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3-11-15 11:18:52
序言:写作是分享个人见解和探索未知领域的桥梁,我们为您精选了8篇的工程监理发展现状样本,期待这些样本能够为您提供丰富的参考和启发,请尽情阅读。
关键词:建设工程监理现状发展
Abstract: Through analysis of China’s present situation and development of construction supervision, the paper proposes the improving measures and solutions for the changing of construction project supervision
Key words: construction engineering; supervision; present situation; development
中图分类号:K826.16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目前建设工程监理的问题
现阶段,我国工程监理事业在旧的管理体制中探索着一步步发展,已经取得了一定成绩,但仍存在许多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a)工程监理法规体系和工程监理市场体系不完善,缺乏专门调控和规范建设监理高层次的法律法规。
b)建设工程监理覆盖面宽,服务内容肤浅。
c)监理组织机构不健全,人员整体素质不高。主要反映在,我国的监理人员来源比较广泛,主要来自基建管理部门和施工单位大专院校科研院所和勘察设计单位,他们由于在知识结构管理知识和法律知识方面缺乏,且少有机会接受岗前培训和实践探索,所以很难有效地发挥组织协调管理作用,开展监理工作。
d)监理取费普遍较低,严重制约着监理行业的发展。很多工程项目的监理费甚至达不到合理的监理成本水平,使监理企业无法挽留和吸引高素质监理人才,严重影响了监理人员的积极性,难以发挥监理应有的作用。
e)监理机构难以完全行使监理职责。在建筑行业市场机制中,市场的主体应该由业主、监理机构、承包商三方构成,三者之间的关系是业主授权、承包商实施、监理机构监督,相互衔接,层层制约的关系,以保证工程的顺利展开和最终目标的达成。监理机构在其中扮演监督的角色,监督承包商的所有与项目有关的工作,对业主负责。然而,监理工作在实际开展的时候却未必能完全扮演好自己的角色,很多时侯,监理工程师被充当作承包商的质检员,业主对施工过程主观干预较多。业主一般不具备项目管理能力,对基建程序尤其是监理制度不了解,经常出现市场行为不规范问题,突出表现为监理企业低价抢标和业主盲目压价;在委托监理业务时仅委托质量控制,随意压低监理费,拖欠监理费;在工程施工过程中,过多的干预监理工作。
f)监理企业市场主体地位不清晰,监理企业普遍规模小、实力弱。
2当前监理工作的主要内容
在工程建设项目中,目前监理工程师只是进行施工阶段的监理工作,而这一阶段主要是质量控制。从目前情况看,让一个监理单位同时具备建设项目投资决策阶段、设计阶段、招投标阶段及施工阶段的监理能力还比较困难,大多数监理公司也达不到这一水平。结合现阶段的监理工作,目前监理工程师的工作应重点体现在施工招投标管理和工程承包合同管理两个方面:
2.1工程监理单位要具备招投标的工作能力
施工招投标工作的好坏其质量的优劣直接关系到业主能否选择到优秀的承包商能否得到先进的施工技术和施工方案如果监理单位能从施工招投标阶段就介入建设项目那么它对工程建设项目就很了解对业主选定的承包商也很了解对工程建设承包合同很熟悉它的监理工作就很容易开展和实施
2.2对于工程承包合同上的管理
以法律为准绳以合同为依据是监理工程师做好监理工作的原则监理工程师最终所要做的就是对工程承包合同的管理 集国际和国内工程管理的经验和教训熟练掌握 土木工程施工合同条件只有熟悉合同文件才能管好工程使工程建设项目总目标得以实现
3监理工程单位在权利分割上的问题
监理单位的权利问题也即监理工程师的权利问题,是一个较为敏感的话题,容易引起监理单位与业主之间及承包商之间的矛盾,处理不好势必造成工程管理的混乱。因此,关于监理工程师的权利,应在工程建设监理合同中作出明确规定,并从以下几个方面予以区分:
3.1监理工程师的决定权
监理工程师的决定权主要有以下方面:
a)在工程承包合同议定的价格范围内工程款支付的审核签认;
b)结算工程款的复核与否定没有监理工程师的确认业主不得支付工程款;
c)对索赔事项的审核确认。
3.2对设计施工总包单位选定的分包单位的批准或否决监理工程师的审批权
其审批权主要有以下方面:
a)审批承包商的施工组织设计或施工方案;
b)工程施工开工令、停工令、复工令;
c)对工程中使用的材料设备施工质量检验;
d)对施工进度进行检查、监督;
e)对工程实际竣工日期提前或延误期限的签定。
3.3监理工程师的建议权
a)有对工程建设相关事项和工程设计的建议权,而不是自主对发现的这一问题进行变更;
b)要告诉承包商干什么而不是怎么干;
c)有对不合格的承包商向业主提出撤换的建议权。
4改进当前工程监理的状况及发展方向
4.1规范企业和业主行为
规范企业和业主行为,是三制良性发展,工程建设项目实施的必要条件
4.2加强监理人员法制理论学习,完善法律法规体系
加强合同法招投标法等相关法律法规的学习,依法对合同进行管理;要高度重视并加强对工程建设监理合同和工程建设承包合同的深入学习和研究,是监理工作开展的重要理论依据,这是监理市场化之必须。
4.3加强承包商监理知识方面的理论引导
要提高承包商对监理的正确认识,便于工程项目的实施。
4.4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向全方位、全过程监理发展
我国实行监理制已有二十多年的时间,但目前仍然以施工阶段监 理为主,要想改变这一状况既要从完善既有的监理制度,也要加强建设单位和建立企业素质和能力的提高。
4.5强化从业人员职业素质,优化工程监理企业结构
加监理人员强岗前培训,提升业务水平,做到人尽其才,物尽其用,充分发挥监督管理作用。
5结束语
监理工作在工程建设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其在建筑工程施工中的主导地位日益提高在对控制工程质量造价工期等目标最终达成方面的影响日益显著,通过实行建设监理,在为建设工程提高施工质量节约投资成本缩短施工周期等方面创造了条件,建设监理工作,正逐步向规范化专业化科学化方向迈进。目前我国建设工程监理虽然还处在探索发展阶段,但随着市场的导向作用,其发展的速度正在逐渐加快,并且监理的内容和形式也正在发生变化,有理由相信,不远的将来一个成熟完善开放的监理行业会最终形成。
参考文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筑法[S].1998
[2] 建设工程监理规范及条文说明[S].2002
[3] 田金信.建设项目管理[M].北京: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
[4] 鲍学英,王宏辉.建设工程监理理论与实务[J].2003(3)
关键词:经济发展;建筑工程;施工管理
Abstract: along with our country economy and science and technology maturity, the social process faster and faster, in the "reform and opening" this major national policy, the economic market gradually put the progressive realization of today, the enterprise and the competition between the enterprises has become the development of the market today for a key point, only in constant competition, market can be more good, more effective and more adapt to the development of the social process. An enterprise should want to development, it must be able to have enough capital to cope with competition, and grasp the opportunity, from competition for the larger development space. And to have enough capital to enterprise in the increasingly competitive today steady steps, we must start from the management work grabbed, enterprise leaders must understand, management work is all the work of the foundation, only making enterprise management work, to be able to enterprise larger development space, can make the enterprise the overall work more smooth and more efficient. In this paper, the construction enterprise Angle, to the construction management work of the present situation and the development on the analysis, the.
