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优秀范文 浅谈小学语文的古诗词教学

浅谈小学语文的古诗词教学赏析八篇

发布时间:2023-11-15 11:18:53

序言:写作是分享个人见解和探索未知领域的桥梁,我们为您精选了8篇的浅谈小学语文的古诗词教学样本,期待这些样本能够为您提供丰富的参考和启发,请尽情阅读。

浅谈小学语文的古诗词教学

第1篇

什么是美?美学中是这样给美下定义的:人对自己的需求被满足时所产生的愉悦反应的反应,即对美感的反应。因此,美不是一个孤零零的概念,它至少有三个要素:信号、主体和美感。

什么是古诗词?古诗词是中华民族的瑰宝,是人类智慧的结晶。它以其深邃的意境、丰富的内涵和独特的表现手法再现了古人们内心的无法抑制之情。千百年来,这些古诗词以其博大精深,成为滋养中华民族成长的宝贵养分。

二、小学生学习古诗词的意义

小学古诗词以短小凝练、鲜明优美的形式描绘人物、事件或景物,并借事物的特点表现强烈、深沉的思想感情。教师教好这部分内容,对于培养小学生记忆能力、想象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对于少年儿童思想情操的提升也有着重要的意义。

三、小学古诗词教学的现状

诚然,我们教师能够充分认识到古诗词教学的重要性,但在具体教学过程中却出现了不少误区:一是填鸭式的背诵。在教学中,教师只要求学生做好详细的笔记,之后就是单调的背诵、默写等,学生的想象力就在死记硬背中逐渐被消磨掉。二是机械式的问答。有些教师在教学中奉行你问我答,看似热闹,实则破坏了古诗词的整体性,使其意境支离破碎。三是囫囵吞枣式的串讲。为了节省时间,教师一讲到底,仅把诗歌大意告诉学生就算完成任务了,学生没有思考的空间,难以体会诗歌的情感。诗词是生命之歌,是美的化身,理应跨入美学的领域,用心灵去捕捉诗的意象和境界之美。

四、古诗词中的美

1.感受自然美

生活中有美,古诗中也有美。古诗是我国传统文化的精粹,而能够选入小学课本里的古诗更是精华中的精华,它们不仅内涵丰富,而且具有很高的审美价值。自然界中那些无情无知的山水,在诗人的笔下,却让我们感受到了有情有义的灵动之美。

2.体会韵律美

“文字的诗可以简单解说为美的有韵律的创造。”诗歌是音乐性最强的文学体裁,它的音乐性和韵律美必须通过抑扬顿挫的诵读才能深刻体会”。如贾岛的“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刘禹锡的“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这些佳句诗中有画、诗中有情,既闪耀着美的光彩,又给人以深刻的启迪,在回旋反复中尽显韵律之美。

3.感受人格美

古诗词把意境美、音韵美融合一体,学生可以从中受到美的熏陶。如柳宗元的《江雪》这样写道:“千山鸟正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诗人把自己的人生意义倾注于所描写的雪景之中了。短短四句话所描写的现实的雪景,经过诗人的心灵再创造,赋予了自然以再生的灵魂,从中透露出人的理想、人生态度。诗言志,诗人的精神追求、人格风范在诗句中表露无遗。

4.形成心灵美

对于小学生而言,他们还没有形成完整的审美体系,不能分析内在的美和价值。古诗词教学正好可以弥补这一点,正所谓“诗以明志”,教师可以通过对古诗的讲评,让学生获得更高层次的审美感受,得出正确的审美标准。比如:学习《赠汪伦》《别董大》,体会依依惜别之情;学习《静夜思》《泊船瓜洲》,表达对家乡、故园、亲人的思念之情;学习《望庐山瀑布》《饮湖上初晴后雨》,倾诉对祖国山水、自然风光的热爱之情;学习《游子吟》,歌颂真挚无私的母爱……

五、如何在教学中让学生体会到美

1.营造美的氛围

音乐是人类的第二语言,图画则可以充分调动人的视觉,恰

当的音乐、图画可以烘托、渲染诗的内容,营造美的氛围,有助于学生理解。在教学李白的《望天门山》时,选择古筝曲配乐,教师随着明快的乐曲声吟诵,再通过画面,感受诗中两岸悬崖峭壁,波涛汹涌的江水,作者随着一叶轻舟在湍急的江水中感受飞流直下的景象。学生在这样的氛围中深入学习这首诗,有利于学生对诗的理解。在理解诗意的基础上,配乐让学生练习吟诵这首诗,更能激发学生吟诵诗的积极性。

2.运用美的旋律去读

在中国语文教学的传统经验中,“读”是第一大法,而小学古词的教学更要注意激发学生诵读的兴趣。首先让学生重视朗读。“书读百遍,其义自见。”教师通过形式多样的朗读,使学生在读中进入诗境,在读中体悟诗意,在读中融入诗情。激发学生诵读兴趣的方法很多,如表演读、配乐读、想象画面读等,可根据实际情况加以运用。例如,我经常就让学生手脚并用,打着拍子来读。《毛诗序》中说:“诗者,志之所之也,在心为志,发言为诗。情动于中,而形于言,言之不足,故嗟叹之,嗟叹之不足,故永歌之,永歌之不足,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也。”既然诗人在“永歌不足”时,犹须“手之舞之,足之蹈之”,那么学生诵读时,为什么不可以让他们也一边读一边“手舞足蹈”呢?

