杂的工作。在技术方面,管理方面的软件方面都会遇到诸多问题。技术的发展和推进,让智慧档案馆的建设有了一定的基础保障,但在管理方面还缺乏很多政策支持和理论支持,法律规范也不是很完善,没有统一的标准和规范,在很多方面都不是很完善。

参考文献:

[1] 许德斌. 智慧城市新环境下的智慧档案[J]. 山西档案,2014(05):72-74.

[2] 方雪. 智慧城市背景下的档案信息化[J]. 管理观察,2014(13):51-52.

第2篇

关键词:档案;虚拟化;缩微化;数字化;信息化;网络化

中图分类号:G271 文献标识码:A

引言

管理现代化通俗上讲就是利用最先进的科学技术武装管理系统,达到管理的最先进水平,这主要需要科学的程序和目标,积极向高水平的管理模式学习。

1 档案管理将实现无纸化、虚拟化

纸质档案管理曾经一时间最平常的管理方式,但随着电脑和网络技术的发展,纸质档案的地位渐渐被数字化档案所取代,数字档案的优点体现在管理库存充裕,检查手段快捷,不会污染档案,文件的传输利用省时高效,节省步骤。一条信息可以在最短时间内传遍全球。其缺点是保密性受到质疑,这种问题渐渐被密码,电脑绑定等方式改善。

资源共享和资源保护是档案管理的双重手段,对于前者来讲,资源的收录可以无限扩大,只要可以转化成电脑识别码的信息都可以通过扫描,复述,电子照片,甚至视频、录像的方式转入电脑收录。信息的检索通过关键词的录入,分类文件夹的方式即可查询,其容量之大不可小视,而且成本低廉,空间占有率小,不易因为非预期灾害产生数据丢失损毁。而信息发送和传授的优势更加突出,几乎相当于面对面投递。

2 档案管理将实现缩微化、数字化

缩微摄影技术和数码影像技术的应用,为档案管理实现数字化提供了有力支持。所谓档案信息数字化,就是通过计算机、扫描仪等现代电子技术将馆藏档案资料转化为电子文件。缩微摄影技术是把大量的纸质文件缩微在很小的缩微品上并制成电子文件,数码影像是通过数码相机和光磁转换实现对影像的高清晰处理,其共同的特点都是以计算机进行识别、存储和管理的电子文件。实行档案信息数字化后,可通过计算机进行智能化检索,检索速度快、范围广,这就从根本上解决了纸质档案给库容带来的压力,克服了档案管理过程中的诸多矛盾。特别是缩微技术、数码技术与计算机的结合应用,对档案管理中的照片、图片出现的退色、渗化和消褪,能有效地进行技术处理,使原始面貌还原,有利于影像长期保存和准确复制,有利于计算机查阅照片案卷。图文并茂,声像俱全,这是档案管理发展的必然趋势。

3 档案管理将实现信息化、网络化

社会信息化缩短了人与人之间沟通的距离,逐渐摆脱了从前依靠生理器官交流的遗漏性和易扭曲意思等以及文字交流时的传达速度慢等缺陷。信息化已经继农业化、工业化之后成为后工业时代这一大的时代潮流。最先掌握信息的人就掌握了生产生活的先机,而信息化的管理相比较人工则有着速度快,易保存,传播范围广等优势。

现在世界各地先进的文化聚集地都采用了互联网络。中国的电脑普及率也日趋上升,但是关于保密性的问题因此提上了日程,一些单位为了保密使用单机工作,进出工作室必须专人把握钥匙。这些方式比较传统,新型方法比如密码、指纹识别、面部识别、口令卡、密保卡、手机绑定等专业方式的使用更增添了文件保密方式。对于如何辨别真假资料,则采取了电子文件签署的方式,互相建立保证。这些对材料的保密性、真实性、提供了专业支持。

网络信息传播优势有以下几点:便捷、便宜、迅速,完整,逼真,几乎所有拥有网络设备的两个地点都能收发信息。档案管理网络化也同时享受到这些便捷,为实现档案管理现代化起着决定性作用。

4 档案管理将实现多元化、智能化

随着新技术的发展,档案资源的载体已呈现多样化,除传统的纸质、图片、胶卷等载体外,已出现了光盘、磁盘等为载体的电子文件和数码音像制品。多种档案载体并存必然使档案馆藏多元化,传统的档案管理模式和检索方式已不能适应形势发展的要求,因此,档案管理设备必须首先实现现代化。

计算机技术特别是未来语音识别技术的开发与应用,将使档案的管理模式实现自动化、智能化。在新的管理模式下,将实现文档一体化,所有的档案信息都会被计算机自动接收,并按照设定的程序自动地进行分类归档。实现档案管理自动化、智能化,不仅使传统的靠手工整理、靠体力搬运、靠翻卷查阅的档案管理模式成为历史,使广大档案工作者从大量繁杂的脑力和体力劳动中彻底解脱出来,而且能有效地发挥档案信息服务社会的功能,展现档案的自身价值,提高档案工作者的社会地位。

5 档案管理将实现社会化、市场化

5.1 过去的档案管理内容和目的主要面向国家,但是随着人民民主意识进一步增强以及国家开放程度增大,档案的服务对象逐渐转向大众,这是与市场化经济密不可分的,人民作为国家的成员都有责任和义务了解档案管理支持档案管理事业。档案来自于人民服务于人民才是其价值的体现。

5.2 市场化管理的模式使档案管理事业不仅是一项束之高阁的遗产性事业,更可以参与到现代化建设当中来,人民根据自己的文化事业需要宣传档案材料,充实新的文化认知能力,拉近古典与现代文化的距离。