Keywords: economic development; Building engineering; Construction management
中图分类号:TU7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建筑工程施工管理的重要性
在人口数量不断增加,人民生活质量日益提高的今天,人们对于建筑物的需求以及要求都已经迈向了一个新的台阶,建筑物的大规模化、智能化更已成为了一种势在必行的趋势。随着经济市场化的逐步实现,社会进程的日益加快,企业之间的竞争已经成为企业谋取发展的唯一途径,一个企业要想获得足够支撑企业运行的发展、要想保有一定的市场竞争力,就必须有足够的资本去应对发展中的挑战与竞争。而这资本的多少,是取决于企业的各方面实力与工作质量的,只有各方面的实力与工作质量得到了高效化的协调,才能从根本上提升企业的整体实力,才能够让企业有资本、有能力去应对挑战。建筑行业作为中国经济发展的主导性行业,建筑企业的不断涌现,建筑工程的大规模化、智能化,已经使得建筑企业与建筑企业之间的竞争愈发激烈起来了,在建筑企业的各方面工作与工艺技术都达到了一定程度的大环境下,一个建筑企业想要发展,就必须协调好各方面的工作,把建筑工程的质量与效率发挥到最大限度。而要做到这一点,就必须从施工的过程抓起。施工是建筑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施工的合理与否、有效与否,是直接影响着整个工程的质量的,要想抓好整个工程的质量,就必须从施工抓起。而要抓好施工工作,就必须做好施工管理工作。管理工作是做好一切工作的首要条件,只有良好、合理的管理方法与对策,才能够使工作处于积极状态,才能够从根本上提高整个工作的质量与效率。施工工作也不例外,其管理工作是贯通整个施工过程的,且由于建筑工程是一项大型工程,其施工是包括了许许多多的工作的,这些工作一旦出现了差漏,就会很大程度上地给予整个工作以巨大的损失,这就奠定了施工管理工作的重要性。施工管理工作是衔接各工作各工种的一道极为重要的桥梁,只有做好了这项工作,才能够使企业获得更大的发展空间,才能够让企业拥有更大的市场竞争力。
2、建筑工程施工管理的现状
2.1施工管理模式不合理
在经济市场化逐步得到落实的今天,建筑企业的施工管理模式是明显跟不上时代的步伐的。一个企业要想得到发展,要想能够立足于市场,就必须适应市场的动态,就必须跟得上时代的步伐。而现今的建筑企业在施工管理上,其模式还没有能够完全摆脱计划经济时期的影子,这就使得建筑企业在管理模式上远远落后于市场的要求,从根本上大幅度地加大了整个施工的难度与降低了施工的效率与质量。且由于施工管理模式还残留着计划经济的影子,就直接造成了整个施工的不科学,使得整个工程的积极性不高,进而让工程质量与效率也得不到有效的提高,使得施工流于形式。
2.2施工管理方法不恰当
2.21管理人员资质不够
目前,施工企业的管理人员普遍存在素质不高的现象。管理人员流动性非常大,难以进行统一的技术业务培训,管理技术水平参差不齐,施工质量难以得到保证,因此有些管理方案难以实行,导致工程成本也随之增加。
关键词:建筑工程管理;发展现状;模式
中图分类号: TL372文献标识码: A
一、建筑工程管理的发展现状
建筑工程是一项系统工程项目,涉及到材料、人力、机械设备、监管和验收等等多个技术环节,工作内容复杂,涉及面广。建筑工程管理是指从建筑工程项目立项开始,对工程的规划、招标、设计和施工建设等整个过程进行的项目管理。建筑工程管理有其自身的特性,即管理特殊性、工程指标要求特殊性、工程投资额度特殊性和建设工期特殊性等。国内现有的建筑工程管理模式主要有业主委托承包模式、业主自身管理模式和业主聘请管理承包管理模式三种。总的来说建筑工程管理是保障建筑工程如期安全进行、合理规划工程成本以及降低工程潜在风险的有力手段。在目前的国内建筑企业中,受经济管理体制转型的影响,许多企业的建筑工程管理水平整体偏低,管理手段单一、管理制度缺失和管理从业人员素质不足的问题比较严重,综上所诉可以归结为以下几类问题:
1.1管理制度不健全,管理模式陈旧
工程项目管理需要制定相应的管理方案和具体的管理规定,并予以监督执行才能保障项目管理的有效性,而这恰恰是当前国内建筑工程管理发展受限的根本原因所在。目前我国关于建筑工程管理的相关法律不健全,因而对于建筑工程管理中的乱象难以形成有效监控。部分建筑企业的工程管理部门仅仅流于纸面形式,没有基于工程具体需求而设立的管理职能部门和相关责任管理人员;许多企业出于开源节流的考虑,大肆缩减管理部门的开支和人员配备,导致工程管理部门名存实亡。
1.2 缺乏专业的管理团队,管理手段单一
建筑工程管理人员是建筑工程质量和建设技术的实际管理和监督人员,因而,从业务素质要求来看,建筑工程管理人员需要具备相当的建筑专业知识、管理技术手段和过硬的质量监管能力。然而当前的许多建筑工程管理人员属于兼职、挂职人员,专业素质不足,管理不到位,往往由于管理人员的疏忽和错误决定而导致严重建筑工程事故的发生。管理手段上,过于依赖强势的行政管理手段,缺乏强有力的管理规定,难以做到有理有据。管理团队的非专业化操作将直接导致建筑施工的不规范作业,这将直接体现在工程的施工进度和工程质量之上。
1.3 管理制度难以落实,人为因素干扰严重
当前的建筑工程管理主体还是基于行政管理的管理模式,各部门间多采用口头方式进行管理信息的传达,管理方案的制定混乱且不规范。工程进度、作业时间期限、材料采购保管和工程机械的操作保养等等各个重要的工程技术环节,还停留在经验型的口头交代阶段。人为因素对于工程管理的影响巨大,采用规范有效的管理模式已经是刻不容缓,必须改变这种粗放式的管理模式。
1.4建筑工程管理企业追求规模化
建筑企业为了扩大市场占有率,做大企业规模,追求企业排名。对企业自身的管理水平关注度、重视度不够。表现在:安全事故频发、工程质量事故层出不穷、工程效益非常差、欠农民工工资造成围堵企业等,致使目前部分建筑企业停滞不前,生存堪忧。
二、建设创新型建筑工程管理模式的几点探讨
2.1 进一步完善管理制度,建立依据工程实际情况的管理规定
原有的建筑工程管理模式多是“以不变应万变”,管理体系柔性不足,建立一个基于具体工程项目的工程管理体系,才能真正发挥出项目管理的实际效果。从管理模式上来看,应当做到施工管理与施工操作权力分离,保障工程质量监管力度,降低决策时间和成本;建立柔性的用工制度,在保障工程进度和质量前提下,推行内部竞标;设立分工明确的管理部门,权利逐级下放;建立灵活的管理骨干机构,缩减管理层的决策耗时和运营成本。基于具体工程项目,开展有序的调研活动;结合企业的管理模式,设立具体的、针对性的管理规定;落实监督力度,制定详细的考核标准与激励机制,调动管理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对于管理中的不当操作和造成企业利益受损的行为,对于相关责任人依照相关规定予以处罚。
2.2 强化管理队伍的专业素质,促进管理技术革新
建立专业化的管理职能部门,配备专门的管理职员,明确管理人员的具体分工和责任分配,加强管理人员的专业化培训,是切实提高管理人员专业素养的实际要求。从人员选拔上来说,选择那些拥有实际工程管理经验的项目经理担任主管,负责日常的工程项目的运行;选拔具备相关背景知识的建筑专业人员进行相关的管理技能培训,注重实际检验,严把竞聘关。在管理员工内部开展学习竞争活动,建立明确的奖罚机制,促进管理队伍的成长。建筑工程管理也是一项技术含量极高的复合型的系统工程,如何采纳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在保障工程质量的前提下,缩短工期、降低成本,就能为企业带来更大的经济效益。因而,建立建筑工程管理创新技术平台,为新技术的应用提供体制和结构保障,是建筑工程管理实现技术创新的基础。
2.3以信息化管理促进企业管理水平提升
就当前来说,建筑工程项目工作量大、涉及面广、数据繁多,施工过程中产生的技术文件多,在精简管理人员的基础上,人力管理显得力不从心,因而,建立一个信息化的管理系统显得尤为重要,对于各公司、各部门的技术文件和相关信息资料,进行合理有序的编排存档录入,实现收集整理、快速查询、查漏补缺和便于监控监管等重要作用,信息化管理应用会使施工管理实现流程化、精细化、规范化。它有以下几个作用 ;①准确及时地反应项目管理各方面的动态信息,②有效的监控经营成本和资金流向,③大幅度提高了人员综合素质,④实现项目管理数据的集中存储,⑤有利于项目数据的检索和查询,⑥提高项目管理数据处理的效率及工作效率,⑦确保项目管理数据处理的准确性,⑧可方便地现成各种项目管理需要的报表。同时,也可将信息化管理推广到整个管理流程,用信息化管理把工程的质量、安全、技术、工期、成本五个方面囊括其中,形成“五位一体”管理,对工程项目的进展状况一目了然,大大提高管理的工作效率,最大程度的实现利润。
2.4 完善监督制度,培养管理文化
工程管理涉及面广,管理信息的上传下达,经手人员众多,保障管理规定的高质量执行,需要切实做好管理的监督和调控工作。首当其冲是建立健全的项目考核机制,根据具体的项目施工合同书,签定项目目标计划责任状,制定考核方案。重视项目审计工作,把审计工作贯穿项目工程始终,做好项目的过程审计。对于保质保量高效益完成项目的行为予以物质奖励,反之,给予相应处罚,树立正确的价值观。营造风清气正的工作环境,鼓励创新,积极进取,注重在实际工程项目中的具体执行力,给“能干事、想干事”的人平台。同时,也要注重培育企业的管理文化,这是企业核心竞争力,也是凝聚企业人心,打造高水平团队的必经之路。打造企业文化品牌,做专、做精、做大、做强企业。
参考文献:
[1]吴洎贤.建筑工程项目施工管理的创新探讨[J].科技致富向导.2012,(26):98.