3.构建美的画面

“意”是古诗中的意境情感,“象”是诗歌中的形象事物。古诗中的各种情感都融入了意象之中,因此,在古诗词教学中,教师要认真揣摩语言,体会意境。例如,我在教《清平乐村居》中小儿“溪头卧剥莲蓬”一句时,是这样品味“卧”字的:(1)反复品读这句诗;(2)看图观察想象小儿的神态、动作等;(3)让学生把“卧”换成“躺”“趴”,想想有什么感觉。这样一来,学生都能够从中体会到“卧”的情境、“卧”的情趣。教学时,我们不仅要深读文本,更要挖掘其意境,让两者有机地融合在学习过程中,相互印证,相得益彰。

抓住一个“美”字,引导学生感悟古诗的自然美、韵律美、人格美,最终形成自己的心灵美。爱美之心,人皆有之,古诗中的“美”也是随处可见,俯拾即是,教师要善于抓住古诗的美,使古诗教学展现出其最美的一面!

第2篇

一、掌握方法,品出诗意

1.抓住关键词句。大部分诗词,它的内容是围绕一个词或一句话展开的,这就是诗中的重点词句,这些词句往往是诗人思想感情的一个集中点或是全诗内容所围绕的一个中心,抓住重点词句有利于理清全诗的思路及诗人所要表现的思想。在教学中,必须重视找重点词句的方法,并将它作为分析的切入口或“破译”诗意的重点。如李白的《春夜洛城闻笛》,“折柳”的寓意是“惜别怀远”,而诗歌的主旨正是思乡之情,这种思乡之情正是从听到“折柳”曲的笛声中引起的。可见“折柳”是全诗的关键。由此可知,教学时抓住重点词句,领悟诗意就会显得得心应手。

2.把握诗词分类。不同类别的诗歌在表情达意、节奏韵律等方面各有特点,按内容,可分为山水田园诗(写景诗)、咏物诗、边塞诗、咏怀诗、咏史诗等。按表达方式,可分为叙事诗、抒情诗、哲理诗。按格律,可分为古体诗、近体诗。如了解了王维是山水田园诗代表人物之一,学生才会对王维的诗作《山居秋瞑》,描述山间清幽美景、山村淳朴民风、乡间勤劳百姓有更深的了解,从而感受诗人心中理想的社会境界,体会王维“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特点。再如于谦的《石灰吟》这首咏物诗通过吟咏石灰,表达自己为国尽忠,不怕牺牲的意愿和坚守高洁情操的决心,咏石灰就是在歌咏自己光明磊落的襟怀和崇高清白的人格。 把握诗词分类,了解其中的一些代表人物,掌握诗词必要的知识,有助于学生消除在古诗词学习中的一些隔阂。

3.了解诗人风格。由于作家的生活经历、感情气质、艺术素养等各不相同,因而在创作中表现出各自独特的格调、气派和趣味,这就形成了作品的不同风格。如孟浩然诗风的语淡味重、恬静浑健,王维诗风的恬淡生动,李白诗风的飘逸洒脱,杜甫诗风的沉郁顿挫,白居易诗风的平白清新,欧阳修词风的清丽明媚,范仲淹词风的苍凉悲壮,苏轼的旷达豪迈,柳永词风的缠绵悱恻,李清照词风的婉约凄切等等。教师应引导学生通过积累和鉴赏练习,归纳出各个作家的风格。了解了诗人的风格,才有利于把握他们在诗词中表达的思想情感。

4.把握语言特点。语言是诗歌的载体,语言特点有清新、平淡、绚丽、明快、含蓄、简洁等。如赏析《春怨》,“打起黄莺儿,莫教枝上啼。啼时惊妾梦,不得到辽西。”此诗语言特点是清新自然,口语化。“黄莺儿”是儿化音,显出女子的纯真娇憨。“啼时惊妾梦,不得到辽西”用质朴的语言表明打黄莺是因为它惊扰了自己思念丈夫的美梦,这样非常自然地表现了女子对丈夫的思念之情。可见,分析语言是进行文学鉴赏的重要环节,只有准确地理解了作品的语言,才有可能对其进行更进一步的评价和鉴赏。

5.明确表现手法。诗词的形象性与抒情性要借助各种艺术手法来表现,我们要了解一些常见的艺术手法。诗词中主要运用叙述、描述、议论、抒情四种表达方式,这其中描写、抒情是考查的重点。描写方式有动静结合、虚实结合等的不同。诗歌的结构形式,常见的有首尾照应、层层深入、先景后情、过渡、铺垫、伏笔等。主要的修辞手法有对偶、比喻、拟人、借代、夸张、反复、象征等。其他写作技巧包括衬托、对比、渲染、运用典故、卒章显志、欲扬先抑、联想想象等。

二、学以致用,挖掘诗情

1.利用教材主旨穿插诗词教学。在教学七年级语文上册《散步》这一亲情单元里面,我设置了有关“亲情”的仿句练习,让学生引用诗句来表现亲情,如“亲情是李商隐‘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的悲哀,亲情是曹植‘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的哭泣,亲情是木兰诗‘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的焦急,亲情是贺知章‘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的哀愁,亲情是苏轼‘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的想念,亲情是王冕‘慈母倚门情,游子行路苦’的惦记,亲情是王建‘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的挂念,亲情是张籍‘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的欲罢不能。”