5.3 档案资源实行市场化管理,有利于档案事业的健康发展。一方面档案数据库需得到社会的支持,将社会各行各业的档案信息汇拢起来,不断充实和丰富库存资源;另一方面,社会各界也需要得到档案数据库的支持,为其提供方方面面原始的详实资料。二者的相互依赖的关系,为档案资源实行市场化管理提供了客观条件,可以为解决档案经费不足的困难开拓出一条新路。

结语

总之,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进步,实现档案管理现代化已是必然的发展趋势。因此,每一位档案工作者都要有紧迫感,努力学习和掌握现代科学知识,把档案管理提升到一个全新的水平。

参考文献

第3篇

关键词:物联网技术;燃气安全领域;应用

目前,物联网技术已经在燃气安全领域得到广泛运用,这一技术的应用能够有效地提升其安全管理的水平,逐步降低安全事故发生的频率,从而实现燃气管理的信息化和智能化。为此,本文笔者分析了物联网相关技术在燃气安全领域的作用,从而对燃气安全的智能化和信息化管理进行简要的探究。

一、物联网RFID技术在燃气安全领域内的研究

RFID技术,这是一种代表物联网的最新技术之一,已经广泛地运用在石油天然气、智能交通和医疗等诸多领域,这能够为物联网信息采集的行业管理提供重要的技术支撑。并且,燃气安全领域中的RFID技术,在一些安检管理、数字化管理等方面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同时,RFID技术有效地依托物联网中的传感器优势,从而实现了大规模的应用,其中这种技术明显优于传统的传感器功能,从而能够实现温度、压力、气体等识别提供最为安全的保障。在燃气安全应用领域中主要是对一氧化碳、家用燃气智能监控等方面,能够有效为预防燃气中毒和降低安全风险等方面提供有效地技术支撑,从而构建起科学高效的燃气应用管理体系,继而产生较高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例如,以燃气地下管线为例,若是地下管线一旦遭到破坏,便会影响城市的安全运转和市民的生活,严重的话很有可能会造成安全事故。为此,我们可以充分利用物联网技术和计算机技术,有效地构建起燃气综合运营调度平台,或者是可以通过RFID技术和传感技术,对燃气运行管理中的各个环节信息进行统筹规划,实现收集处理,进而为智能化管理提供相应的支持,及时预防和处理好危险源,尽量减少潜在的燃气安全风险,切实保障燃气运行的高效性和安全性。在科学高效的燃气安全管理平台中,能够切实提升企业自身的管理质量和水平,在保障燃气调度运营安全的同时,可以有效地提升其经营效益。另外,研究还显示,这一技术的应用可以从管网铺设和改造等方面逐步降低支出成本,从而全面提升燃气企业的运营管理效率。

二、信息化集成监管系统在燃气中的运用研究

车载CNG,这是燃气管理中的重点对象。而CNG信息化集成监管系统,这是物联网RFID技术和计算机技术以及移动通讯技术等方面的综合集成应用,通过监管系统,可以对整体的生命周期进行动态监管,利用分类授权管理的模式,有效地促使其更好地进入到管理系统中,有效地掌握好燃气安全信息,科学高效地形成CNG信息化集成监管系统。而且,相关部门可以有效地依托物联网技术,将传感器技术和监控技术等运用在CNG气瓶管理中,同时,通过建立档案和身份证信息的形式可以将所有的检验、移动等方面的信息实现动态化和实时化管理。通过此种方式,才能全面提升燃气的安全管理水平和信息化水平。

在另外一方面,通过传感器监测系统可以将信息及时送达智能控制中心,利用黑名单进行对比、调控时段对比等方面,能够及时对气瓶做出相应的加气和回收管理措施,有效地利用集成监管系统中的其他设备来完成数据的存储、利用和更新工作,全面发挥信息化管理和服务的优势。利用这种信息化集成监管系统以及相应的燃气安全管理部门,可以有效地实现对燃气的充装和应用,全面而深入地了解一些非法和存在不安全的燃气应用情况,帮助相关部门构建起科学高效的燃气管理体系。

三、定位技术在燃气安全中的运用研究

从目前的情况来看,物联网的定位技术,本身便是有效地利用GPS技术和RFID定位技术的一种综合技术,物联网定位技术的应用可以为燃气管网的日常建设、维护和应急抢修等方面提供更为精准的位置信息,并为燃气行业的应用物联网提供可靠地时空保障。例如,目前物联网定位技术应用的革新主要体现在北斗系统中,我们可以充分利用北斗卫星导航系统优势为燃气物联网建立更为准确的时空保障基础。又如,北京燃气集团首先运用北斗精准服务网,有效地将北斗系统融入到燃气管理的各个过程中,在管线泄漏监测和管线防腐监测等诸多领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为城市燃气的安全使用打下坚定的基础。

总的来说,为了能够更好地深入分析物联网技术在燃气安全领域中的应用,笔者便从物联网的RFID技术、定位技术和信息化集成监管系统等方面进行深入剖析,结果显示,物联网技术在燃气安全领域的应用成效是非常理想的,这一技术值得进行大范围的推广与使用。相信在不久的将来,物联网技术定可以在燃气安全领域中发挥出更加广泛的效用。

[参考文献]

[1]张恒,代红亮.物联网技术在燃气抄收、监控及安全管理的应用与实践[J].城市燃气.2015(05)。

[2]周丽娜,韩世川.我国燃气生产安全监督管理信息化和制度化的作用[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下旬刊).2014(05)。