关键词:建筑工程管理;现状;对策
中图分类号:TU198文献标识码: A
一、建筑工程管理现状
1、管理体制需要进一步完善
管理体制不完善是当前建筑工程管理中面临最为突出一个问题,也是建筑工程管理工作得到有效开展的前提条件。管理体制不完善直接作用于建筑工程建设,从某种意义上来说,直接影响其工作效率。在国内部分建筑工程项目中,纯粹以节省开支为目的,采用减少工程部门管理人员的薪资,裁员的方式,致使工程管理人员缺少。却忽视了其它因素的影响。工程部门人员身兼数职成为了普遍现象,造成工作效率低下,项目管理工作问题时有发生,却长期得不到解决,管理质量得不到保障,而其根本性因素是管理体制不健全。长此以往,相关管理工作不能够得到有效落实,建筑工程管理工作形式化严重,管理作用没有最大限度发挥出来。
2、忽视工程管理的重要性
并不仅它体现在建筑行业上,还运用到电力、水利、能源等,而建筑工程企业面临全新发展的机会。从深层次上来说,管理工作要引起管理部门的高度重视,只有在重视的基础上才能够确保发展计划的有效制定。然而,一些建筑企业,没有正视自身发展的不足,一味承接建筑项目,对于建筑工程管理的重要性缺乏全面性认识,这也是管理过程中问题频繁出现的根本原因所在,工程质量低且建设成本相对以前较高。建筑企业对工程管理的重视程度的高低,直接作用于工程项目的收益和工程进度,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工程企业的整体经济效益的实现。建筑企业相关工作人员必须对工程管理引起高度重视,全面认识管理混乱所带来的一系列问题。
3、忽视工程质量管理
激烈的市场竞争,也加剧各建筑行业的竞争,建筑企业要想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保持优势,只有正确审视自身各方面因素,才能够筹集更多资金,来吸引更多的项目投资者。其中不乏部分企业与其它建筑企业进行竞争,事前承诺缩短施工周期,加快工程进度。这种只注重片面的做法,应当以工程质量为前提条件,才能够全面掌握工程管理中出现的诸多问题。建筑质量不合格,直接影响到建筑企业未来发展,也危害整个建筑行业和社会公众的安全。建筑企业只有充分审视自身存在的不足,以工程质量管理为前提条件的基础上,加快施工进度,而不应纯粹的以施工进度或者施工周期为目的,最终才能够服务于企业发展。
二、建筑管理科学化发展措施
1、筹备阶段的科学管理
1.1做好图纸会审工作
建筑工程是一项系统性的工作,涉及土建、水电气网线路等多元技术的频繁交叉,涉及到成本、质量、安全等众多环节和影响因子,所以必须运筹帷幄。在具体工程施工前,必然要求工程管理与质量控制人员预先做好与建设单位、承包方以及各级分包单位的施工图纸会审工作。梳理工程重点难点、工艺需求、人材机需求等,做到未雨绸缪,提前发现问题,做好相关技术问题协商,保障工期和质量。
1.2做好技术交底工作
研究图纸及相关建设技术要求之后,参与施工人员需要在工程动工之前做好技术交底工作,科学组织人员,合理安排工序,科学设计结构,恰当材料设备选用,规范质量标准等。通过技术交底,明确工程质量要求,比对自身技术实力,分析风险范围,开展针对性方案设计,明晰施工安全问题。
1.3相关部门协调方面
建筑企业内、外部协调性直接影响建筑造价和建筑工期。因此,建筑施工管理方式应化粗放式为精细化管理,相关职能部门明确具体工作,明晰责任,以提高建筑施工的流畅性。此外,建筑管理部门应与设计部门以及施工单位进行有效的沟通和交流,在建筑管理上提升主动性,力求部门有机配合,管理到位。
1.4安全预控工作
安全管理是建筑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一方面,建筑管理人员要加强工地现场研究,针对风险因素科学调研,及时制定防范措施,并尽量做好事前预测,事中管理、事后补救工作。另一方面,建筑子系统多,工作量大,部分建筑企业为保证工期进度,大量应用未经相关培训人员,给工程质量和施工安全到来隐患,因此需加强对施工人员的安全意识培训,切实将安全管理视为重要管理内容,落到实处。
2、施工阶段的科学管理
2.1施工人员管理
庞大的施工作业人员是建筑施工的主体,各建设相关人员的专业素养、质量意识、技术水平、身体机能、心理素质等最终构成建筑的基因。在建筑施工管理中,科学组织并充分发挥建设人员的群体素质,将直接对建筑工期、建筑质量、建筑安全的控制产生影响。一方面,建筑项目部可以通过内、外部人力市场综合考察和录用施工人员,并加强对施工人员的思想、技术教育和培训,预先严格考核,防微杜渐。另外,还可以建立相关的激励机制,刺激施工人员工作责任心,提高工作积极性,充分发挥内在潜能和自控水平,最终有利于科学化建筑管理目标的有效达成。
2.2材料设备管理
建筑是一项复杂、系统的生产活动,其材料设备的控制对工程总质量有直接影响。首先,各类原材料、半成品、结构件等施工材料物资,是建筑最基础的物质形态,最终转化为建筑物质实体,故对建筑的管理离不开施工材料的管理。应遵循我国现行《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准》条例规定:物资材料应进行现场验收,凡涉及安全、功能的有关产品,应须符合工程质量标准并进行复验。其次,建筑中需用到运输、起重、检测检验、计量工器具等机械,只有对这些相关设备进行有机、有序、协调使用,才能最大程度保障工期和质量。所以,应科学展开设备调集、采购和选型工作,根据施工要求和标准,做好施工设备的进场安装调试和检测,并根据具体作业需求控制好设备性能参数,确保其精度和安全性。
2.3施工技术管理
当前,国内建筑总分包市场并不完善,总包、分包单位多处于不同层次,存有技术水平差异。因此,在构建建筑施工技术管理的有机系统时,要全方位分析差异性的存在,科学分配资源,规范施工方案、方法工艺、技术标准,合理管理各环节、各工程部分的施工技术。同时,打破分包合同的局限性,将整体施工技术管理的组织体系贯彻到各部门、各环节,形成统一负责的树状管理体系。此外,各层次的各施工单位在各施工阶段应进行同步协调,加强协调配合工作,相关人员的调度工作。
2.4施工环境管理
建筑施工受环境因素影响较为明显,包含既有环境因素和后发环境因素。既有因素即建设前已经存在的客观环境因素,主要是指地质、水文、气象、周边建筑等方面,这些既有的因素一般难以消除和避免,在施工前应科学、全面做好施工地点环境考察,避免后期工作陷入被动。其次后发环境因素,即建设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天气、气象变换因素,如,风、雨、雾、热、冷等,需要管理人员注意天气信息,及时根据气象资料进行预测和分析,强化施工措施,落实人员、器材,各方面做好防范,消减消极环境影响,以免延误工期、增加成本、影响质量和产生事故。
3、竣工验收的科学管理
3.1验收检查科学化
在多、高层建筑工程竣工后,最主要的管理工作为技术评价,涵盖对建筑的工程进度、安全措施落实、建筑质量等情况进行评价。一方面要以相关国家、行业标准比对竣工建筑度量结果。另一方面,判断竣工建筑是否达标,如果验收不合格,则必须及时探讨针对措施开展补救,如有必要则需重新返工,直到合格后才能投入使用。
3.2完善工程技术档案
施工技术档案是施工整过程的原始记录,更是工程设计检验、技术考核、质量验收的文件依据。施工技术档案应包含工程验收记录、设计变更、工程质量事故及处理记录、竣工图等,其中,竣工图应在建筑各部分子系统完成后,分阶段科学绘制,总图完成后,严格按程序交付建设单位,同时报送上级主管部门和城市建设档案馆备案。
结束语
从上述不难看出,市场日渐白热化为建筑行业也带去了全新的挑战,只有不断提升建筑工程管理企业的质量与服务水平,才能够更好地立足于市场竞争之中,最终实现企业可持续发展的目的。建筑企业应当时刻审视自身发展的不足,重视建筑管理过程中各项工作的重要性,努力提升管理水平,不断创新和发展管理理念,为企业更好的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参考文献
[1]王璐.建筑工程的创新思想管理探讨[J].中华民居(下旬刊),2014,01:447.
[2]叶峰.浅析建筑工程管理的现状及控制措施[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4,12:211.