2.针对学生习惯直接引用诗句的现状,让学生归纳运用古诗的其它方法进行比较赏析,以便更好的运用古诗。可让学生尝试通过截取诗中关键意象,转用古诗主旨,化用古诗意境等方式运用古诗。如很多同学擅长直接引用孟郊的《游子吟》中“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来表现亲情。我们就可以引导学生化用古诗,如将之改为“不管我走到天涯还是海角,永远走不出的是母亲用爱的针线编织的叮咛;无论我是失意还是得意,永远不会忘怀的是行装上那密密的针脚。”相信学生经过比较,自然会清楚后一种运用更有创新意识,更有韵味。

3.归纳整理同一主题的诗词,另辟蹊径。如学了李白《渡荆门送别》,“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王之涣《凉州词》,“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等,整理出这一组以“思乡”为主题的诗句。可以要求学生以“思乡”为话题,化用这些诗句,写一段不少于100字的话。

4.充分利用天气、时节、时事等一切生活资源,运用古诗。如在阴雨连绵的日子里,我们可让学生用诗来诉说雨,如“雨的语言丰富多彩,它可以是内心的喜悦,滋润着杜甫的漫漫春夜;它可以是离人的眼泪,倾诉在韦庄孤寂的夜晚,徘徊在王昌龄送别友人失落的梦中。”

第3篇

关键词: 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审美教育

小学语文教材中的古诗词语言优美、意境悠远、情感丰富,同时蕴涵着高尚的思想内容,是小学生学习中国传统文化,感受古典诗词魅力的良好途径。笔者根据一线教学实践,从以下四个方面对做好小学古诗词教学中的审美教育进行分析: 一、吟诵品味,感受古诗词的语言美

小学语文教材中所选的古诗词,大多是格律诗,具有音乐的节奏和韵律,语言也凝练精确。教师可以通过吟诵品味带学生理解古诗词的内在含义,感受古诗词的语言美。通过吟诵,一方面可以感受古诗词字句的整齐均衡,感受用词的平仄变化、押韵、节奏,品味其中的音乐美。另一方面可以品味古诗词语言的凝练、精确、优美。例如,王安石的《泊船瓜洲》中的“春风又绿江南岸”句中的“绿”字,教师可以给学生介绍诗人易稿过程中用过的“到”“过”“入”“满”,通过比较,感受“绿”字用形容词作动词带来的色彩感和动感。此外,不同诗人的作品,在语言上具有不同的风格,如王维的清雅、李白的豪放、白居易的通俗,也可以通过吟诵来得到不同的美感。

二、启发想象,感受古诗词的意境美

古诗词大都注重意境的塑造,通过对诗词中意象的描写营造出意境,展现出画面美。意境是意象与情境、感情与景物的深入交融,教师可以启发学生对诗词中的意境进行想象,感受古诗词的意境美。例如,孟浩然的《春晓》,短短二十个字,通过对春眠、啼鸟、风雨声、落花的描写塑造出春日早晨的景色,读起来通俗易懂,但是让小学生领略诗中优美而略带感伤的意境,并不容易。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想象暮春时节的落花场景,结合多媒体教学手段展现诗中的情境,让学生在视觉、听觉、想象的多感官融合中感受诗词的优美意境。而《江雪》《枫桥夜泊》《忆江南》等诗歌也可以通过诗配画的形式进行赏析,将视觉的感受与情境的想象结合起来,感受诗歌或苍凉、或幽静、或喧嚣的意境,感受古诗词的意境美。

三、体验感悟,感受古诗词的情感美

情感是诗词的生命。古诗词中蕴涵着深厚丰富的情感,或思乡、或爱国、或感恩、或感悟自然,都是传统文化遗产中宝贵的精神财富。在古诗词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在理解诗歌的含义、感受诗歌的语言美和意境美的基础上,体验感受诗人表达的真切感受,接受真挚浓烈情感美的熏陶。例如,孟郊的《游子吟》展现了游子临行前母亲的难舍,表现了如春晖般伟大的母爱;王维的《送元二使安西》表达了朋友之间的惜别之情;王昌龄的《从军行》展现了奋战抗敌、誓死保卫家园的爱国之情;李白的《望庐山瀑布》表现对大自然的憧憬与热爱之情……教师可以通过古诗词教学中的审美教育,让学生体验诗人高伟、深厚的情感,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充分实现语文教育的人文功能。

四、分析探究,感受古诗词的思想美

“文以载道,诗以言志”。古诗词中也隐藏着作者真实的情感和思想。小学语文教材中精选的几十首古诗词,在内容上健康向上,思想上丰富多彩,或豪放浪漫,或寄情山水,或忧国忧民,或求真务实,都能够成为审美对象。教师可以带领小学生穿越时空,与诗词作者进行心灵上的对话,接受思想上的洗礼,提高他们的认识水平,提升他们的思想境界。例如,在教学诗句“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时,引导学生感悟野草顽强的生命力和奋斗精神;通过对诗句“春花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的分析,探究伟大的奉献精神;而在诗句“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因势利导,引导学生追求更高的人生目标。

总之,在小学语文课堂的古诗词教学中,教师要深入挖掘古诗词的审美价值,充分利用古诗词的教学价值,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让学生感受古诗词的语言美、意境美、情感美、思想美,增强学生的文化自豪感,提升学生的审美水平和思想道德水平。