第4篇

【关键词】建筑智能化、建设项目管理、完善体制

中图分类号:TP212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一、前言

由于智能建筑发展迅猛,而且技术更新周期愈来愈快,又涉及多个学科和多个管理部门,因此相对于智能技术的发展,其项目管理已远远落后了。本论文正是基于这种背景条件下展开研究。论文结合作者参与的某电信枢纽楼的智能化工程项目,对智能化建筑各个阶段的项目管理展开讨论与研究,并对智能化建筑项目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和解决方案。

根据网上资料解释,所谓的智能化建筑指的就是将建筑、通信、计算机网络和监控等各方面的先进技术相互融合、集成为最优化的整体,具有工程投资合理、设备高度自控、信息管理科学、服务优质高效、使用灵活方便和环境安全舒适等特点,能够适应信息化社会发展需要的现代化新型建筑建筑。

二、管理上的问题与现状

1、有些开发商对智能建筑的内涵和复杂程度了解不深,对智能建筑技术的发展状况知之甚少,也就重视和投入不够。专业技术人才配备不够,更没有重视专业人才的知识更新和学习提高。2、对规范和标准的学习和掌握不及时、不全面,更谈不上深刻理解和有效实施。3、对市场的需求了解不多,对自己开发的项目定位不准。4、注重“概念”操作,把“智能化”当成楼房销售的卖点,把精力和资金放在做秀上,不注意扎扎实实地做些实际工作,使买了房子的人大失所望,发现“智能化”不过如此,大有上当受骗的感觉,这种不实事求是的投机行为和“时髦”的炒卖现象,只能将建筑智能化根本引入歧途,从而抑制了市场需求。5、“重建轻管”的现象比较普遍,建设期忽视智能建筑物业管理的介入和技术人才的引进与储备,管理意识落后,不知道智能建筑的高新技术含量高,同样需要高含量的知识型管理。多数购房者还不易接受智能建筑是高投入的知识性管理,只要求高标准的管理与服务,不接受相应标准的收费。物业公司也不愿意高薪招聘熟悉或精通智能建筑技术方面的工程技术人员,系统运行中的一些小问题得不到及时解决,使系统不能正常运行,无法实现智能建筑给投资者带来的应有效益。6、不能对智能化系统提出切实可行的设计要求,对图纸的设计标准、设计质量判断不准,对于工程承包商在设计和施工上的投机取巧行为,不能及时发现和识别。7、没有形成对工程技术于质量方面把握和控制的方法与程序,尤其对设备和产品的质量、性能与真伪缺乏辨别能力和检验手段,对安装和检测、验收过程缺少有效的控制程序和控制办法。8、贪新求全,片面听信供应商的什么“跨世纪”、多年不落后等虚假广告宣传,不知道始终保持先进是不可能的。因为工程总是滞后于科技的发展,且最新的不一定是最好的,最好的不一定是最适应的。真正能做到“综合考虑、优化设计,既能满足各子系统的功能,又能实现系统集成”就是比较理想的了。9、在有些打着智能建筑招牌的建筑中,各功能开放性不足,各子系统相互独立,自成体系,信息不能互通,资源不能共享,根本未实现系统集成,给系统升级和网络互联带来很多困难和后遗症。10、确定一个合理的价格应该是项目成败的基础。但有些开发商尽量压低投资,造成建筑物功能、档次下降,智能化系统肢离破碎,智能建筑虚有其名。要知道低于合理的价格时,就不可能得到好的系统,很容易掉进价格的陷阱。

三、智能化建筑施工项目管理的重点

1.技术管理

设计是智能建筑建设的龙头,设计方案考虑得是否周密将直接影响最终达到的效果。而智能建筑的设计又不同于建筑其它专业的设计,如建筑、结构、水暖、电气设计等均由设计院完成,承包商只需按图旌工,有什么洽商、变更也都由设计院来认可。而建设部颁发的“建筑智能化系统工程设计管理暂行规定”第十条规定“系统集成商必须根据工程设计单位提供的资料、图纸进行有关专业系统的深化设计,系统深化设计必须在与设计方案协调统一的条件下迸行优化设计、系统调试,在系统运行之后对物业管理人员提供培训、技术支持和维护服务。”因此,一般情况下,在设计院的电气工程师开始设计工作时,所有的智能化产品的选型都没有确定,设计工程师只能根据一些通行的原则,给其它专业提条件,为智工程硕十学位论文 第五章智能化建筑施工项目管理能化各子系统今后的深化设计创造条件,而他们做出的这些设计图纸,往往在后期因现场情况,设备选用情况、用户需求等变化极大可能作废或变化很大。

根据合同和设计要求,应在工程实施过程中确定智能化各系统之间,以及每个子系统与机电设备、土建、装饰专业之间的工程界面,以及产品供应商、工种承包商及施工单位之间的工程范围,职责界面的确定,以及在工程实旋过程中这些工程界面的修改调整和再确认工作。

智能化系统工程界面的确定是系统开通的必要条件,是智能化工程中技术管

理的重点或者难点之一。工程界面的确定通常包括:设备材料供应界面的确定,

系统技术界面的确定,设计界面的确定及施工界面的确定。

抓好技术和施工设计图纸及其资料的审核。智能化系统工程设计涉及专业、

工种面较广,必须在施工前做好对智能化系统工程技术和施工设计的审核,及时

发现问题和采取必要的措施,以确保工期、质量和减少返工,尤其对智能化系统

工程而言必须对上述图纸、资料进行审核,以确保工程合同中的设备清单、监控

点表和施工图中实际情况这三者一致,也就是监控点表的每一个监控点在图纸上

必须有反映,而且与受控点或监测点接口匹配,其设备数量、型号、规格与图纸、

设备清单一致,这样才能确保系统在硬件设备上的完整性,并符合接口界面、联

动、信息通讯接口技术参数的要求。

2.实施过程管理

除了满足常规的工程管理外,对智能化建筑工程更应该重点抓好以下工作:

(一)加强专业与工种之间的协调配合。智能化建筑工程涉及土建、装饰、空

调、给排水、供电、照明、电梯等专业,在某种意义上建筑智能化工程是配合工种,在工程现场必须与上述专业密切配合与协调,尤其在阀门、水管温度传感器、流量计和水流开关及其安装、开孑L位置、凸台焊接、风门与执行器的配合等,均须与相应工种协调配合。

(二)加强工序之问的检查与验收。由于弱电工程的配管、线、槽和线路敷设

设备安装及调试,可能是不同的施工单位施工,因此当每个工序或工种施工结束后,必须填写相应的施工记录或安装表格,进行单体设备安装和穿线、接线时,必须按照隐蔽工程和相应的工程验收规范和设计图纸要求并进行交接验收,做好单体设备的测试记录,提交较完整的工程技术档案资料,以确保工程质量和防止扯皮。

四、结语

随着智能化系统良好的运行效果和整体系统优势逐步被大家认可和接受,从

中深刻体会到智能系统的硬件和软件必须尽可能采用标准化、模块化和系列化的设计,系统设备的配置应具有通用性强、开放性好、系统组态灵活、控制功能完善、数据处理方便、人机界面友好以及系统安装、调试和维修简单化,系统运行互为热备份,容错可靠等。前端一体化、系统集成化必将成为智能化建筑项目管理总结能系统的发展方向。

参考文献

[1] 檀秋芬 浅谈智能建筑的发展 芜湖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5(7)

[2] 殷凯 项目管理发展趋势的研究概述黑龙江科技信息 2010(17)

第5篇

一、RFID的工作原理

RFID(Radio Frequency Identi? fication)是基于电子标签(Tag)的无线射频识别技术,是一种可通过无线电讯号识别特定目标并读写相关数据的现代通信技术。RFID系统通常由感应标签、读写器(Reader)、天线(Antenna)和中央信息系统组成。其工作原理就是实现电子标签和中央信息系统间数据的同步交换和更新。电子标签中存储了被识别物体对象的相关信息,通常被贴在物体表面,当电子标签被RFID读写器识别到或者电子标签主动向读写器发送数据时,标签内的物体信息将被读取或改写。读写器是RFID系统的中间连接件,它可以利用射频技术读取或改写RFID电子标签中的数据信息,并可将读出的数据信息通过无线方式传输到中央信息系统进行管理和分析。天线在标签和读写器间传递射频信号。中央信息系统是对识别到的信息进行管理、分析及传输的计算机平台,用户可以通过它查询相关的RFID电子标签信息,将其与RFID读写器相连,通过读写器对电子标签中数据信息进行读取或改写,中央信息系统数据库内的数据信息也进行同步的更新[1]。如图1所示:

二、RFID技术在人事档案管理工作中的应用优势

人事档案管理的特点决定了RFID技术的适用性。人事档案具有立卷单位完全独立的特点,人事档案之间没有必然的内容上的内在联系,人事档案管理的目的可以说就是管好用好每一个人的档案,防止材料错归、档案错架和损毁丢失,在工作中做到账物一致、去向清楚、服务高效、管理有序。而这些管理特点通过应用RFID电子标签技术,能够实现档案案卷的跟踪定位、非接触性和批量扫描读取、档案实体动态数据与中央管理信息系统实时同步、电子标签容量大等功能,就能很好解决传统人事档案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另外,人事档案管理长期以来受管理手段落后所导致的问题日益凸显,引入RFID技术解决这些问题是管理工作的迫切需要,不仅能够提高服务质量,突破传统手工管理的瓶颈,而且能够跟踪和追溯档案转递过程的相关信息。毋庸置疑,RFID技术应用于人事档案管理,定会强有力地推动人事档案管理向高度智能化、标准化和精细化方向发展,将深刻改变人事档案管理模式,使很多人从手工管理的繁重工作中解脱出来[2]。其应用优势主要表现在人事档案的查(借)阅环节、材料归档环节、库房管理环节、统计和专递等各个业务环节,这是RFID技术电子标签动态跟踪功能优势的体现,它能够实时记录档案转递原因、经办人、去向、电子标签注销时间等,定位跟踪人事档案去向。同时,如果将RFID标签与库房、阅览室门禁系统相配合,系统会实时跟踪和记录档案在流动过程中的每一个位置,自动记录档案出入库房的时间,使工作人员实时掌握档案位置动态,监控档案位置、存放地点以及确认档案的存取的合法性。在借阅服务中使用粘贴有RFID标签的借阅证,办理借阅手续时在标签中写入利用者的基本身份信息、借阅审批信息、借阅什么档案以及借阅目的等信息,并同步到中央信息系统中,中央信息系统还会自动记录查阅时间、归还时间等档案动态信息,以及提档人姓名或归还验收人姓名等。

毋庸置疑,RFID技术的使用会大大简化繁琐的档案利用服务手续,工作人员和利用者都不需要填写借阅/归还登记,实现了计算机自动采集档案管理和使用环节静态信息的使用和动态信息的保存,使服务更加人性化、便捷化。