关键词:工程监理;工程项目;监理单位;业主;力度;制度
一、建设工程监理发展的现状
1.工程项目管理机构众多
建设工程是一项涉及范围比较广的工程,无论是物资的采购还是施工图的设计都有相应的监督和管理机构负责把关。但是无论建设单位有多么完善的管理体系和管理队伍,都必须选择至少一家的监理机构参与到工程中来。这样一来,建设单位和监理单位都对建设工程负责。因此,工程管理出现重叠。为了尽快完工或者为了获取更多的利益,施工单位开始对监理单位的意见采取拖延或者根本不听取的态度,影响工程质量。由于建设单位直接与施工单位洽谈合作细节,因此会进一步忽视监理单位的意见,甚至根本不配合监理工程师的工作。
2.政府监督部门监管力度不够
由于政府部门对于监理单位的工作不够重视,导致监理行业风气不正。有些单位仅仅是挂牌一些知名的监理工程师,其实仅仅是靠知名的监理工程师获取监理业务再进行转包。有些业主为了节省资金私自聘请监理机构,导致监理市场混乱。
3.业主素质不高,行为不规范
业主的行为素质是影响监理工作开展的关键因素,有些业主为了显示自己的主体地位,无理干预监理工作,认为业主和监理单位是上下级的关系,导致监理工作无法正常开展,且容易产生纠纷。
4.监理单位权利不够
监理单位只是负责工程质量的监督工作,保证各项隐蔽工程的有效完成和工程质量的严格控制。但是实际施工过程中,很多施工单位是无视监理单位的。对监理单位提出的整改工作是敷衍了事,说的是一套做的是另一套。虽然监理单位是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但对于这种情况有事也迫于无奈。
5.把监理当作质检员
监理企业的职责原本应当概括为“三控、二管、一协调”。监理的三控(即投资、进度、质量管理)职能多被大大弱化,导致投资和进度控制疏于管理,大大影响了整个工程的建设。监理是作为公正的第三方,依据监理合同和工程建设承包合同进行监理,不是施工单位的质检员。这个问题涉及到职责问题,施工单位有确保提供合格产品的责任,监理负责检验工程产品。施工单位不能把监理当作自己的质检员,同时还涉及到验收程序。
6.监理人员素质不高
有的监理单位没有确定一定的工程监理的内容和程序,也没有规定或落实各级监理人员责任,致使一些监理人员应该进行检查时不检查。应该旁站监理时不旁站,甚至不问工程是否合格就签字。
二、建设工程监理发展有效措施
1.加强各级政府建设行政部门对项目建设的管理
建设工程一般规模较大,涉及范围相对广泛,因此政府部门必须加强对建设工程的监督和管理。建设工程从招投标、设计、施工到竣工阶段都必须要有相关政府部门进行把关,针对工程中存在的违法行为。需严厉打击。只有这样,才能够更大程度上保证建设工程项目的质量。
2.政府相关监督部门应加强对监理机构的工作质量认证
监理结构是保证监督质量的重要因素之一,只有公正严明的监督机构才能够真正发挥监督的作用,为建设工程的质量和进度负责。首先,政府相关部门应在监理机构成立期间对其人员任职资格和相关的硬件设备进行审查,然后定期的调查、审核人员的变动和设备的更换是否符合国家规定。禁止监理机构聘用资格不够或者是挂职的监理人员,以保证建设工程的质量。
3.监理单位应把总监理工程师负责制落实到位
总监理工程师负责整个监理工作的指导,对建设工程的质量有着重要的影响作用。如果监理工程师对待监理工作不够认真和负责,那么建设工程质量就无法得到保证。因此,在建设工程初期就必须确定总监理工程师的人员。并建立完善的监理工程师责任制度,建立严格的赏罚制度,坚决避免总监理工程师不负责任的情况出现。
4.加强企业的行业自律
行业自律对监理工作者和以后的监理从业者的从业态度都有着重要的作用,因此相关的协会必须加强对监理工作的管理。监理机构要主动约束自己的行为,一心为建设工程顺利开展服务。这样不仅能够保证建设工程的质量,而且也有利于监理机构的长远发展。
5.加强政府技术调控
针对监理行业存在的众多问题,政府需要充分发挥其权威性,通过技术措施规范监理行业及其从业人员。而监理机构也必须在政府的帮助和指导下完善监理服务,发挥自己第三方的作用,保证建设工程的质量。只有这样,才能够提高工作效率。
6.强化理论学习和继续教育,合理配置人员结构
监理工作是一种高智能的技术咨询服务。这就要求监理工程师要不断更新原有专业知识,扩大知识面,掌握最新的工程技术专业知识,熟悉与工程建设相关的经济、法律、管理等方面的理论知识,掌握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新设备,以提高自身的业务素质和管理水平,具有较高的知识水准,真正成为一专多能的复合型人才。面对监理行业人才缺乏、基础薄弱、业务素质较差的现状,监理企业应建立学习机制,定期或不定期地组织企业不同专业类型、不同层次的人员进行理论学习培训,并注重学习效果的检查,使每位参加学习人员的专业知识能够真正有所提高。同时,鼓励学历层次低的监理人员通过成人或远程继续教育等方式学习深造,以提高这些人员的学历层次,更好地充实和掌握专业理论知识。
7.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加强人力资源管理
针对监理行业从业人员待遇低,人员流失严重等特点,监理企业要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增强企业凝聚力,加强人力资源管理,应做好以下两个方面工作:
一是加强企业文化建设,营造和谐氛围。引导企业员工把实现个人价值与企业核心价值观结合起来,不断改进、创新、完善监理企业的管理制度,真心实意地关心员工的工作和生活,并根据企业工程实际情况,分期分批地组织各级岗位、部门的人员外出旅游、参观学习或休假,这样既可以使企业人员身心得到休息,进一步增强凝聚力,又可以逐渐形成企业和谐的气氛,使员工真正感受到企业的温暖,实现感情留人、事业留人。
二是建立激励机制。监理企业应改变现有的工资制度,在按照现有总监理工程师、总监理工程师代表、专业工程师、监理员等各级岗位不同的劳动报酬体系基础上,建立起综合考虑监理人员在本企业的工作年限、专业技术职称高低、业务水平、工作责任心、职业道德品质等新的绩效考核工资制度,增加收入分配的透明度。对知识结构合理、专业技术和技能全面、工作经验丰富、爱岗敬业、工作认真负责、遵守职业道德的人员,真正实现多劳多得,保证企业骨干力量的稳定,从而带动整个企业人员的稳定。
三、结语
工程监理在我国的发展历程还比较短,相关的配套设施还不够完善。虽然工程监理的实施为我国建设工程的顺利开展带来了很大的帮助,但是由于受到历史的影响,工程监理模式陈旧,目前已经无法适应时代的发展。同时监理制度和相关规范还不够完善,对工程监理的发展仍然存在很大的阻碍。因此,必须针对目前存在的问题找到相应的解决方法,为我国监理制度的发展提供帮助。
鉴于建设工程监理对于我国建设项目顺利开展的重要性,本文研究这个课题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1]孙志萍.关于建设工程监理发展趋势的探讨[J].科技与企业,2013,22:118.
[2]于立国.强化建筑工程监理工作的若干建议[J].城市建筑,2013,20:167.
[3]何胜文.论述建筑工程监理质量控制[J].城市建筑,2013,24:201.
【关键词】 建筑工程;造价管理;现状;问题;发展策略
建筑工程造价管理指的是利用一定的管理手段,对工程各阶段的造价进行合理的控制与调节,在保证工程质量和使用功能的前提下,尽可能的减少不必要的花费,最终达到降低工程建设成本的目的。我国建筑工程造价管理的主要特点是:项目法人对建设项目的全过程负责,在国家宏观控制下,以市场形成造价为主的价格机制,充分发挥协会和其他中介组织作用等等。
1 建筑工程造价管理的重要性
建筑工程质量作为建筑工程建设的核心,它直接关系工程建设企业的发展前途以及建筑使用者的健康安全。建筑工程的造价则是衡量一个建筑项目的重要经济指标。如果建筑企业想要实现自身利益的最大化,务必严格执行建筑工程造价管理。对一个建筑工程来讲,在它的招标投标阶段、建筑工程设计阶段、建筑施工阶段以及最后的工程交工结算阶段都需要进行严格的工程造价管理,以便实现建筑施工企业等各方利益的最大化。随着工程造价管理手段使用的日益频繁,我国很多部门已经明确指出建筑工程造价管理的重要性。尉氏县住房和城乡建设局的相关规定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该局在深入分析本县工程造价管理现状的基础上,提出了相应的工程造价管理改进措施,不仅提升了本县的工程造价管理水平,而且在本县避免出现建筑工程造价浮躁局面问题上做出了突出贡献。
2 建筑工程造价管理的现状与存在问题分析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我国建筑市场呈现多元化发展趋势。在这个大背景下,我国在建筑工程造价管理上出现了很多问题,具体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2.1 建筑工程造价管理人员综合素质弱化