参考文献:

第4篇

【关键词】小学语文 古诗词 审美教学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7)03A-0091-02

当前,审美教学成为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小学语文教学在美育过程中承担着重要的职责,尤其是古诗词直接与艺术接壤、交融,学生通过对诗词美的内涵感受和吸纳,对良好综合素养的形成有着重要的促进作用。从时间上看,中国古诗词跨越几千年的历史,是中国文明悠久历程的缩影;从内容上看,诗词涉及到社会生活、精神生活、自然界等众多题材和主题;从形式上看,优美的语言、动人的韵律、幽远的意境无不拨动人心。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代表,小学语文教材所收录的古诗词,均是文质兼美、脍炙人口的经典之作,具有丰富的美学价值,学生通过诵读学习经典诗词作品,自然而然受到熏陶感染,进而陶冶情操。教师在古诗词教学中要对这些诗词进行有效分析和教授,将有助于提升学生的审美情趣和审美能力。

一、小学语文古诗词审美教学存在的问题

小学语文课堂诗词审美教学存在一些问题,教师只有弄清楚这些问题,才能够在课堂教学中采取合理措施,为提高教学质量指明方向。一是重背诵,轻讲解。小学古诗词教学以让学生死记硬背为主,这种教学方法一来可以应付考试,二来有助于完成新课标对学生掌握诗词量的需要。然而,在学生对于诗词的真正含义还不够深入、明晰时,教师一味要求背诵,其效果往往差强人意。由于没有理解诗词的内涵,即使W生能将诗篇背不来,也未必真正入心,结果是很快便被遗忘了。在对古典诗词进行分析的过程中,有些教师往往把诗词大意用白话文告诉学生,只是做了一个古今翻译的工作,以此完成教学任务。这种教学方法,很难使学生有效体会诗词情与理、景与意、文与人的密切关系,难以把握作者的真实情感与思想。

二是重数量,轻质量。在应试教育的影响下,教师为了尽快完成教学任务,或是为了取得预定的教学目标,往往要求学生背诵一定数量的古典诗词,还要求能默写,试图通过这样的方式在考试中获得好成绩。这种功利性的教育态度,往往与中国传统优秀诗词中的人生观和价值观相悖离,学生只有深刻领悟诗词的意蕴及哲理,才是有质量的教学,才有助于提升学生的思想境界,使其胸怀和视野更为宽广,真正达成教学目标。

三是重翻译,轻审美。从当前常用的教学方法来看,教师在课堂上习惯于逐字逐句地把古诗词翻译成白话文,以便于学生接受和理解,这不仅限制了学生思维的联想和情感的调动,还将养成学生被动学习的不良习惯。当教师把李白的“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译为“抬头看看月亮,低头想起了家乡”时,这首千古流传的名作中淡雅而动人心弦的意境便荡然无存了。可见,教师过度讲解会使学生失去探索的兴趣和想象的自由,而从翻译的过程来看,教师往往只是逐字逐句进行翻译,在讲解过程中不注重营造氛围,不重视思维引导,将很难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对于逻辑思维能力还比较弱的小学生而言,他们对于诗词内涵的进一步理解将会变得比较困难。

二、语文古诗词审美教学的方法与策略

当理解了小学语文诗词审美教学的重要性,并对存在的问题有了比较清晰的认知后,教师对于审美教学方法和策略的选择显得尤为重要,这将直接关系到古诗词教学的质量,关系到学生审美心理的形成和完善。

(一)挖掘情感美

在小学语文课堂中,古诗词教学的主要方法是以教师的朗诵与讲解为主,而教师在诵读过程中为了能够真正理解诗人的感受,就应该把自己看作是抒情主体表达情感和思想,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就是表演和呈现。以语文S版六年级下册课文李白的《赠汪伦》为例,诗中汪伦以歌送友,作者李白借潭水之深抒发自己与友人的深厚情谊。诵读此诗时,教师与学生,或者学生与学生可以分别扮演李白和汪伦这两个角色,再现江边送别的场景,让学生进入作品情境,真切体会诗人李白与汪伦之间的深厚友情。教师或学生也可以独自将自己置于“乘舟将欲行”的作者角色,想象自己此时正独立舟头,就要告别倾心相交的朋友了,此别之后,由于交通不便、重重阻隔,彼此不知何时能再见。正忧思万千时分,岸上突然传来友人送别的歌声,于是,独立舟头的“我”望着眼前的潭水,听到友人质朴纯洁的传音,那种难舍友人的心情便油然而生。深湛的桃花潭水触动了离人的情怀,作者难忘汪伦的深情厚意,水深情深于此处自然地联系起来,至此,吟诵者自然更能体会诗歌后两句所寄托的友人之间的那种深似潭水的情谊。可见,教师善于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读歌,挖掘古典诗词的情感美,提高了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