三、RFID技术应用于人事档案管理的技术实现方法

RFID技术在人事档案管理中的应用需要通过硬件的部署和软件的开发来实现。

1.硬件环境的部署

基于RFID的人事档案管理硬件环境应至少包括电子标签、读写器等在内的基础设施,如图2。

(1)每盒档案上粘贴RFID电子标签。以个人案卷为单位,为每一盒人事档案制作并粘贴电子标签,并向标签写入档案的基本信息和关键元数据:如个人姓名、性别、年龄、籍贯等人员基本信息,档案存址,档案出入库管理和利用者相关的各类管理过程的动态信息。这些信息与中央信息库的数据保持实时和同步。

(2)库房档案架上粘贴电子标签。为每一个档案架和每一层档案架贴上电子标签,记录该列或该层档案架的编号、存放的档案数量、档案存放位置等,这是阅读器跟踪、定位、查找档案的基础。

(3)读写天线部署。根据天线功率和库房及工作区面积部署RFID天线。

(4)部署固定读写器和EAS门禁系统。部署在库房和档案馆(室)出入口的读写器和EAS门禁系统,一方面记录档案出入房门的时间,另一方面,当没有办理借阅手续的档案经过安全门时,门禁系统会自动发出声光报警,有效防止档案被带出档案馆。

(5)RFID借阅卡。为每一位来馆查阅档案的利用者发放一张贴有RFID标签的借阅卡,简化借阅手续,方便工作人员掌握档案利用信息。

2.软件系统的构建

基于RFID构建的人事档案管理系统通常会包括中心数据库、标签管理子系统、工作人员和储位管理子系统、档案调阅子系统、档案保管子系统、档案盘点统计子系统、档案调动子系统等,这些子系统间相互协调和集中联动,能够实现人事档案的现代化和高效率管理。

(1)数据中心存储所有人事档案管理、系统服务中心的静态和动态数据。

(2)标签管理子系统主要完成RFID标签的注册、转换、注销、读取等功能;

(3)工作人员和储位管理子系统主要完成对工作人员使用权限的管理,授权注册、变更和注销;储位管理主要实现档案编号和储位编号的自动匹配,从而在档案出入库时实现档案储位的可视化和动态化管理。

(4)档案调阅子系统主要实现档案的精准查找功能、出入库指令,并将查询信号传输至手持读写器或档案架,工作人员在手持读写器指引下入库调取档案,完成档案出库作业。同时实现档案的定位功能、范围控制、人员控制、错放预警等。

(5)档案保管子系统包括档案安全管理和档案防毁模块。完成档案防盗和现场监控,有效防止档案撕毁。所有馆藏档案均处于阅读器的读取范围中,当档案盒在未经查询子系统发出指令的情况下离开储位,系统会发出警报。

(6)档案盘点统计子系统实现按不同目的要求由计算机自动盘点和统计功能。由档案管理信息系统发出盘点指令,RFID阅读器立即完成对档案的相关信息以及相应的储位信息的收集,并自动返回所收集的信息与中心数据库中的数据进行核对,完成档案盘点和统计工作。

第6篇

关键词:洗煤厂;机电设备管理;智能化;信息化;实践探索

中图分类号:TD94;TD6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773X(2016)04-0077-03

引言

洗煤厂的正常生产需要很多设备同时运行,每个设备都属于单一的系统,其中包含很多操作机构、保护装置以及附属设备,各设备之间相互关联并且相互独立。因此,对设备进行检查、保养、维修以及管理的工作量十分巨大,以往的管理模式适应不了当前工作的要求,因此,急需一种准确、高效以及简洁的管理方式对机电设备进行管理。运用计算机技术以及网络技术,对机电设备的管理实现信息化和智能化,可以有效弥补传统管理模式的缺陷,创新管理手段,是洗煤厂未来机电设备管理的重要探索方向。本文通过实例对洗煤厂机电设备管理实现智能化和信息化进行实践探索,希望为行业提供借鉴。

1机电设备管理实现智能化以及信息化的优势

当前,随着我国洗煤厂不断扩大建设规模,其生产规模也逐渐增大,设备的工作量也日趋增加,在实际工作中经常出现维修过剩以及维修不足的情况,设备的管理工作贯穿设备的选择到使用报废的全过程,主要包括设备入档、技术培训、运行使用、维护保养、故障处理、维修维护、闲置报废等,其中涉及的范围广、内容多,产生大量的记录以及文件。以往的管理手段保密性差、效率低、基本都选用纸质文件,并且信息准确性差、更新速度慢,纸质文件长时间保存后,给设备的分析、维护、更新、保养都带来很大困难。而现今的智能化以及信息化设备管理模式具备以下优势:实现资源共享,更加方便查询,相关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能够按照自己的需求,便捷地查看相关信息;具有报警功能,在设备运行中,如果设备出现温度异常或者震动的情况,系统可以自动报警,有效预防发生设备事故;提高设备工作效率,使设备管理工作更加具备针对性,提高工作质量,减少失误;可以对数据进行分析,为管理层提供重要的决策支持;节约管理经费,减少纸张的使用数量,节约传真费用、电话费用以及纸张费用;利用网络技术实行管理,不需要安装程序,管理更加方便简洁;通过计算机能够对设备的使用情况、组成结构以及相关原理进行动画演示,增强操作人员和技术人员对设备的理解,提高操作人员和技术人员的知识水平和工作能力。