行业的竞争归根结底是人才的竞争,建筑行业也不例外。要想把建筑工程造价管理好,离不开高质量的专业管理人才。就目前我国工程造价管理现状而言,很多建筑企业比较注重工程计价的定额编制,这导致的直接后果就是绝大部分的管理人员的价格理论与实务相对弱化,致使建筑工程造价管理弊端百出,极大地限制了工程造价管理在建筑市场中发挥的作用。
2.2 建筑工程造价不能完全与市场相融合
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再加上经济全球化的大背景。我国的市场经济发展也日益复杂。建筑工程造价管理归根到底要落实到经济上来,从这个层面来讲,建筑工程造价管理离不开市场经济这个大环境,建筑工程造价管理要随时适应周围经济市场变化的需求。但是在我国建筑工程造价管理实际运行过程中,国家计价定额存在盲目的统一性,所制定出来的计价定额资料很难与市场价格相适应,致使工程造价不能适应市场的变化。
2.3 建筑工程造价不能适应市场竞争机制
在我国市场经济体制下,自由竞争机制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它是实现资源结构优化配置的前提条件。在整个建筑工程建设过程中,建筑工程的造价竞标则是竞争机制的一个重要体现,它能够有效的实现建筑资源结构优化配置。但由于诸多因素的综合制约,使得我国的工程造价计价方式并不能促进公平竞争局面的形成。相反,过于精细的计价定额方式严重制约了新的、合理的建筑工程造价管理模式的形成。
2.4 建筑工程造价竞标方式存在严重弊端
“集体统一”是我国建筑工程招标投标的重要管理形式,在我国实际的市场经济运作条件下,工程招标的报价是以我国定额标准来确定的。但是最低价中标法在我国并没有得到广泛地的推广以及应用。在实际的竞标过程中,“人为因素”现象严重,致使竞标投资成本较实际更高。
3 加强我国建筑工程造价管理的相应对策
针对上述我国建筑工程造价管理存在的诸多问题,必须从我国国情出发,加强我国建筑工程造价管理工作。在此过程中,必须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紧抓新的机遇,又必须以谨慎的态度来迎接新的挑战。努力构建一个既有中国特色又符合国际惯例要求的建筑工程造价管理体系。
3.1 建立健全的建筑工程造价管理机构和管理体制
要想我国建筑工程造价管理得到切实的加强,就必须建立一个体制健全的管理机构。一个体制健全的管理机构应该由独立的部门来从事工程造价管理工作。但是,我国目前还缺少一个这样的管理机构,以至于工程造价的管理还主要由相关工程技术部门决定。要想搞好建筑工程造价管理工作,需要坚定不移的推经计价定额体制的改革,加强法律在招标投标以及合同管理中所起的作用,并做好工程造价的动态管理工作,以确保服务质量水平。最后,除了要建立市场价格机制外,还必须把价格均衡好,加强建筑工程索赔和反索赔工作管理。
3.2 加强建筑工程造价管理的全过程监控
为确保建筑工程造价管理全过程监控工的深入贯彻落实,应做好以下三方面的工作:
(1)在项目的决策阶段,务必重视项目的投资估算工作,切实提高可行性研究报告的精准度。
(2)懂得初步设计概算和施工图预算的工作既能优化设计,又能科学的监控工程造价,从而促进建设资金的合理运作。
(3)对工程造价中的“五算两价”实行一体化管理,所谓“五算两价”即“设计概算”、“匡算”和“估算”、“竣工决算”、“施工图预算”、“工程结算价”、“承包合同价”。在实行统一化管理的基础上,继续推进行业体制的改革,这有助于形成协调、有序、统一的建筑工程造价管理体系,逐步建立起一个良好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符合中国初级阶段国情的、与国际建筑工程造价管理惯例相接轨的管理体制。
3.3 精心培养一批高技术、高质量、高素质的专业技术人员
作为一项技术性、实践性、政策性以及经济性极强的工作,要想将建筑工程造价管理工作做好,离不开一支具备高质量、高素质、高技术的管理队伍,缺少这样一支队伍,很难进一步推进建筑市场的发展。今天,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经济社会快速发展,我国迫切地需要一批能够适应我国现代化建筑工程造价管理的专业技术人员。想要培养一批这样的人才,应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1)在目前的基础上,进一步深化建筑工程造价管理的专业理论知识,在深化理论知识的过程中,要联系实际,尽量将理论与实践结合起来。
(2)任何一个行业的管理机构都与国民教育机构密切相关,建筑行业也不例外,在实行理论教育的过程中,尽量将教育与行业需求联系起来,为培养出高质量的建筑工程造价管理人才创造良好的环境条件。
(3)现阶段,我国建筑行业存在相关资格终身制,我们要坚决取缔这种制度,对那些已经取得工程造价管理资格证的人员,举行实行有计划、有目标、多层次的审核,并实行一定比例的淘汰制。
(4)加强不同企业及不同行业间的交流合作,在交流合作的过程中,有助于技术人员取长补短,及时的发现自己的不足,从而不断提升自己。
4 结语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需求,加强建筑工程造价管理已经成了推动我国建筑行业稳定发展的重要保障手段。科学合理的分析我国现阶段建筑工程造价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和弊端,能够有效地促进我国建筑工程造价管理体系的改革及完善,这对实现我国建筑工程预算和过程监控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 张轶.浅析建筑工程造价管理[J].工程管理,2011,(15):304.
关键词:建筑工程管理;现状;创新
中图分类号: TU198 文献标识码: A
目前,国内外建筑工程管理的模式主要有三种:(1)业主自行管理模式;(2)业主委托承包商施工总承包模式,即EPC 方式;(3)业主聘请管理承包商模式,即PMC 方式,这种管理模式由业主聘请管理承包商对项目进行集体化管理。在国际上,PMC 管理模式被广泛应用。合理的建筑工程管理在保证工程质量的同时还能降低建筑工程的成本,提高建筑企业的经济效益和市场竞争力。但是,我国的建筑工程管理中还存在很多的问题和不足。
一 我国建筑工程管理的现状分析
1. 工程项目管理方面意识薄弱
目前我国正处于迅速发展阶段,其发展和复兴建立在大量的基础工程建设之上。建筑业已经是我国经济支柱产业之一,工程项目管理本应该在建筑行业有着广阔的发展前景。但是
很多建筑行业业主的工程项目管理意识很淡薄,没有充分认识到项目管理的优势。使得项
目管理的优势没有起到任何作用,而建筑工程管理更多的是依靠行政手段达到目的。往往业
主认为在技术上就能解决的问题,就不需要额外的支出来进行项目管理。因此大多数的建筑
企业并未建立与工程项目相对应的组织机构和项目管理体系。
2 工程项目管理还没有形成完善的体系
我国建筑工程还没有完善的项目管理体系,缺乏专业的项目管理团队。目前我国还没有专业性及系统性的工程项目管理组织,只有少部分的高等院校开设了关于这方面的课程。另外,大多数的建筑施工单位从未建立系统的项目管理工作程序和工作手册,项目管理方法与手段还很落后,缺乏先进的工程项目管理的应用软件系统。
3 工程项目管理方面总体水平不高,缺乏竞争力
建筑工程的设计单位、承包单位、施工单位总体水平不高。竞争力薄弱,不能适应建筑行业国际化发展需求。目前我国的设计单位多为综合性设计单位,包含着结构、建筑、机电等多工种。由于组织过于繁杂,从而导致设计单位不适应目前国际上流行的以设计为主的总
承包体制。另外监理单位人员的整体素质不高,对监理的性质、任务、机制认识不到位,监
督不力,仅局限于对施工质量的监控。令人遗憾的是,国内众多工程项目,如小浪底水电站、
鲁布革水电站、深圳地王大厦大亚湾水电站、以及北京、上海等地的许多大型项目的项目管
理被国外的项目管理公司所包揽。
4 工程项目管理方面法律法规不够健全完善
尽管我国在2002 年颁发了《建设工程项目管理规范》,同时还颁发了其他相关法律法
规。但是和国际先进水平相比,我国的法律法规还很不完善,也没有和国际项目管理标准接
轨,要做到管理的科学化、规范化、标准化还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另外在工程管理中,出现的执法不严和现象严重影响了工程项目的管理。
二 建筑工程管理创新的意义和策略
1 建筑工程管理创新的意义
我国建筑工程管理中出现的问题决定了必须对其进行创新。目前我国一些建筑工程企业存在着在工程投标中相互压价的现象,而且在建筑工程行业中还有拖欠工程款项的问题。使得各种职能错位的现象经常发生。项目工程管理中之所以会出现这些问题,不仅仅是我国制度不完善,更多的人为因素。要想弥补这些问题,就必须在项目工程管理中勇于探索创新,寻求适合建筑行业实际情况的管理方法和模式。