(二)欣赏语言美

古诗词语言精练、节奏明快,包含丰富的美的因素,教师在古诗词教学中引导学生多诵读,欣赏其语言美,对古诗的思想内容和写作艺术,以及提高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都有着重要的意义。如在教学语文S版四年级下册王安石的诗歌《泊船瓜洲》时,诵读作品后,教师可以让学生进一步感悟“春风又绿江南岸”一句中的“绿”字。教师围绕“绿”字启发学生推敲猜测、体会,并彼此交流作者可能用过“绿”字之外的哪些字,从而引导学生感悟作品万物生机、绿满江南的春光意境。在学生感悟交流的过程中,教师可以设想并小结:据传,诗人先后选换了“过”“吹”“至”“到”“回”“满”“入”等十多个字,最后才决定用“绿”字,成为诗歌创作炼字的佳话。学生通过对这样一段背景故事的了解,在脑海中形成字词对比,体会不同字词给诗歌带来的不同审美感觉,以及诗人传达感情和用词之精妙。

(三)体会意境美

古诗词具有凝练简洁的特点,富有个性化、意味深长。学生想象力丰富,教师利用古诗引导学生联想补充和创造,以构设想象中的画面,在审美过程中领悟和升华诗词的思想境界,只有实现了这一教学目的,才能够真正体会诗词的意境美,体现诗词的欣赏价值。如语文S版二年级上册杜甫《春望》中的诗句:“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在诗人眼中,国家残破,连盛开的花儿也会落泪,鸟儿的鸣啭也令诗人心悸。可见,战争之乱给诗人带来的伤害是巨大的,这两句诗情景交融、意在言外,构成了风韵天成、含而不露的独特意境美。

语文教学的目的在于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教师要充分挖掘与运用古诗词中的美育因素,引导学生发现美、理解美、欣赏美,提高学生的审美趣味和审美能力。

【参考文献】

[1]张远钧.经典浸润人生,美育升华人格――浅谈小学古诗教学中审美能力的培养[J].新课程(教研版).2010(4).

[2]孙桂成.充分挖掘古诗词的美育因素[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0(4).

第5篇

关键词:古诗词教学;价值分析;有效策略

在小学语文教学实施的过程中,古诗词教学作为小学语文教学的主要内容之一,有效的古诗词教学对于发展学生的想象力、审美意识和创造力有着重要的意义。同时,古诗词教学也是传承中华文化的要求。因此,加大对小学古诗词教学有效性的研究,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和理论意义。

一、小学古诗词教学的价值分析

1.小学古诗词教学能促进小学生想象力的发展

想象力作为所有创造活动的一种思维源泉,学生缺乏足够的想象力,将会限制其对客观世界和事实的认知,想象力是伴随个体一生的发展过程。对于基础教育阶段的小学生来讲,良好的想象力能够促进小学生的学习。在古诗词学习的过程中,小学生通过学习古诗词,能够发挥联想、补充和创造的能力,构建古诗词中的画面。例如:“长河落日圆,大漠孤烟直”这句诗词能够将学生的思维定置于一个开阔的环境中,在学习的过程中,既能够发挥学生思维创造的主导性,也有利于提升小学生的语文阅读和作文写作能力,对于提升小学生后期的语文学习,有着不可或缺的价值。

2.小学古诗词教学能促进小学生审美能力的发展

优秀的古诗词将文学的意境美、音韵美、哲学美等融为一体,具备了特殊的文学艺术的美学价值,学生能够在古诗词的海洋中感受历史和人文带来的精神乐趣。例如:“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等等,既是对诗人所处环境的描写,也是诗人心灵的一种体现。这些优美的诗词中体现出来的是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诗中有情、情中有诗的文学素养。小学生在学习这些优美古诗词的过程中,既感受诗词带来的文学美,又给小学生带来内心深刻的启迪。因此,我们可以说小学古诗词的教学就是一种审美素质提升的教学过程。“诗以明志”就是小学生通过对古诗文的学习,有效地扩展小学生的领会文学艺术的能力,让学生获得更高层次的领会艺术品的美的感受,从而全面提升学生的审美水平。

3.小学古诗词教学有利于中华传统文化的传播与传承

在小学古诗词教学的过程中,教师通过结合古诗词中的文化阐述、历史讲解等途径,实现对小学生认知能力、历史了解能力、文学修养等的提升。古诗词作为我国古代诗人思想与文学的结合,很多优秀的古诗词里面体现出了中华民族的精神文化。小学生通过学习这些优秀的文化,既可以感受中国诗词文化的优美与伟大,又可以提升小学生对民族和国家的热爱。所以古诗词教学对促进中华传统文化的传播与传承,塑造小学生的爱国情怀有着重要的意义。

二、提升小学古诗词教学有效性的策略

1.创设良好的学习古诗词的校园环境

在小学语文教学的过程中,提升对校园诗词文化氛围的建设对于提升小学古诗词学习有着重要的作用。这是因为良好的古诗词教学环境能够提升学生浸润诗香的效果,提升诗词学习的效率,发展学生的联想等能力。优秀的校园诗词环境还能够激发小学生对古诗词的学习兴趣,提升小学生的求知欲,有利于学生对古诗词知识的掌握。学校可以按照小学生的心理、认知、年龄等特点,开展诗词朗诵比赛、诗词读写比赛等活动来提升小学生学习古诗词的兴趣。

针对小学一年级的古诗词教学,可以贯穿在课前、路队等过程中,例如:我校一年级学生放学时,就采用了背诵古诗词的方法,既提升了一年级小学生对古诗词的习得和理解能力,又借助古诗词的背诵,集中了小学生走路队时的注意力,可谓一举多得。多路径开展古诗词教学,不仅增添了学生学习古诗的情趣,也是在帮助学生理解古诗有的韵味和情感。让学生理解了内容、领悟了诗境,在情感上也产生了共鸣。