2机电设备管理实现信息化以及智能化的实践探索

2.1智能点检系统

1)系统的组成。智能点检系统主要以计算机技术以及网络技术为基础,由温度传感器、点检仪、采集分站、通讯电缆、通讯适配器、中心计算机等组成,在设备地点安装采集分站、在主控室设置中心计算机。中心计算机和采集分站通过电缆进行连接,分站具有通讯功能、采集功能。2)点检模式。智能点检系统主要采用离线点检以及在线点检这两种模式,其中离线点检主要由工作人员携带点检仪,将数据录入到检测仪器中,再通过检测仪器将数据传输到中心计算机对数据进行分析,然后工作人员根据结果对设备进行维修。点检仪可以实现无线的工作模式,能够有效避免出现漏检以及谎检的情况。通过分析相关数据,可以实现对设备的及时维修和保养,确保设备保持良好的运行状态。在线点检系统的数据采集主要分为四类:设备状态数据、记录数据、测量数据以及观察数据。采集数据的方式主要就是在线检测,可以实现24h全天候检测,并且可以随时将数据传输到中心计算机,对数据进行分析,如果发现异常情况,会触发报警信号,点检人员可以根据报警信号通知设备维修人员对出现的异常情况进行处理,进而解除报警[1-3]。3)系统的三个层次。智能点检系统主要具备点检日志、统计分析、任务管理、工作计划、点检标准以及基本信息等功能,其业务范围可以分为:系统维护、工作管理以及基础数据三大模块,构成点检系统的整个软件模型,针对每个模块的特点,进行维护操作、业务处理、报表打印、查询统计以及数据输入等工作,系统根据上述功能主要分为三个层次:第一,建立数据库;第二,建立设备维护、业务处理、报表打印、查询统计以及数据输入等操作模型;第三,数据库和操作充分结合,实现管理智能化。建立数据库后,一定要合理安排点检任务,并且进行跟踪和管理。运用点检日记功能,针对点检情况,对设备的异常情况和缺陷不足进行分析和检测,通过查询功能,各级领导和点检人员可以充分了解和掌握设备的运行情况,实现资源信息共享。4)系统的相关配置。以宁东洗煤厂为例,其参与点检的设备共有120台,其中40台设备运用在线点检的模式,其余设备运用离线点检模式,其点检系统的相关配置见表1。5)系统的主要优势。智能点检系统主要具备以下优势:第一,可以实现在线传输振动、温度等设备状态参数;第二,利用通讯技术,将数据及时传输到中心计算机;第三,利用计算机的互联网或者局域网技术,支持远程维护以及网络查询等功能;第四,现场运用PDA技术,实现点检工作无纸化,更加方便数据的网络查询和现场处理;第五,将精密点检、专业点检以及日常点检集中与同一个操作平台,充分实现信息资源共享,使点检工作更合理,有效避免了工作重复和遗漏,提高点检效率和效果;第六,根据点检工作的相关标准,可以自动生成工作任务,避免点检人员出现超周期、遗漏以及疏忽等情况;第七,具有预测工作耗时和工作分布的功能,合理的规划点检人员的工作量和工作时间,避免点检工作陷入被动;第八,系统具备强大的数据分析功能以及查询功能,通过图形的方式显示点检绩效和设备状态,更加适用于设备的管理,方便开展对点检工作的考核和检查;第九,点检仪的无线工作模式,可以避免出现漏检和谎检的情况;第十,系统具备的查询功能、分析功能可以提供更加详尽的设备数据,让管理人员更加直接方便地对设备实行管理;第十一,利用计算机技术,为软件的开发提供良好的环境[4-6]。6)系统应用效果。智能点检系统可以充分了解设备的运行情况,减少发生故障的概率,降低维修成本,起到电子警察的效果,防止维修不足以及维修过剩情况的发生,确保设备安全可靠的运行。

2.2设备管理信息系统

以宁东洗煤厂为例,通过建立信息化平台,对生产设备实行科学的指导,并且充分结合预防性、点检性、机制性检修,制定了一套有针对性的信息化管理系统,全面实现机电设备的信息化管理,信息化系统具有很强的实用性以及专业性,是集报警、分析、统计、学习、查询、记录以及保管为一体的信息化管理系统。信息化系统主要由系统管理、资料管理、档案管理、检修管理、分厂自检、专项检查、溜槽管理、管理、点检管理、技术台账以及设备信息等板块组成。其中每个板块都有业务处理、报表打印、查询统计、数据输入等操作,其模块还具有报警功能,可以依据周期进行油脂加注,如果没有按照周期操作,会自动启动报警,系统主要分为三个层次:第一,建立数据库;第二,建立设备维护、报表打印、统计分析、数据查询以及数据输入等操作模型;第三,数据库同操作充分结合,实现设备的业务处理[7]。信息化系统在机电设备管理中的应用,可以实现管理信息资源共享,确保相关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可以准确、及时地了解设备是否安全运行,掌握设备的保养情况、检查情况、包机情况、运行情况,降低设备出现故障的概率,有效避免了出现问题后进行维修而造成的经济损失。

3结语

机电设备管理实现智能化以及信息化可以提高设备的使用效率和管理水平,为企业正常生产经营提供保障,为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足提供技术支持,促进洗煤厂为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参考文献

[1]王云夫.选煤厂机电设备管理与维护[J].中国高新技术企业,2014(1):108-109.

[2]陈学君.浅谈选煤厂机电设备管理与维护[J].河南科技,2013(1):139.

[3]卢安民.选煤厂机电设备状态检修初探[J].煤炭工程,2007(8):57-58.

[4]张瑞,王峰.选煤厂机电设备管理与维护工作探讨[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4(27):98-98.

[5]雷晓树.对矿区大型选煤厂机电设备维修管理的探讨[J].科技创业家,2011(10):148-149.

[6]闫耀忠.浅析选煤厂机电设备的维护与管理[J].山西焦煤科技,2012(Z1):52-53;56.