2.建筑工程管理创新的策略
我国建筑工程管理要实现创新,首先必须符合市场需求。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只有符合市场需求才能实现盈利。建筑工程管理的最终目标就是保证工程项目的进度和质量。从而使
建筑企业提供最优质的产品和服务。鉴于目前工程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以市场为主导对其进行改革和创新是非常有必要的,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进而继续开拓、占有市场。目前我国建筑行业的整体水平不高,并有许多遗留问题。对工程管理的创新要从实际出发,不能仅仅按照国外的管理水平进行改革创新。如果一味追求理论上的科学性和合理性,而忽视我国建筑行业的实际情况,那么建筑工程管理的改革就会成为空中楼阁。
三 建筑工程管理的创新
作为展示一个建筑企业的综合实力的窗口,工程项目在施工的过程中,不仅能够推动企业的经济快速增长,还能够为企业培养一大批优秀的管理人员。经过建筑企业多年的实践探索,目前,在一般的建筑企业里面,有项目经理部、组建指挥部及它们部下的各级分别负责
安全、合同问题、施工质量和进度等具体项目的管理机构。但是,诸如人力资源浪费,设备及物质的配置等问题仍然存在,因此,我们必须对建筑工程的管理工作改革创新。
1 组织机构上的创新
虽然建筑企业在我国已经发展了很多年,建筑工程的管理跟着企业的发展也在不断发展,但是目前我国的建筑工程施工中的组织管理机构在具体的管理工作中暴露出来的问题越来越多,已经不能适应市场经济的发展需求,因此我们必须对管理机构进行创新。在以前的工程管理中,随着合同的签订也就产生了项目经理,他们在名义上代表的是施工企业,能够自主支配企业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对他们各自负责的比如合同问题、安全、成本、施工质量和进度项目进行管理,这样就可能使他们只顾自己负责的方面,不能顾全整个施工大局。另外,他们也不能承担法人能够承担的责任,这样就可能使得当施工过程中出现问题的时候,各部门权责不明确,这样的机构管理模式,必然不利于企业的长期发展。针对上面的问题,建筑管理人员必须对管理的组织机构进行改革创新,成立一个专门的对各个项目部进行管理的管理部门,对整个建筑的施工国政进行统筹的计划管理,做好对整个过程的监督管理工作。
2 管理理念上的创新
为了能够使建筑企业较好地长远发展,首先建筑工程的管理者必须重视其管理的创新工作,改变原来的思维方式,尽力培养和引进一些高学历的管理人才,在管理的创新问题上加大经济投入,明确建筑工程管理创新对整个工程项目的重要性,建立建筑工程管理的创新方案,并适当采取措施,确保创新的每一项具体工作都能达到落实。另外,在建立的创新方案中要根据施工的具体情况采取不同的措施,尽量将方案不断完善,不要生搬硬套,使创新方案能够体现管理的内在要求和顺应时代的发展。
3 管理技术上的创新
工程从竞标成功到最后的交工验收,除了需要先进的施工技术外,也离不开先进的管理
技术。目前,我国的建筑行业工程比较分散,涉及的人员也多,在工序上也比较复杂,是一个劳动力非常密集并且分工也较细的行业,要想对其进行统一的管理,我们必须把一些新的、
先进的管理技术运用到管理工作中,对工程项目的施工建立管理系统。实践也证明,在建筑
项目中使用计算机是提高管理水平的有效途径,这样一方面可以建筑行业里面的一些先进的管理经验,当施工中出现问题时,我们可以迅速在系统中找到对应的解决方法,另一方面,还可以提高我国的建筑行业的管理水平,促使其更好地发展。
四 结语
我国建筑行业的竞争越来越激烈,因此对建筑质量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市场竞争的加剧
关键词:隧道工程;监测;信息系统;数据库;GIS;可视化;
作者:李元海等
中国是世界上隧道最多、发展速度最快、地质及结构形式最为复杂的国家,在建和待建的山岭隧道、地铁隧道、水底隧道、水电压力隧道等不计其数[1-2]。众所周知,隧道工程与地面工程的一个重要区别在于其处于特殊的岩土地质环境中,工程设计和施工中存在很多尚不完全清楚的问题,主要原因在于:(1)岩土地质条件千变万化,难以把握;(2)岩土结构与人工支护系统的相互作用关系尚不明确;(3)大量城市隧道工程周围环境影响十分复杂。由于岩土力学理论与技术发展和经济条件的限制,要准确预测隧道及周围环境在施工过程中的动态响应几乎是不可能的。当前一个有效的手段就是在施工中加强过程监测,以岩土层、隧道结构与周围建、构筑物的变形和受力以及地下水的变化信息为依据来优化或修改设计与施工方案,即信息化施工,它在隧道工程施工的安全和风险控制方面起着重要作用,尤其是对于繁华城市地铁或长大复杂隧道,信息化施工是必不可少的关键施工技术[3-4]。
然而,信息化施工在早期实施过程中存在的一些问题[5]现在似乎依然没有得到多少改观,特别是施工安全监测是否完全发挥了应有的作用还值得反思。在信息化施工中,施工监测存在的一些问题主要集中在2个方面:一是数据采集;二是信息管理,本文主要讨论后者。我们知道,地下工程的监测目标都具有一个共同的地理特征,它们总是位于某个空间位置,监测目标和监控测点之间都有一个相对空间位置关系,工程师对于安全问题的关心主要是发生在什么时间和什么地点,而地点与空间地理信息紧密相关,因此,在对隧道工程监测信息管理方面,融合地理信息与数据库管理的GIS技术应是一个最佳的选择[6],它以地图的形式形象直观地将工程、监测点与地面上下环境信息统一集成,能够对施工监测及其相关信息进行高效管理与快速分析,从而可提高施工监测的工作效率和信息化施工的技术水平。GIS在空间维度上包括二维和三维应用,在应用环境方面涵盖桌面、网络和移动终端,能够满足监测时空信息管理的多方面和多层次需求。基于GIS的隧道施工监测信息管理是信息化施工技术发展的必然趋势,笔者主要对其研究与应用现状、存在问题及发展方向进行综合分析与探讨。
1隧道工程监测信息分类与管理方法
现有隧道施工监测管理工作中的信息传递方式通常是在项目参与各方(如业主、设计、监理、施工和监测单位)之间进行,采用的形式有表格、单据、文件等纸质形式和电话、会议等传播形式,因此,信息收集、整理、加工、传递、检索和使用等整个周期较长,甚至出现重复和交叉工作,效率较低。这里,借鉴孙玉国[7]提出的以“数据”为中心的理念,笔者提出施工监测管理应以“信息”为中心的原则,加强信息分类与组织,借助网络技术实现信息管理平台的创建和应用,有利于提高监测信息管理的工作效率,充分发挥监测信息对设计与施工的指导作用。
1.1安全监测信息分类组织
信息的合理分类是为了高效管理,隧道施工监测及其相关信息种类繁多且来源广泛,按不同的分类标准有不同的分类方法,分类既不必过于精细,也不能过于简单,应从满足工程应用和便于信息管理的角度来适度划分。这里,建议以监测项目为中心,考虑重要影响因素,将监测信息划分为:(1)监测项目;(2)工程信息;(3)周围环境;(4)施工工况;(5)控制基准;(6)工程措施(类似知识库);(7)其他信息。根据信息随着时间是否变化,又可分为静态信息与动态信息两大类。其中,测点数据与施工工况是与时间有关的典型动态信息,而控制基准、工程地质和环境等可近似认为是基本不变的静态信息。
1)监测项目:
有的根据监测对象分为地表沉降、地层位移、地下水位、净空收敛、拱顶沉降、土压力、钢筋轴力、混凝土应变、桩柱结构沉降与受力等;有的根据监测目标的受力和变形简单划分为A项和B项两大类。
2)工程信息:
包括工程基本概况、施工方法以及工程水文地质等,这些内容有助于了解工程的基本情况。
3)周围环境:
分为地面建(构)筑物、道路、桥梁、河流、地下管线及地下硐室等,这些与施工监测的目标和环境影响分析紧密相关。
4)施工工况:
这是结合施工情况来分析监测数据变化规律及原因的必需信息,主要包括施工进度、开挖与支护情况及周围场地环境变化(如超载),通常以文字、数据、图片和影像等形式表达,是分析监测数据最重要的动态关联信息。
5)工程措施:
可以针对具体工程出现的常见事故或问题,建立一个对应的技术措施数据库,以便在为安全监测进行分析时能初步给出工程建议,供施工和设计单位参考;目前多数监测工作都会在监测报告,如日报、周报或月报表中包含这一项内容,但缺少一个全面、系统的数据库或知识库支持。
6)控制基准:
这是安全预警的重要依据,一般采用规范中的标准,但实际上,很多具体工程有一个自己的设定标准,依据工程条件的不同,或严格或宽松,所以,在控制基准设计时应充分考虑这2种情况。
7)其他信息:
上述内容之外的与监测有关的信息。
1.2监测信息的分析与预测