2.加大对小学古诗词教学内容的优化和整合

在小学古诗词教学的过程中,加大对诗歌的写作背景、诗人整体写作风格的讲解,对促进小学生更好地理解诗意,全面体会诗歌情感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在教学过程中,只有将诗人所处的时代与诗歌结合,才会有效地引导学生全面深入地体会古诗词的文化意蕴。通过古诗词教学启发小学生的想象,引导小学生领悟古典诗词的意境美。教师在教学时可以转变“逐首教学”“逐环教学”的传统模式,资源整合,主题凝聚,学生就能在把握课本内容的同时有更大的收获。

3.提升与拓展延伸,促进小学生对古诗词的理解

由于古诗词产生的年代久远,古代的社会制度、生活方式、风俗习惯、语言风格等,都跟现代大不一样,加之学生的阅历又太浅,要准确把握诗歌作品情感,仅仅拘泥于课文必学内容上是远远不够的。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安排小学生对作者的社会经历、文化教养、情趣爱好以及写作背景等相关知识进行全方位的了解。这样才能与诗人心同此情,意同此理,因此,教师要形成开放的语文教学观,让作者情、学生情在拓展延伸中融合。

参考文献:

第6篇

关键词:小学语文;诗歌教学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8809(2010)10-0085-01

一、引 言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诗歌教学是重要的组成部分,在《小学语文》教材中,每一册都有古诗词单元,南此可见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诗歌教学的重要性。下文将在诗歌教学的重要性和诗歌教学方法两个方面分别进行阐述。

二、正文

1、小学语文中的诗歌教学在两个方面有着重要意义。

(一)诗歌教学是“美育教学”的一部分

开展诗歌教学有利于拓展小学生的知识面,同时对培养小学生的文化素质和从小建立起审美情趣方面有着显著作用。美育是培养学生审美观和感受美、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的教育。而通过大量的实践证明,诗歌学习是实现美育的途径之一。语文教学作为人文科学,更注重对学生的心理,审美和思维的发展,诗歌教学通过文字,传达出的美感,是属于审美的角度的。而在审美实践中又实现了对小学生情操的陶冶,实现了对小学生心灵的美化。同时这也是丰富小学生精神生活,启发其自觉性的良好途径。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进行诗歌教学,有利于提高小学生对于美的感受鉴赏能力,发挥其想象力和创造能力。因此,诗歌教学在素质教育中发挥着积极重要的作用。

(二)诗词教学有利于提高小学生的阅读能力

一般人的阅读能力来自于两个方面,其一是通过亲自实践获得大量感性知识,然后通过思考上升为理性知识,这些构成了个人知识的一小部分来源。其二则是直接把人类在长期实践中积累起来的知识继承过来,把社会的知识转化为个人的知识。在小学生本身来说,自身没有大量的实践,而诗歌教学可以使小学生体会到没有实践过的生活,历史事件,是获得感性知识的很好途径。同时在学习诗歌后,小学生在对诗歌学习感兴趣的基础上通过主观积极地使用工具书和独立回忆,扩展学习,这就在复习预习诗歌时不自觉的加深了自我阅读能力,达到一举两得的结果。

2、诗歌教学方法

因为最有效的知识是自我控制的知识。要学会学习。就有一个掌握学习方法和使用学习策略的问题。而学生学习能力的高低,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他们的学习方法和学习策略。因此只有通过科学有效的方法,诗歌教学才可以帮助小学生提高对古诗词的理解与阅读能力。这就要求教师在扎实指导小学生学好,读好教材中的古诗的基础上,还掌握读诗赏诗的方法,能够使小学生在课堂学习之后还能运用这些方法去读教材以外的古诗词。以达到小学生对于诗歌的理解鱼的能力就不仅仅停留在背诵上而是能够不同程度地体会诗歌中的意境、提高自我情趣,受到美的熏陶的目的。

(一)创设情境,引导学生探索诗中意境

文学是语言的艺术,而在文学作品中,尤以诗歌的语言最为精练,表达的感情也最为丰富。也这是这一点,体现出欣赏诗歌是欣赏文学作品的基础。正因为如此,引导学生体会诗歌所表达的感情,探索意境,创设情景就显得非常重要,采用这种教学方法可以使教学成果事半功倍。首先,基于诗歌偏重于抒情言的特点,教师的教学可以从阅读欣赏诗歌的感情着眼,从分析诗歌的语言人手,来引导学生理解诗歌中的含义,来体会诗歌所表达的真切感情。这样有利于小学生养成在阅读诗歌时将自己作为“意中人”的习惯,小学生这个年龄正是培养想象力的最佳年龄段,这种代入式教学有利于小学生的思维成长,有利于小学生在学习诗歌时体会到美好和愉悦。

其次,教师的教学应该联系实际的生活经验和各种阅历,将诗歌的内容通过分析,判断来教述给学生。小学生本身没有丰富的知识和人生阅历,这就要求教师能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使教学生动,活泼,同时达到学生领悟到诗的情境美、形象美、内蕴美,获得美的享受。