第7篇

论文关键词:物联网,大学管理,应用研究

 

一、物联网的概念

物联网(Internet of Things,简称IoT)是新兴的IT技术,它是指通过把射频识别(RFID)、红外感应器、全球定位系统、激光扫描器等信息传感设备,嵌入和装备到公路、建筑、电网、供水系统、大坝、油气管道等各种各样的物体中,再结合现有的互联网,实现人类社会与物理系统的整合的一种IT技术。

在这个经过整合的物联网当中,通过互联网实现物品的自动识别和信息的互联与共享,另外中心计算机群也能对整合网络内的人员、机器、设备和基础设施进行实时的管理和控制。通过这样一种技术手段,人类就能以更加精细和动态的方式管理生产和生活,达到“智慧”状态,从而提高资源利用率和生产力水平大学管理,改善人与自然间的关系。

二、基于大学校园管理的物联网关键技术

1. 感知技术

物联网多通过RFID技术、传感器来达到感知的目的。

RFID(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技术,中文名为射频识别技术,它是一种非接触式的自动识别技术,通过射频信号自动、快捷、方便地识别目标对象并获取相关数据,从而实现对各类物体在不同状态(移动、静止、恶劣环境)下的自动识别和管理。

传感器是能感受规定的被测量,并能按照一定的规律转换成可用输出信号的器件或装置,多为敏感元件和转换元件组成,用来感知信息采集点的环境参数。

2. 传感器网络

传感器网络是一个分布式智能化网络系统。它在每个节点配备了传感器、无线电收发器、微控制器和能源装置等部件,再通过这些部件的协作,就可以监控不同位置的物理、环境状况论文参考文献格式。

3. 无线网络

无线网络指的是使用无线电技术进行传输的计算机网络,它是有线网络的延伸,和有线网络功能相似,只是传输技术不同而已。它的优势是在没有有线网络的地方,或是移动的环境下,也能同样地连接上网络。

4. 数据融合技术

数据融合技术是利用计算机技术、人工智能等技术,将来自多个传感器的观测数据进行采集、过滤、自动分析、综合处理,进而得出相应的估计、决策等信息,以便辅助人们进行管理、决策工作。

三、物联网在大学校园管理中应用的前提条件

大学作为年轻人密集的地方,同时也是高级知识分子集结地,在大学校园管理中运用物联网技术,能迅速被人们接受和运用。且目前很多高校都拥有多年的校园网络建设,已拥有校园网及校园无线网络。这些都为物联网在高校管理中的运用提供了前提条件。

四、物联网技术在大学校园管理中的应用

1. 应用于图书馆档案室管理

利用物联网构建新型的高校图书馆、档案室管理平台大学管理,可以创新很多管理办法。

图书馆、档案室工作人员将RFID标签贴在图书、档案中,通过标签中的芯片和天线,再利用物联网构建出RFID的无线射频智能系统,这样就能让图书、档案拥有了GPS的定位功能。图书、档案在移动过程中,一旦经过馆室中的各个检查点,就立刻并跟踪并记录下来,并在服务器中储存相关信息。这样子,师生们在电脑上输入书名、档案的师生姓名,就能实时地掌握图书、档案当前的具置,再使用便携式的扫描设备、手持机等工具进行跟踪,就能快速找到自己想要的书籍、档案。物联网技术的引入,使得以前单纯依靠号码、人工查找的办法得到了智能化的改革。

依据物联网技术,还可以设计出图书自助借还设备,师生们在借还图书时,可以来到自助借还设备前边,让设备自动读取借书证和图书,由于使用RFID技术,设备可以在几十厘米到几米距离内读取图书,还可以一次读取多本图书,这样子就提高了图书借还速度,比之前使用条形码,由图书馆工作人员现场一本一本地办理借还手续高效得多。同时大学管理,设备还可以提供24小时借还图书服务,为高校师生提供更为方便的服务。

在高校图书馆、档案室中引入物联网技术,将能为这些地方的管理提供灵活高效、减少人力的智能化方案。

2. 应用于校园安防管理

在物联网安防管理平台中,通过射频识别、图像识别、GPS、无线传导网络、遥感等技术,并结合日常的视频监控系统,全面感知校园的环境、人和物的变化,而计算机系统将这些感知信息进行汇总、处理,适时地进行提示或报警。通过物联网技术,我们就可以全方位地提升校园的安防自动化程度,实现智能化的识别和管理,提高效率,节省人力,从而更好地进行安防管理论文参考文献格式。

当有物体闯上校园的围墙或其他敏感区域时,系统通过在这些区域的红外激光、次声压传感检测器、感应光纤等传感终端,判别闯入物体的大小和具置,并通过传感网络调转相应的摄像头监控该区域,同时依靠图像识别技术跟踪闯入物体,相应的提醒信息也立即发送到中心和高校保卫人员的手持设备中。在得到提醒后,保卫人员就能立即调取该摄像头的画面。经过观察后,当确实需要派保卫人员赶到现场时,物联网安防管理平台还可以利用地磁传感器、校道旁安置的无线传感节点、无线传感网,以及保卫人员身上的手持终端大学管理,实时把握保卫人员在校园内的定位,以此中心就能方便地调度最近位置的人员前去现场。

物联网技术的引入带来了安防方法的改变,与先前的视频监控系统安防方法不一样了,物联网技术的安防管理不再要求保卫人员一直守着监控屏幕观看。由于传感网络拥有图像识别智能技术,能够在边界内出现异动时,及时感知信息,自动跟踪拍摄和录制画面,并向中心和人员发送提醒信息。保安人员可以只在收到信息后才调取、查看相应摄像头的画面。这将使得高校的安防管理轻松不少。

第8篇

关键词:信息管理;S2SH;B/S

中图分类号:TP3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044(2016)03-0107-02