数据整理分析的目的是从平静中找出变化、从变化中找出规律、由规律预测未来,防患于未然是施工安全控制的核心目标,因此,基于监测信息的科学分析与有效预测至关重要。但众所周知,隧道及地下工程围岩与地质水文条件千变万化,非常复杂,即便是一个区段、一个工程获得的施工监测数据及由此得到的规律,很多情况下,也不能直接用于其他类似区段或工程。一个简单且有效的方法是采用回归分析,但回归分析目前多是获得了足够数据(即包括了稳定阶段的数据),在后期进行数据整理时经常做的一项工作,而在施工过程中,尤其是变形初期(数据量有限)似乎仍然不能解决后期变形的预测问题。除此之外,还有一些比较复杂也有着先进理论基础的预测方法,如人工神经网络、模糊数学、时间序列和粒子群优化理论等[8],这些方法似乎还主要停留在研究层面上,尽管很多文献给出的预测结果和实测结果曲线吻合得非常完美,但真正在实际复杂工程条件下的应用可靠性恐怕还存在很多疑问,应做进一步研究,此外,未来类似于联机分析处理(OLAP)等数据挖掘(DM)和知识发现(KDD)的综合智能分析技术的应用值得关注[9]。
1.3监测信息管理支撑技术
隧道施工监测工作包括信息采集与信息管理两部分。信息采集是信息系统的数据来源,当前,基于普通水准仪和收敛计等常规隧道净空位移量测虽然简单实用,但不能满足实时监测的要求,因此,一些具有实时与远程传输功能的诸如全站仪、静力水准仪在隧道监测中被作为一种新技术进行研究、应用和推广[10-11]。早期的隧道施工监测信息管理基本上停留在文字、表格和图形文档方面,这些信息往往都是分散的,查询和统计分析都要花费很多时间,管理工作的效率很低,而计算机信息技术的发展,特别是数据库、GIS、网络以及移动通信技术,使得监测信息的集成化和网络化管理日渐成为基本需求,同时基于三维空间与虚拟现实技术的形象化与可视化管理对工程师产生了很大的吸引力。可以说,计算机与信息技术是大步提升监测信息管理技术的重要支撑,其应用水平也是衡量信息化施工技术水平高低的重要标志,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是未来隧道安全监测信息管理的技术发展方向。
2隧道工程施工监测信息管理系统研究与应用
2.1研究现状
隧道施工监测信息管理系统主要以程序或软件开发为核心,目前国内有众多研究人员开展了大量的研发工作,并取得了很多成果,当然也存在一些问题。
信息管理系统研发主要涉及系统运行的环境、系统功能的设计、系统的可视化功能和预测分析方法等几个方面。施工监测信息管理的发展可以分为早期替代手工计算的计算机数据计算与分析、采用数据库进行简单管理、以GIS(含WebGIS)技术应用为代表的集成多源信息的可视化管理等几个阶段;程序或软件应用从早期的DOS环境到当前的Windows(或Linux、OS),从单机到网络,从二维可视化发展到三维空间,可以说,监测信息管理技术的进步与计算机信息技术的发展和应用密不可分。
作为我国隧道信息化施工技术研究的前辈,王建宇[12]对信息化设计的原理以及监测数据的处理与分析方法较早进行了全面研究,此后,有不少研究人员相继开展了相关监测信息系统的研发工作。如邝明[13]开发的隧道施工信息监测及计算机辅助系统,基于FoxPro平台开发,在MS-DOS下运行,主要包括建立观测档案、量测数据输入、数据回归分析、超限报警及查询、输出打印等功能,同时创建有规范数据库,可作为早期系统开发特点的代表之一。张强勇等[14]采用VisualC++和SQLServer作为开发工具,考虑了网络运用,设计了基于C/S架构的网络版系统;崔健等[15]采用基于C#的面向对象方法和GIS二次开发组件MapX开发的系统,引入了GIS技术,利用Oracle进行数据库管理,考虑了数据远程传输和离线更新模式。杜年春[16]研究设计的监测信息系统也是基于网络应用环境,其中,WebGIS信息管理利用基于跨平台的Java语言进行开发的。蒋树屏等[17]研究建立的隧道现场监控量测数据管理系统能够生成围岩和支护结构的应变、应力在隧道开挖过程中的时间-空间分布曲线以及深孔量测项目在围岩内部的分布图,由此判断围岩与支护结构的稳定情况,系统包含基于扩张卡尔曼滤波器有限元耦合算法的反演分析是其主要特色。陆轶[18]、孙中伟[19]采用ArcGIS提供的二次开发组件包ArcEngine和ArcView创建了隧道监测GIS信息系统,是ArcGIS的典型应用之一。贺跃光等[20]研制开发的基于WebGIS的城市地铁施工监测信息管理系统提供以下功能:数据入库、数据处理及精度评定,报表与图形生成,回归分析与变形预报预警,网上信息及信息交流;系统分为系统应用、基础数据库、电子地图3个服务器节点;从功能结构上划分为6个子系统:地铁线路、站点基坑管理,监测数据管理,预警、预报信息管理,WebGIS信息管理,系统用户及日志管理以及信息交流平台,功能设计相对比较齐全。此外,王浩等[21]以采用全站仪进行洞室围岩表面三维收敛变形非接触监测为例,建立了一个功能相对专一的施工期监测信息管理系统。李天斌等[22]结合川-藏公路二郎山隧道围岩稳定性研究,初步建立了隧道信息化监测、预测和决策系统(TMFS),提出了围岩稳定性“综合集成分析”的理念,系统的基本功能组成体现了公路隧道新奥法信息化施工的工作流程,即施工跟踪测试与监测—评价与预测预报—信息反馈—信息化决策。国外有以意大利GeoDATA公司为代表的地下工程施工风险信息化管理平台GDMS,它包括监测数据管理系统以及文件管理系统,但该系统并不完全适合国情。
上述研究成果都考虑了隧道监测数据管理的基本功能需求,如数据计算、回归分析和图表绘制、预测预报等,主要区别在于开发方法、系统的结构、功能的多少、运行的环境、可视化的强弱以及实用性等几个方面。
笔者在隧道监测信息管理系统方面的研发历程,似乎也可作为该项技术阶段发展的一个小小缩影。在1995年采用Pascal编制了一个DOS环境下运行的简单程序[23],实现了监测数据计算与图表绘制的自动化;随后采用具有快速开发和数据库特色功能的Delphi[24-25],在1997年开发了一个Windows下运行的监测数据库管理程序,实现了菜单操作,将数据库(Foxbase)技术应用于监测数据的管理,这些系统的功能相对简单,但在日常数据计算、图表绘制和报表自动生成方面都明显提高了工作效率;在以可视化为显著特征的GIS开始盛行时,借鉴GIS思想,使用高级语言从底层(未采用GIS软件)初步开发了一个图形平台[26],具备类似AutoCAD的二维基本功能,包括点、线、面的绘制和复制、平移、镜像、捕捉等功能,实现了在监测地图上测点与监测数据的链接关系,底层开发的优点是系统独立于GIS、AutoCAD等相关平台软件,灵活性强、升级方便;缺点是研发与系统维护的工作量大,研发周期长。为解决这一问题,基于专业人员重在解决专业问题的思路,可以选择合适的通用GIS软件[6]为基础平台来进行二次开发,这样综合数据集成管理的效率高,开发出来的系统可视化功能强。近年来,笔者借助于商业GIS软件提供的SDK,基于桌面与网络环境进行了一些新的研发,并在工程现场中进行了应用,研究成果有待发表。
GIS无疑是隧道监测信息可视化的重要技术,此外,未来虚拟现实技术(VR)的应用也将是提升监测信息管理可视化的一个重要方向[27-28],引入VR和网络技术,通过对隧道现实环境的计算机再现,实现本地或远程隧道虚拟漫游、实时监测、信息管理于一体的隧道施工监测信息反馈系统,可以使用户能够运用鼠标和键盘突破物理、空间和时间的限制,直观方便地查看监测仪器与监测目标及周围环境的位置、范围和数据,在虚拟场景中监控管理监测目标,提高监测的直观性和临场感。
现在,移动通信终端设备的发展将为隧道监测信息的快速传输和高效服务提供技术支撑,尽管相关研究很少,但也有少数人员开始了一些探索,如邹进贵等[29]基于WindowsCE掌上电脑开发了一个沉降监测与管理信息系统,实现了数据移动传输和终端查询。移动通信设备上的信息系统开发也许不能理解为从PC到移动设备上的简单移植,隧道监测移动信息管理系统在开发工具、开发平台、信息系统框架设计、信息存储与传输等方面与PC系统都有所不同。目前流行于智能手机上的Android系统[30]未来在隧道监测信息移动管理方面的应用潜力很大,值得研究。
2.2现状分析
2.2.1研究开发方法
软件系统设计应遵循以下原则:功能实用性、可扩展性、灵活性、可重用性、可靠性和安全性。系统开发要解决的关键问题是数据信息的组织与管理,以及为用户提供一个友好的人机界面和满足网络化和可视化的需求。当前,数据管理平台或引擎通常采用MicrosoftAccess、SQLServer或Oracle等数据库,在Windows操作系统环境下,采用开放数据库互连(ODBC)方法,利用开发工具提供的应用数据接口ADO技术实现对数据库的创建、访问、编辑和查询等功能。具体选择何种数据库支撑软件,与数据量的大小和应用成本考虑有关。数据量小、应用简单可用Access,反之,可选用SQLServer等大型数据库。软件系统的人机交互界面一般采用通用高级开发语言(如Delphi、C#、VB和Java)进行设计开发,具体选择根据个人喜好或对软件的熟悉掌握情况。因为,一些开发工具在功能和软件界面设计效率方面区别不大,软件界面设计难度不在于工具本身的复杂性,而在于开发者一个良好的用户界面框架结构设计,良好的用户界面体现出对系统功能合理的层次组织,是便于系统应用推广的关键。网络化主要是满足监测信息的共享与远程监测两个需求,可以通过建立网站借助于Internet来实现监测信息的远程传输与查询;可视化除了简单的数据图形、影像与视频外,更重要的是GIS技术的广泛应用,通常借助于GIS基础软件的二次开发功能,如国外的ArcGIS[18-19]和国内的SuperMapGIS软件[31]都提供了相应的SDK(二次开发工具包),供开发人员采用通用开发工具来创建一个反应测点空间位置与周围环境的类似电子地图的图形平台[31],在此平台上集成多源信息,可以提高复杂信息的管理工作效率。