(二)启发学生探求诗歌的深层意蕴,在教学中着重于朗读,背诵

教师在教学时应该帮助小学生在初感诗歌的情境后,深化对诗歌的理解,通过对一首诗歌的学习扩展至这首诗歌的作者,背景,引起学生的兴趣,来读更多有关与这个作者和时代背景的诗歌,这也就很好的做到了课堂教学的扩展,锻炼了学生的自学与表达能力,积极有效地将学生领进了更为广阔的诗歌天地。

(三)注意激发学生对诗歌学习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求知的前提。因此教师应该将发现、拓展学生的兴趣和探索精神作为研究的目标。当学生对事物感到兴趣,进而再转化为乐趣和志趣时,教师可以通过师生互动,互相启发等学习过程,使这种兴趣加深,最终上升为理性认识。这样也就是为学生的发展建立了良好的基础,有利于今后的学习,有利于学生提高就辨别真伪美丑的能力,有利于学生情操的陶冶。

因此在诗歌教学中,教师在培养小学生听、说、读、写能力的同时,还应该积极地引导小学生去感受理解诗歌,喜欢上阅读诗歌,学习诗歌,使小学生通过鉴赏诗歌来体会美的词句美,美的自然与美的人生,从而在发展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同时使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得到发展,使形象思维能力、艺术鉴赏能力和想象能力得到提高。

三、结 论

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诗歌教学对于教师而言,是挑战。因为它在小学语文的教学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对小学生今后的语文学习过程起着重要的影响。可以说,诗歌学习的程度好坏影响着小学生今后对语文一科的兴趣程度。也正是如此,使用科学的方法教育学生,使学生由爱学到善学诗歌是值得教师思考的问题。

参考文献:

[1]伊漪,谈诗歌教学与审美教育《乐山师范学院学报》2006,1

[2]田珍粮,谈古典诗歌教学中的审美教育《湖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5,0

[3]周秋霞,怎样在语文教学中渗透美育《西江教育论丛》

[4]王华强,谈语文课中的诗歌教学《西江教育论丛》2005,3

[5]顾晓光,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小学时代(教师)》2010 8

[6]石红芳小学语文教学中审美教育的渗透《内蒙古教育》2010,8

[7]乔国玉,素质教育背景下小学语文教学模式研究《中小学电教(下半月)》2010,3

[8]付睿,浅析日本小学语文教育理念及特点《语文学刊》2010,10

第7篇

一、通过故事创设情境

对小学生而言,中国的唐诗宋词虽然理解起来有很大的难度,但是教师可以改变课堂教学方式,如在讲解叙事诗之前,教师可以引入与诗歌相关的故事或者自创一些色彩浓厚的故事情节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

比如,在讲解苏教版《芙蓉楼送辛渐》一诗时,教师可以用一段故事独白的形式创设情境,带领学生走进诗人王昌龄当时的内心世界,使学生理解诗人当时的心情,加深学生对古诗的印象。比如,生活离不开朋友,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朋友。朋友可以是我们的眼睛,带领我们领略世界的变换;朋友可以是我们的双脚,引领我们走进多彩的世界;朋友可以是我们的耳朵,带领我们聆听世间的美好音乐。人世间最伤感的莫过于许久没见的朋友在短短相聚过后各奔东西,从此天涯海角。因此,我们要珍惜眼前的朋友。本文作者王昌龄在送别好友之后,通过孤峙的楚山、浩荡的江水衬托作者内心的孤寂以及伤感,表达了作者对朋友无限的思念之情。对小学生而言,他们还不能够理解朋友之间的伤感之情,因此,教师要以简单明了的故事对白带领学生理解作者的思念之情,感受作者当时的内心世界,进而使学生把握诗意、领悟感情。

二、利用多媒体设备描绘画面,提升教学效率

随着网络技术和信息技术的不断加快,利用多媒体设备教学是信息化时展的主流之一。因此,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设备提升语文课堂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

比如,教师在讲解《清明》一诗时,首先,教师先用语言描述清明节的由来:清明节是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之一,又称之为踏青节,也是人们纪念祖先的节日。在清明节这一天,人们主要通过祭祖和扫墓等形式来表达对祖先的思念之情。清明节从古至今已有2 500多年的历史,清明节的由来主要与我国的气候密切相关。古时有“清明风”之说,来自西汉时期的《淮南子・天文训》一文中指出:清明节是将寒食节习俗与上巳节习俗融合的一种节日,有禁火冷食和祭扫坟墓之习俗。通过语言描述,不仅让学生知道了中国的传统节日――清明节,还让学生吸收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有利于中华传统节日的传承与发扬。