随着中国房地产业的迅猛发展,人们对房产消费观念也在发生变化。如果说房产位置、建筑质量是评价一个房地产项目优势的硬件指标,那么物业管理则是人们追求更高层次生活品味的一个重要方向。

物业管理作为一种新型的服务行业[1],不仅是房地产综合开发的延续和完善,同时也是塑造企业形象,提高企业知名度,使得品牌物业增值,保值的最有效手段。目前我国的房地产企业在物业管理环节较为落后,但随着全球信息化进程加快,以及房地产现代化的建设,一套功能完善的物业管理系统尤为重要。

文中所探究的智能化物业信息管理系统是一套优化流程为基础的软件系统,允许小区物业管理人员进入系统对相关业务进行相应的处理,实现整个业务流程的自动化,同时系统允许业主进入系统查看相关信息,申请办理相关的维修业务等等。本系统在满足不同用户的需求上,规范了物业管理市场,提高物业管理水平,使物业更好的服务业主,从而促进房地产业健康有序发展。

1相关技术

1.1 B/S结构

B/S结构(Browser/Server)结构就是浏览器和服务器结构,这种结构是对C/S(Client/Server)结构的一种改进,是伴随着互联网技术而兴起的一种网络结构模式[2]。WEB浏览器是客户端最主要的应用软件,需要在客户端安装一个浏览器,然后数据库安装在服务器上,这样就可以利用浏览器通过服务器同数据库进行数据交互。在这种结构下,用户工作界面通过浏览器来实现,仅少部分事务逻辑在前端也就是Browser实现,主要事务逻辑都在服务器端server实现,大大简化了客户端载荷,减轻了系统维护与升级的成本和工作量,降低了总体的成本。

1.2 S2SH框架

S2SH是指Struts2+Spring+Hibernate三者的结合,是J2EE最新流行的框架。S2SH框架的体系结构中,Structs2框架一般主要基于表现层,直接面向用户,响应用户的请求,并向用户提供其所需要数据;Hibernate框架用于数据持久层,负责数据的持久化功能;Spring是一个轻量级控制反转(IOC)和面向方面(AOP)的容器框架。

主流的S2SH技术构架,相对于旧的系统有诸多优势:良好的可维护性;良好的可扩展性;优秀的解耦性;典型的三层构架体现MVC(模型Model,视图View和控制)思想,可以让开发人员减轻重新建立解决复杂问题方案的负担和精力。便于敏捷开发出新的需求,降低开发时间成本[3-4]。

1.3 小结

本项目技术上首先采用面向方面的编程对物业管理业务过程中各业务逻辑进行隔离,完成对象的初始化及管理工作,降低各部分之间的耦合度,提高程序的可重用性,进一步提高开发的效率和维护扩展的成本[5];其次,采用Hibernate框架下的对象关系映射技术完成不同类型系统的数据之间的转换,特别是物业管理业务中各对象之间的虚拟映射关系以及数据的持久化操作;再次,利用Struts框架提供的技术不仅完成客户端与服务器端的数据传输,还要完成物流业务具体的逻辑过程。所以,智能化物业管理系统的开发以J2EE开发框架S2SH(Spring+Struts2+Hibernate)为核心技术框架,客户端利用Ajax技术创建快速动态的交互式网页应用,力求在后台与服务器进行少量数据交换即可以使网页实现异步更新。用户在不重新加载整个网页的情况下,对网页的某部分进行更新,从而提高用户体验。

2 系统总体设计

2.1 需求分析

通过对物业管理行业特点的分析、调研、整合,以及根据实际的业务需求,智能化物业管理信息系统应该具有以下功能:

1)能够对楼宇、车位等物业资源进行全面的管理;

2)能够对业主的信息档案、投诉、维修等事项进行管理;

3)能够以各种方式完成业主的缴费业务,对收费结果拖欠情况进行统计并加以保存;

4)方便不同的用户登陆系统有不同的功能使用权限。

2.2 系统功能模块设计

本系统的主要使用者是物业管理人员和业主。通过对系统功能的分析整合把智能化物业管理系统分为六个模块,分别是小区信息管理,业主管理,资产管理,设备设施管理,费用管理以及系统管理。

2.3 数据库模型设计

用于数据库模型设计的最直接的方法是E-R图(实体-关系图),主要是用于描述系统的数据关系,一般这个模型是面向问题的,可以按照用户的观点对数据建立模型,与软件系统中的实现方法没有关系[6]。根据物业管理系统的软件需求描述和功能分析,找出其中各个实体以及各实体的相关属性,设计出实体间的关系图,为了能够清晰地看出实体之间的关系,在此处给出一个实体的属性,其他省去。

3 结束语

通过对物业管理这种新型服务行业的深入调研和分析,设计了智能化的物业管理系统,在满足物业管理需求的基础之上,使物业管理向着市场化、规模化、信息化、专业化发展,从而使管理信息得到有效的集中,大大减少数据的冗余,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及时性,有利于房地产业的有序发展。

参考文献:

[l] 黄峥,陈援峰.物业智能化管理[M]. 武汉: 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13.

[2] 姚芬.物业管理系统架构设计[J].电子设计工程,2015,23(13):40-45.

[3] 孙卫琴.精通Struts: 基于MVC的Java Web设计与开发[M].北京: 电子工业出版社, 2004.

[4] 陈俟伶,张红实.SSH框架项目教程[M].北京: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13.

免责声明以上文章内容均来源于本站老师原创或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仅供学习和参考。本站不是任何杂志的官方网站,直投稿件和出版请联系出版社。

发表咨询 加急见刊 文秘服务 杂志订阅 返回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