2.2.2系统功能结构
根据隧道工程监测信息管理的功能需求和综合现有研究成果,加上个人的认识与理解,笔者认为一个功能相对完整齐全的信息管理系统框架结构如图1所示。系统应以“信息”为中心,通过研发与应用,使得任何一位相关技术人员或主管领导(Anybody)在任何时间(Anytime)、任意地点(Anywhere),只要能够接入互联网即可访问本系统,完成系统中涵盖的所有管理工作(Anything),从而实现基于WebGIS的隧道工程施工监测的4A服务[32]。
需要说明的是,一个具体的监测信息管理系统不一定要包括图1所示的所有功能,可以针对工程应用的具体要求进行开发。当前很多相关系统大多也只是实现其中的部分功能,要建立图1所示的隧道施工监测信息管理的完整技术体系,还有很多工作需要做,其中,未来在移动终端、实时监测和虚拟现实仿真应用以及监测数据的可靠性预测分析方面都需要进一步研究。
2.2.3可视化技术
可视化是利用计算机图形学和图像处理技术,将数据转换成图形或图像在屏幕上显示出来并进行交互处理的方法,它已成为研究数据表示、数据处理、决策分析等一系列问题的综合技术。对于施工监测信息来说,根据文本数据绘制出监测历时曲线是最早实现的简单可视化,当然,简单并不意味着没有继续研究的必要,实际上在可视化灵活操作方面,还可以做些细致的工作,例如在监测曲线图上,移动鼠标就能即时显示监测相关数据信息的丰富变化,就是一个非常实用的功能。当前GIS已经成为信息可视化的重要手段,可以采用GIS创建一个集成管理多源监测信息的图形平台,将具有空间属性的监测点与周围环境集成到一张电子地图上,实现测点信息与周围监控对象管理的可视化。目前GIS应用可以分为二维、二维半及三维,三维应用主要强调地上、地面以及地层的三维集成可视化,其中地面以上主要包括房屋、桥梁等建构筑物,地面主要包括道路、河流、绿地等,地下则包括地层以及地下管线等。地下部分的可视化能够直观地反映工程所在区域的地质情况,而施工监测信息的变化则与地质条件紧密相关,三维地层建模技术为此提供了技术支撑[33]。地面及地上三维可视化,可以应用目前广泛应用的三维地图技术。除此之外,VR也可作为隧道施工监测信息管理的三维虚拟现实平台,以更加直观、形象地显示监测信息与周围工程环境的空间立体关系,增强对于监测信息与安全风险控制的深入理解。VR与三维电子地图的一个重要区别是其具有临场真实感,例如,在隧道施工中如果地面房屋建筑结构的沉降监测超限,可以采用房屋出现开裂、倾斜,甚至倒塌再配合声音来模拟可能出现的风险,并发出预警,感同身受。VR应用系统也可以独立于GIS技术,这样做的好处是系统研发与维护都相对简单,也便于应用推广。但目前虚拟现实在隧道监测信息管理方面的应用研究还不多见。
这里值得说明的是,对于技术的先进性与实用性问题的平衡考虑和认识,二维GIS的技术发展最为成熟,功能最实用,成本最经济;真、假三维GIS(2.5维通常也称为假三维)立体感强,更形象、更逼真,在技术方面代表进步和提升,因此,来自现场的应用需求比较强烈,但并不能完全取代二维GIS技术的成熟性、稳定性、简便性和经济性。三维GIS代表隧道监测信息管理图形平台可视化的发展方向,但二维GIS现在和将来也都值得进一步研究与应用,不能也不应厚此薄彼,理想的可视化集成平台模式是二、三维GIS的一体化应用。
2.2.4系统运行环境
按系统运行环境的不同,可以把基于GIS的隧道施工监测信息管理系统分为两大类:一类是桌面系统(单机版);另一类是基于Internet的网络系统(网络版)。这两类系统各有优缺点,网络系统显然能够最大限度地实现监测信息共享,同时方便远程查询与管理,但是系统运行环境的构建比较复杂,比如要进行专门的网站创建和网页系统设计,需要服务器支持,此外,基于网络的数据实时分析能力要比桌面系统低很多;相反,桌面系统可以充分利用本地计算机进行强度较大的计算,数据处理与分析能力强,同时,对于工程现场应用,例如,现在很多城市地铁工程项目现场都设有监控室,安装这样一套系统作为安全监控系统的一部分,很简单也很实用。因此,在施工监测信息系统网络版开发越来越多的情况下,单机版的系统在日常监测数据的处理、分析与管理方面,仍然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实际上,单机版和网络版可以联合并用,如单机版作为网络版的数据信息加工处理工厂,而网络版作为单机版处理后的信息集散地,当然,它们也可以针对不同的需求独立应用。
2.2.5系统的实用性
如果单从研究的角度来说,系统研发更注重技术的先进性和创新性,然而,系统研究的目的最终是为了应用,系统的实用性对工程应用更为重要。在隧道施工监测信息系统研发方面,虽然有不少成果公开发表,但是从一般的文献中,很难了解和判别相关系统的实用性到底如何。监测信息管理系统的核心是软件,如果以软件商业化作为系统成熟和实用标志的话,遗憾的是,当前还没有看到相关通用商业软件系统,换句话说,迄今为止,实用性很强的系统可能很少。原因可能很多,其中一个方面应该和系统研发应用的持续性有关,不少系统由高校和科研院所研制开发,以一些政府部门或企业委托的科研项目作为支撑。如果把系统类型按发展阶段分为研究型、试用型和实用型,往往在项目结束之际,很多系统研发最多还处于试用型阶段,有的甚至还在研究阶段,随着项目的结题、验收或鉴定,完成相关科研成果报奖等使命,其改进、完善和推广由于得不到进一步的后续研发支持而中断。原因有两方面:一是对于研发人员来说,初步取得的成果不尽理想未能引起委托单位进一步投入的兴趣;二是委托单位可能对于系统持续研发投入的必要性认识不足,从而导致在系统从研究到应用的发展过程中,半途而废,实际上这是对前期人、财、物等投入的一个很大浪费。软件系统从研发到实用是一个持续不断投入和长期不断升级的过程。
3存在问题及发展趋势
3.1存在问题
综合现有研究现状分析可以看出,当前隧道施工监测信息管理主要存在以下几个问题:
1)监测信息以及与其相关信息种类繁多,信息的特性与处理方法不尽相同,基础数据库信息的有效分类、组织需要加强,这是整个信息系统研发和运转是否高效的重要基础。
2)科学预测旨在防患于未然,当前无论是简单或复杂的预测方法在真正应用于实际工程的有效性方面还存在一些问题,尽管相关文献展示的预测与实测符合完美,但工程应用的真实性和可靠性还存在疑问。
3)施工监测信息在快速反馈与及时指导施工方面,存在不足,依赖信息管理系统不能完全解决这一问题,但应通过集成实时监测功能、快速数据分析和科学预测、及时预警来提供足够的辅助决策技术支持。
4)从技术的先进性来说,隧道施工监测信息管理三维可视化平台目前并不多见,尤其是三维GIS和虚拟现实技术的应用开发,还处在初步研究阶段。
5)从技术的实用性来看,隧道监测信息系统在软件功能的完备性、易用性、健壮性和安全性等实用性方面距离成熟商业软件标准还存在明显差距。
针对上述问题,需要紧密结合隧道工程信息化施工的技术需求,按照软件系统的基本要求和研发规律,充分利用现代计算机信息技术,进行持续不断地研究、开发和应用。
3.2发展趋势
未来的发展趋势笔者认为有以下几个方面:
1)在数据库合理组织和科学预测分析前提下,借助于可视化技术,创建运行稳定、易用和安全可靠的实用性系统,至关重要。
2)结合不同的应用需求,系统在单机版、网络版、二维GIS可视化和三维GIS可视化等研发方面,齐头并进,不应厚此薄彼。
3)隧道施工监测信息系统如丰富监测信息的管理功能,可考虑对于实时监测设备和元器件采集数据的实时接收、显示与分析,以及对于相关施工工况(如施工进度)的辅助显示,通过适度扩大相关应用功能,增强其工程实用价值。
4)利用虚拟现实技术,开发出隧道施工监测信息管理的虚拟现实平台,能够提升隧道监测信息管理可视化水平和管理工作效率。
5)未来基于手机、PDA等移动通信终端和类似Android、iOS等移动操作系统的移动监测信息管理技术值得研究开发,有望真正实现施工监测信息的随时、随地一切尽在“掌握”之中,有助于对隧道工程施工安全风险的管理与控制。
4结论
1)隧道工程施工监测信息管理技术发展经历了从纸质文本与图形文档管理、计算机简单数据处理、数据库管理、GIS与网络应用到虚拟现实技术应用等几个重要阶段,系统应用已从单机逐步扩展到网络,信息管理的可视化从简单的图形图像发展到二维和三维GIS空间。
2)当前隧道工程施工监测信息管理系统存在的主要问题包括多源相关信息的有效分类组织、数据预测与预警方法的可靠性、对工程的实际指导作用和应用软件系统的实用性,都有待于进一步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