其次,教师回归古诗主题,《清明》一诗主要讲解诗人杜牧在清明节这天不能回家,使远在他乡的杜牧感受到浓厚的悲哀之情。但是杜牧的诗词都具有积极向上的作用,他并不过渡沉溺于悲伤中,而是努力调整心情,以积极乐观的心态看待事物,最终呈现在他面前的是一幅鲜明生动的画面。因此,教师以多媒体计算机作为有效载体,在多媒体计算机上让学生自主地画出牧童、牛、杏花村、杏花树、天空、诗人、行人、道路等形象,帮助学生形象具体地理解古诗情感。“清明时节雨纷纷”点出这篇古诗的写作背景、写作时间、当时写作的气候环境条件等,教师可以在多媒体设备上打开清明节的相关网址,帮助学生获取更多的清明节知识;“路上行人欲断魂”这句点明作者内心的悲伤情感,在路上诗人看见路人在坟墓旁边烧纸钱、扫墓等祭祀先祖的行为使他思想情绪高涨,教师可以在多媒体设备上描绘出路人吊念亲人,伤心欲绝的情景;“牧童遥指杏花村”中的牧童是全诗的关键人物,是帮助作者走出伤感情绪的指引人,因为“牧童遥指”把杜牧带入了一个鲜明生动的画面。因此,通过学生在多媒体设备描绘出牧童以及牧童指路的画面可以加深学生的印象,将学生的情感与画面融为一体。除此之外,教师还可以利用多媒体设备进行视频教学,提升小学语文的古诗教学质量。比如,在课堂教学中播放与清明节有关的视频或者电影,提升课堂教学效率,并调动学生学习兴趣。《入殓师》和《岁岁清明》都是有关于清明节的电影素材。但是《入殓师》这部电影对小学生来说,难度有点大,不易看懂,因此教师可以播放《岁岁清明》这部电影。总而言之,视频教学不仅可以起到传承与发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作用,还可以帮助教师提升语文古诗教学质量。

综上所述,古诗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一部分,不仅展现了我国悠久的文化历史,还体现了我国古人浪漫抒情的艺术情怀以及饱满的思想情感。因此,作为小学语文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师应该转变传统呆板的教学模式,利用情景教学方法使学生把握诗意、领悟感情,促使古诗课堂教学效率和质量的提升。

参考文献:

1.王立志,于永华.锤炼古诗经典,丰厚文化底蕴――浅谈小学语文古诗教学[J].中国校外教育,2015,26:138.

2.马玲棉.浅谈如何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J].学周刊,2015,17:147.

第8篇

关键词:小学高年级;语文;教学有效性

小学阶段,语文课程的教学在学生的学习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尤其是小学高年级阶段的学生,语文能力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学生在其他科目学习、生活中的方方面面。因此,提高小学高年级语文课程的教学效率,增强教师教学的有效性至关重要。提高教师教学的有效性,需要教师根据学生的学习需求、语文基础以及语文能力水平、语文学习兴趣等方面综合开展,教师的教学要围绕学生的日常生活,将各种各样的教学模式、教学方式方法融入语文教学实践中,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教师的教学效率。

一、明确语文课程教学目标,提高教师专业教学素养

提高小学高年级语文课程的教学有效性,首先需要教师明确语文教学目标,教学目标是教师教学的方向标,只有明确课程的教学目标,才能够帮助教师有效进行教学安排,从而提高教师的目的性和指向性。小学高年级语文课程的教学目标主要有夯实学生语文知识能力基础、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提高学生语文阅读能力、增强学生的语文写作能力等,在小学高年级语文的教学中,夯实学生的语文基础以及提升学生的语文能力同等重要。在明确语文课程教学目标的前提下,教师还要注重提升自身的语文专业知识能力水平,增强自身的专业素养。

例如,在增强教师专业素养方面,一方面教师可以通过自学提升自身的语文知识能力水平,自学网络课程,主动参与教师培训课程,通过多联系、多阅读的方式夯实教师自身的语文知识底蕴等。另一方面,教师可以通过与其他优秀教师、有经验的教师进行沟通和交流,不断学习和参考他人的优秀教学经验,学习如何提升自身教学的知识输出效率等。

二、将翻转课堂融入语文教学,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翻转课堂是在传统课堂教学的基础上进行改革创新的教学方式,突破了传统课堂教学中以教师为教学中心,教师主动教学,学生被动参与教学进行学习的传统模式。翻转课堂教学以学生为教学中心,重点强调学生的主动学习、主动参与和主动探究。小学高年级学生在语文学习方面已经有了一定的基础,因此,为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适当安排和穿插翻转课堂教学方式。

例如,在古诗词教学中,教师可以让学生提前进行学习和熟读,根据古诗词后的课本注释,自学古诗词的大意。在课堂中,教师可以把学生进行分组,以小组解释古诗词中每一句的含义,让学生自主参与到学习中,自主解决学习中面临的问题,在教学中,教师起到引导、串联和督促的作用,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三、丰富语文课程教学模式、方法,提高教师的教学效率

丰富语文课程教学模式、教学方式是丰富语文教学,根据语文不同模块的教学特点从而进行合理安排的基础上进行的。语文课程的教学模式、教学方法的多样化适应了语文教学多样化的发展,有利于提高教师的教学效率。

例如,在古诗词、文言文教学中,教师可以运用分组教学法,让不同小组学生负责不同的段落,从而促进学生之间的沟通和交流,督促学生主动开展学习实践;在现代文教学中,采用探究式教学法,让学生在阅读中理解文章,让学生回答“文章的主要内容、文章的结构是怎么样、文章的语言风格如何、文章中有什么值得我们借鉴的地方”等问题。

综上所述,小学高年级语文课程的教学要从基础入手,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学习基础等适当安排语文课程的教学实践活动。小学高年级学生在学习耐心、学习动力方面都有所改善,教师要针对小学高年级学生的特点,从明确语文教学目标出发,从教师自身的能力水平、专业素养方面以及教学模式、教学方式等方面改进。教师要把学生放在语文教学的重心,将翻转课堂融入语文教学中,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此外,教师还要注重丰富语文课程的教学模式、教学方法,适当运用情景教学法、探究式教学法等,从而促进教师教学效率的提升,增强教师教学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